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病位辨证脏腑辨证总结大全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考点总结
中医诊断学——第七单元八纲辨证八纲: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纲领。
根据病情资料,运用八纲进行分析综合,从而辨别疾病现阶段病变部位的浅深、病情性质的寒热、邪正斗争的盛衰和病证类别的阴阳,以作为辨证纲领的方法,称为八纲辨证。
细目一八纲基本证候要点一表里证候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1.表证与里证的临床表现(1)表证的临床表现:新起恶风寒,或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喷嚏,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微有咳嗽、气喘,舌淡红,苔薄,脉浮。
多见于外感病初期,具有起病急、病位浅、病程短的特点。
(2)里证的临床表现凡非表证(及半表半里证)的特定证候,一般都属里证的范畴,即所谓“非表即里”。
里证可见于外感疾病的中、后期阶段,或为内伤疾病。
其基本特征是一般病情较重,病位较深,病程较长。
2.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要点二寒热证候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1.寒证与热证的临床表现(1)寒证的临床表现:恶寒,畏寒,冷痛,喜暖,口淡不渴,肢冷踡卧,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白,舌淡,苔白而润,脉紧或迟等。
辨证要点:寒冷、清稀、白、脉紧或迟(2)热证的临床表现发热,恶热喜冷,口渴欲饮,面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燥少津,脉数等。
辨证要点:热、红、黄、数2.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要点三虚实证候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1.虚证与实证的临床表现(1)虚证的临床表现一般久病、势缓者多虚证,耗损过多者多虚证,体质素弱者多虚证。
一般新起、暴病者多实证,病情急剧者多实证,体质壮实者多实证。
2.虚证与实证的鉴别要点要点四阴阳证候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1.阴证的临床表现:里证、寒证、虚证。
面色苍白或暗淡,精神萎靡,畏冷肢凉,倦怠无力,语声低怯,纳差,口淡不渴,小便清长或短少,大便溏泻气腥,舌淡胖嫩,脉沉迟微弱、细等。
2.阳证的临床表现:表证、热证、实证面色赤,恶寒发热,肌肤灼热,烦躁不安,语声高亢,呼吸气粗,喘促痰鸣,口干渴饮,小便短赤涩痛,大便秘结奇臭,舌红绛,苔黄黑生芒刺,脉浮数、洪大、滑实等。
中医诊断学—病性辨证考点总结
中医诊断学——第八单元病性辨证细目一六淫辨证1.风淫证临床表现恶风寒,微发热,汗出,苔薄白,脉浮缓。
或有鼻塞、流清涕、喷嚏;或伴咽喉痒痛、咳嗽;或为突发皮肤瘙痒、丘疹;或为突发肌肤麻木、口眼斜;或肢关节游走作痛;或新起面睑、肢体浮肿等。
2.寒淫证临床表现恶寒重,或伴发热,无汗,头身疼痛,鼻塞或流清涕,脉浮紧。
或见咳嗽、哮喘、咯稀白痰;或为脘腹疼痛、肠鸣腹泻、呕吐;或为肢体厥冷、局部拘急冷痛等;或口不渴,小便清长,面色白甚或青,舌苔白,脉弦紧或脉伏。
3.暑淫证临床表现发热恶热,汗出,口渴喜饮,气短神疲,肢体困倦,小便短黄,舌红,苔白或黄,脉虚数。
或发热,猝然昏倒,汗出不止,气喘,甚至昏迷、惊厥、抽搐等;或见高热,神昏,胸闷,腹痛,呕恶,无汗等。
4.湿淫证临床表现头昏沉如裹,嗜睡,身体困重,胸闷脘痞,口腻不渴,纳呆,恶心,肢体关节、肌肉酸痛,大便稀,小便混浊。
或为局部渗漏湿液,或皮肤出现湿疹、瘙痒,妇女可见带下量多,面色晦垢,舌苔滑腻,脉濡缓或细等。
5.燥淫证临床表现皮肤干燥甚至皲裂、脱屑,口唇、鼻孔、咽喉干燥,口渴饮水,舌苔干燥,大便干燥,或见干咳少痰,痰黏难咯,小便短黄,脉象偏浮等。
6.火热证临床表现发热恶热,烦躁,口渴喜饮,汗多,大便秘结,小便短黄,面色赤,舌红或绛,苔黄干燥或灰黑,脉数有力(洪数、滑数、弦数等)。
或见神昏、谵语、惊厥、抽搐、吐血、衄血、痈肿疮疡等。
六淫辨证要点总结风淫证—外感风邪、风疹、中风、行痹、风水水肿恶风寒,微发热,汗出,脉浮缓;突发皮肤瘙痒、丘疹;肌肤麻木、口眼斜;肢关节游走作痛;新起面睑、肢体浮肿。
寒淫证寒冷、清稀、白、脉紧恶寒重,或发热,无汗,脉浮紧;咯稀白痰;肢体厥冷、局部拘急冷痛;舌苔白,脉弦紧。
暑淫证热、气虚、湿、神昏发热恶热,气短神疲,肢体困倦,小便短黄、猝然昏倒、胸闷,呕恶舌红,苔白或黄,脉虚数。
湿淫证困重、混浊、分泌物量多、苔腻头昏沉如裹,嗜睡,身体困重,胸闷脘痞;渗漏湿液;皮肤湿疹、瘙痒;妇女带下量多,舌苔滑腻,脉濡缓或细等。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九】脏腑辨证✅【十】辨脏腑并病证侯本文为b站李灿东老师《中基诊断》整理的视频笔记,共128讲基础的知识框架分为10个模块。
【九】脏腑辨证证侯:证的外侯证名:证的名称证型:证的类型证素:证的要素•气虚:无力+动则益甚•阳虚:气虚+寒•血虚:淡•阴虚:热•津亏:干(一)辨心的证侯•1,心主血脉——心悸,脉结/代•2,其华在面——无光泽•3,心藏神——失眠,健忘,多梦,神志异常•4,心开窍于舌——舌尖红,舌疮,舌痛•5,汗为心之液——大汗淋漓•6,心与小肠相表里——小肠分清别浊心悸:跟心气,心阳有关失眠:跟心血,心阴有关心烦:心有热1.1 心的虚证心血虚原因:生成不足(先天,后天),消耗过多(失血,年老久病,寄生虫)表现:面色淡,心悸,失眠,舌质淡,脉细弱【补心血】心阴虚原因:生成不足,消耗过多表现:阴虚+心(心悸,失眠,心烦)舌红小,脉细数,左寸尤甚【补心阴】心气虚原因:生成不足,消耗过多表现:气虚+心,脉结,代【脉气不顺结,气血不畅】【补心气】心阳虚原因:生成不足,消耗过多(寒邪久留,年老体弱)表现:阳虚(气虚+寒)+心(心悸)心阳虚脱证原因:心痛,大汗,阴寒之邪【同亡阳证】表现:亡阳+心【回阳固脱-四逆汤】1.2 心的实证心火亢盛证原因:外感热邪,过食辛辣,情志化火表现:里实热+心(失眠,舌尖红,舌疮,心烦易怒,小便短赤,尿频尿急)【导赤散:木通、生地黄、生甘草梢、竹叶】心脉闭阻证原因:邪气闭阻心脉,心痛,胸闷,心脉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寒凝,痰阻,热盛,阳虚,气血】痰蒙心神证表现:痰+心。
表现为癫,痫【化痰开窍】病性属阴,“文痴”【同老年痴呆症】痰火扰神证表现:痰火(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心神(狂)【同心理学里讲的狂躁型精神病】“武痴”淤阻脑络证原因:外伤。
久病入络表现:头痛,淤血刺痛,入夜益甚,舌紫斑,脉涩【活血,化淤,通络】(二)辨肺的证侯肺主气,司呼吸肺主宣发肃降肺主皮毛肺开窍于鼻肺与大肠相表里便秘的治疗:提壶揭盖,宣肺气2.1 肺的虚证肺气虚证原因:过劳,外邪,食物,年老表现:气虚+肺(咳嗽,气喘)咳喘无力【补肺气】肺阴虚证原因:生成不足,消耗太多【里实热证】表现:阴虚+肺,干咳,无痰。
中医诊断学重点考点总结重点笔记知识点总结脏腑辨证心血虚心阴虚心气
中医诊断学重点考点总结重点笔记知识点总结脏腑辨证心血虚心阴虚心气摘要:1.中医诊断学概述2.脏腑辨证的重要性3.心血虚与心阴虚的临床表现及区别4.心气虚的病理特点与治疗方法5.心得与总结正文: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医诊断学在临床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其中,脏腑辨证作为一种基本的诊断方法,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本文将对中医诊断学中的重点考点进行总结,以期为大家在学习和应用中提供有益的参考。
脏腑辨证是中医诊断学中的核心内容,它通过对脏腑功能的分析,判断病因、病机和病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在脏腑辨证中,心血虚、心阴虚和心气虚是心脏疾病的三种常见类型,了解它们的临床表现及区别,对于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心血虚主要表现为心悸、失眠、多梦、面色苍白、舌质淡嫩、脉细无力等。
心阴虚则见心悸、失眠、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质红绛、脉细数等。
心血虚与心阴虚的共同点在于都有心悸、失眠等症状,但心血虚以阳气不足为主,表现为面色苍白、舌质淡嫩、脉细无力;而心阴虚以阴液亏损为主,表现为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质红绛、脉细数。
心气虚的病理特点主要表现为心悸、气短、乏力、面色咣白、舌质淡、脉弱。
心气虚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补益心气,方剂可选用四君子汤、六味地黄丸等。
此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还可适当选用中成药、针灸、拔罐等治疗手段。
在学习脏腑辨证的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熟练掌握各种证候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和治疗方法。
此外,还需不断提高自己的中医基本功,如脉诊、舌诊等,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总之,中医诊断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掌握脏腑辨证是关键。
通过对心血虚、心阴虚、心气虚等病证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中医诊断学》_第三节脏腑辨证_中医世家
《中医诊断学》_第三节脏腑辨证_中医世家第三节脏腑辨证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现,对疾病证候进行归纳,借以推究病机,判断病变的部位、性质、正邪盛衰情况的一种辩证方法,是临床各科的诊断基础,是辨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脏腑辨证,包括脏病辨证、腑病辨证及脏腑兼病辨证。
其中脏病辨证是脏腑辨证的主要内容。
由于临床上单纯的腑病较为少见,多与一定的脏病有关,故将腑病编人相关病中进行讨论。
脏腑的病变复杂,证候多种多样,本节仅介绍临床常见的一些证候。
一、肝与胆病辨证肝位于右胁,胆附于肝,肝胆经脉相互络属,肝与胆相表里,肝主疏泄,主藏血,在体为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其气升发,性喜条达而恶抑郁。
胆贮藏排泄胆汁,以助消化,并与情志活动有关,因而有“胆主决断”之说。
肝的病证有虚实之分,虚证多见肝血,肝阴不足。
实证多见于风阳妄动,肝火炽盛,以及湿热寒邪犯扰等。
肝的病变主要表现在疏泄失常,血不归藏,筋脉不利等方面。
直开窍于目,故多种目疾都与肝有关。
肝的病变较为广泛和复杂,如胸胁少腹胀痛、窜痛,情志活动异常,头晕胀痛,手足抽搐,肢体震颤,以及目痰,月经不调,睾丸胀痛等,常与肝有关。
胆病常见口苦发黄,失眠和胆怯易惊等情绪的异常。
(-)肝气郁结证肝气郁结证,是指肝失疏泄,气机郁滞而表现的证候。
多因情志抑郁,或突然的精神刺激以及其它病邪的侵扰而发病。
【临床表现】胸胁或少腹胀闷窜痛,胸闷喜太息,情志抑郁易怒,或咽部梅核气,或颈部瘿瘤,或症块。
妇女可见乳房作胀疼痛。
月经不调,甚则闭经。
【证候分析】本证一般以情志抑郁,肝经所过部位发生胀闷疼痛,以及妇女月经不调等。
作为辨证要点。
肝气郁结,经气不利,故胸胁乳房,少腹胀闷疼痛或窜动作痛。
肝主疏泄,具有调节情志的功能,气机郁结,不得条达疏泄,则情志抑郁;久郁不解,失其柔顺舒畅之性,故情绪急躁易怒。
气郁生痰,痰随气逆,循经上行,搏结于咽则见梅核气;积聚于颈项则为瘿瘤。
气病及血,气滞血瘀,冲任不调,故月经不调或经行腹痛,气聚血结,可酿成症瘕。
(精)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
中医诊断学——第九单元脏腑辨证病性气虚气短懒言、神疲乏力、自汗、虚脉(细弱无力)血虚唇甲色淡、爪甲色淡、面色无华、脉细涩阴虚五心烦热、潮热盗汗、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阳虚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舌胖大、虚脉精亏小儿生长发育迟缓、发脱齿松,健忘实寒寒冷、排泄物清稀白、舌苔白、脉紧或缓或迟实热发热、排泄物黄稠、舌红苔黄、脉数或滑痰湿痰多,胸闷脘痞腹胀、困重、苔腻、脉滑或濡痰热排泄物黄稠量多,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湿热气滞胸闷脘痞腹胀、走窜、情志影响、嗳气矢气、脉弦血瘀刺痛、舌紫暗有瘀斑、脉涩食积暴饮暴食、嗳腐吞酸、厌食、矢气酸臭、苔腻水身体浮肿内风口眼歪斜、肢体震颤、四肢抽搐、言语不利、半身不遂阳亢眩晕、面红目赤、头重脚轻、舌红苔黄,脉弦燥口干、唇燥、咽干、舌苔干,脉浮津亏口干、唇燥、咽干、舌苔干,脉细数无力细目一辨心病证候要点一心病各证候的临床表现1.心血虚证:心悸,头晕眼花,失眠,多梦,健忘,面色淡白或萎黄,舌色淡,脉细无力。
2.心阴虚证:心烦,心悸,失眠,多梦,口燥咽干,形体消瘦,或见手足心热,潮热盗汗,两颧潮红,舌红少苔乏津,脉细数。
3.心气虚证:心悸,胸闷,气短,精神疲倦,或有自汗,活动后诸症加重,面色淡白,舌质淡,脉虚。
细目一辨心病证候4.心阳虚证:心悸怔忡,心胸憋闷或痛,气短,自汗,畏冷肢凉,神疲乏力,面色(白光)白,或面唇青紫,舌质淡胖或紫暗,苔白滑,脉弱或结或代。
5.心阳虚脱证:突然冷汗淋滴,四肢厥冷,面色苍白,呼吸微弱,或心悸,心胸剧痛,神志模糊或昏迷,唇舌青紫,脉微欲绝。
6.心火亢盛证:发热,口渴,心烦,失眠,便秘,尿黄,面红,舌尖红绛,苔黄,脉数有力。
甚或口舌生疮、溃烂疼痛;或见小便短赤、灼热涩痛;或见吐血、衄血;或见狂躁谵语、神志不清。
7.心脉痹阻证:心悸怔忡,心胸憋闷疼痛,痛引肩背内臂,时作时止。
或以刺痛为主,舌质晦暗或有青紫斑点,脉细、涩、结、代;(瘀)或以心胸憋闷为主,体胖痰多,身重困倦,舌苔白腻,脉沉滑或沉涩;(痰)或以遇寒痛剧为主,得温痛减,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紧;(寒)或以胀痛为主,与情志变化有关,喜太息,舌淡红,脉弦。
中医诊断丨脏腑辨证
中医诊断丨脏腑辨证脏腑辨证,是以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反映于外的不同证候,加以分析归纳,并作为辨证依据的。
这种辨证方法的具体内容是:根据脏腑的生理病理及经络循行的表现来判断病变的部位;用寒、热、虚、实来辨别病情;以脏腑间的相互关系,来分析病证的传变规律。
肺病的辨证(1)肺气虚:多因病后气虚,或久咳伤气,引起肺气虚弱,肺功能减退。
证候为咳嗽无力,痰多清稀、面色苍白、声音低微,易疲乏、多自汗、咳喘气短、体倦懒言、形寒自冷、易患感冒、舌淡苔白,脉象虚弱。
可见于慢性肺部疾患,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结核等病。
(2)肺阴虚:多因外感燥热,灼伤津液,肺失濡养,或久咳伤肺,肺阴不足,虚热内生。
证候可见咳嗽无痰;或痰少而稠,有时咳血,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午后颧红;或声音嘶哑,口干咽燥,舌干红,苔少,脉细数。
此证多见于某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喉结核、慢性支气管炎等。
(3)风寒束肺:多因风寒犯肺,肺气不宣所致。
可表现为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鼻塞流涕、咳嗽、痰多清稀、苔薄白、脉浮紧。
本证多见于感冒(伤风、流感)、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病。
(4)风热袭肺:多因外感风热,或寒邪化热、痰热壅滞肺内,便肺的肃降功能减退所致。
证候多有发热、咳嗽、哮喘气粗、痰稠色黄、咳吐脓血、腥臭、胸痛、出鼻血、咽喉肿痛、烦躁口渴、喜喝冷饮,甚至风热闭肺,出现呼吸迫促、鼻翼扇动、口唇紫绀、便秘、尿短赤、舌红、苔黄、脉数。
此证可见于急慢性气管炎、大叶性肺炎、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肺脓疡、支气管哮喘等病。
(5)肺肾阴虚:肺病较久,肺阴虚京可导致肾阴虚。
证见咳嗽、痰少、动则气促、腰酸腿软、潮热、盗汗、遗精、消瘦、口渴、舌红少苔、脉多细数。
此证可见于肺结核病人的晚期。
脾病的辨证(1)脾气虚弱(脾失健运,中气不足):多因素体虚弱或病后调养不当,脾胃气虚,运化功能障碍所致。
证候可有食欲不好、消化不良、食后胃腹胀闷、腹满肠鸣、大便稀薄、形体消瘦、四肢无力,精神困倦、舌淡苔白、脉虚细缓;如更有少气懒言、脘腹重坠、久痢、脱肛、脏器下垂(如子宫下垂、胃下垂、肾下垂等),劳累后即有气坠感,则为脾气下陷的征象。
中医诊断学(辨证-脏腑)
痰迷心窍证
▪ 概念: 痰蒙心神证是证候。
▪ 临床表现: 面色晦滞,脘闷呕恶,神志模糊,喉中痰鸣,甚则 昏不知人,苔白腻,脉滑。或精神抑郁,表情淡 漠,神志痴呆,自言自语,举止失常。或突然仆 地,不省人事,口吐痰涎,喉中痰鸣,两目上视, 四肢抽搐,口中如猪羊叫声。
精品课件
心火亢盛证
▪ 概念: 心火亢盛证是指心火炽盛所表现的实热证候。
▪ 临床表现: 心烦,失眠,甚则狂躁谵语,或口舌生疮,或吐血衄血, 面色红赤,口渴冷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尖红赤或 有芒刺,苔黄,脉数有力。
▪ 辨证要点: 1、有外感火热之邪,或情志化火内发、过食辛热之品,以 致心火炽盛的病因病机。 2、具有实热的症状表现:如发热、口渴、面赤、尿赤便秘、 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等。热迫血妄行则吐血衄血。 3、有火热内扰心神的特征性症状体征,如心烦失眠,甚或 狂躁谵语。心开窍于舌,火热上炎,则见舌尖红赤,或生 芒刺,或口舌生疮。
▪ 内容: 1、脏腑病证:包括脏证、腑证,按表里关系以脏带腑进行 学习。 2、脏腑兼证:包括两脏(或腑)以上相合的证以及与脏腑 相关的证。
精品课件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
▪ 心的病证:有虚有实,虚证多由久病伤正,禀赋 不足,思虑劳神过度等因素,导致心气、心阳、 心血、心阴亏耗;实证多因痰阻、火扰、寒凝、 瘀滞等因素所致。常见症状为:心悸,怔忡,心 烦,心痛,失眠多梦,健忘,神昏,谵语,舌痛, 舌疮等。
│邪正盛衰
精品课件
▪ 意义: 1、诊断杂病的基础 脏腑病辨证主要用于诊断杂病,是临床各科疾病的诊断基 础,是中医辨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八纲辨证的深化。 脏腑辨证能具体地辨认病证所在的脏腑部位及病因病性, 从而使治疗有更强的针对性。 2、与其他辨证方法的关系 脏腑病辨证与六经、卫气营血、三焦辨证不同,后者主要 是运用于外感病的辨证方法。但就所辨疾病的病位而言, 也都与一定的脏腑有关,故掌握了脏腑病辨证,更有利于 其他辨证方法的掌握。
中医诊断学之脏腑辨证脾胃病辨证
中医诊断学之脏腑辨证脾胃病辨证中医诊断学之脏腑辨证脾胃病辨证脾位居中焦,与胃相表里。
脾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外应于腹。
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水谷、水湿,输布精微而藏营,为气血生化之源,故有后天之本之称。
脾又主统血,其气主升,喜燥恶湿。
胃居中焦,与脾相表里。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为"水谷之海"。
胃气以降为顺,喜润恶燥。
脾的病变主要以运化、升清功能失职,致使水谷、水湿不运,消化功能减退,水湿潴留,化源不足,以及脾不统血,清阳不升为主要病理改变。
因此,临床以腹胀或痛,纳少,便溏,浮肿,困重,内脏下垂,出血等为脾病的常见症状。
胃病以受纳、腐熟功能障碍及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为主要病理改变。
临床以食少,脘胀或痛,呕恶,呃逆,嗳气等为常见症状。
脾病的证候有虚实之分。
虚证多因饮食、劳倦、思虑过度所伤,或病后失调所致的脾气虚、脾阳虚、脾气下陷、脾不统血等证;实证多由饮食不节,或外感湿热或寒湿之邪内侵,或失治、误治所致的湿热蕴脾、寒湿困脾;实证多由饮食倍伤,或误食不洁之品,或寒邪、热邪犯胃而成的脾之特性:(1) 六腑之氣皆降,唯脾性上升。
(2) 喜燥惡濕。
氣下陷之病歸屬脾,濕之證亦常屬於脾。
諸濕腫滿,皆屬於脾,諸風掉眩,皆屬於肝。
病變範圍:(1) 運化遲鈍(脾者運化),水和穀,出現1.吃的東西不消化,吸收不良,水穀不化,化源不足,水詩瀦留。
2.營養不足,出現營血虧損,生血無源。
脾氣升,然清陽不升。
清陽為何?混濁之物不會升,清的陽氣(指好的物質,有營養的物質)。
清陽不升,統血失職,脾主統血。
脾的功能還包括小腸的吸收。
脾有問題常出現的症狀:(1) 腹脹隱痛,肚子脹。
脾的功能可能主要指小腸的吸收消化功能。
小腸分清別濁。
小腸即在肚臍周圍。
小腸(脾)功能減退可出現腹脹,隱痛。
不欲食而納少(納少除了與脾有關,也與胃有關)。
由於消化吸收不好,胃納減退,或腹瀉便溏(不是新起腹瀉,新起的屬腸的問題)。
長期慢性的腹瀉便溏,浮腫,身重,乃因脾主濕,運化水濕,喜燥惡濕,所以浮腫(嚴格說是濕,不是腫),身重。
中医脏腑辨证口诀总结
中医脏腑辨证口诀总结中医脏腑辨证是中医诊断的核心,也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脏腑辨证口诀是中医学习和实践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在中医临床实践中,通过口诀可以快速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鉴别病因,确立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下面我们将对中医脏腑辨证口诀进行总结。
一、五脏五脏包括:心、肝、脾、肺、肾。
1. 心:开窍于舌,主血脉,藏神气。
心象征着人的神志和精神状态,主要表现在心悸、失眠、健忘等方面。
心脏也是血液循环的主要器官,具有调节血液循环的重要作用。
2. 肝:开窍于目,主疏泄,藏魂魄。
肝主要负责人体的新陈代谢,涉及到血液的调节、气血的运行等。
肝气郁结会导致情绪烦躁、失眠、胸闷等症状。
3. 脾:开窍于口,主运化,藏思维。
脾主要负责人体的消化和吸收,具有提升免疫力、增强体质的作用。
脾气不足可以引起食欲不振、腹泻、体力疲乏等症状。
4. 肺:开窍于鼻,主气呼吸,藏精神。
肺脏是呼吸系统的关键部位,负责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同时也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肺气虚弱会导致呼吸短促、气促等症状。
5. 肾:开窍于耳,主生殖,藏精气。
肾脏是人体内分泌系统的关键部位,是男性生殖能力和女性生育能力的保证。
肾气不足会导致腰酸背痛、头晕眼花等症状。
二、六腑六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
1. 胆:主疏泄,出现瘀血。
胆脏主要与肝脏共同协作,涉及消化、代谢、排泄等方面。
胆汁分泌过少或分泌异常会导致黄疸等症状。
2. 胃:腐熟化受,变化味觉、口感,下行输化。
胃是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消化功能的实现。
胃寒、胃热等症状会导致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
3. 大肠:输泌下行,宿便积滞。
大肠主要负责人体的废物排泄,以及水分的吸收。
大肠炎、便秘等症状会引起腹泻、腹痛等问题。
4. 小肠:化生吸收,输泌上行。
小肠负责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
小肠过敏、幽门炎等症状会导致腹泻、腹痛等问题。
5. 膀胱:主受藏,转输精液。
中医诊断学-脏腑定性定位辨证
15.虫积肠道证 定位诊断 ①特征性症状:脐腹疼痛,痛无定时、大便排虫
或呕吐蛔虫。 ②一般性症状:异食,嗜食或厌食、睡中磨牙、
面部白斑、白睛见蓝斑、下唇粘膜有小粟粒状隆 起,或腹部按之有条索状等。 定性诊断 兼有实证见症(如烦躁不安、面黄肌瘦、胃脘嘈 杂、突发腹痛)。 辨证要点 本证以脐腹时痛、大便排虫或呕虫,或粪检见虫 卵见症为审证要点。
便溏。 ②一般性症状:泛恶欲呕、水肿、阴黄。 定性诊断 ①兼有寒湿内阻症状(头身困重、口淡不渴、妇
女白带量多)。 ②舌体淡胖,苔白滑或白腻、脉濡缓或沉细。 辨证要点 本证以脘腹痞胀、纳呆、便溏与寒湿证见症共见
为审证要点。
6.湿热蕴脾证 定位诊断 ①特征性症状:脘腹痞满、纳呆厌食、大便秘结,
颧红等)。 ②舌红少苔乏津,脉细数。 辨证要点 本证以心烦、心悸、失眠与阴虚证症状共见为辨
证要点。
7. 心火亢盛证 定位诊断 ①特征性症状:心悸、心烦、神乱。 ②一般性症状:失眠、多梦、健忘。 定性诊断 ①兼有实热证见症(如发热心烦、吐血衄血、舌
赤生疮,尿涩灼痛)。 ②舌尖红绛,苔黄,脉数有力。 辨证要点 本证以发热、心烦、吐衄、舌赤生疮、尿赤涩灼
湿热证见症共见为审证要点。
12.肠热腑实证 定位诊断 ①特征性症状:脐腹胀满疼痛、大便秘结。 ②一般性症状:热结旁流、腹中频转矢气。 定性诊断 ①兼有实热见症(如日晡潮热,手足濈然汗出)。 ②舌苔黄厚干焦,或起芒刺,甚则焦黑燥裂,脉
沉迟而实或滑数。 辨证要点 本证以腹满硬痛、便秘与里热炽盛见症共见为审
黄痰、喉间痰鸣等)。 ②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要点 本证以神志狂躁、神昏谵语与痰热症状共见为审
证要点。
10.瘀阻脑络证 定位诊断 ①特征性症状:头痛、头晕经久不愈。 ②一般性症状:心悸、失眠、健忘、神昏。 定性诊断 ①兼有血瘀见症(如头痛,经久不愈、痛如锥刺、
第七章病位辨证
8、风水相搏证 (1)定义:风邪侵袭、肺失宣降,不能通调水道,水湿泛溢,肌肤所表现的证候。 (2)证候特征:骤起眼睑头面先肿,随及遍及全身,兼表卫症状。
脏腑辨证
中医诊断学
思考题: 1.肺病常见病机与临床症状是什么 2 . 如何从病机和证状上鉴别风寒表证,风寒犯肺证,寒痰阻肺证? 3.如何从病机和证状上鉴别分热表证,风热犯肺证,肺热炽盛证,痰热壅肺证? 4.如何从病机和证状上鉴别肺阴虚证与燥邪犯肺证?
主神志——心不主神志— 轻——失眠、多梦、健忘、心烦
重——神昏、神识错乱 开窍于舌——舌体病变:舌疮、舌痛、舌尖红
心与小肠相表里——尿短赤、尿频、尿浊
脏腑辨证
中医诊断学
注意: 1.不是所有心证患者都必须具备以上症状; 2.症状因影响的环节不同,表现不同; 3.临床最常见的是——心悸、失眠(考虑心证的存在) “烦”——无热时,心烦不要随便用
(1)定义:邪热内盛于肺、肺失清肃而出现的肺经实热证候。
(2)病因病机:
外感风热入里
肺失清肃,气逆于上——咳、喘
热壅于肺 肺热上蒸咽喉,气血壅滞——咽喉红肿、疼痛
风寒入里化热
肺窍不利——鼻煽气灼
里热蒸腾——发热
伤津——口渴便秘溲短赤
舌红苔黄,脉数
属温病气分证和上焦病证
(3)证候特点:肺系症状(咳喘、鼻煽、胸痛、咽红肿疼痛) +里实热证(面红、身热、便秘、尿赤)
时发时
止
寒凝心脉
阴寒凝滞,气血不
行
症状区别
痛如针刺,舌暗或青紫斑 点,脉细涩或结代
心胸闷痛(气滞),体胖 痰多,苔白腻,脉沉滑或 沉涩
痛势较剧,突然发作,冷 痛或遇寒痛剧,舌淡苔白, 脉沉迟或沉紧
心阳 不振
中医诊断学 脏腑辨证 脏腑辨证(总)
临床表现:
肺失宣肃:咳喘,气粗,鼻翼煽动
肺热:胸痛,咽喉红肿疼痛
里实热:热、渴,二便,舌脉
辨证要点:
咳喘+里实热证
脏腑辨证
七、痰热壅肺证
脏腑辨证
涵义:
痰热交结,壅滞于肺的证候
病因病机:
外因:热——外邪化热,炼液成痰 痰热壅肺 内因:痰——宿痰化热
肺失宣肃 气机闭塞 肉腐血败
临床表现:
心火上炎下移+火热
神志异常+痰浊 神志异常+痰+火热 心悸怔忡+闷憋疼痛+痰瘀气寒 头痛,头晕+血瘀
肺病辨证
生理功能:皮、毛、悲、鼻、泪
主气司呼吸:主一身之气 通调水道:水之上源 肺朝百脉,主宣肃 主皮毛,主卫外司合
病理状态:
呼吸↓:咳、喘、痰;或胸闷,气短等 水液代谢↓:水、湿、痰、饮 卫外失司:自汗,易感外邪
失于滋润:口干咽燥,声音嘶哑
阴虚:潮热盗汗,五心烦热,两颧潮红,舌脉
辨证要点:
干咳,少痰或粘+阴虚
三、风寒犯肺证
脏腑辨证
涵义:
风寒之邪侵袭肺表,致使肺卫失宣的证候
病因病机:
外感风寒
损伤卫阳,卫阳被遏 风寒表证 肺失宣肃 咳、喘、痰(寒)
临床表现:
表寒证 肺失宣肃:咳喘痰涕,鼻塞流涕,痰涕清稀
证候:
虚:久病→气虚,阴虚 实:外邪(风、寒、热、燥)
病理产物:水、湿、痰、饮等
脏腑辨证
一、肺气虚证
脏腑辨证
涵义:
肺气虚弱,功能(主气、卫外)减退的证候
病因病机:
久病咳喘→消耗↑ 脾虚失运→肺失充养
临床表现:
肺气虚弱
呼吸↓ 卫外↓ 布津↓
中医诊断学之脏腑辨证脏腑兼病的辨证
中医诊断学之脏腑辨证脏腑兼病的辨证中医诊断学之脏腑辨证脏腑兼病的辨证人体各脏腑之间,即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之间,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它们在生理上既分工又合作,共同完成各种复杂的生理功能,以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因而在发生病变时,它们之间又相互影响,或由脏及脏,或由脏及腑,或由腑及腑等。
凡两个或两个以上脏腑同时发病者,称为脏腑兼病。
脏腑兼病,并不等同于两个以上脏器证候的简单相加,而是在病理上有着一定内在联系且又相互影响的规律,如具有表里关系的脏腑之间,兼病则较为常见;脏与脏之间的病变,可有生克乘侮的兼病关系等。
因此,辨证时应当注意辨析脏腑之间有无先后、主次、因果、生克等关系,这样才能明确其病理机制,作出恰当的辨证施治。
脏腑兼病在临床上甚为多见,其证候也较为复杂。
除在前面脏腑辨证中涉及到的一些证型如胃肠病证、肝胆湿热证等属脏腑兼病证型外,还有其他脏腑兼病证型(心肾不交证、心肾阳虚证、心肺气虚证、心脾两虚证、心肝血虚证、脾肺气虚证、肺肾阴虚证、肝火犯肺证、肝胃不和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
实际上临床上的病,很多是多脏连在一起的。
多个脏同病,特别是病的时间久一点以后,往往就不是一个脏腑的问题。
影响到几个脏器。
有些病它一来就影响了全身。
真正的实热证,有的病位它就不单纯只在肺,只在心,只在肝,可能好多脏腑都受到了影响。
阴虚证,肝的阴虚了,那肾的阴还蛮多,未必,肾的阴,肝的阴虚了,那个心阴,肺阴未必还很充足,我们讲都是有全身性的影响。
因此,很多病变是兼着存在的。
凡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脏腑,同时出现了病证,我们就叫做脏腑兼病。
为什麽会出现兼病?实际上就是讲阴虚、气虚、阳虚,痰饮、瘀血等等,很可能都是一种全身性的,多个脏腑都受到了影响的,绝不可能说只有心的气就虚得厉害,肺的气还蛮充足,肾的气很旺盛,脾也非常好。
往往都不是这样。
一个脏腑一虚的时候,可能很多脏腑都虚了。
只有虚的程度,可能哪一个脏最明显,它的症状在哪一脏反映得最明显,我就说是哪一脏的问题。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汇总
心脉痹阻证:心悸怔忡心胸闷痛+①瘀阻心脉:刺痛伴舌质晦暗青紫斑点脉细涩结代②痰阻心脉:憋闷伴体胖痰多身重困倦苔白腻脉沉滑③寒凝心脉:痛势剧烈突然发作遇寒加剧得温痛减伴形寒肢
冷舌淡青紫苔白脉沉迟紧④气滞心脉:胀痛伴情志因素常见胁胀善太息脉弦肾精不足证:小儿生长发育迟缓成人生育机能低下早衰
肝风内动:①肝阳化风:眩晕欲仆肢麻震颤口眼蜗斜半身不遂②热极生风:高热神昏抽搐+实热③阴虚动风:手足震颤或蠕动+阴虚④血虚生风:手足震颤肢体麻木+血虚。
中医诊断学脏腑病辨证
⑵临床表现:(主症)胸腹胀满窜痛,连及两胁,情志抑郁 ,而喜叹息或咽梗如有异物,或乳胀经行不畅,或二便不 爽,脉弦
⑶病种举例——郁证,痛证,月经不调
4.肝火上炎证
⑴概念即由于肝经火热内炽上炎所的病症
⑵临床表现:(主症)眩晕耳鸣,甚则耳鸣如雷;头目胀 痛,甚则头痛如劈;或目赤肿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 多伴便秘尿黄舌赤苔黄,脉弦数有力 。
(二)证候举要
1. 脾胃气虚证 ⑴概念:即由于脾胃气不足,运化失职(无力)所致的 病症 ⑵临床表现:(主症)腹胀纳少,胃痛喜按,大便溏薄 ,肢体倦怠,或面色萎黄,肌肉消瘦,舌淡苔白,脉 缓弱。
3.脾不统血证
⑴概念即由于脾营气亏虚,不能统摄血液所致的病证 ⑵临床表现:(主症)在脾气虚证的基础上,兼现慢性出 血现象 轻者易发肌衄,鼻衄,妇女月经过多; 重者间发便血、妇女崩漏血色暗淡,血质稀薄久病则面 色萎黄或淡白无华舌淡薄,脉细弱 。
4.心脾两虚证 (气血两虚)
⑴概念即由于心脾两脏气血互损所致的病症。 ⑵临床表现:(主症)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头昏,健 忘,食欲不振, 腹胀便溏,倦怠乏力。 可伴见面色萎黄,妇女经少色淡,舌淡嫩,脉细弱。
6.心肾不交证
⑴概念即由于心肾两脏水火既济失调所致的心肾阴虚 阳亢所致病症。 ⑵临床表现:(主症)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手足心烦热 ,心烦不眠,心悸不安,或口舌生疮,舌红,脉细数 。
第二节、脏腑辨证
案例分析: 4..患者王某,女,56岁,因失眠多日而于2009年12 月25日就诊。患者现失眠多梦,体倦乏力,食欲不 振,面色萎黄,月经量少,色淡,舌淡,脉细弱。 辨证: 治法: 选药(中成药): 用法用量:
第二节、脏腑辨证
案例分析: 4..患者王某,女,56岁,因失眠多日而于2009年12 月25日就诊。患者现失眠多梦,体倦乏力,食欲不 振,面色萎黄,月经量少,色淡,舌淡,脉细弱。 辨证:心脾两虚证 治法:益气健脾,养血安神 选药(中成药):归脾丸 用法用量:口服 大蜜丸 一次一丸 一日三次
中医诊断学之脏腑辨证
脏腑辨证一、心气虚证的临床表现1、心病表现心悸,胸闷,气短。
2、气虚表现精神疲倦,或有自汗,活动后诸症加重,面色淡白,舌质淡,脉虚。
3、辨证依据心悸、神疲与气虚症状共见。
二、心阳虚证的临床表现1、心病表现心悸怔忡,心胸憋闷或痛2、阳虚表现气短,自汗,畏冷肢凉,神疲乏力,面色晄白,或面唇青紫,舌质淡胖或紫暗,苔白滑,脉弱或结或代。
3、辨证依据心悸怔忡、心胸憋闷与阳虚症状共见。
三、心阳暴脱证的临床表现1、心阳虚证的基础上,突然冷汗淋漓,四肢厥冷,面色苍白,呼吸微弱或心悸,心胸剧痛,神志模糊或昏迷,唇舌青紫,脉微欲绝。
2、辨证依据心悸胸痛、冷汗、肢厥、脉微等。
四、心气虚、心阳虚、心阳暴脱三证的鉴别五、心脉痹阻证瘀、痰、寒、气的比较六、心脉痹阻证的证候分析1、病因(1)本证多因正气先虚,心阳不振,运血无力,而致气滞、血瘀、痰浊、阴寒等邪气痹阻,心脉癖阻。
(2)其性质多属本虚标实。
2、证候分析(1)心阳不振,失于温运,或瘀血内阻,心脏搏动失常,故见心悸怔忡。
(2)阳气不宣,血行无力,心脉阻滞不通,故心胸憋闷疼痛。
(3)手少阴心经之脉横出腋下,循肩背、内臂后缘,故痛引肩背内臂。
七、心血虚证的临床表现1、心病表现心悸,失眠,多梦。
2、血虚表现头晕眼花,健忘,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舌色淡,脉细无力。
3、辨证依据心悸、失眠、多梦与血虚症状共见,多有久病、失血等病史。
八、心阴虚证的临床表现1、心病表现心烦,心悸,失眠,多梦。
2、阴虚表现口燥咽干,形体消瘦,或见手足心热,潮热盔汗,两颧潮红,舌红少苔乏津,脉细数。
3、辨证依据心烦、心悸、失眠与阴虚症状共见。
九、心火亢盛证的临床表现1、心病热象心烦,失眠,甚或口舌生疮、溃烂疼痛;或见小便短赤、灼热涩痛;或见吐血、衄血;或见狂躁澹语、神识不清。
2、实热表现发热,口渴,便秘,尿黄,面红,舌尖红绛,苔黄,脉数有力。
3、辨证依据发热、心烦、吐衄、舌赤生疮、尿赤涩灼痛等实火表现。
十、痰蒙心神证的临床表现1、神昏神情痴呆,意识模糊,甚则昏不知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
.
心脉痹阻证:心悸怔忡心胸闷痛+①瘀阻心脉:刺痛伴舌质晦暗青紫斑点脉细涩结代②痰阻心脉:憋闷伴体胖痰多身重困倦苔白腻脉沉滑③寒凝心脉:痛势剧烈突然发作遇寒加剧得温痛减伴形寒肢
心
小肠 肺 大肠 脾 胃 肝
胆 肾 膀胱 血虚 面睑唇舌色淡白脉细 心悸失眠多梦+
眩晕视力退肢麻
阴虚
口咽干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两颧潮红舌红少苔脉细数尿黄便结
心悸心烦失眠+
干咳无痰痰少而黏+
胃脘隐隐灼痛饥不欲食+
眩晕目涩胁肋隐痛+
腰酸耳鸣男子遗精女子月经失调+
气虚 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脉虚动则诸症加剧为主要表现
心悸怔忡+ 咳喘痰稀+ 纳少腹胀便溏+气虚 胃脘痞闷隐痛喜按纳少+气虚
腰膝酸软小便清长滑精带下量多清稀+肾气不固
出血+不统血 眩晕泄泻重坠脾虚气陷
久病咳喘呼多吸少动甚肾不纳气
阳虚 畏寒肢冷小便清长面色咣白气虚舌淡共见
心悸怔忡或心胸疼痛+
大便失禁+|肠虚滑泻证
腹胀腹痛大便清稀+
胃脘冷痛喜温喜按+阳虚
头目胀痛眩晕耳鸣急躁易怒头重脚轻+肝阳上亢
腰膝冷痛性欲减退夜尿多+
下半浮肿虚水泛
实热 发热口渴便秘尿黄出血舌红苔黄脉数
心烦失眠舌赤生疮吐衄尿赤+(心火亢盛证)
小便赤涩疼心烦舌疮+()小肠实热证
咳嗽气喘胸痛+咽喉红肿疼痛+(肺热炽盛证
腹满硬痛便秘脉沉数或沉迟
+(肠热腑实
证)
胃脘灼痛消谷善饥+实热 头目胀痛胁痛烦躁耳鸣+肝火炽盛证
湿热 脘腹胀闷、下利尿磺、舌苔黄腻
腹痛泄泻+ 腹胀纳呆便溏+
尿频急尿道灼痛尿短黄
痰热
痰黄稠咳吐不爽 发热口渴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烦躁不宁失眠多梦狂躁神昏谵语+(痰火扰神)
咳嗽气喘息粗+痰热壅肺
惊悸失眠胆怯易惊+胆郁痰扰
燥 干燥不润
干咳无痰黏+
阻
滞
实寒 恶寒肢冷舌淡苔白润脉沉紧
冷痛恶心呕吐+寒滞胃脘 少腹前阴颠顶冷痛+|寒凝肝脉 气滞
胀闷胀痛窜痛脉弦
面黄体瘦排虫+虫积肠道
胃脘胀满嗳腐
吞酸食滞胃脘 情志抑郁胸胁少
腹胀痛脉弦
特殊
心阳虚脱证:心悸胸痛神志模糊或昏迷与四肢厥冷面色苍白冷汗淋漓气息微弱脉微欲绝 痰蒙心神:神志抑郁错乱痴呆昏迷与独语喉有痰声口吐涎沫面色晦暗胸闷呕恶 瘀阻脑络:头痛头晕与固定刺痛肿块出血与肤色舌色青紫 风寒犯肺:咳嗽痰稀色白+恶寒发热鼻塞清涕头身头痛无汗苔薄白脉浮紧 寒痰阻肺:咳嗽气喘痰多色白+痰稠易咯肢冷
风热犯肺:咳嗽痰黄稠+发热微恶风寒鼻塞流浊涕口干微渴咽喉肿痛苔薄黄脉浮数
风水搏肺:骤起面睑浮肿+恶寒重发热轻无汗苔薄白脉浮紧或发热重恶寒轻苔薄黄脉浮数 饮停胸胁 肠燥津亏:大便燥结难下+口渴尿少便干口鼻唇舌皮肤干燥
寒湿困脾:脘腹痞闷纳呆腹胀便溏身重+肢体浮肿小便短少或白带量多或身目发黄
精品文档冷舌淡青紫苔白脉沉迟紧④气滞心脉:胀痛伴情志因素常见胁胀善太息脉弦肾精不足证:小儿生长发育迟缓成人生育机能低下早衰
肝风内动:①肝阳化风:眩晕欲仆肢麻震颤口眼蜗斜半身不遂②热极生风:高热神昏抽搐+实热③阴虚动风:手足震颤或蠕动+阴虚④血虚生风:手足震颤肢体麻木+血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