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实验报告4(中央电大)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四)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班级:学号:姓名:实验四二叉树的基本操作实验环境:Visual C++实验目的:1、掌握二叉树的二叉链式存储结构;2、掌握二叉树的建立,遍历等操作。
实验内容:通过完全前序序列创建一棵二叉树,完成如下功能:1)输出二叉树的前序遍历序列;2)输出二叉树的中序遍历序列;3)输出二叉树的后序遍历序列;4)统计二叉树的结点总数;5)统计二叉树中叶子结点的个数;实验提示://二叉树的二叉链式存储表示typedef char TElemType;typedef struct BiTNode{TElemType data;struct BiTNode *lchild,*rchild;}BiTNode,*BiTree;一、程序源代码#include <stdio.h>#include <stdlib.h>#define MAXSIZE 30typedef char ElemType;typedef struct TNode *BiTree;struct TNode {char data;BiTree lchild;BiTree rchild;};int IsEmpty_BiTree(BiTree *T) { if(*T == NULL)return 1;elsereturn 0;}void Create_BiTree(BiTree *T){char ch;ch = getchar();//当输入的是"#"时,认为该子树为空if(ch == '#')*T = NULL;//创建树结点else{*T = (BiTree)malloc(sizeof(struct TNode)); (*T)->data = ch; //生成树结点//生成左子树Create_BiTree(&(*T)->lchild);//生成右子树Create_BiTree(&(*T)->rchild);}}void TraverseBiTree(BiTree T) { //先序遍历if(T == NULL)return;else {printf("%c ",T->data);TraverseBiTree(T->lchild);TraverseBiTree(T->rchild);}}void InOrderBiTree(BiTree T) { //中序遍历if(NULL == T)return;else {InOrderBiTree(T->lchild);printf("%c ",T->data);InOrderBiTree(T->rchild);}}void PostOrderBiTree(BiTree T) {if(NULL == T)return;else {InOrderBiTree(T->lchild);InOrderBiTree(T->rchild);printf("%c ",T->data);}}int TreeDeep(BiTree T) {int deep = 0;if(T){int leftdeep = TreeDeep(T->lchild);int rightdeep = TreeDeep(T->rchild);deep = leftdeep+1 > rightdeep+1 ? leftdeep+1 : rightdeep+1;}return deep;}int Leafcount(BiTree T, int &num) {if(T){if(T->lchild ==NULL && T->rchild==NULL){num++;printf("%c ",T->data);}Leafcount(T->lchild,num);Leafcount(T->rchild,num);}return num;}void LevelOrder_BiTree(BiTree T){//用一个队列保存结点信息,这里的队列采用的是顺序队列中的数组实现 int front = 0;int rear = 0;BiTree BiQueue[MAXSIZE];BiTree tempNode;if(!IsEmpty_BiTree(&T)){BiQueue[rear++] = T;while(front != rear){//取出队头元素,并使队头指针向后移动一位tempNode = BiQueue[front++];//判断左右子树是否为空,若为空,则加入队列 if(!IsEmpty_BiTree(&(tempNode->lchild))) BiQueue[rear++] = tempNode->lchild;if(!IsEmpty_BiTree(&(tempNode->rchild))) BiQueue[rear++] = tempNode->rchild;printf("%c ",tempNode->data);}}}int main(void){BiTree T;BiTree *p = (BiTree*)malloc(sizeof(BiTree));int deepth,num=0 ;Create_BiTree(&T);printf("先序遍历二叉树:\n");TraverseBiTree(T);printf("\n");printf("中序遍历二叉树:\n");InOrderBiTree(T);printf("\n");printf("后序遍历二叉树:\n");PostOrderBiTree(T);printf("\n层次遍历结果:");LevelOrder_BiTree(T);printf("\n");deepth=TreeDeep(T);printf("树的深度为:%d",deepth);printf("\n");printf("树的叶子结点为:");Leafcount(T,num);printf("\\n树的叶子结点个数为:%d",num);return 0;}二、运行结果(截图)三、遇到的问题总结通过死循环的部分可以看出,在判断时是不能进入结点为空的语句中的,于是从树的构建中寻找问题,最终发现这一条语句存在着问题:这里给T赋值为空,也就是给整个结构体地址赋值为空,但是我们的目的是给该结构体中的内容,即左孩子的地址指向的内容赋为空。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4(中央电大)
实验报告(四)专业名称 课程名称批改教师主持教师实验成绩校外评阅教师实验名称 图的存储方式和应用使用主要设备 PC, VC++6.0 实验要求 1.掌握图的存储结构,了解它的应用; 2.理解图的"最短路径"计算方法,了解相关的程序设计技术。
实验报告内容:实验4.1 建立图的邻接矩阵图4-1* 设计程序代码如下:#include<stdio.h>#define MaxVertexNum 5#define MaxEdgeNum 20#define MaxValue 1000typedef int VertexType;typedef VertexType vexlist [MaxVertexNum];typedef int adjmatrix [MaxVertexNum] [MaxVertexNum];void Createl(vexlist Gv,adjmatrix GA,int n,int e){int i,j,k,w;printf("输入%d个顶点数据\n",n);for(i=0;i<n;i++) scanf("%d",&Gv[i]);for(i=0;i<n;i++)for(j=0;j<n;j++){if(i==j) GA[i][j]=0;else GA[i][j]=MaxValue;}Printf("输入一条边的两端点序号i和j及边上的权w\n");printf("输入%d条无向带权边\n",e);for(k=1;k<=e;k++){scanf("%d%d%d",&i,&j,&w);GA[i][j]=GA[j][i]=w;}}void main(){vexlist vl;adjmatrix a;Createl(vl,a,5,8);}????????1。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4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实验4学号::得分:______________一、实验目的1、复习线性表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基本操作;2、掌握顺序表和(带头结点)单链表;3、了解有序表。
二、实验容1、(必做题)假设有序表中数据元素类型是整型,请采用顺序表或(带头结点)单链表实现:(1)OrderInsert(&L, e, int (*compare)(a, b))//根据有序判定函数compare,在有序表L的适当位置插入元素e;(2)OrderInput(&L, int (*compare)(a, b))//根据有序判定函数compare,并利用有序插入函数OrderInsert,构造有序表L;(3) OrderMerge(&La, &Lb, &Lc, int (*compare)())//根据有序判定函数compare,将两个有序表La和Lb归并为一个有序表Lc。
2、(必做题)请实现:(1)升幂多项式的构造,升幂多项式是指多项式的各项按指数升序有序,约定系数不能等于0,指数不能小于0;(2)两个升幂多项式的相加。
三、算法描述(采用自然语言描述)1.创建带头节点的链表,输入两个有序表数据La Lb归并两个有序表得有序表Lc输出三个有序表输入需插入数据e将e插入有序表Lc输出插入e后的Lc2.创建链表按指数升序输入多项式得序数和指数输出多项式按指数升序输入第二个多项式得序数和指数两个多项式相加输出第二个多项式和两个多项式得和四、详细设计(画出程序流程图)1.2.五、程序代码(给出必要注释)1.#include<stdio.h>#include<malloc.h>typedef struct LNode{int date;struct LNode *next;} LNode,*Link;typedef struct LinkList{Link head;//头结点int lenth;//链表中数据元素的个数} LinkList;int compare (LinkList *L,int e)//有序判定函数 compare {int Lc=0;Link p;p=L->head;p=p->next;while(p!=NULL){if(e>p->date){p=p->next;Lc++;}elsereturn Lc;}return Lc;}void OrderInsert (LinkList *L,int e,int (*compare)())//根据有序判定函数compare,在有序表L 的适当位置插入元素e;{Link temp,p,q;int Lc,i;temp=(Link)malloc(sizeof(LNode));temp->date=e;p=q=L->head;p=p->next;Lc=(*compare)(L,e);if(Lc==L->lenth){while(q->next!=NULL){q=q->next;}q->next=temp;temp->next=NULL;}else{for(i=0; i<Lc; i++){p=p->next;q=q->next;}q->next=temp;temp->next=p;}++L->lenth;}void OrderMerge (LinkList *La,LinkList *Lb,int (*compare)())//根据有序判定函数 compare ,将两个有序表 La 和 Lb 归并为一个有序表{int i,Lc=0;Link temp,p,q;q=La->head->next;while(q!=NULL){p=Lb->head;temp=(Link)malloc(sizeof(LNode));temp->date=q->date;Lc=(*compare)(Lb,q->date);if(Lc==Lb->lenth){while(p->next!=NULL){p=p->next;}p->next=temp;temp->next=NULL;}else{for(i=0; i<Lc; i++){p=p->next;}temp->next=p->next;p->next=temp;}q=q->next;++Lb->lenth;}}LinkList *Initialize (LinkList *NewList){int i;Link temp;NewList=(LinkList *)malloc((2+1)*sizeof(LinkList));for(i=0; i<2+1; i++){temp=(Link)malloc(sizeof(LNode));temp->date=0;temp->next=NULL;(NewList+i)->head=temp;(NewList+i)->lenth=0;}return NewList;}void Insert (LinkList *NewList){int a,i;char c;printf("在第1个表中插入数据,输入“ N ”再对下个表插入数据 \n");for(i=0; i<2; i++){while(1){scanf("%d",&a);c=getchar();if(c=='N'){if(i<2-2)printf("在第 %d个表中插入数据,输入“ N ”再对下个表插入数据 \n",i+2); else if(i==2-2)printf("在第 %d个表中插入数据,输入“ N ”结束。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数据结构实验报告1-引言本实验旨在深入理解数据结构的基本知识,并通过实践掌握相关算法和数据结构的应用。
本报告详细描述了实验的背景、目的、实验环境、实验内容和实验结果分析等内容。
2-实验背景介绍数据结构的概念和作用,解释为什么数据结构在计算机科学中至关重要。
同时,介绍本次实验所涉及的具体数据结构和算法,如数组、链表、栈、队列、二叉树等。
3-实验目的明确本次实验的目标,如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操作,理解不同数据结构的适用场景,评估不同算法的时间和空间复杂度等。
4-实验环境描述实验所使用的软硬件环境,包括计算机配置、操作系统、编程语言和相关的开发工具等。
5-实验内容详细描述实验的具体步骤和要求,包括以下几个部分:5-1 数据结构的创建和初始化:例如,创建一个数组或链表,并初始化数据。
5-2 数据结构的插入和删除操作:例如,在数组中插入一个元素或删除一个元素。
5-3 数据结构的遍历和搜索:例如,遍历树的节点或搜索链表中指定的元素。
5-4 数据结构的排序和查找:例如,对数组进行排序或在有序链表中查找指定元素。
5-5 实验的额外要求:例如,优化算法的实现、分析不同数据结构的性能等。
6-实验结果分析对实验的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释,包括各个数据结构和算法的性能比较、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的评估等。
7-结论总结本次实验的主要内容和收获,归纳实验结果,并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反思和改进。
附件:随报告一同提交的附件包括:源代码、实验数据集等相关文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1-版权:指作品的创作权、发表权和署名权等综合权利。
2-侵权:指未经权利人允许,在未向权利人支付报酬的情况下,使用受版权保护的作品的行为。
3-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等,是指人们在创造性劳动中创造出的精神财富所享有的权利。
数据结构 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通过本次实验,旨在加深对常见数据结构(如链表、栈、队列、树、图等)的理解和应用,提高编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编程语言为C++,开发工具为Visual Studio 2019。
操作系统为 Windows 10。
三、实验内容1、链表的实现与操作创建一个单向链表,并实现插入、删除和遍历节点的功能。
对链表进行排序,如冒泡排序或插入排序。
2、栈和队列的应用用栈实现表达式求值,能够处理加、减、乘、除和括号。
利用队列实现银行排队系统的模拟,包括顾客的到达、服务和离开。
3、二叉树的遍历与操作构建一棵二叉树,并实现前序、中序和后序遍历。
进行二叉树的插入、删除节点操作。
4、图的表示与遍历用邻接矩阵和邻接表两种方式表示图。
实现图的深度优先遍历和广度优先遍历。
四、实验步骤及结果1、链表的实现与操作首先,定义了链表节点的结构体:```cppstruct ListNode {int data;ListNode next;ListNode(int x) : data(x), next(NULL) {}};```插入节点的函数:```cppvoid insertNode(ListNode& head, int val) {ListNode newNode = new ListNode(val);head = newNode;} else {ListNode curr = head;while (curr>next!= NULL) {curr = curr>next;}curr>next = newNode;}}```删除节点的函数:```cppvoid deleteNode(ListNode& head, int val) {if (head == NULL) {return;}ListNode temp = head;head = head>next;delete temp;return;}ListNode curr = head;while (curr>next!= NULL && curr>next>data!= val) {curr = curr>next;}if (curr>next!= NULL) {ListNode temp = curr>next;curr>next = curr>next>next;delete temp;}}```遍历链表的函数:```cppvoid traverseList(ListNode head) {ListNode curr = head;while (curr!= NULL) {std::cout << curr>data <<"";curr = curr>next;}std::cout << std::endl;}```对链表进行冒泡排序的函数:```cppvoid bubbleSortList(ListNode& head) {if (head == NULL || head>next == NULL) {return;}bool swapped;ListNode ptr1;ListNode lptr = NULL;do {swapped = false;ptr1 = head;while (ptr1->next!= lptr) {if (ptr1->data > ptr1->next>data) {int temp = ptr1->data;ptr1->data = ptr1->next>data;ptr1->next>data = temp;swapped = true;}ptr1 = ptr1->next;}lptr = ptr1;} while (swapped);}```测试结果:创建了一个包含 5、3、8、1、4 的链表,经过排序后,输出为 1 3 4 5 8 。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及心得体会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及心得体会一、概述:介绍本次实验的目的、背景以及所使用的实验环境和工具。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深入理解和掌握数据结构的原理及应用。
实验背景源于课程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需求,通过实验操作,期望能够将课堂所学的数据结构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实际编程和解决现实问题中。
本次实验所使用的实验环境为先进的计算机实验室,配备了高性能的计算机硬件和丰富的软件开发工具。
为了完成实验,我使用了Java编程语言,并结合Eclipse开发环境进行编程和调试。
我还参考了相关的数据结构专业书籍和在线资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据结构知识。
在实验过程中,我严格按照实验指导书的步骤进行操作,并认真记录了实验数据和结果。
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刻体会到了数据结构的重要性,也对数据结构的实现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二、实验内容:分别介绍线性数据结构(线性表)、非线性数据结构(二叉树、图)的实验内容,包括其实现方法、操作过程等。
每个实验都包含具体的实验目的和预期结果。
三、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详细描述实验过程,包括实验步骤的执行情况,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对实验结果进行展示,并进行数据分析和结论。
这部分是实验报告的核心部分,体现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心得体会:分享在实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包括遇到的困难、收获,对数据结构的理解与认识提升,以及实验过程中的团队协作和学习体验等。
这部分内容可以体现出学生的思考深度和学习的主观感受。
五、总结与展望:对本次实验报告进行总结,并对未来数据结构与算法的学习提出展望和建议。
这部分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明确未来的学习方向。
数据结构实验四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实验4——排序1.实验要求1 实验目的通过选择下面两个题目之一,学习、实现、对比各种排序算法,掌握各种排序算法的优劣,以及各种算法使用的情况。
2 实验内容使用简单数组实现下面各种排序算法,并进行比较。
排序算法:1、插入排序2、希尔排序3、冒泡排序4、快速排序5、简单选择排序6、堆排序(选作)7、归并排序(选作)8、基数排序(选作)9、其他要求:1、测试数据分成三类:正序、逆序、随机数据2、对于这三类数据,比较上述排序算法中关键字的比较次数和移动次数(其中关键字交换计为3次移动)。
3、对于这三类数据,比较上述排序算法中不同算法的执行时间,精确到微秒(选作)4、对2和3的结果进行分析,验证上述各种算法的时间复杂度编写测试main()函数测试线性表的正确性。
2. 程序分析2.1 存储结构存储结构:数组2.2 关键算法分析1、关键算法:比如插入、删除等基本算法的思想,或是约瑟夫问题的基本思想等,要求使用自然语言描述或伪代码描述。
A直接插入排序基本思想每次将一个待排序的记录按其关键码的大小插入到一个已经排序好的有序序列中,直到全部记录排序好。
1)构造初始有序序列2)找到插入的位置设置r[0]为“哨兵”,从后向前查找有序区,边查找边后移,直到找到合适的位置,将r[0]插入。
最好情况正序序列:比较移动最坏情况逆序序列:比较移动平均情况时间复杂度O(n2) 空间复杂度O(1)B希尔排序基本思想将待排序的记录集分成多个子集,分别对这些子集进行排序,待整个序列基本有序时,在对记录进行一次直接插入排序。
具体排序过程设待排序对象序列有n 个记录,先取d < n,比如d= n/2 作为间隔, 将全部对象分为d 个子序列, 对每一个子序列中分别施行直接插入排序。
然后缩小间隔d, 例如取d =d/2,重复上述的子序列划分和排序工作。
直到最后取d = 1, 将所有对象放在同一个序列中排序为止。
C起泡排序基本思想两两比较相邻的记录,如果反序,则交换位置,直到没有反序的记录为止。
数据结构课程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课程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数据结构课程所学知识的应用,加深对数据结构相关算法和数据操作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实验内容。
1. 实现顺序表、链表、栈、队列等数据结构的基本操作;2. 设计并实现数据结构相关算法,如查找、排序等;3. 进行实验数据的输入、输出和结果展示;4.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三、实验过程。
1. 针对顺序表、链表、栈、队列等数据结构,首先进行了相关操作的实现。
在实现过程中,需要考虑数据结构的特点和操作规则,确保操作的正确性和高效性。
2. 针对数据结构相关算法,如查找、排序等,设计并实现了相应的算法。
在实现过程中,需要考虑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确保算法的效率和稳定性。
3. 进行了实验数据的输入、输出和结果展示。
通过编写测试用例,对实现的数据结构和算法进行了测试,验证其正确性和可靠性。
4. 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通过对实验数据和测试结果的分析,总结了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以及实验的收获和体会。
四、实验结果。
经过实验测试,实现的数据结构和算法均能正确运行并得到预期的结果。
通过实验,加深了对数据结构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了编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五、实验总结。
本次实验使我对数据结构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我的编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实验感想。
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刻感受到了数据结构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也意识到了自己在数据结构方面的不足之处。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应用数据结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七、参考文献。
1. 《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
2. 《C语言程序设计》。
3. 《数据结构课程实验指导书》。
以上就是本次数据结构课程实验的报告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感谢您的阅读!。
数据结构实验实训总结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结构作为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基础,已经成为现代软件开发和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
为了提高学生的数据结构应用能力,我们学校开设了数据结构实验实训课程。
本课程旨在通过实验实训,使学生深入理解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性质、应用,掌握各种数据结构的实现方法,提高编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本次数据结构实验实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性质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线性表、栈、队列、串、树、图等基本数据结构的概念、性质和应用场景。
2. 数据结构的存储结构通过实验,使学生熟悉线性表、栈、队列、串、树、图等数据结构的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方法,了解不同存储结构的优缺点。
3. 数据结构的操作算法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线性表、栈、队列、串、树、图等数据结构的插入、删除、查找、遍历等基本操作算法。
4. 数据结构的实际应用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数据结构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网络数据结构、数据库数据结构、人工智能数据结构等。
三、实验过程1. 实验准备在实验开始前,教师首先对实验内容进行讲解,使学生了解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和实验要求。
同时,教师要求学生预习实验内容,熟悉相关理论知识。
2. 实验实施(1)线性表:通过实现线性表的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实现插入、删除、查找等操作。
(2)栈和队列:通过实现栈和队列的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实现入栈、出栈、入队、出队等操作。
(3)串:通过实现串的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实现串的插入、删除、查找等操作。
(4)树:通过实现二叉树、二叉搜索树、平衡二叉树等,实现树的插入、删除、查找、遍历等操作。
(5)图:通过实现图的邻接矩阵和邻接表存储,实现图的插入、删除、查找、遍历等操作。
3. 实验总结实验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总结,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四、实验成果通过本次数据结构实验实训,学生取得了以下成果:1. 掌握了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应用场景。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深入理解数据结构的概念、特性和应用,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问题解决和算法设计。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数组的创建和操作:- 数组的定义和初始化- 数组元素的读取和修改- 数组的遍历和排序2. 链表的创建和操作:- 单链表的定义和初始化- 单链表的插入和删除- 单链表的遍历和逆序输出3. 栈和队列的创建和操作:- 栈的初始化和压栈、弹栈操作- 队列的初始化和入队、出队操作4. 树的创建和操作:- 二叉树的定义和初始化- 二叉树的遍历(前序、中序、后序遍历)- 二叉树的查找、插入和删除操作三、实验步骤和方法1. 数组的创建和操作:- 根据题目要求,声明和初始化数组;- 使用循环结构,遍历数组,并根据需求进行元素的修改;- 运用排序算法对数组进行排序,并验证排序结果的正确性。
2. 链表的创建和操作:- 根据题目要求,创建单链表的结构体和相关操作函数;- 使用动态内存分配函数malloc(),创建链表节点并插入到链表中;- 根据题目要求,设计相应的插入和删除函数,实现链表的插入和删除操作;- 遍历链表,并将链表节点的数据逆序输出。
3. 栈和队列的创建和操作:- 根据题目要求,创建栈和队列的结构体和相关操作函数;- 使用数组和指针实现栈和队列的功能,并初始化相关变量;- 实现栈的压栈和弹栈操作,并验证结果的正确性;- 实现队列的入队和出队操作,并验证结果的正确性。
4. 树的创建和操作:- 根据题目要求,创建二叉树的结构体和相关操作函数;- 使用动态内存分配函数malloc(),创建二叉树的节点,并根据题目要求插入到二叉树中;- 实现二叉树的遍历(前序、中序、后序遍历),并验证遍历结果的正确性;- 根据题目要求,实现二叉树的查找、插入和删除操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按照题目的要求,使用所学的数据结构相关知识,设计了相应的代码,并通过调试和运行,得到了实验结果。
《数据结构》 实验报告4
xxx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数据结构实验名称实验四排序操作系部班级姓名学号实验时间2012 年12月10日时分~时分地点机位评语指导教师:成绩一、实验目的1. 掌握常用的排序方法,并掌握用高级语言实现排序算法的方法;2. 深刻理解排序的定义和各种排序方法的特点,并能加以灵活应用;3. 了解各种方法的排序过程及其时间复杂度的分析方法。
二、实验内容统计成绩:给出n个学生的考试成绩表,每条信息由姓名和分数组成,试设计一个算法:(1)按分数高低次序,打印出每个学生在考试中获得的名次,分数相同的为同一名次;(2)按名次列出每个学生的姓名与分数。
三、实验步骤1. 定义结构体。
2. 定义结构体数组。
3. 定出主程序,对数据进行排序。
四、程序主要语句及作用1. 程序原代码如下:#include <string.h>#include "stdio.h"#include <malloc.h>#include <conio.h>typedef struct BSTNODE{int data;struct BSTNODE *lchild;struct BSTNODE *rchild;}BSTNODE;BSTNODE* initBST(int n, BSTNODE *p){if(p==NULL){p=(BSTNODE*)malloc(sizeof(BSTNODE));p->lchild=NULL;p->rchild=NULL;p->data=n;}else if(n>p->data)p->rchild=initBST(n,p->rchild);elsep->lchild=initBST(n,p->lchild);return p;}void inorder(BSTNODE *BT){if(BT!=NULL){inorder(BT->lchild);printf("%d ",BT->data);inorder(BT->rchild);}}BSTNODE *search_btree(BSTNODE *root,int key) { if (!root){printf("Emptu btree\n"); return root; }while(root->data!=key){ if(key<root->data)root=root->lchild;elseroot=root->rchild;if(root==0){ printf("Search Failure\n");break ;}} /* while(root->info!=key) */if (root !=0)printf("Successful search\n key=%d\n",root->data);return root ;} /* *search_btree(root,key) */int main(){BSTNODE *p=NULL;int i,n,sd;int a[100];printf("enter the number of nodes:");scanf("%d",&n);printf("enter the number of the tree:");for(i=0;i<n;i++){scanf("%d",&a[i]);p=initBST(a[i],p);}inorder(p);printf("\n please input search data:");scanf("%d",&sd);search_btree(p,sd);getch();return 1;}2. 运行结果截图:五、总结体会本次试验让我学习到了很多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1.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了编程上,主要是因为C语言掌握的问题,C语言基础不好特别是对于C语言中链表的一些定义和基本操作不够熟练,导致在编程过程中还要不断的拿着c语言的教材查找,所以今后还要对C语言多练习,多动手,多思考。
数据结构课程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课程实验报告数据结构课程实验报告引言: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研究了数据的组织、存储和管理方法。
在数据结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各种数据结构的原理和应用,并通过实验来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本文将对我在数据结构课程中的实验进行总结和分析。
实验一:线性表的实现与应用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线性表这种基本的数据结构,并实现了线性表的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两种方式。
通过实验,我深刻理解了线性表的插入、删除和查找等操作的实现原理,并掌握了如何根据具体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存储方式。
实验二:栈和队列的实现与应用栈和队列是两种常见的数据结构,它们分别具有后进先出和先进先出的特点。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通过实现栈和队列的操作,加深了对它们的理解。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如何利用栈和队列解决实际问题,比如迷宫求解和中缀表达式转后缀表达式等。
实验三:树的实现与应用树是一种重要的非线性数据结构,它具有层次结构和递归定义的特点。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二叉树和二叉搜索树的实现和应用。
通过实验,我掌握了二叉树的遍历方法,了解了二叉搜索树的特性,并学会了如何利用二叉搜索树实现排序算法。
实验四:图的实现与应用图是一种复杂的非线性数据结构,它由节点和边组成,用于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图的邻接矩阵和邻接表两种存储方式,并实现了图的深度优先搜索和广度优先搜索算法。
通过实验,我深入理解了图的遍历方法和最短路径算法,并学会了如何利用图解决实际问题,比如社交网络分析和地图导航等。
实验五:排序算法的实现与比较排序算法是数据结构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用于将一组无序的数据按照某种规则进行排列。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实现了常见的排序算法,比如冒泡排序、插入排序、选择排序和快速排序等,并通过实验比较了它们的性能差异。
通过实验,我深入理解了排序算法的原理和实现细节,并了解了如何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排序算法。
结论:通过这些实验,我对数据结构的原理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考试《数据结构》课程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课程实验报告—线性表1、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问题描述】某项比赛中,评委们给某参赛者的评分信息存储在一个带头结点的单向链表中,编写程序:(1)显示在评分中给出最高分和最低分的评委的有关信息(姓名、年龄、所给分数等)。
(2)在链表中删除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的结点。
(3)计算该参赛者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的平均成绩。
【基本要求】(1)建立一个评委打分的单向链表;(2)显示删除相关结点后的链表信息。
(3)显示要求的结果。
【实验步骤】(1)运行PC中的Microsoft V isual C++ 6.0程序,(2)点击“文件”→“新建”→对话窗口中“文件”→“c++ Source File”→在“文件名”中输入“sy1-1.cpp”→在“位置”中选择储存路径为“桌面”→“确定”,(3)输入程序代码,程序代码如下#include#include#include#include#include#define NUL 0#define PWRS 5struct pw{char name[6];float score;int age;};typedef struct pw PW; struct node{struct pw data;struct node * next;};typedef struct node NODE; NODE *create(int m);int calc(NODE *h);void print(NODE *h);void input(NODE *s);void output(NODE *s); void main(){NODE *head;float ave=0;float sum=0;head=create(PWRS);printf("所有评委打分信息如下:\n");print(head);calc(head);printf("\n去掉1个最高分和1个最低分后的有效评委成绩如下:\n");print(head);}void input(NODE *s){printf("请输入评委的姓名: ");scanf("%S",&s->/doc/9851b6a0f524ccbff1218455. html);printf("年龄: ");scanf("%d",&s->data.age);printf("打分: ");scanf("%f",&s->data.score);printf("\n");}void output(NODE *s){printf("评委姓名: %8s ,年龄: %d,打分: %2.2f\n",s->/doc/9851b6a0f524ccbff1218455 .html,s->data.age,s->data.score); }NODE *create(int m){NODE *head,*p,*q;int i;p=(NODE*)malloc(sizeof(NODE)); head=p;q=p;p->next=NUL;for(i=1;i<=m;i++){p=(NODE*)malloc(sizeof(NODE)); input(p);p->next=NUL;q->next=p;q=p;}return (head);}void print(NODE *h){int i;for(i=1;i<=PWRS&&h->next!=NUL;i++) {h=h->next;output(h);}printf("\n");}int calc(NODE *h){NODE *q,*p,*pmin,*pmax;float sum=0;float ave=0;p=h->next;pmin=pmax=p;//设置初始值sum+=p->data.score;p=p->next;for(;p!=NUL;p=p->next){if(p->data.score>pmax->data.score) pmax=p;if(p->data.scoredata.score) pmin=p;sum+=p->data.score;}printf("给出最高分的评委姓名:%s 年龄:%d 分值:%f",pmax->/doc/9851b6a0f524ccbff1218455.h tml,pmax->data.age,pmax->data.score); printf("\n");printf("给出最低分的评委姓名:%s 年龄:%d 分值:%f",pmin->/doc/9851b6a0f524ccbff1218455.h tml,pmin->data.age,pmin->data.score); printf("\n\n");sum-=pmin->data.score;sum-=pmax->data.score;for (q=h,p=h->next;p!=NUL;q=p,p=p->next) {if(p==pmin){q->next=p->next; p=q;}if(p==pmax) {q->next=p->next; p=q;}}ave=sum/(PWRS-2);printf("该选手的最后得分是:%f",ave); return 1;}运行结果如下:2、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问题描述】用顺序表A记录学生的信息,编写程序:(1)将A表分解成两个顺序表B和C,使C表中含原A表中性别为男性的学生,B表中含原表中性别为女性的学生,要求学生的次序与原A表中相同。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是针对数据结构概念与应用的课程要求进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践掌握各种数据结构的基本操作和应用场景。
在实验中,我们学习了线性表、栈、队列、二叉树等数据结构,并实现了它们的各种操作。
通过实验,我们深入理解了数据结构的原理和应用,并且掌握了如何在实际项目中应用各种数据结构来解决问题。
1. 引言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研究如何组织和存储数据以及如何在这些数据上进行操作。
它对于算法的设计和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践,加深对数据结构的理解,并掌握其基本操作和应用场景。
2.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1) 理解线性表、栈、队列和二叉树等数据结构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各种数据结构的基本操作,如插入、删除、查找等;(3) 学会在实际项目中应用各种数据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3. 实验工具本实验使用的工具有:(1) 编程语言:C++;(2) 集成开发环境:Visual Studio;(3) 相关库:标准模板库(STL)。
4. 实验内容和步骤4.1 线性表线性表是最基本的数据结构之一,它包括顺序表和链表两种形式。
在本实验中,我们实现了一个基于顺序表的线性表。
具体步骤如下:(1) 定义线性表的数据结构和基本操作函数;(2) 实现线性表的初始化、插入、删除、查找、修改等基本操作;(3) 编写测试代码,验证线性表的功能和正确性。
4.2 栈栈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它遵循先进后出(LIFO)的原则。
在本实验中,我们实现了一个基于数组的栈。
具体步骤如下:(1) 定义栈的数据结构和基本操作函数;(2) 实现栈的初始化、入栈、出栈、查看栈顶元素等基本操作;(3) 编写测试代码,验证栈的功能和正确性。
4.3 队列队列是另一种特殊的线性表,它遵循先进先出(FIFO)的原则。
在本实验中,我们实现了一个基于链表的队列。
具体步骤如下:(1) 定义队列的数据结构和基本操作函数;(2) 实现队列的初始化、入队、出队、查看队首元素等基本操作;(3) 编写测试代码,验证队列的功能和正确性。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实验)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实验)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实验)1. 实验目的1.1 理解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操作1.2 学会使用数据结构解决实际问题1.3 掌握常用数据结构的实现和应用2. 实验环境2.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2 编程语言:C++2.3 开发工具:Visual Studio3. 实验内容3.1 实验一:线性表的实现和应用3.1.1 设计并实现线性表的基本操作函数3.1.2 实现线性表的插入、删除、查找等功能 3.1.3 实现线性表的排序算法3.1.4 应用线性表解决实际问题3.2 实验二:栈和队列的实现和应用3.2.1 设计并实现栈的基本操作函数3.2.2 设计并实现队列的基本操作函数3.2.3 实现栈和队列的应用场景3.2.4 比较栈和队列的优缺点3.3 实验三:树的实现和应用3.3.1 设计并实现二叉树的基本操作函数3.3.2 实现二叉树的创建、遍历和查找等功能3.3.3 实现树的遍历算法(前序、中序、后序遍历)3.3.4 应用树解决实际问题4. 数据结构实验结果4.1 实验一的结果4.1.1 线性表的基本操作函数实现情况4.1.2 线性表的插入、删除、查找功能测试结果4.1.3 线性表的排序算法测试结果4.1.4 线性表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效果4.2 实验二的结果4.2.1 栈的基本操作函数实现情况4.2.2 队列的基本操作函数实现情况4.2.3 栈和队列的应用场景测试结果4.2.4 栈和队列优缺点的比较结果4.3 实验三的结果4.3.1 二叉树的基本操作函数实现情况4.3.2 二叉树的创建、遍历和查找功能测试结果 4.3.3 树的遍历算法测试结果4.3.4 树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效果5. 实验分析与总结5.1 实验问题与解决方案5.2 实验结果分析5.3 实验总结与心得体会6. 附件附件一:实验源代码附件二:实验数据7. 法律名词及注释7.1 版权:著作权法规定的对原创作品享有的权利7.2 专利:国家授予的在一定时间内对新型发明享有独占权利的证书7.3 商标:作为标识企业商品和服务来源的标志的名称、符号、图案等7.4 许可协议:指允许他人在一定条件下使用自己的知识产权的协议。
国开数据结构(本)数据结构课程实验报告
国开数据结构(本)数据结构课程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操作和应用。
通过对实验内容的了解和实际操作,达到对数据结构相关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2. 实验工具与环境本次实验主要使用C++语言进行编程,需要搭建相应的开发环境。
实验所需的工具和环境包括:C++编译器、集成开发环境(IDE)等。
3. 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3.1. 实现顺序存储结构的线性表3.2. 实现链式存储结构的线性表3.3. 实现栈和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3.4. 实现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3.5. 实现图的邻接矩阵和邻接表表示4. 实验步骤实验进行的具体步骤如下:4.1. 实现顺序存储结构的线性表- 定义数据结构- 实现插入、删除、查找等操作4.2. 实现链式存储结构的线性表- 定义数据结构- 实现插入、删除、查找等操作4.3. 实现栈和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 定义数据结构- 实现入栈、出栈、入队、出队操作4.4. 实现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 定义数据结构- 实现插入、删除、查找等操作4.5. 实现图的邻接矩阵和邻接表表示- 定义数据结构- 实现插入、删除、查找等操作5.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对以上实验内容的实现和操作,得到了以下实验结果与分析: 5.1. 顺序存储结构的线性表- 实现了线性表的插入、删除、查找等操作- 通过实验数据进行性能分析,得出了相应的性能指标5.2. 链式存储结构的线性表- 实现了线性表的插入、删除、查找等操作- 通过实验数据进行性能分析,得出了相应的性能指标5.3. 栈和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 实现了栈和队列的入栈、出栈、入队、出队操作- 通过实验数据进行性能分析,得出了相应的性能指标5.4. 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 实现了二叉树的插入、删除、查找等操作- 通过实验数据进行性能分析,得出了相应的性能指标5.5. 图的邻接矩阵和邻接表表示- 实现了图的插入、删除、查找等操作- 通过实验数据进行性能分析,得出了相应的性能指标6. 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次数据结构课程的实验,我们深入了解并掌握了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操作和应用。
电大《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形成性考核册实验名称:实验一线性表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问题描述】某项比赛中,评委们给某参赛者的评分信息存储在一个带头结点的单向链表中,编写程序:(1)显示在评分中给出最高分和最低分的评委的有关信息(姓名、年龄、所给分数等)。
(2)在链表中删除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的结点。
(3)计算该参赛者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的平均成绩。
【基本要求】(1)建立一个评委打分的单向链表;(2)显示删除相关结点后的链表信息。
(3)显示要求的结果。
【实验步骤】(1)运行PC中的Microsoft Visual C++ 程序,(2)点击“文件”→“新建”→对话窗口中“文件”→“c++ Source File”→在“文件名”中输入“”→在“位置”中选择储存路径为“桌面”→“确定”,(3)输入程序代码,程序代码如下:#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NULL 0#define PWRS 5 2.2f ge=n; ame);printf("性别0女1男: ");scanf("%d",&m[i].sex);printf("年龄: ");scanf("%d",&m[i].age);printf("\n");}return 1;}int calc(STD *m,STD *n,STD *r,float &Fage,float &Mage){ int i,j=1,k=1;n[0].age=r[0].age=0;for( i=1;i<=m[0].age;i++){ if(m[i].sex==0){strcpy(n[j].name,m[i].name);n[j].sex=m[i].sex; n[j].age=m[i].age;n[0].age++; Mage+=m[i].age;j++;}else{strcpy(r[k].name,m[i].name);r[k].sex=m[i].sex; r[k].age=m[i].age;r[0].age++;Fage+=m[i].age;k++;}}Mage=Mage/n[0].age; Fage=Fage/r[0].age;cout<<"女生的平均年龄是:"<<Mage<<"男生的平均年龄是:"<<Fage<<endl;return 1;}void print(STD *m){for(int i=1;i<=m[0].age;i++){printf ("姓名:%3s, 性别(0女1男):%d, 年龄:%d\n",m[i].name,m[i].sex,m[i].age);}}程序运行结果如下:实验结束。
最新电大《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形成性考核册实验名称:实验一线性表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问题描述】某项比赛中,评委们给某参赛者的评分信息存储在一个带头结点的单向链表中,编写程序:(1)显示在评分中给出最高分和最低分的评委的有关信息(姓名、年龄、所给分数等)。
(2)在链表中删除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的结点。
(3)计算该参赛者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的平均成绩。
【基本要求】(1)建立一个评委打分的单向链表;(2)显示删除相关结点后的链表信息。
(3)显示要求的结果。
【实验步骤】(1)运行PC中的Microsoft Visual C++ 6.0程序,(2)点击“文件”→“新建”→对话窗口中“文件”→“c++ Source File”→在“文件名”中输入“X1.cpp”→在“位置”中选择储存路径为“桌面”→“确定”,(3)输入程序代码,程序代码如下:#include <stdio.h>#include <stdlib.h>#include <malloc.h>#include <iostream.h>#include <conio.h>#define NULL 0#define PWRS 5 //定义评委人数struct pw //定义评委信息{ char name[6];float score;int age;};typedef struct pw PW;struct node //定义链表结点{struct pw data;struct node * next;};typedef struct node NODE;NODE *create(int m); //创建单链表int calc(NODE *h); //计算、数据处理void print(NODE *h); //输出所有评委打分数据void input(NODE *s);//输入评委打分数据void output(NODE *s);//输出评委打分数据void main(){NODE *head;float ave=0;float sum=0;head=create(PWRS);printf("所有评委打分信息如下:\n");print(head);//显示当前评委打分calc(head);//计算成绩printf("该选手去掉1 最高分和1 最低分后的有效评委成绩:\n");print(head);//显示去掉极限分后的评委打分}void input(NODE *s){printf("请输入评委的姓名: ");scanf("%S",&s->);printf("年龄: ");scanf("%d",&s->data.age);printf("打分: ");scanf("%f",&s->data.score);printf("\n");}void output(NODE *s){printf("评委姓名: %8s ,年龄: %d,打分: %2.2f\n",s->,s->data.age,s->data.score); }NODE *create(int m){NODE *head,*p,*q;int i;p=(NODE*)malloc(sizeof(NODE));head=p;q=p;p->next=NULL;for(i=1;i<=m;i++){p=(NODE*)malloc(sizeof(NODE));input(p);p->next=NULL;q->next=p;q=p;}return (head);}void print(NODE *h){ for(int i=1;((i<=PWRS)&&(h->next!=NULL));i++){h=h->next;output(h); }printf("\n");}int calc(NODE *h){NODE *q,*p,*pmin,*pmax;float sum=0;float ave=0;p=h->next; //指向首元结点pmin=pmax=p; //设置初始值sum+=p->data.score;p=p->next;for(;p!=NULL;p=p->next){if(p->data.score>pmax->data.score) pmax=p;if(p->data.score<pmin->data.score) pmin=p;sum+=p->data.score;}cout<<"给出最高分的评委姓名:"<<pmax-><<"年龄:"<<pmax->data.age<<"分值:"<<pmax->data.score<<endl;cout<<"给出最低分的评委姓名:"<<pmin-><<"年龄:"<<pmin->data.age<<"分值:"<<pmin->data.score<<endl;printf("\n");sum-=pmin->data.score;sum-=pmax->data.score;for (q=h,p=h->next;p!=NULL;q=p,p=p->next){if(p==pmin){q->next=p->next; p=q;}//删除最低分结点if(p==pmax) {q->next=p->next; p=q;}//删除最高分结点}ave=sum/(PWRS-2);cout<<"该选手的最后得分是:"<<ave<<endl;return 1;}程序运行结果如下: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问题描述】用顺序表A记录学生的信息,编写程序:(1)将A表分解成两个顺序表B和C,使C表中含原A表中性别为男性的学生,B表中含原表中性别为女性的学生,要求学生的次序与原A表中相同。
数据结构第4次实验报告
中国矿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数据结构实验名称搜索班级计科11-3 姓名冯剑飞学号08113405 仪器组号_21-22机房_____ 实验日期2012年12月28号实验报告要求:1.实验目的 2.实验内容 3.实验步骤4.运行结果5.流程图6.实验体会一、实验目的1 熟练掌握顺序搜索、折半搜索和索引搜索等基本搜索算法,熟悉这些算法适合在何种存储结构下实现2 熟练掌握二叉排序树的特性、建立方法以及动态搜索算法3 熟练掌握散列表的特点及构造方法二、实验要求1 实验之前认真准备,编写好源程序。
2 实验中认真调试程序,对运行结果进行分析,注意程序的正确性和健壮性的验证。
3 不断积累程序的调试方法。
三、实验步骤1、阅读教材相关章节,了解程序架构。
2、根据伪代码编写实现可执行程序。
3、调试程序,提高程序健壮性。
4、输入多组数据,测试程序,寻找漏洞。
5、在关键部位写下注释,提高程序可读性。
四、实验内容基本题1、实现基于有序顺序表的折半搜索。
#include <iostream>using namespace std;struct nodeList{int number;char name[15];int CETgrade;};int main (){int search(nodeList nodeList[], int n, int v);nodeList nodeList[10]={{0,"zhangwei",545},\{1,"zengxiaoxian",456},\{2,"guangu",525},\{3,"lvziqiao",421},\{4,"zhangfei",343},\{5,"liubei",555},\{6,"caocao",546},\{7,"lvbu",400},\{8,"sunquan",567},\{9,"zhugeliang",654}};cout<<"-----编号---"<<"姓名--------"<<"成绩------"<<endl;for(int i=0;i<10;i++){cout<<" "<<nodeList[i].number<<" "<<nodeList[i].name<<" "<<nodeList[i].CETgrade<<endl;}cout<<"请输入要查找的编号(0到9)"<<endl;int v;cin>>v;int find=search(nodeList,10,v);cout<<"该编号学生的情况为"<<nodeList[find].number<<" "<<nodeList[find].name<<" "<<nodeList[find].CETgrade<<endl;return 0;}int search(nodeList nodeList[], int n, int v){int left, right, middle;left = 0, right = n - 1;while (left <= right){middle = (left + right) / 2;if (nodeList[middle].number > v){right = middle - 1;}else if (nodeList[middle].number < v){left = middle + 1;}else{return middle;}}return -1;}2、设单链表的结点是按关键字的值从小到大排列的,试写出对此表的搜索程序并调试。
国家开放大学《数据结构》课程实验报告(实验4——二叉树)参考答案
(实验4二叉树)
学生姓名
学 号
班 级
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
实验成绩
实验报告
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验
概
述
实验目的:
(1)根据数组tree,建立与该二叉树对应的链式存储结构。
(2)对该二叉树采用中序遍历法显示遍历结果。
实验要求:
(1)在主函数中,通过键盘输入建立设定的完全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结构。
(2)设计子函数,其功能为将顺序结构的二叉树转化为链式结构。
(2)中序遍历采用递归算法,即中序遍历左子树、访问根结点、中序遍历右子树。
实
验
内
容
程序代码:
/*实验3.1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define MaxSize 20
/*二叉树链式存储结构结点定义*/
typedef struct BTreeNode
指
导
教
师
评
语
指导教师 日期
(3)设计子函数,其功能为对给定二叉树进行中序遍历,显示遍历结果。
(4)通过实例判断算法和相应程序的正确性。
实验基本原理:
(1)顺序存储的二叉树转化为链式存储结构,采用递归算法,递归函数的形式为Creab(tree,n,i,b),其中形参:tree为顺序存储二叉树的数组,n为二叉树的结点数,i是二叉树某结点在数组tree中的下标(初始值为1),b为要建立的链式存储二叉树结点指针。转化时,首先建立*b结点,将tree[i]的值赋给*b的数据域,再调用递归函数分别构造左子树和右子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实验报告(学科:数据结构)姓名单位班级学号实验日期成绩评定教师签名批改日期
实验名称:实验四图的存储方式和应用
4.1建立图的邻接矩阵
【问题描述】
根据图中顶点和边的信息编制程序建立图的邻接矩阵。
【基本要求】
(1)程序要有一定的通用性。
(2)直接根据图中每个结点与其他结点的关联情况输入相关信息,程序能自动形成邻接矩阵
【测试用例】
【实现提示】
(1)对图的顶点编号。
(2)在上图中,以顶点1为例,因为顶点2,3,4与顶点1关联,可以输入信息1 2 3 4,然后设法求出与顶点1关联的结点,从而求得邻接矩阵中相应与顶点1的矩阵元素。
实验图4-1
设计程序代码如下:
#include<stdio.h>
#define MaxVertexNum 5
#define MaxEdgeNum 20
#define MaxValue 1000
typedef int VertexType;
typedef VertexType vexlist [MaxVertexNum];
typedef int adjmatrix [MaxVertexNum] [MaxVertexNum];
void Createl(vexlist Gv,adjmatrix GA,int n,int e)
{
int i,j,k,w;
printf("输入%d个顶点数据\n",n);
for(i=0;i<n;i++) scanf("%d",&Gv[i]);
for(i=0;i<n;i++)
for(j=0;j<n;j++)
{
if(i==j) GA[i][j]=0;
else GA[i][j]=MaxValue;
}
Printf(“输入一条边的两端点序号i和j及边上的权w\n”);
printf("输入%d条无向带权边\n",e);
for(k=1;k<=e;k++){
scanf("%d%d%d",&i,&j,&w);
GA[i][j]=GA[j][i]=w;
}
}
void main()
{
vexlist vl;
adjmatrix a;
Createl(vl,a,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