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美术史
宋代工艺美术史 ppt课件
ppt课件
32
第二节 天下名窑
6、景德镇窑 CHINA,china, “昌南”,景德镇的历史名称。 景德镇自五代时期开始生产瓷器,北宋时期,创烧“影
青瓷”。影青瓷又名青白瓷、隐青、罩青,釉色釉色近白, 在积釉处显出湖绿色的青色,青色在若有若无之间,青中带 白,白中闪青,明澈淡雅,历史上有“假玉器”之称。
ppt课件
30
第二节 天下名窑
ppt课件
31
第二节 天下名窑
宋代钧窑创用了以铜为呈色剂的釉料,在还原气氛下烧 制成功铜红釉,由于它掌握了窑变的规律,所烧成的瓷器釉 色变化万千,其色调之美,语言难以表达,历代都被看作珍 品,为我国陶瓷工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其中 的海棠红、玫瑰紫,灿如晚霞,被认为是钧窑最为的名贵红、 紫色,被称为“钧红”、“钧紫”。
ppt课件
23
第二节 天下名窑
《格古要论》说:“官窑器,宋修内司烧者,土脉细润, 色青带粉红,浓淡不一,有蟹爪纹,紫口,铁足,好者与汝 窑相类。”北宋官窑的产品釉色以月白为上,粉青次之,天 青,翠青又次之。釉内有冰裂、蟹爪等细小裂纹,还有带鳝 血状的油斑。南宋官窑瓷器釉面上分布着长短、深浅不一的 裂纹。出土的器物主要有青瓷盘、碗、碟、洗、炉及仿商周 秦汉古铜及玉器的造型。官窑瓷器胎土呈黑灰或黑褐色,胎 体较薄,施釉较厚。釉色是官窑瓷器技术和艺术上的最高追 求,它创造出青釉的粉青、月白、米黄等釉色,这些釉色色 泽幽雅,透明感降低,釉层厚而匀净。由于胎体中含铁量较 高,大部分器物的口、足沿等釉层较薄的部位泛出铁红色, 古代文献称为“紫口铁足”。
ppt课件
36
第二节 天下名窑
吉州窑瓷器
ppt课件
37
第二节 天下名窑
7中国工艺美术史——两宋
定窑划花缠枝莲纹葵瓣口碗 宋,高6.8cm 口径19.2cm,足径5.7cm
• 碗口呈葵瓣式,镶铜扣, 深弧壁,圈足。通体施白釉, 外壁釉流形成泪痕。碗内刻划 缠枝莲花纹和茨菇纹。外壁光 素。胎体轻薄,胎面洁净。 刻划花是定窑特有的装饰 风格,所刻线条流畅,飘逸潇 洒。此件器物刻划的缠枝莲花 在白色釉的衬托下若隐若现, 反映出宋代陶瓷手工艺的高超 水平。
第二节 陶瓷工艺
宋代是我国瓷器工艺的高峰时期,名窑遍布,
品类繁多,各领风骚,南北各地都涌现出许多生 产优质瓷器的名窑,有“汝、官、哥、钧、定”
五大名窑之称,事实上远不止这五大名窑。宋瓷
在中国陶瓷工艺史上,以单色釉的高度发展著称。
一、陶瓷发展的原因
1、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以及科技的进步 2、品茶文化的发扬。 3、文人士大夫对书画文玩的欣赏和收藏蔚然 成风。
• 釉面开细碎的冰裂纹,形状如同蝉翼纹。汝窑器釉厚,釉
中有少量气泡,古人称为“寥若晨星”,在光照下时隐时 现,似晨星闪烁。釉面滋润柔和,纯净如玉。 • 因而汝瓷具有“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 支钉釉满足”的典型特色。 • 北宋末年,汝窑被毁,技艺失传。
特征:
• (1)“蟹爪纹” • (2)“鱼鳞状开片”,裂纹的角度是斜着的 • (3)香灰胎。胎是浅浅的灰色,如同烧香落下的香灰, 胎非常薄,胎和底同厚;采用“裹足烧”和“芝麻钉” • (4)温度低。为了使釉色漂亮,烧制温度在1200度,因 此,胎为生胎。 • (5)釉色为天青色,明代曹昭《格古要论》中说:“汝 窑器,出北地,宋时烧者。淡青色,有蟹爪纹者真,无纹 者尤好,土脉滋媚,薄甚亦难得。” • (6)素器。因为釉厚,胎上面不好刻划。 • (7)款识。第一种,甲、乙、丙,烧制完后刻上去。第 二种,写明确的文字,如“奉华”(赵构的宠妃刘贵妃居 住的地方)。第三种,只写一个字,如“蔡”(蔡京,奸 臣)。
中国美术史—宋辽金元美术
法
库
库
县
县
叶
叶
茂
茂
台
台
出
出
土
土 44
• 赤壁图 武元直 金
45
• 幽竹枯槎图 王庭筠 金
46
• 文姬归汉图 (局部) 张瑀 金
47
第四节 元代绘画
• 元代由于政权的更替,战争引起的社会动荡等方面的原因,绘画出现了 和宋代显著不同的特点。人物画主要成就更多地体现在寺观壁画方面, 宋代院体绘画精密不苟的画风,元代已成衰微之势。
刘松年:水墨青绿兼工,又精于界画。现存作品《四景山水图》《罗汉图》。
马远:尤善于在章法上大胆取舍剪裁,描绘山之一角、水之一涯的局部,画面上留出 大片空白以突出景观,表现空旷浓郁的诗意。这种“边角之景”被后世称为“马一 角”。重要传世作品《踏歌图》《水图》《西园雅集图》等。
夏圭:其创作时除师法李唐讲求阳刚之风外,更讲究水墨淋漓、清明透逸的效果,与 马远同为“北方山水画派”的杰出代表。又由于构图常取半边,焦点集中,空间旷大, 近景突出,远景清淡,被世人称为“夏半边”。传世作品有《溪山清远图》《西湖柳 艇图》《山水十二景》等。
• 统治阶级和上流社会的好尚,直接促成了宫廷绘画和士大夫绘画的活跃与 发展。
• 宋代在山水画和花鸟画方面得到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山水画在表现自然而 又超乎自然、营造境界方面达到了一个高峰。其所形成的山水画的符号系 统和审美规范成了中国绘画艺术具有特征意义的重要标志。
3
• 宋代画家大体上可分为宫廷画家、士大夫文人画家和民间职业画家三类。
• 继承宋代已成潮流的文人士大夫绘画在元代画坛上占据着显著地位,元 代前期的赵孟頫、高克恭、任仁发等位居显要的馆阁士大夫均以擅长绘 画著称。元代中后期文人画家以集中于江浙一带的画家为代表。“元四 家”的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主要师法董源、巨然和北宋山水诸家, 以水墨或浅绛写江南山水,各自创立自己的风貌。此时文人画与工匠画 有了更明确的分野。花鸟画也向水墨方向发展,梅、兰、竹、石为主要 题材,出现了李衎、管道昇、柯九思、顾安、王冕等代表画家。
浅析宋代工艺美术史
费市场 , 给工艺美术在 器物品种 也 造型及 图案纹 样、 装饰手法 等方面带来 了一 系列 的变化 , 成 了自由奔放 , 形 简练 潇洒 , 清新
质朴的时代风格 。 宋 代的工艺 美术 成就最 高的就是 陶瓷工 艺 ,无论生产规
模、 制作技术 , 艺术水平 , 处于 高度繁荣和发展阶段 。陶瓷的 都
文学 与 艺 术
第二 卷
第六 期
浅析宋代工艺美术史
刘龙
( 江汉 大学现代 艺术学院
湖北武 汉
400 ) 3 0 0
【 要 】 宋代的工 艺美术以其 清新 、 摘 典雅 而闻名于 而无明暗变化。宋代缂丝仍然有装饰性的 , 书画著 录书中 过去
传世的紫地 鸾鹊 世 , 美 学 角 度讲 , 一 种 理性 的 美 , 从 是 幽雅 的 美 , 谨 含 蓄 常称道宋制缂丝之用于挂轴或卷册的 引首者。 严 的美 。
【 关键词 】 工艺美术 ; 清新典雅 ; 明洁净润; 质朴
宋代的工艺美术 , 以其清新 、 雅而闻名于世 。这一时期 。 典 工艺美术在隋唐的基 础上而有 了飞速 的发展 ,社会相对稳定 、 商 品经济繁荣 、 市民阶级 的兴起 、 对生活 需求和城市 商品交流 不断扩大 , 对工艺 美术 生产和发展提供 了丰富的物质条件和消
生产遍及全 国, 南北各地均 有名 窑。 方之汝窑、 北 定窑、 钧窑、 官 窑、 州窑 , 耀 南方之龙泉 窑 、 景德 镇窑 、 建窑 、 吉州窑均负盛 名, 且产品独具特色。 宋瓷依然 以青瓷与 白瓷 为主。 青瓷 中最有 名的莫过于汝窑 和 官窑 ; 窑胎 土细腻 , 汝 多呈浅灰 色 . 料稠润清 莹 , 釉 有如雨过 天晴般的淡蓝色 , 隐现出细碎 的开 片。 早期 多素面 无装饰 , 具有 含蓄高雅之美 ; 晚期有印刻花 . 常见有莲 花、 萱草等样式。官窑 胎土呈铁色 , 釉色以粉青为代表 , 时显 如蟹爪纹 的 自然开片 , 又 口沿及足部 因釉 汁较薄而 露胎色 , 称为 “ 口铁足 ”在 匀净幽 紫 , 雅 中显示色质的对比与变化。 白瓷 中最有名的就是定窑和景 而 德镇窑 。 定窑在宋代达 到极 盛 , 定窑 白瓷以白中泛 黄、 温润如象
简述宋代美术发展历程
简述宋代美术发展历程宋代是中国美术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其艺术发展历程经历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
宋代美术继承了唐代艺术的传统,沿袭了中国美术史上的审美理念,并发展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北宋时期,由于统治者的重视和社会的繁荣,文化艺术得到了相当的发展。
绘画成为主流艺术表现形式,主要分为文人画和宫廷画两个流派。
文人画是指受到文人士大夫的喜爱和潮流影响的绘画形式。
画家追求自我表达和内心情感的传达,主要通过山水画和花鸟画来表现。
文人画注重表现意境和情感,追求简约与含蓄,以墨色的运用和构图的布局为重要手法。
代表画家有范宽、李公麟、郭熙等。
宫廷画是指受到皇室赏识和官府需求的绘画形式。
画家主要以绘制人物和宴会场景为主题,注重细节的描绘和富丽堂皇的氛围营造。
宫廷画倾向于华丽和装饰性,同时也注重人物形象的传神和服饰的细致描绘。
代表画家有阎立本、赵孟頫、李峤等。
南宋时期,由于战乱和政权变迁,社会动荡不安,这也对美术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然而,南宋时期依然有一些杰出的画家出现,主要表现在文人画和儿童画两个方面。
文人画仍然是南宋时期绘画的主导形式,画家追求的依然是墨色的运用和意境的表现。
然而,与北宋时期相比,南宋的文人画更多地展现了士人游览山水之景的闲逸和文人的隐居思想。
代表画家有文征明、黄公望、王蒙等。
儿童画是南宋时期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这种画由年轻一代的书画家所绘制,其独特性在于具有童真和天真的特点。
儿童画注重线条的自由和色彩的运用,多以动物、植物和幻想的事物为题材。
代表画家有李唐等。
总的来说,宋代美术在继承唐代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既注重传统的表现手法,又有不同的创新。
这一时期的美术创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且成为中国美术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宋代的工艺美术——《中国工艺美术史》笔记及真题详解
宋代的工艺美术
一、概说
1.社会政治背景
(1)唐灭亡后的50多年时间里,我国处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十国之中,四川的前蜀、 江南的南唐、浙江的吴越,由于未受战争破坏,经济生产保持发展的趋势。出现了⻄蜀的丝 织、漆器和吴越“秘色瓷”等著名的工艺美术品。 (2)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结束了唐末以来的分裂割据的局面。北宋时期,我国有辽政 权与⻄夏政权。1125年,辽政权被金政权所灭。1127年,金兵攻破开封,宋室定都临安,形 成了宋金对峙的局面。公元1279年,南宋亡于元。
2.宋代手工业的发展概况
(1)宋代官方手工业管理机构比唐代更为庞大。工部所属的文思院中金、银、牙等有42作。 少府监有绫锦院、染院、裁造院、文绣院,掌管染织刺绣服饰的制作。造作所有81作。 (2)宋代的手工业,已经普遍发展成为商品生产部⻔。
3.宋代工艺美术的发展概况图8-1
宋代工艺美术生产分布图 (1)宋代工艺美术中陶瓷的成就最突出。漆器生产形成了地方中心,创造了戗金、犀皮等技 法。北宋时生产了一批制作精巧、图案优美的铜镜。 (2)宋代各⺠族间的交往,使少数⺠族吸收了汉族较高的文化以及各种工艺制作方法,取得 了出色的成就。如辽代的辽瓷、金银器等。 (3)辽代在燕云地区,建立了手工业组织“作”,其管理者称为“作头”或“都作头”。辽代的金 银工艺比较发达。 (4)辽代的染织工艺有所发展,在上京、祖州等地设有绫锦院。辽代对外赠与的物品有锦、 罗、绮、纱等。赤峰辽墓曾出土有织金的丝织品。
f .磁州窑
第一,概况 磁州窑遍布于中原地区的大河南北各地,是我国北方的一个重要窑系。
第二,特点 河北彭城的磁州窑,胎质粗松,有白釉、黑釉各种瓷器。磁州窑系是运用黑白对
中国美术史——宋代美术ppt课件
北宋山水画主要继承五代以荆浩、关仝为代表的北方 山水画派,多以全景式构图来表现北方山川林木,画风沉 雄壮伟,主要代表为李成、范宽和郭熙。
(一)李成、范宽及其流派
3
李成(919—967),唐宗室,五代时随祖
父避乱徙青州营丘(今山东临淄)。“学不为人, 自娱而已”,不愿侧身画工之列,不轻以画许人。
11
标志山水画“以简代密”转变的“米家山水”
12
(三)界画 与青绿山水
界画是指在 作画时使用界尺 引线,适于画建 筑物,其它景物 用工笔技法配合。 通称为“工笔界 画”。
右图:郭忠恕 雪霁江 行图 立轴 绢本设色 纵74.1厘米 横69.2厘 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 院藏
13
郭忠恕 明皇避暑宫图 立轴 绢本墨笔 纵161.5厘米 横105.6厘米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技法上创造出蟹爪枝和卷云皴,是 其深入观察体验大自然的结果,是其 家乡地貌特征的反映。 ❀人与山川的契合达到了空前协调的 程度,含有浓厚的抒情意趣。创造出 “寒林”景象,表现萧条肃杀之气。 ❀与重墨的、沉郁厚重的荆关画法相 比,更注重用笔的精微变化,有惜墨 如金之谓。
4
荒寒的原野、劲拔的 枯树和矗立的石碑,使人 产生对逝去历史的追忆和 时代变迁的感慨。景物气 氛寂寥凝重,在山水画中 蕴含着耐人寻味的哲理。 画中的寒林枯树变化多姿 ,用笔尖利,窠石土坡圆 浑秀润,符合李成“气象 萧疏,烟林清旷,毫端颖 脱,墨法精微”的特色。
第六章 宋代美术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 马一
1
两宋时期是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全盛时 期,这一时期绘画题材日益丰富,画科进 一步完备,技法更加成熟,是古代绘画艺 术的一个高峰。本章我们学习宋代各绘画 门类的艺术成就,重点了解各个艺术形式 的代表人物极其主要作品。
中国美术史宋元美术第六讲
而略有发展。另一类则是在继承苏轼、米芾等文人画传统
基础上继续发展并占主流地位的水墨花鸟画,大都借梅兰 竹菊之形以寓君子之德。
•
花鸟图
钱选
元
•
墨梅图
王冕
元
•
秀石疏林图
赵孟頫
元
三、道释壁画和人物画
• 元代人物画成就远不如唐宋时期。唯有肖像画成绩比较突 出。同时,宗教壁画和界画受到元代统治者的偏爱,有了 较快的发展。
泼 墨 仙 人 图 梁 楷 宋
•
• (三)城市风俗画
• 张择端,字正道,北宋画家。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擅画
楼观、屋宇、林木、人物。所作风俗画市肆、桥梁、街道 、城郭刻画细致,界画精确,豆人寸马,形象如生。存世 作品有《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等,皆为我国 古代的艺术珍品。
• 清明上河图(局部)
武宗元:武宗元擅画道释人物,曾为开封、洛阳各寺观 作大量壁画。功人物、佛道、鬼神,师吴道子法,行笔如 流水,神采活动,大抵如写草书,笔术精高。
• 朝元仙仗图(局部)
武宗元
宋
• 李公麟:北宋著名画家,号龙眠居士。文人士大夫画家,
以画著名,凡人物、释道、鞍马、山水、花鸟,无所不精
,擅长白描。传世作品有《五马图》等。
(一)宗教绘画和白描人物画 宋代的宗教人物画不及唐代盛行,也不及唐代气势雄伟。但
仍有不少名家参加了寺观壁画的创作与绘制,一定程度上继
承了唐代以来的传统。宋代人物画的表现主题、题材范围比 起唐代、五代的绘画则有明显的变化和拓展,平民市井的乡 村生活,各种社会风俗活动,以及边区少数民族生活,都成 了画家们精心构思和表现的内容。
• 《溪山行旅图》北宋早期山水大家范宽代表作,图画峻伟
宋代的工艺美术ppt
宋代陶瓷的造型多样,以生活用品为主,如碗、盘、壶、炉等,同时也有不少陈设器和供器。
造型
宋代陶瓷的装饰手法丰富,包括刻花、印花、堆贴、釉下彩等,纹样以花卉、鱼鸟、人物、山水等为主。
装饰
宋代陶瓷的造型与装饰
工艺技术
宋代陶瓷的工艺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包括高岭土、釉料等原料的选择和处理,以及烧制技术的掌握和运用。
以清新的釉色和精湛的工艺闻名,釉色以天青、卵青为主,器物造型庄重。
作为皇家官窑,其产品以追求完美和精致著称,釉色以粉青、米黄为主。
以其精美的白瓷和独特的刻花工艺闻名,釉色以牙白、米白为主。
以其厚重的釉层和开片纹理独特,被誉为“开片釉之祖”,釉色以灰青、灰蓝为主。
宋代陶瓷的主要窑口及特点
汝窑
定窑
哥窑
官窑
教育价值
经济价值
宋代工艺美术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宋代工艺美术作品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成为收藏家和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宋代工艺美术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是研究宋代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历史资料。
THANKS
感谢观看
技术创新
宋代陶瓷在技术上不断创新,出现了很多新的工艺和技术,如定窑的覆烧工艺、汝窑的釉色控制等。
宋代陶瓷的工艺技术及创新
03
宋代丝织工艺
1
宋代丝织物的种类及特色
2
3
宋代丝织物种类繁多,包括丝绸、缎子、纱绢、绒锦等,其中以丝绸最为常见。
宋代丝绸特色在于其细腻的质地、柔和的手感、华丽的色彩和精美的图案,其中以“宋锦”最为著名。
宋代丝织工艺的技术与工具
宋代丝织工艺的技术主要包括织造技术、印染技术、刺绣技术等。
宋代印染技术也十分发达,能够制作出各种颜色鲜艳、纹理清晰的丝绸制品。
中国美术史名着选读
中国美术史名著选读1、绪论及早期中国古代美术史籍。
包括顾恺之等《论画》、《古画品录》、《书品》等。
2、唐代美术史籍(1)。
包括《贞观公私画录》、《书断》、《画断》、《历代名画记》、《法书要录》、《唐朝名画录》等。
5、五代北宋时期的美术史籍。
包括《圣朝名画评》、《图画见闻志》、《宣和画谱》、《宣和书谱》等。
6、北宋南宋时期的美术史籍。
包括《画继》、《画史》等。
7、元代美术史籍。
包括《云烟过眼录》、《图绘宝鉴》等。
8、明清时期的美术史籍(1)。
包括《无声诗史》、《名画录》、《国朝画征录》等。
9、明清时期的美术史籍(2)。
书画着录。
《珊瑚木难》、《钤山堂书画记》、《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等。
10、宿白《中国石窟寺研究》11、张光直《美术•神话与祭祀》12、金维诺《中国宗教美术史》13、巫鸿《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系性”》14、铃木敬《中国美术史》15、高居翰《画家生涯:传统中国艺术家的生活与工作》16、薛永年《扬州八怪与扬州商业》17、柯律格《前现代性中国的图画与视觉》18、万青力《并非衰弱的百年——十九世纪中国绘画史》19、安雅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画家和政治1949-1979》A传统史籍的写作方法:1、纪传体如:《史记》2、编年体如《竹书纪年》、《春秋》、《左传》3、纪事本末体以历史事件为纲的史书体裁,创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另如清代高士奇的《左传纪事本末》B美术史集的编写类型:1品评类:以书画论、赏评为主,有史的因素,奠定了后世史论结合的传统。
如:顾恺之《论画》、谢赫《画品》(《古画品录》)、窦蒙《画拾遗录》2通史类:多采用纪传体的编写方法,最早在晚唐出现——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成书于847年;西方第一部美术史是意大利美术史家瓦萨里的《建筑家、画家、雕塑家传》,成书于1550年3断代史类:以朝代断代的史书创始于东汉班固的《汉书》,美术史上的断代史籍也出现在唐代——朱景玄的《唐朝名画录》,中国长期以来以断代史最发达,除了政治因素外,史料因素也是重要原因,中国历史的一个特点是每一个朝代都留下浩如烟海的文献记录。
(完整版)中国美术史·宋元美术
传统人物画发展到元代,已转入低谷。南宋那样生活气息浓厚的人物画,在元 代文人士大夫看来带有强烈的市井气而遭到厌弃。人物画逐渐与肖像画分工, 而与山水画合流,多以文人归隐的生活内容为主,在笔墨上规唐仿宋,追求温 和清腴,单纯静美。肖像画则逐渐向行业化发展,并日益转向民间。
四、宋元花鸟画代表画家及其作品
瑞芙柳古潇枇海果竹墨鹤蓉鸭木湘杷棠熟山石梅图锦怪竹山来桃图图鸡石鸟禽锦宋元元图鸡赵林卷宋柯王图宋佶椿九冕宋林元赵林思椿佶苏椿王轼渊
五、宋元人物画的艺术特点
宋代人物画不及山水、花鸟繁盛,但仍有新的发展,题材大大突破了宗教和贵 族生活的范围。在反映现实方面更加深入广泛,历史故事画和风俗画占很大比 重,表现方法进一步提高,笔墨技巧日益丰富。出现了白描大师李公麟、风俗 画家张择端、减笔水墨梁楷等大师。
宋代书法特征有二:一是突破唐人重法的束缚,而以自己为主,以意代法。其 二是有意将书法同其他文学艺术形式结合起来。
元代书坛巨匠赵孟頫高举起“复古”的旗帜,主张学书法应该避开唐宋,要向 更远的晋朝书法大师学习,并身体力行地施行。最终,赵孟頫经过不懈的努力, 终于成为一代大师。赵孟頫也和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三、宋元花鸟画的艺术特点
宋代的花鸟画创作,代表院体风格的黄派花鸟占统治地位,画风艳丽工致。使 得与黄筌齐名但风格迥异的徐熙的孙子徐崇嗣也不得不改变家风,转而效仿黄 体而创造了“重彩没骨”法。此外,与院体花鸟相异趣,院外的水墨花卉也逐 渐盛行。宋代花鸟画的代表画家有赵佶、苏轼、林椿等。
宋代工艺美术史
xiake !!
一、陶瓷工艺
• 概况 1、宋代被称作“瓷的时代”,是陶瓷发展的鼎盛时 期。 2、宋代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南北方都有许多名窑。
3、釉色增多,装饰方法丰富多彩。
4、陶瓷制作的许多生活用品,代替了金属、漆器。 5、定、汝、官、哥、钧被称为宋代五大名窑。
一、陶瓷工艺
陶瓷工艺
汝窑 定窑
哥窑
五大名窑
官窑 钧窑
汝窑
莲 花 温 碗
汝窑
汝 窑 出 戟 尊
汝窑
汝 窑 青 瓷 尊
官窑
指由宫廷官方经营垄断,并由宫廷专用的瓷。 宋代的官窑有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之分。 北宋官窑在汴京,南宋官窑在临安。 官窑土质细润,釉色晶莹,造型端庄,做工整。 器皿紫口铁足,有蟹爪纹,以粉青为代表。
官窑
官 窑 贯 耳 瓶
官窑
三、染坊工艺
• 背子,是宋代最具时代特色的服饰,男女都可穿。女用背 子多以直领为主,其具体形态也不尽相同。从大量史料来 看,背子是宋代妇女通常的服饰。宋代的背子是对襟,窄 袖,长袖,长衣身,领、袖口、衣襟下摆都镶有缘饰。腋 不缝合,即衣服的前后片在腋下不缝合的服装样式,在腋
下缀有带子作装饰。
南宋刻丝山茶蝴蝶图
调织锦的组织、形式;前者强调宋代锦院生产的织锦,当然
主要是宋式锦,由于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故名,也故衍生 了第二种产品和第二层含义。
三、染坊工艺
• 宋锦具有独特的风格,在纹样组织上,精密、细致、繁复
,图案花纹对称严谨而有变化,丰富而又流畅生动,常见
的有龟背纹、绣球纹、剑环纹、古钱套、席地纹、八达晕 等四方连续的图案作为骨骼,再加填翠池狮子、宜男百花 、花鸟、林禽、聚八仙等纹样,百吉等字形图案也很常见 。配色典雅和谐,艳而不火,繁而不乱,富有明丽古雅的
中国美术史-两宋时期的花鸟画
3、花鸟画花鸟画在两宋时得到空前发展。
一方面有画院、画家应宫廷堂壁装饰之需而创作的承袭五代“黄家富贵”的花鸟画风;另一方面文人士大夫的水墨花鸟画也形成了独特的体系,不拘陈法,寄情笔墨之中,与院体花鸟画并存而形成鲜明对比。
①精工富丽的院体花鸟画宋初的花鸟画延续了五代画风。
在宫廷画院中,以黄筌的儿子黄居寀为代表的花鸟画;继承了黄筌画风。
作品工笔重彩,富丽华贵。
这种以深入体察自然,力求真实生动、风格端庄富丽、绘制精细不苟的绘画,深得皇室的赏识。
院体风格的确立,甚至影响宋代宫廷达90余年,并一度成为皇家画院评鉴优劣、录用舍去的标准。
院体画的繁荣,宋代历代皇帝特别是宋徽宗的大力提倡起了重要作用。
涌现了一大批技巧高超的花鸟画家,黄居寀、赵昌、崔白、易元吉、吴元瑜、赵佶、李安忠、林椿、李迪等均在艺术上独有专长。
崔白的影响尤大。
黄居寀,是黄筌的三子,深得家传,擅长花竹飞禽,精于勾勒,用笔挺劲,画怪石山水超过其父。
传世作品有《山鹧棘雀图轴》。
作品细腻精工富丽华贵,生机勃勃。
赵昌,善画花果,兼工草虫。
赵昌常于清晨朝霞未干时,观察花木神态,然后描绘,故自号“写生赵昌”。
易元吉,长河人,善画獐和猴。
他除了常深入到山林中观察动物,而且还在家中养各种动物,细致观察、反复实践,所画动物特生动自然。
崔白,工人物、山林走兽,以花鸟画成就最高。
作画重视写生,常不打草稿,放笔挥写。
技巧纯熟,一改黄氏父子的刻板精工的路子,擅于表现不同季节、自然环境中的物象情态,营造出动人真切的气氛。
传世作品《双喜图》,在技巧上融入水墨画的效果,打破了北宋院画“黄氏体系”一统天下的局面。
寒雀图崔白赵佶,北宋宫廷花鸟画在徽宗时达到创作高峰。
赵佶在政治昏庸无能,但在书画上却贡献极大,他亲自指导画院创作,勤于实践,造诣精湛,山水、花鸟、人物皆能。
他注重写生做到精工逼真、富丽堂皇。
传他画禽鸟,常以生漆点睛,形成点形突出于画面,亮而有神。
传世作品有《芙蓉锦鸡图》、《瑞鹤图》、《听琴图》等。
中国美术史 宋代人物画
《
秋
马 远
》
江 渔
隐
图
《大士像》 贾师古
贾师古,生卒年不详,南宋画家。汴(今河南开封)人。 擅画道释人物,师法李公麟。高宗绍兴(1131—1162) 时为画院祗候。白描人物,颇得闲逸之状。此图中观音 大士取斜倚之姿,秀发飘逸,将手中宝瓶倾斜,琼液流 溢而成一朵白莲,似乎芳香四溢而令人称奇。
这是一个极为普遍的画题。蔡文姬的故事中既 有民族大统一的含义,又带有浓郁的人情、人 性内蕴,这一切在“归汉”时表现得最为充分, 也就成了历代诗人、画家都十分衷爱的题材之 一。陈居中《文姬归汉图》是其中的优秀作品, 画面构图为线形螺旋方式,整齐之中又有跌宕 的变化。右上角是一群匈奴官吏,他们是文姬 在胡时的看守也是保护者,再往下,中间偏左 的是主人公文姬与匈奴左贤王分别情景,文姬 处于一种矛盾状态,左贤王则显得有些忧心忡 忡,而文姬的两个孩子拽住她不愿母亲别离的 场景尤为感人。再到右下方,是来迎接文姬的 汉朝使者,一个个仿佛都陷在沉思中。
宋代人物画
出于物响因鼎说法艺上现俗笔画国象人
了 与 前 代 完 全 不 同 的 风 貌 。
形 式 风 格 的 转 型 期 , 所 以 它 表 现
画 和 山 水 画 、 花 鸟 画 一 样 , 也 处
, 已 退 居 到 次 要 的 地 位 。 但 是 人
为 受 到 社 会 政 治 和 审 美 潮 流 的 影
猛,众多的女装神仙则轻盈秀丽、曼妙多姿。
《纺车图》
王居正
王居正,生卒年不详,北宋画家。乳名“憨哥”,河东(今山西永济)人。 王拙子,丹青有父风。工仕女,师法周昉,得闲冶之态。此图绘怀抱婴儿 哺乳的村妇,身旁置放一架纺车,左手正摇纺轮。前面一老媪,面向村妇, 慈祥安宁。村妇身后有一儿童,席地而坐,手中拿着杆,牵着一只蟾蜍, 活泼可爱。线条多用类似于周文矩的“战笔”,生动和谐。
浅谈宋代美术
中外美术史主题论文浅谈宋代美术姓名梁思雅年级班级11-01 班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二零一二年五月摘要中国历史进入封建社会后期,绘画艺术进一步成熟和完备特别是宋朝,成为中国古代绘画的鼎盛时期。
文人学士把书画视为高雅的精神活动和文化素养,并对绘画提出鲜明的审美标准,在创作和理论上都开始形成独特体系。
社会、宫廷、文人士大夫之间的绘画创作各具特色而又互相影响,使宋代绘画在内容、形式、技巧诸方面都出现群彩纷呈、多方发展的局面。
AbstractChinese history in late feudal period, further mature and complete, especially the song of painting, be the heyday of ancient Chinese paintings. Scholars considered elegant spirit of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activities and cultural literacy, and madea distinct aesthetic standard of painting, in writing and in theory are beginning to form a unique system. Social, Palace, between the literati painting creations each with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interaction in content, form and technique of painting in the song makecluster color colorful, much development aspects.key words: drawing a period of great prosperityGroup color colorful目录中文摘要 (I)英文摘要 (2)第一章宋代绘画繁荣的原因 (3)第二章宋代山水花鸟画发展 (6)第三章宋代部分名家作品欣赏 (8)第四章宋代绘画对后世的影响 (12)参考文献 (13)后记 (14)长沙理工大学论文原创性声明 (15)第一章宋代是中国绘画艺术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山水画、花鸟画、士大夫文人画等各种形式异彩纷呈,又各自形成体系,构成宋代绘画繁荣的面貌。
宋代美术史参考文献
以下是关于宋代美术史的一些参考文献:
《中国美术简史》,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
《宋元明清绘画史》,杜哲森著,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
《宋代绘画研究》,邓乔彬著,上海书店出版社,2010年。
《中国绘画通史》,薛永年、聂崇正著,三联书店,2000年。
《中国艺术史》,邵彦著,湖南美术出版社,2014年。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王伯敏著,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
《宋代绘画艺术》,陈师曾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宋代绘画技法》,徐建融著,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年。
《宋代绘画的审美特色与风格》,单国霖著,上海书画出版社,2013年。
《宋代山水画的风格与技法》,刘彦明著,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年。
以上文献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宋代美术史的相关内容,有助于深入了解宋代美术的发展历程、风格特点、技法演变等方面的知识。
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学术期刊或咨询专业人士。
宋朝的工艺美术史有哪些
宋朝的工艺美术史有哪些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也是中国工艺美术发展的一个高峰期。
在宋朝期间,中国的工艺美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多种风格和流派。
以下是宋朝的一些重要工艺美术史。
1. 刺绣艺术:宋朝是中国刺绣发展的一个高峰期。
绣品的种类和品质在这个时期都得到了大幅增加。
宋代的刺绣上文字和图案也变得更加精致繁复,尤其是金丝刺绣和真针绣。
刺绣品在宫廷装饰、服装上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2. 陶瓷艺术:宋代是中国陶瓷制作的黄金时期。
宋代瓷器主要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
北宋初期,青瓷(黄绿釉)和哥窑瓷(斑彩)非常受欢迎。
南宋时期,汝窑、定窑、官窑等瓷炉逐渐兴起,其精美的瓷器被广泛流传。
宋代的瓷器制作技术精湛,釉色细腻,造型优美,极为讲究细节,被后世誉为"天下三杯"。
3. 木雕艺术:宋代的木雕大师技艺高超,技术精湛。
木雕艺术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在建筑装饰、家具制作和雕像制作方面有很高的成就。
宋代的寺庙、官府及官方建筑中经常能看到一些精美的木雕,如细密镂空的屏风、雕花窗棂、扇面等。
4. 金属工艺:宋代的金属工艺发展非常迅猛,金银器、铜器、铁器、锡器等多种金属工艺品相继问世。
金属工艺品包括玉如意、佛光、器皿、香炉等。
其中,宋代的铜器工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尤其是座钟制作,具有巨大的创新。
5. 印制工艺:宋朝时期的印刷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乾元大藏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百部大藏经的版本,它于北宋时期印制完成。
宋朝时期的雕版印刷技术在世界上具有重要意义,为后来的印刷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6. 立体雕塑:宋代的立体雕塑制作在古代中国历史上也有重大突破。
木雕、石雕等立体雕塑在建筑的门楼、柱子、门框等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些寺庙、官府和官方建筑还有壁画和石刻,充分展示了宋朝的艺术成就。
总而言之,宋朝的工艺美术史包括刺绣艺术、陶瓷艺术、木雕艺术、金属工艺、印制工艺和立体雕塑等多个方面。
这些工艺美术形式在宋朝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后世的工艺美术发展树立了标杆,对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代院体画
年级:2009级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姓名:毛雪伟学号:312009********* 编号:W--51院体画的特点院体画,是指宫廷画家和由宫廷设置的画院画家的画。
据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叙画之兴废》载:“汉武创置秘阁以聚图书。
汉明雅号丹青,别开画室,又创立鸿都学以集奇异,天下之奇异云集。
”但这只能算是后来宫廷设置画院的滥觞,正式的画院出现于五代的南唐和西蜀。
两宋时期,院体画形成完备的理论和形式。
这类作品为迎合帝王宫廷需要,多以花鸟、山水、宫廷生活及宗教内容为题材,作画讲究法度,重视形神兼备,风格华丽细腻。
因时代好尚和画家擅长有异,故画风不尽相同而各具特点。
鲁迅说:“宋的院画,萎靡柔媚之处当舍,周密不苟之处是可取的。
”宋代院体画不仅是我国古代绘画史上的繁荣时期,同时为中国艺术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宋微宗时期建立了翰林图画院,名声大作,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杰出画家,为中国艺术文化遗产留下宝贵的财富,功不可没。
宋微宗不仅是位皇帝,而且还是位伟大的艺术家和鉴赏家,是宋时艺术的引路者和开拓者,并使翰林画院成为朝野上下的热点。
可惜被奸贼所害,成了敌国的战俘。
宋微宗注重画家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古代美术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为提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宋微宗把画院全面改观,这时期的院体画叫“宣和画”,以花鸟画为主,其特征是细腻准确,幽雅含蓄,富有诗情画意,以形写神的特点。
在技法和审美取向上都与当时文人相融合。
院体画这类作品为迎合帝王宫廷需要,多以花鸟、山水,宫廷生活及宗教内容为题材,作画讲究法度,重视形神兼备,风格华丽细腻。
朴厚而又写实。
院体画,下笔凝重稳健,比较工整严谨,风格朴厚而又写实时创造“院体”风格的画家之间存在着较密切的关系,他们同在宫廷范围内工作,或属同僚,相互影响,或先后衔接,呈继承关系。
更主要的是在皇室统一、格的管理下,从创作主旨、题材内容到风格样式、审美情趣,都表现出极强同性。
院体有不同的风格,像宋代由翰林书画院的宫廷画家所创立的典型风格,如北宋徽宗时期的工整精细画风,就称为“宣和体”,南宋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简劲雄健的山水,被称为南宋“院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南宋山水画
南宋四家指中国画史上的南宋院体 山水画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的 合称,亦称“南宋四大家”,亦有“李 刘马夏”之称。四家画风刚健峻锐,简 略而苍劲,水墨的韵味发挥更加充分。
李唐 万壑松风图
李唐,取法荆关及范 宽雄壮、坚挺的风格又 有所变化。布局多取近 景,突出主峰或崖岸, 气势逼人;多用大斧劈 皴作山石,积墨深厚, 开南宋一代之山水画新 风。
(二)文人山水画
文人画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和诗书画印等
多种艺术的结合,作者多为具备较全面、较 深厚文化修养的文人。它产生于北宋,成熟 于元代,极盛于明清。 宋代文人画尚未形成足以和宫廷绘画、民间 绘画分庭抗礼的体系,但已开始产生影响, 并有理论先行的特色。
王诜,上承李 成、郭熙,融 入李思训的金 碧画风,自成 一家。丰富的 文人修养,古 拙淡雅,与北 宋前期的重山 复水已有明显 不同。
【名称】雪景寒林图 【作者】范宽 【文物原属】原属圆明园收藏 【文物现状】现藏于天津市博物馆 【简介】 绢本,水墨 纵:193.5厘米,横:160.3厘米。
北宋郭若虚把李成、关仝、范宽称为“三家鼎峙”,三家身后,影
响最大的是李成一派,李成最出色的传人是郭熙,二人并称“李郭”, 其画派亦称“李郭派。
。
【名称】《窠石平远图》 【年代】宋代 【作者】郭熙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 宫博物院 【画面尺寸】纵:120.8c m,横:167.7cm。 山有三远:自山下 而仰山颠,谓之。‘高 远’;自山前而窥山后, 谓之‘深远’;自近山 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这幅画的主要景物集 中在中轴线上,以全景式 高远、平远、深远相结合 之构图,表现初春时北方 高山大壑的雄伟气势。近 景有大石和巨松,背后衔 接中景扭动的山石,隔着 云雾,两座山峰在远景突 起,居中矗立,下临深渊, 深山中有宏伟的殿堂楼阁。 左侧平坡逶迤,令人觉得 既深且远。
三、宋代花鸟画
中国花鸟画的成熟和极盛期
院体花鸟画: 崔白、宋徽宗赵佶
文人花鸟画: 文同、苏轼四、 Nhomakorabea代人物画
道教壁画的发展:玉清昭应宫壁画
李公麟 《五马图》局部
【南宋】李唐 采薇图
梁 楷
谢谢观赏!
故宫博物院藏刘松年《四景山水图》春、夏、秋、冬四景,描绘幽居于山湖 楼阁中的大夫闲逸的生活。全卷书风精巧,彩绘清润,季节渲染十分得体,笔墨 苍逸劲健。其中界画屋宇丝毫不爽,山石多用小斧劈破,可以看出与李唐的渊源 关系,而秀润过之。
马远,南宋人,他与曾祖、祖父、 伯、兄及子马麟均为画院待诏,号称“ 一门五代皆画手”。马远对于山水、人 物、花鸟无一不精,其山水画的成就尤 为突出。马远有“马一角”之称,意指 马远多作边角构图,取舍大胆,往往留 出大幅面的空白以突出主题。
荒寒的原野、劲 拔的枯树和矗立的石 碑,使人产生对逝去 历史的追忆和时代变 迁的感慨。景物气氛 寂寥凝重,在山水画 中蕴含着耐人寻味的 哲理。画中的寒林枯 树变化多姿,用笔尖 利,窠石土坡圆浑秀 润,符合李成“气象 萧疏,烟林清旷,毫 端颖脱,墨法精微” 的特色。
初学荆关,受李成影响亦 大,后“对景造意”,“写山真骨”, 创造出与荆关李都不同的北方山水画样 式。 笔力沉重,用墨浓厚,强调造型 的坚实感,构图上突出主峰,与李成的 旷远幽眇形成鲜明对比。“李成之笔, 近视如千里之远;范宽之笔,远望不离 坐外。” 徐悲鸿: “中国所有之宝, 故宫有其二。吾所最倾倒者,则为 范中立《溪山行旅图》,大气磅礴, 沉雄高古,诚辟易万人之作。此幅 既系巨帧,而一山头,几占全幅面 积三分之二,章法突兀,使人咋 舌!”
宋代美术
两宋时期是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全盛时 期,这一时期绘画题材日益丰富,画科进 一步完备,技法更加成熟,是古代绘画艺 术的一个高峰。本章我们学习宋代各绘画 门类的艺术成就,重点了解各个艺术形式 的代表人物极其主要作品。
宋代绘画
❀宋画的繁荣 ❀院画的兴盛; ❀文人画的进展 ❀与唐人异趣 一、北宋山水画
《踏歌图》是马远大幅山水的代 表作,既是“大斧劈皴”的经典 之作,也用了方头尖尾的“钉头 鼠尾皴”。造型于方硬中见秀拔 ,以一当十,给人一睹而终身难 忘的印象。
夏 圭 : 溪 山 清 远 图
明 王世贞《艺苑卮言》: 山水,大小李一变也,荆关 董巨又一变也,李范又一变也, 刘李马夏又一变也,大痴黄鹤又 一变也。
标志山水画“以简代密”转变的“米家山水”
(三)界画 与青绿山水
界画是指在 作画时使用界尺 引线,适于画建 筑物,其它景物 用工笔技法配合。 通称为“工笔界 画”。
右图:郭忠恕 雪霁江 行图 立轴 绢本设色 纵74.1厘米 横69.2厘 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 院藏
郭忠恕 明皇避暑宫图 立轴 绢本墨笔 纵161.5厘米 横105.6厘米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建筑规模宏伟壮观, 楼阁结构精密严谨,通过 左侧江水和远处群山映衬 ,使画面疏密得当,辽阔 深远。郭忠恕所作屋木楼 观皆用木工法则,建筑比 例十分精确。《圣朝名画 评》评郭忠恕画:“为屋 木楼观,一时之绝也。上 折下算,一斜百绝。”
北宋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青绿山水画的杰出作品: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北宋山水画主要继承五代以荆浩、关仝为代表的北方 山水画派,多以全景式构图来表现北方山川林木,画风沉 雄壮伟,主要代表为李成、范宽和郭熙。
(一)李成、范宽及其流派
李成(919—967),唐宗室,五代时随祖
父避乱徙青州营丘(今山东临淄)。“学不为人, 自娱而已”,不愿侧身画工之列,不轻以画许人。
❀技法上创造出蟹爪枝和卷云皴,是 其深入观察体验大自然的结果,是其 家乡地貌特征的反映。 ❀人与山川的契合达到了空前协调的 程度,含有浓厚的抒情意趣。创造出 “寒林”景象,表现萧条肃杀之气。 ❀与重墨的、沉郁厚重的荆关画法相 比,更注重用笔的精微变化,有惜墨 如金之谓。
范宽
《雪景寒林图》,气势 磅礴,境界深远,动人心魄, 生动地描绘出秦地雪后山川、 林塑如诗景象,为其代表作 之一。笔墨浓重润泽,层次 分明,皴擦、渲染并用。他 以粗壮的线条勾勒山石、林 树,结实、严紧,用细密的 “雨点皴”表现山石的质感。 皴擦烘染时,注意留出坡石、 山顶的空白,以强调雪意。 此外还应注意画出林木浓密、 枝桠锐利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