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空间物理与应用技术研究所-北京大学地球物理学系
北大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推免拟录取名单
地球物理
固体地球物理
90
学
地球物理
固体地球物理 90
学
空间科学与技术
空间物理学
92
何世闯
北京大学
空间科学与技术
空间物理学
92
张龙飞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空间物理
空间物理学
96
杨牧 谭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北京大学
空间物理 地球化学
马健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质学
刘婷
吉林大学
地质学
乔雪园
北京大学
地质学
陈惠昌
硕士 硕士
盛世清北—专注北京大学考研|保研|考博辅导
北大地球与空 北大地球与空
间科学学院推 间科学学院推
免生复试 免生待录取
成绩
类型
庞菲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资源勘查工程
地球化学
93
硕士
王明粲
北京大学
地质学
地球化学
91
硕士
黄圣轩
北京大学
地球化学
地球化学
89
硕士
杨华
北京大学
地球化学
地球化学
87
硕士
陈鹏辉
北京大学
地质学
地球化学
90
硕士
刘思叶
北京大学
地图学与地理
孟楚洁
南京大学
闵阁
北京大学
杨金福
吉林大学
甘立胜
同济大学
刘庆彬
中山大学
刘天伦
北京大学
齐程元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崔一鑫京大学
熊子瑶
云南大学
王偲瑞
北京大学
陈聪
北京大学
黄亦磊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2019年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拟录取推荐免试博士研究
北京大学2019年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拟录取推荐免试博士研究生公示名单拟录取专业姓名复试成绩推荐学校本科专业备注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朱金顺86北京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丁鼎78.5南京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李犇74.7同济大学测绘工程王雪辰74同济大学测绘工程固体地球物理学许午川90北京大学地球物理学苏培臻88北京大学地球物理学高红涛85北京大学地球物理学华思博84北京大学地球物理学刘立超80北京大学地球物理学于珍珍78山东科技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郑凯月76南京大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方向)陆威帆75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与地球物理试验班空间物理学崔博90北京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侯传鹏90北京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杨子浩88北京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李京寰88北京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樊银龙91西北大学地质学(基地班)郜梦豪89东北大学资源勘查工程兰春元88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勘查工程苏懿88吉林大学地质学薛莅治87北京大学地球化学赵亚男86桂林理工大学地质学地球化学姚瑶93.6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宝石及材料工艺学刘帅奇93.3吉林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赵旭炜91.3北京大学地球化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项楷84北京大学地质学杨江南82北京大学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武于靖92北京大学地球化学夏金凯9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资源勘查工程王召平90北京大学地质学闫沛龙89吉林大学理科试验班(李四光地球物理班)祝贺暄87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学(材料及环境矿物学)张静宜90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宝石及材料工艺学地质学(石油地质学)张书莞86.7北京大学地质学白璐85西北大学地质学李童83.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凌坤82.7北京大学地质学王璐81.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资源勘查工程柳晨73.7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资源勘查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冀锐90.5北京大学地理信息科学邓玉89.7武汉大学遥感科学与技术摄影测量与遥感陈啸81.7中国农业大学地理信息科学(理科试验班)贾博钧79.5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遥感科学与技术郭鹏76.5四川农业大学地理信息科学张子晗75武汉大学遥感科学与技术。
【北大考研辅导班】北大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考研科目参考书考研分数线考研经验
【北大考研辅导班】北大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考研科目参考书考研分数线拟录取考研经验一、北大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简介-启道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于2001年10月26日正式成立。
新组建的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由原北大地质学系、地球物理学系的固体地球物理学专业、空间物理学专业、北大遥感所以及城市与环境学系的GIS等专业组成。
新成立的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设有5个本科生专业(地质、地球化学、固体地球物理学、空间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系统)、3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授权点,并设有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理学、测绘学四个博士后流动站;学院共有中科院院士6名,教授51名/特聘研究员11名(其中长江特聘教授6名、长江讲座教授4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名,青年千人4名,百人计划7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3名,北京市教学名师1名)、副教授37名/副研究员1名、讲师4名;设有国家理科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地质学),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3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构造地质学、固体地球物理学、地理信息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造山带与地壳演化重点实验室),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个(空间信息集成与3S工程应用),北京市重点学科1个(空间物理学)。
它是我国地球科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承担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输送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空间科学、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测绘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是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一支重要力量。
21世纪人类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及自然灾害问题。
21世纪也是空间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
地球科学与空间科学既是一门基础科学,又是一门在现代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中有着广泛应用的科学。
以地球及其远近空间为研究对象,所取得的基础性研究成果,是全人类共同点财富。
现代地球科学与空间科学研究,不仅在航天、资源勘察、自然灾害的预测与防御等传统领域中仍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北京大学各院系名称与招生专业名称对应关系
北大招生网
由于教育部的相关规定,高等学校在招生中不能直接使用院系名称作为招生专业名称。
因此,北京大学部分院系名称与招生专业名称存在差异,下面将其对应关系公布于下(括号中是招生专业名称):
最终名称,请以省级高招办下发的招生简章为准
数学科学学院(数学类)
工学院系(工学类)
物理学院(物理学类)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化学类)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电子信息科学类)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地质学系(地质学基地班)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地球物理系(地球与空间科学类)
环境学院(环境学类)
心理学系(心理学类)
信息管理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元培计划实验班理科(理科实验班类)
法学院(法学)
经济学院(经济学类)
光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类)
政府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类)
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学类)
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
考古文博学院(考古学)
社会学系(社会学类)
哲学系(哲学类)
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语言文学类)
历史学系(历史学类)
艺术学院(广播影视编导)
元培计划实验班文科(文科实验班类)
注:
1、外国语学院按照语种招生,高考招生专业名称为语种名称,每年招生的专业会公布于招生计划之中。
2、艺术学系只招收获得北京大学艺术特长生资格认定的考生,专业计划不分省市区。
3、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按照地质学系和地球物理系招生。
大学专业解读系列:地球物理学
学科:理学一级学科代码:0708一级学科名称:地球物理学专业解析地球物理学是一门融入了物理学、地质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和天文学多个学科的交叉学科。
它是运用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利用先进的电子和信息技术观测各种地球物理场,探索地球内部奥秘,研究相关的各种自然灾害,从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为预防及减轻自然灾害所带来的损失,也为人类的太空活动提供空间环境保证。
比如地球内部的温度分布,地磁场的起源、架构和变化,大陆地壳大尺度的特征诸如断裂、大陆缝合线和大洋中脊等都是该专业所研究的内容。
随着科技的发展,地球物理学的研究范围逐渐延伸到地球大气层的外部的现象,例如电离层电机效应、极光放电和磁层顶电流系统,甚至延伸到其他行星及其卫星的物理性质。
北京大学:固体地球物理学是一门从物理学的角度研究地球内部及其周围环境的科学。
其研究历史可追溯到牛顿和开尔文等物理学家的研究工作。
由于计算机技术、计算数学和地球物理观测及实验技术的飞速发展,固体地球物理学现在成为地球科学研究中的一支生力军。
其研究内容涉及地球本体的各种物理场。
目的是认识与探索地球内部奥秘(例如其物质组成及演化规律等),发现地球内部的各种物理过程并揭示其规律。
在此基础上为优化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为预防及减轻自然灾害,为探测和开发国民经济建设中急需的能源及资源提供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
本专业创建于1956年,在全国同类专业中历史最悠久。
四十年来培养了大批从事地球物理学及相关学科研究工作的高级科技人才及管理人才。
他们中有些已经成为科学院院士,有些在国家的重要科研与行政部门担任高级领导职务,还有相当一部分在国外著名大学与研究机构从事科研和教学。
本专业是国家固体地球物理学的硕士与博士培养基地,师资力量雄厚。
教授、副教授9名,高级工程师2名,教师队伍年轻、精干,并与国外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有着密切的联系及良好的合作关系。
本专业注重培养大学生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基础,深厚的外语与计算机知识,了解并掌握现在地球物理学的基础知识。
北大考研-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吴朝东
吴朝东,郭召杰,方世虎,张志诚,2006,准噶尔盆地南缘中生代充填层序及其控制因素,中国
西部中亚型造山带中新生代陆内造山过程与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郭召杰等著, ,80-93
吴朝东,全书进,郭召杰,邱荣华,李永林,王琪琪,冯雪,2004,新疆侏罗纪原型盆地类型,
新疆地质,22(1),56-63
吴朝东,李忠,刘建民,王军,2003,河流沉积构成单元分析与储层宏观非均质性,地质科学,38
展,11(5),507-513
吴朝东,2000,湘西震旦-寒武纪交替时期古海洋环境的恢复,地学前缘,7,45-57
吴朝东,陈其英,1999,湘西磷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地质科学,34(2),213-222
吴朝东,陈其英,雷家锦,1999,湘西震旦-寒武纪黑色岩系的有机岩石学特征及其形成条件,
考机构 中国高端考研第一品牌(保过 保录 限额)
学,18(6),813-818 申延平,吴朝东,岳来群,谢小建,2005,库车坳陷侏罗系砂岩碎屑组分及物源分析,地球学 报,26(3),235-240 王琪琪,吴朝东,2005,新疆库车坳陷侏罗系碎屑岩中粘土矿物粒径研究,岩石矿物学杂志,24 (6),648-652 李传新,郭召杰,孟自芳,李海燕,张志诚,吴朝东,2006,天山北缘新近系沉积物岩石磁学 研究,中国科学:D 辑,36(11),988-997 郭召杰,方世虎,张锐,张志诚,吴朝东,邵奎政,2006,生长地层及其在判断天山北缘前陆 冲断褶皱带形成时间上的应用,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7(4),475-481 郭召杰,吴朝东,张志诚,王美娜,方世虎,2006,乌鲁木齐后峡地区侏罗系沉积特征、剥露 过程及中新生代盆山关系讨论,中国西部中亚型造山带中新生代陆内造山过程与砂岩型铀矿 成矿作用,郭召杰等著, ,136-145 郭召杰,吴朝东,张志诚,王美娜,方世虎,2005,乌鲁木齐后峡地区侏罗系沉积特征、剥露 过程及中新生代盆山关系讨论,高校地质学报,11(4),558-567 郭召杰,张志诚,吴朝东,方世虎,张锐,2006,中、新生代天山隆升过程及其与准噶尔、阿 尔泰山比较研究,中国西部中亚型造山带中新生代陆内造山过程与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郭 召杰等著, ,146-162 郭召杰;张志诚;吴朝东;方世虎,2005,天山北缘新生代冲断构造定量分析与天山陆内造山作用, 中生代以来中国大陆板块作用过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 李双应;李忠;王忠诚;刘建民;吴朝东;李翔,2001,胜利油区孤岛油田馆上段沉积模式研究,沉积 学报,19(3),386-393 李阳;李双应;岳书仓;王忠诚;李忠;吴朝东;李翔,2002,胜利油田孤岛油区馆陶组上段沉积结构 单元,地质科学,37(2),219-230 方世虎,郭召杰,宋岩,吴朝东,张志诚,王美娜,范瑞东,2005,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纪沉 积相演化与盆地格局,古地理学报,7(3),347-356 方世虎,郭召杰,吴朝东,张志诚,王美娜,2006,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纪沉积相演化与盆地 格局,中国西部中亚型造山带中新生代陆内造山过程与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郭召杰等 著, ,94-105 方世虎,郭召杰,吴朝东,张志诚,王美娜,袁庆东,2006,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系碎屑成分 特征及其对构造属性、盆山格局的指示意义,地质学报,80(2),196-209 方世虎,郭召杰,张志诚,吴朝东,王美娜,袁庆东,张锐,2004,天山北缘前陆冲断带形成 时间的地层学证据,新疆地质,22(1),24-28 杨承运;卢晓东;刘雨;吴朝东,2000,国外地学教育概况和一些启示,中国地质教育,33,68-76 杨建国,黄清华,吴朝东,吴河勇,2004,黑龙江汤原断陷第三纪地层层序及时代,地层学杂 志,28(2),168-172 袁庆东,郭召杰,张志诚,吴朝东,方世虎,2006,天山北缘河流阶地形成及构造变形定量分 析,地质学报,80(2),210-216 袁庆东,郭召杰,张志诚,吴朝东,张锐,方世虎,王美娜,2004,天山北麓塔西河河流阶地 的变形特征及成因探讨,新疆地质,22(1),83-86 袁庆东,郭召杰,张志诚,吴朝东,方世虎,2006,天山北缘河流阶地形成及构造变形定量分 析,中国西部中亚型造山带中新生代陆内造山过程与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郭召杰等 著, ,185-193 曾凡刚;王铁冠;吴朝东,2000,广西钦州稔子坪矿褐煤地球化学特征──芳烃馏分的生物标志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地球物理学系
地球化学研究所
在读本科生和研究生
– 本科生:60人 – 硕士研究生:7人 – 博士研究生:8人
地球化学研究所
近几年从地球化学专业出国的学生:
– 田 健: 1999,硕士生,美国 – 关华德:2000,本科生,美国 – 温霖林:1998,硕士生,美国 – 朱彦北:2001,硕士生,日本 – 蔡 悦: 2001,本科生,美国 – 周振声: 2000,本科生,美国 – 高永军: 1999,博士生,德国 – 马配学: 1998,博士后,美国
美国伯克莱地质年代中心Tim Becker博士给学生讲解仪器的使用
地球化学研究所陈左生副教授正在进行实验研究
北京大学新建成的有机污染物(POPs)-二噁英研究实验室
新引进的国际上最先进的全自动全时标激光显微探针定年系统
北京大学新引进的国际上最先进的ICP-MS
地球化学研究所新建成的高温高压(金刚石压腔)实验观察和录象装置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地球化学研究所
地球化学研究所简介
现有主要学科方向
– 同位素地球化学 – 实验地球化学 – 环境地球化学
地球化学研究所
地球化学学科点教师
– 教授:4人(博士导师) – 副教授:5人 – 讲师:2人 其中8人具有博士学位
地球化学研究所
在研的科研项目
– 国家级重大项目:4项 – 国家级重点项目:2项 – 部级重大项目:1项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项 – 总经费:约350万元
地球化学研究所的高温高压(高压釜)实验装置
பைடு நூலகம்
高 温 高 压 实 验 装 置
地球化学研究所
在地球化学博士点工作过的博士后
– 莜永妙子(日本):陨石的宇宙成因核素研究 – 马配学:宇宙成因核素暴露年龄研究 – 高洪林:古地磁倒转与宇宙成因核素研究 – 孙 樯:流体高温高压性质的实验研究及
北大考研-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傅绥燕
爱考机构-北大考研-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傅绥燕傅绥燕Email:suiyanfu(at)联系电话:62767194个人主页:办公室:物理北楼418职称职务:教授/高级职称党委副书记个人简历教育背景: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学系,获学士学位,1991年获北京大学空间物理学硕士学位。
2001年于德国不伦瑞克技术大学,获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1991年之后在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工作。
1993、1994年先后两次在意大利国际理论物理中心(ICTP)访问。
1996年被破格提升为副教授。
1997年赴德国马普高空大气所(MPAe)做访问研究,2001年回国到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工作,2003年晋升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任北京大学空间物理与应用技术研究所所长。
主要从事地球磁层物理方面的研究,发表与合作发表科研论文80余篇。
荣誉、获奖情况(省部级及以上):曾先后于1992年获光华安泰青年科研成果奖,1993年获北京大学第四届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参加者),1995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1996年获得第四届“赵九章优秀中青年科学工作奖”,2000年获教育部《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参加者)。
200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5年基金委海外杰出青年基金合作者,2006年获得由中国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员会联合颁发的”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提名奖。
学术或社会职务:现任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空间天气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中国工作队成员,FGM 合作科学家,欧空局CLUSTER卫星计划RAPID项目合作科学家,曾任亚太地球物理学会(AOGS)磁层组学术秘书职务等,并担任《中国物理快报》等期刊特约编审工作情况及研究方向教学与主讲课程:《电磁学》《等离子体物理基础》《空间等离子体物理》所在专业与主要研究方向:磁层物理学与等离子体物理主持的主要科研课题: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973项目、总装备部863项目等科研成果与主要论著国内外学术刊物:[1]Pu,Z.Y.,S.Y.Fu,?and?S.C.Guo,?ThePropertiesofKineticDriftUnstableModesattheMagnetopausei naCollisionlessPlasma,inProceedingsoftheSecondSymposiumonPlasma-MatterInteraction,?p.35,?1 989.[2]濮祖荫、傅绥燕、郭世宠、刘振兴,磁层顶的漂移动力学Alfven波不稳定性和反常输运,地球物理学报,V.34,?p.404,?1991.??[3]Fu,S.Y.,?Z.Y.Pu,?andZ.X.Liu,??Vortex-inducedStochasticreconnectionin?theSolarWind-Magne tospheric?Boundary?Region,?in?ThefourthInternational?SchoolforSpaceSimulations,?p.134,?199 1.*[4]傅绥燕、濮祖荫、刘振兴,?磁层顶的涡旋诱发重联和单X线重联,地球物理学报,V.36,p.553-,1993.*[5]傅绥燕、濮祖荫、刘振兴,地球磁层顶湍动重联的数值模拟,地球物理学报,V.37,p.282-,1994.*[6]濮祖荫、傅绥燕、刘振兴,磁场湍动重联的新模型,?科学通报,V.39,p.1584,1994.[7]濮祖荫、傅绥燕、李尧亭、陈祖幸、刘振兴、A.Korth、G.Kremser,磁层亚暴膨胀相的近地触发模型,空间科学学报,V.14,p.30,1994.[8]傅绥燕、濮祖荫、李尧亭、刘振兴,?磁层顶剪切系统的非线性性态和混沌,中国科学(A),V.24,p.424,1994.*??(英文版:ScienceinChina(A),37,N.12,p.1497,1994).[SCIQH632][9]濮祖荫、傅绥燕,磁场二维随机重联,非线性科学和数值模拟通讯,?p.1,?1994.[10]Fu,S.Y.,Z.Y.Pu,andZ.X.Liu,Vortex-InducedMagneticReconnectionandSingleXLineReconnecti onattheMagnetopause,J.Geophys.Res.,100,5657-5663,1995.?[SCIQR195][11]Fu,S.Y.,Pu,Z.Y.,Z.X.Liu,andZong,Q.G.,SimulationStudyonStochasticReconnectionattheMagn etopause,J.Geophys.Res,100,12001-12009,1995.?[SCIRG737][12]Pu,Z.Y.,?S.Y.Fu,?Z.X.Liu,?and?F.Li,?Vortex-InducedReconnectionandTurbulentReconnection? in?Magnetospheric?BoundaryRegion,?in?AGUGeophysical?Monograph86,SpacePlasma:Couplin gBetweenSmallandMediumProcesses,?ed.byM.Ashour-Abdallaetal.,p.181,1995.[13]Fu,S.Y.,Pu,Z.Y.,GaoS.C.,andZ.X.Liu,KineticAlfvenWaveInstabilityandWave-ParticleInteracti onattheMagnetopause,inAGUMonograph86:SpacePlasma:CouplingBetweenSmallandMediumPro cesses,ed.byM.Ashour-Abdallaetal.,p.73,1995.*[14]傅绥燕、李尧亭、濮祖荫,?带电粒子在尾瓣磁场中的非线性运动,?1995年中国青年学者技术科学讨论会,1995.*[15]Pu,Z.Y.,?and?Fu,S.Y.,?MagneticReconnectionattheMagnetopauseinthePresenceofaVelocitySh ear,in1996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PlasmaPhysics,Nagoya,Japan,p.9Y3,(特邀报告)1996. [17]濮祖荫、洪明华、王宪民,陈祖幸、傅绥燕、宗球刚、王敬芳、刘振兴等,?亚暴膨胀相近磁尾位形不稳定性模型1.近磁尾位性不稳定性模型,地球物物理学报,V.39,p.441.1996.(英文版:Puetal.,ASubstormExpansionModelBasedonConfigurationInstabilityoftheNear-EarthMagnetotail.I. ConfigurationInstabilityintheNear-EarthMagnetotail.,ChineseJ.ofGeophysics.,V.39,N.4,461-472,1 996).[18]濮祖荫、傅绥燕、颜小洋、康孔斌、徐良、刘振兴,磁层顶侧面的的磁重联及其发电机效应,?“地磁、大气、空间研究和应用”,?pp.507,地震出版社,1996.[19]刘振兴、张洪、陈涛、濮祖荫、傅绥燕,?磁层顶边界区的瞬时重联和等离子体团事件,"地磁、大气、空间研究和应用",?p.495,地震出版社,1996.[20]Pu,Z.Y.,?and?S.Y.Fu,?TransientMagnetic?Reconnectionatthe?MagnetopauseinthePresenceofa VelocityShear,PlasmaandControlledFusion,39,A251-260,1997.[SCIXD875][21]Pu,?Z.Y.,Korth,A.,Chen,Z,X.,R.H.W.Friedel,Q.G.Zong,,XM.Wang,MH,Hong,SY.Fu,,Z.X.Liu, PulllinenTI,MHDDriftBallooningInstabilityNeartheInnerEdgeoftheNear-EarthPlasmaSheetandIts ApplicationtotheSubstormOnset,J.Geophys.Res.,102,14397-14406,1997.[SCIXJ204][22]Pu,Z.Y.,Fu,S.Y.,andLiu,Z.X,?SmallandMedium-Scale?MagneticReconnectionatthemagnetopa use,?inProceedingsofTheFifthInternationalSchool/SymposiumforSpaceSimulations,p.114,Kyoto,J apan,1997.[23]Liu,Z.X,...Pu,Z.Y.,andFu,S.Y.,MagneticReconnectionattheMagnetopauseBoundary?Layer,inE xtended?Abstractof?TheFifthInternational?School/Symposiumfor?SpaceSimulations,p.106,Kyoto, Japan,1997.(特邀报告).[24]濮祖荫、陈祖幸、傅绥燕、宗秋刚、刘振兴、R.Friedel、A.Korth,能量粒子净通量强度分析法及其在磁层亚暴研究中的应用,赵九章先生纪念文集,p.238-253,叶笃正主编,科学出版社,1997.[25]濮祖荫、康孔斌、洪明华、陈祖幸、傅绥燕、宗秋刚、刘振兴、R.Friedel、A.Korth,磁层亚暴的协同学全球模型,北京大学学报,V.34,N.2-3,p.193-200,1998.[26]濮祖荫、徐良、徐涛、傅绥燕,刘振兴,磁层顶向阳面磁重联,刘光鼎先生70华诞纪念文集,?科学出版社,798-809,1998.[27]Pu,Z.Y.,M.H.Hong,K.B.Kang,Z.X.Chen,S.Y.Fu,X.MWang,A.Korth,R.H.W.Friedel,Q.G.Zong, andZ.X.Liu,ConfigurationInstabilityintheNear-EarthTail:ASynthesisofReconnectionandCurrentDi sruptionModelsintheGlobalInitiationofSubstorms,inProceedingsof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Subst orms-4,pp.405-408,TerraScientificPublishingCompany(Tokyo)andtheKluwerAcademicPublishers( Dordrecht,London,andBoston),1998.[28]濮祖荫、康孔斌、洪明华、陈祖幸、傅绥燕、宗秋刚、刘振兴、A.Korth,R.H.W.,Friedel、磁层亚暴的中磁尾-近磁尾-极区电离层全球模型,空间物理前沿进展:北京大学100周年校庆文集,pp.148-175,濮祖荫主编,气象出版社,1998.[29]Zong,Q.-G.,B.Wilken,S.Y.Fu,T.Doke,andS.Kokubun,Energeticoxygen?ionsinthemagnetosheat hinthenegativeBzphaseofthe?CME?onJanuary10,1997,Adv.SpaceRes.,25,2421-2424,1999.[30]Pu,Z.Y.,K.B.Kang,A.Korth,S.Y.Fu,,Q.G.Zong,M.H,Hong,Z.X.Liu,C.G.Mouikis,R.W.H.Friede l,andT.Pulkknien,Driftballooninginstabilityinthepresenceofaplasmaflow:Asynthesisoftailreconnect ionandcurrentdisruptionfortheinitiationofsubstorms,J.Geophys.Res.,104,10235-10248,1999.?[SCI 192BQ][31]PUZu-yin(濮祖荫),KANGKong-bin(康孔斌),FUSui-yan(傅绥燕),CHENZu-xing(陈祖幸),XUTao(徐涛),HONGMing-hua(洪明华),WANGXian-min(王宪民),ZONGQiu-gang(宗秋刚),LIUZhen-xing(刘振兴),ASynthesizingTailReconnectionandCurrentDisruptionModelforSubstormInitiation,ChinesePhysics Letters,1999,ISSN0256-307X:226-230.[32]宗秋刚、濮祖荫、傅绥燕、叶宗海、余彬,“极区粒子沉降:谱形式及其在极区大气中的传输”,极地研究,11.p.203,1999.*[33]焦维新、濮祖荫、方晓华,傅绥燕,南大西洋异常区的辐射环境与低轨卫星粒子辐射通量计算,地球物理学报,42,163-168,1999?[SCI247MA].?[34]濮祖荫,余?彬,谢?伦,焦维新,宗秋刚,傅绥燕,磁层高能电子暴,中国科学(A),30,增刊,127-130,2000..[35]Q.G.Zong,B.Wilken,S.Y.FuandZ.-Y.PuEnergeticOxygenIonsSoundingtheMagnetopauseMultis cale/MultipointPlasmaMeasurementsESASP-449,P.379-385,2000[36]Zong,Q.-G.,B.Wilken,and?S.Y.Fu,Nonlineareffectsofthemagnetotail?particlemotionintime-dep endentelectricfield,?AstrophysicsandSpaceScience,747-754,2000.[37]傅绥燕,濮祖荫,宗秋刚,肖池阶,B.Wilken,“大磁暴环电流离子成分的变化及其与磁暴演化的关系”,地球物理学报,44,1,2001,*(英文版:IonCompositionVariationsinIntenseMagneticStormsandTheirrelationtoStormEvolution,FuSuiyan,PuZuyin,ZongQiugang,XiaoChijie,Xielun,andB.Wilken,Chinese,J.Geophysics,44,2001).?[SCI415CA][38]S.Y.Fu,Q.G.Zong,B.Wilken,Z.Y.Pu,Temporalandspatialvariationofthe ioncompositionintheringcurrent,SpaceSci.Rev.,inSpecialIssue"ChallengetoLong-standingUnsolvedSpacePhysicsProblemsinthe20thCentury",ed.byC.deJager&S.Akasofu,95,539-554,2001.?[SCI39 1PU][39]Pu,Z.Y.,A.Korth,Z.X.Chen,Z.X.Liu,S.Y.Fu,G.Zong,M.H.Hong,X.M.Wang,AGlobalSynthesis ModelofDipolarizationatSubstormExpansionOnset,?J.AtmospereSolar-TerrestrialPhysics,63,671-681,2001.[SCI432EM][40]Zong,Q.G.,B.Wilken,S.Y.Fu,T.A.Fritz,D.J.Williams,andZ.Y.Pu,?Ringcurrentoxygenionsescapi ngintothemagnetosheath,J.Geophys.Res.,106,p.25541-25556,2001.[SCI490JT][41]宗秋刚、傅绥燕、濮祖荫、B.Wilken,磁尾等离子体结构:GEOTAIL观测,刘振兴、叶永煊主编:空间物理进展(第三卷),pp.124-164,2001.[42]宗秋刚,濮祖荫、黄宗英、傅绥燕、B.Wilken,磁层氧离子向磁鞘泄漏的机制和效应,空间科学学报,21,p219-229,2001.[43]S.Y.Fu,B.Wilken,Q.G.Zong,Z.Y.Pu,?Ioncompositionvariationintheinnermagnetosphere-Indivi dualandcollectivestormeffectsin1991,J.Geophys.Res..Vol.106,No.A12,p.29,683,??2001?[SCI519L V][44]Jin,S.P.,X.P.Hu,Q.-G.Zong,S.Y.Fu,B.WilkenandJ.Buchner,A2.5dimensionalMHDsimulationof multiple-plasmoid-likestructuresinthecourseofasubstorm,J.Geophy.Res.,V ol.106,No.A12,p.29,807, 2001.[SCI519LV][45]Fu,S.Y.,Q.G.Zong,T.A.Fritz,Z.Y.Pu,B.Wilken,Compositionsignatureinioninjectionsanditsdepe ndenceongeomagneticconditions?J.Geophys.Res.,107(0),10.1029/2001JA002006,2002.[SCI] [46]S.Y.Fu,Q.G.Zong,Z.Y.PuandL.Xie,Geomegneticandsolarcycledependenceoftheringcurrentions. ,COSPARColloqiumseriesVolume14,Beijing,421-427,ed.H.N.WangandR.L.Xu,2002,[47]刘绍亮,郭建广,宗秋刚,B.Wilken,傅绥燕,1994年2月21日行星际激波引起的磁暴,空间科学学报,22,p203-211,2002.[48]Q.-G.Zong,T.A.Fritz,S.Y.Fu,Z.Y.PuandP.Daly,EnergeticIonsintheHighlatitudeMagnetosphere DuringtheLeadingPhaseofACME,359-369,COSPARColloqiumseriesVolume14,2002.[49]Z.Y.Pu,L.Xie,X.H.Fang,W.X.JiaoS.Y.Fu?andQ.G.Zong?DriftShellTracingandSecularVariation ofinnerRadiationEnviromentintheSAARegion.353-358,COSPARColloqiumseriesVolume14,2002 [50]L.Xie,Z.Y.Pu,B.Yu,S.Y.Fu,Q.G.ZongandJ.N.Tu,InjectionofIntenseStormRingCurrentIonsCOS PARColloqiumseriesVolume14,2002[51]Q.-G.Zong,T.A.Fritz,S.Y.Fu,H.U.Frey,H.Spence,H.Petschek,S.B.Mende,A.KorthandP.W.Daly, TheReverseConvectionandCuspProtonAurora:Cluster,PolarandImagerObservation??Adv.SpaceRe s.,VOL27,No.12,inpress,2002[52]傅绥燕,宗秋刚,濮祖荫,刘文龙,地磁活动与太阳活动对于环电流离子成分与位置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46(6),725-730,2003(英文版:Effectofgeomagneticactivityandsolar-cyclevariationontheringcurrentions,FuSuiyan,ZongQiugang,PuZuyin,,LiuWenlong,Chinese,J.Geophysics,46,2003[54]谢?伦,濮祖荫,周煦之,傅绥燕,宗秋刚,磁暴环电流形成过程,科学通报,2004,Vol.49(6),603?((L.Xie,Z.Y.Pu,X.Z.Zhou,S.Y.Fu,Q.G.Zong,T.Fritz,ENERGETICIONINJECTIONANDFORMATIONOFTHESTORM-TIMERINGCURRENT)[55]Q.-G.Zong,T.A.Fritz,Z.Y.Pu,S.Y.Fu,?D.N.Baker,H.Zhang,A.T.Lui,?I.Vogiatzis,K.H.Glassmeie r,A.Korth,P.W.Daly,A.Balogh,andH.Reme,Clusterobservationsofearthwardflowingplasmoidintheta il?Geophys.Res.Lett.,Vol.31,L18803,doi:10.1029/2004GL020692,2004[56]濮祖荫,史全岐,肖池阶,傅绥燕,张慧,涡旋重联的Hall-MHD模拟及其在高纬磁层顶的应用,中国科学E辑,2004,34(7):804-817(英文版:Simulationstudiesofhigh-latitudemagnetosphericboundarydynamics,?PUZuyin,SHIQuanqi,XIAO Chijie,Fu,Suiyan,ZhangHui,ZongQiugangandLIUZhenxin.ScienceinChinaSerE,2004,Vol47,No.4, 421-435)[57]黄宗英,濮祖荫,肖池阶,宗秋刚,傅绥燕,谢?伦,史全岐,曹晋滨,刘振兴,沈?超,史建魁,?路?立,王迺权,陈?涛,?T.Fritz,?K.-H.Glassmeier,P.Daly,Reme,2001年1月26日高纬磁层顶通量管事件的观测研究(I),地球物理学,Vol.47,181-190,2004.(HUANGZong-Ying,PUZu-Yin,XIAOChi-Jie,etal.,MultipleFluxRopeEventsattheHigh-Latit udeMagneto-Pause:Cluster/RapidObservationonJanuary26,2001,CHINESEJOURNALOFGEOPH YSICSVol.47(2),197,2004[58]肖池阶,濮祖荫,黄宗英等,2001年1月26日高纬磁层顶通量管事件的观测研究——空间电流密度计算分析,地球物理学报,47(4),555-561,2004。
北大考研-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赵永红
爱考机构-北大考研-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赵永红赵永红Email:zhaoyh(at)联系电话:个人主页:办公室:职称职务:教授/高级职称个人简历出生时间、出生地:1958新疆喀什教育背景:1982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构造地质学专业获得理学学士学位1985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地球动力学专业获得理学硕士学位1993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力学系固体力学专业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工作经历:1985.8--1994.7: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助教,工程师,讲师;1994.8—2001.7: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地球物理学系副教授1997.9—1999.8: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地质与地球物理学系访问副教授2001.7—2001.8:德国拜洛依大学地球科学中心,访问副教授2001.8—现在:北京大学地球物理学系教授2004.7—2005.3: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地质与地球物理学系访问教授2006.6—2007.3: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地质与地球物理学系访问教授荣誉、获奖情况:2000年获北京大学宝洁奖1997年获北京大学科技进步三等奖学术或社会职务:美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员中国力学学会地球动力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地震学会构造物理委员会会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高温高压岩石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学会会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员《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编委《地震学报》编委工作情况、研究方向研究工作情况:多年来从事与地震预测有关的岩石断裂过程显微观测实验研究,分析分支断裂的分布及随外力增加而扩展的过程并结合断裂图象分形分析结果将实验结果应用于地壳中大的断裂系统的演化过程以及地震的孕育发生过程,利用数字散斑相关方法求解岩石材料破坏过程位移场及变形场和雷达干涉方法求解地震前后地表位移场及变形场,发表有关论文二十余篇。
过去的几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地质与地球物理系和德国拜洛依大学地球科学中心进行了高温高压岩石流变学实验研究。
2020北大地空学院考研难度解析考研大纲参考书分数线考研经验分享
2020北大地空学院考研难度解析考研大纲参考书分数线考研经验分享-盛世清北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简称北大地空学院,是我国地球科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承担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输送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空间科学、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测绘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是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一支重要力量。
备考北大地空学院,除了需要对地空学院的热爱之外,还需要考生具备足够的耐力和毅力,毕竟北大地空学院的考研是强者与强者之间的较量,只有在备考过程中,坚持不懈的努力,踏实稳定的学习,掌握足够的复习技巧及重难点,才能再考研大军中脱颖而出。
2020年清北招生目录的重大变革,再一次将北大考研推上一个难度高峰,对此,盛世清北老师做出关于难度解析,以帮助考生把握复习节点。
一、招生目录2020年,是北大招生目录变更较大的一年,盛世清北老师通过与2019年招生目录对比分析如下:1、北大地空学院2020年招生人数49(含推免40),较2019年招生人数59(含推免44),减少了10(含推免4),即全日制考研招生减少6人,推免生减少4人。
2、北大地空学院2020年招生专业教2019年招生专业有所减少,即取消070801固体地球物理学专业的招生;3、070802空间物理学专业研究方向发生变化,研究方向由2019年的6个方向(01. 日球层物理,02. 磁层物理,03. 电离层物理和电波传播原理,04. 空间天气和空间环境,05. 空间探测技术,06. 行星科学)变更为2020年的5个方向(01. 太阳和日球层物理,02. 磁层物理,03. 电离层物理和电波传播,04. 空间物理和空间环境探测技术,05. 行星物理),初试科目和复试科目未发生变化;4、070901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的考试科目由647高等数学与地质学基础+900矿物学或935岩石学变更为651高等数学与地质学基础+947 岩石学;5、070902地球化学专业考试科目由647高等数学与地质学基础+846普通化学或883地球化学变更为651 高等数学与地质学基础+ 887 地球化学;6、070903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专业考试科目由647等数学与地质学基础+807地史学或936古生物学变更为651 高等数学与地质学基础+ 807 地史学或 948 古生物学;7、070904构造地质学专业考试科目由647高等数学与地质学基础+808构造地质学基础或899应用地球物理或935岩石学变更为651 高等数学与地质学基础+808构造地质学基础或947 岩石学;8、070920地质学(材料及环境矿物学)专业科目由647高等数学与地质学基础+900矿物学或601高等数学+930环境学科综合或627量子力学+919固体物理变更为651 高等数学与地质学基础+909 矿物学或302 数学二+942 环境学科综合;9、070921地质学(石油地质学)专业考试科目由647 高等数学与地质学基础变更为651 高等数学与地质学基础,可选科目取消884含油气盆地沉积学;10、081602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科目由901 遥感概论变更为 910 遥感概论;综上所述,同学们看到了什么?2020年可谓大变革,整个北大地空学院所有专业的考试科目均发生了变化,这也就意味着今年的考试真题及参考书不好找,考试难度再次增加。
大学本科专业(地球物理学类-行星科学)
大学本科专业(地球物理学类-行星科学),该专业所学具体内容、发展方向以及就业前景大纲:一、介绍地球物理学类-行星科学本科专业1.1 学科定义1.2 专业背景1.3 专业特点二、地球物理学类-行星科学专业学习内容2.1 基础课程2.2 专业课程2.3 实践教学三、地球物理学类-行星科学专业发展方向3.1 学术研究方向3.2 应用研究方向3.3 产业发展方向四、地球物理学类-行星科学专业就业前景4.1 普遍就业方向4.2 高端就业方向4.3 就业趋势分析五、结论5.1 专业优势5.2 挑战和未来发展5.3 建议及展望摘要:摘要:地球物理学类-行星科学是一门较为新兴的学科,该专业涉及到地球、行星、恒星等天体的物理特性及其演化的研究,是为加深人类对宇宙形态、构造和演化等特性的认识而不断发展的。
本文主要介绍大学本科专业(地球物理学类-行星科学)的相关内容、发展方向以及就业前景。
一、该专业所学具体内容1. 天体物理学天体物理学是一个研究恒星、行星、星际介质等宇宙天体物理学本质和演化的学科。
天体物理学涉及到高能物理,如宇宙线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性质;大规模结构,如星系、超星系团和宇宙本身的结构和演化;黑洞、中子星和星际物质等等。
天体物理学也涉及到一些基本物理学的研究,如宇宙学、引力、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等。
2. 行星科学行星科学是一个研究行星、卫星(除地球外)、小行星、彗星、太阳系天体和类似天体的天体物体、其物理特性、演化史、成因、表面地貌等方面的学科。
行星科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太阳系演化、星际物质以及行星和卫星的物理特性、表面地貌和构造、大气层等。
3. 地球物理学地球物理学是一个研究地球物理特性和演化的学科。
它是涉及到地球内部、地壳、地表、大气层等各个层面的学科。
地球物理学是为解决地球内部物质和能量的分布及其演化,探索地球的形态结构和演化史,以及为地球资源勘探和环境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的学科。
4. 太空科学太空科学是一个研究太阳系中行星和卫星以及宇宙空间环境和自然界现象的学科。
北京大学空间物理学考研 招生人数 参考书 报录比 复试分数线 考研真题 招生简章 考研大纲
爱考机构考研-保研-考博高端辅导第一品牌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空间物理学招生目录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空间物理学考试科目系所名称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招生总数 87人。
系所说明其中推荐免试生占75%左右。
不提供往年试题。
招生专业:空间物理学 (070802) 人数:6研究方向01.太阳风物理 02.磁层物理03.电离层物理和电波传播原理 04.空间天气和空间环境 05.空间探测技术 06.比较行星学考试科目考生可选考我校物理学院天体物理、理论物理专业和信息科学学院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的任一组考试科目。
复试阶段加试电动力学、空间物理概论,两门任选一门。
1 101思想政治理论 2 201英语一 3 301数学(一)4 825普通物理 (含力学、电磁学、热学)系所名称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招生总数 87人。
系所说明 其中推荐免试生占75%左右。
不提供往年试题。
招 生 专 业 及 人 数070503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12 070801 固体地球物理学 13 070802 空间物理学 6 070901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8 070902 地球化学 7 070903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7 070904 构造地质学 11 070920 地质学(材料及环境矿物学) 4 070921 地质学(石油地质学) 7 081602摄影测量与遥感 12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空间物理学专业简介空间物理专业主要研究太阳系特别是日地空间中的物理现象与规律,研究空间环境及其对人大空间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空间物理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太阳大气物理学,日球层(即行星际)物理学、磁层物理学、电离层物理学及电波传播及应用、高层人气(热层和中层)物理学、空间探测实验与技术等。
该专业已培养出一大批日地空间物理、空间环境和空间应用等领域内的杰出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本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究生。
目前有2位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其研究方向与联系方式见下表:研究方向联系电话备注导师姓名涂传诒电离层物理学和电波传播太阳风湍流、太阳风动力学与日球层物理62767223博导、院士付绥燕磁层物理学、空间等离子体物理学、空间环境学62767194博导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空间物理学2010-2012年报录比空间物理学2012年复试分数线根据教育部有关制订分数线的要求,我校按照统考生、联考生等不同类型分别确定复试基本分数线。
北京大学招生专业目录-北大固体地球物理学考研招生简章、专业目录、参考书、真题、报录比、分数线
北京大学招生专业目录-北大固体地球物理学考研招生简章、专业目录、参考书、真题、报录比、分数线北大固体地球物理学考研招生简章一、推荐免试按照教育部研究生招生工作的有关规定,北京大学通过推荐免试方式接收全国重点大学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包括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一)、申请与材料教育部建立“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以下简称“推免服务系统”,网址:/tm),作为推免工作统一的信息备案公开平台和网上报考录取系统。
取得推荐学校推免资格及名额的应届优秀本科毕业生方可申请。
申请者应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登录推免服务系统,在系统中注册和填写基本信息,完成网上报名、网上缴费、接受复试确认和待录取确认等环节。
此外,申请者还须按照我校的相关具体要求进行申请并提交书面申请材料,详见我校研究生院网站公布的《北京大学2015年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的办法》(网址:/zsxx/sszs/tjms/)。
(二)、初审与复试1、各院系推免生遴选工作小组对申请材料初审后,通知通过初审的申请者来我校参加复试。
2、复试实行差额复试,择优录取。
具体差额比例由各院系根据自身特点和生源状况自行确定。
3、选拔办法由各院系根据其学科特点制定,笔试或面试不及格者不予录取。
选拔办法一经公布不得随意更改。
4、推免生的综合面试时间原则上不少于20分钟。
北大固体地球物理学考研(三)、待录取与公示1、院系通过教育部推免服务系统向拟接收的申请者发送待录取通知,请申请者在院系规定的时间内在网上确认是否接受待录取。
若在规定时间内未确认,则视为放弃。
2、我校不再另行向接收的推荐免试研究生(含硕士生和直博生)发送接收函。
3、2014年10月25日前,院系在网上公示待录取名单。
推免生可登录院系网站查询公示名单,或在研究生院硕士、博士招生网页的“录取信息”查询。
若有疑问,可于公示期内向院系提出,各院系予以及时答复。
地球物理学专业
地球物理学专业专业简介学科:理学门类:地球物理学类专业名称:地球物理学专业地球物理学专业是一门介于物理学、地质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和天文学之间的边缘科学。
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基础,丰富的地球物理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深厚的外语与计算机知识,可以到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能源与资源、灾害预测与预报、通讯、航空与航天、国家机关等部门从事科研、教学和高级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专业信息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数理基础和较系统的地球物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的教学、研究能力,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或相关的技术和行政部门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球物理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掌握地球深部构造、地震预测、地球物理工程、能源及矿产资源勘察等研究与开发的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数学、物理、地质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地球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以及地球内部构造、地震预测、地球物理工程、能源及矿产资源勘察等的基本技能;◆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了解国家科技、产业政策、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了解地球物理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主干学科:地质学、物理学。
主要课程:地球物理学(地震学、重力学、地磁学、地电学)、地球物理观测、地质学、连续介质力学、计算机及信息处理等。
实践教学:包括主要课程的实验和实习。
野外地质实习、毕业实习等,一般安排6—12周。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北大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名单
爱考机构 中国高端考研第一品牌(保过保录限额)爱考机构-北京大学2014年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名单
各专业复试名单如下: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杨帅伟、曹鹏、王欢欢
固体地球物理专业:金欣、梁作奎、周亚亚
空间物理学:陈哲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王双月、张世伟、强静雅、庞大卫、孔韩东
地球化学专业:药瑛、杨娟、高展
古生物专业:秦敏、杨凡、李鹤、许耀中
构造地质学专业:卞青、杨志强、张立杨、孔令杰、周庭红、王辉、吕建晴、曹海波
张志强、张红伟、曹醒春、聂晓芹、杨阳、钟定鼎、刘灏、李伟、梁耀欢
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姜璐璐、贺丽琴、黄江辉。
大学本科专业(地球物理学类-空间科学与技术)
大学本科专业(地球物理学类-空间科学与技术),该专业所学具体内容、发展方向以及就业前景大纲:I. 引言A. 选题背景B. 意义和价值II. 地球物理学类-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概述A. 专业概况B. 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C. 教学模式III. 专业所学具体内容A. 空间物理学B. 大气物理学C. 太阳物理学D. 卫星遥测技术E. 数字图像处理F. 空间探测与测量技术IV. 专业发展方向A. 行业发展趋势B. 新技术和新应用C. 专业未来发展路径V. 就业前景A. 就业领域及需求B. 行业企业分析C. 就业前景分析VI. 建议和展望A. 专业未来发展方向建议B. 专业教学和培养模式改进建议C. 未来就业前景展望摘要:地球物理学类是一个涉及多个学科的复合型专业,涵盖了地球物理学、计算机科学、数学和物理学等领域。
本文主要探讨地球物理学类中的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包括其所学的具体内容、发展方向以及就业前景。
一、地球物理学类(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所学具体内容1. 基础知识:学生需要学习地球物理学、天文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数学和材料科学等基本理论和知识。
这些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电磁学、光学、天体物理学、计算机编程、数据库和操作系统等。
2. 专业课程:学生需要学习一系列与空间科学与技术相关的专业课程,包括卫星通信、遥感、卫星导航、空间环境、宇宙物理学和航天器动力学等。
这些课程将使学生了解卫星通信、导航和遥感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3. 实践经验:学生需要参加实践性课程和项目,以获得实践经验和技能。
这些实践性课程包括实验室实习和校外实践,如在航空航天研究机构实习、参加卫星项目或与航空航天相关的竞赛等。
二、地球物理学类(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方向1. 卫星通信:卫星通信是将信息通过卫星传送到地面或其他卫星上的技术。
这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中国已在发射卫星通信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未来,人们将继续研究和开发新的卫星通信技术,使其更加高效、安全和便捷。
北京地球物理学大事记
北京地球物理学大事记一、重力场1949年以前,包括北京在内,全国仅对200多个地点进行了重力测量,精度达±5~10毫伽。
1950年,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简称中科院地球物理所)成立。
1956年至1957年,总参测绘局和国家测绘局主持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国家重力控制网,设21个基本点、82个一等点。
1966年至1975年,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制成功中国首台固定式绝对重力仪,精度达±100微伽。
1982年,中科院地球物理所许厚泽等完成“我国精密重力的相对联测”成果。
1980年,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北京地质仪器厂等单位研制的自由落体激光绝对重力仪,在国际计量局的国际标准重力网原点——巴点上,通过了国际对比测量检测。
其内符合精度为±16微黎赛佛尔A3伽,与国际计量局的固定式高精度绝对重力仪的精度仅差6微伽。
1984年,国家测绘局等单位和香港地区、日本、法国共同组织重力国际联测,完成中国重力网与国际重力网IGSN~71网的联网工作。
1985年10月至1986年4月,中科院地球物理所、武汉测绘大学等单位在参加中国第二次南极科学考察时,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南极地区重力网,揭开了中国研究南极地区重力场的序幕。
1985年,国家测绘局测绘所、中科院地球物理所等单位协作建立了国家重力基本网1985系统。
它包括6个绝对重力点,46个控制点,5个起始点,精度±20微伽。
二、地电场、大地测探1954年,中科院地球物理所曾融生、地质部物探处李发美、重工业部物探队何泽诚在《地球物理学报》(1954,12)上发表了“真空管地电阻探矿仪”的论文。
1978年,国家地震局赵玉林等发表了《唐山7.8级强震前震中周围形变电阻率的下降异常》论文,指出京津唐地区14个观测地形变电阻率的台站中,有9个在震前2~3年间记录到了地形变电阻率下降异常的长期趋势;靠近震中区的2个台站在震前2~3个月内,观测到了地形变电阻率加速下降的异常现象,这为研究地震的预测和预报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介绍-北京大学地球物理学系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介绍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面即地球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的。
而岩石是由许多矿物组成的。
当岩石由有用矿物组成时,就构成了矿石或矿床。
本专业是研究地球物质组成及其演化的一门学科。
矿物学主要研究原子、离子、分子在晶体中的排列组合形式即晶体的成分与结构特点(如萤石的结构),研究晶体特有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在各方面的应用。
岩石学主要研究各种岩石的结构构造(如矿物的环带,橄榄石的排列)、岩石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和大地构造环境, 以及壳幔作用的机理。
矿床学主要研究各种有用组分和其它组分在矿石中的赋存形式(肾状磁铁矿,孔雀石),研究开发利用矿石有用组份的技术和方法、矿床的形成原因、条件和演化规律。
近年来,在以上研究基础上,努力发展新兴、边缘、交叉和信息学科,发展国家急需的资源与环境科学研究。
这些研究包括各种资源(如石油、天然气、金属和非金属矿产等)的开发与利用,绿色环境建设与污染(矿物环境属性的开发与应用)治理,新兴材料(如复合材料与功能材料等)的开发与应用,玉石文化研究和宝玉石鉴定,纳米矿物及材料,岩矿空间信息分析,以及板块运动与岩石成因、岩石圈形成和演化过程的同位素和地球化学制约。
我们的研究“小到原子,大到地球板块”,我们的足迹遍及“天山南北、东海之滨、大兴安岭、彩云之南”。
我专业具有授予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权力,并为博士后流动站。
现有院士2人,教授(博导)6人,副教授13人,讲师1人,实验员3人。
约60%的教师有在国外进修、交流的经历或获得博士学位。
与国外多所大学建立了联合培养的合作计划。
目前,在站博士后1人;在校博士生10人;硕士生39人;本科生100多人。
我们桃李满天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大学空间物理与应用技术研究所
空间物理学是人类进入太空时代以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
它主要研究太阳系特别是日地空间中的物理现象与规律,研究空间环境及其对人大空间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空间物理学主要包括太阳大气物理学,日球层(即行星际)物理学、磁层物理学、电离层物理学及电波传播及应用、高层人气(热层和中层)物理学、空间探测实验与技术。
空间环境学,空间等离子体物理学及日地关系学等分支,是一门应用性强的交叉性的基础学科。
当前,人类已进入开发太空资源,开创空间产业的新时期,空间通讯和导航已广泛应用。
空间对地观测正在迅速发展。
空间材料和制药工程已开始诞生,空间发电系统也将运行。
月球基地和行星开发将在下一世纪上半叶出现。
我国是一个空间技术大国,空间应用的一些领域已进入实用阶段。
人类的航天活动必须以对太空环境的认识为基础。
目前日地系统整体过程的研究和地球空间环境预报已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开展。
21世纪将是空间技术和科学蓬勃发展的新世纪,空间物理学人才大有作为。
北京大学空间物理与应用技术研究所2002年刚刚成立,其前身是成立于1960年的空间物理学专业。
四十年来已培养出一大批日地空间物理、空间环境和空间应用等领域内的杰出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才,其中有中国科学院、国防科工委、航天部门和高等院校等诸多系统的各级领导、技术骨干,有国际影响的空间物理学家和空间环境专家等,有的还被评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们为发展我国的空间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研究所是国家空间物理学博士点和硕士点,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教授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名),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和高级实验师4人,博士后1人。
此外还有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近20人。
本专业教师知识面广,教学水平高,科研成果出色。
先后承担了2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基金委“日地系统能量传输研究”重大项目两项课题及“863”高科技项目,还参与了国家科委攀登计划。
多次获得国内外重大科学奖励,(仅2001年就获得两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且均为第一获奖人),有的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有的被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有的被聘为欧空局卫星星座计划国际合作科学家。
在实验条件方面,本专业现已建成“电离层和电波传播实验室”,“等离子体探测实验室”和“高层大气探测实验室”。
本专业教师利用这些实验条件承担过航天部的“无线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返回卫星等离子体鞘套”及中美合作科学卫星项目等研究工作,还承担了航天部关于卫星表面电位和星内粒子辐射方面的重要任务。
此外,本专业还进行“电离层多普勒效应”和“宇宙噪声”的日常观测,具有电离层垂直和斜向探测的能力。
并已开始向美国地球物理中心交换观测资料。
本专业同国际一些知名的空间物理研究单位,如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地球与行星物理研究所、德国马克斯普朗克高空物理研究所等,以及国内空间和科学研
究与应用中心、航天总公司空间环境研究部门,建立和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本专业注重培养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和熟练的基础实验技能,掌握近代物理和空间物理基础知识,具备电子学和空间探测实验基本技能,熟悉计算机应用,能够在空间物理、空间探测、空间环境以及其它相邻学科领域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和管理工作的人才。
因而本专业毕业生有良好的科研素质和开拓新领域的实际工作能力,深受用人单位和国外一些大学的欢迎和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