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师生关系
搭建沟通教育的桥梁促进良好师生关系
搭建沟通教育的桥梁促进良好师生关系“沟通是桥梁,教育是堡垒。
”——爱迪生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
搭建沟通教育的桥梁,既是师生之间交流的必要手段,更是加强双方凝聚力的秘诀。
以下是一些可行的建议方法。
第一,树立双向交流理念。
在教学中,许多老师往往采取"一言堂"的方式,很少听取学生们的声音。
但是,好的教学往往需要开展思辨式、互动式的课堂。
因此,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勇于发言,提供自己的看法,并对学生的问题给予耐心的解答。
同时,老师也应积极主动地主动向学生了解想法与看法,与学生建立起互相信任、相互敬重的良好教学关系。
第二,探究情感交流的方式。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也是良好师生关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如何提高沟通效率、让沟通变得更加有效,从而增强双方的感情联系,既是一种需求,也是一种挑战。
在这里,笔者建议采用下列方法:1.理解和接纳对方;2.遵从情感规则;3.言行一致,信守承诺。
同时,作为一个老师,必须始终保持专业素养和师德师风,在交流时更加注重和尊重学生的感情,同时也不能损害自己的尊严。
第三,加强互联网应用的能力。
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当今社会的快速进步。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使用各种工具,增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通过在线教育平台,老师可以与学生交流,并分享教学心得和体会。
这种方法可以使教育变得更加多样化,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第四,构建运作良好的体制和机制。
当我们讨论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时,我们也要考虑如何建立运行良好的体制和机制。
建立学校教学管理领导小组或委员会、开展教学反馈和评估、加强教育监督、规范教师管理,以及规范学生管理,这些机制的运行,都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为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
总之,促进良好师生关系是任何教育工作的核心问题,搭建沟通教育的桥梁迫在眉睫。
教师必须努力学习如何有效地交流,并充分了解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利益。
现代信息技术对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影响
汇报人: 2024-01-06
目录
•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 传统师生关系及其问题 • 现代信息技术对构建新型师生
关系的影响 • 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 现代信息技术在构建新型师生
关系中的挑战与对策 • 结论
01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信息技术起步阶段模式,使得师生之间的交 流更加平等和互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沟通能 力。
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教师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 况和需求,从而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进一步探索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可以进一步探索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
传统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
缺乏互动与参与
难以个性化指导
传统师生关系中,学生往往只是被动 地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参与的 机会,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传统师生关系中,教师难以针对每个 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指 导,无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
沟通不畅
由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仅限于课 堂,导致学生难以向教师反馈学习情 况和问题,教师也无法及时了解学生 的学习需求和困难。
信息技术对师生交流方式的影响
实时互动
通过在线聊天、视频通话 等方式,实现师生间的实 时交流和答疑。
在线讨论区
建立在线讨论区,鼓励学 生与教师进行主题讨论和 互动。
社交媒体交流
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非 正式的师生交流,拉近师 生关系。
信息技术对教育资源分配的影响
资源共享
通过在线平台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降低教育成 本,促进教育公平。
新时代下高等教育的师生关系研究
新时代下高等教育的师生关系研究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高等教育的意义和作用也正在发生着一些本质性的变化。
高等教育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知识传递,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素质创造,一种全新的师生关系也正在不断地形成演化中。
本文将从各个方面对新时代下高等教育的师生关系做出分析研究和阐释。
一、教师权威性的减弱在以前的高等教育中,教师是拥有相对权威性和话语权的,是知识传播的主要来源。
然而,在新时代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已经开始拥有诸如互联网等资源,甚至比教师掌握更多的知识。
因此,教师本身拥有一定权威性已经不再成立。
他们不再是知识的唯一和最终来源,而是需要和学生共同探讨知识,新时代下的师生关系也在逐渐地成为一种平等和互动的关系。
二、教学思路的改变在新时代下,教育的目标开始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向能力的培养转化。
学生要求学得更多的是能力、技能和方法,而不是简单地掌握某一个知识点。
这样的教育思路将需要教师进行创新和调整,他们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化,营造出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在自由的学习过程中得到更多实际应用能力的锻炼。
三、沟通和交流在新时代下,通信、技术和信息的发展已经给学校营造出了一个新的教学环境,这样的学习环境也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
除了通过传统的面授课程和教材、课业,教师还可以通过线上互动和社交媒体等平台与学生进行交流,确保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教学效果。
四、学生态度和期望的改变高等教育作为一种长期投资,学生现在对教育的态度和期望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
学生们希望能够参与更多实践性的课程和项目,希望能够得到更多个性化的关注,希望学校能够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和成长,这样的需求要求教师能够积极主动地发挥作用,使教学更加注重实践和经验性。
五、以合作为基础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合作环境,除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之外,还包括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学校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合作。
在新时代下,教师更需要注重发挥与它人的互动性,将学生和不同的教育背景和资源结合起来,从而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和创新成果。
新时期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时期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和信息浪潮的冲击,高校师生关系间的矛盾凸现、问题频发,影响了和谐社会建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因此,有必要对其中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标签:高校;师生关系;问题;对策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其中高校的师生关系也受到了巨大冲击。
特别是高校扩招以来,更为明显,近年来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媒体热议的话题。
为了建设和谐校园,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重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高校师生关系的现状及原因中国传统观念认为,“师生如父子”、“严师出高徒”等,这种关系确有其积极的一面,影响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主的进步,这种等级观念鲜明的师生关系的消极一面也逐步暴露。
近年来,受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信息浪潮的巨大冲击和民主观念的强烈抨击,传统的师生关系已濒临解体,师生关系的重建已迫在眉睫。
2008年1月4日晚,在中国政法大学发生的“杨帆门”事件再次引起了人们对高校师生关系问题的关注。
该事件看似个案,实际上是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折射出了高等教育改革中存在的一个不被注意的问题,即师生关系的改革问题。
概括来讲,目前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高校师生关系的疏远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有一个较为普遍现象就是师生关系渐行渐远,学生不愿让老师管,老师也懒得管学生,最好的师生关系就是“师生不存在关系”,因为这样的师生关系很少发生冲突。
致使高校师生关系疏远的情况有三种:一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封闭关系。
有些教师常体现出一种“唯我性”,把师生关系简单化为控制与被控制的主客体关系,其实质是一种不平等的教学关系。
这很难赢得学生的欢迎,因为大学生的独立人格已逐步形成,他们渴望自由和平等,而不是约束和控制。
二是知识传授的单一线性关系。
有些教师忽视了大学生作为认知主体的主体性作用,采取了“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合理运用网络资源 有效拉近师生关系
l
0 ≯ ∥
2 0 1 6年 1月 2 2 日 , 中 国 互 联 网 络 信 息 中心 发
们 学 校 ,几 乎 每 个 学 生 都 在 QQ 群 上 开 辟 了 一 片 自 己 的、独特 的 “ 天地” 。 QQ 群 能 让 “ 师 生 ”关 系 变成 对 等 的 “ 网友 ” 关 系 。 又 由 于 其 匿 名 、 隐 蔽 的 特 点 ,世 界 ,让 我 的 工作 做 起
来 更有 针对 性 。
除 了 “ 官 方 ” 的 QQ 群 , 我 还 鼓 励 学 生 建 立 “ 民 间 ” 的 QQ 群 , 我 不 加 入 。 他 们 可 以 随 便 说 、 随便 “ 发泄” ,只 要 守住 “ 不 传 谣 ,不 诋 毁 ,不 谩 骂 ” 的底 线 就 行 。 当 然 ,QQ 群 也 有 不 方 便 的 地 方 , 有 些 话 就 不 适 合 当 着 所 有 学 生 说 。 于 是 ,我 申 请 了 一 个 专 用 QQ 号 , 要 求 每 个 学 生 都 加 我 为 好 友 ,方 便 一 对 一 交 流 。 有 些 学 生 会 经 常 上 网 , 又 担 心 被 我 发 现 ,为 消 除 他 们 的 顾 虑 ,接 班 初 期 我 便 告 诉 他 们 : “ 不 要
可分 割 的一部 分 。 面 对 这 种 形 势 ,班 主 任 如 果 仅 仅 利 用 传 统 的 渠 道 、 方 法 了 解 学 生 、 管 理 班 级 , 必 将 困 难 重 重 。 尤
见 ,真 实 地 表 达 自 己 的 内 心 情 感 。 尤 其 对 部 分 不 善
沟 通 、 比 较 内 向 的 学 生 ,QQ 群 能 为 他 们 与 班 主 任
为 此 , 我 每 接 一 个 新 班 时 ,都 会 告 诉 学 生 :
人工智能时代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
人工智能时代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已经开始在教育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智能辅助教学系统到在线教育平台,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改变教育的面貌,同时也对师生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传统的师生关系模式正在被重新构建,新的师生关系模式也在不断地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而产生。
本文将探讨人工智能时代下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
一、师生关系的平等化传统的师生关系通常是以“师道尊严”和“师威学位”为核心的,师者如父母,学者如子弟,师生之间存在着一种明显的权威关系。
而在人工智能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们可以通过网络获得大量的知识和信息,他们不再需要完全依赖老师传授知识。
人工智能技术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和学习状态,为他们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辅助。
这种个性化教学的模式使得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平等化,老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传授者,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和信息,而老师更多地成为学生的学习引导者和指导者。
二、师生关系的开放与互动传统的师生关系模式通常是封闭的,学生需要在课堂上被动接受老师的知识传授,而老师也不太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而在人工智能时代,由于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开放和互动。
在线教学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学生可以更加自主地进行学习,老师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三、师生关系的共建与共享在人工智能时代,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需要更加注重平等化、开放与互动、共建与共享和情感化的特点。
这种新型师生关系模式既符合时代的潮流,又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在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都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教育素养,同时也需要积极拥抱科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新型师生关系模式将会更加广泛地应用于教育领域,并且为师生双方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
网课师生互动作文模板
网课师生互动作文模板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课已经成为了教育领域的一种新形式。
在网课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网课师生互动的重要性、方法和技巧进行探讨。
首先,网课师生互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面对面交流是非常直接和有效的。
而在网课中,由于师生之间的空间隔离,这种直接交流就显得困难了。
因此,师生之间的互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互动,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帮助;学生也可以更好地理解教师的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并得到解答。
这种互动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其次,网课师生互动的方法和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网课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主要通过文字、语音和视频等方式进行。
因此,教师需要善于利用各种互动方式,如在线讨论、答疑解惑、作业批改等,来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在线教学工具,如白板、屏幕共享等,来展示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而学生在互动中也要主动参与,积极提问、回答问题,与教师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共同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最后,为了更好地实现网课师生互动,教育机构和教师们也可以借助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
比如,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来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兴趣爱好,为教学内容的设计提供参考;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来创造更加真实的教学场景,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这些技术手段的运用,可以有效地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网课师生互动对于教育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和学生们都应该重视这种互动,善于运用各种方法和技巧,共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同时,教育机构和教师们也应该不断探索和尝试一些新的技术手段,为网课师生互动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网课师生互动一定会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互联网+”时代思政课师生关系的重塑与优化
“互联网+”时代思政课师生关系的重塑与优化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日常交往和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互相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顺利开展教学活动、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保障。
思政课师生关系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课后交流中教师和学生所形成的相互关系,它对学生能否真正将思政课目标和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至关重要。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交往空间多样化、信息大爆炸和人工智能发展深刻地影响着新时代大学生的习惯、行为、价值观,传统的思政课师生关系遭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面临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局面。
为此,如何优化思政课师生关系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发展与嬗变:“互联网+”时代思政课的新特征当前,“互联网+”时代思政课师生交往呈现以下诸多新特征。
(一)师生交往空间多样化交往空间是人们聚集和交流的场所。
在传统社会,人与人在客观存在的立体空间中进行交流,能够面对面地感受彼此的神态、语气和情绪,从而建立起一种有意义的情感关系。
随着互联网发展和网络社交平台的兴起,虚拟交往空间的交流成为人与人交往的一种新方式。
数字技术给思政课师生交往带来巨大变化,虚拟空间的交往日益成为师生参与生活实践和社会语境的形式之一。
师生通过慕课、云课堂等交往空间进行思政课教学,通过微信、QQ等交往空间进行思想交流,交往的空间得到了无限延伸,双方通过多样化的虚拟交往空间建立起非虚拟的连接和关系。
(二)思政课教学资源多元化“互联网+”时代,思政课资源呈现海量化、开放性、立体化的特点。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收集、存储、分析、处理并整合各种思政课的信息资源。
其次,“互联网+”时代互联互通、开放生态的特征改变了以往思政课信息隔绝分散的状态,思政课资源不再被地域和时间所局限,学生也能够更便利地获取相关资源。
这些资源不仅包括根据国家要求和思政课教学目标创造的预设性资源,也包括在线互动整合而成的生成性资源。
另外,新媒体的兴起改变了思政课资源的呈现方式,不同于以往平面单调的理论性文字,海量的思政课信息以图片、视频甚至虚拟现实的形式出现,能够立体化、全方位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论互联网技术支持下的新型师生关系构建
动 手 能 力 。通 过 电子 杂 志可 以看 到我 系师 生 的 作 品 , 示 展 我 系 的 专业 水 平 。专 业 论坛 分 为 电脑 艺 术 论 坛 、 面广 告 平 论 坛 、 境 艺 术 设计 论 坛 等 。学 生可 以在论 坛 中实 名或 匿 环 名 自 由地 发 表 自 己的 作 品 , 出学 习 中 的 问 题 , 对 别 人 提 并 的 作 品 发表 意见 。专 业 老师 担 任 管理 员 , 责 删 除 非法 帖 负 子 , 回答 论 坛 里 提 出 的问 题 。我 们 试 图通 过 这 种新 型 学 并 习 方 式 营 建新 型师 生 互 动关 系 。
沙 画 的 视频 教学 。这种 沙 画的形 式 新 颖 , 阔 了学 生 的视 开 野 。 而 沙 画 这种 题 材 的视 频 教 学 在 其 它 我 们 已经 设 置 的 常 规 教 学 课 程 中 没 有 , 很 难 在 其 它课 程 中 穿 插 教 学 , 也 所 以 是 常 规 教 学 课 程 的 良好 补 充 。 似 的还 有 漆 画 、 画 、 类 年
一
不 少 大学 的教 学 通 常是 冷冰 冰 的知 识 传 授 过 程 。教 师 站 在 讲 台 上 高 高 在 上 . 无 表 情 、 音 平 淡 地 念 讲 稿 , 生 毫 声 学
一
排 排 坐 在 下面 麻 木漠 然 地 听 。 有 教 师 的 发 问 , 没有 没 也
学生 的参 与 , 生 无 论 从 自然 环 境 还 是 心 理 上 , 远 远 隔 师 都
论互联网技术支持下的新型师生关系构建
李 帆 李 川
( 、 西 科技 师 范 学 院 专 科 部 艺 术 系 , 西 1江 江 南 昌 3 0 3 ; 、 昌 十八 中学 30 82 南 江西 南 昌 3 00 ) 3 0 9 摘要: 网络传 播 的 最 大 特 点 就是 交 互 性, 还有 全球 性 、 开放 性 、 个性 化 、 媒 体 性 、 价 性 。 通过 网站 教 学可 跨 廉 以低 成 本 、 效率 地 建 立 真 诚 、 心 、 互 理 解 为核 心 的 新 型 师 生 互 动 关 系 。 高 关 相 关键 词 : 学 网站 ; 生关 系 ; 联 网 教 师 互
浅议互联网给教育带来的变化
浅议互联网给教育带来的变化作者:期建东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7年第27期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教育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给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实践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互联网给教育带来的强大功效和重大变革。
本文从互联网对教育环境的变化,培养目标的变化,教育内容的变化,教育模式的变化,师生关系的变化等五方面简单论述了互联网给教育带来的变化。
旨在指导教改,更新教育观念,构建新型教育教学模式,真正使学校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深化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变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给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实践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互联网给教育带来的强大功效和重大变革。
一、第一是教育环境的变化。
过去我们说接受教育,基本是指在学校里接受教育,而在互联网时代,教育可以说无处不在。
去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反思教育》的报告,认为需要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对教育重新进行定义。
过去我们眼中的教育指的是在学校里接受教育,是制度化的教育,其实教育无处不在,很多教育是在无意识的、非正式的环境中接受到的。
互联网时代更是如此,处处可以学习,时时可以学习,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终端移动设备的智能化,使得最新信息传递几乎无时差,过去很多难以获得的信息和知识,现在变得唾手可得,阅读也显得非常轻松、知识的获取也更容易,更快捷。
所以,从这点来看,教育環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二、第二是培养目标的变化。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一直以单纯的知识传授为主,延续的是应试教育模式。
但在互联网时代人才培养目标悄然发生了变化,人才的培养不再局限于知识层面,而是包括思维、能力在内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经济学人》一篇文章曾指出,21世纪我们要培养学生四个方面的技能:思维能力、组织沟通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个人生涯规划能力。
其中首要的思维能力就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思维。
就比如说,现在有的博主,为了尽可能吸引眼球,赢得人气和阅读量,于是将一些话题,要么改得耸人听闻,要么切得七零八落。
“互联网 ”时代的教师专业成长
“互联网+”时代的教师专业成长如今商业、公共服务、社会交往、人际关系以及知识的获取和再生,都在“互联网+”的环境下进行了“系统升级”,教育也不例外。
这就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重构他们在“互联网+”时代的专业发展路径。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如何思考与行动?这是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
●解构师道,顺应数字时代学生的内在需求当下的学生从出生起就被置于一个高度网络化和信息化的成长环境中。
手机、平板电脑等基于互联网的移动终端不再只是好玩的娱乐工具,而且还拓展到互联网的所有功能领域以及认知学习。
越来越多的学生被互联网所“俘获”,成为“低头一族”,忙着刷微博、看微信、聊QQ……面对这样的数字时代的学生,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内涵也开始瓦解。
从传道上来说,在“网络江湖”多元化价值观的大环境下,教师传播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独一无二的土壤不存在了。
虽然不能说“三观”尽毁,但那种绝对真理状态的“道”确实再难经由教师的教育而植入学生的成长过程。
更重要的是,在网络环境下,教师自身的“三观”本就不是铁板一块,也在受到各种潜在、显在多元化思想观念的冲击、重构,那如何能将传统意义上那种至高无上、绝对真理式的“道”传授给学生呢?从授业上来说,学生未来用于职场的知识、经验,也不再由教师唯一传授,甚至由于教材安排的滞后性、教学方法的单一性、知识组合与再生成的欠缺性,教师的授业价值大受挑战。
由互联网技术所引发的产业革命浪潮使得社会实践的土壤瞬息万变,这些现实及未来的职场生态,为人们提供了未经学校职场教育就能轻松获得的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创业契机。
在这样的形势下,一大部分出自正统学校的毕业生正面临或经历着一毕业就失业的窘境,接受教育越多的人给接受教育不多的人打工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这不仅提醒了社会,也提醒了教师,应该改变态度来积极适应“互联网+”时代。
从解惑上来说,人生的许多困顿、困扰、困惑,真的能从教师那里获得百分之百正确的解答吗?答案是未必。
教育中的师生关系
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教育,是人类文明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在教育的过程中,师生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仅是知识传递的桥梁,更是心灵沟通、情感交融的纽带。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基石。
当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尊重与信任时,他们会更愿意敞开心扉,积极地参与学习。
老师的鼓励和支持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使他们勇于面对挑战,克服困难。
反之,如果师生关系紧张、冷漠,学生可能会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
在理想的师生关系中,老师应该是学生的引路人。
这意味着老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够清晰准确地传授学科内容,还要有敏锐的洞察力,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老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力,引导他们走向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就像在茫茫大海中,老师是那座明亮的灯塔,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
同时,老师还应当是学生的朋友。
以平等、友善的态度与学生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当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困扰或者在学习上遭遇挫折时,老师能够给予真诚的关心和建议,与他们一同度过难关。
这种朋友式的关系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增强他们对老师的亲近感和信任度。
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应当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虚心接受老师的教导。
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安排,按时完成作业,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同时,学生也要敢于向老师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与老师进行思想的碰撞和交流。
在这样的互动中,不仅能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还能促进师生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然而,在现实的教育环境中,师生关系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比如,由于教学任务的繁重,老师可能无法给予每个学生足够的关注和个别指导,导致部分学生感到被忽视。
又或者,在面对学生的错误和不足时,有些老师可能会采取过于严厉的批评方式,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从而影响了师生关系的和谐。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丰富,这使得他们在某些方面的知识和见识可能超过了老师。
新型师生关系特点
新型师生关系特点首先,平等互动。
传统的师生关系中,师者上、生者下的等级差异较大,师生之间相对封闭,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教育的对象。
而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则是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与平等性,注重师生之间的平等互动。
教师不再是单方面的知识传授者,而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互信和相互尊重的关系。
其次,个性化教学。
传统师生关系中,教师更注重以集体为单位进行教学,注重规范化教学活动,忽视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
而新型师生关系积极倡导个性化教育,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不应一刀切地对待。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优势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第四,关注学生发展。
新型师生关系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发展者,帮助学生发掘自身的潜能和优势,并提供相应的资源和支持,促使学生在认知、情感、道德、艺术等多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教师关注学生的特长、兴趣和个人发展需求,通过关爱和引导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最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新型师生关系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教育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教师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教师与学生之间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在线互动和交流,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总的来说,新型师生关系特点体现了顺应时代发展、关注学生发展、强调平等互动和个性化教学的特征。
这种关系的建立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实现教育的个性化、多样化和全面发展。
教育信息化对师生关系的影响研究
教育信息化对师生关系的影响研究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信息化不仅改变了教育教学方式,还对师生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教育信息化对师生关系的影响,并剖析其中的变化和挑战。
一、增加师生沟通的便利性教育信息化使得师生之间的沟通更加便捷高效。
通过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工具、在线讨论等方式,师生可以随时随地交流和讨论问题。
这不仅加强了师生之间的联系,也提供了更多与教育相关的资源供学生学习。
师生间的交流更加频繁,增强了双方的互动性,从而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拓宽教育资源的获取渠道教育信息化为师生提供了更广泛的教育资源。
通过互联网,学生可以迅速访问到丰富的学习材料、教学视频和在线课程。
教育信息化极大地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让他们能够更加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资源。
同时,教育信息化也帮助教师更加方便地共享教学经验和资源,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
三、改变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教育信息化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中心,而教育信息化则倡导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在线教学平台、远程教育技术使得学生可以在自己的节奏下学习,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学习内容。
这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教师角色的转变教育信息化对教师的角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教师主要负责知识传授和学生管理,而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师需要扮演更多的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教师需要了解和掌握教育技术工具,帮助学生合理利用信息资源。
同时,教育信息化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得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五、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虽然教育信息化给师生关系带来了很多积极的变化,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很快,需要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否则可能会使得教育信息化成为负担。
其次,教育信息化也有可能加剧了数字鸿沟,导致信息获取的不平等。
现代教育现状中师生关系的发展趋势
现代教育现状中师生关系的发展趋势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师生关系的构建与发展正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与机遇。
随着社会的不断演变以及技术的发展,教育模式、教学环境、课程内容等都在发生深刻变化。
这些变化直接影响着师生关系的特性与发展趋势。
传统的师生关系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传授模式,教师在课堂上担当知识的传递者、权威角色,学生则是被动接受者。
这种模式在知识传授的效率上能够得到一定保证,但却容易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主动性。
在现代社会,知识更新速度迅猛,单一的信息输入显然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随着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师生关系也逐渐向更加平等、互动和合作的方向发展。
一方面,信息技术的普及改变了教育的传播方式。
互联网和移动设备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他们可以轻松获取大量的信息与知识。
这种积极的变化使得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内,师生间的交流不再仅仅依赖于面对面的互动。
教师的角色正在逐渐转变为学习引导者和支持者,而学生则成为主动参与者。
这种角色调整促使师生之间形成更加平等、互动良好的关系。
另一方面,教育理念的转变也在推动着师生关系的发展。
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与个性发展。
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在这种教育理念指导下,师生间建立起合作与共建的新关系,教师不仅是一位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伙伴和教练。
在这种趋势中,班级管理和教学方法也发生了重要变革。
传统的教师主导课堂教学模式渐渐被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方法所替代。
这些新兴的方法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参与讨论,并在实践中获取知识。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和归属感,也提升了师生关系中的信任度。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积极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建立一个支持性环境,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安全感与归属感。
当教师能够理解和关心学生时,学生会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从而增强课堂参与度和学习动机。
师生关系的变革与师生观的调整
师生关系的变革与师生观的调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师生关系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传统的师道关系逐渐演变为合作与共建的新模式。
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双方都需要对自己的角色进行认知和调整,以适应这种变革带来的新挑战。
一、传统师生关系的演变从过去的一对多教学模式到如今的平等互动教育模式,师生关系的变革已成为教育领域的显著特征。
在过去,教师被视为权威和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
然而,这种单向传递知识的方式在满足现代教育需求上显得不够充分。
二、平等互动的新师生关系模式如今,我们鼓励师生之间的平等互动和双向学习。
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扮演者更多的是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教师需要倾听学生的声音,理解他们的需求,并与他们共同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
这种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模式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教育变得更加注重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
三、师生关系变革的原因师生关系的变革不仅是对过去传统教育的反思,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现代社会对个体能力的要求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需要培养具备创新、合作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学生。
而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在师生之间建立起新类型的关系。
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方式发生了变革。
在互联网时代,师生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信息筛选能力和信息分析能力。
师生关系的变革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信息爆炸的时代,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
四、师生观的调整在师生关系变革的过程中,师生观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过去,教师常常扮演着“知识掌握者”的角色,强调教师的地位和权威。
然而,现代教育更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发展,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更加平等和协作。
教师应该把学生视为合作伙伴,鼓励他们参与到教育过程中。
教师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也应该调整对教师的认知,从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
网络化时代师生关系浅析
网络化时代师生关系浅析前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师生关系逐渐被网络化替代和补充。
在以往,师生关系是通过传统的课堂教学和面对面的交流建立起来的,但是现在,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应用,师生关系也随之产生了变化。
这篇文章将从网络化时代的教育环境、网络工具和师生沟通三个方面对网络化时代的师生关系进行浅析。
网络化时代的教育环境网络化时代的教育环境与传统的教育环境有着很大的不同。
在传统教育环境中,学生只能通过一些传统的渠道获得知识和信息,如教科书、百科全书、报刊杂志等。
但是,在网络化时代,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获取有关知识和信息,如搜索引擎、在线课程、知识库等,而这一切都可以在互联网上轻松地找到和获取。
此外,在网络化时代,教学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面对面的授课,而现在,网络学习平台、微信群、在线课堂等交互方式的出现,更方便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对于适应网络化时代教育环境的老师和学生来说,这无疑是一大福音。
网络工具与师生关系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网络工具被应用于教育领域。
这些网络工具在师生之间的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效地提升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下面分别介绍一些常见的网络工具。
微信微信是一款非常常见的社交工具,应用广泛。
在网络化时代的教育中,微信群已成为一个很常用的工具,被许多老师和学生用作课堂的互动交流平台。
微信群的形式可以是全班,也可以是小组或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私人聊天。
通过群聊功能,师生之间的沟通得以更快捷、便利和实时。
慕课慕课是一种在线课程平台。
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时间、地点和兴趣来学习,可以无需在一定时间到固定地点上课。
对于老师而言,慕课可以极大地拓宽教学的范围,可以把自己的课程向更广泛的学生群体推广。
在线直播直播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
在网络化时代,直播已经被应用于教育领域,常见的有教师进行线上讲座、学生进行线上讨论等。
直播的形式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加深师生之间的联系。
在线教育的师生互动与师生关系劣势
在线教育的师生互动与师生关系劣势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线教育日益成为现代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
相较于传统的面对面授课,在线教育具备灵活性和便捷性的优势,但与此同时,它也存在着师生互动和师生关系等方面的劣势。
本文将从教学互动的限制、个性化教学的困难以及师生信任关系的建立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学互动的限制在线教育的最大限制之一是教学互动的局限性。
在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面对面互动能够产生更直接和深入的沟通效果。
老师可以实时解答学生提问,还可以通过非语言的方式感知学生的情感状态。
然而,在线教育却无法提供这种身临其境的互动体验。
另一方面,由于通信工具的限制,在线教育往往只能通过文字和图像进行交流,这使得教学互动的表达能力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有时候,文字和图像的表达无法完全传达出教师的思想和情感,容易导致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出现偏差。
此外,互动的延迟也会影响学生对教学的反馈和参与度。
因此,在线教育需要更多的创新和改进,以提升教学互动的质量。
二、个性化教学的困难个性化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差异化的教学安排,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然而,由于在线教育的特点,实施个性化教学变得相对困难。
首先,在线教育往往存在大规模和跨时区的教学模式,导致教师无法对每个学生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
相比之下,传统课堂教学可以让教师更加详细地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和问题,并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反馈。
其次,在线教育的学习平台通常面向众多学生,教师很难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这使得个性化教学变得相对困难,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潜力的发挥。
因此,亟需在线教育平台与智能化的教学工具相结合,提供更多针对性的学习资源和个性化的学习指导,使学生在网络教学中也能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
三、师生信任关系的建立在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信任关系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基础之一。
教师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赢得学生的信任,学生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教师的教学态度和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联网+背景下加强大学师生关系的对策研究1421815全体同学班级:负责人:指导老师:***互联网+背景下加强大学师生关系的对策研究论文摘要:(这一部分就是把论文的主要意思表达)由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通道和方式越来越迅速和简便,导致学生对从老师那里获取知识的需求度和渴望度降低。
这种新的挑战既给师生关系带来危机,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契机,随着网络化教学进一步在全国推行,互尊互爱、民主平等、合作互动的现代新型师生关系已是时代的必然。
时下的高校师生关系成为大家最为关心的话题。
关键字:互联网+、师生关系对策一、互联网+背景下加强大学师生关系的重要性(把你们绿色的内容进行整合(一)良好的师生关系的重要姓(二)互联网+背景下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不要写大段。
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以教和学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殊的社会关系,是学校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它是从属于社会生活下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障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途径,教育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我们要努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相互尊重、和睦相处,既有利于师生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开展,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诚实守信,敢于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
只有有了融洽的师生关系,才对学生学习起重要作用。
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平等对话交流,实现知识同步、思维共振、感情共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教育教学来说其重要性和意义十分重大。
而社会的时代特征必然会对师生关系的现状和发展产生很大程度的影响,尤其是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这种在学校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尤其是在受互联网影响最前沿的大学里,师生关系在互联网+背景的下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师生交往频率低、师生交往方式单一、师生间情感关系淡漠、师生关系功利化、师生矛盾过激化。
师生关系总是每一个时代文化、社会制度影响的结果,网络文化作为一种全新文化必然呼唤新型的生生关系与之相适应,只有从教育理念到课程内容,从教育组织形式到教育方式,从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及教育评价的重新审视和建构进行全方位的变革,才能在网络时代实现教育对文化的传承、嬉变和创新。
二、互联网+背景下大学师生关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师生关系不和谐是当前高职院校中存在的一个严重现象,其中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与沟通;2教师真情投入不足,“关爱学生”缺乏具体行为和艺术;3.学生自身的原因;当今信息社会,学生的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个性化成为一种时尚,如此追求个性发展的学生与恪守传统的老师发生冲突就不可避免了。
4、社会环境在日新月异的科学发展下有着极大的改变:从传统教学迈向互联网教学。
在传统教学中,单向发信息流使老师忽视学生个性差异、个性发展、个体需要、个体接受。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老师是专家、学者和权威,对信息和知识具有相当大的优先,甚至垄断,因信息和知识来源途径单一。
在传统教育中师生之间由于角色的定位保持着一定的心理距离。
师生之间的交流地点集中在教室、学生宿舍、老师的办公室,交流的方式是面对面。
师生沟通少、学生不主动、和教师不主动占据了主要原因。
由于扩招学生数量多,老师相对较少,制度化的沟通平台又少,新媒体平台也少用于与师生沟通。
因此,只有学生主动与老师交流才能实现师生间的良好沟通。
老师与学生价值观念差异,科研项目、住宿的距离、学校管理制度以及年龄的差距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师生间的关系,师生关系呈现的是一种二元对立的“我—它”型师生关系。
在这种关系模式中,教师与学生之间难以心灵的相互沟通,并实现视界的和谐交融,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关系,传统高校师生关系中教师多以“知识掌权人”的身份出现。
教师和学生存在着服从和被服从的不民主、不平等的关系。
有些教师片面强调管理规定的硬性,而忽略了以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缺乏尊重人和爱护人的人文关怀。
在教育模式上也往往一味强调学生的受动性和依附性,忽视个体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依然是“我讲你听”满堂灌。
最主要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致使大学生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如经济困难、就业压力、心理困惑、实现人生价值的迷茫等常常得不到关心,而恰恰是这些问题疏远了大学生和老师的关系。
师生交流是教师教育学生的一个重要方式。
师生之间的交流,能让教师更好地去了解学生,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解决学生的疑惑,使其快乐的学习和成长。
但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教师讲学生听的现象,学生缺少的甚至没有在教师面前说话的机会。
这样的单向交流会使教师和学生的谈话过程中,学生缺少向教师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使教师不能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还会导致教师只是凭自己的认识和经验对学生进行教育,往往会导致教师和学生的谈话没有针对性,不能很好地抓住学生问题的本质,不容易被学生接受,严重的会导致学生对教师的认识出现偏见,产生不良情绪,师生关系不和谐。
导致教学中出现教育交往的实质性缺失。
越来越不适应新的形势的发展。
自1994年我国成为被国际上正式承认拥有互联网的国家以来,伴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文化以其开放性、快捷性、交互式、虚拟性等特点迅速兴起和繁荣起来。
在“一网盖天下”的当今时代,网络文化携带着自身特有的价值和意义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场合、角落,以非常力量支配着人们的行为和观念。
与此同时,网络文化也不可避免地渗透进了大学校园的每个角落,并逐渐成为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推倒了大学的围墙,使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都呈现在人们的面前,极大地丰富了大学文化的精神内涵;另一方面,网络文化使大学文化走出“深闺”,通过传播受众的无限扩展,对社会文化的辐射作用不断扩大。
在此背景下,大学文化已经无法保持原有的封闭性和独立性。
在“互联网+”时代,教师的在教育上的主导因素在弱化,甚至退化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力因素,同时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学生在认识和掌握操作技能方面的优势使的教师倍感压力甚至无所适从。
学生在科技上的进步太快,教师追赶不上,就会导致教师和学生在沟通上会存在以前不存在的问题。
教师和学生作为教育过程中的人,自然会受到以“自我”为中心的网络文化理念的影响,因此师生的角色,形象,地位乃至心理状态都将发生变化,师生之间的关系必须重新予以审视和解读,网络文化对师生关系的影响,随着网络日益广泛的在教学中的运用,以“自我”为中心的网络文化改变了师生长期以来缺乏人性的关系,形成新型关系。
教师更为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掌握竞争策略,培养新的科技整合能力。
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体”。
在教育和科研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态度和情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这种情感的互动对教与学的效果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
当前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的激烈,人们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以及教师职业成就的模糊性,使教师面临着诸多的压力和不安全感。
当教师依然以“知识掌权人”的身份出现的时候,就必然会出现师生间服从与被服从的不民主、不平等的关系。
在互联网环境下,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不止一种,学生从学校获取的知识比例也在不断的降低。
这就造成了学生对学校的不满,因此,在课堂上当然会出现学生不满意“知识掌权人”的情况,这就形成了师生间不和谐的因素之一。
最后,当学生要为学校学习付出高昂的学费,但从学校获取的知识比例又相对减少时,学生就容易把学校当成服务机构,而老师就是提供服务的个体。
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要“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又使得教师难以接受作为服务者的角色,这就造成了师生之间认识上的偏差,也形成了师生间不和谐的因素之一。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的基本关系,也是高校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在信息时代,教师和学生面临着一个共同的变化迅速的世界,因而都面临着不断学习和创新的任务。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强于子”。
教育领域已经出现由“教”向“学”—由学生被动向学生主动、由“重复过去”向“挑战未来”的转移。
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
互联网超越时空限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灵活度和有效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索性。
并将单一、被动的传统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现代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远程学习)转变。
同时传统的学习环境和工具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产生了基于网络课程的学习方式变革,基于网络课件的学习方式变革、基于网络工具的学习方式变以及互联网技术下的远程学习。
但与此同时,我们应该正视互联网技术这把“双刃剑”的作用。
尽量发挥互联网技术应用于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优势,同时避免其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互联网+背景下,构建和谐大学师生关系对策思考这部分根据你们的内容整合成:(一)互联网+背景下,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二)互联网+背景下,网络沟通手段的合理布局(三)互联网+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师生关系的研究在同内外由来已久。
由于师生关系在教育过程中的普遍存在+师生关系作为一种教育素对敦育效果及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影响.一直是教育研究的重心之一。
近几年来,随着教育和教学改革的不断入尤其是多媒体网络技术介入大学英语教学,传统的师生关系正在发生一些变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正在形成教师的权威地位受到挑战。
.学习环境更加开放。
网络环境下师生关系的构建,用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在课外活动巾,构建教师与学生的新型关系,特别是在新的媒体中,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方式、交流方式。
网络环境下.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搭建网络平台,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用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能力,使教师在整个课外括动中成为学爿者,教师与学生一起提高。
2015 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因而“互联网+”引发了更为广泛的关注。
所谓“互联网+”,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
由此,“互联网+教育”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最先让人们对通过互联网学习有所认识的是美国的萨尔曼·可汗,他为了帮助姐姐家的孩子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把自己的数学辅导材料制作成视频,并上传到网上。
他的学习辅导视频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于是他创办了网站“可汗学院”,开始制作各种教学视频,帮助那些在学校学习中遇到困难的人。
比尔·盖茨对“可汗学院”给予了高度赞扬,他认为可汗“预见了教育的未来”“引领了一场革命”。
在“可汗学院”的带动下,“翻转课堂”“慕课”正在改变全世界学校的传统教学模式。
在网络环境之下,知识传输的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教师已不是知识的唯一信息源,教师的角色由传统课堂面授教学的主宰者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由信息资源的垄断者变成学习资源的导航者。