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后循环缺血与神经科诊断误区-高山

合集下载

眩晕与后循环缺血分析(1)

眩晕与后循环缺血分析(1)

眩晕与后循环缺血分析(1)
眩晕与后循环缺血分析
眩晕是指一种旋转或晕厥等感觉,常见于头晕、恶心、颈部僵硬等症状。

而后循环缺血则是指因血供不足导致心肌缺氧,引起胸痛、晕厥
等症状。

两者虽然症状有所不同,但是都与血管、心血管系统相关。

1. 眩晕的病因
眩晕是一种多因素的综合症状,常见原因包括内耳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血管疾病、药物或毒物作用等。

2. 后循环缺血的病因
后循环缺血通常由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硬化、心肌梗死等引起。

这些病变导致心肌缺氧,进而引起胸痛、心悸、晕厥等症状。

此外,
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疾病也会增加后循环缺血的风险。

3. 两者的关系
虽然眩晕和后循环缺血的病因不尽相同,但是两者有时可以相互影响。

冠心病患者可能由于缺氧引起眩晕,而眩晕患者也可能由于血管问题
而引起后循环缺血。

因此,在患者症状出现时,应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以充分评估疾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

4. 预防和治疗
预防和治疗眩晕和后循环缺血的关键在于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如高血
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并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戒烟戒酒、适量锻炼等。

对于严重的疾病,包括心脏手术或药物治疗在内的治疗方案可以减轻或消除症状。

此外,注意眼睛和耳朵的卫生也有助于预防眩晕。

总之,眩晕和后循环缺血都是与血管和心血管系统相关的疾病,会对患者的生活和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了解病因和预防措施,以及及时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医学]高山教授--缺血性卒中病因诊治

[医学]高山教授--缺血性卒中病因诊治

高山
缺血性卒中
高血压、高血脂

控制危险因素:降压、他汀

小动脉闭塞

标准他汀:LDL<100mg/dl 抗血小板: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二级预防应该怎么用药?
不首选抗凝
即使不用氯吡格雷, 出院后至少要用阿司匹高林山
缺血性卒中
高血压、高血脂

控制危险因素:降压、他汀
大动脉 粥样硬化
② 强化他汀:LDL<80mg/dl ③ 抗血小板: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心源性卒中
高山
低灌注梗死
动脉源性 病因 低灌注
大 大动 动脉 脉粥 粥样 样硬 硬化 化
动脉夹层 其其
烟雾病
他他 病病
------
因因
心源性 病因 低灌注
心源性卒中
高山
我们经常会说:
栓塞性梗死 (或脑栓塞) 低灌注梗死
这是病因诊断吗?
不是!
是什么?
高山
栓塞性梗死 (或脑栓塞)
低灌注梗死
发病机制
心源性卒中
高山
颅内外大动脉动脉粥样 硬化血栓形成
发病机制
穿支口 动脉到
低灌注/
闭塞 动脉栓塞 栓子清除下降
高山
高血压 糖尿病 高脂血症
缺血性卒中 患者
就算是知道病人的病因了吗?
高山
缺血性卒中病因分型(TOAST)
小动脉疾病
其他原因
动脉夹层 烟雾病 动脉炎等
没有高血压 没有高血脂 没有糖尿病
大动脉粥样硬化
心源性栓塞
高山
举例说明
卒中病人, 高血压和糖尿病, 房颤导致脑梗死
病因
心源性卒中
卒中病人, 高血压和高血脂, 动脉夹层导致卒中

眩晕与后循环缺血夏磊(一)

眩晕与后循环缺血夏磊(一)

眩晕与后循环缺血夏磊(一)眩晕是指人在身体没有明显异常的情况下,头晕、头重、头胀、头痛和不稳定等。

眩晕等不适感常常给人带来困扰,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

后循环缺血是眩晕的一种常见病因之一,是由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引起的。

夏磊曾经是一名患者,他的经历给我们带来了启示和反思。

1.夏磊的病情夏磊在一年前开始感到头晕,时常感到四周旋转,感觉快晕倒了。

他不断地排解与治疗,但效果并不明显。

直到有一天,他突然出现晕厥,意识丧失。

被救护车接到医院后,经过CT检查后诊断为后循环缺血。

经过3周的住院和治疗,夏磊才得以康复。

2.后循环缺血的原因在成人中,后循环缺血占原发性眩晕的40%。

它的病因主要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常见的原因包括颈部外伤、颈椎退行性病变、椎动脉狭窄或闭塞等。

临床表现为头晕、呕吐、眼球震颤、步态不稳等现象。

3.夏磊的思考夏磊在康复期间对自己的病情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他认为平时缺乏运动、饮食不规律等习惯已经加剧了疾病的发展。

他也发现,疾病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他决定采取各种措施,如恢复运动、改变饮食习惯、增加外出活动等等。

4.如何预防后循环缺血后循环缺血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帮助预防眩晕和失眠等不适症状。

(2)正确治疗高血压:高血压是后循环缺血的危险因素之一,应及时发现、积极治疗。

(3)避免颈部受伤: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颈部的保护,避免颈部受伤。

(4)加强运动:适当的运动有益于加强身体抵抗力,提高身体质量,还可以缓解压力等症状。

总之,后循环缺血虽然常见,但是经过正确的治疗和积极的预防,可以重拾健康。

需要我们每个人注重自己的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让我们的健康在日常生活中做好保护。

后循环缺血的诊断标准

后循环缺血的诊断标准

后循环缺血的诊断标准
后循环缺血的诊断标准
后循环缺血的诊断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头晕或眩晕:伴有视物的双影、眼球的震颤;
2、语言功能障碍:发音不清,饮水、吞咽时出现呛咳;
3、四肢无力:表现为站立时意识清楚、突然腿无力导致摔倒;
4、共济失调:手、脚活动时无法准确使用,指鼻不准、迈步受限,查体可发现病理征阳性或共济失调;
5、检查诊断:核磁共振示脑干、小脑或枕叶有缺血样改变,扩散加权成像(DWI)上可以看到明确异常信号。

部分患者可能无异常信号,但临床上有异常的症状和体征,也可诊断为后循环缺血。

头晕与后循环缺血

头晕与后循环缺血

2015-01-09 何俐眩晕论坛眩晕是一种空间定位障碍,是人体平衡系统失调而出现的运动性错觉或幻觉。

眩晕(vertigo)一词是从拉丁文“vertere (围绕着旋转)”演变而来。

眩晕患者常有周围环境或自身运动性幻觉,如:旋转、倾倒、漂浮或自身不稳等。

眩晕发病率高,国内统计65 岁以上人群,男性患病率为39%,女性为57%,与国外统计一致。

眩晕是后循环缺血的重要表现之一,但目前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存在简单地将眩晕诊断为后循环缺血,或诊断为“颈椎病压迫血管”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情况。

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就眩晕与后循环缺血的诊断进行探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眩晕的分类目前,以Hojt 分类为基础、按照眩晕发生的机制和性质分为前庭周围性眩晕、前庭中枢性眩晕和非前庭性眩晕。

前庭周围性眩晕耳蜗前庭及前庭神经病变所致眩晕为周围性眩晕。

常见病因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前庭神经元炎、迷路炎、外耳道病变等。

前庭中枢性眩晕前庭神经核及其核上纤维联系、内侧纵束、小脑或大脑皮质病变所造成的眩晕称为中枢性眩晕。

病因有后循环缺血、后循环出血、小脑脑干肿瘤、脑干脑炎、多发性硬化、颅颈交界区畸形、偏头痛性眩晕、癫痫性眩晕、颈性眩晕等。

前庭中枢性眩晕病因多样但相对较为少见。

在临床诊断中需注意除偏头痛性眩晕外,前庭中枢性眩晕几乎都伴随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很少仅以眩晕为唯一表现。

非前庭性眩晕病因包括眼源性眩晕(青光眼、屈光不正、眼外肌麻痹、虹膜炎和视网膜炎等)、血液系统疾病所致眩晕(贫血、白血病等)、内分泌系统疾病所致眩晕(低血糖、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等)、心血管系统疾病所致眩晕(低血压等)、精神疾病所致眩晕(焦虑症、抑郁症、躯体形式障碍、癔症等)。

眩晕的诊断一项对德国200 名眩晕患者的调查中发现,发生率居前三位的分别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精神源性眩晕和偏头痛性眩晕。

在我国,前庭周围性眩晕约占73%~87%,前庭中枢性眩晕约占7%~10%,非前庭性眩晕约占5%~15%。

后循环缺血与眩晕如何鉴别?一文读懂

后循环缺血与眩晕如何鉴别?一文读懂

后循环缺血与眩晕如何鉴别?一文读懂1. 后循环缺血的认识、定义和意义一直以来,临床上对头晕/眩晕的诊断,存在一些模糊的观点。

把病因多归咎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认为 VBI 是一种非正常但又非缺血的状态。

但大量前瞻性和回顾性的临床研究证明:不伴随其他神经系统表现的单纯头晕或眩晕,极少是由 VBI 引起。

国际上,疾病分类并无 VBI,认为它是后循环系统的 TIA,而非单独特异的疾病。

因此,VBI 的概念被后循环缺血(PCI)所取代。

2. 后循环缺血的分类后循环缺血目前主要包括梗死和TIA,二者的区别仅在影像学和时间上体现。

广义上,PCI 包括所有导致后循环低灌注的病因,如颈椎病椎动脉型、锁骨下动脉盗血等。

2013 年柳叶刀上一篇文章认为,除梗死和 TIA 外,后循环缺血还应包括短暂性神经缺损症状发作(TNA)。

TNA 不满足 TIA 的诊断标准,但与此后发生的后循环脑卒中关系密切。

3. 颈椎病椎动脉与头晕/眩晕作为一个理论假设,颈椎骨质增生和VBI 的相关性,目前仍缺乏证据。

猎人弓综合征(BHS),即旋转型椎动脉闭塞综合征,在 DSA 下可见血流下降,可以引起后循环缺血甚至梗死。

虽然症状可表现为眩晕,但临床上 BHS 并不常见,它的诊断需要慎重。

且一项 2003 年发表在 Neurology 上的研究显示:超过 90% 的疑似后循环症状与椎动脉受压无关,所有转颈后出现头晕或晕眩者无一例有椎动脉受压。

4. 导致眩晕的解剖生理通路图 2. 前庭通路图源:参考文献 2.图 3. 生理性眩晕和病理性眩晕的特征图源:参考文献 3.前庭神经核团存在四条通路,从解剖及生理通路上看,眩晕、呕吐、姿势不稳和眼震可见于各种眩晕。

应对以上四种体征仔细分析,如与体位的关系、持续时间、眼震性质等,以达到鉴别目的。

累及前庭神经核出现眩晕症状,主要是延髓和桥脑背外侧(图4. ),即:图 4. 图源:讲者 ppt下晕上不晕:脑桥以上无前庭神经核,如中脑梗死多不会伴随眩晕。

高 山 留 头晕和眩晕病例分析

高 山 留 头晕和眩晕病例分析

高山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头晕和眩晕病例分析高山2014年12月门诊病例基本信息:男,50岁,从外地来,本人在医院工作。

主诉:一年半以来有两个阶段的发作性头晕。

一年半以前,典型的变位性晕,特别是由平卧位向右侧翻身以及从坐位平躺时最明显,症状持续时间为数秒至数十秒,表现为头晕或眩晕。

反复发作。

第一阶段诊断为脑供血不足,输液治疗,2周左右症状缓解。

1、反复发作性眩晕;2、仅在床上活动时发作;3、持续时间以秒计算。

特点:病人症状缓解是输液输好的?高山2个月前,类似症状再次发生,依然给予输液治疗,但不像第一次那么幸运,症状一直未得到缓解。

第二阶段进一步检查:1、头MRI 未见异常;2、头+颈CTA 显示RVA 纤细终末段闭塞,LVA 起始部60%-70%的狭窄。

两者之间有关吗?是因为动脉狭窄供血不足导致病人反复眩晕?高山是因为动脉狭窄供血不足导致病人反复发生眩晕?当地医生就是这样考虑的,所以连续输液治疗,让病人戒烟,并开始使用他汀和阿司匹林(既往有高脂血症,但未用他汀治疗)。

采取上述措施后,发作性头晕症状依然没有任何缓解的迹象。

病人和医生对下面这个问题越来越纠结和焦虑:左椎动脉要不要放支架??高山这个病人的首要问题是什么?常见的病因:良性复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 )、前庭性偏头痛(VM )、梅尼埃病(MD )、前庭阵发症(VP )、后循环TIA 、精神性。

1、反复发作性眩晕;2、仅在床上活动时发作;3、持续时间以秒计算。

特点:BPPV高山做体位诱发试验Roll testDixhallpike右侧(+),诱发出上极扭转向地性(向右侧)眼震及眩晕症状,有潜伏期,并有渐强减弱特点。

左侧(-);右侧(+),诱发出上极扭转向地性(向右侧)眼震及眩晕症状;左侧(-)。

眼震特点:扭转性眼震,上极扭转向右侧诊断:右侧后半规管BPPV处理:Epley 复位。

复位后约30分钟左右再给病人做诱发试验检查全部阴性。

既未诱发出眼震,也未诱发出眩晕。

后循环缺血诊断标准

后循环缺血诊断标准

后循环缺血诊断标准
后循环缺血是指由于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包括眩晕、头晕、视物旋转、共济失调等。

对于后循环缺血的诊断,需要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判断,以便及时进行治疗和管理。

首先,对于后循环缺血的诊断,应当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

患者可能出现头晕、眩晕、恶心、呕吐、共济失调等症状,医生应当认真询问患者的病史和详细的症状表现,以便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其次,临床检查也是后循环缺血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医生可以通过神经系统检查、眼底检查、听力检查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以发现可能存在的异常表现,进一步确定诊断。

此外,影像学检查也是后循环缺血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包括MRI、CT、颅脑血管造影等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明确患者的病变情况,进一步确定诊断。

最后,对于后循环缺血的诊断,还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相似症状的疾病。

比如内耳疾病、颅内占位性病变等,都可能引起眩晕、头晕等症状,需要通过相关检查来进行鉴别诊断。

总之,对于后循环缺血的诊断,需要综合运用病史询问、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和鉴别诊断等手段,以便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为后续的治疗和管理提供依据。

希望临床医生能够加强对后循环缺血的认识,及时进行诊断和干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头晕与后循环缺血鉴别

头晕与后循环缺血鉴别

在Dix-Hallpike试验完成到眩晕及眼震开始之前有一个潜伏 期(一般是1-2秒) 发作性特点: 数秒-20秒,很少>40秒. 眩晕的疲劳性
The Dix-Hallpike Test
CRP

对所有疑为PCI的患者应进行神经影像学检
查,主要是MRI检查。DWI-MRI对急性病变
最有诊断价值。
转颈或外伤、巨细胞动脉炎、遗传疾病、颅内感
染、自身免疫性病等。


2.
后循环缺血的危险因素(同前循环)
PCI的危险因素:生活方式(饮食、吸烟、活动缺乏
等)、肥胖

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卒中/TIA病史、
颈动脉病、周围血管病、高凝状态、高同型半胱氨酸血
症、口服避孕药等。
3.
颈椎骨质增生不是后循环缺血的主要
原因
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明与老化有关的颈椎骨质增生 绝不是PCI的主要危险因素。
颈椎病与PCI的关系:不大

因为:
⑴PCI患者除有颈椎骨质增生外,更有动脉粥样硬
化,无法确定是骨赘而非动脉粥样硬化致病。
在有或无PCI的中老年人群间,颈椎骨质增生的程
度并无显著差别,只有血管性危险因素的不同。
颈椎病与PCI的关系:不大

其他治疗措施可参考国内外相关的治疗指南。
2.

后循环缺血的预防(同前循环)
对各种血管性危险因素的控制应参考国内外相关
的防治指南。

鉴于约40%的后循环缺血病因为栓塞,建议积极
开展病因检查。诊断明确者应进行抗栓治疗。

除非明确颈椎骨质增生与PCI的关系,否则
不应该仅为治疗PCI而行颈椎手术。
和中医科)医务人员对后循环缺血性疾病的认

眩晕、后循环缺血与TCD应用的误区—高山

眩晕、后循环缺血与TCD应用的误区—高山

头晕或眩晕
神经科门诊
颈椎片
TCD 椎基底动脉 供血不足
X
颈椎骨质增生
X
X
颈椎病骨质增生压迫椎动脉导致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内容
眩晕和后循环缺血 TCD应用的误区
一起学习一个病例
简单病史
男,59岁 主诉:发作性头晕2-3年,近一月频繁 病史:
• • • • • 3年前上班坐着时突发头晕,持续几秒钟 偏右枕部卧位、低头时易诱发,持续数秒钟 晕时耳鸣,不晕不鸣,有听力下降 无脑干小脑体征 高血压10余年,吸烟20年但已戒烟13年,大量饮酒史多 年,母亲高血压及卒中史
颈椎病不是PCI的主要病因
颈椎检查对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价值吗?
KR Adams, MW Yung, M Lye and GH Whitehouse
比较32例临床诊断的继发于颈椎骨质增生的PCI与32例同 年龄同性别对照的颈椎放射学表现.平均年龄77.6岁.未见两 组有放射学表现的差异,包括椎间盘间隙狭窄和骨刺的程度.因 此,没有理由将颈椎检查作为诊断PCI的常规.
眩晕、后循环缺血与 TCD应用的误区
高山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
内容
眩晕与后循环缺血
TCD应用的误区 一起学习一个病例
内听动脉 80%
后循环TIA
椎和/或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 小脑前下动脉粥样硬化血栓
孤立迷路梗死是AICA梗死的先兆
54例MRI证实的AICA梗死病例
• 4例(7.4%)首发表现为眩晕和听力丧失,与急 性迷路炎很相似,之后出现了神经系统症状 • 全部4例病人在出现孤立性听力丧失和前庭功能 障碍时头DWI均正常,但出现神经功能缺失时, 复查MRI都看到ACIA供血区急性梗死灶

眩晕与后循环缺血

眩晕与后循环缺血
演讲人
眩晕与后循环缺血
01.
02.
03.
04.
目录
眩晕与后循环缺血的关系
后循环缺血的诊断与治疗
眩晕的诊断与治疗
眩晕与后循环缺血的预后与康复
1
眩晕与后循环缺血的关系
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原因
后循环缺血:后循环缺血可能导致眩晕,因为后循环缺血会影响大脑的血液供应,导致大脑缺氧和缺血,从而引起眩晕。
前庭系统疾病:前庭系统疾病,如梅尼埃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等,也可能导致眩晕。
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险因素
C
B
A
D
3
眩晕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眩晕发作的频率、持续时间、发作时伴随症状等
体格检查:检查患者的血压、脉搏、神经系统等
听力检查:检查患者的听力是否受损
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检查患者的脑部、内耳等结构是否异常
心理治疗: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减轻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生活质量改善
0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的作息、健康的饮食等
02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瑜伽等
03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如乐观、积极、自信等
04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谢谢
两者之间的联系
眩晕可能是后循环缺血的早期症状
眩晕是后循环缺血的常见症状之一
后循环缺血可能导致眩晕的发生
两者之间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明确病因和治疗方法
2
后循环缺血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影像学检查:CT、MRI等检查,观察后循环缺血的情况

头晕眩晕与“脑缺血或脑供血不足”------神经科医生的某些诊断误区

头晕眩晕与“脑缺血或脑供血不足”------神经科医生的某些诊断误区
– 有很多神经科医生不知道
• 而更严重的问题是
– 写脑供血不足TCD报告的操作者不知道
血流速度减慢提示脑供血不足 为什么不对
至少模糊了三个概念:
动脉内血流速度 动脉内血流量 脑血流量
TCD
• 1982 年, 挪威学者 Rune Aaslid
– 2MHz的低频 – 脉冲多普勒
面积 速度
支架
面积 速度
– 136例有症状者:9.6% – 972例无症状者:4.3%
• 20例仅头晕/眩晕
没有一例ECVA受压!
• 转头出现症状的28例中 – 5例ECVA受压(2例跌 倒,3例视物模糊)
没有一例是头晕/眩晕!
颈椎机械性压迫椎动脉 不是头晕或眩晕的主要原因
总结:颈椎骨质增生与头晕/眩晕
1.颈椎骨质增生无差别(X-片) 2.骨质增生压迫椎动脉少见(CTA) 3.与转颈后椎动脉受压无关(Duplex)
KR Adams. Age & Ageing, 1986; 15, 57-59
比例极低
颈椎骨质增生压迫椎动脉少见 且不是头晕/眩晕及后循环缺血的主要原因
转颈试验中,颅外椎动脉机械性受 压
• 1,108病人,血管病危险因素(HT、DM、 心脏病等)
– 136人有不明原因后循环症状:头晕、眩晕、 意识丧失、跌倒、视物模糊
1970年--,没有了颈动脉供血不足 1990年--,国际分类也不再使用VBI
2000年--,Caplan建议统称PCI
国内现状
VBI:既非缺血又非正常的状态
(1998的脑血管疾病分类和2004年脑血管疾病防治指南附录)
后循环缺血(PCI)只包括
后循环T)
头晕或眩晕辅助检查
椎基底动脉 供血不足 TCD

晕后循环缺血与神经科诊断误区-高山

晕后循环缺血与神经科诊断误区-高山

头晕、后循环缺血和神经科医生的某些诊断误区高山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神经科门诊头晕/眩晕的病人很多,医生在诊断的过程中往往会犯某些错误,归纳起来有两类错误,错误一是把头晕/眩晕的主要原因归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这个目前已经被淘汰的名称,错误二是臆断某些异常检查结果为头晕/眩晕或导致脑供血不足的原因。

这些病人不但在神经科就诊,可能还会到耳鼻喉科就诊,耳科医生如果对神经科医生所犯的上述错误不清楚,当看到病人在神经科被诊断为VBI,就误认为这个病人有VBI,甚至还影响了某些耳科医生的诊断思路,这样就大错特错了。

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诊断误区我们神经科医生要尽量避免,耳科医生也要引起注意。

一、VBI已更名为后循环缺血(PCI)2006年中国后循环缺血专家共识[1]非常详细地阐述了国际上对于PCI认识的过程,国际上七十年代就已经不再使用“颈动脉供血不足”,明确颈动脉缺血只有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两种形式,九十年代以后国际疾病分类中也不再使用VBI,2000年国际卒中权威Caplan教授建议统称为“PCI”。

因此,2006年的中国后循环缺血专家共识号召大家不再使用VBI这个名称,而统一使用PCI,指的是后循环的脑梗死和TIA。

从字面看起来,VBI与PCI名称的主要差别VBI是“供血不足”PCI是“缺血”,似乎是在咬文嚼字,“缺血”就比“供血不足”要文雅或高明得多吗?我想不是这样的,更名很重要的一层用意是为了纠正或限定这个诊断的内涵和外延,因为长久以来VBI被滥用了,很多不是“缺血”或“供血不足”所引起的头晕/眩晕都被当成了缺血或供血不足。

那么,我国大量中老年人的头晕/眩晕是怎样被诊断为VBI的?临床表现上认为其为既非正常但又未达到缺血标准的一种状态,并借助颈椎-X光片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作出诊断。

既非正常又未达到缺血标准的状态在临床上很难界定,而这两项辅助检查用来诊断VBI或者PCI又都存在很大的问题。

11-头晕脑供血不足诊断误区

11-头晕脑供血不足诊断误区
头晕/眩晕与“脑缺血或 脑供血不足”
------神经科医生的某些诊断误区
高山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
头晕/眩晕与病因之间复杂的关系
头晕/眩晕
脑缺脑缺血血//供供血血不不足 足

外周前庭性 /其他
焦虑/抑郁
高山
脑缺血/脑供血不足诊断中 某些问题的探讨
• 观念的落后与概念的混乱 • TCD被误用和滥用 • 臆断某些异常检查结果与头晕/眩晕
高山
总结:颈椎骨质增生与头晕/眩晕
1.颈椎骨质增生无差别(X-片) 2.骨质增生压迫椎动脉少见(CTA) 3.与转颈后椎动脉受压无关(Duplex)
颈椎骨质增生与头晕/眩晕关系???
高山
头晕或眩晕辅助检查
椎基底动脉 供血不足 TCD
神经科门诊 内科门诊
颈椎片
骨质增生 曲度变直 椎间隙窄
头CT /MRI
• 病人常常已经被头晕/眩晕折磨很久了,就诊时坐下 的第一句话:“大夫我头晕”,第二句话:“我有脑供 血不足”
• 然后就拿出TCD诊断报告,上面往往赫然写着“椎基 底动脉供血不足”,有了这样的诊断报告不容病人不 相信自己有脑供血不足
高山
TCD被滥用和误用
• TCD能诊断脑供血不足吗?
–不能
• 但麻烦的是
– 眼睛发胀,但视物清楚。脖子不适。经常气短心慌,但每次心电图 均未见异常。
– 一直被诊断为脑供血不足,每年输两次液,每次输10天,但输液不 缓解任何症状。
– 有时胃胀不适。
• 既往史:
• 辅助检查:
– 颈椎MRI,曲度稍变直 – 头颅CT,右侧基底节区小梗死灶
一直被诊断为脑供血不足,但用药无效
高山
焦虑和抑郁问诊
• 失眠多年,50岁(16年前)更年期 时曾有三个月整夜不能入睡,后有 改善

头晕、眩晕与脑缺血或脑供血不足的诊断问题

头晕、眩晕与脑缺血或脑供血不足的诊断问题

头晕、眩晕与脑缺血或脑供血不足的诊断问题摘要:头晕、眩晕的病因非常复杂,即包括前庭周围性、前庭中枢性,又有精神性或其它病因。

在基层医院门诊中,常见不少中老年头晕、眩晕患者被诊断为“脑供血不足、脑缺血、后循环缺血”等。

其实临床上真正为中枢性病因比例很少,据报道不足10%,而作为中枢性头晕、眩晕中一部分的后循环缺血在全部头晕/眩晕病人所占的比例更少,造成眩晕诊断混乱的病因很多,有的概念不清,有的凭借经验,现在我就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头晕/眩晕与脑供血不足或脑缺血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脑供血眩晕诊断一、概念:眩晕是一种症状,不同一种疾病,很多疾病都会有眩晕表现,眩晕是一种自身或外界物体的运动性知觉,是对自身的平衡觉和空间位置觉的自我错觉,是一种主观感觉,感觉环境在旋转。

头晕包括头重脚轻、平衡失调,眩晕和晕厥前是有多种可能的原因,是一种自身不稳感。

二、眩晕的我国标化患病率是3.4%;我国研究报道10岁以上人群的总体患病率为4.1%女性好发,与男性比例2.7:1,老年人多发,时年情人的3倍,发病机制为人体的前庭、视觉、本体感觉平衡三联中任何一个系统的异常都会产生“晕”。

前庭周围性眩晕中的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较常见,它表现为某一特定头位诱发的短暂阵发性眩晕,存在明确的激发症状的位置,有特殊性眼震,有1到5秒的潜伏期,发作时间短,症状在1到30秒之间突然停止,反向眼震,在短时间内的反复激发患者,眼震和眩晕将会减弱,甚至无法诱导出眼震和眩晕,多为耳内膜退变,内耳供血不足,头部外伤迷路振荡等引起耳石脱落引起,Hallpike变为试验是诊断Bppv的金标准,可给予手法复位治疗,也可半规管组赛术及倍他司啶等药物治疗。

三、后循环缺血是由于椎基底动脉硬化引起,临床症状和病变部位、病变性质有关,多急性起病,常见症状除了头晕/眩晕外还包括脑干和小脑症状如:面部麻木、肢体麻木无力、复视、行走不稳或跌倒、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偏盲、声嘶;因此单纯头晕/眩晕患者不能贸然诊断为后循环缺血,应全面寻找病因。

眩晕与后循环缺血夏磊(1)

眩晕与后循环缺血夏磊(1)

眩晕与后循环缺血夏磊(1)眩晕与后循环缺血夏磊眩晕是指人在身体姿势变动时,头晕目眩、视觉昏暗等感觉。

眩晕症状非常普遍,是很多人都会出现的问题。

而夏磊则是一种常见的缺血性脑卒中,常常引发眩晕等症状。

这篇文章将针对眩晕与后循环缺血夏磊进行相关探讨。

一、眩晕症状1. 暂时性眩晕:人在起床、坐起、转身等动作后,会感到头晕目眩,要慢慢坐下或站稳,一般不会持续太久,也不会伴随其他症状。

2. 长期性眩晕:如果症状持续数天或更长时间,可能表明存在一些更严重的健康问题,例如耳部问题、内耳平衡失调、脑瘤或其他问题。

3. 头晕和耳鸣同时出现:如果同时出现头晕和耳鸣,可能是耳朵内部发生了某些问题,例如感染、异常压力或听力受损。

二、后循环缺血夏磊后循环缺血夏磊是一种常见的缺血性脑卒中,多数患者病因不明,起因可能为动脉硬化,或由于高血压、低血压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血栓、栓塞等。

症状包括一侧肢体无力、语言障碍、视力缺失、头痛、眩晕等。

1. 无力:患者在短时间内失去了患侧肢体的感觉和运动能力,往往表现为一个手脚麻木、发肌颤抖、运动无力、无法站立等。

2. 语言障碍:患者常常出现口语表达不清,能力减退,阅读障碍、书写障碍等。

3. 视力缺失:患者常常出现眼睛有许多黑点、眼前物体模糊、视力下降等症状。

4. 头痛:患者常常出现头痛、头晕,感觉像是针扎在头部。

5. 眩晕:患者常常出现突然晕倒、头晕,甚至丧失意识等等症状。

三、眩晕与后循环缺血夏磊的关系眩晕和后循环缺血夏磊的关系非常密切。

后循环缺血夏磊是由于脑血管阻塞所引起的,而眩晕则是由于血压不稳定,血液无法流通所引起的。

因此,如果患者出现了持续性眩晕症状,应该就医进行检查,以避免后循环缺血夏磊等严重疾病的发生。

通常情况下,眩晕并不会导致后循环缺血夏磊的发生,但是持续性眩晕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也可能影响到正常工作和生活。

因此,建议如果患者出现长期性且严重的眩晕症状时,应该立即前往医院进行检查,以确保身体的健康状态。

内科学后循环缺血的诊断标准

内科学后循环缺血的诊断标准

内科学后循环缺血的诊断标准
内科学中,后循环缺血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症状:后循环缺血的主要症状包括眩晕、头晕、视力模糊、眼球震颤、双下肢无力、行走不稳等。

这些症状通常在头颈部活动或改变体位时加重。

2. 体征:后循环缺血的体征包括颈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颈部血管杂音、双下肢肌力减退、反射减弱或消失等。

3.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后循环缺血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颈部血管超声、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等。

这些检查可以显示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的程度、位置以及周围血管的情况。

4. 血流动力学检查:血流动力学检查可以评估后循环的血液供应情况。

常用的血流动力学检查包括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脑血流显像(CBF)等。

这些检查可以测量脑血流量、脑血流速度等指标,评估后循环的血液供应情况。

5. 心电图(ECG):ECG可以检测心脏的电活动,评估心脏的功能状态。

对于后循环缺血的患者,ECG可以检测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异常情况。

综上所述,后循环缺血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血流动力学检查和心电图等多个方面的信息。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并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晕、后循环缺血和神经科医生的某些诊断误区高山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神经科门诊头晕/眩晕的病人很多,医生在诊断的过程中往往会犯某些错误,归纳起来有两类错误,错误一是把头晕/眩晕的主要原因归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这个目前已经被淘汰的名称,错误二是臆断某些异常检查结果为头晕/眩晕或导致脑供血不足的原因。

这些病人不但在神经科就诊,可能还会到耳鼻喉科就诊,耳科医生如果对神经科医生所犯的上述错误不清楚,当看到病人在神经科被诊断为VBI,就误认为这个病人有VBI,甚至还影响了某些耳科医生的诊断思路,这样就大错特错了。

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诊断误区我们神经科医生要尽量避免,耳科医生也要引起注意。

一、VBI已更名为后循环缺血(PCI)2006年中国后循环缺血专家共识[1]非常详细地阐述了国际上对于PCI认识的过程,国际上七十年代就已经不再使用“颈动脉供血不足”,明确颈动脉缺血只有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两种形式,九十年代以后国际疾病分类中也不再使用VBI,2000年国际卒中权威Caplan教授建议统称为“PCI”。

因此,2006年的中国后循环缺血专家共识号召大家不再使用VBI这个名称,而统一使用PCI,指的是后循环的脑梗死和TIA。

从字面看起来,VBI与PCI名称的主要差别VBI是“供血不足”PCI是“缺血”,似乎是在咬文嚼字,“缺血”就比“供血不足”要文雅或高明得多吗?我想不是这样的,更名很重要的一层用意是为了纠正或限定这个诊断的内涵和外延,因为长久以来VBI被滥用了,很多不是“缺血”或“供血不足”所引起的头晕/眩晕都被当成了缺血或供血不足。

那么,我国大量中老年人的头晕/眩晕是怎样被诊断为VBI的?临床表现上认为其为既非正常但又未达到缺血标准的一种状态,并借助颈椎-X光片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作出诊断。

既非正常又未达到缺血标准的状态在临床上很难界定,而这两项辅助检查用来诊断VBI或者PCI又都存在很大的问题。

二、颈椎骨质增生不是PCI的主要病因门诊就诊的头晕/眩晕病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拍过颈椎-X片的,尤其是老年人。

颈椎-X片报告上常出现的诊断有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骨质增生等,这些病人自己都会问“大夫,我脑供血不足是不是颈椎病引起的?”在2006年中国后循环缺血专家共识和2009年头晕诊治流程专家共识[2]中都通过文献复习告诉我们,颈椎骨质增生不是后循环缺血的主要病因,在相同年龄的老年人,是否有VBI 者其骨质增生的程度没有差别,所以,颈椎病不是PCI的主要病因,不能根据颈椎片上的骨质增生就判断病人的头晕/眩晕为颈椎病所致,或颈椎病所致的VBI。

其实一细想就明白,老年人谁没有骨质增生呢?但多数病人的骨质增生是不能解释其头晕/眩晕的,因此,对于拍了颈椎-X片有骨质增生的老年人,其头晕/眩晕同样要认真分析其病因,不要漏诊了真正导致PCI的病因或者更常见的良性位置性眩晕(BPPV)或精神心理疾病。

三、TCD不能诊断脑供血不足门诊就诊的头晕/眩晕病人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做过TCD的。

病人常常已经被头晕/眩晕折磨很久了,就诊时坐下的第一句话是“大夫我头晕”,第二句话是“我有脑供血不足”。

然后就会从包里拿出TCD诊断报告,上面往往赫然写着“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了这样的诊断报告不容病人不相信自己有供血不足。

那么,TCD能诊断脑供血不足吗?答案是很明确的,不能。

但麻烦的是,有很多神经科医生不知道TCD不能诊断脑供血不足,看到TCD这样报告就认为TCD能够诊断脑供血不足,而更严重的问题是,写脑供血不足TCD报告的操作者不懂得TCD是不能诊断脑供血不足的,如果知道的话这个技术员就不会这样下诊断了。

我们在神经科和TCD操作者中正在积极纠正这些错误,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下面我简单阐述一下TCD为什么不能诊断脑供血不足。

TCD是通过超声检测到在血管中流动的血流,通过计算接收超声波和发射超声波之间的频移,知道血液流动的速度。

错误的TCD 诊断报告就是操作者根据检测到的血流速度减慢而诊断脑供血不足。

但血流速度和通过血管内的血流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速度的单位是cm/s,即单位时间内流动的距离,而流量的单位是ml/s,即单位时间内流动的体积,计算体积的时候一定要有面积。

但TCD只能检测到速度,而不能检测流量。

譬如同样的血流速度,如果动脉管径的粗细不同,那么流过这条动脉的流量一定是不同的,管径粗的流量大,管径细的流量小。

所以,在不知道管径的情况下,TCD检测到的血流速度值的高低不等于流过这条动脉血流量的多少,即血流速度减慢不能诊断为供血不足。

在《经颅多普勒超声的诊断技术与临床应用》[3]一书中,我举了这样的例子,譬如这个病人右侧颈内动脉狭窄,在狭窄部位TCD检测到的血流速度是增快的,然后这个病人在狭窄的颈内动脉成功地放置了支架,支架后再复查TCD,在狭窄部位检测到的血流速度值较支架前明显减慢,通常我们会说血流改善了。

如果按照通过这条动脉血流速度的高低来判断血流量的话,这个病人成功地放置支架后血流速度下降了,难道说流过这条动脉的血流量也下降了吗?显然是不合理的。

复查时血流速度下降是因为狭窄部位的管径增粗了,所以尽管血流速度下降了,但流过的血流量增加了。

道理就是那么简单,血流速度高低不等同于流过这条动脉的血流量多或少,所以TCD根据血流速度的变化是不能诊断脑供血不足的。

四、腔隙性梗死(腔梗)或缺血病灶不引起脑供血不足从前面两小节中已经知道,老年人的颈椎骨质增生通常不是病人头晕/眩晕或PCI的病因,TCD仅根据血流速度快慢不能诊断脑供血不足,因此,上述两项最常被神经科医生用来解释病人头晕/眩晕的诊断都是靠不住的,或者说都是神经科医生的推测或臆测,并无确切证据。

在这里还要简单提一下关于腔梗和脑供血不足的问题。

与上一节提到过很相似的一个门诊现象就是,病人就诊时的第一句话是“大夫我头晕”,第二句话可能就是“我有腔梗”。

然后就会迫不及待地拿出头颅CT片要给医生看。

病人的意思很明白,我的头晕是脑部的腔梗引起的,大夫你看看怎么通过治疗我的腔梗来治疗我的头晕吧。

而且病人也会告诉我,在当地已经输液很多天,但效果都不好。

一个老年人,如果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或吸烟等危险因素中的某一项或某几项,头颅CT或者磁共振(MRI)中有几个由于小动脉病变造成的小的梗死灶或缺血灶并不奇怪,但这些小的梗死灶或缺血灶与病人的头晕/眩晕症状无关,也不引起脑供血不足。

所以,耳科医生不要看到病人头颅CT报告或者头颅MRI报告有腔隙性梗死或者缺血病灶就担心这个病人是不是脑供血不足造成的头晕,这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五、脑动脉狭窄与PCI的关系以及PCI的临床表现现代影像技术发展非常快,包括脑血管病变诊断的影像技术。

某些头晕/眩晕的病人可能做了以下的某几项检查,如颈动脉超声、TCD、磁共振血管成像(MRA)、CT血管成像(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有些病人上述检查发现了某一条或某几条动脉有狭窄或闭塞,那么这些动脉狭窄与病人的头晕/眩晕有关吗?或者病人的头晕/眩晕是否由于脑动脉狭窄所导致的供血不足引起的呢?临床上我们神经科医生也会遇到很多这样的情况需要判断。

脑循环系统有前循环和后循环。

前循环大动脉主要包括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前动脉。

如果是大脑中或大脑前动脉的狭窄或闭塞,通常不会出现头晕/眩晕,因此,即使病人通过上述的某种检查发现有大脑中动脉或前动脉闭塞性病变,也不考虑与病人的头晕/眩晕有关。

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后,如果有后向前侧枝代偿的存在,病人有可能出现PCI的症状。

后循环大动脉主要包括椎动脉、基底动脉和大脑后动脉。

椎和基底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的患者,有可能出现PCI,也就是说可能是病人头晕/眩晕的病因。

我们知道供应内耳的内听动脉起源于小脑前下动脉,而小脑前下动脉是基底动脉的一个分支,因此,当椎或基底动脉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累及到小脑前下动脉,或者心脏源性栓子栓塞了小脑前下动脉,就有可能同时影响到内耳和小脑,有的病人甚至先出现孤立性眩晕、一侧或双侧耳鸣、听力下降、耳聋等症状,之后才出现小脑症状。

也就是说突发的,类似周围性病变的孤立性或位置性眩晕、听力丧失伴或不伴耳鸣,在病因未确定之前,不能排除血管源性病变,有时是PCI的信号[4,5]。

但更常见的问题是,如果一个头晕/眩晕的病人通过上述检查发现了后循环大动脉有严重狭窄或闭塞,就能判断是这个病人的病因吗?并非如此。

PCI常见症状除了头晕/眩晕,还包括脑干或小脑损害的症状,如头面麻木、肢体的麻木或无力、复视、短暂意识丧失、行走不稳或跌倒等。

查体的时候可发现脑干或小脑损害的相应体征。

单纯的头晕/眩晕在PCI患者中少见,往往还伴随其他症状和体征。

因此,即使这个头晕/眩晕患者发现后循环有脑动脉狭窄,也不能确定其一定是这个病人头晕/眩晕的病因。

六、头晕/眩晕的主要病因不是PCI谈到这里,有心的读者一定已经意识到,一个到我们神经科门诊就诊的头晕/眩晕患者,我们想要诊断他为PCI或VBI还真不那么容易。

颈椎骨质增生不是,TCD诊断供血不足不对,脑CT或磁共振有腔隙性梗死或缺血灶不是,前循环动脉狭窄或闭塞不是,即使发现了后循环大动脉的狭窄或闭塞还不一定就是,那么,PCI很少吗?无论在神经科、耳科、全科或头晕专科门诊中,前庭中枢性病因都只占不到10%,而且,在前庭中枢性病变中并不都是PCI,由此可见,PCI 绝对不是门诊头晕或眩晕的主要或常见病因。

作为神经科医生,千万不要轻易给病人下PCI或者VBI的诊断,轻易一个VBI的诊断不但掩盖了病人可能存在的真正病因,譬如BPPV,还会因为病人长期得不到诊治,精神心理负担越来越重,从而头晕/眩晕症状迁延不愈。

七、PCI的主要病因是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PCI指的是后循环梗死和TIA,其病因诊断遵循我们通常讲的TOAST分型的病因诊断,包括心源性栓塞、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穿支小动脉闭塞、其他病因和病因不明。

因此,疑诊PCI的病人,应该按照缺血性卒中安排相应检查,进行病因学分类,然后才能给予最适当的治疗。

在美国新英格兰医学中心后循环登记的407例后循环梗死病因分析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占50%左右,心源性占20-30%,穿支小动脉闭塞占15%左右,其他病因占10-15%。

可以看到,PCI的主要病因是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八、诊断后循环脑动脉狭窄的方法前面谈到诊断脑动脉狭窄的方法有很多,那么是否无论哪一种方法都可以呢?当然,如果病人做了DSA,那么血管看得最清楚,但大多数到门诊就诊,疑诊PCI的病人医生不会首选DSA检查,因为DSA毕竟有创且需要住院才能检查。

更多门诊疑诊PCI的病人我们选择无创或微创的血管影像检查,这些检查包括颈动脉超声、TCD、MRA和CT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