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机械功和机械能》集体备课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机械功和机械能》集体备课教案主备教师:备课组长:主管领导:
一、教学内容:13.1怎样才叫做功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计算公式W=FS,知道功的单位。能用功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和解释生活、生产中的有关实例的过程,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物理现象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生产、生活中的做功实例,认识到物理知识与自然现象、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的品格。
三、教学重点:
1、能识别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做功,在什么情况下未做功。
2、会用公式对功进行简单的计算。
四、教学难点:能识别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做功,在什么情况下未做
功
五、教具(教学)准备:小车、木块、小车、木块、弹簧秤、刻度
尺
六、教学方法(策略):讨论、阅读
七、学情分析:本节是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三章第一节的内
容,在机械运动的基础上,讲述了机械功以及做功的必要条件和功的计算。这些知识是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又与现实生活联系十分密切。
一、教学内容:13.2 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
二、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知道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单位,能说明有关问题并进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会用不同的方法判断做功的快慢。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调查了解常用机械的铭牌,了解机械功率。
三、教学重点:理解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四、教学难点:功率的计算
五、教具(教学)准备:
六、教学方法(策略):比较法、观察法、讨论法
七、学情分析:
一、教学内容:13.3 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会利用公式η=W 有用/W 总进行有关计算,知道机械效率小于1。
3、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和主要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从生活实际出发,培养探究物理学的有关知识,深入认识事物的能力。
2、经历测量机械效率的过程,通过参与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的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关注生产、生活中各种机械的机械效率,具有用机械效率来评价机械的意识。
2、通过探究活动,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1、知道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四、教学难点:1、区分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五、教具(教学)准备:滑轮组、钩码、细绳
六、教学方法(策略):实验、讨论、阅读
七、学情分析:学生在前一节的学习中已对“功”有一定的认识,并且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也体会到“效率”的问题,为这节教学的开展
和知识的理解奠定一定的基础。
以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机械效率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提高机械效率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可以减少能耗,降低生产成本,应对这个问题重视。
4、例题及机械效率的练习:
重2540N的货物。如图2所示,滑轮组把它提升1.7m。若不考虑摩擦,(1)绳端移动的距离是多少m?(2)若考虑摩擦、滑轮和绳子的物重,须在绳端施力800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分析:由于重物G是由n段绳子承担,当重物升高hm时,绳末端移
动的距离s=nhm;若考虑摩
擦、滑轮和绳子的物重,滑
轮组的机械效率等于有用功
和总功的比值。
解(1)绳端移动的距离为s=nh=4×1.7m=6.8m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W有/W
总=Gh/Fs=Gh/Fnh=G/Fn=2540N/(4×
机械的效
率及提高
机械效率
的意义及
方法。
一、教学内容:13.4认识动能和势能(2课时)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动能、势能及影响大小的因素。
3、知道动能和势能间相互转化的规律。
4、知道什么是机械能及机械能的单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机械能的学习,体会自然界存在不同形式的能量,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2、学习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联系社会实际,增强节能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能量的初步概念;动能、势能及影响大小的因素;机械能及转化
四、教学难点:动能和势能间相互转化规律
五、教具(教学)准备:滚摆、单摆、钢球、斜面
六、教学方法(策略):实验、讨论
七、学情分析:能量概念的建立可通过物体做功的实验,让学生建立功和能的联系,得出“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的结论。动能和势能的定义,也可以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看出它们的实质。影响因素可设计相关实验,列举生活实例,分析实验和实例,让学生得到结论。
动能和势能间相互转化规律是本节的难点,可做课本图10-5单摆和滚摆实验,分两步来突破,第一步:能分析出滚摆(或单摆)在运
动过程中何处动能最大,何处势能最大,动能和势能是如何转化的。第二步:分析在动能和势能转化中,机械能总量如何?进而延伸在机械能与其它形式能的转化中,能总量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