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清平乐村居》评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紧扣词句画面感悟意境之美

——评老师执教的《清平乐·村居》

一堂生动的语文课,是教师、学生、文本的一次真诚的对话过程。它能使学生看山观水的眼睛极目四望,登山踏青的脚步轻盈从容,从而使孩子们的潜能得以发掘,真情得以催放,憧憬得以激发。王老师执教的《清平乐·村居》在课堂上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体现了年级教学的特点,体现了编者的意图,体现了“二五五”课堂教学模式,恰当地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下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几点看法。

一、营造词境,借境导课

一部影片有一个精彩的序幕,会直接影响观众的情趣和放映效果,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因而,精心设计好本节课的“序幕”,将学生的情感在课始就带到所需的境地,会直接影响到本节课的课堂教学质量。所以开课伊始,教师首先让学生对词热身,在美丽的村居图中导入本节课题后,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词的知识,从而营造词境,水到渠成地导入新课教学。

二、以读为本,读中会意

古诗词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定要达到一定的火候,学生才能进行意境感悟。朗读不到位或朗读是“跳跃性”,那么学生也不可能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的。王老师在执教时采取“四级跳朗读”。一读,初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二读,再读,借助注释、图画读懂词意;三读,品读,读出词的意境;四读,赏读,听录音配乐读和唱,范读,

读时代背景,读高鼎的《村居》,感受词的意境之美。这种层层递进形式多样的朗读适应学生接受新知识由易到难的过程。学生在读中理解词意;读中感悟图画之美,老两口的幸福恩爱,小孩子的调皮可爱,大儿中儿的勤劳孝顺,作者无限的心绪;读中也培养了语感,加强了积累,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三、大胆想象,深悟词情

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在本节课中教师善于抓住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训练点,进行语言实践,将文本语言转化为学生会运用的“活”的语言。例如:边听边想象,用心感受这是一幅怎样的村居图?想象老两口在说什么?想象如果你是作者,看到这样的乡村美景,看到如此和睦的一家人,你会想到什么?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储备,引发学生想象一幅幅生动美妙的画面,立足于变“词”为“画”,变“画”为“话”,从而勾起了学生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突出了本课教学的重点。

四、品字析词,感受词艺

古诗词语言精炼含蓄,用词讲究形象,词与境的统一。在本节课中,教师抓住“醉”字感受老两口的恩爱,悠然自得;抓住“亡赖、”“卧”字感受小儿的调皮可爱,无忧无虑。通过抓关键字词、看图画、联系生活经验的方法理解词境,变枯燥为有趣,变单调为多彩,从而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出作者用词的绝妙之美。

五、把握主体,体现课改理念

杜威曾说过:教育并不是一种告诉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和建设性的全过程。所以导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洋洋洒洒地向学生倾销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而是最大限度地把课堂把时间还给学生,充分地给学生自主权,让学生根据预习提纲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理解词意,感悟意境之美。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解疑征途上的引导者。学生学习文本真正做到由“学会”到“会学”。在设计导学案时王老师也努力做到目标问题化,问题层次化。

六、扎实的基本功,为师生提供了满意的服务

王老师丰厚的文化底蕴,娴熟的授课技巧,灵活的驾驭课堂能力和激情四溢的教学风格,设计新巧的导学案,让师生浸润在美好的词境之中,享受到无限的词韵之美。

总之本节课是一节精彩设疑的问题课堂、激情奔放的情感课堂、以倾听为中心的静思课堂,是一节值得我学习的示范课。“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本节课我个人认为王老师也有一些小小的瑕疵,下面谈谈我不成熟的意见。

1、“二五五”课堂教学的五字授课方式为:导、学、赛、评、练。然而本节课学生赛的热情不高,教师评的力度不够。

2、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需要学生对词文化的积累与沉淀。在本节课教师提出了让学生搜集,可更重要的是应该让学生背诵积累,而教师在课堂上却没有提出要求。

3、在生成画面,读写结合这一教学环节,教师只是轻描淡写,宛如“蜻蜓点水”。我认为,语文教学最终服务于习作,该环节设计巧妙,正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渠道,我认为此时教师应作以习作指导,让学生把枯燥的词面变成美丽无比的画面,从而拓宽了文本理解,提升学生写作与表达能力。

说得不到,请各位领导、老师们多提宝贵的意见。谢谢!

“灵动”与“扎实”相得益彰

-----《清平乐村居》评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听了王学芬老师执教的《清平乐﹒村居》一课,我是受益匪浅。这是一节古诗词的教学,这节课可以说是王老师执教水平的一个真实反映,也是我镇课改结晶的一个浓缩。这节课,王老师教的“灵动”,学生学得“扎实”,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得益彰。下面就这一节课,我谈一下自己的收获。

首先,围绕教师教的“灵动”我来谈一下自己的收获: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有弹性富有灵动性。

新课改要求教学目标要要问题化层次化,王老师在目标的制定上就遵循了这个原理而且富有弹性,从制定的“知词意、知词境、知词情”这三个目标来看,层层推进,每一层都有针对有不同群体,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明白自己要完成的任务,所以我说目标的制定富有灵动性。

二、重难点的把握与取舍上富有灵动性

这一点上,王王老师紧扣“醉、相媚好”,体会诗意,感悟诗境,领悟诗情,体会幸福,这一取舍,直奔古诗词教学的主题,从这里可以看出王老师对重难点的把握与处理非常到位,也非常的灵活。

三、教师教学过程的处理富有灵动性

1、在导入上未成曲调先有情

老师借助多媒体图片,让学生真实直观的去感悟,激发了学生认同感,再加上教师富有激情的导入,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词的欲望。

2、要的环节的处理上一枝一叶总关情

王老师的这一课,还是按照字词意、句子意思、诗的意思、感悟意境这“四步”古诗词教学法,无论是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组内的交流、班上的展示,王老师都把自己的激情贯穿于教学的每一环节中,学生回答的精彩,老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学生回答的欠佳,老师给予委婉的指出,这些都可以看出王老师在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来。

在对词的理解这一环节,王老师抓住“读”来进行教学,读的有层次,读的有韵味。有听读进行最初的感受,让学生走进词中;有朗读进一步理解,让学生明白诗意;有深读发挥想象感受悟诗境;创读让学生充分发散自己的思维去悟情,在读书中让学生感悟到了“诗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