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回顾及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几年中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回顾及分析
谢天娇20112923
(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班生命科学学院黑龙江大学哈尔滨 150080)
摘要: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几年,食品安全问题似乎从来没有离开过人们的视线,从“苏丹红”到“三鹿奶粉”,从“瘦肉精”到“塑化剂”……食品安全事件不仅刺痛着我们脆弱的神经,更拷问着生产企业的道德底线以及监管部门的法治力量。本文主要就近几年几起重大食品安全事件进行回顾及分析。希望它们不仅能成为一面透视中国食品安全的“警示墙”,更能逐步唤起行业的重视、市场的净化乃至全民道德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食品安全苏丹红三聚氰胺塑化剂致癌
引言: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福寿螺、大闸蟹、多宝鱼、阜阳劣质奶粉……接踵而至的“问题食品”事件,让人们一次次“领略”了不法生产经营者见利忘义的“黑心”,也进一步暴露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的诸多“黑洞”。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老百姓防不胜防。从最普通的大米、面粉、肉制品、蔬菜、豆制品再到调味品,危害健康的伪劣产品不胜枚举,食品安全,这4个字无疑是当今中国社会最关注的焦点之一。
一、几起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回顾
1、苏丹红事件
2005年3月5日,英国食品标准署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一份召回通告——亨氏、联合利华等多家企业的食品中可能含有具有致癌性的工业染色剂“苏丹红1号”。随后一场声势浩大的查禁“苏丹红1号”的行动席卷全球。2005年3月2日,北京市政府食品安全办公室向社会通报,经检测认定,广东亨氏美味源辣椒油中含有“苏丹红1号”打响了全国查处涉红食品的第一枪。随后,“苏丹红1号”被滥用为食品添加剂的情况就不断被广东、云南、上海、浙江、福建、四川等地的工商、质检部门检出。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从辣椒酱、辣腐乳、酱腌菜,到肯德基新奥尔良烤翅、长沙坛坛香牌风味辣椒萝卜、河南豫香牌辣椒粉以及方便面里相继被检出了“苏丹红1号”。经过2005年的查处,给人吃苏丹红的现象有所遏制。但是2006年11月22日,国家质检总局又公布了对全国蛋制品专项检查结果,结果显示有7家企业的8个批次产品涉嫌含有苏丹红,这些企业分布在北京、湖北、安徽、河北、河南、浙江等省。原来为了让鸡、鸭能生出“红心蛋”、“柴鸡蛋”,养禽场给不会说话的鸡、鸭喂食“苏丹红Ⅳ号”。比起苏丹红Ⅰ号,苏丹红Ⅳ号不但颜色更加红艳,毒性也更大。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苏丹红Ⅳ号列为三类致癌物。
2、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
在2004年出现安徽阜阳百余名儿童因吃了劣质奶粉成了“大头娃娃”、多位
儿童丧命的事件后, 2008年9月10日,陕甘宁等地出现多个婴儿患肾结石病例,罪魁祸首是食用问题奶粉所致。11日,卫生部证实,经调查,高度怀疑三鹿集团旗下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同日,三鹿集团承认奶粉受污染,全部召回8月6日以前产品。“三鹿问题奶粉”是在原奶收购过程中添加了三聚氰胺所致。三鹿奶粉事件引发中国食品行业产品质量信任危机,乳制品行业陷入生产、销售困境。9月16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对乳制品行业产品阶段性抽样检测结果:包括蒙牛、伊利、雅士利等著名品牌在内11省市22家乳企发现69批次含有三聚氰胺。此后,在蒙牛、伊利和光明等品牌企业的液态奶中也发现含有三聚氰胺。21日,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在雀巢牛奶公司检出了三聚氰胺;新加坡农粮与兽医局日前发表文告证实,产于中国的大白兔奶糖也受到三聚氰胺污染。至此,“三鹿奶粉事件”已由“个别企业”、“个别产品”上升为中国食品行业产品质量信任危机。
三聚氰胺是一种以尿素为原料生产的氮杂环有机化合物,常温下为白色单斜晶体,没有显著异味。目前主要用于木材加工、塑料、涂料、造纸、粘合剂、纺织、皮革、电器、医药、阻燃剂等生产过程中。国家卫生部专家指出,三聚氰胺是一种化工原料,它可导致人体泌尿系统产生结石。国内有关人士曾做过一项动物毒理学试验:用三聚氰胺给小白鼠灌胃,结果发现死亡的小白鼠输尿管中有大量晶体蓄积,部分小白鼠的肾脏被膜有晶体覆盖;再用连续加有三聚氰胺的饲料喂养动物,进行亚慢性毒性试验,被试验的动物肾脏中可见淋巴细胞浸润,肾小管管腔中出现晶体,通过生化指标观测到试验动物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CRE)逐渐升高。依据以往的动物毒理学试验和当前摄入三聚氰胺污染奶粉婴幼儿的临床表现,有关人士认为,三聚氰胺有造成患儿多发泌尿系统结石的可能性
3瘦肉精事件
2011年据3·15特别行动报道,在河南孟州市、沁阳市、温县和获嘉县,用“瘦肉精”喂出来的所谓瘦肉型“健美猪”,钻过当地养殖环节的监管漏洞,进入贩运环节。不但堂而皇之地进入市场销售,并且流入了知名肉制品企业。其实早在2001年,广东就出现大范围食用含有“盐酸克伦特罗”的猪肉中毒事件。瘦肉精属于肾上腺类神经兴奋剂,将其添加到饲料中,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但食用含有“瘦肉精”的肉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人摄入后在体内存留时间较长,其不良反应主要有:可引起心率加速,特别是原有心律失常的病例更易发生心脏反应,可见心室早搏、ST段与T波幅压低,还会发出肌肉震颤,引发四肢、面颈部骨骼肌震颤,尤其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的病例更易发生。此外,还可引起代谢紊乱、血钾降低。“瘦肉精”中毒的症状表现比较特别,主要是心慌、肌肉
震颤、头痛以及脸部潮红、恶心、头晕、四肢无力、手颤等症状,特别是对心脏病、高血压患者危害更大,长期食用甚至可能诱发恶性肿瘤。
4、塑化剂风波
2011年4月台湾岛内卫生部门例行抽检食品时,在一款“净元益生菌”粉末中发现里面DOP含量高达600ppm(百万分之一),追查发现,DOP来自昱伸香料公司多供应的起云剂内。5月23日,台湾“卫生署”公布消息称,共发现16种台湾生产的饮料和保健品等使用了掺入DOP的有毒起云剂,并要求厂商下架,配合检调单位的侦办。6月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下发紧急通知,要求暂停生产销售含邻本二甲酸酯(即塑化剂)的保健食品。在这起事件中,台湾至少有156家业者遭到塑化剂波及,受污染产品500项左右,受塑化剂污染产品扩及饮品,保健食品。
2012年11月,有记者将酒鬼酒送第三方检测后发现,酒鬼酒塑化剂超标高达260%,在记者曝光酒鬼酒塑化剂超标后,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11月21日向质检总局报告,经湖南省产商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对50度酒鬼酒样品进行检测,截止目前检验结果,DBP最高检出值为1.04mg/kg,超标2.47倍。酒鬼酒回应声明指出,经国家质检总局、卫生部、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三个权威部门认定,根据国际通用风险评估方法和欧洲食品安全局推荐的人体可以耐受摄入量,按照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在适量的情况下,不会对健康造成损害,可以放心饮用。这次塑化剂事件对于整个白酒行业影响深远,冲击巨大。中国酒业协会在其官方网站发布声明说,目前,全国白酒重点企业的白酒产品,塑化剂含量指标都低于食品标准值。已知白酒生产过程中自身发酵环节不产生塑化剂。白酒产品中的塑化剂主要源于塑料接酒桶、成品酒塑料桶包装等。溶进白酒产品塑化剂最高值是酒泵进出乳胶管,目前所有白酒企业都在使用这一设备。塑化剂带来的危害特别大,它被称作工业环境荷尔蒙。长期食用,会危害人体消化系统,男孩子会变得女性化,女孩子会性早熟,而且会降低人的成免疫力及繁殖能力,另外长期大量摄入塑化剂会致癌,塑化剂还可穿透羊水毒害未出生的婴儿,所以现在引起了很大的恐慌。
5、地沟油”产业链事件
2011年9月中旬,浙江、山东、河南等地公安机关破获一团伙生产销售食用地沟油案件,一条集掏捞、粗炼、倒卖、深加工、批发、零售等六大环节的地沟油黑色产业链浮出水面。
这些“地沟油”黑窝点加工工艺、提炼设备经过多年“升级”,科技含量越来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