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学: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学:个性心理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6d9436ff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1b.png)
心理学: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在行为方式、情感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独特个性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对一个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为它们决定了个体的行为和反应方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个性心理特征:
1. 外向性
外向性是指一个人具有社交性、乐观、自信的特征,喜欢与他人打交道,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他们经常会表现出开朗的态度,与人交往以及在人际交往方面都具有很强的魅力。
内向性是指一个人更偏向于独处,对周遭环境更为敏感,善于思考和观察。
他们通常比较注重个人隐私和安静的空间,比较容易感到沮丧或消沉。
但他们对自己的想法和感觉有更深入的理解,也更容易独立思考和做出决策。
3. 审慎性
审慎性指的是一个人更加谨慎小心、避免冒险的特性,这种人更喜欢用经验来进行决策,而不是冒险的去尝试新事物。
他们更加注重细节,也更擅长计划和组织工作或活动。
4. 精力充沛
精力充沛是指一个人具有很高的活力和动力,能够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感到充满活力和幸福感。
这种人通常有很高的目标感和工作效率,能够轻松地完成一些大量的工作。
5. 思维开放度
思维开放度指的是一个人对于新事物和新思想的接受程度和理解开阔性。
这种人更加愿意接受并尝试新的事物,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也更加能够体谅他人的思想和行为。
以上这些个性心理特征是一个人性格中的一部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特点。
这些特点会影响到每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的表现,进而影响到个体的成功与成就感。
我们可以通过对自己的了解和思考来了解自己的个性心理特征,并针对特定情境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提升。
个性心理特征及行为
![个性心理特征及行为](https://img.taocdn.com/s3/m/d6ead349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f2.png)
个性心理特征及行为引言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在心理层面上表现出来的稳定和持久的特征,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表现。
个性心理特征与个体的行为密切相关,不仅对个体的行为决策和适应能力产生影响,也对个体与他人的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个性心理特征的一些常见类型及其对应的行为表现。
1. 内向与外向内向和外向是个性心理特征中最为经典的表征之一。
内向指的是个体对外部环境相对保守、敏感,并倾向于独处和自省。
外向则指的是个体渴求社交活动,喜欢寻求刺激和与他人互动。
内向的人通常更具有思考和分析能力,喜欢独立思考和专注于特定任务。
外向的人则更富有社交能力,善于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他们乐观、开朗,喜欢参与各种社会活动。
2. 精细与粗糙精细和粗糙是个性心理特征中表现出来的认知差异。
精细指的是个体对细节有较高的敏感度,能够观察到并注意到周围环境中细微的变化。
他们注重细节,擅长进行逻辑思考和分析。
而粗糙则指的是个体对细节不太敏感,更注重整体性的认知。
他们关注大局,倾向于综合理解问题和表达观点。
3. 冲动与谨慎冲动和谨慎是个性心理特征中表现出来的情绪表现差异。
冲动指的是对刺激物的高度敏感,容易被外界情绪和环境所左右。
他们常常表现出冲动的行为,缺乏自制能力。
而谨慎则指的是个体处理情绪和决策更加谨慎,考虑周全。
他们能够更好地控制情绪,做出理性的决策。
4. 外向与内向外向与内向是个性心理特征中表现出来的情绪表现差异。
外向的人倾向于将情感表露出来,善于与他人交流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他们情绪的起伏较大,较为容易受到外界情绪的影响。
内向的人则倾向于将情感内化,不太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
他们情绪的起伏较小,相对稳定。
5. 自信与自卑自信和自卑是个性心理特征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差异。
自信指的是个体对自己有信心,认为自己具备能力去完成任务和应对挑战。
自信的人乐观、开朗,更能够主动与他人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
而自卑则指的是个体对自己缺乏信心,常常担心被他人评价和批评。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个性心理特征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个性心理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b6a5033c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7e.png)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拥有的特点或倾向。
一般来说,个性是指一
个人的情感、思维、行为和交往模式的统一综合体,一种不断变化的模式,如果我们试图去描述一个人的个性就可能令人感到困惑。
个性的每个组成
部分都是相互影响的,一个人的态度会影响他的行为,他的行为又会影响
他的态度等等。
有很多模型都用来解释个性,如心理学家Gordon Allport提出的个
性因素模型、精神分析学家Sigmund Freud提出的三部曲模型,以及现代
的五大人格理论。
其中,Gordon Allport提出的人格因素模型认为,一
个人的个性是由其环境、行为和学习历史等外部因素及基本自我内部因素
共同决定的,这其中包括性格特质、潜在偏好和期望等。
另外,精神分析学家Sigmund Freud提出的三部曲模型则主要关注一
个人的子宫、超现实和意识三个部分,认为一个人的行为模式可以由这三
部分来解释,他们之间存在一个相互作用的关系,而这三部分当中,子宫
部分控制着一个人的冲动,超现实部分控制着一个人的欲望和冲动,而意
识部分则控制着人的思想行为等。
最后,现代的五大人格理论是指一个人的个性受五个不同的个性因素,即友善、开放、独立、情绪稳定和责任心影响。
个性心理特征教案
![个性心理特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51d884c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3d.png)
个性心理特征教案第一章:个性心理特征概述1.1 教学目标1. 了解个性心理特征的定义和重要性;2. 掌握个性心理特征的主要类型和表现;3. 理解个性心理特征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1. 个性心理特征的概念和意义;2. 个性心理特征的主要类型:内向与外向、稳定性与神经质、开放性与封闭性;3. 个性心理特征的表现:动机、兴趣、价值观、行为方式等;4. 个性心理特征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心理健康、人际关系、职业选择等。
1.3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讨论个性心理特征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2. 讲授:讲解个性心理特征的定义、类型和表现;3. 小组讨论:分析个性心理特征对个体发展的影响;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加深对个性心理特征的理解。
1.4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个性心理特征的理解;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个性心理特征对个体发展的理解;3.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分析个性心理特征对自己的影响。
第二章:内向与外向性格2.1 教学目标2. 掌握内向与外向性格的差异和表现;3. 理解内向与外向性格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1. 内向与外向性格的定义和特点;2. 内向与外向性格的差异:沟通方式、社交需求、应对压力的方式等;3. 内向与外向性格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职业发展、人际关系、学习方式等。
2.3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讨论内向和外向性格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2. 讲授:讲解内向与外向性格的定义、特点和差异;3. 小组讨论:分析内向与外向性格对个体发展的影响;4.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内向和外向性格的角色,加深对性格差异的理解。
2.4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内向与外向性格的理解;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内向与外向性格对个体发展的理解;3.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分析自己或他人的内向与外向性格特点及其影响。
第三章:稳定性与神经质性格3.1 教学目标1. 了解稳定性与神经质性格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稳定性与神经质性格的差异和表现;3. 理解稳定性与神经质性格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416ecd273169a4517723a33b.png)
个性心理特征所谓个性心理特征,就是个体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成分,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目录1个性心理特征2能力3气质4性格1个性心理特征编辑个性的特征具有先天性和后天性、共同性和差异性、稳定性和可变性、独立性和统一性、客观性和能动性。
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具有相对稳定性,例如形成一个人脾气暴躁、性格外向,其含义是通过一段时间的了解、看到这个人的一些行为表现,才产生这样的评价,所以,心理特征在一段时间内具有相对稳定的特性。
个性心理特征在个性结构中并非孤立存在,它受到个性倾向性的制约。
例如,能力和性格是在动机、理想等推动作用下形成、稳定或者再变化,也需要依赖于动机和理想等动力机制才表现出来。
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使个体表现出时间上和情景中的中一贯性,体现个体行为。
2能力编辑能力是使人能成功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
它与气质和性格的不同表现在:能力必须通过活动才能体现出来,当然活动中也会体现出性格和气质方面的差异,但完成该项活动所必须和必备的心理特征才是能力。
例如,完成一幅绘画作品的活动需要具备色彩鉴别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不同能力的有机组合。
需要注意的是,能力并不等同于知识和技能,知识是信息在头脑中的储存,技能是个人掌握的动作方式。
解一道数学题时,所用的定义和公式属于知识,解题过程中的思维灵活性和严密性则属于能力。
学会骑自行车是一种技能,而掌握该技能的过程中体现出的灵活性、身体平衡性则是一种能力。
通常能力有四种分类1. 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模仿能力指的是,对于既有行为模式模仿复制的能力。
创造能力是与发散思维有关的能力,是新的思维组织产生的能力2. 流体能力和晶体能力流体能力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的能力,它较少依赖于文化和知识的内容,而决定于个人的禀赋。
晶体能力是指获得语言、数学知识的能力。
它决定了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
晶体能力一生一直在发展,25岁之后发展速度趋缓。
个性心理特征概述
![个性心理特征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d6a8aa9c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09.png)
个性心理特征概述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在心理上表现出来的独特和稳定的特质,是个人在不同情境下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的总和。
个性心理特征可以影响个体的思维方式、情绪状态、行为反应等方面,对于个体的发展和适应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多方面来概述个性心理特征。
1.认知特征:个体的认知特征体现了其对世界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和智力水平。
一些人可能倾向于以乐观、积极的方式看待世界,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而一些人可能更加悲观、消极,对事物持怀疑态度。
此外,个体的思维方式也会有所差异,有些人更加理性、逻辑思维强,而有些人更加直觉、情感导向。
2.情感特征:个体的情感特征体现了其情绪的稳定性和强度。
有些人情绪容易波动,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另一些人情绪更加稳定,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平静。
个体的情感特征也会影响其情感反应的强度和表达的方式,有些人可能更容易表达自己的情感,而有些人则更加含蓄。
3.性格特征:性格是个性心理特征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个体的性格特征决定了他们在不同情境下的稳定行为模式和态度。
例如,有些人可能更加外向、乐观、合作,而有些人则更倾向于内向、谨慎、独立。
性格特征与个体的价值观和兴趣密切相关,它们共同塑造了个体的行为风格和生活方式。
4.社交特征:个体的社交特征体现了其与他人相处的方式和需求。
有些人更喜欢独处,独立思考问题,而另一些人则更依赖他人的支持和认同。
个体的社交特征也与其交往能力和人际关系密切相关,一些人可能擅长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而有些人则面临一些社交困难。
5.适应特征:个体的适应特征体现了其应对压力、调整和变化的能力。
有些人可能更加适应性强,能够迅速适应新的环境和变化,而有些人则更加固执、难以改变。
适应特征与个体的应对策略和应对资源有关,它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生活满意程度具有重要影响。
总的来说,个性心理特征是一系列相对稳定的心理特质,它们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
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与行为
![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与行为](https://img.taocdn.com/s3/m/4f1b65b0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db.png)
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与行为
第21页
3.智力:
我国传统上把智力分为观察力、思维力 、想象力和记忆力等,其中以思维力为关 键。智力是能力中普通能力。关于智力结 构,有以下几个理论:
(1)、斯皮尔曼二原因结构理论。
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C.Spearman 1927)利用原因分析法,把智力析分为普 通原因(G)和特殊原因(S)两种。
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与行为
第6页
经典气质类型与心理指标
气质类 感 耐 灵敏 可 情绪 倾 速 不随
型
受 受 性 塑 兴奋 向 度 意反
性性
性性 性
应
胆汁质 低 较 不 小 高 高灵 活
外快 强 向
多血质 低 较 灵 大 高 高活
外快 强 向
粘液质 低 高 不 稳 低 灵定 活
内慢 弱 向
抑郁质 低 低 不 稳 体验 内 慢 弱
• 3、主观心理原因:
• 4.性格动态特征:整体性、多面性、可塑性
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与行为
第16页
• 五、性格与管理: • 1、阿吉里斯、麦格雷戈观点
• 2.HRM中性格测试:
• 1)明尼苏达多相个性调查表(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 ,MMPI)
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与行为
第12页
• 三、性格类型:
• 1、从心理机能上划分,性格可分为理智型 、情感型和意志型
• 英国培因(A.Bain,1855,1859)和法国 李波特(Ribot,1906)按智力、情绪、意志何 者占优势
• 2.从心理活动倾向性上划分,性格可分为 内倾型和外倾型
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f361e961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1b.png)
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是个体内在的生物学特征,具有遗传性和生物学基础。
它主要表现在行为方式、情绪反应、情绪稳定性和个体的适应性。
气质主要分为四个维度:沉稳性、外向性、神经质和开放性。
沉稳性指的是个体的情绪稳定性和情感反应的强度,沉稳性高的个体情感稳定,反应较为平静。
外向性指的是个体对外部环境的积极反应程度和社交能力,外向性高的个体喜欢社交、活动量大。
神经质指的是个体对潜在风险的反应程度和对负面情绪的敏感性,神经质高的个体情绪容易波动。
开放性指的是个体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和对变化的积极态度,开放性高的个体喜欢尝试新事物,对变化持开放态度。
性格是个体在相对稳定性和一致性上的心理特征,主要是由社会、文化和个体经历等因素形成。
性格主要包括五个维度: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神经质和开放性。
外向性指的是个体与他人相处的方式和社交能力,外向性高的个体喜欢社交和活动。
宜人性指的是个体与他人合作和对他人的关注程度,宜人性高的个体友善、有同情心。
尽责性指的是个体的自律性和责任感,尽责性高的个体有计划、有条理。
神经质指的是个体对潜在压力的反应程度和情绪稳定性,神经质高的个体对压力敏感,情绪容易波动。
开放性指的是个体对新事物和变化的接受程度,开放性高的个体喜欢尝试新事物。
个性心理特征对个体的行为和情绪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一个外向性高的个体更容易适应社交环境,喜欢交朋友和参与活动。
一个开放性高的个体更愿意接受新观念和变化。
一个宜人性高的个体有良好的合作能力和人际关系。
一个尽责性高的个体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自律性。
一个沉稳性高的个体情绪稳定,更容易面对压力。
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在遗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下逐渐形成。
遗传因素对于气质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性格则更容易受到环境和经历的影响。
个体的家庭环境、教育方式、社会文化背景等都会对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
总之,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在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的稳定模式。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个性心理特征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个性心理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cf3fd5da0740be1e640e9a12.png)
*胆汁质 *粘液质 *抑郁质 *多血质
多血质: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喜欢与 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和情趣容易变换, 外向; 胆汁质:精力旺盛,脾气急躁,情绪兴奋性高, 容易冲动,反应迅速,心境变化剧烈,外向; 粘液质: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沉默寡言,庄 重,坚韧,情绪不易外露,注意稳定但难于转移, 内向; 抑郁质:情绪体验深刻,孤僻,行动迟缓,具有 很高的感受性,善于觉察他人不易觉察的事物, 内向。
后来罗马医生盖伦(C.Galen,公元2世纪)发 展了希波克拉底的思想,将人的体液与人的 气质联系起来。
人的气质可以分成四种典型的类型,即多血 质、胆汁质、抑郁质、粘液质,分别由某一种 体液占优势。
亲身体验:
在一张公园的长凳上,一个中年男人将他的 帽子放在凳子的一端,自己则坐在另一端。 这时来了一个年龄较之大一点的老年男人, 没有注意到帽子,就坐了下来,刚好坐在帽 子上。当发现自己的帽子被他人坐在屁股下 面,你认为这个中年男人会有怎样的反应呢? 如果你是这个中年男人,你会做出什么反应?
2 稳定性和可塑性
一方面,个性具有稳定性的特点,才表明人是具有个 性的,我们才能把一个人和其他人在精神面貌上区别 开来,才能预料一个人在某种情况下将会做什么。 另一方面,个性是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在后天的社 会环境的长期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会随着环境 的变化而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
3 独特性
每个人的个性都是独特的,但并不排斥人与人之间 在心理上的共同性。 个性是由某些与别人共同的或相似的特征,以及完 全不同的特征错综复杂交织在一起构成的,个性是 共同性和差异性的统一。
五、性格的影响因素
1、生理因素
(1)一个人的生理特征会因社会文化的评价与 自我意识的作用,影响到自信心、自尊感等 性格特征的形成;
教育心理学个性心理特征
![教育心理学个性心理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a1ca235b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35.png)
教育心理学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在行为、情感和认知的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独特性和一致性特征。
教育心理学关注个体的个性差异,并研究如何利用这些差异来促进学习和发展。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个性心理特征:1.外向和内向:外向的人喜欢与他人交往,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并且对外界的刺激更加敏感。
内向的人则更加内向,常常沉思和反省,独立思考,并且对外界刺激更加敏感。
2.稳定和易怒:稳定的人情绪较为稳定,情绪波动不大,相对来说比较冷静。
易怒的人则情绪更容易激动和不稳定,对环境中的刺激更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
3.内向和外向:内向的人更多地关注内心世界,独立思考,并且能够专注于自己的内心感受。
外向的人则喜欢与他人交往,乐于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想法,并且喜欢参与各种社交活动。
4.偏向感性和理性:感性的人更加情绪化,重视情感体验,注重情感交流和表达。
理性的人更加理智和逻辑思考,强调事实和逻辑的解释。
5.性格开放和封闭:开放的人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冒险,思维敏捷,具有创造性。
封闭的人更加保守,谨慎,更喜欢传统和熟悉的事物。
6.内控和外控:内控的人相信他们自己对于自己的命运和行为负有责任,他们相信他们的努力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外控的人倾向于将命运归因于外部因素,他们相信命运受到命运的支配。
以上所提到的个性心理特征并不是完全相互排斥的,一个人可能会在不同的情境中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此外,个性心理特征是可以通过教育和培养来改变和发展的。
教育心理学家可以利用对个体个性特征的了解来设计适合不同个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第四章组织行为学——个性心理特征
![第四章组织行为学——个性心理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66e81bd5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14.png)
第四章组织⾏为学——个性⼼理特征第四章个性⼼理特征第⼀节⽓质⼀、对⽓质的理解⽓质是指⼈的⼼理活动的动⼒特点。
即⼈在进⾏⼼理活动时,或是在⾏为⽅式上,表现于情感和活动发⽣的速度、强度、稳定性、灵活性等动态性质⽅⾯的⼼理特征1.强度主要包括情绪体验的强弱、意志努⼒的程度、耐受⼒的⼤⼩2.速度主要包括感知觉的速度,语⾔思维的快慢;3.灵活性主要包括兴奋与抑制转变的快慢,注意转移的难易;4.稳定性主要包括注意集中时间的长短、情绪的稳定程度;5.指向性主要包括倾向于体察外部事物,还要倾向于内⼼活动等。
⼆、⽓质类型1.胆汁质。
智慧敏捷,缺乏准确性;热情,但急躁易冲动;刚强,但易粗暴。
2.多⾎质。
⾼度的灵活性,有朝⽓,善于适应变化的⽣活环境,情绪体验不深。
3.粘液质。
注意稳定,但不易转移;稳重踏实,但有些死板;忍耐沉着.但有些⽣⽓不⾜。
4.抑郁质。
情感单调,情绪体验强烈,并经久不息;敏感,认真细致、会感到很痛苦,孤僻。
三、⽓质在管理实践中的意义1.⽓质类型⽆好坏之分。
“天⽣我材必有⽤”2.⽓质不能决定⼀个⼈活动的社会价值和成就的⾼低3.⽓质可以影响⼈的活动效率。
4.⽓质可以影响⼈的情感和⾏动。
四、⽓质差异理论的应⽤1.应⽤范围(1)⼈机关系。
不同⽓质类型的⼈适合于不同的⼯作、不同的岗位、不同的职位,这也是现代化⼤⽣产对⽓质的要求。
(2)⼈际关系。
组织、群体内⼈际关系的状况是影响⼯作效率与⼯作成绩⼤⼩的⼀个重要因素。
不同⽓质类型的⼈在处理⼈际关系时表现不同。
(3)思想教育。
要想掌握思想政治⼯作的主动权,使⼯作做得更有效,就应该了解⼈的⽓质特征,针对不同⽓质类型的⼈和不同的特点,采取切合实际的教育⽅法。
2.应⽤的原则(1)⽓质绝对原则。
某些特殊的⼯作必须具备相应的⽓质特征。
(2)⽓质互补原则。
同类⽓质的⼈在⼀起⼯作效能反⽽低,必须是具有不同⽓质类型的⼈有机地组合在⼀起,形成⽓质互补包容,才能取得较⾼的效率。
(3)⽓质发展原则。
心理个性的基本特征整体性举例
![心理个性的基本特征整体性举例](https://img.taocdn.com/s3/m/169c9cac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e1.png)
心理个性的基本特征整体性举例
以下是心理个性的一些基本特征和相应的举例:
1.外向性:外向性是指个体在社交交往中的倾向,喜欢与他人交流和社交活动。
-举例:一位外向的人可能经常参加派对和社交聚会,喜欢与朋友一起旅行,总是乐于结识新朋友。
2.内向性:内向性是指个体在社交交往中的倾向,更愿意独处或与亲近的人交往。
-举例:一位内向的人可能更喜欢在家里读书或看电影,倾向于与少数亲密的朋友交流,对大型社交活动感到不太舒适。
3.精神稳定性:精神稳定性是指个体情绪的稳定性和情绪反应的强烈程度。
-举例:一个情绪稳定的人可能会在遇到挫折或困难时保持冷静和乐观,而一个情绪不稳定的人可能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消极情绪。
4.神经质:神经质是指个体对压力和焦虑的敏感程度。
-举例:一个神经质较低的人可能在面对压力时能够保持冷静和应对,而一个神经质较高的人可能更容易感到紧张和焦虑。
5.开放性:开放性是指个体对新事物和经验的接受程度。
-举例:一个开放性较高的人可能对新的想法和观点持开放态度,乐于尝试新的活动和体验,而一个开放性较低的人可能更喜欢保持传统和熟悉的事物。
这些是心理个性的一些基本特征,每个人的个性都是独一无二的,并且可能在不同情境下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 精神面貌的稳定的
![个性心理特征 精神面貌的稳定的](https://img.taocdn.com/s3/m/224e2355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22.png)
个性心理特征精神面貌的稳定的
所谓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等。
①能力:能力是人格组成的一部分,能力可分为一般能力(观察力、记忆力、运动能力)和特殊(专业)能力(音乐家对音色的分辨力)两类
②气质
(1)概念:是不以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2)人的气质类型
分为:多血质、黏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
③性格
性格是一个人在现实的稳定态度下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性格的个体差异很大,性格一经形成就比较稳固,并且贯穿于全部行动之中。
个体一时的偶然表现,不能认为是其性格特征,只有经常性、习惯性的表现才能认为是个体的性格特征。
心理学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学个性心理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1965bead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69.png)
心理学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指在个体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质和心理特点。
个性心理特征是人的行为、情感和思维方面的稳定模式,它们会在不同的情境下表现出来,并对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方式产生影响。
个性心理特征可以分为多个方面,包括情感特征、认知特征和行为特征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个性心理特征:1.外向性:外向性是指个体对外界刺激的需求和偏好程度。
外向性的人喜欢与他人交往,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对新环境和新挑战有很高的适应能力。
2.内向性:内向性是指个体对内部反思和思考的需求和偏好程度。
内向性的人更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喜欢独自思考和反思,对自己的感受和情绪有较高的敏感性。
3.神经质:神经质是指个体在面对压力和困难时的情绪反应。
高神经质的人更容易体验到焦虑、紧张和敏感,而低神经质的人则更容易保持冷静和镇定。
4.完美主义:完美主义是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的要求非常高,追求完美和卓越。
完美主义的人注重细节,追求高标准和高质量的成果。
5.开放性:开放性是指个体对新鲜事物和新体验的接受程度。
开放性的人对于新观念和新体验持开放态度,喜欢探索、尝试新的事物和挑战。
6.责任感:责任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的责任和义务的认识和承担程度。
人们的责任感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对事情的投入和对他人的关心和照顾程度。
7.外倾性:外倾性是指个体对外界的关注和感知程度。
外倾性的人更关注外部的刺激和环境,更加关注他人和社会关系。
8.性格稳定性:性格稳定性是指个体情绪和情绪反应的稳定性。
高稳定性的人情绪比较稳定,对压力和挫折的适应能力较强,而低稳定性的人情绪波动性大,对压力和挫折的应对较困难。
个性心理特征对个体的发展和生活有重要影响。
它们不仅影响个体与他人的关系和互动方式,也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产生影响。
因此,了解和认识个性心理特征对于促进个体的发展和提高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个性心理学特征包括哪三方面
![个性心理学特征包括哪三方面](https://img.taocdn.com/s3/m/39289f1d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b7.png)
个性心理学特征包括哪三方面1.个体差异方面:个体差异是指不同个体在心理特征上的差异,其中包括遗传差异和环境差异。
遗传差异是指个体所拥有的遗传基因在心理方面的表现不同;环境差异则是指个体所经历的环境条件对个体心理特征的影响不同。
个体差异在个性心理学中被认为是稳定的特征,它通过测量和比较个体的心理特征来揭示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
2.行为特征方面:个性心理学还研究个体在行为上的差异。
行为特征是指个体在行为、情绪和思维等方面的表现方式。
个性心理学通过观察和测量个体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表现来研究个体之间行为特征的差异。
例如,有些人在面对压力时可能更容易紧张和焦虑,而有些人则更具冷静和应对能力。
这些行为特征不仅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影响,还受到个体内心理机制的调节。
3.心理机制方面:个性心理学还研究个体内部的心理机制,从而揭示人们心理特征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心理机制是指个体在处理信息、应对问题和形成认知决策等方面所具有的方式和模式。
个体的心理机制包括思维、情绪、动机、价值观等,它们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并且对个体行为和选择产生影响。
个性心理学通过研究个体的心理机制来揭示不同个体之间的心理差异和个性特征。
总的来说,个性心理学特征包括个体差异、行为特征和心理机制三个方面。
这些特征是个体在心理方面的稳定特征,它们反映了个体在思维、情绪、动机等方面的差异,也揭示了个体行为和选择的差异。
个性心理学的研究旨在深入了解个体的心理特征和心理机制,以及这些特征和机制对个体行为和选择的影响,从而为人类行为和心理调适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4764dee7ee06eff9aff80777.png)
个性心理特征
2. 气质
古罗马医生盖伦最先提出了“气质”这一概念,用气 质代替了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体液理论中的人格,形成 了四种气质学说,此分类方式一直在心理学中沿用至今。
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它是指在人的认识、 情感、言语、行动中,心理活动发生时力量的强弱、变 化的快慢和均衡程度等稳定的动力特征。它主要表现在 情绪体验的快慢、强弱、表现的隐显及动作的灵敏或迟 钝方面,因而它为人的全部心理活动表现染上了一层浓 厚的色彩,但不能决定人的社会价值,也不直接具有社 会道德评价含义。
个性心理特征
需要注意的是,能力并不等同于知识和技能,知识是信 息在大脑中的储存,技能是个人掌握的动作方式。当解一道 数学题时,所用的定义和公式属于知识,解题过程中体现出 来的思维灵活性和逻辑严密性则属于能力;学会骑自行车是 一种技能,而在掌握该技能的过程中体现出的灵活性和身体 平衡性则是一种能力。
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在人的整个个性结构中并非是孤立存在的, 它受到个性倾向性的制约。例如,个体的依赖于动机和理想 等动力机制才能表现出来。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使个 体表现出时间上和情境中的一贯性,从而体现出个体之间行 为的差异。
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
例如,我国唐朝初期的王勃,10岁能赋,少年时就写了著 名的《滕王阁序》。有些人的才能一直到很晚才表现出来,这 就是所谓的“大器晚成”。例如,画家齐白石40岁才表现出他 的绘画才能;达尔文在50多岁时才开始有研究成果,写出《物 种起源》一书。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这些 人在早期没有学习或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也可能是早期智力 平常,但经过长期的勤奋努力,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另外, 人们能力表现的方式也存在着差异。
心理学(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学(个性心理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cc97ad44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b2.png)
心理学
二、智力及其测量
斯宾塞
(二)智力测验 (3)韦克斯勒智力量表:成人——儿童——学龄前 离差智商(相对位置)
例IQ如=:已10唐知0+朝某15施Z=测10团0+体15的(X平-M均)得/S分为70分,标准差为5,而某人得分是80,
那么这个人的智商是?
心理学
二、智力及其测量
(三)智力理论
斯皮尔曼——二因素
斯宾塞
心理学
心理学
1、“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为人格的( )作了最好的诠释。
A.稳定性
B.独特性
C.整合性
D.功能性
2、儿童有消极、被动、缺乏安全感、服从、胆怯等特点是在( ) 教养方式下
形成的人格特点。
A.放纵型
B.权威型
C.民主型
D.自由型
3、[判断题]人格是在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的( )
才能:各种能力的有机结合。 天才:高度发展的才能。
心理学
(三)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而联系
(1)知识、技能是能力的基础。 (2)能力制约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
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
(1)知识——认知经验 技能——活动方式 能力——心理水平
(2)不必然、不同步
心理学
1、【多选】有关能力、知识和技能的关系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能力是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的基础 B 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会推动能力的发展 C 能力影响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的快慢和难易 D 能力与知识、技能有密切的关系
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
A.瑟斯顿
B.斯皮尔
C.吉尔福特
D.斯滕伯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一、性格概述 二、性格的结构特征 三、 性格的类型 四、性格的形成
性格
一、性格概述
(一)什么是性格 (二)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什么是性格
性格是指一个人对待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 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具有核心意义的个 性心理特征。 性心理特征。 首先,性格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与 首先, 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 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 其次,性格是个体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其次,性格是个体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最后, 最后,性格又是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 心理特征。 心理特征。
二、气质的类型 (一)气质的体液说 一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提出人体 内存在四种体液: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 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 血液 四种体液协调人就健康,如果失调就会导致疾病。 四种体液协调人就健康,如果失调就会导致疾病。 后来古罗马学者盖伦认为根据四种体液中哪种 占优势可将人分为四种气质类型:
研究气质的意义
3. 有利于科学地认识气质的职业适应性,为职 业选择和人才选拔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气质类型为从事某种工作或职业活动提 供了可能性和有利条件,也就是说气质具有 一定的职业适应性。
研究气质的意义
4. 有利于了解学生气质特征,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 教学工作 1.教师要正确对待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 2.发扬气质类型的积极方面,培养良好的个 性品质。 3.指导学生善于认识和控制自己的气质。
超常儿童
超常儿童具有以下心理特点: 超常儿童具有以下心理特点: 1. 2. 3. 4. 5. 认知兴趣浓厚,求知欲旺盛; 认知兴趣浓厚,求知欲旺盛; 思维敏捷,理解力强,有独创性; 思维敏捷,理解力强,有独创性; 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强; 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强; 感知觉敏锐,有良好的观察力; 感知觉敏锐,有良好的观察力; 进取心、自信心强,勤奋、好学, 进取心、自信心强,勤奋、好学,有 坚持性。 坚持性。
多血质:反应快、灵活、活泼好动、健谈、 (2)多血质:反应快、灵活、活泼好动、健谈、 兴趣广泛、但兴趣与注意力均容易转移; 兴趣广泛、但兴趣与注意力均容易转移;情绪发生 快面多变、但情绪强度低、脾气温和;外向、 快面多变、但情绪强度低、脾气温和;外向、情绪 外露、表情丰富、好交际、 外露、表情丰富、好交际、对新环境适应快 。 典型人物:贾宝玉、燕青、郭沫若等。 典型人物:贾宝玉、燕青、郭沫若等。
体 液 说
--生于心--多血质 生于心-- 血 液--生于心--多血质 --生于脑--粘液质 生于脑-- 粘 液--生于脑--粘液质 黄胆汁--生于肝--胆汁质 黄胆汁--生于肝--胆汁质 --生于肝-- 黑胆汁--生于胃--抑郁质 黑胆汁--生于胃--抑郁质 --生于胃--
液 质 质 生 生
(1)胆汁质:反应快、但往往粗心大意。脾气暴 胆汁质:反应快、但往往粗心大意。 冲动时不可遏制、但情绪也容易平息。意志坚强、 躁、冲动时不可遏制、但情绪也容易平息。意志坚强、 做事果断、易冒失、胆大、爱冒险;外向、为人热情、 做事果断、易冒失、胆大、爱冒险;外向、为人热情、 但过于直率、易于人发生冲突,但有事后即忘的特点。 但过于直率、易于人发生冲突,但有事后即忘的特点。 典型人物:张飞、李逵、鲁智深。李白、 典型人物:张飞、李逵、鲁智深。李白、巴甫 洛夫、白求恩、拿破仑 洛夫、白求恩、
人才早熟
人才早熟也叫能力的早期表现或早慧, 人才早熟也叫能力的早期表现或早慧, 有些人在童年期就表现出某些方面较高的能 力水平。 力水平。
中年成才
中年是成才和创造发明的最佳年龄阶 段。因为中年人年富力强、体格健壮、精 力充沛、感知敏锐、少保守。既有较强的 抽象思维能力和记忆力,又有较丰富的基 础知识、实际经验和强烈的创新意识。
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的关系: 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的关系: 神经活动类型 强、不平衡型(兴奋型) 强、平衡、灵活型(活泼型) 强、平衡、不灵活型(安静型) 弱 型 (抑制型) 气质类型 胆汁质 多血质 粘液质 抑郁质
二、研究气质的意义
1.有利于正确认识气质的本质属性, 1.有利于正确认识气质的本质属性,减少对气 有利于正确认识气质的本质属性 质类型的偏见。 质类型的偏见。
(二)气质的高级神经类型说 提出者:巴甫洛夫(前苏联) 提出者:巴甫洛夫(前苏联) 1、对气质生理机制的解释
神经 活动 三种 基本 特性 强 度:指神经所能承受的刺激强度。 指神经所能承受的刺激强度。 平衡性:指兴奋与抑制是否平衡。 平衡性:指兴奋与抑制是否平衡。 灵活性:指神经反应速度。 灵活性:指神经反应速度。
三、能力的形成和培养
3. 社会实践活动 4.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二)能力的培养
遗传素质
遗传素质是能力形成与发展的生理基础、 遗传素质是能力形成与发展的生理基础、 自然前提和物质条件,它为能力的形成与发 自然前提和物质条件 , 展提供了某种可能性。 展提供了某种可能性。
能力的分类
1.按能力所表现的活动领域不同可把能力 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2.按照活动中能力的创造性大小把能力分 为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为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3.按照能力的功能可把能力划分为认识能 操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力、操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低常儿童
低常儿童是指智力发展明显低于同龄 儿童平均水平,并有适应行为障碍的儿童, 儿童平均水平 , 并有适应行为障碍的儿童 , 又称智力落后儿童、弱智儿童或低能儿童。 又称智力落后儿童 、 弱智儿童或低能儿童 。 智商在70 以下的,都可以称为低常。 70以下的 智商在 70 以下的 , 都可以称为低常 。 根据 其智力落后的程度,智力低常分为迟钝、 其智力落后的程度 , 智力低常分为迟钝 、 智愚和白痴三个等级,据抽样调查, 智愚和白痴三个等级 , 据抽样调查 , 我国 的低常儿童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 的低常儿童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3%。
一、什么叫气质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 速度、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 、 速度 、 灵 活性、倾向性等方面的动力特征。 活性、倾向性等方面的动力特征。使人的全部心 理活动都染上独特的个人色彩。 理活动都染上独特的个人色彩。具有以下两个方 面的含义: 面的含义: 1. 气质是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气质是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2. 气质具有天赋性,是典型的,稳定的心 气质具有天赋性,是典型的, 理特征。 理特征。
性格与气质——区别 区别
性格与气质的区别表现在: 首先, 性格与气质的区别表现在 : 首先 , 性格 主要由天的因素决定, 主要由天的因素决定 , 而气质主要由先 天的神经活动类型特点决定。 其次, 天的神经活动类型特点决定 。 其次 , 气 质与性格相比具有更强的稳定性。 再次, 质与性格相比具有更强的稳定性 。 再次 , 气质反映一个人的自然实质, 气质反映一个人的自然实质 , 无好坏之 而性格则反映一个人的社会实质, 分 , 而性格则反映一个人的社会实质 , 有好坏优劣之别。 有好坏优劣之别。
二、能力的个别差异
(一)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1. 超常儿童 2. 低常儿童
(二)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1. 人才早熟 2. 中年成才 3. 大器晚成
超常儿童
超常儿童是指智力发展明显地超过同龄儿 童的水平,或具有某种特殊才能,能创造性地 童的水平, 或具有某种特殊才能, 完成某种或多种活动的儿童。国外心理学界把 完成某种或多种活动的儿童。 这种儿童称为天才儿童。 这种儿童称为天才儿童。
(3)粘液质:反应慢、刻板、思维、言语及动作 粘液质:反应慢、刻板、思维、 均迟缓;安静、沉稳、不善言谈、兴趣不广但专一、 均迟缓;安静、沉稳、不善言谈、兴趣不广但专一、 注意的稳定性好但转移能力差;情绪发生得慢、 注意的稳定性好但转移能力差;情绪发生得慢、强 度低、脾气温和、感情比较淡漠;内向、 度低、脾气温和、感情比较淡漠;内向、内心活动 很少外露、不喜欢过多的交往活动、对新环境适应 很少外露、不喜欢过多的交往活动、 得慢;自我控制能力强、做事执着。 得慢;自我控制能力强、做事执着。 典型人物:陈景润、牛顿、达尔文、 典型人物:陈景润、牛顿、达尔文、爱因 斯坦、爱迪生等。 斯坦、爱迪生等。
大器晚成
有的人能力表现较晚, 大器晚成” 有的人能力表现较晚 , 即 “ 大器晚成 ” 。 大器晚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大器晚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 从主观方 面来看, 可能是早期不够努力, 面来看 , 可能是早期不够努力 , 后来加 倍勤奋学习造成的。 从客观方面来看, 倍勤奋学习造成的 。 从客观方面来看 , 可能是因为环境没有及时提供学习和施 展才能的机会; 展才能的机会 ; 或者是因为有些学科比 较复杂, 较复杂 , 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奋斗才能 取得一定成果。 取得一定成果。
(4)抑郁质:感受性高、观察细腻、善于察 抑郁质:感受性高、观察细腻、 觉常人不易注意的细微末节,反应慢,动作迟缓; 觉常人不易注意的细微末节,反应慢,动作迟缓; 情绪的敏感性极高、 情绪的敏感性极高、常表现出多愁善感和敏感多疑 的特点、而且情绪反应强烈、体验深刻且持久, 的特点、而且情绪反应强烈、体验深刻且持久,但 情感内抑、很少表露于外;严重内向、极不善交际、 情感内抑、很少表露于外;严重内向、极不善交际、 为人处事极谨慎、 性情孤僻 ;为人处事极谨慎、对挫折及困难易产生 畏惧心理。 畏惧心理。 典型人物:林黛玉。 典型人物:林黛玉。
环境与教育
环境与教育是能力形成与发展的 客观条件, 客观条件 , 它规定着能力形成与发展的 现实水平。 现实水平。
社会实践活动
人的各种能力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最终 形成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儿童智力发展中起 形成的 , 决定作用。 决定作用。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能力的发展和提高离不开人的主观努力, 能力的发展和提高离不开人的主观努力 , 离不开人的自觉能动性。一个人刻苦努力, 离不开人的自觉能动性。一个人刻苦努力, 积 极向上,具有广泛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极向上,具有广泛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他 的能力就可能得到发展。 的能力就可能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