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组培苗种植技术说明最终版
白及组织培养育苗技术规程
![白及组织培养育苗技术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ea1a5624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6a.png)
白及组织培养育苗技术规程
1.鲜茎段处理:从白及植株中取出茎段,用消毒剪刀切成长度为1-2cm的小段,去除叶片,用无菌水将茎段表面洗净消毒;
2.琼脂包埋:将洗净消毒的茎段置于琼脂中,深度约为1/2,待琼脂固化后,转移到无菌培养基上;
3.培养基处理:将培养基加热至液态状态,冷却至适宜的温度(通常为25℃左右),加入适当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如NAA、BA等);
4.移植:将琼脂包埋的茎段移植至培养基上,培养瓶密封,置于暗处;
5.培养:将培养瓶放入培养箱中,温度保持在20-25℃,光照强度为1000-2000lx左右,培养时间根据不同材料和培养条件而定。
三、注意事项
1.所有操作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2.操作器材要进行高温高压灭菌处理;
3.琼脂及培养基要先进行质量检测,确保无菌、无毒性;
4.培养箱要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保持良好的培养环境;
5.注意培养瓶密封,避免细菌和霉菌污染;
6.注意培养条件的控制,如温度、光照等,以促进白及组织的生长和分化。
- 1 -。
白技术芨种植
![白技术芨种植](https://img.taocdn.com/s3/m/7ec8685bc850ad02de80417f.png)
白芨组培苗种植技术举要建水源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白芨概述别名白根、地螺丝、白鸡娃、羊角七、连芨草、紫兰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收载的白芨为兰科白芨属植物「Bletilla striata(Thunb.)Reichb.f.〕,以块茎入药。
在自然界,白芨野生于海拔500-3000米的山坡草丛、沟谷、溪边及疏林下,喜生于较阴凉湿润的腐殖土及肥沃的砂质壤土中。
白芨块茎含主要化学成分为白芨胶质(黏质之一,白芨甘露聚糖Bletilla mannan),由4份甘露糖和1份葡萄糖组成的葡甘露聚糖。
新鲜块茎中含淀粉约30.48%~61.36%,葡萄糖1.5%,黏液质约55%。
另含联苯类(bibenzyls)、双氢菲类、二氢菲并吡喃类、并白芨醇A、B、C(bletilol A、B、C)及蒽醌类化合物大黄甲醚(Physcion)等。
由于白芨野生资源逐渐枯竭,云南、贵州、四川、湖北、浙江、安徽、陕西等各地己将野生白芨驯化成功,进行了规范化人工示范规范化种植并获得成功。
二、白芨的用途(一)医药用途白芨性微寒,味苦、甘、涩。
归心、肝、胃经。
具有补肺止血,消肿生肌等功能。
用于咳血吐血,外伤止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肺结核咳血,溃疡病出血。
白芨块茎所含的甘露聚糖,淀粉,葡萄糖,挥发油和粘液质,具有止血、抗菌及抗癌作用。
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肺结核,消化系统疾病,如上消化道出血、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及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等,治疗化脓性皮肤感染、百日咳、鼻出血、过敏性紫底等,并用于试治肺癌、胃癌,经动物实验,肿瘤抑制率达70%以上。
白芨止血效果特好,现在用白芨做的胶膜块,用于肝脾手术贴在刀口处,代替血钳子,效果特好。
具体医药用法举例如下:1.治疗食管炎。
白芨粉末煎煮所得的胶状液,黏合性强,服用后能覆盖食道黏膜表面,起保护作用,加上其有良好的消肿生肌、促进局部炎性水肿和溃疡愈合等作用,所以治疗食管炎有特效。
可用白芨15克,配白芍、威灵仙、甘草各12克,煎服,也可在辨证基础方中加白芨30克。
白及组培苗炼苗及林下种植技术要点
![白及组培苗炼苗及林下种植技术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b436f822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1f.png)
白及(Bletilla striata )又名白芨、百芨等,属兰科白及属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其干燥根茎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有止血、消肿等功效,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在白及实际种植过程中,传统的白及繁殖技术成本较高且存在种茎退化严重的问题,通过采用组织培养繁殖技术,能够有效解决白及种子萌发困难等问题。
组织培养繁殖白及,炼苗是非常关键的环节,炼苗成功与否对组织培养繁殖的成败有较大影响。
同时,白及喜阴,比较适合在林下种植,通过使用合理、科学的炼苗和种植技术,可有效提升白及种植质量。
1概述白及属地生草本植物,植株高度18~60cm ,植株茎杆笔直、粗壮,叶片呈细长圆形,通常为4~6枚,长8~29cm 、宽1.5~4.0cm 。
花朵较大,一般为粉红色或紫红色,花序有3~10朵花,花苞片呈长圆状,长度为2.0~2.5cm ,在开花时凋落。
萼片与花瓣长度相似,呈长圆形,长2.5~3.0cm 、宽0.6~0.8cm ,花瓣比萼片稍宽,唇瓣比萼片、花瓣稍短,其长度为2.3~2.8cm ,颜色为白色与紫红色混合。
花期4—5月。
白及主产于贵州、四川、湖南、湖北、安徽、河南、浙江、陕西等道地产区。
一般生长在常绿阔叶林下,耐阴性较强,不适宜强光直射。
白及有广泛药用价值及园林观赏价值。
白及干燥根茎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不仅具有一定的止血、消肿生肌的功效,还具有抗菌、美容的功效,能够消除痘印、滋养肌肤。
白及的花朵非常漂亮,既能在室外种植,又能够盆栽,非常适合作插花用。
2组培苗炼苗技术要点2.1时间及场所选择白及组培苗炼苗时间一般在春季或夏季,最佳温度为15~28℃,当温度低于10℃或高于35℃时不宜炼苗。
白及炼苗通常在室内进行,炼苗室通常设置有通风口,保证室内通风流畅,以防夏季时室内温度过高,浇水后造成白及幼苗萎蔫、烂苗等。
在室外炼苗时,需搭建遮阳棚,并确保遮阳棚遮阳、遮雨效果良好[1]。
白芨栽培技术
![白芨栽培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2d4fa5fe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79.png)
白芨栽培技术白芨是收敛止血类常用药,别称连及草、甘根、白给等,为兰科白芨属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我国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各地,块茎入药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功效,亦可盆栽或点缀花台、花境、庭院等作为观赏植物,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白芨的栽培技术吧!白芨的育苗方法1、分株:白芨常用分株繁殖,春季新叶萌发前或秋冬地上部枯萎后掘起老株,分割假鳞茎进行分植,每株可分3~5株,但繁殖周期长、效率低且耗种量大,很难满足大量栽培的需要。
2、播种:白芨可采用播种繁殖,但白芨的种子非常细小且只有几个细胞构成的发育不完全的胚,因此在自然状况下很难萌发和生长,实生苗的栽培较为困难。
3、组培:白芨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快速繁殖大量种苗,通常是在培养基上进行无菌播种,待种子萌发后用组织培养方法进行无性系繁殖,从而实现白芨种苗的规模化生产。
白芨的种植条件1、土壤:白芨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宜选疏松肥厚的沙质壤土和腐殖质壤土。
2、温度:白芨喜温暖,稍耐寒,长江中下游地区能露地栽培。
3、光照:白芨耐阴性强,忌强光直射,夏季高温干旱时叶片容易枯黄。
4、水分:白芨喜阴湿的环境,怕涝,也不耐旱,需常浇水保湿。
白芨的种植方法1、土壤选择:白芨宜排水良好含腐殖质多的沙壤土和腐殖质壤土,喜温暖、稍阴湿环境,不耐寒,排水良好的山地栽种时宜选阴坡生荒地。
2、整地作畦:白芨种植地翻耕20厘米以上,亩施农家肥1000千克,再翻地使土和肥料混匀,栽植前整细、耙平,作宽130~150厘米的高畦。
3、中耕除草:白芨苗出齐后在5~6月份生长很旺盛,杂草也长的很快,因此要进行除草,除草结合搂松畦面,除草时要浅锄免得伤根。
4、适时追肥:白芨是喜肥的植物,通常每个月喷施一次磷酸二氢钾或稀薄的人畜粪尿,7~8月停止生长进入休眠,但是要防止杂草丛生。
5、灌溉排水:白芨喜阴湿环境,因此要经常保持湿润,干旱时要浇水,7~9月份早晚各浇一次水,但白芨又怕涝,大雨时及时排水避免伤根。
白芨种植技术方法
![白芨种植技术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f95744ea98271fe910ef9c3.png)
白芨种植技术方法怎么种植白芨?种植白芨的技术方法是怎样的?下面就是给大家整理的白芨种植技术方法,希望对你有用!白芨的种植方法一、生长特性白及喜温暖、阴凉和较阴湿的环境;不耐寒。
要求肥沃、疏松而排水良好的沙质壤上或腐殖质壤土。
要求栽培在阴坡或较阴湿的地块。
二、栽培技术1.选地整地选择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和腐殖质壤土,温暖、稍阴湿环境,不耐寒。
排水良好的山地栽种时,宜选阴坡生荒地栽植。
把土翻耕20厘米以上,施厩肥和堆肥,每亩施农家肥1000千克,没有农家肥可撒施三元复合肥50公斤。
再翻地使土和肥料拌均匀。
栽植前浅耕一次,把土整细、耙平、作宽130--150厘米的高畦。
2.繁殖方法白及组培苗采取高密度间距进行驯化,前期苗比较小需要75%的遮阳棚避免小苗被晒伤,采取高密度种植可大大缩小管理范围,也比较方便施肥管理,同时也不影响生长,到一年后长大了便可采取分株进行株行间距25x25全露天定值种植。
3.田间管理(1)中耕除草白及在田间管理除草要求很严格,5---6月份白芨生长的很旺盛,杂草也长的很快,进行除草。
除草结合搂松畦面,除草时要浅锄,免得伤根。
(2)追肥白及是喜肥的植物,每个月喷施一次磷酸二氢钾或稀薄的人畜粪尿,7---8月停止生长进入休眠,但是要防止杂草丛生。
(3)灌溉和排水白及喜阴,经常保持湿润,干旱时要浇水,7~9月份早晚各浇一次水。
白及又怕涝,大雨及时排水避免伤根。
4.病虫害防治(1)烂根病南方多在春夏多雨季节发生。
防治方法:注意排涝防水,深挖排水沟。
(2)地老虎、金针虫可人工捕杀和诱杀或拌毒土,用地虫绝施入床上。
用50%锌硫磷乳油700倍液液浇灌床上。
五、采收加工白及种植2--3年后,9--10月份地上茎枯萎时,把挖块茎去掉泥土,进行加工。
将块茎单个摘下,选留新秆的块茎作种用,剪掉茎秆,在清水中浸泡1小时后,洗净泥土,放沸水中煮5~10分钟,取出炕至全干。
去净粗皮及须根,筛去杂质。
一般亩采收鲜品800-1000公斤,可加工200--300公斤。
白芨栽培方案范文
![白芨栽培方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84239cd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bb.png)
白芨栽培方案范文白芨是一种具有极高经济和药用价值的中药材植物,其栽培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为了提高白芨的产量和质量,并确保栽培过程的顺利进行,制定一份科学的白芨栽培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针对白芨的生态要求、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旨在为农民朋友提供参考。
第一部分:白芨生态要求一、选择适宜的环境白芨喜欢温暖、湿润和光照充足的环境,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25℃,适宜的降水量为800mm~1000mm。
因此,在选择种植地点时,应优先选择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土壤,尽量避免积水,确保种植场地的通风良好。
二、土壤要求白芨喜欢松软、肥沃的土壤,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和保水能力。
栽培前应进行土壤分析,并进行土壤改良。
一般来说,可以适当添加有机肥料,如腐熟的农家肥或腐败的秸秆等,以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和肥力。
第二部分:白芨种植技术一、选种与育苗白芨采用无性繁殖方式进行,可以选择生长茁壮的种苗进行繁育,并尽量选择来自良好生长环境的种苗。
苗期管理可采用覆盖秸秆雪覆盖的方式,以充分保证苗木的生长。
二、整地与播种在整地阶段,应将种植地进行深翻,同时进行细碎,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整地后,进行适当的间隔抢培养,以减少杂草的生长。
在播种前,可先进行苗床的铺设,然后将种子均匀撒播在苗床上,最后进行轻微的覆土。
三、育苗期管理苗期管理是保证白芨获得健康生长的重要环节。
在苗期,需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温度波动过大或湿度过高,可通过覆盖遮阳网、防风网等方式来调节温湿度。
另外,要注意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四、生长期管理在白芨的生长期,应适时进行疏苗和追肥。
一般在3~4叶期进行疏苗,以便保证每株植株的正常茁壮生长,疏苗后还应及时进行追肥,以提供充分的养分供应。
第三部分:白芨病虫害防治白芨病虫害易受到根腐病、粉瘤病、褐斑病、蚜虫的侵袭。
为了有效防治病虫害,可采取以下措施:一、病害防治1.合理轮作,杜绝连作。
间隔2~3年,以减少病菌的数量和侵染。
中药材白芨育苗技术
![中药材白芨育苗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a1c584a127d3240c8547ef70.png)
中药材白芨育苗技术植物的栽培都有归于自个的特性方法,并不是一切的植物都可以经过种子栽培成功,白芨种植即是一种不太容易用种子育苗的植物。
白芨虽然有许多的种子,但是它没有胚乳,因为这个局限性,白芨很难用种子育苗成功。
所以,想要将白芨种子种植育苗成功需求必定的技术含量。
本来白芨的获取,主要是经过野生途径,野生的白芨块茎现在数量十分有限,在咱们日子中很少见到白芨,即是因为这种因素。
但是,在现代日子里大家关于白芨的需求不断增加,所以许多人想要大面积的栽培白芨。
白芨主要是靠块茎繁衍,这点大家必定要知道。
白芨种子育苗要留意挑选土壤,在挑选土壤的时候要根据白芨的成长特色来挑选。
白芨合适成长在湿润的环境中,所以在北方的一些地区很难见到。
栽培白芨要挑选沙质土壤,还要挑选透气性好的土壤,这么有利于水的浸透。
白芨种子下种后要及时上肥,要挑选那种有机肥料,这么才干长得很好。
因为白芨不易栽培的特色,所以白芨很难大面积的繁衍栽培。
上肥的时候还要留意均匀翻土,使土壤和肥料拌和均匀,这么才干够使它正常成长。
当白芨组培小苗在培养瓶中长到3~5cm高时,即可出瓶。
为使试管苗移栽后习惯天然环境,移栽前要先掀开瓶盖,放在室内天然光下炼苗3~7天,以提高小苗的抗性和习惯性。
出瓶取苗要当心操作,尽量不要拆断根部,然后用800~1000倍百菌清或多菌灵液浸泡根部1小时,晾至根部发白时,植入无菌的基质中,然后浇少数“组培小苗定植水”定根,置于阴凉处,注意坚持较高的空气湿度(80% ~90% )和适当通风,并使环境温度维持在20~25℃。
并每隔2-3天喷施“组培小苗定植水”,当移栽小苗新叶打开、苗根伸长后,每月用MS很多元素1 000倍稀释液或花宝一号1000倍稀释液喷施追肥,推进生长发育。
待小苗成活后,再移栽到大田。
栽培3~5年后可变成药材产品。
春季气温逐步上升,有利试管苗习惯天然环境,最宜移栽。
白芨喜湿润,怕积水,积水会使根茎腐朽,叶片脱落而死。
白芨组培苗种植技术说明最终版
![白芨组培苗种植技术说明最终版](https://img.taocdn.com/s3/m/a090d5ed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00.png)
白芨组培苗种植技术说明最终版白芨(学名:Bletilla striata),又称石斛兰,是一种世界上广泛分布和栽培的兰科植物。
它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观赏和药用价值。
白芨的种植技术对于提高产量和质量非常重要。
接下来,将详细介绍一种白芨组培苗种植技术的最终版。
一、苗源选择:1.选择健康的母株作为组培材料,母株中心的健康、生长良好的叶片是首选。
2.母株需要充分生长,并且没有明显的病虫害。
二、材料准备:1.去壳,剪取健康的叶片,清洗干净。
2. 选取最上部的叶片,并切成5-8cm左右的片段。
3.用75%酒精或漂白粉进行消毒,再用净水漂洗3次,最后用无菌水冲洗3次。
三、培养基准备:1. 培养基主要由MS基础培养基和适量的糖、生长素构成。
一般可采用MS+30g/L蔗糖+0.05mg/L 6-BA+0.1mg/L NAA。
2.所有材料需通过0.22μm的孔径过滤器过滤,以保持培养基的无菌性。
四、组培培养:1.将切好的叶片放入培养瓶中,每瓶放入3-5片,并添加适量的培养基。
2. 培养瓶使用250ml的容器,加盖并密封。
3. 培养瓶置于光照适宜、温度适中的培养室,一般光照强度为3000-5000lx,温度为25-28℃。
4.每隔一周,将培养瓶进行旋转,以促进组培苗的整形生长。
5.组培苗生长期为20-30天,根部长出后即可进行移栽。
五、移栽:1.准备好园地,园地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
以及做好苗圃的选址。
2. 直径6-8cm的塑料盆栽作为移栽容器。
3.移栽前用0.1%的稀泰勒霉素溶液浸泡10分钟,再用无菌水冲洗2次。
4.准备园地,并在盆栽中加入培养土,并将组培苗移栽到盆中。
5.移栽后浇透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要过于潮湿。
6.移栽完成后,放置在光照适宜、通风良好的大棚内,避免暴晒和寒冷天气。
六、管理和养护:1.每天早晚都要进行适量的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2.定期施肥,可以每隔10天左右施一次基础肥(例如:全营养源肥),保证营养供给充足。
白芨的栽培技术
![白芨的栽培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a8afddee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3a.png)
白芨的栽培技术白芨的栽培技术1-引言白芨(学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unge)又称公丁香,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百合科。
白芨生长快、适应性强,是一种理想的园艺植物。
本文将详细介绍白芨的栽培技术,包括土壤要求、育苗技术、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2-土壤要求2-1 土壤类型白芨喜欢生长在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中,最适宜的土壤类型为砂质壤土或壤土。
酸性土壤或碱性土壤都不适合白芨的生长。
2-2 土壤pH值白芨对土壤pH值的要求较为严格,最适宜的pH值为6-5-7-5-过酸或过碱的土壤都会影响植株的生长和发育。
2-3 土壤肥力白芨喜欢肥沃的土壤,土壤中应含有充足的有机质和养分。
在种植白芨之前,可以在土壤中施入适量的腐熟有机肥料,以提高土壤肥力。
3-育苗技术3-1 种子处理白芨的种子较小,容易沉淀,种植前需要对其进行处理。
首先,将种子浸泡在温水中24小时,然后捞出晾干。
接着,将种子与砂子混合,以增加播种均匀度。
3-2 播种在培育盒或播种盘中,撒上适量的育苗基质,然后将种子均匀洒在基质上。
覆盖一层薄薄的基质,保持适度湿润。
3-3 温度和湿度控制白芨喜温暖湿润的环境,适宜的温度控制在20-25摄氏度。
可以在育苗盆上覆盖塑料薄膜,增加湿度,同时定期喷洒水雾。
4-栽培管理4-1 光照白芨喜欢充足的阳光,但太强烈的直射阳光会对植株造成伤害。
所以,应选择阳光充足但有遮荫的种植位置,或进行适当的遮阴。
4-2 浇水管理白芨对水分需求较高,但不能过湿。
应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积水。
夏季干旱时,应增加浇水次数。
4-3 施肥白芨生长期需要充足的养分供给。
在生长季节,每隔15天左右施一次腐熟的有机肥料,或使用适量的缓释肥料。
4-4 除草和杂草处理白芨短时间内不能与其他植物竞争养分和水分,应定期除草和清除杂草。
5-病虫害防治5-1 病害防治白芨常见的病害有炭疽病、病等。
可选用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治疗。
白芨种植技术
![白芨种植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27d49e73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b6.png)
白芨种植技术功效作用白芨,味苦,性平,主治痈肿、恶性疮疡及疮疡恶化,阴精耗伤肌肤坏死,胃中邪气结聚、贼风侵袭四肢缓弱等症。
又名甘根,连及草。
产于河谷地带。
白芨种植技术一形态特征:白芨多年生草本,地下具肥厚的块状假鳞茎。
叶丛中抽出花序,顶生小花4一7朵,花色淡紫红色。
花期4一6月。
生长习性:白芨喜温暖、湿润及半阴环境。
对土壤适应性强,只要不是粘重土及低洼地方均可栽种,但在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中生长最佳。
繁殖方法:白芨以分球繁殖为主。
春季2月或秋季10月,掘起假鳞茎,将其分割成数小块,每块保留1一2个芽。
在假鳞茎切口处涂抹草木灰防腐,随即栽植在地里或上盆即可。
白芨种植技术二白芨原产我国喜温暖、阴湿环境,稍耐寒,耐阴性强,忌强光改射,夏季高温卜旱时时片易枯黄宜月巴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腐叶仁或泥炭上。
栽培品种:白芨地卜部为块根状肥厚多汁的瑕鳞草,华粗壮,白扭,白芨叶3一6枚,狭长矩圆形,平行脉突祝叶片形成皱褶,顶生总状花序,有花3,一8朵,玫瑰紫色,也有自、粉红、漱等花色的变种近来又发现开黄花的白芨称黄花白芨。
繁殖方法:常见分株白芨繁殖。
春季新叶萌发前或秋、冬地上部枯萎后,掘起老株,分割假鳞茎进行分植,每盆栽3-5个,每个假鳞茎须带顶芽。
播种,白然条件下种子发芽较困难,可用组培繁殖,在无菌培养40-50天种子发牙。
栽培要点:3月分株盆栽白芨,盆土需肥沃、疏松,保水性好栽植深度3cm,生长期保持盆土湿润,3月下旬萌发新芽,每半月施肥1次,一般栽后60天后开花,白芨花期增施1次磷、钾肥,可使块根性长充实12月重霜后植株枯黄,留盆露地越冬如温室促成栽培,在15-17℃条件 ,根茎萌芽后30一35天开花。
病虫害防治:白芨常发生黑斑病,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1000倍液喷洒。
有时有根结线虫病为害,用3%吠喃丹颗粒剂灌施盆上防治。
产后应用:白芨为地生兰的一种,紫红色的花朵井然有序,在苍翠叶片的衬托卜,端庄而优雅。
白芨组培苗种植技术
![白芨组培苗种植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bc54a445998fcc22bdd10d20.png)
白芨组培苗种植技术白芨介绍白芨为兰科白芨属植物白芨的干燥根茎。
别名:连及草、甘根、白给、朱兰、紫兰。
具有补肺止血、消肿生肌等功能的常用中药。
主治肺结核咳血、支气管扩张咯血、胃溃疡吐血、尿血、便血等症;外用治外伤出血、烧烫伤、手足皲裂等症。
白芨止血效果特好,现在用白芨做的胶膜块,用于肝脾手术贴在刀口处,代替血钳子,效果特好。
具有快速凝血作用,可代血浆多用于外科手术。
主产于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省,全国各地有栽培。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
株高30~60厘米。
块茎肉质,白色,具2~3叉呈菱角状,有须根,常数个并生,总状花序顶生,常有花3~8朵;花淡紫红色,花瓣不整齐。
蒴果圆柱形,上有6条纵棱,两端稍尖。
种子细小,多数。
花期4-5月,果期7~8月。
白芨有两种,还有一种花黄白色,叶条状披针形,为狭叶白芨。
在紫红花中,又有大种、小种之分,其中以大种块茎产量较高。
生长特性喜温暖、阴凉和较阴湿的环境;不耐寒。
要求肥沃、疏松而排水良好的沙质壤上或腐殖质壤土。
要求栽培在阴坡或较阴湿的地块。
栽培技术1、选地整地选择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和腐殖质壤土,温暖、稍阴湿环境,不耐寒。
排水良好的山地栽种时,宜选阴坡生荒地栽植。
把土翻耕20厘米以上,施厩肥和堆肥,每亩施农家肥1000千克,没有农家肥可撒施三元复合肥50公斤。
再翻地使土和肥料拌均匀。
栽植前浅耕一次,把土整细、耙平、作宽130--150厘米的高畦。
2、繁殖方法2.1 白芨用种子播种较难,分块茎繁殖较易。
9--11月初将白芨挖出,选大小中等,芽眼多,无病的块茎,每块带1--2个芽,沾草木灰后栽种。
开沟沟距20---25厘米,深5--6厘米,按株距10---12厘米放块茎一个,芽向上,填上,压实,浇水,覆草,经常保持潮湿,3--4月出苗。
亩用种苗100公斤。
2.2 白芨组培苗繁殖当白芨组培小苗在培养瓶中长到3-5cm高时,即可出瓶。
为使试管苗移栽后适应自然环境,移栽前要先揭开瓶盖,放在大棚室内自然光下炼苗7-10d,以提高小苗的抗性和适应性。
白芨栽培技术(完整版)
![白芨栽培技术(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6e2b4624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15.png)
白芨栽培技术(完整版)一、栽培时间根据白及的生物学特性,在不同种植地区、不同种植环境,种植时间也不一样,根据我们腾冲市多年的实验研究,我们认为无灌溉条件的种植地,每年的6-9月份为适宜,苗种植在雨水季节为宜,以利于加速生根。
有灌溉条件的种植地,全年均可种植。
二、基地的选择《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对中药材的种植产地的生态环境包括大气、水质、土壤环境等生态因子都提出了具体要求。
此外,中药材生长环境的光照、温度以及土壤的化学性质、生物学特性等也在随时地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和中药材的质量。
所以白及种植基地选择,毕竟是一种中药材,中药材的种植是要讲究道地性的,尽管目前还没有人对道地性进行过系统的研究总结,但肯定不能随便找个地方就来种植。
第一,要远离污染源,目前城市污染是非常严重的,所以最好能远离城市。
第二,根据白及的生物学特性,生长习性,环境自然条件(气候、土壤、水资源等)。
第三,种植基地四周最好不要种植其他的农作物,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沙质土壤(或者透气、透水良好的腐质土壤)。
第四,应选择在交通方便山区、半山区、水源充足、电源便宜的地方。
第五,海拔宜在600-2200m之间,沙质土壤(或者透气、透水良好的腐质土壤)平坝地、沟谷、溪边及疏林下。
第六,选择阔叶林下、针叶林下,松树人工林、野生林下,树龄在5年以上,阴闭度0.3-0.5,松林、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土壤肥沃,腐殖质土层深的林地、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以及阴湿的地块种植,营造一个种植环境好的林地。
土壤湿润、腐殖土及肥沃的沙质壤土,要求疏松透气,富含有机质土地。
选择坡度<20°,坡向朝东或东南的山坡中下部地段。
林地坡度<6°,宜开挖深度30cm以上的排水沟,避免林地积水。
坡度>6°,可以顺着坡向起畦种植,不必开挖排水沟。
白及习性为喜生于阴凉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8℃生长旺盛,极端最高温36℃,极端最低温9℃,全年无霜冻。
中药白芨种植技术
![中药白芨种植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ecde4b04bcd126fff7050b72.png)
中药白芨种植技术中药白芨种植技术1、选地整地:选择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和腐殖质壤土,温暖、稍阴湿环境,不耐寒。
排水良好的山地栽种时,宜选阴坡生荒地栽植。
把土翻耕20厘米以上,施厩肥和堆肥,每亩施农家肥1000千克,没有农家肥可撒施三元复合肥50公斤。
再翻地使土和肥料拌均匀。
栽植前浅耕一次,把土整细、耙平、作宽130~150厘米的高畦。
2、繁殖方法:白芨用种子播种较难,分块茎繁殖较易。
9~11月初将白芨挖出,选大小中等,芽眼多,无病的块茎,每块带1~2个芽,沾草木灰后栽种。
开沟沟距20~25厘米,深5~6厘米,按株距10~12厘米放块茎一个,芽向上,填上,压实,浇水,覆草,经常保持潮湿,3~4月出苗。
亩用种苗100公斤。
3、田间管理①中耕除草:白芨在田间管理除草要求很严格,种植好喷洒乙草胺封闭,白芨苗出齐后。
5~6月份白芨生长的很旺盛,杂草也长的很快,进行除草。
除草结合搂松畦面,除草时要浅锄,免得伤根。
②适时追肥:白芨是喜肥的植物,每个月喷施一次磷酸二氢钾或稀薄的人畜粪尿,7~8月停止生长进入休眠,但是要防止杂草丛生。
③灌溉排水:白芨喜阴,经常保持湿润,干旱时要浇水,7~9月份早晚各浇一次水。
白芨又怕涝,大雨及时排水避免伤根。
病虫害防治1、烂根病:南方多在春夏多雨季节发生。
防治方法:注意排涝防水,深挖排水沟。
2、地老虎、金针虫:可人工捕杀和诱杀或拌毒土,用地虫绝施入床上。
用50%锌硫磷乳油700倍液液浇灌床上。
采收加工白芨种植2~3年后,9~10月份地上茎枯萎时,把挖块茎去掉泥土,进行加工。
将块茎单个摘下,选留新秆的块茎作种用,剪掉茎秆,在清水中浸泡1小时后,洗净泥土,放沸水中煮5~10分钟,取出炕至全干。
去净粗皮及须根,筛去杂质。
一般亩采收鲜品800~1000公斤,可加工200~300公斤。
以个大、饱满、色白、半透明、质坚实者为佳。
白芨块茎含有淀粉、葡萄糖、挥发油,根含有白芨甘露聚糖。
具有快速凝血作用,可代血浆多用于外科手术。
白及组织培养育苗技术规程
![白及组织培养育苗技术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c2c9cb78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ca.png)
白及组织培养育苗技术规程白及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根茎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等功效,因此备受中医界的青睐。
为了保证白及的品质和数量,需要采用科学的培育技术,其中培养育苗技术是关键之一。
一、选种选种是培育优质白及的第一步。
应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根茎肥大的母株作为种源,同时要注意保证种子的纯度和活力。
选种时应选择在生长期末期的母株,因为此时根茎中的有效成分含量最高。
二、育苗1.基质选择白及育苗的基质应具有良好的透气性、保水性和保肥性,同时要保证无病菌和杂草。
常用的基质有腐叶土、腐熟的鸡粪、珍珠岩等。
2.播种将选好的种子均匀撒在基质上,然后轻轻压实,覆盖一层薄土,再用喷雾器喷水保持湿润。
播种后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一般在20℃左右,相对湿度在70%左右。
3.管理育苗期间应注意保持基质湿润,避免过度干燥或过度湿润。
同时要注意通风,避免病虫害的发生。
在苗期末期,应逐渐减少浇水,以促进根茎的生长。
三、移栽当白及苗长到5-6片叶子时,就可以进行移栽了。
将苗子取出,用剪刀修剪根部,然后将苗子移植到预先准备好的土壤中。
移栽后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过度干燥或过度湿润。
四、管理移栽后的白及苗需要适当的管理,包括浇水、施肥、除草、松土等。
在生长期间,应注意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以保证白及的健康生长。
五、收获白及的收获时间一般在生长期末期,即秋季。
收获时应注意不要损伤根茎,同时要及时清洗和晾干,以保证品质。
综上所述,白及的培养育苗技术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科学的选种、育苗、移栽和管理。
只有通过科学的技术和管理,才能培育出优质的白及,为中医药事业做出贡献。
白芨组培快繁技术实例 · 附配方
![白芨组培快繁技术实例 · 附配方](https://img.taocdn.com/s3/m/4f7e03e8a58da0116c174986.png)
白芨[Bletillastriata(Thunb.)Reichb.f.]为兰科白芨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白芨不仅具有较高观赏价值,亦是我国常用的中药材之一,以干燥块茎入药,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等功效。
目前白芨多以种子作为外植体进行组培,本试验通过以白芨侧芽作为外植体对白芨再生体系进行研究,探讨适宜的培养基,为其快速繁殖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1.1 外植体材料及培养条件1.1.1 外植体选择将白芨块茎在室内进行沙培,以其萌发侧芽为外植体进行培养。
1.1.2 外植体预处理及灭菌用清水洗净侧芽上的污物,再用洗衣粉溶液浸20分钟,清水冲洗后在超净工作台上,用75%酒精浸泡30秒,再用0.2%升汞溶液灭菌8分钟,然后用无菌水冲洗5-6次,切去侧芽底端形成新的伤口,接到培养基上。
1.1.3 培养条件培养温度为25-28℃,光照强度为1500-2000lx,光照时间12小时/天。
2 结果与分析2.1 初代诱导培养将处理好的侧芽接种在诱导培养基上(配方见文末,下同),培养25天可形成丛生芽。
2.2 继代增殖培养当初代诱导丛生芽长到1-2厘米左右时,将其切分成单芽,接种到增殖培养基中进行培养,15天后在节间处出现一个个小突起,30天后长成丛生芽。
2.3 生根培养当丛生芽长到3-4厘米时,将其切成单芽接种于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诱导培养,培养40天。
2.4 炼苗移栽当白芨组培苗在生根培养基上长有3条以上根时,将瓶苗置于室内炼苗5天,再打开瓶盖继续炼苗2天,然后将小苗从培养瓶中取出,洗去粘附在根部的培养基,假植到沙床中3个月,再移栽到大田,成活率87.5%。
附配方诱导培养基:MS + 1.5 mg/L 6-BA + 0.1mg/L NAA增殖培养基:MS + 2.0 mg/L 6-BA + 0.2mg/L NAA生根培养基:1/2MS + 1.0mg/L NAA + 0.1mg/L 6-BA以上配方均含2%蔗糖和0.5%琼脂,pH值6.2。
白芨组培快繁技术实例附配方
![白芨组培快繁技术实例附配方](https://img.taocdn.com/s3/m/fed86b5b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60.png)
白芨组培快繁技术实例附配方白芨(学名:Habenaria davidii Franch.)是中国特有的兰科植物,被广泛用于中药材的提取和制备。
然而,由于其生长缓慢和繁殖困难,其野生种群数量逐渐减少,遭受到了较大的威胁。
为了保护和利用白芨资源,科学家们开展了相关的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本文将介绍白芨组培快繁技术的实例,并附上配方。
1.材料准备:选择无病虫害、生长良好的白芨植株作为组培材料。
将供试植株分为茎段和苗叶两种材料。
2.消毒处理:将茎段和苗叶分别放入含有3%次氯酸钠的消毒液中浸泡10-15分钟,然后用蒸馏水洗涤数次,以去除残留消毒剂。
3.激素配方:选择适当的激素配方以促进白芨组织的快速增殖和分化。
一般常用的激素有3-6-芳基-1,2,4-三嗪(KT)和α-萘乙酸(NAA)。
具体的激素配方需要根据具体实验目的和试验条件进行调整。
4. 培养条件控制:将消毒处理后的茎段或苗叶放入含有适当培养基和激素的培养瓶中,并放置在光照适宜的培养箱中。
一般培养基的配方为MS基本培养基加糖和琼脂,pH调节为5.8-6.0,培养温度为25-28℃,光照强度为3000-5000lx,光照周期为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
通过以上操作,可实现白芨组培快繁技术,实验结果表明,白芨茎段和苗叶在培养基中均能迅速产生小芽和新根,并继而分化为新的植株。
组培快繁技术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白芨的繁殖速度和繁殖效率,而且可以保持良好的遗传性状。
配方如下:1.基本培养基(MS培养基):-氮源:硝酸铵0.825g/L,硝酸钾1.65g/L-磷源:磷酸二钠二水合物0.17g/L-钾源:硫酸钾0.085g/L-钙源:硝酸钙0.325g/L-镁源:硫酸镁七水合物0.186g/L-铁源:硫酸亚铁0.025g/L-锰源:硫酸锰0.0001g/L-硼源:硼酸0.01g/L-溶液pH调节为5.8-6.02.快繁培养基:-将基本培养基添加糖(蔗糖)30-40g/L,琼脂8g/L通过以上配方和培养条件的控制,可以实现白芨组培快繁的技术,有效地提高了白芨的繁殖速度和繁殖效率,为其保护和利用提供了可行的方法。
白芨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2024)
![白芨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2024)](https://img.taocdn.com/s3/m/a3f5800b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07.png)
引言概述:白芨(Cymbidiumgoeringii)是一种常见的兰花类植物,以其美丽的花朵和悠久的历史而闻名。
本文将介绍白芨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如何种植和照料这一珍贵的植物。
正文内容:一、选择合适的种植环境1.光照条件白芨喜欢充足的阳光,但对强烈的直射阳光敏感。
因此,它们最好种植在明亮但遮荫的环境中,避免阳光暴晒。
2.温度要求白芨适应性强,能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生长。
一般而言,最适宜的温度范围为15℃25℃。
在夏季高温时,需要采取降温措施,如适当增加通风或使用降温设备。
3.湿度管理白芨喜欢湿润的环境,适宜的相对湿度在60%80%之间。
在干燥的环境中,可以使用加湿器或在植物周围放置水罐来增加湿度。
二、土壤准备和营养管理1.土壤选择白芨喜欢松散、透气的土壤,以有机质含量高的混合土为佳。
可以通过混合泥炭、腐叶土和珍珠岩等材料来制作适合白芨生长的土壤。
2.施肥方法白芨在生长期需要充足的营养。
可以选择使用有机肥料,如腐熟的鸡粪或牛粪,每个月施一次。
还可以通过叶面喷施肥料来提供额外的营养。
三、浇水和排水管理1.浇水技巧白芨喜欢湿润但不喜欢过度湿润的土壤。
一般来说,每周浇水一到两次即可。
在冬季休眠期间,可以减少浇水频率,避免过度浇水引起根部烂根。
2.排水管理为了避免积水,可以在种植容器底部设置合适大小的孔,以确保良好的排水。
还可以在容器底部放置一层小石子或波土壤来提高排水效果。
四、疾病防治1.蚜虫防治蚜虫是白芨常见的害虫之一,可以通过定期检查植物,及时发现并用肥皂水或洗洁精稀释液喷洒叶片和茎部来防治。
2.真菌感染防治白芨容易受到真菌感染,特别是在湿度较高的环境下。
定期喷洒杀菌剂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真菌病害。
五、繁殖和花期管理1.繁殖方法白芨可以通过分株、种子繁殖和组织培养等方式繁殖。
其中,分株是最常用的繁殖方法,可以通过将成熟的株分割成几个较小的株来进行。
2.花期管理白芨的花期一般在寒冷的冬季,定期给予充足的光照和适当的温度有助于花朵的形成和开放。
白芨种植技术大全
![白芨种植技术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e666d6c6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eb.png)
白芨种植技术大全
白芨种苗如何栽它?
中农研究院李院长白芨种植研讨会上讲到:
首先:一手拿苗株,另一只手用铲挖窝。
一般挖多少呢?一般是6公分以上。
挖窝之后,把白芨的根放下去,然后我们就覆盖疏土。
这个块茎只能栽浅,不能栽深,块茎培土的时候,块茎上边最多覆盖4毫米至5毫米,就可以了。
中农研究叶老师手把手教种植户栽苗
然后这个白芨,我们在栽苗的时候,它的行间距是30*25公分。
我们在栽了之后,要及时给他浇定根水,让他定根。
田间管理
然后,我们最主要的就是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我们一年,是中耕除草三次,然后结合中耕除草施肥三次。
“每年大概什么时候开始施肥?”
“施肥是结合中耕除草施肥的,是每年的三四月份,植株刚从地
面出芽,然后开始生长,这个时候我们必须中耕除草。
因为白芨苗在长,他周边的野草也在长,我们必须中耕除草。
然后楼松厢面1-2公分,让植物好透气。
中耕除草之后,就要施肥,第一次施肥,就是三四月份,这个时候施肥是施腐熟的,清淡的粪水加一点点复合肥。
也就是说,每亩只需要4-5公斤复合肥。
第二次中耕除草是5-6月份,这时所有的植物涨势最旺,我们要防止草荒,必须要中耕除草。
如果白芨植株的周边有草,我们最好用手拔一下。
空置的地方我们可以把它刨松1-2公分,这个时候我们在结合中耕除草施肥。
第三次就是7-8月份。
白芨种植技术白芨的种植方法(白芨怎样种植)
![白芨种植技术白芨的种植方法(白芨怎样种植)](https://img.taocdn.com/s3/m/dbe758fb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78.png)
白芨种植技术白芨的种植方法(白芨怎样种植)白芨又名连及草、甘根。
白芨为兰科白芨属植物,止血功效特好,现在用白芨做的胶膜块,用于肝脾手术贴在刀口处,代替血钳子,功效特好,具有快速凝血作用,可代血浆多用于外科手术,各地都有种植。
那么,白芨种植技术,种植时间,施肥方法你都知道吗?白芨种植技术1、选地整地。
用旱地种植,选择疏松肥沃的沙质土壤和腐殖质土壤,把土翻耕25㎝,每亩施农家肥1000㎏,没有农家肥可撒施复合肥50㎏,再翻地使土和肥料拌均匀。
栽植前浅耕一次,把土整细、耙平,做宽140㎝的高墒。
2、种植。
选择驯化好的白芨块茎,每块带2个芽,蘸草木灰后栽种。
开沟沟距23㎝,深6㎝,按株距11㎝放块茎一个,芽向上,填土、压实、浇水、覆草,经常保持潮湿,4月新芽出土。
3、田间管理。
①中耕除草。
种植后喷洒乙草胺封闭,覆盖上一层松毛,以墒为单位,采用拱架支撑,并加盖遮阴网,以利白芨出苗齐。
6月是白芨生长的旺季,杂草也长得快,需进行除草,除草时要浅锄,避免伤根。
②追肥。
白芨是喜肥植物,每个月喷施一次磷酸二氢钾,8月停止生长进入休眠。
但要防止杂草丛生。
③灌溉和排水。
白芨喜阴,应经常保持湿润,干旱时要浇水。
白芨怕涝,大雨及时排水避免伤根。
4、病虫害防治。
烂根病在雨季发生严重。
防治方法:注意排涝防水,深挖排水沟。
地老虎、金针虫可人工捕杀诱杀或拌毒土,也可用益富源催芽生根液700倍液浇施。
5、采收及加工。
白芨种植3年后,10月地上茎枯萎时,将块茎单个摘下,选留新秆的块茎作种用,剪掉茎杆,在清水中浸泡1 小时后洗净泥土,放入沸水中煮8分钟,取出晒干。
白芨种植时间3月初种植,栽植深度3㎝。
生长期需保持土壤湿润,注意除草松土,每2周施肥1次。
一般栽后2个月开花。
花后到8月中旬施1 次磷肥,可使块根生长充实。
白芨施肥方法(1)土壤施肥法腐熟农家肥:农家肥是很好的有机肥,需用益富源生物菌肥发酵剂腐熟后才能施入土壤,可用这种肥液对水10-20倍浇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芨组培苗栽培技术
一、关于白芨
白芨为兰科白芨属植物白芨的干燥根茎。
别名:连及草、甘根、白给、朱兰、紫兰。
具有补肺止血、消肿生肌等功能的常用中药。
主治肺结核咳血、支气管扩张咯血、胃溃疡吐血、尿血、便血等症;外用治外伤出血、烧烫伤、手足皲裂等症。
白芨止血效果特好,现在用白芨做的胶膜块,用于肝脾手术贴在刀口处,代替血钳子,效果特好。
具有快速凝血作用,可代血浆多用于外科手术。
主产于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省,全国各地有栽培。
二、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
株高30~60厘米。
块茎肉质,白色,具2~3叉呈菱角状,有须根,常数个并生,总状花序顶生,常有花3~8朵;花淡紫红色,花瓣不整齐。
蒴果圆柱形,上有6条纵棱,两端稍尖。
种子细小,多数。
花期4-5月,果期7~8月。
白芨有两种,还有一种花黄白色,叶条状披针形,为狭叶白芨。
在紫红花中,又有大种、小种之分,其中以大种块茎产量较高。
三、生长特性
喜温暖、阴凉和较阴湿的环境;不耐寒。
要求肥沃、疏松而排水良好的沙质壤上或腐殖质壤土。
要求栽培在阴坡或较阴湿的地块。
四、白芨组培苗栽培技术
白芨组培苗驯化技术规格要求
一:白芨组培苗训话操作规范
1:移栽前准备工作
白芨组培苗:白芨组培苗繁殖当白芨组培小苗在培养瓶中长到3-5cm高时,即可出瓶。
为使试管苗移栽后适应自然环境,移栽前先要放在大棚室内自然光下炼苗3-4d,以提高小苗的抗性和适应性。
2:大棚:大棚苗床基质,以及遮阳透光率要求:
白芨组培苗苗床ph要求为弱酸性,ph要求为5.5~7.0。
对白芨组培苗移栽基质可以使用要求的天然腐蚀土,或珍珠岩30%+膨化蛭石30%+松树皮10%+泥炭10%+新鲜黄土20%等基质均能达到很好的效果,移栽成活率可达85%以上。
栽苗前,深翻前和深翻后都用高锰酸钾喷洒消毒。
另外,苔藓的保湿性和透气性良好,可作为移栽基质。
二:白芨组培苗栽苗操作流程
1:洗苗
白芨出瓶取苗要小心操作,尽量不要拆断根部,否则将严重影白芨成活率。
拧开瓶盖,向瓶内注入半瓶清水,捂住瓶盖摇晃至白芨苗与营养液分开后,将瓶内苗和营养液水一起倒入洗苗盆内,用清水冲洗干净苗根部的营养液。
若还洗不干净,可用软毛刷轻刷,后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将洗干净的组培苗根部朝下整体竖直排列在带孔篮子内以备消毒。
严禁用手直接搓揉组培苗根部的洗苗方式。
白芨苗有部分存在粘连,不可强行分开,整体栽种即可。
2:消毒
将篮子内的组培苗根部用800-1000倍百菌清或多菌灵液浸泡根部0.2小时,晾至阴干,植入腐熟的基质中。
3:栽苗
将阴干的小苗竖直载入前期准备好的苗床,且苗尽量要栽在梁子顶,防止浇水积水。
栽苗时,组培苗根部覆盖厚度为刚刚覆盖白芨球茎为宜,不可覆土太厚,覆土太厚将严重影响生根和成活率,栽种完毕后,然后浇少量“组培小苗定植水(用ABT1号生根液,一包对50公斤水)”定根,置于阴凉处,注意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80%-90% )和适当通风,并使环境温度维持在20-30℃。
并每隔2-3天喷施“组培小苗定植水”,当移栽小苗新叶展开、苗根伸长后,每月用花宝一号1000倍稀释液喷施追肥,促进生长发育。
三:光照,水分,温度,湿度及杀菌控制管理
白芨的后续管理非常重要,栽苗后两周若苗还正常生长就证明此组培苗已经成活,后续就是管理和各种水分,温度保障。
1:水分控制:
白芨喜阴,要保持空气湿度(80%-90% ),刚栽种的白芨组培苗早晚各喷一次水,地面不能形成积水,基质处于半湿半干,空气湿度的控制为利用雾化水加强或者减少。
2:湿度:
苗床基质的水分控制,刚栽好新苗,第一次浇透;后续保持基质处于半湿半干。
(具体为抓一把基质,用力捏,可以形成块状,扔掉后,在地上又可以自己散开为适合)。
3:温度控制:
白芨的最适合温度为25—30度,所以要通过大棚的通风口大小来提供,调节合适的温度。
夏季高温可用喷雾降温。
4:光照:
组培苗必须给大棚盖上透光率为75%的遮荫网。
冬季气温下降后,根据气温情况可去掉遮阳网,具体以温度要求为准。
5:杀菌
白芨组培苗在进大棚后需要定期进行杀菌控制,第一个月每周喷洒一次杀菌剂,这后没两周喷洒一次,直至白芨根系发展良好,长出新根为止。
杀菌剂要轮流交替使用如多菌灵、甲基托布叮、恶霉灵等。
6:其他:
以上必须专人控制和管理,白芨驯化时间3-5个月后等外界气温逐渐回升,有利组培苗适应自然环境,最宜移栽。
(由于植物各地土质营养成分不同,气温也有差异,包括管理和每年的气候长势可能有很大差异)。
白芨喜湿润,怕积水,积水会使根茎腐烂,叶片脱落而死。
因此,移栽过程中基质的透气性和保湿性直接决定了白及苗成活率的高低。
三.组培苗驯化管理
1除草:
白芨在驯化管理除草要求很严格,种植好严禁使用任何除草剂,白芨苗出齐后。
5---7月份白芨生长的很旺盛,杂草也长的很快,
进行人工除草。
除草时注意大动作,免得伤根,影响成活。
2追肥:
白芨是喜肥的植物,每个月喷施一次高纯度磷酸二氢钾,9---10月停止生长进入休眠,但是要防止杂草丛生。
3杀菌:
白芨组培苗在栽种完一周后需要定期喷撒杀菌剂多菌灵,15d为周期进行。
4越冬保护:
白芨不耐寒,通过搭设二层(甚至三层)小弓棚或覆盖保温材料起到冬季防寒抗冻保温的作用。
四:病虫害防治与成活
1、病害:
病害主要是烂根病,多在春夏多雨季节发生,要做好排水工作。
发病初期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者2000倍的农用链霉素喷雾防治。
2、关于成活:
栽植两周左右,即可判断是否成活。
但也有可能虫害有地老虎、蝼蛄,为害假鳞茎,每亩用90%晶敌百虫180-200g,拌炒香的米糠或麦麸8-10kg,撒放田间诱杀。
注意:组培苗交货时验货是否为健康生产的组培苗,苗的生长与地里细菌,地老虎病等的防治有很大关系,极端天气高温和连续下雪,
以及浇灌水的PH值和水的捷径度都有可能引起苗的死亡,这些为管理方面的重点,以及自然不可抗力等自然因素引起的死亡等,以上方面包括不按照操作管理引起的死亡甲方不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