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冰之开发利用

合集下载

21世纪潜在的新能源可燃冰2到6段的主要内容

21世纪潜在的新能源可燃冰2到6段的主要内容

21世纪潜在的新能源可燃冰2到6段的主要内容第一段:介绍潜在的新能源—可燃冰可燃冰是一种混合物,主要由甲烷和冰构成,常见于寒冷的深海地下,以及极地和高海拔地区的冰层中。

由于其高数量的甲烷,可燃冰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新能源,具有巨大的储量和广泛的分布范围。

第二段:可燃冰的储量和分布据估计,全球可燃冰的储量可达到数万亿立方米,是传统石油和天然气储量的数倍甚至数十倍。

可燃冰主要分布在北极地区、南海地区和世界各大洋的深水区域,其中中国南海拥有丰富的可燃冰资源。

第三段:可燃冰的开发与利用由于可燃冰深埋于海底或冰层之中,开采利用难度较大,但随着海洋技术的进步以及对新能源的需求增加,可燃冰的开发与利用正逐渐成为可能。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可燃冰的开发技术,包括甲烷水合物的开采、分离和输送等方面的技术突破。

第四段:可燃冰的环境影响虽然可燃冰被看作是一种清洁能源,但其开采与利用也可能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开采可燃冰可能会导致海底地质变化、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等问题,因此在开发可燃冰的同时,需要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第五段:可燃冰的应用前景作为一种潜在的新能源,可燃冰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除了作为替代传统石油和天然气的能源,可燃冰还可以用于制取气体液态燃料、化工原料等。

同时,可燃冰的开发利用也将为相关技术和装备的研发提供新的机遇。

第六段:可燃冰的发展前景由于可燃冰的巨大储量和广泛分布,以及其对环境的较小影响,可燃冰被认为是21世纪重要的新能源之一。

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熟,可燃冰的开采与利用将逐步扩大规模,成为世界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论:可燃冰是一种具有巨大潜力的新能源,其开采与利用将对世界能源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在开发可燃冰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促进可燃冰产业的健康发展,为全球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可燃冰的利用

可燃冰的利用

青岛发现的可燃冰
青岛冻土层开发可燃冰
中国状况
•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的海洋大国,中国能源 短缺十分突出。中国的油气资源供需差距很大, 1993 年中国已从油气输出国转变为净进口国, 1999 年进口石油 4000 多万吨, 2000 年进口石 油近 7000 万吨,预计 2010 石油缺口可达 2 亿 吨。因此急需开发新能源以满足中国经济的高速 发展。海底天然气水合物资源丰富,其上游的勘 探开采技术可借鉴常规油气,下游的天然气运输、 使用等技术都很成熟。因此,加强天然气水合物 调查评价是贯彻实施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可持 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也是开发中国二十一世 纪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增强综合国力及国际 竞争力、保证经济安全的重要途径。
• 该分布区为中德双方联合在中国南海北部陆坡执 行“太阳号”科学考察船合作开展的南中国海天 然气水合物调查中首次发现。冷泉碳酸盐岩的形 成被认为与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系统和生活在冷泉 喷口附近的化能生物群落的活动有关。此次科考 期间,在南海北部陆坡东沙群岛以东海域发现了 大量的自生碳酸盐岩,其水深范围分别为550 米~650米和750米~800米,海底电视观察和电 视抓斗取样发现海底有大量的管状、烟囱状、面 包圈状、板状和块状的自生碳酸盐岩产出,它们 或孤立地躺在海底上,或从沉积物里突兀地伸出 来,来自喷口的双壳类生物壳体呈斑状散布其间, 巨大碳酸盐岩建造体在海底屹立,”类似,而规模却更大.
可燃冰的缺点
• 天然气水合物在给人类带来新的能源前景的同时,对人类 生存环境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天然气水合物中的甲烷, 其温室效应为 CO2 的 20 倍,温室效应造成的异常气候 和海面上升正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全球海底天然气水合物 中的甲烷总量约为地球大气中甲烷总量的 3000 倍,若有 不慎,让海底天然气水合物中的甲烷气逃逸到大气中去, 将产生无法想象的后果。而且固结在海底沉积物中的水合 物,一旦条件变化使甲烷气从水合物中释出,还会改变沉 积物的物理性质,极大地降低海底沉积物的工程力学特性, 使海底软化,出现大规模的海底滑坡,毁坏海底工程设施, 如:海底输电或通讯电缆和海洋石油钻井平台等

指向核心素养养成的教学案例·化学篇:指向素养发展的项目式学习教学——以“可燃冰资源开发和利用”为例

指向核心素养养成的教学案例·化学篇:指向素养发展的项目式学习教学——以“可燃冰资源开发和利用”为例
}基础教育诼{f£j


指 陔心素 养养成 的教 学案例 ·化学篇
、 ’ i- _ _-
随着核 心素养概念 的提 出,指 向学科核心素养养 成 的教 学是 什 么样 的? 201 7年 版普 通 高 中化学 课 程标 准 中 明确指 出 :要 重视 开 展 “素 养 为 本 ” 的教 学 ,倡 导 真 实 问题 情境 的创 设 ,开 展 以化 学 实验 为主 的 多种 探 究活 动 ,重视 教 学 内容 的 结构 化 设计 ,促 进 学生 学 习方式 的转 变 。
一 、 指 向 素养 发 展的教 学 设 计
1.项 目式学 习主 题 的确 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的 教 学 模 式 ,将真 实 素 材 贯 穿 课 堂 教学 的核
对 于 化 学 反 应 的 方 向 、速 率 和 限 度 这 一
心 环 节 ,让学 生 通 过 项 目学 习 解 决真 实 、复 内 容 , 普 通 高 中化 学 课 程 标 准 (2017年
总第228期 I 7
i基砝放有砾程l
要 求 学 生 认 识 化 学 反 应 速 率 和 化 学 平 衡 的 综 合 调 控 在 生 产 、生 活 和 科 学 研 究 领 域 中 的 重 要 作 用 。在 学 业 水 平 方 面 ,新 课 标 提 出 ,学 生 需 要 能 运 用 浓 度 、 压 强 、 温 度 对 化 学 反 应 速 率 和 化 学 平 衡 的 影 响 规 律 ,推 测 平 衡 移 动 方 向 及 浓 度 、 转 化 率 等 相 关 物 理 量 的 变 化 ;能 讨 论 化 学 反 应 条 件 的 选 择 和 优 化 ;针 对 典 型 案 例 , 能 从 限 度 、 速 率 等 角 度 对 化 学 反 应 和 化 工 生 产 条 件 进 行 综 合分 析 。

可燃冰 研究报告

可燃冰 研究报告

可燃冰研究报告可燃冰是一种在海洋和极地地区广泛存在的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由水和天然气共同组成的结晶体,外观类似于冰。

目前,全球范围内对可燃冰的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对其开发利用的前景也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主要对可燃冰的特点、开发利用情况以及未来展望进行综述。

可燃冰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可燃冰蕴含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具有潜在的巨大经济价值。

其储量超过传统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总和,极具开发潜力。

其次,可燃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特别是海洋和极地地区。

这些地区相对资源匮乏,可燃冰为这些地区提供了独特的能源资源。

此外,可燃冰还具有清洁环保的特点,相比传统化石燃料,其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硫化物排放极低,对环境影响较小。

目前,全球范围内对可燃冰的开发利用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我国在可燃冰领域的研究始于1990年代,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

2017年,我国在南海海域成功开采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可燃冰试采样品,标志着我国可燃冰研究和开发取得重大突破。

此外,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在积极投入可燃冰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包括美国、日本、加拿大等。

未来,可燃冰的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首先,可燃冰的开发利用可以有效缓解全球能源供应压力。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可燃冰作为一种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可以为全球能源市场提供更多选择。

其次,可燃冰的开发利用可以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海洋和极地地区相对资源匮乏,可燃冰的开发利用可以为这些地区提供重要的经济支柱,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

此外,可燃冰的开发利用还可以减少对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从而实现能源结构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可燃冰作为一种潜在的能源资源,具有丰富的天然气储量、广泛的分布和清洁环保的特点。

目前,全球范围内对可燃冰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面临着诸多技术挑战。

未来,可燃冰的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将为全球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新型可燃冰资源勘探开发技术研究

新型可燃冰资源勘探开发技术研究

新型可燃冰资源勘探开发技术研究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石油和天然气等传统燃料的储量越来越受到限制,人们开始寻找新的能源来源。

近年来,可燃冰成为了备受关注的新能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可燃冰储量庞大,已经被认为是未来能源争夺中的重要资源。

在可燃冰勘探开发方面,各国都在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

本文将从可燃冰资源的背景、开发技术和前景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讨论。

一、可燃冰资源的背景1. 可燃冰的概念可燃冰是一种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类似于冰晶体的物质,其结构多为12面体。

可燃冰存在于深海和极地等低温高压环境中,主要由天然气和水组成。

由于储量庞大,可燃冰被誉为能源宝藏。

2. 可燃冰资源的储量世界各地都有可燃冰资源的储量,据国际能源署估计,全球可燃冰储量达到了3150万亿立方米,其中大部分是位于深海中的。

海洋可燃冰主要分布在北极、南极和西太平洋海域,尤其是日本、韩国、中国、美国等国的海域内发现了大量可燃冰资源。

在中国,可燃冰主要分布在南海和东海等海域,储量庞大,已成为中国能源领域的热门话题。

二、可燃冰开发技术1. 可燃冰开采技术低温高压是可燃冰形成和存在的必要条件,因此可燃冰的开采需要面对高温高压的环境。

目前可燃冰的开采主要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采用水平钻井工艺,在冰层内控制压力和温度,通过管道和泵抽取可燃气。

另一种是采用深水平台技术,将可燃冰采集到水面上,再进行处理。

2. 可燃冰地下储存技术可燃冰储存于地下,为了在维持其结构完整性的情况下提取天然气,需要研究开发可燃冰地下储存技术。

常用的技术方法有:改变地下温度和压力环境、注入助燃气来增加可燃冰释放率等方式。

三、可燃冰的应用前景1. 可燃冰的应用领域可燃冰不仅可以作为重要的燃料资源,同时还可以应用于化学工业、食品保鲜等领域。

在燃料领域,可燃冰可以用来代替煤炭和石油等常规能源。

在化学工业领域,可燃冰可以用来制取天然气化学产品。

在食品保鲜领域,可以使用可燃冰制成冰块,以达到食品保鲜的效果。

一幅图读懂可燃冰开采的基本原理-4页

一幅图读懂可燃冰开采的基本原理-4页

一幅图读懂可燃冰开采的基本原理可燃冰(学名: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能量密度高、分布范围广、资源储量大的非常规能源,人们不断研究可燃冰的最终目的是开发利用可燃冰中所蕴含的能量——天然气。

2017 年 5 月 18 日,中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

以此为标志, 我国已经成为可燃冰勘探开发的前沿领跑者。

那么,你知道海洋可燃冰开采的基本原理吗?像常规油气开采一样直接“抽”出来?NO!顾名思义,可燃冰在地层中是以“类冰状”固体形式存在的,无法直接流动。

像挖煤一样直接把“冰块”挖出来?NO!虽然笔者不排除“挖煤式”开采可燃冰的可能性。

但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如果采用“挖煤式”开采,则必然会引起地层失稳滑塌等工程问题。

另外,可燃冰只有在满足一定的高压、低温条件时,才能稳定以“冰态”存在。

一旦失去这种温度、压力稳定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就可能导致可燃冰由固态发生分解变为甲烷和水。

因此,“挖煤式”开采过程中面临剧烈的相变过程,目前技术无法保证挖掘过程安全可控。

尤其是对海洋可燃冰而言,挖掘式开采一旦失控,可能带来工程、地质、环境的多重灾难。

原位分解法方法?YES!这是目前被大家公认的一种可燃冰开采方法,该方法是在地层原位条件下使可燃冰分解为可以流动的气体和水,然后促使气水进入管道,然后采用类似于开采石油或天然气的方法,将可燃冰分解产生的流体开采到地面上。

也就是说,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可燃冰分解为流体(天然气和水)是可燃冰开采的第一步。

所以可燃冰分解的基本原理也就是可燃冰开采的“根之所在”。

那么,可燃冰分解为流体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呢?这就得从下图说起。

这是一个由温度和压力值构成的直角坐标系。

图中的三条曲线a、b、c分别将温度-压力坐标区间分成了两个区域,即位于其左下方的“高压低温区”和位于其右上方的“低压高温区”。

比如:曲线a将温度-压力坐标区间分为D区域和(A+B)区域,曲线a就叫做可燃冰稳定存在的相平衡边界条件。

当地层温度压力条件O处于(A+B)区域区间时,可燃冰处于稳定状态,以固态稳定填充于地层空隙中。

中国可燃冰开发现状及应用前景

中国可燃冰开发现状及应用前景

中国可燃冰开发现状及应用前景可燃冰,一种新型的能源资源,因具有高能量密度、清洁环保等特点而备受。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可燃冰储量国之一,拥有丰富的可燃冰资源,其开发利用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可燃冰的开发现状及其在能源、工业、环保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

中国可燃冰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海、东海、青藏高原等地。

作为全球最大的可燃冰储量国之一,中国探明的可燃冰储量占全球的1/3以上。

目前,中国已具备成熟的可燃冰开采技术,主要采用水力压裂和解码技术。

通过在目标区域建立钻井,将高压、低温的水注入井中,使可燃冰分解为天然气和水,再通过管道将天然气输送到地面。

(1)现状:中国可燃冰开采处于试验阶段向商业化过渡的阶段,多个国家级和省级科研团队在进行可燃冰开采及利用的研究。

同时,中国政府积极推进可燃冰产业化发展,已有多家能源企业开始进行可燃冰的试采工作。

(2)挑战:可燃冰开采过程中可能会引发地质灾害、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

同时,可燃冰的开采、储存和运输等技术还需进一步完善,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也需要不断完善,以加强对可燃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

可燃冰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资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能源领域,可燃冰可用于替代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可燃冰还可作为船舶、航空器的燃料,满足远距离运输的需求。

在工业领域,可燃冰可用于生产化工原料、合成材料等。

例如,通过可燃冰制备的氢气可以用于生产合成氨、甲醛等化工品;可燃冰还可以作为原料合成聚合物材料,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和环保性。

可燃冰具有较高的燃烧值,可以替代煤炭等传统能源用于城市供暖、区域供冷等领域,减少污染物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可燃冰的燃烧产物只有水和二氧化碳,是一种理想的能源替代品。

未来,中国应加强可燃冰开采、储存、运输等技术的研发与创新,提高开采效率和经济性。

关于可燃冰的研究报告

关于可燃冰的研究报告

关于可燃冰的研究报告可燃冰是一种具有巨大潜力的能源资源,它的开发利用被誉为能源革命的一大突破。

本文将对可燃冰的起源、性质、开发利用以及存在的挑战进行研究和探讨。

可燃冰,学名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由水分子和甲烷分子形成的固态结构物质。

可燃冰主要形成于海底砂土和冻土层中,同时也存在于陆地冰山、天山和高山冰川中。

其在寒冷的高压环境下形成,能源含量丰富,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清洁能源。

可燃冰的发现和开发始于20世纪60年代,但直到21世纪才获得了突破性进展。

可燃冰的开采技术主要有水平钻井、压裂等。

研究显示,全球可燃冰资源量十分丰富,估计储量相当于目前已知化石能源的两倍以上,其中主要集中在亚洲沿海地区和北极。

可燃冰的开发利用可以满足全球能源需求,为世界能源结构的转型提供了新的契机。

然而,可燃冰的利用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可燃冰的开采技术还不够成熟,目前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能够进行试采和开发。

其次,可燃冰的开采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如开采操作可能导致海底地质灾害等风险。

此外,可燃冰的开采和利用对环境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环保政策和技术标准。

在可燃冰的开发利用方面,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化。

首先,需要提高可燃冰的开采技术,包括降低开采成本、提高开采效率等。

其次,需要加强对可燃冰储量和分布的调查研究,以确定可燃冰的开采潜力和可持续性。

最后,需要加大对可燃冰利用技术的研发力度,包括将可燃冰转化为液体燃气、制造氢能源等。

综上所述,可燃冰是一种具有巨大潜力的能源资源,其开发利用对世界能源结构的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可燃冰的开发利用还面临一些技术和环境挑战。

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加强对可燃冰的研究和开发,以实现可燃冰的可持续利用,为人类提供更加清洁和可持续的能源。

《可燃冰---未来的新能源》阅读练习及答案

《可燃冰---未来的新能源》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可燃冰---未来的新能源》一文,回答后面小题可燃冰---未来的新能源①可燃冰的学名为“天然气水合物”,是天然气在0℃和30个大气压的作用下结晶而成的“冰块”。

“冰块”里甲烷占80%99.9%,可直接点燃,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气都要小得多。

西方学者称其为“21世纪能源”或“未来能源”。

②1立方米可燃冰可转化为164立方米的天然气和0.8立方米的水。

科学家估计,海底可燃冰分布的范围约4000万平方公里,占海洋总面积的10%,海底可燃冰的储量够人类使用1000年。

随着研究和勘测调查的深入,世界海洋中发现的可燃冰逐渐增加,1993年海底发现57处,2001年增加到88处。

据探查估算,美国东南海岸外的布莱克海岭,可燃冰资源量多达180亿吨,可满足美国105年的天然气消耗;日本海及其周围可燃冰资源可供日本使用100年以上。

据估计,全世界石油总储量在2700亿吨到6500亿吨之间。

按照目前的消耗速度,再有50~60年,全世界的石油资源将消耗殆尽。

可燃冰的发现,让陷入能源危机的人类看到新希望。

③我国探测表明,仅南海北部的可燃冰储量就已经达到我国陆地上石油总量的一半左右..;此外,在西沙海槽已初步圈出可燃冰的分布面积达5242平方公里。

其资源估算达41万亿立方米。

我国从1993年起成为石油进口国,预计到2016年,石油进口量将增至约1亿吨;2020年将增至两亿吨左右。

因此,查清可燃冰家底及开发可燃冰资源对我国的后续能源供应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战略意义。

我国将投入81亿元对这项新能源进行勘测,摸清可燃冰的家底,有望在2015年进行可燃冰的试开采。

④但人类要开采埋藏于深海的可燃冰,尚面临着许多新问题。

有学者认为,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比二氧化碳要大10~20倍。

而可燃冰矿藏哪怕受到最小的破坏,都足以导致甲烷气体的大量泄漏。

另外,陆缘海边的可燃冰开采起来十分困难,一旦出了井喷事故,就会造成海啸、海底滑坡、海水毒化等灾害。

“可燃冰”开采问题解析

“可燃冰”开采问题解析

“可燃冰”开采问题解析传统开采⽅法(1) 热激发开采法热激发开采法是直接对天然⽓⽔合物层进⾏加热,使天然⽓⽔合物层的温度超过其平衡温度,从⽽促使天然⽓⽔合物分解为⽔与天然⽓的开采⽅法。

这种⽅法经历了直接向天然⽓⽔合物层中注⼊热流体加热、⽕驱法加热、井下电磁加热以及微波加热等发展历程。

热激发开采法可实现循环注热,且作⽤⽅式较快。

加热⽅式的不断改进,促进了热激发开采法的发展。

但这种⽅法⾄今尚未很好地解决热利⽤效率较低的问题,⽽且只能进⾏局部加热,因此该⽅法尚有待进⼀步完善。

(2) 减压开采法减压开采法是⼀种通过降低压⼒促使天然⽓⽔合物分解的开采⽅法。

减压途径主要有两种: ①采⽤低密度泥浆钻井达到减压⽬的;②当天然⽓⽔合物层下⽅存在游离⽓或其他流体时,通过泵出天然⽓⽔合物层下⽅的游离⽓或其他流体来降低天然⽓⽔合物层的压⼒。

减压开采法不需要连续激发,成本较低,适合⼤⾯积开采,尤其适⽤于存在下伏游离⽓层的天然⽓⽔合物藏的开采,是天然⽓⽔合物传统开采⽅法中最有前景的⼀种技术。

但它对天然⽓⽔合物藏的性质有特殊的要求,只有当天然⽓⽔合物藏位于温压平衡边界附近时,减压开采法才具有经济可⾏性。

(3) 化学试剂注⼊开采法化学试剂注⼊开采法通过向天然⽓⽔合物层中注⼊某些化学试剂,如盐⽔、甲醇、⼄醇、⼄⼆醇、丙三醇等,破坏天然⽓⽔合物藏的相平衡条件, 促使天然⽓⽔合物分解。

这种⽅法虽然可降低初期能量输⼊,但缺陷却很明显,它所需的化学试剂费⽤昂贵,对天然⽓⽔合物层的作⽤缓慢,⽽且还会带来⼀些环境问题,所以,⽬前对这种⽅法投⼊的研究相对较少。

新型开采⽅法(1)CO2 置换开采法。

这种⽅法⾸先由⽇本研究者提出,⽅法依据的仍然是天然⽓⽔合物稳定带的压⼒条件。

在⼀定的温度条件下,天然⽓⽔合物保持稳定需要的压⼒⽐CO2 ⽔合物更⾼。

因此在某⼀特定的压⼒范围内,天然⽓⽔合物会分解,⽽CO2 ⽔合物则易于形成并保持稳定。

如果此时向天然⽓⽔合物藏内注⼊CO2 ⽓体,CO2 ⽓体就可能与天然⽓⽔合物分解出的⽔⽣成CO2 ⽔合物。

可燃冰及应用前景

可燃冰及应用前景

可燃冰及应用前景可燃冰是一种特殊的冰晶,主要由水和甲烷组成,其化学式为(CH4)4(H2O)23,由于具有能源效率高、储量丰富等特点,被誉为“冰上的石油”,在全球能源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首先,可燃冰的能源效率高。

可燃冰中的甲烷是一种清洁高效的燃料,其单位质量的燃烧热值高于其他常见的化石燃料。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每吨可燃冰中所含甲烷的燃烧热值相当于4000桶原油。

相比之下,同等质量的煤炭只能提供2000桶原油的燃烧热值,可燃冰燃料的能源密度高、能量利用率高,因此具有更高的能源效率。

其次,可燃冰具有丰富的储量。

全球可燃冰资源储量巨大,尤其是位于深海沉积物中的可燃冰储量更是庞大。

据中国科学院的研究称,中国大陆及近海的可燃冰资源储量估计达到1000亿吨,其中80%以上位于南海。

全球可燃冰资源储量约为3000亿至4000亿吨,相当于碳资源的两倍以上,远远多于传统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

可燃冰的丰富储量将能够为全球能源需求提供持续可靠的补充。

再次,可燃冰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可燃冰可广泛应用于能源领域的发电、采暖、燃料汽车等方面。

由于可燃冰的能源效率高、储量丰富,可以有效增加能源供应,缓解能源短缺和压力。

可燃冰的应用还有助于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环境污染,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另外,可燃冰还可以用作化学原料,生产合成气,制氮肥等,具有广泛的化工应用前景。

可燃冰也可以用于制备透明冰晶材料、冷藏储藏技术等领域。

最后,可燃冰的开采和利用技术已经日渐成熟。

随着可燃冰研究的进展,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进行可燃冰的试采和开发工作。

中国在可燃冰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已经成功实施了多次可燃冰试采,中国海洋石油集团在南海试采的成果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此外,日本、加拿大、美国等国家也纷纷进行了可燃冰的试采和开发,取得了一系列的技术突破和进展。

可见,可燃冰的开采和利用技术逐渐成熟,为可燃冰的应用前景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可燃冰的开发利用及前景(四千字)

可燃冰的开发利用及前景(四千字)

可燃冰的开发利用及前景方霄车辆一班222012322220045引言可燃冰学名天然气水合物,主要成分是甲烷, 又称气冰或固体瓦斯,是一种白色或浅灰色结晶。

可燃冰由海洋板块活动而成。

当海洋板块下沉时,较古老的海底地壳会下沉到地球内部,海底石油和天然气便随板块的边缘涌上表面。

当接触到冰冷的海水和在深海压力下,天然气与海水产生化学作用,就会形成水合物。

作为燃料能源,可燃冰清洁无污染,燃烧放热量大, 1立方米可燃冰可释放出160—180立方米的天然气,其能量密度是煤的10倍,而且燃烧后不产生任何残渣和废气。

可燃冰分布广储量大,可作为石油及天然气等的替代能源。

可燃冰分子中,甲烷分子与水分子间通过范德瓦耳斯力形成稳定结构在点燃条件下甲烷分子被释放。

它是甲烷和水在海底高压低温下形成的白色固体燃料,可以被直接点燃。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石油、煤炭等目前大量使用的传统化石能源枯竭,同时新的能源生产供应体系又未能建立而在交通运输、金融业、工商业等方面造成的一系列问题统称能源危机。

根据经济学家和科学家的普遍估计,到本世纪中叶,也即2050年左右,石油资源将会开采殆尽,其价格升到很高,不适于大众化普及应用的时候,如果新的能源体系尚未建立,能源危机将席卷全球,尤以欧美极大依赖于石油资源的发达国家受害为重。

最严重的状态,莫过于工业大幅度萎缩,或甚至因为抢占剩余的石油资源而引发战争。

比如经常爆发战争的中东国家,大多是为了争夺石油资源战争不断。

而可燃冰是二十一世纪公认的替代能源和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由于石油和天然气逐渐枯竭,全世界对煤炭资源的需求量将提高30%。

按今天的估测看,世界煤炭能源将在155年内全部枯竭。

我国煤炭储量居世界第三位,中国煤的探明储量在2008年已接近16000亿吨。

但如果以人均占有量来计算,却只接近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于煤炭资源中等的国家。

沙特阿拉伯阿美石油公司首席执行官阿卜杜拉·朱马表明,全球可开采原油储量约为5.7万亿桶,目前只开采了1万亿桶,不到总储量的18%,以目前开采速度,全球的原油储量还可以开采100多年。

可燃冰及应用

可燃冰及应用

可燃冰及应用可燃冰是一种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天然冰结构,主要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

它存在于深海沉积物和极地冻土中,是一种富含天然气的固态燃料。

可燃冰可以在地表降温、升压的自然条件下形成,是一种全球广泛分布的资源。

可燃冰具有多种应用价值。

首先,可燃冰作为一种天然气资源,可以替代传统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天然气是一种清洁能源,燃烧后几乎不会产生二氧化碳和颗粒物等污染物,对环境影响较小。

使用可燃冰作为能源可以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可燃冰的开采可以促进相关技术的发展。

可燃冰开采是一项技术难度较高的工程,需要克服在极寒环境和高压条件下抽取天然气的挑战。

开采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了海洋工程、海洋资源开发和相关装备的进步,对于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和促进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可燃冰的应用还可以推动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

可燃冰的开发和利用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提升地方经济发展水平。

对于中国而言,依赖进口石油和天然气的局面不利于能源安全,而可燃冰的开发可以增加我国的能源供给,减少对进口依赖,提升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可燃冰的开采和利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环境保护和安全风险的管理。

可燃冰开采可能对海底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干扰,需要采取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确保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显著破坏。

此外,可燃冰开采的过程中还需关注安全风险,如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和事故,需要进行科学评估和风险管控。

综上所述,可燃冰是一种富含天然气的固态燃料,具有取代传统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潜力。

其开采和利用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并提升能源安全。

然而,在开发利用可燃冰的过程中需注意环境保护和安全风险的管理,保护生态环境和确保安全。

可燃冰的开采

可燃冰的开采
Contents
可燃冰的勘察 国外可燃冰开发研究现状 国内可燃冰开发研究现状
可燃冰开发前景 可燃冰的开采方法
可燃冰的勘察
截至2002年底,世界上已直接或间接发现天 然气水合物共116处(其中海洋就有85处), 直接水合物样品23处。
目前勘察可燃冰最好的两种方法是地震波 法和速声波法。
勘探方 法
我国可燃冰研究开发现状
1990年
中国科学院与 莫斯科大学冻 土专业学者合 作开展室内可 燃冰合成试验 。
1992年
1998年
史斗等人将当时 国外有关天然气 水合物研究的资 料进行整理精选, 翻译出版了中国 第一部关于天然 气水合物研究的 中文资料《国外 天然气水合物研 究进展》。
,中国完成了“中国 海域气体水合物勘测 研究调研”课题,首 次对中国海域的天然 气水合物成矿条件及 找矿远景做了总结。 据专家分析,青藏高 原的羌塘盆地和东海 、南海、黄海的大陆 坡及其深海,都可能 存在体积巨大的可燃
但长期来说,可燃冰作为一种清洁高效、潜力巨大的新能源,将成为继 石油、煤炭、天然气之后的一种主要能源5 可燃冰的开采方法由于可 燃冰非常不稳定,在常温和常压环境下极易分解,所产生的温室效应 要比二氧化碳高10 ~ 20倍。据测算,在可燃冰中固化的甲烷总量相 当于大气中甲烷数量的 3 000 倍。一旦沉睡中的可燃冰矿藏受到扰动, 包括人为的开采和自然的破坏,都可能导致甲烷气体大量逃逸到大气 中,从而导致无法想象的后果。对此,科学家们表示出了担忧: 对于 可燃冰矿藏开采的破坏,可能导致甲烷气体的大量泄漏,释放到大气 层中,造成海啸、海底滑坡、海水毒化、全球气候变暖等灾害。
可燃冰是公认的 21 世纪替代能源和清洁能 源,第 3 期 张颖异等: 新型洁净能源可燃冰 的研究发展开发利用潜力巨大,我国已将 其纳入科技重大项目973 计划,并已成功获 得了天然气水合物的岩心样品。减压法和 综合法是现有水合物开采技术中经济前景 比较好的开采技术。目前,对可燃冰的开 采仍处于试验阶段,要实现工业规模开采 和商业化开采还有很长一段时间。

新能源——可燃冰

新能源——可燃冰

新能源—可燃冰摘要:可燃冰作为一种新能源,具有其它能源无法比拟的优点:它储量大、燃烧后产物不污染环境而且能量巨大。

各国对针对这一新能源展开了研究,并取得了重大进展。

但是在这背后,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比如说可燃冰的主要成分甲烷,它造成的温室效应比CO2更为强烈,如何确保安全是一大问题。

关键词:可燃冰开发利用环境问题研究调查一、可燃冰(CH4·8H2O)可燃冰顾名思义像冰一样的固体点火能燃烧,是一种非常规能源。

通俗地说,就是水包含甲烷的结晶体,它是天然气分子(除氢、氦和氖外)充填在水的晶体笼架中形成的冰状固体物,又叫(天然)气水合物或固体气。

由于可燃冰中以甲烷(大于90%)为主,故也称甲烷水合物。

充甲烷的可燃冰l立方米可产出气164立方米和水0.8立方米,其能量密度是煤和黑色页岩的10倍左右,是一种能量密度高的能源。

要形成可燃冰,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低温(O。

1 0℃);由于需要同时具备高压和低温的环境,它们大多分布在深海底和沿海的冻土区域,这样才能保持稳定的状态。

二是高压(>IOMPa或水深300m及更深);可燃冰是自然形成的,它们最初来源于海底下的细菌。

海底有很多动植物的残骸,这些残骸腐烂时产生细菌,细菌排出甲烷,当正好具备高压和低温的条件时,细菌产生的甲烷气体就被锁进水合物中。

三是充足的气源。

由于形成条件的制约,可燃冰通常仅分布在海洋大陆架外的陆坡、深海和深湖以及永久冰土带。

二、可燃冰的研究历史可燃冰的研究由来已久,可追溯到二百多年前。

18—19世纪是在实验室内小规模的研究。

1778年和1811年分别实验成功二氧化硫水合物和氯气水合物,此后至20世纪30年代前,实验获得了甲烷、乙烷、丙烷、异丁烷,氮、二氧化碳、硫化氢、氩、氪和氙等各自的水合物。

30年代初苏联学者在西伯利亚输气管道中首次发现了自然形成的可燃冰,1946年苏联学者最先提出在永久冻土带有可燃冰的假想。

上世纪60年代开始,苏联、美国、德国、荷兰相继开展水合物的结构和热动力学研究。

现代文阅读可燃冰题目及答案

现代文阅读可燃冰题目及答案

现代文阅读可燃冰题目及答案①当人们想到能源时,脑海中总是出现燃烧和火焰,而把冰块看作是与之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

但是今天,科学家却发现一种在特定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并稳定存在,广泛分布在潜海底层沉积物、深海大陆斜坡沉积地层和高纬度极地地区永久冻层中的天然气水合物——一种似冰状的白色固体物质,因含有大量甲烷而可燃,所以也被称为“可燃冰”。

②可燃冰是天然气(甲烷类)被包进水分子中,在海底低温与压力结晶形成的。

形成可燃冰有三个根本条件。

首先,可燃冰在零度以上可以生成,在20℃时便要分解,而海底的温度一般都在2℃~4℃;其次,可燃冰在零度时,30个大气压以上就可以生成,而以海洋的深度,30个大气压很容易保证,并且压力越大,水合物就越不容易分解,就越稳定;最后,海底的有机物沉淀,期中富含的碳经过生物转化,可形成充足的甲烷气源。

海底的地层是多孔介质,在温度、压力和气源三者具备的条件下,便会在介质的空隙中生成可燃冰的晶体。

③可燃冰是1972年由前苏联科学家在北极圈内首次发现并确认的,随着美俄科学家不断地探测,到目前为止,估计全球可燃冰储藏量高达石化燃料储藏量的2倍,勘探出的储藏地区包括30个海洋储藏地和8个燃料储藏池。

④据科学家测算,1立方米的可燃冰,在常温常压下可释放164立方米甲烷气体和0.8立方米的淡水。

甲烷是人们可以用来燃烧发电的可燃气体,而且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污染物质。

可燃冰将成为21世纪极具潜力的干净新能源。

⑤假设要可燃冰早日造福于人类,关键是要找出平安有效地开采方法。

目前考虑的开采方案有几种:热解法、降压法和“置换法”。

但这些方法都面临着一个如何收集甲烷气体的问题。

甲烷气体是温室气体之一,一旦散失,会严重破坏环境。

而且可燃冰的开采还可能会造成大陆架边缘动乱,引发海底塌方并导致灾难性的海啸。

因此,可燃冰的开发利用还面临着种种难题。

但我们相信,随着人类对可燃冰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些难题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得到解决。

可燃冰常见的开采方法

可燃冰常见的开采方法

可燃冰常见的开采方法(一)、传统——加热法与减压法加热法,顾名思义就是将可燃冰层以对流法、电磁加热法[参考文献6]等直接升温,将可燃冰分解为天然气与水,并且直接以管线收集天然气。

减压法则是以管线导出可燃冰层下方的气体或流体,使可燃冰层的压力变小。

此时,可燃冰中的“冰”就会因为压力下降而液化成为水,使得天然气被释放。

(二)、新型——二氧化碳置换开采法这个方法可说是传统加热法的进化型态,两者都是以同样的原理运作,即:使可燃冰升温,让水合物中的天然气释放出来,并加以收集。

那么,二氧化碳置换法为什么是进阶版的加热法呢?原因就在于这种方法能在开采可燃冰的同时,将一部份的二氧化碳转为水合物,封存在海底。

以环保的角度来说,简直可以称得上是高收益。

此方法的核心概念是利用天然气水合物和二氧化碳水合物保持稳定时的压力差进行开采,意思就是,当我们把压力控制在特定范围下,天然气水合物就会分解,而适合这个压力的二氧化碳水合物就会形成。

图六是二氧化碳置换法的示意图,图中(A)是开发前蕴藏可燃冰矿藏的海床。

开采时,如图(B)所示,我们需要在可燃冰矿层的上方及下方都注入二氧化碳,下方那一层是主要运作的区域,而上方则用以阻隔并稳定海床。

接着,因为压力被控制在适合二氧化碳水合物生成的范围,因此当这种水合物逐渐生成并放热时,最靠近底层的可燃冰就会被这些热量分解,转化出大量甲烷。

此时如图(C),这些甲烷会被导管收集,所以下方的二氧化碳就会上移、填补空缺,然后持续生成二氧化碳水合物,使更多的可燃冰分解、释放甲烷。

在这种连锁反应下,我们就可以达到在不断释放可燃冰中甲烷的同时,不断(以水合物的形式)封存注入至海床中的二氧化碳。

(三)、新型——固体开采法最初的固体开采法是直接采集可燃冰固体,并将可燃冰固体移至浅水海域后加以分解,因为若是以物理或化学方法就地分解,会产生消耗能源,而且经费昂贵。

之后,固体开采法也衍生出了另一种更进阶的方式,称为“混合开采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法 综合法是综合利用降压法和热开采技术的优点对 天然气水合物进行有效开采。其具体方法是先用 热激法分解天然气水合物,后用降压法提取游离 气体 ( 图 8) 。目前,这种方法已得到了人们的广 泛推崇,已投产的俄罗斯 Messoyakha 气田和加 拿大Mackensie 气田均以该法为主要开采技术, 其技术在国内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19]。图 8 综合法开采原理
可燃冰的发展前景
天然气几乎是燃烧值最高的常规能源形态,燃烧时,1 m3天然气释放 的热量几乎是 1 kg 煤炭的 3倍,1 kg 汽油的2 倍。1 m3可燃冰等于 164 m3的常规天然气藏,是其他非常规气源岩 ( 如煤层、黑色页岩) 能量密度的 10 倍,是常规天然气能量密度的 2~ 5 倍,粗略算下来, 1 m3的可燃冰,其燃烧值竟约等于0. 5 t 煤炭。可满足人类 1 000 年 的能源需要,这与其他常规化石能源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据推算,目 前已经发现的石油储备量还可用 40 年,天然气还可用70 年,煤炭还 可用 190 年。当全世界的石油煤炭资源将消耗殆尽的时候,可燃冰的 发现,让陷入能源危机的人类看到新希望。但是,虽然全世界天然气 水合物资源量非常可观,除了小型现场试验之外,目前唯一实现开采 的只有俄罗斯的麦索亚哈天然气水合物气田,全球未来的天然气水合 物产量尚不确定。目前,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天然气水合 物资源的勘测与评估,天然气水合物基础物理化学性质的研究、天然 气水合物开采模拟与环境评价以及天然气水合物储运与利用方面。根 据近年来试验性开采的成果和技术进步来看,2015—2020 年发达国 家实现工业规模开采天然气水合物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要实现商业 开采则值得探讨。
少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可燃冰的研究 与调查勘探。美国、日本、印度等国近年 来纷纷制订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开发战略和 国家研究开发项目计划
国外可燃冰开发利用现状
美国
1981年投入800万美元制订了天然气水合物10年研究计划; 1998年又把天然气水合物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能源列入长 远计划,每年投入2000万美元,准备在2015年试开采。
日本
日本经济产业省已从2000年开始着手开发海底天然气水合 物,开发计划分两段进行,前5年对开采海域的蕴藏量和分布 情况进行调查,从第3年开始就打井以备调查用,之后5年进 行试验性采工作,2010年以后实现商业生产。
韩国
产业资源部制订了《可燃冰开发10年计划》,计划投入总计2257 亿韩元,用以研究开发深海勘探和商业生产技术。印度在1995年 制订了5年期《全国气体水合物研究计划》,由国家投资5600万美 元对其周边海域的天然气水合物进行前期调查研究。
地震波法
最简单且常用的方法,首先将地震波在岩 石层和天然气水合物层的差异记录在滤 波器中,然后对其进行检测、判断勘测速 度最快,而且可以水、陆通行
勘探方 法
速声波法
速声波法是利用声波在天然气水合物、海 水和岩石层之间的传播速度不同,而且前者 明显最快,接着再利用物理及化学法,并根 据扩散原理,判定浓度最大的区域对应的一 定是矿藏的中心位置,通过测量多个点,进 而便可给出矿藏的图示
国外可燃冰开发利用现状
目前,美国、俄罗斯、荷兰、加拿大、日本等国探测可燃 冰的目标和范围已覆盖了世界上几乎所有大洋陆缘的重要 潜在远景地区以及高纬度极地永冻土地带和南极大陆陆缘 区,同时,俄、美、加等国通过地震勘探工作,已查明在北极 地区有大量正在形成的天然气水合物。 据日本经济产业省专家小组会议2008年8月18日在东京发 表的一份文件所说,日本政府将在一个叫作Nankai海槽的 深海沟中进行冰冻甲烷的试验性生产。韩国已成功完成 《可燃冰开发10年计划》第一阶段任务,确认韩国周边海 域海底可燃冰矿藏,并对储藏量进行初步估计; 2008~2011 年,韩国将完成对周边海域进一步勘探工作;2012~2014年, 对周边海域发现的可燃冰矿藏储量进行最终确认,研发可 燃冰商业生产相关技术。
可燃冰是公认的 21 世纪替代能源和清洁能 源,第 3 期 张颖异等: 新型洁净能源可燃冰 的研究发展开发利用潜力巨大,我国已将 其纳入科技重大项目973 计划,并已成功获 得了天然气水合物的岩心样品。减压法和 综合法是现有水合物开采技术中经济前景 比较好的开采技术。目前,对可燃冰的开 采仍处于试验阶段,要实现工业规模开采 和商业化开采还有很长一段时间。
可燃冰的开采
可燃冰的开采可分为减压开采、注化学药剂开采、 CO2置换开采等,国际上对如何开采可燃冰尚没有 可靠的方法,基本上处于研究、试验阶段。目前对 可燃冰的试采中,一般要先开凿一口1200m深的钻 井,直通到可燃冰层,然后注入温水,让可冰溶于温 水中,抽回地面进行分离。具体实施可以利用双重 结构管道,在含水合物层打钻,在内侧管道注入高压 温水,从外侧管道收回水合物,使其转化为甲烷气体。 这一开采方法被认为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但是这 项工作也仍处在初级探索阶
从天然气水合物 的相平衡 ( 图3) 角图 3 天然气水 合物分解机理度 可以看出,升高 水合物的环境温 度、降低水合物 所处的压力、通 过化学方法改变 相平衡曲线等都 可以实现天然气 水合物的分解
开采方法
1. Description of the business
加热法
减压法
4. Description of the business
添加化学试剂法 通过从井孔向水合物储层泵入化学试剂 ( 图 6) ,如盐水甲醇、乙醇、乙二醇、丙三醇 等[17],改变水合物形成的相平衡条件, 降低水合物稳定温度,引起水合物的分解。 化学试剂法较热激发法作用缓慢,费用昂 贵,但确有降低初始能源输入的优点。图 6 添加化学试剂法开采原理图
CO2置换法 近期有学者提出用 CO2置换开采 ( 图 7) , 将CO2通入天然气水合物储层,通过形成 二氧化碳水合物放出的热量来分解天然气 水合物,同时可以用来处理工业排放的 CO2,发展低碳经济。图 7 CO2置换开采 法原理
,我国南海北部可 燃冰钻探顺利结 束,科学家共在3 个工作站位成功 获得高纯度的可 燃冰样品。.
我国可燃冰开发利用现状
2008年10月,我国首艘自主研制的可燃冰综 合调查船“海洋6”号在武昌造船厂下水
可燃冰开发前景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溢散气体,因此开采时最易泄漏,如果控制不住,极 易造成“井喷”。大量可燃冰排出后会造成强烈的温室效应,破坏海洋 的稳定平衡,加剧气候变暖,并对海洋本身也有极大的危害,甚至造成大 陆架边缘的动荡,导致灾难性海啸,同时也会危及海底油气管线、水下 电缆等设施。因此,对这种新能源的开发利用重要的是要突破一系列的 技术难题。目前可燃冰的开采成本高达200美元/m3,折合成天然气要1 美元/m3,这也是勘测、开采可燃冰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由以上种种来 看,短时间内,可燃冰成为新能源只是人类的一个希望。 但长期来说,可燃冰作为一种清洁高效、潜力巨大的新能源,将成为继 石油、煤炭、天然气之后的一种主要能源5 可燃冰的开采方法由于可 燃冰非常不稳定,在常温和常压环境下极易分解,所产生的温室效应 要比二氧化碳高10 ~ 20倍。据测算,在可燃冰中固化的甲烷总量相 当于大气中甲烷数量的 3 000 倍。一旦沉睡中的可燃冰矿藏受到扰动, 包括人为的开采和自然的破坏,都可能导致甲烷气体大量逃逸到大气 中,从而导致无法想象的后果。对此,科学家们表示出了担忧: 对于 可燃冰矿藏开采的破坏,可能导致甲烷气体的大量泄漏,释放到大气 层中,造成海啸、海底滑坡、海水毒化、全球气候变暖等灾害。
勘测
在我国南海的西沙海槽地区,地震波法勘探 100km以上的海洋波面,发现大约有1/3面积 的地震反射波与天然气水合物的地震反射波 很相像,并由此推断那里存在着丰富的可燃冰。 富含甲烷的天然气水合物层中肯定会有一定 数量的气体扩散出来,使得局部甲烷的含量高 于周围地区。
国外可燃冰开发利用现状
国外可燃冰研究开发现状迄今,世界上至
我国可燃冰研究开发现状
2000年,
十一五”期间
2007年6月
,“863”计划海洋技
国家批准设立 了水合物专项 “我国海域天 然气水合物资 源勘测与评价 ”。“
术领域设立了“天 然气水合物勘探开 发关键技术”重大 项目。国家科学技 术部制订的《国家 重点基础研究发展 计划(“973”计划)“十 一五”发展纲要》 中,大规模新能源— ——天然气水合物 的探索研究被列为 能源领域重点研究 方向。
开发可燃冰带来弊
1.可燃冰与全球温室效应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据统计,CH4的温室效应要比CO2整整大21倍。虽然目前大气中 的甲烷总量并不高,仅仅占到二氧化碳总量5%,但甲烷对温室 效应的“贡献”却高达15%。一旦可燃冰作为新型能源大量开采, 则在开采过程中势必会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甲烷气体,这将进一 步加剧全球的温室效应,同时极地、海水和地层的温度也将随之 升高。久而久之,深埋在海底或地下的可燃冰会自动分解,大气 的温室效应的加剧将形成恶性循环。 2.海底可燃冰的不断分解将导致斜坡稳定性降低进而使得海底滑 坡现象日趋严重。 3.破坏海洋中的生态平衡。研究表明,在开采过程中向海洋排放 的大量甲烷气会与海水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导致海水中氧气含量 降低,一些喜氧生物群落将会面临物种灭绝的危险;另一方面, 将会使海水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造成生物礁退化,进而破坏而使天然气水合物稳定的相平衡曲 线移动,从而达到促使水合物分解的目的。一般是在水合 物层之下的游离气聚集层中降低天然气压力或形成一个天 然气空腔 ( 可由热激发或化学试剂作用人为形成) ,使与 天然气接触的水合物变得不稳定并且分解为天然气和水 ( 图 5) 。在该方法中,由于没有额外的热量注入水合物开 采层,分解所吸收的热量必须由周围物质提供,但是当水 合物分解吸收的热量达到一定程度,水合物周围环境温度 降低会抑制水合物的进一步解[16]。研究表明,这种方 法在气体全面分解过程中有利于控制开采气体的流量,适 合于那些储藏中存在大量自由气体的水合物储层,是现有 水合物开采技术中经济前景比较好的开采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