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导学案学生版

合集下载

《湖心亭看雪》导学案(学生)

《湖心亭看雪》导学案(学生)

《湖心亭看雪》导学案台头一中侯建刚学习目标:1、读通文意;2、品读画卷;3、感悟痴情。

学习重难点:品读画卷;感悟痴情。

课前预习:1、看注释,查资料,了解作者张岱的情况:2、读课文,积累文中的文言词语。

人鸟声俱绝.余挐.一小舟沆砀..焉得..更有此人强.饮三大白客.此你的积累:3、整理你积累的有关西湖的诗句,写在下面。

课内探究: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把文章读顺。

2、根据课前积累和课下注释,小组合作,把文章读通。

3、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内容。

1、找出文中写雪景的句子,并说说这雪景给你的感觉。

2、小组内交流,说说写雪景的文字有什么特色。

3、背诵这段精彩的写景之句。

1、如果让你用文中的一个字来对张岱作一个评价,你会选用哪个字,为什么?2、作者在亭中见到知音之后,是否也像他们一样欣喜激动呢?结合下面的材料理解作者的这种心情。

①张岱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荣,好山水。

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②张岱写作本文时,明朝已亡多年。

历来纪年有方式很多,有年号纪年、干支纪年、公元纪年等,在文中张岱选用明朝的年号纪年。

③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

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遥思往事,忆即书之。

持向佛前,一一忏悔。

――《陶庵梦忆·序》课后拓展:1、熟读课文,能背诵默写。

2、读“主题学习”216页张岱的《龙山雪》,思考下面的问题。

天启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许。

晚霁,余登龙山,坐上城隍庙山门,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侍。

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

坐久清冽,苍头送酒至,余勉强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欱之,竟不得醉。

马小卿唱曲,李岕生吹洞箫和之,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

三鼓归寝。

马小卿、潘小妃相抱从百步街旋滚而下,直至山趾,浴雪而立。

余坐一小羊头车,拖冰凌而归。

1、思考文中写景、叙事所体现出的作者感情。

《湖心亭看雪》导学案

《湖心亭看雪》导学案

湖心亭看雪导学案一、导学目标通过本次导学活动,学生将能够: 1. 了解《湖心亭看雪》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 2. 掌握诗中的核心词汇及其意义; 3. 理解诗人通过诗歌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二、导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湖心亭看雪》是中国宋代文学家陆游创作的一首诗,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内心情感的抒发。

•诗中的“湖心亭”指的是苏州拙政园内的一座亭子,这个景点因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优美的自然环境而闻名。

•作者陆游是北宋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作品以纯粹的诗情和深刻的思想著称,尤以其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感悟而著名。

2. 诗歌分析•下面是《湖心亭看雪》的全文:湖心亭看雪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山冷花残,露华浓。

遗簪堕珮,纤云弄巧。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在诗的开头,作者通过描绘“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等景物,营造出寒冷、荒凉的画面。

这与作者深夜观雪的心境相呼应。

•诗中出现的“古道西风瘦马”和“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两句,以及“山冷花残,露华浓”等描写,展示了作者对远方幸福生活的思念和愁苦之情。

•在诗的最后两句,“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表达出作者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美好未来的希冀。

3. 词汇解析•枯藤老树:形容景色萧条、凋零,也可引申为衰退或销魂。

•昏鸦:指夜间返巢的鸦鸟,暗示落寞和孤独。

•小桥流水人家:描绘了宁静的乡村风景,也暗示了人们的普通生活。

•古道西风瘦马:古老的道路上,寒风吹过瘦弱的马匹。

表达了作者对远方的思念和惆怅。

•断肠人在天涯:形容作者在远方流离失所的悲苦情绪。

•山冷花残:山上寒冷,花朵凋谢。

暗示凄凉和无奈。

•露华浓:指露水浓厚密集,形容景色的美丽。

•遗簪堕珮:簪子和珮子是古代妇女的饰品,此处表示离别之意。

•纤云弄巧:柔美的云朵在天空中翩翩起舞。

《湖心亭看雪》导学案

《湖心亭看雪》导学案

《湖心亭看雪》导学案《湖心亭看雪》导学案【学习目标】1、利用注释或工具书,借助旧知,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2、理解白描手法及融情于景于事的写作特色,并说出其作用3、用普通话准确地朗读并背诵课文4、感悟作者雅趣和孤高自赏情怀【学习重点】1、积累文言词语,背诵课文2、学习融情于景于事的写作特色【学习难点】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白描手法),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自主预习案】1、了解作者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末清初山阴(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不仕——不想给清廷做事这说明他有深深的故国之思)著作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他是明末小品文的代表作家其作品多回忆往日生活,寄寓着故国之思,也流露了不少伤感情绪,写的清丽活泼,细腻生动,极富诗情画意《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代表作,出自回忆录《陶庵梦忆》,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作者把对故国往事的怀恋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文中,看似不着痕迹,实际上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衣( ) 雾凇( ) ( )( ) 打更( ) 铺( )【课内探究案】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关于西湖的诗句,同学们能背诵多少?(学生背诵)师:是啊,同学们,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诗人的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笔下的西湖就温柔缠绵可是??如果诗人的心中寒冰一片,他笔下的西湖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和张岱一起去《湖心亭看雪》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见上文)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一)、译读1、教师范读2、指导学生自读第一遍:重在整体感知,注意语音(正确、流畅);第二遍:重在体味情感,注意语流(节奏、停顿、快慢);第三遍:重在进入情境,注意语气(轻重、抑扬、抒情性)3、疏通文意①自读:参照脚注、利用工具书、回顾旧知、结合语境、自我揣②同桌间讨论交流,质疑解难,教师巡视指导③提示以下词语,帮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上下一白(副词,全) 客此(动词,客居)鸟声俱绝(动词,消失) 强饮三大白(勉强)④学生齐读课文(二)、疑读4、为什么作者在初更时分驾舟游西湖?5、湖上长堤、湖心亭、小舟,在作者笔下为何是“一痕”、“一点”又“一芥”?6、开头说“独往湖心亭”,后来又写道“舟中人两三粒”,是不是矛盾?(三)、研读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解决疑难,教师相机点拔、指导7、本文题目为《湖心亭看雪》,为何第2段却详写湖心亭的奇遇?8、“问其姓氏”,“客”却末答姓氏,仅写其籍贯及来由,这是为什么?9、舟子用“痴”字来形容作者,这个“痴”字有什么含义?(四)、品读10、用“去字法”品精美语言①古人讲“惜墨如金”,“天与云与山与水”拖沓,“与”字啰,不如“天、云、山、水”简洁,你们说呢?②如果把“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删掉好不好?为什么?11、用文中的一个字括括张岱形象,体现在哪里?具体分一下1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有什么言外之意以这样的句式说“湖中居然有此人”;或者用现代汉语说也可以13、本文是如何融情于景于事的?14、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异同假设时空倒流,张岱在湖心亭上遇到钓鱼的柳宗元,你认为张岱会视他为知己吗?为什么?(五)、背读指导学生抓关键词,熟读以达到背诵结束语:同学们,孤舟一寒士,独品满湖冰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有一名诗,送给大家,你们再细细去品张岱之痴吧: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三、结合目标,有效训练。

湖心亭看雪导学案

湖心亭看雪导学案

湖心亭看雪导学案第一篇:湖心亭看雪导学案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诵读能力。

2、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的语言风格。

3、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白描手法)。

2、雪后奇景的赏析。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教学方法】1、诵读法2、自主、合作、探究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本文文字较浅显,注释较详细,学生自读课文,把握文意不成问题。

在此基础上,教师着重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语言风格。

【教学媒体】电教平台【课时安排】1.5课时。

(前半个课时朗读课文,利用注解口译课文,并在同桌及小组内互相纠正,做到字词落实,然后小测检查翻译程度,最后将课文背诵下来。

)【教学过程】(后一课时实录):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1、“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天堂般的杭州,有美丽的西子湖。

关于西湖的诗句,同学们已学过不少,还能记住吗?学生吟诵:“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2、见过西湖的人,很多人为它的美景所陶醉。

下面让我们在《雪之梦》的音乐中欣赏一组西湖美景图。

(多媒体出示配乐西湖图景,学生欣赏。

)西湖的景美吗?如果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诗人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笔下的西湖就温柔缠绵。

可是,如果诗人心中寒冰一片,他笔下的西湖会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和张岱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在上节课熟悉课文、翻译背诵课文的基础上,我们再来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并学习名家的写作方法。

3、介绍作者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

出身官宦世家,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清兵南下灭亡了明朝,他入山隐居、著书,作品中时时流露出明亡之后怀旧的伤感情绪。

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二、反复诵读,感知文章1、听录音并思考:要知道作者笔下,冰雪中的西湖到底怎样,还需要深入理解文本,先听录音,并思考两个问题。

湖心亭看雪的优秀导学案

湖心亭看雪的优秀导学案

湖心亭看雪的优秀导学案湖心亭看雪的优秀导学案第一篇:湖心亭看雪的优秀导学案一、预习1.先行背诵,自行翻译。

翻译课文。

请同学们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行疏通课文,如果有自己解决不了的文句障碍就记下来,交给老师,然后背诵课文。

【设计理念】先学后教。

自行翻译,先行背诵,秉承了“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也为课堂的深度对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文言文非背不可教也。

文言文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诵读,即使学生暂时还不了解经典文本的微言大义,先“吃”下去,再慢慢反刍不迟。

2.自主学习,发现问题。

请同学们细读课文,圈点勾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提出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问题,并做好记录。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学中各自遇到的问题,相互解答。

把小组中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下来,交给老师。

【设计理念】以学定教。

来自学生的问题才是真问题,这是阅读教学的起点。

二、探究1.遴选整合,生成话题。

老师事先遴选各组汇总上来的问题,整合几个值得继续深入探究的话题。

第一组:比较原句和改句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原句: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改句:雾凇沆砀,天云山水,上下一白。

原句: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改句:湖上影子,惟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

第二组:①作者写作本文的时候是在明亡后,为什么文章开篇所写的时间依然是“崇祯五年十二月”②作者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可事实上还有舟子相随,这是不是自相矛盾第三组:①张岱看雪,大异于常人。

文中哪些地方让你看出“相公痴”张岱为什么选择在晚上看雪②假设张岱在湖心亭遇到独钓寒江雪的柳宗元,你觉得张岱会把他当做知己吗第四组:你发现这篇文章的艺术之美了吗?请你来评说评说——可以就全篇,也可以就一个句子,一个词,一个字,甚至是一个标点。

第五组:流传下来的《湖心亭看雪》一文有不同的版本。

假如你是教科书编者,你会采用哪个版本?第六组:古人的文章本是没有标点的。

13《湖心亭看雪》(导学案)-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13《湖心亭看雪》(导学案)-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13《湖心亭看雪》导学案1.熟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本文白描的写法。

2.整体感悟,细心品读,体会本文的审美意境。

3.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及创作背景,体会其家国之思。

2课时视频导入。

记住作者张岱,字宗子,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

他崇尚“冰雪人格”,在诗文中多赋予冰雪高洁的灵魂,论诗亦主张“冰雪之气”。

其作品多写山水景物、日常琐事,时时流露出明亡后怀旧伤感的情绪。

了解背景本文选自《陶庵梦忆》卷三(西湖书社1982年版)。

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后,大举南下。

张岱避居浙江剡溪山。

在此期间,他写下了《西湖梦寻》和《陶庵梦忆》,书中主要追忆了当年风月繁华、故国往事,凡记叙过去的行踪皆用明朝纪年。

《湖心亭看雪》就是出自回忆录《陶庵梦忆》。

文章一开头就用“崇祯五年十二月”交代游览时间,沿用明代纪年,是有着深刻含义的,以此说明在作者心目中明朝始终是没有灭亡的。

作者向我们描绘出这么一个冰清玉洁、凝静清绝的西湖雪景,其实也是描写明亡后,他自己作为忠明的遗民孤独冷清的心境。

知识链接认识白描白描本是中国国画技法名,指单用线条勾描形象而不施色彩的画法。

作为文学表现手法,是指用简练的笔墨,不重辞藻修饰与渲染烘托描摹形象的一种写作手法。

1.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湖心亭看雪》作者张岱,字宗子,号陶庵,明末清初文学家。

本文选自他的代表作《陶庵梦忆》。

B.古人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一个时辰,《湖心亭看雪》中的“更定”指一更,即零点前后。

C.“庆历四年”“崇祯五年”中的“庆历”“崇祯”指的是皇帝的年号,运用了年号纪年法。

D.《艾青诗选》中的《北方》《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充满了“土地的忧郁”,写出了国家、民族的困难、悲伤和反抗。

【答案】B【解析】B.“《湖心亭看雪》中的‘更定’指一更,即零点前后”有误,古时,一夜分为五更:19:00——21:00为一更,21:00——23:00为二更,23:00——01:00为三更,01:00——03:00为四更,03:00——05:00为五更。

湖心亭看雪学生导学案(上交).doc

湖心亭看雪学生导学案(上交).doc

二大口 上下十氽里二穴白 是金陵人纟聲獻多生湖中焉得丈有此丈有痴似相公(1) 白:上下一 F (2) 余:氽住西湖 (3) 大:木喜 (4) 是:是日更定(5) 绝:人鸟声俱络 (更:时日更《湖心亭看雪》导学案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了解、积累文学常识及文言词语。

2、 整体感知文意,把握文章内容,感受艺术境界。

3、 熟读成诵。

【学习过程】 2、看谁译得精一解释句中加点的词:(B 层的学生完成)(2, 3' 5')(1)人鸟声俱络 (7)上下[白(2)是日 (8)帯得更有此人(3)更定 (9)殛饮三木口(4)余学一小舟 (10)莫说相公痢(5)拥霹理炉火 (11)问其姓氏,是金陵人,穹此(6)雾7松沆砺3、看谁辨得明一解释一词多义:(A 层的学生完成)(2, 3' 5')4、古今异义词(B 层回答)(2‘ 3' 5')(1)余强饮三大白.(殛:(2)更定(定: )5、 词类活用(B 层回答)(2‘ 3' 5')(1) 大雪二丨丨(雪: )(2) 客此(客: )6、 通假字(C 层回答)(3')余拏一小舟( )7、看谁记得多——积累关于西湖的诗词佳句或者佳作。

(各组竞赛,多者取胜)(5') 四、走进作者【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 1、看谁读得准 ——给加点字注音: (C 层的学生完成)(2' 3' 5,)更定( )宰.( )務衣( )雾碓匹够(). 一酉 ) 铺誓( )更有此人( )哺喃(长堤( ) 强饮( )一、理解重点词语及特殊句式)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浙江绍兴)人。

寓居杭州。

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了,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

他一生著作颇丰,今存有《琅嫖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石匮书》等。

2、背景资料张岱出身于仕宦之家,明亡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

第13课《湖心亭看雪》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3课《湖心亭看雪》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湖心亭看雪》导学案一、了解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理解文章大意。

2、赏析文中描写雪景文字的妙处,体会白描手法。

3、联系作者生平事迹及创作背景,体会作者内心的情思。

二、发布学习任务最美是杭州,最忆是西湖。

古往今来,描写西湖美景的名篇数不胜数。

而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更是让西湖超越了风景之单纯的意象,成为文人雅士寻梦、忆梦的精神家园。

为打造“西湖文化”,杭州西湖区举办了“西湖寻梦·张岱的梦”系列主题活动。

本次活动共有三个单元:1、描绘一幅雪景2、演绎一段偶遇3、寻找张岱的梦三、课前预习任务为了让此次活动更高效,我们首先要检查同学们对《湖心亭看雪》的预习程度,通过预习检测的同学即可获得活动门票。

1、预习检测第一关——字词读音关崇祯()更定()拏()毳()雾淞沆砀()芥()铺毡()更有()强饮()喃喃()2、预习检查第二关——字词解释关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上下一白:()惟长堤一痕:()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客此:()及下船:()莫说相公痴:()3、预习检查第三关——句子翻译关①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②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③湖中焉得更有此人!④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4、预习检查第四关——句子断句关①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③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5、预习检查第四关——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从文章中找出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课堂学习任务(一)《湖心亭看雪》中对雪景的描绘堪称一绝。

本单元活动是“描绘一幅雪景”。

1、张岱看到了一场怎样的雪?请你找出文中描绘雪景的句子。

2、对于如何描绘张岱眼中的雪景,大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请你说说你的看法。

A:原句“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中的“与”字太啰嗦,改成“雾凇沆砀,天、云、山、水,上下一白”更好。

《湖心亭看雪》导学案(配答案)

《湖心亭看雪》导学案(配答案)

《湖心亭看雪》导学案(配答案)《湖心亭看雪》导学案(配答案)一、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

指导学生背诵本文。

2、通过做检测题目、反复朗读、小组合作交流、教师精讲点拔的方法,解决疑难问题。

3、通过对比赏,体会本文的用词简练与白描的写作手法。

二、重点难点:1、重点:体会本文的用词简练,指导学生背诵。

2、难点:用词简练与白描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学法指导:读—查—思—议五、学习流程(一)、导入我们刚刚领略了钱塘潮的雄奇壮丽,今天,让我们再到杭州,去领略西湖的秀丽风光。

自古西湖就是文人墨客梦萦魂牵的地方,在西湖留下了许多炙人口的名篇佳句,请同学们回忆这些诗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①北贾亭②西,水面初平③云脚低。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1]几处早莺④争暖树⑤,谁家新燕⑥啄⑦春泥。

乱花⑨渐欲迷人眼,浅草⑩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水)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南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意画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今天让我们随着张岱的文笔,去欣赏雪中的西湖。

(二)、自主学习1、诵读课文指导:首先要读清楚,一要句读分明,二要节奏合理;其次要抑扬顿挫,读出作者的感情。

再其次要流畅自然,一语句要流利,二是音韵铿锵;第三要在疏通文意和熟读的基础上自然成诵,切忌“硬背。

(1) 自读(1—2遍)给下列注音:更(gēng )定( cuì )衣雾凇( sōng ) 一芥( jiè ) ( hàng dàng )铺( zhān )强( qiᾰng )饮喃喃( nán )(2) 范读(1—2编)看看作者是怎样的人?(是一个痴迷于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超凡脱俗之人)2、研读课文指导: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句,整体感知文意。

统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湖心亭看雪》

统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湖心亭看雪》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教材同步资料《湖心亭看雪》师生共用导学案学习时间: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的实词,通过诵读,感悟文章的简约之美。

2、深入了解本文写景的特点——白描手法,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3、体悟作者旷达的志趣和故国之思。

【学习重点】1、感受雪后西湖凝静清绝的意境之美。

2、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学习难点】体悟作者旷达的志趣和故国之思。

【知识链接】1、白描。

白描原是一个绘画术语,指在绘画中只用线条勾勒,不著颜色的画法。

在写作上,白描是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用简练的文字朴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2、作者简介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蝶庵、天孙,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

明亡以后(明太祖朱元璋曾定都于金陵),消极避居浙江剡(shàn )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

他继公安三袁(袁宏道、袁中道、袁宗道)之后,以清淡天真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明亡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他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

文笔清新生动,饶有情趣,风格独特。

特别提示:张岱乃异乡之客;亡国之人。

【预习导学】 1、给画线字注音:更定()拏()毳衣()雾凇沆砀()()()一芥()更有此人()喃喃()长堤()2、解释句中画线词:(1)人鸟声俱绝()(2)是日()(3)更定()(4)余拏一小舟()(5)拥毳衣炉火()(6)上下一白()(7)雾凇沆砀()(8)焉得更有此人()(9)强饮三大白()()10莫说相公痴()(11)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3、解释多义词:(1)白:上下一白()三大白()(2)余:余住西湖()上下十余里()(3)大:大喜()三大白()(4)是:是日更定()是金陵人()(5)绝:人鸟声俱绝()绝巘多生怪柏()(6)更:时日更定()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更有痴似相公者()4、用原文回答问题:(1)文中写看雪的时间、地点、天气状况的句子是:(在文中画出)(2)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在文中画出)5、结合文意写诗句:(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湖心亭看雪导学案

湖心亭看雪导学案

湖心亭看雪导学案一、景点介绍黄山风景区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境内,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其中,湖心亭是黄山风景区内的一处著名景点,被誉为“中国十大最美野餐地之一”。

湖心亭位于黑虎冈下,东临黄山西海,独立在湖心,四面环水。

亭子造型古朴典雅,与周围山水相映成趣,是一处极具观赏价值的地方。

二、雪景欣赏1. 雪花飘飘冬日的湖心亭,银装素裹,雪花飘飘。

当您踏入这片雪的世界时,仿佛走进了一个纯净的童话世界。

雪花落在湖心亭的琉璃瓦上,铺盖在青石台阶上,让人心生宁静之感。

2. 水墨画意远望湖心亭,雪山与湖水相映成趣,如同一幅水墨画般清新脱俗。

雪山倒映在湖中,湖水泛起涟漪,如梦似幻。

这幅画面,美不胜收,让人陶醉其中。

3. 静谧时光置身湖心亭,静听雪落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宁静。

雪花飘飘,宛如梦幻仙境,让人心境平静,忘却喧嚣。

在这片雪的世界里,体验静谧时光,享受片刻宁静。

三、导学任务1. 观赏力培养观看湖心亭雪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的艺术感知。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雪花的形状和飘落的方式,感受自然之美。

2. 诗意情怀借景湖心亭雪景,启迪学生的诗意情怀,激发他们的文学创作热情。

组织学生进行写景、写雪的创作活动,让他们在清寒的冬日里绽放诗意。

3. 美育体验通过湖心亭雪景的欣赏,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

组织学生进行素描、写生等活动,让他们在美的熏陶中成长。

四、导学反思湖心亭看雪,是一次难得的美育体验。

在这片银装素裹的世界里,学生可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

希望通过这次导学,学生能够在欣赏雪景的同时,收获更多的启迪和感悟,让美好的记忆永存心间。

五、拓展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活动,让他们在大自然中感受艺术的魅力。

2. 安排学生进行手工制作,制作雪花、雪人等作品,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写诗作文,表达他们对湖心亭雪景的感慨和情感。

29课湖心亭看雪导学案.doc

29课湖心亭看雪导学案.doc

湖心亭看雪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反复朗读,掌握重点文言词语。

2、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

3、背诵课文,体会文中所描绘的湖心亭周围雪景导学重难点1、掌握文言词语。

2、背诵课文,体会文中所描绘的湖心亭周围雪景。

课时安排:2课时导学方法自由品读一一合作讨论一一探究提升导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我们刚刚领略了钱塘潮的雄奇壮丽,今天,让我们再到杭州,其领略西湖的秀丽风光。

如果诗人的心中寒冰一片,他笔下的西湖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步入张岱的世界,一起去领会《湖心亭看雪》。

二、检查预习练习册1、2题。

三、呈现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掌握重点文言词语。

2、背诵课文,体会文中所描绘的湖心亭周围雪景。

四、感知文意1、听读课文,把握字音及停顿。

2、学生读课文,疏通文句,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疏通文句并质疑。

(2)小组讨论交流,质疑解难。

五、品读文本1、齐读课文,思考:长堤_痕 __________ 更有痴似相公者—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与妻子邑人来此绝境.(1)一:上下一白—⑵更:是日更定—⑶是:是日更定⑷绝:湖中人鸟声俱绝. 3、翻译下列句子。

(1)找出文中一个能形象概括张岱形象的词语。

(2)找出作者远看到的描写雪景的句子。

六、 展示学习成果七、 达标检测1、 解释加点的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 (2)是日,更定矣(3)惟长堤一痕(4)强饮三大白(5)是金陵人,客此(6)及下船—(7)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 辨析多义词⑴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⑵湖中焉得更有此人!⑶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八、预习指向1、 背诵课文2、 赏析文中描写雪景的句子。

第二课时导学目标1、 背诵课文,体会文中所描绘的湖心亭周围雪景。

2、 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学习白描手法写景的特点。

导学重难点1、 背诵课文,体会文中所描绘的湖心亭周围雪景。

2、 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学习白描手法写景的特点。

《湖心亭看雪-张岱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湖心亭看雪-张岱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湖心亭看雪-张岱》导学案一、导言本导学案将指挥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名篇《湖心亭看雪》,帮助学生理解诗人张岱的创作背景、意境和艺术特点,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欣赏能力和批评思维。

二、课前准备1. 让学生预习《湖心亭看雪》,了解诗人张岱的生平宁代表作品。

2. 准备PPT或其他多媒体资料,展示《湖心亭看雪》的文字内容和相关背景知识。

三、进修目标1. 了解《湖心亭看雪》的创作背景和主题内涵。

2. 掌握诗歌赏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提高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欣赏能力和批评思维。

四、进修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PPT或其他多媒体资料,向学生介绍《湖心亭看雪》的背景和诗人张岱的艺术成就,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进修:让学生阅读《湖心亭看雪》,并结合诗歌内容和形式,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点,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3.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探讨《湖心亭看雪》表达的主题和情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

4. 拓展:引导学生了解《湖心亭看雪》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和知识面。

五、教室小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应该对《湖心亭看雪》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对古典诗歌的欣赏能力和批评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六、作业安置1. 写一篇读后感,表达对《湖心亭看雪》的理解和感受。

2. 收集有关古典诗歌的资料,拓展对中国古代文学的了解。

七、延伸阅读1.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2. 王国维《人间词话》通过本导学案的进修,置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名篇《湖心亭看雪》,并在文学修养和审美情趣上得到提升。

愿学生们在探索古典诗歌的世界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和感悟。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三课《湖心亭看雪》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三课《湖心亭看雪》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三课《湖心亭看雪》导学案导学案:湖心亭看雪【课前准备】1. 完成课前预习,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题。

2. 准备相应的学习工具和学习材料。

【导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与学生一起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2.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引发学生对“湖心亭看雪”这一话题的思考。

二、讲授(30分钟)1. 教师将《湖心亭看雪》这一课文的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并解释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

2. 学生跟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讨论(15分钟)1. 提问:你觉得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喜欢去湖心亭看雪?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3. 每组派一名学生进行总结发言。

四、巩固(15分钟)1.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2. 学生展示自己的答案,并进行小组互评。

五、拓展(15分钟)1. 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主了解其他有关湖心亭的知识。

2. 学生将自己了解到的知识进行整理和总结,并与同学分享。

【导学案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湖心亭的风景和雪景的美丽,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和体验,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作业册中与本课相关的习题。

2. 每天给自己的家人讲述一件令你开心的事,并写下来。

【导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与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之前学过的关于湖心亭的知识。

2.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通过展示一张描绘湖心亭雪景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引发学生对“湖心亭看雪”这一话题的思考。

二、讲授(30分钟)1. 教师将《湖心亭看雪》这一课文的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包括作者的感受、描写湖心亭雪景的词语和句子等。

2. 解释一些重要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

3.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中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三、讨论(15分钟)1. 提问:你觉得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喜欢去湖心亭看雪?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湖心亭看雪》导学案

《湖心亭看雪》导学案

《湖心亭看雪》导学案《湖心亭看雪》导学案一、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一)整体感知1、作者介绍: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侨寓杭州。

其家自曾祖以来,均为显宦。

他早年过着精舍骏马,鲜衣美食,斗鸡放鹰,弹琴吟诗的贵公子生活。

喜游山水,通晓音乐戏剧,一生未曾仕宦。

明亡后,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从事著述。

本文是作者在明朝灭亡后怀恋故国往事所做的山水小品文。

文章起笔交代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及天气状况,显示出自己与众不同、超凡脱俗的情趣;随后具体描述看雪的经过,描绘了一幅绮丽的风光图画,叙述一段知己天涯相遇的传奇故事,进一步突出独抱冰雪之操守和孤傲自赏之情调,透露出人生知己难再逢的惆怅之意;最后借用舟子的话作结,再次自我欣赏,化解心中淡淡的愁绪。

全文语言精练,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较好的表达了主题。

2、注音:更定(gēng)拥毳衣炉火(cuì)雾凇(sōng)沆砀(hàng dàng)喃喃(nán)莫说相公痴(chī)3、解词:余住西湖(第一人称代词“我”)是日更定(这)拥毳衣炉火(鸟兽的细毛)上下一白(全)焉得更有此人(焉,哪能。

更,还。

)客此(在此地客居)(二)学法导引1、反复诵读,感悟文章写景使用白描的特点和表现出来的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淡淡的哀愁。

2、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生平思想及明朝灭亡、清朝建立的那段历史,更好地把握主题。

3、与《观潮》作比较阅读,体会白描与工笔勾勒(细描)的区别。

(三)审美欣赏奇景与雅趣和谐统一的意境美江南少雪,西湖当不例外,然西湖竟大雪三日,当为奇事,人多蛰居,为我出游,不随波逐流之高洁情怀显露无遗。

因此,我也得以观赏雪后西湖之奇景:天、云、山、水相接,迷茫一篇,白雪皑皑,点缀以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舟子一芥,人三两粒,则一幅意境深远的山水画展现在眼前,而在物我两忘的奇景中又结识知己,其喜悦之情,雅致知趣,溢难以言表,只能用心灵去默默感受,这样的奇景及雅趣与作者张岱在明朝灭亡后消极避世,专心从事著述的心境相合,作者借回忆旧日往事所现之景,表达清高自赏的感情与淡淡的哀愁,可谓“身与事接而境生,物与人接而情生。

2 湖心亭看雪(导学案)

2 湖心亭看雪(导学案)

29.湖心亭看雪【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

过程与方法1、赏析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2、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西湖雪后美景并理解作者超凡脱俗的文人雅趣。

【教学重难点】1、朗读背诵,积累文言词语,学习白描的手法。

2、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指名学生谈自己积累的描写雪景的诗文名句。

教师准备:如毛泽东《沁园春?雪》的上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另如:“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卢梅坡)“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艳。

”(吕本中)“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李白)“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二、走进作者: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人。

寓居杭州。

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明亡后,张岱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消极避居在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

他的文章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总带有淡淡的哀愁。

知识链接了解湖心亭——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据说是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湖三岛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阁,叫湖心亭。

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了解“白描”——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

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一种不加色采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

作为一种描写方法,它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湖心亭看雪导学设计

湖心亭看雪导学设计
楼台耸碧岑,一径入湖心。
不雨山长润,无云水自阴。
断桥荒藓涩,空院落花深。
犹忆西窗月,钟声在北林。
诗中的一句“断桥荒藓涩〞,从中可知断桥原是一座苔藓斑驳的古老平板石桥。大雪初霁,原来苔藓斑驳的古石桥上,雪残未消,似有些残山剩水的荒涩感觉,这也就潜埋下了断桥残雪这西湖上独特景观的伏笔。
3、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明末清初〔朝代〕文学家,字宗子,号陶庵,浙江山阴人。
2、提醒学习目的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明确这节课的学习目的。〔齐读〕接下来,我们一一来完成这些目的。
3、知识链接
分别请两名学生朗读知识链接的内容,其他学生边听边将知识链接中的相关重点内容做上标记。
4、点名学生填空。
【导学二】识字正音,读准节奏〔7分钟〕
过渡:课前预习了课文,接下来教师检测一下大家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断桥残雪
断桥残雪是西湖上著名的风光,以冬雪时远观桥面假设隐假设现于湖面而称著。属于西湖十景之一。
断桥位于杭州市西湖白堤的东端,背靠宝石山,面向杭州城,是外湖和北里湖的分水点。断桥势较高视野开阔,是冬天欣赏西湖雪景的最正确去处。每当瑞雪初霁,站在宝石山上向南眺望,西湖银装素裹,白堤横亘雪柳霜桃。断桥的石桥拱面无遮无拦,在阳光下冰雪消融,露出了斑驳的桥栏,而桥的两端还在皑皑白雪的覆盖下。依稀可辩的石桥身似隐似现,而涵洞中的白雪奕奕生光,桥面灰褐形成反差,远望去似断非断,故称断桥。最早记载“断桥残雪〞的是唐朝的张祜,他的?题杭州孤山寺?云:
5、作者借西湖雪景寄托了怎样的情怀?
描绘了雪后西湖凝静清绝的景象,表现了游湖人的雅趣和作者的志趣,同时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探究活动四】拓展延伸
课文描绘了西湖雪景的美,你也有类似作者这样的喜欢自然美景的体验吗?请把它写下来。

《湖心亭看雪》导学案(一课时)

《湖心亭看雪》导学案(一课时)

《湖心亭看雪》导学案九年级语文备课组【导入新课,出示目标】导入:同学们,“一切景语皆情语”,假如作者心中有一个春天,那么他笔下的景物就春意盎然;假如作者心中有一份柔情,那么他笔下的景物就温柔缠绵。

可是,如果,作者的心中只有孤寂落寞,他笔下的景物会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随张岱一起去《湖心亭看雪》,欣赏雪景并体会作者情感。

1、自读课文,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流露出的情感3、初步了解白描的写作手法【围标设疑自主探究】【自学内容要求】(教师寄语:做好预习是上好课的基础,一定要认真!)1、阅读“自读提示”,掌握重点。

搜集整理有关作者及作品的相关知识。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节奏、重音、语气。

3、再读课文,结合工具书弄懂文意,把握重点字词的含义。

【资料链接】1湖心亭:位于西湖中,据说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岛,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在山上建成亭阁,取名“湖心亭”。

湖心亭四面环水,花柳相映,绿水盈盈环抱,青山苍苍遥峙,水色山光一片,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2、让我们一起走近作者: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人。

寓居杭州。

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明亡后,张岱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消极避居在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

他的文章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总带有淡淡的哀愁。

【自学检测】(教师寄语:细心是成功的必要条件,相信自己一定行!)1.给下列字词注音。

更.()定拥毳.()衣崇祯.()雾凇.()沆砀..()()与余舟一芥.()铺毡.()对坐强.()饮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更定.②湖中人鸟声俱绝.③上下一.白④拥.毳衣炉火⑤舟子....⑥雾凇沆砀⑦焉.得更有此人⑧余强饮三大白.而别⑨客.此⑩及.下船3.翻译句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市第八十中学附属景泰中学语文科导学案
湖心亭看雪Array年级:初二编写:黄欣华审定:初二备课组日期:2010-11-23
【学习目标】
知识和能力:
1、背诵课文,理解“绝、强、更、痴”等字,积累文言词汇;
2、了解张岱及其时代背景。

过程和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想象、揣摩关键字词等方法,赏析雪后奇景,体味白描手法,领悟“痴人”、“痴情”。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解读作者的精神世界。

【学习重点】
背诵课文,理解文章运用白描来写景的手法。

【学习难点】
解读作者的精神世界。

【知识链接】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航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2、有感情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翻译全文,理解大意。

3、诵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尝试背诵全文。

二、预习检测
1、为下列带点字注音。

更.()定毳.()衣崇祯.()雾凇.()沆砀
..()()余舟一芥.()铺毡.()对坐余拏.()一小舟强.()饮2、解释加点的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__ (2)是.日,更定矣________ (3)惟.长堤一痕______
(4)强.饮三大白________ (5)是金陵人,客.此________ (6)及.下船________
(7)湖中焉得更
...有此人_______ _______
3、辨析多义词
(1)一:上下一白________ 长堤一痕________
⑵更:是日更定________ 更有痴似相公者________
⑶是:是日更定________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________
⑷绝: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__ 与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_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⑵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学习过程】
一、初读课文,找寻文眼,感知全文
1、文中有一个字最能形象的概括作者,你能发现吗?
(痴)
①“痴”是什么意思?
②张岱的“痴”体现在哪里?请用原文回答?
③张岱奇寒雪夜独自去看雪,这样的行为表明他什么性格?(清高孤傲)
二、读课文,品“痴景”。

孤独的张岱,去湖心亭看到了怎样的雪景呢?请读出文中描写雪景的句子。

读一读。

①品雪景句,了解白描手法。

②张岱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天地之浩大苍茫,人物的渺小轻淡,人似乎完全融入天地之中,真是达到了“天人合一”之妙境。

张岱在大自然中如此忘情,表明他什么性格?(寄情山水、痴迷自然)
3.读课文,议“痴遇”。

读课文,讨论问题:问姓名答地点是何道理?(介绍作者,加深理解)
(超然世外,思恋故国)
【学习反思】
【课堂检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