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城市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2020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城市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城市地理学(Urban geography)学分/总学时:2学分/32学时讲课学时:32;研讨学时:0;实验学时:0;上机学时:0;课外学时:0课程类别:城乡规划专业限选;建筑学专业、风景园林专业选修。
开课学期:三(2)适用对象:城乡规划专业三年级;建筑学专业、风景园林专业三年级及以上先修课程:无后续课程:无课程负责人:陶岸君一、 课程目标本课程通过介绍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当代人文地理学各主要流派学说中关于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相关理论,培养学生形成多元开放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使学生理解:城市空间的本质是什么?城市化是如何影响空间的?为何城市化在不同地点展现出差异?空间结构的不均衡和不平等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当代的空间转型如何重构成一个更加公平的世界?课程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以及研究探索能力,为其今后从事城市发展相关的研究和实践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课程培养的具体能力包括:1.掌握地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基本概念,理解当代人文地理学各种流派的主要理论和研究方法,包括(新)马克思主义、后殖民主义、空间分析学派、女性主义等。
2.掌握地理学城市研究所需要具备的基本的调查、分析、写作能力,包括确定和提出科学问题、调查研究、设计研究方法和做出解释。
3.了解中国和当今世界城市化和空间发展的现状,掌握利用地理学知识处理城市发展现实问题的能力。
4.学会运用道德思考和人性关怀开展研究,了解多元性、包容性、地点的价值对于塑造更加美好的城市空间所发挥的关键作用。
二、 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对应关系表序号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课堂教学作业研讨实验上机1 掌握地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基本概念,理解当代人文地理学各种流派的主要理论和研究全部内容+2 掌握地理学城市研究所需要具备的基本的调查、分析、写作能力,包括确定和提出科学问题、调查研究、设计研究方法和做出解释。
《城市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城市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城市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英文):城市地理学/Urban Geography课程编码:07442609 课程类型:专业任选课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适用范围:03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学时数:54学分数:3 先修课程:人文地理考核方式:考查制订单位:广州大学理学院地理系制订日期:2022年审核者:夏丽华执笔者:李文翎一、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城市既是一种复杂的动态现象,又是一种区域现象,因此,城市地理学既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又是城市科学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最重要的任务在于揭示和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二)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在学习和研究西方城市地理学理论的基础上,总结和分析我国城市发生与发展的独特特点,揭示与预测我国城市现象的变化规律,从而提高对城市问题的认识以及解决城市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课堂教学、讨论、课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四)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城市地理学既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又是城市规划研究的基础,还是区域信息研究的落脚点。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教材: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编著,《城市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教学参考书:于洪俊、宁越敏,《城市地理概论》,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年。
许学强、朱剑如,《现代城市地理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年。
周一星著,《城市地理学》,商务出版社,1995年。
阎小培等,《地理·区域·城市》,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一)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第二节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第三节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第四节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第一节城市概念及标准第二节城乡界线的划分和大都市带的出现第三节中国市镇建制标准和统计口径第三章城市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第二节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地域基础第三节城市地理位置与城市的产生和发展第四节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第四章城市化原理第一节城市化定义第二节城市化的机制第三节城市化的类型和测度第四节城市化的近域推进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第一节世界城市的发展史第二节当代世界的城市化第三节中国城市发展史第四节当代中国城市化的特征第五节中国城市化水平的预测第六章城市职能分类第一节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与城市发展第二节城市职能分类方法第三节中国城市职能分类第七章城市规模分布第一节城市规模分布理论第二节对城市规模分布的解释第三节中国的城市规模分布第四节城市规模发展政策的讨论第八章城市空间分布体系第一节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第二节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第三节廖什景观第四节对中心地学说的发展、验证及评价第五节核心与边缘理论第六节中国城市空间分布第九章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一节城镇体系规划的提出第二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第三节城镇体系规划流程和工作方法第十章城市土地利用第一节自然环境与城市土地利用第二节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第三节中心商务区第十一章城市市场空间、社会空间和感应空间第一节城市内部市场空间结构第二节城市社会空间第三节城市感应空间分析第十二章城市问题第一节城市环境问题第二节城市交通问题第三节城市住宅问题第四节城市社会问题(二)重点和难点重点:城市化、城市化的近域推进、城市规模分布理论、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核心与边缘理论、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中心商务区难点:中国城市化水平的预测、中国的城市规模分布、核心与边缘理论、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城市社会空间、城市感应空间分析三、学时分配。
(完整版)《城市地理学》教案
课程内容本课系统地讲述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基础知识,分三部分,共十三章.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第三章:城市的产生与发展第四章:城市化原理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第六章:城市职能分类第七章:城市规模分布第八章:城市空间分布体系第九章: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第十章:城市土地利用第十一章:城市内部地域结构第十二章:城市市场空间、社会空间和感应空间第十三章:城市问题教材:《城市地理学》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二版主要参考书:《城市地理学》周一星著,商务印书馆,1995年《中国城市地理》顾朝林等著,商务印书馆,1999年《城市地理概论》于洪俊、宁越敏编著,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年《现代城市地理学》许学强、朱剑如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年课程的基本要求1、对能力培养的要求◎了解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般掌握城乡界限划分和城市地域类型、城市形成发展的地理条件、城市职能分类.◎牢固掌握城市化原理、城市发展的经济基础、城市规模分布理论、中心地理论。
◎学会运用城市地理学相关理论与方法,解决在城市规划中遇到的问题。
2、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城乡界限划分和城市地域类型。
◎城市化概念、城市化类型、城市化过程曲线、中国城市化特征及对策。
◎城市发展的经济基础理论.◎城市规模分布理论、中国城市规模政策。
◎中心地理论、城市吸引范围的划定。
3、考核方式◎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占10%,实验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70%.◎平时考核方式:考勤、课堂提问及课外作业。
(缺课三次,取消考试资格)◎期末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课外阅读城市化研究—-中外城市化比较、中国城市化特征、水平和动力机制、城市化过程研究、郊区化研究、城市发展方针(城镇体系)、衡量指标等内容⏹各类空间研究-—城市空间、商业空间、工业空间、居住空间、城市边缘区等的发展特征、变化机制、影响因素、结构重组等内容⏹城镇体系—-城市群体研究、都市圈(带)相关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地理科学进展、世界地理研究、城市问题、经济地理、地域研究与开发、地理学报、城市规划、地理研究、人文地理、地理科学、地理学与国土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城市规划汇刊、城市规划学刊、经济研究、城市改革与发展、城市发展研究等.第一章绪论重点: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
城市地理学教学大纲
《城市地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课程编号:(2)课程名称:城市地理学英文名称:Urban Geography(3)学分/学时:3/48(4)先修课程:地理学、城市规划原理(5)适应专业:城市规划(6)课程简介: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既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又是城市科学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地理学具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特征,一方面,它可以应用于城市规划、国土整治和区域规划等领域,另一方面,它也具备直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本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城市发展的基本理论和规律,是学生参与规划实践的重要基础。
这门课是城市规划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①牢固掌握城市化原理、城市土地利用三模式、中心地理论、核心—边缘模式、城市规模分布;②掌握城市的产生与发展、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城市职能分类、区域城镇体系规划;③了解城市市场空间、社会空间和感应空间、城市问题。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一章绪论一、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二、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三、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四、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教师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为辅,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学时为:2学时。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1、教学内容(1)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城市。
城市地理学最重要的任务是揭示和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从区域和城市两种地域系统中考察城市空间组织——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和城市内部的空间组织。
(2)分析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学、城市生态学、城市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关系。
(3)介绍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
(4)分析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2、教学要求【掌握】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了解】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城市地理学实践教学大纲
城市地理学实践教学大纲(Urban Geography)(供四年制地理科学专业2012级试用)课程编号:面向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实验类别:专业课实验实验时数:16考核方式:考查实验总的目的与要求: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在区域经济以及其他方面的价值越来越高。
本课程主要是向学生介绍《城市地理学》一些基本理论、方法和基础知识,并能将其运用到今后的具体实践和科研工作中去。
在教学上,根据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密切注意当今城市发展的动态,安排学生到一些城市进行实地参观和考察,让学生及时了解城市的发展和变化,激发他们学习和科研兴趣,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基本要求:(1)掌握城市化的机制和城市化地域推进的原理;(2)掌握城市职能分类的基本方法;(3)掌握中心地理论的基本模型;(4)掌握用生长极理论与核心边缘理论解释区域发展;(5)掌握编制城镇系统规划流程;(6)掌握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图的绘制方法;(7)掌握划分城市地域结构的方法;(8)掌握城市意象空间的调查方法。
时间安排与学分:其中:验证性实验37.5 %,设计性实验25 %,综合性实验37.5%教材及参考书目:[1]许学强等.《城市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 李小建.《经济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 李小建.《人文地理学》.王恩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 赵民陶小马.《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的经济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执笔人:熊晓华审核人:许勇教学院长:陈洪全景观设计实验教学大纲(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供四年制地理科学专业2012级试用)课程编号:面向专业:地理科学实验类别:专业课实验实验时数:16考核方式:考查实验总的目的与要求:实验目的:1. 进一步使学生熟悉、掌握景观设计的一些现代设计方法,训练学生的设计思维和现代设计理念的形成,丰富其风景设计阅历,提高设计水平;2.使学生能够将现代科学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运用于风景设计之中,通过对风景景观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训练,提高其设计成果的图面表达效果。
城市地理学
• 目的:区分城乡或城市实体同行政边界不相 符合。 • 原因:城市的实体范围和行政辖区不一致。 • 结果:统计口径不一致,混乱
• 解决途径:对城市实体范围的划定使用详细 规定。
混乱的表现 • 市长介绍城市时,喜欢用包括辖 县的市域总人口,因为比较大; • 在计算人均GDP时喜欢用户籍的 非农业人口,因为分母比较小; • 讲人气如何高时,喜欢用包括外 来人口的实际居住人口。
第一节城市概念及标准
• 一、城市和城镇 • 二、定义城镇的标准
一、城市和城镇
• P1城市是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 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 种特殊形态。
• “城”为行政地域的概念,即人口的集 聚地;“市”为7820.htm
• 普查结果,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 26.23%。从表面上和总体上看,这一 结果是可以接受的,比较接近于中国城 市化的实际水平。与第三次普查的结果 相比,虽然两次普查采用的城镇概念和 统计标准并不一致,但因城镇人口中包 含的农业人口份额相差不大,两次普查 的城镇人口数量上是基本可以衔接的。
第四次人口普查对市镇人口的 划分仍有许多缺陷
• 1963年国务院对上述标准作了较大修改。 设镇的下限标准提高到聚居人口 3 000以 上,非农业人口 70%以上或聚居人口 2 500—3 000,非农业人口 85%以上。设 市的基本标准虽然没有变,但基于几年大 跃进期间城镇人口增加过猛,市镇建制增 加过多,城市郊区偏大的倾向,对设市标 准从严掌握。经逐个审查,撤销了一批市 建制,并且缩小了城市郊区范围,规定城 市人口中农业人口所占比重一般不应超过 20%。
《城市地理学》教案
河运是早期城市形成的关键因素;铁路可以促使沿线城市的诞生和兴衰;多种交通 方式在一个城市的组合构成城市地理位置的复杂性。 4.3.3 专门化职能为主的城市 特点: 1)职能单一; 2)对外联系广但内容单一; 3)发展历史短但发展速度快、有起伏。 有关概念 Economics of scale Economies of scope Agglomeration economy
城镇等级 一、超大城市 二、特大城市 三、大城市 四、中等城市 五、小城市 建制镇 六 七 八
等级标准(万人) >250 100-200 50-100 20-50 <20
行政等级 副省级 地级市 地级市 县级市 县级市
5-10 3-5 <3
县城 中心镇 集镇
第四节
城市产生发展的条件
4.1 区域条件 4.1.1 区域自然地理条件 1)大城市对自然条件的依存较之非特殊职能的小城镇要紧密 2)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人们追求气温适度、降水适中的城市地区居住。为什么? 3)我国城市依照地形三级梯度,城市分布比例依次为 1%、32%和 67%。 4.1.2 我国城市按照区域类型分类共 10 类 (1)滨海城市 (2)三角洲平原城市 (3)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城市 (4)平原与低山丘陵相邻接的城市
7
2、第三产业与城市化 制造业国际化、一体化——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 跨国资本流动——新的国际劳动分工:管理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分离 3、经济增长与城市化 集聚经济+规模经济——经济增长-城市化 使得城市化通过全球化得到进一步深化 三、城乡人口迁移的动因分析 推-拉动力模式 从城乡人口迁移角度分析城市化动力的一种模式。 (1)拉力=向心力 (2)推力=离心力 一般,在发达国家拉力大于推力; 在发展中国家拉力小于推力。
城市地理学教学大纲
《城市地理学》课程大纲课程编号:课程类别:学科专业课授课对象:城市管理学专业开课学期:第六学期学分:2主讲教师:郐艳丽指定教材: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城市地理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考核方式:考试(闭卷)教学目的:本课程是从地理学视角研究城市区域空间分布及内部空间分布理论,掌握城市地理学发展历程,城乡划分及城乡融合的路径,了解城市化原理、历史进程以及传统的城市体系内容,建立城市研究的外部与内部空间分析的框架体系,掌握研究城市的理论与实践方法。
课程简介:本课程首先介绍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回顾学科的发展史以及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的概念,以城市化为中心,阐述了城市化原理和城市化的历史进程等内容;以城镇体系为中心,阐述城市职能分类、城市规模分布和城市空间结构;以城市内部结构为核心,讲述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市场空间、社会空间和感应空间等内容。
第一章绪论内容:1.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2.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3.西方城市地理学发展简史4.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必读文献: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城市地理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第1章选读文献:姜美球,城市学,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88许学强、周素红,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地理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经济地理,2003(7)宁越敏,建设中国特色的城市地理学——中国城市地理学的研究进展评述,人文地理,2008(4)闫小培、林彰平,近代西方地理学研究动向分析,地理学报,2004(12)第二章城乡划分与城市地域内容:1.城市概念及标准2.城乡界限的划分和大都市带3.中国市、镇建设标准和统计口径必读文献: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城市地理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第2章选读文献:顾朝林等,中国城市地理,商务印书馆,1999,第10章黄中、钱亚畅,城乡划分标准的变迁,中国统计,2004(2)周一星、史育龙,城乡划分与“中国城镇人口之谜”——中外对比研究,中国国情国力,1992(5)郭爱请、王月霞,城乡结合部特征及划分方法,经济论坛,2004(1)第三章城市化原理与历史进程内容:1.城市化定义2.城市化的动力机制3.城市化的类型和测度4.城市化的近域推进5.当代世界的城市化6.当代中国城市化的特征7.中国城市化水平的预测8.中国城市化模式必读文献: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城市地理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第5章选读文献:顾朝林等,中国城市地理,商务印书馆,1999,第5章文剑钢,中国城市化的基本问题研究,2006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2006庞海峰、顾朝林,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城市化过程研究,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06第四章城市职能分类内容:1.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与城市发展2.城市职能分类方法3.中国城市职能分类必读文献: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城市地理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第6章选读文献:顾朝林等,中国城市地理,商务印书馆,1999,第8章周一星、孙则昕,再论中国城市的职能分类,地理研究,1997(1)韩延星等,城市职能研究评述,规划师,2005(8)徐红宇等,中国城市职能分类研究综述,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5(2)第五章城市规模分布内容:1.城市规模分布理论2.对城市规模分布的解释3.中国的城市规模分布4.城市规模发展政策的讨论必读文献: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城市地理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第7章选读文献:顾朝林等,中国城市地理,商务印书馆,1999,第7章朱英明,中国城市规模演化及其关键问题研究,城市,2008(10)吕作奎、王铮,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及原因分析,现代城市研究,2008(6)代合治,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类型及其形成机制研究,人文地理学,2001(5)孙明杰,世纪之交的中国城市等级规模体系,城市规划汇刊,2000(1)第六章城市空间分布内容:1. 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2.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3.廖士景观4.对中心地学说的发展、验证及评价5.核心与边缘理论6.中国城市空间分布必读文献: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城市地理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第8章选读文献:顾朝林等,中国城市地理,商务印书馆,1999,第6章陈彦光、余斌,中国城市空间分布的双侧对称性,地球科学进展,2006(7)周一星、张莉,改革开放条件下的中国城市经济区,地理学报,2003(2)叶大年等,中国城市的对称分布,中国科学D辑,2001(7)管驰明、崔功豪,100多年来中国城市空间分布格局的时空演变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5)第七章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内容:1.城镇体系规划的提出2.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3.城镇体系规划的流程与方法4.吉林省城镇体系规划必读文献: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城市地理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第9章选读文献:董斌,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体系的结构研究,现代经济探讨,2006(4)郭贯成,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南京农业大学,硕士论文第八章中国建制镇的发展内容:1.中国建制镇发展过程2.中国建制镇等级规模结构3.中国建制镇职能类型4.中国建制镇空间分布5.中国建制镇综合发展水平6.中国建制镇空间演化特征必读文献:顾朝林等,中国城市地理,商务印书馆,1999,第9章选读文献:浦善新,中国建制镇的形成发展与展望,小城镇建设,1997(3)、1998(1)、1998(1)袁中金、刘君德、侯爱敏,中国中心镇镇区人口规模研究,城市规划,2004(6)李培,中国建制镇规模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2006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2006 第九章中国大都市密集区内容:1.大都市密集区概念2.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密集区密集区的划分3.中国主要大都市密集区概况必读文献:顾朝林等,中国城市地理,商务印书馆,1999,第13章选读文献:谢守红,大都市区空间组织的形成演变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顾朝林、张敏,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性状特征与形成机制研究,地球科学进展,2001(3)王国霞、蔡建明,都市区空间范围的划分方法,经济地理,2008(2)陈丙欣、叶裕民,京津冀都市区空间演化轨迹及影响因素分析,城市发展研究,2008(1)唐路等,1990年代以来国内大都市区研究回顾与展望,城市规划,2006(1)第十章中国国际化城市内容:1.世界城市与国际化都市定义2.世界城市与国际化都市发展背景3.中国国际化都市建设的条件4.中国国际化都市分布及特征5.建设中的中国国际化都市必读文献:顾朝林等,中国城市地理,商务印书馆,1999,第14章选读文献:刘志峰主编,城市对话——国际性大都市建设与住房探究,企业管理出版社,2007,第一部分(一)余丹林、魏也华,国际城市、国际城市区域以及国际化城市研究,国外城市规划,2003(1)邵波等,我国城市国际化水平比较研究,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7(2)肖耀球,国际性城市评价体系研究,管理世界,2002(4)蔡崴,上海的国际化城市竞争力的比较分析,社会科学家,2007(2)第十一章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内容:1.中国城市内部生活空间结构2.中国城市土地利用结构3.中国城市三维空间结构特征4.中国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模式必读文献:顾朝林等,中国城市地理,商务印书馆,1999,第15章选读文献:胡俊,中国城市模式与演进,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第4章刘敏,近年来我国城市空间结构研究评述,城市问题,2008(11)冯健、周一星,中国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进展与展望,地理科学进展,2003(3)冯健,西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及启示,城市规划,2005(8)第十二章中国城市经济结构内容:1.中国城市经济结构演化过程2.中国城市产业结构现状特征3.中国城市企业组织形式必读文献:顾朝林等,中国城市地理,商务印书馆,1999,第16章选读文献:卢业授、郭敏,国外主要矿业国家城市经济结构调整经验,科学决策,2007(2)项光勤,城市经济结构调整与结构性失业,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5)杜晓君,城市经济结构演进的一般趋势,税务与经济,2001(4)第十三章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内容:1.中国城市的社会组织形式2.中国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活动空间3.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4.北京社会极化的动力机制5.北京社会空间分异及变化趋势必读文献:顾朝林等,中国城市地理,商务印书馆,1999,第17、18章选读文献:王开泳等,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热带地理,2005(1)王兴中,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科学出版社,2000马仁锋等,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模型研究的评述,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8(2)唐子来,西方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城市规划汇刊,1997(6)易峥等,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城市规划汇刊,2003(1)第十四章中国城市边缘区内容:1.中国城市边缘区组成要素2.中国城市边缘区划分3.中国城市边缘区特性必读文献:顾朝林等,中国城市地理,商务印书馆,1999,第19章选读文献:罗彦、周春山,中国城乡边缘区研究的回顾和展望,城市发展研究,2005(1)杨山,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的演变及机制研究,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8(3)陈佑启、周建明,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的演变过程与空间布局模式,国外城市规划,1998(1)第十五章中国城市问题内容:1.城市环境问题2.城市交通问题3.城市住宅问题4.城市社会问题必读文献: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城市地理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第12章选读文献:李纯斌、吴静,“空间失配”假设及对中国城市问题研究的启示,城市问题,2006(2)王纪武,从表象到实质——当代中国城市问题的文化透视,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蓝老师科学研究需要事实说话,找出因果关系,包括论文,有的是探索性的,完善,比较清楚的解释,抽象不同的研究方式——工具——一定从图书馆开始,看引用的是什么,经典性需要引用,最重要的还是思维方法,演绎法和归纳法实证研究用演绎法,非常有效,普适性的定律——只要承认,就很难推翻凭兴趣做研究,根据需要,最有出息的学生,B+的学生自己想清楚,为什么做索引很重要因果关系——寻找相关性,描述是为构建理论服务的,知识的价值——神学,形而上学,实证主义,解释主义历史只有一个——流畅、文采、方法、数据。
城市地理学 教学大纲
城市地理学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190206Z10课程名称:城市地理学/ Urban Geography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学时/学分:32/2先修课程:城市规划原理(I)、城市规划原理(II)适用专业:城乡规划教材:1. 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城市地理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教学参考书:2. 周一星.《城市地理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3. 顾朝林.《中国城市地理》.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4.《经济地理》、《人文地理》、《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学刊》、《地理科学》等期刊。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城市地理学是一门应用基础型学科,具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特征,是城乡规划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等相关知识,掌握城市和区域发展的基本理论和规律,能够运用城市地理学方法进行基本的“城市—区域”的联动研究,是学生参与城市和区域规划实践的重要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知识:牢固掌握城市化原理、城市规模分布理论、中心地理论、城市土地利用模式;熟悉城乡界限划分和城市地域类型、城市的产生与发展、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城市职能分类、区域城镇体系规划;一般了解城市市场空间、社会空间和感应空间,城市问题。
能力:理性认知和综合分析城市和区域问题的能力,运用区域方法研究和解决城市发展、城乡规划实践问题的能力,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能力。
素质:形成空间地域性、系统综合性的独特研究视角;形成以人为中心的人地关系的观念;通过理科类的学科交叉和渗透,强化学生的理性分析训练,形成全面分析问题的综合性思维。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七、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
2012-2013-2《城市地理学》教学大纲
《城市地理学》教学大纲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其最重要的任务是揭示和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它既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又是城市科学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城市地理学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有四个方面,即:1)城市形成发展条件研究;2)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3)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4)城市问题研究。
但其重心是从区域和城市两种地域系统中考察城市空间组织——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和城市内部的空间组织。
授课内容:第一讲城市地理学概述 (1)(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与相关学科的关系—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我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第二讲城乡划分及城市地域 (2)(城市概念及标准—城乡界线的划分和大都市带的出现—中国市、镇建制标准和统计口径)第三讲城市的产生及发展 (3)(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区域基础—城市地理位置与城市的产生与发展—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第四讲城市化原理………………………(4、5)(城市化定义—城市化机制—城市化的类型与测度—城市化的近域推进—我国目前城市化进程的特征及模式)第五讲区域城镇(市)系统………………………(6、7)(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与城市职能分类—城市规模等级结构变化与城市规模分布—城市空间相互作用与城市空间结构体系)第六讲城市形态与内部空间结构 (8)(自然环境与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城市市场空间、社会空间及感应空间)第七讲城市问题 (9)(城市环境问题—城市交通问题—城市住宅问题—城市社会问题)教学目的:1.了解有关城市地理学的发展源流和基本内容构架;掌握城市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熟悉城市地理学的相关理论及发展趋势;2.运用城市地理学方法进行基本的“城市—区域”的联动研究,及“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心理行为变化”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
城市地理学:教学大纲
《城市地理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城市地理学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课程编号:096503051;106563051总学时:54 理论课学时:48 实验与课程实践学时:6适用专业:地理学授课对象:本科生一、课程性质、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二、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三、《城市地理学》是地理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使用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教学基本要求(1)使学生牢固掌握城市地理学的基本原理。
(2)使学生掌握城市地理学的基本数据。
;(3)提高学生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了解与当前实际联系紧密的知识。
(5)进行短期2-3天的实际操作。
二、教学内容、要点与学时安排第一章、绪论2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对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特点和主要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过程有基本认识,从而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章重点]]: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本章难点]]: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第一节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一、研究对象二、主要任务三、主要内容第二节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第三节我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一、发展特点二、主要研究领域1.城市化研究2.城市发展方针的研究3.城市体系研究4.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第二章、城市的定义、特征及形成6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城市的定义、定义城市的标准、城市的形成[[本章重点、难点]]:城市的形成第一节城市的定义一、城市的定义二、城市的特征第二节定义城市的标准一、中国市、镇建制标准二、市带县第三节、城市的形成一、城市的经济基础二、城市的社会基础三、城市形成的影响因素第三章、城市化原理 6 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城市化的定义、城市兴起和成长的前提、城市化的动力以及城市化的类型和调度,本章是全书的重点之一,在本章学习中会出现对许多问题的不同看法,要让学生了解为什么对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的解释。
城市地理学 教学大纲
《城市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城市地理学最重要的任务是揭示和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城市地理学(urbangeography)是地理学范畴内的三级学科,属于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城市化进程和人口社会经济特点,了解城乡划分、城市职能分类、城市规模分布和城市空间分布等研究的方法和技能。
同时,培养综合思维素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城市产生和发展的动因,职能分类和空间分布的规律,结构和过程的耦合关联,城市可持续发展等基础理论体系。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格局-过程-机制的理论视角来看待城市发展,培养学生形成系统性、整体性、动态性的科学思维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城市地理学课程的主要研究内容分为五个方面:城市形成发展条件研究;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和新领域的研究。
整个课程侧重于探讨城市化的演变、发展及其对人地关系的影响机理研究。
四、各章节授课内容及学时分配五、参考书目1.严崇敏,1985:《城市地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顾超林等,2008:《中国城市化格局·过程·机理》,北京:科学出版社3.方创琳等,2017:《城市群地区国土空间利用质量提升理论与技术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4.姚士谋等,2016:《中国城市群新论》,北京:科学出版社5.PaulL.Knox等著,姜付仁等译,2016:《城市化——城市地理学导论》,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6.李善同等,2018:《城市化中国:新阶段、新趋势、新思维》,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7.柴彦威等,2012:《城市地理学思想与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8.何春阳等,2018:《城市景观生态学》,北京:科学出版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城市地理学英文名称:Urban Geography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32(全部为理论课)学分:2.0适用对象:城市规划专业本科生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城市规划原理、城市经济学等二、课程简介城市地理学是课程是城市规划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本课程是研究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
城市地理学是一门应用基础型学科,具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特征。
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规律不但可以应用于城市规划、国土整治和区域规划等领域,而且也具备直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本门课程是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和参与规划实践的重要基础课程。
City geography is an important course of the major of City Planning. This curriculum is the science to study the principles of city development, city grouping and displaying, and the change rules of city space structure. City geography is a practical and fundamental science. It has the feature of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basic theory of city geography can be used not only in city planning, territory management and district planning; it also has the ability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directly. So this curriculum is an important course for student to study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to carry out planning practice.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历程,理论构建的历史背景和理论之间的脉络关系,以及方法论变革的时代背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等,从而全面准确地把握城市地域运动规律。
在系统掌握城市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的同时,全面了解中国城市地理理论研究和实践的进展。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2.熟悉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和在中国的发展情况;3.了解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及最近研究进展。
1.主要内容: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研究内容。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掌握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第二节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主要内容: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与城市规划学、城市经济学等学科的关系。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熟悉与城市规划学、城市经济学等学科的关系。
第三节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1.主要内容:城市地理学各个时期发展的概况。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城市地理学早期、近现代和当代发展的特点和各研究的热点及成果。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熟悉城市地理学早期、近现代和当代发展的特点和各研究的热点及成果。
第四节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1.主要内容:中国城市地理学发展情况概述。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特点和主要研究领域。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熟悉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特点和主要研究领域。
2.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2.熟悉中国城乡划分的标准;3.了解中国城乡各种数据的统计口径和中国市带县的情况。
1.主要内容:城市的概念及定义的标准。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城市的概念特征及与城镇的区别,定义城镇的不同标准。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掌握城市的概念及本质特征。
第二节城乡界限的划分和大都市带的出现1.主要内容:城乡界限的划分,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的特征和发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美国城乡界限划分的标准,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的概念及特点。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掌握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的概念及特点。
第三节中国市、镇建制标准和统计口径1.主要内容:中国市、镇建制标准,中国的城乡划分和统计口径,中国市带县政策的介绍和评价。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不同时期中国的市、镇建制标准,中国市镇人口划分的统计标准,中国市带县政策的评价及相关政策的讨论。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熟悉不同时期中国的市镇建制标准的变化。
2.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的概念和特征。
第三章城市的产生和发展2.熟悉城市的形成发展前提条件和区域基础;3.了解城市地理位置与城市的产生和发展的关系。
1.主要内容:城市的起源发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城市产生发展的前提条件和时期。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熟悉城市形成发展的前提条件。
第二节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区域基础1.主要内容: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地理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地理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熟悉城市发展的区域自然条件和区域经济条件。
第三节城市地理位置与城市的产生与发展1.主要内容:城市地理位置的概念类型及与城市产生发展的影响。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地理位置的概念,城市地理位置的类型。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熟悉和理解解地理位置的概念和类型。
第四节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1.主要内容: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中心地型城市、交通枢纽城市、专业化城市的形成及特点。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掌握中心地型、交通枢纽型城市的形成和特点。
2.城市形成发展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第四章城市化原理2.熟悉城市化的近域推进过程及城市化的类型;3.了解城市化研究中的争议问题。
1.主要内容:城市化的定义和内涵。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城市化的定义,城市化地域空间过程的类型,城市化含义的三个争论问题。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掌握城市化的定义及内涵。
第二节城市化的机制1.主要内容:城市化的发展机制研究。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经济增长和城市化的关系,城乡人口迁移的模式及与城市化的关系,城市化的政治经济学解释。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掌握经济增长和城市化的关系,城乡人口迁移的模式及与城市化的关系。
第三节城市化的类型和测度1.主要内容:城市化的类型,城市化的指标和测度。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城市化的类型,城市化的衡量指标,人口指标和土地指标。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掌握城市化测度的人口指标,熟悉城市化的类型。
第四节城市化的近域推进1.主要内容:城市化的近域推进过程及各阶段特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内部市区城市化、外围市区城市化及郊区城市化的特点和发展过程。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熟悉内部市区城市化、外围市区城市化及郊区城市化的特点和发展过程。
2. 经济增长和城市化的关系,城乡人口迁移的模式及与城市化的关系。
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2.熟悉中国城市化水平预测的方法和当代世界城市化的发展特征;3.了解世界和中国城市发展史。
1.主要内容:世界城市的发展史。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城市产生及早期城市发展特点,中世纪及近现代城市发展的特点。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了解城市产生及早期城市发展特点,中世纪及近现代城市发展的特点。
第二节当代世界的城市化1.主要内容: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点,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概念。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掌握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概念。
第三节中国城市发展史1.主要内容:中国城市发展史及各时期的发展特征。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封建社会、及近现代等时期中国城市的发展特征。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了解封建社会、及近现代等时期中国城市的发展特征。
第四节当代中国城市化的特征1.主要内容:当代中国城市化的特征。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省际差异,乡村城市化的概念。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熟悉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省际差异,乡村城市化的概念。
第五节中国城市化水平的预测1.主要内容:中国城市化水平的预测方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商品粮供应率预测法,国民生产总值预测法,多指标综合分析预测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熟悉商品粮供应率预测法,国民生产总值预测法,多指标综合分析预测法。
第六章城市职能分类2.熟悉城市经济活动与城市发展的关系;3.了解中国城市职能分类。
1.主要内容:城市经济活动类型的分类和划分方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部分的特点及划分方法,影响两者比率的因素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掌握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部分的特点及划分方法等。
第二节城市职能分类方法1.主要内容:城市职能的概念及各种分类方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城市职能的概念及与城市性质的区分,统计描述方法、统计分析方法等城市职能分类方法的要点。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掌握城市职能的概念及与城市性质的区分,统计描述方法的要点。
第三节中国城市职能分类1.主要内容:中国城市职能分类的介绍。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中国区域性城市职能分类和全国性职能分类的尝试结果和分类方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了解中国区域性城市职能分类和全国性职能分类的尝试结果和分类方法。
2. 城市职能的概念及与城市性质的区分,统计描述方法的要点。
第七章城市规模分布2.熟悉对城市规模分布的解释和中国城市发展方针;3.了解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的变化及差异。
1.主要内容:城市规模分布的各种理论。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城市首位度、首位指数的概念,城市金字塔的构成,位序-规模分布的理论发展和要点。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掌握城市首位度、首位指数的概念,城市金字塔的构成,位序-规模分布的理论发展和要点。
第二节对城市规模分布的解释1.主要内容:城市规模分布类型及对各种规模分布的解释。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城市首位分布、位序-规模分布、次位分布三种类型的特征,对城市规模分布的理论及各种分布类型的利弊分析。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求掌握城市首位分布、位序-规模分布、次位分布三种类型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