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逆冲推覆构造
13-fault-4
思考、讨论题
地垒与地堑、半地堑 拆离断层及特征 裂谷的基本特征 变质核杂岩的主要特征 绘图说明大陆伸展的简单剪切模式
和纯剪切模式。
变质核杂岩
• 研究表明,在北美 西部Cordillera造山 带中(从北部加拿 大不列颠哥伦比亚 经美国西部向南至 墨西哥西北部), 长约3000km、宽约 300km的带内,发 育有至少27个变质 核杂岩。
变质核杂岩的主要特点
1. 外形呈孤立分散的穹隆状产出,直径一般十余公里或 数十公里。 2. 由强烈变形、变质的基底(常有岩体侵入)(下盘) 和轻微变形(变质)的盖层(上盘)构成,基底与盖 层之间以规模巨大的低角度拆离断层分隔。
(三)分层拆离伸展模式
(Delamination—detachmentment model )
• 基本要点: – 地壳(岩石圈)伸展构造是分层的; – 不同层次岩石圈的伸展变形方式不同 • 浅部:单剪 • 深部:纯剪
分层拆离组合伸展模式
分层拆离组合伸展模式
主要强调: 1. 岩石圈的分层性特征; 2. 大型拆离断层(滑脱 断层)在岩石圈裂陷 伸展过程中所起的重 要作用。
变质核杂岩的主要特点
3. 拆离断层为一个脆—韧性转变条件下形成的断层带,发育了从 碎裂岩—微角砾岩—角砾糜棱岩—绿泥石化角砾糜棱岩—糜棱 岩—片麻岩。
4.
拆离断层原始产状近水平,在伸展拆离中变成犁式,上盘多发 育Domino式断层组合;在变质核杂岩周缘出现箕状盆地—半 地堑,其中常常堆积了一套粗碎屑沉积。
二、变质核杂岩
70年代研究美国西部Cordillera 造山带时发现 的一种特殊构造单元,并提出变质核杂岩的 概念,80年代以来研究甚广,并掀起大陆伸 展构造研究的高潮。
逆冲推覆与重力滑动构造理论在煤田地质勘探中的应用
省浑 江地 区从 5年代 以来 ,经 调查 和勘探 ,在 逆掩 0 断层下 扩大 了煤炭储 量 。 2) 用 重力 构 造 的 强 烈流 变 来 连 接 急 骤变 化
少变 化 。 有 的地 区滑动所 引起 的假 粘性 流动 ,也可使 煤
煤层 ,对煤层的增厚 , 挤缺 、剪落、丧失开采价值
【 责任编辑 :李月成】
造的铲削和断错使浅部煤层大部分断失 ,仅在间沟 至关帝 店一 带的露 天 附近有些 残 留 ;南翼 在 翟 阀断 层 以东 ,正 负零 米 以上 煤层增 厚 ;养钱 池矿 煤厚 1 O
山区组的大煤埋藏在1 0 0m以下 ,属不能利用的 4
呆 滞煤 量 。但 是 ,通过重 力滑 动设想 ,推断 在下三
减弱 。重力滑动形成的构造与其不同,根带为拉伸 选 统 一 覆 盖 着 很 浅 煤 层 。 经 钻 探 证 实 ,在 垂 深 区 ,前缘为挤 压 区 ,中部 为过渡 区 。 1 0 0m以上 ,不仅解放了芦店本身 的大片煤层 , 0
也就清 楚 了。如河 南省 芦店地 区北 翼 ,由于 滑动构
层向低压区汇集成煤包 ,或穿插到围岩中去,呈脉 状或 楔状 的尖子 煤 。另一 结果 是引起 灰分增 高煤 质
变劣 ,降低 了工业 利用 价值 。 研究 逆 冲推覆 与重 力滑动 构造 ,可 以在推 覆体 下找 到丰 富 的煤 田 ,从而 扩大 煤炭储 量 ;使一些 所 谓 “ 区”或无 煤结 论 区 ,寻 找新 的煤 田或在 老矿 禁 区 附近寻找 新 的含 煤 区还是 很有希 望 。
中图分类号 :T 1 D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 号:10 0 5—29 20 7 8( 0 7)1- 0 0 0 0 06 - 1
1 结 构 特 征
第十三章逆冲推覆构造
第十三章逆冲推覆构造逆冲推覆构造:由逆冲断层及其上盘推覆体或逆冲岩席组合而成的大型至巨大型的构造,主要产出于造山带的前陆地区,是挤压或压缩作用的结果。
一、逆冲推覆构造的几何结构1.逆冲推覆构造的组合型式(1)叠瓦式:一系列逆冲断片上下叠置,构成叠瓦式。
(2)背冲式:自一个构造单元的两侧分别向外缘逆冲的两套叠瓦式逆冲断层。
(3)对冲式:两套叠瓦式逆冲断层对着一个中心相对逆冲,常与盆地伴生,自盆地边缘向盆地内逆冲。
2.断面呈台阶式:断面常由长而平的断坪与连接其间的短而陡的断坡构成。
这是由于岩石强度的差异决定的。
断面弯曲导致上覆地层的断层转折褶皱作用(fault-bend folding)。
3.双重逆冲构造:由顶板逆冲断层与底板逆冲断层及夹于其中的一套叠瓦式逆冲断层和断夹块组成。
4.反冲断层:在向一定方向逆冲的逆冲断层系中,往往出现与总体逆冲方向相反的逆冲断层,这种反向逆冲断层称为反冲断层。
反冲断层主要发生于逆冲断层的前锋部位和断坡后侧,是因为逆冲滑动中断坡或前锋受阻而反向逆冲形成的。
构成三角带构造。
5.逆冲推覆构造沿冲断方向的分带性:沿逆冲方向可以分为根带、中带和锋带。
根带是逆冲作用起始部位,强烈挤压、面理、小褶皱轴面和小断层等构造产状陡峻以至直立,劈理(尤其是流劈理和褶劈理)相对发育;中带应力状态以简单剪切为主,断层常分叉成叠瓦扇和双重构造,变形相对较弱;锋带强烈挤压,变形最强,常形成紧闭、倒转、平卧等褶皱,以及反冲断层。
6.构造窗与飞来峰:一、逆冲推覆构造的运动学和动力学1.逆冲推覆构造的扩展方式:扩展方式分前展式和后展式。
2.逆冲推覆构造的位移和速率逆冲推覆体可以造成很大的位移,可以超过100km。
南阿帕拉契亚兰岭-松树山逆冲推覆构造位移达225km。
逆冲推覆断层的活动速率一般认为是脉动式的,这由断层可以引起地震得到证实,如美国洛杉矶市的情况就是如此,爱丽舍公园断坡上平均的长期活动速率为1.7±0.4mm/a。
逆冲推覆构造的特征
谢谢
感谢下 载
பைடு நூலகம்
二、 逆冲推覆构造的构造模式
根据逆冲推覆构造的内部变形和各种构造案件的内在联系总结出以下几种构造模式 • 台阶式逆冲推覆构造 • 双重逆冲构造 • 冲断褶隆 • 反冲断层
1、台阶式逆冲推覆构造
• 由长而平的断坪与连接其间的短而陡的断坡交替构成 。 • 台阶式逆冲推覆构造主要表现在逆冲作用的初期,随着地层的变形和构造的叠加,最
三、逆冲推覆构造的动力学机制
• 造山带变形传递的应力 • 重力滑动 • 重力扩张 • 大陆板块向岛弧俯冲引起的表层逆冲
四、逆冲推覆构造的研究方法
• 平衡剖面技术 • 应变测量技术 • 地震法、电算法、电镜法和推覆体之间的对比等方法
1、平衡剖面技术
• 是指剖面上的构造变形、变位通过几何准则复原起初剖面的技术。 • 它是一种研究模式,与未平衡的剖面相比,它满足了大量合理的限制条件,因此更接
2、双重逆冲构造
• 图2 双重逆冲构造
3、冲断褶隆
• 简称冲隆 • 是指逆冲岩席从一断坪经断坡爬升至更高层位断坪时,在断坡之上形成的顶部宽平的
箱状背斜或穹状褶皱。
4、反冲断层
• 指逆冲断层系中出现的与总体逆冲方向相反的次级逆冲断层。 • 它是逆冲岩席在前进滑动中因调节在断坡或锋缘前侧所受的阻抗而形成的。
逆冲推覆构造的特征、研究 方法和重要进展
一、逆冲推覆构造的概念和组合类型分类
• 逆冲推覆构造是断层倾角较小(一般在30°左右或更缓),位移在数公里以上的构造。 • 根据一个构造单元逆冲断层的组合及其逆冲方位,逆冲推覆构造的组合类型大致包括
:单冲型、背冲型、对冲性和楔冲型。
3逆冲推覆构造
各推覆体的对比表明,自下而上变形趋于复杂,因为 上部的推覆体比下部的推覆体运动史更长,早期的变 形则不会被下部推覆体记录。要全面认识推覆构造发 育的过程垂向变化的研究是不可忽视的环节。
逆冲推覆构造的扩展方式(一) 前展式或背驮式 (piggy-back propagation): 在已存 逆冲断层的下盘依次 发育较新的逆冲断层, 下部逆冲断层运载着 上部逆冲断层进一步 位移。在逆冲系列中, 上部的断层反映早期 的位移,下部的断层 代表后期的位移。
逆冲推覆构造的分层:各推覆体或同一推覆体 的不同部位的变形强度、变形性状、应力状态 和围压状态在垂向上的变化规律。区域性逆冲 推覆构造往往是长期多次活动形成的,一次次 逆冲作用形成的推覆体互相叠臵形成推覆体堆 垛(nappe stack)或推覆体堆柱(nappe pile)。早期 形成的推覆体一般位于上部。
逆冲推覆构造的扩展方式(二) 后展式或上叠式 (overstep propagation): 在 已有逆冲断层的 上盘依次发育新 的逆冲断层,即 逆冲系统沿着与 推覆的反方向演 化。
Boyer和Elliott (1982), Woodward (1985)在分析了 世界上主要造山带后指出,自然界的逆冲系统一 般为背驮式演化模式。并强调,duplex只能由背 驮式产生,它是背驮式发展演化的特有产物。
重力滑动 质疑 基底冲断面的坡度能否足以引起重 力滑动。
观 点 M.K. Hubbert and W.W. Rubey (1959)提出用异常 空隙压力来解释推覆体的承受能力问题。异常 空隙压力的存在降低了围压,抵消了部分负荷 重力,起着浮力的作用,从而降低了断层面上 的压应力,降低了摩擦阻力。因此,较小的动 力可以将巨大的逆冲岩席推移前进而不破碎。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1.课程概况2.教学日历3.授课教师信息一览表4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要求:了解构造地质学的内容、研究对象及意义;了解构造地质学的发展状况和研究方法;了解新构造观和构造解析。
教学重点:构造地质学的内涵、构造尺度、构造层次教学难点:构造层次第二章地质体基本产状教学要求:理解面状构造和线状构造的产状要素;理解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理解软沉积变形;掌握水平岩层、倾斜岩层和直立岩层在地表的露头形态;掌握地层的整和、不整和关系及其观察研究。
教学重点:面、线状构造的产状要素、空间几何关系、测定方法。
岩层露头“V”字形法则,不整和的识别及其构造意义。
教学难点:岩层露头“V”字形法则第三章应力分析教学要求:掌握面力和体力、应力概念、点的应力状态;掌握二维、三维应力分析;理解应力场、应力轨迹、应力集中。
教学重点:应力、应力场的概念、二维应力分析、二维应力状态的莫尔图解。
教学难点:应力、应力场的概念、二维应力分析、二维应力状态的莫尔图解。
第四章应变分析教学要求:掌握变形和位移;掌握线应变和剪应变及其度量;理解均匀应变和非均匀应变;理解应变椭球体及其形态类型和其在构造分析中的应用;理解旋转变形和非旋转变形;理解递进变形;掌握岩石有限应变测量。
教学重点:变形和位移概念、均匀应变和非均匀应变、应变椭球体及其在地质构造分析中的应用、旋转变形和非旋转变形、递进变形。
教学难点:均匀应变和非均匀应变、应变椭球体及其在地质构造分析中的应用、递进变形。
第五章岩石力学性质教学要求:了解岩石力学基本概念;理解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因素;了解岩石的粘性和能干性;理解岩石塑性变形的微观机制。
教学重点:影响岩石力学性质及岩石变形的因素,岩石塑性变形的微观机制。
教学难点:影响岩石力学性质及岩石变形的因素,岩石塑性变形的微观机制。
第六章劈理教学要求:掌握劈理的类型和应变意义;掌握劈理的形成机理;掌握劈理的野外观察。
教学重点:劈理的结构、类型,劈理的形成机理及其在构造研究中的应用。
构造地质学10-15章复习题
一、选择题1.按照节理成因分类,节理可以分为和。
A.张节理,剪节理B.走向节理,倾向节理C.纵节理,横节理D.在实际的观察中,剪节理的剪裂角通常E.大于45°F.小于45°G.两种情况都可能出现2.确定节理的分期一般依据节理组之间的关系以及各期节理关系。
A.强度,密度B.间距,范围C.交切,配套3.雁列脉中单脉的形态变化很大,主要有平直型和“S”型两类,其中平直型属于A.剪裂节理B.张裂节理C.无法断定4.雁裂角的大小对分析节理的力学性质很有意义,其中雁裂角有两组高峰值,分别为:A.15°和75°B.45°和15°C.45°和10°5.导致形成缝合线构造的主要原因是。
A.沉积作用B.风化作用C.压溶作用6.发育范围广、规模大、间距宽、延伸长、可切穿不同岩层的节理通常是。
A. 剪节理B. 张节理C.区域性节理7.根据节理排列、组合的规律程度,区域性节理可分为A.主节理和次节理B.主节理和负节理C.系统性节理和非系统性节理断层概论一、选择题1.断层是地质体中沿着破裂面发生的断裂构造。
A.少量位移B.明显位移C.位移量没有限定2.断层线是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
断层线的几何形态A.可能是一直线或是一条曲线B.可能是一条闭合的圆或曲线C.A和B均正确3.已知,两个断块的总滑距是500m,断层擦痕的侧伏角为30°,则其侧滑距为A.250m D.以上全错4.已知条件同上题,则其走向滑距为A.250m D.以上全错5.按照断层走向与所切岩层走向的方位关系,断层可以分为断层、断层和断层。
A. 走向,倾向,斜向B. 纵,横,斜C. 正,逆,平移6.按照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或区域构造线方向的关系,可分为断层、断层和断层。
A. 走向,倾向,斜向B. 纵,横,斜C. 正,逆,平移7.根据断层两盘的相对运动关系,断层可以分为断层、断层、断层。
构造地质学-逆冲推覆构造
第三节 逆冲推覆构造的扩展方式
1. 前展式或背驮式(Piggyback propagation) 新的逆冲断层发育在老的逆冲断层之下,断层 依次向前方(前陆)扩展,增生在前锋
2. 后展式或上叠式(Overstep propagation) 新的逆冲断层发育在老的逆冲断层之上,断层 依次向后方(腹地)扩展,增生在后缘
4. 叠瓦式逆冲断层:位于顶板逆冲断层和底板逆冲 断层之间封闭块体内的‘S’形的逆冲断层,向上、 下连接,渐渐向顶、底版逆冲断层过度
5. 断夹块:叠瓦式逆冲断层之间的透镜状岩块 6. 叠瓦扇:向上没有连接成顶板断层的叠瓦式逆冲断层
三、反冲断层
1. 两套逆冲方向相反的逆冲断层组合 2. 多是前缘受阻,导致反向发育的结果 3. 冲起构造—反冲断层之间的部位,因挤压而
(7)斜断坡— 走向与逆冲方向 斜交,具有走向 滑动和斜向滑动 剪切应力状态
二、双重逆冲构造(Duplex)
1. 组合:顶板逆冲断层—叠瓦式逆冲断层 —底板逆冲断层
2. 顶板逆冲断层:次级叠瓦式逆冲断层向上趋近 相互连接,在顶部构成一条断层
3. 底板逆冲断层:次级叠瓦式逆冲断层向下趋近 相互连接,在底部构成一条断层
第十三章 逆冲推覆构造
构造窗与飞来峰
第一节 逆冲推覆构造的组合型式
1. 背冲式: (1)由两侧向外缘逆冲的两套叠瓦式逆冲断层
的构造组合 (2)断层面相向倾斜,
反向逆冲, 同时、统一应力场 (3)造山带是大型的 背冲式逆冲断层组合
2. 对冲式:
(1)由两侧向中心逆冲的两套叠瓦式逆冲断层的 构造组合
界面上,与地层产状一致 (2)断坡—短而陡,连接断坪之间切层发育,在坚硬
构造地质学(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山东科技大学
构造地质学(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山东科技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绪论单元测试1.构造是岩石圈中的岩石在力的作用下产生变形而形成的一种现象。
A:对 B:错答案:对2.广义的构造地质学包括大地构造学、构造地质学(狭义)、显微构造学。
A:错 B:对答案:对3.构造地质学在工程建设上可以有应用。
A:对 B:错答案:对4.构造地质可以用来预测震。
A:对 B:错答案:对5.构造地质学在油气勘探上没有多大价值。
A:对 B:错答案:错第一章测试1.构造地质学是研究各种构造现象的( )。
A:形成过程 B:发展规律 C:组合样式 D:几何形态答案:形成过程;发展规律;组合样式;几何形态2.确定岩层产状的两个基本要素A:走向与倾向 B:走向与倾角 C:倾向与倾角答案:倾向与倾角3.岩层的真倾角A:大于视倾角 B:等于视化解 C:小于视倾角答案:大于视倾角4.岩层产状和厚度不变,若坡向与倾向相同,当坡角越接近倾角时,则露头宽度A:无变化 B:越大 C:越小答案:越小5.如果一个地区经历了如下的构造演化过程为:下降沉积—褶皱、岩浆侵入并遭受剥蚀—再下降沉积,那么构造界面上下的地层接触关系为()。
A:平行不整合 B:角度不整合 C:假整合 D:整合答案:角度不整合第二章测试1.应力概念A:应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内力 B:应力是外力作用下在物体内形成的作用力C:所谓应力实际上即为内力答案:应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内力2.应力的单位和压强的单位是一样的,因此可以用压强来替代应力。
A:错 B:对答案:错3.主应力包括最大主应力、中间主应力与最小主应力。
其中,最大主应力一定是大于0的。
A:错 B:对答案:错4.最大主应力一定大于最小主应力。
A:对 B:错答案:错5.主平面上通常只有主应力,而没有剪应力。
A:对 B:错答案:对第三章测试1.应变指的是对物体变形程度的度量,包括线应变与剪应变。
A:错 B:对答案:对2.线应变主要用来度量变形物体长度的变化量。
综合地质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矿物和岩石1.什么叫矿物?什么叫造岩矿物?矿物〔Mineral〕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内部构造的元素或化合物。
造岩矿物rock forming minerals 构成岩石主要成分的矿物称造岩矿物。
主要造岩矿物:石英、钾长石、斜长石、角闪石、辉石、橄榄石、云母、方解石、白云石。
2.地壳中的造岩元素通常是指哪8种元素?含量最高的是元素是什么元素?O Si Al Fe Ca Na K Mg地壳中重量百分比最大的10个元素的顺序是:O>Si>Al>Fe>Ca>Na>K>Mg>Ti>H,假设按元素的原子克拉克值(原子个数),那么原子个数最多的元素是:O>Si>H >Al>Na>Mg>Ca>Fe>K>Ti。
3.常见主要造岩矿物有那些?肉眼如何鉴别?主要造岩矿物:石英、钾长石、斜长石、角闪石、辉石、橄榄石、云母、方解石、白云石。
详细鉴别方法参照课本方法…4.什么叫岩石?什么叫岩石学?岩石〔Rock〕是天然形成的、由固体矿物和岩屑组成的集合体。
岩石学是研究岩石的成分、构造构造、产状、分布、成因、演化历史和它与成矿作用的关系等的学科,地质学的分支。
〔w〕5.野外如何区分三大岩(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矿物成分均为次生矿物,成分复杂,但较稳定,常见有石英、长石、角闪石、辉石、橄榄石和黑云母等。
次生矿物占当数量,物成分简单,但一般多不固定,常见的有:石英、正长石、白云母、方解石、白云石、高岭石、绿泥石和海绿石等。
除具有原岩的矿物成分外尚有典型的变质矿物,如石榴子石、透辉石、矽线石、盐晶石、十字石、红柱石、阳起石、符山石等。
构造粒状,斑状构造为其特征以碎屑,泥质及生物碎屑构造为其特征以变晶,变余、压碎构造为其特征。
构造具流纹,气孔及块状构造多具层理构造多具片理构造6.如何理解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之间互相转化关系?阐述岩浆岩的分类根据和分类方法,并进一步阐述三大岩类之间的互相转化关系?答案:〔1〕岩浆岩根据其化学成分〔SiO2〕分为四类,即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又根据生成条件〔产状〕分为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出岩〔2分〕。
大别山造山带中生代逆冲推覆构造系统
本 文 研 究 的 大 别 山 造 山 带 范 围 系 指 南 襄 盆 地 以 东 、 郯 庐 断 裂 以 西 的 广 大 地 区 ,其 南 部 和 北 部 均 被 新 生 代 沉 积 物 所 覆 盖 。 自晚 古 生 代 以 来 ,华 北 与 扬 子 板 块 已碰 撞 对 接 为 统 一 的 岩 石 圈 板 块 ,秦 岭 一 大 别 大 洋 消 失 ,代 之 以 残 留海 盆 或 海 陆 过 渡 相 的 沉 积
( . 工业 北 京地 质 研 究 院 ,北 京 1 棱 10 2 ;2 中 国地 质 大 学 地 球 科 学 与 资 源 学 院 , 北京 10 8 009 003 102 ) 3 0 6 3 吉林 大 学 地 球 科 学 学 院 ,吉 林 长 春
摘 要 :太 别 山造 山带 为 一 条 中生 代 陆 内造 山 带 ,其 构 造 系 统 是 由 逆 冲推 覆 构 造 组 戚 的构 造 楔 形 体 ,尖 端 指 向南 。 掏 成 逆 冲 系统 的 4条 主干 逆 掩 断 层 , 由 南 向北 呈 后 展 式 ( 叠式 ) 依 次 上
环 境 -- 6,该 区 之 后 的 地 质 发 展 演 化 属 陆 内 构 造
环境r 。早侏罗世 晚期一早 白垩世 (i 1 ,大 J—K )
别 山 地 区 进 人 了 造 山 带 形 成 演 化 阶 段 。 大 别 山 陆 内
造 山 带 构 造 变 形 强 烈 , 以 逆 冲 推 覆 构 造 为 主 ,形 成 了大 型 薄 皮 构 造 。 大别 山造 山带的逆 冲推 覆 系统在 西端 即橱柏 山 地 区 发 育 较 好 ,共 有 4条 区 域 性 主 干 逆 掩 断 层 ,从 北 至 南 分 别 为 毛 集 逆 掩 断 层 ( TH) 苏 家 河 逆 MJ 、 掩断 层 ( J T ) 橱 ( ) 大 ( ) 逆 掩 断 层 SH H 、 柏 别 ( DT T H) 和 随 县 逆 掩 断 层 ( X H) 而 整 个 造 山 S T , 带 逆 冲 系 统 底 界 存 在 统 一 的 滑 动 拆 离 面 , 它 实 质 上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逆冲推覆构造带特征与油气成藏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逆冲推覆构造带特征与油气成藏X王文才,喻景华,丁建辉,李 刚,张 戈(河南省濮阳市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厂,河南濮阳 457172) 摘 要: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构造运动复杂,构造类型多样,以青铜峡-马家滩地区的转换带为界,西缘形成了南北两个截然不同的逆冲体系。
前者控制着古生代沉积体系及岩相古地理展布特征,而前陆盆地构造运动强烈影响了古生界地层的埋藏演化史。
由于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早期形成的断裂受到后期构造运动的影响而重新活动,从而使断裂活动具有继承性发育的特征,断裂活动对油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控制作用。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推覆构造;构造特征;前陆盆地 中图分类号:T E3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08—0023—021 大地构造特征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处于不同性质构造单元的结合部分,故地质特征复杂。
盆地西缘总体上呈南北向展布,东邻鄂尔多斯地块,西北部、北部与弧形展布的阿拉善地块以新生代的断陷相隔,再向北与内蒙褶皱带遥遥相望,西部紧邻北北西一北西西向弧形分布的六盘山褶皱冲断带,西南部则与秦祁褶皱带相接,中部恰好处于阿拉善和六盘山及秦祁褶皱弧形构造相交处(图1)。
图1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大地位置图2 前陆盆地构造演化特征中国中西部逆冲断裂带都具有沿走向方向分段、沿倾向方向分带的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逆冲断裂带最大的特点是在青铜峡-马家滩地区存在一个南北分区的转换带,以此为界分为南、北两个截然不同的逆冲体系。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构造变形以西缘最为复杂。
在盆地西缘,北北东向大型断裂总体构筑了区内区域构造骨架,控制着盆、山的形成、展布、形态和结构。
2.1 北段构造特征北部逆冲体系大致呈南北-北东走向,长约300km,北段以贺兰山及其东部的铁克苏庙、横山堡地区为主体,与西侧阿拉善地块相邻。
北段的构造格架主要有(图2):千里山-桌子山-贺兰山冲断带;贺兰山北段阿拉善基底冲断席;岗德尔山下部盖层冲断席;千里山-桌子山华北基底冲断席;贺兰山上部盖层冲断席;贺兰山南段过渡带;六盘山弧形冲断带。
构造地质学习题集与答案
构造地质学习题集地层接触关系和原生构造一、选择题1.地层产状符号“35°27°”中的35°代表( B )A.地层的走向B.地层的倾向C.地层的倾角2.倾斜岩层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为该岩层的( A )A.走向B.倾向C.没有特定意义的几何线3.在垂直于地层走向的断面上测得的地层倾斜角度是地层的( C )A.视倾角B.斜倾角C.真倾角4.线状构造的产状要素是( C )A.倾伏角B.倾伏向C.A和B5.地层的面向(facing)向下表明地层( B )A.正常B.倒转C.直立6.当地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反时,地层出露界线与地形等高线( A )A.同向弯曲,地形等高线弯曲曲率较大B.同向弯曲,地形等高线弯曲曲率较小C.反向弯曲7.一套地层遭受构造变形和隆升剥蚀后再接受沉积,形成一套新的地层,这二套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是( C )A.整合B.平行不整合C.角度不整合8.交错层中斜层理与主层理相切的方向指示地层的(B )A.顶面B.底面C.褶皱面9.递变层理由底部向顶部沉积物的粒度( B )A.由细变粗B.由粗变细C.没有明显变化10.滑塌构造是( B )A.次生变形B.成岩后变形C.软沉积物变形二、简答题11.用侧伏向和侧伏角能否独立表示线状构造产状?12.在“V”字型法则中,假设岩层以位于层面上的水平轴旋转,那么,当岩层由水平旋转至倾斜,再旋转至直立,岩层的出露界线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13.能否用计算机可视化技术实现“V”字形法则的数字模拟?如果可以,实现的途径是什么?14.在地质图和剖面图上,如何识别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15.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的形成过程及其地质意义。
16.确定二套岩层是否为不整合关系,研究区是否需要一定的面积?为什么?不整合类型的变化反映下伏岩层可能经历了怎样的地质过程?*3.1 应力一、选择题1.作用在物体边界一定面积范围内的接触力称作B ;作用在物体内部的每一个质点上,与围绕质点邻域所取空间包含的物质质量有关的非接触力称作。
构造地质学复习重点
六、节理
1、节理的力学性质分类
(2)张节理 :由张应力产生的破裂面 张节理特点: ①产状不太稳定,延伸不远; ②节理面粗糙不平,无擦痕; ③常绕过砾石和粗砂粒; ④节理面多开口,常被矿脉充填; ⑤多条张节理呈不规则树枝状或锯齿状、共轭雁列状及放射状、同心圆状; ⑥尾端变化极不规则。
六、节理
3、节理的分期与配套
三 、劈理与线理
分类依 据 成因 类 型 主要特征 成岩过程中形成的线理,如岩浆岩的流线 构造变形过程中形成的线理,如拉伸线理、皱纹线理 拉伸线理:拉长的岩石碎屑、砾石、鲕粒、矿物颗粒或集合体等平行排列而 显示的线状构造。A 型线理。 矿物生长线理:由针状、柱状或板状矿物顺其长轴定向排列而形成的线理。 A 型线理。 皱纹线理:由先存面理上微细褶皱的枢纽平行排列而形成的线理。 交面线理:两组面理相交或面理与层理相交形成的线理。
六、节理
1、节理的力学性质分类
节理是岩石中的裂隙,是没有明显位移的破裂,是地壳上部岩石中发育的 最广泛的一种构造。 (1)剪节理: 由剪应力产生的破裂面 剪节理特点: ①节理面产状较稳定, 沿走向和倾向延伸较远; ②节理面较平直光滑,有时具有因剪切滑动而留下的擦痕; ③发育于砾岩和砂岩等岩石中的剪节理一般切穿砾石; ④典型的剪节理常呈共轭“X”型节理系; •主剪裂面由羽状微裂面组成,羽状微裂面与主剪裂面的交角 一般为 10° ~15° ,相当于岩石内摩擦角的一半,其锐角指示本盘错动方向。
分期 就是从时间尺度上对一定地区的所有节理进行分类,划分出先后序次, 确定其长幼关系。
配套 是指从亲缘关系(或成生联系)上对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所有节理进行组
合,显然一个地区至少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具亲缘关系的节理系。 分期与配套的目的是,为研究区域构造和恢复古应力场提供依据。
第十三章 逆冲推覆构造
逆冲断层系中的反冲断层
第三节
逆冲推覆构造的分带,分层, 逆冲推覆构造的分带,分层,分段
1.构造分带:根带 ;中带;前锋带;后缘带;外缘带 2.构造分层:表现在垂向上各推覆体叠层式的变化,早期形成的 推覆体一般位于上部. 3.构造分段:逆冲推覆体的逆冲断层系,在走向上表现出分段 性变化.
第四节
逆冲推覆构造的运动学和动力学
第一节
一,主要组合型式 1.叠瓦状 2.背冲式 3.对冲式 4.楔冲式
逆冲推覆构造的组合型式
叠瓦状,背冲式,对冲式, 叠瓦状,背冲式,对冲式,楔冲式
第二节
逆冲推覆构造的几何结构
1.台阶式:逆冲推覆构造的基本形式.由断坪和断坡体现出来. 逆冲推覆构造的基本形式.由断坪和断坡体现出来. 逆冲推覆构造的基本形式 2.双冲式:由顶,底逆冲断层和夹于其间的叠瓦式逆冲断层及 逆冲断层和夹于其间的叠瓦式逆冲断层及 断片体现出来. 断片体现出来. 3.反冲式:逆冲断层系中出现与总体逆冲方向相反的逆冲断层. 逆冲断层系中出现与总体逆冲方向相反的逆冲断层. 逆冲断层系中出现与总体逆冲方向相反的逆冲断层
1.逆冲推覆的位移和速率 2.关于驱动力问题 水平挤压作用; 重力滑动作用;板块俯冲与碰撞作用; 孔隙液压作用
�
第十三章
逆冲推覆构造
逆冲推覆构造, 逆冲推覆构造,指角度低缓的逆冲断层及其上盘推覆体或逆 冲岩席组合而成的大型-巨型的构造系统. 冲岩席组合而成的大型-巨型的构造系统. 逆冲推覆构造,主要产出于造山带及其前陆;其次, 逆冲推覆构造,主要产出于造山带及其前陆;其次,在原稳定 地块中的一些高活动性构造中,也有发育(板内造山). 逆冲推覆构造,是挤压或压缩作用的结果. 逆冲推覆构造,是挤压或压缩作用的结果.即压缩体制下的产 物.
构造地质学电子版
构造地质学电子版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构造地质学的内涵、构造尺度和构造变形场第二节地壳-岩石圈的层圈式结构和构造层次第三节构造观和褶皱幕问题第四节构造解析的基本原则主要参考文献第二章地质体的基本产状及沉积岩层构造第一节面状结构和线状结构的产状第二节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第三节软沉积变形第四节水平岩层不整合的构造意义和研究主要参考文献第三章构造研究中的应力分析基础第一节应力第二节应力场主要参考文献第四章变形岩石应变分析基础主要参考文献第五章岩石力学性质第一节岩石力学性质的几个基本概念第二节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因素第三节岩石的能干性第四节岩石变形的微观机制第五节岩石断裂准则主要参考文献第六章劈理第一节劈理的结构、分类和产出背景第二节劈理的形成机制和应变意义第三节劈理的观察与研究主要参考文献第七章线理第一节小型线理第二节大型线理第三节线理的观察与研究主要参考文献第八章褶皱的几何分析第一节褶皱和褶皱要素第二节褶皱的描述第三节褶皱的分类第四节褶皱的组合型式第五节叠加褶皱主要参考文献第九章褶皱的成因分析第一节纵弯褶皱作用第二节横弯褶皱作用第三节剪切褶皱作用第四节柔流褶皱作用第五节关于褶皱作用问题主要参考文献第十章节理第一节节理的分类第二节雁列节理和羽饰构造第三节节理脉的充填机制和压溶作用第四节区域性节理第五节岩浆岩体中的节理第六节节理的野外观测主要参考文献第十一章断层概论第一节断层的几何要素和位移第二节断层分类第三节断层形成机制第四节断层岩第五节断层效应第六节断层的识别第七节断层的观测第八节断层作用的时间性主要参考文献第十二章伸展构造第一节伸展构造型式第二节伸展构造模式第三节构造反转第四节伸展和挤压两种作用和两类构造对比主要参考文献第十三章逆冲推覆构造第一节逆冲推覆构造的组合型式第二节逆冲推覆构造的几何结构第三节逆冲推覆构造的扩展第四节逆冲作用与褶皱作用第五节逆冲推覆构造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第六节逆冲推覆构造的地质背景及其与滑覆和岩浆活动的关系主要参考文献第十四章走向滑动断层第一节走向滑动断层的基本结构第二节走向滑动断层的应力状态第三节走向滑动断层控制下形成的构造第四节区域剪切应力场引发的雁列构造和陆块旋转主要参考文献第十五章韧性剪切带第一节剪切带的基本类型第二节韧性剪切带的几何特征第三节韧性剪切带内的岩石变形第四节韧性剪切带的运动方向的确定第五节韧性剪切带的观察与研究主要参考文献第十六章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第一节面状和线状构造产状的测定方法第二节极射赤平投影的原理和方法第三节地质图的读图分析第四节基础性地质剖面图的编制第五节岩石有限应变测量的技术和方法第六节构造主应力方位的确定和古应力大小的估算第七节构造模拟与实验研究第八节计算机技术在构造地质学中的应用主要参考文献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构造地质学的内涵、构造尺度和构造变形场一、构造地质学的内涵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主要研究组成地壳的岩石、岩层和岩体在岩石圈中力的作用下变形形成的各种现象。
逆冲推覆构造
台湾中央造山带前陆褶冲带前锋的反冲断层
逆冲推覆构造中的反冲断层、构造三角带和冲起构造 (地震时间剖面解释)
Pop up 和三角带
闽西南永安二叠系实测构造剖面
注意:逆冲断层、反冲断层、三角带和褶皱等
thanks
4 楔冲式断层
产状相近的一套逆冲断层和一 套正断层共同构成上宽下窄的 楔状冲断体。这种型式的逆冲 断层一般产于盆地之中或两个 盆地之间。
双重逆冲断层
Duplex的顶板逆 冲断层和底板逆 冲断层在前锋和 后缘汇合,构成 一个封闭块体。 断夹块内岩层可 以成膝折弯曲, 更常常形成拉长 的背-向斜对。
注意:断坪不一定水平,断坡不一定倾斜
。关键是看切层还是顺层
210
°
A线理: 158°∠10°
根据断坡走向与逆冲运移方向的方位关系, 断坡可分为前断坡,侧断坡和斜断坡。
逆冲推覆构造的扩展
逆冲推覆构造扩展方式有两种:前展式 和后展式。前展式中每一新的逆冲岩席 发育在老逆冲岩席的下盘,各逆冲岩席 依次像腹地扩展,因此在前展式中位置 最高或最后侧的逆冲岩席形成最早,在 后展式中,位置最高的逆冲岩席形成最 晚。自然界中前展式是最常见的逆冲扩 展方式。
2 对冲式逆冲断层
对冲式逆冲断层由两条相反倾斜, 相对逆冲的逆冲断层组成,逆冲断 层有共向倾 斜,相对逆冲的逆冲断层组成,逆冲 断层有共同的上(升)盘,表现为自 一个中心分别像两个相反方向逆冲, 一般自背斜核部向外撒开逆冲。与造 山带复背斜伴生的两组逆冲断层,分 别在两翼上产出,常常总体呈扇状。
前展式(piggy-back)
后展式(over-step)
逆冲推覆构造组合形式
逆冲断层虽然可以单条产出,但 更常见的是由走向相近的若干条 逆冲断层成束产出,形成一定的 组合形式,主要有:叠瓦式逆冲 断层、对冲式逆冲断层、背冲式 逆冲断层、楔冲式断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由逆冲断层及其上盘推覆体或逆冲岩席组合而成的 大型至巨大型的构造,主要产出于造山带前陆,是挤压或压 缩作用的结果。
本章主要内容
一、逆冲推覆构造的组合型式 二、逆冲推覆构造的几何结构 三、逆冲推覆的驱动机制 四、逆冲推覆与重力滑覆的区别
第一节 逆冲推覆构造的组合型式 1 叠瓦式逆冲断层
2)变形强度、变形性状和变形结构等方面有显著差 异。
3)分段标志往往是横切逆冲断层的平移断层或变 形强化带。
第三节 逆冲推覆构造的扩展
1. 前展式或背驮式(Piggyback propagation)
新的逆冲断层发育在老的逆冲断层之下,断层依次向前方 (前陆)扩展,增生在前锋。
2. 后展式或上叠式(Overstep propagation)
2 断展褶皱作用(Fault-propagation folding)——逆 冲岩席在开始爬升过程中引起的褶皱作用。褶皱形 成于逆冲断层的终端,褶皱发生与断坡形成同时。
3 断滑褶皱作用(Detachment folding)——逆冲岩席 在顺层滑动过程中引起的褶皱作用。与断坡无关, 褶皱也形成于逆冲断层的终端。
1)多次推覆,叠置形成堆 拄(nappe rill)。
2)应变不均匀,接触面处 应变最强。可达100:1(X: Z)
3)变形自下向上趋于复杂,
4)各种伴生、派生构造明 显自下向上变化。
3 逆冲推覆构造的分段:
指逆冲断层沿走向上的分段变化。
1)沿走向各分段上的逆冲断层运移量或压缩量的总 和基本一致,不同分段上可能出现明显的变化。
二 关于驱动力问题(动力学 至今仍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
问题)
1 水平挤压力
矛盾1. 挤压作用力与推覆体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数十 甚至数百公里的推覆体若作长距离运移所需要的作用力非 常巨大,远远超过了岩石强度,岩席早在运移前就已破裂,
矛盾2. 一些变形强烈的推覆体在变形中处于弹塑性甚至 塑性状态,难以将应力远距离传递。
台阶式逆冲断 层发展形成过 程。在断坡处 的上覆岩层形 成无根褶皱
请识别照片中 的台阶式逆冲 断层
A
BC
D
上下盘断坪断坡示意图 上盘断坪-----BD 下盘断坪-----AC 上盘断坡-----AB 下盘断坡-----CD
(3)前断坡—在 逆冲岩席前侧,走 向与逆冲方向直交, 逆倾向滑动,挤压 应力状态。
节理
块式网结状结构
叠瓦扇和双重 逆冲构造
叠瓦冲扇断;层反层中和、反少高冲数角断正度层断逆层断、
次级褶皱
构造 定向性
不发育 不明显
两翼紧闭轴面陡立 的复杂多级褶皱
斜歪-倒转的拉 长的背向斜对; 膝折式褶皱; 冲起构造和构 造三角带
两翼紧闭, 轴面陡立, 产状常不稳 定
由紧闭褶皱渐变 为开阔褶皱,单 斜和挠曲
1 逆冲推覆构造的分带 沿逆冲方向可分为:后缘带、根带、中带、
前锋代和外缘带。各带的应力状态、变形强度、变形性状、剪切带产状、 伴生构造发育类型均有各自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后缘带 应力状态 拉伸为主
根带 挤压为主
中带 单剪为主
锋带
外带
挤压为主 挤压、渐变弱
次级断裂
地堑式等 平行逆断层或发辫
正断层、张 状高角度断层;菱
第二节 逆冲推覆构造的几何结构
一、逆冲推覆构造的台阶式
台阶式:由长而平的断坪和短而陡的断坡交替构成
(1)断坪—断层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的部分,往往发育在 岩性差异界面上,且长而平。分为上盘断坪和下盘断坪。
(2)断坡—断层产状与地层产状不一致的部分,短而陡, 连接断坪,切层发育。在坚硬的岩层中,与逆冲断层产状一 致。分为上盘断坡和下盘断坡。
2 重力滑动
质疑 基底冲断面的坡度能否足以引起重力滑动
此外还有后推力模式、板块俯冲力、塑性基底收缩、重 力扩展等模式。
后推力模式
造
山
前
带
陆
重力滑动模式
重力扩展模式
三 孔隙压力在逆冲推覆作用中的意义
M.K. Hubbert and W.W. Rubey (1959)提 出用异常孔隙压力来解释推覆体的承受能力问 题。异常孔隙压力的存在降低了围压,抵消了 部分负荷重力,起着浮力的作用,从而降低了 断层面上的压应力,降低了摩擦阻力。因此, 较小的动力可以将巨大的逆冲岩席推移前进而 不破碎。
观点之二 逆冲推覆引起褶皱作用 70年代之后,随着
对前陆带和造山带逆冲推覆构造与褶皱作用的全面研究,认 识到逆冲推覆引起了褶皱作用,尤其在造山带的前陆带。断 坡在褶皱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二 逆冲作用控制下褶皱的发育
1 断弯褶皱作用(Fault-bend folding)——逆冲岩席 在爬升过程中形成的褶皱作用。褶皱作用与断坡密 切相关,褶皱发生在断坡形成之后。
显示定渐变为不明显
劈(节)理发 育状况
张节理
板劈理或褶劈理发 育
劈理发育程度降低 →
节理
变形性状 脆性
塑性、弹塑性
→
脆性
2 逆冲推覆构造的分层:各推覆体或同一推覆体的不同
部位的变形强度、变形性状、应力状态和围压状态在垂向上的 变化规律。区域性逆冲推覆构造往往是长期多次活动形成的, 一次次逆冲作用形成的推覆体互相叠置形成推覆体堆垛。
在逆冲岩席推移过程中,从一个低层位断坪经断坡爬升到高层 位时,在断坡上形成以背斜为主的褶皱。这种背斜一般不对称(逆 冲方向的一翼——前翼陡、后翼缓);且多数无根(发育在逆冲岩 席中,消失于逆冲断层面之上)。
根据逆冲推覆构造带中褶皱与断层关系,将褶皱作用分为三类:
断弯褶皱作用、断展褶皱作用、断滑褶皱作用
(4)侧断坡—走 向与逆冲方向一致, 走向滑动,剪应力 状态。
(5)斜断坡—走 向与逆冲方向斜交, 斜向滑动,剪切应 力状态。
二 双重逆冲构造 由顶板逆冲断层与底板逆冲断层及夹于
其中的一套叠瓦式逆冲断层和断层夹块(片)组合而成的构造。
双重逆冲构造结构(Duplex) 1. 组合:顶板逆冲断层—叠瓦式逆冲断层 —底板逆冲 断层。 2. 顶板逆冲断层:次级叠瓦式逆冲断层向上趋近相互 连接,在顶部构成一条断层。 3. 底板逆冲断层:次级叠瓦式逆冲断层向下趋近相互 连接,在底部构成一条断层。 4. 叠瓦式逆冲断层:位于顶板逆冲断层和底板逆冲断 层之间封闭块体内的‘S’形的逆冲断层,向上、下连接, 渐渐向顶、底版逆冲断层过度。 5. 断夹块:叠瓦式逆冲断层之间的透镜状岩块。 6. 叠瓦扇:向上没有连接成顶板断层的叠瓦式逆冲断 层。
由若干条产状基本一致的逆掩断层组成,各条断层的上 盘依次向同一方向向上逆冲,平面上构成叠瓦式。叠瓦式构 造常常表现为上陡下缓,各条断层向下常汇集成一条主断层。
叠瓦状逆冲断层系
2 背冲式逆冲断层:
背冲式逆冲断层组合由两条或两组相向倾斜、相背逆冲的逆 断层组成,两条或两组断层有共同的上(升)盘。对冲式断层 常与复背斜伴生,分别发育在背斜两翼,总体构成扇型。如 天山
三、反冲断层 在逆冲断层系中出现的与总体逆冲方向相
反的逆冲断层。 1. 两套逆冲方向相反的逆冲断层组合。 2. 多是前缘受阻,导致反向发育的结果。 3. 冲起构造—逆冲断层与反冲断层之间的部位,因挤压而向
上冲、隆起。 4. 构造三角带—反冲断层、后侧逆冲断层、底板断层限定区。
四 逆冲推覆构造的分带、分层和分段
新的逆冲断层发育在老的逆冲断层之上,断层依次向后方 (腹地)扩展,增生在后缘。
3
2
1
前展式
1
2
3
后展式
第四节 逆冲作用与褶皱作用
逆冲推覆构造总有褶皱伴生,褶皱变形强烈而复杂,两者在几 何学上具有相关性,在成因上具有统一性。逆冲推覆引起褶皱的 观点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构造地质研究的重要进展和认识。
第五节 逆冲推覆构造的运动学和动力学
逆冲推覆构造规模巨大顺走向往往大于10公里,可达数 百至上千公里,宽可达数十至上百公里。
一 逆冲推覆位移和速率(运动学)
1 位移距离 1)一般估计,根带至锋代的距离为最小推覆距离。 2)作平衡剖面计算推覆距离。 2 位移方向 1)弓箭式原则。 2)地层由老到新的方向。 3)编制前断坡走向线图或断叉线图,取平均植,作垂线。 4)多数褶皱的倒向。 3 位移速率 目前尚不清楚,据对现代活动断层观察,参 板块运位移速率,认为年位移量为1-2厘米。但不平均。
3 对冲式逆掩 断层
由两条或两 组倾向相背、相 对逆冲的逆掩断 层组成,两条或 两组断层有共同 的下(降)盘。小 型的对冲式断层 常与背斜伴生; 而大型对冲式断 层常控制断陷 (前陆)盆地边界。
4 楔冲式断层 为一
套产状相近的逆断层和 正断层组合,由断层之 间的断片呈楔形体而故 名。它的发育与构造应 力场的改变有关。由挤 压-拉伸。
一 逆冲推覆与褶皱形成中的主导性问题
观点之一 褶皱作用引起逆冲推覆 Heim (1921) 研
究阿尔卑斯逆冲推覆构造时提出的观点。基本论点是强烈 的挤压引起岩层褶皱,褶皱变形由弱到强,在倒转翼的拐 点处因拉伸变薄而断裂,进而在断裂面上逆冲推覆,形成 褶皱推覆体。上世纪70年代以前这一观点曾为构造地质学 家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