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丰太极太极拳及内功理论
张三丰太极拳内功心法口诀
张三丰太极拳内功心法口诀诀云,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
太极之先,本为无极。
鸿蒙一气,混然不分,故无极为太极之母,即万物先天之机也。
二气分,天地判,始成太极。
二气为阴阳,阴静阳动,阴息阳生。
天地分清浊,清浮浊沉,清高浊卑。
阴阳相交,清浊相媾,氤氲化生,始育万物。
人之生世,本有一无极,先天之机是也。
迨入后天,即成太极。
故万物莫不有无极,亦莫不有太极也。
人之作用,有动必有静,静极必动,动静相因,而阴阳分,浑然一太极也。
人之生机,全恃神气。
气清上浮,无异上天。
神凝内敛,无异下地。
神气相交,亦宛然一太极也。
故传我太极拳法,即须先明太极妙道。
若不明此,非吾徒也。
太极拳者,其静如动,其动如静。
动静循环,相连不断,则二气既交,而太极之象成。
内敛其神,外聚其气。
拳未到而意先到,拳不到而意亦到。
意者,神之使也。
神气既媾,而太极之位定。
其象既成,其位既定,氤氲化生,而谓为七二之数。
太极拳总势十有三;棚、捋、挤、按、采、捩、肘、靠、进步、退步、右顾、左盼、中定,按八卦,五行之生克也。
其虚灵,含拔、松腰、定虚实、沉坠、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相连不断,动中求静,此太极拳之十要,学者之不二法门也。
学太极拳,为入道之基,入道以养心定性,聚气敛神为主。
故习此拳,亦须如此。
若心不能安,性即扰之。
气不外聚,神必乱之。
心性不相接,神气不相交,则全身之四体百脉,莫不尽死。
虽依势作用,法无效也。
欲求安心定性,敛神聚气,则打坐之举不可缺,而行功之法不可废矣。
学者须于动静之中寻太极之益,于八卦、五行之中求生克之理,然后混七二之数,浑然成无极。
心性神气,相随作用,则心安性定,神敛气聚,一身中之太极成,阴阳交,动静合,全身之四体百脉周流通畅,不粘不滞,斯可以传吾法矣。
《三丰太极拳歌诀及王宗岳歌解太极经论》张三丰太极拳,张三丰太极拳内功心法口诀,张三丰太极拳全套,张三丰太极拳教学歌诀一顺项灌顶两膀松束胁下气把裆撑威音开劲两捶争五指抓地上弯弓歌诀解(王宗岳):顺项灌顶两膀松虚灵顶劲,气沉丹田。
张三丰太极拳拳论
张三丰太极拳拳论太极拳的拳种繁多,有陈式太极拳、有杨氏太极拳、也有张三丰太极拳等等,下面是店铺对于张三丰太极拳传承概述,让大家了解下张三丰太极拳的来龙去脉。
张三丰太极拳拳论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穿,气宜鼓荡,神宜内敛,勿使有凹凸处,勿使有断续处。
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
向前退后,乃得机得势。
虚实宜分清楚,一处自有虚实,处处总此虚实,上下前后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
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力,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
总须周身节节贯穿,勿令丝毫间断耳。
六合:外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张三丰太极拳渊源与传承:一、集大成者张三丰在张三丰之前,有东晋时代的葛洪创“太极法术”“太极秘法”;有南北朝时代梁国人韩拱月所创“小九天雏形太极拳”;有唐代隐居道上许宣平的“兰十七式太极拳”;有李道子创“俞式太极功”。
有明代俞莲舟创“先天拳”;民间则流传有“粘沾拳”“摸鱼拳”“绵拳”等。
张三丰对上述拳法进行提炼升华,将道家哲理融会贯通于太极拳技之中,创造了一套以“太极十三势”为代表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武当内家拳,与佛教少林拳并称中国武术两大奇观,从而使太极拳名震江湖,广传于世,形成了武术史上“南尊武当,北崇少林”的局面。
由此观之,在太极拳史上,张三丰实有集大成之功。
这些有史料可寻的太极拳传承脉络,正是张三丰原式太极拳的渊源和线索。
二、张三丰生平及其创拳立派情形张三丰其人,传说不一。
据《明史.方技传》中的《张三丰传》记载,他是辽东懿州(今辽宁义县)人,名全一,字君宝,号三丰,义号玄玄子。
祖籍江西龙虎山。
长相“颀而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
平常不修边幅,寒暑唯一衲一蓑,人称“张邋遢”。
行踪飘忽不定,处事怪异,书经目不忘,善嬉谐而旁若无人。
曾屡次云游武当山,在山上“创草庐居之”,炼丹,行拳。
张三丰太极拳(珍藏版)1
张三丰太极拳(珍藏版)1预备姿势:面南直立,自然中正,全身放松.两眼平视,头正直,项松竖,头顶虚灵,仿佛上顶有线悬梁之意;下颌微收,齿轻合。
唇轻闭,内舌轻触上聘;两臂坠肘下垂,沉肩松胸,气含小腹,肘不贴肋,手心向里,中指肚轻贴腿侧(裤缝);松胯圆档,两膝似直非僵(似弯非弯),两脚与肩同宽,脚尖朝前,十趾随意动而抓地;呼吸顺遂平畅,意守丹田。
要点:头顶悬意不可缺,长腰松胯圆档护肋.胸间不凹不凸背要圆,十趾抓地空涌泉穴。
说明:①此预备式乃无极式,其基本要领均体现太极拳贯串始终的各项要求,故在行拳过程中均应一贯持守这些法则;②此无极式暂未分阴阳虚实,但重在呼吸自然,意守丹田,虽静优动,势如张弓待发之动意,守我之静,待人之动;③思想集中而虚静无物,神气抱一而达无形无象之感,然意存丹田而待动,保持一种平和静气,安祥随和,全神贯注而内敛一种神气之韵(图1).双手捧天两臂分别从两侧,意动、手动、腕、肘整体一起向上缓慢抬起,沿斜前方(与身体成15度-45度夹角)向上抬至眼高。
此时是吸气和意念吸收地之灵气之势和灵气向上运行之中,手指领意,劳官吸天之精华.手臂从裤缝侧上行时,由臂之转滚而手掌逐渐向上,捧天之精华之气,当到达眼高时,又转腕向内,向人体正中线前合拢,掌心遂变朝下,十指相对,意念天地之精灵汇聚百会穴(图2)气沉丹田接上动作(在十指相对掌心朝下时),沿体前前臂以抱球状下行.做不明显呼气,意念百会真气下行人中穴.达鹊桥.沿任脉、经天突、璇玑、华盖、膻中、中脘、神阙,聚回丹田。
双手亦同达下腹,后分别沿带脉斜下胯边,回至无极式(图3、图4)。
要点:①这是一个深呼吸过程,意念周夭循环。
呼吸要彻底。
手意牵引要协调,吸尽天地灵气,真气存聚丹田。
②这也是开始进入功态的一个起势,保持全身放松,心情平和舒畅动作慢.匀称一致,呼吸在自然之原则下,由师傅和自己的熟练程度而掌握方式。
说明:掌经云:“先在心,后在身。
”修道即修心,故首先要心无杂念,开始练此功也须遵循“有为”地存想内观之法。
道教.张三丰.太极拳
f r o m t h e f o l l o w i n g a s p e c t s : t e c h n i c l a f e a t u r e s o f t a i j i q u a n , t h e o y r o f k e e p i n g i n g o o d h e l a t h a n d h i s s t a t u s a n d i n —
me n t i n o u r c o u n t r y .T h e n Z h a n g S a n f e n g ,a s a f a mo u s T a o i s t p i r e s t i n t h e T a o i s m,h i s s t a t u s a n d i n l f u e n c e l e t f a l l
i n d e l i b l e m a r k i n T a o i s m a n d H e a l t h P r e s e —r v a t i o n . T h e s a y i n g t h a t Z h a n g S a n f e n g i s t h e o r i g i n a t o r o f t a i j i q u a n
文化 ・ 视野 I WE N H U A・S H I Y E
道教. 张三 丰. 太 极拳
T a o i s m. Z HA NG S a n—f e n g. T a i j i q u a n
董逢威, 程 馨, 任丽莎
DONG F e n g—we i ,CHENG Xi n,REN L i—s h a
太极拳 的产生是在明末清初之际 , 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
张三丰原式太极拳的简介
张三丰原式太极拳的简介张三丰原式太极拳张三丰原式太极拳,又名长拳、十三式、武当太极拳,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拳术。
是祖师张三丰经过整理内家拳法时所创的,讲究腰、裆、腿三功。
张三丰生于元末明初,三丰原式太极拳经后人己得到了推广和发展。
简介长拳者,有如长江大海,滔滔不断。
十三者,即棚、挤、按、捌、探、靠等之八卦,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停,定此五行。
折叠编辑本段特色张三丰原式太极拳练起来快慢适中,步法灵活、运行自然、裆法可低可高,气随意运、身随神行、随屈就伸、柔中有刚、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
经过武当弟子传到陈氏、杨氏等人中经改良便成了陈氏、杨氏的新型太极拳。
申遗落选2021年12月,文化部官网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公布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显示,此前曾被炮轰为"神仙申遗"的张三丰太极拳落选。
"张三丰原式太极拳"项目申遗人、福建省太极拳协会会长陈金夏,"我们不会气馁,也不怕争议,我现在出差,回去后要开个会研讨一下,我们还会继续申报。
"陈金夏还依然坚定地认为,太极拳起源并无定论,他认为太极拳有可能起源于那个闪烁于历史和传说中的张三丰。
太极拳行功全图次序1 预备式两拳握置腰眼下2 半面向左转两目平视3 提手上式斜开右步4 左向挤手上左步5 右向挤手不动步6 揽雀尾外转凡三7 手挥琵琶左向8 提手上式上右步犹有二手乃右下左上左下右上9 搂膝拗步开左步10 揽雀尾里转凡三11 搂膝拗步上右步12 揽雀尾里转13 搂膝拗步开左步14 揽雀尾里转15 进步搬拦锤进左脚半步16 如封似闭凡两手,先撤后进17 提手上式斜开右步收左步18 抱虎归山开右步,右手搂膝出左手,右手抱回,右脚虚点前面,右拳在左肘下19 肘底看锤退右步翻出左手,左脚在前20 倒辇猴凡四手,先倒退左步,出左手,右掌撤回21 斜飞式开右步22 手挥琵琶左向23 提手上式上右步,如前法,犹有二手24 海底针左向25 撤步赛通臂共有四手,第三手时撤右步,以左手向后贯下26 上步挤上右步27 白鹤亮翅不动步28 云手凡四手29 高探马起右脚,手翻时,右手均在里30 转身左右分脚先右后左31 搂膝拗步凡四手32 搂膝栽锤上左步,右拳在左手外33 翻身撇身锤右手右腿,翻身向后压下34 披身踢脚上左步,踢右脚,不落下退回,再开左步,左手推出35 翻身二起脚上左步,右手拍右脚,再左手拍左脚落下36 转身蹬脚右向转身,右脚蹬出37 弯弓射虎成斜式38 上步挤上左步,再开右步,挤时,右掌擦左掌有声39 搂膝拗步先搂右手,再开左脚40 揽雀尾里转41 退步搬拦锤即成正式,完全向后42 如封似闭按前法二手43 双峰贯耳斜开右步,上左步,两拳自肩窝发出44 野马分鬃先上左步,凡二手,至第三手变下式45 玉女穿梭先开左步,凡四手,如面东,习者则南北西南各一,无东也46 单鞭下式开右步47 白鹤亮翅不动步48 云手凡四手49 金鸡独立凡二手,先左手下压,起右手右腿,后则反之,下掌在裆50 倒辇猴凡四手,先倒左步51 斜飞式开右步52 手挥琵琶左向53 提手上式前向上右步,如右法,犹有二手54 海底针左向55 上步赛通臂凡三步,左脚在前时,即收左手成拳,回身上左脚,脚向后贯下56 上步挤上右步57 白鹤亮翅不动步58 云手凡三,至第四手,即变下式59 上右步压肘先左手[扌罗]60 上左步压肘先右手[扌罗]61 腋下掌开左步62 十字摆臁右向拧身63 弯弓射虎成斜式64 上步挤上左步,开右步65 上步七星右手左向抱回,右脚撤回虚点前面,两拳相交叠,右上左下66 撤步跨虎斜落右步,再斜上左步,前掌后钩散开67 转脚摆脱右向拧身,右脚侧出68 弯弓射虎由上式,右脚落下69 上步挤上左步,再上右步,两掌相擦有声70 手挥琵琶左向转身,右步撤回,与左脚成直线71 合太极先上左步,里向揽雀尾,再上右步,外向揽雀尾,直至起式地点收式。
张三丰太极十三势歌诀及行功心解原文探秘
张三丰太极十三势歌诀及行功心解原文探秘十三势歌诀原文:十三势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
变转虚实须留意,气遍身躯不少滞。
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
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不觉费功夫。
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净气腾然。
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仔细留心向推求,屈伸开合听自由。
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
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
想推用意终须在,益寿延年不老春。
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字真切义无遗。
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费功夫贻叹惜。
十三势行功心解原文: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
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
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顶头悬也。
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园活之趣,所谓变动虚实也。
发劲须沉着松净,专主一方。
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
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
运劲如百练钢,何紧不摧!形如搏兔之鹗,神如捕鼠之猫。
静如山岳,动若江河。
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
曲中求直,蓄而后发。
力由脊发,步随身换。
收即是放,断而复连。
往复须有折迭,进退须有转换。
极柔软然后坚硬,能呼吸然后灵活。
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
心为令,气为旗,腰为轴。
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乃可至于慎密矣。
又曰:先在心,后在身,腹松,气敛入骨。
神舒体静,刻刻在心。
切记一动无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牵动往来气贴背,敛入脊骨。
内固精神,外示安逸。
迈步如猫行,远劲如抽丝。
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
有气无力,无气者纯刚。
气如车轮,腰如车轮。
十三势者,掤,履,挤,按,采,挒,肘,靠,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此五行也。
朋,履,挤,按,即先天八卦中的乾、坤、坎、离四正方也。
采,冽,肘,靠,即先天八卦中的巽、震、兑、艮四偏方也。
进,退,顾,盼,定即金木水火土五行也。
附太极拳经解释:十三总势,即掤、捋、挤、按、採、挒、肘、靠、进、退、顾、盼、定,这十三个总势万不可轻视。
太极拳的所有套路,不管108式、105式、88式,还是85式、72式,均没有离开这十三个总的要求。
讲解分析张三丰《太极拳论》
讲解分析张三丰《太极拳论》如何学习体用张三丰的《太极拳论》(2020年3月14日音频教学整理)2021.12.20.先读一下《太极拳论》。
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
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凸凹处,无使有断续处。
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
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
向前退后,乃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
上下前后左右皆然。
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
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则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
而加以挫之之意,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
虚实宜分清楚,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周身节节贯串,勿令丝毫间断耳。
学习这篇拳论。
我要强调几点学习方法。
第一点,就是这篇拳论,它是白话文,而不是文言文,它不像《道德经》,《易经》,《黄帝内经》,《论语》等古典文学,都是几千年以前的文言文,这篇拳论是明清以后的白话文,也就说这篇拳论,语言是易懂的,是说的非常明白的,不要有过多的翻译,有过多的解读,更不要断章取义地去曲解,望文生义地去发挥,那样就不是拳论的本意了,而是某人的自论了;第二点,需要强调的是,因为它是论嘛,所以说的是道理,讲的是太极的理。
这篇拳论通篇讲的是什么理呢?我认为讲的是轻灵理和虚实理,也就是整篇拳论讲的是轻灵虚实理。
这个轻灵虚实理应该怎么去明白,怎么去练,怎么去用,这是我们学习这篇拳论的主要目的;第三点,我要强调一下这篇拳论有个文眼。
啥叫文眼呢?就是比较高明的作者,他论述问题,在论述问题的过程中,有一句相当相当关键的话,在论文中起到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也就是他论述的所有问题都用这一句话高度概括起来。
这篇拳论的文眼是啥呢?就是“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
它的意思是啥呢?凡此,就是所有这些,皆是,都是,凡此皆是意,所有这些都是意,意思是啥呢?我全文说的这些话,说的这些内容,说的这些道理,都是意,不在外形上,“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这句话,必须得明确他在文中的重要作用,关键作用,所以我管它叫啥?叫文眼,就是在文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再强调一点,是一个字,是一个“其"字,这个其呀,在古文中是个代词,就是“其根在脚”这个“其”,这是个代词,它是在行文中有指代作用的。
太极宗师张三丰之《太极拳经》
太极宗师张三丰之《太极拳经》
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
气宜鼓荡、神宜内敛,
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凸凹处,无使有断续处。
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
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
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
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
其病必于腰腿求之。
上下前后左右皆然。
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
有上即有下,
有前即有后,
有左即有右。
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
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意,
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
虚实宜分清楚,一处自有一处虚实,
处处总此一虚实。
周身节节贯串,
无令丝毫间断耳。
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
十三势者,掤、捋、挤、按、采、挒、肘、靠,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此五行也。
“掤捋挤按”,即乾坤坎离,四正方也;
“采挒肘靠”,即巽震兑艮,四斜角也。
“进退顾盼定”,即金木水火土也。
合之则为“十三势”也。
张三丰太极拳内功介绍
张三丰太极拳内功介绍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典型代表,蕴涵着丰富的有关个体自我和谐、人际和谐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价值理念。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张三丰太极拳内功。
欢迎阅读!简述张三丰太极拳内功1、太极行功法太极行功,功在调合阴阳,交合神气,打坐即为第一步下手功夫。
行功之先,犹应治脏,使内脏清虚,不着渣滓,则神敛气聚,其息自调。
进而吐纳,使阴阳交感,浑然成为太极之象,然后再行运各处功夫。
冥心兀坐,息思虑,绝情欲,保守真元,此心功也。
盘膝曲股,足跟紧抵命门,以固精气,此身功也。
两手紧掩耳门,叠指背弹耳根骨,以祛风池邪气,此首功也。
两手擦面待其热,更用唾沫偏摩之,以治外侵,此面功也。
两手按耳轮,一上一下摩擦之,以清其火,此耳功也。
紧合其睫,睛珠内转,左右互行,以明神室,此目功也。
大张其口,以舌搅口,以手鸣天鼓,以治其热,此口功也。
舌抵上颚,津液自生,鼓漱咽之,以润其内,此舌功也。
叩齿三十六,闭紧齿关,可集元神,此齿功也。
两手大指擦热摺鼻,左右三十六,以镇其中,此鼻功也。
即得此行功奥窍,还须正心诚意,冥心绝欲,从头做去,始能逐步升登,证悟大道。
长生不老之基,即胎于此。
若才得此太极拳法,不知行功之奥妙,挈置不顾,此无异炼丹不采药,采药不炼丹。
莫道不能登长生大道,即外面功夫,亦绝不能成就。
必须功拳并练,盖功属柔而拳属刚,拳属动而功属静,刚柔互济,动静相间,始成太极之象,相辅而行,方足致用。
此练太极拳者所以必先知行功之妙用,行功者所以必先明太极之妙道也。
2、太极行功歌歌诀一两气未分时,浑然一无极。
阴阳位即定,始有太极出。
人身要虚灵,行功主呼吸。
呵、嘘、呼、哂、吹、加嘻成六数。
六字意如何?治脏不二诀。
治肝宜用嘘,嘘时睁其目,治肺宜用哂,哂时手双托。
心呵顶上叉,肾吹抱膝骨。
脾病一再呼、呼时把口嘬,仰卧时时嘻,三焦热退郁,持此行内功,阴阳调胎息,大道在正心,诚意长自乐,即此是长生,胸有不老药。
歌诀二春嘘明目木滋肝,夏至呵心火自闭。
武当赵堡太极拳经典理论张三丰祖师《太极拳论》
武当赵堡太极拳经典理论张三丰祖师《太极拳论》张三丰祖师《太极拳论》注译[原文]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
[注译]太极拳为内家拳,内家拳区别于外家拳的最主要特征就是“尚意不尚力”。
因此练拳时一定要丢掉后天之拙力、僵劲、通身要自然轻灵。
如“三尺罗衣挂在无影树上”随风飘动。
尤:更。
贯串:贯,古代穿麻钱的绳。
贯串,指从头至尾,始终如一。
此指初练太极拳时要“一意到底”绵绵不断。
不贯串则断意、断力,敌必乘虚而入。
[原文]气宜鼓荡,神宜内敛。
[注译]气:太极拳讲究“精、气、神”。
“意、气、力”。
此处“气”为“意、气、力”之气。
指练拳时行于全身之“气”。
鼓荡:充荡全身、随意而行。
意到、气到;气到、力到。
使其无间隔,敛:收敛、凝聚,不散乱。
神:精神。
精神,凝聚专一,不可心猿意马。
[原文]无使凸凹处,无使有断续处。
[注译]凸凹:高低不平。
指练拳时身形,手法、步法、运行轨迹要圆融,平滑、饱满。
不要枉生圭角。
断续:指练拳时体内意、气、力的运行要连续,不要中断。
凡有凸凹,有断续时,都说明拳架尚未圆满。
易于为人所制。
“意气力”有断续时,就会给人可乘之机,都是导致失败的根由。
[原文]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
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
向前退后乃得机、得势。
[注译]庄子《南华经》曰:“至人之息以踵”。
太极拳术要腹式深呼吸,故其呼吸深长,上可至顶,下可至踵(脚根)所以太极拳一招一式转换变化,其根在脚。
由脚而上至腿,由腿而上至腰。
腰为转换中枢,故有“命意源头在腰隙”之说,是为主宰。
由腰而行于手指,完整一气。
故太极拳以手发放人,而跌出者,绝非手指之力可为。
其力乃发于足跟。
上手、下足、中腰无处不相应,自然得机、得势。
机:机会、机遇。
势:势能、优良的态势。
处在优先地位的姿势。
[原文]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
[注译]病:缺点、缺陷、毛病。
太极拳习练者在盘架、推手、散打中,凡有不得机、得势的状况出现时,身姿就会变形,神态就会散乱。
张三丰之《太极拳论》
张三丰之《太极拳论》张三丰之《太极拳论》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
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凸凹处、无使有断续处。
其根在脚,发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後乃能得机得势。
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
其病必於腰腿求之。
上下前後皆然。
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後,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即加以挫之之意;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
虚实宜分清楚,一处有一处虚实。
周身节节贯串,无令丝毫间断耳。
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
掤、捋、挤、按、采、挒、肘、靠,此八卦也。
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此五行也;掤、捋、挤、按,即乾坤坎离四正方也。
采、挒、肘、靠,即巽震兑艮四斜角也。
进、退、顾、盼、定,即金木水火土也。
合之则为十三势也。
[附:张三丰太极拳论解 - 刘登云整理]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
轻灵是太极拳的灵魂。
练拳时不用后天的拙力,则周身自然轻灵。
贯串者,绵绵不断之谓也。
不贯串则断,断则人乘虚而入。
能一气贯串,则上下相随,势无断续。
太极拳无定势,即贯串之效也。
太极拳练时要做到放松、用意不用力,慢中求,匀中求,意为向导气随行。
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凸凹处、无使有断续处。
气鼓荡则无间;神内敛则不乱。
鼓是演奏,荡是乐声的传播。
鼓是投石于水面,荡是能量向四周的传播。
敛是由四周向中心收缩。
神内敛即反观视听。
有凹处,有凸处,有断时,有续时,此皆未能圆满也。
凹凸之处,易为人所制;断续之时,易为人所乘。
皆致败之由也。
由内而外是太极拳的第一个特点。
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
庄子曰:至人之息以踵,太极拳术呼吸深长,上可至顶,下可至踵。
呼吸通灵,内外交融。
故变动其根在脚,由脚而上至腿,达于腰,由腰而上至脊膊手指,完整一气。
故太极以手指放人而跌出者,幷非仅手指之力,其力乃发于足跟,而人不知也。
张三丰武当派的太极宗师
张三丰武当派的太极宗师张三丰,中国武术家、道家思想家,被尊称为太极宗师。
他是武当派创始人,并且在武术界享有盛誉。
在他的一生中,张三丰以其卓越的太极拳技艺和对武术的独特见解,成为了影响深远的传奇人物。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最具代表性的拳术之一。
它以柔和、圆滑的动作和呼吸相结合,强调内外合一,以及阳刚与阴柔的平衡。
太极拳的拳法来源于张三丰所创立的武当派太极门。
张三丰通过对自然界万物的观察,融汇了道家哲学和传统武术技巧,创造出了独特的太极拳理论和拳术体系。
张三丰在太极拳的发展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他注重内功修炼,强调意念与身体的协调,主张用内力而非外力,通过柔和的动作与呼吸来达到身心的平衡与健康。
他强调了太极拳的防御实用性,并且传承了太极拳的拳术技巧和套路。
张三丰的教学方法深得门徒们的赞赏,他以身作则,谦和而寡言,用实际行动影响了数百年来无数拳师的修行和教学。
除太极拳外,张三丰在其他武术领域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系统总结了武当派的各种技法,并将其融入自己的拳法之中。
他对剑术、刀术、棍术等武术门派的研究颇深,其中以剑术最为著名。
他精通剑术,在剑法上有着独到的见解和风格。
张三丰的剑术以其灵动的身法和剑势,以及高超的判断力和反应速度而闻名于世。
张三丰对武术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技术方面,他还深谙武术与哲学的相通之处。
他研究并理解了道家的理论,并将其应用到武术实践中。
他强调了内功、意念和呼吸在太极拳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了修身养性的道德观念。
他的思想旨在通过修炼武术来提升个体的身心健康,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平衡。
张三丰的影响力不仅仅存在于中国,他对世界武术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太极拳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被许多国家和地区所喜爱和传承。
张三丰的太极拳理论和拳术技艺受到了世界范围内武术界的尊崇和推崇,太极拳也成为了许多人追求身心健康与内外平衡的首选运动。
总之,张三丰作为太极宗师,对武术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张三丰太极拳论浅解
张三丰太极拳论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
气宜鼓荡,神宜内敛。
勿使有凸凹处,勿使有断续处。
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
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
在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
上下前后左右皆然。
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
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
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假设将物掀起而加以锉之之意。
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
虚实宜分清楚,一处自有一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周身节节贯串,勿令丝毫间断耳。
张三丰《太极拳论》解1.“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
”这是本篇论述的主旨,对指导推手有重要意义。
推手要强调轻灵,而今天的推手比赛中,许多人动作僵硬,脚步沉重,这是不对的。
“贯串”,在后面的文字有更具体的解释。
2.“气宜鼓荡,神宜内敛。
”“气宜鼓荡”,是说丹田之气在鼓荡......。
“神宜内敛”是说神情自如,不要表现出一付气势汹汹的样子,当对方一触动我,我马上就把内在的精神能量表现出来。
3.“勿使有凸凹处,勿使有断续处。
”“有凹处有凸处,有断时有续时,此皆为不能圆满也。
凸凹之处易为人所制,断续之时易为人所乘,皆致败之由也。
”推手常打对方一个死角,如把肩关节、肘关节或腕关节,甚至把腰制住,此是凸凹之病;又曾一击把对方打偏,然无二击后续之力,丧失良机,对方又恢复稳定;我之断劲,也常为人所乘,一击落空,失去盘旋余地,此皆断续之病。
4.“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
”这是论发劲。
人身具五弓,有人说五弓是两腿、两臂和一身,这不全面;五弓是脚(掌趾)、腿、身、臂、手(掌指)。
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五弓齐发,威力无穷。
这里强调了脚、腿、腰、指。
脚蹬地才有力;腿由曲到伸才有力;腰是一身上下连结的枢纽,弄不好会使全身之力分成上下两截,腿脚之力上不来,剩下两支胳膊发人无力。
所以,推手发劲时腰要实不能虚,否则成了马蜂腰。
此外,发劲时还应消肩直腕和弹指,把对方松弹出去,而不是撞出去或搡出去。
张三丰太极拳内功的介绍(2)
张三丰太极拳内功的介绍(2)7、太极晚功法面朝北,身立住。
左右手,捧定腹,两足并,先提起一气,运津液,待满口,一气咽下。
两手左右一伸如一字,掌心朝外竖起,将少蹲作弯弓之状。
左手放前,对定心。
右手抬过头,掌朝上,四指捻定,空中指直竖,右掌朝下,捻大小指,中三平竖。
两手相对,如龙头虎颈抱合之相。
头于此时侧转,面向东,往前一起一蹲,起七步,立正,将两手平放,以右手抱左肩,左手抱右肩,蹲下。
头勾腹胸前、两目靠臂膀中间,呼吸一回。
将两目运动,津液生起,以舌尖抵腭,上下齿各叩四五下,将津液徐徐咽下。
两手一抄,踪起一步,右手向上一抬,放下。
左手往上一抬、放下。
轮换三次。
左足搭右足,往下一蹲,立起,右足搭左足,往下一蹲,立起,将腰扭转一次。
乃呵气一口。
收转气,两手在膝上各捻两三下,左边走至右边,右边走左边,共八十步,此要对东北走,东北对西南走,完,坐下。
略闭神一会,将两手对伸一下,站起,再服晚药。
以清水漱净口,仰众到寅,再住,翻动睡之,此通养神功,收魂聚魄也。
8、太极走功法迈步如猫行,轻捷似鹤立,灵脚神鹿意;起步活跃莫抬高,行时如风才逍遥。
昂首舒步,眼平视含而非露;身形要活,胸心开张;放松两臂,两手轻握,微屈肘垂肩下。
心指腰意,精力集脐下,气实丹田中;腰引胯动,股引小胫,腿灵脚活,脚落要轻,脚底低平;先脚跟着地,存想涌泉穴,时抓十指,顺理呼吸,以神驭气,神气混凝,气运双腿,与丹田之气上下循环呼应,让血脉流通,而不伤筋,使意达松活,且微轻灵力。
集中存思小腹丹田或脚底涌泉而健步不知疲倦也。
9、太极睡功法若习睡功玄诀者,不拘于日间及夜间,或一阳来复之时,叩齿三十六通,以集身中诸神。
然后松宽衣带面侧卧。
闭目垂帘,舌抵上腭,并膝收一足。
十指如钩,一手掐子午诀,掩生门脐,一手握剑诀,屈肱而枕之。
以眼对鼻,鼻对生门,合齿,心目内观。
要如鹿之运督,鹤之养胎,龟之喘息。
要虚静自心,勿为一毫虑念所扰,绵绵呼吸,默默行持,以至虚极静笃。
张三丰祖师太极拳十要解析
张三丰祖师太极拳十要解析中国侯氏太极拳会三丰祖师说:“虚灵,含拔,松腰,定虚实,沉坠,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相连不断,动中求静,此太极拳之十要,学者之不二法门也”。
1. 虚灵虚是虚空、是虚无,灵是生命的灵动,是神气的表现。
没有虚灵,周身一气则涩滞而运行不利,身体则沉重、拙笨,无灵巧可言。
只有神虚,才能体静,才能在外感知万事万物微小的变化,在内斡旋自身的气机运转。
只有意灵,才能使阳气散布周身,无微不至,才能使我们的身心与宇宙自然相契相合。
蒋发先师说:“虚灵在中”,就是由心意来领导。
先使心意放松,剪除外界和思虑的干扰,专注自身,检查浑身上下是否有任何一处还没有放松,然后观气运转之灵机,行气遍及周身百骸,带领腰胯肢节运动。
尽管这也是身体的运动,但已与日常习惯性的运动有所不同,他是“虚灵在中”,心意主导,久而久之,身心将合为一太极。
2. 含拔含是包含、收拢,拔是拔长、展开。
做到了“含”,就能够“拔”;同样,实现了“拔”,就能顺利的“含”。
“拔”是要拔筋骨,我们身体最主要的是椎骨和骨盆,一身是否能灵动,就看椎骨和骨盆关节是否拔开。
筋骨经常在“拔”的状态,骨髓、气血就能畅通,就能促进他们的吐故纳新,激发筋骨的活力,使筋骨坚强有力。
头容微含,则拔颈椎;胸微内含,则拔胸椎;臀部微含,则拔腰椎和骶椎;胯部微含,则拔骨盆关节。
有了筋骨的坚固与灵活,虚灵之意就容易与其合一了。
3. 松腰身体要实现放松,首先要松腰。
只有腰部筋骨、肌肉放松了,气血才能不受阻碍的到达双腿,我们的下盘才能灵活。
三丰祖师说:“命意源头在腰隙”,腰不放松而僵硬,则气血流通受阻,则无法养护两肾和命门这个先天之本。
人的生命寿数基本为128岁,这个先天程序就存储在肾脏之中,若不养护他而破坏了先天之本,人的寿命则会受到影响。
所以通过松腰来养肾护命门。
4. 定虚实对我们身体来说,虚实是最重要的一对阴阳关系,必须确定,我们才有所依据。
老子说:“虚其心,实其腹”,已说明了两层大关系。
《张三丰太极拳经》
《张三丰太极拳经》太极拳,缠法也,缠法如螺丝形运於肌肤之上,平时运动恒用此劲,故与人交手,自然此劲行乎肌肤之上,而不自知,非久于其道不能也。
其法有:进缠退缠;左缠,右缠,上缠,下缠:里m,外细:顺m,逆缠:大缠,小缠,而要英非以中气行乎其间,即引即进,皆阴阳互为其根之理也。
或以为软手;手软何能接物应事?若但以迹象视之,似乎不失於硬,故以为软手。
其周身规矩:顶劲上领,档劲下去(要撑圆,要合住):两肩松下,两肘沉下,两手合住,胸向前合;目勿旁视,以手在前者为的:顶不可倒塌,胸中沉心静气;两膝合住劲,腰劲下去:两足常用钩劲,须前后合住劲,外面之形,秀若处女,不可带张狂气,一片幽闲之神,尽是大雅风规,至於手中,其权衡皆本於心,物来顺应,自然合进退、缓急、轻重之宜。
此太极之阴阳相停,无少偏倚,而为开合之妙用也。
其为道岂浅鲜哉!太极拳推原解太极拳者,权也,所以权物前知其轻重者也。
然其理实根乎太极,而其用不遗乎两拳。
且人之一身,浑身上下都是太极,即浑身上下都是拳,不得以一拳目拳也。
其枢在一心,七主乎敬,又主乎静;能敬而静,自葆虚灵;天君有宰,百酸听命。
动则生阳,静则生阴,一动一静,互为其根,清气上升,浊气下降,百会、中极,一体管键,初学用功,先求伏应,来脉转关,一气相生,手眼为活不可妄动。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直养无害,充塞天地,配义与道,端由集义浑激流行,自然一气,轻如杨花,坚如金石,虎威比猛,鹰扬比疾。
行同乎水流止伴乎山立。
进为人所不及知,退亦人所莫名速。
理精法密,条理缕析。
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於密。
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中和元气,随意所之,意之所向,全神贯注。
变化犹龙,人莫能测,运用在心,此是真诀。
不偏不倚,无过不及,内以修身,外以制敌,临时制宜,只因素裕。
不即不离,不沾不脱,接骨斗笋,细心揣摩,真积力久,升堂入室。
太极拳总论纯阴无阳是软手,纯阳无阴是硬手。
一阴九阳根头棍,二阴八阳是散手,三阴七阳犹觉硬,四阴六阳显好手,惟有五阴并五阳,阴阳无偏称妙手,妙手一看一太极,空空迎化归乌有。
张三丰原式太极拳九字诀
张三丰原式太极拳九字诀张三丰原式太极拳,古朴原本,风格独特,在练法体用上共有九字诀,即:“松、静、慢、明、暗、化、快、准、狠。
”九字诀分开三个方面,在练拳体上,要求松、静、慢三字诀。
在拳劲上,要求明、暗、化二字诀。
在拳用上,要求快、准、狠三字诀。
九字诀分述如下:一、“松”字诀:其意在于原式太极拳,首先要放松身心。
这个松,是双肩松开,两腿放松,胸腹放松,心意放松,全身上下,由里到外全都放松。
全身骨节都放松,也只有松下来,才能入静,而以柔劲练拳。
如果全身硬紧,或有一处紧张,对练拳即有影响。
无极起式即是松静之功也。
二、“静”字诀:放松之后,可以进一步入静,心不静,不能练好太极拳,松与静是练好太极拳的关键。
太极拳讲究,“以静制动”,讲究“静以含机,动以变化。
”武当太极拳的静,有二意,一是静中求静,即无极式站时,入静无杂念。
二是练起拳架来,也心静安然,即动中求静。
“视动犹静,视静犹动”。
可见这个静是在变化的运动中求得。
是动静相生,静是练拳的基本方法,动中求静才是目的。
静是为了更好的动,交手时以静待动,借法打人,后发先制。
太极拳的技击都是由静到动变化成功的,即是“反者道之动”。
静要达到松静,虚静,极静。
达到尤人尤我尤世界,物我两忘。
也只有静到物我两忘之后,才能神凝,心如明镜,才能沉着应敌,自然而然在应付各种复杂局面。
练拳时要求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只有放松入静,才能静观其变。
才能身心专一地体会太极拳中的各个要领,气感走向,才能练好太极拳。
三、“慢”字诀:是指练拳时一定要慢慢地练,不可过急。
因为慢练是功,快练是术。
师长们十分重视功与术的关系。
慢练拳有三大作用,一是慢练拳,可以细心体会动作要领,不走过场。
二是慢练可以使气血畅通,平阴阳,调气血,开经活络。
三是慢拳可以把内劲运到四肢百节,身体各个部位,快练功气只能入皮肉,而慢练功,气可入骨髓。
使双掌气足,骨质坚硬。
练拳时一吸呼,血行三尺,慢练功方能体会到气血运行的部位与经络的通开。
精校张三丰太极拳四要论,值得好好研读!
精校张三丰太极拳四要论,值得好好研读!小荷点评:1. 据梅墨生《李经梧太极内功及太极拳秘宗》、李师融李永杰编著《古今太极拳谱及源流阐秘》校对文字。
2. 李师融意见此四要论传为云游道人授王宗岳时所传。
3. 《杨氏太极拳谱》中第25篇为《口授张三丰老师之言》,第26篇为《张三丰以武事得道论》,文字有所简化和润色。
一、《张三丰承留》天地即乾坤,伏羲为人祖。
画卦道有名,尧舜十六母。
微危允厥中,精一及孔孟。
神化性命功,七二乃文武。
授之至予来,字着宣平许。
延年药在身,元善从复始。
虚灵能德明,理令气形具。
万载咏长春,心兮诚真迹。
三教无两家,统言皆太极。
浩然塞而冲,方正千年立。
继往圣永绵,开来学常续。
水火既济焉,愿至成毕字。
二、《口授张三丰老师之言》知三教归一之理,皆性命学也,皆以心为一身之主也。
保全心身,永有精气神也。
人之身有精气神,才能文思安安、武备动动。
安安动动、乃文乃武、大而化之者,圣神也。
先觉者,得其寰中,超乎象外矣。
后学者以效先觉之所知能,然非效之不可得也。
(或为:盖其知能虽人固有之,然以迷故,以渐消失,非效先贤,不可复也。
)(或为后人润色之。
)夫人之所知能,天然文武:目视耳听,天然文也;手舞足蹈,天然武也。
孰非固有也?!明矣!前辈大成文武圣神,授人以体育修身,进之以武事修身。
传之至予,得之手舞足蹈之。
(参“传之至予来”。
)采战,借其身阴以补助身之阳。
身之阳,男也;身之阴,女也。
然皆于身中矣。
男之身只一阳,男全体皆阴;女以一阳采战全体之阴女。
故云:一阳复始。
斯身之阴女不独七二,以一奼女配婴儿之名,变化千万奼女采战之可也。
亦安有男女后天之身以补之者,所谓自身之天地以扶助之,是为阴阳采战也。
如此者,是男子之身皆属阴,而采自身之阴、战已身之女,不如两男之阴阳对待修身速也。
予及此传于武事,然不可以末技视,依然体育之学,修身之道,性命之功,圣神之境也。
今夫两男之对待采战,于己身之采战,其理不二。
己身亦遇对待之数,则为采战也,是为汞铅也。
张三丰太极拳经
张三丰太极拳经太极拳经一举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
气宜鼓荡,神宜内敛。
无使有凸凹处,无使有断续处。
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
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
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
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了于腰腿水之。
上下前后左右皆然。
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
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
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斯其根白断,乃坏之速而无疑。
虚实宜分清楚,一处白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
周身节节贯串,无令丝毫间断耳。
长拳者,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也。
十三势者,堋捋挤按採挒肘靠,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此五行也。
堋捋挤按,即坎离震兑四正方也; 採挒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进退顾盼定,即金木水火土也,合之则为十三势也。
原注云:以上系武当山张三峰祖师所著,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徒作技艺之末也。
张三丰承留天地即乾坤,伏巍为人祖。
画卦道有名,尧舜十六母。
微危允厥中,精一及孔孟。
神化性命功,七二乃文武。
授之至予来,字着宣平许。
延年药在身,元善从复始。
虚灵能德明, 理令气形具。
万载咏长春, 心兮诚真迹。
三教无两家, 统言皆太极。
浩然塞而冲, 方正千年立。
继往圣永绵, 开来学常续。
水火既济焉, 愿至戌毕宇。
口授张三丰老师之言予知三教归一之理,皆性命学也,皆以小为身之主也。
保全心身,永有精气神也。
有精气神,才能文思安安,武备动动。
安安动动,乃文乃武。
大而化之者,圣神也。
先觉者得其寰中,超呼象外矣。
后学者以效先觉之所知能。
其知能,虽人固有之知能,然非效之不可得也。
夫人之知能,天然文武。
目视、耳听、天然文也;手舞、足蹈、天然武也。
孰非固有也?明矣。
前辈大成文武圣神,授人以体育修身,进之以武事修身。
传之至予,得之手舞足蹈之采战,借其身之阴,以补助之阳。
身之阳,男也;身之阴,女也,然皆于身中矣。
男之身只一阳,男全体皆阴女。
以一阳采战全体之阴女,故云。
一阳夏始"。
斯身之阴女,不独七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三丰太极拳及内功理论一、大道论(一)上篇夫道者,统生天、生地、生人、生物而名,含阴阳动静之机,具造化玄微之理,统无极,生太极。
无极为无名,无名者,天地之始。
太极为有名,有名者,万物之母。
因无名而有名,则天生、地生、人生、物生矣。
今专以人生言之。
父母未生以前,一片太虚,托诸于穆,此无极是也。
无极为阴静,阴静阳亦静也。
父母施生之始,一片灵气投入胞中,此太极是也。
太极为阳动,阳动阴亦动也。
自是而阴阳相推,刚柔相摩,八卦相荡,则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矣。
故男女交媾之初,男精女血,混成一物,此即是人身之本也。
嗣后而父精藏于肾,母血藏于心,心肾脉连,随母呼吸,十月形全,脱离母腹。
斯时也,性浑于无识,又以无极伏其神,命资于有生,复以太极育其气。
气脉静而内蕴元神,则曰真性。
神思静而中长元气,则曰真命。
浑浑沦沦,孩子之体,正所谓天性天命也。
人能率此天性,以复其天命,此即可谓之道,又何修道之不可成道哉!奈何灵明日著,知觉日深,血气滋养,岁渐长成,则七情六欲,万绪千端,昼夜无休息矣。
心久动而神渐疲,精多耗而气益惫,生老迫而病死之患成,并且无所滋补,则疾病频生。
而欲长有其身,难矣。
观此生死之道,人以为常,诚为可惜。
然其疾病临身,亦有求医调治,望起沉疴,图延岁月者,此时即有求生之心,又何益乎?予观恶死之常情,即觅长生之妙术,辛苦数年,得闻仙道。
仙道者,长生之道也,而世人多以异端目之。
夫黄老所传,亦正心、修身、治国、平天下之理也,而何诧为异端哉?人能修正身心,则真精、真神聚其中,大才、大德出其中。
圣经曰:“安而后能虑”,富哉言乎!吾尝论之矣,有如子房公之安居下邳,而后能用汉报韩;诸葛君之安卧南阳,而后能辅蜀伐魏;李邺侯之安养衡山,而后能兴唐灭虏。
他若葛稚川之令勾漏,赵清源之刺嘉州,许真君之治旌阳,是皆道成住世,出仕安民者。
彼其心,不皆有君父仁义之心哉?予也不才,窃尝学览百家,理综三教,并知三教之同此一道也。
儒离此道不成儒,佛离此道不成佛,仙离此道不成仙。
而仙家特称为道门,是更以道自任也,复何言哉!平充论之曰:“儒也者,行道济世者也;佛也者,悟道觉世者也;仙也者,藏道度人者也”。
各讲各的妙处,合讲合的好处,何必口舌是非哉?夫道者,无非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而已矣。
孔子隐诸罕言,仙家畅言之、喻言之,字样多而道义微,故人不知耳。
人由天地而育,亦由父母而生。
含阴阳动静之机,具造物玄微之理。
人能体生身之道,顺而用之,则鼻祖耳孙,嗣续而成;逆而用之,则真仙上圣,亦接踵而出,同其理也。
《悟真篇》云:“修身之事,不拘男女。
此金丹大药,虽愚昧野人得之,立登仙位”。
不拘贵贱贤愚、老衰少壮,只要素行阴德,仁慈悲悯,忠孝信诚,全于人道,仙道自然不远也。
又须洞晓阴阳,深参造化,察其真伪,得阴阳之正气,觅汞铅之真宗,方能换骨长生,居不夜之天,玩长春之景,与天地同久,日月同明,此正大丈夫分内事也。
至于旁门邪径,御女采阴,服炼三黄,烧饵八石,是旁门无功也。
又有以按摩、导引、吐纳、呵嘘,修服药草为养生之方者,虽能暂去其疾,难逃老衰命尽,而被达人耻笑也。
伯端翁云:“闭息一法,若能忘机绝念,亦可入定出神”。
奈何精气神属阴,宅舍难固,不免有迁徙之苦。
更有进气补血,名为抽添接命之术者,亦能避疾延年,保身健体。
若欲服食,养就胎仙,必不能也。
其它旁门邪径,乃实为吾道之异端也,何足道哉?或者谓人之生死,皆有数定,岂有违天数而逃死者?独不思福自我求,命自我造,阴骘可以延年。
学长生者,只要以阴功为体,金丹为用,则天数亦可逃也。
伏维我太上道祖,列圣高真,施好生之心,广度人之愿,宏开玄教,秘授仙方,名曰金丹。
原始要终,因此尽露天机,大泄玄奥。
其中行持妙用,三候三关,九琴九剑,药材法器,火候符章。
悉已敷衍全备,各宜详究诸经,以还其性命之本。
予论虽俗,义理最美,所谓真实不虚也。
倘得者无所猜疑,庶可以行持下手,虽不遇明师好友,得遇此书,即如师友在前,自能顿悟无上也。
较诸行世丹经,悉合一理,罔不洞彻,实属苦海之慈航,指迷之智烛,虽曰行之唯艰,然勿畏难而苟安也。
再有进箴者,身抱金丹之后,即宜高隐洞天,深藏福地,勿以黄白卖弄朝廷,为方士之先导。
隐显度世,以待天符,白日飞升,不露圭角,此方为无上上品真人。
历万劫而不坏者也。
后来同志,玩之、鉴之。
(二)中篇天地之间,至灵、至贵者,人也;最忙、最速者,时也;可大、可久者,金丹也。
惜人多溺于功名富贵场中,爱欲恩情之内,狼贪不已,蛾扑何休,一朝大限临身,斯时悔之何及!唯其甘分待终,就死而已。
谁知有长生不老之方?谁悟有金丹灵药之妙?诚可惜哉!此金丹灵药,非世间之所无,非天上之不可得者,只在于同类中求之,乃生身固有之物也。
简而且易,至近非遥。
余尝有《金丹赋》记之,词极朗畅,今追忆其中段云:“夫造金丹者,始则借乾坤为玄牝,学造化于阴阳,识二八之相当,知坎离之互藏,候金气之满足,听水潮之汪洋。
继则看铅花于癸后,玩月夕于庚方,制刀圭于片晌,罢龙虎之战场,唤金公而归舍,配玉女而入房”。
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先儒曰:“圣人不言易,以滋人之惑,亦未尝言难,以阻人之进”。
若人用意追求,殷勤修炼,自必入圣超凡,长登寿域,永享无穷之乐也,岂小补哉!且人为功名富贵,亦有备极穷苦而后可成者。
若以劳苦之心,易而为修炼之心,将见九还到手,万劫存神,以比功名富贵,孰短孰长耶?仲尼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又曰:“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不仁不义,莫甚于狂贪妄想。
胡氏曰:“志于道,则外物不足以累其身”。
《悟真》曰:“若会杀机明反复,始知害里却生恩”。
是知欲求还丹,必先绝欲。
勤于杀机者,刻刻有灵剑在手,外欲乍乘,急须就起杀机,勿容纵意。
久久纯熟,对境无心,即可行反本归根之道。
《易·翼》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反复之道得,长生之果证也。
人胡不勉而行之?万物如草木之汇,犹能归根反本,以历岁时,人为万物之灵,动至死地,是反不如草木也,能不愧乎?夫此反本归根之道,又非邪径旁门之说也。
世人以德行为先,阴功为本,察阴阳造化之机,求玄牝乾坤之妙,辨二八坎离之物。
定金花水月之时,施降龙伏虎之威,明立命生身之处。
其间致虚守静,他主我宾,日月交光,戊己为用,则丹成反掌矣。
《易》曰:“男女媾精,万物化生”。
人有此身,亦因父母而得,倘无父母,身何有乎?故作金丹之道,与生身事同,但顺则成人,逆则成仙,顺逆之间,天地悬隔,只要逆用阴阳,自然成就,并非邪径旁门也。
兹余所论,大泄真机,皆列圣口传心授之旨。
人能照此下手行持,自能夺天地玄妙之功,穷鬼神不测之奥,诚金丹之口诀也。
除此之外,再无别传。
先贤云:“圣人未生,道在天地。
圣人已往,道著六经”。
予之末论,虽不敢与圣经相比,亦可为问道之正途,如拨云雾而见青天,似剪荆棘而寻大路。
坦然无碍,豁然有门。
学者若能专心研究,自然默契仙缘,幸勿轻易视之也。
万金难换,百宝难求,勿示非人,尚其重之。
(三)下篇一阴一阳之谓道,修道者,修此阴阳之道也。
一阴一阳,一性一命而已矣。
《中庸》云:“修道之谓教”。
三教圣人皆本此道以立其教也。
此道原于性、本于命。
命犹令也,天以命而赐人以令也;性即理也,人以性而由天之理也。
夫欲由其理,则外尽伦常者其理,内尽愼独者其理。
忠孝友恭,衷乎内也。
然著其光辉,则在外也。
喜怒哀乐,见于外也。
然守其未发,则在内也。
明朗朗天,活泼泼地,尽其性而内丹成矣。
夫欲全其令,则殷勤顾之者此令,依法用之者此令。
存心养性,此顾命之勤劳也;集义生气,此用令之法度也。
炼气化神,炼神还天。
复其性,兼复其命,而外丹就矣。
吾愿后之人修此正道,故直言之。
修道以修身为大,然修身必先正心诚意。
意诚心正,则物欲皆除,然后讲立基之本。
气为使焉,神为主焉。
学者下手之初,必须知一阳初动之候,真铅始生之时。
其气迅速如电,而不能久居于先天,霎时而生癸水,顷刻而变经流,迨至生形化质,已属后天而不可用矣。
昆仑之上有玄门,其窍甚小,阴阳会合时,不许动摇,待其情性相感,自然彼我相通。
凡有形质者,不能升入窍内,夫唯真气橐籥,乃能进于窍内也。
故圣人直指先天一炁,冲开此窍。
又曰修行之径路,可以续命延年,修真而全真,无来无去,不生不灭。
今之愚人,闻说有用生阳之道者,却行御女巧诈之术,正如披麻救火、飞蛾扑灯,贪其美色,胡肆纵横,日则逞力多劳,夜则恣情纵欲,致使神昏炁败,髓竭精枯,犹不醒悟,甘分待终。
古之贤人不然,忠孝两全,仁义博施,暗行方便,默积阴功,但以死生为念,不以名利关心,日则少虑无思,夜则清心寡欲,以此神全炁壮,髓满精盈。
每叹凡躯,如石中之火,似水上之沤。
未闻道者急求师,已闻道者急求药。
又能广参博采,信受奉行,求先天之大药,寻出世之丹方,忙忙下手速修,唯恐时不待人。
夫道者,岂是旁门小技,乃至人口传心授,金液还丹之妙道也。
非定息二乘之法,乃最上一乘之道,以有为入无为,以外药修内药。
以已而求彼,以阴而配阳,以铅而投汞,以炁而合神。
无为者,非防危守城之方,温养冰浴之事,乃得丹之后,脱胎神化之功也;有为者,非采战提吸之术,九一动摇之法,乃安静虚无之道,守雌不雄,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此即末得丹之前,炼己筑基之事也。
有为、无为,体用之始终,已见于此。
内药、外药,出处之法相,又详于彼。
外药者,在造化窟中而生;内药者,在自己身中而产。
内药是精,外药是炁,内药养性,外药立命,性命双修,方合神仙之道。
大修行人欲求先天外药,必炼己以待阳生,用神炁炼成慧剑,采金水匀配柔刚。
古人采药进火,全凭此物,除七情之患,去五贼之害。
若无炼己以去贼之患害,则不能常应、常静,魂魄焉能受制?情欲岂不相干?若要入室施功,临炉下手,则外火虽动,而内符不应。
只因刚柔末配,以此慧剑无锋,群魔为害,心神不宁,欲念杂起。
故乃逐境飘流,致使汞火飞扬,圣胎不结。
如使炼己纯熟,则心无杂念,体若太虚,一尘不染,万虑皆空。
心死则神活,体虚则气运,方许求一阳之道、二候之功。
还丹容易,炼己最难!凭慧剑剖破鸿蒙,舒匠手凿开混沌。
却用阴阳颠倒之法,水火既济之道,乃行地天交泰,使阳居下,火必照上,令阴在上,水能润下。
只要苦行忍辱,身心不动,己之性若住,彼之气自回。
人能如此,便得守雌不雄,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之效也。
太极将判之间,静以极而末至于动,阳初复而未离乎阴,候此真先天炁降,以法追摄,送入黄庭之中。
日运己汞,包固周密,汞气渐多,铅气渐散,合丹于鼎。
又须调停真息,周流六虚,至声寂而意合,乃气匀而脉住,丹始凝结。
待圣胎气足,十月功圆,脱胎神化,降生婴儿。
调之纯熟,出入纵横,往来无碍,不被群魔引诱,只待九转功成。
面壁之时,炼精则化炁,炼神则化虚,形神俱妙,与道合真,此大丈夫功成名遂之时也。
是道古人不传于世,盖缘愚人信之不笃,行之不勤,而且反生诽谤,是以秘而不传。
予自得遇至人以来,述此修身秘要,以警觉后学、同志者,各加黾勉,共陟仙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