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复习
法理学。
2、 法律调整机制,法律调整的过程划分为几个阶段,四个要素分别是什么?法律调整机制是用来保证对社会关系实现有效法律影响的各种手段的整个系统。法律调整的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1)法律、法规开始生效阶段;(2)产生法律关系的阶段;(3)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获得实现,转化为主体享受权利、承担义务的行为阶段。
5、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专门原则:包括法治原则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这两个原则作为社会主义法的专门原则需要我们重点把握。
第八章 社会主义法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对这一章不做硬性的规定,希望通过我们的生活、工作发现社会主义的法对我们起到的实实在在的作用。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求能够联系实际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法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社会主义法在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文化领域科学技术、对外交往等方面的作用。
第二章:
1、 社会调整 是通过一定的社会权威,确定社会生活主体的行为方式,指明其发挥作用和发展的方向,有目的地将其纳入一定的秩序之中。从人们对社会关系的调整发展过程来看,社会调整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即个别性调整和规范性调整。个别性调整是最早发展起来的社会调整。个别性调整就是按照针对具体人、具体事所确定的行为方式,对人们的行为进行一次性调整。个别性调整的优点是能够针对具体人、具体事物作出具体的处理,因此它能够充分考虑个别情况的具体特点。它的缺点是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和任意性,不能形成普遍、确定的秩序。规范性调整就是针对某一类主体、某一类情况而使用一般行为规则进行的重复性的调整。它是社会调整的高级阶段。与个别性调整相比较,规范性调整的优点在于它为某一类社会关系提供了运行模式,使人们摆脱了偶然性和任意性,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秩序。规范性调整的缺点是,它无法充分考虑每一个具体主体或具体情况的特点,提出符合每一个具体主体或具体情况的处理方案。社会调整的一般规律有以下几个方面:(1)每一个社会都存在一定的社会调整;(2)社会调整的发展过程,一般是由自发到自觉、由个别到一般、由浑一到分化;(3)社会调整发展过程中,社会性的比重呈增长趋势。
法理学总复习
法理学总复习导论1.法学的定义:又称法律学或法律科学,是研究法律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科学的不同本质上是研究对象的不同。
古代法理学称为-----刑名法术之学或刑名之学2.法理学的定义:是以作为整体的法律的共同性问题和一般性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理论法学,着重揭示法律的基本原理。
此名词是日本从西方翻译过来的,后传入中国。
3.中国春秋战国四大家:儒家---礼治道家---道法自然墨家---兼相爱,交相利法家----法治4.西方古代法学: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法理学,著作)、亚里士多德(法治优于一人之治,政治学,提出了法治思想)古罗马—西塞罗、奥古斯丁。
5.西方近代法学:影响很大四大流派及其代表人物:a.古典自然法学派—荷兰—格劳秀斯《战争与和平法》、法国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法国的卢梭《社会契约论》b.历史法学派—德国法学家萨维尼,诞生于德国,强调民族精神c.分析法学派—法国法学家奥斯丁,使法理学独立d.哲理法学派—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
6.西方现代法学:四大派—新自然法学派、新分析法学派—哈特《法律的概念》对我国法学家影响很大、社会学法学派、经济分析法学。
7.五个法学分支学科:理论法学、应用法学、法律史学、比较法学和边缘法学。
第一章法律的概念1.中国古代法的含义:a.刑戮、刑罚,也有规范制度之意。
b.平之如水,从水。
意味着公正公平,也意味着一种严厉的刑罚。
c.神明裁判。
2.西方法的不同称谓:自然法、应然法、理想法、客观法;法律:主观法、实然法、现实法。
3.法律的概念:法律(Law)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4.法律的特征:a.法律区别于其他事物,是一种社会规范,具有规范性和概括性b.法律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1)法律具有国家意志性,由国家制定或认可(2)法律以权利、义务、权力、职责为主要内容(3)法律具有国家强制性,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法理学-概述复习题含参考答案
法理学-概述复习题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1、法律事实的类别包括()。
A、假定B、处理C、事件D、制裁正确答案:C2、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根本途径在于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下列活动中体现民主立法的是_____。
A、某市在棚户区改造时张贴告示,广泛征求群众意见B、某地环保局在一家企业决定投资建厂时,邀请周边居民参与环境影响评价C、在《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止条例》制定时,立法部门召开听证会听取建议D、某省为制定一部地方性法规,先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试点,到时机成熟后才出台法规正确答案:C3、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这句话说明,和法律相比,道德具有的鲜明特征是()。
A、强制性和自律性B、自觉性和他律性C、自律性和自觉性D、强制性和他律性正确答案:C4、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我国()。
A、社会主义立法的基本原则B、宪法的总的指导思想C、社会主义法律实施的基本原则D、社会主义法治基础正确答案:C5、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体现的法的特征是()。
A、国家意志性B、规范性C、强制性D、普遍性正确答案:D6、法的本质特征在于()。
A、法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B、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C、法具有国家强制性D、法具有规范性正确答案:B7、王某经营一家服装店,近期想进一批动物皮草大衣。
在上网查询相关信息时发现贩卖国家珍稀动物皮草是触犯法律后,谨慎选择了人造皮草大衣。
这能体现法律的:A、教育作用B、评价作用C、指引作用D、强制作用正确答案:C8、在我国,凡是中央国家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除非有特殊规定,就在我国的全部领域内发生效力,这主要体现了法()。
A、对人的效力B、在空间上的效力C、对物的效力D、在时间上的效力正确答案:B9、甲在网络上发布视频,称胖子烧烤店深夜发生大火,造成数十人伤亡。
后经查证,该信息为谣言,并无视频中反映的情况。
甲因散布谣言故意扰乱公共秩序被公安机关依法处以行政拘留10日。
法理学复习要点
简答题一、简述法的特征1.法以人的行为关系作为调整对象2.法是一种规范性的文件3.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和解释的4.法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5.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予以保证并通过一定程序实施的二、简述当代中国法的渊源分为正式的法律渊源和非正式的法律渊源(一)当代中国正式法的渊源1.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2.行政机关的决策和决定3.司法机关的司法判例和法律解释4.国家政策5.国际法(二)当代中国非正式法的渊源1.习惯2.道德规范3.外国法4.法律学说三、简述法律规则的特征和功能1.法律规则的确定性2.法律规则的可操作性3.法律规则适用上的优先性四、简述法律关系客体及其种类关系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所指向、影响和作用的对象种类:(1)是物(2)是人身、人格(3)是精神产品(4)是行为及其结果五、简述权利和义务的关系1.结构上的相关关系2.数量上的等值关系3.功能上的互补关系4.价值意义上的主次关系六、简述法律责任的功能1.惩罚功能2.救济功能3.预防功能七、简述正当法律程序的要素特征1.角色分化2.决定者的中立性3.当事人的平等性4.当事人充分享有陈述的权利5.对立意见的交涉八、简述法律起源的基本规律1.在调整方式上,从个别调整到规范性调整,再由规范性调整到法的调整2.在规范形式上,从习惯到习惯法,再由习惯法到制定法3.在法律与其他规范的关系上,从浑然一体到相对独立九、简述法制现代化的基本模式1.内发型法制现代化模式2.外发型法制现代化模式3.混合型法制现代化模式十、什么是法治?1.法治是一种治国的基本方略2.法治是一种依法办事的社会状态3.法治体现了一种法律价值、法律精神十一、简述法治与法制的区别1.词义不同2.法治与法制概念的文化底蕴不同3.法治与法制概念的内涵不同4.法治与法制概念的产生和存在的时间和意义不同5.法治与法制概念的基础和目标不同6.具有的价值观念不同十二、简述我国立法基本原则1.法治原则2.民主化原则3.科学性原则4.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5.保持法的严肃性、稳定性、连续性与适时的立、改、废、清理、汇编相结合的原则6.立足现实和本国与吸收、借鉴历史和外国经验的原则十三、简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基本内涵: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1.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2.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3.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4.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5.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障十四、简述法与国家关系法和国家的关系极为密切。
法理学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
答题要求 :
1、某法学教授著书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进行解释、释义,这一解释属于()
A 立法解释
B 司法解释
C 法定解释
D 学理解释
参考答案:D
解析:无
2、下列关于法律原则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一般说来,法律原则并不规定具体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B 法律原则所覆盖的事实状态远广于法律规则,因而,原则的适用范围也远广于规则
C 法律原则对法制改革具有导向作用
D在司法过程中,法律原则给予法官广泛的裁量权,使其可以突破原则的范围进行法律适用,这也是充分发挥法官自由裁量权的需要
参考答案:D
解析:无
3、行政执法的特点是()
A 单方面性
B 具有被动性
C 不告不理
D 稳定性
参考答案:A
解析:无
4、以下有关法律责任的说法,正确的有()
A 某烟酒批发商暴力抗拒工商局执法人员检查,并将执法人员打成重伤,除承担行政责任外,还将承担刑事责任
B甲乙双方签订了一个买卖合同,按照合同规定,甲应在合同签订后3日内将3000斤优质大米交付给乙方,在履行期内,乙享有民事权利,而甲承担民事责任
C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其他所有基本法律都据此制定。
所以,触犯了刑法或者违反了民法中强制性规定的行为都是违宪行为,要承担违宪责任
D 民事责任属于法定责任,不允许当事人协商免除
参考答案:A。
法理学复习资料
法理学复习资料法的概念一.名词解释1.法律:在现代汉语中,“法律”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用法。
广义的“法律”指法律的整体。
例如,就我国现在的法律而论,它包括作为根本法的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国务院各部委和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等。
狭义的法律仅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
为了加以区别起见,学者们有时把广义的法律称为法,狭义的法律称作法律。
但在很多场合下,仍根据约定俗成的原则,把所有的法统称为法律。
2.法: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由国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或人民)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或人民)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3.法的创立方式:法是由国家创立的社会规范。
国家创立法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制定,即国家机关通过立法活动创制出新的规范。
在不同的社会制度、政治制度和法律传统下,国家制定法的方式有所不同。
国家制定法一般以一定的规范性的方式表述出来,所以被称为“成文法”。
二是认可,即国家机关赋予某些既存的社会规范以法律效力,或者赋予先前的判决所确认的规范以法律效力。
前一种情况如,国家司法机关在法律没有相应规范的情况下,依据社会的风俗习惯、一般道德规范来审判案件,实际上就是认可这些风俗习惯、道德规范为法。
后一种情况仅仅存在于英国、美国等实行判例法制度的国家。
在这些国家,司法机关在审理案件时要遵循本司法机关或者上级司法机关先前的判决所确认的规范,实际上就是认可先前的判决所确认的规范为法。
二.单项选择1.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C)。
A.统治阶级意志B.阶级斗争状况C.社会物质生活条件D.历史传统2.由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称为(D)。
A.行政规章B.行政法C.法律D.行政法规3.中国古代把“律”字解释为“均布”,着重体现的含义是(C)。
法理学复习资料
法理学复习资料一、法律的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基本特征和共有特征特有特征1、具有国家意志性,由国家制定或认可2、以权利、义务;权力、职责为内容3、具有国家强制性,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4、具有可诉性,指法律具有被任何人在法定机构中通过争议解决程序加以运用,以维护自身权利的可能性。
(1)可争讼性,是指法律可以用来起诉、辩论以及其他权利的救济依据。
(2)可裁判性,是可以作为司法机关裁判的依据。
5具有程序性:立法、执法、司法、选举、监督共有特征:1规范性: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2、概括性(普遍性、普遍适用性):指法作为一般的行为规范在国家权力管辖范围内具有普遍适用的效力和特性,包含两方面的内容:(1)法的效力的广泛性:法律的对象是一般的或抽象的某一类人和事。
在一国范围内,任何人的合法行为无一例外受法的保护,违法行为受到制裁。
(2)法的效力的重复性:法律在同样条件下可以反复使用.法不能为某一特殊事项或行为而制定,也不能因一次性适用而终止生效.二、法律的发展规律1、神法人法2、身份的法契约的法3、不成文法成文法4、族群之法世界之法三、法律移植1概念一个国家或地区有选择地引进、吸收、同化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法律,使之成为本国法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弥补本国法律的不足.2.法律移植的必然性和必要性(1)社会发展和法律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法律移植的必然性;(2)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和根本特征决定了法律移植的必要性;(3)法治现代化既是社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也是社会现代化的动力,法律移植则是法治现代化的一个过程和途径;(4)法律移植是对外开放的应有内容。
3.法律移植的特点(1)不同国家之间的横向交流(2)以输入国对被移植国的法律的研究、分析和评价为前提(3)包含引进、吸收、同化和改造等方式和程序.4、影响法律移植的因素(1)自然因素:地理、气候、人口(2)经济因素:经济体制、经济发达程度、所有制(3)政治因素:意识形态、政体、国体、权力配置(4)文化因素:民族文化背景、法律文化四、法律渊源与当代中国法律的正式渊源概念(1)法律渊源的概念:法律规范的来源或源头,又称法源。
法理学考试复习
法理学考试复习1法理学的概念:法理学是以作为整体的法律的共同性问题和一般性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理论法学,着重揭示法律的基本原理。
2 法学的概念:法学,又称法律学或法律科学,是研究法律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3 律学的定义:秦代开始,法学领域出现了律学,也称“刑名律学”,又称“刑名法术之学”,是根据儒学原则对以律为主的成文法进行学习、注释的法学4律学的特征:律学是封建社会正统的法学代表,但并非唯一存在的法学5 法学体系的概念:法学体系又可称为法律科学体系,它是由法学的各个分支学科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体系:是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形成的一个整体6 法学产生的2个条件:(1)法律发展到一定程度(2)出现了一批专门研究法律的人★法学并不是随着法律的出现而同时产生的。
法律起源在前,法学产生在后7 春秋四大家:(1)儒家的法律思想儒家法学观最重要的特点体现在“礼治”(2)道家的法律思想道家崇尚“道法自然”(3)墨家的法律思想:墨家的核心思想史主张“兼相爱”、“交相利”的社会秩序(4)法家的法律思想:与儒家的“礼治、德治”相对立,“法治”是法家法律思想的核心。
8 儒法两家的异同:同:根本目的都是维护专制统治异: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主张的“礼治”和法家主张的“法治”一直是对立的两个理论体系二者在统治方法上对立礼治、德治,人治法治,依法治国,法数势相结合。
9 西方近代法学四大家:(1)古典自然法学派:该学派的学说有以下几个特点:宣扬理想主义,主张人的自然权利;提出社会契约论‘(2)历史法学派:历史法学派认为法律应该力图体现各民族特有的精神,法律是“民族精神的产物”。
一个民族的法律只有符合该民族人民的共同信念和内心意识,才能适宜于该名族的生存和发展(3)分析法学派:分析法学派将法学研究与道德、伦理、政治等其他研究领域相分离,主张区分“实际存在的法”和“理想中的法”(4)哲理法学派:10西方自然学派的思想:新自然法学派学者不同程度地反对自然法学派的基本信条,强调回归以个人权利为中心的自由主义,不同程度地反对法律证实主义和功利主义,强调道德与法律的联系,并对正义问题进行了实体上和程序上的全新研究古典自然法学派11法律的概念:法律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由国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权力和义务为内容,维护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法理学复习参考答案
法理学复习参考答案法理学复习题一、单项选择1、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 B )。
A统治阶级的意志B社会物资生活条件 C 生产力D阶级斗争状况2、以“他人的行为”作为作用对象的法的( B )。
A 指引作用B评价作用C教育作用D预测作用3、下列不属于法产生的共同规律的表述是( C )。
A、由个别性调整逐步发展为规范性调整B、由习惯演变为习惯法,再发展为成文法C、由公法为主发展成为公法、私法并重D、由法律、道德和宗教规范混合为一体到逐渐分化4、根据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地位可将其划分为:(C )A 一般法律关系和具体法律关系B 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C 平权型法律关系和隶属型法律关系D 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5、下列属于智力成果这类法律关系客体的是:(A )A 商标B 厂房C隐私 D 公交车承载乘客6、下列关于法与自由的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D )A 自由是法所体现或促进和实现的价值之一B 法是保障自由和实现自由的重要的社会条件C 法既要保护和实现自由,又要对自由作出合理的限制D 法律对自由的限制没有任何标准可以遵循7、下列不享有立法权的机关为:(C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 国务院C 镇人民政府D 省人大常委会8、按照是否允许依法自主调整,法律规范可以分为:(A )A 任意性规范和强行性规范B 绝对确定性规范和相对确定性规范C 授权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D 调整性规范和保护性规范9、下列属于法的工具性价值的是:(B )A 公正B 保护C 自由D 效益10、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和示威的权利,这种权利属于:(D )A 普通权利B 救济权C 相对权利D 基本权利11、下列没有立法提案权的是( A )。
A、十个全国人大代表B、中央军委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12、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这项原则的含义之一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自己的职权,不受( B )。
法理学重点
法理学复习重点整理第一章法学一、法学的研究对象法学是以法律现象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学。
法律现象是指以法律为核心并由法律引起的相关的各种社会现象。
法学的研究对象包括:(1)法学首先以法律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国内外现行的法律规则、法律制度和法律程序,也包括国内外历史上的法律规则、法律制度和法律程序。
(2)法学也研究与法律这一特定社会现象相关的其他社会现象。
(3)法学还应研究包括法律在内的各种法律现象的规律,包括法律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二、法学的历史发展(一)西方法学的历史1、孕育时期:古希腊哲学非常发达,促进其他学科的发展与形成。
(法哲学)2、初步形成:古罗马的法律制度是古代法制发展的顶峰,第一次产生了法学著作,第一次出现了法律教育和法学流派,第一次出现了法学家集团。
3、从衰落走向复兴:中世纪的欧洲,神学的兴起于法学的衰落但是没有消失,中世纪后期日益发达的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法律产生了日益增长的需要,以发行古罗马法学为中心,法学教育与研究得到了回复和发展,新的法学流派产生。
(复兴最强烈的是德国)4、蓬勃发展时期:17、18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解放了法学。
自由、平等、人权和法治是其核心,社会契约论和天赋人权论是其基本思想,现代法治的基本原则得到了充分的阐述和实验。
5、法学真正独立时期:19世纪前期,法学基本上是哲学家和政治学家的法学,19世纪中期以后,法学开始成为职业法学家的法学。
6、从分值化的休眠再到繁荣时期:20世纪法律的社会化成为世界历史潮流,战争期间法学处于休眠状态,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在一系列重大的政治争论和学术争论的推动下法学开始振兴。
(20世纪末后现代法学出现,其特点是反科学、反理性)(二)中国法学的历史1、萌芽期:夏商周时代出现了以天命和宗法制度为核心的法律思想。
2、形成期: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法家代表人物明确提出“以法治国”的主张。
3、成熟期:西汉至清代中期。
法理学知识点复习
法理学知识点复习一、重点概念1.法理学法理学属于理论法学范畴,是从总体上研究法和法律现象的一般规律,研究法的产生、本质、作用、发展等基本问题,研究法的创制和实施的一般理论,并着重研究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理论的一门理论学科。
2.法律法是指法律的整体,是由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权利义务为主要内容,具有普遍效力和严格程序的行为规则体系。
3.法的历史类型法的历史类型是指依照法所依赖的经济基础及其所体现的国家意志性质的不同而对古今中外的法所做的基本分类。
4.法的要素法的要素,即法是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的。
学界一般人同法的三要素构成说,即法律概念、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
5.法律概念法律概念是构成法律的基石,在法律上对各种事实进行概括,然后抽象出它们的共同特征而形成的权威性范畴。
6.法律规则法律规则是指经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关于人们行为或活动的命令、允许和禁止的一种规范。
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条件预设+行为模式+法律后果7.法律原则法律原则是法律行为和法律推理的指南,。
是众多法律原则或本源的综合性、稳定性的原理和准则。
8.法的价值法的价值是指法的性状、属性或作用及其发展变化对社会全体成员需要及其发展的某种适合、接近或一致。
二、重点问题1.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法理学是我国法学体系中处于基础理论地位的理论学科,是“法学的法学”。
(1)法理学与部门法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2)法理学与法制史、法律思想史的关系是“论”与“史”的关系。
(3)法理学同法学边缘学科及交叉学科的联系更为紧密,法理学与法哲学、法律解释学、法律逻辑学、法经济学、法律社会学等难解难分。
2.法理学的学习方法(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法学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作为自己的根本方法:①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
③坚持社会现象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观点。
《法理学》复习题
《法理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法学2、法律行为3、法律义务4、司法二'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我国法学上通常所说的法的渊源指的是法的()A、效力渊源B、实质渊源C、理论渊源D、历史渊源2、“徒法不足以自行”,旨在说明()A、法有人性B、法有规范性C、法离开人不能起作用D、法有科学性3、中国传统法律文件是以()为代表A、法家思想B、儒家思想C、道家思想D、墨家思想4、大陆法系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其代表性的法律是()A、罗马法B、美国宪法C、《十二铜表法》D、拿破仑法典5、根据法律的创制和表达的形式,可将法分为()A、成文法和不成文法B、一般法和特别法C、根本法和普通法D、自然法和实在法6、宗教和法律是一定社会的上层建筑,这里的一定社会指的是()A、剥削阶级的社会B、原始社会C、共产主义阶级D、一切社会7、划分法的历史类型的标准是()A、法的制定的机关及法律的效力B、法的某些共同性或历史传统C、法的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D、法的阶级本质和经济基础8、关于法律的溯及力问题,世界各国目前采用的通例是()原则。
A、从旧兼从重B、从旧兼从轻C、从旧D、从新9、下列各项不属于法的要素的是()A、法律规则B、法律意识C、法律原则D、法律概念10、法律关系实质是一种()A、思想社会关系B、物质社会关系C、综合性社会关系D、理论关系11、对违法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的资格、称为()A、责任能力B、权利能力C、行为能力D、权力能力12、我国社会主义法和共产党的政策的关系是()A、政策指导法、法制约政策,对立统一B、政策高于法律,法律必须服从政策C、法律高于政策,政策必须服从法律D、政策和法律各自独立,互不干涉三' 判断题(对者在括号中划“,',错者划"X”;每题2分,共12分)1、通常所说的“令行禁止”就是积极行为与消极行为两种行为的合称。
()2、以罗马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是英美法系。
法理学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共20题,40分)1、法律规则从内容上可分为()(2.0)A、授权性规则B、义务性规则C、权义复合性规则D、以上都对正确答案: D解析:2、法律形成过程中的关键性一环是( )的出现。
(2.0)A、规范调整B、个别调整C、自觉调整D、多元调整正确答案: A解析:3、义务性规则的特点是()(2.0)A、强制性B、必要性C、不利性D、以上都对正确答案: D解析:4、下面属于中国法制改革的基本内容的是()(2.0)A、政法体质的改革B、法律体系的重构C、法律精神的转换D、以上都对正确答案: D解析:5、有学者这样解释法的产生:最初的纠纷解决方式可能是双方找到一位共同信赖的长者,向他讲述事情的原委并由他作出裁决;但是当纠纷多的需要占用100位长者的全部时间时,一种制度化的纠纷解决机制就成为必要了,这就是最初的法律。
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2.0)A、反映了社会调整从个别调整到规范性调整的规律B、说明法律始终是社会调整的首要工具C、看到了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在法产生过程中的作用D、强调了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的区别正确答案: A解析:6、法律终止生效是法律时间效力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以默示废止方式终止法律生效时,一般应当选择下列哪一原则?( )(2.0)A、特别法优于一般法B、国际法优于国内法C、新法优于旧法D、法律优于行政法规正确答案: C解析:7、所谓“私了”是属于哪一类免责()(2.0)A、自首免责B、补救免责C、自助免责D、协议免责正确答案: D解析:8、下面属于法与道德的联系关系的是()(2.0)A、互相渗透B、互相制约C、互相保障D、以上都对正确答案: D解析:9、关于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下列说法正错误的有( )(2.0)A、法律规则的规定是明确具体的B、法律原则具有宏观指导性,其适用范围比法律规则宽广C、法律规则是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应用于个案当中的D、法律原则比法律规则更具有削弱或防止法律适用上的“自由裁量”的功能正确答案: D解析:10、凡是实施了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的人,应当对自己的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负责,必须独立承担法律责任;同时,没有法律规定不能让没有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的人承担法律责任,国家机关或其他组织不得没有法律依据而追究与违法行为者或违约行为者虽有血缘等关系而无违法行为或违约事实的人的责任,防止株连或变相株连。
法理学 复习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从总的方面探究法学研究的各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和基本规律的法学分支学科,被称为( C )A.历史法学B.应用法学C.理论法学D.综合法学2.不问主体的意愿如何而必须加以适用的规则属于(B )A.权利规则B.强行性规则C.权义复合规则D.准用性规则3.在法的要素中,作为法的解释和法的推理据以进行的重要依据和指南是( C )A.法律概念B.法律规则C.法律原则D.技术性规定4.立法者将生活中已存在的某些零散的社会规范加以改造制作,使其条文化和系统化,整合为规范化的法律文本。
这样的行为是( A )A.法的认可B.法的制定C.法的修改D.法的补充5.下列关于正义的认识正确的是( D )A.正义是主观的B.正义是客观的C.正义是永恒的D.正义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6.法的起源的根本原因是(A )A.经济和阶级根源B.人类理性C.民族精神D.社会契约7.最早提出公法和私法划分的是( B)A.保罗B.乌尔比安C.盖尤斯D.查士丁尼8.下列不属于司法特点的是( C)A.中立性B.终极性C.主动性D.独立性9.不成文法主要包括习惯法,同时也包括(D )A.国际法B.基本法C.一般法D.判例法10.有权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的机关是(A )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C.国务院D.中央军委11.认为法学应该以“理想法”为研究对象的观点属于( B )A.分析法学派B.自然法学派C.社会法学派D.哲理法学派12.法律正义是(B )A.一种高层次伦理规范B.基本正义C.一种常见的制度规范D.在社会生活中自然形成的13.划分法系的主要依据是(D )A.法所依赖的经济基础B.法所体现的阶级意志C.国家的性质和特点D.各国法的历史传统14.英国学者斯坦和香德在《西方社会的法的价值》一书认为法的基本价值在于维护( A)A.秩序、公平、自由B.秩序、正义、财产C.秩序、利益、正义D.生命、自由、财产15.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向联合国提交的报告中指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涵义,该报告是(C )A.《21世纪议程》B.《生物多样性公约》C.《我们的共同为来》D.《京都协定书》16.现代国家权力调控的重点是(A )A.行政权B.立法权C.司法权D.主权17.被称为“第四种权利”的传媒所进行的法律监督属于(C )A.国家机关监督B.司法监督C.社会监督D.行政监督18.那种认为法律应该具有普遍、公开、可预见、能够被遵守执行等要素的观点属于( C)A.法制论B.民主论C.形式性法制论D.实质性法制论19.在古代西方,深受法学家著作影响的著名法典是( D)A.《法国民法典》B.《德国民法典》C.《瑞士民法典》D.《国法大全》20.法制应该包含两重涵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是制定良好的法律。
法理学_复习题及答案
《法理学》复习题一、判断分析题1、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体系比海洋法系国家的法律体系更具有学术性;()错误,海洋法系国家的法律体系的法律体系比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体系国家的法律体系更具有学术性;2、中国共产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不能用法律调整;()错误,中国共产党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既定方针3、法治与民主无关;()错误,民主政治是法治的基本内容。
4、熟悉法律的人必然有良好的法律意识。
()错误,熟悉法律的人不一定就有积极的法律意识5、法是衡量全人类是非正义的标准。
()错误,由于是非正义本身有阶级性,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法并不是衡量全人类是非正义的标准。
6、党章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党法。
()错误,未经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不具有法律效力7、统治阶级意志就是法;()错误,法表现为国家意志8、法是从来就有的。
()错误,法是阶级社会的产物。
9、自杀是违法行为。
()错误,对国家、集体、他人不构成直接危害的自杀行为不构成违法。
10、违法行为必然会带来法律责任。
()错误,违法情节显著轻微的可以免予追究法律责任,且对违法者能否追究法律责任还取决于法律实施的情况。
11、人权是天赋的。
()错误,人权不是天赋的,阶级社会中,人权主要是靠斗争和立法取得的。
12、法仅反映统治阶级内部掌握政权的少数人的意志。
()错误,法反映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13、法所规范的行为只是社会关系中围绕权利和义务实施的行为。
()正确,法作为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所规范的行为只是社会关系中围绕权利和义务实施的行为。
14、法律事实不等于客观事实。
()正确,依据证据的有无等等认定的法律事实不同于客观事实。
215、人民法院不得依据法律原则作出判决。
()错误,没有具体的法律规范可以适用时,人民法院可以依据法律原则作出判决。
16、司法是指操作法律的活动。
()错误,司法是指司法机关适用法律,解决社会纠纷的活动。
二、实例分析题1、某公司职工小王在学习刑法时产生了如下疑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者,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的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理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法理学期末复试题与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我国具有关键性的法律监督形式是(B)人民群众的监督。
2.关于XX的正确表述是(D)可能是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
3.在法律解释中,从传统的角度,民法法系国家比较趋向于(A)严格解释。
4.在法律适用中,当出现“合法”与“合理”的矛盾时需要进行(A)实质推理。
5.在法律解释中,从法律条文的字面意义来说明法律规定的含义的方法,被称为(C)文义解释。
6.认为法律解释的目标应当是“探求历史上的立法者事实上的意思”的观点被称为(B)法律解释的客观说。
7.被称为“构成法律的最基本细胞”的是(C)法律规定。
8.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所划分的本国同类法律规定的总称是指(A)法律体系。
9.法律的效力来自于它的国家强制力和它的(C)合法程序。
10.法律关系属于上层建筑和(D)现实的权利义务关系。
11.被称为“是实现法的作用与目的的条件,是建立法治国家的必要条件”的是(B)法律实效。
12.狭义的执法的特点是(B)法的执行的主体是行政机关与其公职人员。
13.《中华人民XX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上公布的案例在我国(C)是法院审理案件的参考。
14.公法和私法的划分主要存在于(A)大陆法系。
抱歉,文章中没有格式错误或明显有问题的段落。
以下是对每段话的小幅度改写:一、单项选择题:共30道题,每道题1分。
正确答案分别为C、B、B、A、C、A、C、B、C、B、D、B、C、A、C、A、D、B、B、C、C、D、B、D、B、B、C、B、C、D。
二、多项选择题:共5道题,每道题2分。
正确答案分别为ARCD、ABCD、ACDE、BC、ABCD。
三、名词解释题:共5道题,每道题3分。
36.法系是一种法律分类方法,以法律的共性或历史传统为标准来划分法的类别,属于某种共性或传统的法律就构成一个法系。
37.法律意识是指人们对于法律,特别是本国现行法律的思想、观点、心理或态度等等。
法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法理学考试复习资料YAL制作第⼀编法学导论第⼀章法学研究与法学教育第⼀节法学的研究对象(了解)1.法学:是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各种科学活动及其认识成果的总称。
包括对法的历时性研究、共时性研究;既要研究法的内在⽅⾯,⼜要研究外部⽅⾯;既要研究法律规范、法律关系和法律体系的内容和结构以及法律关系的要素,⼜要研究法的实际效⼒、效果、作⽤和价值。
2.凡属于与法有关问题和现象都在法学的研究范围内。
法律意识、法律关系、法律⾏为等都是法律现象,都是法学的研究对象。
作为整体的法学以整个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部门法学以某个分⽀的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
3.法学体系,就是由法学内部各不相同但⼜相互联系的分⽀学科构成的学科或知识系统。
第⼆节法学的历史第三节法学与相邻学科第四节法学教育第⼆章法学的研究⽅法第⼀节法学⽅法论⼀、法学⽅法论释义法学⽅法论:由各种法学研究⽅法组成的⽅法体系以及对这⼀⽅法体系的理论说明。
两个层次:①法学⽅法论的原则②各种法学⽅法⼆、法学⽅法论的基本原则(1)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3)坚持社会现象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的观点(4)坚持社会历史的发展观点,因此没有永恒的正义标准,正义的标准是发展的。
第⼆节阶级分析⽅法⼀、阶级分析⽅法释义①阶级分析⽅法:⽤阶级和阶级⽃争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阶级社会中各种社会现象的⽅法。
②在对待阶级分析⽅法时,要反对两种倾向:教条主义、虚⽆主义。
⼆、阶级分析⽅法的功能三、怎样以科学的态度准确理解和运⽤阶级分析⽅法第三节价值分析⽅法(记忆)⼀、价值分析⽅法——通过认知和评价社会现象的价值属性,从⽽揭⽰、批判和确证⼀定社会价值或理想的⽅法。
⼆、价值分析⽅法的功能(1)价值分析⽅法是深刻认识和理解法律制度精神实质的钥匙。
(2)价值分析⽅法在法学理论研究和法律实践中的独特功能,可以在法律价值的证成、批判、选择和同质化四⽅⾯显现出来。
1. 证成——提供关于法律的思想,保证法律制度的正当性。
法理学复习
《法理学》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法的基本特征的表述是()A.法是调节人们行为的规范B.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C.法规定人们的权利、义务、权力D.法是阶级社会特有的产物2.下列选项中意味着对所有人平等地执行法律和制度的是()A.实质正义B.形式正义C.社会正义D.个人正义3.19世纪分析法学派的奥斯汀认为法与道德(正义)是无关的,继他之后,有一位学者更把这一学说推向极端,这位学者是()A.庞德B.凯尔森C.波斯纳D.罗尔斯4.法的教育作用的对象是()A.每个人自己的行为B.一般人的行为C.他人的行为D.所有人的行为5.下列法律中不具有执行社会公共事务作用的法律是()A.有关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法律B.有关犯罪和刑罚的法律C.有关技术规范的法律D.有关一般文化事务的法律6.法的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是()A.手段和目的关系B.理论和实践的关系C.目的和本质的关系D.理论和价值的关系7、法学的性质是()。
A.一门社会科学 B.一门自然科学 C.一门人文科学 D.哲学的分支8、下列关于法律体系、法学体系和法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法学体系是法系赖以建立和存在的前提B.在一个国家中,法学体系一般只有一个,而法律体系会有数个C.法学体系的范围比法律体系的范围广泛 D.法学体系是法律体系的基础9、法理学属于()。
A.国内法学 B.应用法学 C.理论法学 D.法学本科10、法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是()。
A.社会调查的方法 B.历史考察的方法 C.词义分析的方法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11、在阶级对立社会中,法的本质属性首先是指()。
A.法的客观性 B.法的阶级性 C.法的规范性 D.法的强制性12、根据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法在本质上是社会成员公共意志的体现 B.法既执行政治职能,也执行社会公共职能C.法最终决定于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国家结构、国际环境等条件 D.法不受客观规律的影响13、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法学和法理学1. 法学是一切专门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
法学研究的对象是一切法律现象的总和,即法律现实。
法学主要有应用的职能、认识论的职能、意识形态的职能。
2. 法学的产生需要具备两个条件,分别是:( 1 )要有法律现象的材料的一定积累( 2 )要有专门从事研究法律现象的法学家阶层。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是法学史上的革命转变,它与剥削阶级法学有原则性的区别,体现在指导思想不同、阶级基础不同、载、在法学的阶级性与科学性的关系上不同、在一系列根本的理论观点上不同。
邓小平的民主、法制思想是对当代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发展,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主要可以归纳为十点。
3. 法学体系是指法学是一个由各个互不相同、但有联系的分支学科构成的知识系统。
我国法学应划分为六大类,其中法理学属于理论法学。
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法和全部法律现象及其规律性,特别是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理论问题。
具体内容包括:( 1 )法哲学的基本问题;( 2 )法社会学的基本内容;( 3 )法发挥作用的机制的基本理论问题。
法理学与部门法学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4.法理学是我国法学体系中处于基础理论地位的理论学科,它是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从总体上来研究法和法律现实的一般规律,研究法的产生、本质、作用、发展等基本问题,研究法的创制和实施的一般理论,并着重研究我国社会主义法和法制的基本理论问题的理论学科。
5.学习法理学有助于树立马克思主义法律观,可以为学习部门法学乃至整个法律科学奠定必要的专业理论基础,有助于培养合格的法学人才和法律工作者,帮助他们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第一编法的一般原理第二章法的起源1. 社会调整是通过一定的社会权威,确定社会生活主体的行为方式,指明其发挥作用和发展的方向,有目的地将其纳入一定的秩序之中。
从人们对社会关系的调整的发展过程来看,社会调整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即个别性调整和规范性调整。
个别性调整是最早发展起来的社会调整。
个别性调整就是按照针对具体人、具体事所确定的行为方式,对人们的行为进行一次性调整。
个别性调整的优点是能够针对具体人、具体事作出具体的处理。
能够充分考虑个别情况的具体特点。
它的缺点是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和任意性,不能形成普遍、确定的秩序。
规范性调整就是针对某一类主体、某一类情况而使用一般行为规则进行的重复性的调整。
它是社会调整的高级阶段。
与个别性调整相比较,规范性调整的优点在于它为某一类社会关系提供了行为模式,使人们摆脱了偶然性和任意性,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秩序。
规范性调整的缺点是,它无法充分考虑每一个具体主体或具体情况的特点,提出符合每一个具体主体或具体情况的处理方案。
人们认识到个别性可以弥补规范性调整的不足,因此产生了规范性调整加上个别性调整的调整方式。
法律调整是一种规范性调整,是阶级社会的一种特殊的调整方式。
这种调整方式把规范性调整和个别性调整紧密结合起来。
社会调整的一般规律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每一个社会都存在一定的社会调整;( 2 )社会调整的发展过程,一般是由自发到自觉、由个别到一般、由浑一到分化;( 3 )社会调整发展过程中,社会性的比重呈增长趋势。
2.? 法是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同时产生的。
国家和法的产生,是同一个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两个不同的方面的表现。
从原始社会的氏族习惯演变到法的发展过程,法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经济根源、政治根源和文化根源。
法的产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构成法的各种因素逐步成熟起来,最终形成为法。
法的产生的标志有两点:( 1 )国家的最终形成标志着法的形成;( 2 )只有当人们有了选择行为的自由,出现了授权性规范,才意味着有了权利和义务的划分,从而产生了法。
3.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产和生活中逐步形成并把它固定下来的,传统、集体感和恐惧感是维护其有效的重要力量,并对违反习惯者严厉惩罚的原始时期的行为规范。
习惯是原始社会主要的社会调整手段。
4. 原始社会习惯与法的区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原始社会的习惯与法所反映的社会关系不同;( 2 )原始社会的习惯与法所反映的意志不同;( 3 )原始社会的习惯与法所形成的方式不同;( 4 )原始社会的习惯与法所保证实施的力量不同。
( 5 )原始社会的习惯与法所生效的范围不同。
第三章法的概念1. 法的古文先是佱,后是灋。
佱的意思是“模范”,也就是公正的常行规范。
灋意为“刑也,平之如水,从水。
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
”律字“均布也”,有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
“法律”一词在清末民初时广泛使用。
我们可以理解为,法律是法的形式渊源,是国家命令人们必须遵守的文件,这种文件有国家确认的判断人们行为公正不公正的标准。
法的外部特征也就是法律的特征,主要是:( 1 )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 2 )法律是由国家指定或认可的;( 3 )法律是通过规定社会关系参加者的权利和义务来确认、保护和发展一定的社会关系。
2. 法的社会阶级本质有以下特点:( 1 )法体现由统治阶级的共同利益所决定的意志。
( 2 )法的各种规定都直接或间接地服从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
( 3 )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法的社会阶级本质有层次之分,根据法的社会阶级本质的特点,法的社会阶级本质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
法的第一级本质,法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的意志。
法的第二级本质,统治阶级确认人们某项行为是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的意志(也就是统治阶级的意志),不是随意的,而是被历史、阶级规定了的在客观上能够而且允许作的行为自由和责任的反映。
法的第三级本质讲的是人们的行为自由和责任,归根到底是由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3.理解法的概念要注意几个基本方面:( 1 )法这种规范总是与一定阶级的意志、一定阶级的价值观分不开;( 2 )法这种规范总是与国家权力分不开;( 3 )法这种规范总是一定事实、一定社会关系的认可。
社会经济关系的总和是社会的经济基础,也是法的经济基础。
4.法律规范规定人们的行为可以怎样做、应该怎样做或禁止怎样做,它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的标准,是指引人们的行为、预测未来行为及其后果的尺度,同时也是制裁违法行为的依据。
5.法的定义: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并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即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这一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它通过规定人们在相互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确认、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第四章法的作用、价值、利益1.? 首先明确法的作用与法的职能的关系。
法的作用侧重讲法对人们的行为或社会生活的影响。
法的职能侧重于法发挥这种影响的活动方向。
一般来讲,法的作用与法的职能的用法是一致的。
法的作用和职能可以划分为法的规范作用和职能和法的社会作用和职能。
法的社会作用和职能又能分成法的阶级统治的职能和法的社会公共职能。
要正确理解法的阶级统治的职能和法的社会公共职能之间的关系。
2. 法的价值是法这种客体对满足个人、群体、社会或国家需要的积极意义。
一种法律制度有无价值、价值大小,取决于这种法律制度的性能,又取决于一定主体对这种法律制度的需要,还取决于该法律制度能否满足该主体的需要和满足程度。
法的价值有两方面的特性:一是客观性,一是主体性。
法的价值的主体性是指法或同一法律制度对不同的主体或不同时间、地点的同一主体的价值是不同的。
因此法的价值又具有变异性和多维性。
法的价值可以分为三种,每一种里又有若干具体的价值。
3. 法与利益的一般关系体现在:( 1 )利益决定着法的形成和发展;( 2 )法对利益的形成、实现和发展有能动的反作用。
第五章法制、法的历史类型和法系1.? 法制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法律制度的简称。
从内涵上看,法制不仅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现行法律规则,而且包括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行,法律运行的机制,一个国家的法律文化传统,占主导地位的法律意识,法学教育以及法学研究等,它是一国或地区法律上层建筑诸因素构成的系统。
2.? 法的历史类型是按照法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及其体现的阶级意志对法所做的基本分类。
法的历史类型的划分同社会形态的划分是一致的。
历史上曾出现过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
前三种类型的法统称为剥削阶级类型的法。
3.? 法系是按照法的历史传统和法的外部特征对法进行的分类。
一般认为,法系可以划分为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和社会主义法系。
大陆法系是以古代罗马法为基础和以 19 世纪初法国民法典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
英美法系是以英国法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
4. 明确法的历史类型的变更的社会原因以及法律原因;认识奴隶制法、封建制法的本质和特点;正确理解和认识资本主义法律制度,尤其是当代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的本质和特点。
第二编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理论第六章社会主义法的产生1.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是建立社会主义法的指导思想。
无产阶级专政(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包含了产生社会主义法的必然性、必要性的思想;社会主义法是实行无产阶级专政(人民民主专政)历史使命的重要武器。
2.社会主义法的产生的一般规律:无产阶级取得政权是社会主义法得以产生的前提条件;社会主义法是在摧毁旧法体系的基础上产生的;人民群众参加了社会主义法的创建。
3.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民主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的法是中国社会主义法的雏形;中国社会主义法是在彻底废除旧法的基础上产生的;中国社会主义法是革命根据地的法和解放初期新民主主义法的继续和发展。
第七章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基本原则1.? 社会主义法的阶级本质:社会主义法是上升为法律的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不是自发形成的;形成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并把它上升为法律的重要意义;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是社会主义法的重大特点之一。
2.? 社会主义法的社会本质:社会主义法是实行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法;社会主义法是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的调整器;社会主义法执行者广泛的社会公共职能。
3.? 社会主义法的国家强制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自愿遵守性。
首先,国家强制力的保证是社会主义法的必要标志;其次,社会主义法是广大人民群众能够自觉遵守的规范。
4.? “一国两制”,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
“一国两制”首先意味着要实现祖国统一,即以一个国家、一个中国为前提。
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而香港、澳门和台湾只能是中国的组成部分;其次意味着在中国主权范围内实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并存的局面,中国的主体部分实行共产党领导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不变,港、澳、台回归祖国后,根据不同的情况,实行高度自治,原有的社会、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再次意味着两种制度不是并列的,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并且两种制度不搞敌对,而是要在一国的前提下长期并存,互惠互利,实现共同的繁荣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