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实验题知识点
新课程标准初中物理中考必考20个实验专题分类汇总及专题练习含答案

新课程标准初中物理必做20个实验专题复习试题新课程标准初中物理必做20个实验专题复习试题一、初中阶段20个重点考查的实验光学实验3个实验:1.探究光的反射定律;2.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热学实验1个:1.实验液体温度计并探究水的沸腾过程电学实验7个:1.连接两个用电器组成的串联、并联电路;2.使用电流表并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3.使用电压表并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4.探究欧姆定律;5.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6.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7.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力学实验9个:1.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2.建构密度的概念;3.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4.探究牛顿第一定律;5.探究摩擦力大小的因素;6.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7.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8.探究阿基米德原理;9.测量滑轮组和斜面的机械效率二、实验题的特点实验题是最能体现物理学科的学习能力的一种题型,它不仅能反映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动手动脑能力,而且还能反映学生对学习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情况,重要的是它能再现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实验题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用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作图题、计算题等不同方式展示,所以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以及解题步骤,都适用于对实验题的正确解答。
三、实验题解答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实验原理定方向正确解答物理实验题必须坚持以实验原理为依据的操作过程,实验原理是整个实验的指导方向,而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必须做到:(1)、要结合课本中学过的物理知识加深理解实验原理;(2)、要从实验原理中理解实验成立的条件;(3)、弄清一个实验原理可以做不同的类似实验;(4)、理解原理设计替代性实验。
2、实验步骤要有科学性实验步骤是否合理、完善直接影响着物理实验的质量,因此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弄懂,理解和熟悉实验步骤对做好实验题是非常重要的:(1)、保证实验步骤的完整性和合理性。
(中考物理)复习专题突破:专题四 实验题

专题四 实验题类型一光学实验实验❶ 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1.(2019·吉林市二模)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使激光束紧贴纸板照射的目的是显示________,将纸板NOF向前折或者向后折,在纸板NOF 上________看到反射光,若将纸板沿着ON对折,发现反射光与入射光的径迹完全重合,这说明反射角________入射角。
实验❷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2019·长春模拟)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刻度尺、白纸、笔、火柴、光屏,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目的是便于确定____________。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面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______(选填“前”或“后”)侧观察。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像。
(4)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蜡烛A的像大小将________。
实验❸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3.(2016·长春中考)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1)组装并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____________上。
(2)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光屏上得到清晰的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这一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__________。
(3)保持图中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屏上的像变模糊了。
小明将自己的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并适当调整眼镜的位置,光屏上的像又清晰了,则小明戴的是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4.(2019·吉林市一模)为了探究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小强和同学课后利用透明橡皮膜、注射器、乳胶管、止水夹等器材制成形状可改变的液体透镜,当蜡烛、光屏和液体透镜如图放置,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此烛焰像应是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初中物理中考专题复习《热学实验》(附参考答案)

初中物理中考专题复习《热学实验》(附参考答案)热学实验题重点考查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水的沸腾、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等实验,侧重考查温度计等仪器的使用、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数据的处理、归纳实验结论、用图像描述规律等。
一、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非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规律 1.图像中若有一段线段与“时间轴”平行,则该物体是晶体否则是非晶体。
2.晶体熔化(凝固)条件:温度达到熔点(凝固点),且继续吸(放)热。
非晶体熔化(凝固)条件:持续吸(放)热。
3.特点: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凝固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凝固点)。
晶体熔化(凝固)过程中持续吸(放)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凝固)过程中,吸(放)热,温度不断变化.此类题考查学生对固体熔化(凝固)实验的掌握情况、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以及固体熔化时的规律.根据温度计的使用的注意事项: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物体,不能碰到容器底,也不能碰到容器壁.知道怎样才能使试管中的晶体均匀受热是解决此题的关键.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时,一般都采用水浴法,同时需要不断搅拌物体。
水浴加热,可以使加热比较均匀,物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固体颗粒越小,受热越充分,熔化的就越快.根据公式Q吸=cm△t可以知道,当Q吸和比热容c一定时,升高的温度△t和水的质量m成反比,因此当水的质量m越大时,水的温度升高的就会越小,温度计的示数变化就不太显著.在相同的时间内(吸热相同),若物质固态时温度升高多,而液态时升高少,由此可知温度变化越大,比热容就越小.例1 图甲是小明“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某时刻试管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是℃。
(2)实验时,把装有碎冰块的试管放到装有水的大烧杯中加热,主要目的是使碎冰块,而且物体的温度上升速度较(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试管在水中的深度要适当.其“适当”的含义是:①;②.(3)图丙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考点汇总与精练-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解析版)

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考点汇总与精练——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实验目的: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因素实验器材:木板长方形木块质量不同的小球实验原理:观察下车在木板上移动的距离,如木块移动的越远,表示木块做的功越多,说明小车具有很大的动能;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实验步骤:①将木板的一端垫高,组成一个斜面;②让小球在斜面的不同高度滚下,推动木块在木板上前进,观察木块在木板上移动的距离。
(做三次)③换做质量在较大的小球在斜面的同一高度滚下,观察木板在木板上移动的距离。
(做三次)实验现象:1、同一小球在斜面越高的地方滚下,木块被推的越远;2、质量不同的小球,在同一高度滚下,质量越大的小车,把木块被推的越远实验结论:1、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动能越大;2、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动能越大;3、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考点方向:1、猜想: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和速度有关;2、实验研究:研究对象:小钢球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3、如何判断动能大小:看木块被小钢球推动的距离多少;4、使质量不同的钢球从同一高度静止释放的目的:使小球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5、如何改变钢球速度:使钢球从不同同高度滚下;6、分析归纳:保持钢球质量不变时结论:运动物体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7、保持钢球速度不变时结论:运动物体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8、得出结论:物体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质量越大动能也越大。
9、斜面的作用:使物体具有速度并改变物体速度的大小。
10、水平面的作用:使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力平衡,在水平方向只受摩擦力。
11、能量转化:在斜面上机械能转化过程:重力势能转化成动能,在水平面上能力转化过程:动能转化为内能。
12、木块最终停下来的原因:在水平面受到摩擦力。
13、实验推理与假设:当水平面绝对光滑,小球将做匀速直线匀速,不能达到探究目的。
14、超载、超速问题判断:超速时,质量不变,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超载时,速度不变,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中考物理必考实验与简答题

中考物理必考实验与简答题中考物理必考的三种题型——光学和热学实验探究题——题型一光学实验题考查实验:(1)探究光的反射规律(2)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3)探究光的折射规律(4)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例1小明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玻璃板M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将蜡烛A放置于玻璃板前固定并点燃,如图所示:(1)在蜡烛A所在侧透过玻璃板观察到另一侧蜡烛A的像,并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所成像重合后,看上去蜡烛B也被点燃,以此可以确定蜡烛A所成像的位置,他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替代”或“理想模型”)法。
(2)小明在蜡烛B处做好标记,测得B到A的距离为10cm,再移出蜡烛B,将玻璃板平移到B位置,此时所成像与前一次成像的大小比较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第二次所成像到蜡烛A的距离变为________cm。
解析(1)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蜡烛A一侧观察,在蜡烛B的一侧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用蜡烛B代替蜡烛A和蜡烛A的像进行比较,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2)将玻璃板向远离蜡烛方向移动,根据物像大小相等,所以像的大小不变;当蜡烛与玻璃板的距离为10cm时,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10cm,所以像和物相距20cm。
答案(1)替代;(2)不变;20题型二热学实验题考查实验:(1)探究固体熔化实验(2)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3)探究水的沸腾实验(4)探究物质的吸热本领实验等例2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本次实验不能使用________(选填“水银”“煤油”或“酒精”)温度计。
(水银的沸点为357℃,煤油的沸点为150℃,酒精的沸点为78℃)(2)水沸腾后,温度计液柱稳定时的示数如图所示,则该地水的沸点为________℃。
解析(1)图中水的沸点是99℃,所以温度计内液体的沸点需要高于99℃,酒精的沸点是78℃,所以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水的沸点。
天津市2023年中考物理电学实验设计要点及训练

一、电学实验设计基础知识1.分类:电学实验设计题分为2类:①测导体的②测电灯的2.用电压表测电流的方法:(1)借助定值电阻测出待测电阻的电流。
实验步骤:①断开开关按电路图②闭合开关③闭合开关④待测电阻的电流: Ix=待测电阻Rx=(2)借助滑动变阻器测出待测电阻的电流。
实验步骤:①断开开关按电路图②将R1滑片调到端③将滑片P调到端④待测电阻的电流: Ix=待测电阻Rx=3.用电流表测电压的方法:(1)借助定值电阻测电压1实验步骤:①断开开关按电路图②闭合开关③闭合开关④待测电阻的电流: Ux=待测电阻Rx=(2)借助滑动变阻器测出待测电阻的电压。
实验步骤:①断开开关按电路图②将R1滑片调到端③将滑片P调到端④待测电阻的电流: Ux=待测电阻Rx=(3)借助定值电阻测出待测电阻的电压2。
实验步骤:①断开开关按电路图②闭合开关③闭合开关④待测电阻的电流: Ux=待测电阻Rx=4.只用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实验步骤:①断开开关按电路图②将滑片P移至电阻一端闭合开关③保持滑片P的闭合开关④小灯泡的额定电流: IL=小灯泡的额定功率:P额=5.只用电流表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1)已知I额=0.3A①断开开关按电路图②将滑片P移至电阻一端闭合开关③保持滑片P的闭合开关④小灯泡的额定电压: UL=小灯泡的额定功率:P额=(2)已知U额=2.5V①断开开关按电路图②将滑片P移至电阻一端闭合开关③保持滑片P的闭合开关④小灯泡的额定电压: UL=小灯泡的额定功率:P额=二、25题解题要点1.密度压强浮力综合题解题步骤①读题:画图填数②确定物体在液体中的状态③受力分析④写平衡力方程⑤带入公式⑥尽量把题中的已知量字母带入⑦相关公式分组:三力平衡:①F向上:F浮+F=G②F向下:F浮=G+T二力平衡F浮=G相关公式:F浮=ρ液gV排 F浮=G-FG=mg G=ρVgm=ρVΔP=ρgΔh2.简单机械功和功率综合题解题步骤①读题:画图填数②确定承担重物绳子的根数③相关公式分组:功:①水平: W=FS ②竖直:W=Gh 功率:①定义: ②推导:P=Fυ时间滑轮组:拉力绳长: S=nh υF=nυG有用功:W有=Gh W有=ηW总总功: W总=FS W总=W有+W额外功:W额=G动h W额=FS-Gh机械效率斜面:额外功:W额=fL 其他同上3.力电综合题解题步骤①读题:画图填数②确定电路的串并联③一定记住串并电路的特点④如果有图像,对图像进行分析⑤画出必要的等效电路⑥逐步分析解题推导⑦相关公式分组(略)。
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解析版)

《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一、实验探究题1.在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让小车从同一斜面和同一高度处静止开始下滑,小车分别停在如图所示的位置。
(1)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到斜面低端的______相同。
(2)结论:表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它运动得______。
(3)推理:如果表面绝对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永远做______。
(4)牛顿第一定律是在______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______而总结归纳出来的。
(5)通过实验探究后,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知识有更深一层次的理解;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原因,而是______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在学习“运动和力的关系”时,我们曾追随着物理学家的足迹,设计过这样的“斜面”实验:(1)如图所示,实验时每次都必须让小车从斜面滑下后沿水平面运动,是因为小车在水平面运动时,竖直方向的______力等于______力,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向上的摩擦力。
(2)每次都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自由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运动时的______。
(3)分析图中水平面的粗糙程度,并观察比较小车在不同表面滑行的最大距离,可以得出:在初速度相同的条件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______,小车运动的距离越______。
(4)进一步推力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不受任何阻力),则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______运动(5)此实验中采用了______和______方法。
3.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1)让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后,沿水平面运动,是为了使小车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______ 力和______ 力相平衡,其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2)每次都让小车从同一个斜面的______ 位置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在滑到斜面底端时具有相同的速度;类似的这种实验研究方法叫______ .(3)比较图中小车在不同表面滑行的最大距离,可以得出:在初速度相同的条件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______ ,小车运动得越______ ;(4)在此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可以得到:运动物体不受外力时,它将______4.如图所示,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让小车以相同速度分别滑上三种“路面”,记下小车停下的位置,测出小车在水平“路面”上运动的路程,并记入表格.(1)要想让小车以相同速度滑上“路面”,小车应从斜面上______ (同一高度或不同高度)由静止滑下;(2)通过分析______ 两组数据,可以判断出小车在木板上受到的阻力______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棉布上受到的阻力.(3)如果有一种“路面”材料比玻璃更光滑,则小车运动的路程将______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10cm.(4)如果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滑上绝对光滑的水平“路面”,即不受阻力作用,小车将______ .5.探究“牛顿第一定律”:(1)利用如图装置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复习必备

中考物理重难点知识点集锦1. 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
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2. 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3.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
只要是匀速直线运动,则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
4. 平均速度只能是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求某段路上的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5. 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等其它力。
6.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7.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不一定改变运动状态。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8. 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
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
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并不是惯性越大。
9. 惯性是属性不是力。
不能说受到,只能说具有,由于。
10. 物体受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这两个可以相互推导。
物体受非平衡力:若合力和运动方向一致,物体做加速运动,反之,做减速运动。
11. 1Kg≠9.8N。
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只能用公式进行变换。
12. 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注意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13. 压力增大摩擦力不一定增大。
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跟压力无关,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
14. 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
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
15. 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16. 杠杆调平:左高左调;天平调平:指针偏左右调。
两侧的平衡螺母调节方向一样。
17. 动滑轮一定省一半力。
只有沿竖直或水平方向拉,才能省一半力。
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解析版)

《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一、实验探究题1.如图甲所示,该实验装置的名称是______ .使用前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的液面的高度几乎不变,则说明装置______ (选填“漏气”或“不漏气”).图乙和图丙是将该装置的探头放入水中不同深度的情况,比较后得出的结论是: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______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比较图丙和图丁,得出的结论是:液体内部的压强与______ 有关.2.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他向图甲中的U形管内注入适量的红墨水,当管内的红墨水______时,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相同。
(2)如图乙所示,他将橡皮管的一端紧密地套在U形管左侧的端口后,多次改变探头在水中的同一深度不同的方向,并比较每次的橡皮膜方向及相应的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
这是为了探究______。
(3)他换用其他液体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当探头在下列液体中的深度相同时,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最大的是______。
(填符号)A.酒精(ρ酒精=0.8×103kg/m3)B.植物油(ρ植物油=0.9×103kg/m3)(4)若图乙中U形管左右两侧红墨水面的高度差h=5cm,则橡皮管内气体的压强与大气压之差约为______Pa.(ρ红墨水≈1.0×103kg/m3)3.下列四幅图是小华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实验时的四个场景,除图④杯中装的是盐水外,其余杯中装的都是水。
(1)本实验是通过观察压强计左右两管内液面的______的变化而知道压强大小变化的;(2)比较①②两幅图,可以得出:______;(3)比较②④两幅图,可以得出:______;(4)比较②③两幅图,可以得出:同种液体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压强大小跟______无关。
4.在“研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中:(1)压强计是通过观察U型管的两端液面的______来显示橡皮膜所受压强大小。
中考物理实验专题17 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考点精讲+练习学生版+解析版)

实验17 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考点精讲【设计与进行实验】1.主要实验器材:质量不同的钢球、木块、斜面等;2.实验步骤:探究1: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1)控制不变的量时钢球的质量m;(2)改变的量时钢球的速度,即改变钢球在滑槽上的释放位置的高度h;(3)观察的量时木块被撞出的距离s。
探究2: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1)控制不变的量时钢球的速度,即固定钢球在滑槽上的释放位置的高度h;(2)改变的量钢球的质量m;(3)观察的量时木块被撞出的距离s。
【分析和论证】探究1中:当钢球质量相同时,钢球达到斜面底端速度越大,木块被撞击滑行的距离越远,说明钢球的动能与速度有关,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探究2中:当钢球达到斜面底端速度相同时,钢球质量越大,木块被撞击滑行的距离越远,说明钢球的动能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实验结论】物体动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①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②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越大。
【实验方法】(1)转换法:通过小球推动木块运动的距离来反映小球动能大小,推动木块运动距离越远,小球的动能越大;(2)控制变量法:①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控制小球速度不变,将质量不同的两小球,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小球质量越大,撞击后木块运动的距离越大,小球动能越大)。
②探究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控制小球质量不变,将质量相同的两小球,从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小球速度越大,撞击木块后运动的距离越大,小球动能越大)。
【交流与讨论】(1)使钢球获得动能的方法:将钢球由斜面某一高度静止释放(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2)将质量不同的钢球放在斜面上同一高度处静止释放的目的:控制钢球达到斜面底端时具有相同的初速度(钢球的速度与质量无关)。
(3)将质量相同的钢球由斜面上不同位置静止释放的目的:改变钢球达到斜面底端时的初速度。
(4)实验推理:当水平面绝对光滑时,木块将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中考物理37个重点专题高分三步曲专题23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特点的实验中考问题含解析

专题23 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特点的实验中考问题知识点1: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的实验1.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表达式:I=I1=U2=U32.并联电路的干路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表达式:I=I1+I2+I33。
要把握连接电路以及电路元件使用的注意事项.4。
电路故障分析,电流表的读数,实验数据的处理。
知识点2: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规律的实验1。
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1)在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导体两端电压之和。
(2)表达式:U=U1+U2+U32.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1)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且等于电源电压. (2)表达式:U=U1=U2=U3知识点3: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特点的应用【例题1】(2020南京模拟)在“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的实验中,小虹同学选用两个不同的小灯泡组成了如图甲所示的串联电路,然后用一个电流表分别接在a、b、c三处去测量电流.(1)她先把电流表接在a处,闭合开关后,发现两灯的亮度不稳定,电流表的指针也来回摆动。
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A。
某段导线断开B。
某接线柱处接触不良C。
某灯泡被短路D。
电流表被烧坏(2)她排除故障后,重新闭合开关。
电流表的指针指示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所测的电流值为A。
(3)她测量了a、b、c三处的电流,又改变灯泡的规格进行了多次实验,其中—次实验的测量数据如下表,在分析数据时,她发现三处的测量值有差异.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可能是因为测量误差造成的B。
是因为没有对电流表调零造成的C.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本来就不等D。
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的过程中,电流越来越小【答案】(1)B(2)0.22A(3)A【解析】(1)A和D中故障会导致电路中都没有电流,灯也不亮。
C选项故障电流是稳定的,被短路的灯泡不亮,另一个灯泡亮度稳定.在题干的描述中发现有电流,灯亮度不稳定,有两种情况:一是电源电压不稳定,二是电路中就接触不良的接线柱,故此题只有B选项符合(2)先看量筒量程,再注意分度值即可,难度较易.(3)分析实验数据存在误差的原因,弄清楚实验误差和错误的区别.C和D选项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2021年中考物理微专题复习 专题05 中考光学五类重点实验问题(教师版含解析)

专题05 光学五类重点实验问题知识点1: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实验本实验在中考中常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查:1.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为3×108m/s;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等于真空中的速度。
4.用光的直线传播可解释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等。
知识点2: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本实验在中考中常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查:1.入射角(反射角)是指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2.如果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如何操作?将纸板沿中轴ON向后折,观察在纸板B上是否有反射光线。
3.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理想模型法: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5.量角器的作用:测量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
6.从纸板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原因是:光在纸板上发生了漫反射。
7.多次改变入射角大小并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保证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8.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知识点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在中考试题中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考查:1.实验器材:薄玻璃板、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火柴、刻度尺、一张白纸、笔。
2.操作步骤:实验时,将白纸铺在水平桌面上,将玻璃板竖直放在白纸上,点燃蜡烛法现玻璃板的后面有蜡烛的像,为了确定像的位置具体做法是移动另一侧未点燃的蜡烛,直至与像完全重合,用笔在白纸上做出标记。
3.如何确定像的虚实?将未点燃的蜡烛拿走,拿一个光屏放在该处不透过平面镜看光屏上是否有像。
5.得出结论: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与像成正立、等大、左右相反的虚像,物与像对应点的连线垂直平面镜,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6.如果在实验中发现两个像,是由于玻璃板太厚导致的。
中考物理实验题的答题技巧归纳

2019年中考物理实验题的答题技巧归纳
一、测量型实验题
这种实验题是比较简单的,主要包括直接测量型实验和间接测量型实验,只要同学们不马虎,得满分是没问题的。
二、探究型实验题
新课标的特点就是探究,探究型实验题也是中考物理实验题的主角。
教材上除了几个测量类实验和演示实验以外,都可以以探究的形式出现,课本上的实验是出题的一个重点。
解法分析:解探究题要深入了解课本上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做到了如指掌,才能对探究实验题做到万无一失;二是掌握探究的方法,要熟练运用“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
法”“类比法”等方法。
三、开放型实验题
有许多物理实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做,用不同的实验方法、不同的验仪器能得出相同的实验结果,也就是说物理实验具有开放性。
开放型实验题是近年考题中的一个新亮点,特点是题设条件不确定、解题方法多样化、答案不惟一;在考查大家实验能力的同时还考查大家的创新能力、发散思维能力。
因为一题多解,考题的难度并不大。
解法分析:希望大家把做过的开放型实验题归纳在一起,找到解题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发散思维能力。
四、设计型实验题
设计型实验让我们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能考查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常见设计型实验题多数考察密度和电学部分,并有以下特点:基础性:大部分题目以课本知识为依托,不脱离教材,考查我们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开放性:设计题大部分没有惟一答案,只要求写出其中的一种或几种,还有就是贴近生产、生活,常把日用品作为实验仪器来验证物理规律,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与运用能力。
中考物理实验专题03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考点精讲+练习学生版+解析版)

实验03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考点精讲1.实验器材及作用:(1)测量工具:温度计、秒(停)表;(2)温度计的原理、使用和读数;(3(42.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1(2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3)烧杯中水量的要求:能够浸没试管中的固体即可;(4能接触到烧杯底或侧壁;【分析数据和现象,总结结论】图1 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图2 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3.根据实验数据描绘温度-时间图像;4.根据实验数据或图像判断熔点、熔化时间、晶体、非晶体、物态、内能大小等;5.根据实验数据或图像总结晶体熔化特点。
【交流与讨论】6.当试管中的冰开始熔化时,立即将试管浸入另一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观察冰是否继续熔化;7.烧杯口处“白气”的成因:8.熔化过程中内能、温度和热量的变化规律: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热量,内能逐渐增大,但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温度不断升高;9.选用小颗粒固体的原因:①使固体受热均匀;②便于与温度计的玻璃泡充分接触.10.烧杯中的水要适量,原因是:①水太多会延长实验时间;②水太少不能使固体浸没,会造成固体受热不均匀.11.试管插入烧杯中的深度要适当,“适当”的含义:①试管不能接触烧杯底;②试管中装有固体的部分要浸没在水中.12.温度计的使用: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应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且不能碰到试管底或试管壁;②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③温度计的读数:物体温度=大格示数+小格数×分度值.13.为了缩短实验时间,可采取的方法:①用温水;②增大酒精灯的火苗;③适当减少水的质量.14.熔化前后图线倾斜程度不同的原因:熔化前后物质的状态不同,比热容不同(相同时间温度变化量小的比热容大);15.冰熔化后继续对烧杯加热,试管内水不会继续沸腾的原因:没有温度差,试管内的水不能再继续吸热;16.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17.晶体熔化时的特点:持续吸热,温度不变;18.撤去酒精灯,晶体还会继续熔化的原因:水的温度高于晶体熔点,晶体可以继续吸热;19.通过图像区分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20.比热容的相关判断和计算;【例1】同学们在实验室做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1)小明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分析实验数据可知,熔化完毕.(2)请在图甲所示的方格纸上帮小明画出该物质的温度—时间图像.甲(3(4).(5.(6棉网”或“温度计”)的高度.(7)的固体进行实验.(8(9.(10)小杨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该固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丁所示,由图丁知,在BC.时间/min01234567891011温度/℃40424446484848484849.55152.5乙丙丁(11)在实验过程中,相同时间内被加热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则该物质处于固态时的比热“小于”或“等于”)处于液态时的比热容.(12)小杨在总结实验结论时推测:如果一直加热下去,试管中的液体会沸腾.你认为小杨(13)如图戊所示是小华同学分别利用a、b两种物质做熔化实验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a、b【例2】在探究热现象的实验中,如图甲所示,小明将质量相等的冰和石蜡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并放在一个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两试管放在同一个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其目的有(2“A”或“B”)是冰,该物质在第4 min态.当冰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发现试管中的水始终不(合理即可)(3)加热1 min“冰”或“石蜡”)的比热容较大.(4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5)把装有冰块和石蜡的试管放入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快”或“慢”),(6.A.寻找普遍规律B.减小实验误差实验03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考点精练一.选择题1.如图是“探究石蜡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石蜡应碾碎后放入试管中B.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放置在石蜡内部C.“水浴法”加热可以使石蜡受热均匀D.熔化的过程中,石蜡温度保持不变2.如图是小叶同学用火焰稳定的酒精灯对冰块加热“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
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07热学实验(知识点复习+例题讲解+过关练习)-备战2023年中考物理一

专题07热学实验一、探究熔化和凝固规律:1.晶体:熔化时有固定的熔点的物质;(1)常见晶体:海波、冰、食盐、萘、石英、各种金属等;(2)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吸热(缺一不可);(3)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热,内能增加,但温度不变(固液共存状态);(4)处于熔点的物质状态:固态、固液共存和液态;2.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的熔点;(1)常见非晶体的物质:蜂蜡、松香、沥青、玻璃、塑料等;(2)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3.熔化凝固图像:【冰熔化成水后,水的比热容更大(水的升温图像斜率比冰小)】【例题1】如图所示,是锡的熔化和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1)锡的熔点是,凝固点是。
(2)在BC段,锡处于态;在DE段,锡处于态。
(3)锡的熔化用了min,它熔化过程中要热,但温度。
(4)锡从10min到12min这段时间间隔内处于态。
【答案】(1)230℃;230℃;(2)固液共存;液;(3)4;吸;不变;(4)固液共存。
【解析】解:(1)由图可知锡在230℃时开始熔化,且温度保持不变,所以熔点为:230℃,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等,即凝固点也是230℃。
(2)在BC段,锡处于熔点温度下,所以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在DE段,锡处于降温过程中,所以处于液态。
(3)由图可知锡从3分钟开始熔化,到7分钟熔化完成,所以锡的熔化用了4min,它熔化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不变。
(4)锡从10min到12min这段时间间隔内,处于凝固过程,所以为固液共存状态。
故答案为:(1)230℃;230℃;(2)固液共存;液;(3)4;吸;不变;(4)固液共存。
【变式1】(一)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了如图1所示的图象。
(1)由图象可看出该物质的熔点是℃,在第2min末该物质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2)该物质熔化过程的特点是不断吸热,温度,内能增大。
(3)比较图中AB段和CD段可知,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段吸收的热量较多。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二力平衡及其实验中考问题(教师版含解析)

专题07 二力平衡及其实验问题知识点1:二力平衡: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么这两个力相互平衡。
知识点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知识点3:探究二力平衡条件实验在探究究二力平衡问题时,什么因素影响实验结果?答:(1)摩擦力(2)你认为右图哪个实验更合理?答:甲,应为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对实验效果影响大。
(3)如何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答:当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都可以判定物体处于平衡状态.(4)实验中如何改变拉力的大小?答:通过改变砝码的个数,来改变对小车的拉力大小.(5)定滑轮有什么作用:答:改变拉力的方向(6)如何探究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答:将纸板从中间剪开,观察纸板是否还处于平衡状态。
(7)如何探究两个力在同一直线上:答:把纸板转动一个角度,然后松手,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8)实验结论:二力平衡条件:同体、等大、方向、共线。
(9)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10)选择静止状态的原因:匀速运动状态不好控制。
(11)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得出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
【例题1】(2020安徽)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即重力不计),上端挂在铁架台的水平横杆上,下端挂一重为G的小球并保持静止。
图中分别出了该状态下小球和弹簧的受力示意图。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G 与F 3是一对平衡力B. G 与F 3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 F 1与F 2是一对平衡力D. F 1与F 2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答案】D【解析】重为G 小球悬挂在铁架台的水平横杆上,由图可知F 1是弹簧对小球的拉力,F 2是小球对弹簧的拉力,F 3是铁架台的水平横杆对弹簧的拉力;根据平衡条件可知,重力G 与F 1是一对平衡力,F 2和F 3是一对平衡力,F 1与F 2是一对相互作用力,G 与F 3是既不是平衡力也不是相互作用力。
中考物理实验题答题技巧

一.解实验题的几个技巧:1.在测量型实验中,直接测量型要判断实验所选用的测量仪器,知道所用的测量工具的量程与最小分度值,注意一些仪器指针测量前是不是在零刻度线上,读数时读出正确的数据,同时在处理数据方面应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间接测量型实验:①要掌握其实验的原理,分析测量的物理量以及如何测量这些物理量。
②确定实验所需的实验器材,总结实验结论会分析实验的误差及其产生的原因。
2.在探究型实验中,(1)审题①仔细审视第一句话明确该实验研究(或探究)的内容是什么实验的目的物理量与其他物理量之间有什么关系最好能与相对应的物理量与及物理规律的公式联系起来。
②题中描述的现象与数据相应联系起来,做到有针对性的解题。
③知道实验中要观察的实验现象或相关条件指什么(2)联系现象或已知物理规律初步分析数据。
往往影响研究实验目的的因素不止一个,因此在实验中通常采用控制变量法。
针对不同情况,主要有三种情况:①根据得出的现象与数据,看看某因素与研究的物理量有关还是无关的结论。
②根据现象与数据的变化,得出某因素与研究的物理量之间有没有甲随着乙的增大而增大或甲随着乙的增大而减小的结论。
③根据现象和数据的倍数关系,得出研究对象与某因素成正比或反比的结论(注:往往只有两组数据是不能判断研究物理量与某因素成正比或反比)要有把握的判断物理量之间是否成比例,方法有两种:方法一:建立一个简单的直角坐标系描点画图;方法二:是对照已知的物理规律公式判断是否符合。
(建议用第二种方法验证)(3)进一步综合分析实验数据和现象。
在得到数据中有些物理量的单位相同,有些物理量的单位不相同,在处理数据方面通常采用四则运算:当记录的物理量的单位相同,则处理的方法为加、减法(也叫和值分析、差值分析),当记录的物理量的单位不同,则处理的方法为乘、除法(也叫比值分析、乘积分析)当一个变量与另一个变量之间的比值(或乘积、和值、差值)不同时,所研究的物理量不同,且当变量与变量之间的比值越大(或乘积、和值、差值)越大,所研究的物理量越大或越小,也有可能不同当一个变量与另一个变量之间的比值(或乘积、和值、差值)相同时,所研究的物理量相同。
人教版物理中考总复习 核心考点解析 必考实验专题03 热学实验

核心考点解析必考实验专题03 热学实验1.如图甲所示,小雪用该实验装置在室温下探究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将浓盐水冻成的冰块打碎后放入小烧杯中,温度计插入碎冰中(图甲),其示数为℃。
(2)观察现象,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值。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成图象(图乙),由图象可知盐冰的熔点为℃.在熔化过程中,盐冰水混合物的内能(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3)实验过程中,发现烧杯外壁出现水珠,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4)将装有0℃的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在正在熔化过程中的盐冰水混合物中,试管中冰的质量将(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2.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1)在组装图甲中的实验器材时,需要按照(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
(2)由图乙可知,冰是(填“晶体”或“非晶体”)。
(3)B点的内能(填“大于”、“等于”或“小于”)C点的内能。
(4)当加热至第8min时,试管内的物质处于(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5)由图乙可知,在加热相同时间的情况下,AB段温度变化比CD段温度变化大,说明冰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填“大”或“小”)。
3.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分别在烧杯和试管中放入适量的碎冰,并各放了一支温度计组成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完成下面探究实验。
(1)点燃酒精灯给烧杯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计A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温度计示数为℃。
(2)实验过程中A、B两个温度计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通过分析图象可知,(填“实”或“虚”)线是试管内碎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第7min时烧杯内的碎冰处于态,此时试管内的碎冰(填“能”或“不能”)熔化。
(3)通过实验可以得出晶体熔化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熔点,。
4.学习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种晶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1)如图甲的器材组装有一不当之处是。
2024年中考物理光学实验题型汇总

2024年中考物理光学实验题型汇总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实验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中考物理中,光学实验题型一直是考查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为大家汇总 2024 年中考物理可能出现的光学实验题型,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一、探究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这是光学的基本原理之一。
在中考中,可能会通过以下实验题型来考查这一知识点:1、小孔成像实验要求同学们理解小孔成像的原理、成像特点(倒立的实像),以及像的大小与小孔和物体之间距离的关系。
例如:在一个暗室中,用一个带有小孔的纸板遮挡在蜡烛和光屏之间,移动蜡烛或纸板,观察光屏上像的变化。
2、影子的形成考查影子的形成原因,以及在不同时刻物体影子的长度和方向的变化规律。
比如:给出一天中不同时间物体影子的长度和方向,让同学们分析太阳位置的变化。
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光的反射定律是光学中的重要规律,包括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相关实验题型可能有:1、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通过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测量反射光线的角度,验证反射角是否等于入射角,并观察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2、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比较设置不同表面粗糙度的反射面,观察反射光的特点,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区别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成像特点是中考的高频考点,主要包括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所成的像是虚像。
可能的实验题型如下:1、确定像的位置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通过观察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与玻璃板前面蜡烛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来确定像的位置。
2、比较像与物的大小选择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个作为物体,另一个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与像完全重合,从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3、测量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使用刻度尺测量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验证距离是否相等。
四、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光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实验题型通常较为复杂,需要同学们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
(初中物理)中考伏安法测量导体(小灯泡)电阻实验问题(解析版)

专题26 伏安法测量导体(小灯泡)电阻实验问题知识点1:伏安法测导体电阻实验原理:R=U I实验器材:电源、开关、导线、导体、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
实验电路:实验步骤:1.断开开关,按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
2.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1V、2V、3V,读取并记录对应的电流填入表格中。
3.计算每一次的电阻值,并求出它们的平均值记入表格中4.实验结束后,整理好实验器材。
实验表格:次数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Ω平均值R/Ω123注意:测量定值电阻阻值时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从而减小误差;因为其温度变化较小,对阻值影响很小。
知识点2: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实验原理:R=U I实验器材:电源、开关、导线、小灯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
实验电路:实验步骤:1.断开开关,按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
2.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让灯发光正常(2.5V),发光较暗(2V),发光较强(3V),读取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并记录入表格中。
3.分别计算出灯泡在不同电压下发光时的电阻记入表格,并分析其电阻不同的原因。
4.实验结束,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表格:实验次数灯泡亮度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 /Ω1 发光强2 发光正常3 发光较暗注意:测灯泡电阻时不可以求平均值,因为灯泡电阻随温度变化很大。
小灯泡的灯丝电阻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电阻越大。
知识点3:伏安法测导体(小灯泡)电阻需要注意的问题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1)接通电源前应将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到最大;(2)连好电路后要通过试触的方法选择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3)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保护电路。
(4)此次实验分两类:一是测定值电阻的阻值,它需要求平均值,因为多次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实验误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年中考物理实验题知识点
1.平面镜成像。
2.凸透镜成像规律。
3.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体密度。
4.阿基米德原理。
5.伏安法测电阻。
6.动能、重力势能的有关因素。
7.滑轮组机械效率。
8.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9.焦耳定律实验。
14年中考物理实验题知识点
一、实验探究内容及考查点
1.课本实验探究(带※为中考的重点,带※※为中考的必考点) 考查内容
考查知识点
平均速度的测量
刻度尺的使用;停表的读数;平均速度公式的运用
音调和频率、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改变频率和振幅的方法(振动物体的长度和拨动的力度)
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的内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等大蜡烛的意图(便于比较物体和像的大小)
透明玻璃板的原因(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图纸信息的处理(测量各点到平面镜的距离;连接对应点观察连线与平面镜的关系)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凸透镜成像特点及应用;对焦点、焦距、物距、像距理解
实像和虚像的区分(是否呈现在光屏上)
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和高低(中间放置凸透镜;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
※晶体的熔化和凝固
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和条件(中间温度不变,需要继续吸热/放热)熔点和凝固点
※水的沸腾
水沸腾的图像和条件(中间温度不变,需要继续吸热)
沸点和气压的关系(气压高,沸点高)
※物体质量和密度的测量
密度的计算
天平的使用(放、移、调、称、读的要点)
量筒的使用
质量和体积测量顺序的处理(注意测量时液体的残留)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
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匀速拉动物块运动(便于读数、拉力等于摩擦力)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控制变量法;实验加理论推导的实验思路
二力平衡的条件
二力平衡的条件;控制变量法
※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压力作用效果的呈现(观察物体的凹陷程度)
液体压强的特点
压强计的使用(观察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
控制变量法;液体压强的特点
浮力的影响因素
浮力的影响因素;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浮力的求解
※阿基米德原理
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测力计的读数
浮力的求解(两次测力计的示数差)
实验的步骤(称小桶重力;空中称物重;水中称读数;称小桶和水的重力)
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的平衡条件
力臂的读取(杠杆水平时读杠杆上的刻度)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机械效率的理解
有用功和总功的求解(有用功——重力做的功;总功——拉力做的功)拉力与物体重力的关系(F=(G+G动)/n;n——动滑轮上绳子的段数)
匀速拉动绳子(便于读出拉力的示数)
※水吸收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影响水吸收热量的因素(质量、比热容和温度变化);
需要的器材(主要是天平、温度计、同样的电加热器);
控制变量法(分析数据、描述实验结论)
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关系;电流表的接法和读数;
实验中多测几组数据的意义(更好地得出结论)
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
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电压表的接法和读数;
实验中多测几组数据的意义(更好地得出结论)
※决定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
影响电阻的因素(长度、材料、横截面积和温度);
电路中灯泡或电流表的作用(反映电阻的变化);
控制变量法的运用(选材、分析数据、描述结论);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电流和电压、电阻的关系(I与U成正比;I与R成反比);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
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及作用(改变电流电压多测几组数据;控制电压不变);
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伏安法”测电阻
原理、器材、电路图和实物电路的连接;
电流表量程的选择(由电源电压和被测电阻决定);
电压表量程的选择(由电源电压决定);
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和作用(改变I、U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电路故障
串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
串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的关系;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
电流的热效应与电阻的关系
电热与电阻的关系(Q=I2Rt);
电路的连接(保证I相等,采用串联);
温度计的作用(反应产生电热的多少)
※※“伏安法”侧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原理、器材、电路图和实物电路的连接;
电流表量程的选择(由小灯泡额定电压和电阻决定);
电压表量程的选择(由小灯泡额定电压决定);
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和作用(控制小灯泡的电压为U额);
电路故障
【总结】查字典物理网中考频道精心整理了14年中考物理实验题知识点,可登录?中考物理复习指导?学习更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