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石雕刻名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寿山石雕刻名家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共十一位,三位已故。)
周寶庭 男,(1906.5.14—1989.7.14)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壽山石雕名藝人。小名依季,又號異臂,福州人。師從名藝人林友清、鄭仁蛟。創立“周派",技法既有東門尖刀深刻,剔透靈巧,又有西門圓刀薄意,古樸典雅,擅長仕女與印鈕、古獸雕刻。
周寶庭 ,1906年5月14日出生於福州市郊東門後嶼鄉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5歲時,他父親把他送到壽山石雕“東門派"名藝人林友清處學藝,4年滿師後因不滿足於已掌握的技術,至25歲又拜夀山石雕名匠鄭仁蛟為師。鄭仁蛟經常帶他到“集古齋"等古董店雕刻仿古印鈕,臨終還以平生技術結晶《古獸圖稿》相贈。周寶庭感激不盡,再加上他天資聰穎、勤奮好學,不但把師傅那一套技術全學到家,而且人物、動物、山水、花鳥等雕刻題材樣樣精通,尤其擅長于仕女與古獸的雕刻。他雕刻的古獸,能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加以創新,使其更具生命力;他雕刻的人物,善於保留原料特質,構圖飽滿、古樸典雅、富有神韻,且刀法以渾樸見長。
解放後,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認真研究壽山石雕東、西門兩大流派的藝術特色中。大膽地在東門派精巧靈通的基礎上,吸收西門派古樸淳厚的優點,形成自己刻工精細、刀法嚴謹、構圖新穎、意境深邃的藝術風格。1955年,他又積極回應國家號召,帶頭組織一個18人的“後嶼石刻生產小組",將自己的住房騰出來作為工廠,並親自擔任技術指導和產品檢驗工作,還讓妻子出來燒水煮飯、搞好後勤。1956年,福州西門石刻生產合作社成立時,他又擔任工務主任,並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也首次榮獲福州市“名藝人"稱號。
1961年,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國人大委員長朱德、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董必武來閩視察並到福州石雕廠參觀時,周寶庭受到接見。董老在參觀工廠裡擺出來的數十件壽山石雕精品時,反復端詳、揣摩他雕刻的那件《九螭虎穿環》,說是“群螭屈曲盤旋,穿環靈動自然,圓滑晶瑩,古樸可愛,難得可貴"。
“文化大革命"期間,周寶庭被當作工藝美術界壽山石雕的“反動技術權威"遭到批判,但他仍然以廠為家、一心一意撲在工作上,從不荒廢自己的專業,為繼承和發揚祖國優秀傳統
藝術作出貢獻。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他雖患有心臟病、高血壓等多種疾病,在為石雕廠把好產品品質關和授徒傳藝之餘,仍然手握雕刀,創作了許多好作品。1979年4月被福建省二輕廳授予“工藝美術師"榮譽稱號。1988年4月全國工藝美術藝人代表會上,國家輕工業部授予他“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1989年7月14日周寶庭因病在福州逝世,享年83歲。
《踏雪尋梅》、《祝鼇牌坊》、《古獸》等作品參加1949年上海《國際博覽會》時,榮獲“國產英華獎"。周寶庭雕雙螭穿環鈕印、《鹿竹》、《九螭虎穿環》、《蓮蟹》在參加1954年底在蘇聯莫斯科舉辦的《中國工藝美術展覽會》時獲獎。1956年他的《九螭虎穿環》、《貓蝶富貴瓶》壽山石雕在參加福建省民間美術工藝展時又獲得三等獎;1983年,他創作的《蛇湖石金鍔龍》等8件(套)作品被中國輕工業部徵集為工藝美術珍品收藏。1985年7月,他創作出一套精美的《二十八古獸印鈕石章》,獲得當年第五屆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珍品金杯獎,並被國家收藏。1997年8月17日,他創作的獸鈕石雕《犀牛望月》(又名犀牛沐日)被選入由國家郵電部批准發行的首套(4枚郵票和1枚小型張)福建地方選題郵票—《壽山石雕》特種郵票中,登上了“國家名片"。
郭功森(1921.11—2004),石雕藝術家,擅長壽山石雕。福州東門後嶼鄉人。十三歲隨林友竹、林清卿、鄭仁蛟等藝人學藝。五十年代入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民間藝人進修班深造。郭功森雖師出“東門派" 但不拘泥於狹隘的門戶之念,勇於創新。他擅長人物、山水和花鳥的雕刻,能緊密結合現實生活,反映新題材。一九五八年聘為福建省工藝美術研究所特約研究員,後任福州市工藝美術實驗工坊主任、福州雕刻工藝品總廠研究所副所長,福建省政協委員、福建省工藝美術學會副理事長、理事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美協福建分會理事、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福建省高級工藝美術師 、福建美協副主席。福州市壽山石研究會名譽會長。
一九五二年創作的《史達林胸像》石雕,參加福建省首屆美術作品觀摩會,並獲獎。一九五六年製作的《寶玉與黛玉》石雕,參加福建省工藝美術展覽會並榮獲一等獎。一九五八年選用旗降石,精心雕刻的《九鯉連環卣》,卣身刻九條鏤空鯉魚,兩肩各有一條二十六個環的石鏈,
環環相套,顯示了高超的技藝,此作現陳列于北京人民大會堂福建廳。一九七三年雕刻《武夷風光》大型石雕,為天津藝術博物館珍藏。一九七五年參加大型《長征組雕》設計創作,雕刻《過雪山》作品,現為中國軍事博物館收藏。幾十年創作了數百件作品。一九五六年獲藝人稱號,在一九七九年召開的全國工藝美術藝人、創作設計人員代表會上,被原輕工部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家稱號,成為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代中國工藝美術師。1988年,在第三屆全國工藝美術藝人代表大會上,郭功森被原輕工部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編著有《壽山石雕淺談》。出版有《林清卿薄意藝術》。 作品還有[1] 《紅樓夢》、《古田會址》、《竹林七賢》、《百花爭豔瓶》等曾獲得重大獎項。其生平傳略被收入《中國美術家辭典》、《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以及《中國現代美術家名鑒》等。
郭懋介 男,(1924—2013),福建福州人,又名茂介,字石卿。師從林友竹,擅長人物圓雕及浮雕、薄意,兼工篆刻、書畫,以雕刻薄意而著稱,作品題材廣泛,技法上得師法而有新意,文學藝術底蘊深厚,藝術境界高遠,融詩書畫篆於一爐。曾多次應邀赴海外展覽,作品深得海內外收藏家青睞。2002年壽山石雕作品《羲之愛鵝》獲中國華東工藝美術精品獎“金獎"。現為中國玉石雕刻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省民間藝術家、高級工藝美術師、福州市工藝美術特級名藝人。現任中國寶玉石協會理事、福建省壽山石文化藝術研究會顧問。
林元康 男,1925年生,福建福州人,早年跟隨堂兄林元慶學習石雕,後又拜林友竹、周寶庭、郭功森為師,擅長人物、山水雕刻,以藝術處理簡潔著稱。在人物的刻畫中以傳統八仙題材最具特色,作品構圖飽滿,技藝精湛。1975年合作創作的作品 《長征組雕》中的作品 《韶山沖》作品以立體的筆調,再現了毛澤東故鄉的山山水水,得到高度讚賞。作品作品 《鐵拐李》榮獲中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優秀創作二等獎。現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福州市工藝美術一級名藝人。
馮久和 男,別名求和,1928年生,福建福州人。17歲從藝于名藝人黃恒頌先生,早年繼承師法以雕刻動物為主,其獨到的藝術表現手法使他在壽山石雕界聲名鵲起,後來又涉足花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