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下册全)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下册全)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下册全)

人教版初中化学下册教案(一)【第一章走进化学实验室】1.1 实验基本操作教学目标:了解化学实验室的基本布局和实验操作规范;学会使用基本的实验仪器,如试管、烧杯、量筒等;掌握实验基本操作,如取用固体、液体药品,酒精灯的使用,仪器的洗涤与干燥等。

教学内容:1. 化学实验室的基本布局和实验操作规范;2. 常见实验仪器的作用和正确使用方法;3. 实验基本操作,如取用固体、液体药品,酒精灯的使用,仪器的洗涤与干燥等。

教学方法:讲解演示法、实验操作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步骤:1. 讲解化学实验室的基本布局和实验操作规范;2. 演示常见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3. 讲解实验基本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练习;4. 小组合作完成实验任务,教师巡回指导;教学评价:学生能熟练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完成实验任务。

【第二章物质的分类】1.2 纯净物与混合物教学目标: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能够区分生活中的常见纯净物和混合物。

教学内容:1.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定义;2. 生活中的纯净物和混合物的例子;3. 物质的分类方法。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课堂讲授法。

教学步骤:1. 讲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定义;2. 分析生活中的纯净物和混合物的例子;4. 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教师巡回指导;教学评价:学生能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能够正确区分生活中的纯净物和混合物,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

【第三章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1.3 化合反应教学目标:了解化合反应的概念;能够识别和书写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内容:1. 化合反应的定义;2. 化合反应的特点;3. 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实例解析法、练习法。

教学步骤:1. 讲解化合反应的定义和特点;2. 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化合反应的过程;3. 讲解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方法;4. 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教学评价:学生能理解化合反应的概念,能够识别和书写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第一章:绪言1. 了解化学科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任务。

2.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书写规则。

3. 学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实验安全知识。

第二章:物质的量1. 学习物质的量的概念、单位和计算。

2. 掌握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的计算。

3. 了解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第三章:离子化合物1. 学习离子化合物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 掌握离子化合物的命名规则。

3. 了解离子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四章:氧化还原反应1. 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表示方法。

2.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法和计算。

3.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化学工业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第五章:有机化合物1. 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

3. 了解有机化合物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第六章:酸碱盐1. 学习酸碱盐的定义、性质和分类。

2. 掌握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和反应。

3. 了解酸碱盐在生活中的应用和环境保护。

第七章:金属与非金属元素1. 学习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特点、分类和用途。

2. 掌握金属活动性序列及其应用。

3. 了解金属腐蚀与防护的原理。

第八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 学习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影响因素和计算。

2. 掌握化学平衡的原理、判断标志和计算。

3. 了解化学平衡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第九章:电化学1. 学习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原理、组成和应用。

2. 掌握电镀和电冶金的基本方法。

3. 了解电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十章:化学实验探究2. 掌握常见化学仪器的使用和维护。

3. 了解化学实验安全与事故处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绪言补充和说明:通过具体实例讲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如化学反应的平衡、配平等。

详细介绍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如仪器的使用、数据的记录和处理等,以及实验安全知识,如如何正确处理化学试剂、实验室火灾的预防等。

2. 第二章:物质的量补充和说明:通过实际案例解释物质的量的概念和应用,如摩尔的概念、物质的量的计算等。

人教版七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精编版

人教版七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精编版

人教版七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精编版第一章有机化合物课时目标本节课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分类。

课程安排1. 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2. 实验活动:用火柴燃烧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别3.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性质教学重点1. 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区别2.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性质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别和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

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2. 实验活动3. 课堂互动4. 全程讲解教学资源1. PPT课件2. 实验器材:黑板、火柴、硫酸铜、金属铁、面粉、白砂糖等课后作业1. 回答试题:填空、判断、选择等2. 思考题:有机化合物的应用领域第二章烃课时目标本章讲解烃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烃的结构和分类,能够通过实验探究烃的性质。

课程安排1. 烃的概念和性质2. 实验活动:燃烧不同种类的烃产生的产物3. 烃的分类和结构教学重点1. 烃的分类2. 烃的结构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烃的特点和分类方法。

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2. 实验活动3. 课堂互动4. 全程讲解教学资源1. PPT课件2. 实验器材:黑板、烃类物质、酒精灯、实验器皿等课后作业1. 回答试题:填空、判断、选择等2. 思考题:烃的应用和环境问题第三章功能团课时目标本章介绍有机化合物中的功能团,通过实验活动和案例讲解,让学生了解功能团的结构和作用,能够简单初步预测有机物的性质。

课程安排1. 功能团的概念和作用2. 实验活动:酒精和醋酸酸铜的反应3. 功能团的种类和作用教学重点1. 有机化合物中的常见功能团2. 功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影响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功能团的结构和作用,并初步预测有机物的性质。

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2. 实验活动3. 课堂互动4. 全程讲解教学资源1. PPT课件2. 实验器材:黑板、实验器皿、试剂(醋酸、酒精、酸铜等)课后作业1. 回答试题:填空、判断、选择等2. 思考题:功能团的作用和应用第四章高分子化合物课时目标本章讲解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知识和制备方法,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了解高分子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领域。

2024年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人教版(五篇)

2024年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人教版(五篇)

2024年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人教版(五篇) 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人教版一金属是现代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极为普遍的一类物质。

利用身边的具体事例,培养学生关注环境和参与社会的意识,认识化学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具体课标要求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2、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了解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认识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特性的重要性;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教材分析金属是现代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极为普遍的一类物质。

教材把金属知识安排在酸碱盐等化合物之后,让学生在积累了大量物质的感性和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再来比较全面的认识金属的相关知识,既有助于形成比较系统的元素化合物体系、全面认识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又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本节从金属的存在形式、分类、物理性质、合金组成与性能以及应用角度,勾画出认识化学物质的基本框架,即从物质存在、分类、组成结构、性质等视角对物质进行全面系统的认识。

对金属以及金属物理性质的学习,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获知:一是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和金属制品的性能反推其具有的物理性质,如铜用作导线,推知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二是通过实验探究比较铜片与黄铜片的硬度大小、锡片和焊锡熔点的高低;三是通过“在线测试”让学生分析数据信息,获取金属物理性质及相应的用途。

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认识物质物理性质的途径和方法,而且锻炼了学生分析,推理,实验探究的能力。

教材还注重引导学生建立三个基本观点:第一个是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不同的金属既有物理通性,又有各自特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又受共性的制约;第二个基本观点是: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又决定物质的用途;第三个基本观点是通过混合能改变物质的性质,从而更好的为我们的生活生产服务。

教材先从学生身边的金属制品入手,最后又介绍了广泛使用的合金,凸显了化学与社会的联系,体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人教版)第一章:走进化学实验室1.1 实验基本操作教学目标:了解化学实验室的基本仪器和操作方法,学会正确使用仪器进行实验。

教学重点:掌握化学实验室的基本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准备实验室常用仪器和实验药品。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参观化学实验室,了解实验室的基本仪器和设备。

2. 讲解实验室基本操作方法,如取用药品、使用试管、加热等。

3. 演示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练习。

4. 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总结实验注意事项。

5. 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1.2 实验安全与防护教学目标:培养学生遵守实验规程的习惯,提高实验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实验安全与防护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实验事故的处理方法。

教学准备:准备实验安全宣传资料。

教学过程:1. 讲解实验安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实验安全意识。

2. 介绍实验安全与防护的基本知识,如穿戴实验服、使用防护设备等。

3. 分析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讲解实验事故的处理方法。

4.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安全演练,提高学生应对实验事故的能力。

5. 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章:物质的组成与结构2.1 原子结构教学目标: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掌握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教学重点:掌握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教学难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教学准备:准备原子结构模型。

教学过程:1. 讲解原子的基本结构,引导学生了解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2. 讲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如能量最低原理、泡利原理等。

3. 介绍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如电子排布图、电子排布式等。

4. 分析实例,让学生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应用。

5. 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2 化学键教学目标:了解化学键的类型,掌握离子键、共价键的特点。

教学重点:掌握离子键、共价键的特点。

教学难点:化学键类型的判断。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化学键的模型和实例。

教学过程:1. 讲解化学键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化学键的作用。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教案5篇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教案5篇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教案5篇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教案1一.课标要求:1.认识醇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知道醇与醛、羧酸之间的转化关系。

2.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烃的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二. XX省考试说明:(与课标要求一致)1.认识醇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知道醇与醛、羧酸之间的转化关系。

2.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烃的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三.课标解读:(教学目标)1.依据导学案的预习内容,自主学习醇的概述介绍,了解醇的物理性质、用途和一些常见的醇。

依据烷烃的命名规则,能用系统命名法对简单的饱和一元醇进行命名。

2.通过小组“交流研讨“活动,初步掌握根据结构分析性质的一般方法;通过分析醇的结构,知道其化学反应主要涉及分子中碳氧键和氢氧键的断裂,并能分析出发生反应类型与对应化学键的断裂关系。

3.根据醇的结构特点,预测可能发生的反应,回忆以前学习的醇的相关性质,整理归类反应类型。

4.结合前面的学习,认识醇与烯烃、卤代烃、醛、酯等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5.结合甲醇、乙醇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了解醇对环境和健康可能导致的影响,体现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评价:课标评价:根据课标要求设计出5个教学任务,但5个任务不是均等的,从课标可以看出本节课的重点是醇的化学性质,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侧重醇的化学性质的探讨,设计足够的时间给学生理解醇反应的断键规律,并加强对应练习,充分体现本节课的重难点;对于其他几个教学目标要求知道的层次,能说出常见几种醇的结构、物理性质、用的即可。

历年考试试题评价:几乎每年的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都体现了乙醇的知识,重点考察乙醇的化学性质:取代反应(与金属钠、与羧酸的酯化反应、醇分子间的脱水反应)、消去反应、催化氧化。

具体体现:(1)学业水平考试试题:20XX(XX省省)4.若从溴水中把溴萃取出来,可选用的萃取剂是A.水B.无水酒精C.四氯化碳D.氢氧化钠溶液分析:B选项考察乙醇的物理性质:溶解性。

人教版初中化学下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下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下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人教版初中化学下教案本节课我们归纳出盐的化学性质及物质的分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应学会利用复分解反应条件及酸、碱、盐间的反应规律,判断酸、碱、盐间的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并能写出正确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人教版)第一章:绪言1.1 化学科学的定义与特点了解化学科学的定义和特点,理解化学科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

掌握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实验、分类、归纳等。

1.2 化学实验安全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安全知识,如实验室规范、仪器的使用与维护、化学品的储存与处理等。

了解常见危险品的性质和急救措施,提高实验安全意识。

第二章:物质的组成和结构2.1 原子和分子了解原子的定义和结构,掌握原子序数、质量数、电子数等概念。

理解分子的定义和性质,掌握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2.2 离子和离子化合物掌握离子的定义和性质,了解离子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

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简单计算。

第三章:物质的性质和变化3.1 物质的性质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

掌握物质的鉴别和纯化的方法。

3.2 化学反应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如反应物、物、反应条件等。

掌握化学反应的类型和特点,如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等。

第四章:有机化学基础4.1 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和特点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如碳原子的四价键。

4.2 常见有机化合物了解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如烷烃、烯烃、炔烃、醇、醚、酮等。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如加成反应、消除反应、取代反应等。

第五章:化学计算5.1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原理,了解平衡常数的概念。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方法,如物质的量、质量、体积等的计算。

5.2 溶液的浓度和稀释了解溶液的定义和浓度表示方法,掌握溶液的稀释和浓缩方法。

掌握溶液的配制和浓度计算,如摩尔浓度、质量分数等。

第六章:氧气和臭氧6.1 氧气的性质和制法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氧气的制备方法,如分离空气法、电解水法等。

掌握氧气的用途,如支持燃烧、供给呼吸等。

6.2 臭氧的性质和制法了解臭氧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臭氧的制备方法,如电解水法、紫外线照射等。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教案【5篇】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教案【5篇】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教案【5篇】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教案篇1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了解稀有气体的化学特性和用途。

2.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介绍,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索,必须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重点和难点了解空气的组成;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谈话、研讨、讲解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引言)在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当中,时时处处都充满着一种“看不到又摸不着”的天然物质,它跟我们的生活最密切,它既是一切动植物生命的支柱,也是重要的、廉价的自然资源,它就是我们在小学自然课上已经学到,今天将要进一步学习的空气。

(提问)空气就在我们的周围,你对它已有哪些了解?(提示:它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 (小结)空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它不是一种单一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物质组成的。

人们已经测知它的成分有:一、空气的组成1.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大约):(讲述)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约占总体积的4/5,氧气约占1/5.(提问)你知道氮气和氧气在性质上主要的不同吗?(氧气支持燃烧,氮气不支持燃烧。

)(讲解并提问)实验可以证明: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实质上只是红磷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五氧化二磷是一种白色固体,且极易溶于水。

根据上述知识,你能设计一套实验装置用来证明空气中含有大约1/5体积的氧气吗?(给学生一定时间的思考和议论)(演示实验)①展示如图装置②介绍仪器名称、装置原理和红磷燃烧的位置③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操作方法和实验现象后,教师操作。

(提问)①你看到了哪些现象?②为什么红磷燃烧会生成大量白烟?白烟是什么物质?③为什么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或称反应容器)中?又为什么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只占集气瓶体积的约1/5?④剩余的4/5体积的气体主要是什么?你如何加以证明?⑤你认为这个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小结)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小结。

初三下册化学教案人教版

初三下册化学教案人教版

【导语】要想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必须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是经过重复练习⽽巩固下来的稳重持久的条件反射和⾃然需要。

建⽴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使⾃⼰学习感到有序⽽轻松。

以下是为您整理的《初三下册化学教案⼈教版》,供⼤家查阅。

【篇⼀】初三下册化学教案⼈教版 《溶质的质量分数》教案 教学⽬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种溶液组成的表⽰⽅法——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法 初步学会配制⼀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质量分数的计算,引导学⽣查看商品的标签,认识化学在⽣活中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难点 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及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具 投影仪及相关图⽚、实验⽤品(烧杯、试管、药匙、玻璃棒、量筒、⽔、⾷盐、硫酸铜固体、鸡蛋)。

教学过程 ⼀、新课导⼊ 师:上⼀节我们学习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对平时我们认为的“饱和溶液就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就是稀溶液”的错误观点有了明确的认识。

那么判断溶液的浓或稀的依据⼜是什么呢?这就是这节课要讨论的问题。

(板书:溶液的质量分数) ⼆、新课教学 师:同学们,你们在夏天喜欢游泳吗? ⽣:喜欢。

师:那你们到⽔⾥后,是漂浮在⽔⾯上,还是沉在⽔下呀? (⽣纷纷议论,有的说沉⼊⽔⾥,有的说漂在⽔⾯上,但⼤多数⼈认为会沉到⽔下) 师:请同学们看下⾯两幅图⽚:(死海图⽚) 师:这是死海⾥的景象,你能解释⼀下,为什么⼈可以漂浮在⽔⾯上吗? ⽣:盐份多,浓度⼤。

师:说得好!下⾯我们来做实验,来具体说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奇景。

【活动与探究】 在⽇常⽣活中,如何区别两杯糖⽔的浓度⼤⼩?如何区别两杯⾷盐⽔的浓度⼤⼩? ⽣:通过品尝它们的甜味和咸味⼤⼩鉴别,更甜或更咸的为浓度⼤的糖⽔或盐⽔,反之浓度⼩。

师:但是在实验室,由于很多试剂有毒,根本不能通过品尝来判断浓度⼤⼩。

那如何判断它们的浓度⼤⼩呢? [实验]在三只试管中各加⼊10mL⽔,然后分别加⼊约0.5g、1.0g、1.5g固体硫酸铜。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教案章节:第一章走进化学实验室【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实验室的基本设施和仪器设备。

2.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1. 化学实验室的基本设施和仪器设备。

2.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称量、溶解、过滤、蒸馏等。

3. 实验安全常识和实验事故的处理方法。

【教学重点】1. 化学实验室的基本设施和仪器设备。

2.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1. 实验操作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2. 实验安全常识和实验事故的处理方法。

【教学过程】1. 教学导入:介绍化学实验室的基本设施和仪器设备。

2. 教学讲解:讲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

3. 教学演示:进行实验操作演示,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4.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 实验总结:总结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化学实验室的基本设施和仪器设备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的提升程度。

教案章节:第二章物质的溶解【教学目标】1. 了解溶解的概念和溶解过程。

2. 掌握溶解度的概念和溶解度的测定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1. 溶解的概念和溶解过程。

2. 溶解度的概念和溶解度的测定方法:溶解度曲线。

3.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教学重点】1. 溶解的概念和溶解过程。

2. 溶解度的概念和溶解度的测定方法。

【教学难点】1. 溶解度的测定方法和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2.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

【教学过程】1. 教学导入:介绍溶解的概念和溶解过程。

2. 教学讲解:讲解溶解度的概念和溶解度的测定方法。

3. 教学演示:进行溶解度实验,展示溶解度曲线。

4.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溶解度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 实验总结:总结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化学基础知识课时一:化学的定义与发展- 课时目标:了解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了解化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 教学重点: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示意图引导学生思考化学的概念和重要性,并激发学生研究化学的兴趣。

2. 导入: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化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3. 概念讲解:详细介绍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并与实际生活和科技应用相结合。

4. 小结与巩固:通过小组讨论和练题,巩固和复所学内容。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阅读材料,并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化学的作文。

课时二:纯物质和混合物- 课时目标:了解纯物质和混合物的概念和特点,分辨不同的纯物质和混合物。

- 教学重点:纯物质和混合物的概念和特点。

-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的物质,引导学生分辨纯物质和混合物。

2. 概念讲解:详细介绍纯物质和混合物的概念和特点,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3. 实验演示:进行几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和分辨纯物质和混合物。

4. 练与讨论:通过练题和小组讨论,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纯物质和混合物的理解。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题,并要求学生写一份纯物质和混合物的鉴别报告。

课时三: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课时目标:了解常见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研究利用物质的性质进行实验鉴别。

- 教学重点:常见物质的分类和性质,实验鉴别物质。

-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常见物质,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2. 概念讲解:详细介绍常见物质的分类和性质,包括颜色、气味、溶解性等方面。

3. 实验演示:进行几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物质的性质进行鉴别。

4. 练与讨论:通过练题和小组讨论,加深学生对物质分类和性质的理解。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实验,并要求学生写一份关于物质分类和性质的观察报告。

...*教案内容仅为示例,具体内容请根据课程教材和教学要求进行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设计5篇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设计5篇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设计5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进行教化培育,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以增长能力经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设计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设计1一、学情分析:这一级九年级学生基础很差,学生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优等生比例很小,学习发展生所占比例太大,其中发展生大多数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

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概括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的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复习时常以以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元素和化合物等知识,化学基本实验操作和实验操作技能和逻辑结构等为骨架。

从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出发,适当拓宽知识面,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适应能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

教材体系的第一个特点是分散难点,梯度合理,又突出重点。

以学生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水、空气、溶液,以及碳等引入,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

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

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点较突出。

第二个特点,突出了以实验为基础的,以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每一块中都有有许多学生实验和实验探究,同时又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1、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习常见地元素和化合物的基础知识,掌握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基本技能,并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初三化学人教版下册全部教案

初三化学人教版下册全部教案

初三化学人教版下册全部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理解化学概念和原理。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2.第一单元课题2燃料及其利用3.第二单元课题1金属的化学性质4.第二单元课题2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5.第三单元课题1金属的腐蚀与防护6.第三单元课题2酸碱中和的反应7.第四单元课题1生活中的盐8.第四单元课题2食品中的有机物质9.第五单元课题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10.第五单元课题2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第一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1.教学目标(1)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学会使用灭火器进行灭火。

2.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3.教学难点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4.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引发学生对燃烧条件的思考。

(2)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温度。

(3)讲解灭火的原理,让学生了解灭火器的工作原理。

(4)示范灭火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练习。

5.作业布置(2)绘制灭火器使用方法的思维导图。

【第一单元课题2燃料及其利用】1.教学目标(1)了解燃料的分类和性质。

(2)学会燃料的合理利用。

2.教学重点燃料的分类和性质。

3.教学难点燃料的合理利用。

4.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燃料,引发学生对燃料分类的思考。

(2)讲解燃料的分类和性质,如: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气体燃料等。

(3)分析燃料的合理利用,如:提高燃烧效率、减少污染等。

(4)讨论如何减少燃料消耗,提倡节能减排。

5.作业布置【第二单元课题1金属的化学性质】1.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

(2)学会金属与酸、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2.教学重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3.教学难点金属与酸、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4.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观察金属在空气中的变化,引发学生对金属化学性质的思考。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化学教案 全册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化学教案 全册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化学教案全册
本文档针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化学教材,提供了全册的教案。

以下是各个单元的教案简要概述:
第一单元古人与化学
本单元通过介绍古代科学家以及他们在化学领域的贡献,帮助学生了解化学的起源和发展。

- 第一课万物皆有分子
-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基本概念,以及分子在物质性质中的作用。

- 教学重点:分子的概念,分子在物质性质中的作用。

- 教学难点:理解把握分子概念。

- 第二课古代的炼金术士
-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古代的炼金术士及其对化学的贡献。

- 教学重点:炼金术士的贡献。

- 教学难点:理解古代炼金术士的研究方法。

...
第二单元能源与化学变化
本单元通过介绍能源与化学变化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能源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 第一课能量与化学反应
-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的基本概念,以及化学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的关系。

- 教学难点:理解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 第二课火的本质
-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火的本质及其与燃烧反应的关系。

- 教学重点:火的本质及其在燃烧反应中的作用。

- 教学难点:理解火是一种物质的本质。

...
依此类推,本文档提供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化学教案的全册内容,旨在帮助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安排和授课。

(完整word版)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下册全)

(完整word版)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下册全)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 金属材料教学目标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常见金属的特征及其应用,认识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特性的重要性;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通过比较学习,帮助学生形成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构建出与金属材料相关联的知识体系。

通过资源共享,激励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通过对金属物理性质与用途关系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价值。

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金属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难点:如何合理开发金属物质的用途。

实验准备教师:镁条、黄铜片、纯铜片、纯锡、硫磺等。

学生:易拉罐(铝镁合金)、带封口的娃哈哈塑料瓶、焊锡、铁锅碎片、不锈钢制品以及自主选择的其他材料。

教学过程点评第一课时创设情境1912年,英国斯科特探险队的船只,在去南极的途中,因天气十分寒冷,可是用于取暖的煤油却漏光了,以致探险队员全部冻死在南极冰原。

原来装煤油的铁桶是用锡焊接的,而锡却莫名其妙地化为了灰尘。

1867年冬天,俄国彼得堡海军仓库的大批锡砖,一夜之间不翼而飞,留下了泥土一样的灰色粉末。

采撷短小、精致的历史故事,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听了上面两个小故事,你能猜出产生事故的原因吗?现在,你最想知道哪些关于金属材料的知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及时整理。

活动探究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小组协商选择你认为有价值的金属和非金属材料,自己确定研究方案,从光泽、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熔点等多方面进行比较。

现在,你知道金属材料具有哪些共同的物理性质吗?知识共享在日常生活中,你经常用到哪些金属材料?你能设计出更别致的用途吗?有兴趣的同学,请你走上讲台,为我们做一次精彩的演说!现在,你知道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有哪些关系了吗?变讲台为师生共同拥有的活动舞台。

归纳整合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全新的体验?请同学们说说。

师生交流要把“神舟”5号飞船(如图)送入太空,就需要推力很大的宇宙火箭,并且要求火箭的飞行速度达到每秒8公里以上才行。

初三化学人教版下册全部教案5篇

初三化学人教版下册全部教案5篇

初三化学人教版下册全部教案5篇全面贯彻“三个面向”战略指导思想,渗透和灌输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自学能力。

那么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有哪些教案会比较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初三化学人教版下册全部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三化学人教版下册全部教案1《酸的通性》一、教材分析《酸的通性》是在学生学习稀硫酸、稀盐酸后对一类物质化学性质的概括,而且是学生第一次概括一类物质的化学性质,它对学生今后学习“碱的通性”、“盐的化学性质”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培养学生从诸事物的个性中概括出共性并达到认识事物的能力,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以及在教材中的特殊地位,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㈠知识目标:1、了解酸的涵义。

2、了解酸的通性(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3、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及其意义。

㈡能力目标:1、使学生逐步懂得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事物规律的过程(即从现象到本质)。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㈢情意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般规律有其局限性。

二、教法学法设计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对教法和学法作如下设计:1、贯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在教学中采用问题和演示实验为教学情境,配以讲授、讨论、归纳、对比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提问、思考、议论(讨论)、讲解、练习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动口、动脑,引导学生分析、讨论、释疑,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解释一些简单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是特殊的认识过程,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才能如期完成教学目标。

因此,教学过程是学生认知过程和情意活动的有机结合。

结合本课的实际,对教学过程作如下的设计:㈠总体思路:⑴导入→⑵回忆已学知识→⑶归纳酸的通性→⑷分析变化的本质→⑸酸的通性的本质→⑹酸的涵义→⑺巩固练习及迁移(编有酸与金属不能发生反应的题目)→⑻质疑→⑼金属与酸反应→⑽金属活动性顺序→⑾本质→⑿巩固迁移1、以信息加工理论为基础的设计思想本课的总体设计思想是根据基于现代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的学习和记忆基本模式构建的。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人教版)第一章:绪言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科学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内容:1. 化学科学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思考化学科学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 示范并讲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3.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练习。

练习题:1. 简述化学科学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 列举三个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第二章:氧气的制备与性质教学目标:1. 学会制备氧气的方法。

2. 掌握氧气的性质。

教学内容:1. 制备氧气的方法。

2. 氧气的性质。

1. 介绍制备氧气的方法。

2. 演示氧气的制备实验。

3. 引导学生探究氧气的性质。

练习题:1. 简述制备氧气的方法。

2. 列举氧气的两个性质。

第三章:二氧化碳的制备与性质教学目标:1. 学会制备二氧化碳的方法。

2. 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内容:1. 制备二氧化碳的方法。

2. 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过程:1. 介绍制备二氧化碳的方法。

2. 演示二氧化碳的制备实验。

3. 引导学生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练习题:1. 简述制备二氧化碳的方法。

2. 列举二氧化碳的两个性质。

第四章:水的性质与净化1. 掌握水的性质。

2. 学会水的净化方法。

教学内容:1. 水的性质。

2. 水的净化方法。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探究水的性质。

2. 介绍水的净化方法。

3. 学生进行水的净化实验。

练习题:1. 简述水的两个性质。

2. 列举两种水的净化方法。

第五章:溶液的浓度与稀释教学目标:1. 掌握溶液的浓度计算方法。

2. 学会溶液的稀释方法。

教学内容:1. 溶液的浓度计算方法。

2. 溶液的稀释方法。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学习溶液的浓度计算方法。

2. 讲解溶液的稀释方法。

3. 学生进行溶液的浓度计算与稀释实验。

练习题:1. 简述溶液的浓度计算方法。

2. 简述溶液的稀释方法。

第六章:碳和碳的化合物的性质教学目标:1. 学会制备碳的化合物。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设计三篇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设计三篇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设计三篇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常见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

(2)了解几种常见的酸及酸的通性。

(3)认识浓硫酸的腐蚀性。

2.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概括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浓硫酸的腐蚀性。

3.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1.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

2.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工具【教具预备】白醋、苹果汁、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石蕊溶液、试管(若干)、牵牛花、万寿菊、蝴蝶兰花、玫瑰、月季、紫甘蓝、硫酸、玻璃棒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日常生活中,你听说过、接触过酸和碱吗?【交流回答】接触过的酸有:碳酸、醋酸、盐酸、硫酸;碱有:氨水、石灰水、烧碱。

【提出问题】用什么较简单的方法区分酸和碱呢?【展示交流】请同学们做教材P50实验10-1,交流实验结果。

【阅读记忆】请同学们阅读并理解教材P51内容,归纳什么叫指示剂?指示剂遇酸和碱溶液变色有什么规律?【阅读回答】石蕊试液遇酸溶液变红,遇碱溶液变蓝;酚酞溶液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

【提出问题】请同学讨论白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这4种物质中,哪些可能是酸溶液,哪些可能是碱溶液。

【交流回答】白醋,盐酸是酸溶液;石灰水,氢氧化钠是碱溶液。

【归纳总结】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取少量溶液,滴入几滴石蕊试液,若溶液呈红色,则说明该溶液为酸性溶液,若溶液呈蓝色,则说明该溶液为碱性溶液。

【过渡】酸碱指示剂的种类许多,不仅仅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

在日常生活中指示剂随处可见,同学们可通过后面的活动体验一下。

【活动与探究1】请同学们按教材P51“探究”进行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展示交流】实验完成后请各组同学展示你们的实验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 金属材料教学目标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常见金属的特征及其应用,认识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特性的重要性;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通过比较学习,帮助学生形成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构建出与金属材料相关联的知识体系。

通过资源共享,激励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通过对金属物理性质与用途关系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价值。

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金属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难点:如何合理开发金属物质的用途。

实验准备教师:镁条、黄铜片、纯铜片、纯锡、硫磺等。

学生:易拉罐(铝镁合金)、带封口的娃哈哈塑料瓶、焊锡、铁锅碎片、不锈钢制品以及自主选择的其他材料。

教学过程点评第一课时创设情境1912年,英国斯科特探险队的船只,在去南极的途中,因天气十分寒冷,可是用于取暖的煤油却漏光了,以致探险队员全部冻死在南极冰原。

原来装煤油的铁桶是用锡焊接的,而锡却莫名其妙地化为了灰尘。

1867年冬天,俄国彼得堡海军仓库的大批锡砖,一夜之间不翼而飞,留下了泥土一样的灰色粉末。

采撷短小、精致的历史故事,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听了上面两个小故事,你能猜出产生事故的原因吗?现在,你最想知道哪些关于金属材料的知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及时整理。

活动探究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小组协商选择你认为有价值的金属和非金属材料,自己确定研究方案,从光泽、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熔点等多方面进行比较。

现在,你知道金属材料具有哪些共同的物理性质吗?知识共享在日常生活中,你经常用到哪些金属材料?你能设计出更别致的用途吗?有兴趣的同学,请你走上讲台,为我们做一次精彩的演说!现在,你知道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有哪些关系了吗?变讲台为师生共同拥有的活动舞台。

归纳整合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全新的体验?请同学们说说。

师生交流要把“神舟”5号飞船(如图)送入太空,就需要推力很大的宇宙火箭,并且要求火箭的飞行速度达到每秒8公里以上才行。

在这样快的速度下,火箭外壳与大气摩擦将会产生上千度的高温。

与此同时,当火箭发动机工作时,还要喷出几千度的高温气流,这样一来,火箭尾部就得承受摄氏四千度以上的高温。

适时应用STS渗透教育。

结合教材表8-1,谈谈你的想法。

事实上,目前已制得的纯金属只有90余种。

由于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仅有的这些纯金属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工农业生产和国防技术现代化的需求。

因此合金材料应运而生。

自然过渡。

活动探究合金材料与纯金属材料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小组协商选择你认为有价值的合金材料与纯金属材料,自己确定研究方案,从光泽、颜色、硬度、熔点等多方面进行比较。

现在,你知道合金材料有哪些优良的物理性能了吗?归纳整合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全新的体验?请同学们说说。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目标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化合物的溶液的反应。

通过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学习,能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实验现象的良好行为习惯、从细微实验现象差别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形成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

重点和难点金属与氧气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置换反应的判断实验准备教师:镁条、锌片、铁片、铜片、稀盐酸、稀硫酸、铝丝、铁丝、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和多媒体课件。

学生:镊子、试管夹、试管架、试管、砂纸、火柴、酒精灯、小木条。

教学过程点评问题是否为各种金属的本质颜色?不是本质颜色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活动①学生讨论并填写下列表格并交流:(任选两种)物质本色观察到的颜色是否变色原因(猜想)②猜想镁条、镰刀变色的原因。

③链接民间谚语:“真金不怕火炼”的具体含义是什么?从生活中的普通现象得到金属能与酸反应这一性质,无生硬感和灌输感,可谓水到渠成。

学生讨论、小结:有的金属能与氧气发生反应,有的不能。

如(化学方程式):3Fe+2O2Fe3O4。

学生猜想:金属与酸可能会发生反应。

活动与探究:探究金属能否与酸反应。

(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观察)金属是否有气体产生速度用燃着的木条放在试管中,有何现象学生完成表格,讨论、交流。

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猜想→探究→交流→分析归纳→小结,使学生觉得金属活动性顺序好像是自己刚发现的,既有所获,又体验了成功感。

知识情景再现①观察漫画。

②补充素材:多媒体展示银戒指、铅、白金戒指与硫酸反应的现象。

问题:从你的探究和情景素材中你有何发现或有哪些收获?学生回答:①不是所有的金属都可与酸发生反应。

②金属种类不同,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一样。

③产生的气体能燃烧,经检验是氢气。

学生书写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板演)(教师指导)①Mg+2HCl=MgCl2+H2↑②Zn+2HCl=ZnCl2+H2↑③Fe+2HCl=FeCl2+H2↑问题1:根据与酸反应的快慢或剧烈程度,能否判断出上述金属中哪种最易与酸反应,即它们的金属活动性如何?问题2:①上述反应是否是我们学过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②上述几个反应有何共同点?借助教学的辅助手段,让知识再现,有利于突破难点,扫清障碍。

学生讨论、归纳反思小结:①Mg、Fe、Zn、Cu的金属活动性依次减弱。

②置换反应的定义。

联想与运用:1.多媒体展示:下列反应是否都是置换反应?a.CO+CuO=Cu+CO2b.Fe+CuSO4=FeSO4+Cuc.NH4HCO3=NH3↑+CO2↑+H2O↑2.活动与探究:黄金饰品中的假货常常鱼目混珠,社会上有些不法分子常以黄铜冒充黄金,进行诈骗活动。

因为单纯从颜色、外形上看,黄铜(铜锌合金)与黄金极为相似,所以很难区分。

现请你设计两种实验方案鉴别真假黄金,要求写出实验方法、现象和结论。

反思小结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金属的哪些化学性质?②你还有哪些收获或疑惑不解的地方?巩固与练习①课本P14 1、3、4。

②课后小实验:Sn、Pb、Ag与稀盐酸反应。

看似练习,实为伏笔,为下节课进一步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搭台阶。

第二课时复习巩固你知道了金属的哪些化学性质,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①能与O2反应:4Al+3O2=2Al2O3。

②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Mg+2HCl=MgCl2+H2↑Fe+H2SO4=FeSO4+H2↑质疑激趣(小故事)奇怪的天平:趣味化学小组的张同学,从实验室借来一台天平,在天平两端秤盘里各放两只大小和重量都相等的烧杯,再在两只烧杯中分别倒入等质量的硫酸铜溶液和硫酸镁溶液,使天平保持平衡。

接着他又拿两个质量相等的铝球,并同时将这两个铝球分别放入两个烧杯之中,这时天平两端继续保持平衡。

过一会儿,将铝球取出,天平慢慢地倾斜了。

是天平出了毛病,还是其他什么原因?问题:为什么把铝球放入两烧杯中天平不能平衡?导致天平不平衡的原因你能否猜一猜?学生猜想:可能是铝与其中的一种溶液发生了反应,而另一种没有。

学生验证猜想①教师展示:铝丝、硫酸铜溶液、硫酸镁溶液。

②学生探究,完成下表:药品实验现象结论铝与硫酸铜溶液铝与硫酸镁溶液③教师补充:铁丝、铜丝、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

④学生实验“自助餐”,完成下表中的任意两个。

反应物质实验现象结论⑤学生交流。

问题:同学们刚才吃“自助餐”的时候有什么发现?学生1:我发现铝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而不能与硫酸镁溶液反应,知道了天平不平衡的原因。

学生2:我发现铁能置换出铜、银,不能置换出铝。

学生3:我发现铁、铜不能置换出铝,但能置换出银。

问题:根据你的发现,你能分析一下原因吗?学生分析:①铝能置换出铜、银,说明铝的活动性比铜、银强。

②铁能置换出铜、银,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银强。

③铁、铜不能置换出铝,说明铝的活动性比铁、铜强。

学生归纳:Fe、Cu、Al、Ag的活动性顺序从强到弱是Al、Fe、Cu、Ag。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问题与启示问题:①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与酸反应?②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相互从其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启示:①金属与酸发生反应的条件。

②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的条件。

反思小结①归纳金属的化学性质:与氧气反应、与酸反应、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

②金属活动性顺序应用:置换反应的条件。

练习与巩固1教材P14 5、6、7、82下列物质能由金属与酸直接反应生成的是()A CuCl2B FeCl3C ZnCl2D AgCl3下表是某种常见的金属的部分性质:颜色、状态硬度密度(g/cm)熔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银白色固体较软 2.70 660.4 良好良好良好将该金属投入稀盐酸中,可产生大量的无色气体。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以下问题:①试推断该金属可能的一种用途。

②该金属的活动性比铜。

(填“强”或“弱”)③请自选试剂、设计实验探究该金属与铁的活动性强弱,并完成下表:你的一种猜想验证方法现象结论④若这种金属就是铝,而有些不法商贩为了牟取暴利,用铝等一些其他金属掺杂甚至代替纯银饰品卖给不知情的顾客,请你利用家中已有的条件设计一个方案,帮助鉴别这些饰品的真伪。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目标知道一些常见的金属(铁)等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了解防止金属生锈的简单方法,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通过收集材料、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具体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使学生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保持和增强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从常见铁矿石中提炼铁的原理。

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和金属资源的保护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难点:冶炼铁的原理和含杂质等不纯量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如何使学生解决生活中金属锈蚀的问题。

实验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内容为常见矿石的图片、我国钢铁冶炼厂的简介、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模拟演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例题讲解幻灯片等);金、银戒指;镊子;酒精灯;火柴等。

生锈的铁锁、因锈蚀穿孔的铜壶、长期未用的菜刀、几段生锈的铁丝、不能用的水龙头等。

学生:课外收集的我国钢铁厂情况简介材料;重晶石等矿石样品。

在一周前做好的铁钉锈蚀条件探究的对比实验。

教学方法收集资料,指导阅读,动画演示,讨论交流,拓展探究,实验展示,自主评价。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点评第一课时铁的冶炼实验导入教师演示金、银戒指在酒精灯上灼烧的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真金不怕火炼”的原因,以及钠、镁等金属为什么在自然界中不能以单质形式存在,而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于各种矿物之中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