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_小说_看莫泊桑的文学创作观
从《羊脂球》探讨莫泊桑在文学上的创作观
从《羊脂球》探讨莫泊桑在文学上的创作观作者:彭凡来源:《大观》2015年第05期摘要:时代造就作家,一个作家的文学反映了其生活的时代,作为批判现实主义杰出作家之一的莫泊桑,他生活于19世纪的法国,当时社会变革,两种社会制度交接,矛盾尖锐,作家和诗人们不满于现状,把现实中困惑、矛盾、憧憬的复杂情感寄托到文学当中,以此寻找精神慰藉,表达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不同于这种绝对真实或者浮夸浪漫的小说情感,莫泊桑通过对生活细致的观察和分析,密切关注社会中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平凡的生活小事作为创作题材,从细节打动读者,可以说,当时的社会背景对于莫泊桑创作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以《羊脂球》为例,对莫泊桑的文学创作观进行简单探讨。
关键词:独特性;真实性;构思巧妙;语言朴实莫泊桑一生的作品很多,其中大多数作品在问世以后都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其中的代表作是1880年问世的《羊脂球》,一夜之间,莫泊桑声名大作,可以说,由此莫泊桑开始了他的作家之路,在十年内,写下300多部短篇和6部长篇小说。
他的短篇小说尤其受人关注,不仅在当时深受人们的喜爱,在后世也受到了人们的追捧,不愧为“世界小说之王”。
《羊脂球》反映了他独特性、真实性、理构巧妙、语言朴实的文学创作观,在当时独树一帜,开辟出一种新的文风并获得巨大成就,当然,这些创作观在其他作品得到了体现。
一、《羊脂球》概述《羊脂球》讲述了普法战争时期一个爱国女子在同伴的胁迫下不得不出卖自己身体而最终却遭到唾弃的事,全文把妓女这样一个反面人物作为主人公,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和道德观念。
莫泊桑通过同伴们对羊脂球的态度描写羊脂球的悲惨命运,揭露了资产阶级自私自利的本性,他们的丑恶嘴脸暴露无遗,控诉资产阶级和侵略者的罪行,对受害者的遭遇给予同情和其爱国心给予充分肯定,对侵略者和政策阶级给予强烈批判,向读者明确传达出了作者的态度:有时候看似肮脏的人才是真正值得尊重的,而表面光鲜亮丽的人不一定是道德的践行者。
莫泊桑写作风格特点及例子
莫泊桑写作风格特点及例子莫泊桑是十九世纪后期自然主义文学潮流中仅次于左拉的大作家。
他继承了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传统,又接受了左拉的影响,带有明显的自然主义倾向。
他在相当短暂的一生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文学成就。
他既是一系列著名长篇小说的作者,更是短篇小说创作的巨匠。
他数量巨大的短篇小说所达到的艺术水平,不仅在法国文学中,而且在世界文坛上,都是卓越超群的,具有某种典范的意义,所以人称“短篇小说之王”。
作数量最大、成就最高的作家,三百余篇短篇小说的巨大创作量在十九世纪文学中是绝无仅有的;他的短篇所描绘的生活面极为广泛,实际上构成了十九世纪下半期法国社会一幅全面的风俗画;更重要的是,他把现实主义短篇小说的艺术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他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主要就是由他短篇小说的成就所奠定的。
莫泊桑短篇小说的题材是丰富多彩的,在他的作品里,形形色色的社会生活,如战争的溃败、上流社会的喜庆游乐、资产者沙龙里的聚会、官僚机构里的例行公事、小资产阶级家庭的日常生活、外省小镇上的情景、农民的劳动与生活、宗教仪式与典礼、酒馆妓院里的喧闹,等等,都有形象的描绘;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的人物,从上层的贵族、官僚、企业家到中间阶层的公务员、自由职业者、小业主,到下层的工人、农民、流浪汉以至乞丐、妓女,都得到了鲜明的勾画;法国广阔天地里,从巴黎闹市到外省城镇以及偏远乡村与蛮荒山野的风貌人情,也都有生动的写照。
在广阔的艺术视野与广阔的取材面上,莫泊桑的短篇显然超过了过去的梅里美与同时代的都德,而在他广泛的描写中,又有着三个突出的重点,即普法战争、巴黎的小公务员生活与诸曼底地区乡镇的风光与逸事。
由于莫泊桑亲身参加过普法战争,他在当代作家中就成为这一历史事件最有资格的描述者。
他对战争的所见所闻是那样丰富,而他的体验感受又是那么深切,因此,他在整个创作的历程中始终执着于普法战争的题材,写出了一批以战争为内容的短篇。
毫无疑问,他是对这场战争描绘得最多的法国作家,可以说,这一历史事件由于有了莫泊桑才在法国文学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莫泊桑全集》读后感
《莫泊桑全集》读后感
《莫泊桑全集》是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情感体验。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莫泊桑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在全集中,莫泊桑塑造了许多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每一个角色都有着鲜明的
个性和生动的情感。
他们或是悲剧的主人公,或是荒诞的喜剧角色,或是令人心酸的爱情故事的主角。
通过这些人物的塑造,莫泊桑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生活的真实和多样性。
在《莫泊桑全集》中,我最喜欢的作品是《羊脂球》。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平
凡的人在面对困境时的无奈和无助,以及他最终选择自我牺牲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莫泊桑深刻地揭示了人性中的善良和悲悯,让人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温情和感动。
除了《羊脂球》,《莫泊桑全集》中还有许多其他精彩的作品,每一个故事都
有着独特的情感和人生哲理。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我不仅感受到了莫泊桑的文学才华和情感深度,也深刻地体会到了生活中的真实和多样性。
总的来说,读完《莫泊桑全集》给我的感触很深。
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莫泊桑
作为一位伟大文学家的才华和情感,也让我对人性和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通过这部作品,我学会了感恩生活,珍惜每一个瞬间,也体会到了人性中的善良和悲悯。
希望能够通过这篇读后感,与更多的读者分享对《莫泊桑全集》的感悟和体会。
关于莫泊桑的文学常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关于莫泊桑的文学常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莫泊桑是法国著名的作家,他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邃的思想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深入探索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现实的残酷性,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本文将介绍莫泊桑的生平和文学风格,并探讨他对现代文学的巨大影响。
莫泊桑生于1850年,逝世于1893年,他的一生都在追求文学创作和思想表达的道路上。
他通过自己的作品揭示了当时法国社会的不公正和不平等现象,以及人们内心的挣扎和痛苦。
他的作品汲取了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思想,以真实和生动的方式展现了人类的复杂性。
莫泊桑的文学风格独具特色,他以细腻入微的笔触刻画人物形象,通过对人物内心的描写,展示了人性的种种迷茫和矛盾。
他的作品常常以写实的手法呈现,直接触及读者心灵的最深处。
同时,莫泊桑的作品也熔铸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洞察,使得他的作品更具感染力和思想深度。
莫泊桑的文学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引发了一系列关于人性、社会问题以及道德伦理的讨论,激发了许多作家对文学表达的探索。
他的作品也因其超越时代的主题和普世的艺术价值而被广泛传播和阅读。
莫泊桑的作品中,尤其以《羊脂球》、《姑娘的一生》和《笑面人》等为代表的作品被誉为经典之作,深受读者和评论家的称赞。
总而言之,莫泊桑是一位杰出的作家,他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影响了后世文学界。
通过对他生平和文学风格的介绍,本文旨在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莫泊桑的文学常识,并认识到他对现代文学的重要贡献。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整体的布局和组织方式,通过合理的结构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文中的内容。
本文的结构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引出文章要讨论的主题——莫泊桑的文学常识,并对整篇文章的概况进行简单描述。
其目的是吸引读者,引起他们对莫泊桑的兴趣,并明确文章的目的。
正文部分是文章的核心部分,对莫泊桑的生平和文学风格进行详细介绍。
在莫泊桑的生平部分,可以涉及他的早年经历、教育背景、个人生活等方面的内容,以使读者对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羊脂球莫泊桑读后感
羊脂球莫泊桑读后感《羊脂球》是法国文学家莫泊桑的一部短篇小说,通过讲述一个小贩为了生计而去偷羊脂球的故事,揭示了社会不公和人性的丑恶。
这个故事让我深思,引发了我对人性和社会的反思。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小贩,他为了生计而去偷羊脂球,结果被抓住并受到了严厉的惩罚。
这个故事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贫富差距。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生来就拥有财富和地位,而有些人却为了生存而去偷窃。
社会的不公让人感到悲愤,让人对这个世界产生了怀疑和不满。
故事中的小贩是一个充满了人性的复杂的角色。
他为了生计而去偷羊脂球,这是出于对生活的无奈和对贫困的恐惧。
他并不是一个坏人,而是被社会逼迫的受害者。
这让我想起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人,他们为了生存而去偷盗,这并不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坏人,而是因为他们被社会所逼迫。
这让我对人性产生了深刻的思考,人性是复杂的,它受到了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故事中的羊脂球是一个象征,它代表了财富和地位。
人们为了得到羊脂球而不择手段,这让人感到悲哀。
在这个世界上,财富和地位成了人们追逐的目标,而忽略了人性和道德。
这让我对这个世界产生了深深的忧虑,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和追求,不要让财富和地位成为我们生活的唯一目标。
《羊脂球》是一部充满了思想的作品,它让我对人性和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反思。
这个世界充满了不公和贫富差距,我们应该努力改变这种现状,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同时,我们也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追求,不要让财富和地位成为我们生活的唯一目标。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过上真正有意义的生活。
《莫泊桑短篇小说集》读后感(精选21篇)
《莫泊桑短篇小说集》读后感(精选21篇)《莫泊桑短篇小说集》读后感(精选21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莫泊桑短篇小说集》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莫泊桑短篇小说集》读后感篇1《莫泊桑短篇小说集》收入了多篇莫泊桑的代表作品,其中包括《项链》《羊脂球》等经典名篇。
本书中短篇小说所描写的生活面十分广泛,它们构成了19世纪下半期法国社会一幅全面的世俗图,包括普法战争,巴黎的小职员的生活与法国诺曼底地区的城乡风光与琐事。
所以当你在读这本书的期间,肯定会被莫泊桑那引人入胜的情节所吸引。
当然,莫泊桑在写作的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在他还未成名时,便遇到了一个令他焦急万分的问题。
原来,他从小酷爱写作,并孜孜不倦地写下了许多作品,但这些作品并没有什么特色,因此一直没有成名。
莫泊桑很疑惑,便去找他的师父福楼拜,希望能通过福楼拜的指导解决这个问题。
于是福楼拜便让他去观察自家门前来往的马车并记录。
然而,莫泊桑并没有发现马车有什么好写的。
于是,他登门再次拜访,通过福楼拜的又一次的点拨,莫泊桑终于找到了写作的技巧,从门前经过的马车身上获得了丰富的材料。
在那之后,他通过孜孜不倦的学习与努力,积累了许多素材,并以短篇小说《羊脂球》一举成名,成为了“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的其中之一。
读完,《莫泊桑短片小说集》,让我明白了他为何会举世闻名,同时也让我若有所思,一个小职员与著名作家之间的联系少而极少,但莫泊桑硬是让一个小职员变成了小说巨匠。
并让我们明白了只要肯付出努力,就会有收获!《莫泊桑短篇小说集》读后感篇2《莫泊桑短篇小说集》这本书我已经阅读过很多次了,第一次在书店看到这本书,认为是名人的作品,觉得有必要读一读。
看了之后就被深深地吸引了。
这本书,没有太过于华丽的辞藻和语句,十分平淡,甚至有些庸俗,但也正因为如此,它读起来才更平易近人,更加现实和亲切,十分有趣。
莫泊桑作品的读后感(精选10篇)
莫泊桑作品的读后感(精选10篇)莫泊桑作品的读后感(精选10篇)莫泊桑作品的读后感1这篇文章说的是,有一个科员,他的妻子非常非常的吝啬,一分钱不舍得多花,因此,他用的东西的质量也可想而知,所以,他的同事总是笑话他,看不起他。
特别是他那把净是补丁的雨伞,让他感到很自卑。
一天,他又被笑话了。
他愤怒的对妻子说:你一定要给我买一把新的雨伞,至少是20法郎!他的妻子给他买了一个18法郎的,心如刀割,恶狠狠地对他说:你一定要用这把伞至少五年!这个科员终于在同事面前炫耀了一回,他很是高兴。
可是,不到一天,这把伞的伞面就给烧了。
妻子好像被割了一块肉似地,咒骂着她的丈夫。
突然,一个念头从她的脑子里蹦了出来她们家买了火灾意外保险,这是被烧坏的,可以去要保险金。
第二天,她真的拿着这把伞去了保险公司。
接待她的人感到十分的惊讶,因为从来没有因为一把雨伞有来要保险金的。
最后,那个人对她说:夫人,要不这样吧,你先去商店换个伞面,把单据拿来,有我们公司给你报销。
她欣然同意,高高兴兴的来到一家伞面质量最好的商店,说:请给我换个伞面,要最好的,我不在乎钱!这就是一个像鲁迅笔下杨二嫂的那种小市民形象的人物,在她自己掏腰包时,非常心疼,而到了可以报销的时候,就要最贵最好的伞面,贪图小便宜,吝啬,从我不在乎钱!和你一定要用这把伞至少五年!就可以十分明显的表现出来。
难道她真的是穷吗?不,她的丈夫是一个科员。
做人不要太吝啬,该花的钱就是要花的。
精打细算,会过日子是褒义词,可这样的苛刻可不叫精打细算了,而是叫吝啬,抠门这可是个贬义词!莫泊桑作品的读后感2《绳子》讲述的是一件小事,但其结局是令人心酸的。
奥什科纳老爹在戈代维尔这一小镇的集市上赶集。
他看见地上有一根绳子,处于节俭,便想捡回家用,刚巧被他的仇人马具皮件商玛郎丹瞧见了。
正好有个商人在集市上丢了一只皮包,玛朗丹便放出谣言说是奥什科纳老爹捡到的。
人们都在指责奥什科纳捡到皮包不归还主人,而他自己却有口难辩。
莫泊桑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2013-08理论研究莫泊桑是世界文坛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之一。
他善于从生活中选取广泛的题材,创作了近三百篇中短篇小说,从不同的角度形象地反映现实生活,从时间上看,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前后法国的社会生活都是他涉足的范围;从地区看,城市、农村、国外等无处不写;从人物看,各种职业、多个阶层,无所不包。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题材丰富,剪裁得体莫泊桑通常把确定的主题,高度凝练地集中到几个场景和场面中去表现。
例如《蛮子大妈》,小说特别突出“蛮子大妈”临刑前的一幕:她同时拿出两张纸,一张是报告儿子牺牲的信件,另一张是她记下四名普国士兵姓名地址的纸单。
他要求通知他们家里,并对普军军官说:“您将来要写出这件事的来由,要告诉他们的父母说是我干的……请您不要忘了。
”然后从容地等待处决。
作者截取了普法战争中一个很小的片段,生动地反映出法国人民对侵略军的深仇大恨,更可贵的是有深度地揭示了这场战争真正的受害者不止是法国人民,也包括普鲁士人民,两张纸就是这种实际情况凝练而巧妙的艺术概括。
又如《羊脂球》,莫泊桑选取了一个处于最底层、受人歧视的妓女作为正面人物来描绘,已是与众不同,他将这个妓女同形形色色、道貌岸然的资产阶级人物做了对比,后者为了自身利益,不但连普通的爱国心都没有,甚至在人格上和礼仪上也相形见绌,这样的描写更是别出心裁。
二、冷静客观,思想深刻虽然莫泊桑善于描写人情世态,但是在情感表达上,尽力做到客观、冷静,这并不意味着小说不表现倾向性,他是要让倾向性和思想性在人物、情节和场面中自然地流露出来。
如,《流浪人》中的朗台尔年轻力壮做得一手好木活,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席卷西方,他外出到处寻找工作,毫无结果,当风霜饥饿逼得他走投无路时,他不得不偷,酒醉中又糟蹋了一个姑娘,被判处二十年徒刑。
显然,木匠朗台尔是被冷酷的现实生活逼进了死胡同。
作者在小说中并没有表示任何具体意见,但不难看出作者的创作意图是揭露社会的黑暗面以及犯罪的社会根源。
莫泊桑的主要文学成就是什么
莫泊桑的主要文学成就是什么莫泊桑是19世纪后半叶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人称“短篇小说巨匠”,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莫泊桑的文学成就,希望能帮到你。
莫泊桑的文学成就莫泊桑是法国著名的文学家,他特别擅长描写短篇小说,并且也被人们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可见其文学成就之辉煌。
莫泊桑的主要成就都集中体现在文学领域,他也曾被人夸赞是法国文坛中最为卓越的天才。
莫泊桑总共创作了三百多篇小说,这些小说都是他极高大文学成就的体现。
莫泊桑的主要成就有三个方面,一是他开启了全面创作的文学年代,二是他改变了人们对于小说创作的认识,三是影响了人们对于小说艺术的看法。
莫泊桑大部分时光都用于小说创作之中,当他的《羊脂球》发表之后,影响非常大,很多人都因为这一部作品而开始了文学创作,法国文坛上一时间涌现出了百花齐放的场面,但是最终都悉数没落。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创作方法十分特别,也让人们感觉到了莫泊桑文学创作的新鲜生命力,并且让他快速地跻身于世界一流的文学创作之中。
此外,莫泊桑的细腻文笔也受到了人们极大的追捧,他的悲观主义色彩也成为世界文坛一道独特的风景。
莫泊桑的成就其实还有很多,他的创作手法以及文章的布局构思,都十分的精巧别致,也都成为了人们争相模仿的对象。
莫泊桑受到了很高的礼遇,他在晚年的时候因为疾病的困扰而创作了一些长篇小说,虽然不及短篇小说享誉世界,但也有着极高的艺术成就。
莫泊桑的写作风格莫泊桑是法国著名的文学家,他在小说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莫泊桑写作风格一直以来都是文学界比较关心的。
那么莫泊桑写作风格是什么呢?莫泊桑十分擅长写短篇小说,并且也取得了十分惊人的成功。
莫泊桑在创作小说的时候,取材非常有特点,他从来都不选取十分轰轰烈烈的'事例,而是从一些细小的平凡琐事截取出典型的生活片段,然后再通过对素材进行加工,能够以小见大的烘托出人物形象特征。
莫泊桑写作风格主要有三个十分鲜明的特征,首先是他喜欢选取细小的事例,比如在莫泊桑的《项链》中,莫泊桑就是用细腻的文笔勾勒出了一个因为虚荣心而被拖累一生的女性形象。
莫泊桑小说主题及创作手法
莫泊桑小说的主题和创造手法莫泊桑的语言雄劲、明晰、流畅,充满乡土气息,使人们爱不释手。
他具有法国作家的三大优点:明晰、明晰、明晰。
莫泊桑一生创作了350多部中短篇小说,在揭露上层统治者及其毒化下的社会风气的同时,对被侮辱被损害的小人物寄予深切同情。
短篇的主题大致可归纳为3个方面:第一是讽刺虚荣心和拜金主义,如《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第二是描写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赞颂其正直、淳朴、宽厚的品格,如《归来》;第三是描写普法战争,反映法国人民爱国情绪,如《羊脂球》。
在对人物的描绘上,莫泊桑并不追求色彩浓重的形象、表情夸张的面目、夸张的生平与难以置信的遭遇,而是致力于描写“处于常态的感情、灵魂和理智的发展”,表现人物内心的真实与本性的自然,通过人物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状态与在一定情势下必然有的最合情理的行动、举止、反应、表情,来揭示出其内在心理与性格的真实。
在莫泊桑的短篇里,也曾出现过一些不平凡的、有英雄行为的人物,莫泊桑短篇小说在人物描写上的现实主义艺术,总的来说,就是人物形象的自然化与英雄人物的平凡化,这两个特点使他不是与过去的小说艺术,而是与他之后的现代小说的写实艺术联系了起来。
莫泊桑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
莫泊桑力求逼真自然的写实方法是与他的现实主义典型化的艺术思想不可分的。
他严格地把“逼真”和“真实”区分了开来,他摒弃照相式的真实,而致力于“把比现实本身更完全、更动人、更确切的图景表现出来”。
他善于在那些粗糙、混杂、零散、琐碎的日常生活现象中进行选择,舍去所有对他的主题无用的东西,采用其中最具特征性的细节,以“突出表现那些被迟钝的观察者所忽视的,然而对作品有重要意义和整体价值的一切”。
在这一方面,莫泊桑与自然主义的实录性的写作方法有所不同,从而避免了实录性方法所必然带来的繁琐拖沓的文风。
在表现形式上,莫泊桑是炉火纯青的技艺的掌握者。
他不拘成法,不恪守某种既定的规则,而是自由自在地运用各种方式与手法。
从《项链》看莫泊桑笔下的女性形象
从《项链》看莫泊桑笔下的女性形象莫泊桑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他的小说要表现的思想往往是显露而浅明的。
他的小说中出现了很多女性形象,仅以《项链》中的玛蒂尔德为切入口,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展开探讨,研究莫泊桑笔下女性形象的现实意义。
标签:莫泊桑;《项链》;女性形象;现实意义居伊·德·莫泊桑(1850—1893),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他出生于法国诺曼底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
中学毕业后,普法战争爆发了,他应征入伍,两年的兵营生活使他认识到战争的残酷,祖国的危难启发了他的爱国思想。
战争结束后,他到了巴黎,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同时开始了文学创作。
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
以后离职从事专门的文学创作,并拜福楼拜为师。
10年间他写了300多个短篇和6个长篇,其中,许多作品流传甚广,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
长篇小说有《她的一生》《漂亮朋友》(《俊友》)等;中短篇小说有《菲菲小姐》《我的叔叔于勒》等。
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项链》是莫泊桑短篇小说中的精品。
法文名为:La Parure。
创作于1884年。
小公务员的妻子玛蒂尔德为参加一次晚会,向朋友借了一串钻石项链,不料回家途中不慎丢失。
她只得借钱买了新项链还给朋友。
为了偿还债务,她节衣缩食,为别人打短工,整整劳苦了十年。
最后得知所借的项链原来是一串假钻石项链。
本文以项链本身为线索,通过借项链、丢项链、还项链的线索自然地带领读者走进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生活及其内心世界,深刻地领略了19世纪的法国小人物无法决定自身命运的悲剧现实。
以往在《项链》的教学中,我们对玛蒂尔德的性格分析常常侧重于她的虚荣心,因而忽视了作者笔下人物的多面性,难道玛蒂尔德身上没有闪光点吗?诚然,玛蒂尔德悲剧的根源是“极细小的一件事”;这“极细小的一件事”又源于她强烈的虚荣心;强烈的虚荣心又源于她错误的人生观——“她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她觉得自己生在世上就是为了这些”;而错误的人生观又源于她生活的社会环境。
简析莫泊桑和他文学作品中的三大主题
简析莫泊桑和他文学作品中的三大主题摘要:作为“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在法国文坛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
他继承了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传统,又接受了左拉的思想,带有明显的自然主义倾向。
他的一生虽然短暂,可是文学成就却是令世人瞩目。
尤其是他为数众多的短篇小说,在法国乃至世界文坛上,都是具有深远的意义。
综观莫泊桑的长篇和短篇作品,其中有三大主题是他一直以来着重描写的。
当然,这三大主题也和他的个人经历息息相关。
关键词:莫泊桑生平短篇小说三大主题一、莫泊桑生平(一)童年生活莫泊桑(guy de maupassant, 1850—1893)一八五零年八月五日出生于诺曼底省。
虽然名为贵族后裔,事实上出身却没有那么显赫。
他的父亲是游手好闲的无业游民一个,母亲出身于书香门第,热爱文学,对许多文学作品见解独特。
莫泊桑出生后不久,他的父母便开始分居,他随着母亲住到了诺曼底的乡下。
虽然离开了父亲,但莫泊桑在诺曼底的乡间度过了愉快的童年。
他在苹果园内游玩,喜欢跟渔夫、农民、猎人和船夫们打交道、聊天。
这些经历使得他珍爱乡土,对他日后的写作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二)早期的文学熏陶说到莫泊桑的文学之路就不能不提到他的母亲。
正如前文提到过的,他的母亲具有深厚文学修养,是莫泊桑在文学上的启蒙老师,为莫泊桑推开了了解文学世界的大门。
自童年时代起,母亲就培养他写诗。
如果说母亲是莫泊桑最初文学之路的第一位推手的话,那么第二位就是他13岁在中学学习时的文学老师路易·布耶。
这是一位著名的帕纳斯派诗人,曾多次指导他进行各种体裁的文学创作。
可惜这位文学导师在一八六八年便去世了。
很多人说,若不是他过早去世,如今世人称颂的莫泊桑或许就不是一个短篇小说巨匠,而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了。
这足以看出他对莫泊桑的影响。
(三)普法战争时期一八七零年,中学毕业的莫泊桑到了巴黎,开始了大学生活。
但是他的求学之路并没有持续太久。
这一年普法战争爆发,他应征入伍。
在部队里他担任过文书和通讯的工作。
从《小说》看莫泊桑的文学创作观
从《小说》看莫泊桑的文学创作观李丹(广西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广西南宁530023)摘要:《小说》是莫泊桑阐明自己文学创作观点的一篇重要文章.它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自己对文学创作的见解,这些观点对今天的文学创作仍具有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小说》莫泊桑文学创作观独特性真实巧妙准确《小说》是莫泊桑的长篇小说《彼埃尔和若望》f ji『面的一篇长序.这是莫泊桑集中而系统地阐明自己文学创作观点的一篇重要文章.我们可以从中直接了解到莫泊桑的创作思想。
在这篇文章里,莫泊桑阐述的文学创作观点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文学创作应体现独特性莫泊桑认为文学创作应该体现出独特性.这个观点显然是受到他的导师福楼拜的影响。
他在这篇文章里说到。
他从福楼拜那里接受了这样的持久而耐心的教诲——“如果您具有独特性,首先就应该发挥它;如果您没有.那就应该去获取”。
在莫泊桑看来,作家的才能体现在独特性上。
“而独特性是一种思维、观察、理解及判断的特殊方式”,所以,作家应拥有按照自己的艺术观去观察、想象和创作的绝对权利。
他反对创作上的模仿与雷同,赞成并鼓励青年作家去探索新路.从而体现作品的独特性。
可以说.这是一条宝贵的创作原则。
那么,怎样才能获得创作的独特性呢?莫泊桑说:“天才出于勤奋。
因此应该长久地、仔细地观察你要表现的一切,发掘其巾尚未被人看到或提到的东西。
一切事物都有未被发掘的一面……最细微的事物也包含少许未被识别的东西.有待我们去发现。
要想描绘熊熊的火和平原上的树.我们就应该一直呆在这堆火和这株树前。
直到看出它们与其他的树和火有什么不同。
”莫泊桑认为作家只有这样做才是获得独特性的方法。
之后才能创作出具有独特性的好作品。
而他本人也正是在福楼拜的指导下经过长期的锻炼和实践。
培养了自己从深刻的观察中获得独特性的才能,才创作出不落俗套、丰富多彩的作品。
安娜迷人的外表、娇美的身材。
因此,得到安娜后。
他所感觉到的不是爱情带来的快乐。
而是作为胜利者的一种自我成就感。
《莫泊桑》读后感
《莫泊桑》读后感
《莫泊桑》是法国文学史上一位不可或缺的重要作家,他的作品以其细腻的描
写和深刻的思考而著称。
在读完他的作品后,我深深感受到了他对人性的洞察和对社会现实的关切。
莫泊桑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人性的观察和思考,他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
展现了人类复杂的情感和矛盾。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的欲望、痛苦、幸福和无奈,这些情感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真实而丰富的人类画卷。
正如他在《羊脂球》中描写的那样,人们总是在欲望和理性之间挣扎,往往被欲望所驱使,而最终却陷入无尽的痛苦之中。
除了对人性的观察,莫泊桑的作品还反映了社会现实的残酷和不公。
他通过对
贫困、剥削和社会阶层的描写,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和人类的贪婪。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贫苦人民的艰辛生活和无法逃脱的命运,这种现实的残酷让人心生悲愤。
正如他在《项链》中描写的那样,一个平凡的女人因为一条假的项链而陷入了绝望的深渊,这种无奈和无力的感觉让人无法忍受。
通过阅读莫泊桑的作品,我深深感受到了他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思考,他用文
字揭示了人类的本质和社会的现实,让人不得不思考人类的命运和社会的发展。
他的作品虽然写于19世纪末,但却具有永恒的价值和意义,让人在当下也能够得到
启示和反思。
总的来说,莫泊桑的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作品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一种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思考和探索。
通过他的作品,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人性和社会,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和这个世界。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莫泊桑的作品,感受他的思想和情感,从而更加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拓展自己的思维视野。
《莫泊桑短篇小说选》读后感
《莫泊桑短篇小说选》读后感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他以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描绘了社会百态和人性的复杂。
每一个故事都充满了转折和惊喜,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兴趣。
他对人物的刻画尤为出色,通过简单的几句话就能让角色栩栩如生。
莫泊桑的作品总是能让我在不经意间产生共鸣,思考人生的真谛。
他对社会现象的洞察也十分深刻,让我对那个时代的法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读完这本书,我不仅欣赏到了莫泊桑的文学才华,也从中汲取了很多人生的智慧。
莫泊桑的写作风格可以用“简洁、细腻、真实”来概括 他擅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来讲述故事,避免过多的修饰和冗长的描写,使读者能够迅速进入故事的核心。
他对人物和情节的刻画非常细腻,通过对细节的把握和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摹,使读者对故事中的人物产生共鸣。
莫泊桑的作品还以真实感著称,他常常以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为素材,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弱点。
他的故事往往既不刻意追求浪漫主义的幻想,也不沉迷于现实主义的琐碎,而是在两者之间找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莫泊桑还擅长运用讽刺和幽默的手法,使作品在展现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黑暗时,不失幽默和风趣。
这种写作风格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莫泊桑中短篇小说集》读后感
《莫泊桑中短篇小说集》:生活微光的探寻
在冗长的夏日午后,微风轻拂,我独自坐在安静的角落,手中捧着的是法国文学巨匠莫泊桑的中短篇小说集。
这些篇章如同生活的小窗户,透过它们,我看到了那些被忽视的微小瞬间,感受到了其中所蕴含的深刻情感和哲思。
莫泊桑的笔下,没有宏伟壮丽的史诗场景,也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他书写的是日常,是平凡,是那些默默无闻的人们。
在《俊友》中,菲利普·绸缎的逆袭人生让我看到了个体在社会中的奋斗和挣扎,以及人性的复杂多变。
而在《项链》中,玛蒂尔德的悲剧则是对虚荣和现实的深刻讽刺。
这些故事中最让我触动的是它们对人性边缘的探索。
在《羊脂球》中,战争背景下的人性光辉与黑暗交织,展现了在极端环境下人们的选择与牺牲。
而在《我的叔叔于勒》中,于勒的荒诞人生轨迹则是对于个体与社会关系的微妙描绘。
莫泊桑的故事让我意识到,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故事库,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员,我们的每一个选择和行为都在编织着属于自己的故事。
在这些故事中,我看到了生活的真实面貌,感受到了它的细腻纹理。
阅读莫泊桑的小说,就像是聆听生活的低语,它们让我慢下来,去关注那些平时忽略的细节,去思考那些被日常生活掩盖的深层意义。
这些故事不仅仅是对现实的记录,更是对人性的探索和对生活的赞美。
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了生活的细微之处,而莫泊桑的小说则提醒了我,那些平凡的日子,那些微小的瞬间,才是生活最真实的面貌。
它们构成了我们的记忆,塑造了我们的性格,也是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莫泊桑《窗子》解读
莫泊桑《窗子》解读1.引言1.1 概述《窗子》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一篇短篇小说,讲述了主人公朱莉在她生活的窗子前经历的一系列变化和感悟。
本文将对这篇小说进行解读,探讨其中的主题和意义。
在这个快节奏、繁忙的现代社会中,《窗子》通过朱莉的视角,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寂静而孤独的世界。
朱莉作为一个寡妇,每天都依靠望出窗子的景致来度过她的日子。
然而,这个窗子既是她的牢笼,又是她的唯一联系外界的窗口。
在朱莉的窗子中,我们看到了她对外界的渴望和她内心的孤寂。
她密切关注着过往行人的一举一动,也对窗外的风景充满了向往。
然而,她却始终无法穿越窗子,融入到这个她向往的外部世界中去。
无论是有形的窗子,还是无形的心灵,都成为了她与外界隔绝的墙壁。
莫泊桑通过描写朱莉的窗子,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孤独感。
在现代社会,尽管我们与他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但彼此的交流和理解却变得越来越困难。
窗子象征着我们与外界的隔绝,无论是社交媒体的虚拟世界,还是大城市中的陌生人们,都让我们感到彼此之间的隔阂。
本文旨在通过解读《窗子》,呼吁人们关注身边的他人,增加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共鸣。
只有通过真正的交流和理解,我们才能打破窗子带来的孤独,把每一个窗子都打开,让世界成为一个更加和谐和互相理解的地方。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描述了莫泊桑《窗子》的组织和框架。
在本文中,我将分析文章的结构,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篇作品。
《窗子》是莫泊桑的一篇短篇小说,以一个窗子为主题,通过窗子的视角展示了人们生活中的不同场景和故事。
整篇文章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是文章的开端,通过一些概括性的介绍来引起读者的兴趣。
在这一部分中,我将简要介绍莫泊桑作为作家的背景和他创作《窗子》的背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小说的背景和作者的意图。
正文部分是文章的核心,我将从两个方面来分析《窗子》的主题。
首先,我将探讨莫泊桑在小说中通过窗子的视角展示了人们生活中的不同场景和故事。
《羊脂球》读后感
《羊脂球》读后感《羊脂球》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以其深刻的主题和精湛的文学技巧而闻名。
这部小说以1870-1871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通过描述一群旅客在战争中的命运,展示了人性的多面性和社会的复杂性。
在阅读这部作品后,我深受启发,并对人性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我认为这部作品的优点在于其独特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
莫泊桑巧妙地将战争背景与旅客的命运交织在一起,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展现了人性的高尚与卑劣、善良与残忍。
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角色便是“羊脂球”,一个在战争中失去家园、背井离乡的妓女。
她善良、真诚、勇敢,对待他人无私、慷慨。
在故事中,羊脂球是旅客们的食物来源和精神寄托,她为旅伴们带来了温暖与安慰。
同时,她也因为自己的善举而被捕入狱。
这个角色的形象深刻地刻画出了人性中的美好与坚韧。
其次,我认为这部作品的价值在于其传递的思想和信息。
莫泊桑通过《羊脂球》揭示了社会和人性的诸多问题,例如贫富差距、阶级对立、道德沦丧等。
在战争背景下,人们为了生存而挣扎,社会的道德底线被打破。
而当战争结束时,人们又试图重建道德秩序,却往往忽视了人性的尊严和价值。
莫泊桑通过这部作品呼吁人们关注人性和道德的重建,尊重每一个人的生命和尊严。
最后,我认为这部作品适用于当今社会的原因在于其普遍性和现实性。
尽管《羊脂球》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的法国,但其中所涉及的主题和问题却是普遍存在的。
当今社会仍然存在着贫富差距、阶级对立、道德沦丧等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了人性的扭曲和社会的不公。
《羊脂球》提醒我们要关注这些问题,努力消除社会的不公和歧视,尊重每一个人的生命和尊严。
同时,我们也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追求真正意义上的进步和发展。
总之,《羊脂球》是一部充满智慧和人文关怀的作品。
莫泊桑通过独特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成功地传达了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这些思想不仅适用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对于当今社会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我们应该通过阅读这样的作品,重新审视人性和社会的复杂性,以更加理性和成熟的态度面对当今世界的挑战。
《莫泊桑的颈圈》读后感
《莫泊桑的颈圈》读后感《莫泊桑的颈圈》是法国文学大师莫泊桑的一部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受命运摆布的女主人公Mathilde Loisel的故事。
Mathilde是一个美丽而贫穷的女人,她一直梦想着过上富裕的生活,但却因为一条项链而陷入了无尽的痛苦和苦恼之中。
小说的情节曲折,情感细腻,让人不禁为Mathilde的遭遇感到心痛。
Mathilde 是一个充满幻想和虚荣心的女人,她将奢华和富贵视为生活的唯一追求,却忽略了内心的真正需求。
当她借用一条项链去参加社交活动时,却因为失去了这条项链而陷入了贫困和绝望之中。
这条项链成为了她生活的枷锁,让她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最终发现原来项链并不是真正的珍宝。
通过Mathilde的故事,莫泊桑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贪婪和虚荣,以及命运的无常和残酷。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像Mathilde这样的人,他们追求物质的享受,却忽略了内心的平静和幸福。
他们为了虚荣和面子,不惜牺牲一切,最终却发现一切都是虚幻和空虚的。
小说的结尾让人唏嘘不已,Mathilde最终发现原来失去的项链并不是真正的珍宝,而是一条普通的假冒品。
她为自己的愚蠢和虚荣感到深深的懊悔和悲伤,但已经为时已晚。
这个结局让人深思,我们常常在追求物质享受和虚荣的过程中迷失了自己,最终发现一切都是虚幻和空虚的。
莫泊桑通过《莫泊桑的颈圈》深刻地反映了人性的贪婪和虚荣,以及命运的无常和残酷。
这部小说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对人性的深刻剖析,让人反思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
读完这部小说,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生活的无常和残酷,以及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的重要性。
希望每个人都能从中汲取教训,珍惜眼前的幸福,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娜迷人的外表、娇美的身材。
因此,得到安娜后,他所感觉到的不是爱情带来的快乐,而是作为胜利者的一种自我成就感。
所以当后来他看到安娜的身材变宽了,容颜不再如从前的时候,他退缩了,不怎么爱她了。
尤其当他觉得安娜已经成为他重返上流社会的障碍和累赘时,他甚至开始憎恨和怨恨安娜,他的这些变化最终彻底断掉了安娜对生的留恋。
三、一死一“疯”,性格使然,时代悲剧在经历了不幸的婚姻和更加不幸的爱情之后,安娜和繁漪都彻底绝望了,安娜最终选择了卧轨自杀,繁漪虽想尽了各种办法去挽回她和周萍所谓的感情,但最终也难逃悲剧的命运,患上了精神分裂。
这些不仅与她们的性格密切相关,更是与她们所生活的时代分不开的。
19世纪70年代的俄国,资本主义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同强大的封建势力相比,它是十分微弱的,它还不足以和根深蒂固的封建势力相抗衡。
尽管安娜对于爱情的要求在现在看来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了,但那个时代的条件还不成熟,不允许人正大光明地违反社会和婚姻道德,否则就是堕落和无耻的象征。
本来在当时的上流社会中男女之间的风流韵事是很司空见惯的,可安娜却希望把她和情人的爱情合法化,这是那个时代所不允许的,她注定会惨败。
另外,安娜与她的丈夫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就是新旧两种势力的矛盾和斗争,一个追求个性和解放,一个顽固守旧。
安娜性格中最突出的特点是矛盾性,一方面安娜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敢于同整个宗法社会做斗争,另一方面她又是软弱的,贵族的出身和教养约束着她的行为和举止,致使她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过于艰辛,以失败告终。
繁漪生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中国,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百姓外受他国的侵略内受剥削阶级的压迫,尤其是中国的妇女还要深受封建婚姻道德观念的束缚和压迫,不允许有自己的真正的爱情,结了婚以后就只能相夫教子,遵从“三从四德”,夫妻间毫无爱情可言。
而繁漪却是一个生活在旧时代拥有新思想的新女性,她接受了五四运动新思想的洗礼,她不愿意把自己葬送在没有爱情的婚姻当中,她心里有一种强烈的追求新生活的向往,所以她想尽各种办法去拯救自己。
尽管繁漪在拼命挣扎,但她难逃“枯井”的束缚,在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封建家长的专横管制下,繁漪的反抗显得是那么的势单力薄,进而只能走向悲惨的结局。
综上所述:安娜和繁漪都是她们所处时代的叛逆典型,在封建婚姻制度下,他们以婚外恋的形式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但她们所处的时代特点决定了她们不可能成功,她们的悲惨结局深刻揭露了封建家庭的罪恶及封建制度的腐朽。
参考文献:[1]曹禺.雷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2]李健吾.李健吾戏剧评论选[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3]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4]钱理群.大小舞台之间[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4.摘要:《小说》是莫泊桑阐明自己文学创作观点的一篇重要文章,它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自己对文学创作的见解,这些观点对今天的文学创作仍具有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小说》莫泊桑文学创作观独特性真实巧妙准确《小说》是莫泊桑的长篇小说《彼埃尔和若望》前面的一篇长序,这是莫泊桑集中而系统地阐明自己文学创作观点的一篇重要文章,我们可以从中直接了解到莫泊桑的创作思想。
在这篇文章里,莫泊桑阐述的文学创作观点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文学创作应体现独特性莫泊桑认为文学创作应该体现出独特性,这个观点显然是受到他的导师福楼拜的影响。
他在这篇文章里说到,他从福楼拜那里接受了这样的持久而耐心的教诲———“如果您具有独特性,首先就应该发挥它;如果您没有,那就应该去获取”。
在莫泊桑看来,作家的才能体现在独特性上,“而独特性是一种思维、观察、理解及判断的特殊方式”,所以,作家应拥有按照自己的艺术观去观察、想象和创作的绝对权利。
他反对创作上的模仿与雷同,赞成并鼓励青年作家去探索新路,从而体现作品的独特性。
可以说,这是一条宝贵的创作原则。
那么,怎样才能获得创作的独特性呢?莫泊桑说:“天才出于勤奋。
因此应该长久地、仔细地观察你要表现的一切,发掘其中尚未被人看到或提到的东西。
一切事物都有未被发掘的一面……最细微的事物也包含少许未被识别的东西,有待我们去发现。
要想描绘熊熊的火和平原上的树,我们就应该一直呆在这堆火和这株树前,直到看出它们与其他的树和火有什么不同。
”莫泊桑认为作家只有这样做才是获得独特性的方法,之后才能创作出具有独特性的好作品。
而他本人也正是在福楼拜的指导下经过长期的锻炼和实践,培养了自己从深刻的观察中获得独特性的才能,才创作出不落俗套、丰富多彩的作品。
从《小说》看莫泊桑的文学创作观李丹(广西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广西南宁530023)20展现出具有真实感的生活图景。
“真实”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跟客观事实相符合”,这个解释可理解为“生活真实”,也就是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人和事。
但对于作家而言,文学创作追求的“真实”是不能拿这个标准来衡量的。
因为“文学真实”是经过作家主体意识或主观情感渗透的真实,是作家对生活真实的反应和再创造。
莫泊桑在这篇文章中就明确指出:生活中的真实和作品中的真实是不同的。
他认为,文学创作应该以“生活真实”为基础,作家要想获得创作成功,就“只能从不容置疑的、确确实实的真事中吸取素材。
”无疑,他认为文学创作过程中的选材应该具有真实性。
但他的这个观点并不等同于自然主义作家所谓的作品要描写“绝对真实”,因为莫泊桑清醒地认识到:光有琐碎生活的真实,而没有作家的分析、加工、创造,是无法真正反映生活的本质的。
有些学者把莫泊桑归到自然主义作家一列,认为他的作品着重客观描写,而缺少丰富的思想性。
实际上,莫泊桑虽然不可避免地受到当时法国盛行的自然主义的些许影响,但他的文学思想和作品在本质上却更接近现实主义作家。
在文学创作上,他并不赞同自然主义的“绝对真实”理论主张,因为“真实有时并不逼真”,所以他把“真实”和“逼真”严格区分开来。
他认为自然主义在创作上追求的是照相式的、实录性的“真实”,而这种“真实”是存在问题的,因为要把生活中的一切(即自然主义所谓的“全部真实”)都面面俱到地写出来是绝不可能的。
而且,“现实主义者如果真是艺术家,就不应展示模拟生活的平庸照片,而应展示对生活的幻觉,因为它比现实本身更完整、更强烈、更令人信服”。
可见,莫泊桑认为自然主义追求的“绝对真实”并不能把“比现实本身更完整、更强烈、更令人信服”的图景表现出来。
在他看来,“写真实就是按照事实的正常逻辑制造对真实的完整幻觉,而不是将杂乱无章的事实卑躬屈膝地一一记录下来。
”只要作品塑造的人物所做的事是符合生活规律的,就会具有真实性,而作品要写出“比现实本身更完整、更强烈、更令人信服”的真实,还需要作家的“幻觉”,也就是作为作家不可缺少的幻想和想象。
只有这样“写真实”才能体现出生活的本质特征。
三、文学创作应巧妙安排情节与结构莫泊桑认为,文学创作要为读者展现出“比现实本身更完整、更强烈、更令人信服”的真实,还要注意很多创作方法问题。
这篇文章主要阐述了他对创作中安排情节与结构的看法。
情节与结构是作品的重要构成因素,对表现主题和塑造人物形象都具有重要作用。
莫泊桑认为,文学创作是一门艺术,它应该“埋下伏笔,安排灵巧而隐秘的过渡,借助巧妙的结构来充分揭示基本事件,而对其他事件则视其重要与否而予以不同程度的突出,使人们深深感受到作者所揭示的特殊真实”。
这就要求作家在创作时要“巧妙地安排一系列平凡琐事,并使作品的确切意义寓于其中",因此作家“必须在大量日常琐事中删去无用的部分,而大力突出那些难以被普通观察者觉察到的,使作品具有意义及整体价值的琐事。
”当然,作家必须围绕作品的主题在生活真实中去进行选择。
就如莫泊桑所说,“艺术家确定主题以后,应该在这庞杂无序的生活中提取对主题有用的东西,而摒弃其他一切,摒弃一切枝节”。
这就是题无用的东西,而采用最具特征性的情节,来突出表现对作品有重要意义和整体价值的事情。
这一观点与“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的现实主义创作观一脉相承,也反映出莫泊桑对观察、分析、提炼、概括和加工等创作方法的注重。
作品的情节结构也要为塑造人物性格服务。
那情节又该如何为塑造人物服务呢?莫泊桑主张作家要“在人物生活的某个时期抓住人物,然后,经过自然而然的发展,将人物引向另一个时期”,用这种方式来揭示一切———“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思想是如何变化的,感情与爱情是如何发展的,人们如何相爱或相恨,各社会阶层如何搏斗,资产阶级利益、金钱利益、家庭利益、政治利益又是如何斗争的”。
这里指出了作家应自然、巧妙、隐蔽地安排情节,从而表现作品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此外,莫泊桑还对文学创作中人物的心理描写问题发表了自己独特的看法。
他认为人物的“心理应该隐藏在作品中”,作家创作时要尽量避免对人物的行为进行复杂的解释和对动机的论述,而应努力寻找“这种心态使特定情景中的人物必然作出什么动作或姿态”。
因为“我们周围活动的人是不会向我们讲述他们的动机的”,所以这种使人物心理藏而不露的小说才是“更为真切”的。
并且,“作家的巧妙就在于让读者认不出隐藏在种种面具下的我”。
莫泊桑的这一观点是符合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一直受到后来理论家的重视,对今天的文学创作也具有重要意义。
四、文学创作应使用准确、纯朴的语言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媒介创作出来的,因此作家要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就必定要在语言的锤炼方面下功夫。
莫泊桑是法国文学史中的语言大师,他的作品语言清晰、简洁、准确、生动,就像是一池透明的清水。
而这也是得益于福楼拜对他的教诲和指导。
正是因为他把导师福楼拜的话———“世上没有绝对相同的两颗沙粒、两只苍蝇、两只手或两个鼻子”牢记于心,所以他在创作时总是严格要求自己,精心挑选和修改词句。
在这篇文章里,莫泊桑精辟地阐述了关于文学创作应使用准确、纯朴的语言的见解。
他说:“不论我们要讲什么,只有一个字可以表达它,只有一个动词可以赋予它生命,只有一个形容词可以修饰它,因此,应该寻找这个字、这个动词、这个形容词,直至找到为止,而决不要满足于差不多,决不要使用欺骗手法———哪怕是巧妙的欺骗,决不要玩弄词藻以回避困难。
”这个标准是他给作家指出来的创作法则,更是他对自己进行文学创作的严格要求,可谓至理名言。
莫泊桑还引用了布瓦洛的诗句———“使用得当,一字千钧”来说明语言准确的重要性。
同时,他也在文章里明确地反对作家使用那些稀奇古怪、复杂晦涩的词汇和那些矫揉造作、故作风雅的华丽词句。
他把“清楚明晰、逻辑性强、刚劲雄健”的纯朴文字作为文学作品的语言的本质,所以他呼吁作家们在进行创作时一定要“少一些难以捉摸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多一些结构多样、切割巧妙、铿锵悦耳、节奏优美的句子”,号召作家们“努力成为文笔优美的作家,而不是冷僻字词的收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