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二节 探究a与m和F的关系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4.3《牛顿第二定律》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4.3《牛顿第二定律》教案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第四节牛顿第二定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知道表达式的确切含义.2.知道牛顿第二定律如何简化,如何确定K值。

3.初步学会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上节课实验结论的总结,归纳得到物体的加速度跟它的质量及所受外力的关系,进而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

2.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实验、归纳、总结.2.通过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能深切感受到科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二、教材分析1、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1)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规律,是高一教材的重点和中心内容,在高中物理力学部分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而理解牛顿第二定律就显得特别关键。

本节内容是在前一节实验基础上得出加速度和力、质量三者间的关系,然后为解决比例系数而得出力的单位问题,而后再辅之于例题。

这样处理,知识点过渡自然。

一方面,为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打下基础,另一方面体现了知识服务于生活的精神。

(2)与旧教材相比,把实验独立出来了,可以大大缓解本节课的压力;而例题中,加进了方法分析,突出体现了能力的培养。

2、本节课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牛顿第二定律的特点难点:(1)牛顿第二定律四性的理解及力、速度、速度变化、加速度间的关系(2)正交分解法的灵活应用。

三、教学思路与方法本节课教学思路:1、由学生回忆上节课的探究结论(F、m、a的关系)2、探究结论如何用数学表达式表示a ∝ F/m ,F = kma3、探究最简单的表达式F=ma4、通过各种探究、理解牛顿第二定律5、探究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实例的步骤和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方法有: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四、教学建议1.在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确切含义时,要正确处理好学生的一个难点---力、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加速度几者之间的关系;总结归纳出牛顿第二定律的四性(矢量性、瞬时性、因果性、同体性)。

探究a与f、m的关系

探究a与f、m的关系


章 牛 顿 运 动 定 律
20 30 50 40 60 70

次 数
F2 F1
x2 x1

章 牛 顿 运 动 定 律
a
x2 /x1
1 2 3 4
a2 a1
0
F
F2 / F1
保持物体所受的力相同, 保持物体所受的力相同,测量不同质量的物 力相同 体在该力作用下的加速度, 体在该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质 量的关系
小车质量M= g,小盘质量 = g,盘中砝码质量 = 小盘质量M 盘中砝码质量m 小车质量M= 300 g,小盘质量M’= 6 g,盘中砝码质量m’= 50 g 次 数 车上砝码 (M+m1)/g 质量m 质量m1/g 1 2 3 4 5 小车1质量M 小车1质量M1 小车1 小车1 小车2 小车2 位移 车上砝码 (M+m2)/g x1/cm 质量m2/g 质量m 位移 x2/cm
△x = aT2 a=(va=(v-v0)/t
x=v0t+at2/2 V2-V02=2ax
方案1 小车后面连接一纸带, 方案1:小车后面连接一纸带,用打点计时器记录 小车的运动情况。 小车的运动情况。根据所打的点计算小车的加 速度,然后再看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 速度,然后再看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


章 牛 顿 运 动 定 律
1.怎样测量(或比较)物体的加速度? 1.怎样测量(或比较)物体的加速度? 怎样测量 2.怎样提供和测量物体所受的拉力F 2.怎样提供和测量物体所受的拉力F ? 怎样提供和测量物体所受的拉力 注意: 注意:只有当盘和砝码的质量要比小车的 质量小得多时, 质量小得多时,小车所受拉力才近似等于 盘和砝码的总重力。 盘和砝码的总重力。

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

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

观的得出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结论?
4. 结论:力的大小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4. 结论:力的大小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实验结论:
1、m一定,加速度a与F的定量关系:
aF
2、F一定,加速度a与m的定量关系:
a 1 m
(注意:这里的力指的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
实验注意事项 1.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挂重物,整个实验平衡了摩擦力 后,不管以后是改变盘和砝码的质量还是改变小车及砝码的 质量,都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2.实验中必须满足小车和砝码的质量远大于小盘和砝 码的总质量.只有如此,砝码和小盘的总重力才可视为与小 车受到的拉力相等. 3.作图象时,要使尽可能多的点在所作直线上,不在 直线上的点应尽可能对称分布在所作直线两侧.离直线较远 的点是错误数据,可舍去不予考虑. 4.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且先接通电源再放手.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运动状态变化
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产生加速度
v a t
速度变化
第二节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m
F1
m1
F
m F1<F2
定性讨论
F2
m2
F
m1<m2
定性讨论
这里的力指的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
讨论1:加速度的大小与力有什么关系? 结论:对同一物体,受力越大,加速度越大。
讨论2:加速度的大小与质量有什么关系? 结论:物体受力相同时,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4.2 实验:探究加速度
与力、质量的关系
1.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2.学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物理规律. 3.掌握利用图象处理数据的方法.

探究a与F、m的关系及牛顿第二定律

探究a与F、m的关系及牛顿第二定律
m
2.当质量不变时,相同时间物体的 位移与合外力成正比,即加速度与合 外力成正比,有 a∝F
牛顿第二定律
一 、内容:
物体的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
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
向一致.
二、比例式:a F 或 m
F ma
也可写成: F = kma
k 为比例常数
三.力的单位
你知道么?“牛顿”这个单位就是根据 牛顿第二定律定义来的.
2.怎样提供和测量物体所受的恒力?
A:利用弹簧测力计,然后用手拉?
B:利用重物来牵引?
实验器材:
1.提供恒定力的:钩码 2.研究的物体:小车 3.测量位移的工具:直尺
4.测量时间的工具:秒表
5.辅助器材:带滑轮的长木板,细 绳,砝码
开关
小车 小车
实验结论:
1.当合外力一定时,相同时间物 体的位移与质量成反比,即物体加 速度与质量成反比,有关系 a 1
方法2:利用刻度尺测量位移并用秒表
测量时间,然后利用公式
a
=
2x t2
方法3:由运动学公式
x = 1 at2 2
相同时间的位移跟加速度成正比
可知,
.于是
我们可以通过比较物体运动位移来判定加
速度的变化情况.这样就把加速度与外力
以及质量的关系转变成了位移与外力以及
质量的关系.而测量位移相对加速度就简
单多了.
由m=F1k=g时km,a→如果k 一= 个mF力a 能使.它人产们生规1定m/,s2当的加
速度,我们就称这个力为“1个单位的力”,
此时F的数值必等于K的值,所以k的值在这
里取1.
于是便有:F=ma(牛顿第二定律数学表达式)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重、难点梳理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重、难点梳理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重、难点梳理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一、教学要求:1、知道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对力和运动的关系的不同认识,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推理过程和结论,知道理想实验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3、了解生活实例,知道什么是惯性,知道惯性大小与质量有关,并正确解释有关惯性的现象。

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1、重点: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运用惯性概念,解释有关实际问题2、难点: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3、疑点:牛顿第一定律是否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殊情形4、易错点:力和运动关系实际应用三、教学资源: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P75问题与练习第4题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理想实验的方法第二节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一、教学要求:1、通过实验探究和具体实例的分析,理解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理解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2、经历实验方案的制定和实验数据处理的过程,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

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1、重点: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通过实验测量加速度、力、质量,分别作出加速度与力、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图像根据图像写出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式体会“控制变量法”对研究问题的意义2、难点:实验方案的确立、实验数据的分析,包括:体验实验探究过程:明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思路、制定实验方案、得出实验结论认识数据处理时变换坐标轴的技巧了解将”不易测量的物理量转化为可测物理量”的实验方法会对实验误差作初步分析3、疑点:为什么要作a-1/m图像4、易错点:实验的方法与步骤三、教学资源: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控制变量法、图像法处理数据第三节牛顿第二定律一、教学要求:1、通过实验归纳,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知道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的含义2、知道力的单位“牛顿”的定义方法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进一步理解G=mg4、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简单的动力学问题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1、重点: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会用正交分解法和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实际问题2、难点:认识加速度与物体所受的合力之间的关系(正比性、同体性、瞬时性和矢量性)3、疑点:牛顿第二定律与牛顿第一定律的关系4、易错点:受力分析三、教学资源: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P82 动力学方法测量质量P82 问题与练习1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正交分解法进行力的计算第四节力学单位制一、教学要求:1、知道单位制的意义,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基本单位。

实验四 探究a与F、M的关系

实验四 探究a与F、M的关系

力F、质量M和加速度a三个变量,研究加速度a与F及M
的关系时,先控制质量M不变,讨论加速度a与力F的关 系;然后再控制力F不变,讨论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 2.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和测量方法是:小 车及砝码的总质量M;用天平测出. 小车受到的拉力F认为等于托盘和砝码的总重力mg. 小车的加速度a利用纸带根据Δ x=aT2计算.
侧.
6.作图时两轴标度比例要选择适当,各量须采用 国际单位.这样作图线时,坐标点间距不至于过密,误 差会小些.
/index/1403124.jspx
7.为提高测量精度
(1)应舍掉纸带上开头比较密集的点,在后边便 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起点. (2)可以把每打五次点的时间作为时间单位,即 从开始点起,每五个点标出一个计数点,而相邻计数 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0.1 s.
/index/1403124.jspx
解析
(1)a=
( x7 x6 x5 ) ( x4 x3 x2 ) 2 9T
0.497 m/s2 (2)①要测动摩擦因数,就要测出滑块受的拉力和滑 块质量;②测质量就需要天平.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3g-μ m2g=(m2+m3)a
得μ = m3 g (m2 m3 )a m2 g 这样测出的动摩擦因数比真实值偏大,因为纸带和打 点计时器还有摩擦,计算时忽略掉,导致结果偏大.
/index/1403124.jspx
答案
(1)0.495~0.497 m/s2 (2)①CD
②天平
(3) m3 g (m2 m3 )a 偏大 m2 g
/index/1403124.jspx
图2
/index/1403124.jspx
(1)下图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 分,0、1、2、3、4、5、6、7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

人教版高一物理 必修 第一册 第四章:4.2 实验:探究a与F、m的关系(共18张PPT)

人教版高一物理 必修 第一册 第四章:4.2 实验:探究a与F、m的关系(共18张PPT)

①操作步骤:实验报告册P27页步骤1-7。
实验
②数据记录: 次数 (共6次) 第一次
第二次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人 教版( 2019) 高一物 理 必修 第一册 第四章:4.2 实验:探究a与F、m的关系(共18张PPT )
第三次
小桶及内 物质量m /Kg
a( ) 拉力
3、4、8、6、7。
②数据记录:
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m
1 m
a
第一次
(共6次) 第二次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人 教版( 2019) 高一物 理 必修 第一册 第四章:4.2 实验:探究a与F、m的关系(共18张PPT )
第三次
6、实验数据处理: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件下载免费ppt下载人教版(2019)高一物理 必修 第一册 第四章:4.2 实验:探究a与F、m的关系(共18张PPT)
四、可能的实验方案(二)
方案二:以小车、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细 线、砝码、刻度尺、天平、夹子为实验器材,研 究小车的运动,利用两小车位移之比就等于加速 度之比来研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人 教版( 2019) 高一物 理 必修 第一册 第四章:4.2 实验:探究a与F、m的关系(共18张PPT )
F
0
1/m
优质课件优秀课件课件公开课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ppt 下载人 教版( 2019) 高一物 理 必修 第一册 第四章:4.2 实验:探究a与F、m的关系(共18张PPT )
7、实验结论:
(1)m一定时,a与 F的定量关系:

实验:验证a F m三者之间的关系

实验:验证a F m三者之间的关系

1
2
0.400 0.861
0.500 0.692
3
4
0.750 0.470
1.000 0.352
0.4
0.2 0
5
1.200 0.290
1 /kg -1 结论:F一定时, 0.2 0.4 0.6 0.8 1.0 1.2mm/ kg 0.5 1.0 1.5 2.0 2.5 a∝1/m
六、【注意事项】
【实验步骤】
3.控制小车质量不变,用细线将小盘与小 车相连(小盘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打开打点 计时器,释放小车,测出一组数据。
4.改变小盘内砝码个数,多测几组数据。 算出每条纸带对应的加速度的值,填入表格 (一)中。
5.保持小盘内砝码个数不变,改变小车质 量,再测几组数据。 并将对应的质量和加速度的值,填入表格( 二)中。
5 0 0.1 0.2 0.3 0.4 0.5 F/ N 结论:m一定时,
a∝ F
【数据处理】
2.实验数据的记录处理:F一定,a与 m的关系 a/m· -2 s a/m· -2 s
次 数 s m/kg a/m · -2 1/m kg -1 2.50 2.00 1.33 1.00 0.83
1.0 0.8 0.6
实验误差分析
例2 (2010· 江苏)为了探究受到空气阻力时,物体运动速度随 时间的变化规律,某同学采用了“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 体受力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实验时,平衡小车 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后,在小车上安装一薄板,以增大空 气对小车运动的阻力.
图3
(1)往砝码盘中加入一小砝码,在释放小车________(选填 “之前”或“之后”)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在纸带上打 出一系列的点. (2)从纸带上选取若干计数点进行测量,得出各计数点的时 间t与速度v的数据如下表: 时间t/s

探究a与F,m之间的关系1

探究a与F,m之间的关系1
1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运动的性质即物体具有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运动的性质即物体具有惯性2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第二节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aa猜想方法
第二节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授课人:刘晚兴
复习回顾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结论:
当F一定时: 物体的加速度a与质量M成反比
实验综合结论: 物体的加速度a与所受的合外力F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
1 即 aF a
M
小结:
1、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2、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3、实验结论:
aF
a 1 m
注意:为了使绳子的拉力近似等于物体的重力,条件是桶与砝码的总质量 (m)应远小于小车质量(M)
FT Ff
平衡摩擦力 FT
G=Mg
FN
FN
G1
Ff
θ
G
G2
思考:绳子的拉力等于桶和砝码所受的总重力吗?
见教材P73参考案例1第二句 和注释(2)
FT
θ
FFNN
G2
Ff
G1
G
注意:为了使绳子的拉力近似等于物体的重力,条件是桶与砝码的总 质量(m)应远小于小车质量(M)
思考与讨论: 为了探究a与力F,M之间的关系,你有什么好的设计方案能实现这一目标?
方案一:以小车、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细线、砝码、刻度尺、 天平、夹子为实验器材,研究小车的运动,利用两小车位移之比就等 于加速度之比来研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
a1x1F1 NhomakorabeaM1
a2
x2
F2

精品课件:探究加速度a、F、M关系-牛顿第二定律

精品课件:探究加速度a、F、M关系-牛顿第二定律

谢谢大家
五莲县第三中学高三二班家长会 第 2节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一、定性探究
质量相同,受力越大,加速度越大。 作用力相同,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
力F和质量m 加速度a
? 猜测:
a F ? 或a F ?
2
1 1 a 或a 2 ? m m
五莲县第三中学高三二班家长会 第 2节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二、定量探究 1、探究思路:研究三个或者以上的物 1 、探究思路 理量间的关系时往往采用什么方法? 控制变量法
误差分析: 方案二误差:主要有测量合力时弹簧 秤的读数误差,测量滑块质量时的误 差等。
五莲县第三中学高三二班家长会 第 2节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实验结论:
误差允许范围内 质量M不变时,加速度a与力F成正比 合力F不变时,加速度a与质量M成反比
五莲县第三中学高三二班家长会 第 2节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d d v v 挡光板 t t d (t t ) a t t t t t
2 1 2 1 1 2 1 2
t2
t
t1
五莲县第三中学高三二班家长会 第 2节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弹簧秤示 改变倾角 怎样做到质量不变,改变运动的合力呢? 怎样控制合力不变,而改变滑块的质量? 数不变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2节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五莲县第三中学高三二班家长会 第 2节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通过实例体会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定性关系。
2.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定量关系。 3.进一步体会科学探究的步骤,引导学生根据原理去设 计实验,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
探究一:小车质量不变,探究加速度与合外 力的关系 探究二、小车受到合外力不变,探究加速度 与质量的关系 2、实验方案的确定(1)需要测量哪些物理 量呢?(2)什么方法可以测出小车的加速度 呢?需要什么器材?(3)怎样给小车提供合 外力呢?需要什么器材?

4.2探究a和F、m的关系 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1

4.2探究a和F、m的关系 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1

感器
注意:只有当盘和砝码的质量m远小于小车的质量M时,小车所受拉力才近似等 于盘和砝码的总重力。
思考:
01 m一定时,探究a和F之间的关系?
1.安装好实验装置,在小车上装好纸带,纸带另一端穿过计时器限位孔,调整木板 倾斜程度,平衡摩擦力。
2.控制小车质量不变,用细线将钩码与小车相连(钩码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打 开打点计时器,释放小车,测出一组数据。
01 m一定时,探究a和F之间的关系?
思考:
(1)为了完成好这个实验,我们需要创设一个加速运动 的情景。在这个情景中我们如何有效地测量物体运动的 加速度?
方法一:利用打点计时器进行实验,根据纸带上打出的
点可测量加速度。
方法二:利用运动学公式
x
v0t
1 2
at
2
思考:
01 m一定时,探究a和F之间的关系?
3.改变钩码质量,多测几组据。
F/N a/m·s-2
02 F一定时,探究a和m之间的关系?
思考:
(1)为了完成好这个实验,我们需要创设一个 加速运动的情景。在这个情景中我们如何有效地 测量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2)如何保证F不变,逐渐改变物体的质量呢? (3)为了更加准确地测量a和m的关系,如何实 现多次测量?你打算如何处理数据?
实验:探究a与F、m的关系
点击此处输入副标题
牛顿第一定律
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除非 有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1)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所有物 体都具有的重要属性——惯性。 (2)除非有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正式提出力的概念。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 态的原因
(2)如果可以,请对你设计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你如何更好地测量物体所受的 力?

4-2.实验:探究a与F、m的关系

4-2.实验:探究a与F、m的关系

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②数据记录:
(共6次)
m
1 m
a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6、实验数据处理:
(1)m一定时,a与F的 定量关系(共6次)
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2)F一定时,a与m的 定量关系(共6次)
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a
F
a
m
1 m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a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a
0
F
0
1/m
7、实验结论: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4.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复习思考:
1、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的是:物体的速度发生了变化
2、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是什么?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v t
运动状态变化 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a
产生加速度
速度变化
思考:影响加速度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步骤:实验报告册P27页步骤1、2、3、4、8、6、7。
数据记录:练习册P28页表格。
数据处理(作图):练习册P28页下部。
2、做好充分预习:不预习不可做实验!!!内容:步聚、 记录什么数据、如何处理数据;做报告册P33面习题5、8。
3、上交作业(报告册):数据记录、作图象、结论 及P32-34面实验习题。
1、小车质量m的测量:
利用天平测出小车及车上砝码的质量。
2、小车加速度a的测量:
方法1:利用 求a 或 方法2:利用纸带打点,由ΔX=aT2
a
v2 v1 t
求a
对作用于小车的力F的认识:
M
m

4.2探究a与m、F的关系

4.2探究a与m、F的关系
1、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猜想
实验
2、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实验结论:
aF
1 a m
注意事项 1.如何平衡摩擦力(不挂钩码,车质量 改变不需重新平衡) 2.始终保证钩码质量远小于小车总质量 3.作a-1/M关系
误差分析 1.为什么有时图象不过坐标原点 2.为什么有的图象后面部分向下弯曲
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探究
方案2:(看比例)两小车
1. 加速度: 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可知:
若vo=0 由x= at2/2 有: t相同时:a1/a2=x1/x2
测得相同时间的位移比,可知加速度比
2.பைடு நூலகம்力的提供同方案一
不需做图像,当x1:x2=a1:a2=1:2时
m一定,若F1:F2=1:2,则 a F 1 F一定,若m1:m2=2:1, 则 a m
探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
供参考:探究加速度跟质量的关系
小车受恒力
次数 小车质量比 位移比
1
2
3 4 5
供参考:探究加速度跟力的关系
小车质量一定
次数 1 2 3
恒力比
位移比
4
5
mg
改变小车质量后还 需要重新平衡摩擦 力吗?
供参考:探究加速度跟力的关系
小车质量m一定
次数 拉车砝码及盘质量 小车所受拉力(N) (g) 加速度a(m/s2)
1 2
3
4
5
供参考:探究加速度跟质量的关系
小车受恒力F
次数 小车质量(g) 加速度a1(m/s2)
1 2 3 4 5
问题4:如何由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问题1:
1.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2.产生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是什么?

探究a与fm的关系

探究a与fm的关系
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m
a
1/m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a 要根据数据合理选择坐标轴上 单位长度使图像居中、 单位长度使图像居中、大小合 适
0
1/m
实验评价:误差探究 实验评价:
• 为什么我们要将轨道设置成斜面(打点计时器一端用木块 为什么我们要将轨道设置成斜面( 斜面 垫高了) 垫高了)? 其它的误差分析我们在做实验后,根 据实验的体会再来谈在哪些地方可能产生 误差?
当V0=0;t相同时 t
1 x1= 2
a 1t 2
1 2 x2 = a2t 2
测量出x 测量出 1 、x2
实验器材: 实验器材:
课后反思
• 小车、砝码、打点计时器、 小车、砝码、打点计时器、 纸带、 纸带、一端带滑轮的平滑轨 细线、钩码、 道、细线、钩码、坐标 纸 、天平、刻度尺 。 天平、
先让学生自己根据前面的实验方案,点学生回答 在这个实验中可能要的仪器,第一个学生回答不完整 可以让其它同学补充。不要直接把结果拿出来。 在本堂课中,我虽没有直接拿出来,但也拿了一 部分仪器出来,只不过让学生补充漏了的仪器,学生 在思考了一会儿后基本可以把“天平和刻度尺”找出 来。
2.同一张课桌空的时候与装满书的 同一张课桌空的时候与装满书的 用相同的力去推它情况相同吗? 时,用相同的力去推它情况相同吗?这 又能说明什么问题? 又能说明什么问题?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基本研究方法
课后反思
m m 甲图 加速度 大 小
F1 F2
设问了,但是自己回答的,让学生参与的不够, 有让学生看表演的感觉。 1
a∝F
1 a ∝ m
•谢谢!
课后反思
由于,演示实验中两个小车对斜面的摩擦阻力不 同,始终没有调整好,本堂中用电脑模拟了整个过程, 但电脑模拟的数据太标准,给学生很假的感觉。

a与F、m之间的关系

a与F、m之间的关系
复习导入: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质量越大的物体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不容易改变
加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 态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这说明,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关系,这节 课,我们来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定量关系
第四章第二节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实验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重点) 2.通过实验理解控制变量法。 3.通过处理数据学会用图像寻找规律。(难点)

6.铜山湖远离城市,所以,能够本分 地、无 欲无求 地、自 然而然 地进行 着四季 轮回、 昼夜更 替,春 绿夏艳 秋静冬 安,白 天张扬 着活力 ,夜晚 安守着 宁静。 她,不 近人亦 不远人 ,不为 秋愁亦 不为春 喜,只 顺其自 然地存 在着, 任人亲 疏。

7.记得《易.系辞上》说过这样的话 :圣人 与天地 相似, 所以不 违背自 然规律 ;知道 周围万 物而以 其道成 就天下 ,所以 不会有 过失; 乐天知 命,没 有忧愁 ;安于 所居之 地,敦 厚而施 行仁德 ,所以 能爱。
加速度 —— ?
从打点计时器打出 的纸带计算出小车 的加速度a
a=Βιβλιοθήκη (x6x5
x
4
) (x3 9T2
x
2
x1)
恒定的合力 —— ?
砝码的总重力G当作 小车受到的拉力F
➢这两个力只是近似相等,条件是:槽码的质量要比小车的 质量小很多。学完本章第三节再证明这一点。
【思考讨论】
小车在运动方向上受几个力的作用? 细绳对小车的拉力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力吗?

3.另一方面,城市是可怜的。它远离 了自然 ,侵害 了人心 ,异化 了人性 。我们 的不少 城市, 不仅没 能把物 质成果 转化成 让人们 快乐、 幸福的 动力, 反而把 人们变 成了追 逐名利 的工具 。至少 目前, 在很多 城市里 ,绿色 消失了 ,纯净 的水源 消失了 ,清新 的空气 消失了 ,安全 的食品 消失了 ,人与 自然的 和谐共 处成了 遥远的 神话, 人与人 的信任 成了黄 牙小儿 的天真 妄想。

4.2实验:探究a与F、m的关系精品PPT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4.2实验:探究a与F、m的关系精品PPT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F 一定时,m 大,a小
惯性: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方法三:利用比值法。由于a=(2x)/t 测出两个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 2 经历实验操作和测量的过程,知道如何平衡f、减小系统误差等操作方法,体会探究过程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培养与人合作、学会分享的团队精神
利用打点计时器研究a与F的关系
计时器限位孔,调整木板倾斜程度,平衡摩擦力。

3.控制小车质量不变,用细线将钩码与小车相连(钩码质量
远小于小车质量),打开打点计时器,释放小车,测出一
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据。 4.改变钩码质量,多测几组据
。5.控制钩码质量不变,改变小车质量,再测几组数据。

实验所得数据 g=9.8m/s-2 :
a/m·s-2

次数 m/g
越大惯性越 大,运动状
加速度a
态越难改变
物体的a与物体的合外力F,m有关
空车
启动快
装满货物
启动慢
受力一定时,质量越小,其加速度越大。
比赛用小汽车
启动快
一般用小汽车
启动慢
质量一定时,受力越大,其加速度越大
事实说明:F一定时,m大,加速度小 m一定时,F大,加速度大
物体的加速度a与所受到的合外力F、物体质量m有 怎样的关系?
明确几个问题:
1.测量哪些量?
a、F、m
(1)怎么设计这个实验?
m:天平
2.怎么测量? a:
(2)如何由实验得出结论?
F: 物体所 受的合力
怎样测量(或比较)物体的加速度?
物体运动方状态的法改变一指的:是物体如的速果度发物生了变体化 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可利用刻度尺
测量位移和秒表测量时间,然后由公式 a=(2x)/t 可算出 经历实验操作和测量的过程,知道如何平衡f、减小系统误差等操作方法,体会探究过程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培养与人合作、学会分享的团队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在书本上撒一些小石子和一些碎纸片,用 力使劲吹。我们又会观察到什么的现象?又能 得到什么结论?
结论:对不同物体而言,受到相同的力,质量 越小,其运动状态越容易改变,即加速度越大。
结论1:对同一物体,受力越大,加速度越大。 结论2:物体受力相同时,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
加速度与力、物体的质量有什么定 量的关系?
猜想:加速度与力成正比
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m
F1 F2
m1 m2
F F
m F1<F2
定性讨论
m1<m2
定性讨论 猜测
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保持物体的质量不变,测量物体在 不同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合 外力的关系。 保持物体所受力合外力相同,测 量不同质量的物体在该力下的加速度, 分析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方案一 :以两只小车、一端带滑轮的长 木板、粗线、砝码、钩码、天平、刻度尺、 宽口夹子为实验器材,研究小车的运动。
演示
视频
方案二:小车、打点计时器、纸带、一端 带滑轮的长木板、细线、砝码、钩码、刻 度尺、天平为器材,研究小车运动。
制定实验方案、设计实验 1.怎样测量物体的加速度?
天平 2.物体的质量用__测量 用天平测出 小车的质量m
温故知新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质量是决定惯性大小 惯性大小决定物体状态改变难易
运动状态变化Βιβλιοθήκη 跟力、质量有关速度变化
加速度
v a t
1:在书本上撒一些碎纸片,先用嘴轻轻地吹, 再用力使劲吹,我们会观察到什么的现象? 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结论:对某一物体而言,受到的力越大, 其运动状态越容易改变,即加速度越大。
怎样改变合力?
做实验 、得数据、填 表格一、作图象、进 行分析、形成结论。
s 次数 F/N a/m · -2 当小 车质 量不 变时 1 2 3 4 5
0.10 0.20 0.146 0.302
0.30
0.428
0.40 0.592 0.50 0.751
0.75
a/m· -2 s
0.60
0.45
0.30
从打点计时器打 出的纸带计算出 小车的加速度a
3.怎样给小车提供一个恒定的合力?
摩擦力!
外力来源:重力
重力 = 合力?
怎样平衡摩擦力?
θ
将长木板不带滑轮一端适当垫高,使 小车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摩擦 力平衡。
4.平衡摩擦力后,小车受到的 合力=重力? 小于 5.绳子拉力大小____(大于、小
做实验 、得数据、 填表格二、作图象、 交流分析、形成结 论。
1.0 0.8 0.6
a/m· -2 s
当 拉 力 不 变 时
次数 1 2 3 4 5
1 m/kg a/m · -2 m /kg -1 s 2.50 0.400 0.861 0.500 0.692 2.00 0.750 0.470 1.33 1.000 0.352 1.00 1.200 0.290 0.83
0.4 0.2 1 /kg -1 0 0.5 1.0 0.4 0.6 0.8 1.0 1.2mm/ kg 0.2 1.5 2.0 2.5
实验结论:
1、m一定,加速度a与F的定量关系:
aF
2、F一定,加速度a与m的定量关系:
1 a m
(注意:这里的力指的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
于、等于)钩码的重力?
6.什么情况下,绳子拉力近似等于 钩码重力即小车所受的合力?
理论计算发现:当钩码质量比小车质量 小很多时( 1/ 6 ),绳子拉力近似等 于钩码重力即小车所受的合力。
实验 视频
1.探究加速度与合力的关系
实验基本思路: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 测量小车在不同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 加速度与合力的关系。
0.15 0 0. 1 0.2 0.3 0.4 0.5 F/ N
如何更 直观地 处理数 据?
2.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实验基本思路:保持小车所受合力相同,测量 不同质量的小车在该力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 度与质量的关系。 怎样改变小车的质量?
做实验 、得数据、填表格二、作 图象、交流分析、形成结论。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2节 探究加速度、力和质 量的关系
第2节 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 的关系
• 学习目标
• 1、探究加速度与力 的关系;
• • • 2、探究加速度与质 • 量的关系; •
• 3、推导加速度与 力和质量的关系。
• 关键术语 1、控制变量法; 2、a-F图; 3、a-m图; 4、误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