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者行为地理

合集下载

旅游者地理2

旅游者地理2

②行为特征
旅游线路采用中心放射,往返式节点状线路。
3、点状旅游空间行为:
(小尺度旅游空间行为) ①一般规律: (各类度假旅游地) 食、宿、游、购、娱集中在一地,小到小的行为可视为 忽略不计的程度。 选择环境质量高的旅游度假地﹝(地中 海沿岸、加勒比海沿岸、亚太地区(夏 威夷、巴厘、摈榔屿)﹞ ②行为特征: 选择娱乐性、运动性、直接参与性强 的旅游地
(二)旅游者空间行为的尺度分异
1.线状旅游空间行为 2.面状旅游空间行为 3.点状旅游空间行为.
(一般规律、尺度大小、行为特征)
北京 济南 郑州 宝鸡 成都 贵阳 西安 上海
长沙
南昌
杭州
1.线状旅游空间行为
(大尺度的旅游空间行为) ①一般规律:线状旅游空间行为俗称跑线,即以 交通串联若干旅游中心城市,构成一条完整的旅 游线路。
到级别较高的旅游地旅游
只游玩高等级旅游地内的高级旅游点
②行为特征
力图全程不走回头路
旅游终止点尽可能选在“购物天堂”
格根塔拉
哈素海
呼市 市区
白塔
昭君墓
2.面状旅游空间行为
(中尺度的旅游空间行为
①一般规律:以长住地或暂住地为中心,以一日 游的可能距离为半径,划定旅游的活动空间。
在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景点的选择上,不排 斥级别高的,但也不局限于等级高的,而 是追求新颖、奇特的。
重游率高的旅游地
张家界风景区
岳阳楼
峨泉
杭州西湖
普陀山
陕西历史博物馆
秦始皇兵马俑
嵩 山 少 林 寺
白塔
格根塔拉
哈素海
昭君墓
天坛
东方明珠电视塔
黄果树瀑布

第三章 旅游者行为

第三章 旅游者行为

海外游客: >24小时 海外旅游者
来华旅游
的外国游
客。
<24小时 海外一日游游客
国内游客: >24小时 国内旅游者 在国内其它
地方旅游的
我国大陆居 <24小时 民。
国内一日游游客
8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三章 旅游者行为
三、标准衡量
国内游客的分类 国内旅游者:至少停留一夜 最长不超过6个月 国内一日游游客:离开常驻地10公里6小时以上24小时内;
第一节 旅游者 第二节 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及活动行为层次 第三节 旅游者的决策行为 第四节 旅游者空间行为
第五节 旅游者行为研究的实践意义
讨论与思考
2 [封面]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
第三章 旅游者行为
第一节 旅 游 者
离开常住地到其它地方逗留的人,目的是为了娱乐、度 假、运动、商务、会议、学习、探亲访友、健康或宗教。
广州
广州
0 2000万 差 最好
肇庆 韶关
100 300万 200 270万
中 中等 珠三角是主要客源地 好 最差 (1997年资料)
19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三章 旅游者行为
②旅游地的可达性与吸引力成正比 知名度高,旅游资源丰富且很有特色的旅游地 极具吸引力,能使游客克服距离阻力前去旅游。 ——可达性增加
短暫停留的侨民等。
2、国内旅游者 在本国某目的地旅行超过24小时而小于1年的人,其目的是娱 乐、度假、运动、商务、会议、学习、探亲访友、健康或宗教。
4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三章 旅游者行为

旅游地理学(第三版)03 第三章 旅游者行为

旅游地理学(第三版)03  第三章 旅游者行为
a. 指在访问地或访问国停 留时间超过12个月; b. 指在访问地或访问国停 留时间为12个月或不足12 个月; c. 从接待国的角度看,如 果他们不是以合法方式进 入这个国家,他们不能算 作游客; d. 当他们往返于出发地或 出发国和执行公务的地方 之间或他们在调遣中时 (包括与他们一起旅行的 受赡养者和佣人); e. 当他们往返与出发地或 出发国和他们执行公务的 地方之间(包括与他们一 起旅行的受赡养者和佣 人); f. 包括押送人员

年龄
旅游偏好
职业 学历
3THIRD 决策行为 — Pred度假者决策行为矩阵
现实机会
可达机会X
H11
H12
H13
H14
H15
H21
H22
H23
H31
H32
H33
H24
H25
H41
H42
H51
H52
… H1n … H2n
感知机会Y

… …
Hn1
Hn2
Hnn
3THIRD 决策行为 — 旅行距离决策模式
1FIRST 旅游者 — 定义— 国内定义
2.入境(过夜)旅游者
指入境游客中,在我国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3.入境一日游游客
指入境游客中,未在我国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入境(过夜)旅游者不包括下列人员:(1)应邀来华访问的政府部长以上官员及其 随行人员;(2)外国驻华使领馆官员、外交人员以及随行的家庭服务人员和受赡养 者;(3)常住我国一年以上的外国专家、留学生、记者、商务机构人员等;(4)乘 坐国际航班过境不需要通过护照检查进入我国口岸的中转旅客;(5)边境地区往来 的边民;(6)回内地(大陆)定居的港澳台同胞;(7)已在我国定居的外国人和原 已出境又返回在我国定居的外国侨民;(8)归国的我国出国人员。

旅游地理学旅游者行为-PPT精选文档

旅游地理学旅游者行为-PPT精选文档

国内旅游者
是指大陆居民离开常住地在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 夜,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国内游客。国内游客包括在我国境内常住一年以 上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但不包括到各地巡视工作的部以上领 导、驻外地办事机构的临时人员、调遣的武装人员、到外地学习的学生、 到基层锻炼的干部、到境内其他地区定居的人员和无固定居住地的无业 游民。
•逗留时间不到1年的外国商业或企业人员,包括安装机器设备的技术人员 •国际团体雇用不超过1年的雇员或回国短暂停留的侨民
二、中国对旅游者的界定
游客
是指任何一个因为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 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离开常住国(或常 住地)到其他国家(或地方),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并且在其 他国家或地方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得报酬的人。
要的意图或愿望,是人们从事某种行为活动的内部驱动力,是人的行为的内在
直接原因。动机产生于人的需要,旅游是人类各种需要中的一种。
旅游行为的产生依赖于主客观条件的同时满足。当人们有了一定的闲暇时间、
可随意支配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具备健康良好的身体条件和既无牵挂又没有拖
累的家庭人口状况时,也就具备了旅游行为产生的客观条件。若再具备促使旅 游行为产生的主观条件,人们才会参与现实的旅游活动,促使旅游行为产生的
国内一日旅游客
指我国大陆居民离开常住地10km以上,出游时间超过6h、不足24h,并未 在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设施内过夜的国内游客。
三、对旅游者的特征
异地性
地域性
旅游者 特征
享受性次
一、旅游动机
旅游动机概念
动机是推动和维持个体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一定需

旅游地理学-旅游者行为

旅游地理学-旅游者行为

四、旅游决策过程
旅游决策过程一般包括三个步骤:

第一步:认识需要阶段 第二步:信息收集阶段 第三步:评价对比 旅游决策?
作业:大学生·5000元·10天
旅游者的空间行为是人们在地 域上进行旅游和游玩的过程。
大尺度旅游空间行为 中尺度旅游空间行为 小尺度旅游空间行为

大尺度旅游空间行为
娱乐、购物
休 养 、 疗 养 出 席 会 议 宗 教 朝 拜
提高 层次
其 他 专 业 活 动
考 察 、 调 查
商 业 活 动
专业 层次
从旅游决策的角度,我们可以将旅游活动分成两类
一类是旅游者实际不参与决策或对 旅游目的地选择余地很小的旅游,如会 议旅游、商务旅游、团体福利旅游等;
另一类旅游则相反,其决策由旅游 者本人完成,或在家庭成员、旅伴之间 协商作出,如各种形式的自费旅游。
王家骏(1997)完成的无锡市居民对一些旅游目 的地的感知机会和可达机会的调查结果对开拓无锡市 客源市场很有价值,其两点推论对一般旅游目的地营 销也具有参考价值。
旅游者的可达机会随距离增加而 急速衰减。

旅游目的地的感知机会主要靠历 史积淀的人文事象得以提高。
三、旅行距离决策模式
旅游者旅程的长短是根据一 定条件决定的,最重要的条件是 时间、费用和旅途不适。德国经 济学者霍斯特· 托特认为,如果 时间限定,则旅行距离也是限定 的。
可随意支配收入水平是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最重 要的物质基础。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00美元,居民将普遍产生
国内旅游动机;800~1000美元时进入国内旅游 大发展时期。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0美元,居民将产生邻国
旅游动机;(中国是哪一年?)

第三章:旅游者行为(旅游地理学(PPT))

第三章:旅游者行为(旅游地理学(PPT))


应当说,这些早期的研究对人们进一步认识与 理解旅游动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他们的研 究缺乏很重要的实证性的验证,即使是克朗普顿 所做的深入访谈,也不得不面临着另外的尴尬, 即如果旅游动机相当隐私的话,人们往往不愿意 说出旅游的真实动机,这就使得他们的研究结果 在一定程度上打了折扣,但人们探寻真正的旅游 动机的脚步却从未停止。

随着更多的专题研究,人们开始明确旅游者的旅游
动机是多个因素同时产生作用的综合体。同时,研究者 还发现了两个显著特征:旅游者通过旅游来趋向某些事 物或某个地方(补偿)的同时,他们又通过旅游远离某 些事物或某个地方(逃避)。戴恩(1981)在更深入研 究的基础上提出旅游者动机本质上由逃避动机驱动的。
3、旅游者决策行为模型研究

由于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错综复杂地交错在一起, 许多研究者尝试用建立消费者行为模型的方法将影响消 费者行为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简化。 Andreason模型(1965);
Schmoll消费者行为模型(1977);等等;



虽然用模型的形式可以使人们对购买决策过程有更明了的 认识,但简化是以信息量的损失为代价的,如与之有密切联 系的旅游动机和影响因素等在旅游决策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 就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模型又是相对固定的,这对于时常 演进和不断变化的旅游行业和旅游者行为而言,如何适应这 种变化也是需要进一研究和改进的地方。另外,旅游者相对 于普通消费者而言,绝大多数旅游者的绝大多数旅游行为都 是处于某一个特定的群体中的,这样,群体问题就显得格外 突出与迫切了。由于旅游产品的特点与性质,以及旅游消费 过程中的生产、服务、消费、评价的同步性,这些并没有在 前面的决策模型中体现出来。这也是有待进一步研究与解决 的问题。

第三章 旅游者行为地理

第三章 旅游者行为地理

引力模型的弱点:

模型无约束,也就是说模型预测的旅行次数没有 上限。 模型有过高估计短途旅行次数和过低估计长途旅 行次数的倾向。 解决的方法:发展有确定的实际上限的有约束模 型和修正距离变量。


讨论典型的旅游者
观光型旅游者 娱乐消遣型旅游者 文化知识型旅游者 公务型旅游者 医疗保健型旅游者

第三章
旅游者行为地理
案例:旅游发展阶段
一个形象的例子:有一个地方刚开始生产花生,当 花生成熟后,农民拿到市场上去卖,1元1斤,我们 把它叫做“农业经济”;后来人们把花生米烘干后 做出各种花生食品,卖到10元1斤,叫做“工业经济 ”;接着把花生经过包装和市场营销摆在超市的货 架上,变成20元1斤,叫做“商业经济”;再后来把 加工好的花生摆在酒吧和咖啡店供人品尝,变成30 元1斤,这叫“服务经济”;最后,有人找到花生之 乡,在这里营造出一种生活形态,或者是旅游区, 或者是农家乐,让城里人来,不仅参观花生的各种 加工流程,还能参与劳动,一起分享劳动果实,一 天下来每人要给当地农民至少200元钱,这叫“体验 经济”
特尔菲法最先由美国兰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
在20世纪50年代初创立在软科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 用,取得了大量令人满意的成果。
特尔菲法的工作步骤

确定预测的问题,选择征询的专家组。
制定和分发第一轮问卷。
第一轮问卷回收后,整理结果。 将第一轮问卷的统计总结附在第二轮问卷上寄给第 一轮征询的专家组,各个专家自己第一轮回答的问 卷也复印附上作为参考。

旅游者
一 、旅游者 二、旅游需求
第一节 旅游者
一、旅游者
旅游定义: 旅游→旅游者 旅游的概念性定义:旅游是人们在闲暇时间 里离开居住或工作环境短暂地到旅游目的地 所从事的游憩活动。 旅游的技术性定义:“为了休闲/商务或其他目 的离开他(她)们惯常环境,到某些地方并停留 在那里,但连续不超过一年的活动.”(WTO)

旅游地理学研究对象

旅游地理学研究对象

旅游地理学研究对象旅游地理学是一门研究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

它探讨了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对旅游活动的影响。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非常广泛,涉及到各个层面的地理要素和旅游现象。

一、地理要素的研究对象1.地形地貌:旅游地的地形地貌对旅游活动有着重要影响。

山川河流、湖泊海洋等地形地貌景观成为旅游目的地的主要资源。

旅游地理学研究了地形地貌如何影响旅游者的旅游体验,以及如何开发利用地形地貌资源。

2.气候环境:气候是一个旅游地的重要特征,也是旅游者选择目的地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旅游地理学研究了气候对旅游活动的季节性影响,以及如何根据不同气候条件开展旅游活动。

3.土壤与植被:土壤与植被是地理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类型的土壤和植被景观对旅游活动有着不同的影响,如森林、草原、沙漠等。

旅游地理学研究了土壤与植被景观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以及如何保护和管理土壤与植被资源。

4.水资源:水资源是旅游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湖泊、河流、瀑布等景观资源。

旅游地理学研究了水资源对旅游活动的影响,以及如何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

5.人文地理要素:旅游地的人文地理要素包括历史文化遗产、建筑风格、民俗风情等。

旅游地理学研究了人文地理要素对旅游活动的吸引力,以及如何保护和传承人文地理资源。

二、旅游现象的研究对象1.旅游者行为:旅游地理学研究了旅游者的行为特征和旅游动机。

通过对旅游者的行为研究,可以了解旅游者选择目的地的原因、旅游活动的规律以及旅游者对地理环境的感知与评价。

2.旅游路线与交通:旅游路线和交通是旅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旅游地理学研究了旅游路线的规划与设计,以及交通对旅游活动的便利程度和效果。

3.旅游经济:旅游经济是旅游地的重要支柱产业。

旅游地理学研究了旅游经济的发展模式、旅游产业的空间布局以及旅游经济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旅游规划与管理:旅游地理学研究了旅游规划与管理的原理和方法。

通过对旅游规划与管理的研究,可以实现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提高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旅游地理学第三章

旅游地理学第三章

一、影响决策的主要因素
感知环境 最大效益的原则
• •
最小的旅游时间比 最大的信息收集量
o 选择最有名的旅游地旅游 o 选择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与
居住地差异较大的旅游地旅游
旅游偏好
• • •
年龄 职业 学历
二、普雷德(Pred)度假 普雷德( ) 者决策行为矩阵
1967年,普雷德提出一个度 年 假者决策行为矩阵,矩阵中, 假者决策行为矩阵,矩阵中,H11 表示不同的旅游目的地。 至Hnn表示不同的旅游目的地。显 表示不同的旅游目的地 只有被感知的旅游目的地( 然,只有被感知的旅游目的地(感 知机会) 知机会)和旅游者经济能力范围内 的旅游目的地(可达机会),才进 的旅游目的地(可达机会),才进 ), 入旅游决策, 入旅游决策,成为真正后选的旅游 目的地(现实机会)。 目的地(现实机会)。
三、旅游动机的激发
旅游动力由三部分构成:内动力、中间条件和外动力。 旅游动力由三部分构成:内动力、中间条件和外动力。 即人的旅游动机,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 内 动 力:即人的旅游动机,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 中间条件:即收入、闲暇时间和交通条件。 中间条件:即收入、闲暇时间和交通条件。 外 动 力:即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相互作用。 即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相互作用。
海外旅游者 指来华旅游入境的海外游客中, 指来华旅游入境的海外游客中,在我国旅游住宿设 施内至少停留一夜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施内至少停留一夜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海外一日旅游客 指来华旅游入境的海外游客中, 指来华旅游入境的海外游客中,未在我国旅游住宿 设施内过夜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设施内过夜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相互关系 一般来讲,较高层次的旅游行为的出现, 一般来讲,较高层次的旅游行为的出现,是在较低 层次的活动行为出现之后。 层次的活动行为出现之后。

旅游地理学——旅游者行为

旅游地理学——旅游者行为

6
但是,在当时历史条件限制下,存在许多问题: 当日返回的出国者,算不算国际旅游? 大量修学考察研究人员的旅行算不算旅游? 没有法律依据但实际在别国逗留的人(客轮、 飞机过境等)。
7
2. 罗马会议的规定
在此背景下,又促使新的规范产生——联合 国在罗马举行的国际旅行与旅游会议上对1937年国 际联盟的定义进行了修订和补充,这个概念称为罗 马会议规定。
28
不同国家或组织对国内旅游者的界定是有区别的。
组织或国家
WTO
国内旅游者界定
指任何因消遣、度假、体育、商务、公务、会议、疗 养、学习和宗教等目的而离开其常住地,在居住国境 内进行24小时以上、一年之内的旅行的人。分为国内 “旅游者”和国内一日游游客 以距离为界定标准:指那些到离开其居住地边界至少 50英里(80公里)以外的地方去旅行的人。
31

1.核心问题: 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6个月; 访问目的:不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取报酬。 问题: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时间限制?

2.国内游客的分类 国内旅游者:至少停留一夜,最长不超过6个月; 国内一日游游客:离开常驻地10公里6小时以上24小 时以内。 问题:在亲友家里过夜的旅游者如何统计?
17
下列哪些是国际游客(international visitors) ? (1)为移民或就业而进入目的地国家的人; (2)国际团体雇佣的任职不超过一年或回国作短暂停留 的侨民。 (3)出于休闲、医疗、宗教、探亲、体育运动、会议、 学习或过境的目的而访问他国的人; (4)避难者、流民以及边境工作人员; (5)中途停留在该国的外国轮船或飞机上的乘务人员; (6)逗留时间超过一年的人。 (7)逗留时间不到一年的外国商业或企业人员,包括安 装机器设备的技术人员; (8)以外交官或军事人员身份访问该国的人; (9)第(8)条中所述人员的随从。

第2讲_旅游者行为地理

第2讲_旅游者行为地理
周庄古镇对其它江南水乡古镇所形成的“形象遮蔽”属于同一区域内, 旅游资源类似,资源品级高的旅游地对其他旅游地形成形象遮蔽,或者 旅游资源特色相似,两者或更多的旅游地都可以用同一形象,就看谁率先树 立起形象,抢先树立起形象者由于品牌效应就会对其他旅游地形成形象遮 蔽(杨振之,2003)。 正是由于“形象遮蔽”现象的存在,导致其它江南水乡古镇旅游业发展 的业绩与周庄有着较大的差距。如周庄2004年12月份接待的旅游者达到 33.6万人,而同期同里古镇为5.58万人,甪直古镇为1.35万人,锦溪古镇 为7.4万人,可见差距较大。
作用。
O-D空间相互作用的产生:
自然景观和民族文化的差异→产生梯度力→导致游客、物质、
货币在空间上的移动(旅游流)→形成旅游地和客源地的空
间相互作用(人们外出旅游的外动力)。
产生和制约旅游地与客源地空间相互作用的条件
(1)互补性(基本条件)
①并非任何客源地和目的地彼此都存在相互作用,从供需
尊重感的需要
逐 级 上 升
社会的需要
即感情的需要、爱的需要、 归属感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希望未来生活有保障,免于伤 害、受剥夺、失业。
基本的生理需要
衣、食、住――最低层次、最 基本
注:马斯洛认为此需要层次是逐个上升的,低一级需要得到满
足,追求高一级需要成为奋斗动力,在某一时刻,可能存在好 几类需要,但各类需要的强度不均。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研究旅游动机的基础,旅游动机是人 们在满足最低的生理需求之后提出的。
角度看,两地间相互作用需要有一个条件,即一个有某种 东西提供,另一个对此东西有需求。
②互补性产生于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及由此而产生的旅游资
源空间和时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如山地与海滩、不同民族 的文化。

旅游地理学课程第二章 旅游者行为

旅游地理学课程第二章 旅游者行为
(二)中小尺度旅游空间行为特征
1、线路:节点状 2、效果:沿途景色好
? 旅游地理学
最大效益原则
表现在:最小的旅游时间比( =T旅/T游) 最大的信息获取量 (数量、级别、差异性)
影响
影响
有效信息量
旅游者满意度
旅游者 空间行为
? 旅游地理学
一个日本家庭和其他的日本人通过一家日本的旅行社 签订了去夏威夷的团体旅游。在准备去夏威夷旅行的过程 中,他们在日本的一家由日本人开的饭店里住了一晚上, 然后他们登上日本的航班飞往夏威夷。在机场他们受到日 本人开设的一家旅游公司导游的迎候,带着他们坐着日本 旅游公司的旅游车,去了一家日本人开办的饭店。在日本 人开办的饭店中,他们观看日本的电视节目,收听日本的 电台。接着他们作了一个日本式的旅行,并从日本人开的 商店里购买旅游纪念品,然后在回到饭店之前,他们又登 上另பைடு நூலகம்辆日本旅游公司所有的旅游车去了同样由日本人开 的高尔夫球场,并在日本人开的餐馆里就餐。最后,他们 坐着日本旅游公司的旅游车前往机场,再次登上日本的航 班回到日本。
? 旅游地理学
原因分析
?旅游方式直接影响到旅游者与旅游地环境 的相互作用方式。家人或亲朋结伴旅游比 旅行社组团和单位组织旅游具有更宽松的 时间、更多的选择和更大的活动自由,容 易获得更深入的旅游感知和体验,并由此 对旅游地产生情感依恋。
? 旅游地理学
?而喜欢独自或找驴友结伴出游的旅游者则 属于Steele(1981)所说的“地方人” (place people),热衷于游历各类旅游地, 而较少留恋于某个特定的地方,因而独自 或找驴友结伴旅游者对九寨沟的情感依恋 水平最低。
? 旅游地理学
四、旅游决策
推力: 旅游欲望

旅游地理学旅游者行为

旅游地理学旅游者行为

二、影响旅游决策的主要因素
感知 环境
影响决策 因素
最大效益 原则
旅游 偏好
感知环境
感知环境是旅游者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对外界环境的一个整体印象。 影响旅游决策的感知环境包括旅游地的旅游环境和客源地到旅游地 的感知距离两方面。
旅游环境包括旅游地的知名度、性质、旅游地资源、内容及组合状 况、旅游地的环境质量、基础设施等方面。这些因素均对旅游者的 旅游决策行为产生影响。如人们一般选择知名度较高的旅游地。
最大的信息收集量
选择最有名的旅游地旅游 选择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与居住地差异较大的旅游地旅游
旅游偏好
少年 青年 中年 老年
年龄
工人
农民
教师
军人
职业
……
旅游 偏好
学历
性别
第四节 旅游者的空间行为
尺度 大尺度 中尺度 小尺度
涉及的空间范围 省际、全国、国际 省内、地区(市)内 县(市)内、风景区内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研究旅游动机的基础。当人们满足了温饱之后,就 自然而然地追求更高层次的享受,旅游动机就是人们在满足了最低的生理需 求之后提出来的。
二、旅游动机的种类及特点
旅游动机的种类
日本学者田中喜一的分类
分类
目的
1、心理动机
2、精神动机 3、身体动机 4、经济动机
思乡、交友、信仰等 对知识见闻、欢乐的需要 治疗、休养、运动等 购物或经商
评价筛选阶段情感过程
旅游者完成了对旅游产品的认识过程后,往往需要根据主客观因 素,对几个产品加以比较,在多个方案中筛选出最佳方案。筛选 过程与旅游者的情感因素有关。在众多旅游产品中,旅游者对某 种产品产生喜爱、偏好、愉悦的情感,就会做出购买该产品的决 定。情感过程与旅游者的个性及社会因素有关。

游客行为与旅游景点规划的地理分析

游客行为与旅游景点规划的地理分析

游客行为与旅游景点规划的地理分析旅游业在当今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游客行为与旅游景点规划之间的相互影响变得越来越重要。

地理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游客行为与旅游景点规划之间的关系,并为旅游业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

首先,地理环境是游客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不同的地理环境对游客行为有着不同的影响。

比如海滨度假区的游客更倾向于参与水上运动和海滩活动,而山区的游客则更热衷于徒步和登山等户外运动。

这种地理环境对游客行为的影响可以通过游客的偏好来体现。

因此,在规划旅游景点时,必须考虑到地理环境的特点,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其次,地理分析还能帮助我们了解游客行为的空间分布规律。

不同的旅游景点吸引着不同的游客群体。

通过对游客行为的地理分布进行研究,可以发现游客群体的特点和分布状况。

例如,在城市旅游中,主要吸引了商务旅客和文化爱好者;而乡村旅游则更吸引了喜欢大自然和宁静环境的人们。

这些空间分布规律对于旅游景点规划至关重要,可以帮助决策者合理规划旅游区域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此外,地理分析还能揭示游客行为与社会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

旅游活动往往与人们的经济状况密切相关。

通过地理分析,我们可以研究游客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进而了解经济因素对游客行为的影响。

例如,一些奢华度假村吸引了高收入人群,而一些经济型酒店更受到中低收入人群的青睐。

当规划旅游景点时,这些社会经济因素需要纳入考虑范围,以满足不同消费水平的游客需求。

最后,地理分析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应对游客行为的变化。

旅游业是一个动态的行业,游客行为也会随着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通过地理分析,我们可以收集历史数据,分析游客行为的趋势,并进行预测。

例如,有一段时间内,某一旅游景点受到某一游客群体的追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趋势可能发生改变,吸引力下降。

这对旅游景点规划者来说是重要的信息,可以帮助他们及时调整规划,以适应变化的游客行为。

综上所述,游客行为与旅游景点规划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而地理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种关系。

旅游地理

旅游地理

四、旅游决策过程 旅游决策过程一般包括三个步骤:
第一步:认识需要阶段
第二步:信息收集阶段
第三步:评价对比
第四节
旅游者的空间行为
一、 大尺度旅游空间行为
力图到级别较高的旅游点旅游。 尽可能游玩更多的高级别旅游点。
力图采用环状路线旅游。
二、 中、小尺度的旅游空间行为
采用节点状路线旅游。 旅行路线影响旅游效果。
芦沟桥
• 该桥为连拱 石桥,全长265 米,宽约8米, 由11孔石拱组 成。桥旁建有 石栏,其上共 有精刻石狮485 个。
• 始建于秦,距今已 有二千多年。霸桥,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 的灞水上,始建于 秦,距今已有二千 多年。古代文人重 友情、讲礼节,友 人出长安,一定要 送至灞桥,高吟 “西出阳关无故 人”。
第三章 旅游者行为 第一节 旅游者
一、国际上的定义 国际旅游者 旅游者是指离开定居国,到其他国家旅行 24 h以上的人,以娱乐、保健、学习、宗教信 仰或体育运动等为目的。
国内旅游者 国内旅游者指在本国某目的地旅行超过 24 h而少于1 a的人,其目的是娱乐、 度假、 运动、商务、会议、学习、探亲访友、健康或 宗教。 二、中国对游客的定义 1、游客
四、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行为层次
基本层次 旅游活动最基本的层次是游览观光。 提高层次 娱乐旅游和购物是旅游的提高层次。 专门层次 休养、疗养旅游 出席会议 宗教朝拜 各种科学和社会考察、调查,以及其他 专业活动。 相互关系 一般来讲,较高层次的旅游行为的出现,是在较低 层次的活动行为出现之后。
第三节
十丈洞大瀑布堪与黄果树大瀑布媲美,瀑高76米,宽80米, 比黄果树瀑布高8米、仅窄1米,是我国最佳瀑布奇观之一。画 坛泰斗刘海粟老先生题誉为“空谷佳人”,中科院专家评价为 “神州丹霞瀑布奇观”。

中国旅游地理-第1章旅游者地理

中国旅游地理-第1章旅游者地理

原因: 地理环境
人居环境
差异性 丰富性 局限性 单调性
微小与宏大 单调与丰富 好奇心
第一章
四大地理背景
• 自然地理背景 • 文化地理背景 • 经济地理背景 • 环境质量背景
第一章
一、自然地理背景
自然地理背景是激发旅游者产生的主导因素 之一,是激发人类旅游的最早的、也是最持久的 因素。
1.自然地理背景具有差异性和丰富性 • 单一要素之间有差异 • 由各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存在差异
第一章
2.环境质量背景对旅游者的影响
• 环境质量高的地区吸引强度大 • 生态旅游顺应了这一要求
第一章
五、旅游地的空间相互作用
• 互补性 • 替代性 • 可达性
第一章
• 互补性产生于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旅游地的 空间相互作用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互补性存 在于两个性质不同的旅游地之间
• 当游客在A和B两地间移动时,A和B两地间介 入另一个能提供与B一样性质的旅游地C,于 是A地游客转向C地移动,我们称这种现象为 同类旅游地间的替代性。替代性存在于两个性 质相同的旅游地之间.
• 3.1991年世界旅游组织(WTO)的定义
第一章
WTO的最新定义(1991)
• 居民-指到一个国家生活1年或连续12个月以上, 称为该国的居民。
• 国际游客-一个人到他通常居住的国家以外的另 一个国家旅行,时间不超过一年,主要目的不是 为了从访问国获得经济利益。
第一章
国际游客分为两类 • 国际旅游者-在访问国家的某个公共或私
• 尚无解释的诸多自然之密发生地区 • 特定地点才出现的壮观的自然现象:佛光、雾凇
等 • 不适宜大规模人类居住的地区
第一章
2.自然地理背景对旅游者产生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