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工作职业危害防护论文

合集下载

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论文

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论文

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论文【摘要】目的:探究手术室护士受到的职业危害并总结防护措施。

方法:择取2009年3月到2015年3月这六年间于本二甲医院在岗的15名手术室护士。

使用调查问卷对2009年3月到2012年3月这三年手术室护士受到职业危害的详细情况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制定防护方案。

在实行方案的三年后再次进行问卷调查,对比2012年4月到2015年4月这三年手术室护士发生职业危害的详细情况。

结果:危害类型主要包括:锐器损伤、放射损伤、肌肉损伤以及消毒剂接触损伤。

通过调查问卷结果可知,2009年3月到2012年3月这三年职业危害的发生次数为37次,平均2.47次/人。

而2012年4月到2015年4月这三年共发生职业危害14次,平均0.93次/人。

执行防护措施的前后,手术室护士发生职业危害的人均次数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职业危害的前后人均发生次数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结论:手术室护士在工作过程中不断接触着各种高危的职业危害因素,医院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管理,以此来提高护士在护理方面的综合质量。

手术室护士是发生职业危害的高危性群体,整日参与手术,精神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再加上消毒剂、放射性光线等因素的伤害,无论心理还是生理都受到了较大的损伤。

职业危害给护理人员带来了严重损失,对此,需要医院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提升手术室护士的防范意识,在最大限度消除危害的同时降低危害因素对护理人员自身造成的损伤。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择取2012年3月到2015年3月这三年间于本二甲医院在岗的15名手术室护士,无男性,全部为女性。

其中年龄最小者18岁,年龄最大者40岁,平均年龄为岁。

护龄少则2年,多则21年,平均年。

其中护龄在5年以下的有5例,护龄介于6-10年的1例,11-20年6例,护龄超过20年的有3例。

为其发放调查问卷,参与调查问卷的手术室护士具有如下资格标准:①护龄超过1年;②拥有护士资格证书;③无慢性病或急性病。

推荐-手术室安全论文:预防手术室职业危险措施论文 精品

推荐-手术室安全论文:预防手术室职业危险措施论文 精品

手术室安全论文:预防手术室职业危险措施论文摘要:预防与控制手术室职业危险因素能够有效减少手术室相关职业性感染,保障手术室护士身心健康。

关键词:手术室职业危险因素防控措施手术室护士必须接触各种手术患者,要清洗、整理患者手术后的各种器械、敷料、仪器等,若自我防护措施不规范,不仅自身可能感染病原体,甚至发生交叉感染。

为保障手术室护士身心健康,有效控制手术室职业危险因素,防止医源性交叉感染,必须加强护士的教育培训,认真执行规范的防护措施,才能有效预防与减少手术室相关职业性感染。

一、手术室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1.1 生物性危险因素生物性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结核等微生物感染。

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都可能含有病原微生物而成为传染源。

手术室护士每天都要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

在手术配合过程中常使用锐利器械如刀、剪、针、骨钩、锯片等,因工作节奏快,传递器械频繁,极易损伤自己或误伤他人。

污染的针或锐器刺伤是导致护理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最主要的职业因素。

研究表明,约有11.7%手术室人员存在意外的血液接触。

1.2 化学性危险因素手术室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有环氧乙烷、戊二醛、含氯消毒剂、甲醛等。

这些常用的挥发性消毒剂对人体皮肤、黏膜、呼吸道、胃肠道、神经系统均有一定不良影响,可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

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接触以上消毒剂,轻者刺激皮肤引起接触性皮炎、过敏性鼻炎、哮喘,重者中毒或致癌。

1.3 物理性危险因素1.3.1 电离辐射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中摄片及电透直视下手术不断开展,手术室人员接触放射线的机会不断增多。

特别是骨科手术使用“C”型臂的频率很高,长期小剂量接触可导致局部皮肤变硬,乏力、头痛、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等植物神经紊乱综合征;长期照射,可致白细胞减少,机体抵抗力下降,严重可引起免疫系统疾病如白血病等,女性有月经失调,在妊娠时会引起自然流产、死胎、先天性畸形和发育障碍等。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论文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论文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摘要】目的使手术室医务工作者了解工作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并通过一定的措施加以防范及预防。

方法对本县二级医院的80名手术室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发出问卷80份,收回79份,有效率99.9%,根据量表总结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结果护士对该职业的危害因素不能全面了解,对防护措施知晓率较低。

结论护士应充分认识到各种危害因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做好个人防护以避免感染疾病,减少病毒感染,更好地服务患者。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职业危险;防护手术室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工作环境,各种电器设备、消毒液大量使用,急、危重病人高度集中,使手术室护士的生理、心理随时处于高度应激状态。

给他们造成不可避免的、严重的、潜在危害,为提高他们身心健康,须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医疗系统应加以重视是关键。

[1]1资料与方法1.1对象2012年3月对本县二级医院80名手术室护士进行问卷调查。

其中主管护师7名,护师23名,护士50名;本科17名,专科31名,中专32名。

调查过程中,护士的参与热情高,态度积极。

1.2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共分四个板块,内容是:手术室护士工作中面临的职业危害有哪些?你认为应该怎样防护工作中遇到的危害?你希望单位给予什么样的防护支持系统?未来有新的职业选择,还会选择做手术室护士吗?共发出调查问卷80份,收回79份,有效率99.9%。

2结果手术室护士对工作中遇到的职业危害因素了解不全面,而对职业防护措施更是千篇一律,83.4%的护士希望单位给予系统防护支持体系,如护士身心健康、工作年限、工资待遇等方面的调整。

更有21.7%的护士不会选择继续留在手术室工作。

下面将此次调查结果分析如下:3讨论3.1职业危害因素3.1.1生物性危害因素由于工作节奏快、强度大,在手术过程中使用的刀、剪、针等,极易损伤护士本人或误伤他人,污染的锐器刺伤是导致护士发生医源性传播疾病最主要的职业因素[2]。

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毕业论文

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毕业论文

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毕业论文江汉大学卫生技术学院论文题目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和防护学生姓名学生学号系、班级指导教师评阅老师江汉大学卫生技术学院2012年 1 月 16 日1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和防护摘要 :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高科技技术和新的化学制剂在临床上的运用,各种手术的普遍开展,乙肝、艾滋、梅毒等传染病的增多,给我们手术室的护士的自我保护带来了挑战。

现在各大医院手术室的工作量加重、节奏紧张,而且手术室是病毒高度集中区域,各种化学制剂对空气的污染等[1]危害护理人员的健康因素大量存在,严重影响威胁护士的身心健康,因此,做好自我防护对手术室护士人身健康和保护护理质量非常重要。

关键词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防护措施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物理、生物、化学、社会生理各种因素可对护士健康构成威胁。

所以重视和加强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和自我保护,采取相应的措施,杜绝或减少职业病的发生,确保护士身心健康。

因此如何充分做好护士日常十分重要。

结合实际情况,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探讨工作中的职业防护,如下。

1常见的危害因素1.1 物理危害因素随着科学的发展和对手术成功率的要求,手术中摄片、激光治疗等物理技[2]术的运用越来越受青睐。

有调查研究表明,射线可诱发空气中气体电离,产生[3]氮化物、臭氧、自由基等有害物质,多次频繁接触射线可致癌或使胎儿畸形。

无影灯强光刺激,易造成眼部疲劳。

还有各种手术仪器,在运转时会有刺耳的噪[4]声,长期接触噪声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如会损害听力,有害于人的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使人急躁易怒,还会影响睡眠造成疲倦。

1.2 生物危害因素在外科手术室中,大多数为开放性手术。

细菌病毒极易通过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血液等污染物传染给长期接触他们的护理人员,护士受感染的机会增多。

尤其是手部皮肤有破损的护士,在手术过程中配合医生时引起皮肤黏膜受污染,易造成血液性感染性疾病及细菌病毒的繁衍生长。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及自我防护论文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及自我防护论文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自我防护【摘要】分析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长期受到物理﹑化学﹑生物、心理等因素的影响,提出为保障手术室护士的健康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提高手术室工作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确保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安全。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自我防护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222-02手术室是一个特殊的科室,手术室护士随时都在接触刀﹑剪等锐利器械及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多种化学消毒剂,受感染的机会较多,也使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受到了伤害。

为保证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安全,应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

1职业危害的因素1.1物理因素1.1.1锐器刺伤手术室工作环境及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使得其与各种病原体的接触几率远比普通人群高,在执行医疗护理活动过程中,难免被针头﹑刀片﹑剪刀等锐器刺伤出血,使先天保护屏障被破坏[1]。

1.1.2噪音长期在90分贝以上的噪声下工作,可造成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平衡失调,如睡眠障碍﹑头晕﹑心悸,注意力不集中,疲劳,烦躁等。

国内手术室平均噪音是60-65分贝,但常接近90分贝[2]。

手术室属于噪声严重污染的科室,主要噪声来源有电动吸引器﹑麻醉机﹑高频电刀﹑空调﹑病人的呻吟﹑电锯等。

严重影响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健康。

1.1.3负重伤搬抬病人是手术室护士常做的工作,在搬抬过程中,若动作不协调、操作不当就会引起脊柱损伤、腰骶部疼痛。

作为洗手护士,不良的工作姿势会增加脊柱的压力,造成职业性腰背部疼痛的发生[3]。

1.1.4放射线目前微创手术逐渐被使用,x线c臂机被广泛的应用于眼科、泌尿科、骨科、神经科手术的配合,手术室工作人员接触放射线的机会较多,少量多次接触放射线,可发生明显反应,全身产生食欲不振、头晕、四肢无力等[4]1.1.5各种电器潜在的损伤手术中常用的电刀、双极、电凝等电器,在使用中会存在潜在的触电、电灼伤、漏电甚至燃爆的可能,如操作不规范,思想不集中,就会对医护人员造成损害。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论文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论文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自我防护措施。

方法通过临床实践及资料查阅认识到工作环境对手术室护士带来的一系列职业危害,并研究了降低危害自我防护的方法途径。

结果加强了手术室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提高了护理质量。

结论改良工作环境、加强自我防护意识有助于降低职业危害,提升护理质量。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防护措施现今社会,医学技术和医疗手段都在不断发展,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新型化学物质被广泛应用在手术室中。

这些化学物质在不同方面都有一些或多或少的危害,此外,手术室中难免会有各种消毒剂、挥发性药物等,导致目前的手术室环境并不十分良好,手术室护士面临着空气污染,电磁辐射,视觉疲劳,心理状况不良等诸多影响健康的不利因素,这使他们的职业危害大大加重。

因此,探讨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并研究自我防护措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1 危害因素1.1 物理因素1.1.1 电离辐射术中应用c臂x光定位照片及直视下手术和激光手术。

手术室如无防放射设备,就不可避免地存在受射线照射的危害,导致急慢性放射性疾病,影响生殖细胞引起基因突变;还可因长期射线积累作用而致癌。

1.1.2 噪音污染各种监护仪.电刀负压吸引器电钻电锯,各种推车等都会产生一定的噪音,当噪音超过90db时就会对人体造成一定影响。

人如果长期在噪音环境中工作,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一定影响。

大部分人极易产生烦躁情绪,精力难以集中,工作准确度降低,头痛难忍,严重者甚至会有失眠症状,感觉听力不如从前,血压些许升高等。

1.2 化学因素手术室中在空气消毒时一般会使用紫外线照射,会将空气中的氧分子分解成有毒的臭氧。

且手术室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气体交换相对差,其空气中常年存在一定浓度的挥发性的化学消毒剂及吸入性麻醉药。

1.2.1 化学试剂手术室常用的消毒剂有甲醛.戊二醛。

过氧乙酸,碘伏,含氯消毒液等,长期接触这些药剂科导致头痛、记忆力下降、注意力分散等症状。

2024年手术室常见的职业危险防护(3篇)

2024年手术室常见的职业危险防护(3篇)

2024年手术室常见的职业危险防护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室的工作环境也在不断改善。

然而,手术室仍然是一个职业危险较高的工作场所,医务人员在手术室工作时面临各种职业危险,如手术器械的切割伤、感染风险、放射线暴露等。

为了确保医务人员的安全和健康,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预防这些职业危险。

1. 刀具安全防护:手术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使用各种手术刀具进行操作,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来预防刀具伤害。

首先是刀具的管理和维护,确保其锋利度和使用寿命符合要求。

其次是手术人员必须穿戴适当的防护手套,以防止手术刀具的误伤。

另外,手术刀具的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 感染风险防护:手术室是一个高风险的感染环境,医务人员在手术过程中需要与众多病源体进行接触,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感染风险防护措施。

首先是个体防护装备的使用,包括穿戴手术衣、手术帽、口罩、护目镜等,以防止飞溅物对医务人员的伤害。

其次是严格的手卫生措施,包括定期洗手、正确使用洗手液和消毒剂,以及正确佩戴手套等。

此外,手术室应保持清洁整洁,常规进行消毒和清洁工作,以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3. 放射线暴露防护:在某些手术过程中,需要使用放射线设备,如X光机、CT机等。

医务人员在接触这些设备时,会面临辐射暴露的风险。

为了保护医务人员的健康,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辐射防护措施。

首先是提供适当的辐射防护设施,如铅衣、铅帽、铅眼镜等,以降低辐射暴露。

其次是定期的辐射监测和测量,确保辐射水平在安全范围内。

此外,医务人员还应接受辐射防护培训,了解辐射防护的知识和技能。

4. 化学品危害防护:手术室中使用了很多化学品,如消毒剂、麻醉药物等。

这些化学品对医务人员的健康有一定的危害性,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医务人员。

首先是选择低危害性的化学品,并确保其使用符合要求。

其次是提供适当的通风设施,以保证手术室的通风效果。

此外,医务人员在接触化学品时,应穿戴适当的个体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等。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与防范论文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与防范论文

浅谈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范【中图分类号】r1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827-02手术室是进行手术治疗、抢救的相对独立的封闭区域,是高风险、快节奏的特殊科室。

手术室护士经常暴露于被病人血液感染,被锐器刺伤,放射线,有害气体等危险因素之中,难免造成自己或他人损伤。

同时,由于工作性质特殊,每日精神高度紧张,长时间站立,不规律进食等极易造成手术护士身心伤害,故手术室护士必须做好防护和自我保健。

现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就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范进行各方面的分析。

1 生物性因素及防范措施1.1 生物性因素手术室护士在护理工作中,每天都不可避免的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和体液,被微生物引起感染的概率大为增加。

主要是经血液传播的病毒,如各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

而锐利器械如剪刀、刀片、缝针、钩等在手术室使用最频繁,术中传递、术后清洗,循环往复在各个环节中,容易误伤他人或自己,也会将传染性疾病的标志物刺人体内引起感染。

如术中意外针刺伤、刀割伤、污血或分泌物溅落到眼睛或有破损的皮肤黏膜等,然而,职业性物质引起感染机会中仅刺伤占80%左右(1)。

调查资料表明,大约有20多种血源性传播疾病可通过针刺伤传播,11.7%手术室工作人员存在意外血液接触;而血液接触造成感染的概率为:乙型肝炎2%-40%,丙型肝炎3%~10%,艾滋病o.2%~0.5%。

1.2 防范措施1.2.1 高度自我防范意识:所有手术病人术前完善输血前检查。

即甲、乙、丙肝、梅毒、hiv,对阳性及有特异性感染者应作特别记录并安排在固定的手术间,手术门口设置隔离标志,谢绝参观。

1.2.2 规范操作,避免损伤:这就需要手术室护士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巩固和提高手术配合技能,术前应熟悉每种手术的手术方法、步骤,术前访视病人。

同时,加强医护双方交流,熟悉各主刀医生手术习惯和特殊器械,做到配合默契。

避免因配合不娴熟引起刀、剪、针等物的损伤。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与安全防护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与安全防护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与安全防护手术室是医院内最重要、最关键的地方之一,手术室护士在手术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工作,他们要保证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为病人提供细致的、全面的护理服务。

然而,在手术室工作中,护士也面临着一些危害和安全隐患。

本文将探讨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以及需采取哪些安全防护措施。

一、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1.工作强度大手术室护士工作强度大,需要长时间的站立和工作,尤其是在手术紧张的情况下,护士需要长时间保持高度专注并且不能离开手术室。

这样长时间的站立工作会导致护士脚部疼痛和不适,甚至引发脊柱病和关节疾病。

2.空气污染手术室空气经常会被感染、污染的生物颗粒物污染,这些颗粒物散布在空气中,可能会对手术室护士造成危害。

在手术室内,手术刀和其他医疗设备使用频繁,若不及时清洗,可能残留大量的细菌和病毒,护士在清洁时不慎接触到污染物,可能会感染某些疾病。

3.化学品污染手术室护士日常工作中,会经常接触一些化学药品,如氯己定和吲哚菊酯等。

这些药品虽然有助于手术的成功进行,但是若不注意安全防护工作,很容易造成手术室护士的伤害。

4.职业习惯手术室护士长期接触手术刀具和机器,常会形成一些不良的职业习惯。

由于习惯性刀具和机器的摆放位置,会降低操作手术工具时的警觉性和谨慎性,从而容易引起切割伤等意外情况。

二、防护措施1. 保护自身安全作为护士,医护精神是必须具备的,自我保护应当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

在工作中,手术室护士应注意穿戴医用手套、口罩、防护衣等防护用具,尽量避免手术刀具误伤和污染物接触。

2. 健康管理手术室护士需要注意身体健康,避免腰背疼痛、关节疾病等职业病。

可以在日常工作中规律锻炼、按时休息、合理饮食等方式预防职业病发生。

3. 手术刀具消毒清洁和消毒是防范污染传播的基本手段,手术室内各种物品的消毒操作必须得到保障。

手术刀具必须经过高温、压力等消毒方法消毒,防止各种细菌、病毒等造成交叉感染和医源性病。

4. 建立科学的职业习惯手术室护士本职工作需要树立科学的职业习惯,如在使用刀具时,量力而行、小心谨慎,尽量减少误伤事故的发生,建立严格、规范、系统的职业习惯管理,是提高手术室护士工作安全性的有效手段。

手术室安全论文预防手术室职业危险措施论文

手术室安全论文预防手术室职业危险措施论文

手术室安全:预防手术室职业危险措施论文引言手术室是医疗机构中重要的工作区域,但同时也是一个高风险的工作环境。

手术室工作人员面临着各种职业危险,如感染风险、误操作风险和职业暴露风险等。

为了保障手术室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本论文旨在探讨手术室安全,并提出预防手术室职业危险的措施。

1. 手术室职业危险分析手术室工作人员面临的职业危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感染风险手术室操作涉及对患者体内进行切割和操作,这增加了工作人员感染病原体的风险。

特别是在进行开放性手术时,可能会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的直接接触,这进一步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1.2 误操作风险手术室工作人员在高压力和高紧张度的环境下工作,可能会因为疲劳、精神不集中或者误解操作要求而导致误操作。

误操作可能会对患者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1.3 职业暴露风险手术室工作人员常常需要与患者的体液和药物接触,这可能会导致职业暴露,如吸入有害气体、接触化学品或辐射等。

这些暴露可能会对工作人员的健康产生长期影响。

2. 预防手术室职业危险的措施为了保障手术室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感染控制措施为了降低感染风险,手术室应建立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

首先,手术室应进行定期的清洁和消毒,并保持良好的通风。

其次,工作人员应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和防护眼镜等,以防止血液或其他体液的直接接触。

此外,手术室应严格控制感染源的传播,如进行规范的手术床单更换、正确处理和妥善处置医疗废弃物等。

2.2 误操作预防措施为了降低误操作的风险,手术室应加强培训和教育,确保工作人员熟悉手术程序和操作要求。

在手术过程中,应采取双人确认的方式,确保手术操作的准确性。

此外,手术室应配备高质量的手术设备和器械,并进行定期的检修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2.3 职业暴露防护措施为了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手术室应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并鼓励工作人员正确佩戴。

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的危害及防范措施(本科)

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的危害及防范措施(本科)

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的危害及防范措施(本科)题目: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的危害及防范措施目录摘要(详见正文)前言1 职业暴露的概念2 职业暴露的认识3 职业暴露的相关因素及防护措施4 小结1 危害因素2 防护对策参考文献以下是论文正文摘要:随着现代医学高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手术室这一特殊的科室,目前已被列入医院的高危易感染科室。

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节奏快,任务繁重,劳动强度大,每天有大量不良环境及污染等因素的存在,极易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健康造成危害性的威胁。

因此,如何科学的自我防护,防止因职业暴露而导致的疾病,势在必行。

【关键词】手术室职业暴露危害性自我防护前言1 职业暴露的概念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临床诊疗、护理及科学实验等职业活动过程中被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有害因素影响,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的情况。

2 职业暴露的认识职业危害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随着各种医疗设备、技术及化学药物的不断更新和广泛应用,医护人员常常暴露于各种职业危害中,这给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实验室、医护、预防保健人员以及有关的监管工作人员,被认为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

而护理人员位于职业暴露高危人群之首。

手术室是进行诊治和抢救的重要场所,是医院的重要技术部门。

在这高危科室里,护士每天都要与血液、体液、分泌物接触,其自身防护问题尤为重要,也是国内外同行关注的焦点。

科学合理的防护措施和制度是减少职业暴露的有效方法,而从观念上转变自身防护意识是推行防护措施的基本条件,使之能够在临床工作中变被动防治为主动防控。

3 职业暴露的相关因素及防护措施手术室特殊的工作环境与工作性质使其成为职业损伤的高危科室。

环境中的各种有害因子如微生物、化学消毒剂、麻醉气体、射线等的存在对手术室工作人员造成潜在的健康威胁;手术室护士的特殊工作性质如长时间站立或走动、注意力高度集中、进食不规律等使得这一群体成为职业损害的高危群体;法律知识的匮乏使得手术室护士缺少自我保护的意识,造成自我伤害的同时也损害了患者的利益。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doc1111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doc1111

郑州大学自考本科毕业论文专业护理学姓名准考证号论文题目手术室护士职业性危害及防护性对策研究2014 年9月06日综合评语:成绩:评审教师签名:年月日学校自考办意见:年月日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性对策研究摘要 (2)关键词 (2)一、危害因素 (2)(1)压力源因素 (2)(2)生物性危害因素 (2)(3)化学性危害因素 (2)(4)物理环境性危害因素 (3)(5)生理性危害因素 (3)(6)心里社会性危害因素 (4)二、防护对策 (4)(1)压力源因素的防护对策 (4)(2)生物性危害因素的防护对策 (4)(3)化学性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 (5)(4)物理环境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 (5)(5)生理性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 (5)(6)心理社会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 (6)三、结束语 (6)参考文献 (7)【摘要】手术室是为患者进行各种手术治疗和抢救的重要场所,各种尖端复杂手术都离不开手术室护士的密切配合,这就要求手术室护士不仅要有高质量的护理服务,还要有健康的体质。

但是,手术室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手术室护士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长期工作在“密闭”环境里,因职业压力源因素所致的紧张、繁重、疲劳和生物节律的改变,同时受到环境内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的侵袭,直接或间接接触到各种对人体有害健康的因素。

因此加强手术室护士自身防护,保证手术室护士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手术室工作环境、服务对象及治疗方法的特殊性,使得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如不注意个人防护,很容易发生职业损伤。

不仅严重损害护理人员个人的身心健康,还可能给患者造成疾病的传播。

相对于其他临床科室而言,且由于长时间、连续的工作,使手术室护士成高危群体。

另外,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各种先进仪器设备、高科技产品、各种抗肿瘤药物及消毒剂等被手术室广泛使用。

针对危害手术室护士的身体健康的因素不断增加的现象,如何增强手术室护士的自我防护,减轻有害因素对自身的危害,就显得尤为重要。

职业危害防护的手术室护理论文

职业危害防护的手术室护理论文

职业危害防护的手术室护理论文1手术室护理中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1.1物理因素危害:因为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手术室护理不仅需要脑力工作,也需要体力劳动;对于急诊手术而言,大多为突发事件,因此导致手术室护理工作规律性较差,同时手术时间一般较长,使得护理人员形成不良的饮食习惯,会进一步导致护理人员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同时,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长时间保持颈曲前倾位站立,这也会导致颈椎增生性变化,引起颈椎病,同时还会增加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生。

此外,其他的物理危险因素还包括紫外线、X线的辐射、噪音污染和电器的物理性伤害等4,其中紫外线容易造成眼角膜损伤,从而引起角膜炎等眼部疾病;手术室的电锯、电钻、监护仪器设备等往往是噪音污染的主要原因,长期的接受噪音刺激,可使得人的听觉、视觉、内脏器官及中枢神经系统造成病理性变化,从而出现神经衰落、消化系统紊乱、听力、记忆力下降等症状;X线长期辐射具有对于人体的免疫系统影响较大,且具有致癌的危险;同时,电锯、电钻、手术刀等器械都较为锋利,再加上手术工作较快的节奏,往往会发生割伤、刺伤等物理性伤害。

1.2生物危险因素:对于物理性伤害的发生,其危害往往不仅仅局限于刺伤或割伤,因为手术过程中所用的器械,大都需要接触患者并长期暴露于手术室环境,多会增加接触血液致病菌的感染几率,如艾滋病、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等,目前,这类伤害是职业危害中的主要因素。

有研究指出,在出现刺伤时,仅仅只需要4μL带有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液即可导致受伤者感染HBV5。

1.3化学危险因素:因为手术需要无菌环境,往往环境较为封闭,而手术过程中又需要大量麻醉剂和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因为麻醉剂和化学消毒剂的挥发,使得因手术室环境中存有浓度相对较高的麻醉废气和化学试剂。

现有研究表明,长期吸入挥发性的麻醉药物会损害人体的生殖系统,使护理人员易发流产、胎儿畸形甚至出现不孕不育。

同时,化学消毒剂的存有,如戊二醛、环氧乙烷、过氧乙酸、臭氧等等以及因电锯、电钻等器械使用时生成的焦烟,对于人体皮肤、口腔黏膜、上呼吸道黏膜等具有刺激作用,长时间会导致鼻咽炎、结膜炎以及皮肤疾病等,甚至致癌6。

浅谈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及自身防护-毕业论文

浅谈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及自身防护-毕业论文

浅谈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及自身防护【摘要】目的:杜绝或减少手术室护理潜在安全隐患,提供安全的手术环境,保障手术患者安全。

方法:分析总结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结论:手术室护士通过加强防护知识和技巧的学习,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规范操作,确保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

【关键词】护理人员手术室危害因素防范措施手术室是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抢救的重要场所,手术室的工作具有变化快、要求高、流动性大、劳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等特点。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新的化学物质及高科技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致使手术室工作人员长期工作在空气污染、生物感染、电离辐射、心理危害的环境里。

同时手术室还有常备的各种化学制剂、挥发性麻醉剂、锐利的手术器材等多种不利因素,使得从事本专业的护士成为高危群体。

因此,如何充分做好护士日常工作中的职业防护十分重要。

本文就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防护性措施。

1.手术室常见的危害因素1.1 物理性危害1.1.1 直接接触及锐器伤害。

打针、输液、配药、传递器械是手术室护士的基本操作,手术室护士经常与手术创口接触,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在执行医疗护理活动的过程中,难免被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刀片、安瓿等锐器刺伤。

术中锐器伤、骨科手术操作如敲打、器械的意外松脱或脱落都可能造成手术人员的眼睛、皮肤、黏膜的污染。

调查资料表明,大约有20多种血源性传播疾病可通过针刺伤传播,资料显示有11.7%的手术室工作人员存在意外血接触,诸如器械护士传递锐利器械时意外遭受针刺伤、刀割伤以及污血溅到破损的皮肤或眼睛里等;而血接触造成感染的概率为:乙型肝炎(乙肝)2%~40%,丙型肝炎(丙肝)3%~10%,艾滋病(AIDS)0.2% ~0.5%。

1.1.2 辐射危害。

X射线的影响随着骨科新手术的开展,手术中使用C-臂机越来越多。

少量多次接触X射线会导致护理人员机体损伤(白细胞减少、不良生育、放射病等。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手术室护士是医疗机构中至关重要的一员,他们负责协助医生进行手术操作,确保手术过程顺利进行。

然而,手术室环境特殊,存在一定的职业危害,因此护士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来保障自身的健康与安全。

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经常接触到各种化学物质,如消毒剂、麻醉药物等。

这些化学物质对护士的皮肤和呼吸系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长期暴露会导致皮肤炎症、过敏反应以及呼吸系统疾病。

因此,护士们必须正确佩戴防护手套、口罩和防护眼镜,以减少对皮肤和呼吸系统的直接接触。

手术室护士在手术过程中需要长时间保持站立姿势,这对腰椎和下肢的负担较大。

长期站立不仅容易导致腰椎疼痛、腿部水肿等问题,还可能增加静脉曲张的风险。

因此,护士们应该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适当进行站立和休息的交替,以减轻身体的负担。

另外,正确使用护腰带和穿着舒适的鞋子也是必不可少的。

手术室护士在手术过程中需要频繁地与患者进行接触,这增加了感染病菌的风险。

手术室是一个高风险的环境,常见的病原体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

因此,护士们需要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正确洗手、消毒,并保持手部的湿润。

手术室护士还需要应对手术过程中的突发状况,如大出血、心脏骤停等。

这些紧急情况需要护士们迅速反应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因此,护士们必须接受系统的急救培训,熟悉各种急救设备的使用方法,并保持冷静和专业的态度。

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需要长时间保持高度集中的状态,这对眼睛和神经系统有一定的压力。

长时间的目光集中会导致眼睛疲劳、干涩等问题,甚至可能引发近视。

因此,护士们需要定期进行眼部保健,如适当休息、眼部按摩,并在工作中注意调整视线,避免长时间盯着手术区域。

手术室护士的工作环境存在一定的职业危害,但只要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就能够有效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护士们需要时刻关注自身健康状况,注意个人卫生和工作环境的清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

只有保护好自己的身体,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和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论文

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论文

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论文摘要:护理人员承担着救死扶伤的社会责任,其工作价值无疑是巨大的,但在拯救病人于患难的同时也应多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这样才能以最好的状态给病人带来最大的康复希望。

众所周知,从事手术工作的护理人员因为职业的特殊性经常会接触到到各种锋利的手术刀具,器械、病人传播性疾病病原体的侵入,除此之外,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新的化学物及高科技技术有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带来了新的职业危害,手术室特殊的工作环境与工作性质使其成为职业损伤的高危科室。

如何全方位地认清职业危害,做好防护准备,是所有手术室护理人员共同关注的话题。

一、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综述从职业危害的定义上来讲,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危害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分别是物理性危害、化学性危害和生理性危害。

其中物理性危害往往发生与偶然,但对工作人员的危害一般不是很大,但是是最常见的职业危害;化学性危害的主要特点是存在一定的潜伏期,不容易被发现;而生理性危害就相当于职业病,只能减弱,不能杜绝,下面就具体谈谈这三类危害的具体情形分析:物理性伤害细致来看主要有锐器针刺伤害、噪音和触电伤害以及辐射危害。

锐器伤、针刺伤是造成护士职业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与其它科室护士比较手术室护士每天都要从事损伤性操作,接触到锐器的机会更多,直接暴露于传染源的几率更高,因此受感染的几率很高,我国是HBV、HCV感染高发区,0.004ml污染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IV污染的锐器刺伤后感染率为0.3%,HCV污染的锐器刺伤后感染机率为1.8%。

噪音和触电伤害主要指手术室各种监护仪、电刀、吸引器、电钻、空调、推车声等噪音均可影响工作人员的内分泌、听觉系统的生理变化,长时间在噪音环境中工作可出现头痛、失眠、听力下降、血压升高等症状,手术室的电器非常多,引起触电的原因有操作不当,吸引器损坏漏电,电插座接触不良,线路老化,无安全用电知识等,有时能给医护人员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探讨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探讨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探讨内容摘要: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防护手术室的护理工,是一个在特殊环境中,从事特殊护理专业的群体。

现代手术室的护士处于多种有害因子之中[1]。

有关护士的职业卫生现象,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

国内外早已对护士的职业性危害及防护做了大量的研究,认为护理工作接触面广,不可避免地与各种有害的理化、生物因子接触,从而可能对护士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手术室护士长时间连续工作在密闭环境中,由于工作的需要,每日精神高度紧张,注意力集中;长时间的颈椎前屈位站立;巡回护士经常需快步行走;进食时间的不规律;各种化学药物的接触;浓度较高的有毒气体的污染以及频繁的直接接触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各种体液的因素,使得从事本专业的护士成为高危群体。

因此,如何充分做好护士日常工作中的职业防护,十分重要。

我们结合实际情况,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探讨如下。

1意外损伤及防护手术配合中常使用的锐利器械较多,如刀、剪、针、钩,传递频繁,极易损伤自己或误伤他人。

Johanet调查指出:约有11.7%的手术室工作人员存在着意外的血液直接接触。

术中意外针刺伤,刀割伤,污血溅到皮肤或眼睛里。

在可经针刺传播的20余种疾病中,最常见也是最可怕的是乙肝、丙肝和艾滋病。

它们通过血液传播的效率最高,一次即可感染。

根据健康报12月5日报道,因职业引起的感染途径中针刺损伤占80%,应采取相应防护措施。

护士抽吸药液时严格遵守用未接触过患者的无菌针头,抽吸后必须立即戴上针帽。

静脉给药时须去除针头经三通给予。

术后处理必须戴针帽毁去针头等规定确保安全。

医学界根据数万例手术配合体会,总结出一套手术中刀、剪、针摆放及传递的规定,在新护士上岗时,严格带教,规范每名护士的基本操作[2]。

2生物污染及防护由于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和护士经常使用手术刀、剪刀、针等锋利器械,极易造成误伤自己和他人,这样极易感染甲、乙、丙肝、爱滋病、结核、梅毒等,甚至肿瘤的种植及败血症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职业危害与防护[摘要]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人员在特定的工作及环境中,如何通过有效地护理措施避免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

方法进一步明确手术室护理工作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问题,采取了相应的护理防护措施。

结果通过有效地护理防护措施的建立与实施,能避免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发生。

结论只要认真的落实护理防护措施,能避免职业危害发生。

[关键词] 手术室职业危害防护
[中图分类号] r472.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218-01
手术室护理人员是在特殊环境中从事特殊护理专业的群体,由于她们长时间连续工作在密闭环境中,每日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注意力集中,长时间的前屈位站立,进食时间无规律,各种化学药物的接触,浓度较高的有毒气体的污染以及与血液、排泄物、分泌物频繁的直接接触,使得从事本专业的护士成为高危群体。

职业危害是近年来颇受医护人员关注的重要问题,手术室周围潜伏着生物、化学、物理和社会心理等的危害因素,严重影响着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

因此,做好职业危害的防护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自身健康和保证护理质量是非常重要。

现就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浅谈如下。

1 手术室护士常见职业危害
1.1 身体疲劳与心理危害手术室的医护人员长期处于繁重的
工作中,思想高度集中、精神过度紧张、工作不定时,经常要抢救处理一些危重患者,易患溃疡病、心脏病、偏头痛病、下肢静脉曲张、胃下垂、慢性腰腿痛、慢性肝胆病等。

同时也会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如精神紧张、焦虑烦燥等。

1.2 化学性因素对身体的危害
1.2.1 消毒液对人体的危害手术室常用的消毒灭菌剂有甲醛、过氧乙酸、戊二醛、含氯消毒液,不加防护的长期接触可导致气促、头痛、接触性皮炎、鼻炎、关节病、哮喘、记忆力障碍、注意力不集中以及生殖系统疾病[1]。

1.2.2 各种有害气体的危害 1)挥发性麻醉气体对空气造成污染。

氨氟醚、异氟醚等对人体有害。

2)甲醛薰蒸消毒不能浸泡的电钻、电刀头、各种光纤导线,10%福尔马林固定的手术标本,使手术室散发着浓烈的甲醛味,对眼睛、咽喉有高度的刺激性。

3)手术中电刀切割、电凝肌肉、脂肪组织产生烟雾焦味,使人产生头痛、心情烦躁。

4)关节置换术中的骨水泥的异味使人头痛,甚至发生过敏反应。

1.3 生物性因素
1.3.1 皮肤黏膜的损伤手术室护士每天都要接触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手术室护士在配合过程中常使用税利器械,如刀、剪、针、骨钩,锯片等,因工作节奏快,传递器械频繁,极易发生刺伤或切割伤,污染的锐器是导致这类感染的主要原因。

国每年报道的450余万例法定传染病[3],其中大多数经呼吸道、血液
和体液等因素传播的。

在诸多生物因素中,护士因锐器损伤尤其是因针刺伤而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为最重要[4]。

针刺伤时只需
0.004ml 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

1.3.2 疾病感染的危害一次针刺或其他经皮方式暴露于乙型
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hiv的平均感染率分别为6%-30%、3%-10%和0.2%-0.5%[2]。

此外,护士接触其他体液如滑膜液、阴道分泌物、胸膜液和羊水等也是重要感染途径。

1.4 生理危害因素手术室工作具有节奏快、持续时间长、风险大和相对不规律的特点。

这些特点致使机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如遇到大手术,需要长时间的连续工作,饮食不规律,导致胃肠疾病;护士配合手术需连续前屈颈椎,很容易导致颈椎病;长期站立,腰部持续呈紧张状,造成腰肌劳损,出现腰腿痛、下肢静脉曲张。

1.5 物理性因素
1.5.1 锐器、电器损伤手术室护士在配合过程中常使用税利器械,如刀、剪、针、骨钩,锯片等,因工作节奏快,传递器械频繁,极易发生刺伤或切割伤,污染的锐利器械易传染疾病。

另外,在清洗手术器械的过程中,稍不注意就会损伤手指。

1.5.2 x光射线对人体的危害随着骨科新手术的开展,手术中使用c-臂机越来越多,x光射线可导致癌、遗传和血液疾病等。

2 防护措施
2.1 感染因素的防护熟练掌握锐利器械的操作技术,传递手术刀、剪时,不能直接用手,要用弯盘传递。

正确选择掰安瓿的方法,
使用硬质锐器收集盒,锐器盒的使用可使针刺伤的发生率降低
50 %[5]。

手术室护士应主动接受关于乙肝、丙肝、hiv的知识,同时要了解和掌握手术病人的病情,对已确诊携带感染因素的患者应加强防护不断提高自我防护。

对急诊或未确诊病人一律按阳性对待,接触有感染血液或体液时均应有个人保护装置。

2.2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打破护士工作的班次,实行弹性工作制,根据次日手术情况,合理调整,灵活安排人员。

既保证手术的安全配合,也为安排工作提供更宽松、更有利的条件。

2.3 污染气体的处理改善手术室通风设备,保证通风良好,将每个麻醉机的废气连接管通至室外,防止麻醉气体在手术室内蓄积。

装有抽吸装置,定期抽吸。

选择焦烟少、声音低的电刀,术中提醒手术医生边切割边用吸引器吸除烟雾,减少空气污染。

2.4 消毒剂使用管理从戊二醛消毒液取出浸泡的器械后立即
将盖子盖好,并用无菌生理盐水冲净,取用戊二醛熏箱内物品时尽量一次取完,有条件时用h2o2等离子体灭菌器或者用环氧乙烷灭菌。

接触含氯消毒液及甲醛时,必须戴上防护手套,注意勿泼翻。

手术室护士接触挥发性消毒剂时,必须戴口罩、帽子、手套,避免直接接触消毒剂。

2.5 x射线的管理术中需要行x线透视及使用c型臂进行x线摄片的手术,安排在固定的手术间,上台前必须穿好铅衣,情况允许下可暂时回避,尽量避免身体照射,合理安排人员,避免短期内接受大剂量x线照射。

孕期护士避免接触x线。

2.6 调整护士的工作强度打破护士工作的班次,实行弹性工作制,根据次日手术情况,合理调整,灵活安排人员。

既保证手术的安全配合,也为安排工作提供更宽松、更有利的条件。

手术前了解手术时间,保证充分的睡眠,早餐要营养丰富。

巡回护士在不影响手术的前提下轮流进餐,对手术时间特别长的手术中间加餐牛奶心中有数,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减轻了护士在时间和精神上的压力。

3 结论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院内感染及职业危害在医院是专业人士讨论的二大主题。

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已引起多方面的关注。

总之手术室护理人员只要能够自觉遵守消毒隔离及各种医疗职业病防护的措施,同时学会心理调适,缓解职业性紧张情绪,就能够避免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发生,提高工作及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杨玉莲,陈玉平.护士面临的职业危害[j].国外医学.护理
分册,2000,19(9):434-435.
[2] 李可萍.护理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j].中华护理杂
志,2008,43(6):571.
[3] 王红江,杨敏,何国平等.护士工作中针刺伤现状及预防对
策[j].实用预防医学,2004,9(6):666.
[4] 戴青梅,王立英,刘素美等.医护人员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
及预防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32.
[5] 姚芳传.情感性精神障碍[m].长沙:湖南科技出
社,1998:1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