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学研究现状评估

合集下载

战略管理学科发展报告

战略管理学科发展报告

(二)战略管理学科的边界
美国战略管理协会(Strategic Management Society,简称 SMS)于 1994 年召开会议研讨战 略管理的发展前景,与会学者提出了战略管理学科面临的四个基本问题(Rumelt,et 1994) :第 一,企业如何能获取持久的竞争优势?第二,企业之间的异质性是如何体现的?第三,公司总 部的作用是什么?第四,什么决定了企业跨国竞争的成败?如果从实践的角度来看,根据美国 管理科学院工商政策与战略分部(Business Policy and Strategy Division of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的说法,战略管理学科主要关心的是总经理的角色及其遇到的管理问题,主要包 括以下八个方面的内容:战略制定与实施;战略汁划与决策过程;战略控制与激励;资源分 配;多角化与业务组合战略;竞争战略;总经理的遴选及其行为;高级管理层的组成过程及状 况。战略管理上述研究的核心主题以及研究对象的明确也使得这一学科同管理学其它学科之间 的边界显得十分清楚和明显。 研究对象上,战略管理的研究对象是企业,它研究企业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和过程。尤 其是战略管理着重从总经理的角度,把企业视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而其他工商管理学科仅 就企业管理的某一职能管理方面进行研究。这一根本区别也表明了战略管理同其它工商管理二 级学科之间是一种战略(Strategy)与策略(Tactic)的关系。战略关注的是长远的、全局的、 前瞻性的系统规划和设计,而策略是短期的、局部的、暂时的。但二者之间的联系也十分紧密 ——策略是实现战略的必要手段和基本构成。在二者的相互关系上,战略是基础和方向,先有
二、国外战略管理学科的发展现状
(一)战略与战略管理
“战略”一词的希腊语是 Strategos,意思是“将军指挥军队的艺术” ,原是一个军事术语。 20 世纪 60 年代,一些学者开始尝试将军事战略思想运用于分析企业市场竞争的行为和策略。 在军事战略思想逐渐同企业市场竞争研究不断融合的同时,学者们还积极借鉴了达尔文的进化 思想,对市场竞争选择的现象和规律性进行了总结分析。源于中国古代的孙子兵法战略和达尔 文物竞天择的自然选择理论因而成为现代战略管理理论两个最为主要的思想渊源。 虽然战略管理理论的思想渊源历史悠久,但长期以来对于什么是战略学者们并未达成一致 认同的看法。不同的学者给出了完全不同的界定和解释,形成了所谓的理论“丛林” 。代表性的 观点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界定:如果从企业未来发展的角度来看,战略表现为一种计划

战略评估探析

战略评估探析
维普资讯
■名家观察
■现代管理科学
■20 年第 1 期 06 2
战 略 评 估 探 析
●邓 小 军 韩 惠 丽 邵 建 平
摘要: 战略制定, 战略实施, 战略评估共 同构成战略管理的全过程 企业所在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动性, 决定了要保证 战略管理过程的顺利实现, 必须通过战略评估体 系对制定并实施的战略效果进行评价 , 以便采取相应的完善措施。可见 战略评估决定着战略管理的成败。基于此 , 文章从战略评估 的内涵、 战略评估的内客、 战略评估系统的构建、 战略评估的
在 实际生 活 中 , 评价 、 评估 、 评定 、 评鉴 、 估价 等概 念 的 使 用 比较 混乱 , 们被 当作 同 义语使 用 。 西方 , 它 在 理论 界 和 E a ai 、 ses n 、 p ri lMes rmet 词 。在 系 vl t n A ssme tA pa a、 aue n 等 u o s 统科 学 和经济 科学 中 , 国学者 常把 “ 中 评估 ” “ 与 评价 ” 看作 济 、 政 、 融 等 实 务 中 , 用 “ 估 ” 既 为 动 词 , 为 名 财 金 采 评 , 又 词; 而在 系统 分 析 、 术研 究 中 , 评价 ” 多作 为名 词 用 , 学 “ 较 而 较少 用作 动词 。 评判。 从字 面上 看 , 评价 就是 评判 价值 的缩 略语 . 评估 则 而 似乎 于判 定 之外 有 估计 之意 。一 般认 为 , 定 是确 定性 较 判

战 略评估 的提 出
目前 。 人们 对 战 略评 估 的研 究 还 处 于探 索 阶段 , 因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评 估 。 般是 指 明确 目标测 定 对 象 的属 性 , 把 它 变 对 战 略评估 的定 义 也 只限于 一种 不成 文 的描述 性文 字 。 一 并 基

我国企业战略管理研究

我国企业战略管理研究

我国企业战略管理研究【摘要】我国企业战略管理研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兴起,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目前已取得一定成果。

现阶段,我国企业战略管理研究面临着挑战和机遇,需要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

未来发展方向包括强化战略思维,加强创新能力,提高竞争力等方面。

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重要性在于指导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进步。

展望未来,我国企业战略管理研究将继续深化研究,提升实践能力,为企业发展和国家经济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关键词:我国企业、战略管理、研究、历史发展、现状、挑战、机遇、发展方向、实践意义、未来发展展望。

1. 引言1.1 我国企业战略管理研究概述我国企业战略管理研究是指对企业在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资源配置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下,进行长期规划和目标设定的一种管理方法。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战略管理在我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企业关注和研究。

我国企业战略管理研究主要涉及企业战略制定、实施和评估等方面内容。

通过研究企业的竞争优势、市场定位、组织结构等方面,可以帮助企业规划长远发展方向,提高市场竞争力。

我国企业战略管理研究也探讨了企业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策略,以及在数字化时代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提升管理效率和创新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自身的战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我国企业战略管理研究在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提高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未来,随着中国经济进一步转型升级和国际竞争的加剧,企业战略管理的研究将继续深入,为我国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 正文2.1 我国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历史发展我国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历史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

在那个时期,我国企业开始面临市场经济的挑战,需要更加注重竞争优势和战略规划。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推进,国内外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逐渐引入我国。

在这一背景下,我国企业战略管理研究逐渐兴起,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中国战略管理学研究现状评估

中国战略管理学研究现状评估

中国战略管理学研究现状评估许德音周长辉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Anne S. Tsui与我们分享尚未完成的相关论文。

提要:我们采用结构化的程序与方法对国内最近期的战略管理学研究状况进行了考察和评估。

通过检阅和甄别2003年度发表在《管理世界》与《南开管理评论》上的所有论文,我们确认了42篇与战略管理学相关的文章。

我们从课题、类型、理论、方法等各个方面对这些论文进行了归类和分析,由此总结出国内战略管理学研究中所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我们判断在国内领先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战略管理学论文,尚不能通过主要国际管理学年会的匿名评审程序,更未达到国际主流管理学期刊在理论、方法、和学术贡献等方面的要求。

最后,我们就本领域学术研究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战略管理、文献评估、研究现状STRATEGIC MANAGEMENT RESARCHIN CHINA:AN ASSESSMENT ABSTRACT: This paper assesses the current state of the field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in China. Through a structured process, we identified 42 strategy-related articles in the 2003 issues of Management World and Nankai Management Review. A thorough review of these sample articles led to a set of critiques based on such criteria as the topic, style, theory, and method. We concluded that strategy research in China was still in its infant stage in both theory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methodology.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are provided.KEY WORDS: Strategic Management; Literature Review; the State of the Field研究背景与目的我们从“国际”的视角来检阅国内管理学、特别是战略管理学研究的现状:第一,国内的商学院,包括其中的管理学各学科,大多脱胎于两个传统院系:工程和经济。

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和趋势研究

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和趋势研究

3、敏捷战略与动态能力
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和组织需要具备敏捷的响应能力和动态能力 以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和挑战。敏捷战略强调企业在面对市场变化时,应具备快速 响应、灵活调整和持续改进的能力。而动态能力理论则认为,企业应具备动态整 合、重构内外部资源和能力以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这些理论对于企业的战略管 理有以下启示:
2、战略管理理论的实际效果和 影响因素
战略管理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果。通过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分 析,可以帮助企业明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战略目标。同时, 通过战略实施过程中的监控和调整,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战略目 标的顺利实现。然而,实际应用中,战略管理理论的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企业内部管理、外部环境变化、行业特点以及企业规模和发展阶段等。
2、战略管理理论的创新点和研 究方法
未来战略管理理论的创新点和研究方法将更加丰富多样。例如,可以通过研 究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企业战略管理实践,发掘更为普 遍适用的战略管理理论;同时,可以采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如经济学、心 理学和社会学等领域的理论和方法,以提供更为全面和深入的战略管理理论。此 外,将有更多的学者和企业实践者共同参与到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和发展中来, 推动战略管理理论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3、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和 瓶颈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战略管理理论正朝着更为复杂、精 细化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为战略管理提供了更多新 的思路和方法。然而,当前战略管理理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如何更好地结合 实际情况、提高战略制定的可操作性和如何将理论应用于不同行业和领域等。
感谢观看
3、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和 未来展望

中国战略管理学研究现状评估

中国战略管理学研究现状评估

中国战略管理学研究现状评估
中国战略管理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学术理论和实
务层面均有所突破。

最近几年,中国战略管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出和
实施战略、创新战略管理、企业创业战略、组织改革战略、经济全球化战
略等等方面,形成了一批重要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

当前,中国战略管理
学研究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比如战略规划、战略实施、组织改革、
创新管理、营销战略等,并形成了相应的研究方法论和实践方法论体系,
在学术研究、企业战略管理实践和国家政策制定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战略管理学研究现状评估

中国战略管理学研究现状评估

践模式。
提升研究影响力的建议
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
鼓励学术界和企业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战略 管理学的研究和应用。
提高研究的国际化水平
加强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中国战略管理学 研究的国际化水平。
注重研究的实践价值
鼓励学者们更加关注研究的实践价值,通过解决实际问 题来提高研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从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研究结论和研究建议四个方面出发,全面评估中国 战略管理学研究现状。
研究框架
建立包括文献来源、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三个维度的评估框架,对中国战略 管理学研究现状进行深入分析。
02
中国战略管理学研究现状概 述
研究现状
研究内容
中国战略管理学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战略管理理论、战略规划与设 计、战略实施与控制等方面。

未来研究将注重引入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
等,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02
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未来研究将更加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通过实地研究、案例分析等
方式,使研究成果更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03
研究内容的拓展与深化
未来研究将进一步拓展研究领域,并深入探索新的战略管理理论和实
05
中国战略管理学研究展望
研究不足与挑战
研究方法的创新不足
现有的战略管理学研究方法较为单一 ,缺乏多元化和创新性,难以满足复 杂多变的管理实践需求。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 够紧密
当前的中国战略管理学研究存在理论 脱离实践的现象,难以有效地指导企 业实际的战略管理行为。
研究内容的深度和广 度不足
现有的战略管理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某 些特定领域,如竞争优势、战略联盟 等,而对新兴领域如数字化转型、可 持续发展等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综述

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综述

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综述作者:何欣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中下旬刊》 2018年第12期[摘要]战略管理理论是管理学理论的重要分支,代表着管理学理论重要的发展方向,处于管理学理论中的核心地位。

波特教授提出的竞争战略理论和普拉哈拉德提出的核心能力理论,都是因为引发社会许多领域的巨大变革而成为战略管理理论中的经典。

经过学者们多年的理论研究以及现代企业实践的不断总结,战略管理理论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体系,基于此,论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对于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以向读者呈现该理论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管理学;战略管理理论;核心竞争力【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8)12-0020-021 国外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现状战略管理属于管理学的分支,它指的是组织策略的制定、实施、过程控制和调整。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各国相互影响加剧,竞争环境日趋复杂。

因此,一个组织的发展前景越来越不确定,一个组织长期保持竞争优势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能够做出更加长远的战略决策,战略管理理论就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产生的。

战略管理理论研究滞后于其他管理学科,但由于环境需要,五十年来都在以十分迅猛的速度发展。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战略管理的重要性正慢慢被地管理者意识到,其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应用于实践,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优秀的组织[1]。

钱德勒(1962)作为一种战略管理理论的早期代表,在他的代表作《战略与结构》中,他提出了“组织属于战略”的经典论断。

该书明确指出,战略是定义组织的短期和长期目标,并通过管理组织拥有的资源来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提出了明确的战略,即环境与组织结构的关系,并建议以市场为导向,在制定战略前了解组织环境,进而确定组织结构。

虽然钱德勒提出了战略与环境的关系,但没有对竞争环境的选择做出明确的描述。

迈克尔波特(1980)在他的杰作《竞争战略》提出了“五个模式”的影响,已经清楚早期战略管理理论没有明确的竞争环境选择问题。

战略管理研究领域的现状与发展

战略管理研究领域的现状与发展

战略管理研究领域的现状与发展战略管理作为管理学领域的专业术语,早已失去了神奇感,成为一个日常用语。

自从20世纪70年月末以来,战略管理,不仅是作为一个讨论领域,还是一个学者群体,都经受了很大的进展。

特殊需要留意的是,战略管理领域在所讨论的现象范围、用以分析这些现象的概念以及理论、分析问题的阅历方法,都有很大程度的扩大。

这是一个好消息,然而不行避开的是,随着战略管理讨论规模的不断扩大,其讨论界也变得越来越不安静。

一些学者开头批判战略管理领域的碎片化,认为该领域对于新概念、新现象的热忱,已大大脱离了渐进式的进展,导致其缺乏严谨的理论构建。

同时,该领域的很多讨论者没有记录与报告阅历事实的动力,无法将很多理论进行系统性的实证检验,并对管理者进行有效的指导。

因此,这些学者正呼吁讨论界对战略管理进行理论、阅历的整合与重新定位。

与此相反的是,其他学者认为战略管理领域的这种碎片化恰恰是讨论领域丰富性与生命力的标志。

他们认为多样性正是固有属性,假如贸然缩小理论的多样性会扼杀新思想,从而阻挡问题的最合适解决方法的消失。

不过,这两种观点都提倡在理论与实证方法上不断上升学术标准。

讨论界对于战略管理领域碎片化的不同观点,也对该领域中的学者及实践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即必需要了解战略管理的起源及其碎片化的根源,才能在更深化的讨论中精确地把握讨论进展方向。

1战略管理领域的不断扩大在20世纪60年月末到80年月初,企业的各种实践与社区的快速进展为战略管理领域的确立供应了土壤,成了商学院公认的学术领域。

在战略管理领域刚确立的这十年,所接受的现象与理论的范围较窄,主要讨论的是公司结构中策略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很大程度上依靠于产业组织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概念,如规模经济、交易成本等。

自20世纪80年月初以来,战略管理领域所讨论的理论与方法、工具已大大进展,也消失了很多新的讨论领域。

包括组织力量、企业间的关系、学问传播与制造、制度影响与企业社会责任等。

中国企业战略管理现状分析

中国企业战略管理现状分析

中国企业战略管理现状分析中国企业战略管理现状分析篇11缺乏长远性,短期行为严重。

有的企业意识不到战略定位的重要性,其成立和运行仅出于对地方资源的即时利用或短期出现的市场需求,缺乏长远的规划;有的企业认为,环境或市场变化太快,制定长远的战略没有意义;还有的企业领导在做决策时考虑得不够透彻,不够长远,到了实战阶段他发现还存在某些漏洞,于是就会频繁更换战略。

这些都是非常不可取的。

改变是非常必要的,但战略讲的就是长远,它牵涉到方向,牵涉到企业的成长,如果你没有一个长远的规划,或者经常改来改去那就等于你没有战略。

而且,频繁更换战略会使企业付出非常沉重的代价。

打个比方,假设一个企业本该向左走,但是由于领导决策失误,导致大家向右走了。

走了两年发现此路不通,于是号令大家转身向右走。

这时候就不仅仅是转回身去调整一下方向那么简单了,因为你转回身之后必须要走回原点,然后再往左边走。

现实的情况可能是,当你返回原点的.时候,同时间起步且一开始就向左走的企业早就把你抛在了身后。

一旦定下一个战略决策,你的组织架构、人才策略、意识形态、企业文化、管理机制、管理流程等等全都得随着战略的变化而变化。

局势一旦形成,想要扭转,会非常困难。

很多时候当你觉得不对,意识到要回头的时候,早已经是时过境迁了。

所以,领导者不可不察,特别是在排版的那一刹那。

有关研究认为,采取以市场为导向的随机应变战略是中小企业的特点。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就必须制定出建立在对市场、企业、顾客等因素理性分析基础之上的长期战略。

否则将会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壮大。

2缺乏客观性,往往以经验代替战略。

有的企业制定战略时或缺乏理性的分析,或缺乏量化的客观分析,习惯以经验代替战略。

这种类型的战略制定一般依赖领导层授意,往往是自企业家开始自上而下逐级制定的。

具体流程往往是由企业高层领导者讨论并授意秘书或办公室人员草拟整个企业的战略,然后逐级再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上级的要求发展这个战略。

中国战略管理学现状

中国战略管理学现状

市场竞争加剧
国内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需 要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战略来应对挑 战。
战略管理学的意义
战略管理学是指导企业制定和实施 战略的重要学科,对于提高企业的 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战略管理学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战略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如何制定、实施和评估企业战略的学科。它涉及到对企业 内外部环境的分析、目标的设定、竞争优势的获取以及战略实施过程中的监控与 调整等多个方面。
中国战略管理学现状
汇报人: 2023-12-13
目录
• 引言 • 中国战略管理学的发展历程 • 中国战略管理学的现状分析 • 中国战略管理学面临的挑战与
机遇 • 中国战略管理学的发展趋势与
展望 • 结论与建议
01
引言
背景与目的
全球化背景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中国企业面 临着更加复杂和多变的外部环境
04
中国战略管理学面临的挑战与 机遇
面临的挑战
全球化背景下的竞争压力
01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中国企业面临着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
,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
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
02
中国市场环境变化迅速,企业需要具备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能
力。
复杂多变的政策环境
03
中国政策环境复杂多变,企业需要关注政策变化并做出相应的
政府政策支持现状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政府在推动战略管理方面加大了政策 支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 法规,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
政策引导作用突出
政策执行与监督
政府在政策执行和监督方面也加强了 力度,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和落地。
政府通过政策引导和财政支持等手段 ,鼓励企业加强战略管理,推动企业 实现可持续发展。

战略成本管理 国内外研究现状

战略成本管理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国内外研究现状2.1国外对战略成本管理的研究英国学者肯尼斯·西蒙兹(Kenneth simmonds)于20世纪80年代从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这一视角对战略管理理论进行探讨,认为战略成本管理就是"通过对企业自身以及竞争对手的有关成本资料进行分析,为管理者提供战略决策所需的信息"。

美国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在《竞争优势》和《竞争战略》两本书中提出了运用价值链(纵向价值链、横向价值链、内部价值链)进行战略成本分析的一般方法。

1988 年,Bromwich 撰写的《管理会计的定义和范围:从管理角度的认识》一文推进了对战略成本管理的研究。

Bromwich 指出,战略成本管理是管理会计的发展,而不是分支,是未来高层管理人员所必须掌握的。

他认为,战略成本管理不仅仅需要收集竞争对手的相关信息,更应该研究与竞争对手相比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和创造价值的过程,研究企业产品或劳务在其生命周期中所能实现的、客户所需要的价值,以及从企业长期决策周期看,对这些产品及劳务的营销能给企业带来的总收益。

美国管理会计学者Jack Shank和indarajan等人(1993)在迈克尔·波特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出版了《战略成本管理》一书,通过对成本信息在战略管理的四个阶段(战略的简单表述、战略的交流、战略的推行、战略的控制)所起的作用进行研究,将战略成本管理定义为"在战略管理的一个或多个阶段对成本信息的管理性运用。

"欧洲的克兰菲尔德(Cranfield)工商管理学院(1995)提出了一种战略管理模式,其特点是把战略成本管理的工具运用于问题的诊断以及提出战略定位的选择方案,并根据成本效益分析,对方案进行评估和规划,然后予以执行,通过对执行结果进行评价以及不断学习,开始新的循环过程。

该模式认为战略成本管理工具应包括如下主要内容:竞争战略的制定;竞争对手分析和目标瞄准;行业态势分析;成本动因分析;评估组织面临的挑战,确定自身的目标。

对战略管理的评价

对战略管理的评价

对战略管理的评价战略管理的评价与影响在当今快速变化和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战略管理已经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然而,如何正确地评估战略管理的效果,以及它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仍然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战略管理的定义。

战略管理是指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为实现企业的长期目标,制定、实施和评估一系列决策的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了识别和分析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内部环境的优势和劣势,设定战略目标,选择合适的策略,分配资源,以及监控和调整策略等步骤。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如何对战略管理进行评价。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使用战略审计。

战略审计是一种系统性的评估工具,它可以帮助企业检查其战略是否符合市场环境的变化,是否符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及是否能够有效利用企业的资源。

此外,战略审计还可以帮助企业发现潜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另一种评价方法是通过业绩指标来衡量战略管理的效果。

这些指标可以包括财务指标(如收入、利润、市场份额等)和非财务指标(如客户满意度、员工满意度、创新能力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持续监测和分析,企业可以了解其战略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以及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那么,战略管理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是什么呢?研究显示,有效的战略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绩效。

具体来说,它可以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益处:1. 提高竞争优势:通过制定和执行有效的战略,企业可以更好地利用其资源,提高其产品或服务的独特性,从而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

2. 增强适应能力:战略管理可以帮助企业理解和应对环境的变化,从而增强其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

3. 提高效率和效果:通过合理配置资源,优化业务流程,企业可以提高其运营效率和效果。

4. 提升企业形象:良好的战略管理可以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增强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和忠诚度。

然而,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战略管理并不是万能的。

如果企业没有正确的战略,或者不能有效地执行其战略,那么战略管理可能无法带来预期的效果。

因此,企业在进行战略管理时,必须要有清晰的战略愿景,科学的决策机制,以及强大的执行力。

战略管理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战略管理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战略管理论文题目一、最新战略管理论文选题参考1、战略风险管理——战略管理研究的新前沿2、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战略网络--网络经济时代的企业战略管理模式3、战略管理理论的沿革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4、企业战略管理:“静态模式”与“动态模式”5、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新发展与新趋势6、大学校长与战略——我国大学战略管理中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7、以知识为基础的竞争战略--论我国高技求企业的战略管理基本模式8、以知识为基础的竞争战略——论我国高技术企业的战略管理基本模式9、试论战略管理学科的研究框架及发展趋势10、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11、战略管理新趋势:基于商业生态系统的竞争战略12、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脉络与流派述评13、价值链战略管理模式研究14、企业战略管理的战略思维比较15、论创业研究与战略管理研究的相互关系16、浅议企业多项目管理与企业战略管理17、SWOT分析法在战略管理中的应用18、战略管理: 利益相关者方法19、以核心能力为主导逻辑的战略管理20、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演进及其发展方向二、战略管理论文题目大全1、我院药剂科发展的战略管理与思考2、论现代企业成本的战略管理3、动态环境下战略管理研究的新趋势4、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历史进程与发展趋势5、企业战略管理与竞争情报6、我院药剂科发展的战略管理与思考7、战略管理和作业基础预算研究8、我国企业战略管理发展现状与趋势剖析9、医院战略管理新思维(续)10、医院战略管理新思维11、战略管理学前沿演进可视化研究12、战略管理——艺术与实务13、建筑施工企业战略管理信息化研究14、从战略规划到战略管理——高校管理发展的重要选择15、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战略管理框架16、中国战略管理学研究的发展述评17、企业信息化中IS/IT战略管理研究剖析18、战略管理的实施与公共价值的创造——评穆尔的《创造公共价值:政府中的战略管理》19、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演变与战略风险思想探析20、战略管理理论的演进与发展述评三、热门战略管理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基于BSC和EVA整合战略管理的应用研究2、基于复杂性科学的战略管理研究3、战略管理、银行成长与商业银行战略转型4、危机管理与战略管理——把危机意识融入战略管理过程5、西方学者论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战略管理角色及其启示6、在图书馆管理中导入战略管理思想探析7、日本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管理8、应对国际化的挑战:大学战略规划与战略管理9、基于战略管理的图书馆战略研究10、论突发性企业危机及其战略管理11、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演进与发展12、平衡计分卡在高校战略管理中的应用13、竞争情报与战略管理14、企业战略管理模型:战略—文化—结构15、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16、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和新趋势17、大型工程的战略管理18、图书馆战略、战略规划与战略管理研究19、学校“战略管理”论20、平衡计分卡和关键成功要素在战略管理中的运用与整合四、关于战略管理毕业论文题目1、90年代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与研究趋势2、企业柔性战略--跨世纪战略管理研究与实践的前沿3、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与流派4、中国战略管理学研究现状评估5、战略管理研究现状与未来我国研究重要领域6、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与展望7、试论企业增长盈利风险三维平衡战略管理8、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演变及新发展9、从系统论看企业战略管理10、情境理论化:基于中国企业战略管理实践的探讨11、企业战略管理若干问题试析12、战略管理的演进与发展趋势13、高等学校实施战略管理的理论探讨14、平衡计分卡在战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15、中国企业战略管理行为的情景嵌入式研究16、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演进与展望17、平衡计分卡(BSC)在战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18、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战略管理范式研究19、价值链管理:一种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战略管理模式20、战略管理学前沿演进可视化研究五、比较好写的战略管理论文题目1、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的本质是动态竞争管理2、大型工程的战略管理3、基于整合的人力资源战略管理思想与基本框架4、战略管理绩效评估体系的创新:平衡计分法5、知识战略选择——战略管理的新命题6、战略管理:危机与挑战7、企业战略管理理论述评8、企业战略管理范式的转型9、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变迁及其发展趋势10、案例研究方法和战略管理研究11、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核心逻辑分析12、战略管理理论综述13、柔性战略思想对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的作用14、绘制战略管理研究的知识地图:作者共被引分析15、知识创新驱动的企业战略管理行为研究16、我国研究型大学实施战略管理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初探17、从操作管理到战略管理——高校管理发展的重要趋势18、浅议企业多项目管理与企业战略管理19、突破性创新的战略管理:框架、主题与问题20、波特竞争战略与现代医院战略管理。

战略生态位管理(SNM)理论研究现状述评及展望

战略生态位管理(SNM)理论研究现状述评及展望
中图分类 号 :C 3 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7 9 (02 4— 17一 5 0 0— 65 2 1 )o 0 6 O
Th v e a d P o p c ft e S r t g c Nih a a e e t T e r e Re iw n r s e to h t a e i c e M n g m n h o y
d v l p n fe ou i n r c n mis ssi n d v lp n n x l r d h sp p rma e h e iw a d c mme t n e e o me t v l t a e o o c ,i t l e eo me ta d e p o e .T i a e k s te r ve n o o o y li n o
近年来 ,生态学 的基本规律及其原 理超越 了生 物 学 的范畴 ,广 泛 引 进 社 会 各 个 层 面 的研 究 ,特 别 是社会科学 的研究。 自然 生态系统经历 了亿年 的进 化 ,在 系 统 结 构 、成 长 机 制 方 面有 高 度 的 合 理 性 , 由于企业 、产业系统和 自然生态系统十分相似 ,从 生 态学 的视 角 对 产 业组 织 和产 业 生 态 系 统 的 研 究 越 来 越受 到人 们 的重 视 ,并 逐 渐成 为 经 济 和 管 理 领 域 研 究 的主流 思 想 。战 略生 态 位 管 理 是 国外 近 十 年 来 才兴起 的新兴管理理论 ,它从 技术创新与产业变革 以及 技 术体 制 变 革 的 内在 机 理 出发 ,为 新 技 术 的 推 广 和应 用提 供 了一 种 新 的分 析 模 型 和 视 角 , 目前 在 国外被广泛应用 到新 兴生物燃料 、能源 、交通等新 兴 产业 的研 究 中 ,解 决 了许 多 重 大 的技 术创 新 问题 。 战略生态位管理作为从生态学理论 应用于社会技术 系统衍生出来 的前沿理论 ,对企业技术创新 、产业 变革 和社 会 技 术 体 制 变 革 都 具 有 重 要 的意 义 。本 文 基 于生 态学 的视 角 ,从 生 态 位 跃 迁 的动 态 轨 迹 ,试

战略管理与绩效评价模型研究

战略管理与绩效评价模型研究

战略管理与绩效评价模型研究在当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要想取得长期的竞争优势,必须具备一套完整可行的战略管理方案和绩效评价体系。

战略管理和绩效评价是两个密切相关的概念,二者相辅相成,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一、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是指以长远的视野,通过分析内外环境和内部资源等因素,制定相应的战略目标,并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措施,以达到企业长期发展的目标。

一般来说,战略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环境分析:环境分析主要是通过对政治、经济、社会、技术、法律等方面的分析,了解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

2. 内部分析:内部分析主要是通过对企业自身的资源、能力和优势等进行分析,找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 制定战略目标:制定战略目标是基于环境分析和内部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

4. 策略和措施:在制定战略目标的前提下,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措施,以达到战略目标。

在战略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与时间的关系,即短期和长期的平衡。

短期的目标是在保证长期目标的前提下,实现企业的短期利益,长期的目标是为了达到企业长期的发展目标。

二、绩效评价绩效评价是指通过对企业的目标、策略和措施的执行情况、经济效益等进行评价,以确定企业的绩效表现。

良好的绩效评价体系可以使企业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进而调整战略目标和策略,提高企业的绩效和竞争力。

在绩效评价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1. 设定指标:绩效评价需要统一的评价指标,来对企业的表现进行客观的评估。

2. 收集数据:绩效评价需要收集各个部门的数据,对数据进行分类和整合。

3. 分析数据:绩效评价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发现企业的优势和不足。

4. 形成报告:绩效评价需要形成相应的绩效报告,通过报告对企业的绩效表现进行客观评价和反馈。

三、战略管理与绩效评价模型战略管理和绩效评价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战略管理和绩效评价模型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关键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略管理学研究现状评估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中国战略管理学研究现状评估许德音周长辉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Anne S. Tsui与我们分享尚未完成的相关论文。

提要:我们采用结构化的程序与方法对国内最近期的战略管理学研究状况进行了考察和评估。

通过检阅和甄别2003年度发表在《管理世界》与《南开管理评论》上的所有论文,我们确认了42篇与战略管理学相关的文章。

我们从课题、类型、理论、方法等各个方面对这些论文进行了归类和分析,由此总结出国内战略管理学研究中所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我们判断在国内领先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战略管理学论文,尚不能通过主要国际管理学年会的匿名评审程序,更未达到国际主流管理学期刊在理论、方法、和学术贡献等方面的要求。

最后,我们就本领域学术研究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战略管理、文献评估、研究现状STRATEGIC MANAGEMENT RESARCH INCHINA:AN ASSESSMENT ABSTRACT: This paper assesses the current state of the field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in China. Through a structured process, we identified 42 strategy-related articles in the 2003 issues of Management World and Nankai Management Review. A thorough review of these sample articles led to a set of critiques based on such criteria as the topic, style, theory, and method. We concluded that strategy research in China was still in its infant stage in both theory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methodology.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are provided.KEY WORDS: S trategic Management; Literature Review; the State of the Field研究背景与目的我们从“国际”的视角来检阅国内管理学、特别是战略管理学研究的现状:第一,国内的商学院,包括其中的管理学各学科,大多脱胎于两个传统院系:工程和经济。

因此商学院的研究课题和学科传统,往往来自于工程学、运筹学、管理科学、以及宏观与微观经济学。

第二,由于上述的原因,不论是本领域内还是领域外的研究者,对于管理学和战略管理学的定义、范畴、学科归属、典型课题、学术特点等,均存在模糊之处。

第三,国内传统体制内不存在真正研究型的博士项目。

最好的博士毕业生往往会进入实业界工作,而不是在高校任教。

第四,国内管理学研究最主要的方式是案例,但大多是以案例来说明或支持理论,而不懂得如何使用案例来进行以理论构筑为目的的归纳式研究(inductive research)。

研究方法期刊选择与时间范围:通过四个步骤决定选用2003年全年的《管理世界》和《南开管理评论》作为样本刊物。

样本选取:选取论文的主要依据是管理学学会战略管理分部的“领域陈述”(domain statement)。

其中确定战略管理学的主要课题包括:战略制订与实施、战略规划与决策过程、战略控制与报酬制度、资源配置、多元化与组合战略、竞争战略、合作战略、总经理的选择及其行为、以及高层管理团队的组成与机制。

在此基础上,我们把选取范围扩大到国外战略管理学博士项目课程中的其他典型课题,主要属于组织理论与国际战略管理等“近亲”或分支学科。

评估程序:两位作者交叉进行甄别工作,并取得意见一致。

研究发现与讨论作者:在总共42篇论文中,一位作者:14篇(33%)两位作者:17篇(40%)三位作者:6篇(14%)四位以上:4篇(10%)平均每篇论文的作者数目与国外管理学刊物相比或许稍低些,但情况大致相仿,显示出合作研究(占总数近三分之二)是国内学术活动的主流。

另外一方面,三位或三位以下作者的论文共占总数近90%。

这一事实可能表明战略管理学研究并不适合三位以上的多位研究者共同合作。

课题:公司治理/股权结构/董事会:11篇(26%)竞争力/竞争优势: 6篇(14%)跨国公司/国际战略: 6篇(14%)创新:3篇(7%)企业家/职业经理人: 3篇(7%)本领域内一些最基本的课题,例如属于战略内容的行业分析、战略组别(strategic groups)、商务层(business-level)战略、横向多元化与纵向一体化、合并与兼并等,以及属于战略过程的决策机制、结构选择等,均未得到应有的位置。

在出现的课题中,除了“竞争力/竞争优势”一类外,其他几类均属跨领域的课题,而不被视为战略管理的“核心”内容。

研究对象/公司类型:虽然各类公司均有所涉及,可以看出比较受偏爱的研究对象是国内的上市公司(共7篇)。

论文类型:描述型:16(38%)——以案例或数据描述现象,而不涉及实证分析。

实证型:10(24%)——以定量分析验证理论性假设。

概念型: 9(21%)——试图论述变量或概念之间的关系,但并不加以实证分析。

文献型:7(17%)——对文献的回顾、总结、评论、延伸。

规范型:7(17%)——表明立场或是政策性的文章。

定性经验型:1(2%)——以案例、访谈等形式获得的定性数据构筑变量或概念之间的关系。

模型演绎:1(2%)——以演绎数学模型为主。

数据来源/样本/分析方法:我们对总共26篇描述型、实证型、和定性经验型论文的数据来源做了如下统计(有重叠):二手资料/数据:11(42%)问卷调查:10(38%)访谈: 5(19%)资料来源:约有40%的论文采用了包括文档资料、历史资料、各类出版物、网站、以及其他公开源的二手数据,约60%利用了包括问卷、访谈、及实地调查在内的一手资料。

样本:企业层面——数十家至数百家;个人层面——可至两、三千家统计模型:相关分析——ANOVA——LISREL——多元回归至少一篇论文的作者显然以为基于数据的描述性统计(descriptive statistics)就是实证研究。

很少有关于有效性与可靠性(construct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的讨论;很少有研究者对于自己的方法(Method)部分做出全面和细致的描述,这包括了对数据来源、收集方法、最终样本、变量衡量等各个方面的汇报。

在《管理世界》的23篇论文中约有7篇在不同程度上使用了案例,但作者们普遍没有通过使用基本的编码(coding)和编组(grouping)等定性数据分析手段进行理论探讨。

理论/文献基础:在所有42篇论文中,有近40%或者根本不以理论发展为目的(a-theoretical,如规范型和部分描述型论文),或者严重缺乏理论和文献基础。

在剩下的二十五、六篇论文中,有约三分之一是基于经济学、金融学的理论和文献。

这些论文除了题目与战略管理有重叠外,并不是真正的管理学论文。

只有另外的大约十六、七篇论文试图对战略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做出延伸或实证。

但即使是这十六、七篇论文,对理论和文献的回顾也大多缺乏完整性,对支持性文献和理论角度的选择有很大的随意性。

它们往往不是建立在一个前后连贯的理论框架(coherent framework)之上,而是简单地把各种文献拼凑在一起。

但即使如此,对管理学理论的使用也只限于集中的一小部分。

作者所属机构:在总共二、三十所研究机构中,南开大学:9篇(其中《南开管理评论》上7篇)中山大学:5篇北京大学:4篇西安交大:4篇南京大学:3篇其余基本上均匀分布。

与国外管理学期刊情况很不相同的是,我们在这里较少看到跨学校的合作(总共才7篇)。

论文页数:论文页数一般在10页以下。

《管理世界》有5篇超过10页,但也只有一篇超过13页。

这与国外主流管理学刊物平均三十来页的论文篇幅形成对比。

评估总结1.国内战略管理学研究在课题和论文类型方面尚未进入“主流”。

研究项目涉及的课题很多是在战略管理的“边缘”领域,或是与经济学、金融学的交叉部分。

总体来看,国内战略管理研究缺乏能与当前西方主流战略管理学及相关领域的刊物相看齐或相追随的研究题目和研究领域。

在研究类型上也尚未进入以理论实证型为主的“现代”时期。

2.在理论上,我们所检阅的论文普遍缺乏深入的讨论,在使用当代西方战略管理或其它相关理论和文献方面显得十分薄弱。

文章列举的参考文献在我们看来普遍不足够或不适合。

理论假设的发展和创建缺乏严谨性(rigor)和内在逻辑的一致性(internal consistency)。

大多数假设缺乏理论意义,只是在简单预测变量之间在统计学上的关联,或是重复国外同行早已反复证明的常识(只是换成一个中国样本而已)。

总体上看,对理论发展所做的努力和贡献极其有限。

3.在方法上,少量的实证型论文中包含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偏差。

最为突出的是,研究者很少对方法一节做认真严肃的描述和披露,使得我们对相当一部分的论文无法明确判定其“分析单元”(unit of analysis)与“分析层面”(level of analysis)。

结论:以Academy of Management的通行标准去参照这42篇论文(假设语言不成为障碍),我们的判断是这些论文在从一流到三流的国际学术刊物评审过程中均不能获得“修改后再投稿”(revise and resubmit)的机会;在主要的管理学年会程序中也会被淘汰(一般淘汰率为三分之二);在地区性学会(如管理学学会亚洲分会——Asia Academy of Management)则有一定的可能性。

与美国战略管理学研究的发展历程相对照,我们认为这些论文整体上大约处于六、七十年代,即严格的同行匿名评审制度形成以前的水平。

发展方向与前景理论上:我们认为简单地把西方管理学理论应用于中国管理学研究,或者以中国企业为样本加以验证,都缺乏足够的理论贡献。

中国管理学研究者可能在如下两个方面做出较大的贡献:第一是在中国背景(Chinese context)下对西方管理学理论及其所预测的结果进行修正(modification)。

例如Xin and Pearce (1996),Child and Lu (1996),Luo, Shenkar, and Nyaw(2001);Luo(2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