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小学教育--《教育概论》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小学教育考试整理-教育概论整理考试

小学教育考试整理-教育概论整理考试

一、选择题:6小题,每题3分,共18分1.教育要素:三种基本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2.教育学的创立:夸美纽斯写了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3.教育功能的类型:1.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2.从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3.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4.多维度的复合分类4.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第一,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质的规定性;第二,教育目的具有社会性和时代性5.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第一,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质的规定性。

第二,教育目的具有社会性和时代性6.教育目的的功能:1.对教育活动的定向功能,2.对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3.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功能7.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1.社会依据,2.人的依据8.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现代学制三种类型:一是双轨学制,二是单轨学制,三是分支型学制9.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1.顺序性和阶段性,2.稳定性和可变性,3.不均衡性,4.个体差异性,5.整体性10. 师生关系的定义: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11. 师生关系的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2.师生关系是衡量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3.师生关系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和校园文化12. 师生关系的类型:1.以年轻一代成长为目标的社会关系,2.以直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教育关系,3.以维持和发展教育关系为目标的心理关系13. 核心课程:“核心课程”即指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一部分学科或学科内容,也指对学生有直接意义的学习内容。

核心课程要求围绕一个核心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14.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1.语气行为结果的教学目标,2.相倚组织的教学过程,3.程序教学的方法二、概念题: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1.教育的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

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

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
导言:
小学教育学是培养孩子基础教育的关键阶段,它涉及诸多教育
理论、教育心理学、教育方法论等方面的知识。

为了帮助广大小学
教育学学习者巩固所学知识,本文整理了一份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包括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心理学的原理与应用、小学教育的特
点及教育方法等内容。

希望这份复习资料能够帮助教育从业者和教
育学学习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小学教育学知识。

一、小学教育学的基本概念
1. 教育学的定义与作用
小学教育学是研究小学教育的学科,旨在通过对教育理论和方
法的研究,提高教育者的教育水平,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学的
作用是指导教育实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小学教育学的研究内容
小学教育学研究内容包括小学教育的宗旨与任务、小学教育的
素质教育、小学教育的课程设置、小学教育的教育管理等。

二、教育心理学的原理与应用
1.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中涉及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

其中,认知发展理论、情感发展理论、社会发展理论等是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2. 教育心理学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在小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心理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帮助教师识别学生的学习障碍和心理问题,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它还可以引导教师设计适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教学内容和活动。

三、小学教育的特点
1. 小学教育的普及性
小学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教育阶段,旨在普及基本文化知识,因此小学教育具有普及性的特点。

2. 小学教育的综合性。

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

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

绪论教育学研究教育活动、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1、《学记》(先秦):孔子弟子整理——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学思结合、温故知新2、《雄辩术原理》昆体良(古罗马)——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比《学记》晚了400多年1、《大教学论》:夸美纽斯(捷克):1632年——最早的体系比较完整的教育学专著、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2、《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1776~1841)1806年出版,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学著作;旧三中心:教师、教材、课堂;传统教育的代表教育学的作用:1、使学习者掌握教育基本理论,指导教育实践;2、使学习者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提高鉴赏能力;3、使学习者巩固专业思想,献身教育事业。

教育的起源(一)生物起源说观点:人类教育发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代表人物:勒图尔诺(法)、沛西·能(英)勒图尔诺(1831-1902)认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

“动物,尤其是略为高等的动物,完全同人一样,生来就有一种由遗传而得到的潜在的教育。

”沛西·能(198 7~1994)1923年在不列颠协会教育科学组大会上的主席演说词《人民的教育》中指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错误: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从而区分出人类教育行为与动物养育行为之间质的差别,把教育的起源问题生物学化。

(二)心理起源说观点: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孟禄(1869~1947)孟禄在其所著《教育史教科书》中,从心理学的观点出发,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没有教材的原始史实,判定教育应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他写道:“原始社会的教育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简单的无意识的模仿,儿童对年长成员的无意识模仿就是最初的教育的发展。

”●错误:把全部教育归于无意识状态下的模仿行为,从而把有意识的和在意识支配下产生的目的性行为排除于教育之外,走向极端。

《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

《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

《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绪论一、名词解释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揭示教育规律地科学。

二、识记:2、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教育学还没有成为独立学科,其作为教育思想常同哲学、政治、伦理、宗教等思想混杂在一起。

此间的教育专著是《学记》(中国先秦)、《雄辩术原理》(古罗马昆体良)等。

3、教育学的形成阶段: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一批教育专著的问世,标志着教育学形成了独立的科学。

其中,夸美纽斯在1632年写的《大教学论》被认为是最早的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德国哲学家康德于1776年在哥尼斯堡大学首次讲授教育学,使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开设。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又把伦理学和心理学引入教育学,于1806年发表了著名的《普通教育学》,被认为是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学著作。

杜威发表的《学校与社会》,强调“教育即生活”、“社会即学校”、“从做中学”等教学原则,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课程”。

4、教育学的科学化阶段: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诞生,标志着科学教育学的诞生。

代表作有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和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

5、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简而言之就是教育。

三、简答题6、简述我国当代教育学发展的趋势和任务。

答: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2)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3)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层次与类型的综合;(4)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5)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

任务:改革“传统教育”的思想和模式,实事求是地肯定其有利于系统地传授文化知识的积极因素,批判其忽视学生学习中的主体作用的消极因素,就是我国当代教育学学科发展和教育改革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7、简述教育学的作用。

答:(1)使学习者掌握教育基本理论,指导教育实践;(2)使学习者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提高鉴别能力;(3)使学习者巩固专业思想,献身教育事业。

小学教育概论复习整理资料(终极版)

小学教育概论复习整理资料(终极版)

===============一、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孔子的教育思想● 1.重视教育的作用●——教育对社会发展用很重要的作用,是立国治国的三大要素之一,教育的发展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

●——人的先天素质没有多大差别,只是由于人的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人的发展才有重大差别。

说明教育对人的发展也有重要的作用——性相近,习相远● 2.“有教无类”——办学方针●不分贫富贵贱,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

,●这一方针规定了孔子私学的教育对象,指导着他的教育实践活动。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满足了平民入学受教育的愿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 3.培养德才兼备的从政君子——教育目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论语·为政》)●“举贤才”●——孔子认为要智力国家就必须推举贤才来实施德政。

●“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论语·雍也》)●“学而优则仕”(《子夏》)●——确立了培养统治阶级人才这一教育目的,反映了封建制兴起时的社会需要● 4.“六艺”——教学内容●礼、乐、射、御、书、数●教材:《诗》《书》《礼》《乐》《易》《春秋》●特点: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以伦理道德为主体;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 5.教学方法●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学而》)●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雍也》)●朱熹:“愤者,心求通而未得。

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因材施教● 6.树立教师的典范●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温故知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以身作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

(《论语·子路》)●爱护学生——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论语·子罕》)二、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中国古代:●《学记》:世界最早的教育学专著。

教育学概论(复习提纲)

教育学概论(复习提纲)

《教育学概论》复习纲要第一章教育的发展第一节中国教育的发展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与人类几乎同时产生,与人的发展密切相关。

在中国古代,“教育”一词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业”。

在先秦文献中,凡说到教育的,多只用一个“教”字。

认为教育是培养的一种活动,目的是在于使人为善。

在西方。

18世纪中叶法国自然主义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就是让儿童的天性率性发展,主张通过儿童自己的活动,其身心按自然进程得到发展和完善。

19世纪中叶英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斯宾塞认为,教育是为受教育者的“未来生活之准备”。

20世纪初,美国使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就是生活本身,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之不断改造”。

现代教育科学认为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故居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是假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狭义教育有以下几个基本内涵:其一,教育受社会制约。

其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这是学校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学校教育区别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广义教育的重要标志。

其三,教育是由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

教育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在其发展过程中,从形式上看,大体经历了非形式化教育----形式化教育----制度化教育三个阶段。

一、古代教育“自有人生,便有教育”当然这是自然状态的非形式化教育。

大约在公元前3000余年的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学校的萌芽。

萌芽时期的学校成“成均”和“庠”。

形式化教育开始出现,则是在夏、商、周时期。

(一)学校教育制度中国古代学校教育按其性质分为官学、私学和书院三种。

凡由官府举办管辖的学校称为官学。

教育学基本概论考试复习重要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基本概论考试复习重要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基本概论考试复习重要知识点总结一、教育学基本概念与学科体系1.教育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明确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教育学的学科性质与地位:理解教育学作为社会科学分支的特点及其在学科体系中的位置。

3.教育学的历史发展:掌握教育学从古代到现代的主要发展阶段、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二、教育的本质与功能1.教育的本质:探讨教育的内在属性和基本特征,如社会性、目的性、系统性等。

2.教育的功能:分析教育对个人发展、社会进步的作用,包括个体发展功能、社会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

三、教育目的与教育价值观1.教育目的的内涵与特点:理解教育目的的概念、层次结构及其与培养目标、课程目标的关系。

2.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探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及其影响。

3.教育价值观:分析教育价值观的形成、演变及其对教育实践的影响。

四、教育制度与教育政策1.教育制度的概念与类型:了解教育制度的含义、结构、类型及其演变。

2.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掌握教育政策制定的过程、原则及其实施策略。

3.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关注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未来发展趋势。

五、教育者与受教育者1.教师的角色与素质:明确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应具备的素质。

2.学生的特点与发展:分析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学习特点及其在教育中的地位。

3.师生关系:探讨师生关系的类型、特点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意义。

六、教育内容与方法1.教育内容的构成与选择:了解教育内容的基本构成、选择原则及其与课程的关系。

2.教育方法的选择与应用:掌握常用的教育方法、手段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3.教育技术与教育创新:关注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及其对教育创新的推动作用。

七、教育评估与监控1.教育评估的概念与类型:理解教育评估的含义、目的、类型及其在教育中的作用。

2.教育评估的方法与过程:掌握常用的教育评估方法、步骤及其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

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

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一)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活动规律的学科,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借助教育方法和手段来促进人的成长和进步。

教育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不仅关注教育的理论和原则,还关注教育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和解决方法。

教育学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综合性:教育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到很多其他学科的内容,如心理学、社会学、生物学等,这些学科的知识对于教育学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实践性:教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它关注的是实际的教育活动和教育方法,研究的对象是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和现象。

3. 原则性:教育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原则和规律,这些原则和规律是教育活动的基础和指导。

4. 预测性:教育学的研究不仅关注当前的教育问题和现象,还要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对未来的教育发展趋势和变化进行研究和预测。

二、教育学的三个基本问题教育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基本问题: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1. 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决定了教育的方向和目的。

教育目标主要包括个体发展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个体发展目标是指通过教育活动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使其实现自身价值;社会发展目标是指通过教育活动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种人才,为社会的繁荣和进步做出贡献。

2. 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是指教育活动中所传授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等方面的内容。

教育内容应当符合教育目标的要求,既要满足个体发展的需要,也要符合社会的需要。

3. 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是指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

教育方法应当根据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要求来确定,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要注重个体的个性发展。

三、小学教育的特点和任务1. 小学教育的特点:(1)启蒙性:小学是孩子接受教育的起点,学生对于世界的认识和理解有限,需要通过教育来进行启蒙。

小学教育学概论重点

小学教育学概论重点

第一章、小学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填空题)1、我国的小学教育殷商时代可能已经产生,西周时“学在官府” 。

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兴起,孔子所办的私学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

2、世界上最早的小学是产生于古埃及古王国时期的宫廷学校,建于公元前 2500 年左右。

3、近代初等教育机构最早产生于 16 世纪的德国。

4、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首次系统地论述了初等学校建设的特性、原理、原则、学制、组织及方法等。

5、我国自办的近代小学开端与 1878 年 (清光绪四年) ,其标志是张焕纶在上海创办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

其课程有算术、礼仪、游戏、技艺等,教学法以俗话译文言。

公立小学正式成立于 1897 年,是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

6、我国近代小学教育章程的开端是在 1902 年,标志性文件是清政府颁布的《钦定蒙学堂章程》、《钦定小学堂章程》,它们又被成为壬“寅学制” 。

7、 1944 年的《巴特勒法案》正式将小学教育、中学教育、继续教育构成连续的普通教育学校体系。

8、 1986 年 7 月 1 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9、教育政策四大法规:1、《儿童权利公约》提出尊重儿童四大基本原则: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提出我国青少年主要的合法权益有:优先生存权、全面收教育权、受尊重权、安全权。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了义务教育的公益性、统一性与强制性原则。

4、《小学管理规程》是规范小学内部管理工作的一个基本行政规章,对小学入学以及学籍、教育教学、人事、行政、校舍、设备经费、卫生保健安全以及学校、家庭与社会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做出了具体的规定。

第六章、小学教育内容(简答题)答: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是制约小学教育内容的根本因素。

二、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时教育内容的决定因素。

、三、文化传统对教育内容的制约和影响。

《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

《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

《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绪论1、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1632年写成的《大教学论》被认为是最早的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3、赫尔巴特于1860年发表了著作《普通教育学》。

该书被认为是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学著作。

4、传统的教育的教学模式:以班级授课制为基础,在教师的主导下系统地传授知识,即是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的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教学模式:强调“教育即生活”“社会即学校”“从做中学”等教育和教学原则,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教学”,形成了“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

5、教育学的作用:①使师范生掌握教育基本理念,指导教育实践。

②使师范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提高鉴别能力。

③使师范生巩固专业思想,献身教育事业。

第一章1、教育发展的五个阶段:㈠原始社会教育㈡奴隶社会的教育㈢封建社会的教育㈣资本主义教育㈤社会主义教育2、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方针:①贯彻“三个面向”②实施“科教兴国”③推进素质教育3、教育的概念: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而言,凡属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施加的影响,都是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几个方面的影响。

从狭义而言,专指学校教育。

教育学对教育所下的定义,也是就学校教育而言。

4、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生产性、民主性、科学性、革新性。

5、教育的“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必须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6、小学教育的重要性:一是决定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基础地位。

二是决定小学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启蒙作用。

7、小学教育基本特征:全民性、义务性、全面性。

第二章1、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这就是《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

2、沟通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沟通是信息在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进行交换过程。

小学教育概论整理

小学教育概论整理

小学教育概论整理第一章:两种教育价值观①内发论:强调把某种本来就潜藏在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由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

②外铄论:把教育作为一种外在的影响和外部力量的施加教育的定义:广义: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和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各方面获得积极发展,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活动。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方法等)教育的形态:1、按照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的程度,可分为非制度化教育和制度化教育2、按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空间特性,可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3、按时间划分:原始社会教育、农业社会教育、工业社会教育、信息化社会教育第二章: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教育学的学科性质:是一门(带有人文学科特征的)社会科学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理论性学科教育学的发展历史:①萌芽期(特点:以教育经验不系统的教育思想为表征,教育学还未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学记》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昆体良《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②教育学的创立阶段(特点:教育学开始独立,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及其著作)1623年,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来。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是近代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开端(泛智思想、班级授课制)赫尔巴特被誉为科学教育学之父杜威(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③教育学的分化阶段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第三章: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①遗传因素1、是个体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2、是造成个体发展差异的原因之一3、为后天发展提供了可能性②环境因素1、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包括机遇、条件与对象2、环境对人的发展存在消极和积极的影响3、对人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③教育因素1、引导个体发展的方向2、对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有专职教育工作者的引导④主观能动性1、是个体发展的基本动力2、其形成与社会环境、个体需要等有关3、只有通过活动才能表现出来(个体实践)第四章:①教育的人口功能:人口状况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规模和质量2、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和学校布局3、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②教育的文化功能: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1、文化类型影响教育目标2、文化本体影响着教育内容3、文化传统影响教育观念教育手段③教育与经济:经济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1、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和制约教育目的2.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着教育内容和学科设置3.经济发展制约教育规模、速度和教育结构的变化4.经济发展制约着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教育的滞后性对社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教育的保守性对社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教育的封闭性对社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第五章:教育目的: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教育学本《教育概论》复习资料 (2)

教育学本《教育概论》复习资料 (2)

教育学《教育概论》复习资料1
一、单项选择题
1、《荀子·儒效》曰:“四海之内差一家,通达之属,莫不从服,夫之谓人师。

”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A. 长期性
B. 创造性
C.示范性
D.复杂性
2、在影响人发展的诸因素中,在个体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社会环境 B. 遗传 C. 学校教育 D. 个体活动
3、从教育形态上分析,下列教育属于制度化教育的是()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区教育 D.网络教育
4、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要坚持()
A.全面发展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统一要求
5、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辅导 D.成绩评定
二、名词解释
1、德育
2、讲授法
三、简述题(
1、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2、简述教育对政治制度的影响。

四、论述题
1、论述德育过程的运行规律。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C C B C B
二、名词解释
1、德育是教育者根据现代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采用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发展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活动。

2、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思想观点,发展学生能力的方法。

三、简述题。

《教育概论》复习资料

《教育概论》复习资料

《教育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名词解释教育学: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教育规律为目的的一门基础科学。

2.知识识记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教育著作:中国古代的《礼记·学记》西方第一部教育专著:古罗马帝国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

《礼记·大学》:儒家学者论述大学教育的第一部专著,主要说明大学教育:[三纲领]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八条目]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1632年,被誉为“教育科学之父”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大教学论》,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开始。

德国哲学家和教育家赫尔巴特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学科。

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1693)一书中,第一次在西方教育史上将教育分为体育、德育、智育三部分。

3.简述杜威及其教育贡献: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进步主义教育思潮重要代表人物,代表作1916出版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他创立现代教育“新三中心论”,即以学生为中心、经验为中心、活动为中心,阐明教育本质观: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或改组,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从而使教育由赫尔巴特主义转入杜威主义,开启了注重经验与实践价值的现代教育新时代,成为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型的标志性人物和思想旗手。

第二章教育的本质1.名词解释教育的定义:广义的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和人的体质的一切活动。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就是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教育者积极主导和受教育者的主动参与下,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全面系统影响的社会活动过程。

2.简述(1)教育的特质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培养人。

以培养人为终极目的。

这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

教育培养人的过程不能无视或违背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

《教育概论》期末复习

《教育概论》期末复习

《教育概论》期末考试复习总结——陈法伟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一、什么是教育?辨证广义教育与狭义教育的区别。

(一)从广义而言,凡是能增长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知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教育。

(二)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三)广义教育包含了狭义教育,而狭义教育也要以广义教育为基础。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有那些?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教育中介(教育媒介、教育材料、教育手段、教育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教育场地和设备。

)三、教育的发展可划分为那几个阶段?各发展阶段有哪些特点?(一)原始教育:教育对象的全民化,教育内容的生活化,教育场所的社会化,教育价值的实用化。

(二)古代教育: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教育内容上以人文学科为主。

(三)近代教育:自然科学教育与人文学科教育并重,基础文化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并重。

(四)现代教育: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是社会的学习化,教育一体化,信息技术现代化(网络学习的观念、个性化教学的观念、开放互动的教学组织观念、平等参与教育的观念)。

四、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哪些基本的阶段?各阶段出现了哪些著名的教育家及其代表作?(一)教育学的定义:一般认为,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从而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教育学以教育为研究对象。

研究教育学的目的是深化人们对教育的认识,更新人们的教育观念,并为教育的发展和改进提供依据,为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提供依据。

(二)教育学发展的基本阶段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中国:儒学家思孟学派《札记。

学记》,孔子《论语》,荀况《劝学篇》,韩愈《说》西方: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理想国》,古代罗马帝国教育家昆体良《论演说家的培养》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1623年英国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1693年洛克《教育漫话》1762年卢梭《爱弥儿》1776年德国康德《康德论教育》1806年德国教育学家、心理学家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地位被确立。

教育学概论的复习

教育学概论的复习

《教育学概论》复习题一、判断题1、杜威以反赫尔巴特教育理论出现,提出了“儿童中心,经验中学和活动中心”。

(√)2、学校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

(⨯)3、西欧中世纪早期教育的显著特点是教会几乎垄断了学校教育。

(√)4、《大学》提出道德教育的三纲领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5、教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而《教育学》上所谈的教育主要指狭义的教育。

(√)6、教育以创造社会物资财富为直接目的,为经济服务是其本质的功能。

(⨯)7、参与式学习是指让学生有机会讨论关于环境问题的见解,鼓励他们探索不同观点。

(⨯)8、政治与教育之间并不是只有单向的决定作用,他们之间是彼此制约的。

(√)9、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真正形成。

(√)10、现代社会中,教育是使科学技术转化为劳动者精神财富的手段。

(√)11、绝对的自由会导致自由的终结,不加限制的自由是自由的敌人,这一命题同样适用于教育活动。

(√)12、在教育中,尊重人的个性是智慧的开端。

(√)13、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典型的错误是抽象地谈论“社会”。

(⨯)14、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典型的错误是抽象地谈论“个人”。

(⨯)15、是否把提升个人做人的价值与尊严看作教育的目的,这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根本标志。

(√)16、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料表明:教学效果同教师的智力有显著的相关。

(⨯)17、教育教学权是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相适应的基本权利。

(⨯)18、《教育法》规定:教师享有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培训的权利。

(⨯)19、教育工作是一项极复杂,极艰难的工作,有其特殊的理论、方法和规律。

(√)20、教师义务是指法律对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一定行为的约束。

(√)21、有些学科我们没有正当理由迫使学生学习,却作为必修课程来开设,而另外一些学科我们有正当的理由迫使学生学习,却只是作为选修课来开设。

教育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教育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教育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重点前言:现将《教育概论》中的重点以及需要看的地方罗列如下,希望可以帮到大家!第一部分:书上重点1.教育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高效学习的活动。

2.我们把“活动”作为界定“教育”概念的起点。

3.“教育”一词,始于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的提法。

4.“教育”词源学上的意义,反映出东西方文化一种深度的内在区别,中国强调成人对儿童的养育5.法国的雷徒若在对教育始源的看法中,明确提出了动物界已经存在教育的观点。

英国的沛西·能也认为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

6.人的活动具有意识性和社会性,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

7.教育总是与人的成长相关,但能对人成长产生作用的不只是教育活动。

8.教育是以对人的身心的发展产生影响为直接目标的。

9.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有制度保证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学校教育也被称为制度化教育。

10.构成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内容与教育物资。

11.教育内容是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掌握、运用的对象,是教育活动中的纯客体。

它是教育过程中传递的信息要素的主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

不难理解,没有教育内容,教育活动同样不能进行。

12.现代学校教育系统的总结构的起点是社会对教育的需求,终点是受教育者个体的发展。

13.教育目的是教育决策层对教育活动结果的预先、总体规定,即对培养什么样的人的一般、基准性的规定。

14.国家教育制度是在某国家里发挥教育职能的所有机构组成的体系。

15.教育制度是国际规定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系统。

16.课程方案是根据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17.课程标准是对各门课的教学内容要求以提纲的形式作出标准性规定的文件。

18.从形态的角度看,教育直接起源于人类的交往活动。

19.对于教育者来说,奴隶社会是教育作为独立的社会活动的形成时期,首先表现为学校的出现。

(完整版)教育概论复习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教育概论复习知识点总结

什么是教育这一社会活动的特殊性?《美利坚百科全书》:教育就是个人获得知识或见解的过程,就是个人的观点或技艺得到提高的过程。

我国学者广义:是对人从生到死的全部影响的总和,即有计划的和偶然的、有组织的和无组织的、自觉地和自发的、来自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的总和。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教育活动是有意识的以人为直接对象的社会活动,它不同于其他以物或以精神产品的生产为直接对象的社会生产活动。

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什么是学校教育的特殊性学校教育与其他教育的比较:一、学校教育是目的性、系统性、组织性最强的一种教育活动,因此也是可控性最强的;二、有专门的机构和专职人员承担的。

学校教育:是有专门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有制度保证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也被称为制度化教育。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教的责任(包括直接承担者和间接承担者)和施加教育影响的人都是教育者。

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责任和接受教育的人都是受教育者。

二者复杂关系:首先,两者地位有一定的相对性。

两者的关系呈现出多层次的复合主客体的关系。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称为教育活动的复合主体,而不是平行的双主体;此外,在教的活动中,教育者是活动的承担者,是教育者是他认识、施加影响的对象。

复合主体的内部又呈现出互为主客体和条件的复杂关系。

受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全面的内部关系应该是互为主客体、互为条件,而不能只强调一方对另一方的作用并把它凝固化、绝对化。

复合主体论和教育活动内部的多层复合主客体关系,十九及哦啊与活动内部的要素关系性质而言,他还不足以揭示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更为动态和内在的关系性质。

1.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是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掌握、运用的对象,是教育活动中的纯客体。

它是教育过程中传递的信息要素的主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

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

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

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一、引言小学教育是每个人学习生涯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

在这个阶段,我们接受了基础教育的培养,为进一步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然而,由于学科众多和知识点繁杂,时不时地回顾和巩固知识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为小学生及其家长提供一份全面的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帮助他们回忆和加强对小学教育学知识的理解。

二、教育学基础知识1. 教育学的定义和目标:介绍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规律和教育活动的一门学科,其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格和全面的发展。

2. 教育学的分支学科:介绍教育学的主要分支学科,如比较教育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

3. 教育学的基本原理:详细阐述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如社会性原理、主客观统一原理、因材施教原理等。

三、小学教育学课程内容1. 小学教育学概述:了解小学教育学的概念、历史背景和当前形势,让学生和家长对小学教育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儿童发展心理学:介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儿童认知发展、情感发展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3. 小学教学法:介绍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小学教学法,包括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和情境教学法等,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4. 课程设计与评价:讲解小学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的各种工具和标准。

四、小学教育学实践指导1. 课堂管理和教育心理学:介绍教育学中的课堂管理原则和方法,让学生和家长了解如何创建积极的学习环境。

2. 教育技术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探讨教育技术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包括多媒体教学、网上学习资源的运用等。

3. 教师与家长的合作:强调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紧密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五、小学教育学案例分析1. 聚焦学生个体差异:通过分析不同学生在小学教育学上的差异,深入理解因材施教原则的重要性,并提供相关案例。

2. 教学策略与实施:提供小学教育学案例,涉及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实施,帮助学生理解教学策略对学习成效的影响。

六、小学教育学的未来发展1. 当前小学教育学的挑战:分析当前小学教育学面临的挑战,如教育技术快速发展、学生压力增加等。

教育学复习资料(重点)

教育学复习资料(重点)

教育学复习资料(重点)教育学复习资料教育学, 资料, 复习教育学复习重点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培养人的一种活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2)狭义: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处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学校教育制度(学制)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义务教育: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对一定年龄儿童免费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

三、教育发展的过程(一)古代教育(1)中国古代教育发展1、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2、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建立了典型的征缴合一的官学体系。

并有“国学”与“乡学”之分,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3、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私学大兴。

4、汉武帝以后,采纳了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行了思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教育政策和选士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

6、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学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7、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

(2)外国古代教育发展1、古代印度婆罗门教的经典《吠陀》是主要的教育内容。

2、“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小学教育5年《教育概论》复习资料1一、名词解释1、教师2、隐性课程3、班级授课制4、德育二、简述题1、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2、简述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3、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4、德育的途径有哪些?5、简述教学的任务。

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1、教师是传递人类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2、隐性课程又称“非正式课程”、“潜在课程”、“隐蔽课程”,是指学生在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关系结构的教育环境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影响的总和,是一种非计划的活动,是学生在学校情境中有意无意地获得的经验。

3、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不同的班级,每班有固定的学生,有教师按照预先制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体学生进行上课的教学组织形式。

4、德育是教育者根据现代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采用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发展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活动。

二、简述题1、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学校教育能规范人的发展,实现个体社会化。

学校教育能促进个体潜能发挥,提升个体价值。

学校教育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简述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

了解和研究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健全人格。

3、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教学目的明确规定;教学内容正确;教学方法适当;教学过程紧凑;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

4、德育的途径有哪些?道德课程;渗透在学科教育中的道德影响;校内外组织及其活动。

5、简述教学的任务。

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教会学生学习。

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世界观的基础和良好的个性心理。

教育学、小学教育5年《教育概论》复习资料2一、单项选择题1、在中国,“教育”二字合用最早出现在()A.《孟子·尽心上》B. 《学记》C. 《中庸》D. 《说文解字》2、()的出现,意味着教育活动的专门化。

A. 学校B. 教师C. 文字D. 劳动3、()不仅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教育的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最后归宿。

A. 教育理论B.教育媒介C.教学内容D. 教育目的4、提出“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儿童中心”、“从做中学”等一系列口号和原则的是()。

A.布拉梅尔德 B.布鲁纳 C.卢梭 D.杜威5、《荀子·儒效》曰:“四海之内差一家,通达之属,莫不从服,夫之谓人师。

”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A. 长期性B. 创造性C.示范性D.复杂性6、在影响人发展的诸因素中,在个体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社会环境 B. 遗传 C. 学校教育 D. 个体活动7、孔子定“礼、乐、射、御、书、数”六门功课教授学生,可以被看作是()的雏形。

A.综合课程 B.校本课程 C.德育课程 D.分科课程8、()是学生应该享有的最主要的权利。

A.名誉权 B.受教育权 C.隐私权 D.身心健康权9、按照选择性分类可以把课程分为()。

A.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B.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C.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D.德育课程、智育课程、体育课程、美育课程和劳动技术课程等10、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作示范性的实验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是()。

A.参观法 B.演示法 C.实验法 D.实践活动法二、名词解释1、教育2、学科课程三、简述题1、教育对政治制度的影响。

2、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四、论述题1、论述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与主要内容。

答案一、单项选择题A A D D C C DBC B二、名词解释1、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2、学科课程是以本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设计的课程。

它是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的一种课程形态。

三、简述题1、教育对政治制度的影响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需要的人才;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

2、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3、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是什么?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培养劳动者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要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素质结构。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性质。

四、论述题1、论述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与主要内容。

基本理念: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首先要走出知识传授的目标,确立培养“整体的人”的课程目标。

其次要破除书本知识的桎梏,构筑具有生活意义的课程内容。

要摆脱被知识奴役的处境,恢复个体在知识生成中的合法地位。

要改变学校个性缺失的现实,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

主要内容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教育学、小学教育5年《教育概论》复习资料3一、单项选择题1. __________________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A. 教学B. 教育C. 自学D. 智育2. “人类教育心理学化”,这一观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首先提出的。

A. 裴斯泰洛齐B. 卢梭C. 杜威D. 赫尔巴特3. 班主任的()是班主任工作中具有战略性和策略性的部分。

A. 指导性工作B. 决策性工作C. 常规事务性工作D. 协调性工作4. 下列关于义务教育的论述,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____A. 义务教育又称普及教育B. 义务教育具有自愿性和免费性C. 义务教育既是个人的义务,也是国家的义务。

D. 我国现在实施九年义务制教育5. 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__________________A. 教育理论知识B. 崇高的职业道德C. 文化学科知识D. 过硬的教学基本功6. 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__________________A. 学科课程B. 活动课程C. 综合课程D. 融合课程7. _________________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A. 教学B. 教育C. 自学D. 智育8. 下列关于教育的个体功能的论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A. 教育影响个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

B. 教育发展个体的谋生技能。

C. 教育会阻碍个体的良性发展。

D. 教育增进个体的幸福感9. 以涂尔干为代表的教育目的观是_________________A. 个人本位B. 指导性C. 现代D. 社会本位10.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教育传播环境的是()A. 校园环境B. 教室环境C. 学风D. 教师11. 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主要是由()因素决定的。

A. 政治B. 经济C. 文化D. 人口12. 教育中的“揠苗助长”违反了人的身心发展的_________________A. 阶段性和顺序性B. 整体性C. 稳定性和可变性D. 不均衡性和差异性13. 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把课程分为()A. 国家课程B. 工具性课程C. 拓展型课程D. 社会中心课程14. 最早实施教师资格制度的是()。

A. 美国B. 英国C. 法国D. 德国15.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属于哪种观点?A. 单因素论B. 多因素论C. 内发论D. 外铄论二多选题1. 下列选项中属于教育的起源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 劳动起源论B. 社会起源论C. 生活起源论D. 生物起源论2. 班主任的个性影响力取决于( )A. 班主任的权威B. 班主任对教育工作的情感体验C. 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的能力D. 高度发展的控制自己的能力E. 班主任的地位、职权3.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

A. 教育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B. 是具有历史继承性的社会实践活动C. 有跟社会发展进程不相适应的一面D. 教育总是具有阶级性4.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意味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 关注每一位学生B. 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C. 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D. 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5. 教育目的具有的特点是A. 强制性B. 宏观性C. 历史性D. 理想性三、名词解释1、学校教育制度2、德育目标3、校本课程四、简答题案例1某教师回到办公室说:“二年二班的学生真笨,这堂课我连续讲了三遍,他们还是不会.我是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了.他们不会我有什么办法”.(如何理解教师主导作用,这位教师全面发挥主导作用吗?)案例2当代有一位教育专家兼作家这样叹息中国的教育:“要想使中国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前程,现在中国父母唯一要做的恰恰不再是帮助学校把他们的考分再提高一些,而是保护好自己孩子的天赋别再受学校的侵害吧!”问题:这段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你从教育的根本目的出发对中国当前的教育进行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