内蒙古存在“资源诅咒”吗

合集下载

内蒙古资源诅咒问题研究

内蒙古资源诅咒问题研究

内蒙古资源诅咒问题研究刘慧中国地质大学【摘要】内蒙古经济在进入2000年后飞速增长,连续几年在全国各省GDp增速中排名第一位。

鄂尔多斯、包头、乌海市是内蒙古通过资源开发而快速摆脱贫困、取得巨大发展的典型城市,但资源的过度开发可能对产业结构、企业行为以及制度产生影响,以致对经济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基于“资源诅咒”理论,对内蒙古资源型城市发展带来的新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在充分肯定内蒙古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指出在可持续发展中出现的产业结构单一、固定投资偏多、人力资本投资偏少和社会保障不足等问题,提出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教育投入等建议,并希望这一问题的研究对其他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内蒙古经济增长资源诅咒一、引言1.研究背景及意义。

内蒙古经济在进入2000年后飞速增长,2000-2005这一段时期内,内蒙GDp平均增速为17.1%,超过同期全国的平均水平,连续几年在全国各省GDp增速排名中位居第一位。

我国各种能源资源在地域分布上都具有不同程度的不平衡性。

同时,全国能源资源结构以煤为主(占75.2%),且我国生活用能比重小。

2.国内外研究现状。

“资源诅咒”这一概念最初由Auty(1993)提出,随着研究不断深入,资源诅咒的内涵不断扩展,成为资源开发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的统称。

资源诅咒描述了资源与经济增长的负相关关系,也包括资源开发引起的其他社会问题。

3.研究思路方法。

本文采用定量、定性分析法等对内蒙古资源型城市经济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定量分析法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方法。

定量分析必须建立在定性预测基础上,二者相辅相成。

二、内蒙古资源状况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发现新矿物最多的省区,是世界最大的“露天煤矿”之乡。

自1958年以来,中国获得国际上承认的新矿物有50余种,其中10种发现于内蒙古。

包头白云鄂博矿山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山。

到1997年已探明的稀土氧化物储量占世界稀土总量的76%。

内蒙古环境问题综述

内蒙古环境问题综述

内蒙古环境问题及媒体关注综述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条件之一。

当今世界面临着人口膨胀、资源有限和环境恶化三大问题的严重挑战,而这三大问题的解决都与气候条件有关。

风调雨顺则国泰民安;而干旱、洪涝、台风、低温冻害等灾害则直接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水和能源等条件,特别是大范围、持续性的旱涝灾害常常导致粮食大幅度减产,水资源和能源出现危机,经济失调,环境恶化,大片土地沙漠化。

内蒙古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多样,气候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随着社会城市化,发展多样化,引起土地退化,过度利用资源造成环境恶化。

长期以来,内蒙古自治区面对脆弱的生态环境,虽然也在整治,局部地区也确有改善,但总体仍在恶化。

主要表现在土地荒漠化的面积不断扩大,气候干旱化趋势日益东扩,水土流失日益严重,土地生产力在衰减,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当等。

严重恶化的环境难以逆转。

土地荒漠化问题几百年前,内蒙古西部原来是良好的牧场,而今已成为荒漠戈壁滩了。

哲里木盟、乌兰察布盟、兴安盟、赤峰地区的沙漠化问题也很严重,在农牧交错地带,是一条半干旱区向干旱区过渡地带,地理学家称之为危急地带。

通过考察和调查,发现干旱趋势仍在加剧,其成因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锡盟正兰旗境内的元代上都和伊盟乌审旗境内的赫连勃勃的流万城,曾是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那时湖泊密布,牧草繁盛,而今湖泊干涸,草场萎缩了。

导致荒漠化在扩展,环境在恶化。

气候干旱化趋势东扩从近五百年的旱涝史料分析表明,自治区中西部存在着三年就有两年干旱,七年出现全区一次大旱的状况。

近四十年来出现更加频繁。

旱情加重,干旱区域界线不断东移。

由于气候变暖,地面蒸发量增多,致使下垫面土层越来越干燥,遇到大风天气就飞沙走石,形成风沙甚至出现黑沙暴。

据新浪网报道,1995年5月5日,阿拉善盟出现沙尘暴使工农牧业直接经济损失315亿元。

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全区水土流失面积1816万平方公里。

流失坡耕地面积达15814万公顷,占全区耕地的三分之一。

论述内蒙古地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土地资源保护对策

论述内蒙古地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土地资源保护对策

论述内蒙古地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土地资源保护对策内容摘要:内蒙古地区土地资源开发中存在着种种严峻问题,国家也相应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而我们提高环保意识,保护土地资源已刻不容缓。

关键词:土地资源,存在问题,保护对策一·内蒙古地区土地现状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具有丰富的森林和草原资源,荒漠面积广大。

地形多种多样,主要有山地、丘陵、高原和平原,其中高原面积最大,地面开阔坦荡,起伏平缓。

全区地处中纬度地带,基座占据中温带,热量资源较为丰富;由于东西跨度大,距海较远,水分条件不太理想,大部分位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全区横跨五个自然地带(森林灰化土地带、森林草原黑钙土地带、典型草原栗钙土地带、荒漠草原棕钙土地带和草原化荒漠漠钙土地带),自然条件多样,农林牧业自然资源丰富多采,为农林牧副渔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

二·土地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1.土地沙化严重土地沙化在扩展盲目开垦、过度放牧、砍伐森林,加上自然风力对土地的侵蚀,使土地沙化不断扩展。

据分析,目前沙化面积的95%是由各种人为活动引起的,其中历史上形成的有12万km2,近年形成的有5万~6万km2。

现有15.8万km2的土地面临沙化的危险,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以来,沙化土地每年扩展约1 500km2,受沙化危害的有11个省区的212个县,人口约3500万,耕地400万hm2,草场500万hm2。

【1】2000年我国内蒙古地区沙尘暴频频发生,草原逐渐被沙漠所替代,说明土地沙化已非常严重。

2.水土流失严重人类括动破坏植被,就会引起水力对土壤的侵蚀,随即引起水土流失,这是当前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主要问题。

我国解放初期水土流失面积为116万km2,20世纪90年代初已增至150万km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土壤流失量每年达50亿t,居世界第一位。

3.耕地肥力下降由于水土流失和对土地重用轻养、施用有机肥过低,使土地养分减少,地力普遍下降。

资源诅咒现象分析

资源诅咒现象分析

资源诅咒现象分析作者:姚闯来源:《财讯》2019年第24期摘要:资源诅咒作为发展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理论,自从八十年代的提出就倍受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而且大量的实证分析也充分证实了资源诅咒现象的存在,并对其传导机制进行分析,对其条件性予以证明,理论界普遍认为资源诅咒现象是指与矿业资源相关的经济社会问题。

丰富的自然资源可能是经济发展的诅咒而不是祝福,大多数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比那些资源稀缺的国家增长的更慢。

经济学家将原因归结为贸易条件的恶化,荷兰病或人力资本的投资不足等,本文主要以青龙的发展为例,通过对资源诅咒现象的概念及内涵,传导机制的分析,提出相应建议措施,为我国民族地区解决资源诅咒现象提供参考。

关键词:资源诅咒;矿产资源;传导机制一、“资源诅咒”的概念及内涵传统的经济学发展理论认为,一个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带动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上众多的资源丰富的国家经济增长缓慢,逐渐的陷入了增长陷阱,这是因为发展中国家主要是以出口初级资源产品为主,大量的资源出口,带来了大量的外汇收入,然而这并没有转换成这些国家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反而越来越贫穷。

经济学家提出了著名的普雷维什-辛格命题,即贸易增长的“贫困化”陷阱理论。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的内生增长理论的提出,对于索洛增长理论的“趋同过程”和“赶超理论”产生了极大的冲击,而且对于各国经济增长速度差异探讨的实证研究层出不穷,得出的结论是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经济的增长速度却慢于一些资源匮乏的经济体,比如当时的亚洲四小龙(中国台湾、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所以对其中产生的原因探討成为了经济学界的主要研究命题。

20世纪90年代,Auty首次提出资源诅咒的概念,他认为一个国家丰富的自然资源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不是充分的有力条件,反而成为经济发展的限制,资源丰富地区的经济增长往往慢于资源匮乏的地区。

资源丰富的国家或地区为了便于本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往往的发展的是初级资源产品的出口贸易,这样的经济模式对于资源的依赖程度极高,不利于其经济结构的合理化,因此就会陷入资源诅咒的陷阱。

内蒙古荒漠化治理取得的成绩和意义

内蒙古荒漠化治理取得的成绩和意义

内蒙古荒漠化治理取得的成绩和意义内蒙古作为中国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域,面积广阔,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加上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内蒙古的荒漠化问题日趋严重。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土地质量,内蒙古进行了一系列的荒漠化治理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绩。

首先,内蒙古荒漠化治理取得的最大成就之一就是土地绿化覆盖率的提高。

根据数据统计,2002年,内蒙古的绿化覆盖率为7.97%,而到了2019年,该数字已经提高到了15.73%。

这意味着相对较大范围的荒漠地区得到了有效的治理和绿化,使得大面积的沙漠逐渐变成了绿洲。

其次,内蒙古荒漠化治理还带来了生态系统的改善。

治理前,内蒙古的部分地区沙尘暴频发,对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而随着荒漠化治理工作的推进,内蒙古的沙尘暴天数明显减少,这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此外,内蒙古荒漠化治理取得的另一个重要成就是改善了当地的水资源状况。

内蒙古位于中国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一直是其发展的瓶颈之一。

然而,通过荒漠化治理工作,内蒙古成功地储存了大量的降雨水,提高了地下水位,改善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水源。

此外,内蒙古荒漠化治理还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效益。

通过绿化工程,内蒙古的农牧业产能得到了提升,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

同时,荒漠化治理还吸引了大量的旅游投资和人流,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内蒙古荒漠化治理的成果不仅在于当地,还对全国ja关注。

内蒙古作为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其荒漠化治理的成果对全国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

内蒙古荒漠化治理的成功经验和模式可以为其他干旱半干旱地区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全国范围内的生态文明建设。

另外,内蒙古荒漠化治理的成果也对国际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环境状况对全球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鄂尔多斯能否规避“资源诅咒”陷阱

鄂尔多斯能否规避“资源诅咒”陷阱
亚,矿 业 资 源 输 出一 直 支 撑 着 该 国 的经 济 发 展 。这 就 “ 源诅 咒 ” 机 制 并不 是 必 然 发 生 的 ( uy 2 0 ), 资 A t 01 , 策措 施 和 投 入 可 以 提 高 一 个 国 家 的 经 济 增 长 速 度 ,并 齐的稳 定 发 展 ,避 免 “ 资源 诅 咒 ” 。 多斯 是 我 国 煤 炭 资 源 富 集 地 区 ,全 市 87 平 方 公 里 .万

图】2 0 — O 9 0 1 2 O 年鄂尔多斯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构成变化情况
含 煤 面 积 约 占8 %,总 储 量 约 l0 0L吨 ,其 中探 明 0 O 0 ̄ 吨 ,约 占 内蒙 古 的 12 / ,全 国的 1 。2 0 年 以 来 , / 6 01
圣济 向 重 工 业 化 的 迈 进 ,煤 炭 需 求 急 剧 上 升 ,价 格 开
此 ,一 个 地 区 如 何 以 资 源 为起 点 ,在壮 大产 业 规 模 之 后 ,再 提 升 产 业 价 值 ,实 现 经 济 发 展 的 可 持 续性 ,一 直是 困扰 理 论 界 和
源 诅 咒 ” 是 ~ 个 经 济 学 术 语 ,是 指 资 源 富 集 区 过 度
资源 ,而伴 随资 源基 础 消耗 出 现产 业 竞 争 力 缺 乏 、增
1 ,鄂 尔 多 斯 工 业 化 发 展 方 向上 也 存 在 这 一 现 象 。 自2 0 年 ) 01
煤 炭 经 济 繁 荣 以 来 ,采 掘业 增 加值 占丁 业 增 加 值 的 比重 由2 0 01

因资 源 而 生 , 因资 源 而 兴 ,却 又 因资 源 而 衰 ,
行 业 的发 展 相 对 均 衡 ,资 本 收 益 率 基 本 一 致 。但 在 资 源 丰 富 的 地 区 ,受 资 源 繁 荣 的影 响 ,大 量 资 本 和 人 力 资 源 集 中投 放 到 资 源 型 行 业 , 以获 得 更 多 的资 本 积 累 ,带 来 更 快 的 经 济增 长 ,而 忽 视 了其 他 行 业 的发 展 ,这 种 1 业 化 发 展 模 式 及 其 政 策选 择 的 二

中国的稀土之都4

中国的稀土之都4

中国的稀土之都——白云鄂博,正遭受乱采滥挖的严重侵袭,地下水严重污染,耕地荒芜、牲畜大量死,,严重影响了当地农民的生计。

在包头,包钢选矿厂尾矿坝对于周边地区的放射性污染日益严重,且尾矿坝离黄河最近处仅为10公里,尾矿坝的水正以300米/年的速度朝黄河渗透。

专家指出,一旦出现地震或者大规模降雨致使尾矿坝决堤,尾矿流入黄河后,比2005年发生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要严重许多!民主与法制时报如是报导。

一边是经济要发展;一边是生态被严重破坏。

当地政府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尴尬的两难问题。

白云鄂博,蒙语的意思是:富饶的神山。

但这座“神山”却正在逐渐失去其富饶。

白云鄂博位于内蒙古包头市北150公里,是由铁、铌和稀土组成的超大型矿床。

其中尤其稀土的储量闻名于世。

业界有“世界稀土在中国、中国稀土在包头”之说,而包头的稀土就在白云鄂博。

据1989年美国矿务局出版的《矿产品概览》,世界稀土工业储量为4500万吨,其中,中国稀土资源储量为3600万吨,占世界储量的80%,居世界第一位。

而其中白云鄂博的稀土储量则又占国内稀土资源储量的80%以上。

然而,拥有如此丰饶资源的白云鄂博近年却正在遭受乱采滥挖的侵袭,生态环境也因此一步步恶化。

2006年6月9日,在白云鄂博27公里外的达茂镇西河乡哈教村,记者看到村里大多数农户家里都存放着炼金用的器具。

一位元农民告诉记者,如今村里的水因为氰化钠(炼金的原料)超标,已经不能饮用。

由于在2003年稀土价格一度高企,大量中小稀土厂便在白云鄂博滋生蔓延,大量排放氟气和粉尘,导致包头市达茂旗白音敖包苏木牧民们牲畜的死亡数高达6万头。

2005年10月,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稀土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徐光宪联合包括王乃彦、何祚庥等人在内的15位中科院院士,联名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保护白云鄂博钍和稀土资源,避免黄河和包头受放射性污染的紧急呼吁》的紧急提案,随后温家宝总理批示国家发改委调查处理。

今年6月中旬,记者前往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就稀土开发及当地受污染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

创新驱动支撑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着力点

创新驱动支撑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着力点

高质量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的有力驱动,创新的最终目的是引领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对内蒙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明确指示,强调要以新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

内蒙古作为资源型地区要想跳出“资源诅咒”,就必须尽快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其重点在于产业结构转型和做强实体经济,目标在于“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关键在于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的动力转换。

当前内蒙古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受到极大约束,在稳增长的基础上追求高质量发展,只能向创新要动力要效率要质量。

因此必须进行一次思想上的再解放,笃行创新发展理念,建设创新型内蒙古,从而推动高质量发展。

笃行创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内蒙古,意义重大,势在必行!这既能保证国家顶层设计的完整性和协同性,又能够有效解决内蒙古经济转型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帮助内蒙古培育壮大经济增长新动能、构建创新型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和效益、建设创新型文化强区等,对自治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一、内蒙古在创新驱动支撑高质量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内蒙古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的基础上,经济结构不断调整,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特别是创新驱动经济发展能力有所提高,创新经费投入、人才投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创新环境、创新产出等指标都有了大幅度提升。

但客观地说,内蒙古的创新能力同全国平均水平及其他省份都存在着明显差距,就R&D经费投入这一项指标而言,2017年内蒙古R&D经费投入共132.3亿元,占内蒙古GDP比重只有0.82%,与全国2.12%的平均水平差距较大,在全国连续多年排名居后,存在经费投入不足问题。

在建设创新型内蒙古上自治区仍有较大潜力和进步空间,一方面,存在与全国特别是资源型地区相似的问题,如重视不够、投入不足、产学研政企联结不紧密、人才激励制度不完善、创新氛围不浓厚等等一系列共性困难;另一方面,针对当前内蒙海 琴创新驱动支撑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着力点摘 要:内蒙古作为资源型地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进行一次思想再解放,笃行创新发展理念,建设创新型内蒙古。

鄂尔多斯规避“资源诅咒”陷阱的路径选择

鄂尔多斯规避“资源诅咒”陷阱的路径选择
疆 _ 瓤
资 源诅 咒
路 径 选择
| 疆 曩琶 豫鬣 . i蛩 警 g甏 薯 ≯ 镬 镑强餐 鬣 枣穗毫蠹 薯麓鼍辫赣 琵 l 镁囊 缝| 褥 l 懿 矮 毽 鬣鏊 ≈ 罄 繇 8 羲 _ 毽≮ 曩 l 琶稳 。 毫 豫 鞭 《 《 稳 毪 璃 l籀 誊镪 谶 ; 《
展 , 要 经济 指标 连 续 在全 内蒙古 夺 冠 。2 0 主 0 9年 , 鄂尔 多 斯实 现地 区生产 总值 2 6 亿 元 ,同 比增 长 11 2 % , 量 跃 居 全 区第 一 位 , 中煤 炭 产业 贡献 率 3 总 其 为 6 .9 财 政收 入 3 58亿元 , 比增 长 3 %, 06 %; 6. 同 8 财
增 长都 长 期 滞后 , 如澳 大 利 亚 , 业 资 源 输 出 一直 矿
支撑 着该 国的经 济发 展 。这 就意 味着 , 资源 诅咒 ” “ 机 制并 不 是 必 然 发 生 的 ( uy 2 0 ) 适 当 的政 策 A t, 0 1 , 措施 和投 入 可 以提高 一个 国家 的经济 增 长速度 , 并 能保 持经 济 的稳定 发展 , 避免 “ 源诅 咒” 资 。 鄂尔 多斯 是 我 国煤炭 资 源 富集地 区 ,全 市 87 .
I NNER MONGOU A I F NANCI AL RES EARCH
中 青 年 论 坛
2 0.6 01 O
/ - J
‘ ‘
盾 口 q9 ’ '
陷阱的路径选择
李 向
( 国人 民银 行 鄂 尔 多 斯 市 中 心 支行 中 东胜 070 ) 100

内容 摘 要 : 自然 资 源 , 其 是 矿 产 资 源 , 区域 经 济 发 展 中 是 一 把 双 刃 剑 , 可 能 成 为 经 济发 展 的 “ 尤 在 既 引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 第二章 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 第二章 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二、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 1.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物质基础 (1)在不同发展阶段,影响区域发展的自然资源
种类
不同。
工业社会尤为重要
(2)在一定 生产力水平 下,自然资源丰富程度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 础。 ①一种重要能源或关键性 矿产资源 的发现与开发,会使区域经济发生 根本性改变。 ②有的区域矿产资源贫乏,成为制约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 (3)自然资源的 种类和储量 区域分布与组合极不平衡,有的区域不仅自 然资源种类多而且数量大,对其经济发展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
名师点睛
解析 第(1)题,据材料可知,匹兹堡附近煤炭资源丰富,19世纪70年代无烟煤 炼铁技术出现后,匹兹堡迅速发展成为“钢都”,所以主要得益于科技的进步 及丰富的煤炭资源。第(2)题,据材料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匹兹堡主要 是发展以煤炭和钢铁工业为基础的重化工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技产业 发展迅速,单一的产业结构是其经济遭受重创的根本原因。 答案 (1)A (2)A
2.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区域发展水平一定很高。( × ) 解析 有些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区域发展水平却不高。
3.日本依靠优越的自然条件成为世界上的发达国家。( × ) 解析 日本自然条件相对较差,其成为发达国家,主要依靠其社会资源。 4.在丘陵缓坡上修筑梯田发展种植业,主要是改造了土壤条件。( × ) 解析 在丘陵缓坡上修筑梯田发展பைடு நூலகம்植业,主要改造的是地形条件。
方法突破
一、地理位置与区域发展
二、自然要素与区域发展
应用体验
【例1】 都江堰水利工程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鱼嘴将岷 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河道挖深,称为“深挖滩”,飞沙堰建设时将堰作低, 称为“低作堰”。宝瓶口是将玉垒山用火烧水浇 的方式开凿。最终控制进入成都平原的水量。 两千多年来都江堰水利工程一直发挥着防洪 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 千里的“天府之国”。下图为都江堰水利工程 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内蒙古依托资源优势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内蒙古依托资源优势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内蒙古依托资源优势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作者:苏航来源:《北方经济》 2019年第7期苏航摘要:习近平总书记自2014年1月莅临内蒙古考察指导工作以来,一直关心内蒙古的生态环境问题,为我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本文拟从内蒙古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现状与对策两个方面加以论述。

关键词:内蒙古生态安全屏障2019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的审议时强调,“内蒙古生态状况,不仅关系全区各族群众生存和发展,而且关系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

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立足全国发展大局确立的战略定位,也是内蒙古必须自觉担负起的重大责任。

”内蒙古的生态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广大领导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保持坚定的政治战略定力,牢记总书记对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的嘱托,把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好,把祖国正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筑牢。

一、森林草原生态退化现状由于从上世纪70年代末至今,内蒙古生态超载严重,生态系统受到较严重破坏,虽然经过积极的生态建设,生态系统质量有所稳定,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初步实现了整体遏制、局部好转,但生态状况仍然堪忧,脆弱的草原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仍未得到根本改变,甚至一些地区出现了严重退化现象。

中度以上脆弱区占全区面积的63%,重度和极重度脆弱区占全区面积的37%,干旱半干旱地区面积占总面积的80%以上。

据统计年鉴记载,1947年内蒙古耕地面积为5950.5万亩,如今内蒙古有耕地面积1.37亿亩,72年内增长近7700万亩,其中部分是通过开垦森林草原形成的。

而内蒙古草场面积总量在减少,平均每5年减少2599平方公里。

草地质量持续下降。

天然草场退化趋势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递增,有235.3万公顷草地变为沙漠。

内蒙古草原生产力2011年比上世纪80年代下降了40%,严重地区下降了60%—80%。

现在10个盟市、66个旗县的2170.5万亩已垦林草使当地的良性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已出现大面积沙化、盐碱化、退化现象,严重影响周边环境和生态平衡,成为新的生态安全问题,急需退耕还林还草。

我国“资源诅咒”现象分析及其财政政策探究

我国“资源诅咒”现象分析及其财政政策探究

我国“资源诅咒”现象分析及其财政政策探究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自然资源丰裕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拥有较缓慢的发展速度,似乎丰富的自然资源反而阻碍了经济的发展,造成一国或地区经济的不可持续发展,即前人所说的“资源诅咒”。

产生“资源诅咒”现象的原因因地而异,为消除“资源诅咒”这一怪象,在深入分析“资源诅咒”现象的基础上,从财政政策方面阐述了消除“资源诅咒”现象的对策。

标签:资源诅咒自然资源经济增长财政政策探究一、“资源诅咒”的概念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一国的资源禀赋会极大影响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自然资源越丰裕,经济增长就越有保障,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

但是,20世纪中期以来,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众多自然资源丰裕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比那些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和地区缓慢。

于是许多经济学家开始重新审视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释两者的负相关关系,进而提出了“资源诅咒”假说。

在20世纪90年代,“资源诅咒”概念首次被提出,认为丰裕的资源对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并不是充分的有利条件,反而产生一种限制作用,资源丰裕地区的经济增长往往慢于资源贫乏的地区。

资源丰裕反映了某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总量,这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往往依靠大量的资源出口,形成资源依赖程度较高的经济发展模式。

二、“资源诅咒”现象及实证研究在中国,“资源诅咒”现象是存在的。

中国种类齐全、储量丰富的矿产资源分布具有显著的不均匀性和区带性,资源分布区与消费区的经济发展呈现逆向趋势。

拥有丰富煤炭、石油资源的北部和西部地区与拥有丰富水资源、森林资源的西南地区,其经济发展均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尽管也有部分地区因大规模矿产资源的开采导致经济短期发展迅速,但产业结构失衡、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日渐突出。

相反,资源相对贫乏的华东、华南等地区,诸如浙江、福建、广东等省份的经济发展却处于领先地位。

针对国内外“资源诅咒”现象的存在性,众多学者在国家、省等不同层面上开展了大量实证研究。

我国“资源诅咒”现象的产生原因及对策分析

我国“资源诅咒”现象的产生原因及对策分析

我国“资源诅咒”现象的产生原因及对策分析20世纪70年代,荷兰发现大量石油与天然气,于是荷兰政府大力发展资源和能源产业,大量出口石油和天然气。

在一段时间内,荷兰出口剧增,出现大量贸易顺差,荷兰经济因此得到飞速发展。

但是没过多久,荷兰经济却经历了一场衰退,失业率升高,劳动生产率下降,通货膨胀率上升。

丰富的资源却使经济出现一系列问题,这种现象使得众多经济学家开始关注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

一、什么是“资源诅咒”很多研究表明,丰富的自然资源非但不能促进经济增长,反而会导致经济出现衰退等一系列问题。

例如,就世界范围而言,OPEC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与同期其他国家相比,明显处于落后地位;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资源丰富,但是国民收入却很低。

与此相反的是,中国香港、日本、韩国等资源匮乏型国家(地区)却属于发达国家(地区)之列。

就国内而言,山西、甘肃等省份资源丰富,但是经济总量和经济增长率等却在全国排名末位;而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资源异常匮乏,而这些地区的人均收入等各项经济指标却在全国排名前列。

这一系列现象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观念,资源丰富不再视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优势,它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经济增长,并造成多方面的问题。

学界把这种现象叫做“资源诅咒”。

二、我国“资源诅咒”现象产生的原因大量实证研究表明,我国确实存在“资源诅咒”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是有一定原因的:(1)资源产业的繁荣会抑制其他产业的发展。

资源丰富地区通常大力支持资源产业的发展,在资源产业繁荣的同时,忽视了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导致制造业等其他产业的发展受到抑制,最终使经济发展出现一系列问题。

在这里以山西省为例进行说明:山西省作为中部内陆省份,由于具有得天独厚的煤炭资源优势,80年代初,国家确立了以山西为中心的全国能源基地的战略地位。

在政策引导和巨大投资的推动下,山西的煤炭工业繁荣发展,山西煤炭调出量占全国煤炭市场交易量的2/3。

但是到现在为止,山西的经济在全国仅仅处于中游水平,丰富的煤炭资源并没有给山西的经济带来迅猛增长。

我国资源富集地区避免“资源诅咒”效应的政策探讨

我国资源富集地区避免“资源诅咒”效应的政策探讨

我国资源富集地区避免“资源诅咒”效应的政策探讨殷俐娟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北京 101149摘要: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其经济业绩远不如资源贫乏的国家,这种现象形成所谓的“资源诅咒”效应。

我国属于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就国家层面而言,我国还不存在资源诅咒的问题,但在我国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存在类似资源诅咒的现象。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包括矿产资源在内的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迅速增加,资源开采加速。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尽早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避免“资源诅咒”的发生,让资源成为国家的“福祉”。

关键词:资源诅咒,荷兰病,制度弱化,政策选择1.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迅速增加,资源开采加速。

由于我国资源分布不均衡,特别是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分布极不平衡。

我国中西部地区是资源密集区,而东部沿海大部分地区资源匮乏,资源供给长期不足。

但从直观上来看,我国自然资源丰裕的中西部地区和东北等省份的经济增长却大大落后于资源贫乏的东部沿海省份。

许多资源丰裕地区不是越来越富,而是相对越来越穷,所在地的资源优势没有转化成经济优势,出现了“富饶的贫困”[1]。

这种现象,在当今的世界也呈现出相似的图景,即那些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其经济表现远不如那些自然资源贫乏的国家。

一般而言,丰富的自然资源将会有力地促进一国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对那些资本形成不足的发展中国家。

但事实却一再证明,自然资源丰富并没构成经济发展的“福祉”,反而限制和妨碍了经济持续增长,并导致社会不平等,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加大,腐败和寻租活动盛行,人力资本投资严重不足等等,这种现象被国际经济学界赋予了一个专有名词—-资源诅咒。

2 “资源诅咒”的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国际经济学界对于“资源诅咒”这一问题的关注和研究已有20多年,这一命题是20世纪末发展经济学重要的发现之一,并已经成为发展经济学的重要研究课题。

福音还是诅咒——呼伦贝尔市煤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福音还是诅咒——呼伦贝尔市煤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福音还是诅咒——呼伦贝尔市煤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摘要:呼伦贝尔市煤炭资源储量丰富,本文利用数据分析了呼伦贝尔市在对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然而,经济快速发展也带来了荒漠化等诸多环境问题。

我们不能把环境遭到破坏简单的推给当地政府,地方政府的双重代理身份使当地政府在这里面临两难窘境。

针对问题,当地政府应该坚持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煤炭资源;经济发展;环境污染;地方政府;循环经济Abstract:With a variety of coal resources in the city of hulun buir,this paper using data analyze the city,achieving rapid growth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al resources.However,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also brought some serious problems such as desertification.We could’t simply put the problems to the local government,who is also in an embarrassing situation.In view of the problems,I think the local government should insist on the wa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Keywords:coal resource;economic development;environmental pollution;local government;;circular economy一、地理概况呼伦贝尔得名于境内的呼伦湖与贝尔湖,地处东经115°31′—126°24′、北纬47°05′—53°20′之间。

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成因及对策

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成因及对策

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成因及对策1. 引言1.1 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及重要性内蒙古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区域,其生态环境现状备受关注。

在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内蒙古的生态环境恶化情况日益严重,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内蒙古的草原遭受过度放牧、草原退化等问题,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大气污染程度也在逐渐加剧。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内蒙古地区的环境质量,也对当地居民的健康和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内蒙古的生态环境问题并非无解,只要我们采取科学合理的对策和治理措施,就有望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状况。

加强监督与评估工作,确保各项保护措施的有效实施,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内蒙古的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关乎当地群众的切身利益,也与全国生态环境整体格局息息相关。

加强对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的分析和研究,深入剖析其成因,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制定科学有效的治理措施,加强监督与评估工作,都是非常紧迫的任务。

只有不断努力、持续改善,才能够为内蒙古的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2. 正文2.1 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内蒙古地处我国的北部边陲地区,地域广阔,自然资源丰富,拥有独特的生态环境。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快,内蒙古的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

内蒙古的草地退化严重。

由于过度放牧、过度开发,草原面积减少,草原质量下降,草地退化现象严重。

这不仅影响了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影响了当地的畜牧业发展。

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

内蒙古气候干旱,水资源稀缺,加上人为活动过度开发和污染,导致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许多地区频繁发生水灾、干旱等自然灾害。

空气污染严重。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内蒙古的工业排放量大增,造成空气污染加剧。

尤其是冬季取暖期间,燃煤排放导致大气污染严重,影响居民健康。

对内蒙古生态环境的现状进行分析,必须看到困难和挑战,更要思考解决之道。

只有深入分析问题根源,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才能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2 成因分析内蒙古生态环境的现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成因包括人类活动导致的生态破坏、气候变化、资源开发利用不当等几个方面。

资源无罪 怀璧其罪

资源无罪 怀璧其罪

资源无罪怀璧其罪新型城镇化的原则在于“公平共享”、“集约高效”、“可持续”。

拟以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草原资源开发和保护为个案,探究煤炭开采作为当地工业化道路的深层原因和对环境、生活方式的双重影响,分析破解资源诅咒下县域经济发展困境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标签:资源依赖型;县域经济;可持续新型城鎮化是未来中国扩大内需最大的潜力,有助于中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缓解中国发展不平衡的突出矛盾。

其原则是“公平共享”、“集约高效”、“可持续”。

针对资源丰富地区产业依赖的现状,本文拟以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草原资源开发和保护为个案,分析破解资源诅咒下县域经济发展困境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一、文献综述(一)城镇化理论的演变我国的城镇化理论始于1982年费孝通先生对集镇发展的研究。

费老和他的调查小组对苏南的小城镇进行了“类别、层次、兴衰、分布、发展”的十字研究课目。

继而,在研究社队企业和乡镇工业的基础上,费老发展了“类型比较法”,提出三种因地制宜的特色模式,分别为就地工业化的“苏南模式”、个体经济的“温州模式”和三来一补的“珠江模式”。

乡镇经济的发展拉动了区域实力的增长和居民收入的提高,同时,也产生了低效高消耗的依赖型产业发展的弊端,如产业结构同质化造成恶性竞争、生态环境不断遭到梯度转移的破坏。

于是,强调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的新型城镇化理论应运而生。

(二)县域经济的特点和构成要素内部具有同质性、外部具有异质性的区域具有结节性,即区域内部层次和结构具有功能互补等级体系。

县域经济是指以县为行政区划的这一区域内的经济。

它是一个具有区域性、层次性、开放性等特点的经济系统,是连接城乡的枢纽,是一个功能相对完备和健全的经济系统单元。

县域经济的状况和产业选择由县域自然资源、历史文化和经济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和组合方式等共同影响[1]。

根据我国县域的发展情况,可以从不同维度划分县域经济。

例如,按照地理区位划分,可把县域分为山区县、城郊县等;按经济文化类型,可以划分为牧业县、渔业县、矿业县等;按主导产业分,可把县域分为农业主导县、工业主导县以及服务业主导县等[2]。

警惕“资源诅咒”,走生态发展之路

警惕“资源诅咒”,走生态发展之路

警惕“资源诅咒”,走生态发展之路(嘉宾:新疆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自治区专家顾问团成员王宁)字体:小字大字2013-03-01 12:19:59 来源:乌鲁木齐晚报--电子版“成由勤俭败由奢”,对一个家庭如此,对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发展亦是如此。

反对浪费不仅针对舌尖,更要反省资源浪费。

新疆是个“资源大区”,本期我们特邀经济学家就新疆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合理、高效地利用资源进行探讨。

提倡节俭促进经济良性运转众所周知,消费拉动经济。

有人提出一味提倡节俭,反而会抑制消费,从而影响经济,比如一系列“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政策出台后,茅台酒市值蒸发上百亿元,您怎么理解?王宁:消费和浪费是根本不同的两个概念。

我们提倡的是合理消费而不是浪费。

不否认,因浪费行为而产生的消费,也构成了GDP增长的一部分,二者之间是具有一定联系,但这毕竟是一种“病态”的、非正常的现象。

中央“八项规定”及自治区“十项规定”出台后,一些行业受到冲击,但这不是经济的倒退,反而是使消费回归“正途”的纠偏,它必将推动经济发展走向良性和正轨。

一些曾经依赖公款消费的行业,及时调整思路就是很好的例证,比如餐饮行业推出“半份菜”。

实际上是倒逼部分企业重新定位,从而加强其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提倡节俭不仅不会抑制消费影响经济发展,反而会促进经济社会的良性运转。

杜绝浪费可挤干发展中的“水分”您的意思是提倡节俭要先学会算“大账”、算“长远账”?王宁:没错。

虽然“光盘”行动主要针对餐桌浪费行为,但节俭既要从小处着手,也应从大处着眼。

现在再谈提倡节俭,就不应仅仅只局限于消费与经济的联系上,而是要从合理利用公共资源这个大的层面上,看待社会与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现实中,有城市把新建的大楼拆除,把新修的马路重复开膛破肚,并美其名曰“增加刚需,拉动经济”。

这种借消费之名,行浪费之实的做法,是对公共资源不折不扣的浪费。

从短期来看,杜绝浪费会影响到某些行业或领域的经济效益,但长远来看,这实际是挤干了发展中的“水分”,从大的方面看,是转型社会中,人们生活方式与社会发展逐步适应的必然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自然禀赋与一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由此形成所谓的“资源诅咒”效应。

本文利用计量经济模型,深入分析得出了内蒙古各旗县之间不存在“资源诅咒”的结论,并以此现实问题为背景,讨论了内蒙古未落入“资源诅咒”效应的成因及预防途径。

关键词:资源诅咒;资源丰裕;荷兰病
中图分类号:f06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20(c)-0075-01
“资源诅咒”的概念,最早由auty于1993年提出,指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产生的限制作用,资源丰裕经济体增长速度往往慢于资源贫乏经济体。

国内学者对“资源诅咒”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近几年,徐康宁、王剑(2006)以1995――2003年各省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得出“资源诅咒”在省际层面上成立的结论。

但就“资源诅咒”在各省内部是否成立,目前从事研究的人员还相当少,而这样的研究对与各省内部的经济结构调整又有着相当大的影响,所以下文笔者就以内蒙古为例,对自治区内部是否存在“资源诅咒”进行了计量经济学分析。

一、内蒙古存在“资源诅咒”吗?
(一)内蒙古资源经济概况。

“资源诅咒”产生有三个重要前提,即矿产资源富集、经济欠发达、处于经济转型期,而这些与内蒙古情况有诸多吻合。

根据2007年国土资源部公布的数字,内蒙古拥有世界储量第一的稀土和亚洲最大的整装气田。

不仅如此,内蒙古的煤炭、贵金属储量均居全国第一。

但与此同时,内蒙古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2006年全年生产总值4790亿元,仅占全国的gdp总量的2.3%。

内蒙古同时处于中国经济转型这一大背景下。

国有企业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和市场化过程都难以避免的存在寻租和官员腐败。

因此,内蒙古经济增长同样存在“资源诅咒”等问题困扰的可能性。

(二)模型设定与分析。

为了探究内蒙古自治区内部是否真的存在“资源诅咒”,我们建立如下回归方程:?yi=α+β?yi,1997+γperi+ωdi+πxi+ui
在回归中增加了虚拟变量d,用以表示一个旗县i所处的位置自然资源是否丰裕。

具体地,我们考虑三种不同标准。

首先,将样本中101个旗县按照采矿业从业人数与当地人口比例这一相对指标排序,排名前15位的旗县认为自然资源丰裕,这样的旗县di取值为1,其余取值为0,从而得到d1;按照采矿业从业人数这一绝对指标排序,排名前15位的旗县取值为1,其余取值为0,这样得到d2;按照平均能源产量排名,位于排名前15的旗县取值为1,其余取值为0,得到d3。

我们试图通过虚拟变量d的设置来反映资源丰裕旗县对其他旗县的“溢出”效应。

根据表2的回归结果,我们发现在所有方程中,d1、d2和d3的估计系数都为正,这意味着资源丰裕的旗县可能对其它旗县存在正的“溢出”效应。

在不加入其它控制变量的情况下,d2和d3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分别为0.203和0.261。

d1的估计系数为0.142,但在统计上并不显著。

在加入初始条件、边境城市虚拟变量等控制变量时,d3的系数变得不显著了。

但d2的估计系数是0.167,仍然在统计上显著,其p值为0.027。

(三)分析结论。

尽管内蒙古的经济发展与“资源诅咒”的前提假设有诸多相似之处,但以上证据表明,内蒙古各旗县之间并不存在所谓的“资源诅咒”效应,而且资源丰裕的旗县对区内其他旗县可能存在着正向的“溢出”效应。

二、内蒙古未陷入“资源诅咒”现象原因分析
(一)资源价格相对稳定。

从世界经济的角度来审视,广大拥有丰富矿产资源的发展中国家,资源产品的价格往往受到发达国家的操纵,这就使得他们的贸易条件长期恶化,并且加剧了经济发展的滞后性。

而这种不公平价格待遇以及贸易条件恶化现象在内蒙古内部并不存在。

(二)劳动力剩余。

“资源诅咒”的另一主要原因是“荷兰病”效应。

“荷兰病”是指由于采掘业急剧膨胀,导致传统制造业萎缩。

“荷兰病”模型之所以不适用于内蒙古主要是该模型
假定各地区资本和劳动供给是固定的且充分就业。

这样资源部门的繁荣将导致资本和劳动从农业和制造业转出,从而增加了这些部门的生产成本。

但是,中国通常都具有劳动剩余,内蒙古也不例外,从而不能在这个方面影响经济发展。

(三)资源经济发展属于初级阶段。

内蒙古的资源储量是近十年才开始被逐渐探明的,有很多资源的开发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所以相对于山西等资源省份的开采程度而言,还未达到白热化。

资源在开发的初期,一定会对经济产生很强的推动作用,而那些长期的负面影响还未占据主导地位。

如果不提早预防,内蒙古也终将难逃“资源诅咒”的噩运。

三、如何避免“资源诅咒”陷阱
(一)改革现行“资派租”使用方式,建立有效透明的监督机制,提高“资源租”使用效率。

如何使用资源税和转移支付等资源租是资源丰裕地区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我国大量的资源租被用于政府的消费性支出,效率低下。

为了有效利用资源租,必须建立透明的监督机制,建立严格的专向拨款审批制度。

政府公共财政的支出应主要投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受益面最广的社会发展领域。

(二)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现代经济的发展受制于技术和科学知识的先进程度,而人力资本才是知识和能力的结合体。

为了逃避“资源诅咒”,资源丰裕的地区必须加强人力资本的培养,以加快科技创新带动人力资源提升,以优厚待遇吸引人才,充分挖掘现有人力资源潜力。

(三)放缓资源开发。

放缓资源丰裕地区的资源开发,把自然资源留在地下。

表面上看,这一建议有些极端,但对资源丰的地区而言,由于产业单一化,集中于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出口将使得本地经济变得更加脆弱。

资源开发项目的放缓可能使得一个地区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能力调节伴随而来的收入流。

相应的,由荷兰病所带来的资源转移效应和挤出效应也会变得轻微。

特别是目前我国开发和利用资源的水平相对落后,政府应当采取断然措施,控制资源产量的增长速度和供应节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