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出师表》学案

合集下载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出师表》学案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出师表》学案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出师表》学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3课《出师表》一、课前预习1.字音字形崩殂(cú)弩(nǔ)钝阙(quē)漏恢弘(hóng)裨(bì)行(háng)阵猥(wěi)自枉屈咨诹(zōu)善道妄自菲(fěi)薄以彰其咎(jiù)夙(sù)夜陟(zhì)罚臧(zāng)否(p )2.文学常识、写作背景【一】作者简介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其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二】背景资料223年刘备病死于白帝城。

临终前,他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

此时蜀汉伐吴惨败,元气大伤。

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出兴旺景象,同时与孙吴通好,平息南方叛乱,稳定了蜀汉的政治局势。

于是,227年,诸葛亮决定抓住时机北上伐魏,临行前考虑到后主不懂得治理政事,遂上书,以期其能稳定朝内政局,不被小人所惑,使北伐无后顾之忧,同时也表明了自己以身许国的决心。

【三】文体知识表是中国古代臣下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

表的主要作用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

"动之以情"是表的一个基本特征。

此外,这种文体还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开头要说“臣某言",结尾常有“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之类的话。

3.内容感知和梳理(1)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圈出不懂的词或句。

(2)小组合作讨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二、课堂学习【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积累本文常见的文言词语,理解部分词语的古今差异,掌握特殊的文言句式。

2.梳理文章思路,把握诸葛亮的人物形象,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爱国情怀。

3.速读课文,圈点勾画相关句子,了解文章夹叙夹议、寓情于理的写作特点。

《出师表》》学案#(精选.)

《出师表》》学案#(精选.)

《出师表》学案一.学习目标1.指导朗读背诵,积累文言词句,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的意义。

3.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4.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二.文言文基础知识(一)通假字1.必能裨补阙.漏()2.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二)古今异义1.存亡之秋. (古义:今义:)2.开张..圣听(古义:今义:)3.引喻失义.古义:今义:)4.陟罚臧否.(古义:今义:)5.不以臣卑鄙..(古义:今义:)6.庶.竭驽钝 (古义:今义:)7.叹息痛恨..(古义:今义:)8.臣本布衣..(古义:今义:)(三)词类活用1.以光.先帝遗德:2. 恢弘..志气之气:3.亲.贤臣,远.小人:4.此皆良实..:5.攘除奸凶..:(四)一词多义1.遗: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深追先帝遗诏()2.所以:此臣所以报先帝()此先汉所以兴隆()3.以:以塞忠谏之路也()以光先帝遗德()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受命以来()(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2)此皆良实(“皆”表判断)(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也”表判断)2.倒装句(1)苟全性命于乱世(介宾结构后置,即“于乱世苟全性命”)(2)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介宾结构后置,即“故临崩以大事寄臣也”)三.文章主旨《出师表》以“形势”震动对方,以“情感”感动对方,以“措施”教导对方,以“事业”激励对方,情深意厚,一直为世人所称道。

四. 课内精读(一)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3《出师表》(第3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23《出师表》(第3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第23课出师表(第3课时)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了解课文夹叙夹议、寓情于理的写作特点。

2.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课文,了解课文夹叙夹议、寓情于理的写作特点。

2.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理清了课文脉络,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了出师一表之言事。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领略出师一表之陈情。

新知探究一、知识回顾【活动内容】教师出示课件中课文的重点句子,学生翻译。

【设计意图】回顾重点句子并翻译,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文本研读【活动内容】课文后半部分主要追述哪几件事情?有什么用意?学生朗读课文,梳理课文后半部分写的重要事件。

教师引导学生读关键词句,以读促品,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爱国情怀。

教师补充“白帝城托孤”的故事,学生作了解。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和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让学生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爱国情怀。

三、合作探究【活动内容】1.《出师表》中到底陈了什么情?请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品读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爱国情怀。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小组合作讨论,品读诸葛亮的忠君爱国情怀。

2.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3.如何看待诸葛亮的忠心?学生可以联系具体的故事,各抒己见,谈谈自己对诸葛亮的看法。

教师可以补充后人对诸葛亮的评价。

【设计意图】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爱国情怀。

四、写法探究【活动内容】简要分析课文的写作特点。

学生感知全文,教师引导学生从“表”这一文体入手,前面重在晓之以理,后面重在动之以情,进而总结课文的写作特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夹叙夹议、寓情于理的写作特点。

本文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之前对后主刘禅在朝廷内政上所提出的建议,总结了“亲贤臣,远小人”才能使国家兴隆的历史经验,表明“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体现了他忧心国事、鞠躬尽瘁的思想品格。

《出师表》教案范文(精选3篇)

《出师表》教案范文(精选3篇)

《出师表》教案范文(精选3篇)《出师表》教案1【教学要点】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2、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了解课文中的几种判断句式。

4、了解__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5、了解__率直、质朴、恳切的语言风格。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新授课)〖教学目的及要求〗1、题解,了解__作者及写作背景。

2、学习生字、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初步理解__内容。

3、熟读课文。

〖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初步理解__内容。

2、熟读课文。

〖教学难点〗题解,了解__作者及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一、导入唐朝著名诗人杜甫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哪位同学能说说,这是杜甫的哪首诗?对,是《蜀相》。

写的就是__的作者诸葛亮。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出师表》。

二、题解1、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国的政治家、军事家。

2、文体: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3、出师伐魏背景简介: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出山辅助刘备成就大业,建立了蜀国,与曹魏、孙吴鼎足而三。

刘备称帝后,拜诸葛亮为丞相。

223年刘备病逝,临终对诸葛亮托认国事,并嘱咐儿子刘禅曰:“汝与丞相从事,当事之如父。

”后刘禅称诸葛亮为“相父”。

诸葛亮深感刘备知遇之恩和临终托孤之情,辅佐刘禅竭忠尽智,为实现刘备的统一中原,光复汉室的遗愿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辅佐刘禅辛勤治蜀,经过了几年的努力,国力有所加强,在这种情况下,他于227年率兵北驻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准备北伐曹魏,以“北定中原”。

刘禅昏弱,使诸葛亮在劳师远征之际深怀内顾之忧,所以,临行前上此表文,给刘禅以告诫和劝勉。

诸葛亮的战略思想始终是联吴抗曹,并用五年的时间为伐魏作准备。

《出师表》教学设计3篇

《出师表》教学设计3篇

《出师表》教学设计篇3教学目标:1、背诵全文,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了解作者对后主提的三点建议。

3、学习本文融议论、叙述、抒情于一体的写作方法。

4、了解“表”的一般知识以及“以”的用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解题,导入新课。

《出师表》是诸葛亮写给刘备之子后主刘禅的一篇奏章。

诸葛亮,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蜀汉建兴(后主刘禅的年号)五年,诸葛亮为了完成先帝刘备统一全国的大业,准备出师北伐。

后主刘禅昏庸无能,平时国事事无大小,都取决于诸葛亮。

诸葛亮为了消除北伐的后顾之忧,因此上这篇“表”,希望国内政治清明,后方稳定,使他“北伐中原”的计划得以实现。

《出师表》是汉末以来“表”中的杰作,是一篇使人动感情的好文章,其人其文历来为后人所景仰。

陆游曾赞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表,是古代一种文体,是臣下向皇上陈情、请愿的一种奏章。

二、指导阅读课文。

(一)、正音:疲弊(bì)陛下(bì)恢弘(hóng)驽钝(núdùn)裨补阙(bìquē)行阵和睦(háng)夙夜忧叹(sù)崩殂(cú)妄自菲薄(fěi)陟罚臧否(zhìpǐ)以彰其咎(jiù)(二)、研读第1、2段。

1、结合文中注释阅读课文,并补充如下注释:疲弊:比喻国家衰弱贫穷。

秋:引申为关键时刻。

盖:语首助词,可译为“原来”。

妄自菲薄:指过分看轻自己。

忠谏:忠于皇上的谏言。

谏,读,臣下规劝皇上,向皇上提意见。

昭:读,诏示,显示。

刑:名词活用为动词,用刑,受罚。

光:名词活用为动词,发扬光大。

臧否: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奖励惩罚,表扬批评。

恢弘: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扩大发扬。

2、指导分析第1段。

(1)提问:作者指出当时蜀国的形势如何?诸葛亮向刘禅提的第一条建议是什么?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开张圣听(广开言路)(2)指导辨析词的引申义和“以”的连接作用。

《出师表》精品教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出师表》精品教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出师表》精品教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一. 教材分析《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一篇辞表,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出师表》,理解其历史背景,掌握其辞章特点,领悟其深刻的哲理,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历史知识储备,但对于《出师表》的历史背景和辞章特点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出师表》的历史背景,掌握其辞章特点,并从中汲取哲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出师表》的历史背景,理解其辞章特点。

2.掌握并运用《出师表》中的经典语句。

3.领悟《出师表》中的深刻哲理,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出师表》的历史背景。

2.掌握《出师表》的辞章特点。

3.领悟《出师表》中的深刻哲理。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出师表》的历史背景,分析其辞章特点。

2.案例分析法:分析《出师表》中的经典语句,引导学生领悟其深刻哲理。

3.讨论法:学生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出师表》相关的课件,包括历史背景、辞章特点、经典语句等。

2.参考资料: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文学鉴赏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参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介绍《出师表》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诸葛亮其人和蜀汉的历史状况。

2.呈现(15分钟)展示《出师表》全文,让学生初步感受其辞章特点。

3.操练(20分钟)分析《出师表》的辞章特点,引导学生掌握并运用其中的经典语句。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利用参考资料,深入探讨《出师表》中的深刻哲理,引导学生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出师表》的历史背景、辞章特点和经典语句。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课后深入阅读《出师表》,并撰写读后感。

《出师表》教学设计 3篇

《出师表》教学设计 3篇

《出师表》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学习并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诸葛亮知恩图报的思想感情。

3、了解议论、记叙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4、反复朗读并背诵这篇课文。

【教学重点】1、学习并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诸葛亮知恩图报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了解议论、记叙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2、背诵课文。

【学习方式】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时数】三课时【课前准备】1、要求学生课前读课文,根据注释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

2、通过因特网或图书馆搜集有关资料(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皆可),如:诸葛亮生平、三顾茅庐、长坂之败、赤壁之战、三国鼎立、败走麦城、刘备托孤、阿斗刘禅、五月渡泸等。

【教学过程】一、导语这篇《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公元227年(蜀汉后主刘禅建兴五年)出兵伐魏,临行时写给刘禅的奏章。

当时刘备已经死了四年(223年),蜀国和吴国的联盟已经破裂,荆州已经失守,蜀国实际只占有益州,实力本来不厚,再加上连年战争,国力更加困乏。

于是诸葛亮派人与吴国修好,又亲自领兵平定了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叛乱,稳定了后方(即“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然后趁魏国君主曹丕身死、魏国大将司马懿被贬的机会,抱着“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的心情,出兵北伐,企图巩固蜀汉政权、消灭魏国进而统一中国,复兴汉室。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写有赞美诸葛亮及《出师表》的诗句,如:“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管仲)乐(乐毅)盖有余。

”(《武侯书堂》)“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病起书怀》)(板书:出师表)二、整体感悟1、要求学生运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按意义节奏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达到熟练的程度。

(1)教师放录音。

(2)学生各自练读。

2、整体感悟。

提问:文章主要写了那些内容?明确:开头谈论形势和治国方针,6次提到“先帝”,勉励后主继承遗志,这是寓情于议。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出师表》教案范文3篇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出师表》教案范文3篇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出师表》教案范文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出师表》教案范文精选3篇(一)教案范文如下:课题:《出师表》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 了解《出师表》的作者、背景和内容。

2. 掌握《出师表》的主旨和核心思想。

3. 学会分析《出师表》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4. 培养学生阅读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出师表》的主题和主旨。

2. 分析《出师表》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 理解《出师表》中的修辞手法。

2. 分析《出师表》的主题和主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展示一张写有题目“《出师表》”的幻灯片,提问:“你们了解过《出师表》吗?是否听说过这篇文章?”鼓励学生回答。

2. 给出一些关键词如“长子军平”、“破贼平定”等,要求学生联想和猜测《出师表》的主题内容。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们阅读《出师表》的全文,并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文章的主题和主旨。

2. 选取关键句子进行分析:“今者天下大定,兵革方息,豪强并伏,四方宾服。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意图和目的。

3. 引导学生讨论《出师表》中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关系,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三、修辞手法分析(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出师表》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并找出具体的例子进行分析。

2. 分组进行分享,每组选出一种修辞手法进行汇报,其他组员进行补充和评论。

四、思考拓展(10分钟)1. 提问:“为什么《出师表》至今仍被广泛传颂?有什么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2. 学生们依照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回答提问,并进行讨论。

五、总结反思(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多角度思考问题。

2.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拓展活动:学生可以选择一位历史人物,写一篇类似《出师表》的文章,表达对这位人物的敬仰和感恩之情。

板书设计:《出师表》主题:忠诚、忧国忧民修辞手法:比喻、排比等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出师表》的阅读和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了文章的内容、主题和核心思想。

2023最新-《出师表》教案(优秀5篇)

2023最新-《出师表》教案(优秀5篇)

《出师表》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出师表》教案(优秀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出师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结构特点。

2、领会文章融议论、记叙、抒情为一体的写法。

3、重新认识诸葛亮,并了解其政治主张。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刚才大家听到的这首歌是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这阙《临江仙》是这部著作的开篇词。

但这首词作者并不是罗贯中,而是明朝中叶的文学大家杨慎。

罗贯中是从杨慎那里抄来的吗?不是,罗贯中为元末明初人,而杨慎是明朝中期人。

最初《三国演义》开篇并没有此《临江仙》,是清初毛宗岗父子将其移植在卷首,不管怎么移植,我们都相信罗贯中和杨慎两老人家都不会有意见。

就像被罗贯中演义神化的诸葛亮,老诸葛也很乐意,可怜他的一片忠心能流芳百世,老罗有很大的功劳,只不过老罗演义,内容可信度不高,真正值得信赖的文字还算是老诸葛本人的《出师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诸葛亮的这篇经典名作。

二、在学习本文前,我们先了解:1、本文的学习目标;2、作者简介;3、时代背景;4、标题。

(播放幻灯片)三、整体感知1、国庆八天长假,要求同学们放假期间预习本文,现在我来检查预习情况,(播放生字词幻灯片)请一位同学把幻灯片的红字读一下。

崩殂( cú )菲(fěi )薄裨补(bì )遗(wèi )陛下祎(yī )攸(YōU )阕(quē )陟(zhì)罚臧(zāng )否(pǐ )行(háng )阵猥(wěi)自夙(sù )夜驽(nú)钝诹(zōu )攘(rǎng)除斟酌(zhēn zhuó )2、录音范读课文。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3课《出师表》导学案(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3课《出师表》导学案(含答案)

《出师表》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奏表特点,梳理文章脉络,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分析诸葛亮的形象,学习议论、记叙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了解诸葛亮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的进步主张,理解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重难点】1.梳理文章脉络,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分析诸葛亮的形象,学习议论、记叙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课前预习】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翻译课文。

【译文】2.解释下列文言词语的意思。

【通假字】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一词多义】遗:以光先帝遗德()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论:宜付有司论其刑赏()每与臣论此事()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进尽忠言()效: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有: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所以: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于: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欲报之于陛下也()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明: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以伤先帝之明()以:以光先帝遗德()以塞忠谏之路也()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先帝不以臣卑鄙()道:中道崩殂()咨诹善道()行:性行淑均()必能使行阵和睦()【古今异义】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古义:今义:)开张:诚宜开张圣听(古义:今义:)义:引喻失义(古义:今义:)异同:不宜异同(古义:今义:)愚:愚以为宫中之事(古义:今义:)晓畅:晓畅军事(古义:今义:)所以: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古义:今义:)痛恨: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今义:)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今义:)感激:由是感激(古义:今义:)涕零:临表涕零(古义:今义:)【词类活用】广:有所广益()亲、远:亲贤臣,远小人()恢弘:恢弘志士之气()苟全:苟全性命于乱世()奸、忠善: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良实:此皆良实()优劣:优劣得所()奸凶:攘除奸凶()毛: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北:北定中原()死:此悉贞良死节之臣()【特殊句式】判断句:此皆良实。

九年级语文下册《出师表》学案(打印版)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出师表》学案(打印版)部编版

22 出师表学习目标1.了解“表〞的一般知识,积累文言知识。

培养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疏通理解文句,提高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3.学习本文融议论、表达、抒情于一体的写作方法。

4.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和愿望,体会诸葛亮对蜀国的忠诚,增强责任感、使命感。

学习过程一、初读——夯实根底1.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

(1)崩殂.( ) (2)陟.罚臧否.( )( )(3)费祎.( ) (4)遗.陛下( )(5)夙.夜忧叹( ) (6)斟.酌损益( )(7)咨诹.善道( ) (8)以彰其咎.( )2.解释以下加点的词。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2)必能裨补阙漏..(3)将军向宠,性行淑.均(4)躬.耕于南阳(5)先帝不以臣卑劣..(6)尔来..二十有一年矣(7)庶竭驽钝..(8)临表涕.零3.翻译句子。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2)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3)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二、再读——理解课文1.本文中诸葛亮提出的三条建议是什么?最关键的是哪一条?2.文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举荐了哪些人?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提出亲贤的具体做法是什么?亲贤的好处是什么?3.诸葛亮写这篇表文的目的是什么?你这样判断的理由是什么?三、展读——拓展延伸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杜甫对诸葛亮的惋叹。

你还知道哪些跟诸葛亮或《出师表》相关的诗文名句?试写出一两句。

2.写出和诸葛亮有关的成语、歇后语。

3.你是如何看待诸葛亮的?参考答案一、初读——夯实根底1.(1)cú(2)zhìpǐ(3)yī(4)wèi(5)sù(6)zhēn(7)zōu(8)jiù2.(1)给予(2)缺失疏漏(3)善(4)亲自(5)社会地位卑微,见识短浅(6)自那时以来(7)才能平庸(8)流泪,落泪3.(1)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自那时以来,已经二十一年了。

出师表教案(优秀6篇)

出师表教案(优秀6篇)

出师表教案(优秀6篇)《出师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诸葛亮忠心辅佐两朝的赤忱,了解他的政治主张,特别是对后主刘禅的劝勉——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人的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2、学习并掌握文言词语和重要语句。

3、了解本文从容不迫、条分缕析的写法。

教学重点:1、“表”这种文体的抒情色彩很浓,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着重体会。

2、教学目标1、2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展示两副对联:这里的老臣是谁?一表是指什么?杜甫《蜀相》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陆游《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明确:老臣是三国时期蜀国名相诸葛亮,一表是指他的《出师表》2、历史背景介绍:《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上的奏章。

这种表,或表明报国之心,或呈献攻城掠地之策。

历来以战名世者甚众,以表传后者颇少。

惟独诸葛亮的《出师表》不仅存之典册,而且粲然于文苑。

诸葛亮自刘备于公元207年“三顾茅庐”后,即忠心耿耿地辅佐刘备,以完成统一大业。

经过长期奋战,使寄寓荆州的刘备,一跃而为与魏、吴对峙的蜀汉之主,雄踞一方,到公元221年刘备即帝位。

公元222年吴蜀彝陵之战后,刘备败逃白帝城,次年病死。

刘备“白帝托孤”时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业。

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对诸葛亮无比信赖。

诸葛亮回答说:“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刘备吩咐刘禅说:“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刘禅继位,即后主。

刘禅黯弱昏庸,亲信宦者,远避贤能,胸无大志,苟且偷安,是个“扶不起的阿斗”。

诸葛亮主张出兵击魏,侃侃陈词,力排众疑,申明大义以拯其愚,吐露忠爱以药其顽,既有政治家的眼光,又有军事家的头脑,且严守人臣下属的身份。

《出师表》前半部分是临行时的进谏,后半部分乃表明此行夺胜的决心。

刘禅虽为蜀主,而蜀之安危成败,实系于诸葛亮之身,因而率众出征时,当促使后主保持清醒的头脑,具备正确的观点,采取得力的措施,才能保证前方顺利进军;同时表明自己忠贞死节之心,既是自勉自励,也是预防小人惑主。

23 出师表 (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23 出师表 (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第23课《出师表》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表”的文学常识,疏通文意,积累重点词语与句式。

2.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体会诸葛亮的耿耿忠心。

3.结合本单元其他篇目的学习和对补充材料的理解,品析古人高超的劝谏艺术,分析他们不同的劝谏风格,掌握劝谏技巧。

【重点难点】1.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体会诸葛亮的耿耿忠心。

2.结合本单元其他篇目的学习和对补充材料的理解,品析古人高超的劝谏艺术,分析他们不同的劝谏风格,掌握劝谏技巧。

【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一提起诸葛亮,同学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有关他的故事、传说比比皆是。

同学们你能说出几个吗?明确:三顾茅庐、舌战群儒、草船借钱、七擒孟获、空城计等过渡语: 你还知道诸葛亮的哪些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诸葛亮,学习他给后主刘禅的《出师表》,感受他的忠贞与无私。

二、教学过程任务一:知作者,明背景1.走近作者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2.表表,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也是封建社会臣子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

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

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

“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文心雕龙》)《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上的奏章。

这种表,或表明精忠报国之心,或献攻略之策。

3.背景资料223年,刘备病死于白帝城,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

此时蜀汉伐吴惨败,元气大伤。

诸葛亮施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同时与孙吴通好,平息南方叛乱,稳定了蜀汉的政治局势。

适逢曹魏兵败祁山、孙吴兵挫石亭,于是227年,诸葛亮决定抓住时机北上伐魏,临行之前感到后主刘禅暗弱,不懂得治理政事,深怀内顾之忧,所以上此表文,给后主以告诫和劝勉,希望后主认识到必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出师表》学案设计与备课

《出师表》学案设计与备课

《出师表》学案设计与备课。

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和掌握《出师表》,让学生能够:1.了解诸葛亮的生平及其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2.理解《出师表》所反映的历史情境、文化背景和时代精神;3.掌握《出师表》语言特点、提炼出文化内涵;4.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二、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课堂问答、图片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出师表》的相关背景和诸葛亮的形象等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学习打好基础。

2.感性教学(20分钟)通过朗读、模仿等方式,让学生尝试模仿《出师表》的语言风格,感受其雄壮的气势和深沉的文化内涵,同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语言分析和文化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出师表》的语言特点与文化内涵。

3.理性教学(60分钟)教师再结合历史语境、时代背景、文化内涵等方面的解释,对《出师表》进行分析、归纳,让学生能够理性地、系统地看待这篇文学佳作。

同时,让学生了解《出师表》与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其他文学作品的关系,以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来掌握《出师表》。

4.综合应用(40分钟)让学生阅读、朗读、借鉴《出师表》的语言与文化要素,设计与归纳自己的文学作品。

同时,让学生搭配良好的朗读表现力与优美的口语表达技巧来进行模拟演练、传统演讲等文学活动,以锻炼学生的演讲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文学欣赏、思考能力。

三、课堂互动1.由教师主导的课堂话题讨论以《出师表》为主线,对相关的群体、事件、历史文化进行深入的交流、讨论,让学生了解那个时代的风貌和文化,提高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理解和欣赏。

2.小组合作式的文学读写以《出师表》为参考,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阅读文学作品、相互评价、讨论改进之处,并从中结合个人的爱好与特长来完成独立撰写的文学作品,以锻炼学生的文学鉴赏、理解、思考和表达能力。

3.乐队活动式的语言课程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自然而然地理解文化内涵,同时,让学生全方位体验语言艺术,乐队、唱歌、口语表达、主持人等即可成为一个语言的学科门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23课 出师表(导学案)(学生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学与练(统编版)

第23课 出师表(导学案)(学生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学与练(统编版)

第23课 出师表(导学案)活动一:正音正字崩殂( ) 疲弊( ) 陛下( ) 恢弘( ) 妄自菲薄( )陟罚 臧否( )( ) 费祎( ) 以遗陛下( ) 桓灵( ) 裨补( ) 阙漏( ) 性行淑均( ) 行阵( ) 猥自枉屈( ) 夙夜( )渡泸( ) 驽钝( ) 攘除( ) 斟酌( ) 以彰其咎( ) 咨诹( )活动二 :文言字词梳理归类。

1.特殊用法古今异义:危急存亡之秋:开张圣听: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先帝不以臣卑鄙:由是感激:奖率三军:临表涕零: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之分也:此后汉所以倾颓也:遂许先帝以驱驰:不宜异同:词类活用:深入不毛:以光先帝遗德:亲贤臣,远小人:此皆良实:攘除奸凶:2.一词多义效①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③恐托付不效:道①而中道崩殂:②咨诹善道:论①宜付有司论其行赏:②每与臣论此事:无①若无兴德之言:②事无大小,悉以咨之:行①然后施行:②性行淑均:品行③必能使行阵和睦:益①有所广益:②斟酌损益:临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②临表涕零:明①以昭陛下平明之理:②以伤先帝之明:3.其他重点词义中道崩殂:。

恢弘志士之气:。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引喻,。

失义,。

陟罚臧否:陟,。

臧否,。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简拔:性行淑均:淑,;均,行阵和睦:行伍,。

躬耕:不求闻达于诸侯:尔来:斟酌损益:。

斟酌,。

损,。

益,。

以彰其咎:咨诹善道: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臣本布衣:猥自枉屈:猥,。

枉屈,。

尔来:夙夜:攘除奸凶:4.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以①以光先帝遗德:②以塞忠谏之路:③受命以来:④咨臣以当世之事:⑥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⑦先帝不以臣卑鄙:然①然侍卫之臣不懈入内:②然后施行:于①苟全性命于乱世:②还于旧都:为①俱为一体:②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活动三:积累文学常识1.作家作品诸葛亮(181—234),字,号卧龙(也作“伏龙”),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

《出师表》教学设计最新6篇

《出师表》教学设计最新6篇

《出师表》教学设计最新6篇出师表教学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背诵全文,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领会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和他作为政治家在治国方面的方针以及作为长辈对下一代的期望与教育的拳拳之心。

3、学习本文融议论、叙述、抒情于一体的写作方法。

4、了解“表”的一般知识以及“以”的用法。

[难点、重点分析]1、诸葛亮出师前给刘禅提出哪些建议?诸葛亮首先分析当时的政治形势,说明先帝创业的艰辛,然后根据刘禅的弱点提出三项建议:(1)宜开张圣听,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2)提出赏罚严明,宫中府中俱当一体,赏罚不宜偏私。

(3)亲贤臣、远小人,既是历史的教训,也是复兴汉室的必备条件。

2、表是一种什么样的文体?本篇具有什么特点?表是古代臣民向君主呈递的公文的一种名称。

常见有疏表奏章几种。

表主要是用来陈情的。

本篇是诸葛亮要出师北定中原前上给后主的表章,但在内容和表达方式上却不同于一般疏表,它的特点是:(1)内容上没有陈述出师的利弊得失,而是迫念先帝殊遇之恩,点明此次出兵非同一般,既是为了完成先帝统一天下的未竟之业,又是为了扭转危急处境。

全文有理有据、合情合理。

(2)表达方式运用议论、记叙,抒情相结合的手法使文章既有细致的说明,又有感人至深的抒情。

如劝戒刘禅说理深刻而充分,句句饱含着忠于先帝寄希望于后主的诚挚之情。

3、易错易混分析注意词义的古今义不同:(1)此先汉所以兴隆也;……现代汉语的“所以”都用在因果句中表结果,一般用在复句内的第二分句里,此句则是因果倒装句,表示这是先汉所以能兴隆的原因。

(2)先帝不以臣卑鄙。

现代汉语中的卑鄙常指人的品行不端,恶劣不道德,可古代则表示地位低,见识短,此句就是用的古义:先帝不嫌我地位低下,见识浅陋。

4、难句例解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刘盼遂先生《中国文法复词偏义例续举》说“存亡”偏于“亡”义。

因此有人认为“存亡”是偏义复词,意思在“亡”,亦即“危亡”,并且说这类偏义复词是出于修辞的需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师表
学习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熟练掌握文言词语和重要语句意思,疏通文意。

2、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意义。

3、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4、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预习导学
【知识链接】1——作家作品简介:本文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作者诸葛亮 181—234,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是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他年轻时躬耕陇亩,隐居隆中,刻苦攻读史书,常以管仲、乐毅自比。

刘备三顾茅庐后,诸葛亮为其真情所动,出山辅助刘备,联吴抗曹,败曹操于赤壁,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刘备死后,他受遗诏辅助后主刘禅。

【知识链接】2——关于“表”: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王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

诸葛亮这篇表文写于蜀汉建兴(后主刘禅年号)五年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

当时蜀汉已从猇(xiao)亭(现在湖北宜都)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的叛乱,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写这篇表文的目的是,希望刘禅任用贤臣,采纳忠言,赏罚分明,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以实现先帝的‘叫匕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宏大理想。

第一课时
本节学习目标:学会准确、流畅、有感情的诵读课文,完成字词注音、释义。

1、生字注音
忠谏.()裨.补()遗.()陛下攸.()咨.()阕.()陟.()罚臧.()否.()行.()阵倾颓.()
苟.()全猥.()自夙.()夜驽.()钝攘.()除崩.殂.()诹.()斟.()酌.()妄.()自菲.()薄
2、释词
崩殂:疲敝:秋:殊遇:开张圣听:
光:恢弘: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陟罚臧否:异同:作奸犯科:
刑赏:平明之理:良实:志虑忠纯:
简拔:遗:咨:裨补阙漏:
淑均:优劣得所:猥自枉屈:
驱驰:后值倾覆:尔来:夙夜忧叹:
不毛:庶竭驽钝:攘除:斟酌损益:
慢:彰其咎:谘诹善道:察纳雅言:
3、古今异义词:
(1)开张:今义是,古义是。

(2)痛恨:今义是,古义是。

(3)卑鄙:今义是,古义是。

(4)感激:今义是,古义是。

(5)谨慎:今义是,古义是。

(6)涕:今义是,古义是。

4、理解文言虚词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之欲报之于陛下也()而可计日而待也()
先帝称之曰能()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以光先帝遗德()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以塞忠谏之路()欲报之于陛下()
是以先帝简拔()于叹息痛恨于桓、灵()
以愚以为宫中之事()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悉以咨之()受任于败军之际()
先帝不以臣卑鄙()还于旧都()
以伤先帝之明()
第二课时
一、疏通文意: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完成1-5段翻译,在此基础上分小组展示。

二、探究展示
1、第一段:(1)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
(2)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3)本段提出什么建议?
(4)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2、第二段:(1)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
(2)如何具体执行?
(3)提出怎样的劝诫?
(4)“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
3、第三、四段:
(1)举荐了哪些人?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
(2)提出亲贤的具体作法是什么?
(3)亲贤的好处是什么?
(4)亮认为举用向宠将军的好处是什么?
4、第五段:(1)本段的中心句是哪句?
(2)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什么?(正面):
(3)后汉倾颓的原因是什么?(反面):
(4)“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什么?
(5)“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6)3-5段提出了什么建议?为什么要把这条重点写?
第三课时
一、疏通文意: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完成6-9段翻译,在此基础上分小组展示。

二、探究展示
1、第六段:(1) 找出表明作者出身的语句。

(2) 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
(3) “感激”的原因是什么?
(4) 文中的“卑鄙”是什么意思?具本指什么?
(5) 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
2、第七段:(1)亮夙夜忧叹的原因?
(2)“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
(3)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
3、第八段:第一句照应上段哪一句?
第二句前半句照应上段哪一句?
第二句后半句照应第一段哪一句?
哪一句话表现了亮以身许国的意志和决心。

三、找出文中议论、抒情、记叙的语段/句,结合文章内容和你的理解,分析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反馈练习
①臣本布衣……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1、这段文字选自的《出师表》,“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由是感激
..()②遂许先帝以驱驰
..()
③故.五月渡沪()④先帝不以臣卑鄙
..()
⑤深入不毛.()⑥臣本布衣
..()
⑦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3、第②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______________。

4、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
______________,临危委重任和______________。

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5、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

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①六出:______________②东和:______________③收二川:______________
④七擒:______________⑤北拒:______________⑥排人阵:______________
6、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先帝不以臣卑鄙 B、以伤先帝之明 C、悉以咨之 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7、用一个成语概括: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
之事。

划线语句的内容:______________。

8、“由是感激”中的“是”指代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作答)。

9、"此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中的"此"指代什么?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作答)。

10、概括这两段的文字的内容。

第一段:_______ _____ 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 ________。

11、作者强调自己本来的志向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②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③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 分)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以光.先帝遗德()
③是以先帝简拔
..以遗陛下()④悉以咨.之()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 分)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

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
情形有什么意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

”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
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

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
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三点即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用毕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

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
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