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教育课程新理念与教师培养的思考.doc
《《关于职业教育的理念与课程建设的思考》培训心得》
《《关于职业教育的理念与课程建设的思考》培训心得》心得体会机械工程系山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杜明汉教授来到我校讲学,针对我校正在进行的示范校建设以及一体化教学的改革的现状,为教师们进行了关于职业教育的理念与课程建设的思考相关内容的培训,这次培训对每一位老师来说都是一场及时雨。
培训当天,杜教授就职业教育的理念以及课程建设的相关内容做了重点讲解。
职业教育的核心理念在哪里呢。
职业教育是指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各种职业高中、中专、技校等职业学校教育等都属于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职业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也可以说是人自身发展的产物,而且是发展到某个特殊时期的产物。
职业教育受益于社会,社会也可受益于职业教育,促进社会发展是职业教育的应有之义和神圣职责。
职业教育以人文精神的培训为先,职业教育是通过对受培训者的培训来达到培训社会的目的,通过对不同个体的职业培训达到整和社会的效用。
职业教育既是对个体的培训与教育,也是对社会的培训与教育,不能把二者截然分割开来,从这个角度上讲,职业教育不是为了教育而教育,而是通过职业教育使国家向更好、更有效的方向发展。
职业教育的主体不再是培训者,而是受培训者,这对长期以来中国人的"师道尊严"的职教理念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
在职业教育中,人是职业教育的中心。
而职教中的人包括两部分:培训者和被培训者,因为职业教育是要把被培训者培养成才,所以被培训者是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目的所在,也是职教的重心所在。
同时针对课程改革方面,杜院长也着重讲解了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方法。
首先是职业教育课程的选择,即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已有职教教材中适合教学的内容。
对课程内容进行选择时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技术水平,即课程内容与本地区的技术水平是否符合。
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与师资培养策略研究
定 , 是 年 满 1 岁 的 男性 第 二 代 的 公 民 和 目 , 励 教 师 参 加 一 些 展 览 和 学 术会 议 , 凡 8 鼓 扩 新加 坡 自l 6 年 独 立 以 来 , 过 引进 外 永 久 居 民都 必 须 服 兵 役 两 年 , 工 艺 教 育 大 教 师 的 国际 视 野 , 证 职 业 教 育高 质量 。 95 通 在 保
策 : 语 +母 语 。 英 中 学 教 育 阶 段 。 学 结 束 后 要 参 加 离 小
由 几 所 中等 职 业 学 校 或 技 校 合 并 升 格 而 来 , 原 有 的 教 师 师 资 结 构 参 差 不 齐 , 践 其 实
参 考 文 献
l 新 教学体系还不完善 , 学结合、 产 产教 结 合 还 【1刘 晓 玲 . 加 坡 职 业 技 术 教 育 的 发 展 研 校 考试 , 入 中学教 育阶 段 , 进 成绩 较好者 学 习 处 于 初 始 阶 段 , 离 国 家 对 双 师 素 质 的 要 距 究[ B OL . 国职 业教 育 与 成 人 教 育 E / 】中 快捷 课程 , 制 四年 , 学 成绩 一般者 学 习普 通课 求 还 有 很 大 差 距 , 适 应 中 国 的 职 业 教 育 为 网 .
业 教 育 国 家 , 现 出 一 批 世 界 先 进 的 职 业 涌
学院 。
实 现 项 目化 教 学 。 中 国 高 职 教 育 在 我 国 经 济 和 社 会 发 展 中 发 挥 着 重 要 作 用 , 职 业 教 育是 以 培 养 高
2 新加坡职 业教育 管理理念
用 人 自 由权 , 开 招 聘 , 胜 劣 汰 , 岗 定 的 , 放 的 职 业 技 术 教 育 新 路 子 。 公 优 以 开 人 , 求教师必须适应形 势的发 展需要。 要 中 国高 职 院 校 的 专 业 教 师 进 校 大 多 数 5 结 语 总 之 , “ 才立 国 ” “ 以 人 、 以人 为 本 ” 高 的 是 大 学 毕 业 后 从 普 通 高 校 直 接 进 入 高职 院
关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摘要】在激烈的高等教育市场竞争中,高职教育与发展相对比较成熟的本科教育相比,处于劣势。
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是高职教育当前的首要任务。
高职院校必须准确定位,突出办学特色,坚持理念建校,制度治校,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之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思想政治修养,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实践职业高职教育是高等学校教育从精品教育到大众化教育转变的必然产物之一,高职院校的教育对象是普通高校招生的最后一个录取批次的学生,被认为是高考“学困生”念的学校。
在激烈的高等教育市场竞争中,高职教育与已经发展相对比较成熟的本科教育相比,处于劣势。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增强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是高职教育当前的首要任务。
一、准确定位,彰显特色高职教育,姓高,名职,字教育,高职教育既是高等教育又是职业教育,它不是本科教育的压缩,也不是中等职业教育的简单复制。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生产第一线人才,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在长期的人才培养过程中,高职教育应秉承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优良作风,突出专业特色,注重加强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在教育的定位上,应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趋势分析,针对当地经济特色,加强宏观预测,坚持“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的原则,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二、理念建校,制度治校一个学院的落后,最根本、最根深蒂固、最不可救药的落后是理念的落后,理念是进行一切教育工作的精神支柱。
高职教育管理、服务、教学、思想政治教育等各个方面工作的都要体现高等教育的水平、层次和境界,都要以“创办优质高职学院、培养一流应用人才”为宗旨。
先进的理念是高职教育的指导思想,也是高质量、高层次教育的保证。
制度建设是学院长治久安、长远发展的根本保障。
关于高职教育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职教育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摘要:文章介绍了高职教育课程建设的核心理念和主要原则,高职教育课程建设的基本策略以及应把握的几个关键问题。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程建设;思考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2-2022年)》明确指出,要“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1]。
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单元,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集中体现学校的办学思想和人才培养特征。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发展定位,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己任,加大课程改革与建设力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和谐发展。
一、高职教育课程建设的核心理念和主要原则1.高职教育课程建设的核心理念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它的专业教学是一种横向为主的模块式教学体系,核心要素是以职业岗位技能的专项性和实践性为基础,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职业技能、专深的岗位业务知识、较强的技术再现能力为目标,能力和资格并重是职业教育之核心。
高职人才培养要突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满足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需要。
因此,高职教育课程设置显然不能采取学科本位,而应是职业能力本位的。
就业导向、能力本位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核心理念。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导向、以实际工作岗位所需职业能力为导向建构高职教育课程,实现学生与社会、与企业、与具体工作岗位之间的无缝对接,实现社会、企业、岗位需要与人的需要的有机统一,才能促进高职教育更好地适应并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2.高职教育课程建设的主要原则(1)课程开发主体多元化。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高职课程开发必须多方参与,聘请相关行业、企业、用人单位以及科研院所的有关人员共同开发课程,明晰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引入行业、企业新职业标准、新技术、新工艺充实课程内容和教学资源,选取和设计工作、生产中的实例、个案作为研究对象,才能实现课堂与行业、职业需求的有效连接和无缝对接,从而更好地适应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出满足需求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
浅谈个人对高职教育理念、思路的心得体会
浅谈个人对高职教育理念、思路的心得体会经管系赵元婕在为期四天的高职教师岗前培训中,多位名师从不同角度出发,针对高职教育这一主题为我们作了深刻而精彩的演讲。
老师们从宏观方向上介绍了高职教育的发展情况和未来趋势,使我们对高职教育的特点、使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又通过对课堂教学及教学方法改革的讲解,提出了高职教育对教师素质能力等各方面的细致要求;更带回了在德国和澳洲交流学习的宝贵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并以示范课这一生动形式向我们具体展示了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上好一堂优质课。
这种宏微观结合、理论与实践相互进行的培训方式,让我们在明确大方向的前提下,对高职教师的责任、使命、素质、技能等方面有了更全面深刻的认知,着实令人受益匪浅。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
多年来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高职教育工作者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高职教育的新理论、新模式、新机制、新规律,在教育思想观念上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其中,以明确的教学思想指导办学实践至关重要。
只有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高职教育的特色思想,认真总结高职教育的基本规律,不断改革创新,才能使高职教育事业实现持续健康的发展。
以我校为例: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积极探索各种形式的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学训交替、工学结合、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综合素质;同时适应社会需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推进专业结构优化,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取得了显著成绩。
高职教育的理念、思路必须通过教师这一桥梁具体贯彻到平日的课堂教学当中才是成功的,因此教师的职责重大。
作为一名高职教师,我谨结合培训内容及自己的平日教学谈谈我的体会。
唐代哲学家韩愈将教师的功能定位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育人。
浅谈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谈几点建议 。 关键词 : 职业教 育; 课程改革; 新理念
不适应人 才素质 “ 国际接轨 ”的新需 而形成的理念应该成为新课改的指导思想或原 与 为适应经 济和社会 发展 对职业 性 、应用 质差, 性 、技术性人 才的要求 。 职业教育 结构不 要 。所 以, 即将 到来 的职业 教育课 程改革 中 则 。职业 教育新 课改要 坚持终 身学习 的新 理 随着 在 就必须做到, 在培养学生知识 、能力 、全 面 断深入 的改革, 学校办学 的首要任务 就是 要 开拓创新, 坚持和体现 以素质为本 位的 念, 职业 努力 课程改革 。在当今市 场经济 迅速 发展 的形 势 新理 念 。 素质的过程 中重视使学生掌握N-: q 有效的学 习 3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改革新理念 方法, 学会学 习, 终身能够 自己学 习, 断进步和 不 下。“ 适应就是 质量, 质量就是生命 ”观念 的进 步确立, 各类职业学 校越 来越感 到 已往 的课 现实中职业教育课程明显存在着以教师为 发展 。这就 要求在课 程 中更 多地充实 有关思 让 程不能适应时代发展 的需要 , 了 国内外 职 主体 。 综合 科学知识 和课堂 教学为 中心的问题, 生 维、知识形成 、认知方 法等内容, 学生从 中 学 积 另一方面在课 程呈 现 业 教育课程改革发展 的基本 理念, 现对我 国的 在课程 中缺乏主体性, 极性 和创造性 。所 以, 了解 和掌握 科学的方法。 要改变职业 教育课程 中学 生被动 的局 面, 就必 和表 现的过 程中, 更多地 增加 学生 自已探究 。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以下新理念: 主要 自己发展新知 的内容, 使学生 学 l以市场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改革新理念 须坚持学生 为主体的课程理 念, 强调以下 自己发现新知, 职业教育课程必须主动适应市场经济 的需 两点: 会学习。坚持终身学 习的理念是新课程改革 的 求, 树立以市场就业为导 向的职业教 育课程改 3 吸收学生参加课程改革 的决策与设计, . 1 个重点 。 革 的新理念 , 改变过去 以学科 为导 向设 置职业 学生代表要参与课程改革的决策过程和设计过 终身学习的课程与传统的课程的主要区别 点在 于: 前者重学。 后者重教: 者重视 过程与方 前 教育课程 的旧理念, 根据社会人才市场 , 职业市 程, 在各个环节上都要听取学生的意见。 32在课程的编制与使用 中, . 发挥学生 的主 法, 者重视知识体系: 后 前者以学生为主体, 后者 场的需求进 行课程改革应表现 在: 前 后 1 职业教育 的课 程设 置门类 和招生 数量 体作用 , 学生参 与具体 的课程 内容编制, . 1 让 在课 以教师 为中心 : 者重创造 。 者重识记 。终身 对于课 程结构与形式 的选择, 也要 听 学 习课程的这些新特点反映了职业教育发展的 既要紧扣 当地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及其发展趋 程编制后, 势。 又要紧 盯人才 市场 和职业市场 的变化 。如 取学生的意见, 适应其需求 和特点 。 规律: 是应该加强 和发扬 的。所 以, 教育新 职业 此才能了解社会和经济对 职业技术人才和劳动 这两个方面构成了学生主体课程理念 的基 课程改革, 应该研究终身学 习的思想 内容, 体现 终身学习理念的要求 。 者培养的数量、品种 、 规格等客观要求。 本内容, 都应在课程改革中体现和落实 。 1 提高职业教育毕业生具有 适应就业市 . 2 以学生为主体作为一种理念制约着课程改 综上所述 , 教育的课程改革, 职业 是一个值 场变化的素质 。由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 向选 革的方方面面。包括课程 的决策、设计 、编制 得深人探讨的课题 。只有不断地研究和改革课 择 、合理 流动的就业机制 的形成 , 人才通 过市 和实施, 是现代课程改革的一个大趋势, 是 程, 尤其 才能越来 越接近职业教 育的培养 目 : 以 标 “ 。我们相信, 职业 场得到合理配置, 既使人才主体选择度增大 , 做 现代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这种新 的反映了时代 就业为导 向、以服务为宗 旨” 到各尽所能, 又能让用人单位能够量才 录用 , 做 发展 规律的理念应该受 到重视, 且努力使 之 学 校的学生会借助于新的课程与时俱进 。 并 参 考 文 献 到各尽其才 。 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新课程改革 的理念。 4以实践为主的课程改革新理念 [ 1 ]孟宪平. 试论职业教育的课程 改革 田 . 职教 2以综合素质为本位的课程改革新理念 传统的职业教育课程在形式上主要表现为 通 讯 ,0 2 1 2 0 ,.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在二十世纪经历 了从技能为本位到能力为本位 的发展阶段 。前 知识的体 系和技能的系统 。对这种形式 的课程 f】秦 虹. 业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与实施策略研 2 职 学生 另 J J. 20 , 2 者强调职业教育的课程要与某种或某些具体 的 的学习主要是教师讲授, 听授 , 外加一些 究 【 职 教 论坛 ,0 51 . 职业 紧密结合, 以使学生掌握 从事职业 工作 的 操作练习或实习。这种课程形式使职业教育脱 『1戴士弘. 3 职业教育课程教 学改革 【 北京: M1. 2 0 ,. 具体技 能, 为学生 的就业服务 。后者是 强调职 离职业发展 的实 际, 是培养 “ 劳心者 ”的旧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0 76 业教育的课程要培养学生适应 职业变化、就业 念。在现代理 念中, 既使培养 “ 劳心者 ”, 必 也 作 者简介: 亮 (9 1 2 ), 工学硕 张 18 ,1 一 女, 变动、劳动力流动的能力。从技能为本位转向 须是会探究 、能动手 实干的人 。所 以, 职业 教 士, 江苏省靖江市人 , 现为常州工程职业技 术学 能力为本位 . 反映了职业教育课 程改革 随着 经 育新课程改革应努力体 现一种新 的教育理念, 院无损 检测技术 专业教 师, 主要从 事无损 检测 济、 科技与社会的发展而不 断革新、不断与时 即以实践为主要课程形式 的理念 。 技术领域 的教学及科研 工作。 俱进的规律。 实践是学生动手与动脑 的相结合。运用知 进入二 十一世纪, 职业 教育课程 的理念再 识 于实 际。或从实 际 中发现 、发展知识 的活 次发生了新 的变革, 由能力为本位 转 向以素 动 。实践一方 面是学生学 以致 用, 另一方 面是 质为本位, 后者强调 职业教 育的课程 改革在理 学生用 以而学 。它把学与用完满地统 一起 来。 念上要突破 或超越技能 、能力 的局限, 转变为 课程在 内容与形式上 应坚持 以实 践为主, 是 这 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这其 中包括 科学素 职业教育 的本质特点所 决定 的。所 以, 教 职业 质、人 文素质、劳动素质和生活 素质等等, 使 育新课程改革应坚持实践为主的理念。坚持这 学生逐步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这些理念 已经在 理念 , 面要求课 程内容加大实践的 比重, 一方 当今世界 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 、选择和使用中 般来说, 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应有一半至 2 / 3的 充分体现 出来。所 以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设 比重是实践性活动。而在课程呈现与表现形式 置 中, 要做 到在 门类 上使 科学 、技 术课程与人 上, 主要是操作实践, 5 %以上 。这样 的课 应 占 0 合乎 职业 文课程结合, 文、理 结合, 在内容结构上使科学 程就与普通教 育的课程 区别 开来 了, 技术知识体系与人文价值体 系相结合 , 充分体 教育培养 目标的要求 。 现二者的统一 。 5坚 持 终 身学 习 的课 程 改革 新 理 念 据了解, 国职业人才 、劳动力在 国际劳 我 终身学习是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大趋 动市场上竞争力低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全面素 势, 更是职业教育课 程改革 的一 大趋势 。由此
关于高职教育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高职教育课程建设需要与行业、 企业紧密联系,以适应市场需求
和职业岗位变化。
高职教育课程建设需要注重实践 性和职业性,加强实践教学和校 企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
职业素养。
研究不足之处及后续研究方向
研究样本不够广泛,可能存在 地域和学校类型等局限性。
对于高职教育课程建设的具体 实施方法和策略,需要进一步 深入探讨和研究。
力和综合素质。
强化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
提供政策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投入力度,出台相 关政策,鼓励和引导高职教育的发展。
加强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高职教育课程建设的各项制度和规 定,确保课程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高职教育课程建设对于提高学生 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
任务
高职教育课程建设需要基于工作过程和岗位需求,开发优质核心课程,完善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加强实 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推进教材建设,丰富教学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教学 水平和专业素养。
高职教育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
适应性原则
高职教育课程建设应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需求 ,与行业标准和企业需求紧密结合,体现职业教育的针对 性和实用性。
04 高职教育课程建设的保障措施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加强教师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 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传授知识和技能给学生。
引进优秀教师
从企业、高校等引进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 的优秀教师,增强师资队伍的整体实力。
建立教师激励机制
通过设立奖励机制、提供晋升机会等手段,激励 教师积极投身高职教育课程建设工作。
高职教育理念及教学能力提升的思考
职业敏育
高职教 育理念 及教 学能力提 升的思考
芦 丹
黄石 4 3 5 0 0 0 ) ( 黄石 职业技术 学院, 湖北
【 摘
要】 对于 当代 高职教育问题 , 转 变观念 、 提升 能力, 课程建设是关键 , 以改造课 程作 为提 高教学能力的抓手 ; 带任务培训 ,
下企 业锻 炼, 熟悉职业环境 、 岗 位, 提 炼项 目 ; 积极 参与科研 , 通过科研提升 自 身潜在能力。企 业参与制订教 学计划 、 师资 配备和课
步, 而应该具有 更新 的认识 , 张 慧波博士说 的好 , “ 职业 院校 教 识 ” 与“ 教师的观念 ” 两个 核心要素 , 其 中 观 念 包 括 对 教 与 学 的 对教师的角色 的认识等 等。首先 , 教师要 发挥个人特长 , 师不仅要关注传授知识 、 训练能力, 更要关注育人 , 要有人 才培 认 识, 既有一 般教学规律和形式 的探 养 整 体 架 构 思想 ; 不仅关注课堂, 更要关注课堂之外的东西 , 如 我们要认真学 习教育教学理论 ,
三一班 ” 、 “ 山推班 ” 等校企合作班级, 学生毕业后 , 根 是 职 业 技 术 的 岗位 群 ,也 就 是 说 要 按照 市场 的需 求 设 置 专 业 。 我校现有“
高职教师教学理念探析-精品文档
高职教师教学理念探析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使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教学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
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点在教师,高职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对教学理念的认识根据《辞海》,“理念”一词是一个哲学术语,源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哲学体系里的一个哲学术语。
“理念”和“观念”没有严格的区分,在很多情况下是可以相互借用的。
“理念”是人们对某种事物的看法、认识、观点和解释,是经过思考和推理后得出的精彩而简明的概念。
教学理念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理性认识、价值判断和理想追求,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性。
根据一般教学规律和高职教学的特点。
高职教师的教学理念分为三个层面:宏观层面的教学理念、操作层面的教学理念和课程层面教学理念。
宏观层面的教学理念是高职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过程等总的认识、理解与概括,具有原则性、规范性和指导性。
高职教育的“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为高职教育指明了办学方向、确定了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了肩负的使命,是高职教育的办学宗旨、指导思想,也是高职教师宏观层面的教学理念。
操作层面的教学理念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情景中运用教育学、心理学或课程理论,将宏观层面的教学理念转成操作层面的教学理念,使其具体化、实践化,从而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
高职教师如何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如何将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重任落到实处,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将宏观层面的教学理念转换成具体的、有方法、有措施、能够指导自己教学行为的、具有操作性的教学理念行为尤为重要。
课程层面的教学理念包含了教师对学生、知识、素质与能力的认识和总的看法,也包含了教师对所教学科的认识,因为对课程的认识会深深地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目标。
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新教师培训探讨与分享
事后反思
对突发事件进行认真反思和总结,分 析原因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加强预防
加强课堂管理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 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减少课 堂突发事件的发生。
04
CHAPTER
学生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
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及需求
学习风格差异
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如视 觉型、听觉型和动觉型等,教师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合 理安排教学步骤,优化
教学方法和手段。
准备教学资源
提前准备好教学所需的 课件、教具、学具等,
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课堂氛围的营造与调动学生积极性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积极与 学生沟通交流,营造和谐、民
主的课堂氛围。
创设教学情境
通过故事、游戏、实验等方式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 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
与同事沟通协作
积极与同事交流,分享教 学经验和资源,共同解决 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与领导沟通协作
主动向领导汇报工作进展 和成果,寻求指导和支持 ,促进学校整体工作的推 进。
与家长沟通协作
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 ,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背 景和特点,共同促进学生 的成长。
参与教研活动,共享资源,共同成长
参加教研活动
适用于新教师的教学方法推荐
互动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通过提问、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鼓励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他们的学习 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在分析、讨论 中学习和掌握知识,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式教学法
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问题、提供资源等方式,引导学 生自主探究和发现知识,培养他们的自主 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关于高职教育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课程设置与职业需求
1 2 3
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一些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与职业需求存 在脱节现象,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导致学生 难以适应社会职业需求。
缺乏实践课程
高职教育中实践课程相对较少,学生缺乏实际 操作的机会,导致技能掌握不足,难以胜任工 作岗位。
更新速度慢
课程设置未能及时跟上职业需求的变化,导致 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需求存在差距。
课程设置与行业需求的对接
行业调研
定期进行行业调研,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以便及时调整课程设置,确保课程 与行业需求紧密对接。
校企合作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企业的实际需求,增强课 程的实用性。
动态调整
根据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对课程设置进行动态调整,确保课程内容的更新与行业需求同 步。
高职教育课程建设应注重课程的整合与优化,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
校企合作与产学研结合
高职教育应加强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研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国际化与本土化结合
高职教育应注重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结合,引进国际先进教育资源,同时结合本土实际情况,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 才。
02
的同时,能够顺利通过职业资格证书考试。
师资队伍与行业实践的结合
教师培训
定期组织教师参加行业实践和技能培训,提高教师的实 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使其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
企业挂职
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了解企业的运营模式和实际 工作流程,提升教师的实践经验和实践教学能力。
行业专家授课
邀请行业专家参与课程建设和授课,将行业前沿知识和 实践经验引入课程内容中,增强课程的实用性和前瞻性 。
现代职业教育新理念的理解与应用-最新教育文档
现代职业教育新理念的理解与应用一、前言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十分迅速,进一步推动了世界各国和地区间的经济竞争与合作。
新形势下,各国和地区间的经济竞争,从表面上看是科学技术、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的竞争,其实质是人才的竞争和教育的竞争,特别是技能型人才和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竞争。
因此,一个国家和地区要发展经济,提高产业竞争力和综合经济实力,必须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加快培养适应行业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不断提高企业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不断提升行业企业的竞争力,促进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令人高兴的是,目前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把职业教育作为整个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二、现代职业教育应具有全新的教育理念现代职业教师应当立足我国的国情,对当今教育的发展、教育对象的变化以及教与学的关系有全新的认识,更新教学观念就容易产生比较清晰的思路。
现代职业教育新理念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思想以及灵活教学方法。
1 以学生为中心。
其一是学校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个性培养,了解学生的需求。
有句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若不了解学生的需求,不知道他们的兴趣是什么,学校按自己的意图是不能培养出好学生的。
其二是课堂上改“教师传道”为“教师引导”,从这个意义上讲,以往教师的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而现代职业教育中教师的角色应作必要的调整,也就是说现在教师的角色是“一个引导者”,不是为传授知识而去讲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知道如何去学习知识,如何更新自己的知识。
课堂行为因此也变得不再像“青蛙式的课堂”,而是一种平等、圆桌、探索式的课堂。
其三是注重学生的人格培养,以往学生在校主要是学好文化专业知识,其他都不重要。
事实证明,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发展上是有缺陷的。
现代职业教育中,重视一个人全面发展,其关键是要培养学生有一个健康向上的人品,有很好的人格魅力。
高职教育理念学习心得体会
高职教育理念学习心得体会在高职教育方面的学习过程中,我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理念和心得体会。
以下是我对高职教育理念的学习心得体会,共计____字。
一、培养实用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理念在高职教育中,培养实用型人才是核心理念。
实用型人才不仅具备专业技能,还能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培养实用型人才,高职教育需要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和实训场所。
我在高职学习中,深感到实践的重要性。
通过实践,我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理论知识,还能够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我在学习中注重参加实践活动,积极参与实训,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二、依托产业发展是高职教育的根本出发点高职教育的根本出发点是依托产业发展。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当前和未来产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
因此,高职学校需要紧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专业设置,设置与产业需求紧密相关的课程。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高职学校还要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展产学研项目,提供实习机会和就业岗位。
我在高职学习中,认识到依托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我积极参与企业实践活动,了解产业发展趋势,并根据企业需求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三、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
创新和创业精神是当前社会所需的核心素质之一,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将增加他们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空间。
因此,高职学校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力和创业能力。
我在高职学习过程中,重视创新创业教育。
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创新创业竞赛和讲座,培养了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四、注重素质教育是高职教育的重要方向注重素质教育是高职教育的重要方向。
高职学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涉及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
高职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人际交往能力等,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竞争力。
职业教育新人才培养方案与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
职业教育新人才培养方案与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职业教育是指面向社会、经济发展和劳动者职业需要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具有一定职业素质和技能的人才。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职业需求的不断变化,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培养具有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新人才,需要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并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
职业教育新人才培养方案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因此培养方案应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设置。
通过实习、实训、实践等形式,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培养方案应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当前社会,只有掌握一门职业技能是远远不够的,人才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
培养方案中应适当安排一些通识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创新思维等综合素质。
教学质量的思考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
为了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也需要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通过对学生的考核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对教学过程进行追踪和改进。
职业教育还需要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
有效的职业教育要能够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培养出具备高素质和高技能的人才。
学校应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培养方案,使培养出的人才能够符合市场需求。
要注重实施培养方案的监督和评估工作。
通过定期对培养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对方案进行调整和改进。
也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问题,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
职业教育新人才的培养方案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
只有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并注重教学质量的监督和评估工作,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新人才。
高职教育新理念课程改革心得-(共5篇)
高职教育新理念课程改革心得-(共5篇)第一篇:高职教育新理念课程改革心得 -高职教育新理念课程改革心得唐兵作为高职院校的一名老师,二十五日下午我参加了高职教育改革的学习,这次会议由教务处组织,会上刘院长和向院长对我院的课程改革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围绕“对岗课改”目标,开展新一轮教学改革。
我学习到了很多教育改革的新理念,使我深感责任重、压力大,所以我只有更加努力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才能胜任自己的岗位。
新一轮教学改革是按照教育部2011年的文件精神,在原来精品课、标杆课建设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进行的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改革,强调学历和岗位培训相结合、课堂和实践相结合、企业文化和思政教育相结合。
目标任务:一是对应岗位和职业标准的需要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适应公司发展大局;二是注重专业发展方向,对课程的内涵进行由外而内的改革,适应社会发展形势;三是通过实训设备运用、岗位训练、企业文化实训等,缩短人才培训周期,进行由虚向实的改革,适应企业的需要。
最终达到满足企业发展和学生就业需要的目的。
向院长给我们上课时,专门对由上而下的改革、由外而内的改革、由虚向实的改革做了非常详细的解释,使我们对“对岗课改”目标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知道自己工作的目标和在以后工作中如何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
首先我按照102个岗位标准、岗位目标、岗位能力的要求对照自己的专业认真学习,熟悉自己的岗位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管理学、心理学、组织行为学以及团队合作、沟通交流、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通过对新课程改革的学习,对新课改有了更深的认识,体会到新课程是社会发展和改革的需要,它为我们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课改是一次对传统教育的革命,它打破传统教育原有的单一、教条的教学模式,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它让沉闷、闭塞的课堂充满欢声笑语。
这次培训对于我将会有很大帮助,为我在今后教学工作中提供了良好的指导。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教师要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最新-探析高职教师智慧教育理念 精品
探析高职教师智慧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教育思想的最高层次,文章将从课堂观、学生观、教学观三方面对高职教师的教育理念展开探讨,以期帮助高职教师树立智慧的教育理念,实现其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为社会培养出大批会学习、能创新、善合作的创作型人才。
高职教师;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教育思想的最高层次,是一种信仰化的教育观念,它直接影响教师的教育实践态度与方向,而智慧应是教育理念达到的最高境界。
文章将从课堂观、学生观、教学观三方面对高职教师的教育理念展开探讨,以期能帮助高职教师顺应时代的发展,转变原有落后的教育理念,树立科学的、先进的智慧教育理念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为社会培养出大批会学习、能创新、善合作的创作型智慧型人才。
一、课堂观1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地方。
知识和技能是学生能力发展的基础,高职教育一直在强调能力的培养,实际上扎实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能力发展的奠基石,只是教师在传授时应注重学生的主动获取,而不是被动接受,应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提问、多探究、多训练。
2课堂是学生体验成就感的地方。
教师应营造轻松、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适时为学生创造机会获得成就感,让学生全程参与进课堂,让每位学生都能从学习中找到自信和快乐,提高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有记忆。
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应努力做到多鼓励、多表扬、多微笑、少批评、少斥责、少生气,和谐的气氛、浓厚的兴趣会帮助学生生成智慧。
3课堂是学生良好品行养成的地方。
教书育人,在课堂上教师应言传身教,且身教重于言教,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学生。
上课不迟到、不早退、言而有信、板书工整、教态端正、语言得体、专业精湛……所有这些看似很小的事情,作为教师严格要求自己,一直坚持做下来,将无形中让学生养成诚实守信、工作严谨、待人谦和、业务精良等优秀的品行,让学生终身受益。
二、学生观传统的学生观认为,只有听老师的话成绩又好的学生才是好学生,其实在尊重老师的前提下,敢于向老师提出质疑也未尝不是一个好学生,说明他在思考,同时也可促进教师成长与进步。
新时期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理念
新时期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理念[摘要] 我国长期以来,认为高职教师进行的学术教学研究已经非常专业化了,无需关心他们的专业发展,但事实并非如此,应在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高职教师发展实际,形成我国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理念:以教师为主体,注重专业发展需求;以高职院校为基地,实现校本在职发展。
[关键词] 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理念近年来,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这大多是指向中职教师,对于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人们较少涉及。
实际上美国早在19世纪初就开始关注高职教师专业发展,但当时人们认为只要具备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就可以胜任教学工作,教师专业发展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研究水平,带薪休假是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形式。
20世纪70、80年代,美国高职教师专业发展进入了兴盛繁荣时期,一方面,开展专业发展的高校激增,发展了多种形式的专业发展模式,在政府和基金会的支持下成立了各种各样的专业发展组织;另一方面,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不断深化,高职教师专业发展不仅仅指专业领域内研究水平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教学能力水平和专业素质的提高,并且教师个人生活的发展也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向更全面更深入的方向发展。
但我国长期以来认为高职教师进行的高深学术研究已经非常专业化了,无需关心他们的专业发展,人们理所当然的认为高学历水平就是高专业水平,高职教师已经具备从事教师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可以自如地胜任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但事实并非如此,高学历不等于高专业水平,在我国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高的时期,借鉴美国的有益经验,根据我国高职教师发展的实际,形成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理念显得尤为必要。
我们认为应形成以下理念。
一、以高职院校为基地,实现校本在职发展校本在职发展是指以高职院校为基地,以教师和学校的发展为目标,从教师和学校的需要出发,满足高职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为目的教师专业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高职教育课程新理念与教师培养的思考
作者:李爱兵倪洪波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年第13期
[摘要]随着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党中央国务院号召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努力提高办学质量,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思想的转变,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文章讲述了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在课程建设和改革方面,而与之配套亟待解决的是教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问题。
[关键词]高职课程改革新理念教师培养
[作者简介]李爱兵(1971- ),男,湖北荆州人,荆门市职业技术学院医药学院副院长,讲师,主治医师,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人体解剖学、卫生教育管理;倪洪波(1971-),男,湖北荆州人,荆门市职业技术学院医药学院讲师,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皮肤性病的临床与教育。
(湖北荆州 434020)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20-0144-01
一、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新理念对教师素质提出了严峻挑战
1.职业教育要求教师从“教会学生知识”到“教会学生学习”的转变。
在陈旧的教学观念支配下,教师总将教学目标的建立直接指向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死记课堂传授的知识,教师只关注教,忽视学生的学,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这种观念和教学行为下的教师只能是“教书匠”,教师的任务就是把传授知识作为工作的主要对象,知识成了中心,而学生成了教师的边缘。
职业教育新课程要求教师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教师成为教育活动的创造者。
因为教师的劳动不可能千篇一律,教育时机的把握和教育矛盾、冲突的解决,需要教师做出正确、及时的判断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
在教学上,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要重视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转变,切实改变以落实“知识点”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重视教学的“生活意义”。
在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策略将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这些转变必然要求教师从“教书匠”转变为创造性教师。
2.课程结构改革要求教师具有宽广的专业知识背景和专业能力。
课程结构改革按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要求,设置了人文素质、专业基础、综合素质、素质拓展等模块课程。
在相关课程模块中增加了活动课程、整合课程、选修课。
这些课程要求教师全面更新自身素质。
一是教师要有更宽的专业知识背景和更强的专业适应能力。
这集中体现在整合课程的要求上,整合课程往往横跨多个学科。
二是教师要有更全面和更新的教学技能。
整合课程要求教师的教学技能冲破学科藩篱,打破学科界限,变得更全面。
如整合课程的教师要有将多学科技能统整起来的能力,要注重学科间的横向联系。
活动课程具有很强的过程性和情景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进行
恰当设计,故课程设计技能便成为教师的一种必备技能。
三是教师要有更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课程结构改革使教师面临一系列新问题,如整合课程的教学、活动课程的实施、选修课的安排等,这就要求教师有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3.课程内容现代化要求教师提升学术水平,拓宽学术视野。
课程内容现代化既表现为课程内容的更新,也表现为教材体系结构的优化、教材设计思路的现代化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
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利用好一切教育资源库和多媒体教育软件,如省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课程在网上的共享,要求教师具备同等的学术水平。
课程内容现代化要求教师贴近本学科的学术前沿,对计算机等新的工具性学科有足够的认识。
课程内容的生活化要求教师在知识价值的理解上,超越学科的局限,深切体悟知识的生活价值及其对学生人生成长的意义。
要做到以上几点,教师必须保持一种持续的探索意识和学术敏感力,并在研究方法和研究能力上有所积累。
这一切都可归结为教师学术视野和学术能力的提升。
4.高职教育新课程环境下,要求教师角色的转换。
在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巨大变化:教师将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管理者转为引导者。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同时,新一轮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将建立完整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即教师扮演课程开发者、教材编制者、教材选择者的角色。
二、教师培养必须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新课程改革需要
1.重视教育基本理论的学习,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没有观念的更新和思想的共识,很难达到课程改革的目的。
所以要使教师清楚课程为什么要改革,改革什么,改革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教师过好教育观念尤其是课程观念转变关是新时期适应课程改革要求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教师教育上必须对教师的教育观念、创新意识、实践技能的培养等给予充分的关注。
多年来,我们一直存在着师范性与学术性的矛盾,其结果造成了教师学科学术能力和教育观念、教育技能上的双重滞后。
师范性与学术性的矛盾造成这两方面的相互排斥和伤害。
现代社会,人类开始步入教育终身化、全民化、个性化的学习社会,终身教育观念深入人心。
因此,我们必须赋予教师培养培训的终身教育新观念。
在培养培训时要重视教育基本理论的学习,既重学术性,又重师范性,重视和提高教师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质量,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还要把握国际国内教育发展的新观念,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切实推进课程改革。
2.注重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衔接。
客观地看,我国教师的职前与职后教育严重脱节,导致了职前和职后教育在许多内容重复的同时,对教师职业素质的某些缺陷和空白点却视而不见。
笔者认为,职前与职后教育既要紧密衔接,又要注意侧重: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都应在教师专业生涯的所有阶段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职前教育应能够使未来教师具备整个专业生涯中完成许多教学专业任务所必需的大多数或全部的能力,能获得持久的专业学习和发展所必需的所有知识结构和态度。
职后教师教育通过进修、培训等方式,着重于提高教师的学历、教学能
力,增强职业适应性,培养骨干教师;着重于使教师学习新理论、研究新问题,培养教育教学专家。
3.调整教师教育专业课程结构,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从观念上说,世界各国都日益倾向于把教师从一种职业转变为一种特殊“专业”。
教师职业专业化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
教师专业化是提高教师素质、改善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课程设置是体现教师专业化的中心环节。
尽管不同学者对教师教育专业课程的基本构成有不同的见解,但在基本的方面是有共识的,即一个教师需要掌握普通科学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和技术。
根据这种认识,教师教育课程的基本结构大致上是由人文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综合素质课程和实践技能课程构成的。
人文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是教师教育的基础性课程,综合课程、实践技能课程是教师教育专业的标志性必备课程。
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了上述知识结构,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教师专业化要求对教师职前教育课程的目标、内容和运作的方法论进行相应地修正:如解决问题能力、终身学习能力、自学能力、合作交往能力、课程研制能力等应切实纳入课程目标和内容,相应的教育内容的选择和方法的运用必须注重创设相应的学习情景;课程门类的安排必须想方设法进行横向拓展,以提供学生较多的选择,而课程的管理则要进行纵向缩减,以体现“必需、够用”,同时,提高课程实施的效率。
职后教师教育课程的安排要保持其目标、内容与职前的衔接,职业素质的提高在学术性和师范性两个方面不可分割;从培养对象的实际出发,课程教学要更注重专题研究、注重自我更新知识能力和养成创新能力,强调学习者的自学和相互学习。
通过对教师教育专业课程结构理论的研究,推进教师教育及其课程体系的变革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