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法与原则主要有9个方面

合集下载

第二章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宪章

第二章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宪章

第二章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宪章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宪章是保护和维护世界上的历史和文化遗产的一项重要国际协议。

该宪章的主要目的是确保这些遗产得到适当的保护、维护和传承,以保持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它还旨在加强各国之间的合作,以共同努力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遗产。

第二章主要规定了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和方法。

以下是该宪章的主要内容。

第一条: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应当得到保护、研究、传承和利用。

第二条: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种国际责任,各国应当采取措施保护自己的遗产并协助其他国家保护其遗产。

第三条: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应当以科学方法为基础,包括历史、考古学、建筑学、人类学等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术。

第四条: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应当以维护其完整性和真实性为原则,不得随意改变或移动遗产的原貌和结构。

第五条: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应当尊重当地社区的利益和权益,确保他们参与和从中受益。

第六条: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应当综合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确保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可持续性和适应性。

第七条: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应当加强国际合作,通过共享信息、技术和经验进行协调和支持。

第八条: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应当加强教育和意识提高,使公众了解和珍视这些遗产的价值和意义。

第九条: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应当加强法律和制度的保障,确保相关法规的执行和遵守。

第十条: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应当尊重和遵守国际人权法和文化多样性原则。

第十一条: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应当加强国家和国际的监测和评估,确保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总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宪章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个共同的框架来保护和传承各自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这个宪章的发布无疑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各国能够更好地合作,共同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遗产,同时也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这也充分展现了国际社会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共识和普遍价值。

历史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瑰宝,保护和传承它们就是保护和传承我们的文化和历史,这对于维护我们的人类文明有着重要的意义。

文化遗产保护手册: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实践指南

文化遗产保护手册: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实践指南

文化遗产保护手册: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实践指南介绍本文档是一本关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指南,旨在提供学习和参考,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应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本手册将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什么是文化遗产?2.为什么需要保护文化遗产?3.国际组织和法律框架4.文化遗产保护的工具和方法5.成功的案例研究6.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展望什么是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指由过去时期留下来的以物质形式或无形形式体现出人类创造力、意义与价值的各种传统、信仰、知识、技巧与表达方式。

它们包括了建筑物、艺术品、史迹、传统技艺等多种类型。

文化遗产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类别:物质文化遗产(如古建筑、艺术品)、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口头传统、表演艺术)和自然文化遗产(如自然景观与文化环境的融合)。

为什么需要保护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对于维护人类历史、传承传统知识、促进旅游和经济发展、培养社区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保护文化遗产,我们可以传承历史记忆,了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并且在今天的社会中找到身份认同。

此外,文化遗产也是旅游业的重要资源,能够带动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

国际组织和法律框架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得到了全球范围内的支持与合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是向国际社会推广、保护和传承世界各地文化遗产的主要机构之一。

还有其他国际组织如国际劳工组织(ILO)、世界银行等也参与到相关项目中。

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受到国家法律以及国内外契约及准则的指引。

例如,《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于1972年通过,明确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和方法。

文化遗产保护的工具和方法文化遗产保护涉及到多种工具和方法。

其中包括制定政策与计划、开展研究与评估、建立保护措施以及提供教育与培训等。

常见的保护技术包括修复、维护、记录和数字化。

除了物理层面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需要适当的传承与保护手段,如口头传统的记录与传承机构、相关技艺的传统学院等。

成功的案例研究本手册还将介绍一些成功的文化遗产保护案例,例如中国丽江古城、澳大利亚阿卡罗拉礁和意大利佛罗伦萨历史中心等。

浅谈文物古迹的保护与展示方法

浅谈文物古迹的保护与展示方法

浅谈文物古迹的保护与展示方法作者:李莉来源:《文物世界》 2012年第4期李莉中国是最古老的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浩瀚如海且弥足珍贵的文物古迹,其蕴藏丰富、品种繁多、门类齐全,为世界所少有。

文物古迹具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

遗存在社会上或埋藏在地下的历史文化遗物和遗迹,是一个地方历史底蕴、文化根基和民族传统积淀的体现,是社会发展的真实见证。

一、文物古迹的保护与展示原则文物古迹的保护、展示是有条件的,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1. 完整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原则文物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任何形式的展示都必须以文物的完整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为前提条件,应在确保对文物古迹不造成破坏的前提下,考虑古遗迹的展示方法,确保文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尊重历史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真实性是文物古迹的灵魂,如果文物古迹的真实性受到质疑,其内涵和价值则无从谈起。

真实性的损害主要是指对文物古迹原结构、构造、材质、技术等的破坏和替代,以及文物古迹虽然得到完整的保护,但修复时添加的部分与原有部分真假难辨,造成观众对真实性的怀疑。

保持文物古迹的真实性是对历史的尊重,是对子孙后代的尊重,也是对观众权利的尊重。

3. 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原则向公众展示的文物古迹应选择最合适的环境氛围来体现。

目前,在“广场风”、“草坪风”、“喷泉风”、“欧陆风”等的影响下,我国一些地方的古建筑在维修保护后,其周围配以欧式的宽敞的草坪、雕刻及广场,就展示中国古建筑的内涵来说,犹如西洋女子身着中式旗袍,多少有点缺憾。

4. 古遗迹内涵的可达性原则展示应考虑对于来访者的可达性,并尽可能考虑到受众群体的不同层次和文化背景。

文物古迹除了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以外,还具有自然价值、社会价值和公众价值。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文物古迹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

人们不满足仅仅“到此一游”,而是将文物古迹视做获取知识的场所,大量游客渴望从参观中获得有益的信息以满足对知识的需求。

第一章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概述

第一章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概述
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宪章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宪章始于始于1919世纪末世纪末2020世纪初的各国立法世纪初的各国立法19331933年的雅典宪章年的雅典宪章正式提出了以立法的形式解决历史古迹的保存问题并且应该正式提出了以立法的形式解决历史古迹的保存问题并且应该创立一个定期持久的维护体系有计划地保护古建筑摒弃整体重创立一个定期持久的维护体系有计划地保护古建筑摒弃整体重19641964年的威尼斯宪章年的威尼斯宪章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由文物建筑所在地段到历史街区由文物建筑所在地段到历史街区文物古迹的概念文物古迹的概念保护的宗旨保护的宗旨19761976年的内罗毕建议年的内罗毕建议关于历史地区的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建议关于历史地区的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建议延伸了历史地段保护的内容延伸了历史地段保护的内容拓展了保护的内涵拓展了保护的内涵历史环境的五个方面历史环境的五个方面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宪章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宪章19771977年马丘比丘宪章年马丘比丘宪章进一步扩大保护的内容进一步扩大保护的内容19871987年华盛顿宪章年华盛顿宪章保护历史城镇与城区宪章保护历史城镇与城区宪章确定保护意义原则及方法等确定保护意义原则及方法等历史地区保护的五个内容历史地区保护的五个内容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纳入整体规划中去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纳入整体规划中去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当今发展状况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当今发展状况保护对象不断增加保护对象不断增加保护内容涵盖更广保护内容涵盖更广保护深度加大尤其是软件保护深度加大尤其是软件保护方法更加综合化保护方法更加综合化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截止截止19971997年年1212月止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共有月止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共有552552项其中文化项其中文化遗产遗产418418项自然遗产项自然遗产114114项文化与自然遗产项文化与自然遗产2020处

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真性原则(精)

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真性原则(精)

阮仪三: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规划系教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林林: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规划系2000级硕士研究生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真性原则阮仪三林林摘要:原真性是国际上定义、评估和监控文化遗产的一项基本因素。

本文提出原真性原则对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和重要性,用以剖析当前文物古迹的修缮、重建和新建仿古建筑中存在的片面认识和问题。

关键词:原真性;文化遗产;保护原则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Authenticity in R elation to the Conservation of Cultural H eritageRuan Y isan ,Lin Lin(School of A rchitect ure and U rban Planning ,Tongji U niversity ,S hanghai 200092,ChinaAbstract :Authenticity is an essential element in defining ,assessing ,and monitoring cultural heritage.The thesis illustrates the implications of authenticity about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The test and principle of authenticity are applied to the conservation practice in China ,such as in relation to heritage sites and historic buildings.K ey Words :Authenticity ;Cultural Heritage ;Principle of Conservation一、什么是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原真性”是英文“Authenticity ”的译名。

文物保护-17文物古迹保护原则与规程

文物保护-17文物古迹保护原则与规程

保护和管理工作程序
• 定期评估:管理者应定期对文物保护规划及其实施进行评估。文物行政 管理部门应对文物保护规划实施情况予以监督,并鼓励公众通过质询、 向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反映情况等方式对文物保护规划的实施进行监督。 当文物古迹及其环境与文物保护规划的价值评估或现状评估相比出现重 大变化时,经评估、论证,文物古迹所在地政府应委托有相关资质的专 业机构对文物保护规划进行调整,并按原程序报批。
文物保护规划应当与当地相关规划衔接。文物保护 规划一经公布,则具有法律效力。
保护和管 理保护 规划应向社会公布。文物古迹所在地政府 是文物保护规划的实施主体。文物古迹保 护管理机构负责执行规划确定的工作内容。
应通过实施专项设计落实文物保护规划。 列入规划的保护项目、游客管理、展陈和 教育计划、考古研究及环境整治应根据文 物古迹的具体情况编制专项设计。规划中 的保护工程专项设计必须符合各类工程规 范,由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承担,由 相关专业的专家组成的委员会评审。
• 对文物古迹实施有效保护。保护是指为保存文物古迹及其环境和其它相 关要素进行的全部活动。保护的目的是通过技术和管理措施真实、完整 地保存其历史信息及其价值。
文物古迹保护
• 阐释: • 保护文物古迹的目的在于保存人类历史发展的实物见证,保存人类创造
活动和文化成就的遗迹,继承和弘扬有效文化。 • 有效保护是指为消除或抑制各种危害文物古迹本体及其环境安全的因素
保护和管理工作程序
阐释: 调查是保护程序中最基础的工作。调查分为普查、复查、重点调查和专项调查等。 要按照各类项目要求的深度,制定相应的调查提纲和规范化的记录格式,收集或 测绘地形图和相关图纸。调查的主要对象是文物古迹的实物遗存,同时应注意以 下内容: 1.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现状及变迁历史; 2.重要历史事件和重大自然灾害的遗迹; 3.设计、施工者,材料供应地,所有者或使用者的基本情况; 4.文物古迹修缮及历代改建情况; 5.当时具有特殊社会意义的历史遗迹; 6.附属文物和题记; 7.与文物古迹相关的历史文化传统。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建议有哪些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建议有哪些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建议有哪些国家应尽可能采取一切必要的科学、技术、行政、法律和财政措施,确保其领土上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得到保护。

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财富。

你对于保护文化遗产有什么建议呢?以下是整理的保护文化遗产的建议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1、国家应尽可能采取一切必要的科学、技术、行政、法律和财政措施,确保其领土上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得到保护。

2、管理部门应经常对其文化和自然遗产进行精心维护,以避免因其退化而不得不进行的耗资巨大的项目。

为此,管理部门应通过定期检查对其遗产的各部分经常进行监督,还应该依据现有科学、技术和财政手段精心制订能逐渐包括所有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和展示的计划项目。

3、任何所需进行的工作应根据其重要性,都事先并同时进行彻底的研究。

这种研究应同各有关领域的专家一起进行,或由有关领域的专家单独进行。

4、国家应寻找有效的办法,对受到极为严重危险威胁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组成部分给予更多的保护。

此办法应考虑所涉及的且相互关联的科学、技术和艺术问题并能制定出适用的治理对策。

5、另外在适当情况下,这些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组成部分应恢复其原有用途或赋予新的和更加恰当的用途,只要其文化价值并没有因此而受到贬损。

6、对文化遗产所进行的任何工程都应自在保护其传统原貌,并保护它免遭可能破坏它与周围环境之间总体或色彩关系的重建或改建。

7、古迹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由时间和人类所建立起来的和谐极为重要,通常不应受到干扰和毁坏,不应允许通过破坏其周围环境而孤立该古迹:也不应试图将古迹迁移,除非作为处理问题的一个例为方法,并证明这么做的理由是出于紧迫的考虑。

8、未经专门行政部门批准,一律不准兴建新建筑物,也不准对位于保护区或附近的财产予以拆除、改造、修改或砍伐其树木。

9、各成员国应制订法规,控制招贴画、霓虹灯和其他各类广告、商业招牌、野营、电线杆、高塔、电线或电话线、电视天线、各种交通运输停车场、路标和街头设施等,总之与装备或占据文化和自然遗产某一组成部分有关的一切事宜。

第九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原则与方法

第九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原则与方法

• 四、可持续性 •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长期的事业、系统 的文化工程,而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短 期任务。只要保护的对象一旦被认识和确认 ,保护工作就应长久地持续下去,没有时间 的期限,我们这一代要保护,下一代还要保 护,使这份文化遗产子子孙孙承继下去,并 在更新与发展中弘扬光大。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的 原则,人是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 的主体,保护工作离不开人的作用。如果忽 视了对人的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 会偏离正确的轨道。要尊重人特别是相关民 众的现实需要,保护遗产不能以妨碍经济发 展、降低人的生活质量为代价。实施的保护 方式与方法,一定要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 人与环境的和谐。
• 当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践中 ,各地都在探索采用生产性方式保护。应当 明确生产性保护主要适用于传统手工技艺、 传统中医中药等类项目,并不适用于一切项 目。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能否采取生产 性保护,应该采取科学慎重的态度。非物质 文化遗产的价值具有丰富性和多重性,既有 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又有科学 价值、经济价值等。让山东的潍坊国际风筝 节、四川的自贡国际恐龙灯会、河北的吴桥 杂技艺术节、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等。
• 二、整体性 •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民族众多 的文明古国,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多彩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不是某些代 表作和零散的文化碎片所能涵盖的。我们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包含着丰富多彩的内容和 形式,又与特定的生态环境相依存。我们倡 导的保护是以全方位、多层次的方式反映和 保存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所以,整 体性是我们必须要坚持一个重要保护原则。
•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先创造的极其丰富 和宝贵的文化财富,是我们民族精神情感、 个性特征以及凝聚力与亲和力的载体。其被 保护的对象是具有创造力和独特文化品格那 一部分,以及这些活态文化赖以存在的文化 生态环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为了使我 们民族这条古老深厚的文化生态之河免遭破 坏和断流,保证民间文化特异性永存不灭。 只有保持民族精神资源的丰富性,才能为保 存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做出我们的贡献。

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真性原则(精)

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真性原则(精)

阮仪三: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规划系教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林林: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规划系2000级硕士研究生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真性原则阮仪三林林摘要:原真性是国际上定义、评估和监控文化遗产的一项基本因素。

本文提出原真性原则对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和重要性,用以剖析当前文物古迹的修缮、重建和新建仿古建筑中存在的片面认识和问题。

关键词:原真性;文化遗产;保护原则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Authenticity in R elation to the Conservation of Cultural H eritageRuan Y isan ,Lin Lin(School of A rchitect ure and U rban Planning ,Tongji U niversity ,S hanghai 200092,ChinaAbstract :Authenticity is an essential element in defining ,assessing ,and monitoring cultural heritage.The thesis illustrates the implications of authenticity about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The test and principle of authenticity are applied to the conservation practice in China ,such as in relation to heritage sites and historic buildings.K ey Words :Authenticity ;Cultural Heritage ;Principle of Conservation一、什么是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原真性”是英文“Authenticity ”的译名。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性利用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性利用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性利用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同济大学教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先生认为应遵守四个可行性原则:一、原真性。

要保护历史文化遗存原先的本来的真实的历史原物,要保护它所遗存的全部历史信息,整治要坚持“整旧如故,以存其真”的原则,维修是使其“延年益寿”而不是“返老还童”。

修补要用原材料、原工艺、原式原样,以求达到还其历史本来面目。

二、整体性。

一个历史文化遗存是连同其环境一同存在的,保护不仅是保护其本身,还要保护其周围的环境,特别对于城市、街区、地段、景区、景点,要保护其整体的环境,这样才能体现出历史的风貌。

整体性还包含其文化内涵,形成的要素,如街区就应包括居民的生活活动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环境对象。

三、可读性。

是历史遗物就会留下历史的印痕,我们可以直接读取它的“历史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论文年轮”,可读性就是在历史遗存上应该读得出它的历史,就是要承认不同时期留下的痕迹,不要按现代人的想法去抹杀它,大片拆迁和大片重建就不符合可读性的原则。

四、可持续性。

保护历史遗存是长期的事业,不能急于求成。

l2]6.2.2黄河壶口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从目前己经制定的壶口规划中,“历史文化遗产”这一概念是以“历史面貌”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在1994年《黄河壶口瀑布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中,对黄河壶口瀑布风景名胜区提出了六项基本原则,其中第一条就提出要“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的自然特点和历史面貌”,在其之后制定的一系列规划中,也都依据94总规的原则加以实行。

但如何对“历史面貌”有效保护,仍是一个特殊、复杂的问题.本论文所涉及的壶口地区是一个以壶口瀑布为核心,以1994年《黄河壶口瀑布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景区为研究范围的广大地区,其历史文化遗产具有分散、广阔、分居黄河两岸的特殊性。

并且所具有的文化遗产在价值性和完整性上都不尽相同,非常复杂。

对其的保护工作必须加以甄别,区别对待。

壶口地区地跨晋陕二省,从现存的有形文化遗产来看,河东山西吉县一侧的情况要好于河西。

遗产保护

遗产保护

2005年12月,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中国被黄牌警告的6处世界遗产分别是故宫、天坛、颐和园、丽江古城、布达拉宫和云南三江并流三江并流:停止目前遗产地附近的矿产开采,并对水坝、电站可能带来的破坏进行完善评估。

故宫、天坛、颐和园:大修不能改变遗产的原始风貌,尽可能使用原材料并维持建筑原本结构进行修复,同时加入风险防范、旅游管理的整体规划。

丽江古城:对开发、旅游、保护采取有策略的步骤,保持这个遗产和周围环境的完整性,按照传统建筑方法保存当地居民的房屋。

布达拉宫:重新对遗产边界作界定,增加缓冲区的范围,扩大对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大昭寺的缓冲区。

重新对拉萨城市规划制订更为科学的修改方案,尽量完整地保存古城的原貌。

第40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大会)于2016年7月10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开幕。

2017年7月2日至1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41届大会将在波兰克拉科夫召开每一个世界遗产的申报周期是18个月,即从每年的1月到次年的7月。

中国《世界遗产名录》截至2016年7月,中国已有50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5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世界自然遗产11项,世界遗产名录国家排名第二位,仅次于拥有51项世界遗产的意大利。

文化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自然遗产截至2016年底,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遗名录(含“急需保护名录”)的项目已达39个,也是目前世界上拥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

[10]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1年通过的:昆曲;2003年通过的:古琴艺术;2005年通过的: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2009年通过的: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福建南音、南京云锦、安徽宣纸、贵州侗族大歌、广东粤剧、《格萨尔》史诗、浙江龙泉青瓷、青海热贡艺术、藏戏、新疆《玛纳斯》、蒙古族呼麦、甘肃花儿、西安鼓乐、朝鲜族农乐舞、书法、篆刻、剪纸、雕版印刷、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端午节、妈祖信俗;2010年通过的:京剧、中医针灸。

关于保护长城建议书作文12篇

关于保护长城建议书作文12篇

关于保护长城建议书作文12篇关于保护长城建议书作文1长城界碑位于右玉县丁家窑乡云石堡村北碓臼沟和杨千河乡十三边村南的碑沟内,共有三块,沟北为“大同中路分属西界”碑,沟南为“威远路分属东界”,两碑形制一样,高2.15米,宽0.87米,厚0.25米,碑体为赫色石质,字体为阴刻隶书,另有一碑为“大同”二字。

华夏子在著作中提到大同镇仅存的两块分界碑,其文如下:“……十三边后不远的一条沟口两侧山坡之上,南北相对,立有两块石碑。

北侧碑高二点一五米,宽零点八七米,厚零点二五米,阴刻楷书“大同中路分属西界”竖写大字。

大字左侧有一行竖写小字为:“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季秋吉日立。

”南侧石碑与北侧规模相同,但碑上因风化字多不清,只可辨“威……分属东界”,小字为“万历……”。

据大同镇分路镇守情况可断,其大字应为:“大同威远路分属东界”小字为“万历三十七年秋吉日立。

”这是目前发现万里长城上仅存的两块长城分界碑。

现如今两块碑刻面临毁坏甚至被消失的危险。

南侧这个碑刻底座被人挖空约一尺深,半米来宽。

底座支撑部分只余下1/4,随时面临雨后倾倒的危险。

看这儿挖后的痕迹没有长草,估计是20x年夏季之后所为。

挖掘之人的意思很可能是把碑刻弄走,至于干什么不清楚。

也不排除文物部门收走的可能,但是没有理由干这个半截子工程啊?应该是私人所为。

问了路遇的两个牧民,都说不清楚。

一个人说,也许是有人想看看下面有没有宝贝吧。

我托他们打听这事儿,借此通过他们放风把这事情搞大。

好让干这事儿的人心虚住手。

为了保护这一明代遗存文物不被不法分子损坏,“西口探路者--永立”倡议有识之士与永立一道尽一点绵薄之力,用我们的双手填埋长城界碑被挖的坑,保持其原有形状。

关于保护长城建议书作文2亲爱的朋友们:世界文化遗产──长城,是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是中华民族精神和人民军队军魂的伟大象征,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辉煌奇迹。

然而万里长城的现状却令人堪忧!据中国长城学会调查,目前明长城有较好墙体的部分不到20%,有明显可见遗迹部分不到30%,墙体和遗址总量不超过5000华里。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

第三章:保护和管理工作程序
• 第16条:六步程序 • 第17条:调查 • 第18条:评估 • 第19条:确定保护等级 • 第20条:编制规划 • 第21条:实施规划 • 第22条:定期评估 • 第23条:管理
第四章:保护措施
第24条:保护措施
第33条:彩塑
第25条:保养维护及监测 第34条:石刻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
一、关于《准则》 二、《准则》构成 三、条文选解
一、关于《准则》
1. 编制背景 2. 定位 3. 主要解决的问题 4. 修订 5. 新内容
1、编制背景
• 在《威尼斯宪章》的基础上 • 总结中国半个多世纪的保护经验 • 参考国外保护经验 • 2000年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编制,
• 真实性包括了外形和设计;材料和材质; 用途和功能;传统,技术和管理体系;环 境和位置;语言和其它形式的非物质遗产; 精神和感觉;其它内外因素。
• 真实性还体现在对已不存在的文物古迹不 应重建;文物古迹经过修补、修复的部分 应当可识别;所有修复工程和过程都应有 详细的档案记录和永久的年代标志;文物 古迹应原址保护等几个方面。
文化景观
文化线路
中国申报遗产点
Ancient City of Gaochang -- Flaming Mountains
Yumen-pass: Hecang City
Ancient City of Jiao River
Site of Suoyang City
Site of Ancient Beiting City, West Temple
可以恢复原状的对象有:
1.坍塌、掩埋、污损、荒芜以前的状态 ; 2.变形、错置、支撑以前的状态; 3.有实物遗存足以证明原状的少量的缺失 部分;

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_如何去保护以及原则

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_如何去保护以及原则

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_如何去保护以及原则总之,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功在千秋,造福子孙后代。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保护文化遗产意义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保护文化遗产意义在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中,文化遗产受到社会转型的猛烈冲击,有的正面临消亡。

许多民族国家在文化上逐渐丧失自主、迷失身份,成为精神世界的“游荡者”。

只有识别分析文化遗产,探寻其文化信息和意义底蕴,才能不断强化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才能吐故纳新,铸造新时代的民族精神,支撑现代社会人们的精神支柱。

所以,科学地实施文化遗产保护,是现代化国家张扬民族精神,独立自主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的文化诉求。

与时俱进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是先人创造的沉积与结晶,镌刻着一个民族国家文化生命的密码,蕴涵着民族特有的精神机制、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

人之为人,人类的本质规定性及其体现,就在于以其创造性实践,建设一个文化世界。

在某个当下看文化,就是审视以往文化形成的某一群体的“文化遗产”,即某种活态的文化模式。

文化遗产是人类活动的信息资料库,是展示人类文明的卷轴。

文化遗产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而且包含未来发展趋势的某种启示。

保护文化遗产,在文化意义上体现着人类对主体性、主体间性与历史性的自觉。

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以后,社会现代化进程加速前进,从而严重冲击着文化遗产的保存。

传统社会的现代性转变造成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尖锐矛盾,经济全球化掣肘文化多样性的共存共荣。

但是,现代性自觉也促进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

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大会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使文化遗产保护成为直接的全球行动。

这个文件把世界遗产分为自然的和文化的两大类。

文化遗产,是指那些从历史、艺术、科学或审美、人种学、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各类文物、建筑群、遗址。

自然遗产,是指各类从审美、科学、保护的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自然面貌、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分为受威胁的动植物生态区和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分的自然区域。

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提高,文化遗产保护备受关注。

文化遗产作为一座民族的记忆,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保护好文化遗产,既能促进人们对历史文化的认知和传承,又有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为了更好地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制定一系列规范、规程和标准,成为当务之急。

一、综合保护的原则文化遗产保护必须遵循综合保护原则,即在保护的过程中,兼顾考古学、建筑学、美术史、文物保护等领域的综合性要求。

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科学性原则:保护活动必须以科学研究为基础,通过考古学、工程学等多学科的协同研究,获得更多的历史文化信息,并制定适宜的保护方案。

2.可持续性原则:保护必须以可持续的发展为目标,不仅注重物质遗产的保护,还要关注与之相关的人文生态环境。

3.公众参与原则:保护工作需要广大公众共同参与,通过人人有责的思想普及、参观交流、志愿者服务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关心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

4.灵活性原则:保护措施需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文化遗产特点,制定相应的保护方案,并结合实际进行灵活调整。

二、文物保护法律体系为了保护文化遗产,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文物保护法律体系。

其中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考古发掘条例》、《文物鉴定工作条例》等。

这些法律和条例为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规定了文物的保护范围、保护责任、管理制度等方面的问题。

三、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文化遗产,我们应当制定详细的规划。

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包括战略规划、区域规划和项目规划等。

1.战略规划:制定长远的战略规划,明确保护目标和方向。

战略规划应囊括整个国家、地区或文化遗产群的保护范围,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和目标。

2.区域规划:根据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对文化遗产进行划分,制定相应的保护区域划定方案。

同时,制定不同区域的保护策略,包括对不同类型文物的保护、修复和利用规划。

文物保护-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

文物保护-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
• 类型 • 价值 • 概念 • 合理利用 • 非物质遗产 • 广泛参与
二、《准则》构成
• 正文:6章47条 • 阐释:逐条对应 • 案例阐释:待编制
正文
第一章:总则(1-8) 第二章:保护原则(9-15) 第三章:保护和管理程序(16-23) 第四章:保护措施(24-39) 第五章:合理利用(40-45) 第六章:附则(46-47)
Site of Buddha Subash Temple
Yumen-pass
Site of Xuanquanzhi
Xiaohan Ancient Path in Shan County
Bingling Temple Grottoes- Xia Temple
Maijishan Grottoes
Kizil Thousand-Buddha Caves
• 真实性包括了外形和设计;材料和材质; 用途和功能;传统,技术和管理体系;环 境和位置;语言和其它形式的非物质遗产; 精神和感觉;其它内外因素。
• 真实性还体现在对已不存在的文物古迹不 应重建;文物古迹经过修补、修复的部分 应当可识别;所有修复工程和过程都应有 详细的档案记录和永久的年代标志;文物 古迹应原址保护等几个方面。
6.能够体现文物古迹价值的历史环境。
第12条:最低限度干预
• 最低限度干预:应当把干预限制在保证文 物古迹安全的程度上。为减少对文物古迹 的干预,应对文物古迹采取预防性保护。
第13条:保护文化传统
• 保护文化传统:当文物古迹与某种文化传 统相关联,文物古迹的价值又取决于这种 文化传统的延续时,保护文物古迹的同时 应考虑对这种文化传统的保护。
第六章、附则
• 第46条:新的文物古迹类型 • 第47条:权属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十项基本原则_苑利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十项基本原则_苑利

摸得着的纸媒文字, 也可视为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物 质 化 ”保 护 的 一 种 特 殊 方 式 。
口述史学是指以访谈经历者来记录历史的一种田 野调查方式。现代意义上的口述史学( Oral History) 虽 然只有短短的 60 多年历史, 但对于这一方法的利用 则古已有之。譬如我们今天所看到的 《史记》、 《齐民
但实物的外观可以用图像来表现, 其质量、质地、用 有者的头脑中。只有这些匠人、艺人或是普通百姓在
途、历史沿革、文化含义等要素, 则都是可以用图文加 以描述的, 这一部分信息则是能够进行数字化处理 的。因此, 除实物本身的保存外, 数字化存储仍然是 可 行 的 最 佳 选 择 ”。 [5]
如果再宽泛一点儿, 以口述史学的方式记录非物 质文化遗产, 将艺人记忆中技艺、技能转化为看得见、
以不同方式将它们复述、表 演 或 是 制 作 出 来 时 , 人 们 才会感受到它的存在。因此, 与物质类文化遗产相比, 这类文化遗产的保护难度更大。然而, 倘若我们换一 种思维方式去把握这一问题, 其中的许多难题也许就 会 迎 刃 而 解— — — 既 然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保 护 难 度 很 大 , 我 们 何 不 干 脆 舍 弃 这“看 不 见 ”、 “摸 不 着 ”的 非 物 质 文
格和文件的上传下达, 促进各地专家学者以及调查人 制的情况下提出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过程中的
员之间的学术交流, 实现真正的互动。总之,“网络技 各种问题 , 多角度、多层面、多客 体 地 获 得 相 关 史 料 。
术在项目实施中的运用, 可以成倍地降低运作成本、 换一句话说, 你想知道什么, 就能知道什么。这种主动
收藏的方式, 来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而实现 存。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要求规范(GB50357-2005)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要求规范(GB50357-2005)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1总则1.0.1为确保我国历史文化遗产得到切实的保护,使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及其实施管理工作科学、合理、有效进行,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

l.0.3保护规划必须遵循下列原则:l保护历史真实载体的原则:2保护历史环境的原则;3合理利用、永续利用的原则。

1.0.4保护规划应全面和深入调查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及现状,分析研究文化内涵、价值和特色,确定保护的总体目标和原则。

1.0.5保护规划应在有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改善城市环境,适应现代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0.6保护规划应研究确定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与利用途径,充分体现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并应对历史文化遗产利用的方式和强度提出要求。

1.0.7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应成为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政策的组成部分。

城市用地布局的调整、发展用地的选择、道路与工程管网的选线以及其他大型工程设施的选址应有利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

1.0.8对确有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未列人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古迹和未列入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地段,保护规划应提出申报建议。

1.0.9非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城区、历史地段、文物古迹的保护规划以及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规划可依照本规范执行。

1.0.10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除应遵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2.0.1历史文化名城historic city经国务院批准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市。

2.0.2 历史城区historic urban area城镇中能体现其历史发展过程或某一发展时期风貌的地区。

涵盖一般通称的古城区和旧城区。

本规范特指历史城区中历史范围清楚、格局和风貌保存较为完整的需要保护控制的地区。

中国文物保护准则

中国文物保护准则

张柏: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与城市文化各位代表,大家好!城市文化的提法由来已久,但真正将其作为一个严肃的命题而进行深入探讨,却是近年来的事情。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文化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经济发展可以随着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而实时转型,文化发展却由于其坚韧的历史根系而能够相对较好的保存其原有的精髓。

这也正是在世界范围内提倡保护文化多样性的一个客观基础。

从某种角度上说,一个城市的形成本身便是一种区域文化的凝缩.体现了当地早期的人类群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和利用的原则,在物质上反映在建筑、交通、饮食、服饰等方面,在精神上则反映在风俗、观念、语言、艺术等方面。

城市在诞生之初所具备的各种特征和总体风格,会在其日后的发展过程中世代传递,逐步演变,从而形成每个特定历史时期不同的城市风貌。

所谓的城市文化,从广义上说,包含了城市从有形到无形的各个方面。

它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有机体,在成长代谢中吐旧纳新,既能吸收消化外来的影响,又能牢固维系其自身的根脉,即便受到战火的重创,仍然能够顽强的恢复生机,重现繁荣昌盛。

我们今天所推崇的城市文化发展便是要充分尊重城市的历史渊源,让现代文明和谐融入城市的历史文化,而绝不是粗暴的扰乱或冲毁。

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主要的物质载体之一便是幸存至今的各类文物古迹,这些文化遗产集中体现了历史上城市的缔造者和传承者从不同角度对于城市发展的思考和决定,进而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社会人文景况和科学发展成果。

这些对于今人无疑是弥足珍贵的信息。

事实证明,全球化的经济发展会带动世界各个角落的协同运作,如果不及时的,有意识的留住城市重要的历史标记,那么这些脆弱的文化遗产将很快消失殆尽,千城一面的状况会不可避免的呈现在世人眼前,那时我们再谈论城市文化必然会力不从心,并且也将最终失去意义。

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体现,是人们如何看待自身所生活的这个城市的历史,是否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是否在追求现代化生活方式所带来的舒适和便利的同时,还能积极主动的为文化遗产的继续存在提供足够的空间和长期的人、财、物力的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法与原则主要有9个方面
原封不动的保存(冻结保存):原封不动的保存,保持历史文化的原真性.这是联合国提倡的标准.一般对文物古迹应原封不动的保存;
整旧如故——谨慎修复:对于残缺的建筑(古遗迹)修复应"整旧如故,以存其真".《威尼斯宪章》提出了世界各国公认的两个修复原则:修复和补缺的部分必须跟原有部分形成整体,保持景观上的和谐一致,有助于恢复而不能降低它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信息价值;
增添部分必须与有部分有所区别,使人能辨别历史和当代增添物,以保持文物建筑的历史性.此外,加固、维护应尽可能地少,即必要性原则; 慎重重建:一些十分重要的历史建筑物因故被毁.由于它们是地方重要的特征、象征,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必要重建.重建有纪念意义.但是,重建必须慎重,必须经专家论证,因为重建必然失去了历史的真实性,又耗资巨大,还破坏了遗迹.在更多情况下保存残迹更有价值;
利用以不损坏遗产为前提.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利用以不损坏遗产为前提,以续继原有使用方式为最佳,也可以为博物馆,作为参观旅游景点要慎重,防止被破坏;
保持历史街区和古城的格局特征.重点保护好历史街区和古城的平面布局、方位轴线、道路骨架、河网水系等;
保护特色建筑风格:保护特色建筑风格,包括建筑的式样、高度、体量、材料、颜色、平面布局、与周围建筑的关系等.控制适当的建筑尺度——高度、体量非常重要,切记今古不同,不要求高、求大;
保护历史环境:事物与其存在环境是密不可分的,不可以脱离环境而存
在.历史文化遗产环境的意义更重要,重要的、特色的、与重要历史有关的地形、地貌、原野、水体、花木及其特征都要保护;
拿不准的古镇、古村、古街、古建筑应暂不拆除.许多偏远的地方,尤其是山区农村,古镇、古村、古街、古建筑,虽然不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却也是历史文化遗产,有相当高的价值.当地人不知道,有没有财力和机会请专家鉴定.在这种情况下,最好暂不拆除,以免造成遗憾,待专家论证后在根据情况处理.
做好历史文化古城和历史文化地段保护规划.规划是龙头,保护必须以规划为前提,规划必须先行.有了规划,按规划进行保护.
传统文化与落后文化、旧文化的混淆,直接导致了人们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不力。

在一些人看来,要更新,就要破“旧”立“新”,就要“快刀斩乱麻”、“放开手脚干”。

而片面追求经济建设,忽视文化建设和历史文化保护,让更多高楼大厦和旅游发展吞噬了很多历史建筑,毁坏了不少历史名城的风貌。

这不但使文化遗存和原来的地方风情、城市风貌一扫而光,割断了社会的历史文脉,而且,长此以往更会带来一个民族文化的弱化。

一个民族文化的根基,一种精神文明的传承,需要载体。

悠久的文化,是承载于千年文化遗产,例如风俗、习惯、传统表演艺术、古遗址、古建筑等之上的。

以建筑为例,现代建筑以钢筋水泥为材料,它的抗震性能较差,而中国古代多以木质建筑为主,它的建造结构使它具有
更强的抗震作用。

这一建筑风格背后,蕴含的是中国“以柔克刚”的传统文化理念。

例如,丽江古城经历了7级地震还基本无损,后被评为世界遗产。

再如,上海市第12块历史风貌区——上海市虹口区霍山路的老屋和街区,就是中国人民与犹太人民友好的见证。

这个地方得到保护,全世界人民逐渐都会知道,在德国法西斯残酷屠杀犹太人时,在许多国家拒绝接纳四散逃亡的犹太难民时,也在遭受日本帝国主义蹂躏的中国人民友好地接纳了3万多犹太人。

相反,如果承载着历史信息的载体消亡了,负载在其上的历史和文化也必然会被冲淡或消亡。

留存文化遗产,其意义也关乎未来。

理解文化遗产,应该理解遗产背后蕴含着的深刻历史文化含义,更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培育出新的现代文化。

这种萌发于历史文化传统之上的“新”文化,才更具有根基、底蕴、特色和生命力。

社会文明需要新陈代谢,但更新不能摈弃历史,而是在历史基础上发展,是从旧环境中滋生出新的东西。

保护与发展是一对难解的矛盾,却不是一对不可化解的矛盾。

继承和发展、历史传统和现代化要求都是人们的需求。

财富理应包括文化财富。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展开,关键是要让社会各界更好地体味与认同它的价值,历史文化的价值同样蕴藏着巨大的财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