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协作视角下的区域经济协作模式研究

合集下载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经国务院批准,4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向山西、陕西、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机构印发《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的批复》精神,提高认识、紧密合作、扎实工作,努力把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建设成为全国省际交界地区区域协调发展的试验区,中西部地区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能源原材料及装备制造业基地,内陆地区重要的区域物流中心和华夏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为动员全市上下紧紧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政策机遇和合作机遇,借势而为、乘势而上,全力推动运城经济社会大发展、大提升、大跨越,本报从今日开始刊发《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敬请关注。

前言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以下简称“黄河金三角”)位于山西、陕西、河南三省交界地带的黄河沿岸,包括运城市、临汾市、渭南市和三门峡市(以下简称“三省四市”),面积5.78万平方公里,2013年末总人口1721万,地区生产总值4917亿元,分别占三省总和的10.9%、9.5%和8.1%。

黄河金三角处于我国中西部结合带和欧亚大陆桥重要地段,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点区域,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

自1986年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经济协作区成立以来,三省四市积极探索实践,加强交流合作,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合作水平不断提高,区域联动发展、一体化发展取得初步成效。

为进一步深化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推动东中西部地区良性互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依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43号)精神编制本规划,用于指导和推动今后一个时期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联动与一体化发展。

规划期为2014年至2025年。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第一章合作背景第一节发展基础黄河金三角区位优势独特,承东启西、连通南北,铁路线纵横交错、公路网四通八达,初步形成了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和区域内1小时经济圈。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的通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的通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4.04.18•【文号】发改地区[2014]742号•【施行日期】2014.04.1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区域经济开发正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的通知(发改地区[2014]742号)山西、陕西、河南省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机构:经国务院批准,现将《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印发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推动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合作发展,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大举措,对于探索省际交界地区合作发展新路径、推动我国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山西、陕西、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的批复》(国函〔2014〕40号)精神,提高认识、紧密合作、扎实工作,努力把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建设成为全国省际交界地区区域协调发展的试验区,中西部地区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能源原材料及装备制造业基地,内陆地区重要的区域物流中心和华夏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二、请山西、陕西、河南省人民政府切实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落实工作责任,完善合作机制,合力解决区域合作中的重大问题。

要根据《规划》要求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编制实施重点领域专项规划,完善区域合作工作机构,健全区域合作协调机制,抓紧推进重点工作和相关项目实施,探索建立推动一体化发展的绩效考核和奖惩激励措施。

完善社会监督,定期向社会公布规划实施进展情况。

《规划》实施中涉及的重要政策和重大建设项目要按规定程序报批。

三、请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切实加强工作指导,在专项规划编制、项目安排、体制创新等方面给予必要支持,协助解决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运行机制探析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运行机制探析

73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运行机制探析郭荣朝1,2 陈永健3(1 郑州工商学院,河南郑州451400;2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城市与乡村发展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46;3 河南五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河南郑州450007)摘 要:在阐述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其合作运行机制中存在的合作意识薄弱、地方保护主义、政策法规不统一、议事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了以下对策建议:树立合作共赢理念,成立合作协调机构,建立健全议事制度规则,出台扶持优惠政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拓宽实质合作领域。

关键词: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区域合作;机制创新中图分类号:F061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6)09-0073-02 [作者简介]郭荣朝(1963-),男,汉族,河南镇平人,教授,博士(后),所长,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城市与区域规划;陈永健(1976-),男,汉族,河南郑州人,工程师,研究生,工学学士,研究方向:工业与民用建筑。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项目编号:201404);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应用研究重大项目(项目编号:2016-YYZD-01);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学者专项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3-YXXZ-20);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4-zd-027);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项目编号:17A170004);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项目编号:SKL-2016-3763)。

2014年3月,国务院批复《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

近两年,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指导下,山西省、陕西省、河南省政府,以及运城市、晋城市、渭南市、三门峡市政府(简称“三省四市”)通力协作,在省际边缘地区合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现状自《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获批以来,“三省四市”积极落实规划,多措并举,使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中央商务区(CBD)和中央娱乐区(CED)城市设计方案四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中央商务区(CBD)和中央娱乐区(CED)城市设计方案四
石家庄
太原 银川
作为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的黄河金三觊地 区,亍2012年5月14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正 式下发文件,批准设立为豫晋陕黄河金三觊承 接产业转秱示范区。
西宁
兰州
黄河金三角
运城
西安 郑州
—以山西省运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圈
“黄河金三觊区域”——是由山西省运城市、 临汾市,河南省三门峡市呾陕西省渭南市四市 构成,其中山西省运城市位亍经济圀的中心。
成都
金三角经济圈
—三个国家级经济区叠加的地级市
不此同时,运城还是山西省“中原经济区”、 “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 验区”呾“黄河金三觊”三个国家级经济区叠 加的地级市。
重庆
武汉 长沙
晋陕豫黄河金三觊CBD&CED城市设计
CBD& CED District Urban Design, Yuncheng
CONTENTS
1.项目溯源 2.他山之石 3.场地脉络 4.愿景展望 5.规划延续
CBD内涵 CBD发展问题 相兲案例研究
CBD设计原则
6.方案推演
7.规划展示
2
16
他山之石 功能
城市中心商务区研究 1、CBD的内涵
地位
是经济发达到一定水平的现代化都市中心, 是城市繁荣的劢力
是以商务办公为主要功能,是第三产业高度聚集 之地
晋陕豫黄河金三觊CBD&CED城市设计
CBD& CED District Urban Design, Yuncheng
1
6
项目溯源
站在“黄河金三角”看运城
“黄河金三觊区域”——是由山西省运城市、临汾市,河南省三门峡市呾陕西省渭南市四市构成,其中山西 省运城市位亍经济圈的中心。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物流金融模式分析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物流金融模式分析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物流金融模式分析本文结合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自身的优势,以及物流、金融、政策方面的支持,对在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提出适合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开展的统一授信物流金融模式;并对统一授信物流金融模式的实施做了进一步的分析标签:物流金融;物流金融模式;统一授信;晋陕豫黄河金三角一、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立山西省运城市、河南省三门峡市、临汾市和陕西省渭南市,共同构成了晋陕豫三省边缘“黄河金三角区域”的核心,是以山西省运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圈。

位于我国中、西部交界地带,通华北、联西北、达中原,在全国流通中,可以承东启西、贯通南北。

但是,由于受行政边界分割的影响,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受到制约。

2012年5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下发文件,批准设立豫晋陕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下称“晋陕豫黄河金三角”)。

这是全国唯一一个跨省设立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二、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的物流融资现状及开展物流金融的必要性晋陕豫黄河金三角不但有着连接东西还有其贯通南北的交通枢纽优势,近年来三省四市大力发展物流服务业,创造承接物流业转移的先决条件,为物流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而有力的支撑。

1.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内的物流融资问题在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的物流园区内入驻的企业除了大型企业,还有很大一部分中小企业。

为了控制贷款风险银行不得不降低对信用状况不佳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比例,或者要求其提供有效担保和抵押。

由于我国的资产交易市场尚不发达、银行缺乏对其他资产的鉴别和定价能力目前国内银行一般偏好于房地产抵押。

然而,中小企业大多受经营规模所限,难以向银行提供并有效的抵押物,同时中小企业的信用度不高,在寻找担保人方面也受到了很大的局限。

2.物流金融业务开展的必要性为了实现流通领域货币资金的有效管理和组织,实现在物流运营中便利的资金融通,越来越多的金融企业开发了更加适合物流市场的金融产品,物流金融在此过程中应运而生。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示范区旅游合作困境及破解路径研究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示范区旅游合作困境及破解路径研究

西省渭南市以及河南省三门峡市的合作共赢带来了良机。四市文化相近,区域交通优越,具有良好的旅
游合作条件。在深入分析区域旅游合作可行性的基础上,探讨了目前合作存在的主要困境,最后提出了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示范区区域旅游合作路径选择。
关键词:旅游合作;问题;破解路径;晋陕豫黄河金三角
中图分类号:F590.1
文献标识码:A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示范区旅游合作困境及破解路径硏究
三角旅游合作协议书》的签署标志着旅游协同发 展开始。2009年山西省临汾市也加入进来,四市 签署《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旅游合作协议》叫正式 提出要打造一个在资源、营销等方面共享互通 的无障碍旅游区。2014年三省政府联合申报的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得到国务院 的批准支持,从国家层面为其注入了新动能。其 后,2015年、2016年三省四市旅游局连续两年 在西安联合举办“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旅游推介 会”等。以上说明,从国家到省市各级政府都是 大力支持的,这为区域旅游合作提供了强有力 的政策支持。
地级市界拔


己建成高速
正建设高速
规划中高速
O即将通车的壶口黄河大桥
❷已通车的京昆高遲黄河大桥
❸正建设的闻合高連黃河大桥
O准备建设的运风高速黄河大桥
Q正建设的运灵高速黄河大桥
❻准备建设的三门峡黃河二桥 ❼准备建设的垣淘离速黄河大桥
大运高速
汾西 大宁蒲县
浮山
马晋城离遠
水澄城
永济
连霍高速
图1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交通网络图巾
生产总值方面,近三年渭南市总体排名靠前,临
场。四市各有其旅游发展重点和规划,客观上造
汾市相对较弱,基本处于第四位;但从旅游总收
成了重复建设、无序竞争。例如,2020年8月运 城市拟打造茅津古渡康养文旅项目举办了洽商

申论分类模拟题54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申论分类模拟题54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申论分类模拟题54(总分100, 做题时间90分钟)1.给定资料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屈秀丽在2016年中国钢铁工业统计工作会议上表示,当前我国的钢铁生产仍然处于较高水平,市场供大于求的状态仍未扭转。

“2016年各月粗钢产量累计同比下降幅度,还呈现出逐月收窄的趋势——从1~2月到8月,全国粗钢产量的累计同比下降幅度从5.7%逐渐收缩到0.1%。

”屈秀丽在会上指出,“这说明,在全国钢铁去产能、控产量的大趋势下,依然有极少数企业在逆势而为、加码生产,这一现象非常值得关注和警惕。

”在钢铁行业供大于求、日子普遍难过的背景下,为何企业“越亏损越生产”,停不下来?河北一家钢铁企业的负责人透露,如果没有正常生产就很难通过抵押从银行获得贷款,并且担心自己原有的销售渠道会被别的企业抢走。

而对很多国企来说,担负着更多的员工待遇等社会责任,减产更不容易。

“产能过剩反映出我国工业化发展进程中,经济体制转型与增长方式转变的阶段性特征,也暴露出我国工业存在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和问题。

”中国建投投资研究院研究员张志前指出,当前,产能过剩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中国经济实现“升级版”必须应对的重大考验。

产能过剩在我国并非新问题。

由于缺乏统一规划,钢铁工业布局混乱,产能盲目扩张,钢铁工业成为各地投资的重点。

同时,不同地区、不同企业在环保、质量、财税等方面执行标准不统一,使钢铁行业缺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认为:“本轮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是近三年的集中投资。

在这一过程中,民营企业的作用非常大,这是由于地方政府以行政方式推动产能增长,使得投资行为发生扭曲。

”近年来,中央曾多次对产能过剩问题进行宏观调控,尤其是对钢铁、水泥、电解铝等传统过剩行业实行严格的审批、核准制度。

然而,在现行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中,除了GDP等经济指标之外,财政收入也是衡量与考核地方政府权力和办事能力大小的一个重要指标。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中央商务区(CBD)和中央娱乐区(CED)城市设计方案一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中央商务区(CBD)和中央娱乐区(CED)城市设计方案一

水韵河东 生态智城
ESC
目彔
CONTENTS
[3 ]
总体设计
土地利用
以水网、绿网为脉络,水城一体,水城共生 用地功能布局(行政、商贸、商业、文化 是怎么布局的); 行政中心的选址呾布局。
规划结构
一带 两核 两轴 六片
(1)一带 人文生态景观带,是整个城市东部 生态新区的景观核心 (2)两核 分别为人文生态景观带两岸的行政 商务中心呾文化商贸中心。 (3)两轴 城市空间功能主次轴,以十字的形 式,利用绿带体系连接行政商务中 心、人文生态景观带呾文化商贸中 心。 (4)六大片区 整个城市东部生态新区分为行政商 务区、商住综合区、节能建筑产业 区、安邑古镇区以及两个生态居住 区六大片区。
用地面积 总规划规模 住宅:办公:商业
新 宿
270公顷 600万平方米 5:5:2
深 圳
413公顷 CBD 0.8公顷 300万平方米 7:6:2 其中
浦东400万平方米 5:7:2
总结: 根据运城的实际情况,运城CBD物业功能配比: 住宅:办公:商业 = 7 :6:2
CBD设计理念
功能复合开发 空间类型多样化
商务活劢—— 从产业収展觊度出収,包括:酒庖会议中心、展 览中心、高新科技成果、高科技人才交流中心;
商业零售—— 从满足住宅、商务办公功能设置: 商业零售(平价超市、主题商场、大百货、仓储 贩物中心等)、餐饮、酒吧娱乐等
CBD——与题研究
CBD的物业功能配比
上 海
220公顷 浦东170公顷 其中
新中心区核心
支撑的CBD开发建设量也越大;
城市的“CBD规模/城市国内生产总 值”的数值之平均值约为0.2
结论:CBD规模——

加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本科院校的合作

加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本科院校的合作
示范 区 ,从而 为三 省 四市 的进 一步合 作 注入 了新 的 活力 。 当前 , 了更有力 地 为地方 经济 发展 提供智 力 为 支 持和人 才 支撑 ,地方 本科 院校 的合作 理应 成 为晋 陕豫 黄河 金 三角 区域建 设 的重要 组成 部分 之一 。晋
陕豫 黄河 金 三角 区域 内共有 三所本 科 院校 ,・ 即山西
l1 8
学、 电子信 息 工 程 、 电子信 息 科 学 与 技术 等 专 业 ; 运
城 学 院设 有 汉 语 言 文学 、 想政 治 教 育 、 学 、 史 思 法 历
应设 立专 门的校 际合作 办公机 构 作为 校际 合作 的领 导机 构 , 仅 负责对 校 际合作计 划 进行 审批 , 不 而且 要
21 0 2年 8月
中共 山西 省委党 校学报
Ac d mi o r M f h n i rvn i C mmie at c o l f P C a e cJu n o a x o icM o S P t eP r S h o . t y o C.
Au . 01 g2 2
( 关键词 ] 晋 陕豫黄河金三角; 本科院校 ; 基础 ; 基本点 ; 路径 l 中图分类号] 6 [ G 4 文献标识码 ] [ A 文章编号 ]0 9 10 (0 2 0 — l8 0 10 — 2 3 2 1 )4 0 1— 3
晋 陕豫 黄河 金 三角全 称 “ 陕豫 黄河 金 三角 区 晋
域协调 发 展综合 试 验 区” ,是 在 1 8 9 6年 就 已成立 的
济、 治、 政 文化 和社会 的发 展 。


晋陕豫 黄 河金 三角本 科院 校合 作的 基础
“ 陕豫 黄河金 三 角经济 协作 区”基 础 上提 出 的 , 晋 是 由包 括 山 西省 运城 市 、 临汾 市 , 西 省 南 市 , 南 陕 胃 河

黄河金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的先行区

黄河金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的先行区
水 利资 源 综合 利用 来说 , 由于 各市分 属 不 同省份 , 难 以统 一规 分 别 占全 国 的 1 / 5 和1 / 4; 浓缩 苹 果 汁 产能 占到 全 国 的 3 / 4 ,
划、 保护、 治理、 建设, 黄河水利资源利用效率一直难以提高。 ”
交 易量 占全 球 的 2 / 5 。 ” 试 验 区办 公室 主任 陆 世生 对 于黄 河 金
争取把黄河金三角地区建设成为全 国区域协调发展先行 区, 根 生长 的 肥沃 土壤 和 发展 壮 大 的源 源 动力 。黄 河 金三 角 地 区 为广大中西部地 区的发展崛起提供新鲜而有益的经验 。 人文荟萃 , 英才辈 出, 文化底蕴深厚, 名胜古迹星罗棋布 , 文物
黄河金三角
国家 发展 改 革委 文 件先 后 多次 明确 提 出要 研 究加 快 跨省 交 界 地 区的 合作 发 展 问题 , 支 持 晋陕 豫 黄 河 金三 角 地 区开 展 区 域 协 调发 展试验 。2 0 1 2 年5 月, 国家 发改 委正式 批 复设立 晋陕 豫
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 区, 为该地 区开展区域协调发
的经济 功 能不 能充 分发 挥 , 不 仅影 响 了经济 效益 , 而且 不利 于 世界 最 好 的苹 果 生 产 带上 , 所 以 苹果 生 产 与加 工 在 全 国都 很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 , 陆世生说 , “ 单拿黄河 有名 。 我 们 的苹果 种植 面积 约7 0 0 万亩, 去年 产量达  ̄ U 7 9 0 万吨 ,
内的资源配置 、 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及产业合理分布受到了限 这 里煤炭 开采 规模 大 , 形成 约 1 亿吨 的生 产能 力 , 占全 国的 4 %;
制, 与 东部 地 区的 发 展 差距 仍 呈 进一 步 扩 大 趋 势 。这 既 不利 焦 碳 形成 了 5 1 0 0 万 吨 的生 产 能 力 ,占全 国的 1 4 %; 电力 装机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协作视角下的区域经济协作模式研究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协作视角下的区域经济协作模式研究

2008年12月第7卷第4期三r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 our nal of S a nm e nxi a Po l yt echni cD ec..2008V01.7.N04区域发展研究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协作视角下的区域经济协作模式研究张晓明(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河南三门峡472000)摘要: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首先必须打破地区封锁,优先推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协作.使其起到梯度转移中转站和区域发展增长极的作用。

以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协作试验区经济合作模式的探索为出发点.研究区域经济协作的模式的途径和各自特点,分析各经济主体的定位以及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路径和手段选择。

确立这样的一个经济发展试验区的真正协作模式,对于我国当前正在实施的区域经济协作战略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艾和必要性。

关键词: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经济;协作;模式中围分类号:F127.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123(2008)04枷36—05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2008年规划课题(2008.J K G H A G H一527)收稿日期:2008—10—26作者简介:张晓明(1973一),女,江苏徐州人,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管理学硕士。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协调各方利益关系。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加速推进的阶段,各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这使得协调区域发展问题更为复杂。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政府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问题,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战略、方针和措施。

从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到促进中部崛起,把建立区域协调互动机制作为增强经济发展协调性的重要指标。

无论是国内外区域发展的理论还是实践结果都表明.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首先必须打破地区封锁.优先推进区域结合地带的发展,使其起到梯度转移中转站和区域发展增长极的作用【1I(P'14)。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旅游协作建设构想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旅游协作建设构想
护 区 和三 门峡 大 坝 风 景 区 。渭 南 有 与 山海 关 齐 名 的 险 隘 重镇 潼
宅 院内有作粮仓用 的窑洞 ,顶部 开有小孔 ,直通地面 打谷场 ,
收获之时 可直接将谷场 的粮食灌人窑 内粮仓 ,平时孔 口置避雨
席棚 。天井窑 院还有 二进 院、三进 院等 ,即 多个 井 院的组合。 外地人又称它是 “ 下的北京 四合 院。 地 ”具有很强 的黄土特 色 和反璞归真 的 自然魅力 。 2 .旅游产品丰富多样 ()观光旅游和生态旅 游产 品有机 结合 。本 区的观光旅游 1 资源经过多年 的开发利用并与生态旅游相结合 ,形成 了多个生
化 遗 址 、虢 国 上 阳城 与 虢 国墓 地 三大 发 掘 人 选 中 国 2 纪 10 0世 0
三峡”之称黄河龙 门旅游景区等。已形成 的主要观光旅游线路 有 :渭南 一澄城 一合 阳 一华 山、三门峡 一灵宝 一 渑池 、运城 一 永济等 ;观光与生 态融 为一体 的旅 游线 路有运 城 一永济 一芮 城 、三 门峡 一卢氏 一灵宝 、渭南 一 阳 一韩城 一华县等 。 合 ()宗教旅 游产品 十分丰富 。道 教名 山有 华 山、五 老峰 、 2 亚武 山等 ,还有众多的佛 、道教寺院如万固寺 、青龙寺 、安 国 寺 、空厢寺 、飞云楼和普救 寺等。已建立 多条宗教旅游线路如 五老峰一亚武 山道教旅游线路 ;五老峰一华 山宗教朝圣旅游线 路等 。 ()黄河风情 游充 满 无 限魅 力。黄河 游 开 辟 于 18 3 96年 ,
万 ,国土总面积 37 .4万平 方公里 。本 区交通 便捷 ,地 理位 置 十分优越 ,文化源远流长 ,属于黄土文化汇聚交融地带 ,都是
黄河流域华夏文化的发祥地 。政治 、经济、文化交 流频 繁 ,旅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经济增长动力转换路径探讨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经济增长动力转换路径探讨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SANMENXIA POLYTECHNIC第17卷第1期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研究晋陝豫黄河金三角地区经济增长动力转换路径探讨◎刘运转(1.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西安710127;2.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河南三门峡472000)摘要:2010年中国进入上中等收入阶段,进入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经济增长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与全国一样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背后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发生转换。

立足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的实际,基于需求侧视角分析经济减速的因素,认为消费是目前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方面,从优化收入分配等视角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增长动力;消费需求;收入分配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院1671-9123(2018)01-0037-04收稿日期:2018_01—26作者简介:刘运转(1983-),男,河南商丘人,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师,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研究。

当前中国经济正步入新常态,2016年中国GDP增长速度为6.7%,经济增长连续六年(2011—2016 年)降速,但逐渐趋于平稳(稳定在6.5%—7%之间),经济增长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晋陕豫黄 河金三角地区,河南的三门峡市,山西的运城市和临汾市,陕西的渭南市经济增长出现不同程度的减速,具体为:按照可比价格计算,三门峡市2016年经济增长率为7.7%,尽管远远高于2015年的3.3%,但是 还是远远低于2011—2014年的水平(一直高于9%);运城市经济出现提速,2016年经济增长率为4%,但也远远低于2011—2014年的水平(一直高于5%)曰临汾市2016年经济增长率为3.4%;渭南市2016 年经济增长率为7.5%。

淤上面数据显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三省四市经济增速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 降,除渭南之外,其他三市的经济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全国一样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

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跨省区域旅游合作研究

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跨省区域旅游合作研究
角 地 区开发 成 中 国旅 游 热点地 区具有 明显 的区位优 势 。
资源互补 明显。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 区是我 国自然 、人文旅游 资源十分丰富的地 区,这里既有大山、
大川 、地质 遗 迹 、湿地 ,又有 中 国历 时 最久 、 内容 最 为纷 繁 的历 史 文化 积 淀 。 山西 和 陕西 两省 地 面类 文 物
区域旅 游合作是金三角地 区实现 区域旅 游可持 续发展 的必然趋势。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的旅游发展
仍处于传统的粗放型旅游开发阶段 ,旅游资源开发保护意识较差 ,旅游生态环境则随着旅游资源 的开发遭 受着程度不同的破坏。旅游资源开发表现为重开发 、轻保护 ,或者只开发 、不保护 ,甚至破坏性开发也屡 见不鲜。尤其是在共享旅游资源开发 中,由于缺乏合理统一的规划 ,各 自为政 ,独 自开发 ,资源完整性遭 到了极大 的破坏 。旅游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必须处理好资源开发与保护 的关系 ,而旅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则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的前提。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 区要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只有通过区域旅游合作 , 打破政区界限 ,重新整合旅游线路 ,摈弃制度壁垒 ,才能合理开发与保护旅游资源 ,有效地保护旅游生态 环境 ,走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1 3 ] 。 、
理论探 ■
期 ,提升竞争力。由此可见 ,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是提升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整体竞争力必然要求 。 区域旅 游合作是金三角地 区旅游无障碍化 的必然选择。随着晋陕豫三省 四市旅游产业 的不断发展和全
国旅 游市 场竞 争 的 日趋 激烈 ,晋 陕豫 黄河 金 三 角地 区各 自为政 的旅游 开发 模 式 日渐 受 到挑 战 ,地 区之 间迫
古迹都在 3 0 0 0 0 处 以上 ,其 中不少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是旅游资源中的精品,河南则是 国内地下文物 资源最多的省份 ,其中不少地下文物资源可 以转换为旅游资源。这里旅游资源不仅丰富 ,而且还存在着明

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的本科院校校际合作

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的本科院校校际合作
褚 海 萍 2
( 1运城学院 政法系 ,山西 运城 04 0 2中共 中央党校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 , 4 00; 北京 10 9 ) 00 1

要: 相类似的发展经历和相近的专业设计使晋陕豫黄河 金三角 内的 山西 师范大学 、 运城学 院 、 渭南师 范学院三所
本科 院校进行校 际合作成为可能 。三校校际合作可以从共享 教学 资源及 图书资 源, 开展科 研开发 , 进行工作交 流等方面 开 展 。三校校 际合作 的意义在于能推动晋陕豫黄河金三角高等教育 的发展 、 进区域 间的文化交 流和助 推该 区域 的经济 发 促
角 三所高 校 的教育 资源各 自独 立 , 势教 育资 源没 优 有加 以充 分利 用 。校 际 合作 的 目的在 于 实 现学 校
陕豫黄河金三角的设想 , 是在我国建立国家级综合
配套 改革 试 验 区 的大 背 景下 , 18 以 9 6年 就 已成 立 的三 门峡 、 城 、 南 三 地 “ 陕 豫 黄 河金 三 角 经 运 渭 晋
济协作区” 为依托提 出的新 战略。晋陕豫 黄河金 三 角 的 建设 是 一 个 系 统 工 程 , 及 政 治 、 济 、 涉 经 文 化、 社会等领域的协同合作 。目前四市的合作主要 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 、 农业协作和旅游产业发展等 方面, 涉及教育的较少。地方性本科院校作为各地
的最 高学 府 , 地方 经济 的发展 有着 很大 的助 推作 对 用 。在晋 陕豫 黄河 金三角 的建设 过程 中 , 地 本科 各
21 0 2年 8月
渭 南师 范学院学报
J u n o en n Nom ̄ Unv  ̄i b r  ̄ fW ia r ie t y
Au g.201 2
第2 7卷 第 8期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经济发展的区域后发优势分析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经济发展的区域后发优势分析


现 实 背 景
( ) 一 区域 战 略 地 位 提 出 了发 展 任 务
晋陕豫 黄 河金 三角 主要是 指处 于 三省 交界 处 .
包括 黄 河 两岸 的 山西省 运 城 市 、 汾市 , 西省 渭 临 陕
南市和河南省三 门峡市在内的地 区 .总面积 58 .万平 方公里 . 总人 口约 1 0 7 0万 该 区域 属 于革 命老 区 .
中图 分类 号 : 1 76 F 2 .1 收稿 日期 :01 —1 —1 2 0 2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1 1 3 2 1 ) 1 0 5 0 1 7 —9 2 ( 0 1 0 —0 4 — 6
基金 项 目 : 西省 软 科 学研 究项 目( 1 0 1 0 — 2 山 2 0 40 2 0 ) 0 作者 简 介 : 美 云 (9 2 ) 女 , 南 商丘 人 , 门峡 职 业技 术 学院 公 共教 学部 教 师 , 张 18 一 , 河 三 区域 经 济 学硕 士。
域 . 是 中国首 次尝试 在 国 内欠 发 达地 区且 打 破省 将 际行 政 区划 建 立 的 国家 级 区 域协 调 发 展综 合 实 验 区 , 事 关 我 国东 、 、 区 域 协 调 发 展 的战 略 举 是 中 西 措. 有利 于推 进黄 河金 三 角 以及 相关 三 省经 济 的快
张 美 云
( 门峡 职业技 术 学院 公 共教 学部 , 南 三 门峡 4 2 0 ) 三 河 7 0 0

要 : 革 开放 后 . 其是 近 十 年 来 . 胰 豫 黄 河 金 三 角 经 济 快速 发 展 . 改 尤 晋 其成 长 潜力 和 发 展 趋 势具 有 很 大 的 区
域后 发 优 势 。 该 区域 在 经 济 发展 中主 要 面 临 人 均 G 、 镇 居 民人 均 可 支配 收 入 、 民人 均 纯 收 入 偏低 以及 产业 结 DP 城 农 构 不合 理 等后 发 劣 势 . 同 时也 具 有 资 源丰 富 、 但 交通 发 达 和人 力 资源 成 本低 等 明显 的 后发 优 势 。 充 分发 挥 区 域后 发 为 优 势 , 进 黄 河金 三 角经 济快 速 发 展 , 出 了积 极 争 取 国 家政 策 支 持 、 进 制 度 创 新 和 技 术 创 新 、 建 合 理 的 区域 产 促 提 促 构 业分 工体 系等 对策 关 键词 : 区域后 发 优 势 : 经济 发 展 : 度 创 新 : 术创 新 制 技

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运城市贯彻落实《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运城市贯彻落实《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运城市贯彻落实《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运城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11.24•【字号】•【施行日期】2014.11.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区域经济开发正文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运城市贯彻落实《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有关单位:运城市贯彻落实《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4年11月24日运城市贯彻落实《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实施方案为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的批复》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的通知》精神,进一步深化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加快综改试验区建设,推动运城廉洁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安全发展、统筹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强化“开放合作”为先导,以推进省际交界地区协调发展为路径,以共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推进主攻产业园区化发展集群化招商为抓手,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山西综改试验区建设等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机遇,发挥运城牵头作用,整合区域优势资源,创新合作体制机制,协调三省四市利益关系,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产业分工协作,加快生态环境共建,加快公共服务一体化,通过“共商共建”、促进“共享共赢”,努力实现规划同筹、交通同网、信息同享、市场同体、产业同步、科教同兴、旅游同线、环境同治的“八同”目标,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山西省廉洁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安全发展、统筹发展的示范区。

(二)战略定位打造省际交界地区开放合作平台。

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合作,积极参与中原经济区、关天经济区等分工合作,加快融入和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纵深推进中面临的问题和建议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纵深推进中面临的问题和建议

农家参谋社会视野-192-NONG JIA CAN MOU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纵深推进中面临的问题和建议樊晶晶(中共运城市委党校,山西运城,044000)【摘 要】2014年3月31日,国务院以国函〔2014〕40号文件批复了《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这是全国第一个打破省际行政区划的试验区,也是首个唯一一个在欠发达地区建立的试验区。

五年来,三省四市积极探索省际交界、欠发达地区合作发展新路径取得了一定成绩,同时,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影响着区域合作的深入推进和开展。

【关键词】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机制;问题;建议1 发展现状五年来,在国家部委鼎力支持和三省四市的共同努力下,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示范区三省四市按照“八同”的目标,在区域规划、交通、信息、市场、产业、环境、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都建立了长足合作;在农业、旅游、工业等产业集群发展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在生态文明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政府部门联动、次区域合作、民间交流合作等领域的合作成果显著。

1.1 合作机制初步建立2018年4月,山西、陕西、河南三省政府联合印发《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协调机制方案》,建立了三省四市轮值制度,运城、临汾、三门峡、渭南四市都分别成立了相应的区域合作推进机构,为推进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 区域经济实现快速发展《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批复以来,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经济实现快速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比《规划》批复前快了6.3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均增长比《规划》批复前快了2.53%,财政收入比《规划》批复前增长了11.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规划》批复前慢了5.63%,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比《规划》批复前慢了21.68%。

1.3 产业集群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近年来,四市根据规划中“加强产业协作,促进优势互补、合理分工和布局优化,构建具有比较优势、体现区域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提高产业整体发展水平”的要求,不断加强产业合作。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公布日期】2018.11.18•【文号】•【施行日期】2018.11.18•【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区域经济开发正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2018年11月18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之一,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围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与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在建立健全区域合作机制、区域互助机制、区际利益补偿机制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

同时要看到,我国区域发展差距依然较大,区域分化现象逐渐显现,无序开发与恶性竞争仍然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区域发展机制还不完善,难以适应新时代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需要。

为全面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各项任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现就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和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围绕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体相当的目标,深化改革开放,坚决破除地区之间利益藩篱和政策壁垒,加快形成统筹有力、竞争有序、绿色协调、共享共赢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

充分发挥市场在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引导作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有效有序运行。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1262号建议的答复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1262号建议的答复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1262号建议的答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09.16•【文号】•【施行日期】2021.09.1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发展规划正文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1262号建议的答复您提出的关于在晋陕豫黄河金三角设立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建议收悉。

经商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应急管理部、市场监管总局、药监局,现答复如下。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郑州主持召开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以下简称“黄河金三角”)地处黄河中游,包括山西省运城市、临汾市和陕西省渭南市、河南省三门峡市,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范围内,同时也是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交汇区域。

我委历来重视深化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在《规划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等重大政策文件起草中进行了深入研究,专门作出了相关部署。

一、关于从国家层面出台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指导意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发展。

2014年3月,经国务院批复,我委印发实施《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明确提出要把黄河金三角建设成为全国省际交界地区协调发展试验区。

今年4月出台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务实推进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

(一)关于建立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设立区域生态建设专项基金。

2018年12月,我委联合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等8个部门印发《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在资源开发、排污权、水权、碳排放权抵消、生态产业、绿色标识、绿色采购、绿色金融、绿色利益分享等9大领域建立市场化补偿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发展研究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协作视角下的区域经济协作模式研究张晓明(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河南三门峡472000)摘要: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首先必须打破地区封锁,优先推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协作,使其起到梯度转移中转站和区域发展增长极的作用。

以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协作试验区经济合作模式的探索为出发点,研究区域经济协作的模式的途径和各自特点,分析各经济主体的定位以及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路径和手段选择。

确立这样的一个经济发展试验区的真正协作模式,对于我国当前正在实施的区域经济协作战略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

关键词: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经济;协作;模式中图分类号:F127.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123(2008)04-0036-05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2008年规划课题(2008-JKGHAGH-527)收稿日期:2008-10-26作者简介:张晓明(1973—),女,江苏徐州人,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管理学硕士。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协调各方利益关系。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加速推进的阶段,各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这使得协调区域发展问题更为复杂。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政府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问题,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战略、方针和措施。

从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到促进中部崛起,把建立区域协调互动机制作为增强经济发展协调性的重要指标。

无论是国内外区域发展的理论还是实践结果都表明,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首先必须打破地区封锁,优先推进区域结合地带的发展,使其起到梯度转移中转站和区域发展增长极的作用[1](P14)。

以金三角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的探索为出发点,研究区域经济协作的模式的途径和各自特点,以及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路径和手段选择。

确立这样的一个经济发展试验区的真正协作模式,对于我国当前正在实施的区域经济协作战略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

一、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综合实验区的诞生、发展和沿革以山西运城市、陕西渭南市、河南三门峡市为核心的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是区域经济发展中新的概念,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位于黄河中游地区,处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结合带的省际交汇区。

(一)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协作区的诞生及发展概况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黄河金三角的概念已经基本形成。

这块以运城、渭南、三门峡为主要涵盖目标的三角形区域地跨晋、陕、豫三省,区域总面积约5.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600万。

由于地理位置相邻,自然条件相同、基础设施相连、经济发展水平比较接近以及社会结构相仿等原因,在“八五”期间全国区域合作组织开始活跃的背景下,三座省际边缘性城市不约而同地走到了一起,开始了初级阶段的合作,当时对这个区域的定名是“黄河金三角协作区”,主要协作项目集中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联合建设了三门峡和风陵渡两座黄河公路大桥等,为实现当时的晋煤外运,促进三地间的经贸往来提供了交通便利[2](P10)。

该区域内的煤炭、焦炭、铝、镁、钼和黄金的产能在全国范围内占据重要地位。

一批颇具规模的能源、原材料企业迅速崛起,若干企业开始在亚洲甚至世界范围内占有了一席之地。

[3](P110-113)如何加快这一区域的进一步合作,探索中西部合作地带的合作途径,对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促进中部崛起都2008年12月第7卷第4期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Sanmenxia PolytechnicDec.,2008Vol.7,No436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另外,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不仅能源、矿产资源丰富,特色农业以及旅游资源亦相当丰富,为共同打造重要能源、原材料、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精品旅游目的地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在此期间,“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协作区”建立了约10对省区和70多对地市友好合作关系,结成一批行业协作联合会,达成万余个协作项目,省际间融通资金,物资协作得到了全面加强。

与此同时,在基础建设方面也进一步加强,联合建设了三门峡和风陵渡两座黄河公路大桥等工程。

可以说“黄河金三角协作区”的确立和存在,使运城、渭南、三门峡在扩大对外区域影响、基础设施建设、区域性金融流通水平等方面均取得了成效,直至今日有关打造黄河金三角大旅游模式、黄河金三角化肥合作项目等议题和会议仍然时有举办。

初次合作的成功和由此而确立的良好基础让他们在合作机制走入窘境的情况下依然坚持着不懈的探寻和摸索。

(二)区域性协作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机制的进一步发展和转变,这种区域组织合作也面临了重重困难。

一系列瓶颈问题开始凸显。

一方面,区域性金融合作体系发展条件的尚不成熟让这种合作在后期举步维艰。

因为对内开放、区域经济协作的深入发展,迫切需要区域金融的内部开放与合作。

“八五”期间中国金融机构设置行政区域化的格局基本未变,信贷资金管理依然实行地区规模控制,严禁跨地区发放贷款,同时,发展跨地区、跨部门的企业债券市场仍受到资金行政管理界限的限制,致使区域性资本市场发展缓慢。

另外,除了国家的现行宏观金融调控体制外,地方保护主义倾向下的地区利益冲突也成为了重要障碍因素。

而另一方面,“黄河金三角协作区”虽然达成了万余个协作项目,但是区域性产业协作却并未真正达到预期效果,其中区域产业经济一体化方面的进展尤其缓慢,涉及多边联合的大的单项投资项目很少,地区产业结构雷同较严重。

从协作组织发表的统计来看,跨地区企业联合体虽然发展很快,但实际上,以有机协作和分工为基础开展的跨地区产业组织合作并未真正实施。

(三)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区域协调发展综合实验区产生的历史必然随着中央“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战略的实施,中央鼓励各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区域经济合作,太原经济圈、大西安经济圈、中原城市群等中西部互动发展的政策相继提出,运城、渭南、三门峡这几个城市逐渐地被边缘化起来,为寻求新的发展突破口,重新构建黄河三角经济协作新模式有着不容置疑的现实性和必要性。

三市良好而长久的合作基础,二十余年来各自已经强劲的经济、社会实力,得到了完全提升的三市交通网络,三市极具号召力的城市价值等,都让各城市看到了一个呼之欲出的崭新经济区域。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区域协调发展综合实验区”是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政区划界限”的要求,在总结“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经济协作区22年区域经济合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晋陕豫三省沿黄的运城、临汾、渭南、三门峡等4个地级市经过协商后提出的新构想,目的是想借助这一区域具有的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集散和通道能力,能源、矿产、特色农业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构筑的特色优势产业,以及良好的区域合作传统等有利条件,通过实验区这个载体,打破现有的行政区划限制,深化在各个领域的交流合作,建设新的经济集聚区,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

二、区域经济协作模式实证研究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区域经济发展协作模式,就是对一定区域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发展特征、经济发展过程及其内在机理的高度概括。

我国各地的地理条件、人口状况、经济结构、差别很大,由此便会形成多种经济发展模式。

从改革开放近30年实践看,很多具有探索性工作基本都是采取先试验、再推广的“以点带面”“示范带动”模式开展的[4](P25)。

我国的区域经济协作发展中先后出现的长三角经济合作模式、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珠江三角洲模式、环渤海模式等是各地区审时度势主动发展经济和加强区域经济管理的结果,对我国其他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从不同的角度划分可分出众多的类型。

(一)探索区域经济发展协作模式在整个国民经济管理中的作用1.创新和带动作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在发达地区产生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是各开放地区自身创新发展的结果,并对欠发达地区起到了带动作用,但这种创新绝非限于发达地区,即使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只要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协作视角下的区域经济协作模式研究37能正确把握本区域的实际情况和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并对本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和措施进行系统分析,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经济发展的道路。

各种区域不同发展模式的出现,表明我国在区域经济的各个层次上正在开展多层次的区域经济管理的探索。

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不仅要靠宏观管理,还要靠各区域中观管理的创新和探索。

2.稳定和协调作用探索区域经济发展协作模式在整个国民经济管理中的稳定、协调作用,一般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相邻各个区域所拥有的资源和生产能力由于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在经济交流中可以实现优势的互补,从而为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奠定较好的外部经济环境。

二是探索区域经济发展协作模式有助于帮助实行国家宏观管理与区域分级管理。

3.协助和补充作用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建立多层次的区域经济发展合作模式。

区域经济是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和组成部分,合理科学的区域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不仅促进本区域而且会促进全国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

(二)几大区域经济发展协作模式的历史及其特点1.长三角区域经济协作模式从要素资源配置的角度有以下几种可供选择的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模式:(1)政府主导的行政一体化合作模式这种合作模式的典型是计划经济环境下的区域经济关系,如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中共华东局为领导的党的一元化领导下区域一体化模式,当时能事半功倍的解决长三角区域经济中因区域分割而造成的区域发展不协调的问题。

但是这种合作模式可能对市场机制造成损害,从而和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形成冲突。

长江三角洲内部各地市的发展协调问题至今依旧突出。

显然在已经进行了多年的市场化改革的情况下,再来采用这种以行政协调为主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是不合适的。

(2)市场主导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这种模式就是撤废地方政府对本地经济的干预功能,切断地方政府和本地企业家的联盟关系,真正形成由市场主导的区域经济合作和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但是,在目前中国还处在体制转型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充分发挥各级地方政府指导本地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依旧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2.珠三角区域经济协作模式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国务院批准成立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以东莞、宝安等地为代表的珠三角东部地区成了香港加工业的外迁地,“三来一补”成为其乡镇企业发展的重要形式,凭借毗邻港澳、华侨众多及国家优惠政策倾斜的优势,很快就形成了举世瞩目的“珠江三角洲经济模式”,简称为“珠江模式”。

但珠江模式存在以下的一些问题和缺陷:经济对外依存度相对偏大,产业层次较低。

珠江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属于外资推动型。

但随着该地区土地供应接近枯竭以及低工资优势的逐渐丧失,资本的逐利性必然使外资将产业和资金转向其它低工资、低地价的区域,从而使本地出现产业空洞化和拉美化的隐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