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和文学翻译的界定
论外宣翻译和文学翻的译区别
提并论 , 从 而忽略了其独特性 , 包括翻译对象 、 目的、 标 准 和 翻译 策 略 等 方 面 的诸 多 差 异 。 鉴 于 此 . 有 必 要
对 外 宣 翻译 和 文 学 翻 译 的 区别 进 行 梳 理 , 以翻 译 的 对 象 和 目的各 有 侧
以及 国 际会 议 , 对 外 发 表 和传 播 ” 。( 黄友 义 , 2 0 0 4 ) 外
宣 翻 译 作 为 应 用 翻译 的一 个 领 域 经 常 与 文 学 翻译 相
的享 受 ” 。( 张今 , 1 9 8 7 : 1 5 ) 从 新 世 纪跨 文 化 交 流 的 角
文, 通过图书 、 期刊、 报纸 、 广播 、 电视 、 互 联 网 等媒 体 度 来 说 , 文学 翻译 将 本 国或 他 国的 文化 精 华 传 递 给 彼 此, 担 当着 传 播 文 化 、 促 进 文化 融 合 的 使 者 。
二、 区别 之 一 : 翻 译 对 象 和 目的
体 要求 却 不 尽 相 同 。首 先 外 宣 翻译 语 言 使 用 要 严谨 、
对 外 宣传 是 一 种 国 际信 息传 播 活 动 , 以外 国受 众 简 洁 , 避 免 产 生歧 义 和 误 解 . 因此 外 宣 翻译 很 少 使 用 为宣 传对象 , 其 翻译 内容 则 包 括 “ 政治 经济 、 国 防 科 带 强 烈感 情 色 彩 和 形 象 的语 言 手段 或词 汇 , 以免 行 文
技、 文 化 教 育 等 发 展 状 况 的对 外 介 绍 、 各 级 政 府 的相 虚 饰 浮 夸 ; 其 次 由于 对 外 宣 传 的 传 播 性 质 , 外 宣 翻 译
关政 策公告及 对外交 流活动 的信息通告: 或 各 地 市 要 注 重 交 际效 果 , 考虑受众反应 , 要 充 分 考 虑 到 文 化 政建设宣传 、 招 商 引 资 与旅 游 宣传 、 各 种 国 际 性 活 动 差 异 和 意 识 形 态 对 译 语 读 者 的影 响 : 此外 . 外 宣 翻译
翻译的定义
1.翻译的定义1980年,我国著名翻译家张培基先生在《英汉翻译教程》一书的绪论中,从语言学的角度为翻译下了这样的定义:“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冯庆华先生在《实用翻译教程》一书中则从语言学和文艺学的双重角度界定了翻译的本质:“翻译是许多语言活动中的一种,它是用一种语言形式把另一种语言形式里的内容重新表现出来的语言实践活动。
翻译是一门艺术,是语言艺术的再创作。
”2. 翻译的标准我国比较系统全面论述翻译标准的是清末著名翻译家严复,他在《天演论·译例言》(1898)中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
他说: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
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此在译者将全文神理,融会于心,则下笔抒词,自然互备。
至原文词理本深,难于共喻,则当前后引衬,以显其意。
凡此经营,皆以为达,为达即所以为信也。
易日:“修辞立诚”。
子曰:“辞达而已。
”又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三者乃文章正轨,亦译事楷模,故信、达而外,求其尔雅。
……这三条标准对后世的翻译实践起了巨大的指导作用,一百多年来,中国译界虽然对它的褒贬一直未断,特别是对其中的“雅”字多有异议,因而试图提出一些新的说法,如林语堂提出“忠实、通顺、美”的标准,刘重德提出“信达切”的标准,许渊冲提出“信达优”的标准,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种说法能够替代“信达雅”,为大家所接受。
钱钟书先生于1964年在《林纾的翻译》一文中提出了翻译的“化境”说。
他说: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
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不能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化境’。
十七世纪有人赞美这种造诣的翻译,比为原作的‘投胎转世’,躯壳换了一个,而精神姿致依然故我。
换句话说,译本对原作忠实得以至于读起来不像译本,因为作品在原文里决不会读起来像经过翻译似的。
文学翻译的标准
文学翻译的标准文学翻译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
在进行文学翻译时,译者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以确保原著的精神和风格能够被准确传达。
下面将介绍一些文学翻译的标准,希望能为广大翻译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首先,译者在进行文学翻译时,需要对原著有深入的理解。
只有深入理解原著,译者才能更好地把握原著的风格和情感,从而更好地进行翻译。
因此,在进行文学翻译之前,译者需要对原著进行反复阅读和思考,确保自己对原著有足够的理解。
其次,译者在进行文学翻译时,需要注重保持原著的风格和特色。
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色,译者在翻译时需要尽量保持原著的风格和特色,使译文能够传达出原著的情感和意境。
这就需要译者具有较高的语言功底和文学修养,能够在翻译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确保译文与原著相符。
此外,译者在进行文学翻译时,还需要注重对目标语言的把握。
文学翻译不仅仅是对原著的翻译,还需要考虑译文在目标语言中的表达效果。
因此,译者需要对目标语言有深入的了解,能够灵活运用目标语言的表达方式,使译文更贴近目标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情趣。
最后,译者在进行文学翻译时,需要注重审美效果。
文学作品的翻译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转换,还需要考虑译文的审美效果。
译者需要在翻译过程中注重诗意和音韵,使译文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
这就需要译者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情趣,能够在翻译过程中注重译文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综上所述,文学翻译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
在进行文学翻译时,译者需要深入理解原著,保持原著的风格和特色,注重目标语言的把握,以及注重审美效果。
只有遵循这些标准,译者才能够更好地完成文学翻译工作,使译文更贴近原著,更能够传达出原著的精神和情感。
希望广大翻译工作者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文学翻译的水平,为文学作品的传播做出更大的贡献。
文学的翻译
散文翻译 Essay translation
概念
文学翻译,顾名思义,文学翻译就是对文学作品进行的翻译。 广义的文学翻译包括对所有涉及文学语言的广泛翻译。 文学翻译除了说明要传达出‚思维内容‛外,还着重强调了 ‚风格特色‛——因为这正是文学作品不可缺少的关键之一。 没有风格的作品必然显得苍白无血,毫无生气,正如人缺少了 他的个性一样。而作品有了风格,人物的音容笑貌便会跃然纸 上,机趣横生。因此,作为文学翻译,它必然也要力求传达出 原著的这种精神风貌,否则这种翻译是毫无意义的。 另一方面,文学翻译还强调了‚忠实、准确‛——这可是 文学翻译的要害,也是基难点所在。翻译毕竟不是创作,其性 质决定了它必须忠实准确地传达出原著的精神风貌,而不得随 心所欲,自由发挥。但是由于两种语言特点不同,规律不同, 一层不变地进行翻译是产生不了应有效果的。因此就需要进行 调整,在保持‚神韵‛的准则下语言上作些变通——这便是文 学翻译的‚再创作‛。不如此,翻译出来的东西看似忠实,实 则成了死译、硬译,违背了原作的精神风貌。
2、过左的译文 这一类译文的特点是译者自由发挥太大,主观随意性太大,违背了忠实于原作的翻译原则。最突出 的例子莫过于林纾的‚翻译‛——那实际上已不是翻译而是‚编译‛或‚译写‛了。由于林纾有深厚的 文学造诣,其‚译品‛固然有其不可否认的文学价值,但那不是文学翻译的艺术,而是‚译写‛的艺术 了。 《文汇读书周报》最近对《红与黑》的翻译讨论十分热烈,我想在此谈谈个人的拙见。我认为许渊 冲先生的某些观点、译文就带有过左的倾向。不错,文学翻译是要避免‚翻译腔‛。(见1995.5.6《文 汇读书周报》许渊冲先生《从<红与黑>谈起》一文)——即笔者前面说的‚过右的表现‛,但绝不能因 此而‚从心所欲‛,进行‚辉煌的发挥‛。我完全赞同许钧先生的观点,‚翻译家的再创作,有别于作 家的创造,作家创造可以‘从心所欲’,但翻译家的再创造则要‘不逾矩’。‛(见1995.5.6《文汇读 书周报》许钧致许渊冲《关于<红与黑>汉译的通信》)把翻译说成‚戴着镣铐跳舞‛是再准确形象不过 的了,跳舞即再创作,我们绝不能‚挣脱镣铐跳舞‛,那样就不成其为翻译了。 下面看几个实际的例子。许渊冲先生把‚belle‛(漂亮)译为‚山青水秀,小巧玲珑‛,把 ‚mourir‛(死)译为‚魂归离恨天‛,从翻译的角度讲是难以让人接受的,许先生的译文原作者完全 可以用法文表达出来,而司汤达之所以不如此,总是有其理由,或可看作是其创作风格使然。既然是翻 译总要‚亦步亦趋‛才是。(从该报民意测验结果看出,读者并不太喜欢过左的译文,还是喜欢带点 ‚洋味‛的译文。) 需要说明的是,并非所有许渊冲先生的译文都像上述两个例子那样,事实上,他的不少译文是很出 色的,‚戴着镣铐跳舞‛是跳得很好的。我曾读过他的汉诗英译,认为确实译得不错,并没有像上面那 样‚从心所欲‛,很好地把握了‚度‛的艺术。
简论外宣翻译与文学翻译的区别——兼谈旅游外宣文本及诗词集的诗歌英译之异
( Ni n g b o V o c a t i o n a l E d u c ti a o n C e n t e r S c h o o l ,N i n g b o 3 1 5 0 4 0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I n c o n t r a s t t o l i t e r a r y t r a n s l a t i o n, mo r e r e c e n t r e s e a r c h e f f o r t s t u r n t o t r a n s l a t i o n f o r g l o b a l c o mmu n i c a t i o n .T h e t wo d i fe r wi d e l y i n t h e i r d e f i n i t i o n s ,t r a n s l a t i o n c r i t e r i a a n d t r a n s l a t i o n me t h o d s ,a s e v i d e n c e d b y a c o n t r a s t i v e a n a l y s i s o f p o e t r y t r a n s l a t i o n i n b o t h t o u r i s t t e x t a n d p o e m c o l l e c t i o n .T h i s o f f e r s a n e w
息, “ 翻译 是一种跨 文化 的信息 交流与交 换的活 动 , 其本 质 是传 播 , 无 论 口译 、 笔译 、 机 器 翻译 , 也 无论 是 文学作 品的 翻译 , 抑或 是科 技 文体 的翻 译 , 他 们所 要完 成 的任 务都 以 归结 为信息 的传播 。 ” 但两者 分属不 同类型 翻译 , 因此具有
浅谈文学翻译与翻译文学的异同
浅谈文学翻译与翻译文学的异同作者:李晓艳来源:《经营管理者·下旬刊》2017年第02期摘要:近年来,翻译文学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和研究,但人们常常将其与文学翻译混为一谈。
从字面构成来看,两者都含有翻译和文学,由此也可以延伸出两者都关系到源语文本作者与译者。
文章将尝试着从两者的概念、译者主体性以及翻译史等方面进行一番比较。
关键词:文学翻译翻译文学比较一、引言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是一种用目的语语言符号将源语语言符号所包含的信息表达出来的创造性活动。
文学翻译更是一种典型的创造性活动,译者在文学翻译过程中不仅是读者也是一名创作者,既要将源语文本理解透彻,又要努力将原文内容信息,特别是其文学性,用目的语表达出来。
而那些能够成功传递源语文学文本信息和源语文化,特别是能够在译入语文化中产生重要影响的文学翻译作品,才有可能成为“翻译文学”。
可见,文学翻译与翻译文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也有着各自的特点。
二、文学翻译与翻译文学的概念比较“文学翻译可以简单定义为文艺创造性翻译”,因为它不只是两种语言符号的一种转换,还要求译者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和翻译标准,再现源语文本的文学性、源语语言的艺术感,展现源语文化的魅力。
而翻译文学是指译者在文学翻译作品中植入了本土文化的色彩,具有自己的独创性,即在忠实于原作的基础上用流利优美的目的语语言来展现原作的情感和基调,追寻一种更高的审美追求,具有独立的艺术审美价值,对译入语国家的政治、文化、社会、文学倾向等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
简单来讲,“‘文学翻译’是‘对外国文学的翻译’,而‘翻译文学’则指‘翻译成本国语的文学’(广义地说是‘文字’)”。
从定义来看,翻译文学是作为文学翻译的结果来看待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文学翻译作品都能成为翻译文学。
许渊冲在《红与黑》译本前言中写道:“文学翻译的最高目标在于成为翻译文学,翻译作品本身首先必须是文学作品。
”杨武能进一步解释道,“文学翻译定性于原著的性质,与之对照的是其他门类的翻译,如科技翻译、军事翻译等等;翻译文学定性于译著的质地和水准,即本身必须仍旧是文学。
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的异同
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是翻译领域中两个主要的部分,它们之间既存在相同之处也存在不同之处。
本文只讨论他们之间的不同之处。
在开始讨论之前,我们首先介绍两个基本概念,即文学文本与非文学文本。
文学文本是-种语言工具,它通过语言文字来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作者对人生、社会和感情的一些认知,希望用文字来唤起人们对美的向往,用文字向人们传达艺术的美感。
相较于文学文本来说,非文学文本则是一种正式的文本形式,包括法律、医学、新闻、科技等多种类型。
简单来说,文本中除了文学文本之外,其他的都可以称作非文学文本。
在下面的章节中,我们会对文学文本和非文学文本的特点进行简单概括。
二、文学翻译概述(一)文学文本概述文学文本,可以理解为文学艺术形式,通过文学体裁进行划分,可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杂文、通讯等诸多体裁。
根据创作年限及地域,又可划分为古代文学.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以及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多种。
文学文本是作家通过对生活细致的观察与思考, 并结合自身的思想体系而创作出来的意识作品。
因此,文学文本具有特定的独特性、思考性、艺术性及价值性等多种属性。
通过不同年代作家的文学作品的考究,能够有效理解并知晓创作背景的政治因素、文化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等等。
特别在小说题材中,作家通过对现有的社会环境进行思考,批判当时的社会状态,能够有效地提升当时社会群众的思想觉悟。
(二)文学翻译概念及特点钱钟书先生曾经说过:“在文学翻译过程中 , 不仅要翻泽出文章原本的意思,还要考虑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所处的历史环境、国家的语言习惯等因素,再结合我国的语言习惯将文章还原出来,并且要让读者感受不到译文中语义生硬的转换。
”[2]也就是说,文学翻译要求翻译者从根本上理解文学文本,认识文学文本,并在熟知文学文本的前提下, 对创作者生平、生活背景、社会形态、国家属性以及当时的社会矛盾形态进行有效的理解,才能有效理解文学文本中出现的特殊语句.象征性语句以及生词的含义。
翻译理论:功能翻译理论和文学翻译
功能翻译理论和文学翻译20世纪70年代在德国出现的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应该根据翻译目的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方法,即“目的决定论”。
译文的好坏不仅仅取决于译文是否准确地传达了原作者的意图和信息,也取决于译文是否达到了译者本人想达到的交际目的。
不同的翻译目的甚至可能导致同一译者对同一文本的不同翻译。
因此译者不但要深刻把握原作者的意图,而且要非常明确自己翻译活动的目的,才能决定在翻译过程中采用什么样的翻译方法。
但是这一理论是否适合文学作品的翻译呢?目前理论界对这个问题存在不少争议。
“语言学派”认为文学翻译的目的是固定的,就是准确传达原文的字面美以及潜在含义,在文学作品翻译中不应该也不可能存在译者本人的其他目的,因此认为功能翻译理论不适用于文学作品的翻译。
本文经过研究发现这种说法过于绝对,同是文学作品的翻译,诗歌、散文和小说等的翻译方法就很不相同。
即使对同一体裁文学作品的翻译,不同译者也往往使用不同的翻译方法。
这种不同除了由译者的风格和文化背景的差异造成外,还往往源于译者所希望达到的不同的翻译目的。
也就是说,不同的翻译目的可以导致对文学作品的不同的翻译。
本文采用庞德(Ezra Pound)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杨宪益夫妇(Yang Xianyi and Gladys Yang)的英译《红楼梦》和林语堂的英译《浮生六记》为例,探讨功能翻译理论在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应用。
一、功能翻译理论和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20世纪初庞德翻译了不少中国古典诗歌,1915年《华夏集》的出版更加使他名声大作。
但是庞德翻译中国诗歌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把中国诗歌介绍给英语读者或者向英语读者介绍中国文化。
作为20世纪初美国“意象派运动”( imagism movement)的创始人和代表人,庞德翻译中国古典诗歌的另一个更为重要的使命是借助中国古典诗歌丰富、清新的意象来冲击当时在美国诗坛上充斥着的在庞德看来矫揉造作甚至无病呻吟的维多利亚诗歌风格。
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之间的区别
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之间的区别1. 引言1.1 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的定义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是翻译领域内的两大分支,二者在翻译对象、方法、要求、难度和技巧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
在定义上,文学翻译通常指的是对文学作品,如小说、诗歌、戏剧等的翻译,其目的是将原作的文学艺术价值和情感传达到另一种语言和文化环境中。
而非文学翻译则广泛应用于商业、法律、科技等各个领域,其目的是准确传达原文信息以满足特定的需求。
文学翻译强调对原作情感、风格和意义的忠实传达,注重保持原作的文学美感和文化特色。
非文学翻译则更注重准确性和专业性,需要翻译者具备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术语。
文学翻译更偏向艺术性和文化表达,非文学翻译更注重信息传递和专业性。
两者在翻译理念和方法上存在明显差异,翻译者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根据不同的要求和特点来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
1.2 翻译在文学和非文学领域的应用在翻译领域,文学和非文学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文学翻译方面,翻译者需要将原著的优美语言和情感传达到目标语言中,保持原著的风格和意境。
文学翻译常常涉及诗歌、小说、剧本等文学作品,需要翻译者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和情感理解能力。
而在非文学领域,翻译被广泛应用于商业、法律、科技、医学等各个领域。
非文学翻译更加注重对原文的准确性和专业性,翻译者需要具备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术语词汇的熟练掌握。
非文学翻译的范围广泛,涉及到各种类型的文件、合同、报告等。
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在应用领域上有明显的区别,要求翻译者具备不同的技能与素养。
文学翻译更注重对情感和文学意境的传达,而非文学翻译更注重对信息和专业性的准确传达。
翻译者需要根据不同领域的要求灵活运用不同的翻译技巧,以确保翻译的质量和效果。
2. 正文2.1 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的翻译对象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的翻译对象有着明显的区别。
文学翻译的翻译对象主要是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戏剧等。
这些作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文学性,翻译者需要在保持原作文学风格和情感表达的基础上,使目标语言读者能够感受到原作的美感和情感。
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
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关键词:文学非文学翻译文学翻译即是指对文学作品的翻译,广泛的来说,可以说是对所有涉及文学的作品的翻译。
文学翻译不仅仅强调意思到位,并且要求要将作者的行文风格翻译出来。
倘若我们读到的作品是严格按照文学翻译的要求翻译出来的,那我们必定能对原著有很好的了解。
但是,如今许多经典文学作品都有各种各样的翻译版本,“非文学翻译”充斥着整个市场,让许多不能读懂原著的读者误解了原作者的意思。
这样,不仅仅导致个人对作品的误解,还可能会导致群体中的误解。
加入其中一个误读了作品的读者,将故事告诉亲戚朋友孩子爱人,那可能没读过该作品的人同样也会误解。
因此,翻译生硬,语句不通顺,用词不准确,没有保留原作者的风格的“非文学翻译”流通在市场上是非常不利于人们通读世界名著的。
所以我认为我们选择名著的译本时,必须仔细阅读后,方可做决定。
真正的翻译没有统一的标准,许多翻译大家都有提出不同的理论或定义。
比如,中国近现代第一位伟大的翻译大家严复对翻译定义为——“信、达、雅”。
“信、达、雅”即为…………..“信、达、雅”是现在中国翻译坛主要使用的定义,许多翻译大家依然沿用这个理论,。
虽然如此,但是我们不能死死地被框住在“信、达、雅”这个理论上,倘若这个理论不适用的时候,我们可能要跳出框框,从另一个角度思考。
译者们既要忠于“信、达、雅”理论,但有时也要勇于挣脱理论的条条框框,最好能做到熟悉多种理论,结合并用。
听完讲座后,我了解到,正宗的文学翻译需要做到“忠实”与“漂亮”相结合。
翻译的原则是必定要做到忠于原文的意思,不可随意增删内容,若有需要,需根据语义稍作改变。
当然,这点也适用于文学翻译。
首先说说“忠实”:在做一个名著的翻译时,必须要忠于作者的原意,如果改动了,可能整个作品的内容都会有所不同。
比如说,译者讲某人物所说的话意思改动了,可能就会使得读者对该人物在故事中的人物关系有所误解。
所以做到确实翻译到每个字句的意思。
由于文化的差异,原著的作者可能会省略一些作者国家文化背景下的内容,又或者在写对话时,省略一些前文提到过的内容,因此译者必须通读全文,把握作者意思,并且补上所省略的内容。
论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的区别
2302019年40期总第480期ENGLISH ON CAMPUS论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的区别文/张 新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不同体裁。
它是属于人文学科的学科分类之一,起源于人类的思维活动,具有沟通人类情感交流的作用。
所以这种文学类的翻译文本,在翻译时要更多地考虑到形象的塑造、语言的生动、剧情的完整性。
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是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
在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作家始终进行的是形象思维的活动(或方式)。
非文学不属于文学范畴,往往并不是凭借感性思维作用的文本,而是实实在在记录、描述的事实。
它并不带有人类情感色彩。
狭义上说属于物质实体,是客观存在的,而文学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应。
二者具有区别又有联系,文学是以非文学为基础,进而展开的文学形式。
非文学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可以更多考虑到文本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很少有情感的顾忌因素。
所以在对原文本进行解读和进行目的语翻译时,非文学要比文学更容易入手,准确性更高。
三、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区别1.翻译客体的区别。
文学作品翻译的客体是以语言为载体进行刻画描写的作品,这样的作品具有生动性、灵活性、抽象性。
引言翻译作为不同语言之间的沟通桥梁,为社会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过去社会的前进需要翻译进行文化传播。
今天社会的快速发展,更加需要翻译作为一种职业,为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的工作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这也意味着,社会的发展对翻译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翻译与翻译现状翻译是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也可理解为将一种相对陌生的表达方式,转换成相对熟悉的表达方式的过程。
翻译这一职业古已有之,古代虽然出现了翻译活动,但这并不是一种经济的要求,而是文化交往的必然。
今天,由于我国对外开放程度逐渐加大,大力发展我国的经济事业,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以及“一带一路”举措的提出,都潜在地要求翻译作为背后的支柱,从而促进各国之间的交往。
文学翻译的标准
文学翻译的标准文学翻译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
在进行文学翻译时,翻译者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原则,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质量。
本文将从语言、文化、风格和表达等方面探讨文学翻译的标准。
首先,文学翻译的标准之一是语言的准确性。
翻译者需要准确理解原文的语言表达,并将其准确地转化为目标语言。
这包括对原文词语、句子结构、语法和语气的准确把握,以及对目标语言的灵活运用。
在进行翻译时,翻译者需要尽量避免语言的歧义和模棱两可,力求表达清晰、准确。
其次,文学翻译需要考虑文化的差异。
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对文学作品产生深远的影响,翻译者需要在翻译过程中考虑到这些差异。
这包括对原文中涉及到的文化元素、习惯、传统和价值观念的理解和转化。
翻译者需要在尊重原著文化的基础上,将其转化为适合目标读者接受的形式。
此外,文学翻译的标准还包括对文学风格和表达的准确把握。
不同的文学作品有着不同的风格和表达方式,翻译者需要在翻译过程中保持原作的风格和气质。
这需要翻译者具备良好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能够理解和把握原作的独特风格,并将其转化为目标语言的对应表达。
最后,文学翻译的标准还包括对文学作品情感和内涵的传达。
文学作品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内涵,翻译者需要在翻译过程中将这些情感和内涵准确地传达出来。
这需要翻译者具备敏锐的感知能力和深厚的情感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和把握原作所要表达的情感和内涵,并将其转化为目标语言的对应表达。
综上所述,文学翻译的标准涵盖了语言准确性、文化差异、文学风格和表达、情感和内涵等多个方面。
翻译者需要在翻译过程中全面考虑这些因素,并力求做到准确、流畅、自然地传达原作的意境和情感。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文学翻译的标准,让读者在阅读译作时能够感受到原作的魅力和韵味。
文学翻译
第一章文学翻译概述本章学习目标1.理解文学翻译的内涵和本质、文学翻译的过程和原则以及文学翻译的价值与意义。
2.结合具体文学作品,阅读分析文学语言的基本特征以及文学文本的层次结构特点。
3.了解文学译者的素质要求,广泛学习,提高文学艺术修养与文学分析鉴赏能力。
第一节文学翻译界说1.文学的涵义在西方,“文学”(literature)一词是在14世纪从拉丁文litteratura和litteralis 演化而来的,意思是“著作”或者“书本知识”,是与政治、历史、哲学、伦理学、神学等一样的文化产品,并无特殊的或专有的性质。
直到18世纪,文学才从一般的文化产品中独立出来,用以特指具有美的形式和能产生情感作用的文学作品。
在我国,“文学”一词的含义也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
魏晋以前,“文学”(或“文”)的意思是“学问”或“文化”。
魏晋时期,“文学”与“文章”和“文”渐成同义词。
到公元5世纪时,南朝宋文帝建立“四学”,“文学”才与“儒学”、“玄学”、“史学”正式分了家,获得独立发展的地位,并被赋予了特殊的审美性质。
至现代由于受到西方文学观念的影响,我国学者主要是通过突出文学的审美特性和语言特性来理解与界定文学的。
和而观之,文学有广义的文学与狭义的文学之分。
“广义的文学指的是一切用文字所撰写的著述。
狭义的文学指的就是用美的语言文字作为媒介而创造的文学作品。
”今天通行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即为狭义的文学。
鉴于此,本书拟论及的文学翻译是指狭义文学作品的翻译,即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的翻译。
2. 文学翻译的涵义文学翻译历史悠久,在中国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1世纪刘向《说苑·善说》里记载的《越人歌》,在西方可追溯到公元前大约250年罗马人里维乌斯·安德罗尼柯(Livius Andronicus)用拉丁文翻译的荷马(Homer)史诗《奥德赛》(Odyssey)。
自有文学翻译以来,人们从未停止过对其进行思考与探索。
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之间的区别
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之间的区别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是翻译领域中的两个重要分支,它们有着各自的特点和要求。
在翻译实践中,对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的区别有深入的了解对于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的定义、特点、翻译方法等方面进行比较,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两种翻译之间的区别。
一、定义文学翻译是指对文学作品进行翻译,包括诗歌、小说、散文等。
这些作品通常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文化内涵,需要译者具备丰富的语言功底和文学修养,以确保译文还原原作的风格和意境。
而非文学翻译则是指对科技、商务、法律、医学等非文学性质的文本进行翻译,这些文本通常要求准确、清晰地传达内容,译者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翻译技巧。
二、特点1. 文学翻译的特点文学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表现力,因此文学翻译需要译者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和灵敏的语感。
文学翻译注重对原作风格、情感、意境的还原,要求译文具有与原作相近的声韵、格调和意味。
文学翻译还要求译者在词语选择、句式运用等方面具备较高的创造力和灵活性,以使译文更富有魅力和表现力。
2. 非文学翻译的特点非文学文本通常要求准确、精确地传达信息,因此非文学翻译更加注重对原文的理解和转述能力。
许多非文学文本属于特定领域,如医学、法律、金融等,要求译者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术语功底。
非文学翻译还注重语言的规范性和准确性,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遵循逻辑、严密,做到言简意赅。
三、翻译方法四、综合分析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在实践中有着不同的要求和特点,要求译者具备不同的语言功底和专业知识。
在实际翻译中,译者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文本灵活运用翻译方法,确保译文贴近原作并准确传达内容。
需要译者具备广泛的知识储备和翻译技巧,以应对不同类型的翻译任务。
需要指出的是,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界限,它们在实践中常常会相互交叉和融合。
有些文学作品可能涉及到专业知识领域,需要译者具备专业知识和专业翻译技巧;而一些非文学文本可能需要在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上更加注重文学品味,要求译者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和感觉。
翻译和文学翻译的界定
《翻译批评与赏析》课程内容1、翻译和文学翻译的界定讨论题1) 15位名家的说法有何异同?2) 你是如何看待翻译和文学翻译的?一、翻译定义宋代僧人法云:"夫翻译者,谓翻梵天之语,转成汉地之言。
音虽似别,义则大同。
"朱自清:"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说的译,就是拿外国文翻译成中国文。
"徐永煐:"翻译是译者用的一种语言(归宿语言)来表达原作者用另一种语言(出发语言)表达的思想。
"贺麟:"从哲学的意义上讲,翻译乃是译者(interpreter)与原本(text)之间的一种交往活动(commuication),其中包括理解,解读,领会,翻译等诸多环节。
其客观化的结果即为译文(translation),它是译者与原本之间交往活动的凝结和完成。
"前苏联语言翻译理论家费道罗夫:"翻译就是用一种语言把用另一种语言在内容与形式不可分割的统一中所业已表达出来的东西准确而完全地表达处来。
"前苏联翻译理论家巴尔胡达罗夫:"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在保持内容也就是意义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为另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过程。
"美国语言学家莱曼:"'翻译'(translation)的定义是,把一种语言材料转变成另一种(语言材料),而尽可能保持原来的语言模式--语音上的,语法上的和语义上的,以致风格上的。
"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 奈达(Euqene Nide):翻译就是接受语言复制出与原语言信息最接近的自然等值体--首先是就意义而言,其次就风格而言。
(Translating consisi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ece 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奈达的界定不仅说明了翻译的实质,而且较之于其它定义,更具有这样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明确了要译的是信息,即意义与风格;(二)指出了原文与译文应当是等值的(equilent);(三)暗示了原文与译文的等值只可能是相对的(closest);(四)考虑了译文的可接受性(natural).二、文学翻译定义茅盾:文学的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象读原作时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
1.翻译的定义、分类和中西名实观
7.加切齐拉泽:文艺翻译是把用一种语言写成的作品 ,用另一种语音再造出来。 8.张培基等: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 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9. Susan Bassnett Andre Lefevere: Translation is, of course, a rewriting of an original text. 10. Zhong Shukong: Translation, essentially, is the faithful representation in one language of what is written or said in another language.2 Nhomakorabea09-2
(一)关于翻译的界定
1.《周礼义疏》:译即易,谓换易言语使相解也。 2.傅雷: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 不在形似而在神似。 3.钱钟书: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境”(“投胎 转世”, The Transmigration of Souls)。 4.茅盾:文学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 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读原作一样得 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 5.余光中:如果原作者是神灵,则译者就是巫师,任 务是把神谕传给凡人。译者介于神人之间,既要通天意 ,又要说人话,真是左右难为巫。
在总结其长期的诗歌翻译经验中,当代著名翻译家 许渊冲先生在1979年提出了诗歌译的三原则,即意美 、音美、形美。在三美中,意美是第一位的,是最重要 的;音美是第二位的,次要的;形美是第三位的,是更 次要的,在诗歌翻译中,译者应尽可能做到“三美”齐 备。美国诗人、翻译家庞德( Ezra Pound)通过总结 其翻译中国古典诗歌和创立意象主义诗歌的经验,提出 了诗歌翻译应做到“形文”、“直文”和“情文”( phanopoeia, melopoeia, logopoeia)。这些观点在 长期的翻译实践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的异同
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的异同非文学翻译翻译要求较低,最基本的就是要做到内容忠实,句意通顺。
非文学翻译传达的是一种准确的信息,它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将原来的信息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不添加任何个人的情感和个人虚构的部分。
从事非文学翻译的人员,要对所翻译的文字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并对所翻译的词语要慎重,不能选取有歧义的词语,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在逻辑思维方面,要求思维严谨,不能有逻辑上的漏洞。
非文学翻译,则因文本的功能及价值,不允许翻译人员做任何变动,否则会因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导致商业或其他领域文化活动出现差错。
所以翻译人员在保障原文完整的情况下,更应保持思维严谨、逻辑正确,不允许存在误差。
文学翻译文学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读原作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
文学翻译重要的是美,是艺术,要通过语言文字体现出美,体现出高超的艺术。
它的首要目的就是对艺术的一种传播,其他信息的传达都是附属的。
由于文学翻译的目的是抒发作者的情感,所以从事文学翻译的翻译人员,要在最大程度地保留原来作品的情感、风格和意境,还要更加深入地表达出原作品的社会意义、附带的意义,力求让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达到同样的艺术感受。
文学翻译所接触的文献都是经典作品,并对翻译人员的文学素养、文学创作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基本的文学创作能力,更要有丰富的外文阅读及书写能力。
文学翻译对翻译思维严谨程度以及逻辑的正确程度要求都不高。
文学翻译能够通过文学文本的核心思想、主题的理解,在翻译过程中,添加自己的理解及想法,并能够通过词语的运用,表达对某个特殊文学人物的喜爱或厌恶,而在部分内容烦琐,对中心思想与主题无关的文字,作者可进行选择性的删减,以保障作品叙事的紧凑性及可读性。
共同:无论是从事文学翻译还是非文学翻译的翻译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双语能力,这是翻译人员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
翻译中的文学翻译和文学翻译理论
翻译中的文学翻译和文学翻译理论翻译是沟通的桥梁,是跨越语言、文化和国界的桥梁。
翻译不仅能让我们了解外国文化和知识,还能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翻译领域中,文学翻译一直是最具挑战性和最受瞩目的领域之一。
本篇文章将探讨翻译中的文学翻译和文学翻译理论。
文学翻译是翻译领域中的重要分支。
它要求译者能够将作者的文学语言风格和文化背景重新表达并传达到目标语言中。
通过文学翻译,人们可以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学作品,同时也可以将自己的文学作品传播到世界各地。
但是,文学翻译并不简单,因为文学作品中深层次、抽象、多义、文化和历史背景等因素都会对翻译造成挑战。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文学翻译,需要有大量的文学知识、精湛的语言技巧和丰富的文化传承。
此外,译者还需要能够领悟作者的深层意图,识别出其隐喻和隐晦性表述。
同时,译者还要注重细节,比如句法和语气等方面,以实现在目标语言中的表达效果最大化。
文学翻译的挑战之一就是如何准确的翻译各种情感和感觉。
这些情感和感觉往往由作者的语境和文化背景决定。
因此,了解作者的文化背景和情境非常重要。
例如,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所写的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就充满着维多利亚时代的意象和道德标准。
作为阅读者和翻译者,我们需要了解并理解不同的文化意义和背景,以便更好的理解文学作品并进行销毁。
在文学翻译方面,翻译理论也占有重要的位置。
翻译理论的主要目的是帮助译者更好地理解和实践翻译活动。
其中最著名的翻译理论之一是埃克阿兰的功能翻译理论。
这个理论认为,翻译译者在翻译时应该关注目标受众,因为目标受众是翻译的最终用户。
还有一种较新的文学翻译理论被称为卡尔弗(Karen),该理论认为,文学翻译必须实现“文学方法”的相似性。
在这里,文学方法特指对于文学作品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的相似性表明翻译不仅需要翻译文学作品的表面意义,还需要译者理解和表达作品背后的真正意图和文学形式。
此外,不同的文学体裁也需要不同的翻译方法。
第一章 什么是文学翻译
第一章什么是文学翻译文学翻译即对文学作品的翻译。
“文学”一词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文学泛指一切口头或书面作品。
狭义的文学作品指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以及文学性较强的杂文、传记、儿童文学等翻译。
文学的想象性、审美性、创造性、抒情性是它与非文学的显著区别。
从内容上讲。
文学翻译是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形式、艺术手法、情节内容、形象意境等的再现;从语言特征上讲,文学作品的语言也具有想象性、审美性、创造性和抒情性。
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文学翻译活动是全部翻译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非文学翻译——包括科技著作的翻译、人文学术著作的翻译、新闻通讯的翻译等——的信息基本属于知识性、逻辑性信息,其特点是它具有精确性和确定性。
而文学翻译除了知识性信息以外,更重要的还有形象信息及审美消息,其特点是情感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非文学翻译把知识性信息忠实地传达出来,就基本完成了使命;而文学翻译只传达知识性信息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要传达文学形象和审美信息。
非文学翻译重在对原文知识信息的准确无误的传达,错译和不准确翻译,是科技和人文科学著作、政治和时事文献等翻译的大忌。
历史上曾有因为翻译出了差错,导致国际关系发生重大改变的事例。
1889年,意大利和埃塞俄比亚签订了一个乌查里条约,这个条约的第17条有这样一句话:“埃塞俄比亚万王之王陛下在其他列强或政府所发生的一切交涉中,可以借助于意大利国王陛下的政府。
”这句话的意思是很明确的,当埃塞俄比亚一旦与外国发生纠纷,他们可以请意大利帮忙,自然也可以不请。
这个决定权在埃塞俄比亚国王的那里。
但是这个条文的意大利文中,意大利有意把17条中的“可以”改为“必须”,这样,这句话的意思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当时,埃塞俄比亚忽略了两个文中的一词之差,只是在条约签字生效以后,意大利便得意洋洋地宣布埃塞俄比亚为它的保护国。
后来意大利的阴谋被揭穿了,埃塞俄比亚断然宣布废除乌查里条约,于是两国发生了战争。
最后在埃塞俄比亚人民的迎头痛击下,迫使意大利于1896年重新签订条约,承认埃塞俄比亚的独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批评与赏析》课程内容1、翻译和文学翻译的界定讨论题1)15位名家的说法有何异同?2)你是如何看待翻译和文学翻译的?一、翻译定义宋代僧人法云:“夫翻译者,谓翻梵天之语,转成汉地之言。
音虽似别,义则大同。
”朱自清:“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说的译,就是拿外国文翻译成中国文。
”徐永煐:“翻译是译者用的一种语言(归宿语言)来表达原作者用另一种语言(出发语言)表达的思想。
”贺麟:“从哲学的意义上讲,翻译乃是译者(interpreter)与原本(text)之间的一种交往活动(commuication),其中包括理解,解读,领会,翻译等诸多环节。
其客观化的结果即为译文(translation),它是译者与原本之间交往活动的凝结和完成。
”前苏联语言翻译理论家费道罗夫:“翻译就是用一种语言把用另一种语言在内容与形式不可分割的统一中所业已表达出来的东西准确而完全地表达处来。
”前苏联翻译理论家巴尔胡达罗夫:“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在保持内容也就是意义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为另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过程。
”美国语言学家莱曼:“‘翻译’(translation)的定义是,把一种语言材料转变成另一种(语言材料),而尽可能保持原来的语言模式——语音上的,语法上的和语义上的,以致风格上的。
”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 奈达(Euqene Nide):翻译就是接受语言复制出与原语言信息最接近的自然等值体——首先是就意义而言,其次就风格而言。
(Translating consisi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ece 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奈达的界定不仅说明了翻译的实质,而且较之于其它定义,更具有这样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明确了要译的是信息,即意义与风格;(二)指出了原文与译文应当是等值的(equilent);(三)暗示了原文与译文的等值只可能是相对的(closest);(四)考虑了译文的可接受性(natural).二、文学翻译定义茅盾:文学的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象读原作时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
加切奇拉泽(前苏联译论家):文艺翻译是把用一种语言写成的作品用另一种语言再创作出来。
叶廷芳(浙江衢县人,1936年生;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翻译家):文学翻译,严格说来,它是所有翻译中难度最大的一种,因为文学作品不是科学思维的产物,而是心灵与缪斯结缘的一种审美游戏。
张今(河南大学教授):文学翻译永远是一门艺术;文学翻译是文学领域内两个语言社会之间的交际过程和交际工具,它的目的是要促进本语言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或)文化进步,它的任务是要把原作中包含的一定社会生活的映象完好无损地从一种语言移注到另一种语言中去。
杨武能(四川大学教授):文学翻译即阐释,是指译事活动的总体和本质。
这是一种特殊意义的阐释,它是不同于一般的解释和学理性的阐释,因此必须具有以下一些特点:1)在总体上,它是完整的全面的;2)在内容上,它是深刻的;3)在形式上,它是直观的和演绎的;4)从译者方面看,它是主动的和积极的;5)从原著和作者看,它是相对和发展的。
许钧(南京大学教授):文学,是文字的艺术,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文字中,又有文化的沉淀。
文学翻译是不同语言的转换活动、艺术再创造活动、跨文化交流活动,涉及到语言、艺术审美、文学所具有的社会和文化功能等等问题,比如:是致力于原作文字形式转换的对等,还是寻求艺术效果传达的近似?是异化还是归化?如何处理协调作者风格与译者风格的关系?如何发挥翻译主体的作用并保持客观性?郑海凌(北师大教授):文学翻译是艺术化的翻译,是译者对原作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的审美把握,是用另一种文学语言恰如其分地完整地再现原作的艺术形象和艺术风格,使译文读者得到与原文读者相同的启发、感动和美的享受。
补充内容:翻译理论介绍公元前至十九世纪末西方文艺学派翻译观简介1、西塞罗(Cicero)西塞罗(公元前106-43),此人多才多艺,兼翻译家、演说家、政治家、哲学家和修辞学家于一身。
足迹遍布罗马、雅典等地。
精通拉丁语和希腊语,译有荷马的《奥德赛》、柏拉图的《蒂迈欧篇》、色诺芬的《经济学》、阿拉图斯的《论现象》等希腊名著行世。
西塞罗的翻译观点主要体现在他的两部著作,即《论最优秀的演说家》和《论善与恶之定义》中。
他认为,译作应当超过原作。
他主张翻译也是文学创作,译文一定符合译入语的习惯,这样才能打动译文读者。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活译,而不能采取缺乏技巧表现的直译。
他还认为,原文与译文都是人的语言,因此其修辞手法往往有相似之处。
他在《论善与恶之定义》一书的第五卷第14章中说道:“我不是作为解释员,而是作为演说家来进行翻译的,保留相同的思想和形式。
,但却使用符合我们表达习惯的语言。
在这一过程中,我认为没有必要在翻译时字当句对,而是保留了语言的总的风格和力量。
因为,我认为不应当像数钱币一样把原文词语一个个‘数’给读者,而是应当把原文‘重量’‘称’给读者”。
(I did not translate them as an interpreter ,but as an orator ,keeping the same ideas and the forms, or as one might say, the “figures” of thought, but in language which conforms to our usage.And in so doing, I did not hold it necessary to render word for word, but I preserved the general style and force of the language. For I did not think I ought to count them out to the reader like coins, but to pay them by weight, as it were.)2、贺拉斯贺拉斯(Horace 公元前65-8),罗马帝国初期著名诗人和批评家。
早年在罗马和雅典受教育。
从过军,当过小吏。
西塞罗的文学批评和理论对其有较大影响。
其翻译观点主要体现在《诗艺》一文中。
他主张用灵活的方法进行翻译,不要跟在原文后面亦步亦趋地模仿原文的语言,否则,便会作茧自缚,很难译出优秀的作品。
他有一句名言,常为译者广为引用。
此言为“忠实原作的译者不会逐词死译”(do not be a literal translator, faithfullyrendering word for word)。
3、哲罗姆哲罗姆(St. Jerome 331-420),著名神学家。
他12岁便赴罗马修习文法、修辞和哲学。
后在各地旅行达20年之久,最后定居于伯利恒。
他精通希伯来语和希腊语,且对《圣经》和基督教传统有过人的理解。
他在翻译实践中最大的成就是主译了拉丁文《圣经》,即《通俗拉丁文圣经》。
其翻译观点散见于他的书简与译文序言中,概括起来,大致有这样三个方面:(1)不能固守“字当句对”一法,该灵活时须灵活。
(2)文学翻译不同于宗教翻译。
前者须采用易于理解的风格传达原文的意思。
(3)正确的理解产生正确的翻译。
哲罗姆甚至还认为翻译家就像一个“征服者”,有权对原作的思想内容作出“外为我用”的处置。
4、泰特勒泰特勒(Alexander Fraser Tytler 1747-1814),泰特勒生于苏格兰的爱丁堡。
在爱丁堡大学毕业后,留校任历史教授。
1770年改行当律师。
有著述与译作行世。
1790年出版《论翻译的原则》一书。
内中提出了翻译必须遵守的三大原则:(1)译作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Thetranslation shouldgive a completetranscript of theidea of the originalwork.)(2)译作的风格和手法应和原作属于同一性质;(The style and manner of writing should be of the same character with that of the orignal.)(3)译作应具备原作所有的通顺。
(The translaionshould have all theease of the originalcompostion.)泰特勒认为这三大原则是相辅相成的。
因为要忠实于原作的思想,就难免偏离原作的笔调;但在任何情况下,不能因笔调而偏离思想;尤其不能因译笔的流畅而牺牲原作的思想和笔调。
佳译欣赏例1、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
则近道矣。
――《大学·孔经》今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杨伯峻译):知道归宿之所在,然后言语行动有一定方向,言行有了一定的方向,然后心志能够清静,不胡思乱想;心志清静了,然后能安宁闲适,不乱不躁;安宁闲适了,然后能考虑周详,瞻前顾后;考虑周详了,然后能有所收获。
任何物体都有根本和末节,任何事情也有终结和开始。
知道什么该先,什么该后,就接近于最合宜的程序和目标了。
英译(interlingual translation)( Jams Legge 理雅各译):The point where to rest being known, the object of pursuit is then determined; and, that being determined, a clam unperturbednessmay be attained. To that calmness there succeed a tranquil repose. In that repose there may be careful deliberation, and that deliberation will be followed by the attainment of the desired end.Things have their root and their completion.Affairs have their end and their beginning. To know what is first and what is last will lead near to what is taught in the Great Learning.----The Test of Confucius, The Great Learning辜鸿铭认为理雅各是一位“对中国经书具有甚为渊博而死板知识的学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