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系统接地设计规范(V3.0)
第一册:总论(南方电网标准设计与典型造价(V3.0版)智能配电部分)--台架变智能台区(修改)
卷首语南方电网公司于2014年正式颁布基建工程标准设计和典型造价V1.0版以来,历经不断完善、补充、丰富,于2016年颁布V2.0版,做到了标准化、模块化、集约化,持续提升了公司基建工程工艺质量水平,实现了标准建设。
2018年公司印发了智能电网发展规划,提出了智能电网发展体系,全面指导南方电网的发展实践。
2019年,公司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提出向智能电网运营商、能源产业价值链整合商、能源生态系统服务商转型的改革发展战略,最重要的就是抓好落实。
公司加快智能电网建设,推动高可靠性智能电网示范区建设,有序推进配电网智能技术的应用,经过总结、提炼,基于南网全域物联网平台技术,制定了基于智能技术与运维策略相融合的公司标准设计与典型造价V3.0版(智能配电部分),系统架构包括应用层、平台层、网络层、感知层,包含设备状态监测、电气保护测控、视频监控、环境监控和安防监控五大功能的差异化配置,解决原来配电终端多、通道多等资源浪费问题,实现各领域智能监测,实现数据共享和数据分析,对加强智能巡维、用户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提升智能电网建设与运营水平,有力支撑公司用户服务等业务发展。
要继续坚持新发展理念,着眼于数字电网、智能电网建设、运营、产业链整合和能源生态构建。
利用“云大物移智”等新技术与电网发展融合,引领公司加快实施战略转型。
努力实现:到2020年,智能电网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到2025年,智能电网基本建成,到2035年,公司关键核心指标位居世界一流水平。
促进公司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推动公司建设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董事长:南方电网标准设计与典型造价(V3.0版)智能配电部分第三卷台架变智能台区第一册总论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二О一九年十月前言本部分为《南方电网标准设计与典型造价(V3.0版)智能配电部分》的台架变智能台区。
为规范公司智能台架变设计标准,指导智能台架变建设,实现智能化、可视化、自动化、数据交互共享目标,公司在广东电网公司、广州、深圳供电局智能配电站试点工程的基础上,组织相关单位编制了《南方电网标准设计与典型造价(V3.0版)智能配电部分》。
中国电信网络视频监控业务技术规范(V3.0)--总体技术要求-v5
中国电信网络视频监控业务技术规范-V3.0总体技术要求(送审稿)中国电信集团公司2008年04月目录1、编制说明 (1)2、引用标准 (3)3、缩略语 (6)4、业务描述 (7)5、系统结构 (8)5.1监控系统架构 (9)5.2单域系统架构 (9)5.2.1 PU (10)5.2.2 CU (10)5.2.3 中心服务平台 (11)5.2.3.1 CMS (11)5.2.3.2 VTDU (11)5.2.3.3 NRU (11)5.2.3.4 NPU (12)5.2.3.5 CCS (12)5.2.3.6 PAG (12)5.2.3.7 CAG (13)5.2.3.8 AAA (13)5.3多域系统组网架构 (13)5.3.1 SMS (14)5.4系统分层结构 (15)5.5移动监控能力 (15)5.6逻辑架构 (16)6、设备及用户编码标准 (17)7、功能要求 (20)7.1系统功能 (20)7.1.1 认证功能 (20)7.1.2 计费功能 (21)7.1.3 用户管理 (22)7.1.4 权限管理 (23)7.1.5 设备管理 (24)7.1.6 系统管理 (25)7.1.7 网络管理 (26)7.2业务功能 (28)7.2.1 实时音视频浏览 (28)7.2.2 云镜控制 (29)7.2.3 录像 (30)7.2.4 回放 (30)7.2.5 图片抓拍 (31)7.2.6 报警与联动 (31)7.2.7 音频对讲与音频广播 (32)7.3其他功能要求 (32)7.3.1 分发 (32)7.3.2 客户端私网穿透 (32)7.3.3 系统时钟同步 (33)7.3.4 支持前端设备动态IP地址 (33)7.3.5 透明通道 (33)7.3.6 矩阵控制 (33)7.3.7 电子地图 (33)7.3.8 智能图像技术(可选) (34)7.3.9 移动终端浏览(可选) (34)8、性能要求 (34)8.1承载网性能要求 (35)8.2图像参数要求 (36)8.3传输要求 (36)8.4系统处理能力 (36)8.5稳定可靠平台处理能力性 (37)9、系统要求 (37)9.1设计原则 (38)9.2建设原则 (38)9.3安全性要求 (40)9.3.1 认证机制 (41)9.3.2 数据安全 (41)9.3.3 网络安全 (41)9.3.4 设备安全 (42)9.3.5 系统安全 (42)9.4硬件要求 (42)9.4.1 可靠性与可用性 (42)9.4.2 服务器硬件要求 (43)9.4.3 终端设备硬件要求 (43)9.5软件要求 (44)9.5.1 基本要求 (44)9.5.2 软件设计要求 (45)9.5.3 中心服务平台管理系统软件要求 (45)9.6环境和节能要求 (45)10、接口协议要求 (47)10.1内部接口协议要求 (48)10.1.1 内部接口协议标准 (48)10.1.2 接口描述 (49)10.2外部接口协议要求 (49)10.2.1 外部接口说明 (49)前言本标准主要规范了基于IP网络((含固定和移动)提供的视频浏览、视频存储回放及安防告警等视频监控业务。
仪表接地规范标准[详]
1 总则1.0.1 本规适用于石油化工企业自动控制工程的仪表、PLC、DCS、计算机系统等的接地设计,装置的改造可参照执行。
本规不适用于操作控制室、DCS机房、计算机机房等的防静电接地设计。
1.0.2 接地系统按功能可分为保护接地、工作接地与仪表系统防雷接地。
1.0.3 执行本规时,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规的要求。
2 保护接地2.0.1 用电仪表、自控设备的金属外壳和正常不带电的金属部分,由于绝缘破坏而有可能带危险电压时,均应作保护接地。
它们包括:仪表盘、仪表柜、仪表箱、PLC及DCS机柜、操作站及辅助设备、供电盘、供电箱、接线盒、电缆槽、电缆托盘、穿线管、铠装电缆的铠装护层等。
2.0.2 24V或低于24V供电的现场仪表、变送器、就地开关等,若无特殊要求时,可不作保护接地。
2.0.3 安装在非爆炸危险场所的金属表盘上的按钮、信号灯、继电器等小型低压电器的金属外壳,当与已接地的金属表盘框架电气接触良好时,可不作保护接地。
3 工作接地3.0.1 仪表、PLC、DCS、计算机系统等,应作工作接地。
工作接地包括:信号回路接地、屏蔽接地、本质安全仪表系统接地。
3.0.2 当仪表、PLC、DCS、计算机系统等电子设备,需要建立统一的基准电位时,应进行信号回路接地。
3.0.3 当PLC、DCS、计算机系统与模拟仪表联用时,应对模拟系统与数字系统两者提供一个公共的信号回路接地点。
3.0.4 仪表系统中用以降低电磁干扰的部件(如电缆的屏蔽层、排扰线、仪表上的屏蔽接地端子等),应作屏蔽接地。
除信号源本身接地者外,屏蔽接地应在控制室侧实施。
3.0.5 本质安全仪表系统中必须接地的本安关联设备,应根据仪表制造厂的要求可靠接地。
3.0.6 本质安全仪表系统的信号回路地和屏蔽地,可通过接地汇流与本质安全地连接在一起。
4 仪表系统防雷接地4.0.1 位于多雷击区或强雷击区的石油化工装置,当控制室PLC、DCS、计算机系统仪表电缆引入处及现场仪表已设置了电涌保护器时,电涌保护器应进行仪表系统防雷接地。
完整版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 0 0 5 2 / 9 5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 (2)第三章电源及供电系统 (3)第四章电压选择和电能质量 (4)第五章无功补偿 (5)第六章低压配电 (6)附录一名词解释 (7)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供配电系统设计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保障人身安全,供电可靠,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110KV及以下的供配电系统新建和扩建工程的设计。
第1.0.3条供配电系统设计必须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按照负荷性质、用电容量、工程特点和地区供电条件,合理确定设计方案。
第1.0.4条供配电系统设计应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和发展规划,做到远近期结合,以近期为主。
第1.0.5条供配电系统设计应采用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效率高、能耗低、性能先进的电气产品。
第1.0.6条供配电系统设计除应遵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第2.0.1条电力负荷应根据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及中断供电在政治、经济上所造成损失或影响的程度进行分级,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为一级负荷:1.中断供电将造成人身伤亡时。
2.中断供电将在政治、经济上造成重大损失时。
例如:重大设备损坏、重大产品报废、用重要原料生产的产品大量报废、国民经济中重点企业的连续生产过程被打乱需要长时间才能恢复等。
3.中断供电将影响有重大政治、经济意义的用电单位的正常工作。
例如:重要交通枢纽、重要通信枢纽、重要宾馆、大型体育场馆、经常用于国际活动的大量人员集中的公共场所等用电单位中的重要电力负荷。
在一级负荷中,当中断供电将发生中毒、爆炸和火灾等情况的负荷,以及特别重要场所的不允许中断供电的负荷,应视为特别重要的负荷。
二、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为二级负荷:1.中断供电将在政治、经济上造成较大损失时。
例如:主要设备损坏、大量产品报废、连续生产过程被打乱需较长时间才能恢复、重点企业大量减产等。
室分考试真题2(答案)---精品模板
江苏移动集成商资格认证考试模拟试卷(共100分,时间50分钟)姓名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1.WLAN系统要求:根据国家无委《关于调整2。
4GHz频段发射功率限值及有关问题的通知》,当天线增益<10dBi时,等效全向辐射功率(EIRP)≤()dBm A。
15 B.20 C.25 D。
302。
根据《QB—A-035—2011 中国移动无源器件技术规范V1》,把两路或多路功率信号合并到单个或多个通路上去的无源器件,具有两个或多个输入和一个或多个输出端口的器件叫做( )A。
合路器 B.3dB电桥 C。
功分器 D.耦合器3. 根据《QB—G-002—2012中国移动900/18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无线网工程验收规范》,7/8馈线二次弯曲半径(),一次弯曲半径()A。
360mm 120mm B.100mm 50mm C.210mm 70mm D.150mm 50mm4。
根据《QB—G—004-2011中国移动无线局域网(WLAN)工程设计规范》,要求WLAN(802。
11g和802。
11n)目标覆盖区域内的用户平均上网速率不低于()A.512kbpsB.256kbpsC.1MbpsD.2Mbps5。
根据《QB—G—004—2011中国移动无线局域网(WLAN)工程设计规范》,在AP端应对用户进行限速,单用户限速应不低于()A。
512kbps B. 1Mbps C。
256kbps D. 2Mbps6。
根据《QB—G-010。
1—2011室内分布系统验收规范第一分册工程验收技术规范V3。
0。
0》,北斗天线与WIFI的天线安装间距应大于()A.2米B.3米 C。
4米 D。
5米7。
根据《QB—G-010。
1—2011室内分布系统验收规范第一分册工程验收技术规范V3.0.0》,TD—LTE(E频段)与WLAN 不共用分布系统时,TD-LTE室分天线与WLANAP天线距离安装偏差应不超过设计文件(方案)的();设计文件(方案)中未明确的应控制在1m以上,条件具备的宜控制在3m以上。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1 总则1.0.1 为使供配电系统设计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保障人身安全、供电可靠、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的用户端供配电系统的设计。
1.0.3 供配电系统设计应按照负荷性质、用电容量、工程特点和地区供电条件,统筹兼顾,合理确定设计方案。
1.0.4 供配电系统设计应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和发展规划,做到远近期结合,在满足近期使用要求的同时,兼顾未来发展的需要。
1.0.5 供配电系统设计应采用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高效节能、环保、安全、性能先进的电气产品。
1.0.6 本规范规定了供配电系统设计的基本技术要求。
当本规范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相抵触时,应按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1.0.7 供配电系统设计除应遵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 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的负荷 vital load in first grade load中断供电将发生中毒、爆炸和火灾等情况的负荷,以及特别重要场所的不允许中断供电的负荷。
2.0.2 双重电源 duplicate supply一个负荷的电源是由两个电路提供的,这两个电路就安全供电而言被认为是互相独立的。
2.0.3 应急供电系统(安全设施供电系统) electric supply systems for safety services用来维持电气设备和电气装置运行的供电系统,主要是:为了人体和家畜的健康和安全,和/或为避免对环境或其他设备造成损失以符合国家规范要求。
注:供电系统包括电源和连接到电气设备端子的电气回路。
在某些场合,它也可以包括设备。
2.0.4 应急电源(安全设施电源) electric source for safety services用作应急供电系统组成部分的电源。
2.0.5 备用电源 stand-by electric source当正常电源断电时,由于非安全原因用来维持电气装置或其某些部分所需的电源。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169—92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保证接地装置安装工程的施工质量、促进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确保接地装置安全运行,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电气装置的接地装置安装工程的施工及验收。
第1.0.3条接地装置的安装应按已批准的设计进行施工。
第1.0.4条采用的器材应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的规定,井应有合格证件。
第1.0.5条施工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应符合本规范和现行有关安全技术标准的规定。
第1.0.6条接地装置的安装应配合建筑工程的施工,隐蔽部分必须在覆盖前会同有关单位做好中间检查及验收记录。
第1.0.7条接地装置的施工及验收,除按本规范的规定执行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电气装置的接地第一节一般规定第2.1.l条电气装置的下列金属部分。
均应接地或与PEN线相接:一、电机、变压器、电器、手携式或移动式用电器具等的金属底座和外壳。
二、电气设备的传动装置。
三、屋内外配电装置的金属或钢筋混凝土构架以及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遮栏和金属门。
四、配电、控制、保护用的屏(柜、箱)及操作台等的金属框架和底座。
五、交、直流电力电缆的接头盒、终端头和膨胀器的金属外壳和电缆的金属护层、可触及的电缆金属保护管和穿线的钢管。
六、电缆桥架、支架和井架。
七、装有避雷线的电力线路杆塔。
八、装在配电线路杆下的电力设备。
九、在非沥青地面的居民区内,无避雷线的小接地电流架空电力线路的金属杆塔和钢筋混凝土杆塔。
十、电除尘器的构架。
十一、封闭母线的外壳及其他裸露的金属部分。
十二、六氟化硫封闭式组合电器和箱式变电站的金属箱体。
十三、电热设备的金属外壳。
十四、控制电缆的金属护层。
第2.1.2条电气装置的下列金属部分可不接地或不与PEN线相接:一、在木质、沥青等不良导电地面的干燥房间内,交流额定电压为380V及以下或直流额定电压为440V及以下的电气设备的外壳;但当有可能同时触及上述电气设备外壳和已接地的其他物体时,则仍应接地。
USB3.0—2.0技术规范
USB3.0相关技术规范1:USB3.0标准技术规范于2008年11月12日正式发行,版本为1.0,起草单位主要有惠普、因特尔、微软、NEC、ST-NXP半导体、德州仪器等公司。
2:USB3.0架构综述,Superspeed USB与USB2.0对比:特性 Superspeed USB USB2.0数据速率 Superspeed(5.0 Gb/s) Low-speed(1.5Mb/s),full-speed(12Mb/s), and high-speed(480 Mb/s)数据界面 双向-单一,四线差动信号从USB2.0信号分离单工传输,整体成全双工传输。
半双工双线差动信号单向数据传输(越过定向总线转移)。
Cable信号计算 6根:Superspeed 数据路径4根;Non-Superspeed 数据路径2根。
2根:low-speed/full-speed/high-speed数据路径。
总线传输协议 由主机指向,异步通信流向压缩包通信是被明确程序规定的。
由主机指向,polled通信流向压缩包通信被传送到所有的驱动设备里。
负载管控 多级别链接负载管控支持空转,睡眠及延缓状态;链接-,驱动设备-,功能级别级别负载管控。
端口级别随着输入/输出两种级别潜在而延缓;驱动设备-级别负载管控。
总线负载 与USB2.0相同,无限制负载提升50%,而限制负载提升80%。
为低速/高速 总线-负载驱动设备和低负载限制(无限制和延缓型驱动设备)提供支持。
端口状况 端口硬件探测连接活动且带动端口进入工作状态做准备(为超速数据交换)。
端口硬件探测连接活动,系统软件利用端口命令跃迁使端口进入激活状态。
数据传输类型 USB2.0类型高速压缩, 四种数据传输类型:控制,Bulk,中断,同步3:USB3.0具备以下主要优势:① 支持5Gb/s的传输速率;② 向上全面兼容USB2.0;③ 连接器形式变异因素降到最小;④ 为电磁干扰(EMI)提供保护;⑤ 支持OTG(On-The-Go);⑥ 成本低。
仪表接地规范
1 总则1.0.1 本规范适用于石油化工企业自动控制工程的仪表、PLC、DCS、计算机系统等的接地设计,装置的改造可参照执行。
本规范不适用于操作控制室、DCS机房、计算机机房等的防静电接地设计。
1.0.2 接地系统按功能可分为保护接地、工作接地与仪表系统防雷接地。
1.0.3 执行本规范时,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2 保护接地2.0.1 用电仪表、自控设备的金属外壳和正常不带电的金属部分,由于绝缘破坏而有可能带危险电压时,均应作保护接地。
它们包括:仪表盘、仪表柜、仪表箱、PLC及DCS机柜、操作站及辅助设备、供电盘、供电箱、接线盒、电缆槽、电缆托盘、穿线管、铠装电缆的铠装护层等。
2.0.2 24V或低于24V供电的现场仪表、变送器、就地开关等,若无特殊要求时,可不作保护接地。
2.0.3 安装在非爆炸危险场所的金属表盘上的按钮、信号灯、继电器等小型低压电器的金属外壳,当与已接地的金属表盘框架电气接触良好时,可不作保护接地。
3 工作接地3.0.1 仪表、PLC、DCS、计算机系统等,应作工作接地。
工作接地包括:信号回路接地、屏蔽接地、本质安全仪表系统接地。
3.0.2 当仪表、PLC、DCS、计算机系统等电子设备,需要建立统一的基准电位时,应进行信号回路接地。
3.0.3 当PLC、DCS、计算机系统与模拟仪表联用时,应对模拟系统与数字系统两者提供一个公共的信号回路接地点。
3.0.4 仪表系统中用以降低电磁干扰的部件(如电缆的屏蔽层、排扰线、仪表上的屏蔽接地端子等),应作屏蔽接地。
除信号源本身接地者外,屏蔽接地应在控制室侧实施。
3.0.5 本质安全仪表系统中必须接地的本安关联设备,应根据仪表制造厂的要求可靠接地。
3.0.6 本质安全仪表系统的信号回路地和屏蔽地,可通过接地汇流与本质安全地连接在一起。
4 仪表系统防雷接地4.0.1 位于多雷击区或强雷击区内的石油化工装置,当控制室内PLC、DCS、计算机系统仪表电缆引入处及现场仪表已设置了电涌保护器时,电涌保护器应进行仪表系统防雷接地。
CTCS-3级列控系统标准体系及需求规范
二、功能需求规范(FRS):第三章 总体要求
② 应用等级要求 描述了正常情况下和非正常情况下的等级转换条件。 列车通过CTCS-2级到CTCS-3级的等级转换点时,如不具 备CTCS-3级监控列车的条件,应继续按CTCS-2级运行, 直至CTCS-3级控车条件具备后,车载设备应自动转入 CTCS-3级工作。(M) 当RBC或无线通信设备(含车载和地面设备)故障时, 车载设备应人工或自动由CTCS-3级转换到CTCS-2级监控 列车安全运行;当车载设备从应答器接收到呼叫RBC的 命令后,若具备CTCS-3级控制列车条件,应自动转换到 由CTCS-3级监控列车。(M)
科技运[2008]143号
6 CTCS-3级列控系统应答器应用原则(V1.0)
科技运[2008]144号
7 客运专线列控系统临时限速技术规范(V1.0)
科技运[2008]151号
8 CTCS-3级列控系统GSM-R需求规范(V1.0)
科技运[2008]168号
9 列控系统工程数据表编制规定(V1.0)
⑤ 默认值 默认值应能保证行车安全,并永久存储在CTCS-3级车载 设备中。(M) 如果CTCS-3级车载设备在当前位置未收到配置参数,应 使用默认值。(M)
1
铁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TCS)设 计暂行规定
文号/进展情况 正在编制
一、标准体系结构:制造工艺标准
12
序号
规范名称
1 PCBA检测工艺规范
2 PCBA检验规程
3 PCBA清洗和洁净度测试
4 PCB进厂检验工艺规程
5 PTH、SMD元件进厂检验工艺规程
6 SMD元件贴装工艺规程
7 波峰焊接通用工艺规程
运基信号[2008]499号
03(国发平台)国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V3.0版操作手册
国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操作手册3.0版国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操作手册西安交大长天软件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3月操作手册 (I)第一章概述 (1)1.1系统目标 (3)1.2系统功能 (4)1.3功能模块 (5)第二章系统登录 (6)2.1启动登录系统 (6)2.2进入系统 (6)2.3退出系统 (8)第三章页面布局及控件介绍 (9)3.1页面布局 (9)3.2控件介绍 (11)3.3图标介绍 (13)第四章总体预览 (15)4.1数据完整性 (15)4.1.1功能说明 (15)4.1.2操作说明 (15)4.2报警统计 (16)4.2.1功能说明 (16)4.2.2操作说明 (16)4.3数据审核情况 (18)4.3.1功能说明 (18)4.3.2操作说明 (18)4.4设备审核情况 (19)4.4.1功能说明 (19)4.4.2操作说明 (19)4.5设备验收情况 (21)4.5.1功能说明 (21)4.5.2操作说明 (21)4.6污染物超标T OP10 (23)4.6.1功能说明 (23)4.6.2操作说明 (23)4.7重点污染物超标情况 (24)4.7.1功能说明 (24)4.7.2操作说明 (24)4.8通讯服务器连通情况 (25)4.8.1功能说明 (25)4.8.2操作说明 (25)4.9监控数据最新交换时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9.1功能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4.9.2操作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95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供配电系统设计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保障人身安全,供电可靠,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110KV及以下的供配电系统新建和扩建工程的设计。
第1.0.3条供配电系统设计必须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按照负荷性质、用电容量、工程特点和地区供电条件,合理确定设计方案。
第1.0.4条供配电系统设计应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和发展规划,做到远近期结合,以近期为主。
第1.0.5条供配电系统设计应采用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效率高、能耗低、性能先进的电气产品。
第1.0.6条供配电系统设计除应遵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第2.0.1条电力负荷应根据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及中断供电在政治、经济上所造成损失或影响的程度进行分级,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为一级负荷:1.中断供电将造成人身伤亡时。
2.中断供电将在政治、经济上造成重大损失时。
例如:重大设备损坏、重大产品报废、用重要原料生产的产品大量报废、国民经济中重点企业的连续生产过程被打乱需要长时间才能恢复等。
3.中断供电将影响有重大政治、经济意义的用电单位的正常工作。
例如:重要交通枢纽、重要通信枢纽、重要宾馆、大型体育场馆、经常用于国际活动的大量人员集中的公共场所等用电单位中的重要电力负荷。
在一级负荷中,当中断供电将发生中毒、爆炸和火灾等情况的负荷,以及特别重要场所的不允许中断供电的负荷,应视为特别重要的负荷。
二、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为二级负荷:1.中断供电将在政治、经济上造成较大损失时。
例如:主要设备损坏、大量产品报废、连续生产过程被打乱需较长时间才能恢复、重点企业大量减产等。
2.中断供电将影响重要用电单位的正常工作。
例如:交通枢纽、通信枢纽等用电单位中的重要电力负荷,以及中断供电将造成大型影剧院、大型商场等较多人员集中的重要的公共场所秩序混乱。
CTCS-3级列控系统标准体系及需求规范
文号/进展情况 正在编制
13
CTCS-3级列控系统标准规范
一、标准体系结构:系统评估办法
序号
规范名称
文号/进展情况
1
CTCS-3级列控系统系统评估实施办法 科技运[2019]
(V1.0)
160号
主要内容 CTCS-3级列控系统系统评估目的 CTCS-3级列控系统系统评估原则 CTCS-3级列控系统系统评估阶段 CTCS-3级列控系统系统评估报告
临时限速服务器(TSRS)接口规范
6 (含TSRS与RBC、TCC、CTC/TSRT、CSM、 相邻TSRS接口)
7 司法记录器数据下载接口规范
正在编制
8
CTCS-3级列控系统标准规范
一、标准体系结构:系统规范—测试规范
序号
规范名称
1 CTCS-3级列控系统测试案例(V3.0)
文号/进展情况 科技运[2009] 59号
确保互联互通(跨线运行)。
3
CTCS-3级列控系统标准规范
一、标准体系结构:标准组成
CTCS-3级 标准体系
系统 规范
工程设计 制造工艺 施工验收 运用维护 安全评估
规范
标准
规范
规则
办法
系统设计制造施工验收测试评估运用维护
4
CTCS-3级列控系统标准规范
一、标准体系结构:系统规范
运营需求规范 功能需求规范 系统需求规范 总体技术方案
CTCS-3级列控系统标准规9年8月
0
CTCS-3级列控系统标准规范
主要内容
一、CTCS-3级列控系统标准体系结构 二、CTCS-3级列控系统功能需求规范 三、CTCS-3级列控系统系统需求规范
接地规范_??????
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保证接地装置安装工程的施工质量,促进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确保接地装置安全运行,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电气装置的接地装置安装工程的施工及验收。
第1.0.3条接地装置的安装应按已批准的设计进行施工。
第1.0.4条采用的器材应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的规定,并应有合格证件。
第1.0.5条施工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应符合本规范和现行有关安全技术标准的规定。
第1.0.6条接地装置的安装应配合建筑工程的施工,隐蔽部分必须在覆盖前会同有关单位做好中间检查及验收记录。
第1.0.7条接地装置的施工及验收,除按本规范的规定执行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电气装置的接地第一节一般规定第2.1.1条电气装置的下列金属部分,均应接地或接零:一、电机、变压器、电器、携带式或移动式用电器具等的金属底座和外壳。
二、电气设备的传动装置。
三、屋内外配电装置的金属或钢筋混凝土构架以及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遮栏和金属门。
四、配电、控制、保护用的屏(柜、箱)及操作台等的金属框架和底座。
五、交、直流电力电缆的接头盒、终端头和膨胀器的金属外壳和电缆的金属护层、可触及的电缆金属保护管和穿线的钢管。
六、电缆桥架、支架和井架。
七、装有避雷线的电力线路杆塔。
八、装在配电线路杆上的电力设备。
九、在非沥青地面的居民区内,无避雷线的小接地电流架空电力线路的金属杆塔和钢筋混凝土杆塔。
十、电除尘器的构架。
十一、封闭母线的外壳及其他裸露的金属部分。
十二、六氟化硫封闭式组合电器和箱式变电站的金属箱体。
十三、电热设备的金属外壳。
十四、控制电缆的金属护层。
第2.1.2条电气装置的下列金属部分可不接地或不接零:一、在木质、沥青等不良导电地面的干燥房间内,交流额定电压为380V及以下或直流额定电压为440V及以下的电气设备的外壳;但当有可能同时触及上述电气设备外壳和已接地的其他物体时,则仍应接地。
二、在干燥场所,交流额定电压为127V及以下或直流额定电压为110V及以下的电气设备的外壳。
规范标准书
23
道岔缺口监测系统技术规范
运电信号函【2015】315
24
铁路综合接地系统
通号【2016】9301
四
电力工程
1
高速铁路电力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757-2010
2
高速铁路电力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铁建设【2010】241号
3
铁路电力设计规范
TB10008-2015
4
10kV及以下架空线路安装
铁总运[2013]142号
5
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公跨铁异物侵限监测方案
运技基础[2010]739号
6
高速铁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技术条件风速风向监测设备(试行)
TJ/GW089-2013
7
高速铁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技术条件雨量监测设备(试行)
TJ/GW090-2013
8
高速铁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雪深监测设备暂行技术条件
JGJ59-2011
七
防灾系统
1
铁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工程设计暂行规定
铁总建设[2013]86号
2
高速铁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总体技术方案(暂行)
铁科技[2013]35号
3
高速铁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铁路局中心系统暂行技术条件
铁总运[2015]35号)
4
高速铁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维护试行办法
铁总运[2014]146号
11
高速铁路工程动态验收技术规范
TB10761-2013
12
《高速铁路竣工验收办法》
铁建设[2012]107_号
二
通信工程
02题库(汇总5-29)-工程督导
7根据《QB-G-004-2020中国移动无线局域网WLAN工程设计规范》五类线/超五类线可以与电源线平行铺设,保证安装的美观。
2正确错误7根据《江苏移动室内分布系统四网协同设计指导意见》移动室分系统四网协同指的是GSM/TD-S/WLAN/TD-L四种网络模式。
1正确错误7根据《江苏移动室内分布系统四网协同设计指导意见》AC箱交流引入电源线由建设单位根据引入点决定走线路由。
AC箱接地引线应尽量与电源线紧挨平行布设,并宜短、直。
2正确错误7当天线安装在铁塔上时,要求在馈线下塔拐弯前1.5米处接地。
如果由此接地点到馈线入机房的长度大于 20米时,在馈线进机房前再接一次地。
1正确错误7根据《江苏移动室内分布系统四网协同设计指导意见》新增通信设备需考虑到接电、接地、馈线路由等等,普遍选择楼宇的强电间、风机房。
2正确错误7根据《江苏移动室内分布系统四网协同设计指导意见》电源容量需满足新增信源设备电源需求、且有较好的接电位置及合理的端子等。
TD设备与2G设备安装在同一机房,不能利旧原有电表和空开,必须重新安装。
2正确错误7根据《江苏移动室内分布系统四网协同设计指导意见》对于室内安装的主机,尽量放置在大楼的弱电间内(如为 MBO设备则需保证设备能够进入机房,空间较宽阔、且设备门能完全打开)或其它相对隐敝且附近有合理接地点,同时对走线无明显影响处。
1正确错误7根据《江苏移动室内分布系统四网协同设计指导意见》设备安装位置应选择在无强电、强磁和强腐蚀性设备干扰 的区域。
对于室内安装的主机,设备安装处不得放置易燃、易爆物品。
室内的温度、湿度不能超过主机正常工作温度、湿度的范围。
1正确错误7根据《江苏移动室内分布系统分场景建设指导意见》电梯因功能的不同可分:普通客梯、观光电梯及货梯;在电梯覆盖时,特别是货梯覆盖,因其材质与普通的电梯不同,对无线信号的 损耗较大,在覆盖设计时,天线输出功率应与普通电梯覆盖区分。
1正确错误2以下图片中哪些为无源器件( )1,3,41以下图片中哪个为耦合器( )4 1以下图片中哪个为光分路器( )2。
EMS厂ESD管理规范
内部技术规范EMS厂ESD管理规范V3.0 2015年05月31日发布2015年06月10日实施修订声明Revision declaration目录Table of Contents1ESD控制方案要求 (6)1.1人员安全 (6)1.2ESD管理要求 (6)1.2.1人员防静电要求 (6)1.2.2防静电用品认证&管理要求 (6)1.2.3ESD稽查、培训与认证 (7)1.2.4防静电问题处理流程 (8)1.3ESD技术要求 (8)1.3.1EP区域环境建设要求 (8)1.3.2生产现场防静电接地要求 (9)1.3.3静电防护区域基本控制措施 (11)1.3.4防静电检测方法及要求 (12)1.3.5防静电包装材料技术要求 (14)1.3.6工装、夹具ESD要求 (15)1.3.7防静电敏感器件存储、周转、运输要求 (16)1.4其它事项 (18)2附录 (18)3参考文献Reference Document (19)EMS厂ESD管理规范V3.0范围ScopeEMS厂作为公司产品加工的重要执行主体之一,纳入华为的质量保证范畴;本规范阐述了生产公司产品所涉及的静电放电控制要求,制定了静电产生及静电放电控制的程序和最基本需求,这些程序和需求适用于所有涉及静电敏感器件、组件或产品的PCBA加工、模块组装、整机装配等加工环节。
本规范中的EMS厂泛指与华为合作,加工产品的厂商,包括但不限于EMS、ODM、JDM、高维厂等。
简介Brief introduction本规范明确了EMS厂建立ESD控制方案体系所必须包含的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EMS厂商按照本方案的要求,设计、建立、实施、维护ESD控制方案并核实方案的实施情况。
为确保EMS厂ESD 控制方案及实施过程符合华为的要求,建立了EMS厂ESD控制体系综合评审认证方法。
此方法也同样适用于华为对EMS厂的防静电稽查。
通过建立统一的、切实可行的标准来规范各EMS厂的ESD行为,减少或消除静电放电对电子产品的损伤,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满足客户需求。
电力工程接地通用规范
电力工程接地通用规范(征求意见稿)2020.06目录1 总则 (1)2 基本要求 (2)3 土壤数据 (3)4 接地阻抗、转移电位和网内电位差 (4)5 跨步电位差、接触电位差 (6)6 接地装置的热稳定性、机械强度 (8)7 设备与地网的连接 (9)8 等电位接地网 (12)9 直流接地极 (14)附:条文说明 (15)1 总则1.0.1为使电力接地工程贯彻国家电力建设方针政策,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需求,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电力系统安全、生态环境安全,满足经济社会管理基本需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1.0.2发电、变电、输电和配电等电力工程的接地设计、施工、验收及改造应遵守本规范。
1.0.3本规范是电力工程接地的设计、施工、验收及改造等过程中的基本要求。
当采用的技术措施与本规范的规定不一致,但经合规性评估符合本规范第2章的基本规定时,应允许使用。
2 基本要求2.0.1电力接地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及改造,应保证人身、设备的安全及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行,并不应对周边设施的安全运行产生影响。
2.0.2电力工程接地应能满足保护接地、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工作接地不同用途的基本要求,并通过接地装置实现。
2.0.3接地装置产生的地电位升、网内电位差、转移电位、跨步电位差和接触电位差应满足限值要求。
2.0.4接地装置应在预期寿命内满足热稳定性和机械强度的要求。
2.0.5接地装置的验收测试不应在雷、雨、雪中或雨、雪后立即进行。
3 土壤数据3.0.1电力工程接地设计必须考虑工程地点的土壤电阻率以及埋设接地装置处土壤腐蚀性能和冻土深度。
3.0.2土壤电阻率测量结果应能反映与接地装置尺寸相当深度范围内的土壤分层状况。
4 接地阻抗、转移电位和网内电位差4.0.1发、变电站中不同用途和不同额定电压的电气装置或设备,除另有规定外应使用一个总的接地网。
接地装置的接地阻抗应符合其中最小值的要求。
4.0.2对于可能将接地网的高电位引向厂、站外或将低电位引向厂、站内的设备,应采取隔离措施防止转移电位差对人身和设备的危害。
湖南铁塔电源系统设计和配置规范V3.0
湖南铁塔电源系统设计和配置规范(V3.0)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分公司2016年3月目录1总则 (1)2系统配置 (1)3市电引入 (2)4交流配电 (3)5开关电源 (5)6蓄电池组 (6)7发电机组 (6)8电力电缆 (7)9防雷接地 (8)10综合机柜 (9)11电源系统配置详表 (10)1总则1.1 以满足基站设备不间断供电为原则,为保证系统易维护、易扩展,同时合理控制建设成本,规范电源系统配置和统一设计标准,特制定本规范。
1.2 本规范中,室内站指的是土建机房、轻质板房、租赁机房等机房站点室外站指的是户外一体化机柜站点,包含RRU拉远站点。
1.3本规范在总部《新建基站配套设施总技术要求(试行)》(Q/ZTT 1005-2014)基础上,经反复测算,明确了64种典型场景的电源系统详细配置,适用于省内新建基站的建设。
改造及搬迁基站亦可参照执行。
1.4 本规范给出了64种场景下电源系统的详细设计图纸,包括设计分工界面、接地排制作工艺图、机房(机柜)内设备布局图和线缆布线图。
1.5各市州分公司应严格遵照执行本规范,规范未涉及的内容,应执行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的相关标准和规范。
1.6本规范由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分公司负责解释。
2系统配置2.1新建基站原则上均应配置交直流供电系统,分别由交流配电箱(单元)、开关电源和蓄电池组(或蓄电池组+固定发电机组)组成。
2.2交流配电箱(单元)容量应按基站远期规划容量配置。
2.3开关电源机架容量按基站远期规划容量配置,整流模块容量按本期负荷配置,1年以内需求均计为本期。
2.4蓄电池组应按中期规划通信负荷配置,3年内需求均应计为中期。
2.5基站内电力电缆均应采用ZA-RVV铜芯阻燃聚氯乙稀绝缘护套软电缆。
2.6 室内站空调按照1台3P柜式空调或2台2P单冷挂机配置;室外站空调全部配置单冷压缩机空调。
3市电引入3.1尽量避免新建变压器和转供电方式,优选从公共电网引入一路380V 或220V交流市电。
URS-龙成弱电系统需求v3.0
URS-龙成弱电系统需求v3.0题⽬:龙成弱电需求说明书龙成弱电需求说明书题⽬:龙成弱电需求说明书内容⽬录1综述 (3)1.1背景 (3)1.2⽬的 (3)1.3范围 (3)1.4参考 (3)2技术要求项⽬ (3)2.1技术要求 (3)2.2周界电⼦围栏和监控系统 (4)2.3门禁系统 (5)2.4监控系统 (6)2.5投影和⾳响(会议室系统) (7)2.6⽹络和电话综合布线 (8)2.7⼴播系统 (10)2.8液晶电视屏 (11)2.9机房建设 (11)2.10道闸 (12)2.11⾃控布线 (12)2.12UPS布线 (13)2.13打印机的⽹线布置 (13)3服务要求项⽬ (14)4Abbreviation 缩略语 (14)5附件 (14)6⽂件变更历史 (14)题⽬:龙成弱电需求说明书1 综述1.1 背景南京健友⽣化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肝素钠及相关项⽬新⼚建设的弱电系统需求,本项⽬含质检楼1、3、5楼、⽣产楼⼀期⽣产车间、仓库、⾷堂、⼯程公⽤楼、周界和⼚区内区域、门卫等建筑的弱电系统需求。
1.2 ⽬的1、满⾜⼚区内各区域的实时⽆盲区监控,重要区域的实时远红外报警监控,⼚区周界的夜间电⼦围栏安全防护。
2、满⾜⼚区所有可能装门禁都要装,门禁和考勤功能⼀体,控制关键位置⽆关⼈员不能随意进出,处理好⼦系统,⼈员进出轨迹清楚,外来⼈员凭证换临卡,只能进⼊⼤门。
3、满⾜办公区的⽹络,电话、投影等办公和会议功能。
4、满⾜宣传和推进公司的阳光⽂化,质检楼⼀楼⼤厅和⽣产楼装液晶显⽰、⼤礼堂⾳响等宣传功能,5、满⾜控制车辆进出⼚区和设置门卡的道闸功能,6、满⾜⼀期弱电机房建设和运营良好性能,充分规划各弱电设备设施,预留⼆期的电⽓接⼝、预留布线空间和设备空间。
1.3 范围1、质检楼1、3、5楼,2、⽣产楼,3、仓储楼,4、⾷堂楼5、周界、门卫6、以及其他各公共区域。
1.4 参考相关弱电规范。
2 技术要求项⽬2.1 技术要求⽤户及系统要求中可根据具体情况细分为法规符合性要求、功能性要求、维护保养要求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SUPCON B 12 000 002—2014
前
言
本规范由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分公司提出。 本规范由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师办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本规范共分7章,1个附录。 修订人:高平 评审人:黄文君、徐义亨、陈宇、吕永杰、金如虹、谭胜容、孔亮、何有明、吴朝晖、徐文卿等。 本规范的第一版于2004年首次发布,在2011年进行了首次修订;本次修订(V3.0版本)基于石化行 业标准中更加明确了对仪控系统防雷接地的要求,以及在工程实践中遇到的一些新的接地连接方式的可 行性需要进行确认,故对原有的规范进行修订,本次修订主要引入了对信号线电涌防护器接地的要求, 对标准内容的架构也进行了一些调整,另外编写了条文说明,以便于阅读和使用。
3.1 保护接地
3.1.1 保护接地的作用
保护接地(也称为安全接地)是为人身安全和电气设备安全而设置的接地。
3.1.2 应做保护接地的情况
设备在正常条件下,在可触及零部件与地之间,任意两个可触及的零部件之间,如交流电压的有效 值有可能超过 33V(或峰值超过 46.7V),直流电压值有可能超过 70V 时,都必须设置保护地。
2014 – 12 - 24 实施
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发 布
Q/SUPCON B 12 000 002—2014
目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术语和定义 ........................................................................ 1 3 控制系统的接地分类 ................................................................ 3
ICS
Q/SUPCON
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SUPCON B 12 000 002—2014
替代 Q/SUPCON B 12 000 002—2011
控制系统接地设计规范(V3.0)
Design Code of Earth Connection for Control System
2014 - 12 - 23 发布
保护(安全)接地可重复接地。
3.2 工作接地
3.2.1 工作接地的作用
控制系统的工作地包括信号地和屏蔽地等,工作地为系统提供一个基准电位。
3.2.2 应做工作接地的情况
在控制系统中,将同一电路系统中的直流电源负极接入工作地。 凡用以降低电磁干扰的诸如电缆的屏蔽层(一端接地)、排扰线、控制设备上的屏蔽接地端子,均 应作单点(或一端)的屏蔽接地。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2.1
接地系统 Earthing system 在规定区域内由所有互相连接的接地连接和接地体组成的系统。 2.2 接地体[接地极] Earthing electrode 埋入土壤中或混凝土基础中,与地有电气接触作散流用的导体。 2.3 接地连接 Earthing connection 用来构成地的连接,由接地汇流排、和接地体连接的导体等组成。 2.4 接地汇流排(条) Main earthing conductor\Bonding bar 在控制室、机柜内设置的公共接地母线。可以敷设成环形和条形,所有接地线均由接地汇流排引出。 根据其用途可分为工作接地汇流排(条)、保护接地汇流排(条)等。 2.5 单点接地 Single-point earth 指接地网中只有一点被定义为接地参考点,其他需要接地的点都直接接在该点上。 2.6 等电位连接 Equipotential bonding 将设备、装置或系统的外露导电部分或外部可导电部分作电位基本相等的电气连接,使各物体之间 具有近似相等的电位。
2.12
共用接地 Common earthing system 将包括防雷系统及低压配电系统接地等的各类接地设施、接地连接、接地设备、等电位连接系统及 接地装置连接成一个合用的接地装置。
2.13
隔离式安全栅 Isolated Safety Barrier 信号输入、输出端具有电气隔离特性的安全栅,通过串接在信号回路中可限制不符合相应等级本安 防护标准的高能量进入危险区域,一般需要外接供电电源(供电电源端一般与信号输入、输出端两两电 气隔离)。
2
2.16
Q/SUPCON B 12 000 002—2014
电涌防护器 Surge Protective Device(SPD) 用于限制瞬态过电压和分流电涌电流,保护电气或电子设备的器件。也称雷电浪涌防护器、浪涌防 护器。
3 控制系统的接地分类
控制系统的接地按其用途可分为保护接地、工作接地、防静电接地和防雷接地等多种,控制系统需 要接地的设备、接地的种类等可参见附录A。
2.10
保护线,PE线 Protective conductor 为防电击用来与下列任一部分作电气连接的导线:外露可导电部分、装置外可导电部分、总接地线 或总等电位连接端子、接地体、电源接地点或人工接地点。 引自中性点接地的电源,作保护接地用的一根母线。
2.11
总接地端子板[接地母线] Main earthing terminal(main earthing busbar) 接地配置的一部分,用于与若干接地用的导体实行电气连接的端子或母线。
3.1 保护接地 ...................................................................... 3 3.2 工作接地 ...................................................................... 3 3.3 本安系统接地 .................................................................. 3 3.4 防静电接地 .................................................................... 3 3.5 防雷接地 ...................................................................... 3 4 控制系统的接地系统组成 ............................................................ 4 4.1 接地连接 ...................................................................... 4 4.2 接地装置 ...................................................................... 4 5 控制系统的接地连接 ................................................................ 4 5.1 一般规定 ...................................................................... 4 5.2 保护接地的接地连接 ............................................................ 5 5.3 工作接地的接地连接 ............................................................ 6 5.4 本安接地的接地连接 ............................................................ 6 5.5 盘、台、柜内计算机设备和通信系统的接地连接 .................................... 6 5.6 现场仪表的接地连接 ............................................................ 6 5.7 电涌防护器的接地连接 .......................................................... 6 5.8 接地连接导体及导线 ........................................................... 11 5.9 接地连接的其他事项 ........................................................... 11 6 连接电阻和接地电阻 ............................................................... 12 7 接地系统标识 ..................................................................... 12 7.1 保护接地符号和标识 ........................................................... 12 7.2 工作接地符号和标识 ........................................................... 12 7.3 接地系统连线的颜色 ........................................................... 12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控制系统需要接地的设备和接地的作用 ............................. 13 参考文献 ............................................................................ 14 附:条文说明 ........................................................................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