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课程学习指南
《外科学》 教学大纲
《外科学》教学大纲《外科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外科学》是医学领域的一门重要学科,它涵盖了外科手术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以及相关临床知识的综合运用。
作为医学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学习《外科学》对于全面了解医学知识体系,掌握外科实践技能,以及培养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目标通过学习《外科学》,学生应能够:1、掌握外科手术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以及相关临床知识。
2、了解并掌握外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
3、具备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进行正确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4、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患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1、教学内容(1)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能:包括手术器械的使用、手术部位的消毒与隔离、手术缝合等。
(2)各系统器官的外科疾病:包括颈部、乳房、腹部等常见疾病的外科治疗。
(3)外科急症与危重症处理:包括创伤、休克、心肺复苏等。
(4)外科营养支持:包括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
(5)外科手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
2、教学安排(1)理论教学:以课堂讲解、案例分析、问题讨论等方式进行。
(2)实践教学:包括外科手术操作、临床见习等。
(3)远程教育: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教学视频、讲座资料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解、案例分析、问题讨论、手术观摩等。
2、教学手段:结合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网络资源等多种手段。
五、考试方式与评分标准1、考试方式:采用理论考试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包括课堂提问、作业、实践操作与考试成绩等部分。
2、评分标准:按照考试内容与要求,对外科学知识与实践技能进行评分。
六、教师团队与教学资源1、教师团队: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与临床实践的外科医生组成。
2、教学资源:包括外科手术设备、教学模型、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
七、课程特色1、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
2、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反映外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
如何学习外科制定计划
如何学习外科制定计划学习外科需要系统性的知识和技能,因为外科手术涉及到人体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所以,学习外科需要有系统性的计划和方法,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如何学习外科的计划。
第一步:制定学习计划学习外科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计划,因为外科是一个复杂的学科,需要系统性的学习。
首先,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想要成为什么样的外科医生,是专注于脑外科、心脏外科,还是其他方面的外科医生。
然后根据目标制定学习计划,比如在大学学习医学课程,完成实习,在医院进修等等。
第二步:学习医学课程在大学学习医学课程是学习外科的基础,因为外科需要医学知识的基础。
在大学学习医学课程需要掌握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基础知识,并且要有较高的学习成绩,以便在未来进修和实习时能够有更多的机会。
第三步:完成实习在大学期间,要积极参加医院的实习工作,亲身去了解外科手术的整个流程,包括手术前的准备、手术中的操作、手术后的护理等。
通过实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医学理论知识,并且可以培养外科医生应有的职业素养。
第四步:进一步进修在完成大学教育后,可以选择在医院进修,学习更深层次的外科知识和技能。
在进修期间,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外科专业进行学习,比如脑外科、心脏外科等。
在进修期间,要多参加临床手术、研究和学术交流,积极发表论文和参加学术会议,提高自己的外科水平和知名度。
第五步:持续学习成为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持续的进修。
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学习新的医学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追踪国际医学发展的最新进展,及时掌握最新的外科技术和手术方法。
在学习外科的过程中,还需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包括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心理素质等。
外科医生要深入病人,要有耐心和耐心,耐得住寂寞,能坚持长期高强度的工作。
外科医生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要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冷静应对各种情况,保障病人的生命安全。
总之,学习外科需要坚定的信心、恒心和毅力,需要系统性的学习计划和方法,需要全面发展综合素质。
外科学学习计划
外科学学习计划一、学习目的外科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各种外科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外科学作为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医学生及临床医生来说都具有重要的学习价值。
本学习计划将以系统的方式来学习外科学的相关知识,提高对外科学的理解和应用水平,为将来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习内容1. 外科学基础知识(1) 外科疾病的定义与分类(2) 外科病因及发病机制(3) 临床表现、检查及诊断(4) 外科治疗方法及技术2. 外科学专科知识(1) 普通外科(2) 循环外科(3) 骨科(4) 泌尿外科(5) 神经外科(6) 胸外科(7) 感染性外科(8) 烧伤外科(9) 其他专科外科学知识3. 外科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内容(1) 内科学知识(2) 影像学知识(3) 生物医学工程知识(4) 药学知识三、学习方法1. 整体式学习法本次学习将以整体式学习法为主,全面系统地学习外科学的相关内容。
在学习每一部分的内容时,都要将其与整体联系起来,保持全面性的思维,以便更好地掌握知识。
2. 主动式学习法在学习外科学知识时,要尽量采用主动学习的方法,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包括听课、讨论、实践、实习等多种方式,提高学习的效率。
3. 群体学习法外科学涉及的内容较多,知识面较广,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形式进行群体学习,可以更好地发现问题,协同解决问题,同时也可以更加高效地掌握知识。
四、学习步骤1. 系统学习外科学的基础知识(1) 积极参加外科学相关课程的学习,全面掌握外科学基础知识。
(2) 阅读教材、参考书以及学术期刊,理解外科学相关知识。
(3) 进行相关实验操作,加深对外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 深入学习外科学专科知识(1) 逐一深入学习各个专科的外科学知识。
(2) 对每个专科进行深入讨论,包括临床案例讨论和病例分析等形式,深化对外科学专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积极参与相关临床实践(1) 参与医院的相关临床实践,包括手术观摩、患者诊疗等。
《外科学》学习指南
学习指南《外科学》学习指南《外科学》是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范畴是在整个医学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且不断更新变化的。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对人体各系统、各器官的疾病和病理方面获得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加之诊断方法和手术技术不断改进,现代外科学的范畴已经包括了许多内容。
外科学的任务是不断探索外科医学理论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疾病防治水平,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保障人民健康,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
《外科学》教学保持了外科的品牌与特色,借助雄厚的师资力量、精品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先进教学设施,并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建设集优质管理、精品教材、教学改革成果于一体的精品课程,实现将外科学办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学科的目标,力争课程达到国内同院校本科教育中的领先水平,为外科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外科学》教学贯彻理论与临床相结合的原则。
《外科学》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根据学制不同,总学时数以及理论课、见习课和实习课时有所不同,并充分结合不同学制学生的特长,以及他们的临床基础,因“学”施教。
在理论课中主要讲授外科学基础知识,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理论知识。
包括了绪论、无菌术、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外科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围手术期处理、外科感染、麻醉等内容是外科学的基础知识,体现外科的特点。
因此,在每一章节授课时,要先讲解概述,让医学生了解外科学该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一些基本概念,常见疾病的特点,然后重点讲解几个重要疾病,尽可能和其他学科的疾病不相重复。
理论课实行部分中英、中法双语教学、结合“PBL”(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的教学方法,主要目的是使医学生更好地掌握《外科学》常用专业英语、法语词汇和用语,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方式,从而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动物实验课主要是以培养医学生的无菌概念和基本外科操作为出发点,通过洗手、穿脱手术衣;常用手术器械及使用方法;手术人员和病人的手术前准备;切开、止血、分离、缝合、打结等外科手术基本操作;狗肢体静脉切开置管术、离体猪肠端端吻合术、狗胃肠穿孔修补术、狗肠切除肠吻合术、狗盲肠切除术、狗脾切除术、狗胃大部切除术等课程的训练,强化医学生的爱伤观念,训练医学生的外科基本技能,从而为医学生的临床见、实习打好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外科学》学习指南
《外科学》学习指南一、外科学的范畴外科学是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范畴是在整个医学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且不断更新变化的。
在古代,外科学的范畴仅仅限于一些体表的疾病和外伤;但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对人体各系统、各大器官的疾病在病因和病理方面获得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加之诊断方法和手术技术不断地改进,现代外科学的范畴已经包括许多内部的疾病。
按病因分类,外科疾病大致可分为五类:(一)损伤由暴力或其他致伤因子引起的人体组织破坏,例如内脏破裂、骨折、烧伤等,多需要手术或其他外科处理,以修复组织和恢复功能。
(二)感染致病的微生物或寄生虫侵袭人体,导致组织、器官的损害、破坏,发生坏死和脓肿,这类局限的感染病灶适宜于手术治疗,例如坏疽阑尾的切除、肝脓肿的切开引流等。
(三)肿瘤绝大多数的肿瘤需要手术处理。
良性肿瘤切除有良好的疗效;对恶性肿瘤,手术能达到根治、延长生存的时间或者缓解症状的效果。
(四)畸形先天畸形,例如唇裂腭裂、先天性心脏病、肛管直肠闭锁等,均需施行手术治疗。
后天性畸形,例如烧伤后瘢痕挛缩,也多需手术整复,以恢复功能和改善外观。
(五)其他性质的疾病常见的有器官梗阻如肠梗阻、尿路梗阻等;血液循环障碍如下肢静脉曲张、门静脉高压等;结石形成如胆石症、尿路结石等;内分泌功能失常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也常需手术治疗予以纠正。
现代外科学,不但包括上列疾病的诊断、预防以及治疗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
为此,现代外科学必然要涉及实验外科以及自然科学基础。
外科学与内科学的范畴是相对的。
如上所述,外科一般以需要手术为主要疗法的疾病为对象,而内科一般以应用药物为主要疗法的疾病为对象。
然而,外科疾病也不是都需要手术的,而常是在一定的发展阶段才需要手术,例如化脓性感染,在早期一般先用药物治疗,形成脓肿时才需要切开引流,而一部分内科疾病在它发展到某一阶段也需要手术治疗,例如胃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穿孔或大出血时,常需要手术治疗。
《外科学》教案
教案《外科学》教案概述:《外科学》是医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课程,主要研究外科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外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外科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外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外科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有独立分析、解决外科临床问题的能力,具备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医德医风,严谨的工作态度,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总论:介绍外科学的基本概念、发展简史、外科疾病的特点、外科治疗原则、围手术期处理、外科营养、外科感染、创伤、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
2.各论:按照人体部位和系统,分别介绍各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系统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外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案例教学法:结合临床病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3.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外科基本技能训练,如无菌技术、缝合、拆线等,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4.小组讨论:针对临床病例或热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安排:1.学时分配:本课程共6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0学时,实践教学20学时。
2.教学进度: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确保教学质量。
五、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小测验等。
2.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采用闭卷考试形式,全面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思维能力。
六、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外科学教材,如《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参考文献和资料: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外科学专著、期刊论文、临床指南等,拓宽知识面。
计划如何学习外科学
计划如何学习外科学一、学习外科学的知识和理论1. 学习外科学的基本知识学习外科学的第一步是了解外科学的基本知识,包括外科的历史、外科学的发展、外科手术的原理和技术、外科手术的危险性和并发症等。
可以通过课本、教材、网络课程等途径来获取相关知识。
2. 深入研究外科学的专业知识在了解外科学的基本知识之后,需要深入研究外科学的专业知识,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感染控制、麻醉学、器械学等相关知识。
这些知识是学习外科学的基础,对于理解外科手术的原理和技术非常重要。
3. 在医院实习在学习外科学的过程中,可以到医院实习,亲身感受外科手术的过程,和医生一起观察、学习和实践。
通过实习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外科手术的操作流程和技术要求,也可以锻炼自己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4. 参加学术讲座和研讨会可以参加外科学相关的学术讲座和研讨会,了解外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和行业内的专家们交流学习,增加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二、练习外科手术技术1. 学习外科手术的基本技术外科手术是一门高难度的技术活,需要具备丰富的手术经验和高超的技术水平。
因此在学习外科学的过程中,需要认真学习外科手术的基本技术,包括手术刀法、止血技术、组织缝合、手术操作流程等。
2. 反复练习练习是掌握外科手术技术的关键,需要进行反复练习和实践。
可以通过模拟手术、动物实验等方式来进行练习,磨砺自己的技术,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 跟随老师学习可以向外科医生和老师请教,跟随他们学习外科手术技术,在实际手术中观摩和参与,学习他们的经验和技巧,积累自己的手术经验。
4. 参加手术培训班也可以参加外科手术的培训班,学习专业的手术技术和操作规范,了解最新的手术技术和设备,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三、加强实践和经验积累1. 积极参与手术在学习外科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参与手术,亲自动手操作,提高自己的手术技术和经验积累。
在手术中要认真观察、分析和总结,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手术水平。
第九版 外科学 指南大纲
第九版外科学指南大纲
概要
本指南旨在为外科医生和相关专业人士提供一份全面的指南,以帮助他们在日常实践中取得最佳的临床结果。
本指南涵盖了外科学的各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手术技术、麻醉管理、围手术期护理和术后康复。
目标
本指南的主要目标包括:
- 提供外科医生所需的实用信息和建议,以支持他们在临床实践中做出准确和有效的决策。
- 强调基于最新的证据和最佳实践标准的外科治疗方法。
- 鼓励团队合作和跨学科协作,以提高外科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内容
本指南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 外科手术技术和操作规范:介绍各类外科手术的技术要点、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以及手术操作中的常见问题和应对策略。
2. 麻醉管理:涵盖了麻醉的基本原理、安全措施和常见的麻醉
药物应用,以及麻醉期间的并发症处理和麻醉后的护理。
3. 围手术期护理:介绍了术前准备工作、手术室操作规范和术
后康复护理措施,以确保患者在术中和术后得到恰当的照顾和支持。
4. 外科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各类外科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治
疗方案,基于最新的医学研究和专业经验,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
断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结论
本指南的编写旨在为外科医生和相关专业人士提供一份全面而
实用的参考资料,帮助他们在临床实践中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
质量。
我们将不断更新和改进本指南,以反映最新的医学进展和最
佳实践标准。
《外科学》教学大纲
《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外科学课程编号:英文名称:Surgery课程性质: 必修课总学时:128 讲课学时:96 实践学时:32学分:8适用对象: 临床医学专业先修课程:《外科学总论》、《系统解剖学》、《内科学》、《病理学》、《生理学》等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外科疾病包括损伤、感染、肿瘤、畸形和其他疾病,一般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但外科决不等于手术。
外科学研究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技能,同时也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涉及实验外科及自然科学基础。
外科学教学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较全面的外科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得到较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该课程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灌输与启发相结合、讲解与提问相结合、讨论和发言相结合,阐述了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第十九章颅内压增高和脑疝【目的和要求】1、掌握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
2、熟悉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变化和处理原则。
3、熟悉脑疝的临床表现。
4、了解颅内压增高的病因。
【教学内容】1、颅内压增高的概念、颅内压的调节与代谢、颅内压增高的原因。
2、颅内压增高的后果。
3、颅内压增高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4、脑疝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第二十章颅脑损伤【目的和要求】1、掌握脑震荡、脑挫裂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
2、熟悉硬膜外、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表现。
3、熟悉脑损伤的诊断及处理原则。
4、熟悉颅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5、了解头皮损伤。
【教学内容】1、颅骨损伤。
2、脑损伤的机制、病理和临床表现。
3、脑损伤的处理。
【自学内容】1、头皮损伤2、脑内血肿、脑室内出血与血肿、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
第二十四章颈部疾病【目的和要求】1、掌握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诊断和外科治疗原则。
《外科学》课程基本要求与教学大纲本科生
《外科学》课程基本要求与教学大纲(本科生)《外科学》课程基本要求一、性质和任务《外科学》是医学科学的重要学科,与基础医学和其它临床学科密切相关,《外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 《外科学》的教学任务是教授学生学习和掌握外科手术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掌握外科系统常见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的知识。
为学习其它临床学科、尤其是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的临床学科提供理论知识和实践基础奠定基础。
二、理论知识和技能(一)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1.掌握体液、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输血,外科休克、一般感染及特异性感染,损伤,肿瘤,烧伤等有关《外科学》的理论知识及临床技能;掌握常见肿瘤的病理特点,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熟悉多器官功能衰竭的诊断和防治要点,以及器官移植的基础知识。
2. 掌握胆石症,阑尾炎,肠梗阻,胃及十二脂肠疾病,门脉高压症,胰腺疾病,腹外疝,腹膜炎,腹部闭合性损伤,上消化道大出血,肝脏及胰腺占位病变,颈部及乳腺疾病,肛肠及周围血管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特点、诊断及防治措施。
3.掌握颅内高压、颅脑损伤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步骤和治疗原则,了解颅内占位病变,脊髓压迫症的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4.掌握常见的胸部损伤、胸壁疾病、胸膜腔感染、肺部疾患、食管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步骤和治疗原则。
了解纵膈肿瘤,心脏大血管等外科疾病的诊断要点:了解体外循环的一般知识。
5. 掌握泌尿、男性生殖系统外科疾病的症状及主要临床表现,了解泌尿系统损伤,炎症,梗阻,肿瘤和结石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6. 掌握骨折的分类,愈合过程,常见并发症及治疗原则;掌握常见骨折,腰腿痛和手外伤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了解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结核,非化脓性关节炎,骨肿瘤的病因、病理、诊断和防治原则。
7. 了解麻醉学的发展概况和常用方法,掌握麻醉前准备,用药,生理指标监测和麻醉后的管理,了解重症监测和心、肺、脑复苏的基本方法。
《外科学》学习指南
学习指南1.明确专业学习的目的和重要性。
医生是在做人的工作,只有良好的医德、医风,才能发挥医术的作用。
现代医学已经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模式。
医学道德主要体现在对医学科学的追求以及对病人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手术是外科治疗工作中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治疗成败的关键,但片面的强调手术也是不正确的。
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外科手术适应症的把握、术前准备、麻醉的选择、术后处理等,都需要医生拥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储备,树立全面而缜密的临床思维。
2.外科学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重视“三基”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
外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不同的外科疾病,可能会有相同的临床表现;而同一种外科疾病,也可能临床表现不同。
外科医生要诊断疾病、观察病情和合理地选择药物治疗,执行正确的手术操作。
这些知识和本领只要通过临床实践才能学到。
大量经验和实例证明,知识来源于实践,更重要的是将它应用于实践。
基本知识包括基础医学知识和其他临床各学科的知识,如解剖、病理和病理生理以及临床诊断等,这些对外科学学习来说至关重要。
如果这类知识学习不扎实,则会影响对外科疾病作出正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更不能很好的进行治疗。
外科基本技能首先要写好病史记录、学会体格检查,培养无菌观念,熟悉各种消毒方法。
重视外科基本操作的训练,遵循外科基本原则,对每一项操作无论大小,都应认真学习并掌握使用。
3.注重临床病例分析能力的培养。
病例分析能力是一个医师临床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体现。
外科系统疾病的分析包括: 归纳病史特点、主要阳性体征、定位及定性诊断、提出进一步诊治意见。
而学员往往对病例分析的方法、原则不清楚,表现在疑难病例分析讨论发言时无所适从,或颠三倒四。
在外科学学习过程中,通过病例导入式教学模式,由学员对临床疾病进行分析,提出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意见,然后与其他学员及教员进行讨论,教员负责总结、点评,不断促进学员有针对性地查阅资料,丰富知识面,提高其自学能力,培养其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为成为一名合格医生奠定基础。
上肢外科学学习指南
上肢外科学学习指南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上肢外科学学习指南(翻译版) 【(法)Christophe Oberlin 奥伯林阚世廉译
本书对于腕部损伤及神经疾病的有关章节作了较为详尽的描述,其内容来自于我本人的实践经验,这些经验有助于指导这些疾病的治疗。
在此基础上,我希望读者能够识别腕间排列紊乱的不同分型并能做基本处理。
同时,对于手指导和拇指功能的等级分类也作了详尽介绍,这些为瘫痪手的分期重建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阚世廉
男,医学硕士,主任医师,天津市天津医院手显微外科主任,天津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天津中医学院兼职教授,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委员,华北地区手外科学组组长,天津医学会理事,天津医学会手外科分会主任委员。
第一部分概论
第一节上肢的种系发生学
第二节腕和手部的手术入路
第三节上肢皮瓣
第二部分创伤学
第一节掌骨和指骨骨折,韧带损伤
第二节腕部骨折、腕骨骨折及韧带损伤第三节屈肌腱
第四节伸肌腱
第五节神经损伤
第六节再植:多组织损伤
第七节毁损伤的重建
第三部分神经疾病
第一节卡压综合征
第二节对上肢瘫痪的姑息手术
第三节痉挛手
第四节四肢瘫的手
第四部分类风湿和退行性疾病
第一节多关节的类风湿性关节炎
第二节手和手指的关节病
第三节全身性疾病
第四节小晶体沉积所致的关节病
第五节 Dupuytren病
第五部分肿瘤、感染、烧伤
第一节肿瘤
第二节感染
第三节烧伤
第六部分先天性畸形
更多内容请参考:。
《外科学》学习指南
《外科学》学习指南《外科学》是运用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治疗的一门临床学科,是培养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基本操作技能的主干学科。
外科学的教学过程分为理论大课讲授、见习和实习教学三阶段,循序渐进,要求学生掌握外科学的“三基”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掌握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为从事临床外科工作奠定基础,并为学习其他临床医学学科,特别是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的临床医学学科的学习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外科学》课程设计为:理论大课——临床见习——临床实习三阶段。
理论大课阶段讲授时强调概念性、普遍性和实用性的教学原则。
学生首先应全面系统地学习《外科学》各章节,掌握基本概念,深入理解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外科操作基本技能。
在此基础上,有目的地深入学习重点章节,归纳总结认识各章节疾病之间的联系,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外科见习和实习则让学生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理解、认识和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熟练掌握规范化的外科基本操作技术。
外科临床见习是以理论学习过渡到毕业生产实习的一个重要阶段,指导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使学生初步具有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及学会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是这个阶段的重点。
外科临床实习,则是加强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在临床实践中培养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与病人沟通的能力,巩固所学的外科学及有关医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外科基本操作技能,并培养具有初步独立诊断和处理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
此外,还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授课形式】采用讲授(教师讲授理论大课)、见习教学法(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培养临床思维和观察分析能力)、问题互动式、启发式、典型病案介绍、临床手术操作示教、动物外科实际操作、疑难临床病例分析、多媒体组合、网络教学的新方法(对重点难点进行分析)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有时多种教学手段或方法相互结合,灵活应用,目的是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外科学学习指南
外科学学习指南外科学学习指南1、培养目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教育部批准印发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本科医学教育质量保障指南》和国际医学教育组织《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中的相关要求和规定,本科医学教育是整个医学教育连续体中的第一个阶段,其根本任务是为卫生保健机构培养完成医学基本训练,具有初步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医学毕业生;为学生毕业后继续深造和在各类卫生保健系统执业奠定必要的基础。
2、培养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教育部批准印发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中的相关要求和规定,临床医学五年制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知识、能力和素质:(1)素质要求:(一)遵纪守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二)珍视生命,关爱病人,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将预防疾病、驱除病痛作为自己的终身责任;将提供临终关怀作为自己的道德责任;将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三)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认识到持续自我完善的重要性,不断追求卓越。
(四)具有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交流的意识,使他们充分参与和配合治疗计划。
(五)在职业活动中重视医疗的伦理问题,尊重患者的隐私和人格。
(六)尊重患者个人信仰,理解他人的人文背景及文化价值。
(七)实事求是,对于自己不能胜任和安全处理的医疗问题,应该主动寻求其他医师的帮助。
(八)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开展卫生服务工作的观念。
(九)树立依法行医的法律观念,学会用法律保护病人和自身的权益。
(十)在应用各种可能的技术去追求准确的诊断或改变疾病的进程时,应考虑到病人及其家属的利益,并注意发挥可用卫生资源的最大效益。
(十一)具有科学态度、创新和分析批判精神。
(十二)履行维护医德的义务。
外科学习指南
外科学习指南
外科研究是专业医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份指南旨在帮助研究外科的学生和医生了解外科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研究目标
- 理解外科学的核心概念和原则
- 掌握外科手术的基本技巧和操作流程
- 研究外科手术的后勤准备和团队合作
- 了解外科手术的风险和并发症
- 能够有效地管理外科手术后的康复和护理
研究方法
以下是一些有助于研究外科的方法:
1. 阅读教科书和学术文章,了解外科学的理论和实践。
2. 观察和参与实际外科手术操作,通过实践来提升技能。
3. 参加外科培训课程和研讨会,与其他专业人士交流和分享经验。
4. 寻找导师或指导医生,获得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5. 制定研究计划和时间表,合理安排研究和实践时间。
6. 参与实践考核和模拟手术训练,提升技能和应对能力。
7. 与同学和同事互相讨论和分享研究经验,促进研究氛围的建立。
注意事项
在研究外科的过程中,请注意以下事项:
1. 安全第一:遵循外科手术操作的安全规范和流程。
2. 尊重患者隐私和权益,保护患者的个人信息。
3. 尽量避免错误和失误,及时反思和改进自己的行动。
4. 与团队成员密切合作,遵循协作和沟通的原则。
5. 持续研究和更新知识,跟随外科学领域的最新发展。
结论
外科研究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实践,但通过不断研究和经验积累,你将能够成为一名出色的外科医生。
请记住,外科手术是一项神圣
的任务,责任重大,需要持之以恒的奉献精神和专业素养。
希望这份外科学习指南能够帮助到你,祝你学有所成,顺利成
为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科学课程学习指南
一、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Surgery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
总学时:100;学分:12.0;其中理论学时:90;见习学时:10
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授课对象为临床医学五年制学生,通过外科学理论学习及实践,学生应掌握外科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熟悉外科临床工作流程,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各项医疗工作;掌握外科学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要点及处理原则,能拟定合理的诊疗方案;掌握外科常用诊疗操作、基本术式的指征、步骤、注意事项等,为学生以后从事外科学临床及其他临床医疗工作奠定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态度
学生应做到课前预习,带着问题听课,提高课堂效率。
应注重外科思维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多动手,多与病人交流沟通,在实践工作中学到知识。
带着问题去学习,勤于思考,善于自己寻找答案,将PBL的精髓贯彻于学习实践中。
(二)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外科学是临床医学四大主要学科之一,同时亦是临床医学的基础学科。
主要研究如何利用外科手术方法去解除病人的病原,从而使病人得到治疗。
按病因分类,外科疾病大致可分为五类:(1)损伤:由暴力或其他致伤因子引起的人体组织破坏,需要手术或其他外科处理,以修复组织和恢复功能。
(2)感染:致病的微生物或寄生虫侵袭人体,导致组织、器官的损害、破坏、坏死形成,这类局限的感染病灶适宜于手术治疗。
(3)肿瘤:绝大多数的肿瘤需要手术处理。
良性肿瘤切除有良好的疗效;对恶性肿瘤,手术能达到根治、延长生存时间或者缓解症状的效果。
(4)畸形:先天性畸形均需施行手术治疗。
后天性畸形也多需手术整复,以恢复功能和改善外观。
(5)其他性质的疾病:常见的有器官梗阻、血液循环障碍、结石形成、内分泌功能失常等,也常需手术治疗予以纠正。
随着药物更新、早期诊断技术与其他医疗科技(如介入放射学)的发展,许多疾病的治疗都趋向为非外科治疗为主,但外科手术仍然是这些治疗无效或产生并发症时不可或缺的后续治疗手段。
外科学不但需要了解疾病的定义、病因、表现、诊断、分期、治疗、预后,而且更重视手术的适应证、术前的评估与准备、手术的技巧与方法、手术的并发症及处理预后等与外科手术相关的问题。
临床外科学根据治疗目标的不同又可分为普通外科(腹腔、乳房、甲状腺及简单的皮肤外科)、心脏外科、胸腔外科(两者可合称心胸外科)、血管外科、神经外科(脑外科)、头颈外科、泌尿外科、整形外科、矫形外科(骨外科)、小儿外科、移植外科等。
此外,外科微创手术(内窥镜、腔镜手术)的领域也正在蓬勃发展。
外科学在临床应用上和麻醉学、护理学、病理学、放射学、肿瘤学等其它医学专科关系极其密切,同时也与内科、儿科、妇产科等临床基础课程相关,因此尚需要了解上述学科的基础知识。
四、教材、参考资料及学习网址
1.教材:
《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人民卫生出版社;
《外科学》第八版,陈孝平,人民卫生出版社;
2. 参考书:
《黄家驷外科学》第六版(上、中、下)吴阶平,裘法祖等,人民卫生出版社;
《DavisChristopherTextbookofSurgery》15theditionISBN:0721678750 《克氏外科学》中文翻译版,王德炳等,人民卫生出版社;
《外科学》(高等医药院校七年制规划教材)陈孝平,人民卫生出版社;
《外科学英语精要》(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配套教材)陈孝平,人民卫生出版社;
《外科学》(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吴在德,人民卫生出版社;
《外科学学习与考试指南》杨为民、邹声泉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外科实习医生手册》吴在德,人民卫生出版社;
3.课程学习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