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迁徙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高度
一般低于1000m以下 小型鸣禽的迁徙高度不超过300m 大型鸟可达3000~6300m,个别种类可以飞越 9000m
白天比晚上飞的高,晴天比云雾天气飞的高
迁徙中——高度、速度和距离
• 速度
指候鸟在整个迁徙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陆地迁徙的鸟,速度大多在每小时30~70km 影响因素:气流:顺风快逆风慢 温度:热快冷慢 季节:春快秋慢
二.卫星发射器
• 我们要做的: • 给研究对象上安装PTT • 等待经Argos 系统初步处理的数据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飞越生态屏障前的停歇地鸟类在每个中途停 歇地都积累一定的能量,使其能够安全地到达 下一个中途停歇地。
• 临时停歇地
随机的,仅供迁徙过程中体质较弱的鸟类临 时休息,或供鸟类在恶劣气候下进行临时停歇。
研究方法
• 野外观察 • 标记法
环志,彩色标记法
• 跟踪法
雷达监测,无线跟踪,卫星跟踪
• 稳定同位素 • 室内控制实验
研究对象的简介——东方白鹳
• 地理分布:
繁殖于东北中、北部,越冬于长江下游及以 南地区
研究对象的简介——东方白鹳
• 食性
常在沼泽、湿地、塘边觅食,主要以小鱼、 蛙、昆虫等为食。 觅食时间主要在早晨6—7点和下午4—6点, 中午休息或在巢上空盘旋滑翔。通常在巢附 近500米范围内觅食。
研究对象的简介——东方白鹳
• 距离:几百千米直至上万千米
迁徙中——停歇选择
• 补给地
鸟类在补给地停留的时间较长,在此期间摄入 大量食物,其体重明显增加,积蓄的能量为鸟类 继续飞行提供了保障。
• 休息场所
临时地,鸟类在这些场所仅做短暂停留,食物 的摄取量很少甚至并不摄取食物,其体重基本 保持不变。
迁徙中——停歇选择
• 中途停歇地
实验设计部分
东方白鹳的迁徙研究
研究目的
1.画出不同种群的繁殖区、越冬区 2.确定鸟类迁徙的时间表,找出正常的迁徙路 线及重要的中途停歇地
研究对象的简介——东方白鹳
• 鉴别特征:
大型涉禽。体长110—128厘米。嘴粗而长, 黑色;脚甚长,红色,胫下部裸露。站立时 体羽白色,尾部黑色。飞翔时头、颈向前伸 直,脚伸向后,远远突出于尾处,全身除飞 羽黑色处,全为白色。
迁徙中——时间规律
• 日节律——白昼?or黑夜?or BOTH?
昼间迁徙:猛禽 夜间迁徙:食虫鸟类 昼夜迁徙
迁徙中——时间规律
• 年节律
• 鸟类迁徙通常是一年两次,即春季由越冬地 迁往营巢地,秋季由营巢地迁往越冬地。 • 一般来讲,春季迁来营巢地较早的鸟,迁离 的时间较早,迁来晚的鸟,迁离的时间也较 晚。
迁徙前——生理节律
• 神经内分泌变动节律
• 鸟类迁徙所涉及的一系列活动是受神经内分 泌系统控制的。日照延长,在松果腺作用下, 脑下垂体分泌两种激素,即皮质酮和催乳素。 这两种激素的综合作用,使鸟类完成了一系 列的生理准备,包括生殖腺发育、脂肪积累 以及定向能力的增强等
迁徙中——时间规律
• 同一年里,同一种不同年龄或性别的鸟迁徙 的时间不同,分三队: 先头部队 主队 迟到者
一.环志
• 2.取鸟
一.环志
• 测量 • 1. 喙长
一.环志
• 星测 • 2. 头喙长
一.环志
• 星测 • 跗蹠长
一.环志
• 星测 • 尾长
一.环志
• 星测 • 体长
一.环志
• 上环
• 放飞鸟类
二.卫星发射器
• 由卫星发射器(platform transmitter terminal,简称 PTT)、安装在卫星上的传感器、地面接收站三部 分组成的系统构成了该方法的技术平台。 • 其工作原理是:卫星上的传感器在接收到由卫星发 射器按照一定间隔发射的卫星信号后,将此信号传 送给地面接收站处理中心,经计算机处理后得出跟 踪对象所在地点的经纬度、海拔高度等数据,提供 给研究者,研究者最后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后期处理, 并将结果用于保护中。
鸟的迁徙
生科 09 组长:赵心音 组员:侯雨辰 ,尹丹妮,孙恬怡,魏铭, 黄珺
展示简介
• 论文综述部分 • WHY? 鸟类迁徙的原因 • HOW? 鸟类迁徙的过程 • STRAGEGY 常用的研究手段 • 实验设计部分——东 方白鹳的迁徙 • 东方白鹳的简介 • 研究方法
论文综述部分
为什么要迁徙?
迁徙中——定向
• 视觉定向:
1. 日月星辰定向 2. 地标定向
• 非视觉定向:
1. 磁场定向 2. 听觉定向
迁徙中——结群现象
• 队形
迁徙中,保持一定的队形可以有效的利用气 流,减少迁徙中的体力消耗。 一般有: 人字形,一字形(纵/横):
体型较大的鸟,如雁形目
封闭群 :
体型较小的鸟,如雀形目
迁徙中——高度、速度和距离
• 外因:
• 食物的不足 • 气候:气候变化大的留鸟多 eg. 温度
• 光照: 影响鸟类激素的分泌
WHY?
• 内因
• 生理因素:繁殖 ,“迁徙不安” • 历史遗传性因素 鸟类的迁徙是一种本能,源于历史上自然环 境发生变化而形成的。
迁徙前——生理节律
• 能量存储变动节律
• 鸟类迁徙期间的能量消耗完全依赖于体内以 脂肪形式储存的能量,所以, 鸟类在迁徙之 前要积聚脂肪,以保证迁徙时的能量消耗。
• 繁殖
3月份开始繁殖,筑巢于高大乔木或建筑物上, 每窝产卵3~5枚,白色,雌雄轮流孵卵,孵 化期约30天
Leabharlann Baidu
研究对象的简介——东方白鹳
• 迁徙
• 9月末至10月初开始离开繁殖地往南迁徙。迁 徙时常集聚在开阔的草原湖泊和芦苇沼泽地 带活动。迁徙路线主要沿松嫩平原经吉林省 莫莫格、向海,沿辽河流域经双台河子和北 戴河往南迁。这是一条最主要的迁徙路线。
研究方法
在黄河三角洲等东方白鹳的迁徙停歇地周围进行以 下工作:
• 环志 • 卫星发射器
一. 环志
• 概念
鸟类环志,是在候鸟繁殖地,越冬地或中途 停歇地电网捕鸟,将印有特殊标记的金属环 佩戴在鸟的腿部然后将鸟在原地放飞以便在 其他地点再次观察或捕到。
一.环志
• 过程描述
• 1.网捕
一.环志
• 2. 取鸟
一般低于1000m以下 小型鸣禽的迁徙高度不超过300m 大型鸟可达3000~6300m,个别种类可以飞越 9000m
白天比晚上飞的高,晴天比云雾天气飞的高
迁徙中——高度、速度和距离
• 速度
指候鸟在整个迁徙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陆地迁徙的鸟,速度大多在每小时30~70km 影响因素:气流:顺风快逆风慢 温度:热快冷慢 季节:春快秋慢
二.卫星发射器
• 我们要做的: • 给研究对象上安装PTT • 等待经Argos 系统初步处理的数据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飞越生态屏障前的停歇地鸟类在每个中途停 歇地都积累一定的能量,使其能够安全地到达 下一个中途停歇地。
• 临时停歇地
随机的,仅供迁徙过程中体质较弱的鸟类临 时休息,或供鸟类在恶劣气候下进行临时停歇。
研究方法
• 野外观察 • 标记法
环志,彩色标记法
• 跟踪法
雷达监测,无线跟踪,卫星跟踪
• 稳定同位素 • 室内控制实验
研究对象的简介——东方白鹳
• 地理分布:
繁殖于东北中、北部,越冬于长江下游及以 南地区
研究对象的简介——东方白鹳
• 食性
常在沼泽、湿地、塘边觅食,主要以小鱼、 蛙、昆虫等为食。 觅食时间主要在早晨6—7点和下午4—6点, 中午休息或在巢上空盘旋滑翔。通常在巢附 近500米范围内觅食。
研究对象的简介——东方白鹳
• 距离:几百千米直至上万千米
迁徙中——停歇选择
• 补给地
鸟类在补给地停留的时间较长,在此期间摄入 大量食物,其体重明显增加,积蓄的能量为鸟类 继续飞行提供了保障。
• 休息场所
临时地,鸟类在这些场所仅做短暂停留,食物 的摄取量很少甚至并不摄取食物,其体重基本 保持不变。
迁徙中——停歇选择
• 中途停歇地
实验设计部分
东方白鹳的迁徙研究
研究目的
1.画出不同种群的繁殖区、越冬区 2.确定鸟类迁徙的时间表,找出正常的迁徙路 线及重要的中途停歇地
研究对象的简介——东方白鹳
• 鉴别特征:
大型涉禽。体长110—128厘米。嘴粗而长, 黑色;脚甚长,红色,胫下部裸露。站立时 体羽白色,尾部黑色。飞翔时头、颈向前伸 直,脚伸向后,远远突出于尾处,全身除飞 羽黑色处,全为白色。
迁徙中——时间规律
• 日节律——白昼?or黑夜?or BOTH?
昼间迁徙:猛禽 夜间迁徙:食虫鸟类 昼夜迁徙
迁徙中——时间规律
• 年节律
• 鸟类迁徙通常是一年两次,即春季由越冬地 迁往营巢地,秋季由营巢地迁往越冬地。 • 一般来讲,春季迁来营巢地较早的鸟,迁离 的时间较早,迁来晚的鸟,迁离的时间也较 晚。
迁徙前——生理节律
• 神经内分泌变动节律
• 鸟类迁徙所涉及的一系列活动是受神经内分 泌系统控制的。日照延长,在松果腺作用下, 脑下垂体分泌两种激素,即皮质酮和催乳素。 这两种激素的综合作用,使鸟类完成了一系 列的生理准备,包括生殖腺发育、脂肪积累 以及定向能力的增强等
迁徙中——时间规律
• 同一年里,同一种不同年龄或性别的鸟迁徙 的时间不同,分三队: 先头部队 主队 迟到者
一.环志
• 2.取鸟
一.环志
• 测量 • 1. 喙长
一.环志
• 星测 • 2. 头喙长
一.环志
• 星测 • 跗蹠长
一.环志
• 星测 • 尾长
一.环志
• 星测 • 体长
一.环志
• 上环
• 放飞鸟类
二.卫星发射器
• 由卫星发射器(platform transmitter terminal,简称 PTT)、安装在卫星上的传感器、地面接收站三部 分组成的系统构成了该方法的技术平台。 • 其工作原理是:卫星上的传感器在接收到由卫星发 射器按照一定间隔发射的卫星信号后,将此信号传 送给地面接收站处理中心,经计算机处理后得出跟 踪对象所在地点的经纬度、海拔高度等数据,提供 给研究者,研究者最后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后期处理, 并将结果用于保护中。
鸟的迁徙
生科 09 组长:赵心音 组员:侯雨辰 ,尹丹妮,孙恬怡,魏铭, 黄珺
展示简介
• 论文综述部分 • WHY? 鸟类迁徙的原因 • HOW? 鸟类迁徙的过程 • STRAGEGY 常用的研究手段 • 实验设计部分——东 方白鹳的迁徙 • 东方白鹳的简介 • 研究方法
论文综述部分
为什么要迁徙?
迁徙中——定向
• 视觉定向:
1. 日月星辰定向 2. 地标定向
• 非视觉定向:
1. 磁场定向 2. 听觉定向
迁徙中——结群现象
• 队形
迁徙中,保持一定的队形可以有效的利用气 流,减少迁徙中的体力消耗。 一般有: 人字形,一字形(纵/横):
体型较大的鸟,如雁形目
封闭群 :
体型较小的鸟,如雀形目
迁徙中——高度、速度和距离
• 外因:
• 食物的不足 • 气候:气候变化大的留鸟多 eg. 温度
• 光照: 影响鸟类激素的分泌
WHY?
• 内因
• 生理因素:繁殖 ,“迁徙不安” • 历史遗传性因素 鸟类的迁徙是一种本能,源于历史上自然环 境发生变化而形成的。
迁徙前——生理节律
• 能量存储变动节律
• 鸟类迁徙期间的能量消耗完全依赖于体内以 脂肪形式储存的能量,所以, 鸟类在迁徙之 前要积聚脂肪,以保证迁徙时的能量消耗。
• 繁殖
3月份开始繁殖,筑巢于高大乔木或建筑物上, 每窝产卵3~5枚,白色,雌雄轮流孵卵,孵 化期约30天
Leabharlann Baidu
研究对象的简介——东方白鹳
• 迁徙
• 9月末至10月初开始离开繁殖地往南迁徙。迁 徙时常集聚在开阔的草原湖泊和芦苇沼泽地 带活动。迁徙路线主要沿松嫩平原经吉林省 莫莫格、向海,沿辽河流域经双台河子和北 戴河往南迁。这是一条最主要的迁徙路线。
研究方法
在黄河三角洲等东方白鹳的迁徙停歇地周围进行以 下工作:
• 环志 • 卫星发射器
一. 环志
• 概念
鸟类环志,是在候鸟繁殖地,越冬地或中途 停歇地电网捕鸟,将印有特殊标记的金属环 佩戴在鸟的腿部然后将鸟在原地放飞以便在 其他地点再次观察或捕到。
一.环志
• 过程描述
• 1.网捕
一.环志
• 2. 取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