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杜威_从做中学_的理论内涵及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
杜威“从做中学”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杜威“从做中学”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1968c7a0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75.png)
杜威“从做中学”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的启示约翰·杜威(John·Dewey,1859—1952)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实证主义哲学的创始人,教育理论家和心理学家。
他的教育思想体系对美国乃至世界教育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研究杜威的教育观,并批判地继承其教育思想,对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制度的改革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杜威认为哲学与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教育哲学’并非把现成的观念从外面应用于起源和目的根本不同的实践体系:教育哲学不过是就当代社会生活的种种困难,明确的表述培养正确的理智的习惯和道德的习惯的问题。
所以,我们能给哲学下的最深刻的定义就是,哲学就是教育最一般方面的理论。
”“哲学乃是作为审慎进行的实践的教育理论[1]。
”这一定义最大的可取之处便是强调哲学对教育的指导意义,认为哲学是教育的基本理论,倡导用哲学的观点把握教育实践,建构教育理论,强调教育哲学的必要性,这对于各国教育尤其是中国基础教育是很有启发意义的[2]。
学习杜威的教育哲学思想,首先应当了解其中比较重要的几个核心命题,它们分别是“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儿童中心论”以及“从做中学”。
这几个命题紧密相联,从不同角度揭示出杜威对教育基本问题的看法。
杜威对教育的理解与其认识论密切相关,他对教育中一系列问题的判断都与其哲学视野有关。
因此,我们可以说杜威的教育思想源于杜威的哲学思想。
在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杜威的教育理念对于深化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
一、加快教材与课程改革,树立回归生活世界的课程价值观长期以来,我国学校教育的教材内容与课程设置存在以下问题:现行教科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偏离学生兴趣;学生不是从经验中学习,而是接受现成的固有的经验;课程设置重知识而轻能力;学科划分过细等。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和“从做中学”等著名的观点使教材改革更加注重现实性和实用性。
20世纪20年代出版的各科新式教材,都大幅度地增加了应用性的内容。
从做中学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从做中学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32f143dd5f0e7cd1852536af.png)
从做中学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的启示从做中学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的启示(原作者:李月)【摘要】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特别是教育理论影响了中国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和教育实践。
本文在介绍和分析杜威实用主义的“从做中学”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探讨其对我国教育工作的启示和借鉴之处。
【关键词】“从做中学”;杜威;实用主义;教育1、前言成功的教育可以造就一代人,失败的教育可以毁掉一代人。
毋庸置疑,中国现在的教育模式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
而美国教育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哈佛、耶鲁等常青藤大学名满全球,成为全球学子们心中的圣地、梦寐以求的殿堂。
那我们理所应当的反思一下自身在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上的不足之处,借鉴美国教育的先进之处。
现代美国人的教育理念起源于实用主义,实用主义是20世纪美国的一种主流思潮,是理性主义者和经验主义的调和。
其代表思想家杜威的实用主义进教育思想给美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在其影响下,崇尚科技、追求创新成为一种精神。
杜威曾经说过:“一个儿童要学习的最难的课程就是实践课,假如他学不好这门课程,再多的书本知识也补偿不了。
”关于教育方法论,杜威提出了“儿童中心”和“从做中学”这两个口号。
他宣称:一切教育应以“儿童为起点,为中心,为目的”。
他认为教育不是要儿童获得前人积累的文化科学成果,而是要儿童自己去获得知识和技能,来适应生活环境,教育的意义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鼓励儿童“从做中学”。
杜威的“从做中学”教育思想对我国现有的教育现状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2、杜威的“从做中学”教育思想对我国现有的教育现状的启发意义2.1教育要注重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传统教育以课堂为主要战地,以书本为主要材料,以老师为主要中心。
老师教,学生听,对知识的运用也不过只是停留在解题做题的浅显层面上。
中国的学生很会做题,很会考试,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考试解题上,却忽视了学习知识的真正目的,那就是指导实践,运用实践。
真正需要把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时,却缺乏实践性,灵活性,和创新性。
浅论杜威_从做中学_的理论内涵及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
![浅论杜威_从做中学_的理论内涵及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15844626482fb4daa58d4be1.png)
生 活 习 惯 等 心 理 方 面 的 发 展 是 正 常 的 , 但 也 有 个 别 学 “个人利益至上”、及时行乐的主张持拥护态度。
生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困难,日常行为上表现有认
(二) 情绪异常
知混乱、情绪异常、性格怪异和品德偏差等问题。这
心困生不健康的情绪表现在对人、对事有不正常
些个别中小学生通常被称为心理困难生,简称“心困 的态度和情感,甚至产生过多焦虑、敏感、多疑等。
计当然一定是在学生的经验范围之内,并且同他们的 做中学”理论让学生成为“做”的主体,在做中培养了
33
需 要 相 联 系—— —这 决 不 等 于 他 们 能 够 有 意 识 地 表 现 出 兴趣,促进了求真思维和创造性格的养成,教师在很大
的 任 何 喜 爱 和 愿 望 。 …… 一 个 良 好 设 计 的 关 键 是 , 它 程度上成为“助学者”,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关系。
烹饪、缝纫等,只要这些活动包括有一个关于所要达
杜威认为,真正理解“从做中学”的涵义是十分 到的结果的观念。它们还包括要动手的科学研究,对
重要的。首先,因为“活动的概念作为一个重要的教 研究材料的搜集、对器具的管理、工作进行中和记录
育 原 则 , 没 有 什 么 新 颖 的 、 惊 人 的 东 西 。 特 别 是 ‘ 自 实验情况所需的活动程序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
口头上受到尊崇。要使活动观念产生效果,我们对它
杜威还认为,“从做中学”的内容使儿童关心的
的理解必须广阔到足以涵盖包括能力的生长在内的一 并不是那些客观事实和科学定律,而是直接材料的操
切 事 情—— —特 别 是 包 括 认 清 所 做 的 事 情 的 意 义 的 能 作 和 简 单 能 量 的 运 用 , 以 产 生 有 趣 的 结 果 。 正 如 梅 休
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及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
![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及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f1165e2f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da.png)
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及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一、本文概述本文将深入探讨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并分析其对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启示。
杜威的教学理论强调实践、经验与实际操作的重要性,提倡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际操作来获取知识,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这一理论与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不谋而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文章首先将对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其背景、核心思想和实践方法。
接着,文章将分析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如过度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实践操作、学生缺乏主动性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探讨如何将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应用于我国基础教育实践中,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文章将总结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包括强调实践操作的重要性、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等。
这些启示将有助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二、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杜威,作为20世纪初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他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在全球教育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强调,教育不应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应是通过实践来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经验的过程。
在杜威看来,真正的教育应该发生在学生的日常活动和实践操作中,而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听讲。
“从做中学”这一理论的核心在于,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参与实践,从实际操作中学习和理解知识。
杜威认为,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他坚信,只有当学生在实践中遇到问题时,他们才会真正地思考和寻找解决方法,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应用。
杜威进一步指出,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记忆和复述,而忽视了知识的实际应用。
他认为,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限制了他们的发展潜力。
因此,他提倡教育者应该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对教育的影响
![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对教育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263c1686d15abe23492f4d1e.png)
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对教育的影响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对中国教育的影响一、引言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是现代西方教育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杜威教育思想不仅在美国享有权威,而且对世界各国的教育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杜威的教育思想不是完美的,有其合理的一面和谬误的一面。
但是,世界各国都认识到,他们国家在教育思想和教育实际方面受到了杜威的影响。
二、杜威的教育思想杜威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教学理论的核心思想:从做中学;以儿童为中心。
重视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强调教育的实用性、生活性,反对传统教育的形式主义、机械主义,杜威教育思想的突出特点是:以学生特别是以儿童的心理特征和本能为出发点,以使他们将来能够顺利融入社会从而成为合格公民为目的,教育不过是由此出发点而达到此目的的桥梁或渡船。
他说:“成人社会是教育的目的,儿童是教育的起点,学校是二者之间一条过渡的桥。
教育的目的,是要儿童走过这座桥到成人社会里去做一个有用的分子。
”杜威的“从做中学”的观点,实际上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
在一定程度上,它强调了实践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知识本来源自实践,而能力的培养更离不开实践锻炼。
对于缺少对自然和社会生活的实践经验的儿童来说,纯粹的理论知识是神秘而抽象的。
如果只采取课堂灌输的教法和死记硬背的学法,很难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有效的教学方法应是还原抽象理论知识于实践,使学生在亲身“做”的过程中具体生动地理解、掌握和创新知识。
他指出,这种教学只是从外面对儿童进行灌输,所用教材与教法与儿童本身的需要没有联系。
他批评这种教学是“三中心”教学,即仅仅以学习前人知识、课堂系统讲授和教师主导作用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而唯独不考虑真正的中心——“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
他提出:“教育最根本的基础在于儿童的活动力。
浅谈杜威“从做中学”教学原则评析与启示
![浅谈杜威“从做中学”教学原则评析与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d86d2f92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01.png)
浅谈杜威“从做中学”教学原则评析与启示发布时间:2021-06-22T09:36:03.600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2月第6期作者:骆玲玲[导读] 杜威是美国近代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不仅在美国骆玲玲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北碚 400700杜威是美国近代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不仅在美国,而且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中,“从做中学”理论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杜威用这一理论利器揭批“传统教育”的弊端,支持“进步教育”运动的开展。
多年过去,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仍然充满了生命力,并深深地影响着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
一、杜威从“从做中学”的内涵杜威"从做中学"理论的提出,有它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教育发展状况的诸多因素。
其理论内涵丰富而深刻。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是杜威教育理论中的三个核心观点。
这三个观点紧密相联,从不同侧面揭示出杜威对教育基本问题的看法。
杜威认为,“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
[1] “从做中学”主张从经验中积累知识、从实际操作中学习,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手脑耳口等感觉器官亲自接触具体的事物,通过思考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知识,最后亲自解决问题。
他的思想的突出特点是将儿童视为能动的个体,遵循儿童的心理认知发展规律,并且充分考虑他们的兴趣和天性,因材施教。
二、杜威“从做中学”对教育教学的启示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应将学生作为学的主体:学生才能在活动中遇到问题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兴趣,当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教师做适当的引导,对学生学习知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师生之间也能建立民主、平等、友善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师要给学生设计一个有趣的情景,可以看出教师要在教育过程中扮演组织者、领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1] 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以活动为载体,搭建知识和学生之间的桥梁,不仅活跃了氛围,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激情,比如在学习位置内容时,可以给学生相应的纸条,纸条上对应每一位学生的序列,让学生寻找自己的座位。
论述杜威的从做中学
![论述杜威的从做中学](https://img.taocdn.com/s3/m/458a8028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9b.png)
论述杜威的从做中学杜威(John Dewey)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教育家之一,他提出了“从做中学”的教育理念。
这一理念主张通过实践、体验和亲身参与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它强调了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和应用知识,而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本身。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论述杜威的“从做中学”。
从认知发展的角度来看,杜威认为学习应该以学生的实际经验为基础,通过实践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他强调了学习应该是一个积极的、主动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参与,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从教育实践的角度来看,杜威主张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学习。
他提倡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实地考察和实验等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他认为教育应该与社会联系紧密,学校应该成为学生实践的场所,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从终身学习的角度来看,杜威主张学习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在学校中进行的。
他认为学习应该贯穿于人的一生,通过不断实践和反思来不断发展和提高自己。
他提出了“反思型实践”的概念,即在实践中不断地思考和反思,从而不断改进和提升自己的能力。
他认为学习是一种与环境的互动和适应的过程,只有通过实践和反思才能不断适应和发展。
从教育改革的角度来看,杜威的“从做中学”理念对现代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的不断更新,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杜威的理念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实践经验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种更加开放、灵活和多样化的教育方式。
在现代教育改革中,我们应该积极借鉴杜威的理念,将学生的实践经验和个体需求纳入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杜威的“从做中学”理念是一种以实践为基础的教育理念,它强调了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和应用知识。
通过实践、体验和亲身参与,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试析“从做中学”理论对我国幼儿园教学的启示
![试析“从做中学”理论对我国幼儿园教学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a1d9aa337cd184254a353509.png)
试析“从做中学”理论对我国幼儿园教学的启示作者:张桂霞郭云雪王丹华来源:《动漫界·幼教365(管理)》2019年第09期杜威提出“从做中学”的理论,倡导儿童从活动中主动学习,主张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中的活动相联系等观点,遵循了儿童发展的客观规律。
虽然该理论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提出来的,不可避免地有其局限性,但对我国幼儿园教学仍有着非常大的指导意义。
因此,本文将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对杜威“从做中学”的理论加以探讨。
一、“从做中学”理论的基本内涵(一)关于教师的角色1.教师是儿童思维的领导者。
杜威认为,最能展现教师领导才能的地方,应当是教师对儿童思维方法的培养。
教师是儿童思维的领路人。
在杜威看来,学习就是要学会思维,因此,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帮助儿童学会思维。
2.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发起者和组织者。
教师的作用就是诱导儿童在活动中获得经验和知识。
教师通过组织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把儿童的兴趣与生活经验纳入学校教育中,将儿童在日常游戏活动中无意识的学习转变为经过教师精心选择、安排与指导下的学习。
(二)关于儿童的发展1.儿童的经验。
杜威主张学校教育必须以儿童的经验为起点,用“教材心理学化”的方式解决儿童的直接经验与系统的学科知识之间的矛盾,并将直接经验进行抽象、组织与概括,以儿童的直接经验促进儿童学习。
2.儿童的发展潜力。
杜威看到了儿童未成熟状态中具有极大的积极因素,并认为“未成熟”就是指一种积极的势力或能力。
也就是说,未成熟并不是代表一无所有或是软弱无能,而代表了儿童具有某种发展的潜力和生长的可能性。
3.儿童的兴趣。
杜威认为,兴趣是生长中能力的信号和象征,通过观察儿童的兴趣,可以知道他们进入了什么阶段,据此进行的教育将更为有效。
忽视儿童的兴趣,将可能减弱儿童心智的好奇性和灵敏性,压抑其创造性。
(三)关于课程的组织1.对传统教材的批判。
杜威认为,一方面,传统的课程教材是由前人积累的、间接的经验符号所组成,由成人编制并符合成人的种种标准,但对儿童并不适用;另一方面,儿童的生活经验是整体的,而学校的教材是由不同目的的学科拼凑起来的“大杂烩”,这种分门别类的教材割裂了儿童的生活经验,不利于儿童整体和系统地认识世界。
杜威的“从做中学”教育理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和启示
![杜威的“从做中学”教育理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和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0b9b092d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ae.png)
杜威的“从做中学”教育理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和启示1. 引言1.1 杜威的教育理念杜威的教育理念源自于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提出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他主张教育应当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经验,提倡学以致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学习和发展自己的能力。
杜威认为,学习不应该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应该是通过实践和体验来建构新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他强调学生应该是教育的主体和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杜威的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并实现自我发展。
这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和体验的教育理念对于小学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知识,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1.2 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小学英语教学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英语是一门国际通用语言,掌握好英语意味着拥有更广阔的交流空间和更多的学习资源。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英语已成为人们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小学阶段是学生建立英语基础的关键时期。
其次,小学英语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学习英语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思维敏捷性,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学习英语,学生可以拓展视野,增强自信心,培养语言能力和文化意识。
另外,小学英语教学也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很多高等学府在招生时对外语水平有一定要求,良好的英语能力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还可以提高学生未来就业的机会和竞争力。
因此,小学英语教学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起着关键性的影响。
2. 正文2.1 培养实践能力培养实践能力是小学英语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杜威的“从做中学”教育理念强调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来学习,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
简述杜威做中学的基本内涵及其对幼儿教育的现实意义
![简述杜威做中学的基本内涵及其对幼儿教育的现实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4dd9973d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9d.png)
简述杜威做中学的基本内涵及其对幼儿教育的现实意义杜威(Dewey,1859-1952)被誉为“美国哲学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的教育观点对美国的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他的学术理论被称为“中学理念(Middle Concept)”,是他划分介于教育实践和哲学构想之间的一种思想,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理论性。
杜威的中学理念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杜威认为教育有可能改变学生的思想,而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
在他看来,学生的思想发展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能够使他们成长为有态度、充满活力的公民,而这能够为社会和自然环境做出积极贡献。
第二,杜威认为,经历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的有效途径。
他认为,通过实践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还认为,指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探索学习内容更有意义,能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
最后,杜威认为,经历实践活动还有助于学生学习分析思考的能力,以便他们能够独立地处理问题。
另外,杜威还认为,学生的学习不应是简单的知识接收,而是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能力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他认为,学生应该掌握学习策略和技巧,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有关学科的知识,并掌握知识的实际应用。
杜威的中学理念给社会和家庭的幼儿教育带来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杜威认为,应将幼儿教育和学校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在幼儿早期教育中,应重视自发的活动,开展实践性的学习活动,鼓励孩子空间和时间的探索,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分析思考、独立理解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孩子在学校阶段获得更大的成就。
杜威的中学理念在现代教育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它被广泛用于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习策略的设计,也被用于家庭的幼儿社会化教育。
杜威的中学理念让我们认识到,任何一个学习活动都应该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为出发点,改变学生传统的思维模式,进而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实践性地学习知识,形成思想,增强社会互助精神,最终实现学习的有效性。
论“从做中学”学习理论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
![论“从做中学”学习理论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a521fa6b02768e9951e73841.png)
论“从做中学”学习理论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作者:陶海萍来源:《科技视界》2014年第16期【摘要】杜威“从做中学”理论,是应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提出的,它是一种探求学习理论,一种实践性学习观。
本文从该理论的提出背景出发,通过解读其深刻内涵,获得一些对基础教育改革的心得体会:重新审视学习者的角色、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参与式等新教学方法的应用、创新校本课程研发等。
【关键词】杜威;从做中学;学习理论;教学实践0 引言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是20世纪对东西方文化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
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在世界许多国家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从做中学”理论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杜威教育思想中的一个学习论命题,反应了杜威的生存论学习观。
杜威对“从做中学”思想的系统论述,对世界各国的教育教学改革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00多年过去了,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仍然充满了生命力,然而,由于没能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实践品性,许多人误认为“从做中学”只是一种带有盲目摸索性的个人活动,否定理智因素,是一种简单的躯体运动和操作。
理论上的偏颇,致使其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也出现了种种误区。
本文力图从“实践”的角度认识“做中学”的内涵及其真义,希望对当前教学改革有所启示。
1 杜威“从做中学”学习理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是杜威教育理论的三个核心命题,三者紧密相联,从不同侧面揭示了杜威对教育基本问题的看法。
在此基础上,他对知与行的关系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举世闻名的“做中学(Learningbydoing)”原则。
1.1 提出的时代背景杜威“从做中学”理论是顺应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提出的。
美国的传统教育一方面脱离社会,一方面脱离儿童。
当时正值美国工人运动迅猛发展,要求普及教育,而资产阶级也需要能为他们创造剩余价值而又不惊扰他们安宁的顺服而文化高的工人。
杜威的理论研究围绕两个课题开展:一是,使美国学校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合拍;二是,使美国学校和儿童以及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合拍。
杜威的“做中学”新释
![杜威的“做中学”新释](https://img.taocdn.com/s3/m/23488556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2f.png)
杜威的“做中学”新释杜威,美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也是现代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提出了一种具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做中学”,强调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通过亲身经历获得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重新审视杜威的“做中学”思想,探讨其内涵、教育价值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
“做中学”思想起源于杜威对传统教育方法的批判。
他认为,传统教育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导致学生难以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因此,他提出了“做中学”的思想,强调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通过亲身经历获得知识和技能。
实际操作:学生应该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动手操作获取直接经验。
亲身经历:学习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亲身经历,而非从他人那里间接获得。
兴趣:学习应该基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持续改进:学生应该在操作中不断尝试、反思和改进,以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做中学”思想在教育中的应用具有以下价值: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其实践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学生兴趣的学习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实践中,学生需要不断尝试、反思和改进,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进学生的社会交往:“做中学”常常需要团队合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
在当代社会中,“做中学”思想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需要不断适应新的环境和挑战,这就要求学生具备更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做中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进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做中学”思想也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杜威的“做中学”思想是一种具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强调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通过亲身经历获得知识和技能。
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及其现实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adf0c8085022aaea988f0f11.png)
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及其现实意义杜威(1859-1952),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提倡实用主义。
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不仅影响着当时的国际社会,并对当今教育界仍然有着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通过文献研究法试图解读“从做中学”教学理论的内涵,发现“从做中学”理论可以借鉴的地方,并结合当今的教学现状,提出了其在实际教学中的意义: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加强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导儿童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改变家庭作业的单一形式、运用符合儿童认知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
标签:从做中学;儿童;教学引言: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的出现和形成,有着深厚的社会背景和理论渊源。
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充分吸收和借鉴了在他之前的优秀文化,他的教育理论具有丰富且深厚的社会学、心理学和哲学功底。
“从做中学”理论一经提出,便引起了社会范围内的广泛讨论及对当时教育的审视;影响如此之大以至于在几十年后的今天,他的教育理论被视作教育界的经典,且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在进行专业课的学习时,必先学习杜威的教育理论和思想,作为学生自己的理论基础。
一、杜威“从做中学”教学理论的涵义与不足杜威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是在对适应环境中生长的,个人也是在参加社会活动中而得到身心素质的发展的。
同样,个人的身体和心理以及理论和实践也不是敌对的,而是相辅相成的〔1〕。
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主要是批判传统课堂中学生静坐、依托教科书的教师讲授的教学方式。
杜威认为人们思维来源是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
也就是说,在生活中遇到难题了,人们才会思索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法,并在实践中去检验方法的正误,思维就是这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并得到发展的。
实用主义的思想在教育中的表现,便是“教育即生活、即生长、即经验改造”〔2〕;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便是“做中学”。
从做中学,以儿童为中心。
重视儿童的需要、兴趣、身心发展特征,以儿童的感受和需要为出发点,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时,将儿童的本能和兴趣置于思考的首位,考虑教学活动是否有足够的趣味性吸引儿童学习。
论述杜威从做中学的观点
![论述杜威从做中学的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1a7cfa90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9d.png)
论述杜威从做中学的观点
杜威是一位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他提出了“从做中学”的观点。
根据杜威的理论,学习应该通过实践和体验来进行,而不仅仅是靠被动地接受知识。
杜威认为,传统的教育模式主要依赖于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被动接受,这种学习方式仅仅是简单地吸收知识,而没有将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他认为,学生应该通过参与各种实际活动来获得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内容。
杜威进一步阐述了他的观点,认为学习应该是基于问题和项目的。
他强调,学生应该通过与真实世界的互动来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教科书上的知识。
他提倡让学生参与到实际工作中,从中学习并掌握技能。
从做中学的方式使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意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杜威的“从做中学”的观点对今天的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
现代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实际工作和社会实践中去。
只有通过实践和体验,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应用知识,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论述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论述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其对教育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61c030d8b84ae45c3a358c8a.png)
论述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其对教育的启示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摘要: 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其次,文章阐述了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杜威教育思想基础教育启示一、我国基础教育现状(一)仍有不少学校的课堂还在进行着教师满堂灌的填鸭式应试教育模式。
“知识的获得仅仅是一种量的积累;知识的掌握主要表现为准确的背诵和复写,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成为应付标准化符号化考试的行为训练。
”[3] 社会对知识价值的认识仍然提留在分数数值上,并且有越演越烈之势,教育的目的似乎被简化成了“进大学”。
似乎进了大学,就得到了教好生活的通行证,教育也基本完成了其历史使命。
如果教育的结果是使被教育者失去了学习的兴趣,那么在教育层面上他是一个被判除了死刑的。
(二)基础教育阶段德育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从今天的社会现实来看,“传道”应该可以解读为教师对学生德育教育。
教育所要培养的是不仅是掌握先进知识和学习方法的人更是具有社会责任感并且能够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的人。
这是人的发展和和谐社会发展的根本,这也是社会对教育的希望。
就目前的教育而言,考试分数的高低仍然是评判学生的重要标准。
学校教育中的这种明显的导向必然在学生中产生重学习轻道德的思想。
(三)教育与现实生活脱离“成功接受大量系统规范教育者付出的代价,往往就在于失去真实社会生活的能力,以牺牲受教育时期的丰富生活换取进入保守社会的合法机会。
这就是当下教育和生活、学校和社会疏远甚至分离带来的现实”。
[4] 在我国,基础教育几乎只限于学校和课堂。
课堂外的教育,自然界的教育几乎只限于一年两次的春游秋游。
儿童时期是人生中最好奇,最贪玩,最热爱生活,最富有创新力的时期。
杜威从做中学教育启示 (1)
![杜威从做中学教育启示 (1)](https://img.taocdn.com/s3/m/2a6948bbeff9aef8951e061e.png)
杜威从做中学教育启示一、杜威“从做中学”教育原则的内涵学校关键的问题是如何使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由此,杜威提出“学校即社会”。
学校必须完全成为社会的一部分,并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学校的社会生活。
接着,他提出“教育即生活”,从生活的角度出发,把学校和社会紧密联系起来,强调在教育活动中应以儿童为中心,根据儿童的兴趣组织活动,使个人的经验不断改组和改造,即不断生长。
“学校即社会”是对“教育即生活”这一命题的进一步引申,代表社会生活的活动性课程的引入是使学校与生活相联系的基本保证。
从“教育即生活”到“学校即社会”再到课程的变革(“从做中学”)是层层递进的。
二、杜威“从做中学”教育原则的评价(一)对“从做中学”的批判首先,杜威论述课程和教材时,曾划分学习的三个层次,说明“从做中学”的适用范围是有一定限度的。
19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者布鲁纳(J.S.Bruner)提出关于“学科基本结构”的理论和原则。
他认为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机构既易于理解整个学科的知识,又易于记忆所学的内容,更易产生学习迁移的效用。
这个学习理论要求儿童通过概念而学习,正好和杜威的“从做中学”适相对峙。
其次,不少学者认为,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即生长、即经验改造的理论,如果就初级阶段和低浅层次的教育改造而言,的确无可厚非;不过,以教育为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理论来处理高级阶段和高深层次的教育,就显得有不足。
再次,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上天,震惊美国朝野。
教育学者贝斯特(Bester)认为:“如果我们严肃的对待教育工作,我们就不能用次等的智训练来叫我们的安全去冒风险……”。
强调真正的教育是思维的训练而不是围绕儿童而进行的经验的发展。
此外,杜威“从做中学”的的理论基础也受到了批判。
由于杜威主张的“从做中学”是以实用主义经验论和机能心理学为依据的,过分强调了工作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甚至提出行动处于观念的核心,行动就是认识本身,因此,对知与行的关系的看法显然存在着一些偏颇的地方。
杜威“做中学”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
![杜威“做中学”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5165f100cfc789eb172dc895.png)
杜威“做中学”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作者:高营来源:《科教导刊》2018年第12期摘要杜威是美国伟大教育家、哲学家,其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美国教育产生了极其深厚的影响,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核心思想之一“做中学”的教学理论提倡以实践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这对于我国职业教育培养实用型、技术应用型人才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同时“做中学”这一教学理论也是职业教育院校实行“产学结合”教学模式的重要奠基石。
因此,我们职业教育应该以杜威的“做中学”这一教学理论为指导,从中借鉴和吸收其有利部分,继而重新定位我国职业教育在教学改革方面的一系列举措。
关键词杜威做中学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8.04.003Dewey's Educational Thought of "Learning by Doing" andIts Enlightenment to the Teaching Refor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GAO Ying(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000)Abstract Dewey is a great American educator, the philosopher, whose pragmatism education thought has extremely profound influence to American education, one of his core concepts of pragmatism education is the teaching theory of "learning by doing" and advocates the educational concept of practice as the main body. This has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cultivating practical and technically applied talents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at the same time, the teaching theory of "learning by doing" is also an important cornerston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duction-learning combined" teaching model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institutions. Therefore, our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 be guided by Dewey's teaching theory of "learning by doing", learn from it and absorb its favorable parts, and then reorient a series of measures i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Keywords Dewey; learning by do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1 “做中学”的教育思想内涵20世纪初,杜威曾抨击传统学校教育的弊端,指出传统的学校教育禁锢了学生的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主要包括“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经验” 等以儿童中心的教育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他的核心思想“做中学”教学理论,该教育思想不仅对美国职业教育的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方面也有一定的启示。
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及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
![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及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35c06e15bed5b9f3f90f1cea.png)
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及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摘要: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的提出有其时代背景和现实依据;杜威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做的过程”,主张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相联系,在很大程度上符合当时社会对教育的需求;杜威的理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用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审视我国的基础教育,它将对我国基础教育中的教育管理理念、师生关系、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从做中学”;基础教育;启示一、杜威“从做中学”教学理论的提出(一)提出的时代背景杜威“从做中学”理论的提出,有它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教育发展状况的诸多因素。
盖棺定论地说,美国传统的教育一方面是脱离社会,一方面是脱离儿童。
杜威的理论正好环绕着这两大课题:一是使美国学校和美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合拍,一是使美国学校和儿童以及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合拍。
当时正值美国工人运动迅猛发展要求普及教育,而资产阶级也需要能为他们创造剩余价值而又不惊扰他们安宁的顺服而文化高的工人。
杜威的理论正是适应了这种社会需要,特别是他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对于培养文化水平不高、技术水平要求不高的产业工人是很适用的。
(二)提出的现实依据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提倡学校采用被动的“静坐”“静听”的方式,而杜威根据自己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明确提出“从做中学”的方式。
在杜威看来,“从做中学”的提出有三个方面的依据。
1.“从做中学”是自然的发展进程的开始在《民主主义与教育》这本书中,杜威把儿童和青少年的学习分成三个阶段,并指出在第一阶段,学生的知识表现为聪明、才力,就是做事的能力。
人们最初的知识和最牢固地保持的知识,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例如怎样走路、怎样谈话、怎样读书、怎样写字、怎样售货、怎样待人接物等。
应该认识到,自然的发展进程总是从包含着从做中学的那些情景开始。
“从做中学”,儿童能在自身的活动中进行学习,因而开始他的自然的发展进程。
杜威认为,美国许多进步学校的实验表明,正是通过“从做中学”,儿童得到了进一步的生长和发展,获得了关于怎样做的知识。
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对中国教育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da610d0b6edb6f1aff001f69.png)
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对中国教育的影响一、引言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是现代西方教育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杜威教育思想不仅在美国享有权威,而且对世界各国的教育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杜威的教育思想不是完美的,有其合理的一面和谬误的一面。
但是,世界各国都认识到,他们国家在教育思想和教育实际方面受到了杜威的影响。
二、杜威的教育思想杜威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教学理论的核心思想:从做中学;以儿童为中心。
重视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强调教育的实用性、生活性,反对传统教育的形式主义、机械主义,杜威教育思想的突出特点是:以学生特别是以儿童的心理特征和本能为出发点,以使他们将来能够顺利融入社会从而成为合格公民为目的,教育不过是由此出发点而达到此目的的桥梁或渡船。
他说:“成人社会是教育的目的,儿童是教育的起点,学校是二者之间一条过渡的桥。
教育的目的,是要儿童走过这座桥到成人社会里去做一个有用的分子。
”杜威的“从做中学”的观点,实际上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
在一定程度上,它强调了实践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知识本来源自实践,而能力的培养更离不开实践锻炼。
对于缺少对自然和社会生活的实践经验的儿童来说,纯粹的理论知识是神秘而抽象的。
如果只采取课堂灌输的教法和死记硬背的学法,很难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有效的教学方法应是还原抽象理论知识于实践,使学生在亲身“做”的过程中具体生动地理解、掌握和创新知识。
他指出,这种教学只是从外面对儿童进行灌输,所用教材与教法与儿童本身的需要没有联系。
他批评这种教学是“三中心”教学,即仅仅以学习前人知识、课堂系统讲授和教师主导作用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而唯独不考虑真正的中心——“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
他提出:“教育最根本的基础在于儿童的活动力。
”因此,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最有效的方法是“从做中学”。
“从做中学”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手脑耳口等感觉器官亲自接触具体的事物,通过思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知识,最后亲自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决定了学校教育是“识记”型的。素质教育的目的是
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重知识传授的思路与单一
促进学习者作为人的全面的素质发展,这样我们的学 的教师讲授的教学方法形成了和谐的统一。“从做中
校教育就要改变“知识灌输”的形象,要促进学习者 学”理论让学生从单纯的“从听中学”中走出来,成
去实践、去体验、去创造,并获得知识和能力。很明 为活跃分子,教师则要转变教学方法,为学生“解
把学生当作被动的知识接受者,那么教师自然就
够唤起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的一些事物里选择作业, 会担当起“知识权威”的角色。长期以来,我国学校
也是智慧的一部分。
教育中的教师更愿去 “传道、授业”,教师怎么教,学
杜威告诫人们,在“从做中学”时,儿童“仅仅 生就怎么学,教师是教育中的当然主体,教师与学生
是去做,不管怎样生动,都是不够的。一个活动或设 是统治与被统治、主动与被动的关系。而杜威的“从
得知识的基础上提出下一步做什么。适应着这两种条 意见和看法,善于采纳学生正确的建议。再次教师应
件的各种作业活动,将必然导致不仅仅把已知的教材 该充分尊重学生,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考虑学生的
积累起来,而且也把它组织起来 ”。因此,根据 “从做 年 龄 特 征 、 心 理 和 生 理 特 点 , 客 观 、 全 面 、 深 入 地 了
的改造”是杜威教育理论中的三个核心命题。这三个 有意识地用以获得结果的各种技巧。涉及各种用工具
命题紧密相联,从不同侧面揭示出杜威对教育基本问 和材料去进行的表现和建造,一切形式的艺术活动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题的看法。杜威认为,“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 手工活动,只要它们包括为了达到目的的有意识或深
中 学 ”、 “ 从 经 验 中 学 ”。 “ 从 做 中 学 ” 主 张 从 经 验 中 思 熟 虑 的 努 力 。 这 就 是 说 , 它 们 包 括 油 画 、 绘 画 、 泥
具体,或者通过取消教科书以及师生间过去那种储水 理论的一大成绩。
池和抽水机般的关系来达到的,不如说是通过给儿童
(二) “ 从 做 中 学 ” 理 论 促 使 我 国 的 学 校 教 育 改
一个充满了要做的有趣的事的环境来达到的 。”因为为 变狭隘的师生关系
任何一群儿童选择作业,从儿童的环境中,从当时能
是不是足够的充分和足够的复杂,向不同的儿童要求
“从做中学”原则的实施就是为了创设一种新型
各种不同的反应,并允许每个儿童自由地去做,而且 的民主的师生关系,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习
按照自己特有的方式做出他的贡献。从教育方面来说, 活动的开展。因此,“从做中学”还给我们一些这样
一个良好的活动进一步检验的标志是,它有着一个足 的启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影响着教学。师生之间良
计当然一定是在学生的经验范围之内,并且同他们的 做中学”理论让学生成为“做”的主体,在做中培养了
33
需 要 相 联 系—— —这 决 不 等 于 他 们 能 够 有 意 识 地 表 现 出 兴趣,促进了求真思维和创造性格的养成,教师在很大
的 任 何 喜 爱 和 愿 望 。 …… 一 个 良 好 设 计 的 关 键 是 , 它 程度上成为“助学者”,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关系。
生 ”。 他 们 虽 然 为 数 不 多 , 但 是 几 乎 是 每 个 班 级 里 都 言 谈 举 止 易 受 情 绪 所 左 右 , 行 为 怪 异 , 不 喜 欢 与 人 交
有,倘若放弃教育或教育不当,势必使他们更加落后, 往,缺乏安全感,对周围的人不易信任,对其他人及
影响整个班级和教育质量的提高,进而影响公民素质 其父母存在强烈的回避意识,内心世界极其封闭。
力”。在杜威看来,在 “从做中学 ”时,必须排除由于 和 爱 德 华 兹 在 《杜 威 学 校》 一 书 中 所 论 述 的 那 样 , 学
外部强制或命令的行动、不能将行动的人引入未来更 校为提供儿童生长的经验所选择的活动应该有三个标
广阔的领域的行动以及习惯性和机械性的行动。其次, 准:首先应当是基本的。即作为基本需要的那些东西,
就不能进入或了解现在的社会组织,正如他如果没有 的有思想的人,只有促进作为人的生长和发展的教育
参与过各种比较简单的音乐的体裁就不能欣赏交响曲 才是最需要的。而杜威“从做中学”理论正是促使学
一样。
生成为学习生活的主体 。由于“从做中学 ”,学生能在
杜威又认为,教育者应该为儿童提供一个能够 自身的活动中进行学习,从而开始他的自然的发展进
学”理论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杜威用这一 质或具有期待他的能力的支持的性质时,只有当困难
理论利器揭批“传统教育”的弊端,支持“进步教育” 能起激励作用而不是起使人沮丧的作用时,这种选择
运动的开展。一百多年过去了,杜威的“从做中学” 才是他力所能及的。
32
理论仍然充满了生命力,并深深地影响着我国的基础
因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对做事和活动会有不同的要 例如吃的、穿的、住的。这类活动是真正的和没有时
求,因而做事和从事活动就不能一律化。“指望一个 间性的,它们的现实性能激发儿童的兴趣和努力。其
幼小儿童从事的活动像年龄较大的儿童所从事的活动 次应当是简单的。例如,儿童能够重新发现、重新发
基础教育
明和重新建造的东西,或者现在小型的、通常的农庄
在论述“从做中学”的涵义时,杜威明确指出:
教育改革。
工作是“使用中介工具或用具以达到目的 ”,其区别于
一、杜威“从做中学”的理论内涵
“劳动”和“游戏”的是具有理智的特点。它“涉及一
“ 教 育 即 生 活 ”、 “ 教 育 即 生 长 ”、 “ 教 育 即 经 验 切 活 动 , 它 包 括 使 用 中 介 的 材 料 、 用 具 以 及 使 用 各 种
中学”的原理,儿童去做事和从事活动既不是出于所 解学生,并进行针对性教学,实施因材施教。最后,
谓功利的原因,又不是教师为防止儿童懒散淘气而叫 教师要把握学生当前的思想实际。教育者要经常地、
他做的作业或练习,更不是用来代替课本的练习。
不断地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二、“从做中学”带给我们的教育启示
自信心,不讽刺挖苦学生,提倡师生之间的朋友关系,
我国的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正经历着由 平等相处,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变革。应试教育的目标
(三) “ 从 做 中 学 ” 理 论 促 使 我 国 的 学 校 教 育 改
是升学考试,考试形式和内容的单一与僵化从根本上 变陈旧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
够长的时间幅度,为的是把一系列的努力和探究都包 好的关系表现为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协调一致,
括在里面,并且以这样的方式把它们包括起来,那就 这种良好的关系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直接受
是每一步开辟了一个新的方面,引起新的问题,唤起 制约于教师的专业知识、教育技能、思想品德和人格
对更多的知识的需要,还要在已经完成了什么并在获 力量。其次教师应该形成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
烹饪、缝纫等,只要这些活动包括有一个关于所要达
杜威认为,真正理解“从做中学”的涵义是十分 到的结果的观念。它们还包括要动手的科学研究,对
重要的。首先,因为“活动的概念作为一个重要的教 研究材料的搜集、对器具的管理、工作进行中和记录
育 原 则 , 没 有 什 么 新 颖 的 、 惊 人 的 东 西 。 特 别 是 ‘ 自 实验情况所需的活动程序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
生 活 习 惯 等 心 理 方 面 的 发 展 是 正 常 的 , 但 也 有 个 别 学 “个人利益至上”、及时行乐的主张持拥护态度。
生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困难,日常行为上表现有认
(二) 情绪异常
知混乱、情绪异常、性格怪异和品德偏差等问题。这
心困生不健康的情绪表现在对人、对事有不正常
些个别中小学生通常被称为心理困难生,简称“心困 的态度和情感,甚至产生过多焦虑、敏感、多疑等。
积 累 知 识 、 从 实 际 操 作 中 学 习 , 要 求 学 生 运 用 自 己 的 塑 、 唱 歌 , 只 要 有 对 工 具—— —对 实 行 的 技 巧 有 些 有 意
手脑耳口等感觉器官亲自接触具体的事物,通过思考 的注意。它们包括各种手工训练、木工、金工、纺织、
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知识,最后亲自解决问题。
(一) “ 从 做 中 学 ” 理 论 促 使 我 国 的 学 校 教 育 重
提供的各种活动。这些活动既引起儿童的兴趣,又在 新审视学习者的角色
他的建造的能力范围之内。这些活动也把儿童引导到
我国的传统学校教育,习惯的或无意识的把学习
未加工的材料,这些材料必须通过儿童反复改制,才 者看作是一张白纸,是知识灌输的对象。所以在教育
能成为他所想象的东西。第三应当是社会性的。这些 中,教师更愿意“不辞辛苦”地把书本上的知识传递
活动不仅是儿童在做的时候感兴趣的东西,而且它们 给学生,学生被要求要牢记课本,遵从老师的安排和
象征社会的情况,并包括儿童能感知和理解的种种关 命令,并渐渐习惯于这种被动的接受者的状态。而事
系。一个儿童如果没有经验到比较简单的生活舞台, 实上,学生首先是一个有生命的个体,是一个活生生
2008 年 第 8 期
浅论杜威“从做中学”的理论内涵及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
赖红梅
(福 州 教 育 学 院)
% % [摘 要] 杜威“从做中学”理论的提出,有它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教育发展状况的诸多因素。其 理论内涵丰富而深刻,并深深地影响着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从做中学”理论促使我国的学校教 育重新审视学习者的角色;促使我国的学校教育改变狭隘的师生关系;促使我国的学校教育改变陈 旧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促进我国学校教育加快课程改革。
[关键词] 从做中学 理论内涵 教育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