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高中地理第一单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鲁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地球的宇宙环境-鲁教版必修一教案

地球的宇宙环境-鲁教版必修一教案

地球的宇宙环境一、教学目标•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环境。

•理解地球的磁场、大气层对宇宙辐射的影响。

•掌握太阳风、日冕物质抛射等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知道地球的磁场反转现象。

二、教学重点•地球在宇宙中的环境。

•地球的磁场、大气层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地球的磁场反转现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展示夜空中的星星图片,提问:这些星星是什么?在哪里?2. 探究地球在宇宙中的环境(20分钟)•引导学生阅读《鲁教版必修一》P30-P31页的内容。

•引导学生讨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所处环境。

•解释宇宙中黑暗、真空和辐射等概念,并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提问:地球需要对付什么样的宇宙环境?环境对地球有什么影响?3. 探究地球的磁场和大气层(30分钟)•提供地球磁场和大气层的概念和相关的图片。

•引导学生讨论地球磁场和大气层的作用。

•许多辐射会被地球磁场与大气层吸收或反射,这种现象称之为什么?•结合P32页的表格,让学生了解地球对宇宙辐射的防御作用。

4. 探究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30分钟)•提供太阳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图片。

•引导学生讨论太阳风、日冕物质抛射等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以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

•让学生观看《鲁教版必修一》P33页的影片。

5. 拓展知识:地球磁场反转现象(30分钟)•提供地球磁场反转现象的概念和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引导学生讨论地球磁场反转现象的原因和影响。

•让学生了解地球磁场反转现象与地球物种演化的关系。

6. 总结和作业布置(10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总结。

•布置相关的阅读和作业。

五、教学反思在课程设计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环境,我们使用了图片和视频等多种媒体资源。

同时,在讨论中采用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互相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快速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点。

除此之外,在探究地球的磁场和大气层时,我们还使用了表格和图表等信息可视化方式,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

地理ⅰ鲁教版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

地理ⅰ鲁教版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

地理ⅰ鲁教版1第一单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一、教材分析:地球的宇宙环境要紧是从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讲解的:1.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能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明白得。

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

2.简述太阳对地球的阻碍。

太阳对地球的阻碍,要紧包括太阳辐射对地球的阻碍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阻碍两个方面。

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丰富的光热资源;它是气候形成的差不多因素;它又是风能、水能与生物能等能量之源泉。

太阳活动对地球大气运动产生阻碍,其周期使地球气候波动也出现相应的周期性;太阳活动会扰动地球磁场而产生“磁暴”现象;它会扰乱地球电离层而中断无线电短波通讯;它还能引起地球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3.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一般又专门的行星。

地球是一颗一般的行星,能够运用太阳系各大行星的比较数据和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从各大行星的运动特点和结构特点方面来说明地球是一颗一般的行星。

关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缘故,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从而说明地球是一颗专门的行星。

二、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课本了解天体的定义、类型及其天体系统的层次性2. 运用材料结合实际说明太阳辐射的、以及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作用3. 分析太阳系模式图,结合图表信息概括总结地球一般又专门的缘故。

三、教学重点:1.太阳活动对地球的阻碍2.地球既一般又专门的缘故四、教学难点:地球既一般又专门的缘故五、教学方法:主题探究、总结六、学生分析:本节内容对学生的空间思维的要求比较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

七、课前预备教师预备:教具预备:课本插图、课件、投影仪等;发学案。

学生预备:结合学案课前预习。

八、课时安排:1课时九、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形并了解了学生的疑问,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及其宇宙环境。

2.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重力、自转、公转等基本知识。

3.了解地球上的自然现象与宇宙环境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2.地球的形状3.地球的大小4.地球的重力5.地球的自转和公转6.地球在宇宙环境中的自然现象三、教学重点1.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2.地球的形状3.地球的大小4.地球的重力四、教学难点1.地球在宇宙环境中的自然现象2.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五、教学方法1.问题导入法2.归纳法3.讲解法六、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向学生提出问题:“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那么地球在整个宇宙中的位置是什么?”•学生踊跃发言,介绍地球在整个宇宙中的地位。

2. 讲解(20分钟)2.1 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讲解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介绍银河系、太阳系、地球的位置。

2.2 地球的形状•讲解地球的形状,介绍为什么地球是椭球形的。

2.3 地球的大小•讲解地球的大小,介绍地球的直径、质量等。

2.4 地球的重力•讲解地球的重力,介绍引力和万有引力定律。

2.5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讲解地球的自转,介绍地球的自转轴、自转周期等。

•讲解地球的公转,介绍地球的公转轨道、公转周期等。

3. 归纳(10分钟)•归纳总结地球的基本知识,包括形状、大小、重力、自转、公转等。

4. 拓展(20分钟)•介绍地球上的自然现象与宇宙环境的关系,例如日月潮汐、日食、月食等现象。

•探讨地球在宇宙中孕育了生命的原因。

七、教学评价1.通过导入引发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地球基本知识的动力。

2.讲解地球的基本知识,加深学生的理解。

3.拓展知识,提高学生对地球的认识。

八、教学反思•教学方法以问题导入法和讲解法为主,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快速了解地球的基础知识。

•下一步需要在教学中加入更多的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参与度。

鲁教版地理必修一: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

鲁教版地理必修一: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 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宇宙中的天体、天体系统的概念,绘图说明天体系统的级别大小,确定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

2.认识太阳系的成员,确定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

运用资料说出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3.利用资料证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阅读知识窗“多样的天体”等图文信息,认识各类天体的主要特征;通过观察实践、利用络等媒体,收集天文科普材料,增强对宇宙环境的感性认识。

2.通过阅读“天体系统示意图”,设计相应的简明框图,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3.阅读“太阳系模式图”,归纳九大行星绕日公转的共同特点;利用资料证明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影响。

4.运用相关知识,从温度、水、大气等方面,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逆推地球上能形成生命的原因。

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提出在宇宙中寻找外星人的依据。

4.通过观赏天体照片等相关视频信息,激发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天体、天体系统的概念;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难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协作探究、交流互评。

充分利用教科书搭建的平台,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构建新知。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设置问题,引入课堂情景:凭着你的认识,你怎样向别人描述宇宙或地球? (学生交流,尽情畅谈,插入读图1-1-1“人类信息图”,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答案分类汇总引入到: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的内容安排、知识结构:宇宙——太阳——地球) [图1-1-1解析]1972~73年美国“先驱者”10号、11号探测器携带的镀金铝板镌刻的图案,图中表达的含义: ◆ 太阳系及其九大行星 ◆ 地球在九大行星中的位置 ◆ 航天器发射路径◆ 根据地球上人类特征绘制的一对男女裸体人像◆ 人像背后是按比例绘制的航天器外形,表明人体大小 ◆ 地球相对于14颗脉冲星的位置关系 ◆ 氢分子结构图[讨论]如果请你画一幅图画与“外星人”对话,你最想告诉他们有关人类与地球的哪些信息?[拓展资料]美国“旅行者”1号、2号探测器携带的镀金铜板刻录的唱片“地球之声”,长120分钟 ◆ 115幅照片、图表(含中国长城、家宴)◆ 60种语言的问候语(含中国普通话、粤、厦门和江浙方言)◆ 地球上自然界的各种声音◆ 人类的音乐(包括贝多芬等西方经典名曲、各国民族乐曲、中国古乐“高山流水”说明新课标对本节的具体要求,媒体展示: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

能不能在“宇宙模式 图 ”上表达地球与宇宙环 围绕“有限性 ”进行争论 ①认为宇宙是无限的 ,运用初 中地理知识和哲
境的关系 。
学一般原理进行解释 ②另一些学生以“有限宇宙 ”“可见宇宙 ”“已知宇
能不能用层级 图表达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用 文本语 言如何描述地球所 处 的宇宙环境 不包含地球 的天体系统是什么
有 概括 “生 ”思维敏捷 ,穿透表 象概括 出本 质特 征 。
根据“八 大 行 星基 本 数 据 ”画 出八 大行 星 距 日远 近 、体 积 大 小 两种意见 ①有特 殊性 因为都 以地球 为参 照进 行 分
相对 等特 征 。如根 据距 日远 近 、体 积 、质量 、密度 等 特 征 ,八 大 行 星 析 的 ②从运动特征 的“共 、同 、近 ”都 反 映共性 意 思 ,因
生命 的内部条件 从材料所示 的各个项 目看 ,地球 球 营造 了安全 的宇宙环境 。
所处 的地位用什么文字定性较为合适
生 从距 日远近看 ,居第三位 ,用“居 中 ”定性 。
能不能根据 已有 知识 和想象 ,结合教材信息 , 生 用圆表示宇宙 。 与“天圆地方 ”的经验链接
用示意 图表达宇宙有哪些特征
生 ……加上半径 。 较为精确的空间特征 ,整合能力较强
教师抓住“生 ”现场生成 的教学资源进行追 问 生 ……还在圆内画了一些小 圆 。 “生 ”已经把 天体 系统 的各个亚
太阳系中其他大行星的作用要从八大行 星的 要高水平 的思维建构 ,必须通过类 比诱导 。
运动特征去理解 。同学们 能不 能先将八 大行 星 的 生 跑道等于行星轨道 ,八大行星在各 自的跑道上奔跑 ……
运动规律和操场上的 闷侧 米赛跑作类 比分析
生 相 当于 位运动员 向同方 向运动 ……

1.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1.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2.教学过程:
(1)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让学生了解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组成和结构。
(2)结合地球仪、星空图等工具,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让学生理解这些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更替、四季变化等。
(3)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地球宇宙环境对人类生活、自然环境的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
(3)作业难度适中,既能让基础薄弱的学生巩固所学,又能让优秀学生发挥潜能,提升自我。
3.作业评价:
(1)关注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注重作业的质量,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改进。
(3)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展现自己的创新思维和独特见解,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2.教学过程:
(1)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针对学生答题情况,进行讲解、分析,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巩固知识。
(3)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共同提高。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梳理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宇宙观。
1.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针对地球宇宙环境的相关知识进行小组讨论,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
2.教学过程: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讨论,如地球宇宙环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人类生活的影响、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等。
(2)各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做好记录,形成共识。
(3)组织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
2.学生对地理观测、地理实验方法的掌握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设计教学活动。

高中地理 第1课时 地球的宇宙环境讲义 鲁教版必修1-鲁教版高一必修1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 第1课时 地球的宇宙环境讲义 鲁教版必修1-鲁教版高一必修1地理教案

第一课时 地球的宇宙环境(原教材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节)学习目标: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

2.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重难点)一、宇宙1.宇宙的含义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2.宇宙的特征(1)物质性——天体①含义:宇宙中有多种多样的物质,例如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这些物质统称为天体。

②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

(2)运动性——天体系统①形成: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的天体系统。

②级别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其他行星系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3.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范围不断扩大,目前已达到150亿光年。

1.概况: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也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

2.太阳系示意图 图中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是:a 水星、b 金星、c 地球、d 火星、e 木星、f 土星、g 天王星、h 海王星。

三、地球1.普通性(1)从运动特征看,与其他七大行星相似。

(2)从结构特征看,与水星、金星、火星相似,均属类地行星。

2.特殊性(1)表现:目前所能探测到的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

(2)生命存在条件: ①宇宙环境⎩⎪⎨⎪⎧安全: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稳定:所处的光照条件相对稳定②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适宜的温度条件使地 球表面的水多以液态存在质量和体积适中: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以氮和氧为主的大气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地球表面温度 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都不太大(1)太空中的星星、月球和宇宙飞船都是天体。

( ) (2)在天空中飞行的飞机是天体。

(3)在太阳系八颗行星中,水星是距离太阳最近、表面温度最高的行星。

( )(4)地球上存在生命是因为自身适宜的条件和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

(5)下列不属于天体的是( )①月球②星云③天空中飞翔的小鸟④待发射的人造卫星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提示:(1)√星星、月球和宇宙飞船都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学案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学案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学案第一单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一、【学习目标】1.了解天体特征及天体系统,能够用图示的方法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划分。

2.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有特殊的行星。

3.理解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二、【前置作业】(一)宇宙1.概念:宇宙是________和________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着的_______ 世界。

2.特征:(1)物质性:天体: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在宇宙中独立运行着的物质称之为“天体”。

常见的天体有星云、_______、_______、_______、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其中_________和_________是最基本的天体。

(2)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和人的影响:太阳直接为地表提供 和 ;维持 ,为生物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太阳能是一种清洁的 。

4.太阳活动:(1)概念:太阳大气时常发生变化,有时较为剧烈,这些变化统称为太阳活动(2)分布:(3)标志:_________和________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活动周期都是约_____年。

(4)影响: 太阳大气层光球层色球层 日冕层 太阳活动、日珥太阳风 表现具体影响 地球磁场 产生现象两极地区产生现象地球电离层影响通信天气、气候存在一定相关性(三)地球1.普通性(1)从运动特征看:与其他七大行星十分相似,具有、和的特点。

(2)从结构特征看:与水星、金星和火星同属____________行星,具有许多共同之处(如距太阳较近,质量、体积较小,公转周期较短等)。

2.特殊性:是因为地球上存在____________。

预习反馈练习判断题1.宇宙就是总星系()2.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是太阳()3.八大行星的绕日运动具有同向性、共面向和近圆性的特点()4.太阳黑子出现于色球层()三、【课堂交流、探讨】1.说出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2.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有哪些?四、【目标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天体的是()A.彗星和流星体 B.空中飞行的飞机C.河外星系 D.海洋中行驶的轮船2.右图为嫦娥二号探月期间运行示意图,比图中所示天体系统高一级的是()A.太阳系 B.河外星系 C.银河系 D.总星系3.读图,表示河外星系、太阳系、地球(分别用大、中、小圆表示)三者的关系是()A BC D4、地球是太阳系一颗特殊的行星,体现在()A.地球上有大气B.地球上有生命C.地球与太阳远近适中 D.地球的体积与质量适中5.太阳能量的来源是()A.氢气燃烧 B.氦气爆炸C.核裂变反应 D.核聚变反应2019年12月22日早晨,太阳照常升起,“世界末日”谎言不攻自破。

1.1.1地球的宇宙环境优秀教学案例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1.1.1地球的宇宙环境优秀教学案例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2.强调重点知识:告诉学生地球的特殊性、地球与其他行星的距离等是本节课的重点知识,需要好好掌握。
3.联系生活实际:再次强调地球的宇宙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日出日落、四季变化等。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完成一道关于地球的宇宙环境的选择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鼓励学生提问:告诉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遇到的任何问题都可以提问,老师会及时解答。
3.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4.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同时,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欣赏他人的品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激发学生兴趣:以一颗“丢失的行星”为情境,展示观测数据,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2.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充分交流,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
3.教师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进行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正确思考。
(四)反思与评价
1.让学生在课后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不足,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1.通过观察、分析天文观测数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天文软件、星空图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
3.创设情境,以“丢失的行星”为线索,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分析,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4.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举例说明地球的宇宙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联系生活实际:本案例多次强调地球的宇宙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日出日落、四季变化等。这种联系生活实际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高中地理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 鲁教版必修1-鲁教版高一必修1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 鲁教版必修1-鲁教版高一必修1地理教案

地球的宇宙环境【考试说明要求】1、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因素。

3、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4、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二、教学重点1、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2、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三、教学难点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四、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总结归纳五、教学过程【自主学习】一、宇宙1、天体(1)概念:(2)主要类型::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等。

2、天体系统:(1)形成:天体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成。

(2)层次:二、太阳1.太阳辐射(1)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2) 1、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对地球的影响 2、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提供能量;3、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4、太阳辐射能作为一种新能源,清洁廉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2、太阳活动(1)太阳大气层的结构:A 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

(2)主要类型:A层的太阳黑子,B层的耀斑,其周期约为 11 年,它们都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3)主要影响:1、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2、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3、高能带电粒子流冲进两极高空,产生极光现象4、影响天气、气候变化。

三、地球1.地球的普通性结构特征:与其他类地行星有许多相似之处。

运动特征:同向、近圆、共面2.地球的特殊性——存在生命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存在生命条件的原因外部条件太阳光照稳定自地球上诞生生命至今,太阳没有明显的变化运行轨道安全地球附近的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自身条件有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公转周期适中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气体形成大气层,并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以氮和氧为主的大气有液态的水适宜的温度条件;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大气层的存在,使水气不致于逃逸到外层空间,且在过饱和后能凝结成液态水重返地表【问题探究】分析典型例题,掌握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以及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典型例题】图1为“太阳系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地球的宇宙环境(第1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新课标)】

地球的宇宙环境(第1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新课标)】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目标1.运用示意图等资料,说明宇宙的物质性,以及宇宙中常见的天体,描述其基本特征。

2.运用示意图等资料,说明天体系统的级别及主要组成。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宇宙、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

2.知道常见天体类型的基本特征。

3.知道天体系统的层级以及主要组成。

【教学难点】1.说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并能说明宇宙的主要特点。

2.知道天体和天体系统的判断依据。

教学过程【课程引入】激趣导入,学生观看视频资料《宇宙到底有多大》,从地球出发,按由低到高的天体系统级别一直到无边无际的宇宙,使学生大致了解到宇宙的大小,激发起学生探索和认识宇宙以及宇宙中的地球等知识的欲望。

【讲授新课】我们知道,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我们在宇宙中的家园。

但你知道宇宙有多大吗?地球、太阳在宇宙中处在什么样的位置呢?太阳对我们地球有什么影响呢?为什么说地球既是宇宙中的一颗普通的星球,又是一颗特殊的星球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来揭开这些问题的谜底。

(板书)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一、宇宙1.宇宙的概念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回答:什么是宇宙?生:(可能的答案)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师:“上下四方”——“宇”“古往今来”——“宙”宇宙是包容天地万事万物的总称。

(板书)2.天体及其主要类型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小组讨论并回答:1.什么是天体?2.天体的常见类型有哪些?最基本的类型是什么?生:(可能的答案)1.宇宙中多种多样物质的统称。

2.常见的类型有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

其中最基本的天体类型是恒星和星云。

教师展示主要天体类型的图片。

(问题承上)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小组讨论并回答:3.恒星和行星有什么样的特征?生:(可能的答案)3.恒星和星云的物质组成和特点如表所示。

类型物质组成特点恒星炽热气体质量庞大、自身能发光、发热星云气体和尘埃物质呈云雾状,密度小,体积和质量都很大(问题承上)4.行星有什么样的特征?生:(可能的答案)行星:自身不发光,沿固定的近圆形轨道围绕恒星运动的球状天体,如地球绕太阳运动。

高一地理 必修一 地球的宇宙环境 教案

高一地理 必修一 地球的宇宙环境 教案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一、教授班级:高一年级1~4班二、课型:新授课三、计划课时数:3课时四、教材:鲁教版普通高中必修第一册五、教学三维目标及教学方法六、教学重难点1 重点:(1)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 难点:地球的特殊性。

七、板书设计(略)八、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1.【导入】教师使用多媒体展示“好奇号火星探测器新发现”。

【提问】火星上有生命存在吗?学生回答。

(自由发言)教师引导:火星上没有生命,在人类目前所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内,只有地球存在有生么命。

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怎样的呢?地球为什么能够孕育出生命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入第一节的学习。

2.【自学】【讨论】教师使用多媒体展示下列问题,要求学生结合问题自学教材2~5页的内容,并进行分组讨论。

时间3分钟。

(1)什么是宇宙?(2)天体有哪些?最基本的天体是哪些?(3)流星体、流星、陨石、陨铁中,哪些是天体,哪些不是天体?(4)什么是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有什么特点?(5)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是由哪些天体组成的?什么是河外星系?什么是总星系?(6)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之间的级别关系是如何的?自学和讨论结束,教师抽点学生进行发言。

3.学生发言结束,教师依据学生回答进行总结。

要求学生做相关笔记。

教师引导:宇是空间,宙是时间,因此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宇宙当中多种多样的物质统称为天体。

天体有很多,主要有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在天体中其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在众多天体中,我们能肉眼可见的,能自行发光的天体是恒星,夜晚我们所看见的星星就都是恒星。

天体中,离我们最近的恒星是太阳,而我们的地球就是一颗行星,而绕地球公转的月亮就是一颗卫星。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也是地球唯一的卫星,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

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也是天体,属于人造天体。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学案 鲁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学案 鲁教版必修1

学案导学复习目标:1、宇宙的物质组成,天体系统的概念、层次。

2、太阳能量来源及对地球的重要意义,太阳活动及对地球的影响。

3、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重点难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

2、太阳辐射、太阳活动的类型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3、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知识要点:物质性:天体:最基本的天体和运动性天体系统层次性一、宇宙(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行星系统河外星系二、太阳太阳是的中心天体,它的质量占整个太阳系的。

1、太阳概况:距离地球最近的,日地距离千米能量来源:经反应而产生太阳大气分层:从里向外分为、、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维持地球表面,促进表层物质运动(2)为地表提供、(3)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能源:3、太阳活动(1)主要类型:光球层的、色球层的(2)影响:①扰动电离层,影响②影响地球磁场,产生③带电粒子进入两极高空,产生④对天气、气候的影响三、地球1、普通性(1)八大行星:(2)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类地行星:(3)结构特征:巨行星:远日行星:2、特殊性:存在(1)外部因素:①安全的②稳定的太阳光照(2)内部因素:①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宜液态水②质量和体积适中:供生物呼吸的大气③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适中: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不太大随堂练习:1. 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距离太阳最远的行星是()A.水星B.土星C.天王星D.海王星2. 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含地球的是()A.银河系B.总星系C.太阳系D.河外星系3、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利用的能源中,与太阳辐射能有关的是 ( )①太阳能热水器②煤、石油等燃料③用潮汐能发电④建设核电站A、①B、①②C、③④D、①③4、太阳外部结构的三个层次,从里到外依次是 ( )A、光球、日冕、色球B、日冕、色球、光球C、光球、色球、日冕D、日冕、光球、色球北京时间2001年8月18日、26日、9月24日,太阳先后3次出现特大耀斑活动,据此回答5~6小题。

5、耀斑现象发生在太阳的 ( )A、内部B、光球层C、色球层D、日冕层6、这几次太阳活动造成的影响是 ( )A、使到达地球的可见光增强,紫外线有所减少B、出现电离层的扰动,短波通讯受到强烈干扰C、爆发时极光变得格外绚丽多彩D、对人造卫星的运行没有影响7、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是()A、大气辐射能B、太阳辐射能C、地面辐射能D、重力能8.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 ( ) A.恒星、卫星 B.恒星、星云 C.行星、彗星 D.流星、恒星9.下列天体系统等级由低级向高级排列正确的是 ( ) A.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B.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C.地月系-河外星系-银河系-太阳系D.地月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10.太阳系除地球之外的七大行星中,与地球相邻的是 ( ) A.金星、水星 B.火星、木星 C.金星、火星 D.土星、水星11.太阳活动对地球下列哪个地区影响最严重()A.赤道 B.低纬 C.中纬 D.高纬12.假如地球上没有大气,我们将看不到 ( )A.太阳黑子B.恒星的光芒C.流星现象 D.彗星的长尾13.20世纪末,多国天文学家通过国际性的合作研究,观测并测算出某一相距140多亿光年的遥远的旋涡星系,右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圆周为4个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与该星系属于同一级别的是 ( )A.系统① B.系统② C.系统③ D.系统④14.与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无关的条件是 ( )A.日地距离适中B.地球公转方向适宜C.地球上昼夜交替周期不长 D.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15.读“太阳系模式图”,回答问题:(1)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它所以能成为中心天体是因为(2)太阳是地球光热的唯一来源,太阳从诞生到现在一直处于稳定状态,这对地球上生命的演化有什么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鲁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1.1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鲁教版必修1

地球的宇宙环境(2课时)导入:今年6月份,我去了一趟上海世博园参观。

其中,有个展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就是太空家园馆,在那里,我看了一场3D电影《万户飞天》,讲的是我国宋朝有个小伙子叫万户,非常想去天上看一看,想体验一下飞翔的感觉。

他寻求了各种办法,有一天,他受到启发,想出了燃放鞭炮而飞到空中的办法。

于是,他在一张椅子上绑了许许多多的鞭炮,经过了多次试验,他终于被冲上了天,但是,他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直到今天,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从未停息,并且取得了很大进展。

所以,今天我们不必付出生命,可以舒舒服服地坐在教室中,一览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板书:1.1 地球的宇宙环境讲述:人类从远古时代就开始了对宇宙的探索,比如我国古代最早关于宇宙的认识观念以盖天说为代表。

盖天说认为,天是圆形的,像一把张开的大伞覆盖在地上,地是方形的,像一个棋盘,日月星辰则像爬虫一样过往天空,因此这一学说又被称为“天圆地方说” 。

但是随着人类认识的发展,出现了浑天说。

浑天说最初认为:地球不是孤零零地悬在空中的﹐而是浮在水上﹔后来又有发展﹐认为地球浮在气中﹐因此有可能回旋浮动。

浑天说认为全天恒星都布于一个“天球”上﹐而日月五星则附于“天球”上运行﹐这与现代天文学的天球概念十分接近。

就国外来说,公元2世纪,古希腊的托勒密完善了地心说。

地心说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

从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各自的轨道上绕地球运转。

在太阳、月球、行星之外,是镶嵌着所有恒星的天球恒星天。

再外面,是推动天体运动的原动天。

地心说的观点统治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1543年,波兰的哥白尼提出了质疑,认为太阳是银河系的中心,地球是绕着太阳运转的,这就是有名的太阳中心说。

但是,由于当时受到教会的阻扰,这一观点直到1609年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并以此发现了一些可以支持日心说的新的天文现象后,日心说才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

到了18世纪,天文学家们逐渐引进了“星系”的概念。

高一地理 第一单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学案 鲁教版必修1

高一地理 第一单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学案 鲁教版必修1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考试内容与要求】考点: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天体系统◆太阳系概况◆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考点: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重点与难点】◆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考点梳理与拓展】考点一:天体系统1、天体的类型:(1)自然天体:流星体、星际物质(星际气体和尘埃)、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等。

其中最基本的天体是和。

(2)人造天体: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天空实验室等。

(3)天体与非天体的转化2、天体系统:(1(2总星系河外星系【经典例题1】2010年10月1日下午18时59分57秒,我国“嫦娥二号”卫星在西昌点火升空,准确入轨。

该卫星()A.到达了河外星系 B.始终在地月系 C.脱离了太阳系 D.脱离了地月系考点二:太阳系概况+考点三: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1、八大行星:(距日由近及远)水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3、小行星带的位置:和之间。

图1 考点四: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1、地球的普通性:从运动特征来看地球与其它行星的运动特征相似;从结构特征来看:地球与其它行星的质量体积相似运动(公转)特征:同向性、 、共面性。

2、地球的特殊性: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

【经典例题2】(2008年江苏卷)图1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此时:A .是地球上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黄金季节B .地球处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C .我国从南向北白昼变短,黑夜变长D .②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地球最近的大行星 2.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A .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份B .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C .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D .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考点五: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直接为地表提供了 。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案 鲁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案 鲁教版必修1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一、宇宙1.宇宙的含义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2.宇宙的特征(1)物质性——天体:①含义:宇宙中有多种多样的物质,例如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这些物质统称为天体。

②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

(2)运动性——天体系统:天体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其关系如下图:3.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范围不断扩大,目前已达到150亿光年。

[温馨提示](1)天体可分为自然天体(如恒星、行星等)和人造天体(如在太空中运行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

(2)总星系不等于宇宙,它是我们目前已知的宇宙范围。

二、太阳1.太阳系示意图图中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是:a水星、b金星、c地球、d火星、e木星、f土星、g天王星、h海王星。

2.太阳辐射(1)能量来源:核心物质的核聚变反应。

(2)对地球的影响:①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

②人类的新能源。

3.太阳活动(1)概念:太阳大气层时常发生变化,有时甚至较为剧烈,这些变化统称为太阳活动。

(2)太阳大气层的结构:A日冕层、B色球层和C光球层。

(3)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C层的为黑子,B层的为耀斑,其周期约为11年。

(4)对地球的影响:①引起电离层的扰动,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②影响地球磁场,发生磁暴现象。

③产生极光现象。

④使地球上气候异常的概率增大。

[温馨提示]我们平时看到的太阳是太阳的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只有在日全食或用特殊的天文观测仪器时才能看到。

三、地球1.普通性(1)从运动特征看,与其他七大行星相似。

(2)从结构特征看,与水星、金星、火星相似,均属类地行星。

2.特殊性(1)表现:目前所能探测到的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

(2)请把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按照因果关系连接起来:[思考启迪] 为解决地球上日益严重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人们曾提出移民月球的构想,要想把这一想法变成现实,你认为应重点解决月球上哪几方面的问题?提示:①解决昼夜温差大的问题,控制合适的温度;②寻找或解决生存用水问题;③通过氧气的制造和存储运输,保证氧气的供应。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教案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高考].doc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教案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高考].doc

,教学目标评论(0)一.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宇宙中的天体、天体系统的概念,绘图说明天体系统的级别大小,确定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

认识太阳系的成员,确定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

运用资料说岀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利用资料证明地球是太阳系屮一颗既普通乂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阅读知识窗“多种多样的天体”等图文信息,认识各类天体的主要特征;通过观察实践、利用网络等媒体,收集天文科普材料,增强对宇宙环境的感性认识。

2.通过阅读“天体系统示意图”,设计相应的简明框图,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3.阅读“太阳系模式图”,归纳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共同特点;利用资料证明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影响。

4.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从温度、水、大气等方面,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逆推地球上能形成生命的原因。

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提岀在宇宙中寻找外星人的依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科学宇宙观。

破除迷信,反对邪教。

2.通过寻找外星人的探讨活动,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体验自主、合作、创新探究过程和团队意识。

另一方面,培育珍惜、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一一“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人类未來生存空间的责任感。

3.通过认识地球是太阳系屮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确立任何事物发展都有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观点;4.通过观赏天体照片等相关视频信息,激发地理审美情趣。

幺学情分析评论(0)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中考不考地理科目,有些学校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无从发挥,学生探究课外知识的途径儿乎没有。

过去的课堂教学主要是以灌输一一接受为主,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主要是以听讲一—背诵一一练习一一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为主,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结论准确地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只要全神贯注地听,把老师讲的记下来, 考试时准确无误地答卷子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新泰市第二中学地理鲁教版必修一教案:第一单元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太阳活动的分布、成因等,能用实例分析说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录象和学生对宇宙的感性认识展开讨论交流,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对教材图表的分析比较、归纳、恒星与星云的差异,四级天体系统、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宇宙观,激发学生学科学和探索宇宙奥秘的精神。

教学过程:
宇宙中是否存在“地外文明”,人类迄今还没有得到确切的答案。

在人类发射的宇宙探测器上,携带了一幅“人类信息图”,介绍了人类与地球最基本的情况。

你能看懂图中所表达的含义吗?如果请你画一幅图画与“外星人”对话,你最想告诉他们有关人类与地球的哪些信息?
人类活动离不开地理环境,地理环境的生成、演化离不开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的宇宙环境究竟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大家共同来探讨这个问题。

从录象和同学的感性认识,谈谈对宇宙的理解
宇宙的概念: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着的物质世界(强调科学的宇宙观)。

演示各种天体的视觉形状和主要特点
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宇宙具有物质性特点,
宇宙中这些物质统称为天体。

指导学生比较恒星和星云两种最基本的天体。

宇宙处在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距离相近的天体因相互吸引而相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和图片,找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试着用结构框图把这些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展示给大家。

天体系统.
(师生共同合作整理知识结构图,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宇宙是有层次的,并处在有序的状态之中。

总星系(目前人类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约
150亿光年)
河外星系(星系)银河系
其他恒星系太阳系
其他行星系地月系知识窗:当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使学生认识到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观察
到的宇宙范围会不断扩大,让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开发宇宙的两个重要的里程碑。

由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导入下一内容学习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为什么呢?
1、太阳的质量占整个太阳系的99.86%;
2、在太阳引力作用下,其他天体绕日运动。

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太阳内部在高温、高压条件下,4个氢原子核经过一连串的核聚变反应,变为1个氦原子核,在这个核聚变反应过程中,产生了巨大能量,使太阳成为一个巨大炽热的气体球。

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被称为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的能量是巨大的,尽管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但是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

谈谈有哪些事例可以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际,可以教材中提到的几方面影响为线索,鼓励学生针对每一个提到的方面,进行深入的补充、引证、说明,或者拓展到其他方面。

太阳辐射是地球上能量的来源,是万物生长,环境演变的动力。

我们能直接观测到的太阳,是太阳的大气层。

太阳大气由里向外分别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太阳大气由里向外,厚度越来越大,温度越来越高,亮度越来越小,光球的亮度最大,色球、日冕的亮度小,被光球的明亮所淹没,肉眼看不到,所以我们看到的是太阳的光球层。

太阳大气层时常发生变化,有时甚至较为剧烈,这些变化统称为太阳活动。

请同学们阅读第6页知识窗,列表对比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

模拟演示电离层和地球磁场受太阳活动干扰时,无线电中断和“磁暴”现象。

结合地理图册上插图说明“极光”的形成过程。

列举一些“天文事件”,创设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到太阳活动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

在太阳黑子活动剧烈的年份,地球上气候异常的概率也明显增大,读图1-1-15“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与年降水量变化周期的相关性”,思考一下问题:(1)从年降水量变化曲线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2)从太阳黑子相对数曲线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3)如果将两种曲线叠加,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太阳黑子相对数变化周期,与年降水量变化周期基本吻合,大约为11年。

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太阳活动的确会对气候有影响。

第二课时地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掌握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图表,培养学生从图表中获得地理信息和对图表的分析比较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宇宙观,树立科学的探索精神。

教学过程:
很多同学都相信有地外生命的存在,宇宙中存在生命的天体应该具备怎样的条件呢?如果你生活在其他星球,你认为这颗星球应为你的生存提供什么条件?
目前,已知太阳系有九大行星。

按照它们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太阳系及其成员.swf
我们常用运动的方向、轨道平面和运动轨迹等,来描述九大行星围绕太阳的公转运动。

试根据图1-1-11和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2、大行星公转运动的轨道倾角相差大吗?是不是近乎在同一个平面上?(共面性)
3、九大行星公转运动轨道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近圆性)
4、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在运动特征方面有没有特殊的地方?
从九大行星公转运动的共同特征看,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按照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通常将九大行星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和远日行星三类。

结合表1-1-1回答下列问题:
1、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分别具有哪些特征?
2、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相比,有没有特殊的地方?
地球与九大行星尤其是类地行星比较,没有特殊的地方,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太阳系中的一颗特殊的行星(板书)
在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地球是唯一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

为什么地球上会出现生命?是哪些条件决定着地球上能繁衍出勃勃生机。

阅读教材,讨论地球处在怎样适合生物生存的宇宙环境中?
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安全(近圆性、共面性、同向性)的空间运行轨道
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也处在这样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中,为什么只有地球上存在生命呢?地球自身又为生命的存在提供了哪些条件?
日地距离适中——近地面平均气温约为15º,地球表面的水多以液态存在
地球体积与质量适中——形成大气层(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对地表保温)
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地表温差变化幅度不太大,适宜生命的新陈代谢通过前面的讨论,我们知道了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现代的天文观测和实验,越来越支持这样一个观点:宇宙间的天体,只要条件合适,就可能产生原始生命,并逐渐进化为高等生物。

假如你承担了寻找外星人的任务,你将如何在茫茫宇宙中确定寻找外星人的方向?需要考虑的问题:1、生命的出现需要哪些条件?
2、一颗什么样的恒星?
3、在这颗恒星周围的什么地方找一颗行星
4、这颗行星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5、……
地球生命的出现离不开地理环境,地理环境的发生、发展、演化离不开宇宙环境。

同时宇宙中的天体只有具备了适宜的温度、大气和水才可以形成生命。

:这一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都可以理解,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采用展示大量的图片、动画激发学生的兴趣,总体来看,学生对这一部分还比较感兴趣的,下面要多加引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