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轮回:金融危机给我们的启示

合集下载

2024年关于金融危机的心得体会

2024年关于金融危机的心得体会

2024年关于金融危机的心得体会2024年,全球范围内爆发了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这场危机不仅给各国经济带来严重影响,也让人们深刻认识到金融市场的脆弱性和不可预测性。

在这场危机中,我亲身经历了许多困境和挑战,也从中汲取了宝贵的教训。

现在,回首这段经历,我认为以下几点是我对2024年金融危机的心得体会。

首先,金融危机揭示了金融市场中存在的风险和漏洞。

尽管我们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金融体系,但在面对全球大规模的经济衰退和金融市场的动荡时,我们发现这套体系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样稳固。

这次金融危机暴露了金融市场中许多隐患,例如金融机构过度杠杆化、金融创新带来的风险、监管不到位等等。

我们应该从这次危机中吸取教训,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修补金融体系中的漏洞,以降低金融风险对经济的影响。

其次,金融危机教会了我们重视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在危机之前,我们一直以追求经济增长为首要目标,忽视了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性。

然而,危机的到来让我们痛苦地认识到,经济的增长并不是无限的,过度追求经济增长可能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因此,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平衡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采取可持续的经济政策,构建稳定的经济体系。

第三,金融危机让我们认识到全球经济紧密相连的现实。

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衰退使得各国无法独善其身,而是相互影响、相互牵制。

这也表明了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得各国之间的经济利益和命运紧密相连。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维护全球经济的稳定和繁荣。

只有通过合作与协调,才能摆脱困境,实现共同发展。

第四,金融危机教会了我们必须加强金融知识和风险意识的培养。

在金融市场波动的时期,许多人因为缺乏金融知识和风险意识而遭受巨大损失。

因此,我们应该从小培养金融知识和风险意识,提高自己的金融素养,从而能够更好地应对金融市场的波动和风险。

同时,金融机构和政府也应该加强金融教育,提高公众的金融知识水平,减少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国际金融危机的启示和反思

国际金融危机的启示和反思

国际金融危机的启示和反思一、引言国际金融危机是全球经济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它发生的时机和影响程度都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范围。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始于美国次贷危机,随后迅速蔓延到全球,使得全球经济体系受到了严重冲击。

本文旨在从金融监管、风险管理、市场机制等方面对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启示和反思进行总结,以期能够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梳理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新思路,避免类似的经济危机再次发生。

二、国际金融危机的启示和反思1. 金融监管的不足全球金融危机的导火索在于美国次贷危机,而次贷危机的原因在于银行在放贷时的松散监管。

因此,要想避免金融风险隐患的产生,金融监管责任的强化是至关重要的。

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应当有严格的监管方针,防止利益驱动导致的过度放松监管。

同时,监管机构应及时公布相关金融信息,建立完善的金融风险监测机制及应急处理预案。

只有强化监管,银行系统的风险才可控,事故才不致扩散,整个系统的风险才能得到防范。

2. 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在金融危机过程中,请注意到很多银行因未能及时发现和收缩利润不足的业务,导致回收贷款门槛过低,风险控制乏力。

因此,银行应加强风险管理机制的完善,加强专业的风险管理团队建设,及时调整风险评估模型,防范风险隐患特别是系统性风险。

风险的消退需要考虑两个因素,即降低缺口的大小,提高质量;同时消化缺口,避免爆发。

每个银行都需建立各对应的容忍度模型,一旦超出容忍度,就要及时送入重大案例处理。

3. 避免市场化改革的过渡国际金融危机之前,全球各国都在市场化改革的道路上进步,为了提高经济增长速度更快,许多国家都在降低政府干预,逐渐实行市场自由化。

然而,在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政府干预的不足还是导致了一系列的风险隐患,让金融市场从容不迫地、一步步地陷入危机。

因此,在经济改革中,要警惕市场自由化的极端化倾向,更要突出政府监管的作用,注重政府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引导、规范与惠民。

金融危机的感悟

金融危机的感悟

金融危机的感悟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发生了多起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损失。

这些危机使我深刻认识到金融稳定的重要性和金融风险的不可小觑。

同时,我也从中汲取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金融危机的发生常常与金融市场的不健康发展密切相关。

金融市场的繁荣与发展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如果市场过度膨胀、监管不到位,就会埋下金融风险的种子。

因此,建立健全的金融监管体系至关重要。

监管机构应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及时发现和遏制金融风险的蔓延。

金融危机的爆发也与金融机构的行为有关。

在追逐利润的驱动下,一些金融机构可能会过度放大风险,从而导致金融危机的发生。

因此,金融机构应注重风险管理,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避免因为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了风险的存在。

金融危机的发生还与国际金融体系的漏洞有关。

全球金融市场的高度互联互通,使得金融危机迅速传播和蔓延。

因此,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共同完善国际金融监管体系,提高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

金融危机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些思考。

首先,我们应认识到金融危机是经济发展中的常态,要有应对危机的准备和能力。

其次,我们应关注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金融危机会导致信贷紧缩、投资下降、企业倒闭等问题,给实体经济带来巨大冲击。

因此,我们应加强实体经济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减少对金融市场的过度依赖。

金融危机也给个人投资者带来了很多启示。

首先,我们应保持良好的风险意识,不盲目追逐高收益,理性投资,分散风险。

其次,我们应关注投资产品的真实性和合法性,避免陷入金融诈骗的陷阱。

同时,我们也应加强自身的金融知识和投资能力,提高自己的投资决策水平。

金融危机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通过深刻反思金融危机的原因和教训,我们能够更好地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

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各国政府、金融机构、投资者和公众都应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论国际金融危机的启示与反思

论国际金融危机的启示与反思

论国际金融危机的启示与反思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已经成为了全球性问题。

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到2011年希腊债务危机,再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我们不断地被提醒着金融危机是一个不断存在的问题。

然而,我们也必须深入反思,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首先,金融危机让我们认识到了全球化趋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资本和人才的流动变得更加方便,全球市场的互动也更加频繁。

这种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它也为全球经济体系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因为全球化的本质是全球的互相依靠,一国的经济出现问题,就有可能对整个世界造成影响,金融危机便充分地表现了这一点。

其次,金融危机强调了监管的重要性。

在金融危机中,金融机构、企业和政府缺乏对银行业、信贷市场等金融领域的监管,这让局势更加恶化。

舆论普遍认为,如果金融市场能够有一个强有力的监管机制,就能避免类似的危机发生。

因此,加强监管,规范市场成为金融危机后的重要措施之一。

再次,金融危机让我们认识到了金融风险和信任的重要性。

在投资、贷款、信贷等业务中,金融机构和客户的信任关系非常重要。

如果金融机构没有诚信,或者金融产品本身有风险,这就可能破坏整个信用体系。

此时,金融机构难以维持经营,客户也会失去信心,从而影响到整个金融体系的正常运作。

因此,金融机构应该建立客观、透明、稳定、可靠的信用体系,同时加强金融产品的风险管控。

最后,金融危机也要求我们更加注重区域合作和国际合作。

金融危机具有跨国的特点,在解决问题时需要各国之间的合作。

通过加强区域和国际金融合作,各国共同应对金融危机,可以更好地保护全球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

从国际组织的角度出发,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机构,可以加强对金融危机的联防联治的体系,设置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防范金融危机的出现。

总结:金融危机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它挑战着我们对全球化、监管、信用、合作等诸多方面的认识。

回应金融危机意味着对现有金融体系进行深刻的反思,并为应对全球化时代的挑战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金融危机的启示与教训

金融危机的启示与教训

金融危机的启示与教训近几十年来,全球范围内发生了多次金融危机,这些危机不仅给经济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教训和启示。

本文将探讨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的启示以及我们可以从中学到的教训。

一、金融危机的启示1. 全球金融市场的紧密联系:金融危机揭示了全球金融市场的紧密联系。

在全球化的时代,各国经济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金融市场的波动往往会迅速传播到其他国家。

因此,我们不能只关注本国的经济状况,还需要密切关注全球经济的动向。

2. 金融监管的重要性:金融危机表明金融监管的重要性。

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和制度漏洞是金融危机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各国政府和金融机构应加强监管,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以防范金融风险和危机的发生。

3. 风险管理的必要性:金融危机提醒我们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金融市场存在各种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

只有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才能降低金融风险对经济的冲击。

4. 经济周期的必然性:金融危机揭示了经济周期的必然性。

经济发展不可能一直保持稳定,周期性的波动是经济发展的正常现象。

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经济周期的存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周期性的波动。

二、金融危机的教训1. 多元化投资的重要性:金融危机教会我们多元化投资的重要性。

投资者应将资金分散投资于不同的资产类别和地区,以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

这样一来,即使某个资产或地区出现问题,也不会对整个投资组合造成巨大的影响。

2. 健全的金融体系的必要性:金融危机告诉我们建立健全的金融体系的必要性。

一个健全的金融体系应该包括完善的金融市场、有效的金融机构和健全的金融法规。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3. 提高金融素质的重要性:金融危机提醒我们提高金融素质的重要性。

普通投资者和公众应该加强对金融知识的学习和了解,提高自身的金融素质,以便更好地应对金融风险和危机。

4. 国际合作的必要性:金融危机教会我们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的教训和启示

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的教训和启示

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的教训和启示在2008年的全球经济金融危机中,全世界的经济体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不得不面对着经济衰退、就业率下降以及社会不稳定等诸多问题。

几年过去了,人们开始对这场危机做出反思,探讨危机背后的原因、教训和启示,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

危机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金融业的失控,尤其是投资银行和金融机构的过度杠杆化。

这些机构在过去几十年里大肆从事衍生品交易,这些交易规模巨大,而且无法被监管。

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机构逐渐演变成了对整个金融系统构成威胁的风险集中器。

当这些机构在2008年遭遇巨大的损失时,它们的债务迅速变成了全球金融体系的问题,并导致银行出现流动性危机。

其次,太多的国家采用了不可持续的经济模式,依靠消费主义和财政赤字寻求短期内的经济增长。

这种模式导致了财政压力加剧和长期贬值,也让企业和人民养成了不健康的消费习惯。

同时,环境也受到了巨大的损害。

因此,应该采取更加可持续的经济模式,例如转向绿色经济、强调人力资本和促进更为平衡的国际贸易等。

此外,政府监管机构的失职和疏忽也是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2008年,美国的监管力度相对较弱,允许了投资银行将高风险贷款打包成看似低风险的证券出售给投资者。

投资者和借款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些证券的实际风险水平,这给整个金融系统注入了极大的不稳定性。

因此,应该加强监管机构的权利,以确保其能够发挥更为有效的作用,对市场进行监督和管理,并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

那么,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的教训和启示是什么呢?首先,需要增强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政府需要控制金融市场中过度杠杆化风险的危险,确保整个系统的健全运作。

此外,需要减少流动性危机的风险,让市场和政府能够更好地应对风险控制。

同时,国家应该改变发展经济的模式,加强节约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推广。

最后,需要加强监管机构的权威,让其能够更好地监督并管理金融市场,从而避免类似的危机再次发生。

金融危机十年启示录

金融危机十年启示录

金融危机十年启示录作者:耿肃竹来源:《国企管理》2018年第11期十年前,一场肇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给世界经济带来重创,至今仍然令人心有余悸。

金融危机十周年之际,美联储8月发布了一份报告,数据显示,2008年金融危机,美国人均损失了7万美元!在世界面临更多新问题新挑战的当下,回首这场危机带给我们的教训和启示,不无裨益。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大量金融机构遭受巨额损失,股价惨跌,直接对股市大盘造成冲击。

受此影响,美国房贷两大巨头房利美、房地美被政府接管;世界最大公司美国国际集团公司寻求政府保护;美国五大投资银行均遭到重创。

如上面说的那样,美国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瞬间就席卷全球,从美国纽约到英国伦敦,从法国巴黎到德国法兰克福再到日本东京,西方主要经济体的股市动荡不已。

这场金融危机已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

受出口需求减少信贷紧缩等不利因素影响,2008年亚洲经济增长率为6%,低于2007年的7.5%,而2009年这一数字将大幅降至4.9%。

所以,很多经济学家或者学者直接把这次的次贷危机与美国上个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相提并论。

十年前的9月15日,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拉开了沉重的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黑幕。

雷曼兄弟公司在其发展历史上曾至少四次处于倒闭边缘,每一次都能峰回路转化险为夷。

然而在2008年次贷危机的冲击下,雷曼兄弟在劫难逃。

有经济史学家认为,2001年的“9·11”事件改变了全球政治格局的走向,而论后续影响力,雷曼兄弟十年前的倒下,同样是“改变历史的一天”,在全球经济史上留下了明显的印记。

目前被视为热点的贸易战和汇率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都是十年前开始的那场金融危机的产物。

两场股灾看似发生的时间、所处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环境不同,但两者有很多相似之处。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始终或明或暗地游离于资本市场的上空。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院郑志刚教授告诉记者,2015年,政府怀着解决包括互联网企业在内的新经济企业融资难为目的,积极推动股价攀升,以降低新经济企业的融资成本。

十年轮回

十年轮回

《十年轮回(从亚洲到全球的金融危机)》读后感当我面对着繁多的书籍,眼花缭乱之中往往不知道作何选择,纵然范围已经缩小了到金融学范畴。

但最终,我在众多书籍中选中了这一本书。

也许很多人听名字就会觉得它枯燥不已,但是细细读来你会发现它的独特的吸引你的魅力。

《十年轮回》这本书分为十六章。

正如题名所述:从亚洲到全球的金融危机。

该书作者是一个亚洲金融的监管者,曾亲身参与有关监管政策和国际金融体系设计的重要讨论。

在书中,他结合自身经历,以一个内部人的视角,从制度及其演进的角度,在历史、宏观、微观三个层面审视了导致20世纪90年代后期和2007~2009年的全球危机的种种原因,向我们对金融危机进行了独特的描述。

读过这本书后,我受益匪浅。

我将在下文结合书中涉及的原文具体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思故忆旧有助于防止产生金融幻觉或失常,比法律要好得多。

”很多人一直都有这样的误解,回顾与重温历史没什么用,历史既然已经成为过去,就没有必要回顾与重温。

而本书中作者认为,历史是人类生生不息的活动的年表。

繁荣和破产,有序和无序,记忆和失忆,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就金融危机来说,没有一次危机与前一次相同,但是有一些可以应用的普遍原则。

这就是我们需要回顾历史的原因,通过回顾历史来提醒我们看到自己的愚蠢,来获取经验。

我很同意作者的观点。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方能开创未来。

正如书中所说,没有一次金融危机是完全相同的。

但是它们有着共同的因素,有望帮助我们发现并且缓和下一次危机。

所以我们更加需要思考过去,在历史的教训中不断汲取教训。

“要从3万英尺的高度去看问题,先调焦至地面,然后慢慢地上升到300或3000英尺,直到更加清晰地看出问题为止。

”在历史层面之外,本书阐述观点的另外两个层面就是宏观与微观。

在3万英尺高度时,你可以全面看到事情的始末和相关问题,在3000英尺高度时,你对问题的范围会有比较清楚的宏观视角,但是具体情况究竟是怎么样,只有在地面才能观察到。

金融业对全球经济危机的经验总结与启示

金融业对全球经济危机的经验总结与启示

金融业对全球经济危机的经验总结与启示在过去十余年间,全球经济曾经经历过一次大规模的经济危机。

而在这场经济危机中,金融业扮演了关键的角色。

金融业的失控是导致经济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在经济危机爆发后,金融业也承担起了重新构建经济的责任。

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金融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本文将通过分析金融业在全球经济危机中的表现,总结金融业对经济危机的经验和教训,以及对未来经济发展的启示。

一、金融业在全球经济危机中的表现1. 贷款风险高企经济危机爆发前,许多金融机构都存在放贷过于宽松的问题,由此产生的贷款风险也相应地增加了。

随着经济进入危机期,这些风险暴露了出来。

很多企业和个人借款者收入大幅下降,无力偿还贷款,从而导致了大量的不良贷款和违约事件。

2. 金融监管不完善在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前,许多国家的金融监管机构存在监管漏洞和监管制度不完善的问题。

这也为一些金融机构的无序发展和风险扩大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此外,一些金融机构还捏造数据、虚构收益,欺骗投资者,加剧了市场的不稳定性。

3. 经济运行失衡在全球经济危机之前,一些国家和地区存在相当严重的经济失衡现象,例如美国贸易逆差暴增,中国和德国则出现了相当普遍的贸易顺差。

这些失衡状态本身就是经济风险,而经济危机的爆发则暴露了这些问题的严重性。

二、金融业对经济危机的经验和教训1. 强化金融监管从全球经济危机之后,各国纷纷加强了金融监管力度,完善了金融监管制度,以确保市场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特别是在类似于2008年那样的大规模经济危机期间,强化金融监管是尤为必要的。

2. 提高风险意识提高金融从业者和投资者的风险意识是关键。

金融机构和投资者需要更加谨慎地评估和控制风险,尤其是那些高风险的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

同时,投资者也需要加强对个人资产的管理和调整,降低个人风险。

3. 加强国际合作在经济危机中,各国之间的合作和沟通变得尤为重要。

各国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经济危机带来的冲击。

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与启示

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与启示

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与启示近几十年来,全球经济发展迅速,然而,金融危机的爆发和传播使得许多国家和地区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金融危机经历过程和影响深远,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重要的启示。

一、金融危机的经历与影响金融危机往往始于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如金融市场不稳定、金融监管缺失等。

一旦金融市场出现信用风险或流动性风险,便会引发连锁反应,整个经济体系都可能受到冲击。

首先,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衰退。

危机期间,企业倒闭增加,失业率急剧上升,消费信心下降,导致需求不足,经济增长放缓甚至停滞。

这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经济活动的萎缩,甚至许多国家陷入衰退。

其次,金融危机引发了资本流动的混乱。

在危机爆发时,许多投资者纷纷撤回资金,导致资本流动不畅,国际货币市场的稳定性受到干扰。

这不仅增加了金融体系的风险,也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最后,金融危机对金融机构的影响是巨大的。

危机爆发时,很多金融机构遭受到巨大的亏损,甚至面临破产。

这不仅引发了金融体系的崩溃,也造成了金融市场的崩盘。

二、金融危机的启示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了许多重要的启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金融危机。

首先,加强金融监管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加强金融监管,可以减少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预防金融危机的发生和传播。

监管机构应该更加关注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和资金流动,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风险。

其次,建立稳定的金融体系非常关键。

金融体系应该具有充足的资本和流动性,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

此外,金融机构也应该加强内部风险控制和合规管理,提高自身的抵御风险能力。

另外,加强国际合作也是解决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途径。

各国应该加强信息共享,加强监管合作,共同应对全球金融风险。

只有通过合作,才能更好地规范金融市场,避免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更大的冲击。

最后,改革金融体系和结构也是预防金融危机的一项重要任务。

金融体系应该更加注重长期稳健的发展,减少金融泡沫的形成,优化资金配置,提高金融体系的效率和稳定性。

金融危机十周年回眸

金融危机十周年回眸

金融危机十周年回眸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给世界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这场危机源于美国次贷危机,由于次贷债务的迅猛增长和金融市场的过度放松监管,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震荡,并演变成了一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

今年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十周年,让我们回顾一下这场危机对世界经济和金融体系带来的深远影响。

全球金融危机加速了全球化进程的放缓。

许多国家都被卷入金融危机的泥潭,不得不采取紧缩政策进行经济调整。

全球贸易逐渐放缓,许多国家的经济增速降低。

这导致了全球经济增长的乏力,国际贸易的减少,迫使各国重新审视经济政策。

全球金融危机对金融体系造成了严重损害。

许多金融机构因为投资了次贷债务而陷入困境,有些甚至破产。

一些国家的政府纷纷实施救助措施来防止金融体系进一步崩溃。

这一系列措施导致了国家财政紧张,公共债务大幅增加。

为了防止类似的金融危机再次发生,各国纷纷加强金融监管,提高市场透明度,增强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

全球金融危机加深了全球不平等问题。

在危机爆发后,全球范围内失业率上升,贫富差距扩大。

金融危机使得全球经济更加不稳定,加剧了贫富分化的趋势。

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遭受重创,一些人群失去了工作和财富。

这导致了社会不满情绪的上升,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动荡和政治变革。

全球金融危机也给中国带来了含金量的教训。

中国在金融危机中受到了冲击,但通过及时采取措施,成功避免了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重大冲击。

此后,中国的金融监管不断加强,金融体系更加稳健,经济增速也逐渐回升。

中国还通过实施一系列内需扩大政策来抵御外部不确定性的影响,提高了自身的经济抗风险能力。

回顾过去的十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和金融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国家至今仍在努力应对其带来的后果。

危机也给各国带来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加强了金融监管,提高了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国经济将逐渐恢复并取得新的发展。

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与启示

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与启示

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与启示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让很多人猝不及防。

那一年,股市暴跌,银行关门,房价暴跌,全球经济一片萧条。

这场金融危机,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和高度复杂性会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

而且,这种危机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需要长期的关注和预防。

在这场金融危机中,有很多的经验教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未来的风险。

一、金融监管要更加严格和有效这次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金融监管。

许多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并没有受到足够的监管和限制,从而导致了金融风险的快速扩散。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严格和有效的金融监管机制。

这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建立更加有效的监管体系,限制金融机构的过度风险,并加强对金融产品的审查和监管。

二、重视全球化和国际合作全球化是这次金融危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金融机构和产品已经越来越跨国和跨境,形成了一个高度复杂的金融体系。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金融风险。

这需要建立国际的金融监管机构,完善国际金融合作机制,建立更加透明和稳定的金融市场。

三、建立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金融体系这场金融危机也体现了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问题。

金融机构和产品过于复杂,缺乏透明度和稳定性。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金融体系。

这需要推进金融创新和发展,但同时也需要考虑金融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问题。

我们需要重视金融风险管理和防范,同时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和控制。

四、保护消费者权益金融危机让我们认识到,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性。

很多金融产品和服务,都存在欺诈和误导的情况,导致很多消费者遭受损失。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更加公正和透明的金融市场,加强对金融产品的监管和审查。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消费者的金融知识和教育,让他们更加理性地进行消费和投资。

五、金融治理要更加民主和透明这次金融危机也引发了对金融治理的反思。

很多人质疑,金融决策是否过于集权和不民主。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更加民主和透明的金融治理机制,让公众能够参与金融决策和监管。

金融危机十周年回眸

金融危机十周年回眸

金融危机十周年回眸2008年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一年,这场危机发端于美国次级房贷危机,波及全球各大经济体,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如今已经过去了十年,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危机的影响和教训,还可以看到各国政府和金融机构在应对危机中所做出的改革和调整。

本文将从全球金融危机的起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回顾和分析。

一、金融危机的起因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次级房贷危机。

在美国次级房贷危机爆发之前,由于住房市场的繁荣和信贷宽松的政策,美国银行开始大规模发放次级房贷,即给信用评级较低的借款人发放高风险的房贷。

这些次级房贷被打包成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和衍生产品,然后销售给全球各地的投资者。

一旦房价下跌,这些次级房贷就面临违约的风险,导致整个金融市场出现恐慌性的抛售行为,金融机构陷入信贷紧缩和流动性危机。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美国次级房贷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了严重的冲击。

大量的MBS和衍生产品被全球投资者持有,一旦这些产品价值下跌,全球金融市场就会受到冲击。

美国次级房贷危机还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信贷紧缩和金融机构破产,使得金融市场的动荡影响到了实体经济,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严重的衰退。

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危机爆发后不久,全球股市和商品市场出现了大幅下跌,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尤其是在2009年,全球范围内的失业率急剧上升,公司倒闭的数量大幅增加,国际贸易量锐减,全球经济进入了严重的衰退期。

金融危机还对各国的金融市场和货币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危机爆发期间,全球范围内的金融机构纷纷出现了流动性问题,甚至有一些机构面临破产的危险。

为了救市,各国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救市措施,包括增加流动性、资本注入、降息等,以稳定金融市场。

为了提振实体经济,各国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刺激措施,包括减税、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以刺激经济增长。

金融危机带给我们的教训是深刻的。

浅析2024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及对中国的启示

浅析2024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及对中国的启示

2024年国际金融危机是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全球范围内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将从全球金融体系的失衡、金融创新与监管不足、美国次贷危机、全球经济一体化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2024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并阐述对中国的启示。

首先,全球金融体系的失衡是导致2024年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全球经济存在着中美贸易不平衡、国际支付不平衡等问题,美国大量消费品进口使中国积累了大量外汇储备,而美国则由于消费过度导致债务累积。

这种不平衡导致了全球金融体系的扭曲,促使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

其次,金融创新与监管不足也是2024年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率,金融机构推出了衍生金融产品,并通过对这些产品进行拆分再包装,将高风险投资转化为低风险投资进行出售。

然而,金融监管机构对这些金融创新的监管,并没有跟上创新的步伐,很多金融产品的风险与监管机构的认识是不对称的,从而导致了金融危机的发生。

第三,美国次贷危机是引发2024年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

由于美国房地产泡沫的形成,银行纷纷向信用不良的低收入人群发放次贷贷款。

当房地产市场开始下滑时,这些次贷贷款遭遇大量违约,从而引发金融危机。

次贷危机的蔓延使得整个金融市场出现了信任危机,各大银行互相不信任,导致了金融系统的崩溃。

对于中国来说,2024年国际金融危机给予了一些重要的启示。

首先,必须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的能力。

通过完善金融监管体系,提高对金融创新的审慎性评估,增强对金融风险的预警能力,减少金融市场的乱象。

其次,要加强宏观调控,避免经济过热和金融泡沫的产生。

保持经济的平稳增长,避免一些风险因素聚集和放大,从而减少金融风险对经济的冲击。

此外,还需要加强国内市场的建设,减少对外依赖,使中国经济更具有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总之,2024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主要是全球金融体系失衡、金融创新与监管不足、美国次贷危机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

对中国来说,这一危机提醒我们要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加强宏观调控,同时加快国内市场建设,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金融危机的启示与经验总结

金融危机的启示与经验总结

金融危机的启示与经验总结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引起了金融危机,成为引领全球经济波动的源头,全球金融市场受到极大冲击,各经济体的经济指标普遍下跌。

经过数年的努力,世界各国终于走出了这场金融危机的阴影,但危机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呢?一、供需关系的调整必不可少在危机之前,美国的贸易逆差剧增,外债在不同程度上占美国经济的比重越来越大,尤其是房地产泡沫的出现导致了大量的流动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恶性循环形成,最终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可以看出,由于物资生产和消费相对脱节,供需结构紊乱,导致危机的产生。

因此,在掌握供需关系的基础上,不能单纯追求增长,要注重需要的培养和发掘,益于构建更加平衡、合理的经济结构。

二、金融监管应该更加严格大量外部流动的资金进入金融市场,经过各种肆意投机,这使得金融市场的风险逐渐加大,最终引起全球金融市场的崩溃。

这也说明金融监管必须更加严格,当金融机构到达规模问题时,必然会形成巨大的风险,资产的风险问题也将在这一级别得到解决。

若能够在早期对这些警告进行授信和限制,就有望将整个市场调整到正常发展的轨道上。

三、危机是物质财务的“借鉴”许多企业现在或将来存在着面临困境的危险。

类似的金融危机,让我们认识到了各种各样的财务风险问题,供应链的财务风险、市场规律的财务风险、技术和知识的风险等等。

危机并没有让我们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是使我们更加清醒,寻求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四、国际协作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金融危机更加明显地揭示了全球经济体系的缺陷,说明了各国之间紧密的联系。

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规划和战略选择,并加强 countries 的合作,推进全球世界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避免二次危机的发生。

五、技术创新是破解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手段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体系正呈现出多维度平稳稳定的趋势,并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结果。

其中,技术创新成为危机后的经济增长重要因素之一。

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经济发展的思路和手段,并使国家能更快地适应变化,保持经济稳定与安全。

国际金融危机10周年的回望与反思(笔谈4篇):扭曲、矫正与金融危机防范——美国次贷危机10周年的反思

国际金融危机10周年的回望与反思(笔谈4篇):扭曲、矫正与金融危机防范——美国次贷危机10周年的反思


经济观察 THEORETICAL HORIZON

、 \


编者按 :10年 前的 9月 15日,美国雷曼兄弟公 司倒闭 ,由此引发 一场 波及全球 的金融 海啸 。在 国际金 融危机 10周年之 际,回望 10年 来世界经济艰难 复苏的历程 ,总结世界各 国特别是 中国抵御金 融危机 冲击的经验 ,并从 中获取 防范金 融风 险的启 示 ,至关重要 。为此 ,本刊特约专 家撰写 了一组 文章 ,供读者参考。
合格的贷款人都 已经被 “吃尽 ”了,他们找到了 是 ,美国政府果断购买包括花旗银行 、美林证券
街上的流浪汉 ,把贷款发放给他们 ,让这些无立 等大型金融机构 的股票 ,对其实行短暂的 “国有
锥之地的人也有 了房产 。到这个时候 ,支持房地 化”,用政府信用对其信用进行担保。那些挨过了
产上涨的已经不是实体经济的收益率 ,而是房价 一 些时 日 “大 而未倒 ”的 “作恶者 ”获得 了政府
(Collateralized Bond Obligation),其 实就是再 证 国次贷危机爆发后的情况也是如此 。起初 ,美 国
券化——把 已经证券化 的资产 (证券 )用 “混搭 政府对金融危机袖手旁观 ,在雷曼兄弟出现危机
的方式”再一次证券化 。所谓 “混搭 ”就是把数 之时 ,美 国政府甚至以欣见 “大而倒”的态度泰
沫 ,等到泡沫吞 噬了实体经济现在和未来所有的 “居者有其屋”政策的一部分 。“两房 ”刚开始时
收益仍然无法支撑之时 ,泡沫顷刻破灭 ,市场崩 是 只能用 资本金发放住房按揭贷 款。“两房 ”的
2018.09l 岈

THE0RETI嗡L HORIZON经济观察

金融危机十周年回眸

金融危机十周年回眸

金融危机十周年回眸摘要:2008年金融危机已经过去十年,世界经济正在缓慢复苏,但是它产生的巨大影响至今没有完全消除。

十年来,多数经济学者从宏观经济层面研究危机爆发的原因,然而对投资人非理性行为的反思却很少。

行为金融学可以从人的行为因素对这场大危机进行深刻反思,回眸十年前的金融危机,基于前景理论,羊群效应,过度自信等几个角度分析投资人和监管者在大危机面前的非理性行为,有利于引导投资人理性投资,预防和规避金融风范,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关键词:金融危机羊群效应过度自信前景理论一、引言2008年金融危机已经过去10年,回眸这次危机,很多人把这场灾难归因于金融市场的脆弱性,监管部门和评级机构的失误,投行对风险的忽视等。

近几年来,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重新审视投资人的非理性行为。

保罗·克鲁格曼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大危机爆发的原因,认为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上经常处于非理性状态,很容易加剧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和金融市场的泡沫;Banerjee认为金融市场的泡沫与金融市场存在羊群效应有关。

投资市场上的羊群效应极容易导致系统性偏差,引发金融市场的混乱。

刘东民认为过度自信是危机加速蔓延的重要原因之一,监管者在大危机中充分暴露了其存在过度自信这种心理偏差。

从行为金融学的视角重新审视这场危机,有利于更加清晰地认识金融危机的持久影响和长期成本,从而更好地预防和规避下一轮的金融危机,同时也为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稳定探寻良策;从另一方面来看,也有利于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有利于创造稳定的投资环境。

二、美国金融危机回眸1929-1933年经济危机给世界各国带来了沉重的灾难,甚至可以说改变了世界的格局。

然而在大危机爆发之前,美国经济经历了一段黄金发展时期,即“柯立芝繁荣”。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之前的十年被称作“黄金十年”,在这一段时间,美国GDP平均增速达到了2.13%,外界对美国经济十分看好。

从2001年-2004年,美联储先后13次降息刺激美国经济,商业银行放松信贷条件、放宽购房贷款标准,次级抵押贷款量不断增加,经济过热,房价持续上涨,投资者预测房价还会继续上涨,即使房价下跌也可以通過及时出售房产还款,这种情况下中产阶级的大量贷款买房,次贷增加。

金融危机10周年我们学到了什么

金融危机10周年我们学到了什么

金融危机10周年我们学到了什么全球金融海啸已过去10年,从系统性金融风险和金融监管、宏观审慎监管、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资本流动和汇率管制等视角,总结各国在金融危机后的经验和教训。

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管理。

对于货币政策是否应该维护金融稳定仍然存在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货币政策应该摆在次要地位,用于弥补宏观审慎的不足;第二种观点认为:货币政策不适用于维护金融稳定,原因在于无论是利率还是货币数量调控,都过于剧烈,对实体经济的伤害过大,所以往往得不偿失;第三种观点认为: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管理处于同样重要的地位,正是因为货币政策波及面广,才能防患于未然。

政策的运用应该兼顾收益与成本,而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国情,没有一个统一适用的原则。

财政政策:主流经济学家们一致认为,将公共债务保持在一个比较谨慎的水平是一个合理的长期目标。

因为实证证据表明,公共债务的积压会导致很多问题,包括低经济增速、代际公平和政府公信力等问题。

所以,预算平衡规则被认为是财政政策可持续性的重要标准之一。

相反,美国经济学家勒那(LernerA.)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了功能财政的思想。

但现实中的财政政策遇到的问题,又岂止是稳健财政还是功能财政所能概括的。

更何况,二者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与货币政策,甚至是所有宏观调控政策是类似的。

金融监管:金融危机之后,西方国家开始反思原有的监管体系,全球监管思路正在朝着综合监管的方向转变。

美国开始向综合监管方向进行改革,加强了美联储的权力,拓展了美联储统筹协调的职能。

英国在原有的综合监管模式基础上,新增金融稳定委员会,加强国际监管的协调性。

欧盟则将原欧盟层面的银行、证券和保险监管委员会联合升级为欧盟监管当局,由此形成统一的欧盟金融业监管。

“三元悖论”。

二战后,浮动汇率、资本自由流动和独立制定的货币政策成为许多西方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标配。

支持浮动汇率的学者如弗里德曼和哈里·约翰逊等,他们认为,如果政府试图保持非均衡状态下的固定汇率,势必会限制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从而阻碍资本的全球配置和利润最大化。

金融危机十周年回眸

金融危机十周年回眸

金融危机十周年回眸今年9月,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十周年的纪念日。

回想此次危机,如同九年前一样,全球各地的各类金融学者都对这场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进行了各种深度研究,并且提出了很多经验教训,希望能够避免未来重蹈覆辙。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此次金融危机之所以能够爆发,是因为在全球一些主要金融机构中存在一些不负责的员工从事着高风险交易,同时监管部门也没有适当的对相关市场加以监管和控制。

在此之前,很多国家实行了过度的金融自由化政策,导致金融机构完全没有受到任何限制。

因此,在以后的金融发展中,监管和风险防范应该成为金融市场正常运营的重要手段。

其次,我们需要认识到,此次危机的爆发也有着其根源,就是贪婪和不信任。

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很多机构和从业人员都过于追求短期利润和成果,而忽略了风险控制和长期规划,导致了风险不断积累起来,最终引发了危机的爆发。

因此,在金融安全与稳定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强化个人和机构间的信任,减少风险,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从而为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做好铺垫。

其三,在危机中,人们发现仅仅是推行金融市场的全球化是远远不够的。

此次危机也展示出全球市场整合应该是一个开放和包容的过程,让所有参与者在平等的条件下参与,而不是为了少数人的利益而损害大众的福祉。

因此,在发展金融市场时,需要考虑到整体的社会利益,并且要认识到当今世界各国的内部经济和社会发展可以是多元化的,需要综合各种因素进行制定细节规则。

研究人员们也明白,在未来几年,金融技术(如区块链等)和他们所带来的金融创新将继续推进金融市场的变革。

这些新的技术平台和市场架构将会扩展金融市场的范围和功能,并重新定义或涵盖传统的银行、保险、证券等领域。

然而,我们需要更加仔细地研究这些新技术对金融市场和客户信任的长期影响,并找到创新的方式来构建这些新技术的适当的监管,以keep住金融市场的稳健性。

金融危机是对金融市场的一个总体回顾。

通过这次事件,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金融市场作为经济范畴的第一动力,对于整个社会的安全和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年轮回:金融危机给我们的启示十年轮回:金融危机给我们的启示中国网时间:2009-08-25发表评论>>本书从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起笔,从制度及其演进的角度,在历史、宏观、微观三个层面分别考察了亚洲金融危机及当前的危机,建立了对于金融危机的分析框架。

通过对两次危机的比较研究,作者深入探讨了金融危机的形成机制,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当前危机是世界为进入全球化所付的代价现在该是我们从当年亚洲金融危机和当前金融危机中吸取重要经验教训的时候了。

亚洲危机是关于国内经济的政治经济学思考和全球化的兴起这两种思想之间的冲突。

这种思想的冲突是在所难免的,因为世界各国越来越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了。

亚洲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治理体系,事实证明在全球资本流动的冲击下是弱不禁风的。

同样,在十多年后,全球性危机突然爆发,因为现今没有一个经济体是“孤岛”。

简而言之,它是网络世界中本国的和全球的治理危机。

亚洲危机是亚洲为了进入新阶段而付出的代价,而当前的这场危机也是世界为进入全球化的新阶段而要付出的代价。

从这个角度来看,2007~2008年显然标志着全球市场经济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我们必须提出三个重要的问题。

第一,这是不是全球资本主义盛极而衰的标志?至少有一件事是肯定的,目前这场危机给“美国梦”画上了问号。

因此亚洲人必须找出自己的发展模式,把“GDP热”(疯狂追求快速增长)弃之如敝屣,寻求更加可持续的发展速度,既提供就业机会,又不破坏环境。

第二个历史性的问题是,如果印度和中国每年都以8%以上的速度增长,而G3(美国、欧洲和日本)每年增长率不足2%,那么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之间的相对实力将会显著改变。

根据我本人粗略的估算,亚洲在未来十年内会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市场。

第三,亚洲是否准备好扮演这种角色了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

过去,新兴市场一直依赖发达国家的市场和资金。

亚洲之所以不得不把它多余的储蓄投资到西方去,正是因为它自己的金融系统还不足以承担对这些储蓄的配置使命。

亚洲的监管结构尚待发展。

要在国际货币秩序中有所作为,亚洲的政府官员们既缺乏国际意识,在心理上也准备不足。

美欧之间在适当应对和营救努力方面的协调也不足。

这说明,要开始考虑全球政策之前,我们还须先加强国内危机的管理和应对之策。

当前的经验教训美国和欧洲整个金融系统开始崩溃的速度表明,由于20年的放松管制,金融系统的网络化已经到了何种程度。

艾伦·霍奇森·布朗一针见血地指出,债务网络极可能崩溃。

世界上重要的银行都将因资本不足而不得不实际减少贷款。

国有银行也将比私营银行更加谨慎行事。

这种做法已经开始对亚洲产生多方面的消极影响。

虽然亚洲经济体持有的与次贷相关的票据数量有限,但是官方储备、银行和主权财富基金持有的以美元和欧元计值的金融票据仍然相当庞大。

因此,全球金融危机对亚洲的打击将不仅表现在贸易渠道,还表现为货币贬值或资产价格下降造成的财富损失。

有六条经验教训特别值得强调:第一,危机是人类恣意妄为的自然结果。

熊彼得说得好,危机过后可以重新焕发青春。

实际上,危机发挥了有效监管在正常时期应起的作用,加速了那些竞争力差、不讲诚信的机构出局。

所以我们不能忘记,危机只是一时,而改革、重组和监管是一直要持续不断进行的。

第二,金融衍生产品提供了杠杆作用,从而也带来了风险。

风险可以转移,但是不会消失。

事实上,不懂得金融衍生产品的性质,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风险。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采取中庸之道——既要利用市场力量的效率,又要监管金融,防止过度和动荡。

因此政府干预太多不好,放纵市场过分也不好。

第三,我们不能让货币理论弄得晕头转向,看不清常识性的事实——金融必须为实体经济服务,而不是拉着它跑。

我们必须保证激励机制是公平的——金融界精英的才能若不考评其业绩就不能给予奖励,而且工资必须与长期业绩挂钩。

注重实体经济部门意味着社会稳定的主要支柱之一——房地产市场必将得到更多的关心,通过恰当的政府政策保证有充足的住房供应,并且持续、公平地让大多数人买得起住房。

第四,即使对金融创新缺少监管是目前危机产生的症结所在,我们也不能简单地据此断言所有的金融创新一无是处。

资产证券化可以成为亚洲富有活力的公司债券市场的支柱,以及在为房产商融资时减少银行系统期限错配的手段。

但是一旦这些产品达到某种规模时,应把它们列入净额结算安排,监管交易对手风险和杠杆水平。

第五,现在的金融监管体制结构产生了多种监管者,弄得协调和执行监管的工作很复杂,成本很高而效率较低。

所以,实现金融稳定的根本问题在于,恰当的维护金融稳定的政策必须得到协调和贯彻,单靠金融监管机构发挥作用是不行的。

金融监管机构需要准备对付泡沫出现时的危机状况。

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树立反周期的思维,包括准备必要的预算资源。

“零利率”的利与弊卢梭说过:市场是天生自由的,但是各国各地的市场都有自己的一套框架。

全球化使全世界各市场形成一张比较完整的网,然而出于国内政治的考虑,每个国家的政府都只关注本国的利益,而不一定关心本国事件对世界其余国家的影响。

所以流动性、杠杆作用、贪婪和恐慌汇合在一起,形成了惊世骇俗的金融风暴。

日本是战后时期第一个经历了资产负债泡沫和通货紧缩的重要经济体。

在政府大规模注资刺激经济、17年以上的通货紧缩和低增长之后,日本用占GDP195%的公共债务泡沫替代了股市和房市泡沫,但是仍然没有解决许多结构性问题。

由于提高利率会造成债务市场突然崩溃以及使日元进一步受到压力,所以要把财政状况合理地维持下去,只有执行零利率政策。

而今日本的零利率政策在美国如法炮制,也许其他国家也会迅速跟进。

日本从其艰辛的经历中懂得了,当你把货币价格定为零时,则经济中所有其他的调整都需要通过其他价格(例如汇率)来量化。

现在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执行独立的货币政策而不用实施某种汇率管制。

因为大量的利差交易将从任何把提高利率作为货币政策内容之一的尝试中获取利差。

零利率政策对汇率政策的影响很大。

我们正在走进一个未知的海域,因为如果人人都想利用灵活的汇率把经济调整的成本转嫁给邻国的话,那么全世界将会落入完全像20世纪30年代时候那样的通货紧缩陷阱。

美国和其他国家的政府会不会重蹈日本的覆辙——同样利用零利率和政府财政注资等手段,使经济再通胀到旧模式去?我们能否整治这样那样的扭曲现象,或者我们是否应当采取什么措施推行新模式?我推测,2008年的商品泡沫是目前“为增长而增长”模式受到环境制约的第一个需要重视的迹象。

这种泡沫的威力与澳大利亚旱灾对全球粮价的影响一样严重。

如果发生持久的旱灾,就像公元9世纪致使马雅文明走向衰弱的长期旱灾一样,那么全球粮价又将如何?全球变暖带来的好年景已经忽悠了我们,以为良好的气候条件会永远存在,就像人们以为股价和房价将一直上涨那样。

治理危机面临挑战关于制度在本国和全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争论,关键在于政府的作用和市场的作用之间复杂的影响上。

正如最近经合组织(OECD)对现代化政府的研究所表明的那样,我们都希望有一个公开、透明、易于接近和可以咨询的政府,敢于承担责任并能对民意作出积极反应。

当前危机的一个结果是,在银行国有化和对行业进行援助之后,亚洲各国政府和西方国家政府之间的差距已经大大缩小。

现在所有的政府都变成主权财富基金,掌握着本国经济重要部门的所有权。

剩下的分歧是人们需要市场强化型政府呢,还是政府强化型的市场?例如,亚洲总是采用后一种模式。

正是亚洲公司追求发展和市场份额的动力,驱使它们提高杠杆率和依赖向外围借款。

亚洲各国政府支持公司的这种动力,从而为此付出了代价。

西方国家政府不愿限制银行系统追求市场发展的动力,这同样使本国经济遭到过度的杠杆作用和风险。

十年轮回:金融危机给我们的启示中国网时间:2009-08-25发表评论>> 曼瑟·奥尔森(哈佛大学博士)说,发展是不同既得利益集团之间协商的结果,这是绝对正确。

早期资本密集型开放战略使亚洲精英分子获益匪浅,并且促进了发展,创造了就业。

与此同时,大部分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以及退休和社会保障资金不足为代价才得到的。

随着亚洲各经济体的成熟以及社会的繁荣和前景更加以中产阶级为本,对开放、透明度、环境保护的可持续性、服务质量和社会选择的需求变得更加多样和复杂。

亚洲的制度必须变革,以适应全球化时代、技术和知识社会的发展。

因此,亚洲需要进行一系列第二代的改革,管理好该地区从中等收入经济体向较高收入经济体的过渡,在全球事务中与欧洲和美洲一起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不会受控于哪一类市场参与者。

更重要的是,我们应当建立新的公正的、环境上可持续的社会及相关的金融系统,激励机制需要重建,以便改变社会价值观念,使之包含更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更长远地考虑问题。

所有这一切都意味着,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我们衡量生活质量的方式的变革将有很大的不同。

目前对收入和财富的量化方法,对于改善生活质量来说,也是极其不充分的。

许多新兴市场的GDP热已经导致了资产泡沫、巨大浪费和效率低下,而且造成环境遭到大规模破坏。

说到底,每一次金融危机都是治理危机。

金融危机证明了,金融工程创造不出永久的繁荣。

长期可持续的稳定要靠在公司、金融和社会层面上的良好治理。

现在亚洲已经作为第三种力量在世界上崛起,但是亚洲如何全球化以及亚洲如何影响世界将肯定会引起竞争与合作的力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决定世界走向。

当亚洲各经济体靠自己力量成为经济强国时,如果下一次再发生危机,那就不能归咎于别人,唯有责怪自己了。

摘自《十年轮回》[马来西亚]沈联涛著杨宇光刘敬国译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年8月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