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学案2(含答案)
新课标历史《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学案)(附答案)

(2)进一步减轻和徭役;(3)重视“”,废除一些严刑苛法;(4)提倡,以身作则。
3.表现: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
史称“”。
【合作探究】1.何谓“休养生息”政策?汉初为什么要实行这种政策?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夏五月,兵皆罢归家……诏曰: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减租税,复十五税一……——《汉书》卷一下《高帝纪》(1)根据所学分析,材料中,下诏书的皇帝是谁?(2)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位皇帝休养生息的措施有哪些?(3)结合课文分析,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样的作用?3.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大臣晁错提出“务农于农桑,薄赋敛”。
文帝采纳了他们的建议,提倡以农为本。
想一想,为什么要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概括文帝景帝时期休养生息采取的具体措施有哪些?【学后反思】参考答案【自主探究】一、1.202;刘邦;长安;汉高祖。
2.社会生产;残暴统治、秦末的战乱。
二、1.汉高祖。
2.(1)还乡务农;平民。
(2)轻徭薄赋;赋税;兵役。
3.恢复和发展;稳定。
三、1.汉景帝。
2.(1)以农为本。
(2)赋税。
(3)以德化民。
(4)勤俭治国。
3.文景之治。
【合作探究】1.“休养生息”政策絁是指国家在大动荡或大变革以后,实施的减轻人民负担、保养民力、增值人口以达到恢复社会经济、稳定政治统治的政策。
原因: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2.(1)汉高祖。
(2)措施:①让士兵还乡务农,并将因战乱饥荒成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②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及兵役。
(3)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措施一方面使国家统治秩序得到稳定,另一方面使曾经脱离生产的农民回到了土地,并得到了相应的生产条件,汉初的经济逐渐恢复起来。
3.原因:西汉初年,经济凋敝,重农抑商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汉初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措施:(1)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关心农桑;(2)进一步减轻和赋税徭役;(3)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苛法;(4)提倡勤俭治国,以身作则。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上册(统编版2024)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目标】①了解楚汉之争的过程及性质,知道西汉建立的基本史实。
(时空观念)②知道西汉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内容及作用。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③知道文景之治的措施及表现,了解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况,通过对比秦亡汉兴,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家国情怀)【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
教学难点:休养生息政策。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大风刮起来了,云随着风翻腾奔涌啊,威武平天下,衣锦归故乡,怎样才能得到勇士啊为国家镇守四方!这是汉高祖刘邦所做的《大风歌》。
此诗歌只有区区三句,前两句直抒胸臆,雄豪自放,亦显得踌躇满志,第三句却突然透露出前途未卜的焦灼,抒发了刘邦内心表现出对国家尚不安定的浓郁的惆怅。
那在这种惆怅不安的状态下刘邦是如何做的呢,下面让我们走进本课,一起来了解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环节二:整体感知1、先导阅读:西汉如何建立的?为了巩固新生政权,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该政策结果如何?答案提示:教师指导:本课主要讲述的是西汉建立到逐渐兴盛的历史。
楚汉之争,刘邦最终胜利,建立西汉,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使得政治清明,社会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成为汉武帝大一统局面出现的条件。
因此“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三个子目互为因果关系,“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是实施“休养生息政策”的前提和基础,“文景之治”是“休养生息政策”的结果。
环节三:新课教学(一)目标导学一: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1、自主学习:①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曾经并肩作战的友军在秦灭的这一刻起发生了变化,两个人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这个胜利的果实该由谁来享受?拥有重兵的项羽自封为____________ ,封刘邦为_______。
双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开争战,史称“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导学案(含答案)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含答案)【自主学习】1.西汉的建立:_______年,________建立汉朝,定都________,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2.休养生息政策:汉高祖采取__________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_______及_______。
汉高祖死后,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__________政策,注重________生产,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3.“文景之治”:________和________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_______为本,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__________。
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__________”,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提倡__________,反对奢侈浮华。
文景时期,政治清平,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
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府库充盈。
这一时期在历史上被称为“__________”。
[【合作探究】1.与秦朝的统治政策相比,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有怎样的好处?2.文帝和景帝的“勤俭治国”和“以德化民”给我们什么启示?对现在的国家治理有何现实意义?【当堂达标】1.西汉的都城是()A.咸阳 B.镐京 C.长安 D.洛邑2.高祖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直接原因和根本目的是()A.稳定社会巩固政权B.安定天下发展生产C.人心思安以民为本D.借鉴前朝收揽人心3.西汉统治者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A.力倡节俭 B.大兴文治 C.休养生息 D.平抑物价4.西汉初年,汉高祖为了增加农业劳动力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①士兵还乡务农②提倡勤俭治国③奴婢释放为平民④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5.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采取的治国措施不包括...()A.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B.下令士兵回乡务农C.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D.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来6.下列与“文景之治”相关的表述不准确是的 ( )A.指刘邦统治的时期 B.指汉文帝和汉景帝的统治C.前后近40余年 D.“吏安其官,民乐其业”7.“文景之治”这一盛世景象出现的原因有()①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②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③文帝、景帝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④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稳定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儒家思想进行统治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我的收获】参考答案【自主学习】1.公元前202 刘邦长安2.休养生息徭役兵役休养生息农业3.汉文帝汉景帝农三十税一以德化民勤俭治国文景之治【合作探究】1.能与民休息,安居乐业,提高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逐步恢复起来,粮价大大降低,农民能够稳定地提供赋税徭役,也促进了其他行业的发展。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附学案)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西汉初年,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汉初休养生息政策措施的实施与文景之治局面出现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形成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认识到西汉社会经济之所以得到恢复发展,是在秦末农民战争的推动下,由于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和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教学重、难点】重点: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
难点:“文景之治”【教学过程】复习导入: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王朝,它迅速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什么战争?结果如何?公元前202年,在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的废墟上,建立了西汉王朝,汉朝究竟怎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
复习导入:教师提问:楚汉战争的结果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刘邦最终打败项羽,在公元前202年,定都长安,建立汉朝。
)一.西汉建立刘邦胜利后,建立了汉朝,定都长安,刘邦即汉高祖。
西汉建立后,面临什么样的形势?汉朝是如何实现巩固统一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讲授新课)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提要,了解本课的内容和汉朝兴衰的历史框架。
二.文景之治西汉初年,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形势呢?布置学生阅读课本76页小字内容,回答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分地方和中央两个层面回答。
(地方:人口大量减少,土地荒芜,粮价飞涨,百姓卖儿卖女或者自卖为奴;中央:国库亏空,皇帝要配齐四匹一样的马拉车都办不到,丞相和将军只好坐牛车。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这种局面是怎样造成的呢?(除战争因素外,还要引导学生回忆秦的暴政及其表现内容,从而引出百姓痛恨秦朝的做法。
)师生共同探讨课本的“议一议”:面对这样的局面,为了安定和巩固政权,统治者的党务之急是什么?投影课本“读一读”:教师解释其大意:因百姓痛恨秦朝的做法,丞相萧何顺应民情,全部废除,重新开始。
3.11《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学案-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学案设计(一)学习目标1.通过古诗和图片,掌握西汉建立的基本史实。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2.结合秦朝速亡的背景及相关史料,编制历史剧,解释汉初“与民休息”政策的概念及意义。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3.通过相关史料,概述“文景之治”的基本史实,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思考内在因果关系。
(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4.结合相关史料,获取有效信息,做到论从史出。
(历史解释、史料实证)5.体会汉初统治者政治宽厚,生活节俭,这种简朴作风一直为史家所称颂。
(家国情怀)自主学习一、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1.秦亡后,项羽、刘邦又进行了几年的战争,历史上称为“楚汉之争”。
对于“楚汉之争”的性质,有的同学认为它是陈胜、吴广起义的继续,有的同学认为它是地主阶级内部争权夺位的战争。
请谈谈你的看法。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他搜刮民财,建造华丽的宫殿,终日饮酒作乐。
(人民的愤怒:你这个太阳什么时候灭亡啊,我们宁愿和你一起灭亡。
)材料二他贪财好利,用严刑镇压人民,引起镐京的平民暴动,使西周走向衰落。
材料三汉代有人说:秦王贪狼暴虐,残贼天下,穷困万民,以适其欲也……劳罢者不得休息,饥寒者不得衣食,亡罪而死刑者无所告诉,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故天下坏也。
材料四“楚汉之争”中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用人才,力量逐渐由弱变强,最终取得“楚汉之争”的胜利,夺取了天下,建立了西汉。
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得民心者得天下”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条理清楚,不少于150字)3.同学们一定知道不少关于刘邦、项羽的故事吧。
那么,你认为刘邦的成功与项羽的失败是具有必然性还是具有偶然性?请谈谈你的看法。
二、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1.下图是秦汉两种不同的统治政策,其最终导致了什么不同的后果?2.议一议:与秦朝的统治政策相比,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有什么好处?3.汉高祖吸取秦朝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同步学案(含答案)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学习目标重点突破1核心概念(1)休养生息政策:指大动荡或长期战乱以后,统治者不搞劳民伤财、严刑酷法的统治,改以宽刑薄赋的政策,保养民力,增殖人口,以达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的目的。
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并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
为稳定民心,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汉高祖采取轻徭赋税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少徭役和兵役,重视农业的发展,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典型例题:《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为此,汉高祖采取的措施是()A.休养生息B.选任贤能C.增加徭役D.对外征战(2)“文景之治”:西汉文、景两帝时经过休养生息政策后出现的盛世局面。
汉初经济残破、百废待兴,文景两帝推崇黄老之术,采取“与民休息”“轻徭薄赋”等措施使生产恢复发展,国力增强,出现了稳定的景象。
典型例题:“诏令劝农薄赋徭,躬行节俭尚廉潮。
生民养息人丁旺,强国富民兴汉朝。
”诗句歌颂的是()A.西汉的建立B.刘邦的统治C.文景之治D.汉武帝大一统2重点问题秦亡汉兴的原因及启示秦亡的原因:统治者实行残暴统治,赋税沉重,徭役和兵役繁重,刑罚残酷,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
汉兴原因:统治者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勤于政事,提倡节俭,爱护百姓,轻徭薄赋,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发展社会生产。
启示:政府要重视民生,以民为本,减轻人民的负担。
典型例题:刘邦一入关中便废除秦朝苛法;高后元年,“驰商贾之律”;文帝十三年,“除肉刑法”“除田之租税”。
以上史料可以用来说明汉初()A.儒家仁爱思想的普及B.重视农业的生产C.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D.适应时代的治国之道3综合探究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得民心者得天下,重视民意,顺应民心才能更好地发展。
3.11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导学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楚汉之争的史实,分析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2.知道西汉建立的史实,了解汉初的社会景象,掌握汉高祖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措施。
3.了解文景之治出现的社会背景,知道和理解文帝、景帝所采取的措施及积极作用。
4.通过学习汉初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具体措施,认识到改革为西汉的强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改革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5.通过分析楚汉之争中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和秦王汉盛的原因,认识到“得民心者的天下”。
【重点难点】1.重点:楚汉之争,西汉的建立,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
2.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休养生息政策。
【自主学习】一、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1.楚汉之争(1)目的:西楚霸王和汉王为争夺国家统治权展开争战。
(2)结果:项羽兵败,突围后自刎,刘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3)原因: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用;项羽刚愎自用,一味依赖武力。
2.西汉的建立: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 ,史称西汉。
刘邦就是。
二、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1.休养生息政策(1)背景:由于秦朝的和秦末的战乱,社会生产遭到破坏,到处是的景象;百姓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田地荒芜,民众得不到温饱。
(2)目的:巩固政权和稳定。
(3)措施①汉高祖下令让部分士兵还乡务农,并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以增加农业劳动力。
②为稳定民心,鼓励民众致力农业生产,汉高祖实施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把田租定为,也就是农民将收获物的十五分之一交给国家,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
(4)作用:经过汉初统治者多年的治理,西汉从战乱中逐步恢复,国家局势稳定下来。
2.与匈奴关系(1)原因:西汉初年,匈奴不断袭扰边郡,鉴于汉初、百废待兴的现实。
(2)措施:政策。
(3)目的:以缓和双方的关系,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营造了。
三、“文景之治”1.原因:汉文帝、景帝时期,继续实行政策。
2.措施(1)注重农业生产,提倡,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与民休息;准许缺少耕地的农户迁到耕地有余、水利条件好的地方;进一步把田租降到。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含反思)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程标准】知道西汉的建立,了解“文景之治”。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西汉建立的时间、开国皇帝、西汉都城;知道汉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和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的措施和“文景之治”。
过程与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会利用教材,提取教材和其他资料中的有效历史信息,了解汉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文帝、景帝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其繁荣局面为西汉的强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习重难点】重点: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
难点:汉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刘邦的《大风歌》学生:朗诵教师:刘邦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平民皇帝,他48岁率众揭竿而起,56岁成为西汉的开国皇帝。
刘邦建立的汉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初步发展时期。
这位平民皇帝有着怎样的治国方略?西汉统治之初采取了怎样的统治政策?继他之后,汉朝又出现了怎样的局面呢?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展示:一、西汉的建立教师:楚汉之争,刘邦打败了项羽,统一了全国。
那么,刘邦是如何登上汉王朝的皇位的?生答:楚汉之争,刘邦胜利。
教师:从秦末农民起义到项羽兵败自杀,大规模的血腥战争持续了数年,而西汉建立后胜利者却无法欢欣鼓舞,因为留给开国君臣们的是一个满目疮痍、残破不堪的景象。
展示:材料一汉兴,接秦之敝(同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臧(同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颜色相同的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材料二将相出行乘坐的牛车讨论:结西汉初年出现了怎样的社会状况?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提示:状况: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家贫困,到处残破荒凉的景象。
问题: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
展示:二、休养生息政策1.原因教师:汉高祖刘邦当上皇帝后,国家很穷,到处是一片荒凉的景象。
作业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含答案)

第()次作业日期:()月()日得分: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一、单项选择题 (5个小题,每题4分,计20分)1.()A.嬴政B2.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A.王国问题B.恢复发展生产C.人口问题D.王权问题3.西汉初年,汉高祖为了增加农业劳动力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①让士兵还乡务农②提倡勤俭治国③将奴婢释放为平民④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以下是四位同学排演的历史课本剧“文景之治”的片段,下列情节不符合史实的是()A.农民张三仅把收成的1/30交给国家B.汉文帝命人仿照阿房宫修建皇宫C.一位皇子因为铺张浪费受到汉文帝训斥D.一位县官因为关心农桑受到汉景帝提拔5.“文景之治”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A.大乱之后必有大治B.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C.兴衰纷乱,循环往复D.调整政策推动生产力发展二、辨析改错题(2个小题,每题5分,计10分)6.汉景帝在历史上以节俭著称。
他在位20多年,生活简朴,宫室、园林以至车骑都没有增加。
错误:更正:7.为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文帝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
错误:更正:三、材料分析题(2个小题,每题10分,计20分)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材料二:汉文帝说:“夫农,天下之本也。
”材料三:汉景帝说:“农,天下之本也。
黄金床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时期的景象?造成这一景象的原因是什么?针对这一状况,汉高祖实行了什么政策加以应对?(2)材料二、三体现了什么思想?为此,文、景帝采取了什么措施?(3)上述治国思想对我们今天的现代化建设有何借鉴价值?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兴……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导学案 (含答案)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标要求知道西汉的建立。
了解“文景之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西汉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及都城,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措施,了解文帝、景帝“与民休息”的重要措施及效果,理解“文景之治”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西汉初年,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汉初休养生息政策措施的实施与文景之治局面出现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西汉社会经济之所以得到恢复发展,是在秦末农民战争的推动下,由于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和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要从思想上明确一个道理:经济上的发展是大一统的物质基础,国家的统一是国家强盛的先决条件。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
难点:文景之治。
导学过程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情景导入展示汉代新乡原阳四丞相:陈平——奇计安邦大谋善终;张苍——长命百岁精于历算;周勃——军功卓著定国安刘;▪周亚夫——治军有方削平七国等图片和史料:相比张良萧何、韩信汉初三杰名扬天下,我们新乡人更应该记住陈平、张苍、周勃、周亚夫四位跟随刘邦打天下、西汉初期安邦治国、治军有方、平叛有功的家乡著名的历史人物。
爱国从爱家乡开始。
这节课我们就通过这四位名相的故事来学习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一、西汉建立陈平的故事1、声东击西救刘邦。
刘邦困守荥阳时,陈平建议捐金数万斤,离间项羽群臣,使项羽的重要谋士范增忧愤病死。
2、计封韩信灭项羽。
韩信节节胜利,军威大振,乘刘邦失利之机,要求刘邦封他为假王(代理)。
关键时陈平一踢,刘邦封韩信为齐王,韩信感恩,为刘邦统一天下起了决定性作用。
前202年8月,双方划定“楚河汉界”。
陈平以其谋略家的敏锐洞察力,看到项羽已到了穷途末路,建议刘邦立即发兵攻打项羽。
12月,项羽被围垓下,霸王别姬,楚汉战争结束。
1.西汉建立:之争是刘邦和项羽争夺帝位的战争。
公元前202年,________打败项羽,统一全国,建立汉朝,定都_______,史称_________。
人教部编办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人教部编办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七年级历史学科学案编制人:王健峰审核:李梅梅编号:11 课题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学习目标【学习重点】“文景之治”【学习难点】休养生息“五环节”自主学习环节环节一:自主预习阅读教材51-52页“西汉的建立”,回答问题:1.时间:。
2.人物:。
3.都城:。
环节二:精讲点拨“休养生息”即在社会大动荡或长期战争之后统治者实行的宽刑薄赋政策,以保养民力,增殖人口,达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的目的。
为什么汉初的统治者要实行“修养生息”的政策?第 2 页第 3 页环节三:合作探究阅读以下史料,讨论回答: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况?这一状况是怎样造成的?(2)根据以上情况,汉高祖刘邦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他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被称为什么政策?(3)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发展社会经济?效果如何?这一局面又被称为什么?环节四:巩固训练1.汉初年,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直接原因是第 4 页()A.社会经济非常萧条B.统治者宽厚仁慈C.儒家思想的盛行D.社会劳动力缺乏2.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A.消灭项羽的残余势力B.加强中央集权制度C.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D.解除朝中大将兵权3.以下是四位同学排演的历史课本剧“文景之治”的片段,哪一项不符合历史史实()A.农民张三因为努力耕作受到官府奖励B.县官王平因为关心农桑受到景帝提拔C.文帝的夫人因为铺张浪费受到训斥D.汉文帝命人仿照阿房宫修建皇宫环节五:测试评价4.西汉初年,经济凋敝,到处是一片荒凉景象。
出现这种景象的原因有()①秦的暴政②秦末农民战争③楚汉之争④汉初皇帝奢侈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第 5 页5.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
这一事件发生在()A.公元前2世纪初B.公元前2世纪末C.公元前3世纪初D.公元前3世纪末6.西汉统治者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A.力倡节俭B.大兴文治C.休养生息D.平抑物价7.下列关于“文景之治”的表述不准确的是()A.指刘邦统治时期B.指汉文帝和汉景帝的统治C.重视“以德化民”D.“吏安其官,民乐其业”8.汉朝时期,我国的农业生产有了很大进步,耕作技术也有了很大提高,下图是出现于汉代的一种新式农具,它的主要用途是()A.灌溉 B.播种C.收割 D.耕地9.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第 6 页著于本”大臣晁错提出“务民于农桑,博赋敛”。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导学案)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2022年课程标准学习目标通过了解楚汉之争、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知道西汉从建立、发展的变化及原因1.了通过分析秦亡前后刘邦、项羽的战争性质的变化,了解楚汉之争及其过程。
(唯物史观、家国情怀)2.了解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内容及作用。
(历史解释、唯物史观)3.掌握推动“文景之治”出现的措施,了解“文景之治”的表现,认识“实行仁政”的重要性。
(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自主学习任务一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设问1:什么是楚汉之争?西汉是怎样建立的?1、时间:公元前206年到公元前年。
2、争霸双方:西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
3、目的:争夺帝位4、结果:之围,项羽乌江自刎,刘邦建立汉朝5、项羽失败,刘邦成功的原因:①项羽虽势力强大,却刚愎自用,一味依赖武力。
②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用人才。
6、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7.西汉的建立公元前202年,建立者刘邦;定都;刘邦就是汉高祖。
自主学习任务二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设问2:什么是休养生息政策,西汉初年为什么实行休养生息政策?1.原因——西汉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①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②是巩固新的王朝二、休养生息政策2、汉高祖采取的措施:①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
②释奴为民,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增加农业劳动力;3、作用:经过多年的治理,汉初的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巩固了新王朝。
自主学习任务三“文景之治”设问3:什么是“文景之治”?汉文帝、汉景帝采取了那些措施,影响是什么?“文景之治”的出现是西汉统治者长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结果。
对“文景之治”的出现做出贡献的1.时期: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
2.表现举措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汉文帝和汉景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措施可以概括为:轻徭薄赋、减轻刑罚、提倡节俭。
)①轻徭薄赋: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缓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学案第11课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一、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
二、重点难点1.重点刘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
2.难点刘邦和项羽从灭秦时的反秦起义领袖到楚汉战争时争权夺利的转变。
三、自学提纲(一)阅读课文并独立完成下表一、刘邦建国1.秦灭亡后,项羽自称_____________,封刘邦为_____________。
刘邦和项羽为了争夺帝位,进行长达四年的战争,史称_____________。
2.公元前_____________年,刘邦建立_____________朝,设都城于_____________,史称_____________。
二、休养生息3.刘邦采纳陆贾的建议,主张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力求给百姓一个安静稳定的环境,这一措施成为汉初施政的重要依据。
4.刘邦即位后宣布,凡退役归农的军吏卒,按军工大小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因战乱逃亡山泽的民众,归还故里_____________;因饥饿而卖身为奴婢的_____________;减轻田租,定税率为_____________。
三、文景之治5.文帝、景帝在位期间,继续推行_____________政策,奉行_____________方针,创造安定的局面,进一步发展社会生产,采取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措施。
经过文帝、景帝40余年的政治,形成了“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的社会环境,史称_____________。
四、自我检测6.西汉第一个皇帝是()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武帝D.汉景帝7.汉初统治者对人民采取轻徭薄赋政策的客观原因是()A.吸取秦亡的教训B.重视“以德化民”C.经济困难D.人心思安8.刘邦和项羽争夺帝位的战争是:( )A.巨鹿之战 B .长平之战 C.楚汉战争 D.城濮之战9.汉高祖刘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理论依据源自《新语》一书,作者是:( ) A.李斯B.陆贾C.韩信D.叔孙通10.下列与“文景之治”相关的表述不准确是的:( )A.指刘邦统治的时期B.指汉文帝和汉景帝的统治C.前后近40余年D.“吏安其官,民乐其业”11、毛泽东曾写过诗“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其中霸王是指()A项羽B 周武王 C 陈胜D秦始皇12. 阅读下列材料:“到这个时期(西汉),国家的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学案(含答案)2、学生巩固基础:明确上述知识点后,让学生通过诵读、默想、互问等方式熟练记忆上述知识点(4')3、基础巩固题。
(7')针对基础提纲提问,并适当拓展。
1)、西汉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2)、汉初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的原因?3)、休养生息政策实行的目的?4)、说出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几位皇帝?5)、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治世局面称为什么?4、师生共同探究(12')(1)请同学们把本小组内部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下面,请其他小组同学或老师帮助解决。
(2')(2)师生共同探究下列问题:(10')1.汉初萧条原因?采取的措施?答:原因: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
采取措施:修生养息、轻徭薄赋、发展农业。
2.休养生息政策实行的原因?汉高祖的措施?影响?原因:巩固政权、稳定社会局势措施:“兵皆罢归家”——士兵返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增加农业劳动力】轻徭薄赋政策【稳定民心,鼓励农产影响: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
3.文帝和景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具体内容,出现了什么局面?(1)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②劝诫百官关心农桑;③进一步减轻赋税及徭役;④提倡勤俭治国,重视“以德化民”。
(2)文景之治。
五、〔课堂小结〕:(2')六、〔当堂检测〕:请快速完成下列问题。
(8')一、选择题:1.西汉的建立是在( )A.公元前207年B.公元207年C.公元前202年D.公元202年2.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A.消灭项羽的残余势力B.加强中央集权制度C.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D.解除朝中大将兵权3.西汉早期,为了恢复社会经济发展,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与汉文帝、汉景帝连续几代帝王都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措施。
这些措施的相同点是( )①都推行休养生息政策②都吸取了秦亡的教训③都注意勤俭治国④都加强思想控制A.①②③④B.①④C.②③④D.①②③4.以下三个皇帝的在位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汉高祖②汉景帝③汉文帝A.①②③B.③②①C.①③②D.②③①5.西汉初年,由于统治者实行轻徭薄赋、发展生产、“以德化民”的政策,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局面应运而生,史称(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D.开元之治6.“文景之治”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 )A.大乱之后必有大治B.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C.兴衰纷乱,循环往复D.调整政策,推动生产力发展二、非选择题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学案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学案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知|识|目|标|我|明|确①识记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措施、结果。
②掌握“文景之治”的创造者和措施。
③比较秦的暴政和汉初统治者的安民措施,明白“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培养勤俭持家的高尚情操。
一、西汉的建立下图人物是西汉的建立者刘邦,你了解西汉建立的概况吗?1.建立:公元前202年,________建立汉朝,定都________,史称西汉,他就是汉高祖。
2.汉初状况:由于________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
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
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成为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二、休养生息政策1.原因: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________________导致速亡的教训,快来检测学习效果,判断下列观点的正误吧!1.公元前202年,汉文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2.汉高祖吸取商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
()3.汉高祖下令让士兵还乡务农,还减轻农民的赋税等。
()4.汉文帝和汉景帝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人为本,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 5.汉景帝以身作则,生活简朴。
()一个政策:休养生息。
两个时期:汉高祖时期,文景时期。
秦朝残暴秦末乱,汉初荒凉景象现。
吸取秦亡的教训,休养生息促生产。
轻徭薄赋负担减,以农为本民心安。
“以德化民”倡勤俭,“文景之治”国有钱。
探究点一“文景之治”材料一文帝、景帝在位期间,进一步推行休养生息政策,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将田赋降至三十税一。
文帝在位二十多年,不修宫室苑囿。
文景时期,还减轻刑罚,废除伤残肢体的肉刑。
材料二文帝曾经想建一露台,召工匠计之,置百金,便放弃了这个念头,说:“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白寿彝《中国通史》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景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及启示。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导学案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学案【学习目标】(一)学习目标1.掌握西汉建立、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
2.掌握“西汉初年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和“文景之治”的成因。
3. 理解西汉社会经济之所以得到恢复发展的原因。
【学习重难点】(一)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汉高祖及继任者的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教学难点:理解休养生息政策为后来汉武帝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预习新知】(一)预习新知(一)西汉的建立1.建立:刘邦于年建立汉朝,定都,史称西汉。
2.汉初经济(1)背景:秦朝的和秦末的战乱使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2)表现:汉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
(3)任务:恢复和发展,巩固新王朝。
(二)休养生息政策1.目的: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2.原因:汉高祖吸取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
3.政策:采取了的政策。
4.措施(1)汉高祖让还乡务农,将奴婢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
(2)汉高祖采取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
(3)汉高祖死后,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
5.作用: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三)文景之治1.背景:和汉景帝,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2.内容(1)经济:注重生产,进一步减轻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
(2)政治:重视“”,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
(3)方略:提倡,反对奢侈浮华。
3.表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
(一)公元前202长安残暴统治社会生产(二)秦朝休养生息士兵轻徭薄赋(三)汉文帝农业赋税以德化民勤俭治国【深化探究】(一)深化探究1.汉初的统治者为什么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2.想一想,为什么要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3.与秦朝的统治政策相比,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有怎样的好处?4.文帝和景帝的“勤俭治国”和“以德化民”给我们什么启示?对现在的国家治理有何现实意义?1.(1)客观上:经过长期战争的破坏,西汉初期呈现一派残破的景象,人口减少经济萧条,粮食奇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学案2(含
答案)
第第1111课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了解西汉的建立.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等基本史实,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思考内在的因果关系。
2.研读与本课相关的史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做到论从史出。
3.汉初统治者政治宽厚,生活恭俭,他们的这种简朴作风一直为史家所称颂。
【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
重点休养生息政策难点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温故知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楚汉之争,楚汉之争的结果是怎样的刘邦最终打败项羽,在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刘邦虽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建立了汉朝。
然而由于多年战乱的影响,社会面临诸多的困难。
对此,汉初的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样的政策又出现了怎样的局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两个问题来学习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
一一..西汉的建立西汉的建立公元前202年,________建立汉朝,定都________,史称西汉。
二休养生息政策二休养生息政策
1.目的由于秦朝末年,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为了
________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亡的教训,采取了的政策。
2具体措施有(1)下令“”,让士兵还乡务农;(2)将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3)鼓励农民致力农业生产,采取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和兵役。
三文景之治三文景之治1措施(1)他们注重,提倡以农为本。
(2)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________。
(3)重视“”,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
(4)他们还提倡,反对奢侈浮华。
2.结果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
【当堂达标】
【当堂达标】
一.选择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汉高祖刘邦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的是()A兵皆罢回家B三税一C以德化民D裁减官员2我国古代王朝都经历了建立.发展.兴盛.衰亡的演变过程,人们称此过程为“王朝周期”。
不属东汉“王朝周期”的选项是()
A.文景之治
B.外戚宦官专权
C.光武中兴
D.黄巾起义3汉初统治者的首要任务是()A提倡节俭B 发展农业生产C以德化民D加强中央集权4汉初首先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皇帝是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5下列哪一措施是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采取的A让士兵还乡务农,免除若干年徭役B释放一些奴婢为平民C减轻刑罚,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D把田租定为“什五税一”6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是A“文景之治”B百家争鸣C秦始皇统一六国D汉武帝的大一统7经典诵读是当今中国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
三字经中“嬴秦氏,始兼并。
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A秦西汉B西汉东汉C东汉三国D三国东晋8“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这里被称作“高祖”的
是A陈胜B吴广C刘邦D项羽9汉初能够出现“文景之治”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经济萧条,国家贫困,统治者提倡节俭统治者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统治者关心爱护百姓,以身作则国家减轻农民负担,恢复农业发展生产ABCD10西汉初年,在文帝和景帝的治理下,汉朝出现了一个社会稳定,国家繁荣的时期,历史上把这段时期称为“文景之治”。
形成“文景之治”局面的原因有()皇帝提倡节俭,以身作则政府减轻人民的各种负担注重农业的发展重视“以德化民”推行儒家学说ABCD
二.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1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汉文帝.景帝统治时期,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注重发展农业。
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
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二
唐太宗统治时期,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重视发展农业,减轻农民的赋役;注意“戒奢从简”。
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材料三
唐玄宗统治前期,重用人才,提倡节俭,重视兴修水利工程。
开元年间,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的局面,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以上两则材料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请回答1上述材料描述了汉唐时期出现的三个盛世景象。
请写出其中的两个。
2上述盛世景象的共同表现有哪些根据材料指出盛世景象出现的原因。
3汉唐盛世景象的出现,为后世统治者提供了什么宝贵经验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A
2.A
3.B
4.A
5.C
6.A
7.A
8.C
9.D
10.C
11.1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2经济发展,社会安定;重视发展农业,提倡节俭。
3国家若要长治久安,必须以人为本,重视农业,关注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