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复习过程
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
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教师是社会培养下一代的重要角色,因此在教师招聘考试中,教育综合知识是一个必备的考点。
本文将介绍教育综合知识的必背考点,帮助广大考生提高备考效率和成绩。
一、教育学理论基础教育学是研究教育规律和教育实践的学科,了解其理论基础对于教师招聘考试至关重要。
1. 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2. 教育学的对象: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教育活动,包括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过程等各个方面。
3. 教育学的分类:教育学可以分为一般教育学和特殊教育学两个主要分支。
4. 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儿童发展规律、教育的整体性、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等。
二、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心理学的应用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了解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工作。
1. 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一门科学。
2. 儿童心理发展:儿童心理发展包括智力发展、情感发展、社会性发展等方面。
教师需要了解各个阶段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3.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派、认知学派等,了解不同学习理论对教学有何影响,可以帮助教师调整教学策略。
4. 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教师需要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三、教育法律法规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需要遵守各种教育法律法规,了解相关规定对于教师招聘考试至关重要。
1. 教育法律法规的分类:教育法律法规包括宪法、教育法、教师法、劳动法等各个方面。
2. 教育法律法规的内容:教育法律法规主要涉及教育机构的管理、师生关系、学生权益保护等方面。
3. 教育法律法规的实施:教育法律法规的实施需要各级政府、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各方的共同努力。
四、教育评价和测量教育评价和测量是用以衡量学生学习成绩和教育质量的手段,了解其基本原理对于教师进行科学的评价和测量十分重要。
1. 教育评价的对象:教育评价的对象可以是学生、教师、教育机构等各个方面。
教资《综合素质》必背考点+口诀
教资《综合素质》必背考点+口诀距离教师资格证考试仅剩15天了,想必大家的复习也进入了最后阶段,《综合素质》同样是一门考点杂又多的学科,快来复习一遍看看你的《综合素质》都背熟了吗?◆◆一、教育观◆◆(一)素质教育观(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口诀:“提素”“个性”“创”“两全”(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要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
口诀:全面建设个性接班人(二)新课改的教学观口诀:四个转向(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二、学生观◆◆口诀:二独一发(1)学生是发展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三、教师观◆◆(一)教师角色的转变口诀:“促进”“研究“开”“社区”或四者一社区(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新课改教师角色的转变(即教师职业的责任)a.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b.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c.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d.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e.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五者一社区记忆技巧:学生不仅要在课上接受教育,还要去社区终身学。
教师职业的价值对教师个人:可以满足教师作为个体自我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对他人:对国家,社会,集体和人类都有着巨大的贡献,为社会和进步提供精神财富,培养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或者①教师是文化传递者②教师是文明促进者③教师是智慧开启者④教师是道德塑造者)(二)教师行为转变口诀:你我他它(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与赞赏(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四、教师职业道德◆◆口诀:“三爱”“两人”“一终身”(1)爱国守法——基本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为学生做出示范和榜样。
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
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教育综合知识是教师招聘考试以及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重要内容,涵盖了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新课程改革等多个方面。
对于考生来说,掌握这些必背考点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梳理一下教育综合知识中的重要考点。
一、教育学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2、教育的功能教育的功能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个体发展功能包括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社会发展功能包括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人口功能。
3、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
4、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包括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和分支型学制。
5、课程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
课程的类型包括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核心课程等。
课程设计的三个层次是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
6、教学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统一、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
教学原则包括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等。
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实验法等。
7、德育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的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内部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性、反复性、逐步提高的过程。
教育综合知识-常考点汇总
教育综合知识-常考点汇总专题三:分类1.12.情绪、情感的类型情绪状态是指在某种事件或情境的影响下,在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某种情绪,其中较典型的情绪状态有心1.学制类型(一)欧洲现代学制有三种类型:1.西欧双轨制。
以英国的双轨制典型为代表,法国、前西德等欧洲国家的学制都属这种学制。
双轨制一轨自上而下,其结构是大学(后来也包括其他高等学校)——中学(包括中学预备班);另一轨从下而上,其结构是小学(后来是小学和初中)——其后的职业学校(先是与小学相连的初等职业教育,后发展为和初中相连的中等职业教育)。
双轨制有两个平行的系列。
这两轨既不相通,也不相接,最初甚至也不对应,因为一轨从中学开始,一轨只有小学。
这样就剥夺了在群众性小学上学的劳动人民子女升入中学和大学的权利。
后来,群众性小学发展到了中学,才有了初中这个相对应的部分。
欧洲国家的学制都曾是这种双轨学制。
2. 美国单轨制。
这种学制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在形式上保证任何学生都可以由小学而中学直至升入大学。
3. 前苏联型学制。
中间型学制或是“Y”型学制,这种学制既有上下级学校间的相互衔接,又有职业技术学校横向的相互联系,形成了立体式的学制。
我国现行的学制类型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
(二)我国学制的发展2.我国现行学制(1) 学制结构从层次结构上看,我国现行学制包括幼儿教育(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四个层次。
从类别结构上看,我国现行学制可划分为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 育和特殊教育五个大类。
其中我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和普通中小学教育。
(2) 学制类型制度类型:五四制、六三制、九年一贯制形式类型:全日制、半日制和业余制15.16. 课程评价模式17. 家庭教养方式18.加涅关于学习结果的分类从学习结果来说,加涅将学习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五类。
1.言语信息的学习:学生掌握的是以言语信息传递(通过言语交往或印刷物的形式)的内容或者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以言语信息表达出来。
(完整word版)教资综合素质必背
第一道资料解析题是用职业理念(或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的相关知识来解析资料,第二道资料解析题是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解析资料,第三道资料解析观察阅读理解能力。
一、第一道资料解析题考点总结职业理念(或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1教育观:(1)素质教育的内涵(记忆: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和创立性发展)①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②素质教育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③.素质教育是促使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④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2)新课改的议论观①议论目的是促使发展。
②议论内容综合化。
③议论方式多样化。
④议论主体的多元化。
⑤更侧重议论过程。
2学生观(幼教中称为少儿观。
记忆:王官人差钱或钱坏玩意)(1)学生是一个完满的生命个体。
(2)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3)学生身上储蓄着巨大的潜能。
(4)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关怀。
3教师观(1)教师角色观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使者。
②教师应该是教育授课的研究者。
③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④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⑤教师应该是平生学习的践行者。
(2)授课观(记忆:人生教程)①授课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
②授课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③授课过程重于授课结果。
④授课更关注人而不行是科学。
二、第二道资料解析题考点总结1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记忆:三爱两人一平生)(1)爱国守纪。
(2)爱岗敬业。
(3)关爱学生。
(4)教书育人。
(5)为人师表。
(6)平生学习。
中学科目二1二十世纪后教育的发展特点(1)教育的平生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有技术的现代化。
【记忆口诀:全民多现身】2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赫尔巴特,德国出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
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确立人” 。
代表作品《一般教育学》。
(1)教育性授课原则。
赫尔巴特第一次提出“教育性授课”见解;(2)成立教育学理论的两大理论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3)重申教师的声威作用,形成了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必背考点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必背考点
一、宪法与国家政治制度
(一)中国宪法以宪法为根本的国家政治制度,它是中国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法制的根基。
(二)宪法规定各种具体政治制度,包括有关民主集中制、中央和地方关系、行政、司法、军事等领域的基本法律和法规。
同时,宪法完善了参与、保障和监督等民主的机制,进一步规范了国家机关的权力行使。
二、行政制度
(一)我国行政制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依据,实行两级行政管理。
即中国政府的中央和地方的行政管理,形成了中央和地方的行政体系。
(二)中央政府主要是由国务院组成,包括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以及各界人士组成,负责统一领导行政管理等事务;地方政府则由省级、地方、县一级行政机关合称,负责领导本地区的行政事务。
三、司法制度
(一)本质上,司法制度是依据宪法和法律规范和指导国家司法工作
的体系和制度,是促进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维护社会统一和稳定的重要机制。
(二)中国的司法制度是以宪法为基础的总体司法制度,涉及组织等方面。
它在司法执行工作中必须以法为准、守法执政、解决矛盾,以维护公正、合理和安全有序的社会秩序为目标。
教育综合知识必背知识点
教综必背知识点考点一:新课改的理念1.学生观(记忆术:钱【潜】是一个坏【怀】玩【完】意【异】)(1)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做到悦纳错误、多宽容)。
(2)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乐观估计学生的天性,做到多看优点、多赞美)。
(3)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认识到学生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做到相信学生、多期望)。
(4)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的关怀(认识到学生是人,做到尊重学生、讲民主)。
2.教师观1.教师角色的转变(记忆术:谏【践】言【研】促双开):(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当前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学习向探究式、研究式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的角色转变。
(2)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教师不仅是教学者还应该是研究者,要精通教学理论和分析教学理论,并可以独立完成教育行动研究。
(3)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教师要开发教育资源,包括开发校外和校内的教育资源;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课程进度和结构;教师还要有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4)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教育与社会的联系更加密切,教师的教育不仅局限于学校、课堂。
所以教师不仅是学校的教师而且是社会的一员,所以教师应是开放型教师。
(5)教师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2.教师教学行为观点的转变:(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民主、互动、教学相长。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启发。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与终身学习发展。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3.师生观(记忆术:施【师】主长点心)(1)尊师爱生。
尊师与爱生是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
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换取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和信赖,而这种尊敬和信赖又可激发教师更加努力地工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和学习条件。
(2)民主平等。
学生的健康成长有赖于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教师教的成效有赖于学生的积极配合。
幼儿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
幼儿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1. 幼儿发展特点
- 身心发展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 感知能力和运动能力的发展
- 语言发展
- 认知发展
- 社会性发展
- 情绪发展
2. 幼儿教育理论
- 重要的教育理论家及其理论观点
- 学习理论
- 游戏理论
- 教育环境理论
3. 幼儿园课程
- 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理念
- 课程目标和内容
- 教学方法和策略
- 课程评价
4. 幼儿园教育活动
- 游戏活动
- 语言活动
- 数学活动
- 科学活动
- 艺术活动
- 音乐活动
- 体育活动
5. 幼儿园环境创设
- 环境布置原则
- 环境区域设置
- 环境材料的选择和利用
6. 家园合作
- 家园合作的重要性
- 家园合作的形式和方法 - 家长教育
7. 幼儿园管理
- 幼儿园办园理念
- 幼儿园管理制度
- 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
8. 幼儿保育与健康
- 幼儿生理卫生保健
-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 幼儿安全教育
9. 特殊教育
- 特殊儿童的类型和特点
- 特殊教育的理念和原则
- 特殊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10. 教育法律法规
- 相关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
- 幼儿权利保护
以上是幼儿教育综合知识的必背考点,建议将这些知识点牢牢掌握,做到融会贯通,以便在考试或工作中应用自如。
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
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近年来,随着教育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变革,考试形式也在不断更新。
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备战考试,掌握教育领域的综合知识,本文将介绍一些必背的考点。
这些考点涵盖了教育的不同方面,包括教育理论、教育法规、教育心理学等内容。
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点,学生们将能够更好地应对考试挑战。
一、教育理论1. 教育目标与任务:教育目标包括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人格全面发展等。
教育任务则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行动。
2. 教育方法与手段:教育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等。
教育手段则是教师针对具体情境选择的教学工具,如多媒体教学、实地考察等。
3. 教育评价与考核:教育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考核方式则包括笔试、口试、实验等。
二、教育法规1. 教育法规概述:包括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
2. 学校管理法规:包括学校章程、学校纪律、学生权益保障等。
3. 教师专业行为规范:包括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教育行为准则等。
三、教育心理学1. 发展心理学:包括儿童发展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学等。
2. 学习心理学:包括学习理论、记忆与遗忘、思维与创造力等。
3. 教育心理学概述:包括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研究内容。
四、教育与社会1. 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包括教育对社会的作用、教育与职业发展的联系等。
2. 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包括教育公平原则、教育优先发展地区差距等。
3. 教育与文化传承:包括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等。
五、教育热点问题1. 新课程改革:包括素质教育、STEAM教育等。
2. 学业负担与减负政策:包括减少考试、改革课程设置等。
3. 教育技术与信息化:包括网络教育、智慧校园等。
通过了解和掌握以上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学生们将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和应对教育领域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在备考过程中,可以将这些考点进行分类整理,形成个人的学习笔记。
同时,结合实际案例和教育实践,进一步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汇总
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汇总一、教育学理论:1.教育的定义和特征:教育是指通过各种方式和方法,对个体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和有计划的影响和引导,促进其全面发展的过程。
2.教育目标的分类:知识、能力、素质和创新能力。
3.教育方法:启发式教育、讨论式教育、实践教育等。
4.教育评价: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等。
二、教育法律法规:1.义务教育:义务教育的主要任务、义务教育实施的主体和义务教育的政策支持等。
2.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和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等。
3.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的种类、中外合作办学的政策支持和中外合作办学的管理规定等。
4.教育经费:教育经费的组成和教育经费的筹措等。
三、教育经济学:1.教育投资:教育投资的类型、教育投资的回报和教育投资的政策支持等。
2.教育资源配置:教育资源的配置方法、教育资源的流动和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等。
3.教育成本分析:教育成本的分类、教育成本的核算方法和教育成本的降低策略等。
四、教育技术:1.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的意义和教育信息化的主要内容等。
2.远程教育:远程教育的特点和远程教育的发展模式等。
3.多媒体教育:多媒体教育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教育的优势和多媒体教育的应用等。
五、教育心理学:1.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派、认知学派和人本主义学派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等。
2.学生心理健康:学生心理健康的特点和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方法等。
3.学生发展与评价:学生发展的阶段理论和学生发展的评价方法等。
六、教育管理:1.教育管理理论: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教育管理的基本原则等。
2.学校管理:学校管理的目标、学校管理的主要任务和学校管理的方法等。
3.教师管理:教师管理的目标、教师管理的方法和教师管理的措施等。
七、家庭教育:1.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家庭教育的目标等。
2.家庭教育方法:示范教育、共享教育和亲子教育等。
在备考教育综合知识时,除了掌握以上考点,还需要着重复习相关的教育政策、教育和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
(完整版)高中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
(完整版)高中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
必背知识点
1. 教育理论与教育科学
- 教育的定义和特征
- 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 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 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 教育科学和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2. 心理学基础
- 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特点
- 研究理论和研究风格
- 人格和情绪发展
- 异常心理学和儿童心理疾病
-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3. 教育学基础
- 教育原理和教育方法
- 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
- 评价和测量
- 教育伦理和教师职业道德
- 教育改革与发展
4. 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管理
- 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 中小学课程与教材管理
- 学生管理与教育评价
- 班级管理与教育协作
- 教育法律法规和教师职业权益保障5. 教育论文写作与教育调查研究
- 教育论文写作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 教育调查研究的设计和实施
- 教育统计和数据分析
- 教育研究与学术交流
以上是高中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必背的知识点,包括教育理论与教育科学、心理学基础、教育学基础、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管理,以及教育论文写作与教育调查研究等内容。
希望对您的复习有所帮助!。
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
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
一、教育学概论
•教育学的定义和特点
•教育的本质和功能
•教育学派和学说的发展历程
•教育学的基本问题和原理
二、教育原理
•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
•学习理论与教学方法
•教育评价与教学效果评估
•教育心理学中的注意力、记忆、思维、情感等要点
三、教育制度与政策
•教育法规及政策法规的主要内容
•教育评估与监督
•学校管理与教师职业道德
•教育经费的分配与管理
四、教育实践
•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行为准则
•课程设置与教学设计
•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学生个性的培养与发展
五、教育技术
•教育信息化技术及其应用
•网络教学平台的搭建和管理
•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育技术评价与质量监控
六、未来教育发展趋势
•教育智能化的发展方向
•教育创新模式及实践探讨
•未来教育体系的构建和优化
•教育与科技的融合与发展
以上是关于教育综合知识的必背考点,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可以在教育领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希望通过学习和实践,能够不断完善自身的教育理念和实践能力,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一、教育学基础1. 教育的定义与功能- 教育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个性和价值观念的过程。
- 教育的功能包括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
2. 教育目的-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知识、能力和品德。
-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求。
3. 教育原则- 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
-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主动学习。
- 循序渐进:按照知识逻辑和学生认知水平逐步推进教学。
二、心理学基础1. 学习心理- 学习动机: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 学习策略:学生为达成学习目标采取的方法和技巧。
- 学习迁移:已学知识在新情境中的应用。
2. 发展心理- 认知发展:个体认知能力的成长过程。
- 情感与人格发展:个体情感和性格的形成与变化。
3. 评价与测量- 学生评价:对学生学习成果和行为表现的评价。
- 心理测量:运用科学方法对个体心理特征进行评估。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1. 教学设计- 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所要达成的具体目标。
- 教学内容组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顺序和结构。
- 教学媒体选择: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辅助工具。
2. 教学实施- 课堂管理:维护课堂秩序,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 互动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互动。
- 反馈与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及时反馈和评价。
3. 教学反思- 教学经验总结:对教学实践的回顾和总结。
- 问题诊断与解决:识别教学中的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
- 持续改进: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
四、课程与教材1. 课程设计- 课程目标:明确课程所要达成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目标。
- 课程内容:根据课程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 课程结构:合理安排课程的教学顺序和组织形式。
2. 教材分析与运用- 教材结构:分析教材的编排逻辑和体系结构。
- 教材内容:理解和掌握教材的核心知识点。
- 教材活用: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材。
五、教育评价1. 评价类型- 形成性评价: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的持续性评价。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必背考点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必背考点1. 教育的定义和特点教育的定义教育是指社会各个方面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进行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
它是通过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个性、培养品德等方式,促进个体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
教育的特点•教育是社会的需要:教育是社会为了自身的发展和稳定,培养合格人才而进行的活动。
•教育是有目的的:教育活动是有一定目标和任务的,旨在培养人的各方面能力和素质。
•教育是个别化和社会化相结合的过程:教育既注重个体的发展,又注重社会和集体的需要。
•教育是全面的:教育的目标是促进个体在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2. 教育的发展阶段古代教育阶段古代教育主要包括家庭教育、宗教教育和贵族教育。
在古代,教育主要由家长和祭司等进行,注重品德培养和道德教育。
现代教育阶段现代教育阶段主要包括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
普通教育是指全民共同接受的一般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是指为了培养具备特定职业技能的人才而进行的教育。
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多样化:现代教育形式多样化,包括传统课堂教育、在线教育、远程教育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学习需求。
•国际化:现代教育与国际接轨,注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
•创新性:现代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创造。
3. 教育学派和教育理论主要教育学派•人本主义教育学派:强调个体的发展和人的全面教育,注重培养个体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行为主义教育学派:强调对学生行为的塑造和控制,强调外部刺激和奖励对学习的影响。
•构造主义教育学派:强调学生主体地参与学习和知识构建的过程,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教育理论•社会学习理论:人的学习是通过社会交往和观察来实现的,强调学习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影响的作用。
•发展阶段理论:人的发展和学习是依据一定的阶段进行的,强调教育活动与学生发展的协调。
•学习理论: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帮助教师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
教育综合知识必背知识点
教育综合知识必背知识点1.教育的定义与概念:教育是指通过有意识和有计划的方式,使人获得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过程。
教育是社会文化传承和进步的重要手段,通过培养和发展人的能力和全面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
2.教育的目标和功能: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和发展人的能力和素质,包括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
教育的功能包括传递文化、促进社会发展、培养公民素质和个人发展等。
3.教育的分类:教育可以根据受教育者的不同划分为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等。
教育也可以根据内容的不同划分为学科教育、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等。
4.教育的发展理论:教育发展理论包括认知发展理论、社会文化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等。
这些理论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教育发展的过程和机制。
5.教育的评价与衡量:教育评价是指对教育成果进行评价的过程。
评价方法可以包括考试、测验、观察和评估等。
评价结果可以用于衡量教育质量和制定教育政策。
6.教育的流派和理论:不同的学派和理论对于教育的理解和实践有着不同的观点和方法。
例如,进化论、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等思想流派都对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7.教育的组织与管理:教育组织与管理是指对教育机构进行组织和管理的工作。
这包括制定教育政策、规划教育资源、管理师资和评估教育质量等。
8.教育的国际比较与发展趋势: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系统存在一定的差异和特点。
了解教育国际比较和发展趋势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国家的教育问题,并汲取其他国家的教育经验。
9.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教育的实施需要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
了解和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可以保护教育权益和规范教育行为。
10.教育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教育研究是指对教育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
掌握教育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技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教育研究和评估。
以上是一些教育综合知识的必备知识点,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来不断丰富和完善这些知识。
(完整版)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
(完整版)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本文档将介绍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科目的必背知识点。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以下内容:一、教育理论与教育心理学1. 教育理论:了解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目标和教育价值观,掌握不同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2. 教育心理学:熟悉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和特点,了解学龄前儿童教育心理学理论和方法,掌握基本的教育心理学知识。
二、教育法律法规1. 教育法律法规基本知识:了解我国教育法律法规的体系,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等主要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
2. 学校管理法律法规:掌握学校组织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教师职业行为准则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三、教育管理与教育评价1. 教育管理:了解学校组织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掌握学校行政管理、教育资产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2. 教育评价:熟悉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了解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教师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四、教学理论与教学设计1. 教学理论:了解教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教学过程的管理、掌握学生研究规律等知识。
2. 教学设计:熟悉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了解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五、学科教育与课程标准1. 学科教育:掌握小学各学科的教育教学内容和特点,了解小学常见学科教育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2. 课程标准:熟悉小学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材选用原则,了解小学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以上是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科目的必背知识点,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可根据自身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复习。
祝您取得优异的成绩!。
教师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
教师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扎实的学科知识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
这些综合素质包括教育理论、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将为大家列举教师综合素质必背的知识点。
一、教育理论1. 教育的定义和特点:教育是指一种社会现象,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对人进行教导、教化和培养,使其全面发展。
2. 教育的目标: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 教育的基本原则:教育的基本原则包括全面性、发展性、差异性、因材施教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等。
4. 教育的方法:教育的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研究性学习等。
5. 教育的评价:教育评价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
二、教育法律法规1. 义务教育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
2. 学校管理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私立教育促进法》等。
3. 教育行政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行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督导法》等。
4. 师生权益保护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学生权益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教育培训条例》等。
三、教育心理学1. 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社会文化学习理论等。
2. 学生发展理论:包括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自我决定理论、人格发展理论等。
3. 学习障碍与特殊教育:包括学习障碍的定义、分类和干预策略,特殊教育的原则和方法等。
4. 教育评价与测量:包括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评价方法和评价工具等。
四、教育技术1. 教育技术的概念和分类:包括教育技术的定义、分类和特点等。
2. 多媒体教学技术:包括多媒体教学的原理、设计和应用等。
3. 远程教育技术:包括远程教育的模式、技术设备和管理等。
4. 教育信息化:包括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状、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
新版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
新版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在新版教育综合知识考试中,有一些必须掌握的重点考点。
这些考点涉及到教育理论、教育实践、教育政策等方面内容。
本文将介绍一些新版教育综合知识必背的考点,帮助考生加深对这些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一、基本教育理论1. 义务教育的定义和发展历程:义务教育是指国家为保障每个公民获得基本教育而实行的普遍教育制度。
中国的义务教育经历了从九年制到12年制的发展过程,现阶段主要包括小学和初中阶段。
2. 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还具有社会化、提升人的素质、培养公民意识和创造力等社会功能。
3. 教育的发展阶段:教育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传统教育阶段、现代教育阶段和未来教育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二、教育实践1. 教育目标与任务:教育的目标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重点任务包括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传统等。
2. 教育教学模式:教育教学模式可以分为传统教学模式和现代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的传授;现代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以学生为主导。
3. 教育评价体系:教育评价体系主要包括量化评价和综合评价。
量化评价主要通过考试成绩等客观指标进行评价,而综合评价则综合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教育政策1. 教育法规:教育法规是指国家对教育领域进行统一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考生需要熟悉教育法规的相关内容,了解其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
2. 教育改革政策:教育改革政策是指国家为推动教育发展而出台的政策措施。
考生需要了解近年来的教育改革政策,包括义务教育改革、高等教育改革等。
3. 教育发展规划:教育发展规划是国家对教育领域未来发展的战略规划。
考生需要了解当前教育发展规划的目标和主要举措。
四、教育实验与研究1. 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的跨学科能力和综合素质,包括思维能力、学科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能力等。
教育基础综合知识必背考点
教育基础综合知识必背考点教育这事儿啊,就像盖房子,基础打得牢,房子才能稳稳当当。
那教育基础综合知识里的必背考点,就是这坚实基础里的关键“砖石”。
先来说说教育学原理。
这部分就好比房子的框架,决定了整体的结构和走向。
你想想,要是框架歪了,这房子能好吗?比如教育的本质,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这可都是重中之重。
教育到底是啥?不就是培养人的活动嘛。
那社会发展对教育有啥影响?反过来教育又咋推动社会进步?还有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你得清楚啊,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这不就跟种庄稼似的,得按照时节,顺应规律,才能有好收成。
再讲讲教育心理学。
这就像给房子装修,得了解住在里面的人的心思。
学习理论那可是核心中的核心,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人本主义,每个主义都有它的独特之处。
像行为主义,不就跟驯兽似的,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塑造行为。
认知主义呢,则更注重人的内部思维过程,就像给大脑这个神秘的机器加油保养。
还有学习动机,为啥有的孩子学习劲头足,有的就懒洋洋?这不就得搞清楚动机的类型和激发方法嘛。
还有教育法律法规。
这可就是房子的“规矩”,不能违反。
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学生的权利保护,这都得牢记在心。
要是不清楚这些,那不就像盖房子没按图纸施工,容易出乱子。
课程与教学论也不能忽视。
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这就好比给房子选材料、定风格、看效果。
课程怎么安排合理?教学方法哪种最有效?教学评价怎么做到公正客观?你说这些考点重不重要?要是不背熟,就像打仗没带武器,能行吗?咱们学习可不能马虎,得下功夫,把这些必背考点一个个拿下,为自己的教育知识大厦添砖加瓦。
总之,教育基础综合知识的必背考点,是咱们走向教育成功的基石,得认真对待,努力掌握,才能在教育的道路上越走越稳,越走越远!。
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一一、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de)一门科学.2、我国春秋木年(de)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de)专着.比古罗马昆体良(de)论演况家(de)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de)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de)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de)教学规律).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de)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de)专着.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4、美国杜威(de)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de)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5、苏联赞可夫(de)教学与发展把学生(de)“一般发展”作为教学(de)出发点与归属.6、美国布鲁纳(de)教育过程(de)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de)教学方法.7、苏联苏霍林斯基(de)给教师(de)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着作被称为“活(de)教育学”和“学校生活(de)百科全书”.8、教育(de)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9、我国封建社会学校(de)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10、遗传素质对人(de)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de)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de),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de)、被动(de),而是积极(de)能动(de)实践过程.11、我国普通中学(de)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de)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12、我国全面发展教育(de)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13、“双基”是指系统(de)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14、智育(de)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de)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de)因素.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二1、体育(de)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2、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3、美育(de)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de)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de)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de)能力;(3)培养学生(de)心灵美和行为美.4、劳动技术教育(de)任务:(1)培养学生(de)劳动观点,养成正确(de)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5、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收,国家、社会、家庭予以保证(de)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6、教师是教育工作(de)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7、教书育人是教师(de)根本任务.8、教师劳动(de)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de)连续性、空间上(de)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9、教师(de)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10、学生是教育(de)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de)主体、是发展中(de)人.11、我国新型师生关系(de)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de)建立取决于教师(de)教育水平.12、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de)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de)双边活动.13、教学是实现教育目(de)(de)基本途径.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学是学校(de)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de)原则.14、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de)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de)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15、课程是学校教育(de)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de)蓝图.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三1、两种对立(de)教学方法思想是启发式和注入式.我们应当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2、教学(de)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3、常用(de)教学方法:(1)以语言传递为主(de)教学方法:①讲授法:②谈话法;③讨论法;④读书指导法.(2)以直观感知为主(de)教学方法:①演示法;②参观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de)教学方法:①练习法;②实验法:③实习作业法;④实践活动法.(4)以探究活动为主(de)教学方法:发现法.(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de)教学方法:①欣赏教学法;②情境教学法.4、教学工作(de)基本环节:(1)备课;(2)上课(教学工作(de)中心环节);(3)课外作业(de)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de)检查与评定.5、一节好课(de)基本要求:(1)教学目(de)明确.(2)内容正确.突出重点,难点,抓住关键.(3)结构合理.上课有高度计划性、组织性、效率高、效果好.(4)方法恰当.(5)语言艺术.(6)板书有序.(7)态度从容自如.6、德育教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基本方面.7、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de)过程.知、情、意、行是品德心理(de)四要素.行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否(de)关键,也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德水平高低(de)主要标志. 德行过程是沿着知、情、意、行(de)/顷序发展(de),但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可以作为品德培养(de)开端,即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多端性,即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de)培养提高过程,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8、活动与交往是形成学生思想品德(de)源泉和基础.9、德育原则: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de)原则;知行统一(de)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de)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de)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de)原则;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de)原则;教育影响(de)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10、马卡连柯(de)平行教育理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de)原则.11、德育(de)途径:思想政治课是特别(de)重要途径,其它各科教学是最经常、最基本途径.12、陶冶教育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三种.13、班主任工作(de)主要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14、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de)前提和基础.其中观察法是一种最基本(de)了解方法.15、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de)中心环节.培养正确(de)集体舆论和优良(de)班风,这是衡量班集体是否形成(de)重要标志之一.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四二、心理学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de)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2、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3、个性心理:(1)个性心理动力(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4、心理是人脑(de)机能,脑是心理(de)器官.人(de)心理(de)实质:客观现实在人脑中(de)映象.5、神经系统(de)基本活动方式——反射.6、意识是人(de)心理反映(de)最高形式.意识(de)基本特性:自觉(de)目(de)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制约性、以第二信号系统为主(de)两种信号系统(de)协同性.7、心理学科(de)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de)交叉学科.8、需要(de)种类:(1)根据起源分:生理需要、社会需要;(2)根据对象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9、马斯洛(de)需要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也称爱和归属(de)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10、动机产生(de)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刺激诱因.1l、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事物、从事活动(de)心理倾向.12、兴趣(de)品质特性:倾向性(又称指向性)、广博性、稳定性(又称持久性)、效能性.13、学习动机(de)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1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15、成就结构理论认为:有三种现实(de)课堂结构:合作型、竞争型、个别化型.合作型目标结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de)积极性.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五1、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常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四个方面: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度.2、创设问题情境(de)理论基础是成就动机理论.3、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de)客观事物(de)个别属性(de)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de)客观事物(de)综合整体(de)反映.感觉是知觉(de)基础,知觉是感觉(de)整合.4、生物钟现象:人体内(de)一切物理变化和化学都是有节律(de),这些节律性(de)变化就是所谓(de)“生物钟”(de)机制.5、知觉(de)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6、注意(de)(de)特点:指向性、集中性、心理活动(de)组织特性.7、注意(de)种类: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8、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de)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de)间接、概括(de)反映.间接性与概括性是思维(de)两大基本特征.9、思维(de)种类:(1)根据凭借物与思维形态划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2)根据是否遵循逻辑规则分:非形式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3)根据指向性和答案不同分:集中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10、思维(de)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六三、新课程知识1、新一轮(de)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de)第8次课程改革.其改革大体分为三个阶段:(1)”酝酿准备阶段(1999年——2001年6月,制订了18个学科(de)课程标准,20个学科计49种教科书);(2)试点实验阶段(2001年9月,38个实验区,高中2003年秋进入);(3)全面推广阶段(2004年与2005年全面展开).2、新课程(de)特点可归纳为六个创新之处:(1)课程目标(de)创新,每门学科(de)目标至少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2)课程结构(de)创新,强调课程(de)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3)课程标准(de)创新,用课程标准取代过去(de)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4)教学(de)创新,强调教学与课程(de)整合,注重科学探究(de)教学,提倡交流与合作(de)学习,关注体验性教学,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de)应用.(5)课程评价(de)创新,提出了发展性(de)评价观,侧重学生(de)全面发展,关注教师(de)成长.(6)课程管理(de)创新,强调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3、基础教育(de)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de)核心环节.4、为了学生(de)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de)根本理念.(1)倡导全人教育.促进每个学生(de)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终身学习(de)愿望与能力,处理好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de)关系.克服课程过分注重知识传承与技能训练(de)倾向.(2)为了学生个性(de)发展.新课程追求学生(de)个性发展,尊重学生(de)独特性和具体性.(3)体现新时代(de)价值观.新课程(de)基本价值观是为了每一个学生(de)发展.5、新课程(de)内容选择:淡化“双基”,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de)基础知识与技能,改变目前课程内容繁、难、多、旧(de)现象.新课程改革方案明确了课程结构(de)综合性(低年级综合,高年级分科)、均衡性(多种类型(de)课程和多种与现实社会生活及学生自身生活密切联系(de)科目)、选择性(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de)三个原则.6、新课程(de)结构有了调整:(1)整体设计九年一贯(de)义务教育课程.高中课程设置应体现层次性、多样性、选择性.(2)逐步走向课程综合化.一是学科领域(de)综合化;二是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3)适当减少国家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所占(de)比重,将10%一12%(de)课时量给予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de)开发与实施,形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并行(de)类型结构.7、新课程(de)教学策略:(1)强调教学与课程(de)整合,突出教学改革对课程建设(de)能动作用.(2)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持续发展(de)过程.(3)构建充满生命力(de)课堂教学运行体系.(4)实现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de)合理应用.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七1、新课程从“文本课程”走向“体验课程”.教师由教学中(de)主角转向“平等中(de)首席”.交往(de)本质属性是主体性,交往(de)基本属性是互动性与互惠性.2、新课程提倡(de)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改变过去(de)那种单纯接受式(de)学习方式.3、新课程(de)评价体系,要求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de)评价,要以促进发展为核心,发挥评价(de)检查、诊断、导向、反馈、激励等功能.要求评价内容标准要体现多样化、多维化.4、新课程在管理政策上:(1)构建“三级课程”(de)管理框架(国家、地方、学校).(2)开辟“自下而上”(de)课程管理渠道.提倡一种以“自上而下”为主、以“自下而上”为辅助(de)课程管理方式.(3)采取“抓大放小”(de)原则.5、教师要成为课程(de)执行者、设计者、创造者.6、新课程突出学习方式(de)变革,切实加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de)培养.7、新课程(de)核心理念:以学生(de)发展为本,为了每个孩子(de)发展,为了中华民族(de)振兴.8、素质教育(de)重点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9、新课程(de)三维目标体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0、新课程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11、新型(de)师生关系——平等、理解、双向.建立(de)途径——师生间(de)双向交流.12、改变原有单一、被动(de)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de)多样化(de)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de)核心任务.13、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de)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一一、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0、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1、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2、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3、“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4、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二1、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2、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3、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4、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5、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收,国家、社会、家庭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
6、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7、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8、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上的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9、教师的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
10、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
11、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
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
12、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13、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14、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
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
15、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三1、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是启发式和注入式。
我们应当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2、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
3、常用的教学方法:(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①讲授法:②谈话法;③讨论法;④读书指导法。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演示法;②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①练习法;②实验法:③实习作业法;④实践活动法。
(4)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
(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欣赏教学法;②情境教学法。
4、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5、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1)教学目的明确。
(2)内容正确。
突出重点,难点,抓住关键。
(3)结构合理。
上课有高度计划性、组织性、效率高、效果好。
(4)方法恰当。
(5)语言艺术。
(6)板书有序。
(7)态度从容自如。
6、德育教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7、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
知、情、意、行是品德心理的四要素。
行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
德行过程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顷序发展的,但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可以作为品德培养的开端,即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多端性,即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8、活动与交往是形成学生思想品德的源泉和基础。
9、德育原则: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10、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11、德育的途径:思想政治课是特别的重要途径,其它各科教学是最经常、最基本途径。
12、陶冶教育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三种。
13、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14、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其中观察法是一种最基本的了解方法。
15、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这是衡量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四二、心理学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1)个性心理动力(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4、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人的心理的实质: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映象。
5、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
6、意识是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
意识的基本特性:自觉的目的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制约性、以第二信号系统为主的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性。
7、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8、需要的种类:(1)根据起源分:生理需要、社会需要;(2)根据对象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也称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10、动机产生的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刺激诱因。
1l、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事物、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
12、兴趣的品质特性:倾向性(又称指向性)、广博性、稳定性(又称持久性)、效能性。
13、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
(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1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15、成就结构理论认为:有三种现实的课堂结构:合作型、竞争型、个别化型。
合作型目标结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五1、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常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四个方面: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度。
2、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是成就动机理论。
3、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的反映。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整合。
4、生物钟现象:人体内的一切物理变化和化学都是有节律的,这些节律性的变化就是所谓的“生物钟”的机制。
5、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6、注意的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
7、注意的种类: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8、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的间接、概括的反映。
间接性与概括性是思维的两大基本特征。
9、思维的种类:(1)根据凭借物与思维形态划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2)根据是否遵循逻辑规则分:非形式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
(3)根据指向性和答案不同分:集中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10、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必背考点六三、新课程知识1、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8次课程改革。
其改革大体分为三个阶段:(1)”酝酿准备阶段(1999年——2001年6月,制订了18个学科的课程标准,20个学科计49种教科书);(2)试点实验阶段(2001年9月,38个实验区,高中2003年秋进入);(3)全面推广阶段(2004年与2005年全面展开)。
2、新课程的特点可归纳为六个创新之处:(1)课程目标的创新,每门学科的目标至少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2)课程结构的创新,强调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3)课程标准的创新,用课程标准取代过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4)教学的创新,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关注体验性教学,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5)课程评价的创新,提出了发展性的评价观,侧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教师的成长。
(6)课程管理的创新,强调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3、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
4、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
(1)倡导全人教育。
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处理好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
克服课程过分注重知识传承与技能训练的倾向。
(2)为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
(3)体现新时代的价值观。
新课程的基本价值观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5、新课程的内容选择:淡化“双基”,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改变目前课程内容繁、难、多、旧的现象。
新课程改革方案明确了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低年级综合,高年级分科)、均衡性(多种类型的课程和多种与现实社会生活及学生自身生活密切联系的科目)、选择性(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三个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