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 苯跟溴取代反应实验的改进素材

合集下载

苯萃取溴实验报告(3篇)

苯萃取溴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苯萃取溴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有机溶剂萃取实验的基本操作。

3. 观察苯萃取溴的现象,加深对萃取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萃取是一种利用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使物质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的方法。

苯萃取溴实验中,由于溴在苯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因此可以通过苯将溴从溴水中萃取出来。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苯、溴水、饱和食盐水、蒸馏水、烧杯、玻璃棒、滴管、漏斗、滤纸等。

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温度计、分液漏斗、锥形瓶、磁力搅拌器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溴水:将溴水加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2. 加入苯:将适量苯加入分液漏斗中,加入溴水,轻轻振荡,使苯与溴水充分混合。

3. 静置分层:将分液漏斗静置一段时间,待溶液分层后,观察现象。

4. 收集有机层:打开分液漏斗下方的旋塞,将下层的水相放出,收集有机层(苯和溴的混合物)。

5. 观察现象:观察有机层和下层水相的颜色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五、实验现象1. 分层现象:在分液漏斗中,苯和溴水混合后,静置一段时间后,溶液会自然分层。

上层为苯和溴的混合物,呈橙红色;下层为水相,近无色。

2. 溶解度差异:由于溴在苯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所以溴会从溴水中转移到苯中,使苯层呈橙红色。

1. 实验结果表明,苯可以有效地萃取溴,且苯层和溴水层在分液漏斗中自然分层。

2. 由于苯和水的密度不同,苯层位于上层,水层位于下层。

3. 在实验过程中,苯层呈橙红色,说明溴已经被萃取到苯中。

七、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实现了苯萃取溴的目的。

2. 通过实验,加深了对萃取原理的理解,掌握了有机溶剂萃取实验的基本操作。

3. 实验结果表明,苯是一种有效的萃取剂,可以用于提取溴等物质。

八、实验注意事项1.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与苯等有机溶剂直接接触。

2. 在操作分液漏斗时,应注意防止液体喷溅,避免污染实验环境。

3.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溶液分层现象,及时记录实验结果。

渗透小量意识 提升核心素养--优化改进苯的溴代反应实验

渗透小量意识 提升核心素养--优化改进苯的溴代反应实验

实验改进渗透小量意识提升核心素养——优化改进苯的j臭代反应实验辽宁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116029)裴婉冰王寓黄翠英1问题的提出有机化学实验进行小量一半微量化改进后试剂用量少、污染小、时间短、易操作且仍能达到常规演示实验的可见度。

它不但有效降低了化学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而且提高了化学实验的安全性,大大节省了实验经费。

苯的结构是中学有机化学教学的重难点内容之一。

苯分子中碳原子间的化学键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特殊化学键,苯的{代反应是体现这种特殊结构的重要实验。

现阶段已通过中小学教材委员会审定的普通高中化学标准实验教科书中,人教版和鲁科版未设置该实验,苏教版在观察与思考栏目中讲解了苯的{代反应实验,如图1所示。

通过对实验的学习,学生对苯的结构和性质有更系统的认识;实验装置为封闭体系可向学生灌输绿色化学理念$但该实验仍存在以下问题:①装置体系过高、过大,所需仪器繁多且操作不便;②药品用量(苯5mL、液漠1mL)过多,不仅浪费药品,且易造成环境污染;③用NaOH溶液除去粗{苯中未反应的{时,有红褐色Fe(OH)絮状沉淀生成,混淆了{苯的颜色;④生成的气体中混有{蒸气,干扰了HEr的检验。

就上述问题,鉴于小量一半微量化实验的诸多优势,笔者对苯的{代反应实验进行了优化改进,使其能够设置为课堂演示实验。

在实验教学中渗透小量观念,树立学生节约资源、基金项目:辽宁师范大学2018年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立项(LS201840)325=(1)整理后的钢丝棉其长、宽、厚及疏松度要合适,使其既充分燃烧,又火星浓密$(2)为了确保实验安全,实验场地不能有易燃物,并尽量将实验置于靠近墙壁的位置进行+实验结束,残留的钢丝棉要及时浸入水中。

(3)鼓风机的出风口距离钢丝棉100cm左右较为合适,并且出风口稍微向上倾斜10°左右;鼓风机向着钢丝棉鼓风时,应尽量使用中低档键(因为这种鼓风机功率大、风速快)$(4)如果使用电吹风鼓风,连续鼓风时间不要过长,以防电热丝温度过高,出现停机情况$(5)钢丝棉属于易燃物,在保存和使用时要符合安全要求。

苯与溴反应实验装置的改进

苯与溴反应实验装置的改进

2013-02理论创新都会影响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

三、任务驱动法的教学实施以文字处理软件的教学为例,简单介绍一下任务驱动法的教学实施过程。

1.设计任务,在文字处理模块的教学中,我布置的实践任务是一份简单的电子小报。

要求学生利用所学习掌握的电脑知识来完成任务。

2.确定完成任务的思路、方法,任务布置后,老师不要急于讲解,对学生进行分组。

学生分组后,先讨论确定小报的主题。

接下来,围绕主题搜集相关素材,如文字、图片、花边等等。

再确定版面设计思路,布置好整体布局以及颜色搭配等。

3.完成任务,按照确定的设计思路,学生按照小组分工,利用不同的方式完成自己的任务,最后利用word软件的强大功能,制作电子小报,当然要不断地调试完善。

4.交流心得,小组作品完成后,集体展示作品并相互评价。

从版面设计、段落编排、内容设置、颜色搭配等不同方面,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让学生都参与其中,互相学习。

可以看出,学生通过完成这些任务,不仅可以学到文字处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汉字输入、标点、修改、换行、保存;文字的修饰、图片插入和编辑;排版、分栏、页面设置,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素材,做到知识整合。

四、任务驱动优点1.任务驱动教学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改变了传统教学法中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了主人的感受,教师起到一个组织、引导的作用。

2.任务驱动教学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找到自信,充满成就感。

3.任务驱动法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能表达自己的见解,聆听他人的意见,提升了自己的信息素养。

4.任务驱动法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必须要通过自己大量、不断的实践操作来解决任务。

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锻炼学生的意志。

5.任务驱动法可以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在自主、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探索、解决任务,必然能很好地学习到相关知识。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的课程。

中学化学苯的溴代反应实验改进方案设计指导方案设计教案

中学化学苯的溴代反应实验改进方案设计指导方案设计教案

中学化学苯的溴代反应实验改进方案设计指导方案设计教案一、实验目的通过设计改进方案,提高中学化学实验中苯的溴代反应的效率和准确性,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过程和实验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苯的溴代反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学反应,通过对苯分子中的氢原子与溴分子之间的取代反应,将苯分子中的氢原子取代为溴原子。

该反应一般在光照下进行。

三、实验仪器和药品仪器:反应瓶、滴定管、试管、过滤瓶等。

药品:溴溶液、苯、醋酸、氢氧化钠溶液等。

四、实验步骤改进方案设计1. 实验前准备a. 确保实验器材的清洁和完整性。

b. 制备溴溶液,确保其浓度适中。

c. 把苯、醋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置于密闭容器中,避免挥发和水分的吸收。

2. 实验操作改进方案a. 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反应,可以选择在实验桌旁使用台灯进行照明,保证反应瓶中有足够的光照强度。

b. 将苯和溴溶液的体积比例调整到适当的比例,以提高反应速率和产率。

c. 在反应瓶中加入少量的醋酸,以增加反应速率和产率。

d. 改善产物的分离与收集方法,可以使用过滤瓶或减少反应瓶中溶液的体积,减少溶液中产物的溶解度,方便收集产物。

3. 实验数据记录和分析改进方案a. 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实时数据,如反应开始时间、反应物添加量、反应物消耗量等。

b. 实验结束后进行数据分析,计算反应的产率和速率,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分析实验改进方案的效果。

4. 安全注意事项改进方案a. 实验过程中严禁直接接触醋酸和溴溶液,避免引起灼伤或中毒。

b.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防护措施,如戴手套、穿实验服、佩戴护目镜等,以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

五、实验效果评估改进方案根据改进方案设计的实验结果和学生的实际操作表现,评估实验的效果并进行总结。

可以通过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实验操作的顺利与否、实验产物的产率等方面评估实验效果的优劣,并对实验的改进方案进行修正。

六、实验教学建议1. 在实验前,向学生详细介绍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所需的仪器药品。

2. 强调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规范性,并告知学生相关的安全注意事项。

对苯与溴取代反应实验的改进

对苯与溴取代反应实验的改进

对苯与溴取代反应实验的改进
新川中学颜舜尧
按照教材进行试验学生观察时不知道重点在哪里,实验过程比较复杂。

本实验经过改进后现象明显,学生便于理解和记忆。

效果很好
一、实验装置(如图)
①a、b、c为自由夹;
②m为10ml注射器;
③G为青霉素药剂瓶;
④H为盛有CCl4的青霉素药剂瓶;
⑤W为盛有AgNO3溶液的青霉素药剂瓶;
⑥P为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
⑦E为莫非氏滴管
二、实验步骤与现象
①用注射器M依次吸取约1.8ml苯和0.7ml液溴,并混溶均匀,按图3所示将实验所需的各部件连接起来;
②关闭自由夹c,依次打开自由夹b、a,缓缓推动注射器M活塞,将苯与溴的混合液一次性注入G中,关闭自由夹a,将M从输液管中拔出。

③按f1方向小心地将镶有螺旋状细铁丝的12号注射器针头下插至螺旋状细铁丝与G底部接触,在(Fe)催化条件下,苯溴代反应发生,生成的HBr气体与部分未参加反应的苯、溴(蒸气)一同被导入H中。

④苯、溴被CCl4吸收,HBr气体被导入青霉素药剂瓶W中,在AgNO3溶液液面上方产生白雾,并与AgNO3反应产生浅黄色沉淀,余气导入烧杯P中,被NaOH溶液吸收。

⑤反应结束,关闭自由夹b,将与装有自由夹b的输液管相连的12号注射器针头从H的胶盖上小心地拔出,插入盛有NaOH溶液的P中。

⑥一手按住G的胶盖,一手将镶有螺旋状细铁丝的12号注射器针头小心地拔升至原(图示)位置,打开自由夹b,用M吸取约4ml6mol/LNaOH溶液,全部注入G中。

⑦关闭自由夹a,取下M,从G的胶盖上拔出穿刺排气针,振荡药剂瓶G,待液-液界面保持相对稳定时,便观察到在G底部有一种无色油状物,即较纯溴苯。

苯的溴代反应演示实验的改进

苯的溴代反应演示实验的改进

苯的漠代反应演示实验的改进河北饶阳中学(053900)尚广斗人大附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100176)温志东1问题的提出苯的漠代反应实验是苏教版《有机化学基础》(选修)专题3第2单元“芳香姪”中的一个重要的实验。

笔者认为,如果按教材中的实验装置(见图1)进行实验存在以下缺点:①涉及仪器种类多、体积大,携带和使用不便,药品用量较多;②反应剧烈难以控制,导致苯、漠挥发较多和副反应发生,降低漠苯产量;③因教室中没有自来水无法使用冷凝管;④从三颈烧瓶中挥发出的漠蒸气被锥形瓶内的蒸憎水吸收,干扰漠化氢的检验;⑤反应完成后向三颈烧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会产生红褐色胶状的氢氧化铁沉淀,难以清晰分层,不利于观察产物漠苯的颜色。

针对以上实验的诸多不足之处,对苯的漠代反应做了如下改进。

2实验用品(1)仪器:Y型试管、橡皮塞、玻璃管、气球等。

(2)药品:苯、液漠、氢氧化钠溶液、KI-淀粉试纸、pH试纸、细铁丝、棉花等。

3实验装置苯与液漠反应的实验改进装置如图2所示。

说明:①可上下移动的螺旋状铁丝;②苯与液漠的反应混合物;③氢氧化钠溶液;④蘸有苯的棉花团;⑤湿润KI-淀粉试纸;⑥湿润pH试纸。

4实验步骤(1)按图2连接好装置(玻璃管末端连接气球),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先将适量④⑤⑥3种试剂依次放入玻璃管中适当位置。

(3)再将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Y型试管远离铁丝的一端。

(4)最后,取大约1.5mL苯和1.OmL液漠组成的混合物加入到Y型试管接近螺旋状铁丝的另一端,迅速盖紧橡胶塞。

然后将螺旋状铁丝浸没到反应混合物中引发反应,可以通过调节螺旋状铁丝的位置来控制铁丝与反应混合物的接触面积,使苯的漠代反应快慢适当(反应混合液处于微沸状态),直到反应完成,上提铁丝至Y型试管上部。

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湿润KI-淀粉试纸不变蓝,湿润pH试纸变成红色,气球膨胀鼓起。

(5)反应结束后将Y型试管一端的反应混合液倒入另一端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充分振荡,静置。

苯的溴化反应实验改进

苯的溴化反应实验改进

实验_地$s;i^n di:_木崎教学参考ZH〇N(.M t H I W I E.IIAOM I 芾的溴化反应实验改进卜晓仟朱燕秋(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江苏太仓215411摘要:用医用三通阀和螺口注射器组成的封闭实验装置,可以清晰地观察实验现象,感知反应的热效应,无须担心 苯与液溴的挥发.用细铁丝代替铁粉,既可以及时控制反应速率,又能简单快速地分离液体产物和气体产物并进行 验证。

关键词:医用三通阀;螺口注射器;苯;液溴;溴苯文章编号:1002-2201 (2021) 044X)5541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C一、实验设计思路苯与液溴反应实验中,需要Lewis酸如溴化铁作催 化剂 '课本上使用的药品是铁粉,铁粉与液溴先反应 生成FeBr,从而催化反应,可由于反应快速,学生往往认 为是单质F e作催化剂,造成了理解错误。

又由于反应 放热,反应液微沸,导致液溴大量挥发,原料利用率低。

本实验改进中,利用医疗上常用的三通阀和螺口注射 器,成功解决了上述问题。

医用三通阀(见图1)是医疗上常用的部件,它是一 种标准化的微量无渗透接头,包括接口 a、b、c和控制阀 d:21。

医用三通阀具有气密性好、耐腐蚀性佳、兼容性强 以及连接方便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和实验室仪器 中:3]。

螺口注射器(见图2)也是医疗上常用的部件,由于接头是螺纹的,可以简便地与三通阀的a、b、c接口连 接形成密封的实验装置。

图I医用三通闽 图2螺口注射器二、实验的再改进1.实验用品仪器:20 mL螺口注射器(4支)、医用三通阀(3 个)、细铁丝、pH试纸。

药品:苯、液溴、亚硫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2.实验装置实验装置示意图及实物图分别见图3、图4。

将4支20 mL螺口注射器和3个医用三通阀按照设计图(见图3)连接,分别标号:注射器①、②、③、④和三通阀A、B、C。

3.实验步骤及现象(1) 检验装置气密性。

依次转动三通阀A连接注射器①和②、转动三通阀A和B连接注射器②和③、转动三通阀A和C连接注射器①和④,通过抽拉注射器内的空气检验装置气密性。

甲苯与液溴的取代反应方程式

甲苯与液溴的取代反应方程式

甲苯与液溴的取代反应方程式甲苯与液溴的取代反应方程式如下:C₆H₅CH₃ + Br₂ → C₆H₅CH₂Br + HBr甲苯是一种常见的有机溶剂,具有较强的溶解能力和挥发性。

液溴是一种常见的卤素元素,常以液体形式存在于实验室中。

当甲苯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时,甲苯中的一个氢原子被一个溴原子取代,形成了氯代甲苯和氢溴酸。

这个反应方程式简洁明了地描述了甲苯与液溴的取代反应的过程。

然而,这个简单的方程式背后隐藏着许多有趣而重要的信息。

首先,这个反应是一个典型的饱和取代反应,其中一个溴原子取代了甲苯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

这种反应常常发生在有机化学中,是一种常见的研究对象。

它可以通过实验室中的简单操作实现,而且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

其次,这个反应经历了一个中间体的生成。

在甲苯与液溴反应的过程中,首先形成了一个不稳定的自由基中间体,即甲苯自由基。

这个中间体随后与液溴反应,生成氯代甲苯和氢溴酸。

这个中间体的生成和稳定性是这个反应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也是有机化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此外,这个反应还需要一定的条件和催化剂才能进行。

在实验室中,通常需要加热反应体系,提供足够的能量以促使反应发生。

此外,还可以添加适量的催化剂,如过氧化苯等,以加速反应速率和增强产物的产率。

这个反应对于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它为合成氯代甲苯等有机化合物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甲苯和液溴广泛存在,且价格较低,因此可以作为合成其他有机化合物的重要原料。

其次,这个反应的研究可以揭示有机化学反应的机理和规律,为设计和优化新的有机合成方法提供指导。

总之,甲苯与液溴的取代反应方程式简洁明了地描述了这个重要反应的过程。

这个反应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研究意义,对于有机化学的发展和有机合成的进一步改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苯与溴反应的实验装置改进

苯与溴反应的实验装置改进

苯与溴反应的实验装置改进点击数:21次录入时间:2013/5/20 9:16:00 编辑:liuxinyuan2012 [宣传赚点] 1问题的提出现行高二化学课本(人教版)中苯与溴反应的演示实验笔者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实验时由于溴易挥发,有剧毒,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影响了师生健康。

(2)反应不易控制。

由于反应物和催化剂一次加入,反应比较剧烈,不易控制反应速率。

(3)产品不易检验。

生成的气体中混有一定量的溴蒸气,造成对检验的干扰。

鉴于此,笔者从师生身体健康和教学效果出发,对本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

2实验用品2mL液溴,4mL苯,CCl4液体,AgNO3溶液,10%NaOH溶液,提拉式铁丝网,脱脂棉,20*200mm18*180mm具支试管各1支,型管,试管,橡皮塞等。

3实验装置图1 1苯和液溴混合物;2提拉式铁丝网;3安全瓶;4CCl4液体;5AgNO3溶液;6吸有NaOH溶液的脱脂棉4实验操作步骤(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向具支试管倒入4CCl4液体,向型管中加入AgNO3溶液至弯管处刚好留一小缝隙,在右边导管上放一小团吸有NaOH溶液的脱脂棉,然后再取4mL的苯和2mL液溴倒入具支试管,给具支试管安上橡皮塞,重新连结好装置。

(3)把提拉式铁丝上下拉动几回,使苯和溴混合均匀,然后把铁丝网插入混合液,仔细观察反应过程,1min后无色的四氯化碳由浅黄色到黄色到橙色。

同时型管上部有白雾出现,约2min后型管中开始出现淡黄色沉淀生成,约4min反应完毕,型管中有较多的淡黄色沉淀生成,证明产生了溴化氢气体。

(4)反应完毕,把具支试管内液体倒入盛有10mL10%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观察到一种棕褐色的油状液体悬浮于烧杯中。

振荡!静置,再用水稀释可以看到一种无色油状物即为溴苯。

5实验说明(1)提拉式铁丝网既是反应催化剂,又能控制反应进程。

(2)苯与液溴开始反应时比较慢,可用30~40度温水浴热一下具支试管。

苯跟溴取代反应实验的改进-2019年学习文档

苯跟溴取代反应实验的改进-2019年学习文档

苯跟溴取代反应实验的改进
按照现行高中化学课本第二册(人教版)介绍的方法去做演示实验时,常存在如下问题:(1)实验仪器容积大,药品用量多,反应剧烈难以控制;
(2)装置不密闭,不能避免苯、溴和溴化氢蒸气对空气的污染;
(3)锥形瓶上玻璃导管易下垂而插入蒸馏水中,有碍实验正常进行。

现将我的改进方法介绍如下: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脱脂棉团;
2.硝酸银溶液;
3.滴有硝酸银溶液的滤纸;
4.苯、溴和还原铁粉的混合物。

实验方法
(l)取一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脱脂棉团,松松地塞在上部干燥管口内。

取一滴有2%硝酸银溶液的滤纸条,放入中部干燥管内。

将两干燥管通过橡皮塞组装起来,备用。

(2)用胶头吸管吸取一管苯(约lmL)注入试管中。

将吸有半吸管液溴(约 0.5mL)的长吸管插入试管底部,慢慢地将液溴排出;再吸取试管中上层的苯将吸管内残留的溴冲洗出来。

取出吸管,将其插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

振荡试管使苯和溴混合均匀,并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3)将准备好的还原铁粉(约0.1g)迅速倾入试管内,立
即塞上备用的干燥管。

苯跟溴立即发生反应,逐渐呈沸腾状。

一会儿,中部干燥管内的滤纸条上的硝酸银溶液迹处呈现出浅黄色,并且由下而上扩展开,现象十分鲜明。

(4)反应完毕后,将试管小心倒置在盛有冷水的烧杯里,烧杯底部沉有褐色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即为不纯的溴苯。

苯与溴取代反应的实验改进

苯与溴取代反应的实验改进

苯与溴取代反应的实验改进人教版《化学2》中“苯的溴代反应”实验[1],人们已做了不少探究改进,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2~8]:(1)用磁铁吸引铁粉的改进方法不仅操作不方便,而且难以保证把铁屑全部吸住,稍有不慎操作就会失败;(2)装置中用直玻璃导管(3)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直接注入NaOH 不利于苯和Br2蒸气的充分冷凝回流;溶液,除去未反应的Br2来观察溴苯的真实颜色不太合适,因为会有红褐色的Fe(OH)3沉淀生成而影响颜色的观察;(4)产生的气体直接溶解在水中,滴入酸化的AgNO3出现淡黄色沉淀,不能证明一定有HBr气体生成,因为可能是挥发出来的少量Br2蒸气导致的。

笔者综合考虑了上述几点,通过反复实验探究,设计出一种操作方便、现象明显、安全环保的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

1 实验药品及仪器(1)药品:苯、液溴、细铁丝(下端呈螺旋状)、CCl4、2%AgNO3溶液、饱和NaNO2溶液、浓氨水、pH试纸、蒸馏水。

(2)仪器:60 mL分液漏斗1个、试管和具支试管各1支、单孔塞2个、蛇形玻璃管1根、玻璃弯管2根、T形玻璃三通1个、铁架台1个、试管架一个、止水夹2个。

20-0.图1 反应实物图2 实验改进的方法及步骤(1)按图1所示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保持装置干燥。

(2)在具支试管中加入约15 mL的CCl4(吸收Br2蒸气);右侧试管中加入约4 mL CCl4和6 mL蒸馏水,分为上下两层(下层的CCl4用来检验Br2蒸气是否除尽并有防倒吸功能,上层蒸馏水用来吸收HBr气体);然后将4.5 mL苯和1.5 mL溴加入分液漏斗中充分混合,塞紧插有铁丝和蛇形玻璃管的橡皮塞。

用下端呈螺旋状的细铁丝代替铁屑更方便控制反应的发生;用蛇形玻璃管代替直玻璃管,能阻挡蒸气直接上行,更利于苯和Br2蒸气的冷凝回流。

(3)准备反应,夹住止水夹2,打开止水夹1,下移细铁丝,使其下端螺旋状浸入混合液中。

开始反应缓慢,右侧导管口有少量气泡冒出,约3分钟后反应物呈微沸状,分液漏斗内充满红棕色气体,具支试管内的CCl4中不断有气泡冒出,同时CCl4的颜色逐渐变为橙黄色,右侧试管下层的CCl4中也不断有气泡冒出并消失在上层的蒸馏水中。

苏教版苯的溴化实验改进探讨

苏教版苯的溴化实验改进探讨

苏教版苯的溴化实验改进探讨高中化学新课程极为重视化学实验,化学实验对于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全面落实培养科学素养的目标,具有其他化学课程内容和形式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苯的溴化实验对于掌握苯的性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苏教版苯的溴化实验的缺点加以改进,以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

标签:新课程;溴化实验;改进苯的溴化实验是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有机化学基础(选修)专题3第二单元“芳香烃”中的一个重要的实验。

如果按教材中的实验装置进行苯的溴化实验存在以下缺点:①在教室中无法使用水冷凝器。

②由于液溴极易挥发,冷凝效果不好,三颈烧瓶中挥发出的溴蒸气被锥形瓶内的蒸馏水吸收,使溶液呈深黄色,干扰了HBr的进一步检验。

③反应完毕后,向三颈烧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会产生胶状的氢氧化铁沉淀,难以清晰分层。

针对以上实验不足,苯的溴化反应可做部分改进。

①注射器②装有液溴的长尖嘴管(注:长尖嘴管的下端应伸入直导管中,减少液溴对乳胶管的腐蚀)③直导管④苯⑤铁粉⑥四氯化碳⑦蒸馏水⑧碱石灰(2) 向大试管加入0.5g 铁粉,再加3mL苯,向洗气瓶中加入四氯化碳,锥形瓶中注入蒸馏水,干燥管中加入碱石灰,连接好仪器。

(3) 用连接注射器滴管吸取1mL液溴,塞好塞子。

(4) 慢慢按下注射器,控制液溴滴加的速度,观察大试管和锥形瓶中出现的现象。

(5) 待反应完全后,用注射器抽取大试管中的1mL生成物,注入到盛有15mL 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振荡、静置观察。

再用胶头滴管将小烧杯下层的溶液取出,加入另一盛有15mL 10% 氢氧化钠溶液的小烧杯中,振荡、静置观察。

(6) 实验结束后,将锥形瓶中进气管插入水中,用注射器抽取10mL 10%的氢氧化钠溶液,注入大试管,除去未反应完的液溴和装置中的溴化氢气体,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实验现象(1) 液溴滴入后,反应溶液开始呈反应溶液呈微沸状态,逐渐剧烈起来,大试管中出现红棕色气体,洗气瓶中的四氯化碳颜色变成深黄色,锥形瓶中出现白雾。

苯与液溴反应的改进

苯与液溴反应的改进

教学实践新课程NEW CURRICULUM苯的溴化实验装置冷凝水出口碱石灰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铁粉苯和液溴冷凝水进口苯与液溴反应的改进李芳芳(浙江省海宁市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宏达高级中学)摘要:组装好仪器,检查气密性,集气瓶中装CCl 4,锥形瓶中装AgNO 3溶液,先往分叉试管的一个分支中加入四分之一药匙的铁粉,再用滴管往另一个分支中加入3mL 的苯,0.5mL 的液溴,打开导气管上的活塞,倾斜分叉试管,使苯和液溴的混合物流到装有铁粉的支管中,马上回正试管,等待反应开始,观察反应现象。

关键词:三颈烧瓶;苯;液溴;硝酸银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老师曾经说过:“化学是实验的科学,只有实验才是最高法庭。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课堂的演示实验不同于其他实验,是中学化学中必不可缺的教学方法之一。

课堂演示实验的作用很多:(1)能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记忆、综合、运用等能力。

(3)通过教师的示范操作,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仪器、试剂和操作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

(4)设计演示实验,启发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5)教师严谨的科学实验作风对学生能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可以启发和影响学生严格要求自己,形成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实验习惯。

鉴于实验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所以,我在进行课堂演示实验时准备得特别充分,以下是自己对苯的溴化实验的一点见解。

苏教版新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有机化学基础》第50页,苯的溴化实验是在原人教版老教材的基础上,针对减少该实验演示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实验现象更加明显等方面进行改进之后的一个实验,本实验也是《有机化学基础》中最重要的一个有机物制取实验。

教科书中附上了形象的插图:表述如下:在三颈烧瓶中加入少量铁粉,向三颈烧瓶的一个滴液漏斗中加入5mL 苯和1mL 液溴的混合物,另一个滴液漏斗中加入30mL 的10%的氢氧化钠溶液,锥形瓶中注入蒸馏水,干燥管中加入碱石灰,连接好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

苯与溴反应的实验设计(共9张PPT)

苯与溴反应的实验设计(共9张PPT)
(10) 实验装置为什么接有倒扣着的普通漏斗? ⑥为什么要将分液漏斗的导管口插入碱液液面下?
A:100mL烧杯 B:60mL分液漏斗 C:5mL注射器
(11)反应结束后,反应产物为什么会从分液漏斗中自动排 写出A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写结构简式)___________。
⑧为什么要将反应产生的气体通过盛有四氯化碳溶液的大试管?
第9页,共9页。
第6页,共9页。
图1 改进的制溴苯实验装置
A:100mL烧杯 B:60mL分液漏斗 C:5mL注射器
D:25×200试管 E:20×200试管 F:250mL烧杯
G:60mm普通漏斗 H:下端粗径导管(用20mL移液管加工 而成) J:80×80透明塑料片
①:20%氢氧化钠溶液 ②:铁屑 ③:四氯化碳 ④:5mL蒸馏 水+8至10滴2%硝酸银溶液 ⑤:20%氢氧化钠溶液
3、防止倒吸
4、褐色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是溴苯中溶解了溴,可 加入NaOH溶液除去。
第4页,共9页。
有如下缺陷: (1)该反应加入铁粉立即进行,不
利于控制。
(2)课本装置不是全封闭装置, 溴有剧毒且易挥发,而该反应为放热反 应,使溴蒸气外逸,一方面造成环境的 污染,一方面又影响产物溴化氢的检验。
第5页,共9页。
出? ②将苯、溴混合液推入分液漏斗后,漏斗中有何现象?大试管D中有何现象?试管E中有何现象?
①向反应容器A中逐滴加入溴和苯的混合液,几秒钟内就发生反应。
(12)实验结束后,烧杯F中的碱液为什么会自动进入反应装置 呢?
第8页,共9页。
图2为苯和溴的取代反应的改进实验装置图。其中A为具支试 管改制成的反应容器,在其下端开了一小孔,塞好石棉绒, 再加入铁屑少量。填写下列空白:

中学化学苯的溴代反应实验改进指导方案设计教案

中学化学苯的溴代反应实验改进指导方案设计教案

中学化学苯的溴代反应实验改进指导方案设计教案实验目的:改进中学化学实验中苯的溴代反应,提高实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实验原理:苯的溴代反应是一种取代反应,通过将苯分子中的氢原子用溴原子取代,形成溴苯。

苯溴化反应可以利用溴溶液进行,但是由于苯与溴在常温下反应缓慢,需要使用催化剂来提高反应速度。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a. 配置溴乙烷溶液:将适量的无水乙醇倒入一个干净的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溴,用玻璃杯覆盖并静置过夜,待溴完全溶解后即可得到溴乙烷溶液。

b. 准备苯:使用适量的苯作为反应物。

c. 准备溴苯作为对照组:使用适量的苯和适量的溴乙烷进行反应,得到溴苯。

2. 实验操作:a. 取两个干净的试管,分别装入等量的苯和溴乙烷溶液。

b. 在两个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催化剂,可以选择常用的催化剂如铁粉或铁砂等。

c. 快速插入玻璃棒,进行振荡搅拌,促进反应的进行。

d. 观察反应过程,记录颜色变化和生成物的形态等信息。

3. 实验改进方案设计:a. 使用搅拌机进行搅拌:为了提高反应的速率和效果,可以使用磁力搅拌机或机械搅拌器进行搅拌,确保反应均匀进行。

b. 加热反应溶液:通过加热反应溶液可以提高反应速率,使溴代反应更加迅速完成。

c. 使用金属催化剂:金属催化剂如铂、钯、铑等能够促进苯的溴代反应,可以考虑使用金属催化剂代替传统的铁粉或铁砂作为催化剂。

d. 调节反应物浓度:改变苯和溴乙烷溶液的浓度比例,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和程度,适当调节反应物浓度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e. 改变反应温度:通过调节反应温度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和选择性,提高实验效果。

实验结果和分析:实验改进后,苯的溴代反应速度显著提高,生成的溴苯较之前更加纯净且产量更高。

通过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比较,可以选择最佳的改进方案,使实验结果更加理想。

安全注意事项:1. 进行实验时需要佩戴防护眼镜和实验手套,注意安全。

2. 溴乙烷具有刺激性气味,实验过程中避免吸入有害气体。

3. 实验后需妥善处理废液和废弃物,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

苯与溴的取代反应教程文件

苯与溴的取代反应教程文件

苯与溴的取代反应二、苯与溴的取代反应苯与溴的取代反应之一[原理]用铁作催化剂(实际起催化作用的是FeBr3),苯能跟溴发生反应,苯分子里的氢原子能被溴原子取代生成溴苯。

[用品]铁架台、烧瓶、导管、锥形瓶、苯、液溴[操作](1)装置如图。

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在圆底小烧瓶里加入5mL苯和2mL液溴,轻轻振荡,使苯与溴混合均匀。

此时因无催化剂,苯与溴不发生反应。

(2)在混合液冷却后,将准备好的还原铁屑(约0.5g)或几枚去锈的小铁钉,迅速放入小烧瓶中,立即用带有长玻璃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好。

一般情况下反应即可开始,液面上会有小气泡产生,随后反应逐渐剧烈,半分钟后液体呈沸腾状态。

在锥形瓶内导管口附近出现大量白雾(反应中生成的溴化氢溶于水而成的酸雾)。

(3)等反应结束后,先检验锥形瓶里的氢溴酸。

把锥形瓶里的液体在两支试管各倒少许,在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石蕊试液(会变红);另一支试管中滴入几滴AgNO3溶液(会有浅黄色的AgBr沉淀析出)。

HBr H++Br- Ag++Br- AgBr↓(4)把烧瓶里的液体倒入盛有冷水的烧杯里,在烧杯底部有红褐色不溶于水的液体,这就是反应中生成的溴苯。

纯净的溴苯是无色液体,制取时往往因溶解了少量的溴而呈红褐色。

可用水或10%NaOH溶液进行洗涤,洗去FeBr3和没有反应的溴,能够得到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

[备注](1)装置的气密性必须良好。

(2)装置中跟烧瓶口垂直的一段导管,同时兼起冷凝作用,以防止溴和苯的蒸气挥发出来,所以它应有一定的长度,一般不小于25cm。

(3)在盛放液溴的试剂瓶中,液溴上面是一层溴的饱和水溶液,取用时必须将吸管插入下层液溴部分,以吸取纯溴。

所用的苯应用无水氯化钙干燥,所用的烧瓶和导管也应是干燥的。

否则反应比较困难,甚至不反应。

(4)一般不需加热,如开始要加热时,只用热水浴微微加热即可。

(5)此反应不宜太剧烈,如反应过于剧烈时,可把烧瓶浸在盛冷水的烧杯中冷却。

苯的化学实验创新

苯的化学实验创新

2017
创新实验
探究“苯的化学性质”的创新实验
江晓珠
江苏省泗阳中学
一、实验设计说明
分析物质可能具有的性质
预测物质的性质实验和观察解释及结论
发现特殊现象提出新问题
做出新的预测并验证预测
通过简单易得的环保型实验仪器,完成苯的化学性质的探究。

二、仪器、药品
1.仪器:塑料瓶,橡皮管,注射器,玻璃管,烧杯,
2.药品:苯,液溴,硝酸银溶液,铁粉
三、实验装置图
四、实验原理
卤素分子和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
五、操作要点
本实验要点是要证明苯与溴的反应是取代而不是加成,为了完成验证则需要证明产物中有HBr产生
的干扰。

苯和溴。

欲证明HBr产生还必须排除Br
2
均易挥发,小注射器的使用更环保,便于操作。

让大家不愿意做的实验能顺利完成。

操作时需要控制好药品的用量和衔接。

六、实验现象
反应装置中:
在铁粉作用下,苯与液溴发生剧烈反应,瓶上方充满红棕色的溴蒸汽。

产物检验装置中:
瓶中有白雾,
硝酸银溶液中
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化学苯跟溴取代反应实验的改进素材
按照现行高中化学课本第二册(人教版)介绍的方法去做演示实验时,常存在如下问题:(1)实验仪器容积大,药品用量多,反应剧烈难以控制;
(2)装置不密闭,不能避免苯、溴和溴化氢蒸气对空气的污染;
(3)锥形瓶上玻璃导管易下垂而插入蒸馏水中,有碍实验正常进行。

现将我的改进方法介绍如下: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脱脂棉团;
2.硝酸银溶液;
3.滴有硝酸银溶液的滤纸;
4.苯、溴和还原铁粉的混合物。

实验方法
(l)取一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脱脂棉团,松松地塞在上部干燥管口内。

取一滴有2%硝酸银溶液的滤纸条,放入中部干燥管内。

将两干燥管通过橡皮塞组装起来,备用。

(2)用胶头吸管吸取一管苯(约lmL)注入试管中。

将吸有半吸管液溴(约 0.5mL)的长吸管插入试管底部,慢慢地将液溴排出;再吸取试管中上层的苯将吸管内残留的溴冲洗出来。

取出吸管,将其插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

振荡试管使苯和溴混合均匀,并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3)将准备好的还原铁粉(约0.1g)迅速倾入试管内,立即塞上备用的干燥管。

苯跟溴立即发生反应,逐渐呈沸腾状。

一会儿,中部干燥管内的滤纸条上的硝酸银溶液迹处呈现出浅黄色,并且由下而上扩展开,现象十分鲜明。

(4)反应完毕后,将试管小心倒置在盛有冷水的烧杯里,烧杯底部沉有褐色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即为不纯的溴苯。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