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试题(下)评分标准以及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试卷以及答案考试专用

一、填空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括号内。
每空1分,共20分)1.《詩經·豳風·七月》“七月流火”中的“火”是指______;“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中的“一之日”是指夏历____月,“觱發”、“栗烈”都是_________联绵字。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2分)1.集解:2.衍文3.七音三、翻译:(26分)2.楚之有直躬,其父竊羊,而謁之吏。
令尹曰:“殺之!”以爲直於君而曲於父,報而罪之。
以是觀之,夫君之直臣,父之暴子也。
魯人從君戰,三戰三北。
仲尼問其故,對曰:“吾有老父,身死莫之養也。
”仲尼以爲孝,舉而上之。
以是觀之,夫父之孝子,君之背臣也。
故令尹誅而楚姦不上聞,仲尼賞而魯民易降北,上下之利,若是其異也。
而人主兼举匹夫之行,而求致社稷之福,必不幾矣。
3.韓信曰:“漢王遇我甚厚,載我以其車,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
吾聞之,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吾豈可以鄉利倍義乎?”二、填空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括号内,每空1分,共12分)1、具有使动用法的词类有 、和 ;具有使动用法的词类有 和 。
2、“五谷谓稻黍稷麦菽也”一句中使用的注释术语是 ,“泮读为畔”一句使用的注释术语是 。
3、“治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一句中使用的注释术语是 。
4、一首律诗分为四联,它们依次是 、 、 、 。
三、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并指出其用法及意义。
(每题2分,共14分)1、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2、 宦官惧其毁己也,皆共目之。
3、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4、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5、(冯谖)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5、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6、 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四、简答题:(共19分)得 分 批阅人得 分 批阅人得 分 批阅人得 分批阅人 得 分简要说明近体诗在字数(句数)、押韵两个方面的要求。
古代汉语课后练习及答案解析

陕西师范大学中文专业古代汉语练习题(上)一、解释下列术语。
(每題3分,共12分)1、六书2、四体二用3、本义4、词义扩大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8分)1、“姜氏欲之,焉辟害”一句中的“辟”与“避”是一对。
A、古今字,B、通假字,C、异体字,D、繁简字2、“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餘杯”一句中,“餘”今作“余”,它们是一对。
A、古今字,B、繁简字,C、异体字,D、通假字3、就词汇音节结构而言,古代汉语词汇中占多数。
4、下列各词属于第一人称代词的是、。
小人、仆、臣、不才、吾、予5、下列各词中属于疑问代词的有:、。
吾、谁、余、莫、斯、夫、奚、其、或、若6、“亟请于武公,公弗许”一句中,“亟”字的词性是。
三、指出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
(每字0.5分,共10分)亦诚羊都刃伐盥矢上壶莫十徒问既采马础鹿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并指出该意义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每句1分,共13分)1、时: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②问君西游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③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④时与出游猎。
(《史记·吕太后本纪》)⑤时移而治,不易者乱。
(《韩非子·心度》)⑥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庄子·秋水》)2、间:①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晏子春秋·内篇杂上》)②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苏轼《前赤壁赋》)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左传·庄公十年》)④遂与外人间隔。
(陶潜《桃花源记》)⑤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史记·屈原賈生列传》)⑥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⑦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史记·陈涉世家》)六、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并说明古今义的差异。
(每题2分,共10分)1、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古代汉语下试卷及答案

古代汉语下试卷及答案1、《古代汉语》(下册)一、填空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括号内。
每空1分,共15分)6、从_________开始,把古韵分成十部,至__________分成十七部,王力分成________部。
7、2.《庄子》注本到清代有___________的《庄子集解》和___________的《庄子集释》。
8、3.《切韵》是隋代___________编写的,分为________韵。
在《切韵》的基础上,北宋____________编成《广韵》。
9、4.近体诗的对仗中,有两种特殊的类型: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0、5.三十六字母中的齿头音是指________________,舌上音是指________________。
11、 6.七言律诗平起仄收式颈联对句的平仄格式是________________。
12、7.作为格律要求,律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联必须对仗。
二、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8分)1.韵目 2.之为言 3.粘、对 4.疏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每题1分,共22分)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2.有一母见信饥,饭.信。
3.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
4.同我妇子,饁.彼南亩。
5.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6.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7.楚之有直躬,其父窃羊而谒.之吏。
8.春日载.阳,有名仓庚。
9.七月在野,八月在宇.。
10.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是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
11.亟.其乘屋,起始播百谷。
12.八月断壶,九月叔.苴。
13.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
21、14. 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22、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唯陈言之务.去。
23、英俊鸟.集,秦失其鹿.。
24、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25、 18.高帝以陈平计,天子巡狩会.诸侯。
26、 19.朋.酒斯饗,曰杀羔羊。
古代汉语教材答案(下册)

古代汉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下册) 练习四一解释下列名词:疏:古人给古书作注解时,除了解释古书原文(经) 之外,还给前人的注作注解,这种经注兼释的注释就叫做“疏”,也叫“注疏” 、“义疏”。
读为:古人注解古书常用的以本字说明假借字的训诂术语。
其特点是,既注音又释义。
读若:古人注释字、词的术语,主要作用是注音,有时也用来说明假借字。
衍文:校勘学术语,也叫“衍字”,简称“衍”,是指古籍因传抄、刻印等误加的文字。
句读:古人读书,常在句末一个字的旁边加个点或圆圈,叫做“句”;在句中停顿处字的下面加一个点,叫做“读”。
两者合称句读。
正义:又叫做“疏”,也叫“注疏” 、“义疏”,是一种经注兼释的注释。
义疏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出于思想统一和科举考试的需要,由官方以指定的注本为基础把经书的解说统一起来,这种新的注疏唐人称之为“正义”。
十三经注疏:宋代学者为了便于查阅,把儒家十三部经书的注和疏加上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注音合刊成一部书,即《十三经注疏》。
这十三部经书的注疏包括:《周易正义》 (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颖达正义) 、《尚书义》 (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正义) 、《毛诗正义》 (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正义) 、《周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仪礼注疏》 (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礼记正义》 (汉·郑玄注,唐·孔颖达正义) 、《春秋左传正义》(晋·杜预注,唐·孔颖达正义) 、《春秋公羊传注疏》(汉· 何休解诂,唐· 徐彦疏) 、《春秋谷梁传注疏》(晋·范宁集解,唐·杨士勋疏) 、《论语注疏》 (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 、《孝经注疏》 (唐玄宗注,宋·邢昺疏) 、《尔雅注疏》 (晋·郭璞注,宋·邢昺疏) 、《孟子注疏》 (汉·赵岐注,宋·孙奭疏) 。
古代汉语教程(下)古代汉语练习题(有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册》(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教研室编)2005年8月30日修订目录一、具书..............................(1)二、词汇.............................(5)三、文字.............................(14)四、语法.............................(19)五、修辞.............................(29)六、音韵.............................(31)七、古书注解.........................(34)八、古书的句读.......................(36)九、诗词格律.........................(44)十、参考答案.........................(56)工具书[练习一]一、古汉语工具书一般可分为字书、辞书、韵书、目录书、类书、图录谱表和其他几类。
其中:1.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书是东汉_____编著的《________》,宋代徐铉等校定。
全文分为____篇。
加目录和自叙共______篇,共_____卷,分为_____部首,共收______单字;重文字______个。
2.《_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辞典,共分19篇,其中前三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专门解释唐宋元明人诗词曲中习见语辞特殊用法的辞书是近人_______的《_____________》:4.我国最早的韵书是魏______著的《________》,而现存最古的韵书是宋陈彭年、邱雍等编的《_____》,它的全名叫《__________》,大致反映了_________时期汉语的语音系统;5.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书是东汉班固撰的《_________》,其后,较为完善的有《___________》;6.我国大规模的目录学著作是清乾隆年间永瑢、纪昀等人奉诏编撰的《_________》二百卷,其编排顺序是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部目次;7.《____________》是叶圣陶编的关于索引类的工具书8.我国最早的类书是三国魏文帝时命令王象、刘邵编纂的《_________》,其后影响较大的有隋末唐初虞世南编辑的《________》,唐欧阳询等编的《____ ___》,唐______编的《初学记》、唐白居易编辑,宋孔传续辑的《_____ __》,宋李昉等编的《_____ ___》、宋王钦若、杨亿等编的《___ ___》,明朝解缙等编写的《__ _____》;9.“三通”指的是唐杜佑的《通典》、宋郑樵的《____ __》、元马端临的《文献_______》,遇到历史上的疑难问题可资查询,后人又陆续加以编纂,合称为“___ _____”;10.政书会要之类影响较大的有《春秋会要》、《西汉会要》和《_______》等。
古代汉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1)

古汉语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最新版)一、汉语字典辞书注音方法有哪几种?解释并举例1、直音法:直接用同音字注音,如:“篙”,音“高”2、反切法: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
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读若:读音像,如琎,读若津;叶韵:通过临时改读字音,以求韵文和谐的注音方法。
叶同协,意思是和谐。
如《诗经。
周南。
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朱熹:“方,叶甫妄反。
”)二、《说文解字》的体例、价值和说文四家是什么?《说文解字》的体例: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收字9395个,另有重文1163个。
《说文解字》的价值:1、确定了“六书”理论;2、按照“六书”原则,创立了汉字部首,制定了按部首编排字数的体例;3、保留了小篆,便于从字形说明本意,并为释读甲金骨文提供了依据;4、保留了先秦词义和汉代训诂资料;5、保留了古音资料;6、记载了丰富的古代文化资料。
说文四家: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三、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是什么1、古今意义基本无变化的词,如:天、地、山、水等,复音词如:蟋蟀、仓庚、凤凰等。
2、古今意义毫无关联的词,如“该”,古代是“完备”的意思,现代是“应该”的意思。
另有古代意义已经消亡的词,如“章甫”。
由于词义所指的事物现在已经不存在,所以古意消亡。
3、古今意义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词。
如“再”在上古只有“两次”的意思,而现代汉语则表示“重复”等义。
(注:“再”和“复”的区别:“再”表示动作的数量,它代替了“二”,“复”只表示行为的重复,不表示数量。
现代汉语的“再”相当于古代的“复”。
《古代汉语》考题集与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考题集与参考答案《古代汉语》是语言学领域的一门重要课程,其考试内容一般包括音韵、文字、语法、修辞、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本文将根据关键词和内容提供一份《古代汉语》考题集与参考答案,供参考。
一、音韵1、“韵”是指什么?请简要解释古韵和今韵的区别。
2、什么是“四声”?请简要解释其特点及其在古代诗歌中的作用。
3、请简要解释“反切”法,并说明它在古代汉语语音研究中的重要性。
二、文字1、“六书”是什么?请举例说明其各自的特点和作用。
2、请解释什么是“通假字”,并说明它在古代汉语中的使用特点。
3、“碑帖”是什么?请简要说明其用途和历史价值。
三、语法1、请简要解释古代汉语的基本句式,例如主谓结构、动宾结构等。
2、什么是“使动用法”?请举例说明其在古代汉语中的表现形式和作用。
3、“之”、“其”、“而”等虚词在古代汉语中有什么作用?请分别举例说明。
四、修辞1、“对偶”是什么?请简要说明其特点及在古代诗歌中的运用。
2、“互文”是什么?请举例说明其在古代诗歌中的运用及作用。
3、什么是“比喻”?请举例说明其在古代汉语中的种类和作用。
五、历史文化1、请简要介绍中国古代的“礼乐制度”,并说明其对古代文化传承的影响。
2、“科举制度”是什么?请简要说明其起源、发展和影响。
3、请简要介绍中国古代的“五行思想”,并说明其对古代文化及社会生活的影响。
参考答案:一、音韵1、“韵”指语音的韵母部分,古韵指古代的音韵系统,今韵指现代的音韵系统。
古韵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广韵》、《集韵》、《礼部韵》等,现代音韵则以普通话为基础。
2、“四声”指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分别为平、上、去、入。
平声分为阴平和阳平,上声分为全上和半上,去声分为平去和上去,入声分为平入和上入。
四声在古代诗歌中具有节奏、抑扬顿挫的作用,能够表达情感和增强艺术效果。
3、“反切”是一种古代汉语的注音方法,将两个字的部分组合起来表示一个音节。
古代汉语(下)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下》复习思考题一、词语解释1.句读:指阅读古文时音节停顿的地方。
句读就是断句.古人读书,一句话完了,常常在字的旁边加一个点或圆圈,叫做“句”;一句话没完,但读时需要有一个停顿,就在字的下面加一个点,叫做“读”.两者合称句读。
2.倒置:又叫“颠倒”或“错综",是一种修辞方式,指不按正常的句式,着意造成词序的颠倒。
例如:“谢公最小偏怜女”(元稹《遣悲怀》)是“谢公偏怜最小女”的倒置。
3.并提:也称“合叙”.是把两件或两件以上本可以分别叙述的事情并列在一个句子里来表达,是一种修辞方式。
例如:“夫种、蠡无一罪,身死亡。
”(史记·韩信卢绾列传)为“夫种无一罪,身死;蠡无一罪,身亡.”的并提。
4.互文:指的是在上下相对应的两个词语或句子中,上文举出一个方面而省去下文所说的一个方面,上下文义互相呼应、补充,这样一种修辞方式。
例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秦”与“汉”为互文,“秦时明月汉时关"意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隘。
: 5.引用:行文中援引一些现成的语言材料和历史故事,来说明问题、发表见解、表达感情,这种修辞方式叫做引用。
根据援引的内容,引用可分为引言、引文和引事三类。
例如:因为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自口,入于吾耳,可以言未?"亮答曰:“君不见申生在内则危,重耳在外则安乎?”琦意感悟,阴规出计。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诸葛亮引用春秋时晋国申生、重耳的历史故事来启发刘表的长子刘琦.6.代称:代程又称“借代”,是不直接称某一事物的固定名称,而临时借用与该事物有某中内在联系的词语来代作称谓。
例如:臣本布衣..,躬耕南亩。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用平民的服饰“布衣”指代平民.7.委婉:委婉就是不直言其事,用婉转、含蓄的语言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古人常用的委婉语主要有避忌讳、避粗俗、避冒犯和交际辞令等四种。
古代汉语考题集与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考题集与参考答案说明:我们采用的是郭锡良等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共六个单元。
每单元的内容由文选、常识和常用词三部分组成。
文选是古代汉语实际的文言材料;教材常识部分介绍的内容和理论都是从文言文具体语言材料中归纳而出,同时又在文言材料中获得印证的;常用词,一般是文言材料中出现频率较高,而它们的意义和用法又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易于造成混淆的。
试题按单元编写。
试题适应对象:(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普遍适应性;(2)适应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专科生。
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释词题、简答题、名词术语解释题、默写题、标点翻译题、填空题等。
每种题型各具特点,所涉及的考核点的范围以及所检验的能力层次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识记型和理解型的考核多见于选择题、释词题、默写题、名词术语解释题和填空题,而对古代汉语知识能力的综合检验则往往集中地体现在古文标点翻译题之中。
简答题考核的灵活性更大,除了可以考核理解和应用型的内容以外,还可以检验学生分析和解释文言材料中所见语言现象的能力。
每单元后附参考答案,答案号码与试题号码相对应。
第一单元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1、汉字起源有种种传说,不属于起源传说的是()A八卦说 B结绳说 C仓颉造字说 D图画说2、《周易·系辞》和《说文解字》认为“八卦”为()所作A神农氏 B伏牺氏 C仓颉 D郑樵3、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益”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4、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亦”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5、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眉”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6、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吹”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7、下列四组字中,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A丘皿行回 B人血象舟 C 山雨目本 D果州考豆8、下列四组字中,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A采明北晶 B耳林从解 C治星炊信 D 自文蚕进9、下列四组形声字中,属内形外声的一组是()A超街碧冈 B风瓣闻闽 C阁围屈觉 D辩凤国裹10、“辟”和“避”的关系是()A古今字 B通假字 C繁简字 D 异体字11、大汶口文化中发现有四个与早期汉字结构相似的图形符号,这几个符号属于大汶口文化早期,距今约()年至5000年A 2000B 3000C 40000D 450012、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保”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13、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自”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14、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星”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15、按照传统的“六书”体例,“牟”字应属()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16、下列四组字中,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A亦街炎伐 B涉崔莫私 C安即和牧 D鸣步武益17、下列四组字中,全是形声字的一组是()A修约菜苗 B保禄私空 C寐融照哀 D问娶分笺18、下列四组形声字中,属左形右声的一组是()A攻期江棋 B郊胡鸽邵 C河诂语超 D滑株鸠功19、“说——悦”这组古今字中,古字和今字的关系是()A改换意符 B增加意符 C读音相同 D意义同源20、《经传释词》的作者是()A王引之 B张玉书 C阮元 D 许慎21、下列各组汉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四种都有的一组是()A止末行锦 B目曰戒哀 C又甘受朝 D皿亦眉疆22、下列各组字,关系为异体字的是()A佗——他 B翦——剪 C说——悦 D反——返23、下列各组字,关系为通假字的是()A陈——阵 B赴——讣 C矢——屎 D曾——增24、我国目前收集汉字最多的字典是()A《康熙字典》 B《汉语大字典》 C《中华字海》 D《词源》25、“北”是一个()字。
古代汉语试题(下)评分标准以及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模拟试题(下)一、解释术语(20分)古无舌上音三十六字母叶音说四库全书总目二、分析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翻译该句(10分)1.(苏天爵)进为师长,端已悉心,以范学者。
(《元史·苏天爵传》)2.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所以通治道而来谏者。
(《史记·孝文本纪》)3.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
(《淮南子·原道训》)4.欲影正者端其表。
(《盐铁论·疾贫》)5.圣人甚祸无故之利。
(《史记·赵世家》)三、指出下列句中的前置宾语、说明它们前置的条件,并翻译全句(10)。
1.子路曰:“意者吾未仁耶?人之不我信也。
”(《史记·孔子世家》)2.旁无介绍,惴惴然疑先生之未必我见也。
(袁枚《徐灵胎先生传》)3.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4.何以知人之且病也?以其不嗜食也。
何以知国之将乱也?以其不嗜贤也。
(王符《潜夫论》)5.谁为为之,孰令听之。
(《报任安书》)四、把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其主语和谓语。
(10分)1.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
(《论语·雍也》)2.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
(《战国策·魏策四》)3.法者,治之正也,所以禁暴率善人也。
(《史记·孝文本纪》)4.角抵者,相扑之异。
又谓之争交。
(《罗梁录》卷二十《角抵》)5.夏阳者,虞、虢之塞邑也。
(《梁传·僖公二年》)五、根据古汉语中的被动表示法,给下列句子填上适当的表示被动意义的词(10分)。
(1)兵败()陈涉,地夺()刘氏。
(《汉书·贾谊传》)(2)秦城恐不可得,徒()欺。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3)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苏轼《赤壁赋》)(4)吏当广所失亡多。
()虏()生得,当斩。
(《史记·李将军列传》)(5)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天下笑。
古代汉语下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个词是古代汉语中的量词?A. 个B. 只C. 条D. 匹答案:D2. “之乎者也”中的“之”字在古代汉语中通常用作什么?A. 动词B. 形容词C. 代词D. 助词答案:D3.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哪部古代经典?A. 《诗经》B. 《论语》C. 《孟子》D. 《大学》答案:B4.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的“夭夭”是什么意思?A. 夭折B. 茂盛C. 夭亡D. 夭折答案:B5.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中的“规矩”指的是什么?A. 圆规和直尺B. 法律和道德C. 习惯和传统D. 礼仪和规范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朝闻道,夕死可矣”出自《论语》的______篇。
答案:里仁2.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体现了古代儒家的______思想。
答案:仁爱3.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中的______篇。
答案:郑风4.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出自《荀子》的______篇。
答案:劝学5.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______的诗句。
答案:屈原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解释“君子不器”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出自《论语》,意味着君子不应局限于一种技能或职业,而应具备多方面的才能和修养。
2. “诗言志,歌永言”是什么意思?答案:这句话出自《诗经》,意味着诗歌是用来表达作者的志向和情感的,而歌唱则是对诗歌情感的延伸和表达。
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答案:这句话出自《论语》,告诉我们学习需要思考,思考需要学习,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4. “温故而知新”在现代教育中有何启示?答案:这句话出自《论语》,意味着通过复习旧知识可以发现新的理解,对于现代教育而言,强调了复习的重要性和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四、翻译题(每题10分,共20分)1. 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翻译成现代汉语。
2011最新古代汉语(下)资料与答案

题号:1题型:是非题本题分数:4
内容:
“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厄:穷困
1、错
2、对
学员答案:2
正确性:正确
题号:2题型:是非题本题分数:4
内容:
“武气绝,半日复息。”息:休息
1、错
2、对
学员答案:1
正确性:正确
题号:3题型:是非题本题分数:4
内容:
“始以彊壮出,及还,须发尽白。”彊——强,通假字
A、双声
B、迭韵
C、非双声迭韵
D、双声迭韵
学员答案:A
正确性:正确
题号:25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有斩将搴旗之功”(司马迁《报任安书》),句中的“搴”读作
A、qiān
B、jiān
C、jiǎn
D、qiǎn
学员答案:A
正确性:正确
C、表推测
表示肯定语气
学员答案:C
正确性:正确
题号:19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荀子.解蔽》),句中“焉”的作用是
A、表陈述
B、表停顿
C、表疑问
D、表祈使
学员答案:B
正确性:正确
题号:20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题号:16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庶人之在官者,教之行阵之节”(苏轼《教战守策》),前一句中的“之”是
A、表修饰限制
B、取消主谓结构独立性
C、表补充关系
D、突出介词结构
(完整版)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加答案

(完整版)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加答案目录(打印版)古代汉语试题(1) (2)试题(1)参考答案 (3)古代汉语试题(2) (5)试题(2)参考答案 (6)古代汉语试题(3) (8)试题(3)参考答案 (8)古代汉语试题(4) (10)试题(4)参考答案 (10)古代汉语试题(5) (12)试题(5)参考答案 (13)古代汉语试题(6) (15)试题(6)参考答案 (16)古代汉语试题(7)及答案 (18)古代汉语试题(8)及答案 (21)古代汉语试题(9)及答案 (24)古代汉语试题(10)及答案 (26)古代汉语试题(1)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
B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
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
D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
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A《经传释词》B《词诠》C《助字辨略》D《古汉语虚词通释》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A会意B形声C假借D转注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A莫、休、甘、武B炎、寒、贼、朱C从、信、秉、亦D友、及、伐、取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A错措 B睹覩 C置寘 D沽酤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A孟尝君顾谓冯谖。
B天帝使我长百兽。
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D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古代汉语下 考题+答案(有删减)

第三章音韵三、填空题(在各题中划横线的地方填上合适的内容)565.传统音韵学有古音学、今音学、等韵学三大部门,现代又新增了一个北音学部门。
566.上古音是指先秦两汉时代的语音。
研究上古音的主要材料是上古韵文和谐声偏旁。
567.中古音是指六朝至唐宋时代的语音。
研究中古音的主要材料是《切韵》一系韵书。
568.汉末、魏晋至唐宋、元明清和现代分别是音韵学的萌芽期、创立期、发展期和全盛期。
569.明朝陈第明确提出了“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的理论。
570.最早创立字母的是唐末一个名叫守温的和尚,他创立的字母是30 个。
571.“五音”是根据发音部位来分的;清浊是根据发音方法来分的。
572.“五音”指的是唇、舌、齿、牙、喉五类音。
574.对比现代新名称,重唇音即双唇音、齿头音即舌尖前音。
575.传统三十六字母中,喉音包括现代所谓零声母、舌根音和半元音三类音。
577.中古语音是指魏、晋六朝到唐宋时期的语音,它以隋朝陆法言《切韵》音系为代表。
578.研究中古语音的主要材料有韵书、韵图两类著作和一些系统性的反切材料。
580.今存完整的《切韵》系韵书,最重要的是宋代的《广韵》。
583.《广韵》的韵目按四声区别计有206 个,以平声赅上去入则有61 个韵部。
584.《广韵》音系,入声韵只和阳声韵相配,而不和阴声韵相配。
585.《广韵》各韵目中每一个圆圈下第一字附有反切,代表一个小韵,即一组同音字。
586.根据同用和独用的规定,刘渊等人把《广韵》合并为106韵,即平水韵,又叫诗韵。
587.平水韵有106个韵目,若不计声调,则为 31 个韵部。
588.首先用16 个韵摄来概括归纳《广韵》韵部系统的是韵图《四声等子》。
589.《广韵》的精华是它的反切,清代陈沣首创反切系联法来研究中古音。
593.“阴阳对转”首先由戴震发现,继而由孔广森正式提出,后来,章太炎又发展了它。
594.近古音是指元明清时期的语音,以《中原音韵》音系为代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模拟试题(下)
一、解释术语(20分)
古无舌上音三十六字母叶音说四库全书总目
二、分析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翻译该句(10分)
1.(苏天爵)进为师长,端已悉心,以范学者。
(《元史·苏天爵传》)
2.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所以通治道而来谏者。
(《史记·孝文本纪》)
3.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
(《淮南子·原道训》)
4.欲影正者端其表。
(《盐铁论·疾贫》)
5.圣人甚祸无故之利。
(《史记·赵世家》)
三、指出下列句中的前置宾语、说明它们前置的条件,并翻译全句(10)。
1.子路曰:“意者吾未仁耶?人之不我信也。
”(《史记·孔子世家》)
2.旁无介绍,惴惴然疑先生之未必我见也。
(袁枚《徐灵胎先生传》)
3.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4.何以知人之且病也?以其不嗜食也。
何以知国之将乱也? 以其不嗜贤也。
(王符《潜夫论》)
5.谁为为之,孰令听之。
(《报任安书》)
四、把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其主语和谓语。
(10分)
1.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
(《论语·雍也》)
2.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
(《战国策·魏策四》)
3.法者,治之正也,所以禁暴率善人也。
(《史记·孝文本纪》)
4.角抵者,相扑之异。
又谓之争交。
(《罗梁录》卷二十《角抵》)
5.夏阳者,虞、虢之塞邑也。
(《 梁传·僖公二年》)
五、根据古汉语中的被动表示法,给下列句子填上适当的表示被动意义的词(10分)。
(1)兵败()陈涉,地夺()刘氏。
(《汉书·贾谊传》)
(2)秦城恐不可得,徒()欺。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苏轼《赤壁赋》)
(4)吏当广所失亡多。
()虏()生得,当斩。
(《史记·李将军列传》)
(5)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天下笑。
六、找出下列句子中的代词,并说明其类别和语法功能(10分)。
1.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史记·项羽本纪》)
2.以小易大,彼恶知之?(《孟子·梁惠王上》)
3.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史记·陈涉世家》)
4.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明于珠玉。
(《荀子·天论》)
5.是叶公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新序·杂事》)
七、注出下面这首诗的平仄,如有拗救,请指出:(10分,要求一律划在字的上方,用一代表平,用|代表仄。
用△代表拗,用*代表救。
注:加点的字是古入声字。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杜甫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八、给下面一段《诗经》经文的注疏加上标点,并将毛传(下画——)、郑笺(下画~)、孔疏(下画=)及《经典释文》的注释(下画····)表示出来,最后回答问题(20分):
交交黄鸟,止于棘。
兴也交交小貌黄鸟以时往来得其所人以寿命终亦得其所笺云黄鸟止于棘以求安已也此棘若不安则移兴者喻臣之事君亦然今穆公使臣从死则刺其不得黄鸟止于棘之本意谁从穆公,子车奄息。
子车氏奄息名笺云言谁从穆公者伤之维此奄息,百夫之特。
乃特百夫之德笺云百夫之中最雄俊也临其穴,惴惴其栗。
栗栗惧也笺云穴谓塜圹中也秦人哀伤此奄息之死临视其圹皆为之悼栗○惴之瑞反栗音栗圹苦晃反彼苍者天,歼我良人。
歼尽良善也笺云言彼苍天者天诉之○歼子廉反徐又息廉反诉苏路反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笺云如此奄息之死可以他人赎之者人皆百其身谓一身百死犹为之惜善人之甚○赎食烛反又音树[疏]交交至其身○毛以为交交然而小者是黄鸟也黄鸟飞而往来止于棘木之上得其所以兴人以寿命终亦得其所今穆公使良臣从死是不得其所也有谁从穆公死乎有子车氏名奄息者从穆公死也此奄息何等人哉乃是百夫之中特立雄俊者也今从穆公而死秦人悉哀伤之临其圹穴之上皆惴惴然恐惧心悼栗乃诉之于天彼苍苍者是在上之天今穆公尽杀我善人也如使此人可以他人赎代之兮我国人皆百死其身以赎之爱惜良臣宁一人百死代之……
①毛传是如何解释“交交”一词的?
②郑笺是如何解释毛传的“兴也”?
③“圹”字的反切是什么?读什么音?
参考答案
一、解释术语(20分,全题20分,每个术语5分)
古无舌上音:清钱大昕提出的古音学观点,认为中古36字母中的轻唇音“非组”,在上古要合到“帮组”。
如“富”、“逼”,从同一声符而后来声母有所不同。
不举例扣2分。
三十六字母:默写不能有错字,错一个扣1分。
叶音说:随意改变韵文的韵脚字的读音,反历史的。
四库全书总目:书目,收录清代乾隆以前的中国古代文献中的重要典籍并加以介绍,是了解中国古代文献的重要文献。
二、分析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翻译该句,10分,每句2分,翻译与语法分析各占1分。
1.(苏天爵)进为师长,端已悉心,以范学者。
(《元史·苏天爵传》)
范:动词,作模范。
2.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所以通治道而来谏者。
(《史记·孝文本纪》)通、来:使动用法。
3.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
(《淮南子·原道训》)贵、重:意动用法。
4.欲影正者端其表。
(《盐铁论·疾贫》)端:使动用法。
5.圣人甚祸无故之利。
(《史记·赵世家》)祸:意动用法。
三、指出下列句中的前置宾语、说明它们前置的条件,并翻译全句,10分,每句2分,翻译与语法分析各占1分。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2.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3.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4.疑问句中介词的宾语为代词前置。
5.疑问代词作介词、动词的宾语。
四、把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其主语和谓语。
(10分,翻译占1分,分析占1分)下有横线者为主语,斜字为谓语。
1.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
(《论语·雍也》)
2.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
(《战国策·魏策四》)
3.法者,治之正也,所以禁暴率善人也。
(《史记·孝文本纪》)
4.角抵者,相扑之异。
又谓之争交。
(《罗梁录》卷二十《角抵》)
5.夏阳者,虞、虢之塞邑也。
(《 梁传·僖公二年》)
五、根据古汉语中的被动表示法,给下列句子填上适当的表示被动意义的词(10分,每句2分)。
(1)兵败(于)陈涉,地夺(于)刘氏。
(《汉书·贾谊传》)
(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苏轼《赤壁赋》)
(4)吏当广所失亡多。
(为)虏(所)生得,当斩。
(《史记·李将军列传》)
(5)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六、找出下列句子中的代词,并说明其类别和语法功能(10分,每句2分,指出占1分,黑体字,分析占1分)。
1.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史记·项羽本纪》)
2.以小易大,彼恶知之?(《孟子·梁惠王上》)
3.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史记·陈涉世家》)
4.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明于珠玉。
(《荀子·天论》)
5.是叶公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新序·杂事》)
七、注出下面这首诗的平仄,如有拗救,请指出:(10分,要求一律划在字的上方,用一代表平,用|代表仄。
用△代表拗,用*代表救。
注:加点的字是古入声字。
1句占1分,指出拗救得满分。
)
八、给下面一段《诗经》经文的注疏加上标点,并将毛传(下画——)、郑笺(下画~)、孔疏(下画=)及《经典释文》的注释(下画····)表示出来,最后回答四个问题(20分,标点、画线5分。
错一句扣1分,扣完为止。
问答占15分。
每问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