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课时作业 湘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2.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学案 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2.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学案 湘教版必修3-

3.2.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探究点一】湿地的作用与保护〖合作探究〗材料一“北大荒”指20世纪50年代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中尚未开发的区域。

20世纪60年代,随着大庆油田的开发,国家加大了对“北大荒”荒地资源的开发力度。

经过10~20年的草甸开垦和沼泽治理,“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材料二1.分析“北大荒”沼泽地形成的原因。

2.近年来,“北大仓”土地质量下降,有人说“北大仓”又将会变成“北大荒”,简要分析其原因。

3.说说该地区沼泽的生态功能。

4.我国为什么要停止开垦三江平原的湿地,并且加以保护?下图1是“20世纪80年代洞庭湖示意图”,图2是“洞庭湖1825~2006年间同水位湖面面积变化柱状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上图可知洞庭湖的面积变化趋势是________(变大、变小),试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2.在洞庭湖周边地区国家设立了大片蓄洪区,其原因是什么?3.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应采取哪些措施?〖概括小结〗1、湿地减少、质量下降的原因(1)人为原因:①人口急剧增加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②过度利用湿地动植物资源,导致湖泊水生动植物减少;③大量围垦和开垦湿地,围湖造田、泥沙淤积等导致湖泊湿地减少,因围垦导致沼泽湿地骤减;④工业污水、城市生活废水及农田污水排放,造成水质变坏;⑤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⑥外来物种的干扰;⑦城市化和旅游业的发展与道路建设等;⑧围海造陆等导致滨海滩涂湿地的减少等。

(2)自然原因:①气候变化,使干旱、半干旱地区湿地逐渐消失;②海岸侵蚀,使滩涂湿地不断消失。

2、保护湿地的措施退田还湖、还沼泽、退耕还林还草;防止水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滥捕滥猎;建立健全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的意识。

〖典例解析〗湿地有“地球之肾”之称,也是鸟类集中的栖息地,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

分析“长江中游湿地50年的变迁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图中长江中游湿地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015_2016高中地理第2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_以洞庭湖区为例课时作业湘教版必修3

2015_2016高中地理第2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_以洞庭湖区为例课时作业湘教版必修3

第2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湿地主要是指沼泽、泥炭地、河流、湖泊、海岸带以及人工水田、水库和池塘。

读图,回答1~2题。

1.上图中非湿地为( )A.①B.② C.③D.④【解析】湿地仅仅包括水深不超过6 m的浅海区,所以③不属于湿地。

【答案】 C2.湿地的功能或用途应是( )A.扩大耕地的后备资源B.当地径流的调节系统C.难以利用的淡水资源D.扩建城区的理想用地【解析】对湿地的利用应该不改变其功能。

【答案】 B3.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

湿地与森林相比独有的功能是( )A.调节气候 B.涵养水源C.美化环境 D.净化水中的污染物【解析】湿地和森林都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美化环境的作用,但净化水中的污染物只有湿地才有此功能。

【答案】 D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有多条河流从东、南、西三面注入,北部有水道通往长江,湖泊水面呈现“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的景象变化。

鄱阳湖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栖息地。

据此回答4~5题。

4.鄱阳湖在冬季成为迁徙鸟群重要栖息地的原因是( )A.湖滩面积大,水浅B.湖底砂砾石广布,水质好C.湖区少有大雾,能见度好D.湖泊受人类活动影响小【解析】鄱阳湖成为候鸟栖息地,条件在于:气候(纬度低、气候适宜,适宜越冬)、湿地面积广、滩涂、浅滩等鸟类活动的场所多。

【答案】 A5.过去50年来,鄱阳湖湿地大面积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A.水土流失加速湖泊淤积B.围湖造田C.气候变干造成湖泊水位降低D.湖区地壳明显抬升【解析】湖泊面积减少受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原因影响,但人为原因占主导,即:围湖造田、湿地开发或引水灌溉致使湖水水量下降。

新中国成立以来,鄱阳湖区人口增长很快,________地区湿地最少,主要原因与根据材料二分析鄱阳湖湿地对湖区周边城市生态环境所起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区位优势。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2.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试题 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2.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试题 湘教版必修3

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课后篇巩固探究一、学业水平引导读图1和图2,完成第1~2题。

1.湿地的功能主要是( )①提供水资源②调节气候③防风固沙④调蓄洪水⑤美化环境⑥保护生物多样性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⑥C.①②④⑤⑥D.①③④⑤⑥2.关于造成两图所示湖泊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跨流域调水造成图1所示湖泊面积缩小B.周围大面积引水灌溉造成图2所示湖泊面积缩小C.沙漠侵吞造成图1所示湖泊面积缩小D.围湖造田造成图2所示湖泊面积缩小解析:第1题,防风固沙不属于湿地的功能。

第2题,根据经纬度判断图1位于气候干旱的中亚地区,图2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

图1所示湖泊面积缩小是由于引水灌溉导致的入湖水量减小;图2所示湖泊是围湖造田造成的湖泊萎缩。

答案:1.C 2.D读某沿海湿地景观示意图,完成第3~4题。

3.图示湿地的重要价值主要是( )A.防风固沙B.维持生物多样性C.调蓄洪水D.增加海洋渔业资源4.保护该类湿地的有效措施是( )A.建立保护区B.实施退田还湖C.排水开垦D.发展滩涂养殖解析:第3题,沿海湿地为生物提供栖息生存环境,维持了生物多样性。

第4题,建立保护区可以有效地保护沿海湿地;实施退田还湖是保护湖泊不是沿海滩涂;排水开垦只会破坏湿地;发展滩涂养殖会破坏湿地。

答案:3.B 4.A西藏和黑龙江省的沼泽湿地面积广大。

读表,完成第5~6题。

年份1990年1995年2000年省(区)黑龙江省22.13 20.97 17.67西藏24.17 25.55 26.755.黑龙江省和西藏自治区沼泽湿地成因的相似之处是( )A.降水丰富,集中于夏季B.气温低,蒸发微弱C.冰雪覆盖,有利于下渗D.地势低平,排水不畅6.下列关于两地湿地变化的原因和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黑龙江省湿地大幅减少,主要是由于农业基地的开发B.湿地减少加剧了黑龙江省的洪涝灾害C.西藏湿地面积增大与全球变暖有关D.旅游资源的开发是西藏湿地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解析:第5题,黑龙江省地处纬度较高的地区,西藏自治区位于高海拔地区,两地沼泽湿地共同的成因是气温低,蒸发弱。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课时作业湘教版必修3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课时作业湘教版必修3

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一、选择题每年2月2日为“世界湿地日”。

湿地既包括沼泽、滩涂、河流、湖泊、海岸带,也包括人工水田、水库和池塘等。

读图,回答1~2题:1.图中不属于湿地的是( )A.①B.②C.③D.④2.湿地的功能或用途有( )A.扩大耕地的后备资源B.当地径流的调节系统C.难以利用的淡水资源D.扩建城区的理想用地解析:1.C 2.B 第1题,湿地是指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m的浅海区。

从图中看出,③为海洋较深区域,因此不属于湿地,而①②④符合湿地概念。

第2题,湿地在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节当地径流方面有重要作用。

吉林省白城市湿地广布,近年来白城市十年九旱,成为缺水的“水乡”。

下图为“吉林省西部略图”。

据此回答3~4题:3.白城形成“水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候与地形B.地形与水文C.植被与水文D.气候与植被4.在旱灾时白城居民也很少引用湖泊和沼泽水,主要原因是( )A.水质盐碱度高B.引水工程量大C.保护湿地资源D.保障下游用水解析:3.B 4.A 第3题,白城年降水量小于400mm,属于半干旱地区,气候与形成“水乡”无关;该地有河流经过,地形平坦、排水不畅,地形与水文是形成“水乡”的主要影响因素,B正确;植被与“水乡”形成无关。

第4题,旱灾时也很少引用湖泊和沼泽水,主要原因是水质盐碱度高,A正确;白城是“水乡”,引水工程量小;旱灾时,居民考虑的主要是生存问题,而不是保护湿地资源和保障下游用水。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流域内冰川面积占比很小。

读2001~2016年青海湖水量变化及气候要素图,回答5~6题:5.下列关于青海湖2001~2016年水量变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A.2016年的总水量约为70×108m3B.2004年水量达到近年最低值C.与气温升高冰川融水增加无关D.与蒸发持续减少关系最密切6.青海湖具有的生态价值是( )A.提供灌溉水源B.维持生物的多样性C.水运条件便捷D.提供丰富的农产品解析:5.B 6.B 第5题,据图文信息,2016年的青海湖水量增加约为70×108m3 ,A项错误;读图可知,从2001~2004年之间,青海湖水量一直减少;从2004年开始,青海湖水量净增加。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课后检测能力提升湘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课后检测能力提升湘教版必修

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基础巩固]西藏拉鲁湿地是世界稀有的、国内最大的城市湿地。

它位于拉萨市的西北角,总面积6.2 km2,为典型的青藏高原湿地。

该湿地的主要植被是沼泽草甸,覆盖度达95%以上。

据此回答1~2题。

1.拉鲁湿地的作用表现在( )A.是拉萨市的主要水源B.提高拉萨市区的空气湿度和温度C.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吸收有毒气体,是拉萨市的空气净化器D.减少拉萨市生产、生活产生的废弃物2.拉鲁湿地的发展方向是( )A.通过湿地建设和草种改良,发展畜牧业、畜产品加工业B.利用湿地的大面积水域发展水上游乐场C.利用其独特的高原天然湿地风貌和动植物种类,发展旅游业D.利用湿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拉萨市的广阔市场,建立蔬菜、瓜果生产基地解析:第1题,“城市湿地”是关键信息,说明其不能作为城市水源,但可以提高拉萨市区的空气湿度和温度。

第2题,对其开发和利用应在保持其湿地功能的基础上进行,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盲目开发。

3.湿地是全球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其作用有( )①湿地能为我们提供矿产资源,一片湿地就是一个“聚宝盆”②湿地是许多珍稀水禽的重要栖息地③湿地能够为人类提供大量粮食、肉类、药材及多种工业原料④为人类提供旅游资源⑤调节气候⑥提供大量木材A.①②③⑤B.①②③⑥C.②③④⑤D.③④⑤⑥解析:选C。

矿产资源的形成主要由地质作用完成,湿地不产生矿产资源。

湿地不能提供大量木材。

读某沿海湿地景观示意图,回答4~5题。

4.图示湿地的重要价值主要是( )A.防风固沙B.维持生物多样性C.调蓄洪水D.增加海洋渔业资源5.保护该类湿地的有效措施是( )A.建立保护区B.实施退田还湖C.排水开垦D.发展滩涂养殖解析:第4题,沿海湿地为生物提供栖息生存环境,维持了生物多样性,故B正确;内陆的森林起防风固沙的作用,故A错误;河流沿岸湿地起调蓄洪水的作用,故C错误;沿海湿地没有增加海洋渔业资源,故D错误。

新高中地理第二章第2节第2课时湿地资源问题和保护湿地课时作业湘教版必修3

新高中地理第二章第2节第2课时湿地资源问题和保护湿地课时作业湘教版必修3

第2课时湿地资源问题和保护湿地学习目标 1.认识湿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危害。

2.知道湿地综合治理的措施。

一、湿地资源问题1.原因:人类对于资源、环境的①____________。

2.表现:天然湿地的数量在不断减少,②______在逐渐下降。

3.危害:湿地生态系统的③__________得不到有效发挥,④____________的能力明显降低。

原因对策自然原因⑤________湖面减小禁止长江中上游⑥____________,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减少⑦________人为原因⑧_______湖面减小退田还湖,⑨________危害⑩________的能力下降,⑪______灾害频繁;影响航运;破坏⑫____________1.湿地破坏的危害:严重威胁居民的⑬______环境和区域的⑭__________。

2.保护湿地的意义: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⑮______效益,提供更好的⑯____环境。

3.洞庭湖“变”大了的原因:退耕还林、⑰__________、退田还湖、⑱________、以工代赈、⑲__________、加固干堤、⑳__________。

基础达标练考查点1 湿地破坏的原因1.我国西北地区湿地人为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A.能源开发导致地表水的大量下渗,使地表径流减少B.大量排放生活污水,破坏了湿地的生态环境C.在沼泽区开挖鱼塘,发展桑基鱼塘破坏了自然生态D.人类活动过量利用水资源,导致生态用水不足考查点2 湿地破坏的后果2.湿地破坏后可能产生的后果是( )A.湿地面积扩大,土地荒漠化加剧B.气候湿润,盐渍化土地面积缩小C.河川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上升D.生态环境破坏,动植物资源减少考查点3 湿地的保护措施3.针对湿地的生态功能和效益,下列利用方式正确的是( )A.变“北大荒”为“北大仓”,建商品粮基地B.“围湖造田”,发展果蔬、花卉生产C.进行大批量“耕海牧渔”,迅速扩大水产养殖面积D.“退田还湖”,发展旅游三江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长江水量的25%、黄河水量的49%、澜沧江水量的15%都来自这一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高中地理第2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__以洞庭湖区为例学案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第2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__以洞庭湖区为例学案湘教版必修3

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生活链接] 2019年6月10日,黑龙江省湿地日暨扎龙自然保护区建区40周年主题活动在扎龙自然保护区举行。

扎龙自然保护区是目前世界上野生丹顶鹤种群数量最多的繁殖栖息地,是我国第一个以丹顶鹤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

多年来,通过法律、行政手段和人为干预措施,有效遏制了过度开发湿地资源的破坏行为,实现了湿地保护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课程标准学习目标核心素养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了解:我国湿地资源的分布。

知道:湿地的概念,分布特点及其重要的生态价值。

理解:湿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形成原因及综合治理措施。

应用:掌握分析某区域生态环境开发与保护途径,并探究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人地协调观:调整人类活动,保护湿地资源,合理利用湿地资源。

综合思维:总结湿地的环境效应和地球之肾功能;分析湿地开发与保护的措施和问题。

区域认知:理解不同区域湿地价值的差异,湿地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地理实践力:调查家乡有无破坏湿地的现象,分析破坏的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

自主预习固根基主干引导夯基固本一、湿地概述1.定义:水位经常接近01地表或为02浅水覆盖的土地。

3.特点(1)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06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2)分布广泛,类型多样。

4.我国湿地的分布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07平原到高山,都有分布。

[自我探究] 海洋是湿地吗?[答案] 海洋、森林和湿地是世界三大生态系统,湿地是指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浅水覆盖的土地。

湿地有水但水较浅,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是湿地,海洋不是湿地,而是和湿地并列的生态系统之一。

二、“地球之肾” 1.湿地的价值2.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三、湿地资源问题 1.原因、表现及危害(1)原因:人类对资源、环境的01过度开发利用。

高中地理第二章 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__以洞庭湖区为例课后作业含解析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第二章 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__以洞庭湖区为例课后作业含解析湘教版必修3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时间:25分钟总分: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年2月2日为“世界湿地日”。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事物属于湿地的是( C )①沼泽②耕地③河流④海岸带⑤森林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C.①③④ D.②④⑤解析:根据湿地概念可知,耕地和森林不属于湿地。

2.湿地的功能或用途是( B )A.扩大耕地的后备资源 B.当地径流的调节系统C.难以利用的淡水资源 D.扩建城区的理想用地解析:湿地的功能或用途主要体现在生态环境方面。

它可以通过调节径流等来达到调蓄洪水、改善气候的目的。

读下面甲、乙两图,完成3~4题。

3.湿地的功能主要是( C )①提供水资源②调节气候③防风固沙④调蓄洪水⑤美化环境⑥保护生物多样性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⑥C.①②④⑤⑥ D.①③④⑤⑥4.关于造成两湖泊面积都在缩小的主要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跨流域调水造成甲湖面积缩小B.周围大面积引水灌溉造成乙湖面积缩小C.沙漠侵吞造成甲湖面积缩小D.围湖造田造成乙湖面积缩小解析:根据经纬度和湖泊形状可判断,甲湖为咸海,乙湖为洞庭湖。

第3题,两湖泊同属于湿地,在调节气候、提供水资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防风固沙一般属于防护林的生态功能。

第4题,甲湖泊地处干旱地区,由于人们过度引水灌溉,入湖水量减少,导致湖泊萎缩;乙湖泊周围人口稠密,人类的围湖造田和泥沙淤积使湖泊面积减小。

水库露底、河水断流、稻田龟裂……高温热浪的炙烤让原本绿意盎然的大地燥热不堪,大面积龟裂的河床上满眼充斥着搁浅的船舶。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6题。

5.材料中“水库露底、河水断流、稻田龟裂”的原因是( D )A.围湖造田 B.森林破坏C.兴修水利 D.气候干旱解析:通过材料可以看出,是气候干旱降水少加上高温影响导致的“水库露底、河水断流、稻田龟裂”。

6.湿地面积的减小,所减小或丧失的功能有( A )A.涵养水源、调节气候B.提供商品粮C.吸收太阳紫外线D.吸纳一切来自自然和人为的污染物解析:只有A项的“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是湿地所具有的功能,其余选项均不属于湿地的功能。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课件湘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课件湘教版必修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如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开发、湿地开发) 的分析思路
(1)需要明确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从地形、气候、水文、植被、自然资源以及工农业等经济活 动,分析该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了解该区域的地理背景。 (3)根据区域的地理背景分析区域存在环境问题的潜在因素,从 而找出该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 (4)针对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A.黑龙江
B.北京
C.安徽
D.山东
(3)关于 1978-2008 年我国湿地面积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滨海湿地面积波动减少 B.内陆湿地面积波动上升 C.人工湿地面积持续增加 D.人口激增使湿地加速减少
解析:第(1)题,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湿地能调节其下游 河段河流的径流量,使其径流变化减小;湿地与森林、海洋并 称为三大生态系统;地势低洼是形成湿地的必要条件。第(2)题, 在四个省市中,山东省的滨海湿地众多。第(3)题,分析表中数 据可知,1978-2008 年我国滨海湿地面积和内陆湿地面积持续 减少,人工湿地面积持续增加。 答案:(1)C (2)D (3)C
据此回答 8~9 题。
8.造成洞庭湖萎缩的主要原因是( )
①泥沙淤积
②蒸发加强
③围湖造田
④降水减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治理洞庭湖萎缩的主要措施有( ) ①长江中上游地区退耕还林,封山育林 ②洞庭湖区退田还湖,
平垸行洪 ③洞庭湖区开挖湖泊,加大湖盆 ④长江干流修筑
堤坝,加固大堤
A.①② C.③④
表面 形态
沼泽、泥沼、泥炭地或水域
状态 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咸水
2.湿地资源的功能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课时作业(含解析)湘教版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课时作业(含解析)湘教版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时间:45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湿地是自然界中具有较高生产力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湿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湿地是指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B.河流、湖泊属于陆地水体,不属于湿地C.湿地属于土地类型,不包含浅海区D.稻田是人们引水灌溉形成的,不属于湿地解析: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它既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也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

2.关于我国湿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我国湿地的类型多样,分布广泛B.青藏高原因地势高而没有湿地C.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因降水少而没有湿地D.华北平原因蒸发旺盛而没有湿地解析:我国湿地类型多样,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山,都有湿地分布。

黄河三角洲湿地,是世界上暖温带保存最广阔、最完善、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位于山东省东北部的渤海之滨。

结合下图回答3~4题。

3.从湿地类型划分来看,黄河三角洲湿地属于( C )A.沼泽湿地B.湖泊湿地C.河口湿地D.海岸滩涂解析:黄河三角洲湿地是典型的河口湿地。

4.该湿地成为最年轻湿地与下面哪个因素有关( D )A.开发晚B.发现晚C.黄河形成晚D.黄河改道解析:黄河的频繁改道,形成了现在的入海口湿地,因此形成最晚。

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是我国第十一个国家级综合试验区。

下图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分布略图。

读图完成5~6题。

5.三江源地区生态脆弱的主要原因是( A )A.地势较高,气候寒冷B.冰川众多,湿地广布C.地形崎岖,交通不便D.深居内陆,远离海洋解析:三江源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生态环境脆弱。

6.三江源地区湿地广布,其具有的重要价值突出表现为( C )①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②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③调蓄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洪水④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⑤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⑥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A.①③⑤ B.①②③C.②④⑥ D.④⑤⑥解析: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作用,同时还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__以洞庭湖区为例课时作业含解析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__以洞庭湖区为例课时作业含解析湘教版必修3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一、选择题西藏拉鲁湿地位于拉萨市西北地区,是世界稀有的、国内最大的城市湿地。

总面积12.64平方千米,为典型的青藏高原湿地。

该湿地的主要植被是沼泽草甸,覆盖率在95%以上。

据此完成1~3题。

1.拉鲁湿地位于高寒的青藏高原上,其成因不包括( )A.降水较多B.气温低,蒸发弱C.地势相对较低平,易积水D.高山冰雪融水是主要补给水源2.拉鲁湿地的作用表现在 ( )①是拉萨市氧气的主要补给源之一②增加拉萨市区的空气湿度和温度③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吸收有毒气体,是拉萨市的空气净化器④有非常大的蓄洪能力,可有效减轻拉萨市区北部的山洪威胁A.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①②③④3.拉鲁湿地的开展方向,不可取的是 ( )A.通过湿地建设和草种改进,合理开展畜牧业B.利用湿地的大面积水域开展水产业C.利用其独特的高原天然湿地风貌和动植物种类,开展旅游业D.利用湿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拉萨市的广阔市场,建立蔬菜、瓜果生产基地红碱淖位于陕西省神木县西北,是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也是中国最大的遗鸥繁殖与栖息地和陕北最重要的产鱼基地。

近年来,红碱淖的水位以每年20~30厘米的速度持续下降,湖水pH由7.4~7.8上升到9.0~9.42,这远远超出了鱼类生存的极限。

以下图为红碱淖区域图。

据此完成4~5题。

4.红碱淖水位下降的原因有 ( )①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②上游建拦水坝,使入湖径流量减小③过度开采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④湖区生态环境恶化,使湖水pH上升⑤工业生产排放废水,使水质变差⑥湖区周边大片森林被砍伐,植被修养水源能力下降A.①②③ B.②③⑥C.①②④ D.②⑤⑥5.以下关于红碱淖生态意义的表达,正确的有( )①利于调节气候②利于保持水土、防风固沙③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④利于吸烟滞尘、净化空气,提高空气质量A.①② B.③④C.②④ D.①③呼伦湖(图1)位于呼伦贝尔草原西部,湖内有30余个泉点出露,其东岸、南岸有河流注入,是内蒙古第一大湖,被誉为“草原之肾〞。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__以洞庭湖区为例课后限时训练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__以洞庭湖区为例课后限时训练湘教版必修3

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一、选择题阅读下列诗句,完成1~3题。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②所谓依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④等你随船从海深处回来,当潮汐卷走我的心事和无奈,我把信封好邮进大海1.诗句描述的是湿地景观的是(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2.诗句描述的地理事物具有调蓄洪水功能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3.目前,诗句①描述的景观在不断减少,这将造成周围区域( )①耕地的单位面积产量增加②旱涝灾害加剧③生活质量下降④生物多样性减少A.②③④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解析:第1题,诗句描写的依次是河流、河流、湖泊和深海,海洋中只有浅海区才是湿地。

第2题,湖泊具有调蓄洪水的功能;河流是洪水通道;大海是洪水的归宿。

第3题,湿地减少将造成旱涝灾害加剧、土地退化等,导致耕地的质量下降,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答案:1.D 2.C 3.A“洪水一大片,枯水几条线”是对洞庭湖现状的真实写照。

据此完成4~5题。

4.造成洞庭湖萎缩的主要原因是( )①泥沙淤积②蒸发加强③围湖造田④降水减少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5.治理洞庭湖萎缩的主要措施有( )①长江流域退耕还林,封山育林②洞庭湖区退田还湖,平垸行洪③洞庭湖区开挖湖泊,加大湖盆④长江干流修筑堤坝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解析:第4题,洞庭湖面积缩小的主要自然原因是泥沙淤积,而人为原因主要为围湖造田。

第5题,治理措施一般从原因分析,结合上题分析,治理洞庭湖的萎缩主要从减少上游的来沙,即做好河流上游的植被保护和退田还湖两方面分析。

答案:4.C 5.A印度洋海啸给世人敲响了警钟。

专家指出,为防御海啸,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除加强防波堤建设外,最重要的是尽快恢复沿海的红树林(如图所示)。

据此回答6~7题。

6.红树林是一种重要的沿海生态系统,其重要作用在于( )①为海洋生物提供食物②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③抵挡波浪,防御海啸④调节水温,降低盐度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7.红树林生命力极强,涨潮时即使遭受没顶之灾,也数日不死,下列关于红树林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红树林生长所需要的能量来自海洋能②红树林生长需要的能量来自太阳能③红树林生长所需要的肥力来自土壤④红树林生长所需要的肥力来自海洋A.①④ B.②④C.②③ D.③④解析:第6题,红树林可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并可抵御海啸等自然灾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一、选择题每年2月2日为“世界湿地日”。

湿地既包括沼泽、滩涂、河流、湖泊、海岸带,也包括人工水田、水库和池塘等。

读图,回答1~2题:1.图中不属于湿地的是( )A.①B.②C.③D.④2.湿地的功能或用途有( )A.扩大耕地的后备资源B.当地径流的调节系统C.难以利用的淡水资源D.扩建城区的理想用地解析:1.C 2.B 第1题,湿地是指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m的浅海区。

从图中看出,③为海洋较深区域,因此不属于湿地,而①②④符合湿地概念。

第2题,湿地在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节当地径流方面有重要作用。

吉林省白城市湿地广布,近年来白城市十年九旱,成为缺水的“水乡”。

下图为“吉林省西部略图”。

据此回答3~4题:3.白城形成“水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候与地形B.地形与水文C.植被与水文D.气候与植被4.在旱灾时白城居民也很少引用湖泊和沼泽水,主要原因是( )A.水质盐碱度高B.引水工程量大C.保护湿地资源D.保障下游用水解析:3.B 4.A 第3题,白城年降水量小于400mm,属于半干旱地区,气候与形成“水乡”无关;该地有河流经过,地形平坦、排水不畅,地形与水文是形成“水乡”的主要影响因素,B正确;植被与“水乡”形成无关。

第4题,旱灾时也很少引用湖泊和沼泽水,主要原因是水质盐碱度高,A正确;白城是“水乡”,引水工程量小;旱灾时,居民考虑的主要是生存问题,而不是保护湿地资源和保障下游用水。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流域内冰川面积占比很小。

读2001~2016年青海湖水量变化及气候要素图,回答5~6题:5.下列关于青海湖2001~2016年水量变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A.2016年的总水量约为70×108m3B.2004年水量达到近年最低值C.与气温升高冰川融水增加无关D.与蒸发持续减少关系最密切6.青海湖具有的生态价值是( )A.提供灌溉水源B.维持生物的多样性C.水运条件便捷D.提供丰富的农产品解析:5.B 6.B 第5题,据图文信息,2016年的青海湖水量增加约为70×108m3 ,A项错误;读图可知,从2001~2004年之间,青海湖水量一直减少;从2004年开始,青海湖水量净增加。

故2004年水量达到近年最低值,B项正确。

青海湖地处我国的青藏高原,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从图中可以看出,青海湖水量变化受气温、降水和蒸发等因素影响,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所以径流量的变化与气温升高的影响有关,C项错误;从图中可知,青海湖的蒸发量波动下降,D错误。

第6题,据所学知识可知,湿地的生态价值主要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净化水中污染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结合选项,A、C、D项是湿地的社会经济价值,故B项正确。

读“三江平原湿地变化图”,回答7~8题:7.三江平原湿地形成因素组合正确的是( )①气候冷湿②地势低平,不利于排水③土壤存在冻土层,不利于地表水下渗④河流较多,降水较多⑤植被稀少⑥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小A.①②③⑤⑥B.①③⑤⑥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⑥8.湿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过度开荒垦殖B.气候变化C.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D.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发解析:7.C 8.A 第7题,湿地的形成主要从地表大量积水分析,从降水量、蒸发量、河流水、地形影响排水和地表水下渗等方面分析,故与⑤⑥关系不大。

第8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耕地面积增加,湿地面积减小,所以是过度开垦导致湿地减少。

一张卫星照片清晰显示:一个面积达96.7平方千米的湖泊从青海湖分离出去,青海湖由单一大湖裂变成了湖泊群,专家表示这是青海湖生态恶化的突出表现。

据此回答9~10题:9.与青海湖面积变小,基本无关的因素是( )A.环湖地区草场退化,沙化严重B.全球性气候变化,气温上升,降水量减少C.由土地垦殖,导致围湖造田和引水灌溉D.过度放牧和长时间过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10.下列措施有利于保护青海湖生态环境的是( )①实施湿地保护②草原鼠虫害防治③沙漠化土地治理④生态保护林建设⑤退牧还草⑥生态移民等工程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⑥C.①③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解析:9.C 10.D 第9题,近年来,气候剧变、人类活动频繁、环湖区草场退化等造成青海湖生态破坏,湿地减少。

但围湖造田和引水灌溉并不是本地区人类活动的主要方式。

第10题,针对青海湖生态恶化的原因,可以判断这些措施都可以保护其生态,有效治理湖泊萎缩。

江苏滨海湿地是中国乃至世界为数不多的典型的原始海岸湿地之一,围垦是滨海湿地人为干扰的主要因素,直接改变了滨海湿地景观自然演变的过程和方向。

下图为江苏省不同年份围垦边界向海洋推进的距离。

据此回答11~13题:11.图示时期围垦边界向海洋推进( )A.射阳段推进距离最大B.东台段推进距离最大C.1991~2003年推进最快D.2003~2015年推进最快12.与如东相比,射阳、大丰、东台围垦边界向海洋推进明显的原因可能是( )A.湿地资源丰富B.水热条件最好C.位于淮河入海口D.人口密度大13.推测江苏滨海湿地围垦过程中面积增长幅度最大的利用类型是( )A.盐田B.水产养殖C.稻田D.天然滩涂解析:11.C 12.A 13.B 第11题,读图可知,大丰段推进距离最大,A、B两项错误;1991~2003年推进速度最快,2003~2015年推进最慢,C项正确,D项错误。

第12题,围垦边界向海洋推进明显说明湿地资源丰富,从水热条件来看,越向东南越优越,江苏省东南方向人口密度较大,而占据东南方向优势的如东却不比别的地区向海洋推进距离大很多甚至还小于东台区,说明其他地区湿地资源丰富。

故A项正确。

第13题,滨海湿地围垦发展水产养殖成本低;滨海湿地不利于水稻直接种植,还需要进行土地整治,成本高,速度慢;建设盐田对于围垦滨海湿地的需求较小;天然滩涂不是利用类型。

故B项正确。

14.杭州西溪湿地公园原为泥质塘堤,改造时专家采纳村民建议,用生命力旺盛的柳树桩代替松木桩护堤护岸。

柳树桩会生根、发芽,树根会抱住堤岸,水底下纠结的树桩有利于泥鳅等生物生存。

这一改变的主要生态效益是( )A.调蓄洪水能力增强B.航运条件改善C.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D.农副产品增多解析:C 根据材料信息,柳树桩会保护堤岸,又利于泥鳅等生物生存,体现的主要生态效益是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C对。

调蓄洪水能力、航运条件不是湿地公园的主要功能,A、B错。

农副产品增多是经济效益,D错。

七里海湿地(距天津市区30千米)芦苇丛生、鸟类众多,是天津最大的天然湿地。

下表为1987~2005年间七里海古泻湖湿地面积变化数据。

读表,回答15~16题:15.七里海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是( )A.提供农副产品B.提供水源C.旅游功能D.维持生物多样性16.关于七里海古泻湖湿地的开发与保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工湿地开辟使湿地总面积增加B.湿地面积的变化仅由人为因素造成C.成立专门机构启动生态修复项目D.人工湿地变化使净化水质功能增强解析:15.D 16.C 第15题,七里海湿地距天津市区30千米,芦苇丛生、鸟类众多,是天津最大的天然湿地,主要生态功能是维持生物多样性。

第16题,成立专门机构启动生态修复项目符合七里海古泻湖湿地的开发与保护的措施。

二、非选择题17.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青海湖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内流区,流域内资源环境独特。

下图为青海湖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青海湖流域2009~2011年土地利用结构及动态变化表(单位:%)。

材料三青海湖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保护青海湖湿地以及鸟类资源及其栖息地为主,是我国最早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保护区。

但青海湖区目前存在湖区水位下降且水质恶化,周边沙化面积扩大,湿地面积逐渐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

(1)青海湖属(填“淡”或“咸”)水湖,湖水损耗的主要自然途径是;流域内地势总体特征为。

(2)祁连山是高原山地气候与气候分界线;青藏高原日照强的原因是。

(3)材料二显示,青海湖流域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2009~2011年耕地与林地、草地比重的变化,与当地实施了政策有关。

(4)简析青海湖鸟岛成为候鸟重要栖息地的原因。

解析:第(1)题,从材料和图中可以看出,青海湖是内流湖,因此湖水损耗的主要自然途径是蒸发,为咸水湖。

根据图中河流的流向判断地势高低。

第(2)题,祁连山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是高原山地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分界线;青藏高原日照强的原因可以从地势和天气两个方面回答。

第(3)题,从青海湖流域2009~2011年土地利用结构及动态变化表中可以看出青海湖流域草地比重最大,耕地与林地、草地比重的变化,与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有关。

第(4)题,青海湖鸟岛成为候鸟重要栖息地的原因可从食物、天敌、气候等生存环境、人们的保护意识等方面回答。

答案:(1)咸蒸发西北高,东南低(2)温带大陆性地势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大气削弱作用弱(3)草地退耕还林、还草(4)地域偏僻孤立,天敌较少;湿地环境,水、食物充裕;夏半年气候温和,适合鸟类繁衍生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们爱鸟、护鸟意识强。

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鄱阳湖位于长江南岸,是全国第一大淡水湖。

鄱阳湖接纳赣江等河流来水,同时与长江相连,连接处有时湖水注入长江,有时江水倒灌至鄱阳湖。

临湖低平原海拔多在20米左右,人口密度大,大多数聚落修筑了防洪堤坝防止湖水淹没,也扩大了耕地面积。

如图表示2010年下半年鄱阳湖入江口附近水位及鄱阳湖面积变化。

(1)指出图示各月中,长江江水“倒灌”至鄱阳湖的月份。

(2)分析鄱阳湖冬季水位较低的原因。

(3)20世纪70年代,在鄱阳湖周边地区出现大规模围湖造田现象。

简要分析其原因。

(4)简要分析鄱阳湖周边地区围湖造田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解析:第(1)题,长江水与鄱阳湖水之间存在着互补,当长江水位高于鄱阳湖水位时,长江水补给鄱阳湖,反之则鄱阳湖水补给长江水。

结合图示,7月、8月、9月降水丰富,长江水位较高,长江水补给湖泊水。

第(2)题,主要从湖泊水的补给、降水等方面分析。

冬季,长江流域降水较少,导致入湖的水量较少;且长江水位较低,湖水注入长江较多。

第(3)题,主要从人为原因方面分析。

随着人口的增加,耕地数量不足,为了扩大耕地面积,出现了围湖造田的现象;且鄱阳湖周围自然条件优越(地形平坦或土地肥沃或雨热同期),加上人们的生态意识不强。

第(4)题,湖泊具有调蓄洪水、净化污染物、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作用。

本题从湖泊的生态作用方面分析。

答案:(1)7月、8月、9月。

(2)11月降水少,入湖水量少;长江水位低,湖水注入长江较多。

(3)人口压力大,耕地不足,鄱阳湖周边自然条件优越(地形平坦或土地肥沃或雨热同期),生态意识不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