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楼是客家文化的象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楼是客家文化的象征

2010年05月05日 21:14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福建土楼王”承启楼内景

振成楼外景

土楼公主永定振福楼

永定岩太土楼群

碧波荡漾的龙湖

被中外专家称为最集中、最美丽、最完整的土楼群——初溪土楼群。

老外游土楼赖初源摄

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永定客家土楼,是客家先民在漫长的迁徙、艰辛的创业、流动的生活过程中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产物,是世世代代客家先民智慧的结晶。她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民居建筑奇葩”,不仅给中国乃至世界民居建筑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也对世界建筑和人类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今年春节,胡锦涛总书记亲临永定考察客家土楼,赞誉“客家土楼是中华文化瑰宝,是大家庭、小社会和谐相处的典范”,并叮嘱土楼人家“一定要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遗产守护好、传承好、运用好”。

福建土楼源于客家,根在永定

追溯土楼之渊源,首先得了解客家之渊源。

学术界普遍认为,客家是从中原南迁的汉人,这些汉人祖居于黄河流域,至少经历了五次大规模的迁徙。“五胡之乱”,引发了客家先民的第一次大迁徙;唐末黄巢起义,又引发了客家先民的第二次大迁徙;宋末元初金人的入侵引发了客家先民第三次大迁徙;第四次大迁徙即在明末清初满族人入主中原时期,史称“移湖广、填四川”;第五次大迁徙在清朝咸丰、同治年间,客家人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失败后,客家人开始了又一次的大迁徙,分别迁往海南、广西等地,甚至飘洋过海到海外谋生。据估计,现在全球客家人有一亿两千多万,客家人遍及世界各地。故而有人说,有太阳的地方就有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

福建土楼是客家人聚族而居,并用夯土墙承重的大型群体楼房住宅。据考证,我国殷商时代就有夯土建屋。唐长安的皇城、宫墙均为夯土墙,城内的里枋也是用土墙分隔。福建土楼是客家人从黄河流域辗转迁移到永定之后,历尽沧桑,将远古的生土建筑艺术发扬光大并推向极致的特殊产物。它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公元10世纪六七十年代(唐末宋初)客家民系在闽粤赣边区形成的时候。

据有关史料记载,晚唐(公元10世纪中叶)以后,不断有客家先民从宁化、长汀、上杭(明成化十四年以前上杭与永定同属一县)迁入永定,明崇祯年间(公元1628—1644年)达到高峰。当客家先民入主永定后,由于特殊的历史、社会、自然环境以及传统观念的支配,融合了当地土著人(原住民)的文化,发明、创造了以生土夯筑而成的土楼,并在此后近1000年间不断创新和发展,延续至今。

永定县境内现存23000多座土楼,其中有代表性的2800多座,占福建土楼的70%,建于清朝以前的有8000多座。它产生于公元8世纪(唐朝)以前,公元13世纪(元代)以后已相当普遍,公元14世纪(明代)以后进入成熟期。现存最古老的土楼馥馨楼,建于公元769年,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公元16世纪后期至19世纪(明、清时期),烟业的兴旺奠定了永定客家土楼大量的建造而臻于系统成熟的经济基础,从此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建筑工艺炉火纯青。以振成楼、承启楼、奎聚楼、永隆昌楼、裕隆楼、五实楼、福裕楼、环极楼、衍香楼等为代表的土楼,表现出这数百年间土楼不仅规模空前庞大、结构越来越合理、功能越来越齐全、装饰越来越精致,而且建筑风格也多元化趋势发展。永定客家土楼的建筑一直延续至今,并且在历史上随着人口的向外迁徙而辐射到南靖、平和、新罗、上杭等邻近诸县、区,包括非客家地区。比如南靖河坑、田螺坑土楼群的居民,全都是客家人,其祖宗在永定。闽南土楼是客家土楼的延伸。正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郑孝燮所说的“土楼的根在永定,其他地方的土楼是枝”。

土楼是客家文化的象征

客家文化是土楼的灵魂

规模宏大的客家土楼,不仅是山区民居建筑类型中的“巨无霸”,称得上是古代民居建筑中的“航空母舰”。其文化内涵也如土楼的群体一样凝重厚实。

承载着厚重的客家文化的福建土楼·永定客家土楼,其产生、发展与客家民系的源流发展息息相关。客家人在闽粤赣边区开基之地,几乎是人烟稀少的偏僻山区,一方面,民情风俗保留了纯真的中原儒家风范,另一方面,又融合了原著民族的文化,因而使他们成为在文化上有别于其他民族和汉民族其他民系的一个支系。永定客家土楼就是这种文化心理投影到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典型事例。

客家人在五次大迁徙历程中形成的聚族而居、崇文重教、敦亲睦族、重视风水等理念在永定客家土楼的建筑结构中都有明显的体现。特别是那些点缀在土楼建筑体之上的“明珠”——楹联,就是儒家忠、孝、礼、义、信,温、良、恭、俭、让思想精髓的最好诠释。比如,“振纲立纪,成德达材”、“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必太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宜重法人伦”,等等。在永定,几乎楼楼都有意味深长、工整对仗的楹联,其内容主要体现耕读为本,忠孝仁义等,有些土楼还有众多名人题刻。“崇文重教”在永定客家土楼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因为每一座土楼几乎都有私塾或学堂。衍香楼、永隆昌楼、遗经楼等都把学堂当作楼的一部分包含进去。衍香楼的学堂有文舍也有武馆,永隆昌楼的学堂为临江书院,福裕楼的学堂为“日新学校”,承启楼大门楹联明载:“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耕与读”。永定客家人崇文重教,也使永定人才辈出。永定客家土楼中传颂着“五代五翰林”、“兄弟双进士”、“一楼十博士”、“一镇三院士”等

故事。在新中国各个时期,无论政界、军界、商界、科技界都涌现了许多声望显赫的客家人物。

福建土楼·永定客家土楼文化内涵中当数八卦文化最为引人入胜。因为八卦文化与土楼的形状紧密相联。永定客家土楼不仅个体庞大,而且内部布局讲究阴阳八卦,加上廊道交叉纵横,错综复杂,房间门厅多且十分相似,因此有“一座土楼就是一座迷宫”的说法。一般情况下,非本楼之居民如果没有楼主引领,进入其中就会有恍若走进一处变幻莫测、神秘无比的迷宫之感,即使大白天走着走着也常常会不经意间迷失方向。为什么“客家土楼像一座迷宫”?其根源就在于永定客家土楼作为古老建筑系列之一,设计理念中贯穿的正是睿智精深的“八卦学说”。永定客家先民采用象征、寓意等手法,把《易经》中的八卦理念与地形、水势、风向奇妙灵巧结合起来,建造出一座座按八卦布局、以阴阳为本的神奇美妙的惊世骇俗之杰作。

如果你从高空俯瞰,你会惊奇地发现土楼与楼外的山峦、溪河、道路十分协调地融合交织在一起。因为客家先民对土楼的选址十分讲究,追求人与自然完美结合。在永定民间有“南田北屋”之说,把“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作为最“贵”之地。无论是每一座单体土楼,还是每一个村落的土楼群,它都有一种乡土的美感,体现出独特的画境美、意境美、雄浑美、气势美。特别是初溪、实佳、南中、南江、新南、洪坑、高北等数以千计的土楼群依山就势、千姿百态、布局合理、错落有致,体现了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具有浓郁的山区客家民居建筑特色,构成了神奇、古朴、壮观、美丽的画卷。

如果你稍稍留意,还会发现永定客家土楼特别是大型土楼如振成楼、承启楼、华封楼等,楼内一般都挖有两眼水井,而且两眼水井呈东西或南北对称,象征日月或影射太极图中两条头尾相咬的阴阳鱼的眼睛。因此,有人说,一座土楼就是一幅太极图。

时间如水,悠悠流走几千年。永定客家先民在他乡建筑自己的家园时,把中原传统文化完整传承的同时,又与时代精神、人文理念等完美结合。永定客家土楼在继承前期建筑艺术的基础上,在艺术形式、造型技巧、布局结构、审美情趣等方面都较之前代有所突破和超越,以振成楼、振福楼等为代表的土楼,在古代生土建筑的基础上,融合了部分近代西洋建筑艺术和中国古代园林艺术,表现了客家文化与各种文化相融合的特点。公元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后至今,更多的土楼也同样呈现出鲜明的民族化、多元化特色和鲜明的时代性。这些数以万计的土楼构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国生土建筑艺术史和客家人创业史。正因为如此,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中国古遗址保护协会主席张柏先生认为:“客家文化是土楼的魂。土楼最核心的是围绕一个客家,才产生了这么多鲜明的特点。”

让土楼走向世界,让世界走向土楼

与世界上很多人类文明史迹一样,被人发现是偶然的,广为人知是必然的,福建土楼也不例外,福建土楼的传奇故事闻达于世,堪称佳话,广为永定客家人津津乐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