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产业结构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支柱产业
——在国民经济体系中长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其规模所占比重大, 起到支撑作用
③先导产业
——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战略地位,并在国民经济规划中先 行发展以引导其他产业向特定战略目标发展的产业
④重点产业
——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战略地位并在国民经济规划中需要 重点发展的产业
⑤先行产业
——狭义先行产业是指根据产业结构发展的内在规律必须先行发展以免 阻碍其他产业发展的产业,这类产业也称为瓶颈产业或基础产业; 广义先行产业包括狭义先行产业和先导产业。
第六章 产业结构分析
产业结构与产业分类 产业结构分析的基本分析法 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 产业结构的动因 产业结构的增长效应
1
一、产业结构与产业分类
(一)产业结构的含义
对产业结构的分析重点是揭示伴随经济发展的产业接结构演变的 规律和动因,通过对产业结构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趋势的研究, 寻找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政策制定、企业战略管理、技术进 步 和市场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18
(三)经济发展理论中的结构主义
1.注意发展过程中的储蓄及投资增加的刘易斯模式
劳动力的转移和现代部门的出现及发展关键取决于现代化部门的资本积 累和投资率。资本积累和投资的速率会在以下情况发生后下降和停止: ①资本积累的速度快于人口增长的速度 ②农业生产技术进步使其生产率提高
2.注重发展过程中主导部门作用的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理论 ①传统社会②为起飞创造前提条件阶段③起飞阶段 ④向成熟阶段推移阶段⑤高额民众消费阶段 对经济的每个成长阶段,都有与之相适应并起到带头作用主导产业部 门,这些部门在序列更迭实现了经济增长,是“起飞过程的重复”。
3.注重发展过程中资源在部门间再分配效应的钱纳里的发展模式 一个国家从传统状态向现代经济系统转变,不仅需要物质积累,还需要人力 资本的积累及一系列经济结构变化,如生产变化、消费需求变化、国际贸易 和资源利用方式的变化、城市化、人口增长与分布等实惠经济因素的变化。
19
(四)对经济结构转变的增长效应的总结
15
五、产业结构变化的增长效应
(一)产业结构变动的经济增长效应
西蒙·库兹涅茨 1977年 《各国的经济增长》 支撑现代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是处于优势地位的部门的超高 速增长,以此来弥补衰退部门影响的下降。 资料显示创新是导致结构变化进而推动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因, 技术创新有与资本投入密切相关,因此资本分布的产业间差异 可以说明产业技术创新速度的差异。 把产业结构转换对现代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联系起来的最重要
该产业国民收入相对比重 该产业劳动力相对比重
②产业结构增长波动分析——
=
n
( Xi -X )2
i 1
n
V = X 100%
③技术进步率——全要素生产率—— Y A K L
④出口商品竞争力指数——
X ij
Rij n
Xij
j 1
m
Xij
i 1
mn
Xij
i1 j1
10
三、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
资本
产值
115.50 168.77
399.57 588.60
58.70 91.02
21.99 26.08
13.76 14.01
4.57
4.07
17.68
15.17
17
(二)二元经济结构改变与的经济发展
波克—刘易斯——费景汉与拉尼斯
所谓二元经济,是把发展中国家 和地区的经济结构概括为两大部 分:一个是使用劳动力生产的农 业部门,另一个是使用资本生产 的非农业部门。
1.经济结构的转变,特别是在非均衡条件下,能够加速经济增长;
2.经济结构转变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在不同的水平、阶段、 部门和要素分布条件下重要性和作用机理不同;
3.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过程具有实质性的区别,其 根本原因在于两者间结构关系不同;
4.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转变对增长的作用更为明 显,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经济加速增长的原因在于对非均衡条件下 经济结构的转变和对先进技术的引进与利用;
基本观点:服务业增长的基本趋势反映了劳动分工演进的必然结果, 即专业化分工引起了交易费用和知识部门的加速扩张。
服务业的三个部门:为消费者服务的部门、提高交易效率的部门以 及与人力资本积累和知识资本创造的部门
14
(三)产业结构演进的新态势:知识经济的兴起
1.知识经济是一种信息化经济 2.知识经济是一种网络化经济 3.知识经济是一种智能化经济 4.知识经济是一种创新经济 5.知识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经济 6.知识经济是一种非线性经济下的产业发展路径
钱纳里的工业化阶段划分
2.工业结构水平的高度化 (1)由以轻工业为中心向以重工业为中心转化
修正霍夫曼比例(重工业化系数K1)=
轻工业总产值 重工业总产值
(2)在重工业化的过程中,工业结构由表现为以原材料工业
为中心向加工、组装工业为中心发展推进。
高加工化系数K
2
=
加工工业总产值 基础工业总产值
(3)工业结构中的资源密集度的转变
38.1%
41.5%
1914年
资本
产值
资本
产值
22.09 17.59
5.23
9.61
34.36 27.71 11.62 21.28
19.63 15.72
2.99
5.80
12.67
8.72
1.73
3.00
7.60
4.52
1.81
3.10
4.40
2.29
1.04
1.76
8.18
4.33
2.16
3.51
1948年
0.5
4.2
3.2
22.6 19.4
2.7
12.0
9.8
16.6 16.2
B
21.3 15.3 33.0 30.8 26.5 26.3
C
29.8 24.8 27.2 25.9 23.2 22.9
D
42.9 56.7 23.1 30.3 11.1 15.2
A (1)汽车 (2)其他
B
C D 全行业
1880年
6
二、产业结构的基本分析法
三类基本方法:产业结构变动分析法
产业结构关联分析法 产业结构效益分析法 1.产业结构变动分析: 产业结构变动值、摩尔结构变化值和产业结构超前系数
①产业结构变动值—— K= qi1 qi0
其中,K 为产业结构变动值,qi1为报告期构成比例,qi0为基期构 成比,i 为产业序号,1 为报告期,0 为基期。
如果考虑某个产业的变动指数,则可以写成:
Ki [(qi1 qi0 ) qi0 ]100%
7
②产业结构超前系数——通常用来测定某产业结构增长对
经济系统中平均的增长趋势的超前程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Ei = i
i 1
Rt
其中,Ei 为产业 i 结构超前系数, i 为产业 i 末期所占份额
与初期所占份额之比,R t 同期经济系统中平均的增长率。
产业结构 狭义
广义
经济结构
量
质
产业分类与演进
产业关联
技术水平
投入产出
产业分类 内部构成 产业演进
经济效益
2
(二)产业的分类
1.三次产业分类 ➢ 标准的提出 ➢ 分类标准 ➢ 三次产业划分
第三产业的分类 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 2.标准产业分类法 特性:权威性、完整性与适用性 门-大类-中类-小类与编号的排序 3.生产结构分类 以(再)生产过程中产业关系和比例为目的的分类法。 消费资料产业与资本品产业 霍夫曼分类原则 日本经济企画厅的分类法:物质生产部门、网络部门与 知识、服务生产部门
的媒介是技术创新速度与其扩散速度。
16
1929
制
造
业
年 价 格 计 算 )
中 各 组 类 所 占 份
额
(
以
制 造 业 中 各 组 类 的 增 长 倍 数
1880年
1914年
1948年
占资本 占产值 占资本 占产值 占资本 占产值
A
6.0
(1)汽车 1.0
(2)其他 5.0
3.2
16.0 13.0 39.2 35.6
3
4.工业结构产业分类 重工业、轻工业和化学工业 5.以资源密集度进行产业分类
6.产业链中的衔接关系分类
7.增长率产业分类
t时期的增长率
成熟产业 成长产业
gt
衰退产业 发展产业
0
g t +1
t+1时期的增长率
4
8.战略关系分类法
①主导产业
——依靠技术进步或创新获得生产函数的变化 有快于其他产业的“不合比例”增长速度 具有较强的扩散效应
5
(三)地区产业结构形态、特征及变化的原因
1.生产力增长的潜力和约束因素 ➢ 农业 ➢ 工业 ➢ 第三产业 2.需求结构的变化 产业需求弹性=产业的需求增长率/人均GDP(GNP)的增长率 3.国际经济关系的变化 4.资源转化率 劳动力是生产过程汇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影响生产要素转换率
的最重要因素 5.政治因素
(一)三次产业结构变动规律
1.配第—克拉克定理 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依次由第一产业向第
二产业再向第三产业转移。 劳动力按该规律转移的解释是:需求和效率的变动 2.库兹涅茨的实证 时间序列和横截面统计 3.钱纳里的研究 标准结构
11
(二)工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规律
1.工业化及其阶段的判定 工业化可定义为一系列基要的“生产函数”连续变化的过程。
5.工业特别是制造业产出在GDP中所占份额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中间需求而非 最终需求的变动;
6.相比国内最终需求变化,贸易模式的变动,对总产出结构变化影响大,经 济结构变化速度更快、国内外产业关联度更高,制造业对增长的贡献也越大。
20
技术密集化程度系数K3
=
T
+e1L+e2C T +L+C
产业结构发展水平系数:K =W1K1+W2K2 +W3K3
12
四、产业结构变化的动因
(一)需求收入弹性和生产率 1.对农业国民收入及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减少的解释 (1)需求收入弹性随人均收入的提高而逐渐降低 (2)农业技术进步速度低于其他部门特别是工业部门 (3)自身机器化水平的提高 2.对工业国民收入相对比重上升及劳动力比重趋向稳定的解释 (1)需求收入弹性随人均收入的提高而升高 (2)市场的扩大对需求收入弹性的升高提供支撑 (3)技术进步和新行业的发展对稳定了工业对劳动力的需求 3.服务业劳动比例上升的原因 需求收入弹性大 进入、竞争与垄断
13
(二)制度经济学的解释
1.产业结构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劳动分工
(1) 产业部门间的劳动力分布的变化是个人职业专业化和社会分工 专业化深入的结果
(2)机器化生产和标准化是产业结构演变的基本力量 (3)在生产和交易中制度创新的难易程度直接决定了产业结构演进
的次序和转化的程度
2.实证研究并不支持工业部门的生产率比服务业高的结论
i =1
i 1
霍夫曼比例=
消费资料工业部门净产值 资本资料工业部门净产值
工业化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霍夫曼比例 5(±1) 2.5(±1) 1(±0.5) 1以下
9
3.产业结构效益分析:比较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增长波
动分析、技术进步率和出口商品竞争力指数
①比较劳动生产率——
某产业比较劳动率=
传统农业
二元经济
现代经济
刘易斯“二元”理论的缺陷:①没有足够重视农业促进工业增长的重要性; ②没有注意到农业由于生产率提高而出现剩余产品,应该是农业劳动力向工 业流动的先决条件。
二元理论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现实存在差距的原因: ①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速度取决于工业部门资本积累的速度与使用方向; ②工业所在的城市中存在大量(隐性)失业; ③工业部门在失业存在的同时,其在岗工人的工资水平持续上升。
③摩尔结构变化值——
n
M + = W W i,t i,t +1
i =1
n
W2 i ,t
1/ 2
n
W2 i,t +1
1/
2
i =1
i=1
8
2.产业结构联系分析:结构相似系数和霍夫曼比例
①结构相似系数—— ②霍夫曼比例——
n
Sij = Xik X jk
k =1
n
n
X
2 ik
X
2 jk
——在国民经济体系中长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其规模所占比重大, 起到支撑作用
③先导产业
——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战略地位,并在国民经济规划中先 行发展以引导其他产业向特定战略目标发展的产业
④重点产业
——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战略地位并在国民经济规划中需要 重点发展的产业
⑤先行产业
——狭义先行产业是指根据产业结构发展的内在规律必须先行发展以免 阻碍其他产业发展的产业,这类产业也称为瓶颈产业或基础产业; 广义先行产业包括狭义先行产业和先导产业。
第六章 产业结构分析
产业结构与产业分类 产业结构分析的基本分析法 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 产业结构的动因 产业结构的增长效应
1
一、产业结构与产业分类
(一)产业结构的含义
对产业结构的分析重点是揭示伴随经济发展的产业接结构演变的 规律和动因,通过对产业结构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趋势的研究, 寻找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政策制定、企业战略管理、技术进 步 和市场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18
(三)经济发展理论中的结构主义
1.注意发展过程中的储蓄及投资增加的刘易斯模式
劳动力的转移和现代部门的出现及发展关键取决于现代化部门的资本积 累和投资率。资本积累和投资的速率会在以下情况发生后下降和停止: ①资本积累的速度快于人口增长的速度 ②农业生产技术进步使其生产率提高
2.注重发展过程中主导部门作用的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理论 ①传统社会②为起飞创造前提条件阶段③起飞阶段 ④向成熟阶段推移阶段⑤高额民众消费阶段 对经济的每个成长阶段,都有与之相适应并起到带头作用主导产业部 门,这些部门在序列更迭实现了经济增长,是“起飞过程的重复”。
3.注重发展过程中资源在部门间再分配效应的钱纳里的发展模式 一个国家从传统状态向现代经济系统转变,不仅需要物质积累,还需要人力 资本的积累及一系列经济结构变化,如生产变化、消费需求变化、国际贸易 和资源利用方式的变化、城市化、人口增长与分布等实惠经济因素的变化。
19
(四)对经济结构转变的增长效应的总结
15
五、产业结构变化的增长效应
(一)产业结构变动的经济增长效应
西蒙·库兹涅茨 1977年 《各国的经济增长》 支撑现代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是处于优势地位的部门的超高 速增长,以此来弥补衰退部门影响的下降。 资料显示创新是导致结构变化进而推动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因, 技术创新有与资本投入密切相关,因此资本分布的产业间差异 可以说明产业技术创新速度的差异。 把产业结构转换对现代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联系起来的最重要
该产业国民收入相对比重 该产业劳动力相对比重
②产业结构增长波动分析——
=
n
( Xi -X )2
i 1
n
V = X 100%
③技术进步率——全要素生产率—— Y A K L
④出口商品竞争力指数——
X ij
Rij n
Xij
j 1
m
Xij
i 1
mn
Xij
i1 j1
10
三、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
资本
产值
115.50 168.77
399.57 588.60
58.70 91.02
21.99 26.08
13.76 14.01
4.57
4.07
17.68
15.17
17
(二)二元经济结构改变与的经济发展
波克—刘易斯——费景汉与拉尼斯
所谓二元经济,是把发展中国家 和地区的经济结构概括为两大部 分:一个是使用劳动力生产的农 业部门,另一个是使用资本生产 的非农业部门。
1.经济结构的转变,特别是在非均衡条件下,能够加速经济增长;
2.经济结构转变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在不同的水平、阶段、 部门和要素分布条件下重要性和作用机理不同;
3.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过程具有实质性的区别,其 根本原因在于两者间结构关系不同;
4.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转变对增长的作用更为明 显,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经济加速增长的原因在于对非均衡条件下 经济结构的转变和对先进技术的引进与利用;
基本观点:服务业增长的基本趋势反映了劳动分工演进的必然结果, 即专业化分工引起了交易费用和知识部门的加速扩张。
服务业的三个部门:为消费者服务的部门、提高交易效率的部门以 及与人力资本积累和知识资本创造的部门
14
(三)产业结构演进的新态势:知识经济的兴起
1.知识经济是一种信息化经济 2.知识经济是一种网络化经济 3.知识经济是一种智能化经济 4.知识经济是一种创新经济 5.知识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经济 6.知识经济是一种非线性经济下的产业发展路径
钱纳里的工业化阶段划分
2.工业结构水平的高度化 (1)由以轻工业为中心向以重工业为中心转化
修正霍夫曼比例(重工业化系数K1)=
轻工业总产值 重工业总产值
(2)在重工业化的过程中,工业结构由表现为以原材料工业
为中心向加工、组装工业为中心发展推进。
高加工化系数K
2
=
加工工业总产值 基础工业总产值
(3)工业结构中的资源密集度的转变
38.1%
41.5%
1914年
资本
产值
资本
产值
22.09 17.59
5.23
9.61
34.36 27.71 11.62 21.28
19.63 15.72
2.99
5.80
12.67
8.72
1.73
3.00
7.60
4.52
1.81
3.10
4.40
2.29
1.04
1.76
8.18
4.33
2.16
3.51
1948年
0.5
4.2
3.2
22.6 19.4
2.7
12.0
9.8
16.6 16.2
B
21.3 15.3 33.0 30.8 26.5 26.3
C
29.8 24.8 27.2 25.9 23.2 22.9
D
42.9 56.7 23.1 30.3 11.1 15.2
A (1)汽车 (2)其他
B
C D 全行业
1880年
6
二、产业结构的基本分析法
三类基本方法:产业结构变动分析法
产业结构关联分析法 产业结构效益分析法 1.产业结构变动分析: 产业结构变动值、摩尔结构变化值和产业结构超前系数
①产业结构变动值—— K= qi1 qi0
其中,K 为产业结构变动值,qi1为报告期构成比例,qi0为基期构 成比,i 为产业序号,1 为报告期,0 为基期。
如果考虑某个产业的变动指数,则可以写成:
Ki [(qi1 qi0 ) qi0 ]100%
7
②产业结构超前系数——通常用来测定某产业结构增长对
经济系统中平均的增长趋势的超前程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Ei = i
i 1
Rt
其中,Ei 为产业 i 结构超前系数, i 为产业 i 末期所占份额
与初期所占份额之比,R t 同期经济系统中平均的增长率。
产业结构 狭义
广义
经济结构
量
质
产业分类与演进
产业关联
技术水平
投入产出
产业分类 内部构成 产业演进
经济效益
2
(二)产业的分类
1.三次产业分类 ➢ 标准的提出 ➢ 分类标准 ➢ 三次产业划分
第三产业的分类 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 2.标准产业分类法 特性:权威性、完整性与适用性 门-大类-中类-小类与编号的排序 3.生产结构分类 以(再)生产过程中产业关系和比例为目的的分类法。 消费资料产业与资本品产业 霍夫曼分类原则 日本经济企画厅的分类法:物质生产部门、网络部门与 知识、服务生产部门
的媒介是技术创新速度与其扩散速度。
16
1929
制
造
业
年 价 格 计 算 )
中 各 组 类 所 占 份
额
(
以
制 造 业 中 各 组 类 的 增 长 倍 数
1880年
1914年
1948年
占资本 占产值 占资本 占产值 占资本 占产值
A
6.0
(1)汽车 1.0
(2)其他 5.0
3.2
16.0 13.0 39.2 35.6
3
4.工业结构产业分类 重工业、轻工业和化学工业 5.以资源密集度进行产业分类
6.产业链中的衔接关系分类
7.增长率产业分类
t时期的增长率
成熟产业 成长产业
gt
衰退产业 发展产业
0
g t +1
t+1时期的增长率
4
8.战略关系分类法
①主导产业
——依靠技术进步或创新获得生产函数的变化 有快于其他产业的“不合比例”增长速度 具有较强的扩散效应
5
(三)地区产业结构形态、特征及变化的原因
1.生产力增长的潜力和约束因素 ➢ 农业 ➢ 工业 ➢ 第三产业 2.需求结构的变化 产业需求弹性=产业的需求增长率/人均GDP(GNP)的增长率 3.国际经济关系的变化 4.资源转化率 劳动力是生产过程汇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影响生产要素转换率
的最重要因素 5.政治因素
(一)三次产业结构变动规律
1.配第—克拉克定理 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依次由第一产业向第
二产业再向第三产业转移。 劳动力按该规律转移的解释是:需求和效率的变动 2.库兹涅茨的实证 时间序列和横截面统计 3.钱纳里的研究 标准结构
11
(二)工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规律
1.工业化及其阶段的判定 工业化可定义为一系列基要的“生产函数”连续变化的过程。
5.工业特别是制造业产出在GDP中所占份额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中间需求而非 最终需求的变动;
6.相比国内最终需求变化,贸易模式的变动,对总产出结构变化影响大,经 济结构变化速度更快、国内外产业关联度更高,制造业对增长的贡献也越大。
20
技术密集化程度系数K3
=
T
+e1L+e2C T +L+C
产业结构发展水平系数:K =W1K1+W2K2 +W3K3
12
四、产业结构变化的动因
(一)需求收入弹性和生产率 1.对农业国民收入及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减少的解释 (1)需求收入弹性随人均收入的提高而逐渐降低 (2)农业技术进步速度低于其他部门特别是工业部门 (3)自身机器化水平的提高 2.对工业国民收入相对比重上升及劳动力比重趋向稳定的解释 (1)需求收入弹性随人均收入的提高而升高 (2)市场的扩大对需求收入弹性的升高提供支撑 (3)技术进步和新行业的发展对稳定了工业对劳动力的需求 3.服务业劳动比例上升的原因 需求收入弹性大 进入、竞争与垄断
13
(二)制度经济学的解释
1.产业结构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劳动分工
(1) 产业部门间的劳动力分布的变化是个人职业专业化和社会分工 专业化深入的结果
(2)机器化生产和标准化是产业结构演变的基本力量 (3)在生产和交易中制度创新的难易程度直接决定了产业结构演进
的次序和转化的程度
2.实证研究并不支持工业部门的生产率比服务业高的结论
i =1
i 1
霍夫曼比例=
消费资料工业部门净产值 资本资料工业部门净产值
工业化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霍夫曼比例 5(±1) 2.5(±1) 1(±0.5) 1以下
9
3.产业结构效益分析:比较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增长波
动分析、技术进步率和出口商品竞争力指数
①比较劳动生产率——
某产业比较劳动率=
传统农业
二元经济
现代经济
刘易斯“二元”理论的缺陷:①没有足够重视农业促进工业增长的重要性; ②没有注意到农业由于生产率提高而出现剩余产品,应该是农业劳动力向工 业流动的先决条件。
二元理论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现实存在差距的原因: ①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速度取决于工业部门资本积累的速度与使用方向; ②工业所在的城市中存在大量(隐性)失业; ③工业部门在失业存在的同时,其在岗工人的工资水平持续上升。
③摩尔结构变化值——
n
M + = W W i,t i,t +1
i =1
n
W2 i ,t
1/ 2
n
W2 i,t +1
1/
2
i =1
i=1
8
2.产业结构联系分析:结构相似系数和霍夫曼比例
①结构相似系数—— ②霍夫曼比例——
n
Sij = Xik X jk
k =1
n
n
X
2 ik
X
2 j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