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钢结构第九章规范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
核心筒结构

核心筒结构核心筒结构,属于高层建筑结构。
简单的来讲就是,外围是由梁柱构成的框架受力体系,而中间是筒体(比如电梯井),因为筒体在中间,所以称为核心筒,又名“框架—核心筒结构”。
框架-核心筒与框筒是有区别的,框筒是一种筒体结构,它指的是周围密柱深梁、内部为剪力墙围合成的筒体结构,在结构上剪力滞后是它与其它结构的主要区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回答:1、从定义上来讲,他们两者都是框剪结构体系(姑且把你所说的框架核心筒作为框架-核心筒而言),因而结构受力上都是框架与剪力墙变形协调的结果;2、从细分的角度,可以这样说,对于一个框剪结构,如果我们把剪力墙布置成了筒体,我们可以称之为框架-核心筒,通常来讲,如果结构高度小于60米,我们可以按框架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及构造措施来处理这个所谓的“框架-核心筒”,而当结构高度大于60米时,我们通常以高规中“框筒”的抗震等级及结构措施来处理;3、在SATWE中,根据试算和比较,发现在选择结构类型的时候,选择框剪和框筒对计算结果毫无影响(仅针对某一个很典型的框架-核心筒项目),至于为什么,愿意的话可以咨询PKPM项目部核心筒就是在建筑的中央部分,由电梯井道、楼梯、通风井、电缆井、公共卫生间、部分设备间围护形成中央核心筒,与外围框架形成一个外框内筒结构,以钢筋混凝土浇筑。
此种结构十分有利于结构受力,并具有极优的抗震性。
是国际上超高层建筑广泛采用的主流结构形式。
同时,这种结构的优越性还在于可争取尽量宽敞的使用空间,使各种辅助服务性空间向平面的中央集中,使主功能空间占据最佳的采光位置,并达到视线良好、内部交通便捷的效果。
核心筒有钢筋混凝土密柱组成的束筒空腹式和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式的实腹式核心筒。
钢筋混凝土核心筒—钢框架结构中,混凝土芯筒主要用于抵抗水平侧力。
由于材料特点造成两种构件截面差异较大,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的抗侧向刚度远远大于钢框架,随着楼层增加,核心筒承担作用于建筑物上的水平荷载比重越大。
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同步施工技术探讨

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同步施工技术探讨摘要:现阶段,高层建筑应用现浇混凝土体系有着极高的优势,防震性能良好,建设效率高,能够规范性的布局,因此被普遍应用到了各项目中。
可是因为建设工作人员技术水平有高有低,对于具体内容掌握不全面。
所以建设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的问题,难以确保项目整体质量。
当没有加大各项问题重视程度,必定会以为后期埋下研究的安全隐患。
在本文篇文章中主要探讨了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同步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同步施工技术基于人们对建筑要求的提升,通过有限的土地和规划高度建设更多楼层的矛盾也十分明显。
在这一现状下,过于单一的框架结构或者框筒结构显得已经不符合高层结构需求,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体系随之出现,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该校体系属于钢和混凝土组合结构体系,借助钢结构以及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势。
全面的改进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将各项体系应用到建筑环节中,有着一定的指导效果。
文章中重点研究的高级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同步施工技术。
1、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发展情况在框架结构中一般会设置部分剪力墙,将框架和剪力墙相互结合在一起,遵循取长补短的基本原则,有效的抵抗水平荷载,该情况被称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当前阶段,将剪力墙设置成筒体,围成的竖向箱形截面的薄壁筒和密度框架组合形成竖向箱形截面。
该种类型的结构体系具备一定的抗测仪刚度,在建筑中应用十分普遍。
框架剪力墙体系的侧向高度远远大于框架结构,一般情况下由简力墙承担水平力框架承受竖向荷载,因此应用在高层房屋比框架结构速度方面更为合理。
框筒结构是筒体结构的一方面,组成结构为密排柱和墙下裙梁。
尤其是在建筑中,水平荷载特别大,起着控制效果,筒体结构变是有效抵抗该项水平荷载的最佳结构体系。
另外,钢结构断面非常小,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较来看,能够拓展建筑的面积,工厂化程度高,建设周期短。
对于环境造成的污染程度小,通过对建筑结构体系内的钢结构进行研究,钢和混凝土组合结构随之形成。
不同类型高层钢结构的优缺点

高层钢构造各种类型的优缺点分析前言随着我国在大中城市住宅建筑中制止使用黏土砖,且混凝土构造施工复杂周期长。
钢构造受到了工程界的青睐,已成为较有竞争力的民用建筑构造体系之一。
与传统的住宅建筑构造体系相比,钢构造不仅具有环保、节能、产业化等特征,而且还具有强度高、自重轻、节约能源、抗震性能好等优点。
国家建筑钢构造产业"十二五〞方案和2020年开展纲要(草案)提出,"十二五〞期间应以多高层钢构造房屋为突破点。
1. 纯框架构造体系纯框架构造是指沿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均由框架作为承重和抵抗水平抗侧力的主要构件所组成的构造体系。
框架构造可以分为半刚接框架和全刚接框架两种,框架构造的梁柱宜采用刚性连接。
与其他的构造体系相比,框架构造体系可以使建筑的使用空间增大,适用于多类型使用功能的建筑。
其构造各局部的刚度比拟均匀,构件易于标准化和定型化,构造简单,易于施工,常用于不超过30层的高层建筑。
但该构造体系的弹性刚度较差且属于单一抗侧力体系,抗震能力较弱。
图1 纯钢框架构造三维模型图1.1组成及其特点典型的框架体系多层轻钢住宅由根底、H型或箱形框架梁柱、节点、轻质墙体、屋面板、楼层次梁、压型钢板楼盖等组成,常见柱距为5 m~8 m。
具有以下优势:〔1〕它是一种延性体系;〔2〕在建筑设计和平面布置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3〕各局部刚度比拟均匀,构造简单,易于施工;〔4〕自重周期较长,自重轻,对地震作用不敏感。
1.2 设计原则及注意问题1)强柱弱梁的设计原则。
这个设计原则是为了保证构造在最终破坏的时候具有较好的延性及耗能效果,保证构造的平安性,使塑性铰出现在梁端而不是发生在柱端。
2)框架节点域的验算。
节点域是钢构造框架体系的关键,其强度及刚度都要根据规要求进展保证。
主要是通过验算保证腹板厚度,防止在非线性剪切变形下发生局部失稳。
同时对柱设置加劲肋保证其翼缘不发生失稳。
3)稳定验算和二阶效应。
钢构造构件强度一般都可以满足,在设计中主要是保证其稳定性。
高层钢结构第九章规范-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

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9.1总则9.1.1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设计,应祖训现行国家标准《建设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有关规定。
9.1.2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有双重体系和单重体系之分,取决于框架部分的剪力分担率。
二者有不同的设计要求,适用范围,最大适用高度和抗震设计等级,设计时应分别符合有关规定。
9.1.3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有不同的形式,其框架部分采用钢框架外,必要时也可采用钢管混凝土柱(或钢骨混凝土柱)和钢梁的组合框架;钢框架必要时可下部楼层用钢骨混凝土柱和尚不六层用钢柱,混凝土核心筒必要时可作为钢骨混凝土结构。
此外,周边钢框架必要时可设置钢支撑加强,使钢框架成为具有较高侧向承载力的支撑框架。
9.1.4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为双重体系时,其最大适用高度不宜超过现行国家规范《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BG50011 对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抗震墙)结构最大适用高度和钢框架-支撑结构最大适用高度二者的平均值。
单重体系时,不宜超过GB50011对抗震墙结构规定的最大适用高度。
9.1.5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抗震设计等级,钢框架部分和混凝土核心筒部分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表6.1.2和表8.1.3的规定。
9.1.6框架下部采用钢骨混凝土柱上部采用钢柱时,应设置过渡层防止刚度突变。
过渡层的柱刚度宜为上下楼层柱刚度之和的一半。
9.2双重体系和单重体系9.2.1 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宜作为双重体系。
钢框架部分按刚度分配的最大楼层地震剪力,不应小于结构总剪力的10%;框架部分按刚度分配计算得到的地震层剪力应乘以的的增大系数,达到不小于结构底部地震剪力的20%和最大楼层剪力1.5倍二者较小值,且不小于结构底部地震剪力的15%。
【说明】在地震作用下,由于钢筋混凝土核心筒侧向刚度较钢框架大很多,因而承担了绝大部分地震力。
但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弹性极限变形很小,约为1/3000,在达到极限变形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已开裂,而此时钢框架尚处于弹性阶段,地震作用在剪力墙和钢框架之间会实行再分配,钢框架承受的地震力会增加,而且钢钢架是重要构件,它的破坏和竖向承载力的降低,将危及房屋的安全,因而有必要对钢框架承受的地震力作更严格的要求,使其能适应强震时的大变形且保有一定的安全度。
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两种连接方式

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的两种连接方式摘要:对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体系中钢梁与核心筒连接的两种连接方式进行比较。
分析表明,采用刚接做法,在不提高造价前提下,能有效增强结构的抗震延性,提高结构的安全性。
关键词: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铰接刚接two connections of steel frame-concrete core wall structuresabstract:key words:mixed framehinged connectionstiff connection1 前言目前,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体系在高层建筑中应用越来越普遍:外框架采用钢管混凝土柱(或纯钢柱)+钢梁,内筒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高度较高时,可设置若干道伸臂桁架,增强结构的水平刚度。
其中外框架的钢梁与混凝土核心筒的连接有两种方法:铰接、刚接。
采用铰接连接时,施工比较简便,只需在混凝土核心筒外侧设置预埋件,施工时与钢梁用高强螺栓连接;采用刚接连接时,需在混凝土核心筒内埋置钢芯柱,预留钢牛腿与钢梁连接。
下图为两种典型连接做法:a-铰接连接b-刚接连接图1本文试对这两种连接进行比较分析。
2 抗震概念分析与钢筋混凝土的框筒结构体系相似,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体系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混凝土内筒是主要抗侧力结构,经楼板变形协调后,钢框架承担少量的水平剪力,混凝土内筒即承担大部分倾覆力矩,又承担大部分水平剪力。
由于混凝土内筒的变形曲线是弯曲型的,而钢框架是呈剪切型,因此,经楼板变形协调后,钢框架在顶部水平剪力将大于下部。
这类结构体系在地震力的持续作用下,混凝土内筒进入弹塑性阶段后,墙体产生裂缝,侧向刚度急剧下降,致使钢框架要承担比弹性阶段大的多的倾覆力矩和水平剪力。
由于钢梁与混凝土核心筒的连接方式不同,在剪力墙底部出现塑性铰之后结构体系是完全不同的:当钢梁与核心筒采用铰接时,由于核心筒底部出现裂缝形成塑性铰,侧向刚度急剧降低,而一般框架核心筒体系中,框架一般只有一跨,此时整个结构体系的水平刚度将快速降低,难以继续抵抗较大的地震力作用,整个结构体系会发生脆性破坏。
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同步施工技术

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同步施工技术摘要:为了提高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协同工作性能及减小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差异,可采取以下措施,在钢框架上加设大型斜撑,在钢框架和核心筒之间增设伸臂桁架以及同时增设大型斜撑和伸臂桁架,利用有限元软件完成对比分析,这几种结构形式的协同工作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在钢框架上加设大型斜撑可明显提高结构的刚度。
框架的剪力分配率更易满足规范要求,框架柱的材料利用效率更高,增设伸臂桁架对整体结构的刚度影响不大,但可有效减小钢框架和核心筒之间的竖向变形差。
同时增设大型斜撑和伸臂桁架可显著提高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协同工作性能。
关键词: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同步施工传统的钢框架与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施工顺序为,核心筒施工领先于钢框架5~6层,待核心筒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开始钢框架安装。
中部国际设计中心项目地上仅11层,核心筒先于钢框架施工无法满足工期需要,同时核心筒楼板甩筋不利于合模,本文就高层钢框架与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同时建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交流和总结。
随着建筑行业地飞速发展,建筑设计外观的多样化、结构设计的多元化也随之而来,建筑结构形态已不仅限于规则的、普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异形核心筒钢板剪力墙,异形外幕墙钢结构等设计形式异军突起,随之而来的是对其施工技术、施工工艺等进行除旧更新。
1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概述钢框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将钢框架轻质,施工速度快的特点和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抗压强度高,防火性能好%抗侧刚度大的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已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中,但一些已有的工程实践和试验研究表明,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相对来说刚度有余而强度不足,而外框架则正好相反,强度有余而刚度不足,使得这种结构体系在抗震性能上不协调,内筒和外框架无法合理分担地震荷载作用。
为了提高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协同工作性能及减小。
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差异,可采取以下措施$在钢框架上加设大型斜撑,在钢框架和核心筒之间增设伸臂桁架以及同时增设大型斜撑和伸臂桁架。
高层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同步等高攀升施工工法(2)

高层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同步等高攀升施工工法高层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同步等高攀升施工工法一、前言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建筑高度的增加,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也在不断提升和创新。
高层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是一种常见的高层建筑结构形式,其施工难度较大,但采用同步等高攀升施工工法能够显著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二、工法特点同步等高攀升施工工法是指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同时进行外部钢结构的安装和混凝土核心筒的施工,实现两者的同步进行。
这种工法具有以下特点:1. 提高施工效率:通过两个工序的同步进行,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提高了施工效率。
2. 保证施工质量:同步施工可以减少因较长的施工周期带来的质量问题,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3. 优化资源利用:同步施工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机具设备和人力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
4. 减少安全风险:同步施工可以减少施工对外部环境的影响,减少安全风险,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
三、适应范围同步等高攀升施工工法适用于高层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建筑,特别适用于施工周期紧张、施工难度大的项目。
四、工艺原理该工法的理论依据是通过科学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措施,将外部钢结构的安装和混凝土核心筒的施工同步进行,确保两者的同步协调和顺利进行。
具体措施包括:1. 施工计划优化: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确保施工各个阶段的同步进行。
2. 协同施工组织:建立协同施工组织机构,协调外部钢结构施工团队和混凝土核心筒施工团队的工作,确保两者之间的配合和协调。
3. 技术措施: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如大吨位龙门架等,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4. 施工监控:建立有效的施工监控系统,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过程中的问题,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五、施工工艺1. 钢结构安装:首先进行外部钢结构的安装,根据设计要求,采用吊装和焊接等工艺将钢结构各个部件安装到位。
2. 混凝土核心筒施工:在外部钢结构安装的同时,进行混凝土核心筒的施工,包括模板搭设、钢筋安装、混凝土浇筑等工序。
高层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同步等高攀升施工技术

124YAN JIUJIAN SHE高层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同步等高攀升施工技术Gao ceng gang kuang jia —— hun ning tuhe xin tong jie gou tong bu deng gao pan sheng shi gong ji shu胡文学 贾翊铭 陈建良 刘博 徐保全目前,建筑领域高层结构采用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形式较为常见。
此类结构的施工多采用核心筒结构先行、外框钢结构落后几层、同步不等高施工的方法,而采用钢框架与混凝土核心筒同步等高攀升施工则较为少见。
位于深圳市深圳技术大学建设项目,大数据与互联网学院的主体结构结合工程结构设计特点,采用钢框架与混凝土核心筒同步等高攀升施工的方法,达到缩短工期、提升质量、安全可靠、节约成本的目的。
一、高层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施工方法比较目前国内在建的所有“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高层结构施工均采取核心筒先行,外框钢柱、钢梁、组合楼板(或钢筋桁架楼承板)后施工的“不等高同步攀升”的施工组织形式,而实践得出结论,在主体结构高度小于100m 时,塔楼结构出±0后,采用外围钢框架与混凝土核心筒同步等高攀升施工的组织形式,相较于前者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1)减少核心筒爬升式脚手架安装和拆卸的等待时间,大大缩短了结构施工工期;(2)外围水平结构与核心筒整体现浇,避免留设施工冷缝,能够更好的控制外框与核心筒交界面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保证钢框架与混凝土核心筒的协调作用;(3)避免了交界面板筋预留带来的后续楼承板施工不便从施工质量角度来讲;(4)消除了核心筒先行、垂直交叉施工时上方混凝土凿毛坠物等对外围钢结构施工的安全隐患;(5)避免了核心筒混凝土浇筑、养护水下淌等污染下方已安装完成的钢结构构件表面,提升成品保护质量及安全文明形象;(6)核心筒无需采用爬升式脚手架,避免爬架施工的安全风险,并且大大节约了工程成本;(7)采用可周转、安拆方便的临时支撑,其材料回收率高。
关于超高层商业建筑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

关于超高层商业建筑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多,我国的高层商业建筑也逐渐如雨后春笋,高层建筑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从而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的空间及环境。
更加适应城市化的进程。
一、工程概况某广场地处繁华地带,是集商业、办公、酒店式公寓等多项功能的建筑复合体,地下5层、地上42层(以及出屋面水箱间、构架等),主楼地上1层至6层为商业、餐饮;7层至14层、16层至23层用于办公;15层、25层为避难层;24层为空中会所;26层至42层为项级酒店式公寓,房屋高度160m。
地下5层主要用于机械式停车及设备机房,高度20.2m。
屋面上有钢构架围护造型。
裙房地上6层(局部7层),裙房屋顶标高为40.700m。
本工程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在地面以上主楼、裙房之间设置缝宽200mm 的抗震缝。
二、地基与基础设计拟建的工程场地地形平坦,为人工开挖的基坑。
场区地貌形态类型单一,岩石种类单一,岩脉发育,岩体强度较高;场区赋存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根据水质分析结果判定,在强透水层和干湿交替的条件下,按最不利因素考虑,拟建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具有弱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弱腐蚀性。
工程建筑场地±0.000m 相当于绝对标高5.500m 。
主楼采用筏板基础,基础底板厚度为2400mm,裙房及外围地下室也采用筏板基础,底板厚为1200mm。
另设抗浮锚杆,锚杆孔直径为180mm,锚杆孔中距为2m,长度为3.75m。
基础底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抗渗等级为1.0 mpa,添加混凝土微膨胀剂。
底板混凝土强度拟采用r60强度,按c40计算。
在主楼与裙房之间设置沉降后浇带,地下室同时设置温度后浇带。
地下室外墙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墙厚为400mm一600mm一8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抗渗等级为1.2mpa~0.8mpa,添加混凝土微膨胀剂。
三、结构设计(一)设计的基本参数图1为办公标准层(层高4m)结构布置示意图,图2为公寓标准层(层高3.7m)结构布置示意图。
钢框架-核心筒结构施工流程

钢框架-核心筒结构施工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钢框架-核心筒结构的施工流程详解在高层建筑和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建设中,钢框架-核心筒结构因其优秀的抗震性能和高效的施工速度而被广泛应用。
高层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同步等高攀升施工工法

高层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同步等高攀升施工工法高层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同步等高攀升施工工法(2000字)一、前言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周期长、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是常见的问题。
为了降低施工风险,提高施工效率,研发了一种高层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同步等高攀升施工工法。
该工法在实际工程中得到验证,具有可靠性和可行性。
二、工法特点1. 高效节省时间:采用同步等高攀升施工,无需等待核心筒浇筑完成后再施工,节省了大量施工时间。
2. 安全有保障:采用高强度的钢材作为框架结构,具有抗震、抗风等优点,同时使用混凝土核心筒来增加整体抗力,保证施工过程和建筑物的安全。
3. 施工质量高: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保证施工过程的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4. 结构简化:相比传统的施工方法,该工法的结构更为简化,降低了施工成本和施工难度。
三、适应范围该工法适用于高层建筑的钢结构与混凝土核心筒的施工,特别是多层、大跨度的高层建筑,如办公楼、酒店等。
四、工艺原理该工法的实际应用基于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并采取了一系列技术措施来保证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首先,钢框架和混凝土核心筒的结构要经过专业计算和设计,以满足建筑物的抗震和抗风要求。
然后,根据施工顺序,确定每个施工阶段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控制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钢框架和混凝土核心筒要同时施工,确保同步等高攀升。
施工中需注意两者的衔接与配合,以确保结构的整体稳定和安全。
五、施工工艺1. 钢框架施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钢框架的制作和安装,包括钢柱、钢梁和钢板等。
2. 混凝土核心筒施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混凝土核心筒的浇筑,包括模板安装、钢筋绑扎和混凝土浇筑等。
3. 同步等高攀升:在钢框架和混凝土核心筒的施工过程中,采用同步等高攀升的方法,确保两者的高度保持一致。
通过严格的施工控制和监测,保证施工过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六、劳动组织根据施工工艺的要求,需要建立合理的劳动组织,包括项目经理、施工队、技术人员和安全人员等。
混凝土核心筒和型钢框架组合结构论述

混凝土核心筒和型钢框架组合结构论述目前,建筑业界高层建筑大都采用混凝土核心筒+型钢框架组合结构,其施工技术已经逐步成熟和完善,在太古城项目上,尝试采用新的施工方法在此类建筑中应用,通过探索和实践,归纳总结,进行探讨,进行改进,以期遇到同类建筑使用。
一、工程概况我司承建的深圳市太古城是一个由 3 层地下室、11 栋地上32 层塔楼及 2 栋2~3 层附楼组成的多功能建筑群。
其中塔楼地上高度106.5m,结构形式采用钢筋混凝土筒体和钢框架混合结构,总建筑面积约为23 万m2。
外框架每层有20 根方钢管柱,300 多根根钢梁组成。
外框架柱为焊接方钢管内灌自密实混凝土,方钢管壁厚从下至上为30~18 mm;柱截面尺寸900×900 mm、850×850 mm,800×800 mm,750×750 mm,650×650mm,550×550mm。
柱分由吊装施工方案决定,原则上三层高度一节,标准节长度12.3m(最长12.3 m,最短7 m)。
柱芯混凝土设计要求从下至上采用C55、C50、C45、C40、C35 自密实混凝土。
混凝土核心筒为19.8×19.8 m,墙厚逐渐变化,B=1000mm,900mm,800mm,700mm,600mm,500mm,板厚普通层H=110 mm,设备层为H=120 mm,核心筒板厚H=150 mm;设备层配筋为¢8@150 双层双向,其他层为¢8@200 双层双向,全部为三级钢,核心筒外围全部为钢框梁。
标准层层高为 4.1 m,首层7.0 m,二层5.95 m,三层5.5 m。
二、混凝土核心筒体+型钢钢框架组合结构施工方案由于混凝土核心筒体+型钢钢框架组合结构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区别,所以此类建筑施工必然有不同。
1. 混凝土核心筒与钢框架整体上升施工方案目前,在此类超高层建筑施工中经常使用的方案是混凝土核心筒先施工至5~6 层,再进行外围钢框架结构施工,在此项目,采用核心筒和外围钢框架整体上升施工方案,即: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和外围钢框架同时施工。
复杂形体超高层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减震的研究

a d i v sia e n n e tg td. Ba e o t i t e s d n h s, h mu t・ i n i n l e s c e p n e o h sr cu e n r h o r tn ba e lid me so a s imi r s o s s f t e t t r u de t e pe ai g u s
d mp r N V s a a i u oeau t tesi i rso s igt n p r r a c fN V sfrtes cue a es( F D )w scr e o t vla h es c ep nem t a o ef m n eo F D o t tr rd t e m i i o h r u
e r q a e( B at u k O E)w t artr e o f 0yas eea aye yueo o erso s set m m to n at h i unp r do er w r n l db s f t t ep ne p c ehd adfs h e i 5 z bhh u r
n nie ra ay i F o l a n ls n s( NA)t itr to .T e i hsoy meh d me h n,te t i oy a ay i o T t o l e rf i i o s h i h s r n lss fNX VT wi n ni a ud vs u me t h n l c
S P0 0软 件对 该复 杂形 体 结 构进 行 多维 地 震 反 应 谱 A 20
和 动力 时程 分析 ; 并在 此基 础 上 , 结 构 考 虑 安装 非 线 对 性 液体 粘 滞 阻 尼 器 ( o l e rFud VsosD mp r, N n n a li i u a es i c N V s 进行 多维 减震 分析 研究 。 FD)
超高层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

明
582 ;. 109 3 华侨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 厦门 3 12 ) 60 1
摘 要 :基于合理的材料弹塑性( 损伤) 本构关系模型, 利用通用有限元软件 A A U 建立了超高层钢框架 一 BQ S 钢
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精细有限元模型 , 虑了结构 的几何非 线性和材料 非线性性 能 , 考 包括 了钢材 和混 凝土材料 的塑性
i cu i g t e d ma e e o u in p o e s o o e w l a d f o lb,v r x d s l c me t t — i o u v s a a h a n l d n h a g v l t r c s f c r — a n o r sa o l l et i a e n i h s r c re ,b s s e r e p me t y l
振 第 3 卷第 1 1 4期
动 与
冲 击
V0. 1 13 No 1 2 1 .4 02
J OURNAL OF VS
超 高层 钢 框 架 一钢筋 混 凝 土核 心 筒 结构 弹 塑性 时程分 析
尧 国皇 ,王卫华 ,郭
(. 1 清华大学 土木工程系 , 北京 10 8 2 深圳 市市政设计研究 院有限公司 , 004;. 深圳
损伤演化 。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 , 获得 了核 心筒 和楼 板的损伤演化过程、 顶点位移时程 曲线 、 基底 剪力
时程 曲线 、 楼层 位移角包 络曲线以及地震作用下整体结构的能量反 应规律 。结果表 明 , 遇地震作用下 混凝土最 大损失 罕
出现在这类结构体系 中核心筒底部 , 为保证其在 罕遇地震作用 下更好 的工 作性 能, 建议在 核心筒底部加 强区域增 设型钢
超高层建筑的承重结构与设计分析

超高层建筑的承重结构与设计分析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对城市土地使用的需求愈加紧迫,建筑也开始向垂直方向发展。
超高层建筑的出现为城市空间的合理利用提供了更多的空间选择,同时也为建筑结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承重结构是超高层建筑设计的核心,因此它的设计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超高层建筑承重结构的设计分析。
一、超高层建筑的承重结构类型超高层建筑的承重结构主要分为框架结构、钢管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四种类型。
1. 框架结构框架结构是一种常用于高层建筑的结构形式。
该结构主要由钢筋混凝土框架所组成,结构柱、横梁和地基等部件连接成一个整体,承受建筑自重及外部荷载,为高层建筑提供足够的承载能力。
框架结构适用于高层住宅、办公楼等建筑,其设计方法简单,施工方便,而且具有很高的抗震性能和承载能力。
2. 钢管混凝土结构钢管混凝土结构是一种由圆形或方形钢管和混凝土组成的结构,其承载能力较强,抗震能力好。
钢管混凝土结构可以与框架结构形成混合结构,以适应不同建筑的设计要求。
3. 钢结构钢结构是一种采用钢材作为主要承重构件,其结构轻巧,操作方便,施工速度较快,且易于拆除和重建。
钢结构的使用广泛,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建筑,比如桥梁、体育馆、展览馆等等。
4. 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是一种常见的超高层建筑承重结构类型。
其核心部分由混凝土构成,在核心周围设置框架结构或钢结构,在承受建筑自重及外部荷载的同时,为建筑提供强大的抗震能力和稳定性。
二、超高层建筑承重结构设计的基本要素超高层建筑承重结构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荷载、受力特点、结构形式、结构件尺寸及材料,以及结构施工方式等。
1. 荷载荷载是超高层建筑承重结构设计的基础。
建筑的自重、住户或办公人员等的荷载、风荷载、地震荷载等都是超高层建筑承重结构设计需要考虑的荷载,设计师需要根据这些荷载合理确定建筑的承载能力。
2. 受力特点超高层建筑承重结构受力特点和受力形式是构造设计方案的基础,这是因为建筑的承重远远超出了其重量所需要承受的荷载。
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超高层建筑综合施工技术

钢框架-混凝⼟核⼼筒超⾼层建筑综合施⼯技术⽬录1研究背景 (2)2研究内容 (2)3创新与关键技术 (3)3.1测量⼯程 (3)3.2脚⼿架⼯程 (8)3.2.1承插型键槽式模板⽀撑体系施⼯技术 (8)3.2.2⾮标层键槽型承插式脚⼿架在铝模中的应⽤ (10)3.3吊装⼯程 (12)3.3.1外爬动臂塔辅助吊装技术 (12)3.4模板⼯程 (15)3.4.1外钢内铝组合模板施⼯技术 (15)4实施效果 (18)4.1科技成果 (19)4.2经济效益 (19)4.3社会效益 (21)5应⽤前景分析及体会 (21)钢框架-混凝⼟核⼼筒超⾼层建筑综合施⼯技术1研究背景近年来,超⾼层建筑发展如⽕如荼。
超⾼层建筑作为建筑⼤家庭中⼗分年轻的⼀员,发展到21世纪的今天也仅仅只有100多年的历史。
在这短短的⼀个多世纪⾥,超⾼层建筑在其结构形式、垂直交通、功能布局以及建筑形态等各个⽅⾯都发展出了⼀套庞⼤⽽⼜丰富的科学与技术体系。
据世界⾼层建筑与都市⼈居学会(CTBUH)全球⾼层建筑统计结果:截⾄⽬前,中国200m及以上超⾼层建筑570座,300m以上57座;仅2016年,全球共建成200m及以上的超⾼层建筑128座,其中84座落成于中国,中国连续9年拥有最多的200⽶及以上竣⼯建筑。
从2010年开始,世界范围内200m及以上超⾼层建筑爆发式增长,中航资本⼤厦项⽬⾼220⽶,是公司重点项⽬。
朝阳区⼤望京,国门要塞,为空中门户,⾸都国际机场第⼀站。
中航资本⼤厦屹⽴于⼤望京CBD中轴线险要位置。
东依五环路,北邻北⼩河,近观⼤望京公园,毗邻多家世界五百强总部,地理位置优越。
本⼯程为公司重点项⽬,作为我司为数不多的超⾼层项⽬,对我们是⼀次严峻的挑战。
在施⼯过程中,针对超⾼层⼯程的特点,从新技术、新材料下⼿,配合项⽬⼯期,制定深化⽅案,在模板⽀撑体系、模板选型、垂直运输设备选择等问题上攻克技术难关,通过实际应⽤,积累宝贵经验,总结了超⾼层建筑⼯程的特点、难点,为类似的超⾼层⼯程做好经验积累。
钢框架_钢筋混凝土核心筒

9.4 结构分析和计算
9.4.5 在行进弹性阶段的结构整体内力和变形分析时, 钢骨混凝土构件及钢管混凝土柱的刚度可按下 列方法确定;
1 钢骨混凝土梁,柱及钢管混凝土柱截面的 轴向刚度、抗弯度和抗剪刚度,可采取钢骨 或钢管部分的刚度与钢筋混凝土部分的刚度
之和,即: EA Ec Ac Es As
9.4 结构分析和计算
2 无端柱钢骨混凝土剪力墙可按相同截面的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计算轴向、抗弯、抗剪刚度。 有端柱钢骨混凝土剪力墙,可按工形截面混凝 土墙计算轴向和抗弯刚度,端柱中的钢骨可折 算为等效混凝土面积后,计入工形截面的翼缘 面积。墙的抗剪刚度可只计入腹板混凝土面积。
9.4 结构分析和计算
3 考虑混凝土的开裂及徐变影响时,以及对于 结构受力较大部分,在进行结构变形计算时, 宜适当降低钢筋混凝土部分的抗弯刚度,降低 系数可取0.6~0.8,但不得小于相同截面尺寸 的钢筋混凝土的抗弯刚度。
9.4 结构分析和计算
9.4.6 当没有地下室或地下室顶板处不能作为嵌固端, 而钢柱又采用埋入式柱脚时,钢柱的嵌固端取在 基础定面向下1.5倍柱截面高度处。
【说明】超高层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 安装时,应对每节钢柱上端标高进行调整,可采 用设置填片或调整焊缝高度的方法,其数值可参 考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高层建筑钢-混凝土 混合结构设计规程》CECS230:2008第9章的条 文说明。
9.5 构件设计
9.5.1 二级及以上的钢框架梁柱连接,应采用考虑塑 性铰外移的加强型连接。加强型连接可采用梁 翼局部加宽式、翼缘板式、盖板等形式。
EI Ec Ic Es Is
GA GC AC GS AS
9.4 结构分析和计算
式中: Ec Ac ——钢筋混凝土部分的轴向刚度; Es As ——钢骨(或钢管)部分的轴向刚度; EcIc ——钢筋混凝土部分的抗弯刚度; Es Is ——钢骨(或钢管)部分的抗弯刚度; GC AC ——钢筋混凝土部分的抗剪刚度,只计入与受 力方向平行的腹板部分面积; GS AS ——钢骨(或钢管)部分的抗剪刚度,只计入 腹板部分面积。
谈谈高层建筑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的相关要点

谈谈高层建筑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的相关要点发表时间:2018-07-04T10:15:15.12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期作者:刘齐齐[导读] 原有的传统的框架结构体系具有提高空间利用率,平面布置较为灵活的特点。
广州市设计院 510620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口的不断增加,土地日益紧张,建筑业正朝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框架核心筒结构不仅能够有效扩大利用空间,同时其抗侧刚度较强,能够解决随着建筑高度增加出现的建筑结构侧向变形的问题,目前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得到了较为广泛应用。
关键词:高层建筑;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1.高层建筑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概况原有的传统的框架结构体系具有提高空间利用率,平面布置较为灵活的特点,但是其抵抗水平作用的能力较差,抗侧刚度较弱,剪力墙的结构体则与框架结构体系相反,具有较强的抗水平作用以及抗侧强度,但是在对于空间的利用上具有一定的弊端,平面布置较为单一,不能够适应当前对于大空间的需求。
这些传统的建筑结构体系已经不能够满足当代建筑物对于建筑结构的要求了,不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这时新型的建筑结构体系应运而生,利用剪力墙围成筒状,形成筒体结构,在筒体外采用大柱距的框架柱,二者之间相互结合,形成一种空间整体承受力。
这种建筑结构体系内部结构相对稳定,同时具有较强的抗侧强度,将框架结构以及剪力墙结构相互结合,优势互补,形成一种全新的建筑结构体系,这就是核心筒体系的建筑结构。
这种新的建筑结构体系具有美观的造型,同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合理的平衡了各个建筑个体之间的受力,使其呈现出均匀的变化,是以后总较为实用的建筑结构体系。
2.高层建筑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要点框架—核心筒结构,属于高层建筑结构。
简单的来讲就是,外围是由梁柱构成的框架受力体系,而中间是筒体(比如电梯井),因为筒体在中间,所以又称为核心筒结构。
2.1框架布置形式多样,可以是方形、长方形、圆形或其他形状;结构布置尽可能规则,平面刚度布置宜均匀、对称,以减小扭转影响。
高层建筑核心筒设计

高层建筑核心筒设计高层建筑核心筒设计一、引言高层建筑的核心筒设计是保证建筑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一个关键环节。
本详细介绍了高层建筑核心筒的设计原理、计算方法、材料选用、施工要点等相关内容,以指导工程师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合理使用核心筒,确保建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核心筒设计原理1. 概述高层建筑核心筒是指建筑物中心区域的垂直结构,通常由混凝土墙、钢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组成。
核心筒的作用是承担建筑物重力荷载、抗侧向力和地震力,并提供垂直交通等功能。
2. 建筑物承载体系建筑物的承载体系包括核心筒、框架结构和外墙结构。
核心筒作为建筑物的主要承载元素,承担着冲击荷载、风荷载和地震力的传递,起到保护框架结构的作用。
3. 核心筒的抗侧向力设计核心筒的抗侧向力设计是核心筒设计的关键要素之一。
通过合理的结构形式和优化的布局,提高核心筒的刚度和抗倾覆能力,使其能够承受侧向力引起的变形和位移。
三、核心筒设计计算方法1. 弹性静力分析法弹性静力分析法是核心筒设计中常用的一种计算方法。
通过对核心筒结构进行静力分析,计算其受力和变形,以确定合理的结构尺寸和材料选用。
2. 有限元分析法有限元分析法是一种基于数值计算方法的核心筒设计计算方法。
通过将核心筒结构划分为多个离散单元,利用有限元软件进行力学分析,得到结构的应力、应变和变形等参数。
3. 受力计算核心筒的受力计算包括重力荷载、风荷载和地震力的计算。
根据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采用合适的计算模型和荷载参数,对核心筒的受力进行准确计算。
四、核心筒设计材料选用1. 混凝土在核心筒设计中,混凝土是常用的构造材料之一。
根据强度等级和耐久性要求,选用适当的混凝土配合比和控制浇筑质量,确保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2. 钢结构在某些高层建筑核心筒设计中,钢结构也常被采用。
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条件,选用合适的钢材和连接方式,确保核心筒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
五、核心筒施工要点1. 施工组织设计在核心筒施工前,需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包括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和施工顺序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9.1总则9.1.1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设计,应祖训现行国家标准《建设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有关规定。
9.1.2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有双重体系和单重体系之分,取决于框架部分的剪力分担率。
二者有不同的设计要求,适用范围,最大适用高度和抗震设计等级,设计时应分别符合有关规定。
9.1.3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有不同的形式,其框架部分采用钢框架外,必要时也可采用钢管混凝土柱(或钢骨混凝土柱)和钢梁的组合框架;钢框架必要时可下部楼层用钢骨混凝土柱和尚不六层用钢柱,混凝土核心筒必要时可作为钢骨混凝土结构。
此外,周边钢框架必要时可设置钢支撑加强,使钢框架成为具有较高侧向承载力的支撑框架。
9.1.4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为双重体系时,其最大适用高度不宜超过现行国家规范《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BG50011 对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抗震墙)结构最大适用高度和钢框架-支撑结构最大适用高度二者的平均值。
单重体系时,不宜超过GB50011对抗震墙结构规定的最大适用高度。
9.1.5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抗震设计等级,钢框架部分和混凝土核心筒部分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表6.1.2和表8.1.3的规定。
9.1.6框架下部采用钢骨混凝土柱上部采用钢柱时,应设置过渡层防止刚度突变。
过渡层的柱刚度宜为上下楼层柱刚度之和的一半。
9.2双重体系和单重体系9.2.1 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宜作为双重体系。
钢框架部分按刚度分配的最大楼层地震剪力,不应小于结构总剪力的10%;框架部分按刚度分配计算得到的地震层剪力应乘以的的增大系数,达到不小于结构底部地震剪力的20%和最大楼层剪力1.5倍二者较小值,且不小于结构底部地震剪力的15%。
【说明】在地震作用下,由于钢筋混凝土核心筒侧向刚度较钢框架大很多,因而承担了绝大部分地震力。
但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弹性极限变形很小,约为1/3000,在达到极限变形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已开裂,而此时钢框架尚处于弹性阶段,地震作用在剪力墙和钢框架之间会实行再分配,钢框架承受的地震力会增加,而且钢钢架是重要构件,它的破坏和竖向承载力的降低,将危及房屋的安全,因而有必要对钢框架承受的地震力作更严格的要求,使其能适应强震时的大变形且保有一定的安全度。
9.2.2 当钢框架部分按刚度计算分配逇最大楼层地震剪力小于10%时,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为单重体系。
单重体系的混凝土核心筒的墙体应承担100%的结构总剪力,钢框架部分按刚度计算分配的剪力不宜小于结构总剪力的4%。
【说明】非双重体系的结构在美国称为房屋框架,是广泛采用的结构形式之一,有施工方便的优点,我国有广大的非地震区和6度设防区,而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是目前应用较多的一种结构形式,对100m以下高度的房屋可适当降低设计要求,但此时框架部分仍宜用一定的承载储备。
9.2.3 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双重体系设计时,可采取下列一项或多项措施,以提高钢框架的剪力分担率:1)框架柱的间距不宜过大,混凝土核心筒尺寸应合理;2)采用钢骨混凝土或钢管混凝土柱的组合框架;3)周边被刚框架用支撑加强。
【说明】为了满足双重体系的设计要求,钢框架的柱距不宜过大。
设计表明,当框架柱距不大于6m左右时,双重体系要求不难满足。
9.3结构布置9.3.1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建筑平面的外形宜简单规则,宜采用方形、矩形等规则对称平面,并尽量使结构的抗侧力中心与水平合力中心重合。
建筑的开间、进深宜统一。
9.3.2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当高度超过150m时,宜设置伸臂架,必要时尚可在周边框架角部设置巨形SRC 柱,与伸臂架相连。
【说明】对于高度较大的超高层建筑,周边钢架增设巨形柱时提高框架部分剪力担率的有效方法。
通过与伸臂架相连,能有效地提高部分的剪力分担率。
9.3.3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设置地下室时,框架柱应至少延伸至地下室一层,框架柱竖向荷载应直接传至基础。
刚框架部分采用支撑时,二级及以上抗震等级宜采用偏心支撑和耗能支撑。
支撑在竖向应连续布置,在地下部分应延伸至基础。
9.3.4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中,混凝土核心筒为主要抗侧结构,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核心筒的延性。
9.3.5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楼盖,应具有良好的刚度和整体性。
跨度大的楼面梁不宜支承在核心筒连梁上。
9.4结构分析和计算9.4.1高层建筑刚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在风荷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应按弹性方法计算。
9.4.2 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弹性分析的荷载和荷载效应组合,应按下列规定执行:1 竖向荷载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规定取值。
当露面活荷载大于4Kn/m2时应考虑其不利分布。
2 风荷载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定》GB50009规定采用。
对于特别重要的,承载力计算时基本风压应按100重现期的风压值采用;位移计算时,基本风压可按50年重现期的风压值采用。
3 当房屋高度大于200m 时,或当房屋高度大于150m 且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进行风洞实验;1)平面形状不规则或立面形状复杂;2)立面开洞或连体建筑;3)周围地形和环境复杂;4)当多栋建筑间距较近,又没有可提供参考的类似资料以了解其群体效应的互相影响。
4 在单向地震作用下应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每层楼面质心沿垂直于地震作用方向的附加偏心距可按下式计算:0.05i i e L =±式中i e —第i 层质心偏心距,各楼偏移方向相同;i L ——第i 层垂直于地震作用方向的建筑物总长度。
9.4.3 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抗震计算时,机构的阻尼比不应大于0.045,也可按钢筋混凝土核心筒体(墙体)部分和钢框架部分在结构总变形中多占的比例折算为等效阻尼比。
9.4.4 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计算所采用的结构自振周期,应考虑非结构构件的影响予以修正。
修正时要考虑非结构构件的材料、数量及其与主题结构的连接方式,修正系数可取0.8~1.0.9.4.5 在行进弹性阶段的结构整体内力和变形分析时,钢骨混凝土构件及钢管混凝土柱的刚度可按下列方法确定; 1 钢骨混凝土梁,柱及钢管混凝土柱截面的轴向刚度、抗弯度和抗剪刚度,才可采取钢骨或钢管部分的刚度与钢筋混凝土部分的刚度之和,即:c c s sc c s sC C S S EA E A E A EI E I E I GA G A G A =+=+=+式中c c E A ——钢筋混泥土部分的轴向刚度;s s E A ——钢骨(或钢管)部分的轴向刚度;c c E I ——钢筋混凝土部分的抗弯刚度;s s E I ——钢骨(或钢管)部分的抗弯度 C C G A ——钢筋混泥土部分的抗剪刚度,只计入与受力方向平行的腹板部分面积;S S G A ——钢骨(或钢管)部分的抗剪刚度,只计入腹板部分面积。
2无端柱钢骨混凝土剪力墙可按相同截面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计算轴向、抗弯、抗剪刚度。
有端柱钢骨混凝土剪力墙,可按工形截面混凝土墙计算轴向和抗弯刚度,端柱中的钢骨可折算为等效混凝土面积后,计入工形截面的翼缘面积。
墙的抗剪刚度可只计入腹板混凝土面积。
3考虑混凝土的开裂及徐变影响时,以及对于结构受力较大部分,在进行结构变形计算时,宜适当降低钢筋混凝土部分的抗弯刚度,降低系数可取0.6~0.8,但不得小于相同截面尺寸的钢筋混凝土的抗弯刚度。
不明确9.4.6当没有地下室或地下室顶板处不能作为嵌固端,而钢柱又采用埋入式柱脚时,钢柱的嵌固端取在基础定面向下 1.5倍柱截面高度处。
9.4.7高度超过100m的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宜进行模拟施工过程计算。
当部分结构先施工时,应考虑其独立承受外部荷载的能力并确保其稳定,或视其承载能力确定允许现行施工的楼层数。
9.4.8高度超过100m的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宜进考虑混凝土后期徐变、收缩和不同材料构件压缩变形差的影响,并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措施进行调整。
【说明】超高层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安装时,应对每节钢柱上端标高进行调整,可采用设置填片或调整焊缝高度的方法,其数值可参考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高层建筑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设计规程》CECS230:2008第9章的条文说明。
9.4.9 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层间位移限值,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限值。
9.5 构件设计9.5.1 二级及以上的钢框架梁柱连接,应采用考虑塑性铰外移的加强型连接。
加强型连接可采用梁翼局部加宽式、翼缘板式、盖板等形式。
9.5.2 采用钢骨混凝土柱和钢梁组成的框架时,柱骨与钢梁咋受弯平面的刚度比,宜符合传力要求。
9.5.3 圆形钢管混凝土柱和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的轴向受压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无地震作用组合时u N N ≤ CFT 柱条文需与新规程核对 有地震作用组合时 /u R E N N γ≤式中 N ——轴压力设计值;0N ——钢管混凝土柱的轴向受压承载力;RE γ ——轴向受压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取0.8【说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RE γ对混凝土柱,当轴压比小于0.15时为0.75,轴压比不小于0.75时为0.80;对钢柱当强度破坏时为0.75,屈曲失稳时为0.80.钢管混凝土柱以前对此作出规定,据此,建议对钢管混凝土柱取0.80.9.5.4 圆形钢管混凝土柱的轴向受压承载力应按下公式计算;10u e N N ϕϕ= 当θξ≤时 00.9(1)c c N A f αθ=+当θξ>时 00.9)c c N A f θ= 0/()a a c c A f A f θ=式中 0N ——钢管混凝土短柱的轴心受压承载力θ——钢管混凝土套箍系数α——与混凝土强度等级有关的系数,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50时可取2.00,混凝土强度等于大于C50时可取1.80;ξ——与混凝土强度等级有关的系数,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50可取1.00,混凝土强度等于大于C50时可取1.56. a f ——钢管材料的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c f ——钢管内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a A ——钢管的横截面面积;c A ——钢管内混凝土的横截面的面积;1ϕ——考虑长细比影响的轴必受承载力折减系数,按表9.5.4采用;e ϕ——考虑偏心影响的轴心受压承载力减折系数,按9.5.5条的规定计算。
表9.5.4 圆形钢管混凝土柱考虑长细比影响的轴心受压承载力折减系数9.5.5 圆形钢管混凝土柱考虑偏心影响的轴心手压承载力折减系数e ϕ,可按下式计算;当0/ 1.55c e r ≤时 01/11.85/)e c e r ϕ=+( 当0/ 1.55c e r ≥时 00.4/(/)e ce r ϕ= 02/e M N =式中0e ——偏心距;c r ——钢管内横截面的半径;2M ——柱端弯矩设计值得较大者N ——柱轴压力设计值9.5.6 圆形钢管混凝土柱的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无地震作用组合时 u V V ≤有地震作用组合时 /u R E V V γ≤式中V ——剪力设计值;u V ——钢管混凝土柱的受剪承载力;RE γ——受剪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取0.8.9.6 连接计算和构造措施9.6.1 楼面梁与钢框架柱可采用刚性连接,与混凝土核心筒体应采用铰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