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科学复习资料教学内容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
中医骨伤学复习重点第一章:发展史1.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的手法整复方法,首先记载用竹片夹板固定骨折;还论述了开放性创口早期处理的重要性。
2.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用,总结了诊疗骨折、脱位的手法,如采用“椅背复位法”治疗肩关节脱位。
3.宋·宋慈《洗冤集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法医学专著。
4.元·李仲南《永类欽方》首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
5.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
6.清·吴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第二章骨伤病的分类与病因病机1.损伤:是指人体受到外界各种创伤因素作用所引起的皮肉、筋骨、脏腑等组织结构的破坏,及其所带来的局部和全身反应。
2.损伤的分类(1)根据损伤部位分类:分为外伤和内伤。
外伤是指皮、肉、筋、骨、脉损伤,根据具体受伤部位还可分为骨折、脱位与筋伤。
(2)根据损伤性质分类:分为急性损伤与慢性劳损。
(3)根据受伤时间分类:分为新伤与陈伤。
新伤是指2~3周以内的损伤。
(4)根据受伤部位破损情况分类:分为闭合性损伤与开放性损伤。
开放性损伤指受到锐器,火器或钝性暴力作用,皮肤或粘膜破损,深部组织与外界环境沟通者。
(5)根据受伤程度分类:分为轻伤与重伤。
(6)根据伤者的职业特点分类:分为生活性损伤、工业性损伤、农业性损伤、交通性损伤、运动性损伤等。
(7)根据致伤因素的理化性质分类:分为物理性损伤、化学性损伤和生物学损伤等。
3.骨病的分类:中医骨病分为骨与关节先天性畸形、骨痈疽(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慢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骨梅毒等)、骨痨(骨与关节结核)、骨痹、骨萎(多发性神经炎、小儿麻痹后遗症、骨质软化症、佝偻病)、骨蚀(骨缺血性坏死、骨骺炎)、骨肿瘤、地方病与职业病。
4.损伤的病因(1)外因(指引起人体损伤的外界因素):①外力伤害(包括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强烈收缩、持续劳损);②外感六淫;③邪毒感染(2)内因(指引起人体损伤的内在因素):①年龄;②体质;③解剖结构;④先天因素;⑤病理因素;⑥职业工种;⑦七情六伤5.肝主筋、主藏血;肾主骨、主生髓;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心主血;肺主气6.损伤的局部症状体征:(1)一般症状体征:①疼痛和压痛②肿胀和瘀斑③功能障碍(2)特殊症状体征:①畸形②骨擦音③异常活动④关节盂空虚⑤弹性固定7.望局部:①望畸形(如肩关节前脱位有方肩畸形,四肢完全性骨折会因重叠移位出现不同程度的增粗和缩短,桡远骨折可出现“餐叉”样畸形)②望肿胀、瘀斑③望创口④望肢体功能8.闻诊:①听骨擦音②听骨传导音③听入臼声④听筋的响声⑤听啼哭声⑥听皮下气肿音9.问诊—十问歌(新版):问诊首当问一般,一般问清问有关。
中医(专长)-中医骨伤科学(2019) 精品讲义
旗开得胜中医骨伤科学提高学习效率的攻略歌诀刻苦读、背、抄,删繁重点标,表、图配歌诀,记忆有奇招。
释义刻苦读、背、抄,--刻苦读书、背诵、抄写。
删繁重点标,--删繁就简标出重点。
表、图配歌诀,--用表格、图示和歌诀。
记忆有奇招。
--以及其它增强记忆的奇妙招术,如流程法、编事法等。
第一单元骨折概论旗开得胜骨折定义: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遭到破坏。
中医在防治骨折方面临床经验丰富。
骨折的治疗在中医骨伤科治疗学上,有重要地位。
独特优点:复位、固定、练功活动、药物治疗。
骨折概论歌诀:完整、连续遭破坏,中医防治有经验,复、固、练、药四优点,骨伤治疗重要现。
释义:完整、连续遭破坏,——骨折的定义是,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遭到破坏。
中医防治有经验,——中医在防治骨折方面临床经验丰富。
复、固、练、药四优点,——复位、固定、练功活动、药物治疗。
骨伤治疗重要现。
——在骨伤科治疗学上有重要地位。
细目一骨折的病因病机一、外因:直接暴力、间接暴力、筋肉牵拉、疲劳骨折。
二、内因:年龄和健康、骨的解剖部位和结构状况、骨骼病变。
三、影响移位程度和方向的因素:外在(暴力大小、方向)、内在(骨骼周围力学特点)。
四、骨折的移位:成角、侧方、短缩、分离、旋转。
骨折病因病机歌诀直接、间接两暴力,疲劳骨折、筋肉牵。
外在、内在决移位、成角、侧方、短、分、旋。
释义:直接、间接两暴力,——骨折的外因是直接暴力、间接暴力。
疲劳骨折、筋肉牵。
——以及疲劳骨折和筋肉牵拉。
外在、内在决移位、—外在、内因素在影响移位程度和方向。
成角、侧方、短、分、旋。
—骨折移位,有成角、侧方、短缩、分离、旋转5种。
细目二骨折的分类一、是否与外界相通:闭合、开放。
二、损伤程度:单纯、复杂、不完全、完全4种。
三、骨折线形态:横断、斜形、螺旋、粉碎、青枝、嵌插、裂隙、骨骺分离、压缩9种。
四、整复后稳定程度:稳定、不稳定。
五、就诊时间:新鲜(伤后2-3周以内)、陈旧(伤后2-3周以上)。
六、受伤前骨质是否正常:外伤性、病理性。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资料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资料中医骨伤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主要研究中医在骨伤领域的理论和临床应用。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资料是帮助学习者复习中医骨伤科学知识的重要工具,能够系统地总结和梳理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提供宝贵的备考资料。
一、概述中医骨伤科学是研究与骨伤相关的疾病诊断、治疗和康复的学科,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中医经典著作中的骨伤相关内容以及中医理论的基本原理。
中医骨伤科学注重整体观察和辩证思维,强调人体内外相互联系,通过调节气血阴阳等生理要素的平衡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它在骨折、骨质疏松、关节炎等骨伤相关疾病的诊疗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二、基本理论中医骨伤科学的基本理论包括五行学说、阴阳学说、经络学说等。
其中五行学说指出人体五脏的功能特点与自然界五行的相互关系,通过对五脏功能的观察和分析,可以推断疾病的病机和治疗方法。
阴阳学说则是中医理论中最基础的概念之一,阐述了事物的对立统一规律,对骨伤科学的疾病诊断和治疗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经络学说认为人体有特定的经络系统,运行气血、营养全身,调节机体生理机能,因此对于骨伤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三、常见疾病与治疗中医骨伤科学在骨折、腰椎间盘突出、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方面有着独特的方法和经验。
在骨折治疗方面,中医注重整体治疗,通过调理身体的气血阴阳平衡来促进骨折的愈合。
在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方面,中医强调调理肝肾,增强腰椎的稳定性,通过针灸、推拿等手法来缓解疼痛和改善病情。
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骨伤疾病,中医通过草药治疗、穴位按摩等方法,改善关节炎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四、中医骨伤科学的进展与研究方向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中医骨伤科学也在不断进步和发展。
现代医学科技的应用,如中医电疗、中医康复训练等,为中医骨伤科学赋予了新的活力。
此外,中医骨伤科学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如何与现代骨科手术技术相结合,如何提高诊断准确性等。
因此,未来中医骨伤科学的研究方向包括临床疗效的进一步证实和机制研究、中医康复技术的改进和临床应用等。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讲解) - 副本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总论第一章:发展史1、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的手法整复方法,适用夹板固定。
首创口对口吹气法抢救猝死病人的复苏术。
2、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著。
首次记载髋关节脱位,分为前脱后脱,采用手牵足蹬法复位。
采用“椅背复位法”治疗肩关节脱位。
3、清代,钱秀昌《伤科补要》最早记载采用屈髋屈膝拔伸法整复髋关节脱位。
4、宋·宋慈《洗冤集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法医学专著。
5、元·李仲南《永类欽方》首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
6、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
首先采用“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的医生。
7、清·吴谦《医宗金鉴》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脊柱中段损伤使用通木固定。
8、明代薛已《正体类要》重视整体疗法,骨伤科以八钢、气血、脏腑辨证为准则“气血学说”“平补法”。
9、最早记载鉴别髋关节前、后脱位的诊断方法的文献《普济方.折伤门》。
10、元代李仲南《永类jin方》首创过伸牵引复位法治疗屈曲型腰椎骨折。
提出“有无粘膝”体征作为髋关节前后脱位的鉴别。
11、《五十二病方》最早记载破伤风的书籍。
还记载使用水银膏治疗外科感染。
12、《皇帝内径》最早的一部医学专著。
13、明代《金疮密传禁方》记载骨擦音作为检查骨折的方法。
14、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该书记载髌骨损伤分为骨折脱位两类,骨折分为分离移位和无移位两类。
15、我国最早记载骨折治疗施行内固定的医籍是《诸病源候论》。
16、将踝关节损伤分为内翻和外翻的医籍是《世医得效方》。
17、伤气:气滞、气虚、气闭、气脱伤血:血瘀、血虚、血脱、血热18、高足跟足弓指数大于31.19、掌侧屈腕肌是桡侧腕屈肌、尺侧腕屈肌、掌长肌。
20、磁共振检查中显示高密度的组织为脂肪,CT检查中显示高密度的组织为皮质骨。
21、致密骨岛一般可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多为2-4cm。
中医骨伤主治医师复习资料
中医骨伤主治医师复习资料中医骨伤主治医师复习资料中医骨伤主治医师是中医领域中的一项重要专业,主要负责治疗各种骨伤疾病。
对于想要成为一名合格中医骨伤主治医师的人来说,复习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中医骨伤主治医师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基础理论知识中医骨伤主治医师需要掌握中医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经络学、脉诊学、病因病机学等。
经络学是中医的重要理论之一,主要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脉诊学是通过触诊人体脉搏来判断人体疾病的一种方法。
病因病机学则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原因和病理机制。
掌握这些基础理论知识对于中医骨伤主治医师来说至关重要。
二、骨伤疾病诊断与治疗中医骨伤主治医师需要熟悉各种骨伤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骨伤疾病包括骨折、脱位、软组织损伤等。
在诊断方面,中医骨伤主治医师需要通过仔细观察患者的症状、进行脉诊和舌诊等手段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在治疗方面,中医骨伤主治医师可以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来治疗骨伤疾病。
中药可以通过调理人体气血,促进骨折愈合;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推拿可以通过按摩和拉伸手法来舒缓肌肉和韧带的紧张。
三、康复治疗与预防中医骨伤主治医师还需要了解康复治疗与预防的相关知识。
康复治疗是指通过一系列的物理疗法和功能锻炼来促进患者康复的过程。
对于骨伤患者来说,康复治疗可以帮助他们恢复受伤部位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预防是中医骨伤主治医师的另一个重要任务,他们需要向患者普及一些骨伤预防的常识,如正确使用工具、注意姿势、加强锻炼等。
通过康复治疗和预防,中医骨伤主治医师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四、临床案例分析在复习中,中医骨伤主治医师可以通过分析一些典型的临床案例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通过分析案例,可以帮助医师更好地掌握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提高临床应用能力。
在分析案例时,中医骨伤主治医师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提出合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中医骨伤科学-讲义
中医骨伤科学讲义中医骨伤科学~~~~~~~~~~~~~~~~~~~~第一讲第一单元总论第一节中医骨伤科的定义和学科范围定义中医骨伤科学是研究和防治人体皮肉、筋骨、气血、脏腑、经络等由外伤和其他原因所致的伤害和疾病的学科。
学科范围中医骨伤科基本包括了西医骨科的诊疗范围。
即需要诊治除头部以外的骨骼、肌肉、关节、韧带等组织的损伤和疾病。
由于骨骼一肌肉系统又与周围神经、脊髓和周围血管关系密切,所以一部分周围神经、脊髓、周围血管的损伤和疾病也应在骨科接受诊断与治疗。
必须指出,中医骨伤科在临床实际工作中还必须面对一部分头部损伤病人,所以其诊疗范围比西医骨科更大,要求中医骨伤科医师的知识面更宽广。
中医骨伤科研究与治疗的主要内容(一) 损伤:包括骨折、脱位、筋伤(软组织损伤)、内伤(创伤并发症)。
(二)骨病:包括骨关节先天性畸形,如成骨不全(脆骨病)、软骨发育不全、石骨症、颈肋、斜颈、半椎体畸形、脊椎裂、先天性肩关节脱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等,骨关节感染,结核、各种关节炎、代谢性骨病如骨质疏松等,骨肿瘤,骨关节退行性疾病等。
第二节骨伤科的临床理学诊断法一、望诊要有细致认真的态度,也要有基本要领和方法;要看出明显的异常,也要发现轻微的改变。
要熟悉正常状态及正常范围的变异;进行对称部位的比较。
(一) 望诊方法1、显露足够的范围——病变主诉部位与牵涉部位可以很大,一般上肢与肩带病要露出上半身躯干;脊柱、骨盆、下肢最好脱去全衣。
损伤越重、显露越广。
2、取适当位置——上肢及肩带以站、坐为佳;脊柱、骨盆、下肢以先站后卧为要,因部分肢体参差及腰背肌自主性肌紧张于俯卧位消失。
3、卧位要有硬板床,立位要赤足。
4、光线好、辨皮色看循环。
5、静态结合动态(二) 望诊内容体态——人的身材轮廓。
人生长发育三个旺盛期:5、10岁、青春期:骨骺病损在旺盛期更显;原发性脊柱侧凸在青春期发展迅速,过后停止发展。
有些病有特殊体态:软骨发育不全——躯干正常而肢体短小;1垂体生长激素分泌过多——骨骺骨生长迅速——“巨人症”——体态高大而匀称,生长随骨骺线闭合而停止长高;但又影响膜内化骨而成“肢端肥大症”。
中医骨伤科学
麻醉(麻沸散)、手术 (刮骨疗毒)以及在方 药和养生等方面均有较 大的成就。
中医伤科发展史
诊疗技术进步(三国、晋、隋唐、五代时期)
• 晋:葛洪: 《肘后救卒方》
下颌关节脱位的治疗 颅脑损伤的诊断 血管损伤的记录
危重创伤早期处理的方法
详细和科学的记录了临床实际经验,对开放创伤 和骨折脱位治疗的独创,使骨折的治疗发生了变革。
中医伤科发展史
伤科发展时期(宋、元)
• 危亦林《世医得效方》
1.系统地整理了元以前的伤科成就, 并且有了很多创新和发展,使骨折 和关节脱位的处理原则和方法日益 完善。 2.首创脊柱骨折治法—悬吊复位法。
中医伤科发展史
伤科发展时期(宋、元)
“悬吊复位法”
中医伤科发展史
伤科发展时期(宋、元)
• 危亦林《世医得效方》 • 宋、金、元医家的学术争鸣促进了医学理论
• 晋:葛洪《肘后救卒方》
• 南:龚宣庆《刘涓子鬼遗方》 “ 金 疮 病 诸 候 ”
•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腕伤病诸候”
对骨折创伤及其并发症的病源和证候有较深入的 论述,对骨折的处理提出了很多合理的治疗方法。
中医伤科发展史
诊疗技术进步(三国、晋、隋唐、五代)
• 晋:葛洪《肘后救卒方》 • 南:龚宣庆《刘涓子鬼遗方》 •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 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学术水平
• 基本治疗方法 • 固定方法
将“形不动则精不流”的治疗 观点,运用到骨折固定疗法。
中医伤科发展史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学术水平
• 建立诊疗常规 • 基本治疗方法 • 对整复手法贡献
总结了历代手法治疗骨折脱位的经验。
(完整word版)中医骨伤科学复习资料
中医骨伤科学题型:名解10x3′填空20x1′ 简答4x5′ 论述3x10′一、名解1.孟氏骨折:即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小头脱位。
是指尺骨半月板切迹以下的上1/3骨折,桡骨头同时自肱桡关节、桡尺近侧关节脱位,而肱尺关节没有脱位。
2.盖氏骨折:即桡骨中下1/3骨折合并尺桡远侧关节脱位。
前臂旋转时,桡骨尺切迹则围绕着尺骨小头旋转,若三角纤维软骨、尺侧腕韧带或尺骨茎突被撕裂,则容易造成下桡尺关节脱位。
3.巴尔通氏骨折(背侧缘型骨折):跌倒时,前臂旋前,腕背伸位手掌着地,外力使腕骨冲击桡骨远端关节面的背侧缘,造成桡骨远端背侧缘劈裂骨折,伴有腕关节向背侧脱位或半脱位。
4.反巴尔通氏骨折(掌侧缘型骨折):跌倒时,腕关节呈掌屈位,手背先着地,造成桡骨远端掌侧缘劈裂骨折,同时伴有腕关节向掌侧脱位或半脱位。
5.克雷氏骨折(伸直型桡骨远段骨折):跌倒时,肘部伸直前臂旋前,腕关节呈背伸位,手掌先着地,暴力引起桡骨远端骨折.畸形为:餐叉样畸形。
固定位置:屈曲尺偏.6.开放性骨折:有皮肤或粘膜破裂,骨折处与外界相通者。
闭合性骨折:骨折断端不与外界相通者。
7.肘后三角:肘部三点骨突标志是肱骨内、外上髁及尺骨鹰嘴突,伸肘时,这三点成一直线;屈肘时,这三点成一等腰三角形,称肘后三角。
8.贝雷氏角:跟骨结节上缘与跟距关节面成30°-45°的结节关节角。
9.牵拉肘:小儿桡骨头半脱位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幼儿,又称牵拉肘.10.颈干角(内倾角):股骨颈和股骨干之间形成的角度,正常值在110°–140°。
11.前倾角(扭转角):股骨颈的中轴线与股骨两髁中间点的连线形成的角度,正常值为12°–15°。
12.Bryant三角:病人仰卧,沿一侧髂前上棘垂直向下和向大转子尖各划一线,再从大转子尖端画一水平线,即成一三角形.13.本奈氏骨折: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
14.史密斯骨折(屈曲型桡骨远段骨折):跌倒时,手背着地,腕关节急剧掌屈所致.15.餐叉样畸形:克雷氏骨折从腕部侧位观,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
中医骨伤复习资料
一、中医骨伤科发展史1.中医骨伤科学的概念是一门防治骨与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损伤与疾病学科。
2.中医骨伤科学的研究范围(1)骨折;(2)脱位;(3)筋伤;(4)骨病。
3中医骨伤科学的发展(1)、萌芽阶段殷商时期的甲骨文记录了骨折的名称及小腿、肘、手等部位的损伤。
西周时代创伤骨科已成为医学的主要分科之一。
对创伤已初步分为伤(皮)、创(肉)、折(骨)、断(骨与肉)四类。
提出了“命理瞻伤、察创、视折、审断”的诊断方法。
(2)、基础理论形成阶段《黄帝内经》记述全身主要的骨骼和关节,奠定了骨伤科的基础。
提出了“肝主筋”,“肾主骨”,及气血津液、脏俯经络与筋骨关系的理论。
阐述了骨病的病因病机,《素问²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汉代华佗用麻沸散作为麻醉剂施行了骨科手术,创立了“五禽戏”,奠定了中医骨伤手术治疗与练功疗法的基础东汉末年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杂病创立了理、法、方、药结合的辩证论治方法记载了攻下逐瘀的方药如:大承气汤等.(3)、诊疗技术进步阶段晋代葛洪《肘后救卒方》提出应用局部外敷药物治疗骨折,首创小板固定治疗骨折,首创颞颌关节脱位口腔内整复法隋代巢元方《诸病源侯论》对开放性骨折的处理思维与现代清创术原则相似:立即缝合,并提出丝线固定骨折,开创内固定骨折的先河。
唐代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总结了一套治疗骨折脱位的手法,首次记载了髋关节脱臼,幷介绍手牵足蹬法整复髋关节脱位,介绍了“椅背复位法”整复肩关节脱位(4)、骨伤科发展阶段宋代骨折治疗百家争鸣盛行局部充血疗法如淋、熨、膏摩等《太平圣惠方》提出了“补筋骨,益精髓,通血脉”的治疗思想《儒门事亲》采用攻下逐瘀法治伤《医学发明》创制了疏肝活血逐瘀的方药“复元活血汤”治伤朱震亨认为人体“阳有余阴不足”,提倡养阴疗法,强调补肝肾治本的原则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首创垂直悬吊复位法治疗屈曲型脊柱骨折,并用夹板固定脊柱于过伸位介绍了肘、腕骨折介绍踝部骨折,指出踝部骨折脱位有内、外翻两大类提出“有无粘膝征”作为髋关节前后脱位的鉴别(5)、兴盛阶段明代朱橚《普济方²折伤门》介绍了悬吊带快速复位治疗颈椎骨折脱位,较之英国人格利森早270年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采用了揣搦复位和超腕关节小夹板外固定,较之Colle’s报告早400年明代薛己《正体类要》强调局部与整体、外伤与内伤的辨证关系指出:“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清代吴谦等《医宗金鉴²正骨心法要旨》强调强调手法复位之前要“知其体相,识其部位”指出手法原则要:“轻、稳、准、巧”归纳了正骨八法:摸、接、端、提、按、摩、推、拿。
中医骨伤科基础1
一、外因
• 指外界作用于人体而致损伤的因素。主要指外力 伤害,与外感六淫、邪毒感染密切相关。 • (一)外力伤害 • 外力包括:跌仆、坠堕、撞击、闪挫、压扎、劳 损。 • 轻——皮肉损伤,肿痛瘀斑; • 重——损伤出血,骨断筋折,危及生命。
安徽中医学院骨伤基础教研室
安徽中医学院骨伤基础教研室
1.直接暴力
4.骨伤科诊疗技术的进步(公元220——960 年)
• 北魏太医署设折伤医——骨伤专科医生
• • ①晋.葛洪:《肘后救卒方》 a\世界上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手法整复方法;b\竹简夹板固定骨折;c\开 放性创口早期处理的重要性;d\颅脑损伤、大动脉损伤的救助。 • ②南齐.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 • 公元843年现存最早的外伤科专书 • a\骨肿瘤的诊断和预后;b\金疮跌扑方34首之多。 • ③隋唐.巢元方、孙思邈 《诸病源候论》:开放性骨折的清创手术,分层缝合,异物清除,结扎血管止 血。 《千金方》:辑录了唐以前的方药,对痈疽具有丰富的治疗经验。
(3)击杀伤
• • • • • • 指武器击杀。 为开放性损伤。 分类:盲管损伤和贯通伤。 损伤在筋肉——血管神经损伤或骨折; 损伤在颅脑和内脏——危及生命。 注意:易将污染物带入伤口而引起感染。
安徽中医学院骨伤基础教研室
安徽中医学院骨伤基础教研室
(2)代表人物:
• ①扁鹊:
• 《列子.汤问》:“鲁公扈、齐婴二人有疾,同请扁鹊求治……遂饮 二人毒酒,迷死三日,剖腹探心易而置之。”
• ②华佗:
• 麻沸散、死骨剔出术、剖腹、五禽戏
• ③张机:
• 中药汤剂:大承气汤 • 牵臂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摩等
安徽中医学院骨伤.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骨伤复习(课堂重点)教案介绍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第一章:发展史1、南北朝·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外伤科专书。
2、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
是世界上采用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的第一人。
3、清·吴谦《医宗金鉴》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4、治疗骨折的四项基本原则: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
第二章、损伤的分类与病因病机损伤病机:明·薛己《正体类要》:“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
”1、气血津液为最主要的病机,筋骨皮肉为最常见的病机。
2、肝血不足,则出现手足拘挛、肢体麻木、屈伸不利;脾胃不佳,则出现肌肉瘦削、四肢疲惫、软弱无力。
第三章、临床诊查1、肌力的测定标准:(6级)0级:肌肉无收缩(完全瘫痪);Ⅰ级:肌肉有轻微收缩,但不能够移动关节(接近完全瘫痪);Ⅱ级:肌肉收缩可带动关节水平方向运动;,但不能对抗地心吸引力(重度瘫痪);Ⅳ级:能抗地心吸引力移动关节,但不能抵抗阻力(轻度瘫痪);Ⅴ级:能抗地心引力运动肢体,且能抵抗一定的强度的阻力(接近正常);Ⅵ级:能抵抗强大的阻力运动肢体(正常)。
2、触诊:摸肤温时一般用手背测试并与对侧比较。
第四章、治疗方法1、损伤散气辨证及其代表方:1)初期:伤后1~2周内,多用“下法”、“消法”①攻下逐瘀法:桃核承气汤,大承汤②行气活血法:桃红四物汤、复元活血汤;柴胡疏肝散、金铃子散、膈下逐瘀汤、顺气活血汤③清热凉血法:五味消毒饮、加味犀角地黄汤,四生丸,十灰散,小蓟饮子2)中期:伤后3~6周,多用“和”“缓”两法①和营止痛法:和营止痛汤,正骨紫金丹,七厘散②接骨续筋法:续骨活血汤,欣赏续断汤,接骨丹③舒筋活络法:舒筋活血汤,活血舒筋汤3)后期:伤后7周以上,多用“补”“温”两法①补气养血法:(四君子汤、四物汤、十全大补汤、八珍汤)②补养脾胃法:(参苓白术散、健脾养胃汤、归脾汤)③补益肝肾法(壮筋养血汤,生血补髓汤,养筋健骨汤,肾阴虚用四物汤加左归饮,肾阳虚用四物汤加右归饮)2、折顶横断或锯齿型骨折,如患者肌肉发达,单靠牵引力量不能完全矫正重叠移位时,可用折顶法。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发展简述1.华佗首创对骨折做逆向牵引和夹板固定的治疗原则;2.唐朝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现在最早的中医伤科经典, 将整复、固定、活动和内外用药确认为治疗骨伤的大法。
第四章物理检查基本检查方法: 望诊、触诊、叩诊、听诊、量诊;骨关节检查法:肩部:1.搭肩试验Duga’s: 患者端坐位或站立位, 肘关节屈曲位, 将手搭于对侧的肩部, 若肘关节能贴近自己的胸壁, 即为正常。
若手可搭于对侧肩部, 但肘不能贴近胸壁, 或肘能贴近胸壁, 但手不能搭于对侧肩部, 均为阳性, 提示肩关节脱位。
2.肩峰撞击试验:检查者以手扶患侧前臂于中立位前屈、上举, 肩袖的大结节附着点撞击肩峰的前缘, 肩痛为阳性。
3.疼痛弧试验:患者主动或被动外展肩关节, 当肩外展至60-120度范围时疼痛, 为阳性, 这一特点区域的外展痛称为疼痛弧。
提示冈上肌病变。
髋部:1.托马斯征: 患者仰卧, 双腿伸直, 侧腰部前凸, 屈健侧髋关节, 令脊柱代偿性前凸消失, 若患侧大腿被迫抬起为阳性。
常见于髋关节结合、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引起髋关节屈曲痉挛畸形。
2.望远镜试验: 患者仰卧, 髋、膝关节伸直, 助手固定骨盆, 检查者一手置于大粗隆部, 另一手持小腿或膝部将大腿抬高约30度, 并上推下拉, 若股骨头有上下活动或打气筒的抽筒样感, 提示患者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3.艾利斯征:患侧仰卧, 两腿屈髋屈膝, 两足并齐, 放于床面, 若双膝一高一低, 则提示髋关节后脱位或股骨、胫骨短缩。
4.屈徳伦堡试验:患者单腿站立, 抬腿侧骨盆不上升反下降为阳性, 提示负重侧臀中、小肌力弱或髋关节不稳。
膝部:1.麦氏试验: 患者仰卧, 患侧髋膝关节充分屈曲, 尽量使足跟触臀部。
检查内侧半月板时, 检查者一手握膝部一稳定大腿及注意膝关节内的感觉, 另一手握足部使小腿在充分外旋、外展位伸直膝关节, 在伸直过程中, 出现摩擦感或弹响并有疼痛, 为阳性。
检查外侧半月板时, 使小腿充分内收、内旋为伸直膝关节, 出现摩擦感或弹响并疼痛, 为阳性。
中医骨伤科学_重点精讲
中医骨伤科学题型:单选 20*1=20 多选 5*2=10 填空 20*1=20 名解 5*4=20 简答 2*5=10 病案 2*10=20总论第一章:发展史(选、填)1.《黄帝内经》——系统全面地阐述了人体解剖学知识。
2、《肘后救卒方》晋·葛洪——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的手法整复方法,适用夹板固定。
3、《刘涓子鬼遗方》南北朝·龚庆宣——是我国最早的外伤科专书,对金疮和痈疽的诊治有较详尽的论述。
4、《诸病源候论》隋·巢元——为我国第一部病理学专著,将骨伤科疾病列为专章。
5、《仙授理伤续断秘方》蔺道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伤科专著,分述骨折,脱位,内伤。
6、《洗冤集录》宋·宋慈——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法医学专著。
7、《世医得效方》元·危亦林——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
8、《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清·吴谦——将正骨手法归纳为八法:摸、接、端、提、推、拿、按、摩。
9、治疗骨折的四项基本原则: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
(填)第二章、损伤的分类与病因病机1、损伤的分类①按损伤部位:外伤和内伤②按损伤的发生过程和外力作用的性质:急性损伤与慢性劳损③按受伤时间:新伤:2~3周以内的损伤或损伤后立即就诊者。
陈伤:宿伤,是指新伤失治,日久不愈,或愈后因某些诱因,隔一段时间又在原受伤部位复发者。
④根据受伤部位的皮肤或黏膜是否破损:闭合性损伤:受钝性暴力损伤而外部无创口者。
开放性损伤:由锐器,火器或钝性暴力作用或黏膜破损而有创口流血,深部组织与外界环境沟通者。
2、外力伤害性质的不同可分类:(会根据具体损伤各自分类)(1)直接暴力:损伤部位发生在直接作用部位,如创伤、挫伤、骨折、脱位(2)间接暴力:损伤部位在远离外力作用部位,如传达暴力、扭转暴力引起相应部位的骨折、脱位。
如高空坠落,臀着地,对脊柱反作用力,造成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或伴严重的脱位及脊髓损伤(3)肌肉强烈收缩:跌仆股四头肌收缩引起髌骨骨折。
骨伤复习重点总结
第一章中医骨伤科发展史1、西汉名医淳于意首创“诊籍”,纪录了两例完整骨伤科病案:一则是堕马致伤;一则是举重致伤。
2、《肘后救卒方》晋代·葛洪所著。
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位整复方法;最早使用竹夹板固定骨折;开放创口处理法;首创了以口对口吹气法抢救卒死病人。
3、《诸病源候论》-隋·巢元方等编著。
我国首部病理书;提出清创四要点。
4、《仙授理伤继断秘方》-唐·蔺道人。
现存最早的伤科专书。
5、《世医得效方》-元·危亦林。
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
6、《跌损妙方》-明·异远真人。
是现存最早的伤科少林派著作。
7、《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清·吴谦等。
正骨八法——摸、接、端、提、推、拿、按、摩。
第二章损伤分类和病因病机损伤的病因(外力伤害)根据外力的性质可分为:1、直接暴力损伤发生在暴力直接作用部位2、间接暴力损伤发生在远离暴力作用3、肌肉强烈收缩部位4、持续劳损第三章临床检查局部症状体征分析1、疼痛伤处(损伤) 放射、游走性。
加重因素(骨病)。
压痛: 直接、间接2、肿胀伤处挫伤(组织水肿),关节肿(积液) 皮下出血(瘀斑) 张力水泡(回流)水肿(压迫、内科)3、功能障碍主动活动,被动活动,神经损伤(被动),肌(腱)肉断裂殊症状体征分析畸形骨折脱位,先天性骨病......损伤骨擦音,异常活动,关节盂空虚,弹性固定骨病肌萎缩(神经损伤),筋肉挛缩(前臂缺血后遗症),肿块(肿瘤、关节炎),疮口与窦道(TB 、骨髓炎)闻诊1、听入臼声2、听筋的响声(1)关节摩擦音(2)肌腱弹响声与捻发音(3)关节弹响声骨与关节检查法肌力分级0级:肌肉无收缩(完全瘫)1级:肌肉有微弱收缩,但不能移动关节(接近瘫)2级:肌肉收缩可带动关节水平方向,但不能对抗地心吸引力(重度瘫)3级:能抗地心引力移动关节,但不能抵抗阻力(轻度瘫)4级:能抗地心引力运动肢体,且能抵抗一定强度阻力(接近正常)5级:能抵抗强大的阻力运动肢体(正常)特殊检查法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对抗牵拉椎间孔神经根滑动碰椎间盘,放射痛麻木感加重直腿抬高试验:通过直腿抬高,使坐骨神经受到牵拉,若腰椎管内病变,坐骨神经有压迫或粘连,通过牵拉,即引发腰腿痛拾物试验:小儿直立弯腰拾物为正常。
中医骨伤学教案
中医骨伤学教案《中医骨伤学》教学大纲前言《中医骨伤学》骨伤学是临床医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研究防治骨折和脱位的一门科学,是中医骨伤科学的重要组成部份。
它有悠久的历史、系统的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是中医骨伤专业临床课程之一。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系统掌握中医骨伤学的基本知识和常见的防治方法,为今后参加中医骨伤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材选用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张安桢主编的《中医骨伤学》共八章,第一章总论,着重介绍常见骨折的诊疗。
第二至第四章,着重介绍常见四肢骨折、颅骨与躯干骨折,诊疗,包括整复方法、固定方法、药物治疗、练功疗法及其他疗法等。
第五至第八章,着重介绍常见关节脱位的诊疗,包括整复方法、固定方法、药物治疗、练功疗法及其他疗法等。
本课程教学分堂讲学及见习,共110学时,教学要求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熟悉教学大纲,掌握教材内容,突出讲授重点。
多采用启发式教学,可结合具体的临床病例,充分利用X 线、幻灯片、挂图、实物、多媒体课件及电视录像等各种现代化教学设备。
在临床见习时密切联系课堂讲的内容,除继续巩固掌握骨伤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外,还要传授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能够运用中医的理、法、方药与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防治常见的骨折、脱位。
绪论【目的要求】1. 以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使学生了解骨伤学的源流和发展概况2.了解隋唐以来骨伤学的主要著作和成就3.掌握建国以来骨伤学的重大发展4.掌握骨伤等常见骨折与脱位诊疗方法及新发展【教学内容】1.介绍骨伤学的源流和发展过程2.讲述历代骨伤学的主要成就3.列举事实说明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中医政策,使骨伤学得到了新生和发展第一章骨折概论【目的要求】1.熟悉骨折的定义、病因及分类2.了解骨折的愈合过程,及其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3.掌握骨折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其并发症4.掌握骨折的治疗(急救、手法复位、夹板固定、药物治疗、练功活动等)原则5. 了解骨折愈合标准【教学内容】重点介绍骨折的定义、病因及分类,骨折的愈合过程及影响骨折愈合因素、愈合标准和时间第一节骨折的定义、分类第二节骨折的病因病病机第三节骨折的诊断第四节骨折的并发症第五节骨折的愈合过程和愈合时间第六节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第七节骨折的治疗原则第八节骨折的整复方法第九节骨折的固定方法第十节骨折的药物治疗第十一节骨折的练功疗法第十二节开放性骨折的处理原则第十三节骨折的畸形愈合、迟缓愈合和不愈合第二章上肢骨折【目的要求】1.掌握锁骨、肱骨干、肱骨髁上、桡骨远端等骨折的病因病机、诊断、整复手法及夹板固定方法2.熟悉肱骨外髁、肱骨内上髁、桡尺骨干双骨折,桡、尺骨于单骨折的诊断、整复手法及夹板固定方法3.了解上肢其他骨折的诊治方法【教学内容】复习上肢各骨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讲授上肢各种常见骨折的发病机理、诊断、整复手法、固定方法、药物治疗及练功疗法等第一节锁骨骨折第二节肱骨外科颈骨折第三节肱骨干骨折第四节肱骨髁上骨折第五节肱骨外髁骨折第六节肱骨内上髁骨折第七节尺骨鹰嘴骨折第八节桡骨头骨折第九节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第十节桡、尺骨干双骨折第十一节桡、尺骨于单骨折第十二节桡骨远端骨折第十三节腕舟骨骨折第十四节掌、指骨骨折第三章下肢骨折【目的要求】1.掌握股骨颈、股骨干、胫腓骨干、髌骨及踝部骨折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整复方法、固定与牵引方法2.熟悉股骨粗隆间、跟骨骨折的诊断、治疗原则、整复方法与固定方法3.了解其他骨折的诊断治疗方法【教学内容】简要复习下肢各骨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完整版)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第一章总论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防治骨关节及其周围筋肉损伤与疾病的学科。
第一章:发展史1、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的手法整复方法,适用夹板固定。
2、《五十二病方》最早记载破伤风3、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提出清创四要点:清创要早、要彻底、要正确的分层缝合,正确包扎4、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著。
5、元·李仲南《永类欽方》首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
6、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
7、清·吴谦《医宗金鉴》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第二章损伤的分类与病因病机损伤:是指人体受到外界各种创伤性因素引起的皮肉、筋骨、脏腑等组织结构的破坏,及其1.损伤的病因:外力伤害(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过度强烈收缩、持续劳损)、外感六淫、邪毒感染、内因(年龄、体质、解剖结构、先天因素、病理因素、职业工种、七情内伤)2.损伤病机:明·薛己《正体类要》:“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第三章诊断一.损伤的症状体征1.一般症状体征:疼痛、肿胀青紫、功能障碍2.特殊症状体征:畸形、骨擦音(骨折的主要体征之一)、异常活动、关节盂空虚、弹性固定二.骨病的症状体征骨病:骨骼、关节及其周围筋肉的疾病1.一般症状体征:疼痛、肿胀、功能障碍2.畸形、肌肉萎缩、筋肉挛缩、肿块、疮口与窦道三.骨与关节检查法1.肌张力:在静止状态时肌肉保持一定程度的紧张度。
0级:肌肉无收缩(完全瘫痪)Ⅰ级:肌肉有轻微收缩,但不能够移动关节(接近完全瘫痪)Ⅱ级:肌肉收缩可以带动关节水平方向运动,但不能对抗地心引力(重度瘫痪)Ⅲ级:能抗地心引力移动关节,但不能抵抗阻力(轻度瘫痪)Ⅳ级:能抗地心引力运动肢体,且能抵抗一定强度的阻力(接近正常)Ⅴ级:能抵抗强大的阻力运动肢体(正常)2.临床检查方法用途:摸压痛、摸畸形、摸肤温、摸异常活动、摸弹性固定、摸肿块手法:触摸法,挤压法、叩击法、旋转法、屈伸法、摇晃法3.关节活动范围测量:中立位0°法、邻肢夹角法第四章治疗方法一.药物治疗1、内治法分期:①初期:伤后1~2周内,多用“下法”和“消法”,治血和理气兼顾。
中医骨伤复习资料重点
【填空选择】蔺道人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著。
危亦林著《世医得效方》中的“金镞正骨科”不仅继承前人治疗骨伤经验,而且对骨折,脱位的整复手法,和固定技术有所创新。
清代吴谦等著《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较系统地总结了清代以前的骨伤科经验,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一书,提出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治疗骨折的四项原则。
骨伤最易损伤的部位是筋骨。
骨折的特殊症状及体征:畸形,骨擦音,异常活动。
脱位的特殊症状及体征:畸形,关节盂空虚,弹性固定。
夹板固定后应及时调整扎带的松紧度,保持在1cm的正常移动度。
牵引疗法包括:有皮牵引,骨牵引及布托牵引。
创伤急救的四项基本步鄹: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绕神经损伤后易出现:腕下垂筋膜间隔区综合征常发部位:前臂、小腿、手掌。
骨折的外因:直接暴力,间接暴力,筋肉牵连,疲劳骨折。
不稳定骨折包括: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骨折骨折线的形态不稳定的是:斜形骨折。
骨折后期的并发症:褥疮,尿路感染,肺部感染。
肱骨髁上骨折多见于儿童,并发肘内翻或肘外翻畸形。
颈干角正常值在110°~140°之间,儿童平均151°,成人男性为132°,女性为127°。
股骨颈骨折按其部位不同分为:头下部、颈中部、基底部。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分型:顺转子间骨折,反转子间骨折,转子下骨折。
足部骨骼构成的三个主要足弓:内侧纵弓,外侧纵弓与跖骨间的横弓。
足弓的功能:负重、推进行走、吸收人体震荡。
骨折的愈合过程:血肿机化期,原始骨痂形成期,骨痂改造塑形期。
肋骨骨折最易发生于第4~第7肋之间。
治疗股骨髁间骨折,应保证达到良好的对位,关节面光滑完整,才能有效地恢复关节的功能和防止发生创伤性关节炎。
脱位在2~3周以内者为新鲜脱位,在2~3周以上者为陈旧性脱位。
假关节的活动不属于肩关节脱位的特殊体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骨伤科学题型:名解10x3′填空20x1′ 简答4x5′ 论述3x10′一、名解1.孟氏骨折:即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小头脱位。
是指尺骨半月板切迹以下的上1/3骨折,桡骨头同时自肱桡关节、桡尺近侧关节脱位,而肱尺关节没有脱位。
2.盖氏骨折:即桡骨中下1/3骨折合并尺桡远侧关节脱位。
前臂旋转时,桡骨尺切迹则围绕着尺骨小头旋转,若三角纤维软骨、尺侧腕韧带或尺骨茎突被撕裂,则容易造成下桡尺关节脱位。
3.巴尔通氏骨折(背侧缘型骨折):跌倒时,前臂旋前,腕背伸位手掌着地,外力使腕骨冲击桡骨远端关节面的背侧缘,造成桡骨远端背侧缘劈裂骨折,伴有腕关节向背侧脱位或半脱位。
4.反巴尔通氏骨折(掌侧缘型骨折):跌倒时,腕关节呈掌屈位,手背先着地,造成桡骨远端掌侧缘劈裂骨折,同时伴有腕关节向掌侧脱位或半脱位。
5.克雷氏骨折(伸直型桡骨远段骨折):跌倒时,肘部伸直前臂旋前,腕关节呈背伸位,手掌先着地,暴力引起桡骨远端骨折。
畸形为:餐叉样畸形。
固定位置:屈曲尺偏。
6.开放性骨折:有皮肤或粘膜破裂,骨折处与外界相通者。
闭合性骨折:骨折断端不与外界相通者。
7.肘后三角:肘部三点骨突标志是肱骨内、外上髁及尺骨鹰嘴突,伸肘时,这三点成一直线;屈肘时,这三点成一等腰三角形,称肘后三角。
8.贝雷氏角:跟骨结节上缘与跟距关节面成30°-45°的结节关节角。
9.牵拉肘:小儿桡骨头半脱位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幼儿,又称牵拉肘。
10.颈干角(内倾角):股骨颈和股骨干之间形成的角度,正常值在110°–140°。
11.前倾角(扭转角):股骨颈的中轴线与股骨两髁中间点的连线形成的角度,正常值为12°–15°。
12.Bryant三角:病人仰卧,沿一侧髂前上棘垂直向下和向大转子尖各划一线,再从大转子尖端画一水平线,即成一三角形。
13.本奈氏骨折: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
14.史密斯骨折(屈曲型桡骨远段骨折):跌倒时,手背着地,腕关节急剧掌屈所致。
15.餐叉样畸形:克雷氏骨折从腕部侧位观,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
16.反常呼吸:多根肋骨双处骨折时,或者胸侧方多根肋骨骨折,由于暴力大,往往同时有多根肋骨前端的肋软骨关节脱位或肋软骨骨折,使该部胸廓失去支持,产生浮动胸壁,吸气时因胸腔负压增加而向内凹陷,呼气时因胸腔负压减低而向外凸出。
二、填空1.骨折的一般体征:疼痛,肿胀,功能障碍。
骨折的特有体征:畸形、骨擦音、异常活动。
2.骨折的愈合过程:血肿机化期、原始骨痂期、骨痂改造期。
3.骨折的总体治疗原则: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职、医患合作。
4.锁骨中1/3骨折的典型移位机理是什么?近折段受胸锁乳突肌的牵拉向上、向后移位;骨折远折段受上肢重力和胸大肌的作用向下向内移位。
5.肱骨干骨折的移位方向:骨折位于三角肌止点以上时,骨折近段向前向内移位,骨折远段向上向外移位;骨折位于三角肌止点以下时,骨折近段向外向前移位,骨折远段向上移位。
6.股骨颈骨折的分型:头下部、颈中部、基底部(囊内骨折、囊外骨折)7.肩关节脱位见——方肩畸形肘关节脱位见———靴状畸形8.股骨髁上牵引:由内向外牵引;胫骨结节牵引:由内向内,防止损伤腓总神经尺骨鹰嘴牵引:由外向外牵引,防止损伤尺神经。
9.晋,葛洪著《肘后救卒(急)方》首载颞颌关节脱位手法整复方法。
10.正骨八法:摸、接、端、提、推、拿、按、摩。
11.损伤的一般体征:疼痛、肿胀、瘀斑、功能障碍。
12.损伤的主要四大病因: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过度强烈收缩、持续劳损。
13.骨折的外力形式:直接外力、间接外力、筋肉牵拉、疲劳骨折。
14.骨折的移位方式:成角、侧方、短缩、分离、旋转。
15.易发生疲劳骨折的部位:第二跖骨。
16.易发生骨折不易愈合的部位:腕舟状骨、股骨颈、胫骨下1/3。
17.易损伤神经的骨折:肱骨干骨折:桡神经;肱骨髁上骨折:桡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肱动脉;肱骨内上髁骨折:尺神经。
18.可并发肘内翻的骨折:肱骨髁上骨折、肱骨内上髁骨折。
19.孟氏骨折的分型:伸直型、屈曲型、内收型。
20.掌偏角:10°–15°;尺偏角:20°–25°;21.股骨颈骨折的分型:外展型和内收型。
22.23.股骨颈骨折的诊查:髋部疼痛,腹股沟附近有压痛,功能障碍,但是肿胀瘀斑不明显。
24.25.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分型:顺转子间骨折、反转子间骨折、转子下骨折。
26.27.股骨转子间的骨折的诊查要点:局部疼痛、肿胀明显、功能丧失、患肢明显短缩、内收、外旋、屈曲畸形。
三、大题1.骨科检查法:(1)拉赛格征(直腿抬高试验):患者仰卧位,两下肢伸直靠拢,检查者用一手握住患者踝部,一手扶膝保持下肢伸直,逐渐抬高患者下肢,正常者可以抬高70~80°,无任何不适感觉;若小于以上角度即感该下肢有传导性疼痛或麻木者为阳性。
多见于坐骨神经痛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若将患者下肢直腿抬高到开始产生疼痛的高度,检查者用一手固定此下肢保持膝伸直,另一手背伸患者踝关节,放射痛加重者为直腿抬高加强试验(2)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患者坐位,头微屈,检查者立于患者被检查侧,一手推头部向对侧,同时另一手握该侧腕部作相对牵引,此时臂丛神经受牵拉,若患肢出现放射痛、麻木,则为阳性。
多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
(3)搭肩试验:嘱患者端坐位或站立位,肘关节取屈曲位,将手搭于对侧肩部,如果手能够搭于对侧肩部,且肘部能贴近胸壁即为正常。
如果手能够搭于对侧肩部,但肘部不能贴近胸壁;或者肘部能贴近胸壁,但手不能搭于对侧肩部,均为阳性体征,提示可能有肩关节脱位。
(4)“抽屉”试验: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双膝屈曲90°,检查者一手固定踝部,另一手推拉小腿上段,如能明显拉向前方约1cm,即前抽屉试验阳性,提示有前交叉韧带损伤;若能推向后约1cm,即后抽屉试验阳性,则为后交叉韧带损伤;若前后均能推拉1cm,即为前后抽屉试验阳性,说明有前后交叉韧带损伤。
(5)望远镜征:患儿仰卧位,髋、膝关节伸直,一助手固定骨盆,检查者一手置于大粗隆部,另一手持小腿或膝部将大腿抬高约30°,并上推下拉股骨干,若股骨头有上下活动或打气筒的抽筒样感,即为阳性。
用于检查婴幼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往往进行双侧对照检查。
(6)浮髌试验:嘱患者取仰卧位,下肢伸直,股四头肌处于松弛状态,检查者一手虎口压在髌上囊部,向下挤压使积液局限于关节腔。
然后另一手拇、中指固定髌骨内外缘,食指按压髌骨,即感髌骨有漂浮感,重压时下沉,松指时浮起,为浮髌试验阳性,说明关节腔内有积液。
(7)骶髂关节分离试验(髋外展外旋试验,“4”字试验):患者仰卧位,被检查一侧下肢膝关节屈曲,髋关节屈曲、外展、外旋,将足架在另一侧膝关节上,使双下肢呈4字形。
检查者一手放在屈曲的膝关节内侧,另一手放在对侧髂前上棘前面,然后两手向下按压,如被检查侧骶髂关节处出现疼痛即为阳性。
说明骶髂关节病变。
(8)蛙式试验:患儿仰卧位,使双膝双髋屈曲90°,并使患儿双髋作外展、外旋至蛙式位,双下肢外侧接触检查床面为正常。
若一侧或两侧下肢的外侧不能接触到床面,即为阳性,提示有先天性心脏病髋关节脱位。
(9)握拳试验:嘱患者作拇指内收,并屈曲各指,在紧握拳后向尺侧倾斜屈曲,若桡骨茎突部出现疼痛,即为阳性,表示患有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
2.3.骨折的分类:(1)粉碎骨折:骨碎裂成三块以上;(2)非粉碎性骨折:①横断骨折:骨折线与骨干纵轴接近垂直;②斜形骨折:骨折线与骨干纵轴交成锐角;③螺旋形骨折:骨折线呈螺旋形;④青枝骨折:多发生于儿童,仅有部分骨质和骨膜被拉长、皱折或破裂,骨折处有成角、弯曲畸形,与青嫩的树枝被折时的情况相似;⑤嵌插骨折:发生在长骨骨干骺端密质骨与松质骨交界处,骨折后,密质骨嵌插入松质骨内,可发生在股骨颈和肱骨外科颈等处;⑥裂缝骨折:称骨裂,骨折间隙呈裂缝或线状,形似瓷器上的裂纹;⑦骨骺分离:发生在骨骺板部位,使骨骺与骨干分离,骨骺的断面可带有数量不等的骨组织;⑧压缩骨折:松质骨因压缩而变形。
4.5.骨折的三期用药原则:⑴初期: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活血止痛方);⑵接骨续筋(接骨丹);⑶养气血、补肝肾、壮筋骨(八珍汤)。
6.7.骨折的并发症:⑴早期并发症:①外伤性休克;②感染;③内脏损伤:肺损伤、肝脾破裂、膀胱尿道直肠损伤;④脊髓损伤;⑤重要血管损伤;⑥周围神经损伤;⑦脂肪栓塞。
⑵晚期并发症:①缺血性肌挛缩;②缺血性坏死;③坠积性肺炎;④创伤性关节炎;⑤迟发性关节畸形;⑥关节僵硬;⑦损伤性骨化;⑧尿路感染及结石;⑨褥疮。
8.9.10.11.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和骨性愈合标准:⑴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①局部无压痛,无纵向叩击痛;②局部无异常活动;③X线照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④功能测定:在解除外固定情况下,上肢能平举1kg达1min,下肢能连续徒步步行3分钟,并不少于30步;⑤连续观察2周骨折处不变形,则观察的第一天即临床愈合日期。
⑵骨折的骨性愈合标准:①具备临床愈合标准的条件;②X线照片显示骨小梁通过骨折线。
13.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分型:⑴裂纹骨折;⑵外展型骨折;⑶内收型骨折;⑷外科颈骨折合并肩关节关节脱位。
14.15.16.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⑴全身性因素:①年龄;②健康情况;⑵局部因素:①断面接触情况;②断端血供;③损伤的程度;④感染;⑤固定和运动。
17.18.19.骨折的复位:⑴解剖复位:骨折的移位完全纠正,恢复了骨的正常解剖关系,对位和对线达到百分之百。
⑵功能复位:骨折复位后,某些移位扔未完全纠正,但骨折在此位置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者。
21.22.股骨头的供血来源:关节囊的小动脉(旋股内外侧动脉分支)、股骨干滋养动脉、圆韧带的小动脉。
24.囊内骨折和囊外骨折的各自特点:囊内骨折的骨折线在关节囊内,囊外骨折的骨折线的后部在关节囊外。
25.26.肩关节脱位的诊断要点是什么?(1)患者有明显外伤史或既往有习惯性肩关节脱位史;(2)一般症状有肩部疼痛、肿胀、功能障碍。
(3)特殊体征:患肘屈曲,健手托患腕,使之贴于胸壁,身体向患侧倾斜;(4)“方肩”畸形:患肩失去圆形膨隆外形,三角肌扁平,肩峰相应凸出;(5)手触三角肌下有“空”感,不能触及肱骨头;(6)弹性固定感:患肩固定于外展20°-30°位置;(7)搭肩试验阳性、直尺试验阳性;(8)测量:腋平面上,上臂周径患侧大于健侧;(9)患肢长度变化:盂下脱位患侧上肢变长;(10)X线检查证实。
27.骨的测量.⑴上肢长度:肩峰至桡骨茎突尖;⑵上臂长度:肩峰至肱骨外上髁;⑶前臂长度:肱骨外上髁至桡骨茎突;⑷下肢长度:髂前上棘至内踝下缘;⑸大腿长度:髂前上棘至膝关节内缘;⑹小腿长度:膝关节内缘至内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