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导体和绝缘体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导体和绝缘体》精品课件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导体和绝缘体》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dde012e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b1.png)
新知讲解:探索1
我们可以借助电路检测器来检测物体的导电性。 选取身边的20种物体,用电路检测器分别检测它们的导电性,并 记录下来。 1.先检查电路检测器能否正常工作。 把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接触一下,是为了检查检测工具的准 确性,若检测工具出了问题,所有的活动都将失去意义。
6 导体和绝缘体
教科版 四年级下
新知导入
绝缘体
新知导入
在连接电路时,我们为什么要把导线两端的塑料包皮剥开?哪些物体 容易让电流通过,哪些物体不容易让电流通过?
雷电是常见的自然界放电现象,闪电击 中建筑物会对建筑物造成损坏,所以人们发 明了金属避雷针,它可以将闪电导入广袤的 大地,以保护建筑物及建筑物内的人们。避 雷针在这里充当“导线”的作用。
导体和绝缘体
新知讲解:研讨1
整理检测记录。在检测的物体中,哪些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哪些不能使小灯泡亮起 来?我们对物体导电性的预测与实际的检测结果相同吗?我们检测的结果都一样吗?
我们小组共检测了20种物体。检测中能使小灯泡发光的物体有8种,不能使 小灯泡发光的物体有12种。
我们小组预测正确的物体有16种,预测错误的物体有4种。经过实验发现, 金属基本上都是容易导电的。在预测中,出现错误最多的就是铅笔芯和羽毛这两 种物质。错误的原因是没有认识到铅笔芯是由石墨制成的,石墨是一种导体;羽 毛是由蛋白质构成的,蛋白质属于非电解质。其他预测错误是因为没有掌握正确 的科学知识。
回形针、钥匙、导线(芯)、铁钉、金属纽扣、长尾夹、一元硬币都 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物品,这类物品都容易使电流通过。铅笔芯不是由 金属材料制成的,但它也可以使电流通过。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导体和绝缘体》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导体和绝缘体》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1e7ca9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dd.png)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导体和绝缘体》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导体和绝缘体》是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6课。
导体和绝缘体是电学的基础知识,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导体的概念、导体的特点以及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能够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物体的导电性能,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电学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导电性能的探究,还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导体的概念、导体的特点以及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物体的导电性能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和特点。
2.实验探究不同物体的导电性能。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导体的特点和导电性能的差异。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各种导体和绝缘体物品、电池、灯泡、导线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导体和绝缘体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5分钟)教师通过实验和观察,展示导体的特点和导电性能,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导体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电池、灯泡、导线和各种导体和绝缘体物品,探究不同物体的导电性能。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PPT和黑板,总结导体的特点和导电性能的差异,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线、电器等。
让学生举例说明。
6.小结(3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导体的特点和导电性能的差异。
7.家庭作业(2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并说明它们的用途。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导体和绝缘体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导体和绝缘体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cad2298cf84b9d529ea7a8c.png)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石柱县西沱镇小学黎均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导体与绝缘体》教材分析:《导体与绝缘体》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它是研究物体导电性能的一篇探究课文,其教学内容分2 个部分。
第一部分:检测更多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第二部分:教室电器设备的绝缘材料和安全用电事项。
根据科学课程标,我将《导体与绝缘体》一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悉心引导学生经历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 。
教材以检测一块橡皮作为研究的开始,为了让学生能更容易的理解导体和绝缘体概念, 我将检测橡皮改为了检测铜丝和塑料,用电路检测器检测铜丝和塑料是简单的,这里的编写意图显然不在于对铜丝和塑料的检测结果,而是在于展开一项有价值的研究活动。
同时列举了一个小组的研究计划,这份研究计划的实施一一用电路检测器检测铜丝和塑料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
让我们先来看看要求学生学会的用电路检测器检测铜丝和塑料的过程。
1 、先预测电流是否容易通过铜丝和塑料使灯泡发亮, 把预测结果记录下来,将铜丝和塑料放在实验桌右边。
2、把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接触一下,看灯泡是否发亮。
3、用两个检测头分别接触铜丝的两端,看灯泡是否发亮;然后用两个检测头分别接触塑料的两端,看灯泡是否发亮。
4、再重复检测一次, 把检测时灯泡是否发亮的情况记录下来。
5、把检测完的铜丝和塑料放在实验桌左边。
我们仔细分析这份计划中5 个探究活动的科学内涵,不难看出活动体现了科学研究的有序性;体现了科学工作的常用做法;体现了工具的重要性;体现了检测方法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要让四年级孩子通过自己的讨论制订出这一计划是十分困难的,曾做过多次这样的实验,每次都是浪费了大量时间,而结果都事倍功半,由于时间关系,后面的研究活动只能草草收场。
本课教学是让学生自己学会制定一种检测计划,还是让学生学会并理解一种科学规范的检测计划呢?我在这两方面的价值意义上做了一番抉择,其实作为学生开始学习制订科学规范检测计划的第一课,学会并理解一种科学规范的检测计划才是更重要的,这是切合学生现有科学探究水平的,也是今后课堂教学由“扶”走向“放”的基础,我们引导学生学习一种科学规范的检测方法,学生在今后的自行探究活动中才能派生出更多的、富有生命力的方法。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导体与绝缘体》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导体与绝缘体》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172793f121dd36a32d8265.png)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导体与绝缘体》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名师授课教案】1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1.有的物质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导体;有的物质不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绝缘体2.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
(二)过程与方法:1.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导电性。
2.有步骤地实施检测,并整理实验记录,进行推断。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会与人合作。
2.培养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
3.认识到井然有序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是很重要的。
2学情分析1.现在的孩子接受外界事物的渠道多种多样,尤其是我们学校各种科普书籍非常丰富,获得物理学知识的孩子也是很多。
学生走进课堂前,对于要学习的内容并不是一无所知,他们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有不同的兴趣、不同的困惑,而这些,都有可能为我们的教学所用,成为课堂教学中丰富的资源。
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出发设计教学内容,是对学生资源的利用,就是关注了学生的经历和经验。
2.我在上课前,对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问卷。
通过调查,我发现大部分学生知道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但是,只是一个肤浅的认识,只知道金属类的物体导电,橡皮、塑料、纸等不到导电。
对其它的物体的导电能力就知之甚少了。
因此,我把检测生活中常见物体作为一个切入点,目的是培养学生探究的方法:有步骤、有条理地实施检测,并对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实验记录,进行推断。
重点放在对不同导体导电能力的探究和改变外界条件物体导电能力的变化上,以一系列探究实验,为学生搭建良好的“脚手架”,提高学习时效性。
3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检测和区分一个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对不同导体导电能力的探究。
2.教学难点:导体和绝缘体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化。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导体与绝缘体》说课课件.ppt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导体与绝缘体》说课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52f145f1bceb19e8b8f6ba9a.png)
重点是检测区分多种物体是导体还 是绝缘体
难点是合理分工,科学进行实验。
教科教科版版科《科学学四》第年四册级“下导体册与《绝缘导体体”说与课绝稿 缘体》说课稿
教学设计流程
复习导入, 解观释察概导入念
自主学习, 演观示察实导入验
分组实验, 整观理察数导入据
学生汇报, 找观出察规导入律
安全用电意 识观察培导养入
教科教科版版科《科学学四》第年四册级“下导体册与《绝缘导体体”说与课绝稿 缘体》说课稿
教学目标
1、学会并使用电路检测器检测身边常 见物体的导电性。
2、建立什么是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知道常 见物体中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3、学会与人合作,形成认真细致的探究 习惯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教科教科版版科《科学学四》第年四册级“下导体册与《绝缘导体体”说与课绝稿 缘体》说课稿
小组分工合作 教科版《科学》第四册“导体与绝缘体”说课稿
小组长:负责监督汇报工作。 材料员:负责领取材料,整理材料。 操作员:负责具体实验操作。 记录员:负责好数据的记录。 观察员:负责观察整个实验过程。
教科教科版版科《科学学四》第年四册级“下导体册与《绝缘导体体”说与课绝稿 缘体》说课稿
实验二:检测10种物体的导电性
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
教科版《科学》第四册“导体与绝缘体”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第四册“导体与绝缘体”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第四册“导体与绝缘体”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第四册“导体与绝缘体”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第四册“导体与绝缘体”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第四册“导体与绝缘体”说课稿
(1)自检:先检查电路检测器灵不灵。用两个检测头的 金属部分相互接触,若小灯泡亮了说明电路检测器是好的, 若小灯泡没亮说明电路检测器是坏的。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导体与绝缘体》说课课件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导体与绝缘体》说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fee96e86c175f0e7dd13759.png)
• 温馨提醒: 1.检测时先要检测电路检测器是否正常。 2.在检测前先进行预测。 3.为了提高检测的准确性,要重复检测
多次。 4.要认真及时地记录检测结果,合理得
分析后说说自己的发现。
小组分工合作 教科版《科学》第四册“导体与绝缘体”说课稿
小组长:负责监督汇报工作。 材料员:负责领取材料,整理材料。 操作员:负责具体实验操作。 记录员:负责好数据的记录。 观察员:负责观察整个实验过程。
我知道: 教科教科版版科《科学学四》第年四册级“下导体册与《绝缘导体体”说与课绝稿缘体》说课稿
1.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橡皮是否导电时,要先把电路 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接触一下,观察灯泡是否发
光。.................................................................(√ ) 2.金属材料一般都是导体。..............................(√)
3.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因此我们要好好的保护这些绝缘体。.........( √) 4.电线外面用塑料包裹,是因为塑料是绝缘体。(√)
5.不要用湿布擦拭电器、插座和开关,也不能用湿
手触摸它们。..................................................(√ )
教科教科版版科《科学学四》第年四册级“下导体册与《绝缘导体体”说与课绝稿缘体》说课稿
教学目标
1、学会并使用电路检测器检测身边常 见物体的导电性。
2、建立什么是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知道常 见物体中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3、学会与人合作,形成认真细致的探究 习惯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导体和绝缘体》实验指导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导体和绝缘体》实验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82419bf90066f5335b81216a.png)
四年级科学下册《导体和绝缘体》实验指导活动探究实验:借助电路检测器来检测物体的导电性。
【实验目的】检测物体的导电性。
【实验材料】一个电路检测器、回形针、橡皮、钥匙、导线(芯)、木质铅笔、铁钉、粉笔、塑料尺、干树枝、金属纽扣、玻璃片、吸管、长尾夹、透明胶带、铅笔芯、砖块、一元硬币、瓷勺、泡沫块、羽毛。
【实验步骤】(1)用两个检测头接触要检测物体的两端,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2)重复检测两次,并将检测时小灯泡“亮”或“不亮”的情况记录下来。
(重复检测两次,是为了提高裣测的准确性,减少失误)【试验现象】【实验结论】回形针、钥匙、导线(芯)、铁钉、金属纽扣、长尾夹、一元硬币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物品,这类物品都容易使电流通过。
铅笔芯不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但它也可以使电流通过。
橡皮、木质铅笔、粉笔、塑料尺等都是由非金属材料制成的物品,这类物品不容易使电流通过。
理解与应用1.像铜丝那样容易通过电流的物质,我们称它们为导体。
像电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容易通过电流的物质,我们称它们为绝缘体。
2.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希望有电的地方。
精炼反馈1、如图标出了制成铅笔的几种材料,通常条件下属于绝缘体的是( )。
A.木材、橡皮B.石墨、金属C.不确定【答案】A【详解】根据对选项进行分析,可知只有A中的木材和橡皮都是绝缘体,不善于导电。
所以题目的答案为A。
2、将下列各种物体连接在如图所示的电路检测器中,小灯泡不能够发光的是()。
A.铁钉B.回形针C.三角板【答案】C【详解】根据对题意分析,可知用选项中的物体连接电路时,只有导体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
分析选项,只有C选项的三角板是绝緣体,所以正确答案是C。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科学导体与绝缘体教案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科学导体与绝缘体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04352b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8d.png)
导体及绝缘体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导体及绝缘体》教学目的:1.科学学问:通过引导学生自行探究,初步学会推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并构建合适儿童理解的导体和绝缘体的根本概念。
2.科学探究:经验检测一块橡皮是否导电的过程,能根据检测一块橡皮的“科学标准”安排去检测更多的物体,能对所搜集的信息进展整理及分析,并提出问题。
3.情感看法价值观:学会及人合作,形成敬重事实的实证精神、细致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平安用电的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检测区分常见物体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教学难点:理解从物体构成区分导体和绝缘体的方法。
教学方法:探究法、试验法教学手段:示范法、理论操作法教学打算:试验盒十套,每套含试验记录表一张、电路检测器1个;橡皮、小刀、钥匙、纸板、泡沫、回形针、一般布料、石头、等待检测物体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教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曾经发生的故事:前几年一个晴朗的周末,有一个小男孩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春游。
休息的时候,小男孩看到地上草丛里露出一截白色的金属丝,就新奇地把手伸了过去。
于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爸爸妈妈只听见小男孩发一声惨叫,就倒在地上,全身抽搐。
原来那截金属丝是一根意外断开掉落的电线,他触电了。
离他最近的妈妈连忙一步跨过去就往孩子手上抓,她想把孩子拉开。
哪知道手才搭上去,就全身一麻,也被电了。
在这万分紧急的状况下,小孩的爸爸惊慌而不惊慌。
他快速地朝四周扫了一眼,没找到适宜的工具。
这时状况已万分紧急,不容耽搁。
他一把脱下身上厚厚的外厚,包住手,当心地靠过去,快速拔开小孩触电的手,再把他们拖到旁边。
两人最终得救了。
在这个事务中,小男孩被电以后,爸爸妈妈两人都去救,可是一个也被电,一个却没事,大家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在我们四周的物体中,包括人体在内,有的很简洁导电,有的却不简洁导电。
男孩妈妈一惊慌之下,忘了自已拉孩子也会被电,而爸爸却知道用不简洁导电的工具来救人。
所以在这个充溢电器的时代里,要平安安康地生活,爱护好自已。
《导体和绝缘体》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和同步练习
![《导体和绝缘体》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和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e6d83827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26.png)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2.6导体和绝缘体》说课稿【教材分析】《导体和绝缘体》是四年级下册《电路》单元的第6课。
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获得了一些关于电、以及电是如何工作的知识。
在这一课中,他们会发现将身边的物体连接到电路中时,情况是不一样的。
导体是一种允许电流通过它们的物质,绝缘体是电流不容易通过的物质。
导体和绝缘体在电路中是同样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这一节课中学生将探究物体导电性能,教学内容主要分2个部分,第一部分:检测区分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第二部分:使用电路检测器规范地来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否导电以及一些安全用电事项。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能提出科学探究的大致思路,能对自己或者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做出书面计划。
在实际过程中,如果让他们完成独立的计划,稍有困难,本节课在引导学生做完整实验计划。
四年级学生往往会用自己原有的经验来判断甚至想象替代实际科学实验情况,有些学生甚至只会凭借经验不加实验地将导体和绝缘体分类,因为要强调学生在课堂中实证意识的培养,每一种检测都要达到两次以上。
四年级学生合作分工意识还不够强,本节课会继续在小组分工提供帮助策略。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有的物质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做成的物体叫做导体;有的物质不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做成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2.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
科学探究目标1.根据任务要求制定一个小组的研究计划,并完成设想的计划。
2.实施有关检测的必要步骤,并整理实验记录。
科学态度目标1.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物体,有积极的探究兴趣。
2.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在实验中学习与别人合作。
2.在检测中培养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
3.认识到井然有序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是很重要的。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
教学难点:使用电路检测器规范地来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否导电。
【教学准备】每组学生准备:铅笔,长尾夹,铁钉,钥匙,橡皮筋,铁勺等待检测的物体,1个电路检测器,1份科学监测记录表。
小学科学实验电的导体与绝缘体的区别
![小学科学实验电的导体与绝缘体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c68a1e55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ae.png)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总结实验结果,与理论相比 较,加深对电的导体与绝缘
体的理解。
实验结果分析
分析导体和绝缘体的导电性能差异
实验数据:通过对比不同材料的导电性能,得出导体和绝缘体的导电性差异
分析:导体材料能够让电流通过,而绝缘体材料则阻止电流通过
结论:导体和绝缘体的导电性能差异是由于其内部结构和成分的不同所导致的
观察电流表的读数,记录实验数据
观察电流表的读数,记录实验数据 对比不同导体和绝缘体的导电性能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总结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找出规律和趋势。
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判 断哪些物体是电的导体,哪
些是绝缘体。
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各项数据, 如电流表读数、导线长度、 材料等。
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掌握导体和绝缘体的实验方法 理解导体和绝缘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学会通过实验验证导体与绝缘体的性质
实验目的:通过实 验验证导体与绝缘 体的性质,了解它 们在电学中的作用 和区别。
实验材料:导线、 灯泡、电池、各种 导体和绝缘体材料。
铝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 且易于加工,常用于实验中 需要大面积导体的场合。
绝缘体材料:橡胶、塑料、玻璃等
橡胶: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常用于电线包皮和绝缘手套等 塑料:大多数塑料是绝缘的,常用于电线的绝缘层和电器外壳 玻璃:在常温下是良好的绝缘体,但高温下会失去绝缘性能
电流表和电源
电流表:用于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强度 电源:为电路提供电能,使电路中产生电流
通过实验验证了导体与绝缘体的性质和区别
实验结果表明,导体能够导电,而绝缘体不能导电。 导体和绝缘体的导电能力与其内部结构有关,与外部环境条件也有关。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导体和绝缘体》精品教学课件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导体和绝缘体》精品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1c8555f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d6.png)
6.导体和绝缘体
教科版四下《电路》单元
在连接电路时,要先剪掉导线两端的橡胶皮。
铜丝
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叫做导。橡胶皮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
体叫做绝缘体。
哪些物体容易导电、哪些物体不容易导电呢?
序号
实验材料
预测
1 教科版橡四皮下《电路》单元
2
铁钉
3
塑料片
4
白纸片
5
陶瓷棒
6
铝片
水是导体吗? 大地是导体吗? 这是电线 在潮湿的空气中或者 在较强电流下,人体、 自然界中的水和大地 等都将成为导体。
教科版四下《电路》单元
仔细观察下图的物体,找一找导体和绝缘体?
接头
电池盒
保护壳
小灯座
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
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 的地方。
接线头
两个检测头接触橡皮的两端
序号
实验材料
预测
1 教科版橡四皮下《电路》单元
2
铁钉
3
塑料片
4
白纸片
5
陶瓷棒
6
铝片
7
铜片
8
玻璃棒
9
竹棒
10
木片
11
橡胶片
12
铅笔芯(石墨)
13
人体
第1次检测
第2次检测
最终检测结果
教科版四下《电路》单元
像铜、铁、铝等这些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
像木头、塑料、玻璃、陶瓷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7
铜片
8
玻璃棒
9
竹棒
10
木片
11
橡胶片
12
铅笔芯(石墨)
小学科学《导体和绝缘体》教案
![小学科学《导体和绝缘体》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afb5ea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fe.png)
小学科学《导体和绝缘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导体的概念,知道导体常见的例子。
2. 让学生了解绝缘体的概念,知道绝缘体常见的例子。
3.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2. 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
三、教学难点1. 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
2. 实验操作。
四、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铜线、塑料尺、铅笔、玻璃棒、水、电池等。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通过展示导体和绝缘体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导体和绝缘体有什么区别?1.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导体容易导电,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
2. 探究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2.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导体和绝缘体在电流作用下的表现。
2.2 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总结导体的性质:容易导电,有电流通过。
2.3 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总结绝缘体的性质:不容易导电,没有电流通过。
3. 巩固知识3.1 教师提问: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导体?哪些物品是绝缘体?3.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导体如铜线、铅笔、人体等;绝缘体如塑料尺、玻璃棒、水等。
4. 课堂小结4.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性质。
4.2 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评价。
5. 作业布置5.1 学生回家后,调查生活中导体和绝缘体的应用实例,写在日记中。
5.2 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和性质,以及实验操作是否顺利。
如有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为下次教学做好准备。
七、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调查,评价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对表现不足的学生给予指导和帮助。
八、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小制作,如制作一个简单的电路,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导体与绝缘体》教案(精选8篇)
![《导体与绝缘体》教案(精选8篇)](https://img.taocdn.com/s3/m/1d280c14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09.png)
《导体与绝缘体》教案(精选8篇)《导体与绝缘体》教案(精选8篇)《导体与绝缘体》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导体和绝缘体,认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二)能力目标:能够设计检验装置,并检验常见的各种物体的导电性。
(三)情感目标:一个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要通过检验后才知道,任何结论都是要通过检验后才能得出的。
二、教学重点:(一)认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二)知道导体和绝缘体的不同作用。
三、教学难点:(一)认识人体、水也是导体。
四、课前准备:(一)教师准备:1、自制教具电路板、2、电流实验盒、3、各种金属和非金属、4、新型试电笔、5、电工常用工具、6、玻璃杯、7、水、8、盐。
(二)学生准备:大号电池每人一节。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电的作用很大,但电压高时对人体有危险,所以我们家的电线外面都有物体把它包住。
包住了就没有危险。
你知道外面包裹的这一层叫什么吗?(二)新课课题:2、导体和绝缘体(三)问题:一个物体它是导体还是绝缘体,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证明呢?学生回答:用简单电路来检验。
把要检验的物品串联在电路中,如果小灯泡发亮,说明电流可以通过,它是导体。
如果小灯泡不亮,说明电流不能通过,它是绝缘体。
(四)检验一:P33把我们常见的这些物品进行分类:导体有:绝缘体有:(五)小结:容易导电的物体(电流容易通过)叫做导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电流不容易通过)叫做绝缘体。
(六)检验二:P34水是导体吗?注意;要在水中多放盐和多加电池。
(七)检验三:P34人体是导体吗?注意:要用新型试电笔检验。
(八)判断:P35常见的电器、电工材料、电工工具中它们哪一部分是导体?哪一部分是绝缘体?(九)安全用电:P35注意事项:晾衣服、放风筝、搞卫生。
安全用电:在我们家或其它地方一定要注意,一个插座上不能同时插入多个用电器。
在任何时候都要注意安全第一不能忘。
六、本课小结:我们通过检验的方法,知道了电容易通过的物体叫导体,电不容易通过的物体叫绝缘体。
小学科学第13课导体和绝缘体(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第13课导体和绝缘体(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986f147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05.png)
小学科学第13课导体和绝缘体(教学设计)导体和绝缘体是小学科学第13课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们与电流的传导和电器的工作原理密切相关。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针对小学科学第13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详细的介绍。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定义和特点。
2. 通过实例和实验,让学生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
3.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小学科学教材第13课的相关内容。
2. 实验器材:导体(如铜线、铝块等)和绝缘体(如塑料、橡胶等)、电源、电灯泡、电流计等。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或电视、电脑。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呈现一张插图,上面有一根铜线和一根塑料棒,请学生观察并描述两者的不同之处。
2. 引导学生思考,铜线和塑料棒在什么条件下会发生电流。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导体和绝缘体的定义:导体是指能够传导电流的物质,如金属等;绝缘体是指不能传导电流的物质,如木材、塑料等。
2. 教师通过投影仪或电视播放一段相关的视频,展示导体和绝缘体在电路中的运作。
三、实验探究(30分钟)1. 教师组织实验,将一根铜线和一个铝块连接到电源、电灯泡和电流计上,观察电流计的示数,并记录下来。
2. 教师让学生用橡胶手套将导体触摸一下,并观察电流计的变化。
3. 教师询问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引导他们得出结论:导体能传导电流。
4.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当导体表面覆盖一层绝缘体时,电流是否会改变。
四、小组讨论(15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导体和绝缘体在电路中的应用。
2. 学生可以以生活中常见的电器为例,探讨它们的导体和绝缘体部分,并解释电器的工作原理。
五、总结(10分钟)1. 教师总结导体和绝缘体的特点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并强调它们在电器工作中的重要性。
2.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并提醒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小学科学42导体和绝缘体(教案及反思)
![小学科学42导体和绝缘体(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15fefcd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41.png)
小学科学42导体和绝缘体(教案及反思)导体和绝缘体是小学科学教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它们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通过学习导体和绝缘体的特点和区别,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电流的传导和电器的工作原理。
本文将为大家呈现一个针对小学科学课程的教案,并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希望能对老师们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教案概述:任务名称:导体和绝缘体年级:小学 x 年级学科:科学时间: x 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2.能够区分导体和绝缘体;3.认识导体和绝缘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导体和绝缘体的示例,如铁钉、木材、胶带等;2.准备PPT或黑板等辅助教学工具;3.打印练习题供同学们练习。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们回顾电能转化的知识,提问:“大家知道什么是电能吗?电能是怎样转化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回答。
Step 2: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介绍(10分钟)教师使用PPT或黑板等辅助工具,向学生们展示导体和绝缘体的示例,并简要解释它们的定义。
示例可以包括铁钉、纸张、胶带等。
教师可以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描述导体和绝缘体的特点,并与学生们一起探讨它们的异同。
Step 3:实例观察与总结(15分钟)教师将准备好的示例散发给学生们,并请学生们观察和记录每个示例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在观察完毕后,组织学生们分享观察结果,并引导他们总结导体和绝缘体的特点。
Step 4:小组合作探究(20分钟)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自带一些常见的材料。
要求学生们合作讨论,通过用导体或绝缘体与指示灯相连的方法,判断每个材料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鼓励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充分交流和合作。
Step 5:知识巩固练习(15分钟)给学生分发打印好的练习题,要求学生们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给出的材料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并解答相应问题。
教师可以适时提供帮助,并检查学生的答案。
Step 6:课堂展示与反馈(15分钟)选择几组学生进行展示,让他们展示并解释他们在小组合作探究中的实验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铜片 √ √
塑料片 √ √ 铝片 √ √
木片 √ √
检测记录表
第一次检测 第二次检测 亮 不亮 亮 不亮
检测说明 导电 不导电
1\1
2\1
3\1
4\1
5\1
1\2
2\2
3\2
4\2
5\2
实验分析
检测记录表
物体名 称
铁片
铜片
预测 亮 不亮
√
√
检测1 亮 不亮
√
√
检测2 亮 不亮
√
√
检测说明 导电 不导电
音乐,音乐停后小组活动自觉停下来。
科学 规范 严谨
小组长:管理材料 监督工作 汇报工作
记录员:尊重事实 据实记录 检测员:科学规范 一丝不苟
注意:同学发言时,认真倾听
下面我们来检测 铁片、铜片、塑料片、铝片、木 片 这几种物体,看看它们的导电性,并用打√的形 式记录于下表
物体名 预测 称 亮 不亮
检测记录表
物体名 预测 检测1 检测2 检测说明 称 亮 不亮 亮 不亮 亮 不亮 导电 不导电
橡皮擦 √ √
√
√
√
实验结论:橡皮不能导电
㈠
㈡
活动二:
分组实验:检验一些物体的导电性
实验要求
⑴ 学会分工与合作; ⑵ 严格按检测过程进行,并作好记录; ⑶ 从右边盘子里拿出检测材料,检测后
按亮或不亮放到左边盘中,以防混乱; ⑷ 注意安全; ⑸ 控制声音,给我们的研究配上优雅的
小结
像铜片这样容易让电流通过 的物体叫做导体。
像塑料这样不容易让电流 通过的物体叫绝缘体。
活动三:检验身边物体的导电性
物体 名称 小刀
铅笔杆 铅笔心 塑料尺
三角板 钥匙 纽扣 红领巾 ……
预测 亮 不亮
第一次检测 亮 不亮
第二次检测 亮 不亮
检测说明 导电 不导电
电线杆上的电线 是什么材料做的?
怎样检测一块橡皮是否导电呢?
小组讨论一下:设计一个实验检验方案来
第一步、预测橡皮能否通过电流使小灯泡发光, 并做好记录。
第二步、用“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分别 接触橡皮的两端进行检测。
第三步、重复检测一次,并将检测时小灯 泡 “亮”或“不亮”的情况记录下来。
第四步、得出结论。
活动一:一个组上台来检测一块橡皮擦
√
√
塑料片 √
√
√
√
铝片 √
√
√
√
木片
√
√
√
√
我们发现:这个小组共检测了( 5 )材料。检测中能使小
灯泡发光的材料有( 3 )种。检测中不能使小灯泡发光的材料有
( 2 )种。我们小组预测正确的材料有( 4)种,这些材料是
(
铁片、 铜片、 铝片、 木片
)。
我们小组预测错误的材料有( 1)种,这些材料是( 塑料片 )。
用导体把电送到 工厂、学校、村 庄……
开关外壳是什么 材料做的?
在我们开电灯时, 阻止电流到身上
总结
生活生产中,我们利用导体把电 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
而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 需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