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吸光光度法
吸光光度法概述(一)
吸光光度法概述(一)10.1.1吸光光度法概念许多物质本身具有显然的色彩,例如,高锰酸钾溶液呈紫红色,硫酸铜溶液呈蓝色。
有些物质本身无色或是浅色,但碰到某些试剂后,变成了有色物质,如淡黄色的Fe3+与SCN-反应生成血红色的协作物,淡绿色的Fe2+与邻二氮菲作用生成橙红色的协作物等。
物质展现不同的色彩是因为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挑选性汲取的结果,而色彩的深浅是山于物质对光的汲取程度不同而引起的。
基于物质对光的挑选性汲取而建立起来的分析办法称为吸光光度法。
对于有色溶液来说,溶液色彩的深浅在一定条件下与溶液中有色物质的含量成正比关系。
吸光光度法利用这一关系,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得溶液中有色物质对光的汲取程度而对物质举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与经典化学分析办法相比,吸光光度法的特点有:①敏捷度高。
吸光光度法适用于测定微量物质,被测组分的最低浓度为10-5~10-6mol/L。
②精确度高。
吸光光度法的相对误差通常为2%~5%,常量组分的精确度的确不如滴定分析法和分量分析法高,但对微量组分,化学分析法是无法举行的,而吸光光度法则彻低能满足要求。
③操作简便。
吸光光度法的仪器设备容易,操作简便。
若采纳敏捷度高、挑选性好的显色剂,再采纳相宜的掩蔽剂消退于扰,有的样品可不经分别挺直测定。
完成一个样品的测定普通只需要几分钟到十几分钟,有的甚至更短。
④应用范围广泛。
几乎全部的无机离子和许多有机化合物均可挺直或间接地用吸光光度法测定。
吸光光度法已经成为生产、科研、环境监测等部门的一种不行缺少的测试手段。
通常状况下,吸光光度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①可见吸光光度法。
基于物质对420~760 nm可见光区的挑选性汲取而建立的分析办法,也称为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微量分析的简便而通用的办法。
②红外吸光光度法。
利用物质对0.78~1000um红外光区电磁辐射的挑选性汲取的特性来举行结构分析、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一种分析办法,又称为红外汲取光谱法和红外分光光度法。
8章吸光光度法
结论:一定波长的光具有一定的能量,波长越 长(频率越低),光量子的能量越低.
8/9/2020 10:53 PM
1 吸收光谱产生的原因
光:一种电磁波,波粒二象性 光谱名称
X射线
当光子的能量与分子的E匹配时, 远紫外光
就会吸收光子
E=hu=hc/l
近紫外光 可见光
近红外光
中红外光
– 准确度高:能够满足微量组分的测定要求: 相对误差2~5% (1~2%)
– 操作简便快速 – 应用广泛
8/9/2020 10:53 PM
包括:比色法、可见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 光度法、红外光谱法等。
8/9/2020 10:53 PM
二、光的基本性质
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具有波粒二象性, 光具有一定的能量。
10-邻二氮菲铁的a及ε。
需要知两个公式 A= a b c 以及ε =Ma,
解:先求a,再求ε
已知 M Fe=55.85 a =A / bc = 0.19/2×5.0×10-4=190L·g-1·cm-1 ε =Ma =55.85×190=1.1×104L·mol-1·cm-1
8/9/2020 10:53 PM
标准系列 未知样品
2. 光电比色法
通过滤光片得一窄范围的光(几十nm)
8/9/2020 10:53 PM
滤光片的颜色与有 色溶液的颜色互补.
光电比色计结构示意图
3. 吸光光度法和分光光度计
通过棱镜或光栅得到一束近似的单色光. 波长可调, 故选择性好, 准确度高.
光源
单色器
吸收池
检测系统
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组成
c
②
朗伯定律:(1760) A=lg(I0/It)=k1b
第八章吸光光度法
仪器分析
分离:色谱技术和毛细 管电泳 定性或定量:利用物质 原子、分子、离子等的 特性, 如光吸收和发射 、电导、电位、质荷比 、荧光 结构、形态、状态分析 及表征
定量分析
化学分析
容量分析
c 标 准 V标 准 c 待 测 V待 测 a b
M待测 重量分析 m称量 w待测 M称量 ms
仪器分析
S k c a (a可为任意数值)
S k lgc a
常量组分,准确度高
微量、痕量组分,准确 度较化学法差,而且不 同方法之间差别较大
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
光学分析法
电化学分析法 色谱分析法(分离分析方法) 热分析法 其它分析方法(质谱法、中子活化分析等)
联用技术
光学分析法
分光光度计
基本部件
光源 单色器 吸收池 检测系统
稳压电源
棱镜 光栅
紫外:氘灯
可见:碘钨灯 紫外可见:氙灯
吸光度具有加合性,即体系总的吸光度等于各组份吸光 度之和(设各吸光物质之间没有互相作用)。
A总=A1+A2+……..An = ε 1bc1+ ε 2bc2+……. ε nbcn
在吸光度的测量中,有时也用透光率或透光度表示物质对光 的吸收程度。透光率以T表示: T=I/I0 , 则吸光度与透光率之 间的关系为A=lgI0/I=lg1/T 。 2、偏离朗伯-比耳定律的原因 根据朗伯-比耳定律,当吸收池厚度保持不变,以吸光度 对浓度作图时,应得到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该直线称 为标准曲线或工作曲线。在相同条件下测得试液的吸光度, 从工作曲线上就可以查得试液的浓度。但在实际工作中,常 常遇到偏离线性关系的现象,特别是在溶液浓度较高时,常 会出现标准曲线向上或向下弯曲产生正偏离或负偏离(p241, 图9-4)。
第8章吸光光度法
MR + H+
显然,增大酸度对显色 反应不利。 ⑴影响显色剂浓度和颜色; ⑵影响Mn+的存在状态;
⑶影响配合物的组成。
实际工作中,作 A ~ pH 曲线,寻找适宜 pH 范围。
A
pH
3、显色温度的选择: 一般在室温,有时需加热,通过实验确定
4、显色反应时间:制作吸光度-时间曲线
(c(M)、 c(R) 、 pH一定)
一、显色反应的选择:
1、显色反应的类型:配位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2、对显色反应的要求: ⑴灵敏度足够高:κ>105 超高灵敏,κ=(6~10)104 高灵敏,κ=(2~6)104中等,κ<2×104不灵敏 ⑵显色剂在测定波长处无明显吸收,试剂空白小。 对比度:两有色物质最大吸收波长之差 Δλ=|λMAXMR-λMAXR|≥60nm
2、吸收曲线:测量某 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单色 光的吸收程度,以波长 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 坐标,得到的一条吸收 光谱曲线。
(1)用途: ①进行定性分析; ②进行定量分析; ③选择吸收波长; ④判断干扰情况。
9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基础
不同物质吸收光谱的形状以及max 不同
B 定性分析基础 物质对光的选择 吸收
练习题
1、人眼能感觉到的光称为可见光,其波长范围 是 A。400~780nm B。200~320nm C。200~780nm D。200~1000nm 答案: A 2 、符合比尔定律的一有色溶液,当其浓度增大 时,最大吸收波长和吸光度分别是 A。不变,增加 B。不变,减少 C。增加,不变 D。减少,不变 答案: A
Ia
透光率 (透射比)Transmittance
8吸光光度法
四、显色反应和显色条件的选择
(2) 显色溶液的pH值
例: pH=1.8~2.5
Fe(ssal)+ 紫红色
pH=4~8
Fe(ssal)-2 橙红色
pH=8~11.5
Fe(ssal) 3 3- 黄色
常用的光源 :
可见光区: 钨灯 (辐射波长为320nm~2500nm) 紫外区: 氢灯、氘灯(辐射波长为185nm~400nm)
31
三. 仪器和方法
* 单色器(滤光片、棱镜或光栅)
作用 :
将光源发射的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的光学系统
1. 滤光片----光电比色计的单色器
组成:由有色玻璃制成
作用:只允许和它颜色相同的光通过,得 到的是近似的单色光
选择的原则:滤光片最易通过的光是有色溶液
最易吸收的光
互补色
32
三. 仪器和方法 2. 棱镜或光栅
----分光光度计的单色器
由棱镜或光栅等色散元件及狭缝和透镜等组成
组成 :
入射狭缝:光源的光由此进入单色器
准光装置:透镜或反射镜使入射光成为平行光束
色散元件:将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
聚焦装置:将分光后的单色光聚焦至出射狭缝
(透镜或凹面镜)
33
三. 仪器和方法 * 样品室(石英池和玻璃池) 用于放置各种类型的吸收池(比色皿)和相 应的池架附件
石英或玻璃池,紫外区一定要用石英池
厚度(光程): 0.5, 1, 2, 3, …cm
36
三. 仪器和方法
*检测系统 光电管或光电倍增管
将光强度转换成电流来进行测量。光电检测器。 要求:对测定波长范围内的光有快速、灵敏的响应,
17
二 . 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吸光光度法 PPT
T It I0
朗伯(Lambert J H)与比尔(Beer A)分别于 1760与1852年研究了光的吸收与溶液层的厚 度及溶液浓度的定量关系,二者结合称为朗伯比尔定律,也称为光的吸收定律。
光栅(grating)是依照光的衍射与干涉原理将复 合光色散为不同波长的单色光,然后再让所需波 长的光通过狭缝照射到吸收池上。它的分辨率 比棱镜大,可用的波长范围也较宽。
3、吸收系统——比色皿或吸收池
用于盛放试液的容器。它是由无色透明、耐腐 蚀、化学性质相同、厚度相等的玻璃制成的,按 其厚度分为0、5cm,lcm,2cm,3cm与5cm。
• 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原
因主要是仪器或溶液的实际
条件与朗伯—比尔定律所要
求的理想条件不一致。
1、物理因素
(1)非单色光引起的偏离
* 朗伯-比尔定律只适用于单色光,但由于单色器
色散能力的限制与出口狭缝需要保持一定的宽度, 因此目前各种分光光度计得到的入射光实际上都 是具有某一波段的复合光。由于物质对不同波长 光的吸收程度的不同,因而导致对朗伯-比尔定ຫໍສະໝຸດ * 分子吸收光谱 -带状光谱
molecular absorption spectrum →由电子能级跃迁而产生吸收光谱[能量差
在1~20(eV)],为紫外及可见分光光度法。
UV/Vis Spectrophotometry →由分子振动能级(能量差约0、05~l eV)与
转动能级(能量差小于0、05 eV)的跃迁而 产生的吸收光谱,为红外吸收光谱。用于 分子结构的研究。
B 络合:显色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的是多级络合物,且各 级络合物对光的吸收性质不同,例如在Fe(Ⅲ) 与 SCN-的络合物中,Fe(SCN)3颜色最深,Fe(SCN)2+颜 色最浅,故SCN-浓度越大,溶液颜色越深,即吸光度 越大。
吸光光度法
(1)吸收系数
第一、吸收系数a
当c的单位为g/L,b的单位为cm时,K用a表示 ,称为吸收系数,其单位为L/g·cm,这时朗伯-比 耳定律变为: A=abc
第二、摩尔吸收系数κ
当式中浓度c的单位为mol/L,液层厚度的单位 为cm时,则用另一符号κ表示,称为摩尔吸收系数 ,它表示物质的浓度为1mol/L,液层厚度为1cm时 ,溶液的吸光度。其单位为L/mol·cm。这时朗伯比耳定律就变为: A=κbc
4、检测系统(又叫光电转化器)
在光度计中,常用的是硒光电池。硒光电池和眼睛相 似,对于各种不同波长的光线,灵敏度是不同的。对于波 长为500-600nm的光线最灵敏。而对紫外线,红外线则 不能应用。
光电管和光电倍增管用于较精密的分光光度计中。具 有灵敏度高、光敏范围广及不易疲劳等特点。
1、选择性要好
一种显色剂最好只与一种被测组分起 显色反应,这样干扰就少。或者干扰离 子容易被消除、或者显色剂与被测组分 和干扰离子生成的有色化合物的吸收峰 相隔较远。
3、对比度要大
如果显色剂有颜色,则有色化合物与显色剂的 最大吸收波长的差别要大,一般要求在60nm以上 。
5、显色反应的条件要易于控制
但有时会发生偏离, 特别在浓度较大时, 偏离更大.
原因:1)非单色光、非0平行光 c 2)化学因素:离解、缔合、异构化等
1、物理因素
(1)单色光不纯所引起的偏离
严格地讲,朗伯-比耳定律只对一定波长的单色 光才成立。但在实际工作中,目前用各种方法得到 的入射光并非纯的单色光,而是具有一定波长范围 的单色光。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吸光度与浓度并 不完全成直线关系,因而导致了对朗伯—比耳定律的 偏离。
吸光光度法(职高)
吸光光度法
一、吸光光度法的分析原理 1、溶液的颜色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不同波长(或 频率)的光,能量不同,短波的能量大,长波的能量小。 波长、频率与速度之间的关系为:E=hν =hc/ λ h为普朗克常数,其值为6.63×10-34J·s
10-2 nm 10 nm
电 磁 波 谱
射 线 x 射 线
102 nm 104 nm
紫 外 光 红 外 光
0.1 cm 10cm
微 波
103 cm
无 线 电 波
105 cm
可 见
光
近紫外:200-400nm 人眼所能感觉到的波长范围400-750nm 近红外:750-2500nm 可见光 色散
红 橙 黄 绿 青 青蓝 蓝 紫
650-750 600-650 580-600
500-580 490-500
480-490 450-480
400-450
nm
nm
nm
nm
nm
nm
nm
nm
概念: 单色光: 同一波长的光 复合光: 由不同波长的光组合而成的光,即白光
波长在400~750nm范围内,称为可见光。
光的互补:若两种不同颜色的单色光按一定的强度比 例混合得到白光,那么就称这两种单色光为互补色光, 这种现象称为光的互补。 物质选择性地吸收白光中某种颜色的光,物质就会呈 现其互补色光的颜色。 溶液颜色的深浅,取决于溶液中吸光物质浓度的高低。
对固体物质来说,当白光照射到物 质上时,物质对于不同波长的光线 吸收、透过、反射、折射的程度不 同而使物质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如 果物质对各种波长的光完全吸收, 则呈现黑色;如果完全反射,则呈 现白色;如果对各种波长的光吸收 程度差不多,则呈现灰色;如果物 质选择性地吸收某些波长的光,那 么,这种物质的颜色就由它所反射 或透过光的颜色来决定。
第八章 吸光光度法
第四节 吸光度测量条件的选择
一、入射光波长的选择
吸收大,灵敏度高 1、原则: 对朗伯-比尔定律偏离小 一般选λ max处 如有干扰,要避开。 “吸收最大,干扰最小”。
选500nm进行测定 选520nm进行测定
2013-7-14
二、参比溶液的选择 显色剂、其他试剂均无色时 用蒸馏水作参比; 显色剂有色、其他试剂无色时 用同样浓度的显色剂作参比; 显色剂无色、其他试剂有色时 用其他试剂作参比; 显色剂、其他试剂均有色时 用不加待测离子的试剂和显色剂混合溶液作参比。
二、光吸收的基本定律(朗伯-比尔定律) 1、透光率和吸光度 透光率 T 取值为0.0 % ~ 100.0 % 全部吸收 T = 0.0 % 全部透射 T = 100.0 % 吸光度 A lg T A 取值为0 ~ +∞ 全部吸收 A = + ∞
2013-7-14
全部透射
A=0
2、朗伯-比尔定律 当单色光通过均匀的溶液 时,吸光度与溶液的浓度 和液层的厚度成正比。 表示为:A=Kbc A——吸光度 光度法定 K——比例常数 量的依据 b——液层厚度,比色皿 厚度 c——溶液浓度 单色光 2013-7-14 均匀溶液
2013-7-14
2、单色器
作用:将光源发出的复合光转变为所需波长的单色光。 分为棱镜和光栅两种。
2013-7-14
光栅的分辨率比棱镜大, 可用的波长范围也较宽。
3、吸收池(比色皿)
作用:用来盛放待测溶液。 光学玻璃制成的无色透明的长方体容器,规格 有0.5,1.0,2.0,5.0cm等。
2013-7-14
显色反应及显色条件的选择
将待测组分转变为有色化合物的反应。 与待测组分形成有色化合物的试剂。
8第八章 比色分析法
上式为朗伯-比尔定律的数学表示式。它表示一束 单色光通过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与溶液的浓度 和液层厚度的乘积成正比。 医学化学
上页 下页 回主目录 返回
式中,K为吸光系数,当溶液浓度c和液层厚度b 的数值均为1时,A=K,即吸光系数在数值上等 于c和b均为1时溶液的吸光度。对于同一物质和 一定波长的入射光而言,它是一个常数。
T 比色法中常把I/I0 称为透光度,用T表示,
def
透光度和吸光度的关系如下:
I I0
A =-lgT
医学化学
上页
下页
回主目录
返回
当c以质量体积浓度(g· ml-1)表示时,吸光系数 称为质量吸光系数,用a表示。当c以mol· L-1为单 位时,吸光系数称为摩尔吸光系数,用ε表示, 其单位是L· mol-1· cm-1。吸光系数越大,表示溶液 对入射光越容易吸收,当c有微小变化时就可使 A有较大的改变,故测定的灵敏度较高。一般ε 值在103以上即可进行比色分析。
医学化学
上页
下页
回主目录
返回
用标准曲线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1)标准液的测定和被测液的测定应在相同条件 下进行。 • (2)溶液的浓度应在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内。
•
医学化学
上页
下页
回主目录
返回
在测定溶液吸光度时,为了消除与被测物质吸收 无关的因素的影响,如溶剂或其他物质对入射光 的吸收,光在溶液中的散射以及吸收池界面对光 的反射等,必须采用空白溶液(又称参比溶液) 作对照。常用的空白溶液有三种: (1)溶剂空白 (2)试剂空白 (3)试样空白 P85
则
c = -lg65%/2235×2.0=4.19×10-5(mol· L-1)
第八章 原子吸收光谱
(3)火焰
试样雾滴在火焰中,经蒸发,干燥,离解等过程产生大 量基态原子。
火焰温度的选择:
只要保证待测元素充分离解为基态原子就可以,超过所需 温度,使激发态原子增加;
(a)确保待测元素充分离解为基态原子的前提下,选用低 温火焰
(b)火焰温度取决于燃气与助燃气类型。(表8-3)
12:19:39
温
度
虚线:阶梯升温
oC
实线:斜坡升温
干燥
灰化
原子化 净化
时间,t
干 燥:去除溶剂,防样品溅射; 灰 化:使易挥发的基体和有机物尽量除去; 原子化:待测物化合物分解为基态原子 净 化:样品测定完成,高温去残渣,净化石墨管。
12:19:39
(3)石墨管原子化器的优缺点
优点:原子化程度高,试样用量少 缺点:背景干扰比火焰法大,精密度差(自动进样装置)
或由标准试样数据获得线性方程,将测定试样的吸光度A
数据带入计算。
12:19:39
2.标准加入法 取若干份体积相同的试液(cX),依次按比例加入不同
量的待测物的标准溶液(cO),定容后浓度依次为: cX , cX +cO , cX +2cO , cX +3cO , cX +4 cO ……
分别测得吸光度为:AX,A1,A2,A3,A4……。 以A对加入量做图得一直线,图中cX点即待测溶液浓度 。
2 π ln 2 e2
A 0.434 D mc N0 fL kLN0 当使用锐线光源时,吸光度与原子蒸汽中待测元素的 基态原子数成正比 A kLN0
12:19:39
火焰温度低于3000K时,可以用基态原子数代表待测元 素的原子总数
当使用锐线光源时,A = k N0 L =k’ c (比尔定律)
8章吸光光度法
2019/10/20
光学光谱区
远紫外 近紫外 可见 近红外 中红外
(真空紫外)
远红外
10nm~200nm 200nm 400nm
780 nm 2.5 m 50 m
~400nm ~ 780nm ~ 2.5 m ~ 50 m ~300 m
2019/10/20
三、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单色光:具有相同能量(相同波长)的光. 复合光:具有不同能量(不同波长)的光复合 在一起. 例如白光. 互补光:把两种适当颜色的光按一定的强度
2019/10/20
吸光质点间相互作用引起的对吸光定律的偏 离
质点间的静电作用 质点的散射 质点间的化学反应
2019/10/20
2.散射 试样不均匀,被测液含悬浮物或胶粒等散射指
点时,入射光因散射而损失。 3.化学因素
溶液中存在着离解、聚合、互变异构、配合 物的形成等化学平衡破坏了平衡浓度分析浓度的 正比关系,造成对朗伯—比耳定律的偏离。
2019/10/20
吸收曲线的讨论:
(1)不同物质,曲线形状 不同,最大吸收波长λmax 不同,可用作定性鉴定各 种物质
(2)同一种物质,浓度 不同,其吸收曲线形状相 似,λmax不变。
2019/10/20
(3)同一种物质,浓度不同,在某一定波长下吸光 度 A 有差异,在λmax处吸光度随浓度变化的幅度最 大,所以测定最灵敏。吸收曲线是定量分析中选择 入射光波长的重要依据。
2019/10/20
8.2 光度计及基本部件
1.目视比色法
观察方向
空白 c1
c2
c3
c4
方便、灵敏,准确度差. 常用于限界分析.
2019/10/20
目视比色法 特点
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第八章答案
精品文档
12.用波长为213.8nm,质量浓度为0.010mg.mL-1的锌标准溶 液和空白溶液交替连续测定10次,用记录仪记录的格数如下. 计算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锌元素的检出限.
3.在原子吸收光度计中为什么不采用连续光源(如钨丝灯或氘灯), 而在分光光度计中则需要采用连续光源?
解:虽然原子吸收光谱中积分吸收与样品浓度呈线性关系,但由于原子 吸收线的半宽度很小,如果采用连续光源,要测定半宽度很小的吸收线 的积分吸收值就需要分辨率非常高的单色器,目前的技术条件尚达不到, 因此只能借助锐线光源,利用峰值吸收来代替.
9.应用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定量分析的依据是什么?进行定量分析有哪些方法? 试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解: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和一定的火焰宽度条件下,当采用锐线光源时,溶液 的吸光度与待测元素浓度成正比关系,这就是原子吸收光谱定量分析的依据。 常用两种方法进行定量分析: (1)标准曲线法:该方法简便、快速,但仅适用于组成简单的试样。 (2)标准加入法:本方法适用于试样的确切组分未知的情况。不适合于曲 线斜率度,应注意那些问题?怎样 选择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最佳条件? 解:应该从分析线的选择、光源(空心阴极灯)的工作电流、火焰的 选择、燃烧器高度的选择及狭缝宽度等几个方面来考虑,选择最佳的 测定条件。
11.从工作原理、仪器设备上对原子吸收法及原子荧光法作比较。 解:从工作原理上看,原子吸收是通过测定待测元素的原子蒸气对其特 征谱线的吸收来实现测定的,属于吸收光谱,而原子荧光则是通过测量 待测元素的原子蒸气在辐射能激发下所产生的荧光的强度来实现测定的, 属于发射光谱。
吸光光度法
It 透光度定义: T I0
T 取值为0.0 % ~ 100.0 % 全部吸收 全部透射 T = 0.0 % T = 100.0 % A=∞ A= 0.00
吸光度:A=lg (I0 / It )=lg(1/T)
全部吸收
全部透射
朗伯定律(1760年):光吸收与溶液层厚度成正比 比尔定律(1852年):光吸收与溶液浓度成正比
2.介质不均匀引起的偏离 胶体,悬浮、乳浊等对光产生散射,使实测
吸光度增加,导致线性关系上弯曲
3.化学反应引起的偏离 离解、缔合、异构等 如:Cr2O72-+H2O-=2HCrO4-=2H++2CrO42PAR的偶氮-醌腙式
4 显色反应的干扰及其消除方法
1)优化显色反应条件,控制溶液的酸度 2)加入隐蔽剂 3)改变价态 4)选择适当波长 5)选择合适参比溶液
2)单色器
将光源发射的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并可从中选出一任 波长单色光的光学系统。
①入射狭缝:光源的光由此进入单色器;
②准光装置:透镜或返射镜使入射光成为平行光束; ③色散元件:将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棱镜或光栅; ④聚焦装置:透镜或 凹面反射镜,将分光
后所得单色光聚焦至
出射狭缝; ⑤出射狭缝。
16
单色器
棱镜:依据不同波长光通过棱镜时折射率不同
800
λ1
白光
600
500
λ2
入射狭缝 准直透镜 棱镜 聚焦透镜 出射狭缝
400
17
光栅:在镀铝的玻璃表面刻有数量很大的等宽度
等间距条痕(600、1200、2400条/mm )。 原理: 利用光通过光栅时
平面透 射光栅 透 镜
光屏
M1
发生衍射和干涉现象而 分光.
第八章原子吸收光谱
换用纯度较高的单元素灯减小干扰。
(3)灯的辐射中有连续背景辐射, 用较小通带或更换灯。
二 物理干扰(基体效应) 指试液与标准溶液物理性质(如粘度、
表面张力、雾化气体的压力等)有差别 而产生的干扰。是非选择性干扰。
消除方法:
1. 采用与被测试样组成相似的标准样 品制作工作曲线。 2. 标准加入法。
基态第一激发态,吸收一定频率的辐射能量。
产生共振吸收线(简称共振线)
激发态基态
吸收光谱
发射出一定频率的辐射。
产生共振吸收线(也简称共振线) 发射光谱
特征吸收 基态元素M E 特征辐射 激发态M*
1.原子吸收与原子发射法的对比
(1)吸收辐射后基态的原子数减少,辐射吸收值与基
态原子的数量有关,也即由吸收前后辐射光强度的变化
I
e
0
I d
将 It=I0e-KvL 代入上式: I e I e-K L d 0
则: A lg
e
e
0
0
I 0 d
0
I 0 e -K L d
用锐线光源测量,则Δve< Δva ,
由图可见,在辐射线宽度范围内,Kν
可近似认为不变,近似等于峰值时的 吸收系数K0。
气体测量管中进行吸光度测量。 特点:常温测量; 灵敏度、准确度较高(可达10-8 g汞)。
五、单色器
1.作用 2.组件 将待测元素的共振线与邻近线分开。 色散元件(棱镜、光栅)、凹凸镜、狭缝等。 两条谱线间的距离与波长差的比
3.单色器性能参数 (1)线色散率(D)
值ΔX/∆λ 。实际工作中常用其倒数 ∆λ/ ∆X 。
将待测试样在专门的氢化物生成器中产生氢化物,送
第八章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作业
第八章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一、简答题1.原子吸收光谱和原子荧光光谱是如何产生的?比较两种分析方法的特点。
2.解释下列名词:⑴谱线轮廓;⑵积分吸收;⑶峰值吸收;⑷锐线光源;⑸光谱通带。
3.表征谱线轮廓的物理量是哪些?引起谱线变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原子吸收光谱法定量分析的基本关系式是什么?原子吸收的测量为什么要用锐线光源?5.原子吸收光谱法最常用的锐线光源是什么?其结构、工作原理及最主要的工作条件是什么?6.空心阴极灯的阴极内壁应衬上什么材料?其作用是什么?灯内充有的低压惰性气体的作用是什么?7.试比较火焰原子化系统及石墨炉原子化器的构造、工作流程及特点,并分析石墨炉原子化法的检测限比原子化法高的原因。
8.火焰原子化法的燃气、助燃气比例及火焰高度对被测元素有何影响?试举例说明。
9.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光源为什么要进行调制?有几种调制的方式?10.分析下列元素时,应选用何种类型的火焰?并说明其理由:⑴人发中的硒;⑵矿石中的锆;⑶油漆中的铅。
11.原子吸收光谱法中的非光谱干扰有哪些?如何消除这些干扰?12.原子吸收光谱法中的背景干扰是如何产生的?如何加以校正?13.说明用氘灯法校正背景干扰的原理,该法尚存在什么问题?14.在测定血清中钾时,先用水将试样稀释40倍,再加入钠盐至0.8mg/mL,试解释此操作的理由,并说明标准溶液应如何配制?15.产生原子荧光的跃迁有几种方式?试说明为什么原子荧光的检测限一般比原子吸收低?二、填空题1.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与发射光谱分析法,其共同点都是利用原子光谱,但二者在本质上有区别,前者利用的是现象,而后者利用的是现象。
2.根据玻耳兹曼分布定律,基态原子数远大于激发态原子数,所以发射光谱法比原子吸收法受的影响要大,这就是原子吸收法比发射光谱法较好的原因。
3.澳大利亚物理学家瓦尔什提出用吸收来代替吸收,从尔解决测量吸收的困难。
4.空心阴极灯发射的光谱,主要是的光谱,光强度随着的增大而增大。
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具体来说,吸光光度法使用的是一束单色光通过样品溶液后的光强的测量。
单色光通过样品中时,有一部分光被吸收,另一部分光透射通过样品。
被吸收的光子的数量与样品中的分子或离子的数量成正比。
根据比尔-朗伯定律,这一吸收过程的强度可以通过下式来表示:A = εlc其中,A表示吸光度,ε是摩尔吸光系数(也称为摩尔吸光度),l是样品溶液的光程,c是溶液中的物质浓度。
吸光度单位通常使用“摩尔吸光度/厘米”或“摩尔吸光度/毫升”来表示,而浓度单位则可以是摩尔/升、克/升或百分比等。
1.光源:吸光光度法通常使用单色光源,如钠灯、汞灯或LED。
选择不同波长的光源可以针对不同化学分析问题。
2.样品:经过光源的光束通过溶液中的样品,在其透射或吸收一定量的光线之后,进入光电器件进行检测。
3.检测:光电器件通常是一个光电二极管或光电倍增管,用来测量透射或吸收的光线强度。
通过比较样品溶液的吸光度与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可以计算出样品中的物质浓度。
在实际应用中,吸光光度法常用于分析药物、环境污染物、食品成分、金属离子浓度等。
通过选择适当的光源和光电检测装置,可以实现对特定化合物的高灵敏度和选择性分析。
需要注意的是,吸光光度法在实际应用中对于样品的准备和处理非常重要。
避免杂质的干扰和保证测量条件的准确性是确保吸光光度法测量结果准确性的关键。
此外,还需要合适的标准溶液来建立测量曲线和校准方法。
总之,吸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其基本原理是根据溶液中物质吸光的特性来测量溶液中物质的浓度。
通过光源和光电器件的选择,可以实现高灵敏度和选择性的分析。
在使用吸光光度法进行分析时,需要注意样品的准备和处理以及校准方法的建立,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分析化学 第八章-分光光度法
∆E = E2 − E1 = hν
不同的物质由于其结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量子 化能级,其能量差也不相同,物质对光的吸收 具有选择性。
16
吸收曲线(吸收光谱): 测量溶液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以波长为横坐
标,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得到吸收曲线。 描述了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能力。
吸收曲线
A ~ λ (nm) 最大吸收波长:λmax
17
同一浓度,不同物质 不同浓度,同一物质
18
吸收曲线的讨论:
(1)同一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光度不同。 (2)吸收曲线可以提供物质的结构信息,并作为物 质定性分析的依据之一。也是定量分析中选择入射 光波长的重要依据。 (3)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其吸收曲线形状相似。 在某一定波长下吸光度有差异,在λmax处吸光度的差 异最大,测定最灵敏,可用于物质定量分析。
3. 双波长型
λ1 λ2
通过波长选择可校正背景吸收:消除吸收光谱重 叠干扰,适合于混浊液和多组分分析。
只使用一个吸收池:参比溶液即被测溶液,避免 单波长法中因两种溶液组成、均匀性差异及吸收 池差异所引入的误差。
41
8.3 显色反应及显色条件的选择
1. 显色反应的选择 2. 显色剂 3. 显色条件的选择
吸光物质在一定波长和溶剂条件下的特征常数;
不随浓度和光程长度的改变而改变。在温度和 波长等条件一定时,ε 仅与吸光物质本身的性质 有关;
可作为定性鉴定的参数;
同一吸光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ε不同。在λmax处 的ε常以εmax表示。εmax越大,该物质的吸光能力 越强,用光度法测定该物质的灵敏度越高。
分子内部三种 运动形式
电子相对于原子核的 运动
原子核在其平衡位置 附近的相对振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
本
组
成
1 光源
在整个紫外光区或可见光谱区可以发射连续光谱,具 有足够的辐射强度、较好的稳定性、较长的使用寿命。 可见光区:钨灯。
紫外区:氢、氘灯。
2 单色器
将光源发射的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并可从
中选出一任何波长单色光的光学系统。
滤光片 分光棱镜(折射) 光栅(衍射和干涉)
棱镜:依据不同波长光通过棱镜时折射率不同
2 朗伯—比耳定律
• 布格(Bouguer)和朗伯(Lambert) :
A∝b(液层厚度)
• 1852年比耳(Beer) :
A∝ c (溶液浓度)
• 二者的结合称为朗伯—比耳定律。
2 朗伯—比耳定律
朗伯—比尔定律(只适用于稀溶液)
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溶液时,溶液的 吸光度A与溶液 的浓度c 和液层厚度b成正 比:
非单色光或溶液浓度太高等原因均可能 引起朗伯-比耳定律的偏离。
二 吸光光度法
•吸光光度法:基于物质对光的选择性 吸收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吸 光 光 度 法
比色分析法:利用比较溶液颜色的深浅 来测定物质浓度的方法称为比色分析法。 (可见光) 分光光度法:若使用分光光度计进行分析 测定称为分光光度法。
800
λ1
白光
600
500
λ2
入射狭缝 准直透镜 棱镜 聚焦透镜 出射狭缝
400
3 吸收池(样品室)
样品室放置各种类型的吸收池(比色皿 )和相应的池架附件。吸收池主要有石英池 和玻璃池两种。在紫外区须采用石英池,可 见区一般用玻璃池。
4 检测器
利用光电效应将透过吸收池的光信号变 成可测的电信号,并转化为吸光度。常用的 有光电池、光电管或光电倍增管。
λ 的吸收程度越大;反之亦然。
(二)光吸收曲线
将不同波长的光依次透过某浓度一定的 溶液,测量不同波长下溶液对光的吸光度, 用A~λ 作图
某溶液的光吸收曲线
525
不同浓度高锰酸钾溶液 光吸收曲线
光吸收曲线的讨论: 1 相同浓度同一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光度不同。 吸光度最大处对应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长λmax。同 一种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相同。 2 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吸光度随浓度增大而增大, 在λmax处差异最大,此特性可作为物质定量分析的依 据。吸收曲线是定量分析中选择入射光波长的重要依 据。
Cr2O72-
MnO4-
3 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其吸收曲
线形状相似λmax不变。而对于不同物 质,它们的吸收曲线形状和λmax则不 同。——定性分析依据
(三) 光吸收定律
1 透光率T与吸光度A
• 若光全部透过溶液: T=1(100%), It = I0 ,A = 0 • 若全部被吸收: T=0 (0%), It = 0 ,A = ∞ 吸光度A与透光度T的关系: A = -lg T
(待测物) (显色剂) (有色化合物)
显色反应主要有配位反应和氧化还 原反应,其中绝大多数是配位反应。
影响显色反应的因素 (1) 显色剂用量 (2)溶液的酸度 (3)显色时间 (4)显色温度 (5)溶剂 (6)共存干扰离子的影响
(二)测量条件的选择
1 入射光波长的选择 一般选择最大吸收波长(灵敏度高) (也可考虑灵敏度较低但干扰较少的波长) 2 参比溶液的选择 (考虑因素:样液、显色剂、加入的其他试剂是否有干扰) (1)溶剂空白——蒸馏水 (2)试样空白——样液+蒸馏水 (3)试剂空白——显色剂+试剂+蒸馏水 3 吸光度测量范围的控制 适宜读数:0.2~0.8 控制手段:(1)选择合适的比色皿厚度 (2)调整试样溶液的浓度
A = K b c
A:吸光度;描述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 b: 液层厚度(光程长度) c:溶液的浓度; K:吸光系数,表示物质对光的吸收能力, (与入射光的波长、物质性质、溶液温度有 关)
A = K b c
•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溶液在一定波长处的 吸光度与浓度之间有线性关系,因此可以利 用溶液的吸光度求出浓度。 ——朗伯—比耳定律只适用于稀溶液 (0.01mol/L以下)
(4)不同浓度的同一物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光吸收曲线的形状不同 B 最大吸收波长相同 C 吸光度相同 D 以上都不对
(5)影响有色物质吸收系数的因素是 A 吸收池厚度 B 入射光波长 C 有色物质溶液的浓度 D 入射光的强度
预习:实验八 磷的定量测定 思考:P135 第7、8题
• 用分光光度法测铁,在一定条件下
测得浓度为4.0mg/mL铁标准溶液的
吸光度为0.400。在同样条件下,测
得试样的吸光度为0.385,试求试样 的铁含量为多少?
2 分光光度法特点
• • • • • • 分光光度计 入射光为单色光 灵敏度高 准确度较高 可同时多组分测定而无需分离 可以测无色物质
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微量铁 (国标法) • Fe2++邻菲啰啉 (pH=2~9) → →橙红色配位化合物
通常测定时用缓冲 溶液将pH调到5, 减少干扰
(510nm处,吸光度与浓度呈线性关系)
该法选择性高,大部分金属离子不影响, 若待测液中含有Fe3+离子,则可预先用 还原剂还原,测定Fe2+和Fe3+总量。
5 结果显示记录系统
检流计、数字显示、微机进行仪器自动 控制和结果处理
注:普通分光光度计使用的A值最适宜读数范围 为0.2~0.8(考虑到仪器透光度读数误差)
几种光路类型的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 分类: 1 单波长分光光度计: 单光束分光光度计
双光束分光光度计 2 双波长分光光度计
双光束分光光度计
不同浓度标准铁(Fe3+ )溶液加入有关试剂后( 在 pH 8~11的氨性溶液中 →黄),(420nm)测得吸光度。
标准铁 溶液浓度 (µ g/mL)
0.0
2.0 0.097
4.0 0.200
6.0 0.304
8.0 0.408
10.0 0.510
12.0 0.613
吸光度
0.000
空白液调零,相同条件下,测得试样溶液的吸光度为 0.413,求试样溶液中的铁含量。 (用作图纸或用回归直线方 程进行计算)
第八章要求掌握知识点
1 复合光与单色光、可见光波长范围、物质呈 现颜色的原因、互补光。 2 光吸收曲线要点、最大吸收波长 3 朗伯-比耳定律的理解:
A = K b c= -lg T
吸光系数的物理意义和影响因素 4 分光光度计组成:光源、单色器、吸收池、 检测器、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显示。 5 标准曲线法的理解与应用(实验的理解)
(一)比色分析法 (包括目视比色法和光电比色法)
标准系列法(常用):
比色管
目视比色法特点
a. 利用自然光,目测,方法简便, 无需特殊仪器; b. 比色管液层厚,灵敏度较高; c. 准确度低(与分光光度法相比); d. 不可分辨多组分.
(二)分光光度法
1 测定方法
(1)工作曲线法(标准曲线法) (2)标准试样计算法或比较法 (3)计算分光光度法 ——多组分的定量方法(了解)
(2) 标准试样计算法或比较法(对照法)
A标=K标·标·c标 b A样=K样·样·c样 b 因是同种物质,同台仪器,相同厚度吸收 池及同一波长测定,故: K标=K样,b标=b样:
A标 c标 A 样 c样
c样
A样 A标
c标
注:为了减少误差,比较法配制的标准溶 液浓度常与样品溶液的浓度相接近。
思
考
(1)人眼能感觉到的光称为可见光,其波长范 围是 A 400~760nm B 200~320nm C 200~780nm D 200~1000nm (2) 有色物质溶液呈色的原因是: A. 吸收可见光 B. 选择吸收紫外线 C. 选择吸收可见光 D. 选择吸收红外线
(3)符合比尔定律的一有色溶液,当其浓度增大 时,最大吸收波长和吸光度分别是: A 不变,增加 B 不变,减少 C 增加,不变 D 减少,不变
实验证明:溶液的颜色是由于溶液中的有色 物质吸收了某一波长的光所造成的。 ——溶液所呈现的颜色是其对不同波长的可 见光选择性吸收的结果。
光知识基础
溶液呈现的是与它吸收的 光成互补色的光的颜色
互补色光:如果把适当 颜色的两种单色光按一 定强度比例混合,可以 成为白光,这两种颜色 称为互补色。
一束平行单色光Io照射溶液时,
四 吸光光度法的应用
1 微量磷的测定
原理:磷酸盐+钼酸铵
酸性溶液 磷钼酸(黄色)
磷钼酸 还原剂 (Sncl2或抗坏血酸) 磷钼蓝(蓝色)
(690-700nm)
步骤: 含磷标准溶液 准曲线 → 显色→ 比色(测吸光度) → 绘制标
被测液 → 显色→ 比色(测吸光度) → 查曲线,计算
2 微量铁的测定
调制器 同步旋转镜 光源 单色器 参比溶液 检测器
样品溶液
特点:对参比信号和试样信号的测量几乎是同步进 行的,补偿了光源和检测系统的不稳定性。
双波长分光光度计
单色器
光源 单色器
λ λ
1
切 光 器
吸收池
检测器
2
特点:采用双单色器,可通过波长选择校正背景吸 收,适用于混浊液和多组分定量分析。
三 显色反应和测量条件的选择 (一) 显色反应 使试样中的待测物与化学试剂(显 色剂)作用生成有色化合物的反应叫显 色反应。 mX + nR = XmRn
第八章 吸光光度法
一 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一)光知识基础 白光(太阳光):由400-760 nm波长的各种单色 光组成的复合光 单色光:单波长的光 (红光:620~760nm)
肉眼观察到的颜色 ? 红外区: 770nm - 1mm 可见光区:400-760 nm 近紫外区:200 - 400 nm 远紫外区:10 - 200 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