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尔河口附近、黄河口附近地貌图说明

合集下载

高三复习之河流与各种地貌图

高三复习之河流与各种地貌图

河流与地貌
河流侵蚀:
发现规律:
1、越往河流上游河谷越深越窄,上游典型V 型谷,下游U 型谷。

2、越往河流下游河谷海拔越低,反之越高。

用途:
1、通过河流剖面判断河流流向。

2、判断河流不同河段主要侵蚀形式。

形式
方向 影响
河段
溯源侵蚀 源头
河谷延长 源头上游 下蚀 垂直地面
河谷加深 上中游 侧蚀
垂直于两侧河岸
河谷展宽
中下游
河流堆积地貌
地貌名称 分布
成因
地貌特点
冲积扇
山前(山口处)
河流流出谷口,水道变宽,地势变缓,流
速急剧变慢,携带的物质堆积。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
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
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冲积平原
河流中
下游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水下堆积体 →河漫滩→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弃→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
地势平坦,宽广。

三角洲
河口地区 入海处河道宽、坡度缓,流速慢;加之海
潮顶托作用,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

三角形,河网稠密,河道由分
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A
B。

第四章 学科素养

第四章 学科素养
答案
(4)预测一下黄河三角洲地貌的发育趋势。 答案 ①黄河三角洲仍将不断扩大,继续向海洋延伸; ②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的治理和改善,三角洲的发展速度将趋缓, 形态在短期内保持稳定; ③黄河三角洲的生态环境将不断得到优化。
答案
•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1.8.3021.8.30Monday, August 30, 2021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03:40:4803:40:4803:408/30/2021 3:40:48 AM •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1.8.3003:40:4803:40Aug-2130-Aug-21 •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03:40:4803:40:4803:40Monday, August 30, 2021
下图为1989年至2009年黄河三角洲的几幅卫星照片图。
(1)河流三角洲的发育需要哪些基本条件? 答案 ①丰富的泥沙来源;②海洋的搬运侵蚀能力较小;③海滨地 区地势平坦,水深较浅。 (2)为什么黄河入海口能形成典型的三角洲地貌? 答案 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在注入渤海时流速变慢,泥沙淤积,黄河三 角洲发育速度快,不断向海洋扩展,形成典型的三角洲地貌。
现代黄河三角洲是1855年以来黄河冲积形成的。1855年以后,黄河 在山东省滨州市以下冲积成三角洲,以东营市利津县为顶点,北到徒骇 河口,南到小清河口,主体在东营市境内,呈扇状三角形,面积5 450平 方千米,海拔低于15米,是中国最年轻的陆地。黄河入海的泥沙约有 40%在口门附近淤积,形成河口的沙嘴及其两侧的烂泥湾。

2023年北京各区(海淀朝阳丰台东西城等)高考地理一模专题汇编4 地质地貌含详解

2023年北京各区(海淀朝阳丰台东西城等)高考地理一模专题汇编4 地质地貌含详解

专题04 地质地貌一、单选题1.(2023·北京房山·统考一模)下图为黄土高原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图中()①砂岩、石灰岩中可能含有化石②甲处为向斜山,乙处为背斜谷③黄土层形成的年代一定晚于花岗岩④大理岩的形成和岩浆侵入有关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2.(2023·北京房山·统考一模)黄土高原沟壑纵横。

下图为黄土高原的不同发育阶段和规模的侵蚀沟,如浅沟、切沟、冲沟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从沟谷发育阶段的角度,推断三者的演化时序为()A.浅沟→冲沟→切沟B.切沟→浅沟→冲沟C.冲沟→切沟→浅沟D.浅沟→切沟→冲沟3.(2023·北京石景山·统考一模)图为某校老师拍摄的北京八大处翠微山砾岩与砂岩的互层现象。

读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砂岩中可以看到有明显的气孔构造B.砾岩中的砾石最大粒径3厘米左右C.砂岩较砾岩形成时河流的流速更快D.该处山体曾经历过强烈的构造运动(2023·北京海淀·统考一模)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和海水深度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据图推断,该地()A.甲断层形成时间晚于三叠纪B.岩层①与②的形成环境相同C.侏罗纪气候干旱,植被稀少D.石炭纪发生过数次海陆变迁5.乙处地质构造的主要形成过程最可能是()A.侵蚀搬运一断裂下陷一固结成岩B.固结成岩—岩浆喷出一地壳抬升C.地壳抬升一侵蚀搬运一岩浆侵入D.固结成岩一挤压拱起一风化侵蚀(2023·北京东城·统考一模)下图为寒武纪到古近纪生物多样性统计图和全球海平面升降曲线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6.最大的一次物种灭绝发生在()A.前寒武纪B.二叠纪末C.三叠纪末D.白垩纪末7.图中()A.生物演化主要依赖于地球的内能B.侏罗纪是哺乳类动物的繁盛时期C.古生代生物比中生代生物更复杂D.物种灭绝与海平面波动变化有关(2023·北京门头沟·统考一模)下图为推覆构造示意图,这种构造通常是断裂之后的一侧岩层自断层面推移过来,上覆于断裂后的另一侧岩层之上而形成的一种地质构造。

黄河口信息

黄河口信息

黄河口信息黄河口位于山东省东部,境内包括开发区、东营区、河口区和垦利区,是黄河入海口,也是中国八大河口之一。

黄河口长约10公里,宽度大约2公里,是黄河汇入渤海的最后一站,同时也是海洋和内陆国家二级边境检查站。

黄河入海口形成了以沙质滩涂为主、条状沙岸发育完善、海湾较深、海流稳定的河口地貌特征。

1.地貌河口区为沙质滩涂地貌类型,由于黄河水流受到潮汐和风浪的影响,形成了大而稳定的沟槽,使得河口海岸线具有明显的条状沙岸特征。

黄河口海域河道、滩涂与海域,是生态系统和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地区。

2.气候黄河口地区位于北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

水汽来自黄海和渤海,水汽在该区域过程中会受到黄河流域干旱、荒漠化环境的影响,因此气候相对干旱。

雨季主要在夏季和初秋,秋季时节有时会出现台风。

3.水文黄河口处汇入渤海的主要河道是北道,南道、黄河支流、北西滩道等多条水道也与北道汇合。

黄河流域面积为752000平方公里,流量为1.17×104m3/s,黄河水在黄河口处要经过较长的水域,河床变化较大,污染物具有聚集的趋向,需加强管理和治理。

4.自然资源黄河入海口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包括渤海的海洋资源、黄河三角洲滩涂和湿地资源以及山丘的土地和水资源等。

黄河口海域鱼类资源丰富,特别是对鲂鱼种的渔业资源。

5.经济黄河口地区物产丰富,农业、渔业、林业等经济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在黄河口地区,水产养殖和渔业是支柱产业之一,还有大豆、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种植业和芝麻、绿豆、苋菜等特色农产品。

黄河口还是石油和化工产业重要基地,东营港是新开发的港口之一,拥有深水岸线,吞吐能力强,是黄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向国际市场出口的重要通道之一。

6.文化旅游黄河口地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黄河文化发祥地,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黄河口博物馆是中国唯一以黄河口为主题的综合性博物馆。

此外,黄河口地区拥有浪漫的浪花女神造像、悠久的古诗词、美味的海鲜等多彩的旅游资源。

浅议黄河入海口地形地貌的演变

浅议黄河入海口地形地貌的演变

浅议黄河入海口地形地貌的演变作者:朱凯迪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第08期摘要:对于黄河入海口地形地貌演变的研究对于黄河口治理具有重大意义,黄河入海口附近海岸的冲淤地形地貌演变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就是黄河入海水沙量的多少,它直接决定着入海口附近海岸是侵蚀还是淤积。

本文就黄河入海口地形地貌的演变进行探讨。

关键词:黄河入海口;地形地貌;演变一、黄河入海口地形地貌概况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被称为“母亲河”,流域面积达到752443平方公里,全长5464公里,入海沙量高达10.8亿吨,素以水多沙多而闻名于世。

黄河入海口,位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黄河口镇境内,地处渤海与莱州湾交汇处,现在的黄河口是由1855年黄河决口改道而形成,而位于黄河入海口的三角洲平原,是一块北起徙骇河以东,南至支脉沟口以北约5400平方公里的扇形区域,在以往正常年份,黄河每年携沙造陆3万亩左右,是中国唯一能“生长”土地的地方。

二、黄河入海口地形地貌现状及形成原因1.入海泥沙的变化过程五十年代以来,黄河入海口的泥沙量逐渐减少,甚至在1997年一年之间黄河竟断流长达226天,严重影响了黄河入海口的泥沙输送量,对于黄河入海口地形地貌的变化影响巨大。

根据相关资料掌握的入海流路的几次变化,我们主要将入海沙量变化分为三个阶段:(1)1953到1964年神仙沟流路阶段,入海沙量达到11.85亿吨每年;(2)1964到1976年刁口河流路阶段,年均入海沙量为10.98 亿吨;(3)1976到2007年清水沟流路阶段,年均入海沙量为4.58亿吨。

其中 1976到1996 年年均入海沙量为6.2亿吨,1996到2007年年均入海沙量为1.62亿吨。

进入河口区的泥沙主要淤积在河口河道、潮间带和滨海区,其余部分被海洋动力输向较远的海域,同时相关研究报告指出,受到来沙量、入海流路地形条件以及入海口外海洋运动条件等因素影响,不同流路时期,淤积在滨海区及以内的泥沙占黄河入海口来沙量比值逐渐增大,而相应的输向较远海域的泥沙占入海口来沙量比值则逐渐减小。

套尔河简介

套尔河简介

套尔河简介套尔河,位于中国山东省北部,是一条冲击平原型河流,也是黄河的重要分支。

它源于济南市泉群,最终流入渤海湾的西南侧。

套尔河不仅是山东省重要的水源地之一,还在航运、渔业、旅游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对套尔河的详细介绍。

一、套尔河的地理位置与形成套尔河位于山东北部,由徒骇河和秦口河交汇形成。

它流经滨州无棣县、沾化区等地,最终于渤海湾的西南侧入海。

套尔河全长38公里,流域面积广泛,是山东省内一条重要的河流。

二、套尔河的水文特征河流形态:套尔河为冲击平原型河流,河道较为宽阔,平均河宽在300-700米之间。

河床较为平坦,水流平缓,有利于航运和渔业发展。

水量与水位:套尔河的多年平均径流量为5.9亿立方米,为周边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受季风气候影响,套尔河的水位在不同季节会有较大变化。

在雨季,水位会明显上升,而在旱季,水位则会下降。

为了调节水量和水位,满足航运、灌溉等需求,套尔河流域还建有多座水库和闸坝。

水质:套尔河的水质总体较好,含沙量较低,平均含沙量为0.5千克/立方米。

这得益于流域内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工作。

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治理力度的加大,套尔河的水质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潮汐与潮流:由于套尔河入海口位于渤海湾内,因此受到潮汐影响较大。

平均潮差为1.70米,纳潮量为3500万立方米。

潮汐作用使得河口地区的水流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对航运、渔业等产生一定影响。

三、套尔河的航运与港口套尔河作为一条重要的航道,承担着山东省内外物资运输的重要任务。

目前,套尔河上已经建成了多个不同吨级的泊位,包括二个500吨级泊位、二个1000吨级泊位、二个3000吨级泊位以及二个万吨级泊位。

这些泊位的建成为套尔河的航运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滨州港是套尔河的主要河口港,也是山东省内的重要港口之一。

港口设施齐全,包括码头、仓库、堆场等,可以满足不同类型货物的装卸和运输需求。

滨州港不仅承担着周边地区的物资集散任务,还是连接内陆与海外的重要枢纽。

第7章+5-8节+河口区地貌要点

第7章+5-8节+河口区地貌要点
(二)、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河 口 洼 坑 和 心 滩 的 形 成
河 口 沙 嘴 、 沙 坝
长江三角洲地貌图
(三)、三角洲的结构 根据三角洲地貌特征把它分为三个单元: 即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坡、三角洲外缘海底。
单元


顶积层 由水上三角洲平原沉积和水下三角洲平原沉积组成。
发育汊河道、湖泊、沼泽,为al、l
河漫滩:堆积地貌,具有二元结构,即下层粗 大的砾石、粗砂,和上层的细砂、粘土.
河流阶地:构造运动成因多见,类型有侵蚀 阶地、基座阶地和堆积阶地;
4、沟谷、河谷位置与取向受地质构造控制。
波浪型三角洲发育在波浪活动强的环 境中,波浪显著地控制着三角洲前缘地貌, 形成大体平行于海岸线分布的沙坝或沙滩。 如台伯河三角洲。
潮汐型三角洲的发育因素,以潮汐作 用为主,形成一系列与潮汐方向平行的线 状或指状沙脊,如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巴布 亚湾三角洲即是。
扇形三角洲 鸟爪形三角洲 尖头形三角洲 岛屿形三角洲 过渡形三角洲
形成过程
形态特征
入海河流含沙 量高, 河道分汊
扇形
潮流作用弱, 河流挟沙量高, 分几股汊河入 海
鸟爪
入海或入湖河 流仅一条主流, 尖头 无支流
河流含沙量不 大,有潮汐作 用,形成许多 沙滩、沙坝
兼有两种类型 特点
岛屿 过渡
实例 黄河三角洲, 尼罗河三角 洲 密西西比河 三角洲
意大利台伯 河三角洲
恒河三角洲
二、地表流水与农业用水和灌溉 三、地表流水与土地利用规划 坡积裙、洪积扇、河漫滩的土地利用等。
白家疃土地利用结构分区图
四、水土流失的危害和防治 1.工程措施 2.生物措施 3.保土耕作措施 4.管理措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戈壁
沙漠
黄土高原
5地势: 西北向东南倾斜
蒙 古 高 原
黄土高原
6存在的问题: 是我国 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一、黄土高原区的概况
国内陆腹地,地处黄河中上游与海河上游一般泛指 1位置 : 我 太行山脉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
2 面积: 3植被 :
30 多万平方千米
除若干石质山地外,地表大部分被厚层黄土覆盖,
大量泥沙淤积在( 下游)河床
2、水土流失的危害
耕地 土层变薄
质量下降
养分流失
单产降低
水 土 流 失 河流 的 危 害
环境
泥沙入河
地上悬河
下游河床抬升
生态环境恶化 诱发和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一碗水,半碗沙
水土流失的危害—— 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害
• 黄河下游为 什么会形成 “地上河”? • “地上河” 有什么危害?
2.黄土高原与南方地区的重要界线是( ) A淮河 B秦岭 C太行山 D大兴安岭
3.下列旅游景点中位于黄土高原地区的是: A.秦始皇陵兵马俑 B.避暑山庄 C.布达拉宫 D.黄山
4、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是:( ) A.峰岭众多、地表崎岖不平 B.石灰岩广布,地表起伏不大 C.黄土覆盖,地面坦荡无垠 D.水土流失严重,地表沟壑纵横 5.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目前已得到广 泛支持的说法是:( ) A.冰川 B.地震 C.风成说 D.火山灰堆积
6、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原因是( ) A、断裂下陷 B、地壳抬升 C、风力沉积 D、流水侵蚀 7、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无关的因素是( ) A、夏季多暴雨 B、黄土土质疏松 C、植被破坏严重 D、春季多大风 8、有关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耕地后备资源丰富 B、生态脆弱,人地矛盾尖锐 C、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小于 200 毫米 D、水土流失不可逆转

黄土高原 2

黄土高原 2

(2)人为因素
毁林毁草, 陡坡开荒,破坏植被
采矿、修路,破坏植被和稳定的 地形 ,使地表变得疏松
⑵ 人 为 因 素
陡坡毁 林开垦 采矿 修路
破坏植被 地表疏松
为什么黄土高原的水土 流失如此严重?
地形条件
气候特点
黄土性质 人类活动
植被状况
读图感知
A
B
C
图中水土流失现象最严重的是
水土流失的轻重与什么因素有关?
活动 :观察图中的植被、水量、泥沙
这个实验说明水土流失和地表植被之间 有什么关系?
活动 :观察图中的植被、水量、泥沙
轻微 。 说明:植被条件越好,水土流失越______ 严重 。 植被条件越差,水土流失现象越______ 思考:怎样才能防止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的地貌----黄土地形景观
(图片点击可放大)
黄土塬
黄土梁
黄土峁
不同的地貌类型显示了黄土高原 地区被流水侵蚀的不同程度
黄土塬
面积较大,顶部平坦, 侵蚀作用微弱,是良好 的耕作区。
黄土梁
呈条状延伸的黄土 地黄土丘陵,侵蚀最 严重。
黄河中游河段 经过黄土高原,每 年携走的泥沙多达 16亿吨,如果把这 些泥土做成1米宽、 1米高的堤坝,其 长度是地球到月球 距离(约38万千米) 的3倍,能绕地球 赤道20多圈 。 壶口瀑布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河流地貌的发育课件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河流地貌的发育课件PPT

凹岸侵蚀, 凸岸堆积
凹岸
凸岸
洪水时淹没沉积增多
凹岸
凸岸
河流改道 河漫滩被废弃
凹岸
凸岸
凹岸
枯水季节露出水面
凸岸
3、(入海口的)三角洲平原
(入海口处) 水下坡度平缓
(加上海浪顶托)
泥沙沉积
形成三角洲
多个连接
形成三角洲平原
1、谁知道四大文明古国的名称? 2、各属于哪大江河流域?
中国—黄河流域,古印度—印度河流域, 古埃及—尼罗河流域,古巴比伦—两河流域
原因: •高原为高寒地区。深切河谷地势低,较温暖;
•河漫滩平原上地平、土肥、水丰。
2、山区:
(1)聚落多分布在 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上 (2)多呈 条带状分布,或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 河流两岸发展。
原因: 地平、土肥、地下和地表水丰富。
3、冲积平原地区: 沿河、沿海分布,聚落最密集区。
原因: 地平、土肥、水丰,
细轻
思考:
冲积扇组成物质的颗粒从顶端 到边缘怎样变化?
洪积—冲积平原
2、(中下游的)河漫滩平原
(中下游) 凹岸侵蚀, 凸岸堆积
形成水下堆积体 并逐渐扩大
枯水季节露出水面
形成河漫滩
(洪水时淹没沉积增多)
河流改道
河漫滩被废弃
多个连接
形成河漫滩平原
凹岸
凸岸
河漫滩形成
你是否曾注意到,有些学生能够立刻着手行动,并且完成的速度也 很快
你是否曾注意到,有些学生再怎样努力,也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任务。
你是否曾注意到,学生做练习的时候,往往也是最容易出现课堂 纪律问题的时候。比如,有些学生会在完成自己的任务之后,询问 接下来要做什么,有些学生没有专心完成课堂任务,而是做些违纪 动作,还有些学生不停地抱怨自己不明白要做什么?

【初中地理】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之黄河三角洲地理位置

【初中地理】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之黄河三角洲地理位置

【初中地理】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之黄河三角洲地理位置【—初一地理总结之黄河三角洲地理位置】,黄河三角洲是一典型扇形三角洲,属河流冲积物覆盖海相层的二元相结构,西南高,东北低。

地理位置黄河三角洲位于渤海湾南岸和莱州湾西岸,地处117°31′-119°18′E和36°55′-38°16′N之间,主要分布于山东省东营市和滨州市境内,是由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三角洲组成的联合体。

古代三角洲以蒲城为顶点,西起套尔河口,南达小清河口,陆上面积约为7200平方公里。

近代三角洲是黄河1855年从铜瓦厢决口夺大清河流路形成的以宁海为顶点的扇面,西起套尔河口,南抵支脉沟口,面积约为5400 平方公里;而现代黄河三角洲是1934年以来至今仍在继续形成的以渔洼为顶点的扇面,西起挑河,南到宋春荣沟,陆上面积约为3000 平方公里。

黄河三角洲北靠京津唐经济区,南连山东半岛开放城市,属于国家制定的沿海开放地带。

随着德(州)龙(口)铁路、东营港和滨州港的建成,将使胜利油田与秦、晋、蒙大煤田连接起来,为东西部经济的发展提供经济结构合理的可控能源;东营港距大连港110海里,且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屿隔海相望,具有良好的出海条件。

地形特征三角洲平原地势低平,西南部海拔11m,最高处利津南宋乡河滩高地高程为13.3m,老董-垦利一带9-10m,罗家屋子一带约7m,东北部最低处小于1m ,自然比降1/8000-1/12000。

区内以黄河河床为骨架,构成地面的主要分水岭。

三角洲是由黄河多次改道和决口泛滥而形成的岗、坡、洼相间的微地貌形态,分布着砂、粘土不同的土体结构和盐化程度不一的各类盐渍土。

这些微地貌控制着地表物质和能量的分配、地表径流和地下水的活动,形成了以洼地为中心的水、盐汇积区,是造成“岗旱、洼涝、二坡碱”的主要原因。

人类活动(黄河改道、修建黄河大堤、垦殖、城建、高速公路、海堤、石油开采等)在剧烈地改变着该区的微地貌形态,但其基本框架仍清晰可辨。

黄河口附近海域表层悬浮体分布及粒度特征

黄河口附近海域表层悬浮体分布及粒度特征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7韭图1黄河河121两条取样线位置右固为艋地卫星假彩色合成圈像(RGB321),十字符号为取样点位置Fig.1StudyintheYellowRiverdeltaRightmapisfalsecolorcompositeofLandsatETM+image(RGB321).Thecro∞showssamplinglocation.低潮(图3),悬浮体取样也为低潮,因此,两类数据有一定的可对比性。

图像处理步骤为:首先利用地面控制点对图像进行精确校正,然后利用GIS将图像配准,最后将取样点位图层与遥感图层重叠,做出图1。

测量时河口河流流量较小。

据张建华等的研究“],在2001年6月19日至2002年7月6El之间,利津水文站径流量为30.16×108m3,河口地区基本维持很小的河口流量,河口主要受潮流作用。

E芒蹿鞋图2孤东油田大坝验潮(2001—07—23—07—24)Fig.2TideguageinGudongdikeduringsurveying暑2是昌导景g里昌爱导景呈宝暑景导景0·10{.20嚣.30·40,50兽答答罂軎兽罢g窨鲁詈g2222宝宝h’、~.图3预测的2001—07—08五号桩水位卫片图像获得时阃为当日10时Fig.3PredictedtideguagewhentheLandsatimageWaSacquired对沉淀后的悬浮体样品使用激光粒度分析仪进行了分析。

由于远离河口处每升海水样品的悬浮体含量减少,因此,将相邻两个站的悬浮体样品合在一起进行粒度分析,从而了解较远区域悬浮体粒度情况。

如向东一条线最后3个样品(E22、E23和E24),由于取得的悬浮体少而合在一起进行粒度分析,从而揭示测线远离海岸一端的粒度成分。

2结果与讨论2.1河口表层悬浮体空间分布为了解悬浮体在表层的变化,分别以两条船第一个取样点为原点,计算其他取样点离原点的距离,这样可以做出悬浮体、温度、盐度沿测线的变化(图4)。

黄河风光-PPT图片插入

黄河风光-PPT图片插入

黄河——陕西段
黄河流经延川县境 形成“S”形乾坤大转 弯,古称河怀湾,其得 名于天地、日月、阴阳、 刚柔、乾坤之象。黄河 在这里陡然急转,形成 了320度大转弯,被称 之为天下黄河第一湾。
HELLO!
Hi !
任务驱动 我们一起做
任务: 完善 黄河风光.ppt
(素材老师已经发到桌面 黄河风光.ppt)
黄河——宁夏段
位于宁夏吴忠 青铜峡市青铜峡镇 的青铜峡黄河大峡 谷长10多公里,宽 50—100米,两侧 的崖壁高30米以上, 具有典型粗犷雄浑 的北方黄河特色, 被誉为“黄河中上 游第一峡谷”。
黄河——内蒙古段
南海湿地景区 位于黄河北岸,是 九曲黄河在包头的 第二弯,黄河改道 南移后,形成了湖 泊和河漫滩湿地。 如今这里已经成为 候鸟们的天堂。
???
???
示例:
演示:
1.在菜单栏中找到 “ ”; 2.选择插入“图片”; 3.在“来自文件”中选中 我们要插入的图片; 4.修改已经插入的图片。
上传
上传上传上传 Nhomakorabea本节作业: 每人做一个介绍自己的ppt,在ppt中 插入自己的照片,并放上介绍的文字,展 示自己,让我们彼此之间更加了解。
黄河——青海段
龙羊峡位 于青海共和县 境内的黄河上 游,是黄河流 经青海大草原 后,进入黄河 峡谷区的第一 峡口 。
黄河——四川段
“九曲黄河 第一弯”作为黄 河大草原最具代 表性的景点,它 以一种大度的姿 态、平和的心态 表现了黄河精神 “宁静致远”的 阴柔之美 。
黄河——甘肃段
位于兰州市黄 河南岸滨河路中段 小西湖公园北侧的 黄河母亲石质雕塑, 长6米,宽2.2米, 高2.6米,总重40 余吨,是目前全国 诸多表现中华民族 的母亲河——黄河 的雕塑艺术品中最 具艺术价值的。

黄河三角洲的沉积动力分区

黄河三角洲的沉积动力分区

现代黄河 三角洲是指 1 5 年 黄河北归后在 套尔河 5 8 和支脉 沟之间形成 的三角洲沉 积体系 。三角洲 陆上面
积约5 0 k ,水下三 角洲可扩展到水深 1m左右 。整 4 0 m 5
海 泥沙在 河 口地 区快 速落 淤 ,形成规模 巨大 的河 口拦 门沙和 陡峭的河 口前缘 ,同时黄河 口是一个典型 的弱 潮 型河 口 ,感 潮 河段 只有 1 k 5 m左 右 ,加之 波浪 、潮 流、风暴 潮等复杂 动力 因素作用于河 口的泥沙沉 积 , 进 而影 响着 三角洲 的发育和演 变 。以上 独特 的条件 使 得黄 河三角 洲成为 国 内外河 口海岸研究领 域的一个 热 点 和难 点 。随着河 口海 岸动力学 、现代数学 以及计 算 机技术 的迅速 发展 ,对 黄河三 角洲的研究 从区域性研
质 砂、砂质粉砂 、砂质泥 、粉砂和粘土 ,共6 ,其分 种
布趋势是 从近岸 向离 岸 由粗变细 。比较2 0 年和 2 0 00 07 年 的沉积 物类型分 布可知 ,2 0 年时大面积 存在于 河 00 口南岸 的烂泥滩 ,至2 0 年 已完全消失 ,砂质粉砂替 07
纛 上 海 国 土 资 源 S ag a L n &R s ucs h n h i a d eo re
黄 河 三 角 洲 的 沉 积 动 力 分 区
任 韧希 子 ,陈沈 良
( 华东 师范大学河 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 2 0 6 ) 0 0 2

要 :以2 0年及2 0 年黄河三角洲滨海 区采集的 13 05 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为数据基础 ,经实验室分析取得各 00 07 2  ̄ 15
究逐步 走 向整 体性研究 ,目前 主要集 中于研 究黄河三
个三角洲 以宁海为顶 点向NE 向呈扇形展布 。黄河三 方 角洲 滨海 区是 指与黄河三 角洲 毗连 的弧形海域 ,即北 起徒骇 河 以东 ,南至南 旺河以北 的滨海 区域 ,包括 了 渤海湾南缘及莱州湾西部 。

摆动成长的“叶瓣”——黄河三角洲的动态变迁

摆动成长的“叶瓣”——黄河三角洲的动态变迁

文、图吴凯杜小康顾晋牯—黄河三角洲的动态变迁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以“善淤、善决、善徙”著称于世。

相对于黄河上游和中游的河流变道,下游的河道改变尤为明显。

黄河三角洲正是通过河口改道、频繁摆动和泥沙沉积发展而来。

黄河三角洲坐落在山东省北部,处于黄河流域的卜游,北部G渤海湾相邻,东部与莱州湾相依,大部分区域位于山东省东营市;黄河三角洲,是指黄河入海口携带泥沙在渤海凹陷处沉积形成的冲积平原。

由于黄河入河口历史上多次变迁,一般所称“黄河三角洲”,多指近代黄河三角洲.即以垦利宁海为顶点,北起套尔河口,南至支脉沟口的扇形地带为近代黄河三角洲,面积约54()()平方千米,其中5200平方千米在东营市境内。

区域内有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黄河入海口两侧新淤地带,地理位置优越,生态类型独特,是中国暖温带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是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越冬栖息和繁殖地”,是全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也是世界自然遗产二期候选地区之一。

河口三角洲是陆海交互作用最为集中和最为频繁的地区,也是对全球变化反应最为敏感的地区,它既是流域物质之“汇”,同时是入海物质之“源”,河流正是通过河口将流域的水、沙和化学物质倾斜入海,24地球Earth黄河三角洲的动态变迁可为地区的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综合治理等提供依据。

河口三角洲是径流、潮流、波浪相互作用的地带,由于河口径流和潮流强度对比的差异以及波浪、潮流对河流入海泥沙改造程度的不同,相互作用形式不尽相同,对于黄河三角洲来说,其属于径流型河口,为河流控制型。

径流型以流域来沙为主,一般发育有向海突出的三角洲,径流是塑造河口河床的主要动力,因此分析黄河三角洲的动态变迁过程首先要分析黄河入海河道的变迁。

黄河下游从来就是呈现多路流路并存和流路不断变迁的状态,河道演变基本遵循“淤积-延伸T抬高T摆动-改道”的规律演变。

2000余年间发生过上千次决堤改道,有7次重大改道与迁徙。

第17讲 河流地貌的发育

第17讲 河流地貌的发育

第17讲河流地貌的发育[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解释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核心素养解读1.综合思维:结合示意图,分析河流的不同发育阶段,掌握河流侵蚀作用和地貌特点的关系。

2.地理实践力:通过观察或实验,解释山前冲积扇的形成过程。

3.人地协调观:结合实例,分析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知识体系导学积累必备知识——基础落实赢得良好开端一、河流地貌【填图】在河流地貌示意图中填写地貌名称。

二、河流地貌的发育1.河谷的演变三、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1)提供充足的生产、 用水。

(2)方便对外联系和 。

(3)提供丰富的 。

2.河流对聚落规模的影响⎩⎪⎨⎪⎧耕地连片地区(如华北平原):聚落规模耕地破碎地区(如江南水乡):乡村规模3.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河流冲积平原:首先考虑 的威胁,多分布在洪水淹不到的地方。

(2)山区河谷中: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即高于 的地方。

【思考】 为什么河流的干、支流汇合处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提 升 关键能力——能力突破 掌握解题技法关键能力一 解释河流地貌的形成典 题 精 研[典例1] [2020·北京卷]读图,回答问题。

推测莱州湾湾口宽度的变化趋势,阐述变化过程。

(4分)[图解思路][答案]知能升华1.河谷地貌及形成过程河谷是由沟谷发育而成的,不同发育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主要方式与河谷形态不同,如下图所示:2.河流堆积地貌及形成过程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一种河流堆积地貌,包括冲积扇、洪积扇、河漫滩和三角洲等类型。

如下图所示:3.河岸的侵蚀与堆积(1)判断凹岸和凸岸从字面上来理解,“岸”指陆地部分,陆地部分被冲掉了泥土就是凹,堆着泥土就是凸。

再以河道中心线为参照,凸向河中心的一岸是凸岸,凹陷的一岸则为凹岸。

如下图所示:判读技巧:下图把文字和河岸的形状形态结合起来,便于记忆,也不易混淆。

沟壑纵横特殊地形区

沟壑纵横特殊地形区

由图可以看出这里的河湖和地表水有什么特点?
沟壑纵横特殊地形区
长江上游 沟壑纵横特殊地形区
水电业
长江上游流经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 滩多流急,落差较大,我们可以在长 江上游发展水电业
沟壑纵横特殊地形区
长江中下游
沟壑纵横特殊地形区
养殖业
长江中下游地区水域广阔、湖泊众多、 水利资源丰富。湖泊中浮游生物众多、 饲料丰富。由于地处亚热带,水温较 高,利于鱼类索饵、越冬和繁殖,捕 捞、人工养殖都有较好的条件。因此, 我们可以在中下游地区发展淡水养殖 业。
第四条说明黄土不是当地岩石风化逐渐形成
的,而是外来的。
沟壑纵横特殊地形区
二、水土流失 的原因
黄土结构
然1 原、
因自
地形 气候原因
植被பைடு நூலகம்
沟壑纵横特殊地形区
活动2 :观察图中的植被、水量、泥沙
说明:(1)植被有 涵养水源、保持 水土 的作用。 (2)植被破坏—沟—壑纵横容特殊地易形区造成水土流失。
阅读69页,活动3:谈谈你的看法?
(1)地形 — 山区、 坡度较大; (2)降水 — 降水 量较大、季节差异大。
沟壑纵横特殊地形区
脆弱的生态环境 :黄土高原多自然灾害。
沟壑纵横特殊地形区
读教材70~71页回答问题。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
地形破碎
自然原因: 气候干旱
水土流失严重 自然灾害频繁 人为原因:人口增长,人地矛盾突出
上海
武汉
重庆
1、从气温变化曲线上判断这里四季变化是否明显?
冬夏气温特点是什么?
2、根据降水量超过100mm的月份多少,判断雨季 长短。估算这里年降水量大约在多少mm以上? 3、这里所属的气候类沟壑型纵横及特殊地干形区 湿地区是什么?

黄河口岸线演变及人工岛稳定性分析

黄河口岸线演变及人工岛稳定性分析

2013年4月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Vol.33,No.2第33卷第2期 MARINE GEOLOGY &QUATERNARY GEOLOGY Apr.,2013DOI:10.3724/SP.J.1140.2013.02033黄河口岸线演变及人工岛稳定性分析杨江平1,2,李广雪1,2,徐继尚1,2(1.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青岛266100; 2.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岛266100)摘要:利用Landsat TM卫星遥感图像对现黄河口区河道、岸线进行识别和提取,分别研究了1996—2011年间河口区河道、岸线演变特征及近岸淤蚀状况,结合历史实测资料,从整个新老黄河口区动态演化角度,分析了黄河口侧湾大型人工岛工程的稳定性。

结果表明:清8以下河道小范围改道2次,可分3个阶段,新河口区岸线整体呈淤进状态,老河口区岸线持续呈蚀退状态,河口侧湾人工岛工程受南冲与北淤双重作用影响,新老河口沙嘴的变化及地层不均匀沉降对该人工岛的长期安全稳定产生了一定威胁。

建议在大型人工岛工程两侧修建堤坝等防护工程,并加强河口整个区域地层沉降方面的长期监测工作。

关键词:卫星遥感;新老河口沙嘴;人工岛;安全稳定;演变;黄河口中图分类号:P73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6-1492(2013)02-0033-08 河流入海泥沙是河口三角洲地貌塑造及岸滩演变的主要影响因子[1]。

黄河三角洲位于渤海西南部,山东省北部东营市垦利县,在莱州湾与渤海湾之间向外海凸出的大型三角洲体。

黄河是世界上输沙量最大的河流,因水少沙多、入海沉积区水深较浅及地势平坦等特点,海陆变迁较为活跃,尤其是河口地区受河流泥沙淤积及海洋动力侵蚀双重作用的影响,海岸线、陆地面积等变化剧烈[2]。

现代黄河口区域是我国重要的浅海油气区,为了变海油为陆采,1996年在清8断面附近实施人工改道,开始实施填海造陆工程,并于2005—2007年间在河口侧湾修建了大型人工岛工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套尔河口附近、黄河口附近地貌图说明本说明包括HAl2、HAl3两幅地貌图图幅范围,调查区西北起自无棣县漳卫新河河口处之大口河堡,东南至东营市东营区淄脉沟口。

岸线全长472.75公里。

行政区属惠民地区无棣、沾化县及东营市河口区、垦利县与东营区。

沿岸陆地部分,顺江沟以西地区自大潮高潮线以内沿岸10公里以上,顺江沟以东地区包含近代黄河三角洲范围。

本区主要为1855年以来的近、现代黄河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沿海河流及海岸地貌演变最为迅速的地区。

一、陆地地貌本区陆地地貌以近代黄河三角洲为主体,其边缘地势较低,称为三角洲洲缘洼地,是古黄河三角洲的区域,分别包含多种次级地貌类型。

分述如下:(一)近代黄河三角洲平原近代黄河三角洲为1855年黄河夺大清河入海以来所形成的三角洲冲积平原,其范围大致以垦利县之宁海为顶点,其西侧抵徒骇河一套尔河口,东南侧大致在宁海——胜坨至淄脉沟口一线,三角洲面向东北突出,总面积约5200平方公里,其中,1855~1984年间黄河净造陆面积约2300余平方公里。

区内主要地貌类型为:1.河成高地:是黄河尾闾河道摆荡泛淤而成的河流堆积地貌。

1855年以来,黄河大致在利津以下分汊摆荡,总的形成向东北方辐散的由五条分支组成的掌状河成高地组合体。

自西北向东南依次为:盐窝——义和——太平镇故道高地、大清河(宁海——汀河——罗家)故道高地、刁口河故道高地,神仙沟及甜水沟故道高地。

河成高地多以宁海为辐射顶点向海方地势降低,海拔由8~9米至沿海降至2~3米。

物质组成以粗粉砂为主,近代沉积层厚4~6米,潜水埋深一般在3米左右。

土壤盐渍化程度较轻,是三角洲主要粮田分布区。

2.河流故道:为黄河尾闾迁徙后的河道残迹,多构成河成高地的中轴,并与其紧密组成一体,多呈蜿蜒条带状分布。

故道范围内常有河迹湖、牛轭湖等残余水体遗存,或仅有其干涸的遗迹,地势浅洼,组成物质以粗粉砂为主。

宽度变化大,刁口河故道宽可达400~500米,一般100~200米左右。

随故道废弃时间的长短,地貌遗迹清晰差异,如大清河故道已不易识辩,刁口河与神仙沟则清晰可辨。

3.河道:以黄河河道为主体,其余皆为人工河道。

黄河现行河道在西河口以上的河段为1964年以前的河道,自1934年以来基本无大变化;西河口以下河段为1976年5月后开始行水的清水沟演变而成。

河道两侧多由防洪大堤约束。

垦利以下河床宽度变动于200~1000米间,西河甲以下走向近EW,并有向SE作弧形转折趋向。

河床内心滩、边滩等地貌形态多不稳定。

黄河河漫滩受防洪大堤约束,明显高于堤外地平面,宁海一带相对高差达3米左右,至河口段相对高差即不明显。

4.天然堤:区内黄河河道两侧保留之天然堤,现仅局限于车子沟故道和顺江沟故道近口门段。

呈低缓岗状略凸起于故道河床两侧,基本作对称分布,顺河道向海方延伸。

5.决口扇:本区内主要表现为人为控制下的引黄放淤堆积体,位于垦利县十八户闸以东,平面形态呈帚状,为七十年代以来引黄放淤形成,地势西高东低,近EW向展布,地面高程为6~4米,现尚未开垦,茅草、马绊草植被茂密。

6.河间洼地:为河成高地之间地势相对低洼的地形,主要分布在河口镇及其以南,以及胜利油田孤岛指挥部周围,呈不规则片状零星分布,相对低于其两侧河成高地约1~2米左右,物质组成以粉砂质粘土为主,雨季易积涝成湿洼地。

芦草长势良好,目前有的已辟为稻田。

7.背河洼地:分布于黄河大堤背河侧呈条状分布的洼地,其形成与人工筑堤取土有关,也与黄河地上河向两侧水平侧渗积水有关。

主要分布于宁海附近,洼地与黄河内侧临背相差约3~4米。

背河洼地目前或辟为引黄渠首沉沙池,或辟为稻田。

(二)三角洲洲缘洼地为近代黄河三角洲东西两侧边缘与古代黄河、济水三角洲之间的过渡低地。

分布于套儿河——徒骇河以西和东营区广利河一线之南。

其中,套儿河——徒骇河以西为战国至北宋时期黄河三角洲范围;东营一广利河一线之南为1855年以前古济水与大清河等河流三角洲平原区,历史上曾受黄河泛滥影响,亦属广义的古黄河三角洲范围。

今按后期受海洋动力改造作用的与否,将其分为两种类型。

1.古黄河三角洲前缘洼地:古黄河三角洲前缘洼地指未受后期海洋动力侵蚀改造的古代黄河三角洲前缘地区而言。

其范围大致在漳卫新河东侧无棣县孟家庄——黄柏岭——马山子,至沾化下椰一线之西,该线基本为战国至公元九世纪末即唐代末期的海岸线所在。

此线以西既是我国古代黄河下游近海“播为九河”的多汊河入海地区,也是东汉至唐代大河尾闾冲积的地区。

地势低平向北微倾,海拔3米左右,较其东侧之近代黄河三角洲地面略低。

洼地间有废弃古河道及古潮水沟分布。

古河道遗迹见于北瞿+阝、南瞿+阝至傅家台子一带。

据史料记载,该洼地区是北宋时期黄河干流横陇河与二股河所流经范围,也是古钩盘河流经地,现存故道遗迹的归属尚待考证。

在秦口河与徒骇河之间的下椰、久山、李雅庄一带有废弃潮水沟分布,宽度小于100米,弯道曲流遗迹隐现,表现套儿河口海湾对内陆曾有较强的影响。

东营以东,溢洪河南侧洼地区,为古黄河口东侧及古济水河口外缘地区,地势向东偏南微倾。

1855年以来曾受黄河泛滥淤积影响,随近代黄河三角洲洲面逐渐淤高并向东北方发展,该区形成相对低洼的地带,淄脉沟近河口一带,自古为泻卤之地,明清为王家岗盐场所在,今仍多为光板盐渍地。

东营郊区洼地多改造为稻田及水浇地。

2.潮汐改造的洲间洼地:为古代黄河三角洲前缘,后期受潮流冲刷破坏的地区,大致分布于无棣县孟家庄——黄柏岭——马山子至沾化下瞿+阝一线以东及北侧。

据史料分析,该洼地的北部沿海是战国至西汉时期黄河口直接影响的地区,套儿河湾西及南侧洼地,应是公元893年(唐景福二年)以后的黄河口,以及1034~1128年间黄河下游的横陇河流路与二股河流路入海淤积而成的三角洲部分。

1128年黄河南迁以后至今,本区长期脱离黄河淤积造陆的影响,三角洲前缘受到特大高潮及风暴潮潮流的冲刷破坏,形成零碎的岛状三角洲地块,簇集于潮间带上缘,当地居民称之为“坨”、“堡”、“滩”。

构成潮汐改造的洲缘洼地的代表性地貌景观。

岛状“滩坨”多由暗红色粘土层构成,地表芦草植被茂密,与其四周的盐碱光滩呈明显对照。

滩地内侧地势低洼,海拔2米左右,盐生植被稀疏,现逐渐辟为人工养虾场池,并为埕口盐场所在地。

埕口以东,邢家山子、黄柏岭一带有古贝壳堤作NW~SE向断续分布,当地称为“无影山”。

二、海岸地貌本区以潮滩为最重要的海岸地貌类型,对其分带特征另作说明于后。

除潮滩外,主要海岸地貌类型为贝壳堤岛、河口沙坝及潮沟系统。

(一)贝壳堤岛贝壳堤岛西起漳卫新河,东南至小沙附近,沿平均高潮线断续分布,由贝壳层堆积而成,为波浪及潮流冲积之产物。

贝壳堤岛平面形态多为长条状新月形,弧顶向海,两翼向陆微弯,堤顶一般高出平均高潮线1~2米,宽20~100米不等,堤身的向海侧多有海蚀陡坎带分布,各贝壳堤岛总体呈NW~SE向新月形岛链状,为我国北方泥质海岸独特的地貌景观。

其总体规模以套儿河口以西者为大,在套儿河以东者逐渐延伸入潮滩内部,形体逐渐变小。

据14C测年资料,贝壳堤岛形成约在2000年至700年间,据历史资料分析,该贝壳堤岛链可代表战国以来至北宋时期古黄河三角洲形成阶段结束以后的海岸线,并且是1128年以来海岸侵蚀后退的产物。

漳卫新河口两侧的贝壳堤岛现仍在被侵蚀破之中。

(二)河口沙坝河口沙坝是由废弃之河口沙嘴经波浪、潮流改造而成,组成物质以粗粉砂或粉砂质砂为主,分选良好,主要分布于两处。

1.刁口流路东股河口沙坝:为1976年以来的废黄河口NE向延伸之河口沙嘴经海蚀改造后,以原口门为界分别向NW和SE两侧延伸为河口沙坝目前坝体基本处于潮间带下缘,部分处于水下。

坝体平均宽约2公里,在原口门东南侧之坝体长约8公里,原口门西北侧坝体长约4.2公里,均仍处于侵蚀改造过程中。

2.淄脉沟河口沙坝:为1929~1931年南旺河流路河口以及后来之溢洪河泄洪排沙之河口堆积体,经海蚀改造而成。

近五十年来,淄脉沟口以北的河口沙坝,已被改造成平行海岸分布的贝壳滩形式,坝体大部分已处于高潮滩部位。

目前,淄脉沟北侧坝体正受羽状潮水沟的蚕蚀。

(三)潮水沟系潮水沟为泥质海岸滩涂的重要负地貌形态,本区潮水沟系统由主沟及二至三级支沟组成复杂的水系系统,为我国泥质海岸最典型、规模最大的地貌景观。

按主支沟组合形态,可分为树枝状及羽状潮沟系两种。

1、树枝状潮沟系:主要分布于挑河湾至漳卫新河口之间的潮滩区,在今黄河口以南,局部分布于小岛河口以北潮滩区。

主沟为河流入海通道,受潮流经日往复冲刷作用,多具有自陆向海宽度逐增的形态。

如套儿河主干在低潮线附近宽达1000米左右,在潮滩上界处平均宽约150~200米。

树枝状潮水沟的支沟可分为二~三级,与主沟共同组成树枝状,其分布仅限于潮滩范围,与陆地河水多不衔接,是潮滩滩面潮流吐纳的通道。

本区潮水沟分布密集,据1983年我国卫星图像资料统计,挑河湾至套儿河口之间,一、二、三级潮沟分别为28条、163条和556条,滩涂潮沟密度达1.477公里/平方公里。

2.羽状潮沟系:规模小,分布局限,仅在广利河一淄脉沟潮滩区小范围内发育。

此外,在套儿河主沟两侧也有少量分布。

支沟只有一级,多与主沟呈直角交会,并大致平行分布,总体是羽状。

羽状潮沟系形成较快。

如南旺河道两侧之羽状支沟系,在1961年的航片影像中尚不存在,近20余年来即形成长约0.5~2公里的支沟系,沟宽一般小于10米,平均深0.5~1.0米左右,目前有发展趋势。

三、潮滩地貌带本区为我国泥质海岸潮滩地貌最为发育、规模最大的地区之一,具有一定的分带特征,自岸向海可分为两部分,即高潮滩与潮间带。

(一)高潮滩高潮滩为特大高潮线与大潮高潮线之间的地带,即非常性潮汐影响的地带。

车子沟以西,宽达2~6公里;小岛河至淄脉沟一带宽1~3公里。

其基本特征为:(1)滩面坦平,平均坡降为1~2‰0,滩面长期干燥呈白色盐碱光滩,盐生植被稀少;(2)树枝状潮水沟发育为主,局部有羽状潮沟系;(3)滩面以淤积为主,组成物质以粘土质粉砂为主,为细粒潮流相沉积物。

在废弃时间较短的河口段如刁口河口两侧,潮滩受强烈冲刷蚀退,滩面变陡,具地貌意义的高潮滩不发育。

在强烈淤进的现行河口及其两侧岸段,以河口强烈淤积作用为主,具地貌意义的高潮滩相反也不发育。

(二)潮间带潮间带为大潮高潮线与最低潮线之间的地带,一般分为潮间上、中、下三亚带:即小潮高潮线以上为潮问土带;小潮高、低潮线之间为潮间中带;小潮低潮线以下为潮间下带。

本区各段海岸地貌发育有较大差异,潮间亚带的发育状况各有特点。

1.受黄河直接影响弱的岸段:即车子沟以西至漳卫新河口间和小岛河口以南至淄脉沟口间岸段,潮滩三亚带发育。

①潮间上带:上缘常有数级高10~20厘米的滩坎发育,坎上有贝壳碎屑堆积,坎下有泥砾,滩面受潮、浪流冲刷呈劣地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